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由贸易、保护贸易政策

时间:2022-06-27 08:34:22

浅谈自由贸易、保护贸易政策

【摘 要】当前,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国际分工与国际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产品与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范围扩大、流动速度提高、流动量增加等因素使“发展”成为世界的一大主题,自由贸易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发达经济体与各新兴经济体出台各种政策,签订一系列协定,采取各种措施,如:与其他经济体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制定各种贸易保护政策等,意图在本国福利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尽可能提高的同时保护本国的进口竞争部门免受或少受外来产品的冲击,降低进口依赖度。这就产生了一些讨论――自由贸易政策好还是保护贸易政策好?下面我将对自由贸易、保护贸易进行浅层次的分析。

【关键词】自由贸易;保护贸易;对外贸易政策

一、自由贸易含义及特点

自由贸易主要指假如某类经济组织或直接与其他经济体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自由贸易协定是两国或躲过以及区域贸易实体间所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目的在于促进经济一体化,消除贸易壁垒,允许货品与服务在国家间自由流动。这些协定伙伴国会组成自由贸易区,来自谢定国的货物可以获得进口税和关税减免优惠。无论是在进口国还是出口国,自由贸易协定均有助于简化海关手续。当协议国间存在不公平惯例时,自由贸易协定可以协助贸易商进行补救。

二、自由贸易实现途径及影响

自由贸易协定最终主要是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来贯彻落实的,在自贸区内的货物绝大部分没有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没有市场准入限制,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实现国于国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双方的社会福利水平,是处于弱势的消费者有更大的选择空间,降低消费者支出的同事提升消费品质。并且激励国内相关产业积极寻求转型升级,提高技术力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形成良性竞争。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进口外国产品必然会对本国相应产品形成一定的威胁,进口竞争部门必然面临严峻的国内形势,可能会花费更多成本或压缩利润空间与进口产品竞争,那么规模较小的企业可能被挤出市场,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实力较强的企业也会面临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压力,不利于本国产业的发展。做出选择必然有机会成本,要理智做出取舍。

三、中国的自由贸易发展阶段

中国的自由贸易发展经历了3个突出阶段:一是改革开放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贸易政策主要体现在对外开放。外贸经营者从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较高的贸易壁垒,统一实行行政管理转变为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创汇,大幅削减关税以与国际经济接轨,鼓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积极利用市场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使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作为新时期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讯号,为中国的自由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基础前提。二是中国2001年加入WTO。中国成为WTO的成员国,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承诺,如:扩大市场准入、削减出口补贴、减弱国内扶持力度、开放服务贸易、制定符合世贸组织协定相符合的有关技术贸易壁垒的标准等。无论2016年过去这些承诺实现与否,都标志着我国在实现自由贸易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由有限范围、领域、地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面、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由以试点为单位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全面开放;由单方面的自我开放转变为我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双向开放;由被动地接受国际经贸规则转变为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我国在新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下稳步快速地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三是近年自贸区的相继设立。我国自由贸易的程度正在逐步加深并与世界众多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发展关系。以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为例,利用这一自贸区扩大出口和转口贸易,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吸引外贸,扩大劳动就业机会,为中国经济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自贸区在中国经济被欧美大国刻意压制时期和世界经济普遍萧条时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必将继续开展自由贸易,提高开放程度,寻找更多与国际市场交流的机会。

四、保护贸易含义及分类

保护贸易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政策主张。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前者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进口配额等各种名义的壁垒限制外国商品的自由进入。在鼓励出口方面,主要是通过出口补贴、出口退税等政策刺激出口,求得Q易顺差,抢占国际市场份额。贸易保护政策越来越呈现出以下特点:由关税向非关税政策转移,更具隐蔽性;针对性越来越强,更多的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贸易保护政策,而对其他国家适当放松。

五、保护贸易实现途径及影响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已转变为以环境为名筑起“绿色壁垒”,凭借技术优势构建技术壁垒,对外贸易管理和反倾销及针对中国劳动力廉价的“蓝色壁垒”等。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和形式上的隐蔽性,比关税等限制措施更让人难以招架。因此,要提高科技水平,努力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本国经济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客观上说是不利于国家及世界经济的长足发展的,它损害了两国的福利水平,使消费者消费水平降低,不利于商品的自由流动,国际间分工合作不能很好开展,但他可刺激企业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员工福利待遇,从另一角度来说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大国为例:

Pw为国内原价格,Pt为收取关税后国内价格,Pw为收取关税后的国际价格;实施进口关税政策后,国内价格上升,国际价格下降;国内生产增加S2-S1,国内消费减少D1-D2,进口减少S2-S1+D1-D2;生产者剩余增加a,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政府收入增加c+e;净福利不确定,变为e-b-d。

六、中国的保护贸易发展阶段

中国保护贸易政策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实行的封闭型保护贸易政策。这一时期我国对保护的对象不加选择,没有明确的保护期限,导致国内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失去了参与国际分工、获取比较利益、充分利用国际生a力的机会,不利于中国工业的进步,延缓了工业化的速度。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征收较高的关税来保护国家的产业和提高财政收入,虽然保护了本国有一定基础的工业的正常发展,但不利于对外贸易的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错过了提高本国竞争力,增强国家实力的大好机会。二是改革开放时期作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来实行开放的保护贸易。这一时期国家重点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产业,实施较严格的传统进口限制措施,为外贸企业利用市场机制、自主经营创造了外部环境,为本国企业的良好发展,不被跨国企业践踏起到了较强的保护作用,实行了有条件的动态的贸易保护手段。三是入世后“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中国在加强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也注意保护本国产品的出口顺畅,通过出口退税等政策维持我国的贸易顺差。近年来,中国与许多国家产生贸易摩擦,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其认为中国采取不正当的贸易保护政策,出于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对中国出口到其国家的产品进行诸多限制等。针对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包括提高关税和“报复性”反倾销。对影响国内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进口品征收较高关税,减少贸易损失;针对国外对中国出口品的反倾销措施,我国采取同样的反倾销。从政府方面保护本国出口的良性发展。一方面起到了均衡作用,从国家层面对保护贸易政策进行抗议;另一方面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局面,两国在限制另一国进口时必然会使本国经济遭受损失,降低本国福利水平,民众消费的选择空间缩小,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国际国内分工合作的神话,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Dominick Salvator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enth Edition,205--208.

[2]P.E.K Kenen,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CSR NO.29,May 2009.

[3]WTO,Annual Report(Geneva:WTO,2008).

[4]H.G.Grubel and H.G.Johnson,Effective Tariff Protection(Geneva:United Nations,1971).

上一篇:房价中的教育资本化效应究竟有多大 下一篇:房地产过度投资及投资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