农产品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21 16:46:07

农产品现状

农产品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贸易;贸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174-03

一、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1978年,中国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三十二年来,农业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总额由1978年的61亿美元发展到2009年的914亿美元,增长15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可以从贸易总量、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三方面考察。

1.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情况

从绝对数量上看,近五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都不断上升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从相对数量上看,进、出口额的增幅波动较大,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加入WTO九年中,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从2004年开始连续五年呈现净进口局面,中国由农产品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贸易对中国出口创汇的贡献逐年减小。虽然从2005年开始,农产品出口增幅明显高于进口增幅,贸易逆差有所减少,但是并未改变农产品贸易的逆差局面。而且这种趋势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从2007年开始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又迅速上升。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达到了-180.9亿美元,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产品贸易逆差下降为-129.6亿美元(见表1)。

2.中国农产品贸易市场结构状况

近四年来,从农产品贸易的市场结构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仍然以亚洲为主,而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和南美洲。在出口方面,日本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对日出口份额在20%左右,但有下降趋势。日本、美国、香港、韩国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前四位市场,在出口总额中占较大的比重,2006年为56.6%,此后逐年下降,说明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集中度较高,但有分散的趋势(见表2)。

在进口方面,美国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进口市场,中国农产品进口前四位市场分别为美国、巴西、阿根廷和马来西亚(2006年第四位市场是澳大利亚,2007年及以后被马来西亚所取代,澳大利亚成为第五位进口市场)。前五位进口市场的集中度有所提高趋势(见表3)。

从具体国家和地区来看,在中国出口市场中份额持续上升(不考虑2009年)的有美国、德国、俄罗斯、荷兰和英国,其余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在进口市场中,份额持续上升(不考虑2009年)的有美国、巴西、阿根廷、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作为中国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在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中不难发现,导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是农产品出口增长缓慢,而制约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是市场结构和农产品竞争力。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贸易市场进一步多元化,特别是出口分布格局日趋合理,对第一大出口市场――日本的依赖度降低,对欧美市场增势强劲,出口市场的分布状况对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开始发挥良性促进作用,因此目前更重要的是提高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力。

二、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

贸易竞争力一般用贸易竞争指数( TC) 来衡量。TC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类产品的净出口与该类产品贸易总额的比率。该指标的优点是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它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均介于- 1 和+1 之间。

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为TCi=(Ei - Ii )/(Ei + Ii),其中,Ei 为产品i 的出口总额,Ii 为产品i的进口总额。一般来说将TCi ≥ 0.8 的产品列为具有高比较优势或强竞争力的商品; 将0.5 ≤ TCi < 0.8 的产品列为较强竞争力的产品; 将0 ≤ TCi < 0.5 的产品列为竞争力低的产品; 将-0.5 ≤ TC

表4显示了中国农产品2006―2009年四年中分类别贸易竞争力状况,从中可以看出以下特征:(1)四年来一直具有较高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肉类制品,水产品制品,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蔬菜、水果、坚果等制品。这四类农产品的TC指数大于0.8,国际竞争力强。食用蔬菜、其他动物产品、植物液汁、活动物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中,植物液汁的竞争力近两年明显提高。(2)四年来一直具有较高比较劣势的农产品有:油料、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这两类农产品的TC指数小于-0.8,国际竞争力极差。其他农产品,乳品、蛋品、蜂蜜、及其他食用动物产品,禽肉及杂碎的国际竞争力较差。(3)四年来国际竞争力比较明下降的有六类:谷物、糖食粉、淀粉制品、糕点,饮料、酒及醋,谷物,畜肉及杂碎,禽类产品,畜类产品;四年来国际竞争力比较明显提高的农产品类别有:植物液汁、杂项食品、活植物及花卉、糖及糖食、制粉工业产品。其他农产品竞争力波动幅度不明显。

三、结论

尽管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近些年来,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而且逆差有扩大的趋势,说明中国农产品总体上国际竞争力比较弱。但是不同类别的农产品其竞争力是有差别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制成品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蔬菜、水果、坚果等制品,肉类制品,水产品制品等,显示出中国农产品深加工具有一定的潜力;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如油料、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谷物等。可见,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与中国目前的要素禀赋状况是一致的。在农业生产、加工、农业技术研究等方面,应充分发挥中国劳动丰富的优势,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商务部网站统计信息,zhs.mofcom.省略/tongji.shtml.

[2]柯炳生.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理论、现状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3,(2):56-64.

农产品现状范文第2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加深的对外开放,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额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所占进出口贸易的比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正因为这样,我国由于农业处于薄弱地位导致农产品贸易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从分析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现状出发,重点分析了当前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以及如何根据问题提出新的发展策略,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发展策略

农业属于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前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越来越复杂,具有了更大市场风险。近些年我国农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农产品国际贸易不可避免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一)当前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机遇随着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贸易关系一直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近些年,我国农产品在进出口方面持续处于双增长态势,2001年到之后的十年间,农产品出口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最高增长速度达到14.9%,进口的增长速度更为显著,达到23%[1]。另外,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员,逐渐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当前国外很多国家升级了农产品消费结构,使我国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具备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近些年,国家领导层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增加了支持农业的力度,我国农业的发展越来越稳定和健康,粮食产量年年增长,水产品、水果、蔬菜等各类产品产量在世界上也占据首要位置[2]。农业越来越好的发展使我国能够利用好当前已经升级的世界农产品消费结构,实现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更好更稳定发展。

(二)当前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挑战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增加了世界经济关系的复杂程度,一方面,区域贸易实现一体化能够创造更多的贸易,但是同时也能够实现贸易转移;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没有强大的市场势力,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行业竞争力;除此之外,我国农业发展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具有较大的弱质性,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合作化程度偏低、生产规模不大、农业生产户数量偏多,并且各个生产户之间比较分散,无法在生产上实现较大的发展,而且会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无法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3]。另外,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的关税水平不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而且国家目前缺乏对农业的有力支持,最为重要的是,我国农产品由于其发展特点导致农产品存在较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农产品贸易品牌品牌本身就是经济价值的象征,而且其也是信誉的有力代表,而一个拥有了良好信誉的产品自然就不用担心产品的销售。一类产品在贸易中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一定要认识到品牌的巨大作用,我国农产品国家贸易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国际上缺乏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导致我国一些农产品即便质量较高,也无法以优质的价格完成贸易交易。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低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使得农产品不具备优良的结构,并且存在着比较单一的市场结构,加上国家没有给予农业发展足够的支持,本身农业生产经营就不具备完善的条件,近些年不断增长的农业经营成本,农业缺乏较高的组织化程度,所有这些原因的存在都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国家贸易中无法占据有利位置。

(三)绿色贸易壁垒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为了对地球上有限的资源给予保护,使地球环境以及人们健康得到保障,从而对外来产品服务形成比较严格的环保标准,使得各类外来产品服务受到了较明显的限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证自己国家经济发展不受到影响,将绿色壁垒逐渐发展为技术壁垒,对外来产品的进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4]。有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当前农产品出口遇到的最大障碍便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四)不断扩大的农产品贸易逆差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是近些年我国农产品发展的重要问题,2003年,我国农产品首次进口大于出口,2004年该状况持续,必须逆差程度越来越大,一直持续到2011年,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的贸易逆差数额已经达到了341.2亿美元[5]。

三、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策略

(一)完善质量控制,提高市场竞争力产品出口要想打破绿色贸易壁垒,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产品符合国际质量标准,对此,我国质量检验局根据国际质量标准了多项国家标准;农业部了多项行业标准。除此之外,农业部还准备每年增加多条行业标准,建立完善了农业标准体系。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之一,要想在世界舞台上获得发展,就必须以其标准进行生产,完成贸易,要及时了解国际最新行业标准,不断提高自身产品出口水平,打破绿色壁垒限制,实现自身农产品国家贸易的发展。另外,我国农产品要想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发展,就必须接轨国际标准,实施IS014000以及环境认证标志。IS014000是环境管理标准的整个系列,其中包含环境行为评价、生命评估、环境标志、环境审核以及环境体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着重在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生产、能源、审计等各个层面中贯穿环境管理标准,以此形成的一个自愿性标准。环境标志的实施控制了产品环保全过程,使得产品从生产到回收这整个过程都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如果产品要想打入国际市场,必须做到这些来打破绿色壁垒。

(二)实现产业升级,形成国内行业价值链我国农产品当前要想实现国际化,最基本的是要增加科技投入,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如果企业生产的一直为传统农产品,那么在当前就必须认识到科技技术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必须增加科技投入,促进产品含有更高的技术含量,使得开发出的高技术产品更具特色,更加安全有效,走出广告战以及低价格战,以技术作为竞争的优势,才可以创造产品品牌,打入国际贸易市场,扩宽发展空间,实现更大的发展。当前我国农产品行业还未形成规范,严重存在重复建设的诸多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重整产业秩序,使分工更加明确,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行业价值链体系。站在市场产业价值链的基础上,将所有涉及农产品生产的农资企业联合起来,加上一些将这些农产品作为原料的生产商,加上农户三方一起,形成一条完善的产业价值链。这种价值链的形成增加了厂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资企业的销量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农产品滞销问题因此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提高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

四、结语

总之,当前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虽然当前我国农产品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引起重视,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发展策略给予解决,就一定能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也能推动我国农业的稳定、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阔.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65(1):11-12.

[2]蒋兴红,王征兵.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结构特征及其变动分析[J].理论探讨,2013,(3):103-106.

[3]郭静利,郭燕枝.技术创新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机遇和挑战———以我国食用菌国际贸易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2):5196-5197.

[4]徐元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状况及发展对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5,(6):58-62.

[5]张亚平,曹晓惠.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及我国政府安全管理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14,(28):102-103.

农产品现状范文第3篇

一个产品要想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农产品的质量能够起到决定性的因素,由于农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耗量很大,如果农产品的质量较差,人们在购买一次后,就会知道农产品的实际情况,下次购买时就会选择其他的产品,甚至告诉自己身边的人,不要选择这些质量较差的农产品。农产品营销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农产品企业,虽然市场的空间很大,但是随着加工业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因此农产品市场的供大于求,在这种背景下,农产品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企业会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采取一些应对措施。由此可以看出,农产品质量对于营销效果的重要性,只有过硬的农产品质量,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口碑,是企业的农产品形成一种品牌效应,这样消费者在实际的产品选择时,由于多所有的产品都不了解,会优先选择这些大品牌的产品,对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品牌效应

实际的农产品营销中,消费者字选择农产品时,对于农产品的企业,大多没有足够的了解,如果农产品能够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使人们听过这种农产品,那么必然会优先选择该农产品,尤其是随着传媒领域的发展,每个企业都很重视自身的品牌效应,一些企业利用发达的传媒行业,采用广告等形式,让更多的人知道企业的名字,并简单的介绍产品的情况,使得企业的得到一定的品牌效应。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企业要想打造一个良好的品牌,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期间内,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利用广告等现代化的传媒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产品的情况,大量的实践表明,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营销情况,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现在每个领域都存在一些具有良好品牌效应的企业。对于农产品企业来说,由于我国的发展的时间较短,而且在特殊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没有大型的企业出现,经过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这种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良好品牌效应的农产品企业,但是仅限于我国的市场,与一些跨国大型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我国农产品营销品牌的现状

3.1对品牌缺乏足够的重视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企业,大多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实际的运营中,受到资金和市场的影响,如何提高实际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关注的主要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很多企业采取了压缩成本,降低产品的零售价,这样的方式虽然可以短时间内提高产品的销量,但是生产成本的降低,必然会对产品的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消费者食用过一次后,就会了解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选择其他的产品。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产品企业的发展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产品的质量作为营销的基础,如果质量存在问题,必然会让消费者记住这个品牌,再次购买相应的产品时,尽量选择其他品牌,导致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的管理层,对品牌效应缺乏足够的重视,不愿意牺牲眼前的利益,来换取长久的品牌影响力,这样的发展必然是短暂的,无法获得更大的成功。

3.2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较少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巨大,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国外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开始进入我国,这些企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具有成熟的生产链和运营模式,其中一些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由于我国农产品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没有出现大型的企业,因此国外的这些企业对我国农产品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近些年我国意识到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根据农产品营销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通过税收等方式,限制国外农产品企业在我国的影响,对我国本土的农产品企业,实行了一些优惠的政策,鼓励和扶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在双重的促使下,我国农产品企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农产品的质量,一些企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目前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还是比较少。

4、提高我国农产品营销品牌影响力的措施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主要被国外的一些企业占据,要想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国的农产品企业必须完善现有的营销方式,利用各种手段,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更多的消费者所认可,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品牌影响力对于农产品营销的重要性。要想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企业首先应该重视产品的质量,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借鉴一些先进的生产经验,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然后通过广告等方式,推广自己的品牌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产品,在这样双重促使下,企业营销品牌必然会被更多的人所认可。此外,在实际的农产品推广中,企业应该通过必要的市场调研,对消费者的需求具有一定的了解,尽量推出一些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这样在促进品牌建立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产品的销量,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结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经过了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因此很多国外的农产品企业,开始进入我国的市场,对我国农产品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3.管理层面(1)加大经费投入,提高管理人员技术水平。此次调查发现,河北中小企业信息安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应加大信息安全方面的经费投入,加大技术人员培训和网络安全软、硬件设备的经费投入。同时,建议在企业内部设置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由专职人员负责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以应对各种信息安全威胁。(2)建立完善、可操作性强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信息安全的必要保障。调查发现企业信息安全最大的威胁来自操作者不良的操作习惯和淡薄的安全意识,因此,要使中小企业信息安全防患于未然,必须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并制定出周密的安全策略来规范员工的行为[3]。总之,对于河北的中小企业来说,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首先应对信息安全有一个清醒的评估,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策略,同时还要加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企业信息从输入、使用到输出全流程的权限管理,这样才能以最小的投入,建立起一道坚固的中小企业网络安全防护的屏障。

农产品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 现状分析 未来展望

一、世界农产品贸易的理论基础

(一)比较优势下的世界农产品贸易

根据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各国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以进行交换,可以在资源一定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产品,也即存在着国际分业的利益。一国可以通过农产品贸易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进口自己具有比较劣势的农产品。

(二)要素禀赋理论下的世界农产品贸易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一国应当充分利用其相对丰裕的要素生产,并出口该种要素密集型的农产品,获得一定的竞争性。由于每种差异性产品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不同,这就决定了没有贸易时,农产品的产量就会受到市场的限制,不能取得规模经济的利益。

(三)产品周期理论下的农产品贸易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生产要素密集性质的变化过程,以及贸易国之间比较优势的转移趋势,着重研究了技术创新、模仿、扩散在贸易格局中的决定作用。发展中国家应该模仿发达国际的技术,利用本国土地、劳动力或者技术等要素相对丰裕的比较优势,扩大农产品制成品贸易。

(四)规模经济下的农产品贸易

在规模经济递增的情况下,即使两个国家在其他各方面都完全相同,互利贸易也同样会发生。农产品贸易扩大了市场销售量,进而扩大农业生产以获得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平均成本和提高农业生产率,使得各国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产品种类的增加中都可以获得福利收益。

二、世界农产品贸易的特点

世界农产品贸易总体上的一些特点,比如,总量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农产品贸易在国家或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农产品贸易的商品构成日益多样化;粮食的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农产品贸易中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农产品价格与工业品价格相比,呈下降趋势;跨国公司在农产品贸易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动植物检疫国际公约日益完善 。

三、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一)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概况(1995-2009)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额呈稳定增长趋势。2004年以来进口量增长尤其迅速,这体现了我国人民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但也导致了贸易逆差的出现。

(二)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

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而言的,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要素禀赋优势。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对外经贸活动地位。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状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而人均资本和土地拥有量,美国、欧洲占有绝对优势。(2)出口商品价格优势。从总体看,我国的水果、蔬菜、肉类产品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目前,我国的主要水果如苹果、鸭梨、柑橘的国内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四至七成,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3)出口商品产量优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渔业生产国,但是这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水平仍然较低,如水果类产品,目前的年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左右,与其产量相比,出口潜力较大。

(三)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劣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劣势:(1)我国处于劣势的农产品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棉花、油、糖等大宗农产品,我国每年都大量进口这几类产品。(2)出口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单一。 (3)出口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过去计划体制通过价格扭曲造成多数农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随着农业政策倾向的转变,农产品的提价,外贸农产品价格日益提高。其次,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正逐步消失,使直接生产费用不断提高,粮油生产几乎无利可图。(4)出口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除此以外,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在加工处理、储藏包装、花色品种、卫生检疫等诸多方面有明显的劣势,这都影响到出口农产品的品质。

四、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中国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出口商品种类单一;口市场过于集中;出口无序,低价竞争;对他国的需要和要求缺乏了解和重视 。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主观原因 : 首先,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传统封建文化影响太深,这对迅速适应当今日益发展变更的国际形势有很大的阻碍。其次,我国由于改革开放的时间较短,对国际贸易的认知不够,这也在很大程度是造成了一些贸易的不良状况。最后,由于自身条件所限,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无形中对我国的出口对象进行了约束。

客观原因 :在客观方面,主要是外国农业保护主义者大肆泛用WTO规则造成的。为了维护国际市场自由公平贸易,WTO制定了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条款三个协议,各国家与地区以此作为保护自己产业不受进口实质性损害的有力武器。这又客观上给进口方泛用这些条款提供了借口。进口方为了保护本国农民利益,泛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协定》来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这对我国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形成障碍。

五、农产品贸易的前景展望

我们可以展望中国农产品未来的一些发展趋势:

第一,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未来可能都会有所增长。

第二,从长远看,中国的土地密集型产品是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我国不可能大量出口土地密集型产品。

第三,随着国内供求情况的变化和国内外市场价格关系的变化,中国对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将会有所增加。

第四,由于大国效应的作用,我国市场和贸易情况对世界市场有显著的影响。

第五,在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农产品尤其是水产品、园艺产品、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将可能持续增长

第六,受收入增长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影响,中国居民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对肉类和其他副食品的消费需求会不断增加。

第七,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积极推动双边、多边、地区和区域的经济合作。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我们要更好地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当今的世界新形势下,中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更好的把中国农产品贸易所特有的自身优势与科学的理论方法相结合,最终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亦华. 应对世界农产品贸易战升级的对策[J]. 江南论坛. 2002(08)

【2】李中. 韩国农产品贸易面面观[J]. 广东社会科学. 1995(03)

【3】韩勇,虞斌.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J]. 学术交流. 2003(07)

【4】龚新蜀,李坤.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5】聂亚珍. 经济全球化与农产品贸易[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6)

【6】 薛贻德. 试论我国加入WTO与农产品外贸[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S1)

农产品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生产、流通、冷链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1-14 -02

一、生鲜农产品现状分析

(一)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产量规模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种类繁多且产量巨大。据统计,2014年我国蔬菜、水果产量分别达76005.48万吨、26142.24万吨,2013年我国蔬菜、水果产量分别达73511.99万吨,25093.04万吨,稳居世界首位;2014年我国肉类产量达8706.74万吨,禽蛋产量达2893.89万吨,同样位居世界首位,并且占世界总产量的30%―40 %;2014年牛奶产量达3724.64万吨;2014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6461.50万吨,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左右,其他各类生鲜农产品规模均位于世界前列。

(二)生鲜农产品在生产领域存在的问题

1.生长环境对生鲜农产品安全的影响。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不达标排放和大量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都会导致地下水、土壤、空气以及动植物的污染,使生鲜农产品安全生长的环境受到影响,其主要是受到环境中各种有毒的金属、非金属以及有害化合物的污染。

2.各类农业添加品的不合理使用。农业添加品主要包括各类化肥、除草剂、杀虫剂、养料等,特别是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严重影响生鲜农产品的绿色、安全,卫生。当然,农药、化肥的适量使用,可促进生鲜农产品的发育,但使用过量,易导致这些化学药品在农产品中形成对人体不安全的残留量,使有害物质富集在人体内,对人体造成持续的伤害。

(三)生鲜农产品传统流通渠道模式存在的问题

1.流通渠道过长,流通环节过于复杂。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模式一般采用:生产者生产后经由批发商、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流通手段到达客户手中的传统模式。而生鲜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农产品的保鲜程度以及较为合理的价格,流通渠道过于复杂必然会导致农产品物流运输成本、装卸成本以及保鲜成本等费用的增加,延长货物到达客户的时间,降低客户满意度。

2.流通效率较低。由于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起步较晚、速度较慢,使得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发展不完善,一体化程度较低。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系统规划不尽合理,导致生鲜物流流通效率普遍较低。主要表现为流通速度较慢,由于生鲜农产品的运输方式一般为公路运输,使得生鲜农产品运输时间长,且以常温物流形式为主,因此导致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更加容易腐烂变质、货损率较高。

(四)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问题

1.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缺少对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和整合。冷链物流牵涉的各个环节比较多,包括生产、运输、流通加工、配送到最终消费者,所以单单依靠某一个环节是不可能把整个物流过程控制住的,应对供应链上下游整体进行规划与整合。

2.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加入。我国农产品国内市场交易通常以农民自身为主,配合分销商完成交易过程,相比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我国生鲜农产品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十分滞后。

3.冷链技术水平落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冷技术,我国冷链技术条件落后其30―40年,冷冻车、冷藏车以及仓库内的货物质量实时监控、货物完整度、新鲜度、环境卫生控制、货损率、腐败率和包装技术仍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

二、改善我国生鲜农产品现状对策分析

(一)生鲜农产品生产领域对策分析

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对“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进行严格监管;进一步清理整顿农产品生产经营部门,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实行准入制度;完善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督办法;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型农业添加品;加强对农业添加品经销人员培训。

(二)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对策分析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我国的物流发展起步较晚,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技术落后,发展较为缓慢,而生鲜农产品的低温运输、低温存储、低温流通加工、低温包装、低温装卸搬运、低温检验、低温配送等都需要专门的制冷保温设施设备,企业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冷链设施设备,尤其需要在农产品产量集中的基地建设经济、灵活、适用的生鲜农产品制冷保温设施和低温流通加工、仓储设施,在大型生鲜批发市场、一、二线城市周围建设一定规模的生鲜农产品低温加工和配送中心。

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将GPS、GIS、GPRS、RFID、EDI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的车辆运输调度上,对冷链运输车辆进行实时定位与监控,对冷藏车、冷冻车进行全运程温度控制,对生鲜农产品的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以提高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减少腐坏变质和货损率,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绩效。

2.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高运作管理水平

农产品现状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2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和立国之本,尤其是在加入WTO后,人们最为担心的就是农业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2011年,入世后近10年,中国农业虽然风平浪静,偶有波澜,但仍需要我们科学分析,权衡利弊,灵活运用相关的世贸规则,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突破农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各种障碍,使农产品贸易有更好的发展和进步。下面就我国农产品在进出口方面的现状和相关对策作一下简要的探讨。

一、我国农产品现状―国内方面

(一)农产品生产缺乏协调和统一。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分散经营方式导致农产品的生产时间、品种、质量不能统一,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农产品屡屡受制于贸易技术壁垒。以家庭为单位自主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会导致时间上的不同步性。

(二)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建设滞后。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加工者知识水平低下难以对产品安全和质量进行科学管理,导致我国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标准落后。

(三)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对外贸易体系不健全。我国现有农产品出口企业对市场、国际市场信息了解常常滞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整个行业也缺乏统一的组织机构从事市场信息的集散,以致很多企业重蹈覆辙。

(四)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通常做法是,先由有进出口权的贸易公司通过收购或者事先签定的订单从农村获得货源,经过加工,包装后再出口到国外。这种体制的弊端在于生产和出口的主体分离,农民和外贸公司的目标利益存在不一致性。

二、我国农产品现状―国际方面

(一)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出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考虑,人们对仪器的安全卫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许多国家标准与规则修改或增删具有不确定性,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短期难以适应,甚至因为违反标准与法规而遭到禁运或退货。

(二)各国为保护国内市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我国劳动密集性农产品极低的价格优势,能够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目前,我国农产品中的蔬菜、水果、禽肉、水产品已经得到国外消费者的认可,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WTO各成员国从利用关税手段转向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这种名正言顺的办法行使贸易保护主义保护本国市场,使贸易技术壁垒大大增加。

(三)美、日、欧盟三个贸易技术壁垒发源地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地。我国出口农产品近75%销往美、日、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这三大经济实体是绝大多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发源地,他们以经济和科学技术优势,不断设置新的技术标准,提高农产品的进口门槛,而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决定了我国不得不直面TBT的威胁。日本经常设置歧视性技术性贸易壁垒,欧盟限制中国动物源性食品进口以及中国有关转基因生物进口管理条例引发争端等都值得重视。

(四)国际市场上农产品已趋饱和的形势容易引发贸易技术壁垒争端。发达国家率先完成了农业现代化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并实现了农业规模化机械生产,使全球农产品生产总量迅速增加。我国出口农产品以传统的低附加值类型为主,属于替代型产品,可代替发达国家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容易对进口国家的农产品市场形成历史上少见的供大于求阶段,包括棉花在内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已经低于世界市场,急于扩大对外出口,对市场早已饱和的发达国家造成很大的冲击。

三、改善农产品现状的对策建议

(一)本国的贸易政策需要调整和改善。农业由于是风险最大的行业,所以对其进行补贴是需要的。但受世贸组织规则的约束,农业补贴的空间受到限制。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有限的资金支持用在关键的地方,也就是说应当把支持与补贴的政策重点转向农业生产者。西北农村还相当落后,要解决农业发展只有减轻农民负担,使农业生产者免除后顾之忧,让农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以更高的积极性发展农业。从这个角度考虑,建议我国农业政策转向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

(二)应加大农业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农业协议》、《补贴与反补贴协议》规定政府可对落后地区的发展、研究与开发农产品、与农业开发有关的环境保护进行补贴与支持。我们应适度执行向中西部倾斜的政策,促进那里农业科研水平的提高,环境治理和农业发展。要通过专项基金建立农业现代化的科教网络。

(三)要重视环保和产品质量。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国家财政中应建立一笔治理和保护农村环境的专项资金,这也是WTO对中国的要求。积极推进环保农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政府应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支持、鼓励环保农业的发展,把环保农业作为提升出口的新增长点,政府还应强化环保执法,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指导,建立起一批外向型农业生态示范区,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注重品牌经营,强化质量意识,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实现国内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中国农产品出口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是不符合卫生检疫质量标准,许多畜产品农药严重超标,这是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及化学农药工业落后而造成的。因此必须要求农民增强环保意识,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打破国外贸易技术壁垒,根本上还要领先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目前国内农产品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农产品质量也应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区别对待。为此,应做好农产品出口基地化、区域化建设,结合无规定疫病区、质量认证体系、质量检测临近体系、质量分级等方面的建设,从整个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动植物卫生检疫工作。中国在出口方面,应加强质量检测,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并强调生产水平的差异,谋求得到差别待遇,减少出口障碍;在进口方面,根据世贸组织要求加强对进口农产品的检测,确保国内环境和人民健康及动植物的生命不受危害。

(四)充分发掘国内外市场,拓展市场和多元化产品。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如近年来多集中于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1995-1998年期间我国出口至日本、香港的农产品价值占出口总值的70%以上,期间60%的蔬菜都出口到日本,这种出口大量集中于某些国家或地区,使我国出口产品在进口国市场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很容易导致这些国家有借口启动特殊保障条款。所以出口市场多元化,特别是向不发达国家开拓低端产品市场,可以缓解出口过于集中遭致的非关税壁垒的限制,有效地绕开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环境壁垒,并分散出口风险。

扩大农产品出口,就必须拓展销售渠道,多方面进行灵活推广。许多国家的农产品推广方式已经相当成熟。荷兰的农产品销售有非常完整的体系,如世界上最大的阿斯米尔花卉拍卖市场有一系列的标准运作过程,保证了出口花卉的新鲜。我国在一手抓农业生产的同时,另一只手也要加强产品的推广。要建立国际农产品信息机制,协调农业生产企业、加工、流通、出口企业等相关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有效推广,在发展中探索适合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经营模式,形成推广特色。

改进农产品出口策略,拓宽出口地市场范围。企业在努力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应该考虑有步骤地调整农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将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国家。农产品企业可以采取迂回战略战术,通过合资、投资、并购等手段,进行企业的跨国经营,利用外商的技术、生产标准、品牌和营销渠道,跨越复杂、繁琐的贸易技术壁垒。

(五)提高质量、环保、技术和检疫等各项认证工作的规范性。积极推进国际贸易中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工作。一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需要获得“白色通行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绿色通行证”-----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应积极获得国外权威机构的产品认证和安全认证,取得国际市场的“准入证”。

我们也应积极利用《农业协议》中关于市场准入的诸项规则采取措施打入别国市场。在统一的市场准入原则下,灵活地运用关税约束的机制,是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最好方法。按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发达国家已经承诺对发展中国家有特别利益的农产品要提供更多的进入机会和更好的进入条件。所以,中国的农产品进入别国,眼光尤其应该放在大宗创汇农产品上。根据《农业协议》,对那些农产品进口大国的最低进入机会不能少于1986年至1988年三年的年平均进口量。有这样的基础作保证,我国的大宗农产品出口,只要产品过硬,就不怕没有机会。

(六)利用成员国身份,积极争取更多有利的贸易条件。充分行使WTO成员国权利,积极参与WTO新一轮农业谈判。要求发达国家履行义务,开放市场,取消技术壁垒,削减补贴,建立公平竞争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为中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调整和变化将对世界农产品贸易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世界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也需要我们今后长期面对。因此,在融入农产品贸易国际一体化的过程中,认清我们所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全面深入分析影响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国际贸易环境,积极探求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真正提升我国具有生产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出口,提高世界市场出口份额,并以此实现我国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我国农业这一产品发展的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朱晶.贸易保护、市场准入与农产品竞争力[J].国际贸易问题,2004,(2).

[2]邓小华.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4,(1).

[3]徐薇.入世过渡期结束后我国农业安全状况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5,(3).

[4]邵继勇.入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

农产品现状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拉美主要国家;贸易现状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8006902

农业在中国以及拉丁美洲主要国家均占有重要地位,农产品是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商品贸易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秉承和平、合作、发展的基本原则,始终致力于提高或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水平,高度重视农业国际合作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农产品贸易额总体态势不断上涨,于2010年达到1407.12亿美元;加入WTO以来,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中国对拉丁美洲农产品的进口不断增长,特别是在中国大规模进口大豆、大豆油的形势下,拉丁美洲在中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的地位持续上升。中国和拉美国家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拉丁美洲向中国出口自然资源,尤其是金属、矿藏和农产品;中国向拉美大规模出口中高技术制成品。两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不断加强。

1 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

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双边农产品贸易在两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从出口来看,1996年以来,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出口额呈现上升趋势,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占中国对外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从1996年的0.51%增加到2.78%;拉美主要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在其对外农产品贸易总额比重远大于中国,近10年来保持稳定持续的增长,2008年以来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其中2010年达12.74%,中国是拉美国家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

从商品贸易出口结构来看,中国出口拉美主要国家的农产品占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出口全部商品总额的比重较低并呈现下降趋势,1996年至2010年期间,比例由4.79%下降至2.7%;拉美主要国家出口中国的农产品占拉美主要国家对中国出口全部商品总额的比重较高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1997年达到58.17%,2000年以前,拉美出口中国主要以农产品为主;2000年以来,拉美国家出口中国农产品占出口全部产品比重不断下降,2010年已经下降至2107%。

总体上看,1996年以来,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总量不断增加,由1996年的18.85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97.04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7.5%,从图1中可以看出,中-拉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总量增加主要来自于拉美主要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额的大幅度增加。

双边贸易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Uncomtrade Database,经作者计算所得,下文除特殊说明之外,原始数据均来源于此。图1显示,中拉之间农产品贸易自1996年以来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6年至1999年,在此阶段,中拉之间农产品贸易总额基本保持贸易平衡或呈现局部减少趋势,贸易总额由1996年的18.85亿美元下降到12.26亿美元;第二阶段是2000年至2006年,在这个阶段,中拉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总额稳步增加,自2000年20.67亿美元增加至2008年203.21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年增长幅度达到70%;第三阶段是2008年以后,2009年期间中-拉农产品贸易大幅度下降,由203.21亿美元下降到147.41亿美元,2010年,中拉农产品贸易状况好转,贸易额上涨至197.04亿美元。

尽管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总额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却不断增大,由1996年的16.91亿美元增加至2010年的160.62亿美元,其中2008年到达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逆差额峰值174.73亿美元。

2 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出口结构变化

根据1996年至2010年贸易数据,除第三类农产品基本保持平稳外,其余类别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均呈现波动增长状态,这些类别在2001年以前保持较为平稳状态,2001年之后开始大幅度增长,其中其他类农产品上升趋势最为明显。按照大类分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出口的农产品贸易结构为:其他类所占比重最高,其次分别为第二类植物产品,第三类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第三类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如图2)。

农产品分类别变化趋势按照HS两位编码划分,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出口前十农产品贸易量差别较大,以2010年为例,52章(棉花)高达667.41百万美元,而排第二的07章(食用蔬菜、根及块茎)仅为358.30百万美元;考察1996-2010各章农产品均值,棉花达205.24百万美元,而食用蔬菜仅有92.41百万美元。中国对拉美七国出口的前十大章农产品是:棉花(HS52);食用蔬菜、根及块茎(HS07);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HS03);肉、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HS16);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HS20);食品工业的残渣及废料;配制的动物饲料(HS23);杂项食品(HS21);其他动物产品(HS05);糖及糖食(HS17);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HS09)。其中棉花所占比例最大,年均值比例为41%,是我国对拉美国家农产品出口优势产品;其次是蔬菜,占18%。

3 拉美主要国家对中国出口结构变化

按照大类划分拉美主要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贸易结构为:第二类所占贸易比重最大,且自2002年以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他的四类变化不大,总体而言差别不明显。从波动状况来看,拉美主要国家对中国农产品总额在2002年之后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农产品贸易额总量增加主要来源于第二类农产品出口额的增加。从不同的类别来看,第二类农产品出口明显呈现增长趋势,第三类农产品出口在近年来有局部下降的趋势,其他三类农产品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见图3)。

按照HS两位编码划分,拉美主要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前十农产品贸易量同样出现差别较大现象,以2010年为例,12章(含油子仁及果实;杂项子仁及果实)高达13209.5百万美元,而排第二的23章(食品工业的残渣及废料;配制的动物饲料)仅为1240.3百万美元;考察1996-2010年各章农产品均值,含油子仁及果实等达4244.4百万美元,而食品工业的残渣及废料等仅有763.4百万美元。中国对拉美七国出口的前十大章农产品是:HS12,HS23,HS 15,HS17,HS24, HS08,HS02,HS52,HS03,HS20。其中含油子仁及果实等所占比例最大,年均值比例为64.69%,其次是食品工业的残渣及废料所占比重是15.14%,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等排名第三,所占比重是11.64%,其他章节农产品所占比重在0.5%至2%之间波动。

农产品分类别变化趋势4 中国对拉美七国净出口农产品结构变化

通过分析1996-2010年中国与拉美七国农产品双边贸易状况,在28章农产品贸易中,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有14章农产品实现了农产品净出口,它们包括:HS52,HS07,HS16,HS09,HS05,HS13,HS04,HS50,HS11,HS18,HS21,HS19,HS53,HS06。其中,HS52棉花的净出口值最大,2010年为430.3百万美元。总体上看,中国对拉美农产品实现农产品净出口类别较多,但是净出口额并不大,远小于其他农产品的净进口额,中国目前处于较为明显的农产品贸易逆差阶段。

由于拉美主要国家中资源禀赋和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各不相同,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互补竞争关系也各不相同,从农产品贸易整体上来看,中国对委内瑞拉、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农产品贸易处于顺差地位,这说明中国农产品在整体上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其中,中国对委内瑞拉实现顺差的农产品主要是HS07,HS04,和HS52,这三类农产品顺差额分别是1589百万美元,998百万美元和843.7百万美元;中国对墨西哥实现顺差的农产品主要是HS16,HS52,和HS03,这三类农产品顺差额分别是6075百万美元,5465.1百万美元和1691.1百万美元;中国对哥伦比亚实现顺差的农产品主要是HS52,HS07,和HS23,这三类农产品顺差额分别是2219.4百万美元,1217.9百万美元和320百万美元;从贸易逆差来看,HS12,HS15,HS02以及HS24是中国与拉美国家农产品贸易中处于竞争劣势的产品,这主要是受到资源禀赋差异影响。整体而言,中国农产品与委内瑞拉、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实现贸易顺差额远小于与阿根廷、巴西、智利和秘鲁实现贸易逆差额。

5 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基本特征

通过前文的分析,本文得出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之间的双边农产品贸易特征如下:

(1)中国向拉美主要国家出口农产品总额不断上升,增长速度较大,从2000年的1.34亿美元上升至2010年18.21亿美元;而拉美主要国家出口中国农产品总额远大于前者,但增长速度较前者慢,拉美主要国家出口中国农产品总额约为中国出口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总额的10倍。

(2)拉美主要国家对中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在其对外贸易结构中较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而言显得更为重要。从商品结构而言,中国出口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占中国出口拉美主要国家全部商品总额比重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均衡,并呈现着波动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4.79%下降至2010年的2.7%;而拉美主要国家出口拉美农产品占拉美主要国家出口中国全部商品总额比重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农产品出口是拉美主要国家出口中国的重要商品。

(3)中国农产品出口对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市场依附程度较低,且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出口对中国农产品市场依附程度较高,并表现出上升趋势。从出口市场结构来看,在2001年前,中国出口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占中国出口全部农产品的比重一直低于1%,2001之后逐步上升,至2010年已升至2.78%;拉美主要国家出口中国主要农产品占拉美国家出口全部农产品比重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于2008年达到13.81%。

(4)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之间贸易逆差逐年增大,农产品贸易结构呈现明显的产业间贸易现象。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不断上升,但是贸易逆差却逐年增大,于2000年的18亿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160亿美元;考察中拉之间贸易结构,中国出口拉美主要国家前十大农产品基本与拉美主要国家出口中国前十大农产品不一致,中拉之间农产品贸易存在明显产业间贸易现象。

参考文献

[1]吕立才,庄丽娟.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的成就、问题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1,(9):3740.

农产品现状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发展对策

基金项目:德州市软科学“德州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组织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德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日

冷链物流是农产品从产地收购之后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转入消费者手中,将其始终保持在规定的温度下,以保证品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供应链系统。德州市农产品经济比较发达,为克服运输过程中的严重腐损、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制约因素,全面分析德州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建议,对德州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德州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目前,德州冷链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随着农产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冷链农产品的消费逐年递增,前景光明。总体上看,德州市冷链物流的发展呈以下特点: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德州是传统农业大市,全国重要的粮棉果菜畜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蔬菜常年播种面积210万亩以上,总产量650多万吨以上;果品面积80万亩以上,常年产量62万吨,其中乐陵金丝小枣枣粮间作面积百万亩以上,年产小枣15万吨;畜牧业快速发展,全市发展各种畜禽规模养殖厂和小区3,700个。2012年,全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200家,实现销售收入947亿元。其中,速冻食品、蔬菜、水果、肉禽、乳制品都需先入冷库预冷或冷藏冷冻,再通过冷链物流配送至各农贸批发市场、超市及其他地区。因此,德州市食品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比较大,而且随着德州市经济的增长,人口规模的扩大,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龙头企业作用渐显。201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1,200家,农民合作社7,000多家,物流企业达到1,100多家,其中有能力提供冷链物流配送企业有90多家。尽管具备冷链物流服务企业不多,但一些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如齐河美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椒英潮辣业有限公司、德州华商冷藏物流等的示范带头作用逐渐显现出来。以齐河美东农业科技公司为例。齐河美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资金投入5,000多万元,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冷链物流,实现了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温度控制。为了保证蔬菜的品质,该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建设了“蔬菜生产及采后冷链物流保鲜项目”,建起了3,5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蔬菜加工车间及2,000吨的预冷、储藏库,购置了5辆冷藏车,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实现了对蔬菜的全程低温控制。2013年,该园区投入使用了10,000m2的冷链物流区,冷藏保鲜蔬菜达2,000吨。该公司还引进蔬菜智能分拣设备,可根据蔬菜颜色、质量进行自动分级、分拣。目前,该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同比实现翻番。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得到初步发展。20世纪,德州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既缺乏高效、实用、节能、安全的果蔬保鲜技术和装置,更缺乏产地预冷装置和冷藏运输设备,大大限制了农产品的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采后损失达农产品生产总量的20%~30%,直接影响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的经济效益。而现如今,德州农产品采后预冷已初步建立,传统的储藏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产生出经济实惠又操作简单的预冷方法。农产品采摘后的流通冷链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德州市已在着力引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减压保鲜、高温处理保鲜、涂膜保鲜等保鲜技术和湿冷预冷技术、真空预冷技术等先进的现代贮藏保鲜技术。

二、德州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配套设施不足,信息化水平低。现阶段德州农产品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完整的冷链体系包括冷链产品从冷链产品的养殖、收获、加工、储存、运输,最终到消费者手中。如果冷链中任何环节欠缺,就将破坏整个冷链保藏系统的完整性。目前,德州市只有齐河美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起了较为完整的冷链物流,其他农产品冷链大多被分成了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各个节点衔接不畅,“断链”现象严重,难以发挥整体效益,大大影响了整个冷链系统的运作效率。

良好的冷链物流配套设施是发展冷链物流良好的保证。目前德州农产品冷链行业的制冷技术只相当于国外八十年代的水平。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物流费占到冷藏食品成本的70%,远远高于国际通用标准的50%。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技术保证。但是德州的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十分有限,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缺少统一规范的设备。从对83家物流企业抽样调查来看,使用GPS与GIS的34家,占了41%,使用EOS和EDI的分别为42家与16家,占了51%与19%,而对于先进的RFID、ASS都仅8家,比例仅为10%。

(二)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短缺。德州农产品销售部分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自营物流或经销商完成,第三方物流发展严重滞后。德州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含自营)有几十家,但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拥有一定功能规模且布局合理的自有冷库、有较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很少。几乎没有物流供应商能够保证对整个冷链进行温度控制,而绝大多数从传统的冷藏运输商演变而来的冷链物流供应商一般只能提供冷冻储存和冷藏运输服务,而不能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市场程度低进而竞争缺乏,还会导致冷链物流服务不完善以及较高的服务费用。

(三)冷链物流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制约德州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瓶颈是人才。冷链物流的运作管理涉及多门类学科知识,包括食品学、物流供应链、冷冻工艺学、物流运输与配送等,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这些专业知识的人才。德州物流人才总量偏少,素质偏低。目前,德州市物流从业人员约有10万人,仅占德州市总人口的1.7%,与物流产业需求不对等,并且物流从业人员中,大部分从事的是运输、保管等初级业务操作,冷链技术人才更少。物流人才培养、培训及引进工作滞后于物流业发展的需求,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加剧了物流人才的需求。

三、德州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一)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鼓励采用先进管理信息技术。完善配送仓储基础设施,以保证在配送、仓储环节能保障生鲜活农产品的品质,减少产品的损耗。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推进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建设。对田间的农产品进行产地加工、包装时,要实行预冷技术,这样能快速地消除田间热,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要加快低温自动化冷库的建设,实现低温加工。在运输大量大批的生鲜活农产品时要采用冷藏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这样不仅能减少损耗、实现门对门服务,还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让物流企业使用条码技术来获取农产品的具体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递,从而使货物的信息能顺利地流到下一环节,以便能更准确地掌握产品状况。物流企业的运输车辆要配备GPS系统,通过GPS的车辆分布、当前位置、连续监控等功能,能实现对农产品的在途情况及时掌控,能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防止造成更大地损失,从而降低货损成本。条码技术、EDI、GPS的应用将是物流管理实现现代化、标准化的技术手段。

(二)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推动农产品物流外包。冷藏物流过程是一个需要完整设备和技术的系统工程,德州传统的配送形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物流形式的要求。从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根据德州实际情况,可以采取横向整合冷链资源的方式,以形成规模效应。实施虚拟化经营战略联盟,通过集中大型农业和商贸企业的自营物流优势资源,与第三方物流核心企业进行整合,突破单个企业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资源先天不足的障碍和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行政壁垒,形成独立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链,实现第三方物流的规模化和网络化。

(三)建全冷链物流人才引进机制,提高在职人员素质。根据德州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相关鼓励政策,建立有效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机制,在安家落户、医疗保障等方面为冷链物流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以提高物流人员整体技能水平为目标,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与考核方案。一要鼓励员工学习先进的科学理论和作业技能,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举办研讨活动来增强作业人员现代化物流意识,切实提高各学员工作能力;二要进一步加强职称资格认证,利用考试鼓励员工努力学习现代物流理论,以便提高整体专业技能。

德州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诸多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应摒弃自身发展的不足、吸收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适合德州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红菊.农产品冷链物流浅析[J].物流技术,2009.28.

[2]王志刚.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农村科技,2012.6.

农产品现状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物流 冷链物流

生鲜农产品是指由农业部门生产的没有或经过少许加工的,在常温下不能长期保存的初级食品,一般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农畜产品。生鲜农产品是中国消费者除粮食以外最主要的食物营养来源,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生鲜农产品多采用传统的流通模式,每年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果蔬3.7万吨,可供养2亿人的生活。因此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降低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提高生鲜农产品流通速度,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根本利益,同时也能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一、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不易保存的特点,采用提高物流效率,能缩短产品物流的时间,可以减少产品流通损失、降低物流消耗、减少资金占用、节约资金。由于保证了生鲜农产品的鲜活性,可以增加产品价值,进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减少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可以使消费者买到放心安全、价低质高的产品,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2.增强生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生鲜农产品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国外产品在质量、包装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关税普遍降低,使得中国产品在价格上的优势在逐年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和改造国内生鲜农产品传统的流通环节过多、质量标准低下的物流状况,增加生鲜农产品附加值,以增加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势在必行。

二、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

1.生鲜农产品生产仍以单个农户分散生产为主

虽然目前在我国各地建立了不少的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但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仍以单个农户分散生产为主。单个农户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加之我国对生鲜农产品缺乏相应的质量监控,导致农户只重视产品数量忽视产品品质,使其生产的生鲜农产品处于无法保证品质的状态。即便有农户生产出有品质保证的生鲜农产品,由于其规模过小,也难以保证其能在市场上被消费者甄别从而获得更多的补偿。因而使得产品农药、兽药、重金属超标,产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化肥饲料,造成近年来疯牛病、禽流感、瘦肉精和超标农药等问题频频出现。使食品安全已成为继人口、资源和环境之后的第四大问题,更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生产者的分散性和小规模性,即使出现了问题,也难以进行问题追溯,对生鲜农产品的监督和管理就更加困难。

2.生鲜农产品加工能力低,流通中损失率高

我国采后商品化处理为1%,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 加工比例不到10%, 国外水果经过采后储藏加工增值比例为1:3.8, 而我国是1:1.8,产品加工水平低,产品增值度低。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蔬菜水果物流中产品可以一直处于采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物流,美国果蔬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而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80%以上的农产品是采取常温保存和流通的,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未经加工的大量鲜销产品每年因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造成在运输中腐烂损失高达750亿元。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薄弱状况造成生鲜产品的物流受阻和资源浪费。

3.基础设施装备落后,物流成本高

我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国农村道路等级低。没有专业的车辆运输队以及车况较差,路网联通度低。据统计, 我国公路运输的七成是敞篷卡车, 三成是密封式箱式汽车。公路冷藏运输的运量只占25%, 铁路冷藏运输的运量占55%左右,致使农产品物流时间过长,增加了产品物流的运输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70%是平房仓库,仓储设施比较简陋,具有冷藏、保鲜、气调条件的现代化、自动化高级仓库更少,使得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占50%左右,甚至更多,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当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加工能力不足,产销脱节严重,损耗情况更为突出,造成生产者利益遭受严重损失。

三、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对策

1.采取定单生产的方式进行规模化生产

由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分散,使生鲜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流通难以有效实施,而随着改革开放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标准化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世界各国都对生鲜农产品生产经营制定了明确的标准,而且越来越严。为保证农产品安全、提高产品品质,以便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可以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基地”的生产方式,从生鲜农产品物流源头上提高品质,确保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公司在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基地订大宗生鲜农产品的采购计划时,就会按有关产品标准提出感观指标、理化指标、安全指标和鲜度指标等方面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批量招标采购数量,这样就使生鲜农产品生产者自觉地按照生鲜农产品的有关标准组织生产,采取统一种苗、农资和饲料,统一的生产技术,统一的产品收购、包装和销售的方式,实施品牌经营和行业自律,从而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2.采用冷链物流物流方式

由于生鲜农产品本身的物理特性,使得生鲜农产品物流不同于工业品物流。生鲜农产品的物理特性,首先是易腐易损性;其次是单位产品价值低,体积大;再次是最初产品形状、规格、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生鲜农产品的易腐易损性规定了物流时间的上限,从而也限制了物流半径,并要求尽量减少装卸搬运次数。特别是一些鲜活的生鲜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要求非常苛刻。通过专业第三方物流配送,对各种生鲜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和处理,实现采购――仓储――加工――配送――销售诸环节高效链接,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损耗,加快流通周转速度,以及通过及时加工和冷链配送,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同时还可以提供清洁原料及合理包装以简化家庭内操作,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等各方面的增值服务。

3.进入超市进行销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安全性、初步加工要求越来越高,以往蔬菜零售市场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超市正在取代传统的农贸市场,成为生鲜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场所,因为超市经营比较规范,产品的可追溯性强,信誉度高,在发达国家,60%~80%的农产品进入超市进行销售。超市对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规格、包装等方面有严格要求,达不到标准的生鲜农产品就无法进人超市。此外,以超市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使得超市成为现代流通的终端组织,由于其严密的经营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同农贸市场的个体商贩相比,销售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更为可靠,还可以激发生产经营者对生鲜农产品进行加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蔬菜的净菜加工、禽肉蛋的真空包装、水产品的冷冻加工和速食食品的制作等。这些经过加工的生鲜食品、不仅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生活的要求,而且可以提高附加值,增加农业收人。

4.运用各种先进物流技术

首先要实行生鲜农产品产地编码制度,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加工和包装环节,也要对加工成的产品进行标识,还要采集所加工产品原料已有的标识信息,并将其全部信息标识在加工成的产品上,以备下一个加工者/包装者/进货商使用,消费者在销售点购买的食品发现了安全问题,可以向上层层进行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其次提高生鲜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降低储运环节的损耗率。在我国目前已经广泛使用的保鲜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制冷贮藏技术、气调贮藏保鲜技术,传统窖藏保鲜技术以及保鲜剂、涂膜保鲜技术等,与先进的保鲜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应逐步采用更先进的低温高湿保鲜、臭氧气调保鲜、辐照保鲜、涂膜保鲜、高压保鲜、高温处理保鲜、生物保鲜、高压静电场保鲜、纳米保鲜等保鲜技术和预冷技术、光电分等分级等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光跃李毅贺绪军:发展农产品物流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6.8 57-59

[2]许亚:农产品物流不畅的原因分析及改善[J].物流科技,2006.2 64-66

[3]刘卫柏: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特区经济,2006.9.291-292

[4]郭丽华: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系统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6.5.25-27

农产品现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6;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生鲜食品的质量尤为关注,冷链物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了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度,因此,发展好冷链物流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着重的分析了西安市的冷链物流现状情况,详细阐述了该如何更好的整合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并针对冷链物流行业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冷冻冷藏食品的消费越来越高,我国的冷藏冷冻食品每年增产越来越多。然而,我国农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却比较小,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差距是比较明显的。巨大的农副产品冷链运输市场,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商机无限。但为什么已有的物流企业却不能够很好地进入冷链运输市场呢?这就需要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并加以解决。

1.2研究内容

本文在重点介绍西安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基础上,找出了西安市农产品产业中存在问题与缺点,分析了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不景气的原因。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为西安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提出一些决策性的意见和建议。

2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2.1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

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正因为这样却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时效性要求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性和协调性,所以,农产品冷链的运作主要是重视能耗低成本,有效地对运作成本与农产品冷链进行控制。因此,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还存在着许多要解决的问题。

2.2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

西安市是我国西部地区比较发达的几个城市之一,这里人口众多,每天在这座城市卖出的农产品数目数不胜数,但是,在西安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物流供应商能够对整个的冷藏物流供应链进行全程的监控。2.2.1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配送中心增多,农产品物流技术增强因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前景被广泛看好,所以许多的大型农业企业和零售企业都认准这这个商机,积极的开始投资并建设生鲜食品配送中心。随着各个农产品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建设,众多的农产品物流企业积极的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专业化提供了较好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2.2.2西安市已初步降低了运输的成本西安市政府为了促进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重点加强了农产品物流运输网络的建设,在各个区域都建设一定的低成本运输网络。西安市政府已经允许在各大高速公路对冷链物流运输的车辆实施一定的监管,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减免一定的收费项目,以此来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的成本。

3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行业标准不完善

目前西安市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存在严重的不规范性。该行业的行业标准是由相关的物流企业及其他企业来制定的,在标准的内容上不免失去了公正公平以及客观性。虽然越来越多的部门都开始制定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但是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导致标准体系本身的不完善。

3.2专业人才缺乏

西安市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综合性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人才,冷链物流在整个物流大行业中相对来讲是属于一个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然而在现实中真正懂得运输技术,管理冷链物流系统的专业人才却没有能够全面的发展起来。

3.3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少之又少

随着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的不断扩大,第三方的冷链物流公司也是逐渐的增多,这样就使农产品行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时增加了许多问题。因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良莠不齐,导致农产品企业监管不全面,农产品冷链市场比较混乱。能够满足农产品行业要求的提供综合的第三方物流的正规企业比较少,而专门针对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更是少之又少。

3.4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

陈旧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发达城市来看,西安市的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存在严重的不足问题,并且现有的设施也比较陈旧老化,不能够对新时期冷链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对西安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建议

4.1进行冷链物流相关制度的创新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的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冷链物流设施和信息平台的建设,支持冷链物流企业更新换代基础设备,采用先进的物流制冷装备,促进冷链物流发展,增强冷链物流的服务,并积极提倡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4.2建立冷链物流系统的标准与规范化

对于整个冷链物流系统来说,有了统一的一个行业标准,才能对冷链运输的质量实施监控,才能保证冷链物流运输的质量。西安市的农产品运输行业在运输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技术的统一规范,执行一个规范化的标准。

4.3对冷链物流人才进行培养

西安市冷链物流的发展,缺少的是懂冷链物流方面的专业化人才。从事冷链物流管理的人才需要具备相当高的专业素质,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而西安的冷链物流方面的人才长在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冷链物流运输方面的人才培养还需要各方面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因此,从西安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大力的支持各高校设立与冷链物流运输方面相关的专业,例如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学校和企业也要深化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此为基础,培养出专业的冷链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

5结论和展望

为推动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要实施科学有效的各项政策。在科技政策方面:将冷链物流技术发展作为西安市未来的一项发展计划,城市发展规划包括冷链物流运输产业链;在科学技术方面对冷链物流设立专门的研究项目。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建议把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区域投资、引导外资投资的战略重点;适当考虑减少冷链物流企业的各项税。在产业政策方面:按照产业政策要求,对区域的灵冷链物流进行合理的布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安市的冷链物流产业方面会慢慢地走上正轨,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友兰,张锐,杨烨凡.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J].发展研究.2014(04):77-83.

[2]李婷,宋志兰.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核算[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0):17-20.

[3]李忠诚,郄海拓.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62-4064.

[4]陈通,李思聪.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比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02):73-75.

[5]杜冉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证券期货.2013(01):76.

[6]刘宸,陈天恩,张瑞瑞,等.WSN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监管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04):48-54.

[7]吕俊杰,孙双双.城市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07):233-236.

上一篇:软件管理方案范文 下一篇:旅游市场研究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