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欣赏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0:33:59

民间艺术欣赏论文

民间艺术欣赏论文范文第1篇

1、推进广西民间艺术教育是高校的职能所在。

大学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能认知民族民间艺术,引领艺术设计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广西经济的发展起步较晚,经济的落后造成了本土文化的势弱。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与国外文化的接触越来越紧密,各种文化思想大量涌入,特别是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正逐步占领思想文化阵地。虽然西方文化中反映时代要求和社会进步的部分,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们也需要看到,西方思想文化中腐朽没落的东西也确实对本土民族文化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正是这种文化渗透中的不利因素,使得广西民族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加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一般以西方现代设计课为主,民间美术设计课则很少开设。伴随着影像文化,尤其是外来的影像文化成长的新一代,已经或正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在西方艺术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推进广西民间艺术教育,在专业教学中播下民间艺术和民族精神的种子,培养出具有民族情感和精神的艺术设计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地方高校培养出的艺术设计人才应该具有民族的审美观和自信心,在艺术设计活动中传承弘扬广西民间艺术文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提高中国设计水平,提升国家与民族文化软实力,这是广西高校的职能所在。

2、推进广西民间艺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需要。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有一个普遍的特点,那就是专业基础较好,兴趣比较高,多为兴趣而学。因此,在专业教学的同时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既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又能进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广西民间艺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涉及到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美学、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它既有实用功能又有审美功能,例如壮族的织锦,首先是对人们生活提供帮助,使壮族人民的生活得到实际改善,同时又兼备审美功能,斑斓的色彩、丰富而精彩的服饰纹样强烈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它还兼备教化功能,例如在《布洛陀》这个故事里,布洛陀是一个极聪明能干的人,他懂得许多道理,人们有什么不明白或纠纷争吵,他都去说理排难,所以,人们都很敬佩他,推他为头人。这个故事讲了用“说理”来排解人们的纷争,也就是用“理”来评说人们的行为,起到了教化的作用。广西民间艺术保存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理想载体,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推进广西民间艺术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培养大量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是我国目前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事业进行结构优化、形成良性发展的内在需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在本科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应用学科,下设广告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环境设计、网络多媒体设计等多个专业方向,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艺术设计人才。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该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都应基于市场需要。市场需要怎样的艺术设计人才,是经典设计的模仿者、时髦的追随者抑或是具有独到的见解、敏锐的市场嗅觉,市场需求是动态的,不同的时段市场需求在发生改变,我们很难去掌握。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设计作品要想引起人们的兴趣,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联系大众的已有经验。

什么是大众的已有经验,就是我们长期受到的文化熏陶,祖祖辈辈的言传身教,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等,总而言之,就是我们民族的根,就是我们的民间艺术和文化。没有根的民族是空旷的,是没有希望的,没有根的设计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大众的东西才有时效性,才会被市场、社会所认同。享誉中外的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将水墨意境、吉祥纹样、民俗元素及东方哲学等巧思创新,运用于平面设计作品之中,无处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韵。广西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璀璨多姿,是广西各族人民生活实践的积累,有着共同的体验,是民族的根。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中推进民间艺术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这种发展既为地方高校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出特色,这是摆在地方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地方本科院校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和投入,肩负着以人才支持、知识贡献和社会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历史使命。作为广西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在专业教学中推进民间艺术教育,培养有民族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既符合市场的需要,同时又体现出独特的办学特色和服务地方的使命。

二、在艺术设计专业中推进广西民间艺术教育的途径

1.在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推进广西民间艺术教育。

大学教学最主要的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推进民间艺术教育的重要方法。艺术设计完全可以和民间艺术教学相结合,将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大一、大二的专业基础课到大三、大四的专业课,要贯彻始终。例如,在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在《设计概论》或《设计史论》中系统地对广西民间艺术进行介绍,从历史的、考古的、人文的、社会的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对广西民间艺术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在《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课程中,把广西民间艺术的造型观、色彩观、宇宙观等融入教学中,在学习现代设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广西民间艺术传统设计方法和观念进行总结,并有目的地应用于课堂实践。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在《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和《网页设计》中有意识地运用民间艺术元素和民间艺术方法论进行设计与制作。除此以外,还可开设公共选修课,例如《广西民间艺术欣赏》,和举办讲座等方式,使学生更加了解民间艺术产生、发展和现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2.在实践教学中强化民间艺术教育。

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艺术实践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艺术教育方式,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开辟适当的空间进行民间艺术实践,同时利用艺术采风这一传统,深入民间进行考察,虚心向民间艺人请教,切实了解和把握民族民间艺术作品的色彩、材料、技艺、情趣、造型及品位等,注重第一手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为艺术创作积累素材,提高对广西民间艺术的认知。加强对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选题的设计,提供一些结合民间艺术的选题,通过进行毕业设计,锻炼学生运用民间艺术素材和设计方法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3.加强对广西民间艺术产学研一体化的开发和应用。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应用型很强的专业,是现代科技和文化艺术的综合产物,它与商品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广西高校应该借助本地优势,将广西民间艺术资源进行整合再创造,通过艺术设计的手段使民间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是进行民间艺术产学研一体化的主要目的。对广西民间艺术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开发和应用,使学生在艺术设计实践中得到实惠,设计理念得到贯彻,设计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推动广西民间艺术教育。钦州学院美术学院在民间艺术产学研一体化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做的比较成功,以省级教学中心———陶瓷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结合本地优势,对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民间传统艺术产品坭兴陶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开发和应用研究。中心整合地方企业力量,与当地坭兴陶企业合作,建立多个实训基地,把实验教学与当地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构筑了课内外结合、校内外合作的教学与实践综合环境,促进了实验教学效果的稳步提高,强化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承担了多项陶艺研究课题,一些研究课题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从萌芽到发展,是完全采用外来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缺乏中华民族自身特色和教育思路,由此发展起来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一直以来难以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中国国情相适应,因此我国的艺术教育的发展和时效性的发挥都受到了这方面的制约”。因此,在广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推进民间艺术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利用高校的教育体制来促进广西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探讨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推进民间艺术教育的途径,它具有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激发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的作用。

民间艺术欣赏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公选课 教学改革 措施与策略

近二十年来,我国高校扩招导致了整体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水平没有明显的提高,究其原因很多。很多高校在开设全校公选课程上严重缺乏艺术类选修课,学生就是想选修艺术欣赏课程而不得,即使有几门艺术类选修课也是僧多粥少,供不应求。还有一些艺术教师只不过把公选课当成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因而缺乏积极主动性,不能保质保量完成。有的艺术学院从事艺术教学的领导与教师压根懒得开设艺术公选课,因为他们总是忙于自己的专业教学与创作,无暇顾及选修课的教学,也没有精力来开设艺术选修课。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没有真正重视艺术选修课的学习,往往都是因该课程轻松自在,容易混学分。总之,艺术公选课在高校的开设与教学很不理想,艺术公选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校艺术类公选课开设的现状与教学状况

首先是艺术公选课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很多高校的领导对于艺术公选课的开设不够重视,因而缺乏严格统一的审核标准和规章制度。艺术专业教师对选修课不感兴趣,或者忙于自己专业教学与创作而无暇顾及。一些非艺术专业的教师仅凭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意开设,诸如电影艺术欣赏、书法欣赏、摄影欣赏之类的课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艺术选修课程又缺乏标准的规范,教学内容随意性很大,没有一个统一规范化的课程统筹安排,致使艺术公选课程设置混乱无序,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在教学方面,很多教师为了教学环节的轻松,往往都是开设一些艺术欣赏课程,而不是具有一定深层次的艺术鉴赏类课程。很多艺术选修课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在上课时随意性非常大,教学内容不紧凑、无条理、没有深度。上课疏于对学生出勤的管理,致使课堂旷课、迟到者很多。大部分学生在选修课堂上也不很认真学习。第三,艺术选修课师资上出现的问题。很多艺术专业教师为了完成学院规定的选修课教学任务,为了职称评定和课时的需要而被迫开设艺术选修课,因为教学情绪不高,普遍存在应付教学的情况。加之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没有形成一个高质量的稳定的艺术公选课的教学队伍。第四、艺术公选课缺乏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导致公选课成为教学管理的盲区。因为艺术公选课开设的时间大都安排在晚自习、周末或双休日,是教学管理的真空,很多学生无缘无故随意旷课、逃课。教师也认为公选课无所谓,疏于管理。教师本身对该课程的不重视,自己随意调课、停课,教学无计划,备课不认真,教学不规范,期末考核也只是写点小论文走过场而已,因而教学质量得不到任何的保障。

二、高校艺术公选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高校各个专业教学都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专业性质特点,往往他们的思维都是逻辑性很强,而情感性思维较为缺乏,他们需要通过艺术选修课加以培养情商,因此为他们普及艺术知识,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更为急切需要。对于文科类专业学生来说,虽然他们不缺乏情感性的思维,但是他们很难在本专业课程中学习到艺术知识和艺术欣赏。为张扬大学生的艺术个性,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就需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启迪创新精神,提升创造能力,都离不开艺术修养的提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必要懂得一些艺术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这种综合素质的提高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音乐、美术、舞蹈、喜剧、影视等艺术类欣赏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艺术熏陶之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和品德的修炼。

加强高校艺术类公选课的改革有利于学校推进全面的教学改革进程。一个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从它开设的艺术类选修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上就能衡量出来。只有真正重视艺术类公选课的教学,才能启迪学生的思想和才智,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人文素养。把艺术类公选课重视起来,形成特有的教学优势,才能促进其他课程的教学全面改革。艺术类公选课教学与相对稳定的各个专业课程教学完美结合起来,彼此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推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高校艺术公选课教学的改革,也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得学生的身心教育更趋于健全。大学教育不仅仅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人文精神的培育,把各个专业教育与艺术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更好地适应现代大学教育。加强高校艺术公选课教学的改革,还可以把整个学校的校园艺术活动带动起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节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出一种和谐、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气氛。

三、高校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与策略

1、加强高校艺术公选课的课程体系建设。针对很多高校艺术类公选课课程建设不完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种状况,加强艺术类公选课课程建设势在必行。对学院艺术类选修课进行调研和论证,调研学生对于艺术选修课的需求情况,调研艺术学院教师开设选修课的兴趣、意愿和能力,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加大艺术类公选课教学软件和硬件设备建设,鼓励从事艺术专业教学的广大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选修课的教学,激励他们积极开设艺术类欣赏课程。作为学校要实行统一规划艺术类公选课课程体系,建立一个多层次、多学科、多领域的艺术公选课课程系统。如美术类课程可以开设中国美术鉴赏、外国美术鉴赏、中国民间艺术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鉴赏等多门课程;音乐类课程可以开设中国通俗歌曲鉴赏、中国流行歌曲鉴赏、中国民间音乐欣赏、中国器乐鉴赏、外国音乐欣赏等课程;还可以开设世界经典摄影图片鉴赏、中国舞蹈艺术鉴赏、中国传统戏剧鉴赏、中外电影艺术鉴赏等等一系列艺术类公选课课程。这样就能大大满足全校学生对于艺术类公选课的需求,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作为承担艺术类公选课教学的教师要不断优化艺术课程体系,丰富艺术选修课的资源,积极探索和改革艺术类公选课的教学内容。

2、加强艺术公选课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针对当前学生把公选课当成了混学分的课程、教师把公选课当成走过场的现状,学校要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对艺术公选课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首先要强化教学质量监督机制,有效掌控艺术公选课课堂教学状况。随着教室教学监控设备的不断完善,一般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艺术类公选课的教学,教室内大都具有摄像头监控教学,学校可以好好利用这一手段对公选课教学实施监控,不让公选课教学流于形式,杜绝教师随意停课、旷课、迟到早退现象的发生,也杜绝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随意放映与课程不相关的电影视频。当然这一做法有些被动,不能很好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但也不失为监控的唯一可行办法。师生惧怕教室摄像头的监控,就会认真完成教学与学习任务。其次,一些教学领导可以随机去各个公选课课堂上听课或抽查,也是促进艺术选修课教学监控的一个办法。第三、教务部门要严把艺术公选课教学质量关,可以组织专家和督导员随机课堂听课、打分,确保艺术公选课教学的严谨性、科学性,要求教师要有艺术公选课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讲义、教学课件等。同时要求教师必须确保课堂考勤制度,杜绝学生旷课、迟到、早退现象。

3、加强艺术选修课课堂教学和考试改革。教师在艺术公选课教学中,要改变以往那种只是简单的艺术欣赏形式,要结合美术、音乐、舞蹈、影视等各种学科的特点,坚持基础知识的讲授与艺术欣赏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对艺术基本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在课堂教学上辅以艺术实践、艺术观摩、艺术展演、专题讲座等形式,将艺术选修课上得丰富多姿,趣味盎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互动环节,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还要加强考试制度的改革,一般教师在期末叫学生随意写一篇论文上交,就算公选课的结课总成绩了,这种做法太敷衍了事。学校可以采取统一安排试卷,统一组织考试的方式,让学生对平时学习不敢掉以轻心,更不敢随意旷课。同时教师做好平时考勤制度,把平时出勤率作为期末成绩的主体部分,让学生在心理上重视艺术公选课平时的学习。

民间艺术欣赏论文范文第3篇

【摘论文要】随着国际文化经济竞争的加剧,现代工业文明的日益扩张,镇江民间工艺的存在和发展也同时面临着挑战。由于传承空间不断受到挤压,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濒临失传。因此,如何进行科学地保护与利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张应着力选择个性化特色项目,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以及关键性产业切入点的有机嫁接,形成产业链布局。同时,政府更应致力于民间工艺产业的宏观规划,注重培植优势品牌,引导资源产业规范管理,以此为镇江民间工艺保护研发提供广阔的拓展平台。

镇江是一座集港口、工贸、旅游于一体的文化名城,拥有3500多年历史,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其中,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民间手工艺千姿百态、绚丽多彩。通过在镇江市各辖区进行的传统民间工艺品普查调研来看,本土民间工艺资源蕴藏十分丰富,展现着本地域民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环境下所形成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是民众智慧的佐证。镇江地域民间工艺历史悠久,主要品种有:剪纸、面塑、竹编、石雕、挑花、正则绣、扎染画缋、烙铁画、瓷刻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曾多次荣获国际、国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普查的辖区内民间技艺传承人中就有全国十大民间美术家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名,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有8名。

当前,镇江民间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主要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及文化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扩张,地方本原文化遭到外来文化多样性冲击,有的传统工艺品因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改变而被淘汰;掌握一定传统艺术技能的民间艺人已为数不多,传承困难,一些传统民间绝技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民间工艺行业发展创新意识薄弱,地方民间工艺缺乏产业个性化规模运作:民间工艺行业亟待长远规范管理与保护;民间工艺发展资金短缺:民间工艺发展人才匮乏。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应当采取什么方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促进镇江民间工艺文化传承和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选择以下发展措施:

一、地方政府要正确引导和扶持民间工艺的发展

民间艺术的发展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作为地方政府,要想促进其发展,必须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其发展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对于民间工艺品的研究和生产要大力支持,给予多种名誉上的奖励,比如可以通过设立开发奖、市场开拓奖、理论研究奖、组织奖等进行引导,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要把民间工艺品的生产作为一个产业来培育,培养部级的大师,提高名牌产品知名度,进而促进民间工艺在文化产业中的发展。

通过打造民间工艺亮点产业,实现区域文化产业与全国乃至世界接轨,通过实践,镇江市在此方面已取得了可喜尝试。去年,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组织了彩蛋、泥塑民间艺术家远赴德国曼哈姆市参加复活节期间的展销,富有东方神韵的镇江蛋雕艺术品《慈寿塔》、《昭关石塔》、《十二生肖》等几十个品种受到德国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参展的140多件蛋雕艺术品供不应求。赚取了大笔外汇。而在德国欧洲第二大生态公园路易圣公园内举行的镇江民间泥塑艺术家葛志仲的泥塑展,带着东方特有的写意手法,为来宾现场惟妙惟肖地捏制了20多位德国名人的头像,直至镇江泥塑艺术家带去的5公斤上好的紫砂泥全部用完,德国艺术家同行们还仍意犹未尽,竞相购买。蛋雕和泥塑的热销,说明最具有本土文化特质的民间工艺品通过产品的周密研发、包装、推介就能顺利开辟国外文化消费市场。文化是互通的,通过与世界的文化交流,镇江民间工艺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有效的战略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业务优势和环境机会,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地域民间工艺的特殊优势已经开始凸现,它的内在文化动力是最具爆发的生产力,因此,要深入生产性保护和生态保护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合理利用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通过生产性保护,将文化资源转为经济资源,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创意产业。另~方面,作为镇江要立足“原生态”优势推动生态性保护,在保护中必须维护民间工艺资源“整体性”特征,基于其中的诸多要素存在于相互联系、作用、制约和促进的复杂关系链中,所以要全方位协调好产业集群的整体区位,引导好民间工艺资源的合理利用。

文化产业属于城市发展的软实力的范畴,而软实力要以硬实力为基础。它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抓住重点文化资源项目的保护性再生产,即是抓住了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从而带动了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耍创新思维更新观念.在破与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确立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通过符合镇江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产业政策,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具有镇江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产业集群,真正把镇江民间工艺资源潜力变成产业优势,形成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消费的互推互动,培育市场,激活消费,实现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和企业发展的双赢。政府要整合各方资源,为民间工艺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法规等支持平台。

二、加大镇江民间工艺产业发展的投入

要积极探索建立稳定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采取划拨专项资金进行项目资助、贷款贴息、奖励等多种形式。确保地方财政对镇江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要积极借鉴民间资本在其他产业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降低民间资本跨入门槛,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民间工艺的效益是多方位的,不能只看到它的经济效益,还要看到它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消除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陈旧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不断完善优化地方民间工艺资源发展的决策,营造出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产业、出效益的发展氛围。

三、从艺术的角度解决民间工艺品的质量问题

产品占领市场的首要要素是质量,没有质量的产品就是没有生命力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是没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民间工艺品也不例外,而且,质量要求更为特殊,为此,一是民间工艺品必须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其表现的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变异。即一方面要借鉴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比如镇江剪纸就可以吸收地域特色景观题材,如: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西津渡风景等,并把以此类题材制作的成品作为旅游纪念品销售,使民间工艺品的文化含量再为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比如剪纸在图案设计上可以表现世界古典神话图腾,以加强国际民族文化的认同交流,同时外销产品要考虑世界各地的欣赏习惯和欣赏趣味。

四、积极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传统民间工艺品走进现代生活,必须与现代装饰结合起来,成为居家实用点缀,目前镇江丹阳的正则绣已有一些新的探索。如增加了特定背景的壁挂,使它成为装饰品进入家庭,使之实用化,深受人们喜爱。

要大力培育镇江民间工艺的特色企业。不论哪种工艺品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镇江扬中竹编在艺术手法上,编制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在特色上做文章。或在刀工上有突破。或在造型上有特长,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和流派,从而增加自己的艺术魅力。要以产品特色鲜明、基础条件较好、关联度大的民间工艺制作行业为重点,以资本资产为纽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培育镇江民间工艺的特色企业。

要积极促进民间工艺产业集群发展。按照民间工艺产业区域布局,重点抓好民间工艺项目产业集群的开发创意建设。并以此为中心,进一步抓紧建好特色民间工艺产业传习所及保护传承示范基地。

要注重打造特色民间工艺产业品牌。一方面,要加强网路资源共享及与媒体的合作宣传。进一步加大外延推介力度,建立专业化的科研信息机构。联合组建一批民间工艺产业教研基地。共同开发一批核心品牌项目。另一方面,要整合民间工艺精品资源,增强创新力和辐射力。可以通过专家的评价、大赛的评奖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同时对民间工艺家创造的品牌要注册商标,要申请专利,专利是走向世界的敲门砖.既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产品。避免抄袭,又要学会用专利打开国际市场。

五、加强民间工艺产品的生产管理

民间工艺品的生产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准要求高于一般企业。因为工艺品生产企业的管理人员既要懂艺术,又要懂市场。否则只懂市场,企业难以创新发展,只懂工艺艺术容易走入“象牙塔”。现在大多数厂长,虽对市场有所了解,但文化品位有限,所以很难开发出高品位的、适合市场需求的工艺品。因而生产企业非常需要一些既懂市场、又精艺术的人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其次是要打破家庭作坊式生产,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多数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都是一些散兵游勇式的个体生产厂家,缺少产业化管理,规模小,艺术人才单打独斗。形不成技术优势。面对当今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产品必须提高艺术品位。然而,目前的家庭作坊,足不出户,观念陈旧,保守的传艺思想,使他们只能重复过去,难以吸收到新东西,立足点低,进步困难,所以发展工艺品产业,必须走开放式发展路子,艺术与市场的研究至少需要两人以上的人才,互相切磋,所以企业要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集中人才进行开发。

六、坚持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现在的民间工艺品市场正从低谷中走向回升,其表现是:高档产品的出现和价格的回升。随着经济的复苏,艺术品市场已从前几年的成本销售,转向为高档次文化精品的走俏,所以企业要树立长远意识,加大技术、人才投入,克服短期行为。避免重复抄袭。

民间工艺品多用于馈赠。由于它大都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属自产自销产品,所以消费也均在本地区,是过年过节、婚庆喜宴、庆典之日的一种增加喜庆氛围的装饰性手工艺品,由于当地的交通不便,市场局限,几乎所有的手工艺品在很少的范围内流通,其数量很少,有些则属季节性销售,如镇江丹徒挑花女红制品,多在农闲季节制作,为贴补家用销售,这种经济营销模式,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已无用武之地。所以民间工艺品未来的出路在于走进都市生活,走向正在兴起的现代经济大市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间工艺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在国际市场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镇江剪纸已在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看好,开发国际市场是它今后的又一发展出路。

民间工艺品市场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培育市场要选择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同时,民间工艺品的欣赏,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然而。现在的消费者,仅仅是个人喜欢,谈不上欣赏,所以导致消费市场混乱。可见,民间工艺品要走进千家万户,需要抓好大众文化的普及与提高,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教育和培训,比如说,可以开展一些有关民间工艺品的艺术点评、具有艺术欣赏的广告宣传、艺术培训班等,更重要的是要在民间艺术产品的推介销售中,让全社会通过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认知,使其得以扶持和弘扬。

七、大力培育民间工艺人才

几年来,通过在全国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也再一次证明,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中所规定的保护措施中,重中之重强调的保护措施依然是为艺术遗产“项目的传承及相关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要求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所有民间艺术遗产的保护都是以传承人带徒传艺活动的保护为核心的。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民间艺术后备人才是最有决定性意义的保护。应该全面地搜集本地民间艺人的资料,建立人才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民间艺人,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表彰和奖励,如定期举行民间工艺活动或相关的竞赛,对优秀的民间工艺传人应给予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重点保护,政府或企业可设立类似“工艺创作设计室”的专门机构,集中地方上优秀艺人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给民间工艺企业或家庭作坊予以经费补贴并提供优惠的政策.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工作条件和社会地位、能制作出顶尖的民间工艺精品。

当然,如果仅靠家庭传承这种方式培养人才来留住我们民间工艺是远远不够的,面对传统民问工艺的境遇,我们倡导弘扬、发掘传统民间工艺艺术,并在院校艺术教育中渗入传统民间工艺文化知识培训。建议对未成年人加强民间传统工艺文化教育,尤其要在学校、少年宫和青少年艺术教育机构中增设民俗文化、民间工艺选修课,举办民间工艺的讲座和组织民间工艺兴趣小组,一些民间工艺的专业性博物馆、陈列馆应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从中让他们了解本土优秀文化,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民间的道理。只有这样,民间工艺的传承才能具备不断拓展的空间,我们的民间工艺文化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和发展。

民间艺术欣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间艺术;文化产业;影视传媒

Abstract: HeBei is a folk art province, It has a large number of folk arts. It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progress,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folk art and the industry chain in Hebei Province has basically taken shape. It’s growth rate is gradually over other traditional industries, Become a new ruler of Hebei economic.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folk art, revealed a range of issues, such as heritage system is not perfec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non-standardized. Require careful treatment. After studying, Through national policy support, the research help, the brand management and art self-conscious can improve the pligh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folk art.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lk art development, Innovation is the key. the joint of folk art and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media is able to achieve the folk art’s art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And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art product,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operation of industrial. To achieve win-win situation.To make contribute to the raise of the overall economy of our province.

Keywords: Folk art Culture Industry Film And Television Media

前言

民间艺术是在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地域环境、文化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器具、技能、工艺、表演形式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显性基因”。承载着民族或地区特有的人文情怀、审美取向、情感心理和行为方式,表征着民族的风貌和岁月积淀。河北省作为一个民间文化大省,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浓郁的人文精神氛围,在岁月的磨砺中孕育了灿烂多姿的民间艺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北省的文化产业运营链条基本形成,民间文化产业正被逐步纳入经济运行的轨道之中,并日渐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然而,河北民间艺术及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上仍旧荆棘密布,不容乐观。民间艺术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弱化、艺术产业化市场秩序的监管缺失等一系列问题阻滞了河北民间艺术产业化前进的步伐。这些问题得到国家、社会及学术领域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出台政策以扶植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学术界对民间艺术的研究化解其边缘化的尴尬和危机。但河北民间艺术要生存和前进,最终依托的还应是文化艺术的自觉和创新,探寻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契合点,以实现自主、独立发展。

一、河北省民间艺术概述

民间艺术从特定的地域、生产生活、人文环境中脱胎而生,又对一代又一代国民进行反哺。将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深深渗入人类的血脉之中,凝聚成重要的民族性格。河北省兼具平原、草原、海滨、山地等多种地貌特征,生产生活方式多样。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古老文明的遗传基因,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铸就了河北民间艺术大省的丰碑。优秀、丰富、种类繁多的民间文化不仅仅是对中华文化母体的展现,或作为其中一个分支而存在,更重要的是河北省民间艺术正迈进市场领域,形成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打造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河北省文化产业腾飞的阶梯。

(一)河北省民间艺术的类型及特征

河北省拥有影响重大、种类丰富的民间艺术。总体考察河北省民间艺术的存在样态和表现形式,大致可归纳为三个类别。其一,通过语言、韵律、肢体动作表现的具有表演性质的民间艺术。以井陉拉花、唐山皮影戏、吴桥杂技、沧州武术、坝上二人台等为代表。其二,民间手工艺、技能创造的艺术形式。包括定窑陶艺、蔚县剪纸、武强年画、衡水内画等诸多制作精致、构思奇巧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其三,传统地方曲艺。河北梆子、保定老调等民间曲艺以口头传颂的方式流传至今,延续着恒久的生命力。

民间艺术的形成根植于特殊的环境,是一个民族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行为方式、民族性格及民族审美的最直接、鲜活的体现。仅以井陉拉花为例。井陉拉花作为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其动作要领是以肩部为发力点,带动双臂舞动,配合下肢步法,形成整个身体的拧晃、屈伸。配合面部表情,将道具融入身体律动中,传达丰富的艺术内涵。在拉花的表演过程中,女性步法较小,三进一退。经历史传承下来的艺术表达方式昭示了拉花创始之初女性小脚的生理特征和封建社会背景,也体现了传统女性含蓄、婀娜的风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在表演中,男性的动作幅度大,伸张挥舞刚劲有力、舒展豪迈,体现了山区人民劳动之美、朴素之美。

(二)河北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初步发展

河北省门类众多的民间艺术不仅以其艺术性和文化价值享誉全国,吸引大众对其进行艺术欣赏和剖析,更以艺术作品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拉动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我省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原始小规模或家庭作坊式的手工艺生产逐渐被工业化、批量化的大生产所取代。原本带有自娱自乐性质的传统民俗表演形态逐步被推向市场,由于民俗奇观的市场稀缺,因此其更能牢牢抓住大众的眼球,吸引大众关注。河北省民间艺术以艺术作品和艺术表演形式为桥梁,沟通市场,带动河北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发展,树立民间艺术品牌,以品牌的力量推进文化产业的整体进步。近年来,河北民间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已远远超出钢铁等传统工业的发展速度,正逐渐引领河北省经济增长的新标高,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和突出特色。

二、河北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发展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生活已经驶入了快速运行的高速路。民间艺术赖以产生和生存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形势下,河北省民间艺术面临着发展策略的调整和发展重点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一系列问题、隐忧不断浮出水面。可以说,我省民间艺术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一)传承体系的日渐萎缩

民间艺术具有口传身授、家族传播,甚至一对一传授的特性。一些民间艺术仅以表演者或制作者本人为载体传承下来。中国现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一批老艺人正日渐老去,而青少年一代的成长环境与民间艺术产生的环境迥异。他们没有见过木版年画、没有欣赏过皮影表演,接触更多的是西方工业文明助长的文化和艺术形式。比如网络和电影。面对传统艺术和外来文化,他们更易表现出对外来文化、价值观念的热情和喜好。而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却缺乏基本的认知、对本土文化应有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日渐消弭。部分民间艺术后继无人,正悄无声息地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陨落。我省武强年画在全国享有盛誉,而据调查,在武强县当地,精通传统年画刻版的人已不过寥寥四人。品牌影响重大的民间艺术尚且如此,其他民间艺术的现状和前景便可想而知了。传承体系健全与否关乎我省民间艺术的生命延续,是民间艺术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民间艺术产业化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制作民间艺术品的新材料、新工艺应运而生。工业性质的大生产改变了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古老生产方式,在促进民间艺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一大困扰:个体化的具有创造性质的劳动被机械化的工业生产所取代,一些民间艺术品不再是民族情感、集体或个体智慧的传达,而仅仅沦为流水线上的复制品。这使民间艺术品失去了寄寓情感与思想的生动个性,凸显满足大众一般观赏需求的商品属性。艺术性的缺失,成为我省民间艺术产业化运行中的一大难题。

另一方面,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已形成品牌影响力的民间艺术遭到粗糙、机械的模仿。小作坊、小集团看到民间艺术产业带动的经济效益后,纷纷效法其生产工艺。对利益的追逐使其放弃了对艺术品质和文化内涵的坚守,转而以粗制滥造、恶性竞争来满足自身需求。小集团的粗放经营、对艺术品的盲目复制,一则造成重复生产和资源浪费;另外在带来摧毁地方经济的危机的同时,对民间艺术的品牌声誉也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自发性、盲目性的生产是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中的软肋,需借助相关管理机构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整体规划和指导,以引导我省民间艺术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民间艺术市场的有序运行。

三、河北省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策略

我省虽然拥有众多影响巨大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厚的艺术资源,但在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上仍困境丛生。需要民间艺术自身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内省、借助外部相关政策的帮扶,探寻一条合于规律、合于发展目的的道路。

(一)民间艺术集约化品牌路线

我省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各类大小民间艺术产业集群散落分布于全省各地,加之民间艺术的生发本身具有自发性,因而,我省民间艺术产业化的统一管理难度颇大。在民间艺术的产业化进程中,对民间艺术进行掠夺式开发、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第一要义、漠视民间艺术的艺术属性和文化价值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省民间艺术种类日渐减少、部分民间艺术发展趋势衰危已是不争的事实。节约、保护民间艺术资源,整合类型、经营项目和模式一致的小型产业集团,以形成民间艺术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是我省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必然选择。集中统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以实现我省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商业利益的吸引,盲目求新、求变也是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中的一大弊病。此举虽然会赢得民间艺术产业的短期效益和暂时发展,但以长远计,却会使民间艺术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一味追逐经济效益,忽视艺术品质只会毁掉民间艺术的品牌形象。民间艺术要发展,其前提是保持原有的本土特色和艺术精华。而品牌创立和品牌经营则是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我省的民间艺术发展要树立品牌经营意识,以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带动品牌建设,打造具有河北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品牌。发挥名师、名品、名技的品牌效应。扩大现有品牌的影响,如吴桥杂技、蔚县剪纸。积极开发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品牌。依靠品牌的力量,扩大民间艺术的知名度,使其走出河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带动更多资本投入,增进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优化河北民间艺术的发展环境。

(二)政策支持和科研帮带

探寻精品化的品牌道路,坚守艺术精粹和文化品质是我省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内部动力。外在条件的辅助和帮衬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政府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职能机构,其政策导向对我省民间艺术产业的构建、启动和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近年来,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中华民族的精髓在经历岁月的淘砺后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其发展和保护中,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和举措予以大力支持。自1987年国家文化部和河北省政府共同举办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民间文化产业的决议;河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相关通告。艺术节的推广、政策的倾斜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民间艺术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各地民间艺术交流,拓展了民间艺术发展的新视界。在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后续工作中,相关部门还应就民间艺术的保护开发、资金政策支持、艺术交流、市场选择、竞争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展开研究和探讨,以保证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各环节有章可循,为民间艺术产业市场秩序的完善提供政策保障。

此外,民间艺术的发展还应纳入科学研究的视域,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或将其置入高校课程体系。以科学的方法和观念分析我省民间艺术产业化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民间艺术产业定位,探索其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为我省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此同时,发展科研人员和高校人员作为推动我省民间艺术产业的有力后盾也具备天然的优势。一则缘于地方高校或科研机构熟知地区经济、民俗、民间艺术概况,易于对民间艺术产生理解和认同,深入挖掘民间艺术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二则,高校或科研人员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民间艺术的研究过程中,将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文化产业研究交织互融,有利于民间艺术的理论研究达到新的高度,更好地指导我省民间艺术产业的建设。同时,将民间艺术置入高校课程体系,发展高校人员参与民间艺术研究,有利于青年一代了解、承继民间文化,能够完善民间文化的传承体系,可谓一箭双雕。

四、河北民间艺术与影视传媒的融合发展

在我省民间艺术的保护、开发和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内在品牌形象的树立,还是外在国家政策的扶植,均需要通过媒介载体、宣传渠道抵达大众终端或作用于市场运行。当前,社会发展已进入“注意力经济时代”。如何吸引注意、吸引眼球、获取普遍关注是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与大众传媒联合,借助、依托现代传媒的宣传优势,实现民间艺术的形象塑造和大众传播,是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一)民间艺术与影视传媒融合下的艺术创新

民间艺术虽来自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源于历史的积淀,但千百年来,民间艺术的发展所依靠的并不仅仅是对旧有程式的复制和效仿,而是在保留原有艺术精粹基础上的创新。创新,是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民间艺术要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增加艺术产品开发,提升艺术创新能力。现代社会已步入大众传媒时期,民间艺术与大众传媒在艺术形式上的互补融合能够满足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合于时代需求。民间艺术作品并不一定要囿于传统艺术表达形式,而是可以借助大众传媒艺术的元素和特征,创造出既保留传统因素又增加时代气息的新的艺术形式。200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我省作品《俏夕阳》将传统民间艺术――唐山皮影戏,巧妙地融入现代舞蹈形式中,借助音乐、舞台道具等元素,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艺术传奇。《俏夕阳》使唐山皮影戏以一种有别于传统样态的新面貌呈现于大众视野,以鲜明的民间艺术品味,时尚的现代艺术气息贴近受众,取得了艺术认同。是一个将民间艺术与影视传媒相结合进行艺术创新的经典成功案例。为今后的民间艺术创新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民间艺术与影视传媒融合下的产业经营创新

民间艺术与影视传媒的融合不仅为民间艺术在艺术层面拓宽创作思路,更在艺术产业经营层面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在宣传河北民间艺术的同时,吸引资本和商业关注,推动我省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向前发展,并以此带动其他产业类型的进步。我省曾拍摄系列电视艺术专题片《风韵燕赵》,该专题片以我省民间艺术形式为表现素材,包含杂技、舞蹈、曲艺及传统工艺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通过现场拍摄的方式还原艺术作品的民间特色,展现民间艺术的原生态,树立了我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品牌形象,提升了我省民间艺术的知名度,带来多方资金和市场需求,加速了河北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对民间艺术的宣传引发民间文化旅游热,带动了地方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收益,为我省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结语

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时代需求中,民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要大胆创新,锐意进取。与现代影视传媒业相结合是一条可行且必要的路线。双方融合能够带动艺术形式之间的糅合和嫁接,催生新的艺术形态,拓宽民间艺术的发展视野。同时,促进民间艺术产业经营的模式和体制变革,使之日臻成熟和完善,并带动旅游业等其他相关产业类型的发展,共同推进河北经济繁荣。

参考文献

1.张道一,廉晓春著.《美在民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2.潘鲁生,唐家路著.《民艺学概论》.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著.《中国民间艺术论》 .陕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简介:

郄建业,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影视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影视艺术的教学与研究,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专著五部,获得省部级奖项十余次。

民间艺术欣赏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以嵊州市石璜镇校开展剪纸艺术教育为例,阐述该校以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间工艺积淀为基石,通过全方位教育普及剪纸艺术、立体式宣传营造剪纸氛围、大活动展示增强剪纸效果、多渠道培训夯实科研基础等教育实践,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特色教育之路。

剪纸艺术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它交融于群众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群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近年来,嵊州市石璜镇中心小学把剪纸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间工艺积淀为基石,开拓创新,普及提高,走出了一条独树一帜的剪纸艺术教育之路。

一、开展剪纸艺术教育的背景

剪纸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实用性强、工艺手段简单、流传广的民间艺术品种。她与生活、民俗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一双巧手,一把剪刀,几张彩纸,便可随心所欲地剪出各种寄寓向往和美好追求的花样图案来,流传到千家万户。一方面,嵊州剪纸在民间流传较广,深受农村妇女的喜爱。每到节日,经常会看到一些“春幡”、“元宵花灯”、“端午五毒”等花样的剪纸露脸,从影壁墙上的“福”字灯,到天棚顶上的顶棚花,窗户棱上的窗花、角花,馒头上的馒头花,鞋垫上的鞋花,门顶上的“过门笺”等,无处不有。另一方面,学生生活在这种浓郁的剪纸艺术氛围之中,从小耳濡目染,很多学生对剪纸艺术感兴趣。在学校社团活动中,报名参加学校“剪纸”兴趣小组的学生比较多,“剪纸”兴趣小组的规模比较大。同时,学校有不少教师对剪纸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小有成就者不乏其人,为数不少的女教师擅长剪纸,并有了深厚的剪纸功底,在各级比赛中屡次获奖。再加上小学美术教材也已将剪纸内容列入其中,学生已从美术课上对剪纸有了初步的接触。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极其普通,方法简便,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很多学生都喜爱有加。但现实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他们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探究。

近年来,石璜中心学校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依托民间文化资源优势,充分挖掘现有的师资力量,以创建省示范学校、市文明学校为契机,将剪纸列入学校的特色文化,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加大基地开发力度。并坚持教育创新,将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学生的终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实效,营建富有特色的剪纸艺术教育。

二、开展剪纸艺术教育的基本途径

自2001年起,石璜镇以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间工艺积淀为基石,结合校情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特色之路,通过十年努力,使民族剪纸艺术成为学校特色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具体通过以下四条途径来实现:

(一)通过全方位教育普及剪纸艺术。学校剪纸教育要持续发展就必须长抓不懈,努力做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布置三结合,给学生的学习以更充足的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学校各班每周开设了剪纸课,要求人人多懂一点剪纸知识,多会一项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把剪纸课程排入课程表,并不断增加剪纸课的新内容。充分利用好学校的信息网络和现代技术装备,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使学生初步学会剪最简单的事物,如花、草、树、木、虫、鱼等。课外主要通过课后社区培训学校、兴趣小组等阵地,让学生自由选择,个性发挥。在校园布置中,开辟了“艺术长廊”、“特长生专栏”对学生的优秀成果和荣誉进行全方位的展示,还有在走廊、教室内外也都能见到学生的习作,把“苦练”变成“乐练”,为后继学习提供动力。并通过班级布置,班班学习园地有剪纸等校园氛围的创设,营造一种学习剪纸的良好气氛。

(二)通过立体式宣传营造剪纸氛围。要使教师、学生和家长达成共识,宣传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学校形成了以校闭路电视、学校网站和市文联主办的《青少年文艺》报为主阵地,以电视台、报社为窗口的多样化、立体式的宣传模式。同时,编写了一本校本特色教材,本书主要介绍单色剪纸,分色剪纸,套色剪纸,染色剪纸,以及团花剪纸的制作材料、工具、步骤与方法,并附有图解和例图。而且利用现创作的一批作品,编集一张配套光盘,既可作辅助教材,又可作作品欣赏。

(三)通过大活动展示增强剪纸效果。只有通过举办大型活动,才能真正展示学校剪纸教育的丰硕成果;只有通过举办大型活动,才能引起各界人士对学校校剪纸教育的广泛关注;只有通过举办大型活动,才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今后剪纸教育的努力方向。因此,该校连续多年举办了石璜镇小学剪纸展,出席展览的领导、专家无论从人数,还是从档次上讲都是前所未有的;参加市越剧节民间工艺大展;每年5月份进行一次师生现场剪纸比赛。对于剪纸,学校不仅把应用于教学上,而且又把它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为配合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非典,表示全镇师生的一份信心,特创作了一幅2米长,0.8米宽的剪纸图,这幅《万众一心,共抗非典》的图受到了市级领导的一致赞赏。更为了向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表达石璜镇全体师生一份真诚的敬意,并把这幅图送到了市人民医院,嵊州电视台特为此事进行了专题报道,这等殊荣正是对学校剪纸教育成果的最好展示。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全校师生的剪纸技能已基本趋向成熟。在2008年5月份初,全校开展了一次剪纸现场比赛,这次活动有25名教师,135名学生同台展技,选手们用巧妙的构思,娴熟的技艺,现场创作了一幅幅栩栩如生,充满童趣的作品。

(四)通过多渠道培训夯实科研基础。“科研”直接影响剪纸艺术教育的质量。为此,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艺术教育的方针和有关文献资料,举办实验讲座,组织课题研讨,不断增强教师的钻研精神和改革实验意识,引导教师走教育与科研相结合之路,自觉地把学校课题实验的总目标与个人课题实验目标结合起来。一是“拜师学艺”寻找机会让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拓宽视野。同时与市文联、美协联姻,使骨干教师拜师学艺成为可能。二是“苦练内功”在吸收外来先进理念的同时要求艺术教师“回家内化”,把理论不断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在不断提高剪纸艺术素养的同时要求美术教师不断提高文化素养。

三、开展剪纸艺术教育的成效

(一)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通过多年的积淀和校本教材的试行,以及与绍兴电视台“名市文化”和嵊州电视台“现代教育”栏目合作,拍摄的剪纸教育专题节目播放后,使学校在剪纸教育中取得的成果响誉市内外。迄今为止,师生作品在部级获奖有4次,省级获奖或发表31次,县市级获奖100余次。其中创作的作品中有反映嵊州民情风貌的,如《越剧十姐妹》、《嵊州名人》,也有反映民间艺术的,如《天女散花 》、《幽幽沈园》等。就在去年嵊州市民间工艺精品展中,该校的《越剧十姐妹》在本次展览中荣获金奖,还有许多作品于本次展览中获银奖,铜奖。

(二)打造了一支合格的传承人队伍。在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教师们通过“拜师学艺”和“苦练内功”现在学校的传承人队伍,都具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有2人本科毕业,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传承人队伍已基本形成。艺术教育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有3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有8篇在嵊州市级课改成果评比中获奖;《小学生学剪纸》校本教材按计划实施后,经过总结、论证,现已修订为《越乡剪纸》并已正式出版发行,相应的资源包也制作完毕。由此,学校已形成一种浓厚的科研氛围,先进的教育理念已为教学实践正确导航。

(三)弘扬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学校利用剪纸其特有的民俗性,以剪纸教学为载体,使民俗教育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剪纸创作中得以领悟,使民间艺术和本土文化得到了保护,使民族精神得到了弘扬。通过《民族剪纸》教材的课堂实施、特色弥新、师生创作的民族剪纸作品融合时代、相伴生活、栩栩如生,从而让我们的孩子从小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受到民族精神的激励,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综上所述,剪纸艺术进课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的需要,为剪纸艺术传承弘扬、研究提高、活态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的一种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小红.儿童剪纸艺术的鉴赏[j].教育导刊.2000.2.

[2]郭宪.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09-01.

民间艺术欣赏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淮阳泥泥狗;民间泥塑;民间艺术

[中图分类号]J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2-0096-02

淮阳古称宛丘、陈州,位于河南省东部周口市,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为“人祖庙会”,当地人又称“二月会”。在二月会期间,祭祀人祖伏羲和女娲,泥泥狗成为人们消灾、避邪、祈福,争相购买的“神圣之物”,是被公认的吉利品。泥泥狗产生于远古社会,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至今仍保留着它那古老的艺术造型和表现手法,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原始社会独特的传统民间艺术品。

一、淮阳泥泥狗独特的技艺美

(一)造型美

泥泥狗造型样式各异、题材广泛、品种繁多,采用最古老、最传统的动物造型,富有深刻的寓意性。有“双头狗”、“人面鱼”、“猫拉猴”、“多头斑鸠”、“多头虎”、“九头燕 ”和“九头鸟”等造型。连体的“猫拉猴”以动物为基础造型,是猫部落和猴部落男女交合和生育的生殖崇拜的象征,展示了人类强烈的生命意识;一物多头的“九头鸟”,寓意人丁兴旺、多子多福;单体的“人面猴”造型肃穆、端庄,不同于一般猴的顽皮神态,表面绘有女阴变形符号,表达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殖崇拜观念。民间艺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采用“借形”的造型方法,塑造一种富有新形象、新意念的心中念想,渗透着一种神秘的审美情趣,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类对生命的渴望和种族繁衍的永恒主题。

泥泥狗的造型不囿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动物形象,不追求具体化、形象化的动物造型,民间艺人取其大概造型,随手捏制心中的念想,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主观性、创造性、抽象性。这种独特的艺术造型手法和技艺,仍不失泥泥狗沉稳、凝重、怪诞、夸张和抽象的艺术特色,颇具现代雕塑的神韵和时代气息。

(二)色彩美

淮阳泥泥狗在色彩的运用上体现了我国古代民间传统的“五色观”,《淮南子·天文训》中说的“四方星座”也由五色组成,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中央黄龙”。“五色”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用色,黑底,用红、青、黄、白、蓝五色点缀。黑底,保留着古人尚黑的传统。泥泥狗“尚黑”的理性意识和审美情趣,凝结并渗透了中国古代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中国色彩美学的审美选择,是对上古时期“尚黑”遗风的继承和延续,时至今日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郁的地方特色。①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色彩观念,历经数千年传承至今,泥泥狗对“五色观”的运用,体现了民间艺人独特的审美心理和对色彩学的运用。“五色”由于与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才有可能成为中国古代高度重视的五种“正色”,并且有吉利祥瑞的意义。②泥泥狗以黑色为底,用五彩描绘,色彩绚丽,对比强烈,自由随意,体现了民间美术原始、质朴、怪诞和“丑”的技艺性特点。淮阳泥泥狗上表现出来的统一性色彩品质,不同于学院派画家那种以复色为主,层次微妙的色彩调和,它通常是靠纯色之间相互衬托而达到单层次的调和。③淮阳泥泥狗的色彩蕴涵了中国古代深厚的文化内涵,是远古时期人们审美趣味和美好愿望的感性表达。

(三)纹饰美

泥泥狗随意、古拙、怪诞、夸张和抽象的纹饰图案,形成了独特的民间地域性风格。它的纹饰图样大部分都是一些由女阴符号变形而来的近似于符号化的花纹图案,留有生殖崇拜的烙印,以一种神秘的符号化的纹饰记载着远古时期人们对生殖崇拜的强烈愿望。它的纹饰种类很多,可归纳为三角纹、菱纹、葫芦纹、鱼纹、太阳纹、类篮纹、叶纹、花卉纹等。例如,鱼纹是生殖能力很强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祈求多子多孙、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这些纹饰符号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祝福,更具有象征性意义。

二、淮阳泥泥狗的审美意蕴

淮阳泥泥狗是民间艺人情感生活的直接物化形式,是意念、思想的展现。民间艺术家具有超常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表现力,在制作技艺上凭自己的直观感觉和心中的念想,手工捏制造型古拙具有风格化、神秘化和寓意化的各种各样怪诞的造型,在不同的造型上呈现出不同的组合方式,在这些图案中体现出不同的形式美法则。包括“对比”手法,例如,疏与密、虚与实、大与小、方与圆的对比美,也有视觉元素点、线、面的组合运用。泥塑艺术情感的价值不仅仅从属于形式美法则,这种古老的泥塑艺术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时代气息,就是因为在人们心中形式为观念所支配,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识。从泥泥狗的泥塑技艺上看,远古时期,人们的艺术欣赏力和表现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也产生了审美意识,并把这种意识物化。泥泥狗的设计过程不同于彩陶要经过预先的深思熟虑的纹样设计,而是凭心中的基本构思和母题原型,随机应变和自由发挥,而后进行创作捏制和涂画,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自由率性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追求,使人们感受到中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真实的生活情感,在充满虚幻感和神秘感的怪诞形体上,释放出一种原始图腾艺术的魅力。

三、淮阳泥泥狗的艺术价值

中原民间传统玩具的文化特性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在泥泥狗、泥咕咕、滑石猴、布老虎等这些传统玩具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们所承载的历史、传说、民俗等传统文化,反映着当时当地人们的信仰、审美、生活等内容。④ 远古社会中伏羲和女娲的神话故事传说通过这种民间艺术的形式保留下来,是原始图腾文化的延续。以古怪的艺术造型、斑驳艳丽的色彩和神秘的抽象符号,记载着这一传统的民间泥塑艺术泥泥狗的艺术价值,释放出原始文化的野味性,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淮阳泥泥狗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在远古时期,泥泥狗造型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化的功能象征,具有祈享纳福、繁衍子孙等寓意,而且是图腾文化的象征。以艺术化和多样化的审美意蕴传承着流传几千年的伏羲文化和原始艺术种族繁衍的主题。民间艺人把对自然的神秘和敬畏心理,通过塑造一些造型奇特怪异的动物形象表现出来,由动物的表象进入到内在世界,取其精髓而超越世俗,达到形神相融,经过民间艺人之手,重新加以创作、熔铸,赋予泥土生命气息,这也正是郭熙所主张的“取之精粹”的体现。民间艺人度物象而取其真,亦能“中的心源”,使主观和客观物象在融合中得到升华,包含着人性真、善、美和泥塑艺术独具匠心的艺术美。

淮阳泥泥狗以独特的技艺性,承载着人们借物传情、娱乐教化、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无论是造型上,还是纹饰上,都经过了从图腾崇拜到生殖崇拜的过渡,真实地记录了图腾文化和人类生殖文化的发展轨迹,被专家称之为“远古图腾崇拜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泥泥狗是民间艺人精神陶养的涌现。主观的艺术精神发现客观的艺术美,由泥泥狗的艺术性体现和充实了主观的艺术精神,把主观的精神寄托在客观物体泥泥狗上,赋予客观物体以新生命。民间艺人的心灵创作感应与泥泥狗的创作技巧达到了高度融合,这也正是庄子所说的“得之心,应之手”创作技巧的体现。

四、结语

淮阳泥泥狗是绘画和泥塑艺术的巧妙结合,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根植于人们的真实生活之中,呈现出一种原始美,是中原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已经具有了相当高的艺术审美水平和形象思维能力,体现着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的智慧和成就,蕴藏着深厚的民间艺术风格,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是中国美术史上民间泥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对研究远古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具有深远影响。

淮阳泥泥狗作为我国民间泥塑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有价值的艺术内涵值得我们去保护、借鉴和传承,同时,还有许多艺术领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泥泥狗正在从传统民间艺术的制作模式环境中,逐渐走向与现代泥塑艺术制作模式的融合中,语言、手法、观念正在诞生着新的方式,在现代经济市场下,促使我们去重新审视泥泥狗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我们要多方位、多视角地去吸纳和融合各种民间艺术的优点,不断创新,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使其在新时展潮流中焕发生机与光彩,使民间美术创造出更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注 释]

①孟滨:《黑为美——浅析淮阳泥泥狗尚黑的渊源》,《装饰》,2012年第6期。

②③彭西春:《论淮阳泥泥狗的审美意蕴》,《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7期。

民间艺术欣赏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编结艺术;教学方法;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124-02

一“民间编结工艺美术”课程的美术基础

(一)民间编结工艺概述

编结艺术是民间美术历经漫长岁月而沉淀下来的精华,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拥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对编结工艺美术教学方法探究过程中,教育者需要从编结的理论知识切人,再进行实践的动手操作,而不是“纸上谈兵”。

追溯编结艺术的起源,可以到文字发明之前。原始人类用树叶串起来包住身体当衣服,这种方法就是最早的一种编结。上古时代,淮河流域有个部落首领叫太睐。在他的领导下发明了结绳记事。当简单的刻记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愿望的时候,部落人民总结经验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正如东汉郑玄的《周易注》:结绳为约,事大,大结而绳。事小,小结其绳。意思是如果记录的是大事情,就在绳上打大结。相反就打小结。经过几千年的日转星移,结绳记事的实用功能逐渐淡化。而艺术欣赏、审美与装饰功能日益增强。如今编结艺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居装饰、服饰搭配、传情信物、个性表达都有中国编结的元素体现。

(二)多材质的编结艺术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编织材料,主要分为:竹编、棕编、藤编、绳编。由于编结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中小学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年龄不超过16岁,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对材料的熟悉性,另一方面考虑学生有限的接受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几类学生熟悉的编结种类进行介绍,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国竹编工艺遍布全国各地,以四川、浙江、安徽、福建等地最为有名。人们将竹子经过多道繁琐程序进行加工,最终制成精美实用的工艺品。棕编是以棕榈树的树叶为原材料编制的工艺品。棕编物古来有之,古时人们穿上棕编的蓑衣避雨并驱走猛兽。如今棕编升华为民间艺术的一种,我们在街上看见的编织的蜻蜓、蚱蜢等各类昆虫都是棕编的工艺品。柳编是我国流传广泛的手工艺品。柳编原材料的来源特别广泛,因品种不同被分为盛物类编织工艺、编织组装工艺、经纬编工艺。绳编是我们生活接触最多的一种编织物。绳编采用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绳子进行编结,用不同的编织方法编织出不同种类的中国结。

(三)由远古走向近代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编结也像其他艺术一样,成为现代艺术大潮中的一员。现代许多纤维艺术是由传统手工编织发展而来,它已经从最原始、最简单的实用功能升华为具有审美价值的纤维艺术以及一些“软”雕塑。编结在当今欧美、日本、俄罗斯等地都深受欢迎。1962年,第一届洛桑双年展成功举办,这确立了现代手工编织艺术的国际地位。日本公共艺术大师堀内纪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纤维艺术的新浪潮代表之一,她钟情于大型互动编织艺术。由此看来,我们也必须保护并继承这一民族财富。

二、“民间编结工艺美术”课程教学探索

(一)理论模块教学模式探索

在对民间编结工艺美术教学方法探究之前,我们应先对“民间编结工艺美术”课程教学基础进行探索。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感情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在“编结艺术”教学中一切具有视觉形象的教学素材都可以成为本学习领域研究的对象。不同材质的编结工艺品图例、同一材质不同造型的编结工艺品的了解都能成为视觉形象的教学素材,也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造型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材质和方法,围绕一定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的教学重点便是打开学生编结的设计巧思。编结本身所具有的实用功能可以引出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设计与制作。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一切校内外教学资源,发挥好独特的引导作用。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通过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美术家及流派。在编结艺术教学中,一切关于编结艺术的理论知识都可以在这一学习领域进行探究。如:编结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现当代生活中的运用都可以引入课堂。在本学习领域中,由于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应多渠道、多方式的调查资料,大力度的带着学生欣赏各种编结工艺品,多角度地进行讲解。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用多种美术媒材、方法和形式进行记录、规划、创作、表演与展示。在这一学习领域,教师要将前三个学习领域进行综合运用,引导学生探究编结艺术中的美学价值。同时,还得学会联系其他学科门类、运用多种方式辅助教学。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应该注重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联系到生活中。

(二)实践模块教学模式探索

1.课程教学教具选择的针对性

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由于编结材质的多样性,所以在编结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所选取的编结教学材质也会存在着区别。

城乡取材的差异性:在城市中,由于教师很难得到大量竹丝、柳条、棕榈叶等天然材料进行编结教学。所以,可以选择后天生成的材料进行教学。许多学生会在市场上购买彩绳、塑料皮管、纸条之类的材料编织一些小工艺品。由于这些材料在城市中比较易得且价格适中,所以比较适合城市编结教学。同时,选择时也要做到因地制宜。在我省北方的编结教学中,柳条是比较易得且实惠的原材料。在南方地区的编结教学中,竹丝便可成为教学可考虑的对象。

编结材料的安全性:作为教师要事先对材料进行市场调查及实验,找到对身体无害的材料。教师在取到竹丝一类的材料之后,应磨去材料上粗糙的部分,或者选择柔软性比较好的材料,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隐患。

2.课程兴趣激发方式的多样性

要想编结教学环节顺利进行,那么教师在课前就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如走访一些民间艺人,学习编结制作的方法,拍摄民间艺人制作编结时的照片并收集学生可能感兴趣的编结工艺品。

导入环节:在编结教学过程开始,可以用翻花绳的游戏对课程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对彩绳材料的兴趣。并通过展示有图案的毛衣,让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思考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编结图案。课堂开始时,教师展示在民间收集的一些造型各异的编结工艺品。在学生充满学习欲望的时候,提出“编结装饰班级”的活动主题,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更能让学生不失方向。在新课讲授环节,可以采用PPT讲解、现场制作等方法,请学生交流已知的编织技巧。

课堂互动:编结教学课程本身就属于一门动手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将本环节视为编结课程教学的重点环节。学生可制作课堂上教授制作的编结,也可结合生活中积累的编织技巧制作自己感兴趣的样式。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身份,积极肯定学生的做法之后提出出现困难的原因与不足。

课后拓展:优秀的教学仅仅依靠课堂仅有的45分钟是不够的,它还得延伸到课后、课外。编结课程教学中,在学生完成制作后,我们首先进行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进行评比。在结束课堂教学后,举办一场“编结文化艺术节”,邀请民间艺人、学生家长一起参加。我们将学生在课堂上编制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编结文化知识加以传播。这样一方面开拓学生的视野,一方面通过文化节的举办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总之,笔者希望借此教学方法使编结教学达到教学质量最优化,让这门课发挥最大的美育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其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使他们珍视我国优秀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中国结艺编写组.中国结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党春直.中原民间工艺美术[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3]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4]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民间艺术欣赏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字:艺术教育艺术素质措施

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艺术公选课,与此同时,学校为了提高艺术公选课的质量开设了艺术公选课教研室。很明显,现在的艺术教育正在逐步成熟,并趋于完善。对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素质的提高将起到很深远作用,将有很重大的意义。

所谓艺术素质是指具备艺术范畴内的内在知识水平和外在表现相协调统一的一种综合水平和能力。比如从事舞蹈、音乐、绘画、文学创作等艺术行为的人他们所具备的和艺术相关的能力,就可以称之为艺术素质。艺术素质教育即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内容,来改变艺术素质水平的教育。推行艺术素质教育,一是要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与指导,尤其是要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解决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二是要全面深刻领会、贯彻全国教育会的精神,尤其是要认真贯彻总书记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进一步提高认识,加深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理解;三是学习科学的教育思想,包括国内外教育家的先进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四是学习国内外艺术素质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五是推广应用各种优秀的艺术素质教育科研成果。

一、高校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高校学生的艺术教育,其学科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在教学中体现得较为突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考试和考核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方面,各高校都有自己不同的要求和做法。为掌握高校院校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某地的7所高校院校艺术教育情况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艺术素质不容乐观。如会五线谱的学生只占调查人数的7.9%;非艺术类学生入学前接受过美术教育的仅占20%;在问及对自己的审美能力有无信心时,只有34.8%的学生认为有自信;21.7%的学生不知道中西方美术的区别,71.9%的学生对中国美术和西方美术了解很少。基于此,一些高校院校已陆续开始对非艺术类学生进行包括美术、音乐、戏剧等方面的艺术教育。

另外,调查中发现,高校实施艺术素质的现状呈现以下特点:(1)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自主性比较强,教学内容较多地受到专业教育的影响,存在将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材压缩使用的现象;(2)教学机构方面,多数高校院校设有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活动中心等机构;(3)师资队伍方面,学校拥有一定数量的教师队伍,但学历、职称层次无法与专业教师队伍相比;(4)资金投入方面,大多数学校经费紧张,教学设备短缺;(5)学生对艺术素质教育的认识方面,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艺术类课程抱有较大兴趣,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艺术素质教育与就业无关,学习兴趣不大。论文网在线

二、艺术素质培养在教育中的作用

2.1对品德的培养

首先艺术素质教育与“德”有紧密联系。艺术素质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其内容是广泛而富有联系的,如果仅仅将艺术素质教育归结为吹拉弹唱、舞文弄墨等技巧性的训练,显然达不到正确理解艺术的目的;应该从文化现象或者说人文素质的高度来整体认识艺术,才是对艺术素质教育的全面认识。艺术教育从形式上不能仅限于一些技巧性的训练,而且从内容上看也不只单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狭窄的门类。作为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众,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感、艺术观念,乃至整个社会的风尚、习俗、气质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而产生的艺术也必将表现出各自的特质。但作为艺术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将其纳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不仅使艺术教育更为宽泛.同时对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形象以及培养爱家乡、爱本上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价值,从艺术教育的实施、传授及提高方面也有便利的条件。如何使民间艺术落实到正常的人文艺术教育内容中,使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能熟悉了解并珍爱自己的传统民间艺术,进而热爱自己的祖国。

2.2对审美观念的培养

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雕塑、建筑、陶艺等艺术学科,各艺术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艺术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管是哪一种艺术,它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人类对世界、对现实、对生活的一种情感反映。对现实生活感受越深,艺术情感的表现就越深刻、越真实,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经过对生活深刻实践才完成,这样的艺术作品,对人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作用就越大,因此,人们说优秀的艺术作品能陶冶影响人的性情。在艺术的类型中,最主要的、人类感觉最敏锐的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

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它又称造型艺术,因它以可视的图型为基础,占有一定的空间,故属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作用于人的是形状和色彩这两个因素。

听觉艺术也称为时间的艺术,它只能听而看不到,主要是指音乐这一艺术,它影响人的因素是声音、音响。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与所要表现的对象不可能有本质上的联系,因而它不可能象视觉艺术一样描绘出具体的事物形象出来,只能表达一些不确切的情感含义。但音响是一种物理运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音乐的存在,它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因此,任何有感觉的人都会对音乐的音响而有所反应、有所感知,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最直接、最细致的一种艺术。

可见,艺术作品影响人、感染人的过程,也就是教育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受教育者认识美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审美过程中完成的教育。正是因为艺术本身是美的铸造,它感染人,作用于人类的审美,靠的就是它自身美的魅力。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的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2.3对思维的培养

艺术素质的教育除了审美功能作用外,形象性思维的培养是另一主要功能。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的左右脑有着不同的分工,左脑以语言、计算、逻辑等功能为主,右脑以记忆、形象、情感等功能为主,左右脑既分工不同,又互相调节,互相辅助,偏重任何一方,智力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只有全面平衡的发展,才能达到增进智商的目的。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认识当中,显然将人的思维方法、方式孤立地区分开来了,认为:逻辑思维是科学家的方法、形象思维是艺术家的方法,其结果是教育单一的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艺术创作是情感的心理活动,是艺术家通过非具象的手段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由于是非具象性的艺术,因此,他的创作必须以想象力为心理基础,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充分发挥,塑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而作为艺术的受教育者,通过不断地对感知力的培养,对艺术欣赏的二度创作,也变得更加丰富,这个由感官刺激到受理智支配的过程,是受艺术情感激发的过程,是艺术不断给大脑思维提供丰富给养的过程。苏联巴甫洛夫学说:人类的生理心理机能,都有其节奏规律。大脑思维时,注意的对象越是处多变的运动状态,注意力就越集中,越有深度,注意对象转换的本身,就是给注意力的一种给养。就是不断给脑力形成新的刺激,不断导致神经兴奋的再现。因此,对促进全面思维创造了条件。“艺术能够激起幻想,开拓思想,形成道德原则,扩大眼界,皆因思想立场,给人以理想”,这是前苏联对艺术教育的阐述。

三、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措施

3.1.注重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采取多种办法。以音乐教学为例,通过讲解音乐背景、情节等,通过画面展示、播放幻灯或电影等多种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曲目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强烈兴趣。例如,根据民间传说的爱情故事及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而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其美妙的旋律令人无限神往,其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但是,如今学生对于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完全熟悉,尤其他们欣赏是该曲时,也并不一定能够充分理解。若在欣赏此曲前,教师将故事的梗概以及“草桥结拜”“同窗共读”“十里相送”“婚变投坟”“化蝶”等情节向学生讲述清楚,便能激发学生欣赏该曲的强烈兴趣,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受到音乐欣赏教学研究和实践者的注意。有论者认为,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启发、诱导、感化、影响学生心理,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激发他们认知上的需要和对音乐的兴趣。比如,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通过在不同的班级分别进行听磁带录音和通过多媒体欣赏乐曲,对学生注意力集中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2加强艺术教育教学质量论文网在线

在艺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各类、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因为课外活动是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各类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抓学生心理特点及艺术教学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纯真的艺术感受、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学校艺术教学质量。

我们必须把建立艺术教育评估体系与标准提到日程上来,艺术教育教学考核、评估是检查学校艺术教学质量、改进教学的必要手段,是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考核评估学校艺术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

①学校开设艺术选修课的种类、开设门数及课时;

②课堂教学及课外艺术活动情况;

③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和创新能力);

艺术教育不能一瞰而就,不能心浮气躁,不能做样子打快拳,它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

3.3艺术教师要扮演好培养者、促进者的角色

艺术教师是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者和促进者,作为一名艺术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改变传统的单一备课、授课方式。综合艺术课程所涉猎的领域十分广泛,其教学任务是一名授课教师难以完成的,只有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艺术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姿态进行教学活动,建立个师生同乐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师生在一个同思索、共发展的环境中,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教师要做到蹲下身来和学生讲话,耐下心来听学生做事,全身心地参与学生的活动。

再次,教师应积极地“旁观”。俗话说旁观者清,学生在进行创作、表现时,教师并不清闲,教师要积极地听,认真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随时掌握艺术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学习。积极地“旁观”是申时度势、适时有度地进行干预,这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最后,教师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活泼多样的艺术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艺术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使课堂更加生气盎然。在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或表现不当时,教师不是求全责备,而是给予理解和鼓励,使学生敢于行动,敢于探索和思考。在课堂上,教师更应是学生最可信赖的朋友、知己和支持者。师生之间这种温暖的人际关系,便于一个生机勃勃的教与学的气氛的形成。

3.4学生应从心理上接受艺术教学

在高校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抱着一种混混而已的心理,并没有从认识上接受艺术教育,他们觉得这些课好过,而且成绩好坏无关,学与不学都是一样。针对这样的思想,作为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同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艺术教育,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才达到了我们教育的真正的目的。

总之,艺术素质教育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学生的性情,纯洁心灵塑造,是美的集中体现。事实上,素质的提高,不单是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标准个人意识、道德修养等的提高;素质的提高,也能使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大学生更应该尽可能地接受人文教育,找回丢掉的另一半,走出或超越自己狭窄的专业范围。它将成为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倍受重视,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这有益的探索当中,寻找自我,表达自我。同时,高校艺术素质培养现状不容乐观,广大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时刻注意时展的新动向,以代表广大人民先进的文化方向为宗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好高校艺术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英)赫伯·里德著吕延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M]长沙:湖南人学出版1993

[2]宋德玉,姬英涛陶冶情操,完善自我—论音乐欣赏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美与时代,2004,(9)

[3]杨芳论艺术素质教育的科学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

[4]新的视角看艺术课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民间艺术欣赏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校需要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艺术选修课,与此同时,学校为了提高艺术选修课的质量开设了艺术公选课教研室。很明显,现在的艺术教育正在逐步成熟,并趋于完善。对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素质的提高将起到很深远作用,将有很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高校学生的艺术教育,其学科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在教学中体现得较为突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考试和考核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方面,各高校都有自己不同的要求和做法。

高校实施艺术素质的现状呈现以下特点:(1)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自主性比较强,教学内容较多地受到专业教育的影响,存在将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材压缩使用的现象;(2)教学机构方面,多数高校院校设有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活动中心等机构;(3)师资队伍方面,学校拥有一定数量的教师队伍,但学历、职称层次无法与专业教师队伍相比;(4)资金投入方面,大多数学校经费紧张,教学设备短缺;(5)学生对艺术素质教育的认识方面,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艺术类课程抱有较大兴趣,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艺术素质教育与就业无关,学习兴趣不大。

二、艺术素质培养在教育中的作用

1.对品德的培养。首先艺术素质教育与“德”有紧密联系。艺术素质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其内容是广泛而富有联系的,如果仅仅将艺术素质教育归结为吹拉弹唱、舞文弄墨等技巧性的训练,显然达不到正确理解艺术的目的;应该从文化现象或者说人文素质的高度来整体认识艺术,才是对艺术素质教育的全面认识。艺术教育从形式上不能仅限于一些技巧性的训练,而且从内容上看也不只单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狭窄的门类。作为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众,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感、艺术观念,乃至整个社会的风尚、习俗、气质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而产生的艺术也必将表现出各自的特质。但作为艺术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将其纳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不仅使艺术教育更为宽泛.同时对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形象以及培养爱家乡、爱本土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价值,从艺术教育的实施、传授及提高方面也有便利的条件。

2.对审美观念的培养。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雕塑、建筑、陶艺等艺术学科,各艺术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艺术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管是哪一种艺术,它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人类对世界、对现实、对生活的一种情感反映。对现实生活感受越深,艺术情感的表现就越深刻、越真实,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经过对生活深刻实践才完成,这样的艺术作品,对人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作用就越大。在艺术类型中,最主要的、人类感觉最敏锐的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艺术作品影响人、感染人的过程,也就是教育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受教育者认识美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审美过程中完成的教育。正是因为艺术本身是美的铸造,它感染人,作用于人类的审美,靠的就是它自身美的魅力。艺术教育就是提高人的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3.对思维的培养。艺术素质的教育除了审美功能作用外,对形象性思维的培养是另一主要功能。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的左右脑有着不同的分工,左脑以语言、计算、逻辑等功能为主,右脑以记忆、形象、情感等功能为主,左右脑既分工不同,又互相调节,互相辅助,偏重任何一方,智力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只有全面平衡的发展,才能达到增进智商的目的。艺术创作是情感的心理活动,是艺术家通过非具象的手段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由于是非具象性的艺术,因此,他的创作必须以想象力为心理基础,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充分发挥,塑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而作为艺术的受教育者,通过不断地对感知力的培养,对艺术欣赏的二度创作,也变得更加丰富,这个由感官刺激到受理智支配的过程,是受艺术情感激发的过程,是艺术不断给大脑思维提供丰富给养的过程。

总之,艺术素质教育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纯洁心灵塑造,是美的集中体现。事实上,素质的提高,不单是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标准个人意识、道德修养等的提高;素质的提高,也能使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大学生更应该尽可能地接受人文教育,找回丢掉的另一半,走出或超越自己狭窄的专业范围。它将成为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倍受重视,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这有益的探索当中,寻找自我,表达自我。

参考文献:

[1](英)赫伯·里德著吕延和译 通过艺术的教育[m] 长沙:湖南人学出版 1993

[2]宋德玉,姬英涛陶冶情操,完善自我——论音乐欣赏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 . 美与时代,2004,(9)

[3]杨芳论艺术素质教育的科学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

民间艺术欣赏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每当谈及艺术教育,人们习惯性地想起了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并以此为框架绘制艺术教育的蓝图,往往忽视原本组成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戏曲艺术。中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的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代表的戏曲艺术更是绚丽多姿。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 300余种,剧目更是浩如烟海,数以万计。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剧目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戏曲、音乐和美术,有着他们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有其自己的特长和局限,同时又有相同之处,并且有着天然的共生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互为依存,蝉联发展。无论是在上古时代,为了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的需要,还是封建时代乐教思想的产生,无一不是为了丰富当时社会生活的需要。那么,现如今,当我们思考高校艺术教育体制的完善和改革旧的教育方式时,如何看待戏曲艺术的作用和地位这一问题已不能再回避。戏曲艺术应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人才的全面培养等诸多方面来考虑艺术教育改革这一命题,来定位戏曲在艺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戏曲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教育部已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2008年教育部宣布将在上海、浙江、广东等 l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此项工作现已实施。

一些高校开设了戏曲音乐欣赏课,有的还成立了大学生戏剧团。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社会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对戏曲不感兴趣,忽视戏曲知识的学习和戏曲音乐的渗透。戏曲课不仅开设的少,而且形式单调,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戏曲艺术的影响力,尚不能将戏曲融入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时代先锋,对戏曲艺术的接纳程度直接影响了未来戏曲的走向,也渗透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原国家领导人总书记曾多次号召振兴京剧事业,这是发挥戏曲艺术教育功能、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提高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是高校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戏曲艺术教育对振奋民族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且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是综合各种艺术成分浑然一体的。唱、念、做、打是戏曲的突出特点,行腔转调、发音吐字,都有一定规矩和要求,而做工的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念白的韵白和口白均要有音乐性,武打要干净利落、稳妥准确、轻捷灵便。其表现手段的程式要求更是严格,唱、念、做 、打和音乐伴奏以及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等都有一定格式。它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所以,高校艺术教育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进一步 了解民族民间艺术事业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积极性。

目前高校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摇滚乐等,有些对西方音乐也颇有兴趣,然而对中国音乐却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更少。不知道 “徽班进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是什么,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 目与代表人物、中国的戏剧创作大师缺乏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在提高,越来越认识到了发达国家所重视的通才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国家以立法或者国家计划的形式把戏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规范化,而我国这种现状与当前艺术教育的要求极不吻合,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下大力气来抓。

戏曲走进高校艺术教育的课堂是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通过戏曲艺术教育,使学生认识、掌握戏曲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扬长避短,发扬光大,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要让学生知道,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唱段,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高校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 、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才能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开展戏曲教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正积极推广素质教育,这既是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与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修养的音乐、美术相比,戏曲对人不但有类似的潜在影响还能更直接的改善、提高人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音乐、美术的学习和训练对非专业人士来说主要是提供一个基础,使之将来能进行个体的单项艺术欣赏和艺术活动,而戏曲是综合的艺术,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武术、杂技、布景、道具等诸多表演技能、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严格训练;甩发、拍须、抬袖、台步等都有一定格规。高校学生通过学习戏曲艺术,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的熏陶之中,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 ,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得以丰富和提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戏曲艺术教育包括实践内容在内的戏曲课程比音乐、美术课程要复杂的多,学生要面临更大、更多的挑战。戏曲大都是从初级教育开始的,首先是了解、赏析。教师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续,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人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此后 ,可欣赏著名艺术家的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同时要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通过 “视 、听结合”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以电教仪器所产生的效果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录像、录音、投影等电教媒体,引导学生步入欣赏戏曲艺术的门坎,引发其兴趣 ,使之在 “视、听、想、说”、“抢答赛”、“演唱会”、“故事会”、“梨园拾零”、“梨园春”、“秦之声”等活动中,不断参与、竞争、学习,掌握全部学习内容。还可通过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隹备工作等形式 ,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化被动为主动。当学习进入较高层次的学习阶段之后,学生的鉴赏力将得以升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 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不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比如把越剧 《十八相送》的梁山伯送祝英台这~著名段子搬进课堂,让学生体验他们从书房到长亭,走了十八里,一路上穿村、过桥、傍井台、进庙堂、眨眼之间场景数变,情感纠葛缠绵的情境。又如让学生体会京剧 《秋江》中的老艄公和陈妙常所处秋江的风险和小船随波逐流的情景,都是用虚拟动作表现的手法特点,使学生深刻理解戏曲的真谛,提高学生的演绎能力。

上一篇:网站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vi设计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