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物流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8:16:27

贸易物流论文

贸易物流论文范文第1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国际市场的稳定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多机遇和挑战。国内很多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自身影响力,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开始向国际贸易业务方向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由于国际物流成本的增加使企业支出成本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国际物流成本的分析,阐述国际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针对物流成本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带动企业经济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国际物流成本;国际贸易;影响;控制措施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带来的影响力越来越越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潮流,我国加快国家化进程,全面发展国际贸易,为带动我国社会经济,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国际物流业向前发展。一般而言国际物流业务主要包括:运输、物资管理、消费、派送等消费费用,它作为企业对外贸易中重要的支出部分,对于企业发展都造成重要的影响,高额的物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促进企业对外发展,全面带动国际贸易进程的重要因素。

一、国际贸易物流成本包含的内容

国际物流成本涉及到国际贸易的多个方面,包括运输、库存产品所产生的成本、管理成本等,下面就具体就这三个方面的论文进行具体的阐述。第一,运输所产生的成本。运输成本主要包括货主费用以及运输成本费。货主费用是指物流涉及的运输部分的装卸费和协调处理费;运输成本费则是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交通费用,如:汽车运输、海运、铁路、航空等物流运输渠道所产生的成本费用。第二,库存产品所产生的成本。货物的保存、库存、货物所占用的资金成本等都是库存产品所产生的成本。库存量堆积越久、流通越慢,所产生的成本也就越高。第三,管理成本。在国际物流成本中,管理成本应用在各个方面,企业物流管理部分成本、货物流通时物流公司所产生的费用等,都涉及到企业管理方面,是企业国际贸易物流成本中重要的环节。

二、国际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物流成本关系到企业的对外贸易程度以及企业的经济利益,国际物流成本越高,对企业经济发展造成的阻碍也就越大,而国际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体现在下面的三个方面:第一,国际物流成本对贸易量的影响。库存成本作为国际物流成本中占有比例较大的一个成本支出,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商品数量。根据企业国际贸易中所需要的货存量进行库存成本控制,还可以增加订货批次来进行管理。第二,国际物流成本对贸易国选择的影响。企业的对外贸易要结合价格、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等进行多方面的考虑,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发展优势,要选择更合适的贸易方式和个理想的贸易国。由于物流成本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在贸易国的选择上,要选择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同时还要考虑贸易国的地理位置。如:在质量同等的情况,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产品,有效的控制企业支出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样,在对商品运输和存储费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要考虑贸易国的地理位置,综合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物流成本,完善企业物流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三,国际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术语选择的影响。物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品交易的价格,物流成本越高,商品价格也就越高,否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益。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中对商品的价格以及贸易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信息。一般而言,贸易术语是整个贸易过程的表述,而国际物流成本的高低也会直接对贸易术语造成影响。

三、国际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

国际物流成本控制关系到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有的优势以及企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根据国际物流成本支出的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第一,对运输成本的控制。运输成本的控制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的。1.在国际贸易双方运输距离稳定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其运输量,减少运输成本。2.在运输商品数量较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实现运输距离的最小化。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能给尽可能的节约成本,降低成本支出,实现其利润的最大化。第二,对库存成本的控制。库存成本与商品数量是成正比的,企业在对库存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企业的需求量,选择合适的存储数量。尽可能保证库存量既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还能保证库存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出现过多的库存成本。只有使库存成本与商品数量在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状况下,才能实现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第三,建立物流外包理念。近年来,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都选择物流业务自营方式,减少企业物流业务上的成本支出。但这种方式本质上不仅没有减少物流成本同时还降低了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这就要求企业对外贸易中要认识到自身优势和重心,建立物流外包的理念,将物流业务交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将工作中心转到核心业务上。

四、结束语

总之,在时展的背景下,国外贸易成为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企业为了取得更长远、稳定的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加强对国际物流成本的控制,减少企业成本支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有效的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作者:朴光范 单位:韩国松源大学

参考文献:

[1]林豪慧.货运业发展现代综合物流的对策[J].工业工程,2003,06.

[2]杨超.用整体观念进行物流成本控制[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2,04.

贸易物流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口岸物流;竞争力

百色市边境线长达360公里,拥有龙邦国家一类口岸和岳圩国家二类口岸,龙邦、岳圩、新兴、孟麻4个边民互市点、36条出入境通道。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口岸条件,百色靖西县边贸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2011年实现外贸贸易进出口总额16.45亿元,增长38.11%:2012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2亿元,增长94.49%:2013年实现外贸易进出口总额60.62亿元,89.23%:2015年突破150亿,2016年达到200亿。随着贸易往来增加,口岸物流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本文分析百色靖西县口岸物流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然后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建议,通过口岸建设形成经济链条,推动百色经济发展。

一、百色中越边境口岸物流SWOT分析

1.优势(S)

立足老区比较优势,百色革命老区充分享受沿边对外开放优惠政策、边境经济合作区等经济政策。百色边境口岸拥有良好的地理优势,有较长的边境线,有2个部级一类口岸、1个部级二类口岸以及多个边贸互市点与越南互联互通,是广西通往东盟国家的重要陆路通道,其中龙邦口岸距越南北部高平省的茶岭县城仅5公里。近年来广西百色市经济形势稳中向好,自治区政府大力扶持百色农副产业业发展。百色特色农副产品多,如甘蔗、桑蚕、烤烟、茶叶、中药材、芒果、柑橘、蕉类,外贸出口量大。百色生态性铝工业大型铝企业铝型材出口量大,为边境贸易提供大量的制造产品。

2.劣势(W)

百色物流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电子商务发展缓慢,边境境口岸物流业稍显落后,物流人才匮乏。物流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信息化水平较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足。边境地区能源供应、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口岸边境地形地貌复杂,龙邦、平孟一类口岸高速公路还未建成,百色通往越南的国际货运铁路也没有建设,货物陆地运输距离远,运输能力不足,物流成本高,远不能满足口岸和腹地物流增长的潜在需求。口岸园区都是中小民营企业,企业规模小,业务能力有限,业务服务范围窄主要以运输、仓储、报关报检为主。由于财力投入有限,百色靖西和那坡边贸货场、仓库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装卸转运能力低,影响边贸物流通关效率。

3.机会(O)

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百色边境口岸物流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推进了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一东盟农产品自由交易中心、万生隆国际商贸物流中心、龙邦口岸(粮食、水果)进境指定口岸项目的建设也给百色中越边境物流贸易发展提供了机遇。百色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植根百色,服务广西,面向全国,对接东盟,为百色物流企业提供机遇,输送大量的物流管理复合型人才。

4.威胁(T)

百色边境中小物流企业专业分工程度低,资源分散,业务形式单一,没有企业优势,物流企业难以满足中越贸易物流需求的。百色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制造业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主要是低附加值制造业,缺乏带动边境口岸建设和口岸物流发展的动力。东兴口岸、友谊关口岸、凭祥口岸进出口货物量大,竞争优势明显,百色边境口岸物流需求相对不足。百色与云南接壤,产业结构类似,在对越进出口等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云南河口、天保、金水河等对越口岸也在加快发展速度,给广西的边境口岸带来了激烈的竞争。

二、百色中越边境口岸物流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边境口岸竞争力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如:口岸地理位置、口岸基础设施、口岸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水平、竞争关系、物流人才等。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原则,根据问卷调查、专家打分,针对口岸物流竞争力评价相关因素形成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结构模型如表1。

三、百色中越边境口岸物流竞争力模型建立

调研百色靖西县和那坡县边境口岸物流企业的财务数据,针对边境物流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合相关行业专家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对同一层次级别上的要素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构造出5个两两判断矩阵,并确定权重,分析结果如表2。

四、总结

通过表7的数据,可以看出四个主要因素中,口岸物流规模权重最大0.558,其次口岸信息化权重0.263,口岸服务水平0.123,权重最小的是口岸基础设施0.057。

影响百色中越边境口岸物流竞争力主要因素是口岸物流规模,而口岸物流规模更多的受口岸物流货物吞吐量的影响,信息化水平受物流信息技术的影响,口岸服务水平主要受人力资源影响,口岸基础设施主要受口岸园区装卸运输机械设备数影响。

贸易物流论文范文第3篇

一、前言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不单单表现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更是各国政府机构效能的竞争。口岸作为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发展的平台,对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贸易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进出口总量的逐年增长,使我国口岸物流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已形成以铁路、航空、水运和内陆边境为背景的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式、大联合的口岸体系。因此,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设和管理地方电子口岸系统,实现“大通关”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统一信息平台的电子口岸系统实现了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动电子政务模式[1]。电子口岸将物流商务贸易、口岸通关执法管理以及服务建设等多项功能整合起来,提高政府部门服务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对口岸的监督管理,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快对外贸易发展。

二、地方电子口岸物流服务平台建设

为了提高区域竞争优势,改善地方投资环境,加速现代物流业发展,有效解决政府信息化建设条块结合问题,我国地方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地方电子口岸,进行地方电子口岸物流服务平台建设。依照中国电子口岸“统一标准、统一认证、统一品牌”的建设原则,搭建基础网络平台,通过“一个窗口”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政务的网络化、电子化[2]。

地方电子口岸物流服务平台,集成仓储企业、运输企业、加工企业、船代、货代、理货、堆场、码头、报关行等各企业的物流信息,将海关、商检、港务局、边检、质检、海事、税务、银行等各监管部门的资源整合,通过对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实现对口岸运输工具、货物的有效监管,加快口岸通关速度,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完善口岸的综合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口岸的竞争力[3]。

目前我国已有广州、宁波、深圳、上海、山东等13个地方电子口岸上线运行,共有207个办事类和查询类项目。我们将沿海地区如广州、宁波、上海、天津等电子口岸进行建设模式的比对(如下表1:)发现,我国各地电子口岸建设均有其自身的建设模式与发展方向。

三、基于Web Service的电子口岸物流服务平台功能体系架构及技术路线

(一)项目规划思路及背景

笔者所在项目开发团队,依据《关于加强电子口岸建设的通知》(〔2006〕36号)、《海南省关于海南电子口岸建设用款计划的批复》(琼财建[2007]1184号)等文件,开发该物流服务平台。该平台立足于海南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求,依托技术优势,优化原有业务模式和管理创新,构建以口岸数据交换、物流协同工作、物流商务服务、关键信息共享、宏观决策支持为核心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平台,目的是加快口岸的物流速度,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政府单位办事效率,增强口岸的综合服务水平,最终将海南口岸建设成为服务高效、监管规范、通关便捷、成本低廉的一流口岸,全面提升海南口岸的国际竞争力。

(二)项目功能体系架构

海南电子口岸物流服务平台总体功能规划由三部分构成:

(三)项目技术路线

企业门户项目平台主体使用是基于系统的低耦合性,因此可采用Web Service来实现对各企业门户如查询信息等请求。针对项目总体设计目标及使用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系统开发应用Web Service相关实现技术,将口岸物流服务平台实现。由于项目所涉及到的人员、业务复杂度高于一般的应用系统,加之需要整合现存的如海关、检疫检验等相关系统,这样需要系统有着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安全性、容错性等,因此系统利用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和成熟的J2EE技术,结合电子口岸的系统需求,实现一个界面友好美观、功能强大、操作灵活、可维护性好、满足客户需求的口岸物流服务平台。Java的开发工具采用IBM的Eclipse。应用MVC模式的分层架构,使数据层、业务表现层物理分离,使系统更易维护和部署。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处于稳定性等方面的考虑最终系统选择为:Struts2.0、iBatis2.0、Spring2.0[7]。

项目开发出于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的考虑,前端服务器采用Microsoft的操作系统,RedHat Enterprise Linux5.0作为服务器端的平台。由于富客户端的技术应用较少,因此对于客户端仅作基本硬件方面的要求,客户端采用相对稳定的Windows XP作为操作系统。

四、基于Web Service的电子口岸物流服务平台功能实现

(一)项目模块

根据口岸物流服务业务的实际运作需求,该项目应用系统一期开发六个子系统,包括:物流信息共享子系统、通关信息共享子系统、船舶出入境信息子系统、场站收据电子化子系统、危品申报子系统、出入境旅行团共享子系统。该项目用例图见下图3。

(二)项目功能模块描述

我们以其中的船舶出入境信息服务子系统做简单的项目功能模块描述。根据Web Service设计思想,将该模块封装为:ShipService。该模块具有货物信息、货物单证信息、船舶申报(散)信息、船舶证书信息等功能,可进行增删改查操作。下图4为新增船舶申报(散)控制流程图。下图5为该模块主实现的属性与方法。

(三)项目功能模块界面实现

我们根据下图6可见项目模块界面设计简单明确、易操作。

五、基于Web Service的电子口岸物流服务平台的应用总结及展望

(一)项目应用总结

通过系统的初步运行及测试得知,该项目的开发基本满足项目开发总体设计目标。项目将大量人工操作计算机化,减少操作次数及操作错误,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同时,项目增加了基本信息统计、管理、查询功能,完善系统操作;项目以Web Service以及海关EDI为核心,拓展业务范围;系统同时具有灵活性、安全性、全面性及可靠性。

该项目所涉及的数据既包括电子政务数据,又包括海事、边检等多部门的数据,数据来源复杂,数据又比较重要,一旦出现系统硬件导致的数据丢失或损坏,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该项目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是功能强大的,系统的后台支持数据库选择的是oracle 10g。

在项目实现方面,我们是基于J2EE架构,利用Web Service将系统整合,并且遵循java的编码规范,对的代码给出了详细的注释,因此,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

同时,我们也严格遵守文档开发规范,完成各类文档。

(二)项目展望

项目基本实现基于Web Service构建口岸物流服务平台开发,把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上,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随着项目的推进使用,后期维护及新功能开发将成为重点。

参考文献

[1]吴颖高.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集装箱化.2003(9).

[2]电子口岸--现代口岸物流发展趋势.2002年中国青岛口岸与贸易物流国际研讨会侧记.

[3]刘光晨.我国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探讨.硕士论文.山东大学.2007(9).

[4]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8-2009).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5.

[5]司源,戴跃洪.基于SOA的采购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2009.36(11):61-62.

[6]马晓燕.基于Web Services的分布式应用系统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115.

[7]Heather Kreger'IBM Software Group.Web Services Conceptual Architecture(WSCA 1.0)[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238-241.

作者简介

刘佳苏(1981-),女,汉族,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中山大学工程硕士,国家物流师、讲师。

贸易物流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上海货物出入境管理效率的调研及分析,指出上海货物出入境管理效率存在的问题,认为这些问题在时间、可靠性、成本等3个方面影响上海国际物流的绩效表现,并对上海货物出入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0引言

我国国际物流绩效处于全球150个国家中的第30位,在中低收人国家中居第1位,与世界领先的国家(如新加坡、荷兰等)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亚太地区领先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国际物流过程是由国际运输、货物集拼、仓储、边境检查、国内配送和支付等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一系列的活动效率不能简单地用单一指标来衡量,应由一系列综合指标来衡量。

1上海货物出入境管理现状及问题

货物出人境管理的效率是影响国际物流绩效的重要因素。海关在出人境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提高出人境管理效率的关键所在。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总体来说,由于海关改革的实施,许多国家海关的效率相对其他出人境管理机构的效率要高。在海关效率较高的国家,只有加强海关与其他出人境管理机构的协调性,才能在出人境管理效率上有更大的提升。

本文选择座谈会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式,查找上海货物出人境管理中影响国际物流效率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调研主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上海口岸海关履行职能的现状;(2)上海动植物检验检疫机构履行职能的现状;(3)上海各出人境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情况;(4)上海出人境管理机构的信息透明度;(5)出人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性和执行情况。

近几年,许多国家进行海关现代化改革,我国也不例外,上海更是走在改革的前列;但调查发现上海货物出人境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见表1)。

3改进建议

针对上海货物出人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以下方面提出建议。

3.1加强各机构间的协调和协作

货物出人境通关过程涉及众多机构,包括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等,这些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协作程度直接影响上海口岸货物出人境管理的效率。要实现部门之间的“无缝”连接,提高口岸通关效率,需要在部级层面上进行系统改革。一些国际贸易物流发达的国家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优势。如果实现“并联式”的通关流程,允许货主同时完成报关、报检以及其他程序,货主就可以一次性提交所有单据。在现有条件下,建议通关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机构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讨论通关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供旨在解决现有问题和改善通关整体效率的设想和方法。

3.2采用风险管理和进口后审查机制

采用风险管理和进口后审查管理机制,目的是在为企业提供货物通关方面的优惠待遇的同时加强对货物的监督和管理,寻求提高通关效率与加强货物进出口管理之间的平衡点。

风险管理需要以系统的方式进行,才能避免主观判断产生的误差并防止人力资源的浪费。在2007年上海海关进行的无纸化通关的试点改革中已经引人风险管理系统。需要强调的是,风险管理系统需要不断完善。

进口后审查是风险管理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进口后审查需要进口商或出口商有完备的内部控制系统,同时需要以系统的方式进行,履行这一职能的审查人员还需要经过必要的培训。

3.3加快电子通关平台建设

国外先进的通关经验表明,掌握和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信息资源交流和共享,对改善贸易环境有重大作用。上海电子通关平台的建设应以实现以下的职能为目标:(1)提供权威的、安全的、标准的中央数据处理平台,使海关、检验检疫、税务、银行、口岸、货主等单位能够在平台上进行数据处理,实现网上通关;(2)形成关于海关及其他经贸政策的公共信息和咨询平台;(3)帮助海关等部门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企业档案数据库。

3.4加强立法同时提高与海关事务有关的行政法令的透明度

世界海关组织(WCO)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大约80%以上的监管机关面临落后的立法工作所造成的困难。上海出人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与此有关。立法改革是全国性的,考虑到上海的战略地位,可以争取将上海作为立法改革的试点。

当前关于海关的立法大多采用以下基本原则:(1)海关立法应该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规范性的。也就是说,不应该把海关立法局限于定义和解释,而应当尝试提供一种商业环境;(2)海关立法的次则(法规或法令)应该阐明对进出口商的要求,同时还应当建立对这些法规或法令进行迅速修正或者取消的机制。(3)海关需要关于应当遵守的程序的指导方针。

3.5加强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给予不同风险等级的进出口商不同的待遇,并对其进行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合作伙伴关系管理是很多国家海关管理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在上海海关的管理工作中也可以找到相关内容。1999年4月海关总署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办法》,2006年6月进行修订并于2008年4月1日开始实施经过修订后的办法。新办法将所有的进出口企业进行AA,A,B,C,D等5种分类,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实施差别管理。对AA类和A类企业适用通关便利措施,对B类企业适用常规管理措施,对C类和D类企业适用严密监管措施。截至2008年12月8日,上海AA类企业有42家,A类企业有834家。这个数字在上海海关登记注册的进出口企业的总数中仅占很小的比例。

超过80%的货物的风险是很小的(无论是从价值、数量,还是从进出口商的角度来衡量)。从这个角度来讲,海关应该为大部分低风险货物提供通关便利。

3.6培训海关人员

贸易物流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上海货物出入境管理效率的调研及分析,指出上海货物出入境管理效率存在的问题,认为这些问题在时间、可靠性、成本等3个方面影响上海国际物流的绩效表现,并对上海货物出入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0引言

我国国际物流绩效处于全球150个国家中的第30位,在中低收人国家中居第1位,与世界领先的国家(如新加坡、荷兰等)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亚太地区领先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 国际物流过程是由国际运输、货物集拼、仓储、边境检查、国内配送和支付等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一系列的活动效率不能简单地用单一指标来衡量,应由一系列综合指标来衡量。

1上海货物出入境管理现状及问题

货物出人境管理的效率是影响国际物流绩效的重要因素。海关在出人境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提高出人境管理效率的关键所在。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总体来说,由于海关改革的实施,许多国家海关的效率相对其他出人境管理机构的效率要高。在海关效率较高的国家,只有加强海关与其他出人境管理机构的协调性,才能在出人境管理效率上有更大的提升。

本文选择座谈会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式,查找上海货物出人境管理中影响国际物流效率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调研主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上海口岸海关履行职能的现状;(2)上海动植物检验检疫机构履行职能的现状;(3)上海各出人境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情况;(4)上海出人境管理机构的信息透明度;(5)出人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性和执行情况。

近几年,许多国家进行海关现代化改革,我国也不例外,上海更是走在改革的前列;但调查发现上海货物出人境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见表1)。

3改进建议

针对上海货物出人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以下方面提出建议。

3.1加强各机构间的协调和协作

货物出人境通关过程涉及众多机构,包括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等,这些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协作程度直接影响上海口岸货物出人境管理的效率。要实现部门之间的“无缝”连接,提高口岸通关效率,需要在部级层面上进行系统改革。一些国际贸易物流发达的国家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优势。如果实现“并联式”的通关流程,允许货主同时完成报关、报检以及其他程序,货主就可以一次性提交所有单据。在现有条件下,建议通关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机构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讨论通关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供旨在解决现有问题和改善通关整体效率的设想和方法。

3.2采用风险管理和进口后审查机制

采用风险管理和进口后审查管理机制,目的是在为企业提供货物通关方面的优惠待遇的同时加强对货物的监督和管理,寻求提高通关效率与加强货物进出口管理之间的平衡点。

风险管理需要以系统的方式进行,才能避免主观判断产生的误差并防止人力资源的浪费。在2007年上海海关进行的无纸化通关的试点改革中已经引人风险管理系统。需要强调的是,风险管理系统需要不断完善。

进口后审查是风险管理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进口后审查需要进口商或出口商有完备的内部控制系统,同时需要以系统的方式进行,履行这一职能的审查人员还需要经过必要的培训。

3.3加快电子通关平台建设

国外先进的通关经验表明,掌握和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信息资源交流和共享,对改善贸易环境有重大作用。上海电子通关平台的建设应以实现以下的职能为目标:(1)提供权威的、安全的、标准的中央数据处理平台,使海关、检验检疫、税务、银行、口岸、货主等单位能够在平台上进行数据处理,实现网上通关;(2)形成关于海关及其他经贸政策的公共信息和咨询平台;(3)帮助海关等部门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企业档案数据库。

3.4加强立法同时提高与海关事务有关的行政法令的透明度

世界海关组织(WCO)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大约80%以上的监管机关面临落后的立法工作所造成的困难。上海出人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与此有关。立法改革是全国性的,考虑到上海的战略地位,可以争取将上海作为立法改革的试点。

当前关于海关的立法大多采用以下基本原则:(1)海关立法应该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规范性的。也就是说,不应该把海关立法局限于定义和解释,而应当尝试提供一种商业环境;(2)海关立法的次则(法规或法令)应该阐明对进出口商的要求,同时还应当建立对这些法规或法令进行迅速修正或者取消的机制。(3)海关需要关于应当遵守的程序的指导方针。

3.5加强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给予不同风险等级的进出口商不同的待遇,并对其进行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合作伙伴关系管理是很多国家海关管理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在上海海关的管理工作中也可以找到相关内容。1999年4月海关总署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办法》,2006年6月进行修订并于2008年4月1日开始实施经过修订后的办法。新办法将所有的进出口企业进行AA,A,B,C,D等5种分类,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实施差别管理。对AA类和A类企业适用通关便利措施,对B类企业适用常规管理措施,对C类和D类企业适用严密监管措施。截至2008年12月8日,上海AA类企业有42家,A类企业有834家。这个数字在上海海关登记注册的进出口企业的总数中仅占很小的比例。

超过80%的货物的风险是很小的(无论是从价值、数量,还是从进出口商的角度来衡量)。从这个角度来讲,海关应该为大部分低风险货物提供通关便利。

3.6培训海关人员

贸易物流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重庆;国际物流;影响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173-02

通过“一带一路”大通道,重庆可以直接与东亚及欧洲相连。同时,通过和中巴、孟中铁路,重庆还可与海湾地区互通有无,实现快速高效的国际物流。因此,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迅猛发展,重庆作为枢纽城市,其国际物流发展必将呈现以下新特点:

一、重庆作为国际物流节点的作用日趋重要

“一带一路”连通了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促使我国产业布局向纵深发展,从而加速了重庆等中西部城市的经济发展。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重庆逐渐形成以空港和码头为中心,铁路、公路、水路为连线的国际物流立体网络。

近年来,重庆国际物流规模迅速扩大,2015年,“渝新欧”货运量高达2.1万标箱,实现同比增长97%,彰显了重庆作为国际物流节点的地位和作用。

二、“一带一路”增加了重庆国际物流备选线路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提高了重庆国际物流通道的货运量,而且大大拓宽了重庆国际物流线路的选择范围。首先,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化,重庆地区的货运量急剧增加,2013―2015年两年时间,“渝新欧”专列的开行次数及货运数量就增加了大约3倍。其次,虽然重庆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但是,一直以来,重庆的进出口都主要依托东部沿海港口,这是重庆的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的最大瓶颈。随着“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战略,多条境内物流大通道的开发,令重庆有更多的选择。如今,重庆的国际物流不单单可以通过原来的东部港口完成,还可以通过“渝新欧”大通道直接运送到欧洲,从而大大缩短物流时间,节约物流成本。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重庆到西欧的货物,以前只能水运到上海,再通过海运到西欧,全程2.2万公里,需40天。但是,随着国际物流大通道打通,可供选择的路线就大大增加了,通过“渝新欧”到西欧一共1.2万公里,运输时间仅需13天。或者,通过公路运输到东盟,然后经印度洋到达西欧也只有2万公里,运输时间30天。

三、“一带一路”大通道将重庆推到国际贸易的前方

长久以来,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靠近海运港口,通过国际海洋运输发展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而重庆位于西部,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发展则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然而,“一带一路”大通道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现在,重庆的汽车零部件和机电等附加值高的商品不用再运到东部口岸出口,而是通过“渝新欧”铁路更加快速高效地出口欧洲。同样,中亚、欧盟等地区的汽车、特种钢材等高货值或时效要求高的商品也通过该通道运送到重庆或转运到中国各地。

四、“一带一路”赋予重庆更高的国际物流集成和协同作用

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枢纽城市,重庆地处各通路无缝连接的交叉点,要求重庆起到更多国际物流的集成和协同作用。重庆果园港2015年开通的进港铁路专线将“渝新欧”铁路与长江水道连接,从而打通了重庆与太平洋以及大西洋的国际航运,使其国际物流枢纽的地位更加重要。同时,果园港区的进港铁路还连通了渝怀铁路,为周边地区的铁水联运提供了无缝对接。而渝黔、渝昆、兰海等高速公路也都直接通达果园港区,可快速完成公水联运。

另外,重庆两江新区也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大力发展其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无缝连接。2014年底,重庆两江新区开通了一条铁路专用线,连接渝新欧铁路和长江,从而大大提升了重庆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集成和协同作用。

五、“一带一路”带动了重庆商贸物流的发展

根据重庆市政府的规划,到2020年,将重庆基本建成有影响力的中国重要商贸物流中心。南彭贸易物流基地是专为发展重庆与东盟贸易而设立的物流基地。通过该基地,东盟的水果、木材等优势产品可以更加快速、全面地进口到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相对地,重庆及周边地区的机电、建材、汽摩等产品通过该基地出口到东盟国家,可以节约2/3的时间。另外,重庆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项目工程等大型物流枢纽和物流基地的建设也将提升重庆作为商贸中心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促进重庆商贸物流的升级和发展。

六、“一带一路”推动重庆制造业物流发展

随着劳动力成本日趋上升,我国劳动力成本已相当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2~7倍,给制造业带来空前的压力,这也必然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更新升级。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一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必然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但这些工业制品的国内市场却在不断扩大,所以必然运回国内。另外,重庆的制造业升级后,企业将技术含量低的环节转移到国外,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较高的环节仍留在重庆,这将深化重庆与境外的制造业合作,从而推动制造业物流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霞.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物流服务模式研究――基于渝新欧国际通道[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 包刚,赵光辉.“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J].物流技术,2015,(11):20-22.

贸易物流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厦门港 高雄港 经济合作 发展策略

厦门港和高雄港作为亚洲地区主要的集装箱干线港,其发展的方向和策略一直受到海峡两岸水务和港口工作者的关注,在两岸三通的大好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深化港口合作和互惠共赢机制,调整发展策略一直是厦门港和高雄港所考虑的问题,从竞争走向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这样才能形成发展规模,进一步促进两岸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笔者长期致力于港口发展策略研究,针对深化厦门港和高雄港的经济合作发展机制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希望能给港口管理者和政府经济发展部门提供有利的借鉴。

一、厦门港、高雄港自身发展状况的分析

研究两港发展的共性,可以看出厦门港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福建省港口发展的桥头堡,对沿海港口运输和港口发展目标的制定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厦门港和高雄港都以发展集装箱运输为主,其港口的主要功能在于“水水转运”,在水陆联运方面由于市场竞争大,尚不具备发展的优势。近年来高雄港一直将港口定位建设从“境外航运中心”的目标修正为“区域物流中心”,这与厦门港的发展目标不谋而合。

从两港发展的差异来看,在福建各市的主要港口中,厦门港重点发展集装箱干线运输和对外运输,在外贸和集成运输上形成了自己的优势,成为中国进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和海峡西岸的物流中心,是亚洲东南沿海港口的枢纽。这为厦门港极大的扩大了发展的后备优势。台湾高雄港着眼于发展国际化的远洋联运和大规模集装箱运输,厦门港在港口腹地资源和地理条件以及国家政策上有优势,但是在港口发展的软环境和管理水平上与高雄港还有差距。

通过分析两港发展的共性和差异,两港的合作能最大限度整合台湾海峡地区的运力,为两岸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运输保障,两港在经济发展上很有必要加强合作,互利共赢。

二、厦门港、高雄港经济合作发展的必要性及分析

(一)增强与亚洲其他港口的竞争力的需要

在东亚地区特别是东南亚沿海地区,有很多大型的国际化、外向型发展港口,两港口在发展上面临着强有力的竞争,只有整合两港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才能更好的面对港口的国际化竞争。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周边大港的发展速度加快,发展规模日益壮大,两港的合作可为双方的发展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共同抵御周边港口的竞争。

(二)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需要

随着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两岸经贸关系已然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不断加深的经济合作和贸易交流的背景下,有必要建设一个能为两岸经贸发展提供运输服务的物流平台。厦门港与高雄港可以联合打造以两港为核心的两岸贸易物流中心,因而可以在两岸经贸交流中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此外随着海西战略和ECFA框架协议的签署,两港在合作上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合作也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需要

(三)实现闽台产业和资源互补的需要

根据两岸产业竞争趋势分析的研究报告指出,未来台湾将在钢铁、化工、电子通讯和纺织、机械和汽车工业等支柱产业与大陆建立互补、合作、共赢的竞争合作模式。随着两岸经济领域和产业一体化的实现,港口的运输和物流链接就显得十分的迫切和有必要。产业互补为港口的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此需要构建闽台海峡港口物流网络体系,以便更好的为闽台产业对接和资源互补提供服务。

三、厦门港和高雄港经济发展策略及建议

(一)建立海峡两岸现代化的集装箱运输体系

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两港在港口联运上的优势,闽台两地交通部门应共同规划两地现代化集装箱港口的建设,以厦门港和高雄港为主枢纽港,扩大福建和高雄周边港口,建立有效、科学、合理的集装箱联运体系,这对加强两港的合作十分必要。

(二)促进两港在管理方法和模式上的交流,提高港口服务水平

厦门港和高雄港都是发展历史悠久的老港,两港在管理方法和模式上各有特色,加大两岸港口在管理方法和模式上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提升两港管理水平,促进管理队伍建设,同时为两港在合作机制上提供制度性保障。此外,港口的服务水平也是港口发展的一个主导因素,高雄港在港口服务水平的发展略优于厦门港,厦门港可以利用合作机会,促进两港在服务水平上的合作交流,深化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

综上所述,要研究和分析厦门港和高雄港经济合作发展策略,就必须从内外二个方面来探究,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来分析两港合作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如此,方能制定出一套有利于两地经济良性发展的策略。

(三)组建闽台港口行业协会,建立价格联盟

加强福建台湾两地港口及港口行业与外部间的沟通与协调,推进厦门港和高雄港和谐竞争,应组建港口合作协会,在闽台两地政府、港口企业和市场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闽台港口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先进的港口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强不同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的融合;共同商定装卸费率的协调办法,建立价格联盟,通过行业立约与舆论制约等方式,形成价格管理上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机制,避免恶性竞争。

综上,要研究和制定两港的经济合作策略,要科学分析,合理统筹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发挥两港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合理,形成有效、科学的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李照. 厦门港与高雄港竞争与合作策略研究[J].港口纵横,2009(2)

[2]金蓄. 高雄港城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国家学位论文总库,2006(3)

[3]王岳峰,刘伟. 厦门港发展方向策略研究[J].中国航海,2008(9)

贸易物流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钢铁物流 物流园 研究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十二部门联合了《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年10月18日),此规划的出台,必将对物流园区提档升级产生积极作用。而钢铁物流园区或将搭乘这趟“顺风车”,顺利完成转型升级。

一、国内钢铁物流园区现状

国内钢铁物流园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产地型、消费型和交通型,或综合上述2—3种的综合型。目前,大部分园区为消费型和交通型,靠近消费地区,贴近终端用户,且交通便利。这些园区首先是钢厂或贸易商对自有资源进行剪切加工,其次为社会提供外来加工,而其加工业务首先依赖于自身贸易的带动。从钢铁物流园区的运营主体来分,大致有2类,即钢厂和贸易商。

1、钢厂建立物流园区

对钢厂来说,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或物流基地,能够延伸钢厂产品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能发展更多直供户并贴近直供户,稳定销售渠道,有利于稳固钢厂与用户之间的供应链关系,形成自身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结成产业联盟,同时获取更为可观的利润。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钢厂投身到建立加工配送中心的热潮中。

目前最为成功的钢铁物流园区建设者要数宝钢。为在全国主要的钢材消费地建立加工中心体系,构筑一个能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迅速的钢材配送和高质量服务的物流体系,宝钢国际与三井物产合资的宝井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已经排出5年计划,进一步深入汽车板激光拼焊、汽车零部件等下游领域,并在2012年在全国开设46家加工配送中心,加工能力从原来的300万吨增加到500万吨。宝井更多地引进了三井的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整体运营上处于国内前列,但其业务更多地还是为宝钢内部体系服务,此外,武钢、首钢、鞍钢、邯钢、马钢、攀钢等也斥巨资在各地建立多家钢材配送中心。理论上,钢厂具有自身强大资源优势,但由于其产品分销渠道较多是通过商和经销商实现的,有些钢厂所建设的钢铁物流中心不能和原有销售体系密切融合,导致钢铁物流体系脱离于销售体系之外,生产加工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钢铁物流中心的作用不能得以较好地发挥。

2、贸易流通企业建立物流园区

贸易流通企业利用服务手段上的优势,通过与多家钢厂之间建立的稳定资源渠道,稳定上下游关系,成为钢厂和用户之间的重要桥梁。贸易商或相关联合,或与钢厂合资,或与用户合作,建立仓储和剪切配送中心。不仅贸易商,包括仓储加工企业以及钢材交易市场等都呈现出向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转型的趋势,以期改变仓储简单和加工设备相对简陋的状况,更好地赢得贸易商和用户的欢迎。目前,这个势头来得非常快,设备的档次及加工质量也越来越高,选址也更加的合理,不少专业仓库、铁路线已具备了专业仓储和剪切、配送的功能。这类钢铁物流基地以华南钢铁物流基地为代表。

华南(国际)钢铁物流交易中心,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三乐路乐从钢铁贸易物流加工区,是由广东欧浦钢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斥资6亿元兴建的,占地30万平方米,仓储量达150万吨,年钢铁加工能力达280万吨,该中心结合全球钢铁物流市场成功的经验模式,集钢铁网上交易、信息查询、销售、仓储、钢材深加工、配送、包装和银行服务为一体。采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开创了国内钢铁物流交易的先河,并与银行形成合作关系,方便商户融资,免却资金周转的烦恼。同时价格公开,透明。通过打造电子现货交易平台、电子合同交易平台、信息平台、加工平台、仓储平台、运输平台及金融质押服务平台,整合从采购、加工、销售到物流配送等供应链资源,真正实现了“一站式”交易,一条龙服务。

放眼全国,目前华东、华南、华北、西部地区都建立了大型的钢铁物流中心,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新兴的环渤海经济圈等制造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吸引和催生了大量钢材交易市场、仓库、加工中心,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民营贸易流通企业投资建设的。此外,在过去的10年里,外商合资(比如宝井)或独资建设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非常多,特别是韩国和日本企业,已基本完成在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布局。这些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运用其在国外的成熟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其高效低成本服务,已占据我国相当一部分高附加值钢材加工市场,主要为家电、汽车、计算机、造船等行业服务。

二、国内钢铁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

目前国内在建或已建成的钢材物流园区(交易市场或基地)有很多,通过对杭州城北金属材料交易市场、浙江物产杭州物流基地、浙江和平集团、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上海逸仙钢材现货交易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国际钢铁服务业中心、华南(国际)物流钢铁交易中心、湖北省金属仓库、武汉661仓库、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北辰区钢铁物流园区、上海宝山国际钢铁物流服务业基地、天津国际金属物流园区、上海宝山国际钢铁物流服务业基地、天津国际金属物流园区、上海吴淞国际物流园区钢材物流总部基地、钢领、浙江物产物流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宝山钢材交易市场、柳州红卫钢材市场等国内钢材贸易基地的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的物流园区(交易市场或基地)的信息化有三个层次。

1、传统交易

传统交易层次的钢材物流园区更严格的说根本不能称为钢铁物流园区,称为钢材仓库可能更为合适一些,因其在我国还大量存在并发挥一定的作用。这里对其进行简单的描述。这种钢材仓库一般处于交通便利地带,但其为钢材经销商提供的功能非常单一,仅仅提供仓储、库存信息查询和简单加工(如开平)等,信息化水平较低,各经销商交易方式大都采用电话、传真等传统方式,缺少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来整合公司的仓储、销售、财务、管理等部门,未建成健全的配送体系。目前钢材配送主要由客户自己联系运输车辆,而客户多数采用公路运输,运输成本比较高。同时配货时间也较长,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偏低。

2、现代化的传统交易

现代化的传统交易是指已经开始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对传统的物流进行整合的阶段。处于这种层次的钢铁物流园区的特点是建立集钢铁深加工、仓储、配送、分销一条龙的钢铁流通新体系,发展全国性流通网络,不断完善服务项目和整个服务体系,将园区建设成为功能全面的现代化钢铁流通企业。此外,园区积极开展钢材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内部实现了专业化的ERP管理,对外有钢材电子商务网络及客户自助系统、领先的科技技术、高标注的网络设施为依托,努力为客户提供便捷、安全电子交易平台。

3、现代化交易

现代化的交易可以说是我国目前钢材交易的最高层次。主要以华南(国际)物流钢铁园区为代表。华南钢铁物流园区从规划到管理都引入先进国家的模式,结合全球钢铁市场成功的经营模式,建设成了一个环境优美、配套完善、集钢铁网上交易、网上信息、销售、仓储、深加工、配送、包装和银行服务于一体、凸显现代物流“多位一体”的现代化国际钢铁物流中心。华南交易中心以高新科技、高度集约、完善配套、超大规模为显著特征,充分整合国际国内资源为钢铁生产厂家、贸易商和终端用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此外,华南钢铁物流园区的电子钢铁交易平台是投资4796万元建成的。钢铁交易系统提供与电子钢铁信息平台、电子钢铁加工平台、电子钢铁运输平台、金融质押服务平台相连的支撑系统,为客户提供信息、交易、仓储、加工配送、金融质押、公共保税等一站式交易,并将“现货远期交易”发展到国际水平。

三、国内外关于信息平台的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信息平台的研究只要从微观角度,涉及宏观的并不多。国内信息平台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一是从计算机通信工程的角度对物流信息平台的具体构建进行研究下;二是从宏观规划的角度对物流信息平台的战略目标、体系结构等进行研究,如同济大学张锦教授的《城市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内涵和规划设计》深入分析了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内涵和逻辑关系,论述了统一开放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完整规划设计内容。刘兴景、戴禾、杨东援的《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规划框架分析》对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探讨,得到了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分析的框架内容,并从方法论角度对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公共信息平台等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探讨。刘晓馨的《BH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朱国强的《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孙乘芳的《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研究》等论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平台做了研究。李修海的《我国医药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模式应用研究》,江红军《林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模式探讨》,吕建伟的《我国汽车行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分别对信息平台在医药、林业和汽车行业的应用做了探讨。从公开发表的文献来看,我国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国外,很多工作基本上仍处于探索性阶段,还没有被广泛接受。对于钢铁贸易行业更是如此。国内已建成的拥有钢铁信息平台的地方有上海国际钢铁物流基地、华南(国际)钢铁贸易信息平台和天津北辰钢铁物流园。这些钢铁物流基地(园区)的钢铁贸易信息平台都是最近几年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的,相比国外的信息平台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不断的完善。

(注:本文属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G351“武汉钢铁物流贸易园区创新研究——开启武汉‘钢联网时代’”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之泰:中国需要物流基地[J].中国商贸,2000(3).

[2] 汪鸣、冯浩: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 邢以群、丁璐:物流基地赢利模式探讨[J].综合运输,2003(4).

[4] 毛海军、李旭宏、何杰:开发区专业物流园区规划[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9).

贸易物流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影响;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171-02

一、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交易手段的影响

首先,是交易工具的电子化。传统国际贸易交易工具如传真、信函和电话等费时、费钱。然而,自电子商务诞生以来,可以实现单证电子化、网络传送、网上促销、网上谈判等,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交易费用;其次,是付款方式的电子化,如通过网上银行、支付宝就可以快速付款,改变了传统付款方式效率低、耗时长的缺点;再次,是商品交付方式的电子化,电子商务方式下货物的支付主要依托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支付速度快、安全可靠。更重要的是其实现了无形贸易如服务贸易的快速支付。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信息网络化带来管理模式的革新。首先,电子商务信息互联网络的运用,一方面,使企业的上层领导通过网络可及时、直接地了解企业基层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使决策信息迅速覆盖整个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信息传递的层次多、时间长、易阻滞甚至丢失,并因此而造成的信息准确性差、决策过程慢、决策失误严重的管理弊病。其次,电子商务的信息网络化促使企业管理手段发生变革,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和无纸化,节省了办公经费、方便了信息的查询与处理,大大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影响

传统国际贸易大部分采用“进出口制”,这种制度的优点是专业化程度高,在电子商务没有运用或没有广泛运用的传统国际贸易时代不能不说是一种非常好的制度安排。但是,电子商务发展并广泛运用以来,这种以“信息不对称”为主要弊病的委托—关系与方式发生了动摇,因为商品生产者、供应商与用户及消费者之间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接触与谈判,贸易中间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作用不断降低,而电子商务的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间商,从而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

(四)电子商务对外贸公司生产与经营的影响

首先,电子商务有助于外贸企业增加交易机会。电子商务的运用使外贸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及时商品需求信息,掌握市场动态、创造交易机会、增加商品进出口的数量。其次,电子商务可以帮助外贸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电子商务的运用,使得外贸企业无论规模大小、无论资金实力、无论商业体系是否庞大,都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这个开放式的虚拟大市场而加入全球现实的国际大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接触广大客户、节省广告费用、精简销售人员,实现低成本扩张。再次,电子商务缩短了外贸企业的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产品开发者调研市场、了解需求、信息传播与反馈、产品改良速度加快、开发的协同性加强,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五)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影响

电子商务降低国际物流成本的首要表现是加速了零库存的实现。现代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立网页来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商品配送主要由第三方专业的物流公司完成,这样外贸企业可以尽量减少商品的库存数量,或根本不必持有库存,从而达到实现“零库存”的目的,以节省物流成本。

其次,传统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一般由外贸企业自己或者通过国际货运以“租船订舱”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方式手续复杂、费用较高、安全性较低。而电子商务方式下,第三方物流的专业性,使得实体产品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如果是信息产品,如电子书籍、课程培训、娱乐视听等,完全可以实现在线成交和交付,仓储设施更是不必要。

二、政策建议

(一)政府视角

1.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和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制约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的重要“瓶颈”,也是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目前,全球国际电子商务销售额大部分发生在美国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在竞争中资金、技术的高投入和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地位。

经过多年发展,“信息贫困化”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首先,必须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和优化电子商务网络基础设施;其次,要充分、有效、科学利用现有的电子商务网络资源,打破传统的行业分割管理体制,改革现行收费制度;再次,要建立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的配送中心。

2.培育成熟的外贸电子商务交易市场体系

外贸电子商务实际上就是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在网络上进行交易。建立通畅快速的购物网络并不困难,但建立成熟可靠地消费体系和相互信任的市场合作方式,才是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推进传统企业进军电子商务时,应加强网络平台的支付手段、诚信体系方面的建设。在我国,由于货源的质量保证上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如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现象,使我国外贸产品的诚信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加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并严格执行,从而培育成熟、诚信的外贸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实现外贸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3.加快金融电子化进程

外贸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电子化,只有可靠的电子支付方式,才能够保证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在金融电子化的过程中,要对网上电子货币发行确定统一的在线支付程序,在安全保障标准、客户私人信息保密、银行信用等级评定等方面制定统一标准。同时,中央银行应将核心职能定位在为电子商务活动进行网上在线电子支付提供更多更完善的法律保障及政策支持,对电子货币发行主体和网上电子支付结算主体的资格认证等方面,为电子商务加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企业视角

1.转变外贸企业的管理模式

外贸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企业管理程序化、科学化和现代化。要摆脱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管理还处于主观、随意和以经验管理的现状,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加大信息获取的速度、广度和精度,规范和优化信息加工处理的手段,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应用、进出口业务系统应用、产供销人财物等重要资源等都要尽快实现电子化,以适应外贸电子商务的发展。

2.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应该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改变以往信息闭塞、闭门造车的经营方式,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但要重视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更为关键的是要运用信息为外贸企业创造交易机会,促进利润增长。同时,外贸企业对电子商务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片面地认为电子商务就是建设多个网络经营平台。网络经营平台的建设只是物质方面的建设,它仅仅只是一个基础易平台而已,关键是要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中融入现代的商业、管理等理念,使企业真正利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来改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拓展市场空间、建立自有品牌。同时,还应该改变目前商家自己组织和第三方物流被动参与的国际货物运输模式,让物流企业主动参与进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3.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首先,要充分发挥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重要作用。高校应该加大电子商务学科建设的力度,从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并结合实践进行论证,加快电子商务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其次,要形成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的研究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对电子商务领域的技术、营销、市场、经营、管理、安全等相关问题进行广泛的科学研究,推动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孔文.电子商务环境下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06,(9).

[2] 李国斌.电子商务的有关法律问题探讨[EB/OL].http://.cn 2003-06-24.

[4] 贾林青.海商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 岑彩云.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收益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2,(4).

贸易物流论文范文第10篇

在电子商务中,一些电子出版物、物品等可以通过网络以电子的方式直接到达购买者手中,但绝大多数商品仍要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完成从供应商到购买者的物流过程。

在广义的电子商务定义中,电子化的对象是整个的交易过程,不仅包括信息流、商流、资金流,而且还包括物流。

1.1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时至今日也没有最终的标准定论。在这里,我们总结各种电子商务的定义,将其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的定义如下:①IBM对电子商务的定义包括三个部分: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电子商务(E-Commerce)。②康柏在其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中,是这样定义电子商务的“电子商务就是引领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业务操作的流程联接”。③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方式在网络上实现物资与人员流程的协调,以实现商业交换活动的过程。④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的新形式,它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并达到高效率、低成本、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等目的。

有些专家在定义电子商务时,就注意将国外的定义与中国的现状相结合,扩大了美国原始电子商务定义的范围,提出了包括物流电子化过程的第二类电子商务概念:①电子商务是实施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②电子商务是一组电子工具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③电子商务是电子化的购物市场。④电子商务是从售前到售后支持的各个环节实现电子化、自动化。

1.2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的基本要素电子商务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电子商务活动的一般抽象描述,它由电子商务实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和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等基本要素构成。

在电子商务概念模型中,电子商务实体是指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的客观对象,它可以是企业、政府机构和个人等。电子市场是指电子商务实体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它由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参与者,利用各种通信装置,通过网络联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以上的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

1.3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

1.3.1物流保障生产所谓的生产物流,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就需要所谓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处理则需要废弃物物流。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生产周期,保障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进行。

1.3.2物流服务于商流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定的那一刻起,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1.3.3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物流是电子商务中实现以“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我们必须摒弃原有的“重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而忽视物流电子化”的观念,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以进一步推广电子商务。

2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

2.1电子商务流关系的演变与发展①“以物易物”阶段;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③物流和资金流开始分离,多种交易方式的产生与发展;④电子商务阶段。

2.2电子商务下现代物流的特点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特点。

2.2.1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2.2.2自动化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

2.2.3网络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

2.2.4智能化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

2.2.5柔性化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

2.2.6集成化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系统,在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运作模式向社会化、共同化的方向发展,在数据与功能、技术与设备、人员和组织等各个层次上都在向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3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行业需要成为能完整提供物流机能服务,以及运输配送、仓储保管、分装包装、流通加工、等以收取报偿的行业。主要包括仓储企业、运输企业、装卸搬运、配送企业、流通加工业等。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

3.1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多功能化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一体化的配送中心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务。

3.2现代物流企业的追求目标:一流的服务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便成了物流企业管理的中心课题。应该看到,配送中心离客户最近,联系最密切,商品都是通过它送到客户手中。

3.3现代物流业的必由之路:信息化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良好的信息系统能提供极好的信息服务,以赢得客户的信赖。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物流业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

3.4现代物流企业竞争的趋势:全球化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大分工。物流企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的满足需求系统比原来更进一步了。

4结束语

电子商务是一场商业大革命,电论文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物流服务空间不断的拓展。电子商务对物流时效性的要求是要求服务的及时性、产品的及时性、信息的及时性和决策反馈的及时性,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各个环节都有新的要求,可以说,,电子商务促进了物流技术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绿色贸易论文范文 下一篇:贸易政策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