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产力理论

时间:2022-10-28 07:16:52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产力理论

【内容摘要】在1845-1846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产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基本范畴。在1847年出版的《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生产力在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范畴达到了成熟的程度。

【关 键 词】马克思 生产力 理论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自从我们先后提出“生产力标准”、“科学技术是第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命题之后,生产力的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从以前过多地关注价值体系的研究转向注重对生产力发展的研究,是个巨大的历史性进步。近些年来,在生产力研究的理论文献中,留下了众多开拓者的足迹。就此,有必要对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力理论的发展过程加以系统总结。

马克思是系统、深刻、科学地阐述生产力理论的第一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贡献――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都是建立在对生产力的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一、生产力的范畴

在1845-1846年他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发展的客观规律时,生产力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基本范畴。他明确指出:“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的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由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在1847年出版的《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生产力在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并提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的命题。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范畴达到了成熟的程度,指出:“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以往的活动的产物。”并且指出生产力所反映的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二、生产力的系统结构

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对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划分了层次。他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构成生产力的简单的、普遍的、基本的要素,在现实生产力中,它们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劳动者在诸要素中居于主体地位。马克思指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生产工具,也是过去的、客体化了的劳动。”尽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也是生产力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但它们如果不为活劳动所运用,就是一堆死的东西。“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劳动过程的发展,在“简单要素”的基础上,有一些新的要素成为构成社会生产力系统所不可少的要素。科学和教育就是这种新的要素。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把教育视为一种具有生产性质的训练劳动力的服务,它可以使一般的人“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管理在社会生产力系统中越来越具有特殊重要作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指的就是分工、协作和管理。生产力要素按着比例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中比例失调达到严重的程度就会导致经济危机,微观经济中的比例失调,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就得不到保证。“连续性本身就是一种劳动生产力”。

三、环境对生产力的影响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既准确地确定了生产力的内涵,又紧密联系着生产力运行的环境进行研究。

自然环境是生产力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发展生产力必须利用自然。马克思曾经指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马克思还曾指出:“如果把不同的人的天然特性和他们的生产技能上的区别撇开不谈,那么劳动生产力主要应当取决于:劳动的自然条件,如土地的肥沃程度、矿山的丰富程度等等……”在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自然条件。经济环境与生产力的关系最为密切。经济环境主要指的是生产关系。他明确指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发展的。”生产力存在和运行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政治和人口。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生产力和政治的关系归结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关于生产力与人口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二者应协调发展。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造人之一,他与马克思一起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奠定了基础。恩格斯在1844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开始使用生产力概念,他在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阐述人口与生产力、土地与生产力的关系时指出:“人类所支配的生产力是无穷无尽的”,并且指出科学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在1845-1846年他与马克思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时,揭示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发展的客观规律。后来,恩格斯在1877年发表的《反杜林论》中进一步指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恩格斯的生产力理论,除见诸于同马克思合著的著作以外,在他自己的著作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他认为“由协作和分工产生的生产力,不费资本分文;自然力,如蒸汽、水,也不费资本分文。科学所发现的力,也是这样。”“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恩格斯对生产力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做了精辟的论述,他告诫人们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定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还论述了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重要意义及其实现条件,他指出:“只有按照统一的总计划协调地安排自己的生产力的那种社会,才能允许工业按照最适合于它自己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或发展的原则分布于全国。”

目前,生产力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生产力的研究早已经突破了自身的学科界限,而且还在不断扩张。现在出现的文献资料,关于生产力概念,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外,还有环保生产力、绿色生产力、信息生产力、金融生产力、精神生产力、知识生产力、教育生产力、管理生产力、制度生产力、文化生产力……,而且还有不断膨胀的趋势。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已成为学术界广泛研究的热点。在一段时期内,还会有更多的人切近生产力的课题,这将使得生产力理论更加丰富,并得以不断完善。

上一篇:浅谈行政人员的素质要求 下一篇:分析市场经济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