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范文

时间:2023-03-17 04:15:09

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范文第1篇

关键词:借贷主体;高利贷;食利者

中图分类号:D922.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087-02

民间借贷正席卷南北,大有全民借贷之势,民间借贷到底是洪水猛兽,还是草莽英雄?笔者最近几年办理了大量民间借贷案件,有幸接触了其中纷繁复杂的人和事,感觉问题太多,正所谓“民间借贷,乱象丛生”。

一、民间借贷之乱象分析

(一)借贷主体铺天盖地

所谓的民间借贷并不是简单的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其主体太乱了。近几年,各种担保公司、典当行、寄售行、投资公司如泉涌一般在大小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出现,几乎都在从事民间借贷或相关的业务。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大约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媒体报道,鄂尔多斯几乎“家家房地产、户户典当行”,都从事民间借贷或相关业务。参与的不光是普通个人和企业,家家户户都在搞,国家公务员在搞,事业在编在搞,甚至少数律师、法官也在搞。现在少数银行也充当着民间拆解“二传手”。领导们暗一点,民众们明一点。为什么这么多人乐于投身民间借贷?主要是民间借贷赚钱来得快!但凡事都物极必反,生意场上更如此,人人都参与的生意就必然崩盘。

(二)拨开借贷的面纱,丑陋不堪

1.欺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有民间借贷的地方,就有欺诈。这些欺诈表现在方方面面,亲戚骗亲戚,朋友骗朋友,战友骗战友,同学骗同学,既有出借方的欺诈行为,也有借钱方的欺诈行为,正所谓欺诈与反欺诈。既有借钱时手续上的欺诈,更有借钱后的还钱过程中的欺诈。借钱时候,保证你肯定有能力还,实际上到时能不能还他根本没底;借钱时说肯定按几分利息准时支付,实际上还利息时能赖就赖,到时不但利息不全给,甚至本也不一定能还齐;借钱时说这钱急着用于正规用途,实际上拿到手后怎么用他自己甚至都想不到。专玩民间借贷的人几乎没有一句话能听。他们之间有数重借贷关系,骗来骗去,到最后谁都不知钱借给谁了。他们为了让人相信他们强大的经济实力,通常都开豪车,玩的都是大场面。可以说一切都在欺骗中进行。

2.逼迫。民间借贷过程不但欺诈无处不在,还有很多逼迫手段。逼迫手段之一:借钱时必去斩头息。现在去斩头息的方式颇为隐蔽:先按借条上的数字把钱汇给借钱人,然后立马跟着借钱人一起去银行逼迫他把斩头息取出交给出借方。这样表面上借钱方拿到了借条上完整的数字。逼迫表现之二,借款到期还不上时,出借人按照“约定”的利息逼迫借钱方将计算出来的纯利息重新打借条,同时要求借钱方将卡和密码提供出来,出借方将计算出来的利息打进该卡然后立即自行取出,再将卡立即返还给借钱方。这样表面上借钱方又多了一笔借款。逼迫表现之三:逼债。这个非常之多,手段是五花八门,软硬兼施。出借方常逼迫借钱方将有关产权证件原件交给出借方扣留,甚至办他项权证。还有在讨债过程中逼迫借款方追加担保人。现在的讨债公司也有不少。武力、半武力讨债屡见不鲜。

(三)民间借贷滋生问题众多

民间借贷监管方面一直是真空,使得民间借贷就向高利贷趋势去发展,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资金链必然断裂,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变成洪水猛兽。现在大多数民间借贷都是处在灰色甚至黑色领域,没有在阳光下运作,出现这些问题也在所难免。高利贷让民众财富被变相疯狂血洗、让百姓陷入人性扭曲。民间借贷案件现在成为法院民事案件的主流了,案件数量多、标的额大、执行难、战线长。到法院诉讼的还只是民间借贷的冰山一角,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诉讼,很多是无法诉讼。有不少大手笔的民间借贷者跑路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一跑路,即引起群发效应,大面积百姓受损。食利者的获利源头来自于实体产业,如若企业因无法消化高企的财务成本而倒闭,那么预期中的高利息回报必然沦为“无本之木”。更何况,前期高利贷的获利示范效应吸引了许多实体资金转道加盟,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民间借贷越来越像一座空中楼阁。一旦某一环节出现纰漏,其间的风险就犹如多米诺骨牌般扩散开来,给当地经济与社会安定形成重创。

1.让很多企业、经营者不堪重负,直至倒闭。民间借贷就是高利贷,很多中小企业急用钱时不顾一切,被民间借贷手续快速便捷的表象所迷惑。实际上民间借贷手续虽快速便捷,但利息高得吓人,月息五、六分已属正常,还有月息超过一毛的,更要命的是还要去掉斩头息、到期不还计算复利,这样一年下来利息可能超过百分之百。一旦卷入高利贷,本来效益不好的企业雪上加霜,拆东墙补西墙,企业资产被挖空并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企业进一步健康发展,说很多企业就是被高利贷压垮的一点不夸张。

2.极易引发各种犯罪。一是集资诈骗罪。放贷者通过承诺高利息、虚假宣传方等手段,大量吸取公众、经营者的资金,一开始都能兑现,让那些出借者尝到甜头,愿意借钱的人越来越多。集资者随着手头上钱越来越多,胆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张扬跋扈、胡作非为,后虽拆东墙补西墙大量的钱还是还不上,问题越来越严重。吴英、曾成杰就是我国近来发生的被法院认定为集资诈骗两个最为典型的案例。二是非法拘禁罪。一些玩高利贷的人往往雇佣一些社会闲杂好斗人员,甚至勾结黑社会,讨债、逼债,在借款人到期无法偿还贷款时,往往会对借款人或担保人强行拘禁,逼迫偿还贷款。还有放款合伙人之间因为资金问题而发生矛盾进而对同伙拘禁。三是绑架罪。一些放款人为追回贷款及巨额利息,有时铤而走险对借款人或他们的家属实行绑架,还有极个别的借款人为了偿还高额利息,绑架他人以获得赎金。四是诈骗罪。一些放款人为了保证“资金链”顺畅,往往利用他人的信任,采用欺骗手段获得资金。还有个别借款人为偿还贷款,采用欺骗手段骗取他人钱财,借钱时什么条件都答应,其实内心里借了就是对准不还,钱拿到手后就玩失踪,换手机号码,搬离住处等欺骗手段。五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其实,绝大多数放款人自己并无多少资金,一般都是以高息高回报为噱头,吸收社会上不特定对象的存款,因此,往往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以上只是民间借贷极易引起犯罪几个主要罪名,有的还引发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等其他罪名。

3.影响银行金融秩序。首先,大量民众闲散资金因追逐高利不愿意存入银行,四大银行存款迅速锐减,银行正常业务的开展大大受限。其次,一时间银行内部人员甚至也玩起了高利贷,违规将银行的部分资金投放到高利贷市场。再次,民间借贷中的大量资金通过银行流动,造成银行业务混乱和资金流的虚假表象。第四,民间借贷自定利率,银行都是国家定利率,民间借贷利率远高于银行,使得银行对国家的利率政策无所适从。最后,因高利贷的一些突发事件造成民众到银行疯狂挤兑现象,给银行造成混乱。

4.影响社会稳定。很多地方因民间借贷引发了,位于金字塔底部的民间借贷者上访闹事,相关命案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稳定。《白毛女》中,杨白劳因高利贷被逼得家破人亡,喜儿逃进深山成了白毛女,痛恨恶霸地主南霸天太狠毒。那是在旧社会。在提倡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在人民权利得到充分保护的今天,因高利贷而被逼家破人亡的事实依然活生生存在,不能不说政府在依法治国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二、治理民间借贷乱象之管理措施及立法建议

如何规范民间借贷,让其回归良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既要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立法。

(一)民间借贷管理措施建议

1.发展和完善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金融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服务创新。各商业银行要按照《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的要求,切实改进中小企业的授信管理,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在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前提下,适度对那些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产品有市场竞争力,能够还本付息的企业加大信贷投入力度,支持其合理的资金需求。利用现代化高科技为民众提供尽可能简便、快捷的存款、贷款服务。各大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在向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倾斜同时,要适度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人民银行应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引导。金融部门要创造条件,积极开拓融资市场,为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条件,从而规范企业行为,同时也为投资者正确把握方向提供稳妥的金融条件。

2.银监会应切实担负起金融监管职责。培育和建立合法的民间金融服务体系,改造民间信贷机构性质,引导民间信贷机构规范经营行为,有利于弥补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服务不足的缺陷,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金融需求。金融监管部门应制订严格的管理规定,给予民间金融一定的法律地位,尤其是自发形成的有组织的金融活动加强监管,避免“金融风波”;同时要坚决保护合法的民间借贷活动,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在继续改革和完善正规金融的同时,让非正规金融即民间金融步入正轨。

3.政府应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同时发挥其一定监管职能。要加大投资体制改革的力度,建立储蓄投资转化核心机制,加快资本市场发展速度,积极为民间社会资金顺利进入投资领域拓宽渠道、扫除障碍。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为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政府可尝试建立对民间借贷的监测体系,定期采集民间借贷活动的有关数据,及时掌握民间借贷的资金来源、资金投向、利率水平、交易对象等变动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宏观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并相应地将民间借贷行为纳入宏观调控体系。

4.强化金融和法律知识宣传,引导民间借贷健康运行。首先,在办理手续上,要引导其按照银行办理贷款的程序,有凭有据,大额度贷款实行公证,防止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其次,要引导民间借贷资金用于经济发展上,防止用于非正常消费。提高民众金融素质,对民间借贷的潜在风险进行必要提示,增强群众的金融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提高投资者风险识别、判断能力。

(二)民间借贷立法建议

民间借贷在我国如此普遍的存在,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相关问题愈演愈烈,目前已上升到影响社会稳定的高度,却没有相关立法对此进行规制,不能不说是个缺憾。目前仅有少量的最高院关于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比如最高利息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比如大额借款,须提供银行打款凭证等意见。这些意见是指导法院审判的,对如何规制民间借贷的运行一点作用不起,特别是不能有效打击高利贷。所以,笔者以为,当下迫在眉睫的不是民间借贷的民事立法问题,而是要加强刑事立法,出台一个刑法修正案,专门打击民间借贷中涉嫌的各项犯罪。具体有以下两点建议。

1.将赚取高利贷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直接入罪。管理民间借贷重点是遏制高利贷,要把赚取高利贷直接入罪,哪怕是赚取了高利贷但还没有涉嫌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只要赚的利息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且数额较大、情节严重。民间借贷这几年为什么那么疯狂地兴起,就是食利者靠“钱生钱”,疯狂地赚取高利贷,来得那么快,那么容易。疯狂赚钱的背后,必有人严重受损。从美国和我国香港的经验来看,利用刑事手段打击高利贷是其共同的立法选择。我国香港地区《放债人条例》设定了两个高利贷界限,对于不同层次的高利贷规定不同性质的法律责任。违反该条例第24条(年息60%的实际利率)即属犯罪。

如何定罪?目前我国刑法还没有直接打击高利贷的罪名。刑罚中已有的高利转贷罪客体是信贷资金管理制度,非法经营罪的客体是国家许可经营物品或业务以及许可证或批准文件管理的市场秩序,该两个罪名尚不能将赚取高利贷入罪。那么笔者建议出台新的刑法修正案的处理方式有二:一是可以直接将上述两个罪名客体扩大,将民间资金的利益保护纳入进去,比如高利转贷罪中的资金不限于金融机构的资金,应包括民间资金,比如非法经营罪中不准金融机构之外的单位或个人将吸收来的资金转手外借;二是干脆确定一个全新的罪名就叫“高利放贷罪”,主体是除金融机构外的单位或个人,客体是资金的正当使用权益,客观方面为将自己或他人资金以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向外放贷赚取利息数额较大、情节严重,主观方面为故意。

2.降低民间借贷的入罪门槛,加大打击力度。这么多年来,最高院“不准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过部分不予保护”的规定不但不起作用,反而助长了高利贷的违法犯罪行为,因为放贷者因此胆子更大,私下里随便约定利率,只要借钱人愿意给,可以随便超过这个规定,反正最坏的结果是到打官司时超过四倍的部分不予支持。如果只要超过四倍、获利较多、情节严重就定罪入刑,那么放贷者还敢随便定超高利率吗?

降低入罪门槛,还要做到:一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原来规定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50户以上的,笔者以为标准偏高。笔者以为要降低一半,个人15户、单位75户足矣。数字越高说明问题越严重,而打击犯罪在初始阶段才更能保护民众利益。二是借款后常有债务人恶意躲避、频繁更换电话号码、搬迁住处的。此类行为,达到一定时间、情节严重的,可直接定性为诈骗罪。三是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对象不宜有过多的限定,现在好多犯罪对象就是亲朋好友、同学、战友、同事。自家之外的人都可以列为犯罪的对象。

笔者以为我国当下的民间借贷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有关问题亟待解决。其根本路径就是让民间借贷浮出水面,让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实现“疏”与“堵”的辩证统一,最终让民间借贷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4-10-10

民间借贷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间;借贷;原因;问题

1.民间借贷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民间借贷主要指的是自然人之间、自然人和企业法人之间以及自然人同其他的组织形式之间以货币作为标准的资金借贷行为。民间借贷行为由于能够对国家经济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的获得了重视,民间借贷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体系建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国的民间借贷存在着互助型和营利型两种基本类型,互助型民间借贷主要是存在于自然人之间、自然人和企业法人之间以及自然人同其他的组织形式之间的民间借贷行为,是在信任基础上进行的借贷行为。营利型民间借贷发展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经济利润,同时不限定是在亲友之间进行的借贷活动,一般来说,民间借贷的发展能够有效的促进金融市场的活络发展,实现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2.我国民间借贷发展现状

现今,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民间借贷作为金融市场的有效补充发展能够对金融市场中的民间借贷需求进行很好的满足,民间借贷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经济利润的追求。但是由于经济的市场化发展,人们的现代化金融意识开始加强,借款人进行的民间借贷开始由传统的生活需求转向营利性生产需求,同时民间借贷的利息比例也开始出现大幅度的上升。现今我国国内的民间资本的发展规模也出现大幅度的增长的趋势,借款人同放款人之间的简单交易已经无法满足金融市场的实际融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民间借贷进行改革和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民间金融方式开始出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金融手段的选择上也呈现复杂化的趋势,相应的金融借贷资金运作十分的隐蔽,因此,对于我国的实际融资规模无法进行准确的估量。根据我国中央银行2013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我国的实际民间融资金融已经达到了9500亿元,在整个国民GDP的占了6.96%,在整个本外币贷款中则是占到了5.92%,因此,根据粗略的估算,我国现今的民间融资规模已经超过了10000亿元,但是其数值只是估算的结果,没有准确性。

根据中央银行2014年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的私人借贷资本市场中所涉及的资金已经达到了6.4万亿元,而在贷款市场中则是占了大概5%左右。截止2014年,我国的民间借贷总额同上一年相比较而言增长了大概38%左右,所涉及的金额数量有10.38万亿人民币。我国的民间借贷中兄弟姐妹借贷以及其他亲属借贷占的比例最高,这充分说明我国民间借贷的借贷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3.我国民间借贷现象存在的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对于金融服务业提出了更加专业的要求,同时金融市场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短期民间借贷发展逐渐的形成了以营利型借贷为主导的发展趋势,现今,我国的大部分民间借贷行为发展已经开始实现突破发展发展,同时营利型借贷行为也为小额贷款中介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条件,促进我国民间借贷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3.1 民间借贷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多余资金以及社会发展背景开始为民间借贷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条件。另外,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借入资金开始作为生产资本,导致很多的民间资本获得广泛的发展,长期以来,民间资本的发展都存在着发展不规范以及合法性遭到怀疑等问题,因此严重限制着民间资本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现今,由于民间借贷开始进行合法化的发展,以及在进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实现了正规的操作,因此我们在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上可以通过逐渐的将民间借贷纳入到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系统中的方式,对我国的民间资本监管进行全面化的监督和管理,为也为小额贷款中介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良好的市场发展基础以及经济发展条件能够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和进步,对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也能够实现进一步的保障。

3.2 民间借贷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

同时小额贷款公司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开始逐渐的实行规范化的民间借贷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金融行业属于特殊的发展行业,需要专业的发展人才和技术进行发展,民间资本的发展和小额贷款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同时,由于大型资本借贷无法满足三农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了满足市场提出的实际发展需求,民间资本必须要进行合理、科学化的发展。

4.我国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分析

4.1资金供求失衡

我国现今信贷市场发展并不完善,大部分的民间资本在融资市场中并没有实现制度化发展,很多的资金无法实现市场的正规性发展,同时在整个金融市场中,大部分的银行都是将金融发展目光放在大型的信贷公司上,因此,对于很多小型的民间借贷发展而言,还存在着很大的难度。现今,民间借贷的资金供求并不平衡,市场中资金供远小于求,因此,这对民间资本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4.2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今,我国针对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完善化发展,大部分条例都是针对金融市场进行制定的,对于民间借贷的发展并不完全适用,因此,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很多的法律问题无法得到直接的解决,直接影响着我国民间借贷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

5.我国民间借贷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5.1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

对于民间资本供不应求的发展问题,我们可以从根本上进行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的拓宽,同时还需要利用不同的发展手段进行民间资本的增加,同时还需要鼓励民间资本进行自我资本的再回收使用,从而满足现今金融市场的实际发展需求。

5.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针对现今民间借贷法律、法规不完善的问题,我们则是需要从立法的角度,不断的对相关的立法问题进行完善化发展,出台专门针对性和强制性的法律法规,通过相关的专业立法问题实现对民间借贷的完善化和制度化发展。

总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民间借贷开始出现飞速的发展,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来说,资本就是民间借贷发展的本源,因此,民间借贷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断的累计资本,但是,由于民间借贷发展的不规范性以及相关机制问题导致民间借贷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主要是针对我国现今民间借贷的实际发展现状进行的分析和探究,最终提出进一步促进我国民间借贷发展的措施和对策,实现我国民间借贷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

参考文献:

[1]马丁丑,刘发跃,杨林娟,王文略.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融资与成长发育的实证分析――基于对甘肃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11,07:34-41.

[2]梁亚,赵存耀.“民间借贷”的法律边界――以温州“跑路潮”为背景[J].南方金融,2012,01:75-78+42.

[3]尹诗雄.民间借贷现象透视[J].管理现代化,1996,03:59-61.

[4]秦时月.谈谈民间借贷现象[J].江苏统计,1997,08:34-35.

民间借贷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间借贷;宏观调控;金融全球化;信用租金;贴现值

一、温州民间借贷概述

温州民间借贷异常活跃。民间借贷通过地缘、业缘、亲缘及社区化的方式介入到经济活动中去,由此产生了精英信任。精英信任是指当地德高望重之人通过调解或者担保,为借贷双方架起了一座经济交易的桥梁。精英信任既是一种担保品,也是一种无形的声誉,由此较好地解决了“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难题。我们通过温州大量的民间借贷案例研究发现,在超越精英信任的范畴时,当事双方往往选择法律工具来解决问题的,所以,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部分“非信任风险”。

我们在2009年的专门调查中发现,温州民间借贷的资金大部分流向贸易性行业、投机性产业、企业新兴体以及创业型企业,少部分资金流向家庭式事务或个人型事务,也有极微弱的资金流入地下“”和具有投机性质的摇会组织,但真正做实业的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或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来筹集资金。

形成上述民间借贷资金流去向的原因是贸易性行业和投机性产业的资金周转期很短,资金缺口很大,商业机会稍纵即逝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企业借助民间借贷来服务于自己的商业计划,而银行系统办理信贷的手续烦琐,时间跨度长,甚至要付出很高的机会成本,显然不具可行性。一般的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抵押担保品无法从银行获得资金,只能依靠内源融资或民间借贷来筹集资金。而真正做实业的企业已经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壮大,与当地银行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或者由于业绩颇佳已在国内外股票市场上市,因此,这类企业主要通过外源融资,较少从民间借贷的途径获取资金。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随着温州当地经济的发展与金融生态格局的变化,当地一些非法担保公司的介入,打破了通过地缘、业缘、亲缘及社区化的传统介入的单一方式,更多的金融掮客的出现,形成了“二元”金融生态结构,即传统借贷与专业化、投机性借贷并存。由于民间借贷投机性的扩张,增大了民间借贷的风险,与银行的不良贷款相比,民间借贷的不良贷款的余额亦呈现加速累积的趋势。在很多情况下,民间借贷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温州地区各类担保公司数量众多,资质良莠不齐,担保公司违规从事高息融资活动的现象非常普遍,如办理票据贴现(收购光票)、保证金垫资、代还贷款等。很多担保公司具有明显高利贷性质的民间融资行为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而且其业务操作也不规范,容易产生民事纠纷,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温州民间借贷虽然在向专业化领域转型,但转型的过程有点乱。

二、温州民间借贷利率走势与风险机制分析

温州民间借贷利率经历了从高利率到低利率再到低利率水平的震荡缓冲期。大概在2004年左右经历了一个低利率震荡缓冲期,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是温州历史上民间借贷市场利率较低的一个时期,只相当于改革开放以来80年代末的最高利率水平(35%~45%)的1/4,而利率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之后开始持续走低,直到21世纪初出现的稳定波动水平。

温州民间借贷利率一方面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很大,另一方面比80年代末、90年代初之前的利率水平低很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银行信贷结构正趋于合理化,信贷规模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对民间借贷形成“挤出效应”。由于银行信贷的发展速度迅猛,使得民间借贷从原来的快速扩张、高利率时代转向理性的、低利率状态,同时也说明了温州民间借贷正在转型,并且在90年代末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加大。这也可以很好地解释80年代民间借贷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干扰较小,由于当时银行信贷结构的不合理与规模问题,国家通过政策改变银行信贷的行为还不怎么会影响到民间借贷。

基于民间借贷合法与非法的边界难以界定,外界大多数人认为其风险很高。但我们在调查和采访中意外地发现,民间借贷高风险并不出在实质性借贷上,而是出在投机性质的地下金融活动上。所谓实质性借贷是指真心实意创业、应付突发事件、大宗消费品等借贷,但投机性质的地下金融活动如高利贷、地下、老人会、坐庄性质的合会、地下钱庄、银背、类似于传销性质的摇会、具有金融“三乱”特征的基金会等,这些都是高危的地下金融活动,参与人群众多,牵涉面广,人际关系复杂,风险极高,而且易于向周围形成大面积的辐射效应,温州民间金融发展史上三次大规模的“倒会风波”都是这类活动引起的,因此政府对此类活动采取严厉打击态度。

对民间借贷中实质性借贷风险不高的现象,温州当地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解释是,他们认为温州商业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有地域特征的“重商主义”(其“重商主义”的核心是商业文化契约化)以及互帮互助的邻里文化,这种特殊的文化逐渐地构成了他们在商业领域里的一种生活常态,最开始在熟人圈的借贷一般是无息的,带有救济性,后来被救济的人慢慢富裕起来了,出于感恩回馈部分利润给借款的人,这种由无息借贷开始演变成有偿放款,而这种有偿放款的大面积扩张最终形成一定规模的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的基础是民间信用的交易,信用交易是内生于民间借贷机制的,因此,民间信用对风险有自发的消散作用,起到了降低风险或转移风险的效果。这种自发消散风险的系统形成是基于民间信用的交易基础,民间个人信用又可以认为是个人未来潜在的租金,信用度越高,则未来租金越大,那么对未来租金的贴现能力越强。在一般情况下,每个持有未来租金的人都希望可以通过信用度的提高来增加自己的租值,这样一来,租金贴现率与增大信用度的双重治理机制派生出了一个有效化解借贷风险的自组织系统。

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从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相关数据中得到验证,在2002年全市300~350亿元的民间借贷规模中,真正出现社会性风险问题的资金只有2.87亿元,占比不到1%;而当时全市银行的“两呆”贷款率在3~4%之间,这组数据表明民间借贷的风险并不像人们普遍理解的高风险,内生性的风险消散机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与上面坊间流行的说法相吻合。温州民间借贷的风险化解一部分来自基于信用基础的内生性的风险消散机制,另一部分未能释放的风险的化解应该来自制度性的风险抑制系统。而制度性的风险抑制系统需要政府的鼓励和引导,真正让民间金融合法化。地下钱庄、金融“三乱”、银背等诱发的高风险都属于制度性风险抑制系统的失灵,因此,民间金融的风险化解不仅仅要尊重它的内在法则,也要从制度上着手解决。

三、温州民间借贷后续研究

从相关文献与现有的情况来看,温州民间借贷的演变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持续、快速、活跃的发展阶段,这是温州民间金融真正草根性的鼎盛时期,恰逢中国蓬勃兴起的商品经济的改革与去短缺经济化的兴起,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金融体系还无法覆盖全部的经济实体,特别是无法覆盖非国有部门的经济实体,而民间借贷却是一种非常有效与廉价的国有金融产品替代;第二阶段是增长趋势逐渐放缓、区域金融结构边沿化、理性化、转型化的特殊时期,由于强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兴起逐渐地挤出了地方民间金融的发展空间,当然也与民间借贷的自身缺陷以及未合法化有关;第三阶段是民间借贷虚拟化与国际化相互依存的新型金融过程,部分原因是资本的高度投机与炒作可以带来超高的利润,民间资本通过虚拟化来增大投资杠杆,以便能够快速地进入资金需求非常庞大的房地产、山西煤炭等行业,部分原因是由美国华尔街引爆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了民间资本对资本国际化的变相整合。由此可见,温州民间借贷的后续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与拓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温州金融生态建设探索与实践[Z].内部资料,2006,2.

[2]史晋川等著.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3.

[3]温州图书馆.2004年温州统计年鉴[Z].

[4]陈明衡.关于民间借贷若干问题的探讨[Z].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内部发言稿.

民间借贷范文第4篇

民间借贷再度火热灰色金融规模庞大

记者调查发现,

民间借贷这种古老的直接融资形式,在我国农村地区仍然有着巨大市场。尤其是在湖北、江西等“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省份和浙江、江苏等民营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受税费改革、金融改革和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一度有所缓和的民间借贷又活跃起来,且规模庞大。

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前不久对20294个农户进行的调查显示,通过民间借贷获得的贷款占这些农户贷款总数的69.41%,平均每户为1008.56元。据测算,我国农户一年从民间获得的贷款高达2000多亿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研究专家黄孝武说,我国农村民间借贷规模已远大于正规信贷规模,并正以每年20%左右的幅度快速增长。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一份研究报告曾明确指出,中国农民来自民间金融市场的贷款是来自正式信贷机构的4倍。湖北省农调队去年对3300个农户进行监测的结果显示,农民一年里向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借款占借贷总额的比例超过50%。

民营经济领域是民间借贷的活跃区。采访中一些专家透露,2000年以来,全国企业间直接拆借或借贷的金额每年不低于1000亿元。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企业间特别是民营企业间临时拆借、个人间直接借贷,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在这些城市的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总额中,80%左右来自民间金融。

去年3月以来,温州市民间借贷利息和发生额都不断攀高。平均月息从8‰月月攀升,已突破15‰,最高的甚至达30‰。仅去年5月,民间借贷发生额就有6492万元,比上年12月增加964万元,增幅近18%。目前,温州民间借贷资金在中小企业运作资金总额中的比重已从2004年初的6%回升到10%以上,民间借贷规模估计超过200亿元。

金融盲区盲点增多企业农民求资若渴

湖南省委党校副教授詹花秀认为,从上世纪90年代起,农村金融机构大量撤并,各大商业银行纷纷从“规模不经济”的农业信用领域退出,现在金融机构为农民服务的覆盖面不足农户总数的20%,农村地区的金融盲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则是各金融机构眼里的“二等公民”,成为城市金融中的盲点。

据了解,从1998年至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共撤并3万多个县及县以下机构。工农中建四大行已基本取消了对农业的放贷。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由于定位和功能的狭隘,无法发挥正常的支农作用。作为“三农”信贷“主力军”的农信社,服务网点有限,信贷投放不足,支农明显力不从心。有统计资料显示,农户从正式金融机构得到的贷款占其借款总额的比重,1985年以前约为40%,下降到了近年的大约只有20%。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借贷便得以在农村发展壮大。

以湖南省的一个市为例,其下辖的7个农村县(市)金融服务网点,2004年比2000年减少了101个。农业银行剩下的51个营业所,大部分相当于储蓄所的职能,只揽存不放贷;支行也存在职能弱化的情况,有一家县支行5年来只发放贷款3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企业、农民都是靠亲朋好友凑钱借钱,甚至靠高利贷来搞经营、搞生产。

江西省1998年以来金融机构从县域地区撤并的营业网点达2790多个,不少乡镇成为金融盲区。当地人行的一份调查显示,某县金融部门每年只能提供信贷资金1亿多元,而同期的资金总需求量达到5亿元。目前,这个县的个人借贷只有15%得到满足;企业借贷只有20%被授信,能得到贷款的只有7%,而且被严格限制了用途。因经营资金紧缺,县城的30家企业一年要有5至7次民间借贷行为。

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中99%是中小企业,却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近80%的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求“资”若渴。湖北省企业调查队的一份调查显示,有70%的中小企业把“融资难”选为首难,希望“从银行获得长期或短期贷款”的认同率高达61%。而银行普遍存在着所有制和地区歧视,2002年上半年,武汉地区金融机构累计投放的1025亿元资金中,只有27.53亿元投向了中小企业,仅占2.69%。

记者在武汉光谷采访时,这里的许多民营高科技企业为贷款之难叫苦不迭,不少企业称迫不得已从民间融过资。武汉光谷的一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副总监汪先生说,去年初国家宏观调控,银行停止给他们贷款,公司一下子陷入资金紧缺状态,如不跟进投入,企业将损失惨重。后来他们只有以4000平米的厂房和设备抵押,向一家投资公司借了1000多万元解燃眉之急。

无序交易纠纷频发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民间借贷作为游离于监管之外的“灰色”交易行为,很容易发展成为非法吸储放贷的私人钱庄和组会。在浙江省宁海县,“抬会”、“标会”等民间金融组织十分活跃。据当地银监办调查,参与各种组会的人数接近全县人口的7%。由此引发的民事纠纷也明显增加,去年宁海县法院受理的民间借贷纠纷案约有200起,占了所有执行案件的30%左右。温州市民间借贷有一种职业中介称为“银背”、“呈会”,前者为联系资金供给与需求的中介人,后者为邀集若干亲朋参加、筹集会金轮流交会员使用的资金互助组织。温州曾对瑞安莘藤区作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个区的30个行政村中,平均每村都有一个“银背”在活动。

在武汉市,许多典当行、寄售商行都暗中开展吸存和放贷等金融活动。汉口前进四路被称为“典当寄售一条街”。这条街上有典当行、商品调剂行和寄售行数十家。记者暗访时发现,有不少从事违法融资行为。据业者透露,有的大行吸存和放贷金额以百万元计,甚至高达上千万元。事实上,全国许多省市都曾发生过典当行、调剂寄售商行高息揽储、违规发放信用贷款的大案。去年6月底,温州泰顺县查封的一处大肆吸储放贷的非法典当机构,其90%以上的贷款都是只凭一纸借款契约或借据进行的,没有正规的借贷合同,也很少有抵押、担保措施。

天津社科院教授陈柳钦说,民间金融的确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解决个人、企业生产及其它急需,弥补金融机构信贷不足,加速社会资金流动和利用,起到了拾遗补缺的正面作用。但如今民间借贷行为已演变成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游资行为,其负面效应显而易见。

一是影响社会安定。民间借贷手续简单、缺乏必要的管理和适用的法规支持,容易引起纠纷;民间借贷涉及人员广泛,且多发生于社会基层,一旦发生欠债不还,容易发生暴力收款行为,民间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追债公司。

二是影响国家货币政策实施。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价格由国家确定,而民间借贷的利率是双方自发商定,两种定价方法存在天然矛盾。且民间借贷大都是在资金需求紧张迫切,银行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发生,基本上是一个卖方市场,利率水平通常畸高,民间借贷形成的货币流量也难以预测和控制。

三是加重企业负担。民间借贷一般是高利贷,受高息负债带来的有限效益制约,企业往往得不偿失。支付不起到期债务时,不得不再通过新的高息借贷来偿还旧债,使企业资产被挖空并形成恶性循环。

四是危害正规金融体系的收益性和流动性。在民间借贷活跃的区域,银行吸收存款相应困难。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并未根本摆脱“以存定贷”的模式,资金来源决定资金运用,资金运用决定资金收益。大量银行存款流失到民间市场,必然影响银行存款规模和经营收益。

民间资本积累丰厚亟须接纳融通规范

据保守估计,国内民间资本超过12万亿元,已从剩余资本发展成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由于我国民营金融的发展一直处于抑制状态,这些民间金融资本,只有极小部分是合法进入正规金融体系融通的,绝大部分游离于国家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直接进行资金交易。

据陈柳钦教授介绍,我国并没有任何法律法规限制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但迄今为止真正的民营银行在国内只有民生银行一家,其它都以参股形式介入。全国现有的11家股份制银行中的其它10家和112家城市商业银行,没有一家是民间资本控股的。由于民间金融未能纳入国家正规金融体系,一方面自身经营存在巨大风险,另一方面,大量无序非法交易也给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危害和隐患。农村合作基金会自1984年在少数地区试办以来,由于政府支持在全国发展很快,但由于一度成为乡镇政府的“第二财政”和村级组织的“钱袋子”,造成严重亏损,潜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中央政府不得不下令关闭。

另外,我国地下钱庄控制的资金保守估计也有上万亿元,私募基金总额超过8000亿元,一级半市场上有数百上千家所谓的“拟上二板企业”股票以变相公募的方式进行私募。大量民间资金没纳入管理视野,形成资金暗流,潜伏着巨大金融风险。因此民间金融屡屡成为整顿的对象,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先后作为非法机构而予以清理,浙江省曾有三家私人钱庄领取了营业执照,最终还是被金融监管部门认为非法而取缔。

尽管如此,民间金融活动因民间资本强烈的扩张冲动从未中止。相反随着国家宏观调控、鼓励“三农”和民营经济发展,呈现不断发展壮大势头。虽然标会抬会、私人钱庄等旧的形式不断地被取缔消失,但新的更高级的形式在不断产生,不规范的私募基金、灰色的一级半市场等快速滋生。这些新的形式可以在更大范围、以更快的速度,获得更多资金,以满足城乡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增长的资金需求。

民间借贷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间借贷;危机频发;行业规范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2\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借贷。有效的民间借贷需建立在双方当事人意见的真实表示上,且其利率必须低于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定利率,民间借贷以民间金融的形式为民间资本提供了一个投资渠道。我国小额的民间借贷合法化始于2003年,相关扶植政策促进了民间借贷的快速发展,民间资本的快速流动对微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正面影响。不过近年来,在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民间借贷呈现出愈发活跃和大规模扩张的态势,其利率更是高的离谱。这种偏离正常轨道的发展方式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从2011年开始,发生在温州和鄂尔多斯等地的多起恶性民间借贷事件引起了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说明民间借贷已经到了不得不整的地步。

一、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

(一)民间借贷的规模越来越大

中金公司对民间借贷的研究显示:中国民间借贷的规模正在逐年上升,2009、2010和2011年分别为2.1万亿、3.2万亿和3.8万亿。这大概占据了我国影子银行三分之一的贷款规模,且相当于银行贷款规模的7%。交投最为活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已有1100亿元之多的民间借贷资本,这相当于1/5的温州银行贷款规模,有将近60%的企业和89%的个人都参与其中。

(二)民间借贷的利率不断攀升

2008年至今,央行几次下调了存准率,这显示适当从紧的货币政策正在逐步兑现。其直接后果就是银行贷款规模下降,企业陷入融资难的困境。求大于供的资本市场成了民间借贷规模不断攀升的温床,其利息也随之一路走高。历史数据显示我国民间借贷的利率在2008年时处于7%到15%之间,不到三年的时间,此利率已经飙升至一般企业难以接受的水平了。就拿温州市场为例,其民间借贷的长期利率一般是35%左右,而一个月的短期借贷利率则超过了80%,甚至有达到150%的情况出现。上述情况严重违背了央行有关“民间个人借贷利率应该控制在金融机构同期、同档贷款利率四倍内”的规定,这说明我国很多地方的民间借贷已逐步沦为“高利贷”。

(三)民间借贷的形式更加多样

近些年来,更多的借贷形式伴随着活跃的民间借贷而产生,这些借贷形式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直接借贷形式的多样化。由于金融知识的普及,人们的金融思想更加开放,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大胆的直接借贷方式。例如,曾经广泛流行的“打白条”就是一种直接借贷方式,现在它又逐渐衍生出了“白条”或“贷款”转借贷等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借贷的灵活性,但风险也随之加大。

二是间接借贷方式的多样化。中介机构的活跃在民间借贷的繁荣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们改变了传统民间借贷的分散性和不透明性,使其变成有组织且公开操作的活动。中介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为互不相识的两方进行融资活动,这在扩大民间借贷规模的同时也增加了借贷双方身份和信用的不确定性,使借贷风险得以扩大。

(四)民间借贷的监管失利

民间借贷是一种建立在双方互信基础上的借贷活动,这种活动尚处于游离于监管体制之外的状态,正是这种监管的匮乏使其在“方便借贷”的外衣下包含了很大的风险隐患。实际上民间借贷的资金来源不仅有个人和企业,还有很多银行资金,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银行对贷给各大企业的资金未做好受托支付的工作。一方面,具有隐蔽性的民间借贷给人员少、任务重的基层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相关法律条例的缺乏致使相关人员在进行监管时无据可循。

二、民间借贷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民间借贷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资金的供求矛盾日益显现,民间借贷的适时繁荣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解决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我国特殊的金融环境,使中小微企业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第一,出于对信用风险和还款能力的考虑,银行一般都会把资金贷给国有大型企业,而非中小微型企业;第二,资本市场的高门槛将中小微企业拒之门外,使其无法通过举债和发股来筹集资金;第三,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剧了中小微企业获取资金的难度。上述种种因素导致了中小微企业对资金的强烈需求,而民间资本的出现很好地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局面,有利于我国资本结构的优化。

另一方面,解决了居民投资渠道匮乏的问题。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成果是居民手中聚集了大量的闲散资金,面对高通胀,这些资金急需要一个保值增值的渠道。民间借贷的出现很好地应允了这一需求,成为相关地区资金的投资法宝。

(二)民间借贷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宽松的政策给予了民间借贷发展的方便,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不规范化、畸形化,这给我国经济稳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破坏了地方金融稳定。银行放贷都会遵循国家的产业政策,对国家扶植的产业实行积极放贷政策,而对产能过剩的企业限制贷款。民间借贷的介入会使得本该淘汰的企业重新得到资金支持,不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此外,民间借贷中高息揽存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银行存款的稳定性,不利于地方金融的长期发展。

其次,给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财务危机。高额的资金成本对于缓解企业资金匮乏的现象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在企业的资金循环周期中,如果投入的资金成本大于资金产生的最终受益,必然会将企业置于难以避免的风险敞口中;在民间借贷的资金到期时,企业很难通过正规的渠道筹到偿还债务的资金,于是只得再次转向高息资本。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企业的财务风险会一步步加剧,直至资金链的断裂,走投无路的企业主只得选择“跑路”来了结欠款。另外,民间借贷中高额的回报率吸引了一大批曾经从事实业的优秀企业,致使这些企业发生“空心化”的现象,严重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最后,激发严重的债务纠纷。民间借贷的特殊性使得很多借贷关系实际上是发生在亲朋好友之间的,这种关系的当事人经常会忽视其中的利害关系,进行盲目和不正确的借贷活动;加之对很多法律知识的不了解,轻视签订合同等保护措施的作用,一旦债务人违约,则债权人很难追回资金,造成债务纠纷升级,这些都会扰乱社会的安定和谐。

三、规范民间借贷,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1.尽快完备民间借贷的有关法律。我国应该尽快设立专门的法律规章,为国家的金融秩序提供法律保障,在保证民间借贷活动自由性的同时防止其游离在国家监管体系之外。可以在现有的各种法律框架上增加有关规范民间借贷的法律条款,或者为民间借贷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确立民间借贷的活动范围、利率范围以及资金投向等内容,这有利于确立民间借贷资本及其机构在资本市场的地位,防止地下钱庄及其衍生的黑恶势力的出现,从制度上抑制系统性风险,引领民间借贷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2.加大力度建设规范化的民间借贷机构。现阶段活跃的民间借贷显示了该市场的巨大需求和发展潜力;但长期以来人们都对民间借贷存在着严重的观念误区,将其与非法集资、高利贷等活动划上等号,从制度和观念上扭曲了正规民间借贷应有的地位和功能,抹灭了民间借贷的合法“身份”,最终导致我国借贷市场出现银行业垄断的现象。而这种垄断对中小企业借贷提出的高门槛必然会加剧非法高利贷的出现,由此产生的恶性循环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极为不利。现在要想从根本上治理高利贷乱象,最好的方法不是取缔,而是改革现有的带有垄断性质的金融体制,合理界定正规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的界限,从真正意义上开放民间金融市场。例如将现有的民间借贷机构改造为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能够改变现有的金融格局,使银行体系和民间金融机构共同发展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3.将投机的民间资本转变为投资的民间资本。我国蕴藏的巨额民间资本,以保值增值为目的而出现逐利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近些年,“一夜暴富”心理引起了严重的市场投机风气,这种不良风气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民间资本沦为高利贷。因此,要想遏制非法民间借贷,必须引导市场行为从投机转向投资,这可以通过拓宽我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来实现。国务院颁发的“新36条”放宽了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显示了中央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但光有政策是不够的,资本由投机转向投资还需靠各级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根据地方特色改善投资环境、落实政策。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的共同竞争,不仅能够提高市场的运作效率,使利润分配均等化,还能还民间资本一个自由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周敏.谁来拯救你中小企业[J].沪港经济,2012(01).

[2]段炳德,曾其炜.民间借贷危机凸显金融体制改革紧迫性[J].发展研究,2012(01).

[3]袁靖.浅析民间借贷的若干问题与治理[J].发展研究,2012(01).

[4]刘著江,陈凤.从温州民间借贷看地方政府性债务[J].重庆经济,2012(01).

[5]范建军.我国民间借贷市场风险形成的原因和对策[J].发展研究,2012(01).

民间借贷范文第6篇

关键词:资金链断裂;民间借贷;利率市场化;加强监管

一、 引言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强烈,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产品外部需求急剧萎缩。此外,中国人民银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实施信贷紧缩政策,银行有效信贷供给显著下降。不利宏观经济环境使部分企业面临严重的经营困难和财务困境,其中资金链问题尤为突出。

然而,信贷紧缩政策下,民间借贷市场供需两旺。由于股市持续低迷,房地产调控政策从紧,大量炒股炒房投机性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形成民间借贷热。实体投资机会较少而且利润低,民间持有大量闲散资金。另外,高通胀预期下银根紧缩,这直接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和资金可获得性较低。企业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正规融资渠道狭窄,企业转向民间借贷市场融资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营。因此,民间借贷既有供给又有需求。此外,民间借贷呈现高利率趋势,且规模大,参与广泛。据估算,民间借贷平均年利率超过20%,远高于央行所规定的基准贷款利率。

事实上,作为银行贷款的替代,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解决企业暂时性资金短缺问题,但高利率也增加企业融资成本,民间借贷的潜在风险大且不断累积,可能面临大规模违约风险。温州、鄂尔多斯等地部分企业陷入民间高利贷、企业主欠债逃逸事件频发,引发债权人挤兑,民间借贷诚信危机凸显,民间借贷可能诱发区域性债务危机。面对民间借贷危局,理解民间借贷风险形成和扩散机制尤为迫切。

二、 民间借贷

事实上,信贷市场上存在严重的问题。具体地,贷款人无法观察到借款人特征(如项目风险程度)、贷款人努力程度以及利润实现。这些信息问题会导致无效率。具体地,贷款前,贷款人对借款人质量拥有很少可靠信息。更好信息可能使贷款人不至于由于未能精确评估所包含风险而向低质量借款人提供贷款。放贷后,贷款人无法完全知道借款人如何使用资源。此外,一旦实现投资收益,贷款人无法验证。当投资获得高收益时,尤其是存在有限责任时,贷款人会有这样的激励,宣称业绩不好,从而要求减少贷款支付。

1. 短期债务融资。债务融资是企业重要的融资决策,其中债务内部结构如债务期限很重要。企业融资决策如负债和债务期限是造成资金链断裂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过度负债、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短期融资渠道冻结等。合理债务期限结构可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提供管理者激励。短期与长期债务融资具有不同的激励特征。短期债务融资能够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传递企业成长机会信号、约束管理层、减少债权人受债务人掠夺、减轻投资不足,即短期债务融资合约治理效应反映在企业清算与约束管理层自由现金流处置权上;而长期债务使管理层处于控制中、防止管理层进行无效率扩张、阻止债权人剥夺价值和降低利率(Hart & Moore,1995,Caprio & Gemirguc,1997)。

然而,短期债务冻结是冲击的放大机制。本质上,民间借贷是短期债务融资,企业使用固定短期债务为风险长期非流动性资产融资,在发生财务困境期间经历了再融资冻结。由于担心未来市场恶化,短期债权人拒绝为债务再融资,这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短期债务会对企业产生负债方风险,或者融资风险。He和Xiong (2009a)认为,用固定短期债务为非流动长期资产融资产生债权人动态协调问题,并可能导致无效清算。再融资冻结显著特点是债权人拒绝债务展期,因为担心未来债权人也拒绝再融资。企业为长期非流动资产融资,使用固定短期债务并必须持续债务展期。一般地,短期债务产生跨期协调问题或者债权人信心不足,当企业基本面足够低,债权人拒绝为债务展期。因此,到期债权人再融资决策取决于其对未来债权人是否再融资的预期。

2. 民间借贷新趋势。当前,民间借贷在资金来源、借贷形式以及资金用途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总体上,民间借贷规模扩大、借贷利率趋高,借贷潜在风险增加。

家庭闲置资金和企业利润构成传统民间借贷资金主要来源。然而,当前民间借贷资金渠道更加广泛,个人、企业、风险投资基金,甚至上市公司、商业银行等都参与了民间借贷。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社会蓝皮书称,在温州1 100亿元民间借贷资金中,10%是银行信贷资金间接流入。个人也参与放贷,江苏省泗洪县石集乡5 800多户居民,其中1 740户参与民间借贷,参与率接近30%。

在借贷形式上,社会融资中介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寄售行、担保公司、投资公司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这些机构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民间借贷。社会蓝皮书还披露,目前温州有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寄售行、典当行约1 000家,部分机构违规放贷,收取高额佣金和利息。

民间金融活动中资金需求也发生明显变化,资金用途不再以家庭消费和小额商业经营为主,而主要用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甚至是长期投资。2011年以来,受信贷紧缩政策影响,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狭窄,民间借贷活动活跃。民间借贷主要用作企业暂时性周转资金,然而由于信贷紧缩政策,银行有效信贷供给严重不足,企业短期掉头资金变成长期投资资金。这样,所募集资金规模迅速扩大,出资人之间关系也相对松散。民间借贷资金被用于企业贷款到期周转,这直接导致借贷期限缩减,推高借贷利率,民间借贷风险不断累积。

更重要的是,在民间金融市场上,出资人变成纯粹资金供给者,最终资金使用者与出资人之间只有借贷合约关系,关系相对松散。因此,民间借贷近似于间接融资。民间借贷资金使用者和供给者关系越来越分离,初始资金提供者无法掌握资金流向,民间借贷从直接融资方式演变成间接融资方式。然而,传统民间借贷资金主要用于家庭消费和小额商业经营,所募集资金规模小,出资人之间关系密切,资金供求双方信息较对称,传统民间借贷近似一种直接融资方式。史晋川(2011)认为,温州民间金融市场中金融风险集聚和爆发根本原因是,民间金融市场赖以有效运行的人格化合约执行机制,无法保证民间金融市场合约有效执行,从而导致民间金融市场风险集聚和大面积爆发。出资人之间,出资人与最终资金使用者之间关系松散,人格化合约执行机制不能有效保证合约履行,民间金融市场聚集金融风险越大。

三、 民间借贷风险形成及扩散机制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银行借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Kashyap, Stein和Wilcox (1993) 认为,货币政策通过借贷渠道影响实体经济必须满足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在其资产负债表资产方,银行视贷款和证券为不完全替代,这样,货币紧缩的确减少银行贷款供给。二是,在其资产负债表负债方上,贷款和非银行融资来源对企业也是不完全替代,这样减少贷款供给有实体效应。信贷供给冲击对公司融资和投资产生影响。像银行借贷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产生是由于信贷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当净值下降,信贷市场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增加。更低净值表明企业拥有较少抵押,从而增加逆向选择和增加支持冒险的激励,因此恶化道德风险问题。结果,商业银行更不愿意放贷,或者通过要求更高风险溢价或者减少借贷数量,导致支出和总需求下降。Bernanke和Gertler (1989),Bernanke, Gertler和Gilchrist (1999)指出,更低净值增加与债务融资中不对称信息相关的问题,从而增加外部融资溢价。货币政策通过以下方式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资产价格下降,这降低企业净值。因此,紧缩的货币政策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恶化,导致借贷,支出和总需求下降。另外,货币政策可能通过现金流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之差。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使企业利息支付上升,从而使现金流下降。持有较少现金流,企业拥有较少内部资金,必须外部融资。由于外部融资受不对称信息问题,从而外部融资溢价影响,额外需要外部资金推高资金成本,减少借贷,投资和经济活动。

Bernanke和Gertler(1995),Bernanke, Gertler和Gilc-hrist (1996)借贷外部融资溢价与借款人净值负相关。当借款人财富少,借款人与外部资金供给方之间利益可能差异较大,增加成本。由于借款人净值是顺周期的,由于利润和资产价格是顺周期的,外部融资溢价是反周期的,放大信贷可得性变化(Bernanke, Gertler & Gilchrist,1999)。

近年来,央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信贷资金供给紧张。银根紧缩下商业银行惜贷,正规融资渠道冻结,企业只能转向民间借贷市场,导致民间借贷利率持续走高且期限短,而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导致不少行业利润微薄,尤其是低附加值制造业,民间借贷短期内能够缓解企业短期资金短缺问题,但当民间借贷严重侵蚀企业利润时,民间借贷最终会压垮企业,从而无法支付民间信贷本息,出现企业家欠债逃逸危机局面。2010年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由于资金供应紧张,为维持项目,房地产企业转向民间借贷市场融资。大多数因资金链断裂而逃逸企业家陷入困境,主要是由于参与房地产投资或间接向房地产企业放贷,而其主业经营并未出现太大问题。由于原材料和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升,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融资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低。在高利率诱惑下,部分企业家从企业抽离主业运营资金,参与放贷。民间资本撤离实业部门投入到房地产、金融等服务业部门。温州等地民间借贷危机,主要表现为,在高利息下,企业资金链发生断裂,企业主“逃逸”,乃至引发连锁反应,使众多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出现大范围企业倒闭(范建军,2012)。危机爆发直接诱因是高利贷。民间借贷利率一般年利率20%~30%,最高可以达到100%,高出央行所规定的基准贷款利率3~8倍。此外,一般生产经营借贷资金比例下降,借贷资金主要流向房地产、煤炭等高利润行业以及其他投机性领域。社会蓝皮书称,温州有1 100亿元民间借贷资金,用于一般生产经营仅占35%,房地产项目投资或集资炒房占20%,民间借贷市场仅有40%,投机及不明用途占5%,进入实体经济尤其是一般生产经营的资金比例大大降低。

四、 民间借贷潜在效应

民间借贷可能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损害实体经济。

1. 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由于民间借贷利率不断攀升,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加重企业经营压力。当实业利润低时,企业加速从实体经济撤出资金。若企业利润低于借贷利率,民间借贷严重侵蚀实体经济利润,持有民间借贷的企业将面临巨大偿债压力,民间借贷可能最终压垮企业。受温州企业家逃逸事件影响,民间借贷市场出现资金供给恐慌性收缩,这对企业融资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实体经济。

2. 经济行为投机性。由于相当比例民间借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大宗商品等领域,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如利率下跌,房地产、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违约概率可能显著上升,进一步加重民间借贷风险。投机性市场上企业资金链断裂反过来会增强资产价格下降预期,部分企业可能面临更大偿债压力和破产风险。民间借贷可能导致资金流出实体经济,强化经济行为投机性。

3. 流动性风险和担保危机。企业拥有长期投资项目,而民间借贷是短期负债,期限较短,这样,企业的资产负债期限严重不匹配,容易对企业产生流动性风险,从而,那些基本面正常但缺乏流动性的企业容易遭挤兑而陷入财务困境。另外,部分经营状况正常企业陷入担保困境,出现资金问题。企业通过互相提供担保形成担保链,抱团贷款,从而缓解融资约束,然而企业间密切的金融联系也可能成为财务风险集聚、扩散渠道,如资金链断裂、扩散风险,可能诱发区域系统性财务危机。

4. 破坏民间信用基础。民间借贷主要依赖血缘、亲缘、地缘民间信用,和借贷中介社会信用形式,缺乏规范的借贷合约。2011年以来,温州等地不少中小企业发生经营困难,无法偿还到期债务,部分企业家、借贷中间人逃逸以逃避偿债责任,削弱民间信用对市场经济主体行为的约束作用。

究其原因,民间借贷潜在风险大,其体制根源是二元信贷体制,造成资本错配和资本成本扭曲。商业银行具有明显所有制歧视,主要向国有企业提供贷款,由于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严重且缺乏抵押品,民营企业遭遇更加严重的信贷配给。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此外,实体经济利润小、银行储蓄利率低、高通胀预期、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控下,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相对有限。在企业面临融资约束、对民间借贷资金需求量增加情形下,民间资本大量涌入民间借贷市场。2011年,货币政策趋紧,货币总供给增速放缓,商业银行惜贷,民间借贷成为企业的主要外部融资渠道。企业民间借贷融资需求增加,导致民间借贷规模扩大,借贷利率急剧攀升,违约风险也增加。最后,民间借贷利息高且期限短,对企业产生流动性风险和偿债压力,民间借贷市场游离在金融监管之外,其资金规模、价格及流向难以掌握,从而可能诱发潜在风险。

五、 规范民间借贷

1. 民间借贷合法化。制定民间借贷法律法规,明确民间借贷合法地位,界定民间借贷主体,借贷活动范围和方式,规范民间借贷活动。

2. 实行利率市场化。放松民间金融市场资金价格管制,即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通过资金供求关系决定民间借贷利率。

3. 创新监管模式,构建多层次金融监管体系。完善民间借贷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创新监管模式,监督交易和风险控制相结合;构建以民间金融行业协会自律性监管为主导,银监局、司法部门等多层次金融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 范建军.我国民间借贷危机形成的原因和对策.经济纵横,2012,(4):26-29.

2.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社会蓝皮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 Bernanke, B. S. and Gertler, M.“Agency costs, net worth, and business fluctuation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9,(79):14-31.

4. Bernanke, B.S. and Gertler, M.Inside the Black Box: 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27-48.

5. Bernanke, B.S., Gertler, M.and Gilchr- ist, S.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and the Flight to Qualit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6,(78):1-15.

6. Bernanke, B.S., Gertler, M.and Gilchr- ist, S.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in a Quantitative Business Cycle Framework. In J.B.Taylor and M.Woodford, Eds. Handbook of Macroecono- mics. Amsterdam: Elsevier,1999.

7. Caprio L., and Demirgü?-Kunt A., The Role of Long Term Finance: Theory and Evidence, Policy Research Department-The World Bank,1997.

8. Hart, Oliver, and Moore, J.,Debt and seniority: an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hard claims in constraining manage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5,(85):567-585.

9. He, Zhiguo and Wei Xiong, Dynamic debt runs,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 Princeton University,2009.

10. Kashyap, Anil K., Jeremy C.Stein, and David Wilcox.Monetary policy and credit conditions: Evidence from the computation of external finan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83):78-98.

作者简介:郑和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民间借贷范文第7篇

从现实看,民间借贷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它的适度发展弥补了金融机构的不足,推动了城乡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一、民间借贷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借贷双方供需两旺

1、由于相对股市风险小,相对银行存款收益高,造成民间大量资金纷纷转向民间借贷,促使资金供应旺盛。

2、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他们的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加。

(二)银行融资主渠道不顺畅,金融体制把民营经济基本排斥在支持的范围之外。

受宏观经济环境和信贷政策等因素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基于资金安全性和效益性的综合考虑,一方面,信贷权限向上集中,县级以下机构不再拥有贷款审批权,职能主要是吸收存款;另一方面,经营重心向发达地区、大城市、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小城市和民营经济的投入逐步减少,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资金的支持有限。这种格局与飞速发展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强烈反差,资金需求不得不通过民间融资解决。

(三)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信誉不高、法制观念淡薄、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信息不透明、经营行为短期化、管理家族化等问题,而且民营企业又缺乏足够的财产作抵押,也难以找到有实力的担保人作担保,贷款风险大,所以很难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基于上述民营企业自身原因,银行对民营企业出现了借贷、慎贷、恐贷的现象。

(四)相对银行信贷,民间借贷手续简便、信息内部化特征为其提供了发展空间。

民间借贷期限灵活,手续简便,一般只打借条,利率随行就市,债权方可随时收回贷款。这种状况符合民营经济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成为民营企业理想的融资途径。

二、民间借贷的合法性问题

(一)民间借贷是合法的。

有关民间借贷的合法性规定在我国《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中都有体现,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明确规定: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此,一般来说,遵循平等、自愿、诚信的原则依法达成的民间借贷是合法的。其出借人只能是公民,出借资金必须是属于其合法收入的自有资金,禁止吸收他人资金转手放贷。借款人可是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一个企业向一个公民或者多个公民借贷都属于合法民间借贷。

合法的民间借贷要符合:1、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类利率4倍以内者有法律效力,超过4倍的法律不予承认。2、企业借贷对象指向特定对象,如家庭成员、亲友、本单位职工等。 3、企业借贷行为没有进行公开宣传,不具有公开性。4、企业借贷的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经营及相关活动。5、借贷企业具有还款意愿,能够及时清退集资款项。

中小企业在民间借贷中应当遵守以上原则,以避免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变成“非法集资”的刑事责任。

(二)合法与非法的界限。

由于民间借贷的不规范和高利率,风险集中,加上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异常困难,导致其不得不游走于“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之间,容易引发经济纠纷,甚至导致集资诈骗等刑事案件,容易走上非法集资、非法证券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歧途。对此,需十分注意把握合法与非法的界限。

1、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目前我国存在的非法集资主体有4种形式,即(1)投资原始股、联营等;(2)冠于共同开发一些比较流行的环保、绿色等新产品;(3)代租代养、托管的形式;(4)消费返利的形式。

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企业未经有权批准的机构审批,向社会上不特定的公众(较为广泛的群体)吸收存款。

而合法的民间借贷则是企业向特定的公民借款,人数也相对比较少。在这里,“特定的”和“不特定的(即社会公众)”对象是区分合法与非法的一个重要界限。另外,根据现行规定,企业吸收资金在100万元以下或吸收资金户在150户以内,利率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四倍的,应该视为正常民间借贷;反之,应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3、非金融企业之间 “民间借贷”合法性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的批复》和《贷款通则》第74条规定,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企业之间擅自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出借方已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予以收缴,并对借入方处以相当于银行贷款利息的罚款。各地法院基本习惯性的援用该司法解释判决非金融企业之间借贷无效。可见非金融企业之间 “民间借贷”也是违法的。

4、同样,中小企业在进行内部集资时,要从“集资对象要特定”、“集资的用途要合法自用”、“集资利率要合理”、“还款期限要明确”等四点来把握,以防范风险。

2010年4月,最高院要求各地准确界定非法集资与民间借贷、商业交易的政策法律界限。未经社会公开宣传,在单位职工或者亲友内部针对特定对象筹集资金的,一般可以不作为非法集资。最高院同时要求,准确把握非法集资罪与非罪的界限,如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经营及相关活动,行为人有还款意愿,能够及时清退集资款项,情节轻微,社会危害不大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或者不作为犯罪处理。

总之,中小企业在向公民借款或进行内部集资过程中,均应十分重视法律的规定,建议在法律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三、对民间借贷的几点建议

应该看到,由于民间借贷的自发和无约束性,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主要表现:一是民间借贷的高利率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二是不少民间借据手续简单又缺乏担保,容易引发经济纠纷;三是存在着一些与赌博、吸毒等违法行为相联系的借贷行为,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若任其发展,必将给经济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影响。因此,亟待从法规、政策、机制、制度和运作程序等方面对民间借贷加强引导、予以规范。

日前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可投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小额贷款业务,但不能吸收公众存款;规定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条件、组织形式、经营范围等,自此民间借贷有了合法的地位和组织身份。民间借贷立法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一)继续加强民间借贷立法工作。

1、制定《民间借贷管理办法》,明确借贷的最高额、利率,并要求到管理机构进行登记备案,依法纳税,或进行公证,以制度和程序来规范、督促其发展。

2、逐步扩大民间贷款机构的领域和范围,促使民间借贷规范化、合法化。

(二)强化金融和法律知识宣传,趋利避害,加大正面引导、监管力度。银监会、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管理,允许在合理的利率范围内开展民间借贷。司法部门严厉打击高利贷行为,以维护社会安定和金融秩序。

(三)在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下,利用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中介职能,开展民间借贷担保业务,将原来散乱的个人借贷纳入到一个统一规范、透明的渠道,为民间借贷建立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

民间借贷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

一、民间借贷市场状况分析

从民间借贷市场的基本情况来看,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融资方式,民间借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也因此使得当前的民间借贷市场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依靠的是地区经济的进步以及其自身所具有的一些优越性。

(一)借贷数量大、范围广

近年来民间借贷市场运营的情况是,民间借贷数量大、范围广,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由于其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相关的数据统计存在一定的难度。有数据曾显示,就某地区调查的100家企业和个人来看,70%―80%的企业或个人都承认自己曾经发生过民间借贷的行为,同时就他们的借贷数据来看,借贷金额从几百元到几百万元不等,总借贷金额达到4400万余元。

(二)借贷利率高

民间借贷利率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需要决定,特别是地区资金供求的状况,当地区经济发展平稳或者处于经济疲惫期时,民间借贷利率就会相应较高。另一方面,民间借贷市场的运营,也同样要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影响。总体趋势也会随着国家对信贷政策的调整而变化,当信贷政策处于收紧期时,民间借贷的利率也就会随之提高,反之,情况则相反。就目前民间借贷市场的状况而言,借贷双方约定的利息要高于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两倍,存在高利贷的现象。

(三)借贷手续简化

相对于正规的金融机构而言,民间借贷确实存在着自身的优势。民间借贷相比较银行借贷来说手续简单,大大缩短了资金周转的时间,民间借贷的这一特点,刚好适应了民间资本运营的需要。然而借贷程序简化之后,相应地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借贷协议和担保协议的缺失势必会引发纠纷。

二、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制度不完善

1.法律标准缺失

民间借贷法律门槛过低,针对民间借贷的法律还不健全,即使存在相关法律,在规范力度上过于宽松,立法技术也存在欠缺,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存在漏洞等等。民间借贷没有明确的立法标准,对于民间借贷的判断标准上存在模糊性,民间借贷行为者之间的利益标准不明确,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差。

2.相关制度缺失

由于民间借贷的法律设定还不健全,其后果导致的就是相关的制度也难以确立。比如主体退出机制、个人破产制度等等,制度的缺失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需求。

(二)法律监管不到位

1.存在无序发展的问题

民间借贷的资金部分流向国家限制的领域,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导致资金分配不均,严重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布局,造成社会利益方向的偏离。另外,民间借贷的无序发展,容易加剧金融机构的恶性竞争,原因在于民间借贷过度吸收了社会资金,银行资金减少,势必会引发存款竞争,严重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2.存在监督制约机制缺失的问题

由于民间借贷在法律制度方面还不健全,导致其规范力度不够,这就是使得借贷双方无法做到一个有效的监督与制约,特别是就资金的所有者而言,无法掌握自己的资金流向,容易发生借款人无法偿还的行为,借贷人将无能为力。

(三)法律秩序不规范

1.冲击正规金融机构

民间借贷的高利率产生的诱导,引发了一些借贷风险危机,一些投机者选择铤而走险,挪用正规机构的资金偿还民间借贷,以次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经过投机者的转投,正规金融机构难以确定资金的流向,导致信贷资产质量的降低,最终影响了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

2.诱使大量非法资金流入

由于民间借贷法律制度存在缺失,就为非法资金的流入提供了机会,也为不法分子开展洗钱、非法融资等提供了环境。民间借贷不同于正规的金融机构,从运营机制到管理机制都不完善,因此就增加了查处不法行为的难度。因此,民间借贷的合法化就成为了规范融资秩序的重中之重。

三、针对民间借贷存在的相关法律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当前,我国尚没有在民间借贷领域完善合理的法律,使得一些非法的民间借贷有机可乘,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民间借贷,并能够保障民间借贷的合法运营。以放贷人的资历、业务领域、资金来源、可控利率范围作为规范民间借贷的主要内容,并以提高法律的权威性以及财务制度的完善性为手段,合理认筹民间借贷的微观方面,区分非法金融和民间借贷,明确何为合理的,何为明令禁止的,由此改变民间借贷如今的法律环境,保证民间借贷的正规运营。

(二)加强对民间借贷活动的监管

首先,健全监管制度。民间借贷的另一个特点是多样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延伸至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领域,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管制度和各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民间借贷领域势必是产生动荡,甚至会牵连到其他金融领域。各监管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保障民间借贷领域的有序化运营。

其次,对民间借贷进行备案登记。对民间借贷进行备案登记的目的就是建立起一个“登记簿”,让有“户口”、合法的民间借贷组织享有更稳定的保障。不仅保护合法的民间借贷团体,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违法行为。

最后,创新对民间借贷的监管方式。由于民间借贷与其他金融活动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监管方式上应有所不同。

(三)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

解决民间融资的问题不仅要依靠民间借贷,也应开发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业务,灵活地应对中小型企业在信贷方面不同的需要。只有将这些方面协调配合,积极引导我国的信贷市场,规范信贷制度,保持信贷环境“干净”,方能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保障信贷市场的安全和规范。

参考文献:

[1]李英民.民间借贷:博弈分析与路径选择[J].济南金融,2005(9)

民间借贷范文第9篇

关键词:成因;SWOT分析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6人文社科项目:“河南民间借贷市场健康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6-zc-141)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4日

一、民间借贷成因

(一)经济通胀促使人们寻找货币增值渠道。如今物价普遍上涨,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受到了物价上涨(含房价)的压力,据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公布的统计数据,2013年共有61.6%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承受。火上添油的是人民币储蓄利率却降到了历史低点,进入了“负利率”时代。人们理财工具种类较少、投资操作技术难度高,更重要的是收益率低,而运作原理和本息取得方式近似于高利贷的民间借贷更易为大众所接受。

(二)借贷市场需求刺激民间借贷规模变大。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郑州市纳入的正规81家担保公司统计,“期初担保数额达到203亿元,期末担保数额达到225亿元;新增数额60亿元,该市担保行业总资产为117亿元,流动资产为113亿元”。上百亿的资金证明了担保市场需求旺盛。借款人因资金周转或扩大再生产急需资金,向正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贷款,申请周期长并且往往需要几倍于借款额的抵押物。因此,往往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企业如不能及时获得资金,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破产。民间借贷凭借其门槛低、放款快等特点,可以帮企业解燃眉之急。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中的多元化经济主体不断发展,家庭可支配财富不断增长,资本的增值特性等因素为民间借贷市场的井喷式发展提供了土壤。

(三)金融风险意识淡薄使民众易被暴利欺骗。由于广大民众的风险意识淡薄,他们不能够真正了解民间借贷运作原理,很容易被表面化的暴利假象所吸引欺骗。过去民间借贷利率没有硬性约束,利率高低往往有担保公司自行决定,再加上一些公司类似于传销的宣传模式,非法吸收民间资金。

二、民间借贷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

第一,相较于传统银行金融,民间借贷大大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交易成本、抵押品、借款手续上具有较大优势。一是民间借贷交易方式灵活、手续简便,交易成本也因没有银行中的官僚行为而降低;二是资金快速到账,大大提高了资金运作效率;三是可供居民选择的投资理财产品非常贫乏,我国有着上千年的节俭储蓄传统,造成社会闲置沉淀资金数额惊人。在资本特性驱动下,大量闲置资金希望投向具有高额投资回报的民间金融市场。在我国,由于传统借贷主要服务于带有较浓“计划”色彩的国有经济成分,而广大的个体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带有新兴市场经济色彩的非公有经济成分却几乎得不到传统借贷的支持。民间借贷应非公有制经济的资金需求而生,它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民间借贷的存在,相当一部分资金就几乎不可能流入新兴的市场经济领域,没有这部分资金的支持和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成长势必受阻,经济体制的转轨也必然远远滞后于改革的目标。从这个角度看,民间借贷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为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发育创造了条件。民间借贷还解决了农村市场对资金的大量需求。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生产组织依然保持着传统农业的特点:经营规模狭小、劳动生产率低、资金盈利低,因而农户的收入水平一般不会很高,抵抗意外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若遇天灾人祸导致农业歉收,或家庭礼仪支出过多,纳税负担过重,又或是农副产品销路不好等,农民都极有可能陷于入不敷出的境地,再加上自身积累能力的不足与近年农地收益的持续下降,导致农民在生活与生产等方面举债不可避免。在传统途径无法满足农户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民间借贷适时地出现。解决了农村市场的大量的资金需求,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民间借贷与正规借贷相辅相成,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两翼齐飞”。如今,中国的非公有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保持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所需的资本支持有很大的一部分来源于民间借贷,与服务于国有经济的正规借贷一道,成为中国经济这架高速起飞的飞机的两只平稳有力的翅膀,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两翼齐飞”,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总量。

(二)劣势分析(W)。首先,民间借贷由于不受现有金融体系监管,可能影响国家金融政策的执行,抵消宏观调控效果。例如,当企业无法从银行体系获得资金时,就会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融入资金,而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肯定远远高于同期银行利率,导致中央银行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等金融政策手段失去原有威力,甚至失效,削弱了国家运用利率杠杆调控资金供求关系的能力,从而影响国家货币政策全面有效的贯彻实施。再如,当政府出台一系列引导投资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控措施或信贷限制政策、货币紧缩政策、环保政策时,民间借贷的趋利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冲掉国家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其次,民间借贷可能增加金融风险,影响金融市场秩序。目前,我国民间借贷承担着大量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不愿负担的、风险较大的次级贷款。如果大量资金往来都发生在传统金融之外,会造成资金的系统外循环,干扰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受民间借贷高收益的诱惑,有些贷款人可能会设法先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然后违反贷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进而从中赚取利率差额。这种投机型的民间借贷方式给传统银行带来了无法预知的风险,其后果极有可能是破坏了全社会的信用环境,使得确实需要贷款发展生产的企业难以从传统渠道融资;最后,民间借贷缺乏法律约束监管,易产生社会问题。例如,我国现行金融法律规定将贷款利率超过国家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作为判断贷款企业违法的根据,但在实践操作中,由于民间借贷存在诸多隐蔽性,很多超额利息在借款时就已经被扣除或直接反映到借款本金中,借款合同中根本体现不出超出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的痕迹。因此,实践操作中无法依据合同内容来判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同样也无法真正起到遏制超额利息的作用。另外,由于法律监管执法体系的不完善,一旦债务人无法偿付债务的情况出现,债务人常常会潜逃,这种完全依靠债务人自身道德水平的资金借贷模式对债权人的本金造成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和谐稳定。

(三)机遇分析(O)。国家正在多策并举促进广大农村加快金融改革。目前,一线城市是借贷融资平台的主战场,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借贷融资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估计未来5年,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逐步健全,广大农村居民对互联网技术的认知逐步提高,将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普惠程度,释放农村市场的巨大需求潜力。中国农村消费市场是世界经济版图上少有的亮点,但这个巨大的市场潜力真正释放,重要的依托之一是加快融资向农村拓展。例如,互联网融资使城乡居民面对同一个消费品供给市场,互联网金融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全国、全世界的消费品。近年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纷纷将业务向农村加快拓展,正是看到了农村巨大的消费潜力。

(四)挑战分析(T)。民间借贷急需建立一套类似于传统金融借贷的监管体系,有政府专门成立的机构监督民间借贷公司的日常运作,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扶持合法诚信经营的借贷企业,打击取缔非法集资,其中如何监督管理、建立诚信体系是重中之重。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正成.温州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研究――对瑞安250农户家庭的调查分析.西部论坛,2012.4.

[2]胡金玉.民间借贷两面性及其规范发展.大观,2014.5.

[3]孙正成,虞玲云.民间借贷研究综述.华北金融,2012.6.

[4]吴昀科.我国影子银行业务风险控制分析.新经济,2014.34.

上一篇:5s管理范文 下一篇:融资制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