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22 02:23:37

美丽的诗句

美丽的诗句范文第1篇

古诗文的语言,代表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语言精华,句句都触动人心。

正值春季,人们喜爱的春,总是如此的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给人以希望。踏春,那是一件美丽的事,约若干大小朋友,踏着春儿,哼着小曲,去河中游泳,在树下小憩,闭上眼,聆听着春的美好。暮春时节,春即将远去,但不会太快,“春暮,落花片片,点衣沾履”的美丽的景色还很值得我们去感受感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有着美丽的荷花与荷叶,回有许多人驶向杭州西湖,边欣赏着西湖的美丽,边欣赏着那儿满池的荷花荷叶,亭宇栏杆旁的人们都在静静的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仿佛这炎热的夏天也不再炎热,都融入到了美景当中,陶醉其中。

中秋节,中国的重要节日,每年都会有中秋晚会,每次都有中秋词,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已占据所有的佳词佳句,这首《水调歌头》早已占据了人们的心。

中秋时节,苏轼一人,因被贬加上妻子亡故,弟弟远在天涯。无法与亲人团聚,共同赏月,只能孤身一人独自在月下独酌,不时举杯问月: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穷楼欲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虽不能与亲人团聚共同赏月。但月亮上还有宫阙,虽然悲凉,但天上再好何似在人间?人间还是好些啊!

为什么在人分别是月亮总是如此之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虽然中秋夜晚很悲伤,但还是安慰自己,也让我们知道了世上没有那么完美的事,完美的事不会长久。只希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

美丽的诗句范文第2篇

??泉水已在昨日启程

在我平视的远景里

湖光山色定格为秋水??

一场雨水侵入白纸的倾诉

天使的微笑 浮出水面

而我独坐烟波之中

把握秋的脉搏 升腾文字

??的泉水已在昨日启程

你可听到圆润的跳跃

你可听到绵延的飘落

你可听到岁月的蹄痕中马儿的嘶鸣

你可听到光滑的青石上绿苔的轻吟

一张白纸的体温任萧瑟掠夺

在你经过的村落 结局

不再沉入水底 而我坚持从

月亮的根部寻找婉转的秋天

??泉水已在昨日启程

在你美丽的忧伤里

安家落户

秋天的缘故

模仿不是凋零的全部

熟谙的诗句与叶子邂逅

在风前因后果的簇拥下

完成简单的跳水

一如你的可爱

在扑朔迷离的边缘 结识

美丽的蝴蝶

于是,挂念靓丽的翅

会不会与涟漪纠缠

挂念诗中的弦会不会

与秋天有染

飞过秋天的高度

飞过叶子的故土

你美丽的忧伤

注定与我漂泊一生

秋天以南

在一场大雪降临之前

我必须写下秋天最后的诗句

然后围炉而坐

等待满山遍野的喜讯

飘满大街小巷

想必南国湿润的呼吸里

有你美丽的忧伤

在一场大雪封山之前

我必须写下冬天的卷首语

然后含一片鹅黄的月牙

滋养琐碎细腻的声音

铺满天上地下

想必北方粗犷的温柔里

美丽的诗句范文第3篇

傍 晚 的 西 湖

太阳慢慢地沉进了山谷,只留下落日的余晖——晚霞。美丽的晚霞洒满了天空的西边。太阳已经钻进了温暖的被窝,盖上了天蓝色的被子。夜就要来临了。

镶嵌在杭州的明珠——西湖,到处是散步的人群。一阵微风吹来,西湖边的柳树飘动着柳条,好像在让微风梳理自己细细的长发。大树们挺直了腰杆儿,围在西湖的四周,好像一个个英武的士兵在保护自己美丽的家园。水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山朦朦胧胧,我不禁想起了苏轼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这西湖的荷花也不一般。它们的数量各不相同,有的一枝独秀,有的三五成群……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羞羞答答的: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此时此景,我的脑海里不由浮现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忽然,一只蜻蜓像离弦的箭一样飞来,悄悄地停在了一朵美丽的荷花上,我不禁脱口而出:“这可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啊!”

这时,我抬头看了看天空,金光闪闪的繁星已经悬挂在了高高的夜空。夜深了,静了……

美丽的诗句范文第4篇

教学重点:①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②通过诵读诗句,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①播放歌曲《水调歌头》,并同时出示图片。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由现代作家赵丽宏先生所写的散文《望月》,我们和他一起去望月,好吗?②齐读课题。③指导读课题。(要读得轻一些,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月亮的不同读法,读得洪亮感受明亮,读得舒缓感受朦胧。)【设计意图】开始上课时,通过美丽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月亮的美好情感,为学习课文打下情感基础。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读了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人?看?做?)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谁在望月?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做了什么?①出示生字词,检查学习情况:闪烁、船舱、沐浴、瞳仁、比喻、云絮、封锁、呵欠、外甥。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描写了作者与小外甥在江轮的甲板一起望月时看见的景色,产生的联想和进行的对诗比赛。)

三、欣赏月下景色,感受美景

课文的内容我们理清楚了,下面我们和作者一道,去江轮的甲板上欣赏那迷人的美景。请同学们用心听,你从中仿佛看到什么,有怎样的感受,都记在脑海里。

1.教师配乐范读第二段,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月夜景色。

2.学生初读第二段,感受月色的美丽,思考:月光的美是怎样的美?①你认为用哪些词能说出这时江上景色的特点?(柔和、安详、宁静、静谧);②你还能用哪些学过的词语形容月光下的景色?(月光似水静影沉璧);③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色,你会用上哪一个词?

3.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月色的美?①月色宁静美。(出示)“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②月色灵动美。(出示)“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③月色朦胧美。A.“隐隐约约”说明两岸的黑色剪影看不清楚,有一种朦胧美。B.指导朗读这句话,突出“隐隐约约、伸展、起伏”几个词语,感受朦胧美。C.理解“镀”字。将“镀”换成“染”比较,体会用“镀”更显得有光泽。D.朗读这两句话,体会江两岸景色的美。

4.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交流朗读心得。

5.齐读第二段,把对月夜景色的感受融入其中。

6.如此美丽的月色,这样的夜深人静,你能从其他地方找一个词形容这时的环境和我们的心情吗?(强调环境和心情)①学生回答时适时解释“清幽旷远”。(联系图画,幽静、宽阔、辽远)②适时解释“沉醉”。你有过沉醉的感觉吗,什么情况下你会沉醉?(指导用“沉醉”说话)

7.读3-5自然段,思考:①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和小外甥沉醉在优美的月色中?②我们为什么会沉醉?(多媒体出示“月光,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的形式,强化了朗读训练,并在朗读过程中进行配乐,创设了月下江景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了月色的静谧美好,激发了朗读热情。

四、吟诵月之诗句,体会诗情

皓月当空,古往今来那些文人墨客们如果面对这样的良辰美景,他们有的会吟诗作画,有的会饮酒助兴,甚至有的会轻歌曼舞,那文中的小外甥想到什么呢?那我们也来试一试,好不好?

1.投影出示小外甥和作者背诵的古诗。

2.分角色朗读。①男女声分角色读。②教师和全班学生分角色读。(师读舅舅)

3.看到后面有什么号?表示什么?那哪位聪明的小外甥接下去?(学生对诗)

4.月光下,我们尽情地对着诗。此时此刻,(课件出示)“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看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学生齐读)

5.写月亮的诗句非常多,老师也搜集了一组关于月亮的诗句。大家一起读(同时多媒体出示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6.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在诗人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有时月亮天真、童趣,有时孤独、惆怅,有时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发出诗人郁郁不得志的声声叹息,自读诗句,从诗句中,你能找到怎样的月亮。

7.写月亮的诗真是又多又美,不过也有许多描写月亮的歌曲也很美哟,你们谁知道,唱一下:①指名唱写描写月亮的歌曲。②描写月亮的歌曲非常多,同学们请听。播放歌曲片断:《明月几时有》、《静夜思》、《月亮之上(凤凰传奇)》

8.这些美妙的诗,这些美妙的月光,此时此刻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心里。请读:“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总结:这些优美的诗句,不仅使旅途之夜变得其乐无穷,而且使文章丰富多彩,今后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适当引用一些诗句、格言,可以使文章更有魅力、有品位。

【设计意图】为使学生体会到诗与月的交融,本环节紧紧抓住了“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看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这句点睛之笔。第一次在学生对诗后,第二次在体会作者的感情和听完歌曲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诗中月,月中诗。

五、观察月亮图片,启发想象

过渡:当我还沉醉于诗的意境和月的清辉之时,聪明的小外甥却已经在想月亮像什么呢?

1.观察一组月亮的图片,展开想象,把你心中的月亮写下来,下节课与小外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2.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课后交流。

美丽的诗句范文第5篇

可是,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当人们真正看清了月亮的真面目后,那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让不少人感到吃惊。难道说这就是传说中的月宫?

有的人不禁要为古人喊冤,几千年以来,这个靠着太阳发光的丑东西蒙骗了多少人的眼睛!我却不这么认为。试想,如果早在几千年以前人们早就知道了月亮的真面目,月光的来源,那结果会怎样?我想,他们照样会写出这么美丽的诗句,照样会有人想出嫦娥奔月,也照样会有人在农历八月十五那天赏月、吃月饼。

原因很简单,应为即使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们不也是照样过中秋,照样在诗句里提到美丽的月亮,老人们不也是照样告诉孩子月亮上的阴影是月兔在捣药吗?

电视上的帅哥美女们身后常常是成批的粉丝(歌迷)。有些人说这些粉丝是疯子,因为如果这些帅哥美女们洗了妆,可能还不如他们的粉丝好看。难道这些粉丝就连这个道理也不懂吗?不,他们懂!

难得糊涂,这是古人曾说过的一句话。我想,这些赏月人和粉丝是快乐的,因为他们懂得享受。而那些为古人喊冤,为粉丝叹息的人,他们才是最可悲的,不停的追求事实,却忘记了欣赏眼前的风景,忘记了享受快乐。

美丽的诗句范文第6篇

道起春,想必人们眼前都会自然而然地浮起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画,青色的草地无垠,彩蝶在空中翩翩飞舞,农家的炊烟袅袅,挺拔的树木相互掩映……这时节,多了几分夏天的小忧愁,参杂着冬天的迷惘,秋天的沧桑。这就是春,感情复杂,乱乱的季节。

田地里早种下的油菜花已开的遍野华美,却又朴素清新。山腰上的小木屋缓缓升起了炊烟,墨绿的山上不时地出现耀眼的黄色,时而繁华遍野,时而只有星星点点野花。燕子还未飞回呢,因为还有一些微微的冷。不过,严冬已经过去,温暖的日子还远么?我望着,望着天边,盼着燕子带着勃勃生机与希望而来。

见识了这番美景,现在才总算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诗人写下美丽的春的诗句,表达对春热爱和赞叹。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天的梦那样的温暖,让人留恋,不知不觉就已经天亮了,到处都能听到好听的鸟叫声,有的清脆,就像滂沱大雨那样打下来,干净利落;有的悠长,就像绵绵细雨,飘忽不定,你完全不会知道下一秒会不会出现一个美妙的转调,也不会知道,这鸟叫声会在什么时候越来越轻,然后在回音中慢慢停歇。夜晚好似听见风雨的声音,现在看着外面,已然是花落满地了。

唐朝诗人杜审言也在他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写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缓缓地念出这句诗,眼前浮现出仙境一般的景致……朝阳伴着红霞满天缓缓离开海面,梅柳的枝条在风中摇动,把春意送到了江面,黄色鸟儿在明媚的春光中歌唱,柔和的阳光和酥油似的春雨催绿了?草……

更有韩愈平实素淡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道出了另一种春。被春雨滋润过的长安,一片绿意荣荣。而走近那“草地”细细观察,小草却稀疏得令人忽视。这悄然酝酿的生机令他着迷,多么有趣的春呵!诗人所写的这美丽的春光,真的就是春季最令人着迷的景色了么?不一定吧。然而诗人却执笔写下了这扣动了他的心弦一幕,用自己的手将这美丽的时间无限延长。这样的美虽非极致,却是永恒的,能够引起共鸣的。

人人所见的春不同,人人所悟的情不同。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只盼我们都能惜时,都能把握住这个春天。其实人生不就和春天相似么?有早春,有盛春,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末春。而不论何时,都会出现它的美丽,那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美丽的诗句范文第7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4

(选自《烙印》)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解析:现代诗的语言特点,除了凝练、含蓄、跳跃性强外,还具有倒置语序、省略成分、转变词性、凝缩语句、搭配反常等特点。要把握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我们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诗人的生活环境以及语言风格。因为他在农村生活过,体验过农村艰苦的生活,所以,他的诗歌语言就深深地打上了农民的烙印。如诗中“总得”“横竖”“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有泪只往心里咽”,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二、把握诗人追求练字的特点。臧克家的诗十分重视语言的精练和形象化,往往为了一句诗甚至一个字呕心沥血。“扣”这个动词可谓形象、传神,不仅使人想得出马背上的重压,还使人看得出这种重压的力度和慢慢压下去的程度。

三、注意诗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臧克家反对诗歌创作追求形式上整齐,又反对完全散文化,他的诗在自然写作的基础上讲究节奏感。如《老马》每段四句,一三句押韵,二四句也押韵,极其工整,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答案:这首诗的语言特点:平易朴实,口语化;高度精炼,形象化;注重节奏,韵律化。

【技法指津】

我们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一、倒置语序突重点

诗人为了强化某种情感,或为了突出某种事物,或由于押韵、节奏和换行的需要,往往要调整语序。如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这里的“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就是“如何让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遇见我”的倒置,诗句倒置结构突出了“如何让你遇见我”的迫切心情。

二、省略成分更简约

诗人往往省略一些成分,使表达更凝练,更简约,使情感更丰富,更坚实。如舒婷的《神女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这里,诗人将“神女峰”这一陈述对象省略。诗人对神女留给自己“美丽的忧伤”这一现象进行了历史反思:“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诗人揭掉了“神”的面纱,将“神”还原为大写的“人”,凸显了呼唤人性复归的主题。

三、转变词性为表意

诗歌中,为表情达意的需要,词性有时会临时改变。如《七里香》中“那饱满的稻穗/幸福了这个季节”,“幸福”一词本来是名词或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赋予了季节以灵性,使季节充满了活力,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

四、浓缩语句显凝练

诗句不同于其他的句子,它是高度凝练、大幅跳跃、以一当十的语言,它往往言义丰、含蓄蕴藉。如舒婷的《路遇》第一二节:

凤凰树突然倾斜/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地球飞速地倒转/回到十年前的那一夜/凤凰树重又轻轻摇曳/铃声把碎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黑暗弥合来又渗开去/记忆的天光和你的目光重叠

诗人调动人的听觉、嗅觉、视觉、心理感觉,将复杂的情感交织转换,浓缩了十年,跨越了时空。

五、反常搭配建平台

现代诗歌具有反常搭配的特点,这种搭配方式是不多见的。它不同于日常用语的逻辑思维,而更强调从诗的角度,尽可能地使语言有新意,从而抓住读者的阅读感受,为品味诗歌搭建语言平台。如:“黄昏/绕过风景中的池畔/荷塘里浮动的/是朵朵鲜绿的诗词”,用“朵朵”和“鲜绿”修饰“诗词”,这种搭配方法看似反常,却与前面的“池畔”“荷塘”协调一致,扩大了诗的容量,开拓了诗的意境。

总之,要更好地阅读和鉴赏现代诗歌,绝不能用理解日常用语的方法去解读诗歌语言,而要在阅读鉴赏的实践中,去感受、去品评诗歌的魅力和神奇,以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回 答

北 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已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如果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1976.4

(选自《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1.你认为哪些诗句是充满哲理的警句?并说明其含义。

答:

2.你如何理解“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答:

3.这首诗中较多地运用了暗喻手法,请找出两例简析,并结合写作时间,联系当时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

美丽的诗句范文第8篇

早晨,我们坐在游船上观赏漓江的风光。四周烟雨迷蒙,在细雨的笼罩下,漓江显得更加美丽,更加朦胧,美丽的漓江像是披上了一层透明的面纱。细雨滴在漓江上圈出一个个斑斑点点,像是诉说着漓江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风雨中,漓江显得更加娇嫩,像一位美丽的亭亭玉立的少女;四周也显得格外苍翠,像一块翠绿的无瑕的翡翠。风一吹,顿时,风起云涌,漓江的水面上荡起层层微波,扩散出的一道道水纹使漓江显得更加苍老了,雾也越来越大了,把群山都遮掩住了,只露出几个尖尖的山峰,像一个个水波,真是“碧波汹涌”。

到了上午九点时,云雾也渐渐退去,群山的真实面貌也都展示在我们眼前,真像一个个摘了面纱的美丽女子。

瞧!前面的峭壁上有两只展翅飞翔的蝙蝠若隐若现,像是蝙蝠们在庆祝我们的到来,这是蝙蝠山;瞧!石壁上是什么?是一条巨大鲤鱼倒挂在石壁上,这是鲤鱼挂壁。看!正前方,有一个老人守着圆圆的红通通的巨大苹果,这是老人守苹果。随着船的前进,我又看到了一个奇特的景象:你看,前面有一个观音,面对的是一个童子,这就是童子拜观音。

最引人注目的是九马画山,“九马画山”这一景点是在一块岩壁上。在这个岩壁的正面,许多白色的图案交织在一起成了一幅很抽象的画,而古人便从这幅画中看出了九匹马的轮廓。人们很早就用“自古山如画,而今画如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的诗句来形容它的神奇。而人们更以“看出七匹中榜眼,看出九匹状元郎”的诗句来说明看出的马数越多,那么这个人这年的运气就越好。据说,当年就看出了九匹。我看出了七匹,也算不错了。

美丽的诗句范文第9篇

珍珠泉就在安山寺的东侧,泉水一年四季由泉池中流出,清澈透明,池底冒着气泡,如一串串珍珠一样喷涌而出,故而得名“珍珠泉”。

珍珠泉就在山脚下,周围群山环抱,树木长青,雄伟的群山就像一个绿色的屏障一样,把珍珠泉保护在中央,为它遮风避日。泉水源源不断的从地下沽沽的流出来,然后从泉池里溢出,泉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分外耀眼。泉水流经的石台上,长满了青苔。在不远的下边,汇集成一个碧绿的水潭,潭水清澈见底,潭底水草丛生,偶尔有一条鱼儿从水中跳出水面。似乎柳树更喜欢这里的泉水,扎根在泉水和水潭的周围。春风早已吹绿了满树的枝叶,柔柔的垂了下来,几乎伸进了水里,难道就连这多情的柳枝也想品尝一下这甘甜的泉水吗?有几位农妇在潭水的周围洗衣服,她们说,从小就喝着这池泉水长大,就没见珍珠泉水干过,喝了这里的泉水还能治病呢!我听了后,伸出手来,捧了一捧泉水,喝了起来,清凉的泉水,自然的甘甜,喝进嘴里沁人心脾。

泉水的上面还盖了一个小亭子,上面刻着“月亭”两个字,可能是为了保护泉水建造的吧。

有许多文人墨客,闻名而来,在这里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句。清末有位叫王延赞的诗人,在《避暑安山寺》中写到:万山围一寺,老树绿参天,蜗篆香云志,龙喷石窦泉。

美丽的珍珠泉,不仅有流不尽的甘甜泉水,还流淌着许多美丽的诗句和优美故事……

美丽的诗句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诗歌 诗意

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语文教育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这和诗歌的陶冶功能是一致的。文饭诗酒。酒,能深入人心的肌体和血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诗中的真、诗中的善、诗中的美。

一、诗意地积累——为学生奠定诗意人生。

早在春秋时期,诗歌是正统文学的代表,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的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厚积薄发”,积累是创作的基础。不背诵则谈不上积累,背诵的方法有很多。

1.分类背诵法:教会学生进行古诗词分类整理的方法。例如按季节分类,整理出写春、夏、秋、冬的诗句;按情感分类,整理出写表达思乡、爱国、欢喜、悲伤之情等的诗句;按自然景物分类,整理出写花鸟鱼虫等的诗句,等等。接着,可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性活动帮助学生进行积累。不断拓宽学生积累的途径,让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可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引用或化用古诗词,既复习了古诗词,又使文章增色不少。

2.拓展背诵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如学了《黄山奇松》后背诵描写黄山的诗句,描写其他山的诗句;学了《夕阳真美》背诵描写日出、日落的诗句;学了《台湾的蝴蝶谷》,背诵描写昆虫、动物的诗句……这样的拓展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而且是丰富学生古诗积累的良好途径。

3.每周一诗:教师每周推荐一首名诗,让学生背诵。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赛诗会”、“古诗知识积累大赛”、“古诗名句接龙”、“演绎诗歌,再现经典”等,使学生积累古诗的热情持续升温。

二、诗意的语言——让学生感受语文之美。

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曾说:“语文本身有它独特的魅力,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的确,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无尽的遐想,更重要的是,独具魅力、富有诗意的语言在使学生获得美感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营造了浓浓的文学氛围。

三、诗意地拓展——让学生感受意境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的确,语文教育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在感受“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唱着嘹亮的歌从北方飞来”后我们吟诵“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感受丹顶鹤的洁白的羽毛及众鹤各种姿态后我们吟诵“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惊身蓬集,矫翅雪飞”,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学习《英英学古诗》那段描写李白思乡之情的文字时,我们吟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复习了旧知,学到了新知,更重要的是常常在这样诗意的课堂中徜徉激发了更大的创造欲望,为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基础。

四、诗意的创生——让学生感受文本之美。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是情趣的梦幻栖息地,是学习的快乐大本营。但我们的课堂过于严肃、过于模式化,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忽视了孩子喜欢新奇多变的心理特点。我们是否可以卸下“应试”的枷锁,大胆地“玩语文”、“玩教学”,追求那一份我心飞翔、乐趣无限的境界?

富有情趣的教学设计,让学习活动成了富有诱惑力的行为,灵动着语文课堂的气息,成为智慧的生命符号。情趣盎然的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语文素养。情趣来自灵活多样、独具匠心的教学形式,这就要求老师不拘一格,大胆创新,重组文本。

五、诗意地创作——让学生感受智慧之美。

对文本的重组只是诗歌创作的第一步,有了这一基础,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教师可利用平时练笔的机会,让学生也尝试着创作一些简单的诗歌,至于押韵、平仄等技巧可在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慢慢地提高,对于学生的创作应以鼓励为主,只要创作的诗歌有自己的想法就行,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求放低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自然被激发,如学生在学了诗歌《乡下孩子》后学着写道:

捉几条小虫,乐坏了馋嘴的小鸡;

割一篮青草,撑圆了小羊的肚皮;

采一束野花,装扮了妈妈的房间;

折几枝柳条,编织了美丽的柳帽。

写诗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让他们敢于创作,让他们知道,古诗词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并不是阳春白雪,遥不可及,它们已经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了这样平和、放松的心态,才会写出创造性的作品。

诗以简练、含蓄著称。短短的三五行,开始到结束,处处给读者留下空白,让读者用联想、经验填补,但它在逻辑上是极为严密的。通过对诗歌的阅读、欣赏、积累、运用和创作,学生对眼前的、心中的事物有了更为细致的探察。稍有心弦的触动,如诗般的文字便“顺理成章”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因此,语文课堂的诗意带来的是学生富有诗意的情感,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堂上,进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现代教育生活的理想,其中诗意丰富多彩且韵味独特。

参考文献:

[1]王崧舟.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2008,9.11.1.

[2]语文教学呼唤“诗教”回归(一)——“诗歌与诗歌教学”网谈录.语文学习,2002,3.

上一篇:国庆节活动范文 下一篇: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