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风险控制范文

时间:2023-03-18 02:35:22

旅游风险控制

旅游风险控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探险旅游 风险 旅游风险 风险控制

一、探险旅游认知

1.探险旅游定义及种类

探险旅游是指出于对新颖未尝试过经历的探索,寻找刺激感受,从经历中进行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等动机,进行的有别于常规大众旅游的风险较高的新兴旅游活动。探险旅游活动从空间上划分可以分为四种:空中的;陆地的;水中的;水、陆、空混合的。表中是国际上在这一领域研究应用比较普遍的对于探险旅游活动范围的界定。

2.旅游者探险旅游需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旅游者希望通过探险得到积极的成果,达到自我实现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消极影响。人们强烈的渴望感知自己驾驭自然的能力,而排除人性弱点如恐惧、焦虑等。根据Ewert 的论证,旅游者探险旅游需求主要有六中驱动力即:探险、挑战,摆脱精神空虚,赢得赞誉,挑战生理极限,控制自然和发挥自身创造力(如图)。

二、风险因素分析

1.旅游者个人因素分析

旅游者方面常见的错误主要有三个方面:沟通不良、不安全行为以及个人原因。沟通不良主要指语言文化差异、对讲解的关注吸收及领会程度、对个人能力的不适当估计;不安全行为是指不按规范操作行事、卖弄炫耀、不按照统一的步骤;个人因素包括身体机能不适合、近期负伤未复原、安全意识不足、过分自信和无经验。

2.设备因素分析

这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设备供应不足、选择失误以及养护不当。组织机构使用低质量不合标准和不符合安全规范的设备,或是在选用的设备不适合当时的情况、不适合使用者、不适合参与者的服装或装备,还有设备在恶劣的环境下无法工作的情况发生。

3.环境因素分析

探险旅游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灾害如地震、塌陷、滑坡、泥石流、暴雨、洪水、海啸、沙尘暴等。突发事件一般指无意中被绊倒或是突然出现的危险物品等。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目的地的政治事件、社会治安等问题。

4.组织者的不当行为

目前探险旅游的组织者基本都是民间自发行为,有俱乐部组织探险和网站上发帖子组队等形式。存在组织者风险意识不足,领导经验缺乏,管理不善,选择设备不当等。另外发生问题以后,很多旅游者并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定程度上也造成组织者安全责任意识不到位。

三、探险旅游风险控制管理对策及建议

1.旅游者的不安全因素的控制

第一,加强旅游者安全教育,使其深入了解并理解探险旅游的危险性。第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选择适合旅游参与的项目,不要盲目追求刺激和风险。第三,出发前要制定计划。主要包括对目的地与交通工具的确定;对宿营地的地形与当地的环境、气候的了解;了解当地的人文习惯,风土人情。第四,加强旅游者体能和心理训练。如进行体格检查、身体素质训练、心理素质训练等。此外还有必要加强包括野外生存与生活技能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危机处理等知识的储备。

2.加强旅游组织经营者及管理者风险管理控制职能

探险旅游经营者主要是探险自助游的民间俱乐部。而我国现有的旅游法规政策主要针对旅行社等经营性质的单位和公司,对非营利性组织和社团却没有约束力。因此应该在加强政府职能管理的同时,注重企业自身的管理。组织机构要树立安全管理理念。履行书面形式的风险告知义务,建立责任认定制度,做到责任人明确,即便是网络自助游,其发起者也必须承担起相应的告知义务和法律责任。还要做到主动预防。不能仅仅靠旅游保险公司提供保险,要积极的配合保险公司,主动确保旅游安全并建立完善各种相应的制度,如个人救生卡制度。

3.社会制度和相应法律制度的健全

第一,完善旅游保险,特别是完善户外探险的保险制度。加强宏观监管, 完善保险制度,丰富保险产品,加强宣传促销,使用电子商务手段等。第二,政府积极介入对组织者进行监管、建立救援机制等。应吸收国外“保险”与“救援”相结合的做法,还应建立民间和政府“合作”的救援组织。第三,完善旅游法律、法规及相应规章制度。如建立探险旅游申报制度,建立一种类似探险旅游“领队”或导游的资格认证制度的等。第四,旅游职能部门要完善探险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应当具有事前预防功能、事中监管和营救功能以及事后补偿、改善功能。要防止旅游事故的发生,必须辨识或确认危险源,在事前预测的基础上,评价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可能性,最后寻求控制危险源的方法和措施。第五,值得提出的是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及相关研究部门要重点做好对探险旅游的调查和安全控制研究。

参考文献:

[1]Bentley, T., D. Meyer, S. Page, and D.Chalmers 2001 Recreational Tourism Injuries among Visitors to New Zealand:An Exploratory Analysis Using Hospital Discharge Data.Tourism Management.22:373381

[2]Hall,C. 2002 Travel Safety, Terrorism and the Media: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ssue-Attention Cycle.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5:458 466

[3]Jacobsen,J. 2001 Nomadic Tourism and Fleeting Place Encounter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1:99 112

[4]张进福:建立旅游安全救援系统的构想[J].旅游学刊. 2006(06)

[5]侯国林:旅游危机:类型、影响机制与管理模型[J].南开管理评论.2005(01)

[6] 赵怀琼王明贤:旅游安全风险系统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01)

旅游风险控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滇西北 探险旅游 风险控制

一、序言

随着旅游的个性化发展,以单一观光层次为主的旅游产品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对旅游和休闲的心理要求,从而转向文化、休闲、探险等专业需求层次。探险旅游源于西方,目前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相当普及,近年来,各种探险旅游活动也风靡中国,但由于起步较晚,游客与经营者对探险旅游知识的缺乏,与此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各种应急保障措施不够完善,导致探险旅游事故频频发生。根据中国登山协会的不完全统计,1999―2009年,全国探险旅游死亡人数达160余人。而且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因为探险旅游死亡人数的逐年增加,探险旅游安全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业界的重视,解决探险旅游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二、探险旅游综述

1.探险旅游的概念

探险旅游是指由探险旅游企业(如俱乐部、旅行社)或隔热组织设计的,在旅游者不熟悉的有安全保障的地方进行的,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探险需求的,能使旅游者产生特使体验的,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所有旅游活动的总称。

2.探险旅游的特征

(1)动机的独特性

探险旅游这种旅游方式一般在其活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参与者在未知的行程中追求冒险和刺激。这种动机的独特性是探险旅游区别于大众传统旅游的一个体现。

(2)自主参与性和体验差异性

游客在探险旅游中能自主参与,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施展才干。由于旅游者个人体质、智力、情感、以及旅游需求的差异,不同的旅游者可获得不同的探险体验、情感经历和心灵体验。

(3)专业性与技术性

探险旅游的组织者要根据探险旅游项目的需要,向游客传授基本的野外旅行常识,如装备使用、露营、消毒及方向辨别等;还有探险旅游者必须熟悉掌握特殊知识技能,如漂流、攀岩、崖降等的专业技能。这些都要求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4)对安全的需求

人们对探险旅游的渴望不仅仅是猎奇和寻求刺激,也是为了达到人生的自我实现。因此,当危险超过了游客能力所能够承受的范围时,游客的体验水平便处于下降趋势。“绝对刺激,绝对安全”才是探险旅游的显著特点。

三、滇西北探险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风险的原因

1.滇西北探险旅游的发展现状

滇西北旅游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该区含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共24个县。

滇西北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区,区内有两处位列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丽江古城―文化遗产,三江并流―自然遗产)、三处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丽江玉龙雪山、大理)、三处部级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白马雪山、苍山洱海)、一处国家地质公园(玉龙黎明―老君山)和许多新近崛起的旅游地。这对向往原始野性的大自然的探险旅游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滇西北的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设施和城镇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尤其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交通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为开发滇西北探险旅游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和各级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努力下,滇西北旅游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单纯的观光游览为主调的旅游产品结构正向科技和文化含量不断提升的各类特色旅游产品转化,包括探险旅游在内的多种专项旅游产品正在或即将被重点开发。例如,滇西北“香格里拉探险游”已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向世界隆重推出的11条部级精品旅游线之一;“茶马古道探险游”也是国家重点开发的旅游产品之一。由于旅游宣传促销措施得当,滇西北旅游产品不但在国内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知名度,而且在海外市场,尤其是在港澳台地区和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亚洲旅游市场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但是,滇西北探险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至今,滇西北探险旅游死亡人数57人,其中在交通及坠崖的事故中,共有50人死亡,23人受伤;在沉船事故中共有1人死亡,11人失踪;在雪崩事故中共有3人死亡,19人受伤;在巨石滑落事故中共有3人死亡,2人受伤。而且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果问题不解决,势必要影响到滇西北探险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滇西北探险旅游存在的风险及原因

(1)从客观角度出发

①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繁

由于滇西北三江并流带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区内多种地质灾害频繁、普遍而典型,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广泛发育。山地的生态地质环境、地质成景异常脆弱。

②交通不便,交通事故频繁

滇西北区域内盘山公路众多,部分路况不尽人意,再由于植被脆弱,一旦暴雨或地震,轻则泥土顺流冲刷而下淤积路面,重则大石块坠下形成塌方,或山体滑坡等事故,完全阻塞公路。因此,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区。

③地势高,游客容易产生高原反应

滇西北地势高,山脉纵横,分布有梅里雪山、玉龙雪山、哈巴雪山等山数十座海拔4000m以上的雪山。据统计,大约80%的游客都会产生高原反应。

(2)从主观角度出发

第一,旅游者盲目自信、缺乏安全意识、轻视活动难度,参与者仅凭一股热情投入到户外运动中去,无安全意识与常识作保证是很危险的。事故者没有基本的安全意识造成的严重后果是近年来发生事故的共通性。第二,设备供应不足、选择失误以及养护不当。

(3)旅游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意识较差

滇西北地区近二十万旅游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6%左右,远低于全国水平,具有专业水平的中高级管理、导游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4)救援能力有限

由于事故发生地点通常都处于交通、通信、医疗条件等不发达地区,目前在旅游所辖区,滇西北地区、云南省甚至全国都没有专业的救援队伍,给救援带来很大的困难。每次的救援任务基本由当地政府组织村民承担,而他们缺乏专业的设备和必要的技能培训。

(5)探险旅游者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险

在滇西北地区的几次事故中,受伤和遇难人员基本没有购买专门的户外运动保险,在事后处理中,给旅游景区、当地政府以及家人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四、滇西北探险旅游风险控制的对策

1.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真正把“保护优先”原则落到实处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大量森林的被砍伐,滇西北地区面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的现实威胁。自然环境、人居环境和气候都处于一种不断恶化的趋势之中;相应地,旅游环境也受到了影响和破坏,旅游者不得不跑更远的路才能看到保存尚完好的生态环境,而这又在无形之中带来了对所剩无几的宝贵资源的新的开发和破坏(例如对玉龙雪山的开发,从云杉坪到高山滑雪场再到牦牛坪,缆车索道越建越多,路越修越远,自然生态环境被人为改变的威胁也就越来越大)。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滇西北地区应坚定不移地将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突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突出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使旅游业发展真正走上旅游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健康轨道。

2.旅游者的不安全因素的控制

应在参与活动之前对影响探险旅游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认识,防患于未然,这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面对危险时的盲目性,因而要尽量做好详尽的防护措施:第一,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旅游目的地;第二,参与专业、正规的旅游企业组织的旅游活动;第三,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旅游路线和探险内容;第四,参加探险旅游的相关培训,懂得自我救护,了解野外生存技巧;第五,充分了解旅游的内容,包括目的地的地域特征、天气情况、交通条件、救援电话、救援设施等;第六,配备探险所需要的装备,准备一些急救药品;第七,购买保险。

3.加强旅游组织经营者及管理者风险管理控制职能

(1)推行许可证制度

许可证是旅游企业或探险俱乐部等组织单位从事探险旅游活动的一种资格凭证,也是主管部门对经营者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后颁发的资格证书,它可以帮助游客辨别合格与不合格的旅游商。主管部门还应该对组织单位的经营状况进行定期考核,关于组织者的实力和信誉、安全或事故记录、等内容。若在规定期限内有重大服务缺陷的,予以惩罚甚至是取消从业资格,从而刺激从业单位加强管理,降低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2)高素质、高能力探险旅游从业人员的配备

这里指的是从业人员包括从事探险旅游的导游、领队、联络人员和司机。目前从旅游院校和其他渠道培养出来的导游或其他人才,尚不能适应从事探险旅游的需要。探险旅游的野外作业人员一般要求一专多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其具备应付各种困难和危险的专业素质及能力。

(3)规范操作、遵守检查培训原则

在探险活动(尤其是危险性大的活动)开始前,有必要对参与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确定游客是否有能力完成探险任务,根据游客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工作分工,并根据分工内容对游客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尽量避免探险过程中危险事故的发生。同时从业人员在组织活动前,还必须对探险目的地进行初步考察,了解目的地情况,尽可能地排除或避开危险。

4.完善探险旅游安全救援系统

(1)政府牵头建立以滇西北景区景点为基地的救援机构

政府掌握着庞大的社会资源,建立有110、119、120等完备的公共安全体系。当地政府应负责牵头组织建立一个适合当地情况的高效、快捷的救援机构,在必要时与相关部门与组织做统一的协调工作,提高救援效率。

(2)滇西北当地救援人员的配置

首先在旅游地建立以景区管理员和当地村民为主要救援人员的救援组织,聘请国内外专家负责对他们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医疗急救常识;并且定期开展和不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和演习。利用他们对当地情况的了解,诸如气候、地形、语言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很大地提高救援效率。其次寻找户外运动爱好者作为救援队的志愿者,利用他们对户外运动的热情和经验,运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和专有装备,也可以提高救援队的救援能力。

(3)救援装备的配备和通讯设施的完善

滇西北当地政府组织和景区管理机构应该为救援队建设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备一些必要的救援设备和个人装备,由景区管理员或当地村民负责保管,在需要时使用。另外,滇西北当地景区应建立救援通讯体系,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以保证救援工作的开展。

五、结束语

探险旅游是随着市场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专项旅游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特别是在滇西北地区。虽然在运作中具有一定的风险,但对年轻旅游者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只要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三方采取积极的态度,对滇西北探险旅游中存在的问题足够重视,构建一个合理的安全保障系统,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以内,那么滇西北地区的探险旅游就可以得到长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传统:探险旅游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5)

[2] 关汉玉:探险旅游在我国发展的前景初探,黑河学刊[J],2010(8)

[3]周彬 唐继刚 董杰 刘丽娜:滇西北探险旅游开发初步研究[J].旅游开发与市场,2006(06)

旅游风险控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健康风险;因素;防控策略

1旅游健康及旅游健康风险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习惯将健康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但科学的概念并非如此。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且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即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身体、心理和社会幸福感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自然、社会、文化、生态、心理、遗传及其它生物学因素等都是可能的致病因素。“旅游健康风险”即指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因所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发生改变及旅途奔波,其生理、心理健康及社会幸福等各方面产生种种不适或直接面临损害事件的可能性,导致旅游健康风险的原因多样而复杂,其形式也具有不确定性。

2旅游健康风险因素分析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所组成,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综合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旅游健康问题与旅游产业的各要素(食、住、行、游、购、娱)都有关,涉及领域广、人员多,交叉性强,关系复杂,这个复杂的巨系统决定了影响旅游健康的因素纷繁而复杂(图1),自然地理条件、卫生资源配置、旅游安全设施和社会文化环境等都可能成为风险因素。所以,对健康风险形成机理进行探讨时,既要考虑地区地质、水文、土壤、生物、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又要考虑经济水平、食物结构、居住条件、卫生习惯、医疗保障等人文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要结合旅游业的特性,考虑旅游者个人条件及景区游乐设施的安全状况。只有坚持综合性原则,才有可能系统、有效地排除健康风险,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旅游健康风险防控策略

3.1实施健康旅游规划

健康旅游是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观,不仅仅强调旅游者对自身健康的追求,也强调在满足旅游者身心健康需要的同时,维护和改善旅游地生态环境,营造更为自然的旅游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良性互动的旅游方式。实施健康旅游规划,也即是要在旅游地调研和评价基础上,为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为旅游地的有序持续发展寻找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最优综合开展途径展开富有反馈特性的连续操作过程。政府是其重要的实施主体,如制定并施行区域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旅游区及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执行严格的审查制度,重视其健康影响;完善相关旅游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建设,维护社会治安,规范旅游服务与市场建设,打击旅游犯罪,为区域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

3.2提供安全健康的旅游服务

安全健康的旅游服务对保障和提高旅游相关人员健康素质、促进旅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加强旅游地的卫生监管,注重解决食品卫生、传染病、意外伤害、环境污染等问题;完善药品的配送体系与医疗救治体系,增强旅游地健康资源的供给能力;建立景区救援系统,增强景区突发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加强旅游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防范、控制与处理游览安全事故。旅游景区也应该和更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物质环境部门等有良好的沟通,通过配置医疗、防疫、保健、健康教育等方式形成完整有效的卫生服务体系,只有将旅游者作为一个完整人的健康总需求作为服务对象,旅游者出游的健康风险才会得到有效的降低。

3.3建立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进入新世纪以来,旅游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旅游规模逐年扩大,但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却相对滞后,造成了个别时段和局部地区的供求紧张;自助游和散客游明显增多,自驾车旅游、徒步旅游、生态旅游、山野探险、极限运动等专项产品异军突起;出境旅游市场增长迅速,但现代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国家社会治安状况混乱,针对中国游客的盗窃、抢劫、暴力等有增加的趋势等。这些客观上加大了旅游风险性,旅游者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为此,建立健全安全预警制度,保障游客平安出行势在必行。

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建立和完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安全预警信息收集、评估和制度;及时掌握和通报旅游地的环境卫生状况、食品卫生状况、疫情状况等有关情况,提醒游客注意出行安全;针对国内自然灾害、治安状态、疫情暴发等突发事件,建立国内旅游安全预警体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救援体系,及时救助遇险遇难游客,避免因突发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完善各类旅游应急预案,促使旅游单位与国家管理部门、执法机构等就疾病报告、应急计划、特殊卫生事件的诊断和处理等,实现险情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理的整体联动。

3.4开展旅游健康教育

通过教育的、职业的、商业的、志愿者团体以及交通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卫生机构等多种途径推普旅游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内容、政策和法律,制订健康教育与健康行动规划,强化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建设;启发旅游工作人员有意识地开展岗位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在实际操作中自觉运用人体生理卫生、消毒灭菌、传染病预防和旅游卫生等专业知识来提高旅游业的规划、管理、服务和接待水平;开展旅游健康咨询,使旅游者充分了解旅游地的社会治安秩序、安全措施、交通、通讯、医疗服务和遇险求救途径等,增强其健康意识及对意外伤害的自救能力。

3.5发展旅游保险体系

旅游保险是指旅游者或旅游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按不同类别、不同标准交纳保险金,与保险公司订立旅游保险契约,使旅游者、旅游企业在整个旅游活动的组织和旅行游览中遇到种种意外事故、危险时得到经济补偿。它是积极利用商业机制化解旅游风险、减少游客和企业损失、减少事故纠纷的重要途径。在西方旅游发达国家,旅游保险起步早,市场比较成熟,国民保险意识较高,已养成出门买保险的良好习惯,种类多,品种全,划分较细,有众多针对个人的旅游保险险种。因此,要更好维护旅游者健康与利益,必须要在加强旅游保险的宣传工作、完善旅游保险制度、严格保险责任、健全保险法律制度等领域做足工作,使旅游保险真正能切旅游业发展之脉,发挥其旅游安全保障的作用。

4结语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出门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地区也将旅游业培育成了地方的支柱型产业,旅游中的健康风险客观存在,多样而复杂,旅游健康问题成为了关乎人们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但长期以来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研究与预防应对体系,这对旅游相关人员的健康状况、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社会的综合发展均将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以此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学者与从业者都加入到该项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1]郑向敏.旅游安全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旅游风险控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旅游地产投资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旅游地产的发展,其核心是旅游,本质则是地产,二者是相伴相生的。伴随当前商品住宅开发竞争的不断加剧,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将眼光开始瞄准在旅游地产项目上,并逐渐成为一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投资开发的重点。当前,政府的大力支持,地区的旅游保护政策的加强,使得旅游产业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支柱性产业,并大放异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旅游地产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投资不可盲目,其投资风险的控制在旅游地产中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开发企业的切身利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旅游地产投资的前景分析

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力度逐渐加大,让住宅开发竞争加剧、风险加大,住房性投资的收益也明显下降,商业地产开发的地段性影响愈发突显。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愈来愈多的房地产企业和置业理财者,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旅游地产业。虽然只是地产行业的细分市场,但旅游地产凭借着政策导向性和资源稀缺性优势,在旅游资源和地产资源相互促进的良性架构下,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成为了万众瞩目的楼市新宠。

虽然这两年各地旅游地产项目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作为国内一种新兴的地产投资项目,其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因为旅游地产不同于普通住宅地产,其“休闲度假型第二居所”的特性,决定了旅游地产不仅满足居住需求,还要满足投资、度假、养老等多重需求,而且面向的目标客群范围更广,不只限于所在城市。所以,购买旅游地产的消费者只有转变投资思路,才能把握市场先机,赚取超额收益。

二、理性看待旅游地产投资

1、要明确地产项目所在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状况,是否处在黄金旅游线上,该地的宜居指数如何,是否可以给人提供良好的休闲生活环境,是否适宜老人养老或者休闲度假等等,其中旅游人数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判定标准。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没有足以吸引大量消费者的旅游资源,很难保证其相关联的地产项目保值和增值的。

所以,在购买旅游地产之前,一定要仔细考察当地旅游资源情况,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在旅游市场之中的口碑。只有当地旅游业有做大做强的良好潜质,旅游房地产市场才具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2、除了要看旅游人数的数据统计之外,还有需要看投资的数据。因为旅游地产大多是以“高尔夫、海景房、山地、湖景、温泉、湿地”等为主题的休闲度假住宅、别墅、高端酒店,而早在2005年政府就出台一系列政策限制别墅开发,后来又三令五申土地严控政策,坚决刹住乱占滥用农用地之风,可见一直以来国家对土地的严控态度没有丝毫松动。

所以,投资者必须切实了解旅游地产项目的土地用途,尤其是高尔夫、山地、湖景、温泉、湿地等当地政府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如果只是短期的行为的话,投资者的投资以后很可能会遇到大麻烦。

3、要看投资旅游地产项目的房地产商资质。而房地产商的资金和实力是否雄厚,是地产项目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与地产项目与旅游资源高度切合的保证,是专业细致物业服务的保证,是满足居住、投资、度假、养老等多重需求的保证。

最后,要看旅游地产项目是处于价格高地,还是价格洼地。

以云南腾冲为代表的内陆旅游地产业崛起,预示着国内旅游地产业的发展趋势已经从沿海的海滨城市转向内陆,形式上也从单一型海景房变成了高尔夫、山地、湖景、温泉、湿地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复合型。而相比较于沿海地区的价格,内陆地区的旅游地产项目正处于价格洼地。

三、旅游地产投资五大风险控制

旅游地产投资有策划定位风险、地段选择风险、资金投入风险、市场运营风险、环境保护风险等五大风险,这其中,策划定位风险是各种风险之首,只有策划定位好、规划好发展蓝图,才能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1、策划定位风险控制

旅游地产属于非必需品消费,一般人离开旅游地产,生活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基于旅游地产消费弹性比较大的特性,如果没有针对消费者的独到策划,是很难吸引消费者兴趣的,国内主题公园有70%处于亏损状态就是典型的案例。由此可以看出,前期策划定位在旅游地产投资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有效控制策划定位的风险,对于特别大型的项目,规划之前至少要请三家专业咨询机构,一是市场调研、二是地产策划、三是旅游咨询。对于一般的旅游地产投资,请具有旅游地产专业人才服务的旅游咨询公司就足够了。

2、地段选择风险控制

旅游地产不同于商业地产的地段决定论,除了区位交通因素外,影响旅游地产地段选择的因素还有景观环境、文化遗存等等。如九寨天堂与甲蕃古城的开发,经济区位、交通条件并不十分优越,但因景观环境和文化遗存的吸引力,开发的依然较为成功。因此,旅游地产开发,选择区位交通好、风景资源好、文化积淀厚且有吸引力的地段开发,能有效地降低地段选择的风险。

3、资金投入风险

旅游地产投资是一项战略性投资,因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需要较为雄厚的资金做后盾。因此,在项目资金投入之前,要充分地对地产投入、旅游项目投入进行核算,以量力而行,避免因资金投入不足而出现烂尾楼、主题公园运营不下去的困境。

4、市场运营风险控制

市场运营风险,相对来说,旅游企业要比房地产企业小、房地产企业要比非房地产和非旅游企业小。对其风险的控制,首先,要认清旅游地产与一般地产的区别,主要有三点:一是消费需求不一样,旅游地产能满足投资、度假、养老等多重需求;二是功能不一样,旅游地产承载的功能是度假,是第二居所;三是目标客群不一样,旅游地产的消费者范围更广,不限于所在城市,如海南旅游房地产,有大部分都是东北、北京、上海等远程消费者。其次,在市场运营方面要引进专业人才,对房地产企业和其他非旅游企业尤为重要。

5、环境保护风险控制

环境是旅游地产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环境保护好,才可能持续吸引消费者、留住消费者。其风险控制方式,一是进行环境容量评估,避免项目地承载不了较大客流而破坏项目地的自然环境与舒适的度假环境;二是谨防过量开发,建高密度的房产,以免对度假的心理环境造成不舒适感。

结语:综上所述,伴随我国各地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依托旅游地区优势进行旅游地产的投资与开发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是极为可行的,并具有相当良好的收益前景,但在进行乐观分析的同时也要进行投资风险的详细分析与把控,以做到投资的科学、合理、精准,避免因盲目投资而导致的风险加剧,这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为企业在旅游地产投资建设方面的稳步发展与壮大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马勇,王宏坤.基于全价值链的我国旅游地产投资策略研究[J].商业研究,

2011,(10).

[2] 周春香,董观志.新经济政策下旅游地产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0,

(49).

[3] 杨洋,李蔚.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灾后重建景区旅游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

研究,2012,(06).

[4] 马勇,陈慧英.基于产业融合的旅游全价值链体系构建研究[J].旅游研究,

旅游风险控制范文第5篇

一、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基本概念

旅游企业经营领域涉及较为广泛,以游览、娱乐、住宿、购物、餐饮为经营主线,其财务管理特点基于旅游产品特点。就旅游企业来说,产品生产大多在服务上,其产品特性完全是服务性产品特点,如生产销售同时发生、不可储存性等,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激烈化,旅游企业面临的风险因子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企业处理好投资、融资、筹资及日常的财务工作,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保障内部组织的稳定运营,为企业竞争提供必要基础。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总的来说包括内部风险及外部风险两类,内部风险主要指内部管理失调引发的风险,包括投资、筹资、决策等方面。外部风险主要指经济、政策、文化环境的变动。这些风险因子都会对旅游企业的收益造成影响,对旅游业长期发展不利,因此,旅游企业必须熟练掌握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工具,强化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二、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分类

针对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两类。其中,不可控风险不受企业自主意志影响,被动性强,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风险,来自宏观条件,如国家产业政策、企业主营业务区域状况等。可控风险主要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笼及收益分配四方面,可通过自主决策避免或解决。

(一)不可控风险

不可控风险主要是旅游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5.12地震为例,由于民众对地区灾害性时间的担忧,游客多数会选择其他地区旅行,直接减少了四川地区的旅游业务流量,若企业以此地区为主营,由于企业资金长期占用于收益小地区,这些地方的旅游企业经营风险就会极高。此外,国家政策上,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企业可能会被迫出现转产或经营调整,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会不同。

(二)可控风险

可控风险是企业内部经营风险。一般的,旅游企业可控风险主要表现为偿债能力不足、现金流量呈现负数、依赖短期借款引起的资金周转不灵等。这类风险的成因往往来自企业内部,如决策失误、资产负债评估能力不足、竞争过强、财务控制能力不足等。以财务控制为例,旅游企业财务控制难度远远高于工商业企业,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控制难度大,流动资产占用高,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存在虚增企业利润,企业难以把握自身实际财务状况,直接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三、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风险意识不足、人力成本及宣传成本支出占比过大、资金管理效能不佳、投融资风险度量不足、内部控制不到位、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等。从普遍性入手,本文总结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如下:

(一)强化业务流程控制

要实现高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旅游企业必须强化业务流程控制,强化财务管理刚性。首先,在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企业将所有业务纳入合同化管理中,避免由于客户要求、费用、行程上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第二,在提供旅游产品时,旅游企业要严格按照旅游合同办事,按照合同内容,依据景区计费标准行事,制定严密的计调单,若要开辟新路线,则需进行专项调查之后确定。第三,要按计调单编制及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合理划分行程中团队成员职责,形成相互制约机制,避免超预算、资金结算错误等风险。第四,旅游行程责任分配前置。要在出行前将计调单、安排、服务标准等要求事项部署下来,以便实现行程中费用控制。因此,计调单刚性必须足够,要严格按照计价单控制成本,严格审查,该报销尽快报销,不该报销坚决不报。

(二)强化财务控制

首先,旅游企业应完善内部各项财务工作细则,按现有会计准则、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结合行业特点及企业特点制定本企业财务会计明细操作规范,强化风险监控。第二,要注重会计工作的实际执行,强化经济活动的系统记录与分析,使企业内部资产及财务状况得以正确反映。第三,要强化资金和费用管理,提高预算科学性,要严格按照旅游主线及行程开展预算,避免预算超支及预算不足。

(三)强化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首先,风险评估指标设置应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基础,当资产负债介于40%~60%时,企业资金配置最为合理,低于40%资金充裕且可能发生限制,高于60%企业资金紧张,负债较高,应启用财务预警,控制负债增加及比例。此外,流动比率也应作为风险指标的组成,应将流动比率控制在1.5倍,避免企业资金链风险。其次,在风险防控设置上,旅游企业应当首先强化员工及部门财务风险意识,在规范财务基础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制度性建设,在大财务管理架构上,计调单、会计核算凭证等进行标准规范,对收支预算、资金回款等项设置专用管理办法。最后,旅游企业可引进外部监察机构,利用抽查、倒查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评判,提高管理接入的及时性,避免事后控制。

(四)强化财务队伍建设

团队凝聚力上,应当营造以人为本的团队氛围,为财务人员树立信心,提高凝聚力;在岗位设置上,应实行轮岗,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长期任职出现的岗位漏洞;培训机制上,可采取持续教育与专项教育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企业内宣传财务风险知识,联合专业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营造风险防控氛围,另一方面可开展主题明确、重点明晰的财务风险防控教育活动,如竞赛、案例交换等,提升财务队伍素质,避免因人员疏忽导致的财务风险。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旅游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主要包括信息咨询、电子政务、旅游电商三大系统。策略上,旅游企业应当从强化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三方面入手。实际操作上,一方面,政府应为企业构建信息技术宏观条件,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门户网站建设,如提高网站信息详尽程度、组建论坛、构建客户交流机制、同行联合网上宣传等;优化电商模式,如构建个性化网络平台、开展虚拟旅游经营等;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如交换友链、Email推广、自媒体推广、竞价排名推广等。第三,要强化多方合作,如旅游相关部门协作、银行网上协作、网络公司协作等。第四,可开展CRM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客户回流。第五,强化系列服务。第六,加大员工专业培训,如导游技能、财务技能等。

四、结语

财务风险防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提升旅游企业风险防控能力,需要多方位工作。旅游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防控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从自身经营特点出发,制定适配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旅游风险控制范文第6篇

一、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基本概念

旅游企业经营领域涉及较为广泛,以游览、娱乐、住宿、购物、餐饮为经营主线,其财务管理特点基于旅游产品特点。就旅游企业来说,产品生产大多在服务上,其产品特性完全是服务性产品特点,如生产销售同时发生、不可储存性等,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激烈化,旅游企业面临的风险因子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企业处理好投资、融资、筹资及日常的财务工作,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保障内部组织的稳定运营,为企业竞争提供必要基础。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总的来说包括内部风险及外部风险两类,内部风险主要指内部管理失调引发的风险,包括投资、筹资、决策等方面。外部风险主要指经济、政策、文化环境的变动。这些风险因子都会对旅游企业的收益造成影响,对旅游业长期发展不利,因此,旅游企业必须熟练掌握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工具,强化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二、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分类

针对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两类。其中,不可控风险不受企业自主意志影响,被动性强,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风险,来自宏观条件,如国家产业政策、企业主营业务区域状况等。可控风险主要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笼及收益分配四方面,可通过自主决策避免或解决。

(一)不可控风险不可控风险主要是旅游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5.12地震为例,由于民众对地区灾害性时间的担忧,游客多数会选择其他地区旅行,直接减少了四川地区的旅游业务流量,若企业以此地区为主营,由于企业资金长期占用于收益小地区,这些地方的旅游企业经营风险就会极高。此外,国家政策上,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企业可能会被迫出现转产或经营调整,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会不同。

(二)可控风险可控风险是企业内部经营风险。一般的,旅游企业可控风险主要表现为偿债能力不足、现金流量呈现负数、依赖短期借款引起的资金周转不灵等。这类风险的成因往往来自企业内部,如决策失误、资产负债评估能力不足、竞争过强、财务控制能力不足等。以财务控制为例,旅游企业财务控制难度远远高于工商业企业,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控制难度大,流动资产占用高,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存在虚增企业利润,企业难以把握自身实际财务状况,直接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三、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风险意识不足、人力成本及宣传成本支出占比过大、资金管理效能不佳、投融资风险度量不足、内部控制不到位、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等。从普遍性入手,本文总结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如下:

(一)强化业务流程控制要实现高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旅游企业必须强化业务流程控制,强化财务管理刚性。首先,在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企业将所有业务纳入合同化管理中,避免由于客户要求、费用、行程上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第二,在提供旅游产品时,旅游企业要严格按照旅游合同办事,按照合同内容,依据景区计费标准行事,制定严密的计调单,若要开辟新路线,则需进行专项调查之后确定。第三,要按计调单编制及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合理划分行程中团队成员职责,形成相互制约机制,避免超预算、资金结算错误等风险。第四,旅游行程责任分配前置。要在出行前将计调单、安排、服务标准等要求事项部署下来,以便实现行程中费用控制。因此,计调单刚性必须足够,要严格按照计价单控制成本,严格审查,该报销尽快报销,不该报销坚决不报。

(二)强化财务控制首先,旅游企业应完善内部各项财务工作细则,按现有会计准则、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结合行业特点及企业特点制定本企业财务会计明细操作规范,强化风险监控。第二,要注重会计工作的实际执行,强化经济活动的系统记录与分析,使企业内部资产及财务状况得以正确反映。第三,要强化资金和费用管理,提高预算科学性,要严格按照旅游主线及行程开展预算,避免预算超支及预算不足。

(三)强化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首先,风险评估指标设置应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基础,当资产负债介于40%~60%时,企业资金配置最为合理,低于40%资金充裕且可能发生限制,高于60%企业资金紧张,负债较高,应启用财务预警,控制负债增加及比例。此外,流动比率也应作为风险指标的组成,应将流动比率控制在1.5倍,避免企业资金链风险。其次,在风险防控设置上,旅游企业应当首先强化员工及部门财务风险意识,在规范财务基础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制度性建设,在大财务管理架构上,计调单、会计核算凭证等进行标准规范,对收支预算、资金回款等项设置专用管理办法。最后,旅游企业可引进外部监察机构,利用抽查、倒查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评判,提高管理接入的及时性,避免事后控制。

(四)强化财务队伍建设团队凝聚力上,应当营造以人为本的团队氛围,为财务人员树立信心,提高凝聚力;在岗位设置上,应实行轮岗,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长期任职出现的岗位漏洞;培训机制上,可采取持续教育与专项教育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企业内宣传财务风险知识,联合专业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营造风险防控氛围,另一方面可开展主题明确、重点明晰的财务风险防控教育活动,如竞赛、案例交换等,提升财务队伍素质,避免因人员疏忽导致的财务风险。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旅游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主要包括信息咨询、电子政务、旅游电商三大系统。策略上,旅游企业应当从强化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三方面入手。实际操作上,一方面,政府应为企业构建信息技术宏观条件,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门户网站建设,如提高网站信息详尽程度、组建论坛、构建客户交流机制、同行联合网上宣传等;优化电商模式,如构建个性化网络平台、开展虚拟旅游经营等;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如交换友链、Email推广、自媒体推广、竞价排名推广等。第三,要强化多方合作,如旅游相关部门协作、银行网上协作、网络公司协作等。第四,可开展CRM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客户回流。第五,强化系列服务。第六,加大员工专业培训,如导游技能、财务技能等。

四、结语

财务风险防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提升旅游企业风险防控能力,需要多方位工作。旅游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防控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从自身经营特点出发,制定适配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旅游风险控制范文第7篇

关键词:旅游地产 投资风险 控制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GDP稳步上涨,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对旅游服务需求越来越多,给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影响下,旅游地产投资项目应运而生,成为投资领域关注的重点。但是受到旅游地产投资周期较长、资金需求量较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资金回笼较慢、且运营过程较为复杂,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旅游地产投资风险,如何实现对旅游地产风险控制成为投资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旅游地产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任何投资行为都存在一定风险,旅游地产投资不仅具备一般投资风险,还需要面临更多其他形式的风险,具体来说:

(一)决策失误

就本质来说,旅游地产是战略性投资,前期投入较大,回收期相对较长,因此风险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一般来说,该行业对投资者要求较高,投资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够更好地参与运营,否则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将直接使企业陷入困境。决策失误主要体现在市场预期、环境及方式三个方面,其中市场预期受目标群体的接受度等影响,而投资环境则受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投资决策是一个综合过程,企业管理者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避免因考虑不周而引发的一系列风险。

(二)选择风险

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不同,会给旅游地产投资带来地段选择风险。如地产对自然环境要求较高,旅游地产除了要关注一般地产需要关注的要点,还需要选择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更多游客,要始终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第一,旅游开发第二的经营理念,不能够因为过度不当开发而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的消极影响。同时旅游地产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环境是旅游地产持续发展主要因素,只有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才能够增强游客的第一印象,形成二次消费,并做好口碑宣传。如果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旅游地产依靠的景区长期超负荷承载了无法承载的客流,势必会对环境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促使旅游地产投资面临更大的风险。

(三)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短缺或管理不善

不同于一般地产,旅游地产特点具有其特殊性,如承载力不同,旅游地产在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同时,还体现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特点;另外,针对消费需求,旅游地产不但吸引养老、度假人群关注,还会吸引专业地产投资者,进一步扩大了目标群体范围。旅游地产自概念策划、设计规划等方面都会对投资者提出较高要求,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运营管理方面,需要既懂得旅游知识、地产知识又擅长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够为旅游地产持续健康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人才市场上,这种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进一步增加了旅游地产的经营管理风险。

二、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重视可行性调查

市场调查作为旅游地产投资的首要环节,其落实效果好坏直接决定投资成功与否。为了能够全面、系统预估风险,在投资前应积极开展可行性调查,减少不确定因素对投资产生的消极影响。具体来说,应明确区域规划及定位,并充分考察风景区辐射区域的产业发展现状。同时深入调查交通等相关配套设施完善程度,然后确定目标市场[2]。在此过程中,只有选择科学的项目区位、融资方式,才能够为旅游地产项目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根本上避免潜在风险产生的损失。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总成本与销售量、利润三者之间的线性关系,运用本量利分析法对旅游地产项目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实现对项目方案的估算,重视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有效规避风险,还能够尽可能提高旅游地产经济效益。

(二)采取多元方法分散风险

首先,规范和强化旅游地产投资项目管理。在招投标环节,投资者应与较高资质的建设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将建设工期、清单报价等标准制定出来,不仅能够有效缩短工期,还能够提高施工有效性,更好地控制好项目开发成本。另外,选择优质的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协调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在旅游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应严格控制各个开发环节,落实好事前、事中及事后全过程管理,从多方面多角度实现对旅游地产建设项目的全面监督和控制。

其次,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旅游地产投资风险,可以同时对多个项目进行投资,实现对风险的分流处理,减少由于一个项目的失败而使投资者承受整体更大的打击。

最后,旅游地产开发企业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构建一个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机制,为开发项目持续健康运行提供强大支持。

(三)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投资者应积极咨询专业酒店管理公司或管理咨询公司,为日后旅游地产项目发展指明发展方向,同时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兼顾对内培养与对外招聘两个方面,为企业输入更多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有效性。为了能够提升经营效果,还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主要目标群体,采取多元化运作方式,或者通过聘请专业营销公司营销业务,扩大自身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品牌信誉,通过良好的口碑实现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单纯依靠投资者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借助地方政府力量,充分挖掘项目提供的经营资源,探索多元化多角度投资经营管理模式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更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结束语

根据上文所述,旅游地产投资作为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不能盲目投资和开发,尤其是针对投资主体来说,更要做好前期的调查和研究,对项目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论证,才能作出投资决策。一意孤行拍一拍脑袋作出的投资决策暗藏巨大的投资风险,是不可取的。因此投资主体应明确认识到当前旅游地产发展面临的诸多风险,并结合旅游地产发展现状,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自身抵御风险能力,学习相关法律制度,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加大对市场动态的关注研究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推动旅游地产项目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一凡,饶盼盼.浅析我国旅游地产的投资风险[J].中国市场,2012,(45):60-61

[2]曹炳汝,吴楠.我国旅游地产风险规避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4):68-69

旅游风险控制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探险旅游 安全保障 风险控制

人类进行探险活动的历史,非常的久远,甚至可以说自人类出现起就从未停止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走马观花”式的吃住行游购娱,个性化的呼声和要求越来越多,探险旅游开始成为都市人群,尤其是年轻人所热衷的时尚。所谓探险旅游是旅游者到人迹罕至或险状环生的环境进行的充满神秘性、危险性和刺激性的旅行考察活动。目前,很多国家开辟了探险旅游,如泰国的骑象探险旅游,丹麦的狗拉雪橇探险旅游,还有乘汽球环球旅行,驾脚踏飞机或滑行器飞渡海峡,驾游艇或小船周游世界,乘独木舟横渡大西洋等。而以科学考察为主要目的的探险旅游,种类繁多,如高山探险旅游,沙漠探险旅游,海洋探险旅游,森林探险旅游,洞穴探险旅游,极地探险旅游,追踪野生动物探险旅游,寻找人类原始部落探险旅游等。

在我国,探险旅游处于起步状态,安全因素是最大的顾虑与障碍。2006年5月1日,新疆43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徒步穿越“天师古道”遭遇风雪,31人被暴风雪围困失踪达7天之久;5月3日,北京女孩小倩在穿越内蒙古的库布齐沙漠时遇难;5月14日,天津登山爱好者李伟在攀登昌平沟崖大山时被滚落的山石砸中受伤抢救无效死亡。仅这一个“黄金周”所暴露出来的探险旅游安全问题就令人触目惊心。

那么,探险旅游的安全保障体系应当如何构建?遵循怎样的发展模式?

一、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探险旅游的规范管理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新兴的探险旅游模式要予以足够的重视,现阶段,我国的探险旅游处于旅游者的自发阶段,没有专业的运作模式,大多为民间形式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且出现事故之后,责任不明确。因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针对我国探险旅游的现状,可采取一下措施:

第一,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从法律的角度,明确探险旅游安全工作责任。针对探险旅游形式多样、组织程度低、事故风险高的特点,要区分不同类型、不同情况,明确安全工作责任,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对有组织开放的探险旅游市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加强对探险旅游的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管监查;对经营探险旅游的旅行社和景区,要落实企业和单位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各项安全措施,完善组织接待条件和应急预案,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对已经形成规模的探险旅游项目,要依靠当地政府,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体,共同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第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公众的探险旅游安全教育。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对发生的探险旅游事故及其原因向社会公布,警示从事探险旅游的单位和人员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要大力宣传安全第一的观念,介绍探险旅游常识,增强安全风险意识,认清冒险旅游的危害,培养理性出游的习惯,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旅游的舆论氛围。要广泛宣传商业保险的作用,提高对保险的认知度,引导探险旅游者购买保险。

第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开展对探险旅游的调查研究。探险旅游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如沙漠探险、洞穴探险、丛林穿越、登山越野、乘坐热气球、潜水等),专业化强,工作难度大,必须扎扎实实做好相关工作。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重点做好对探险旅游的调查研究。针对本地组织和接待探险旅游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全面分析,查找安全工作漏洞。对已开展的探险旅游项目,要逐一进行摸查,对其组织实施、安全设施和风险防范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主动会同当地民政、体育和工商等部门,对组织各类探险旅游的企业和单位进行调查备案,切实掌握情况。对本地区探险旅游资源的特点、现有的保障条件和救援力量等情况,制定和完善安全保障措施。

第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引导探险旅游的规范化管理。为了把探险旅游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轨道,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在总结探险旅游发展经验基础上,会同业内外有关专家,动员社会力量,借鉴国外成熟的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探险旅游的规范化管理方式。

二、旅游企业对探险旅游的专业化运作

探险旅游蕴涵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其发展前景不可小觑,许多积极进取的旅游企业早已盯上了这块“蛋糕”。但由于运作过程中,风险系数较高,旅游企业的探险旅游业务仍处于摸索阶段。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旅游企业对探险旅游运作的专业化程度。

第一,对从事、开展探险旅游的旅游企业要进行严格审核,在企业的规模、质量保证金、专业的领队数量、从事旅游运作的时间长度等方面都要有硬性的考核标准,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开展探险旅游业务。以此设立从事探险旅游业务的门槛,确保实力强大的旅游企业能专注于旅游路线开发,避免市场上“鱼龙混杂”。

第二,旅游企业在设计探险路线时,必须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进行科学的、严谨的设计。探险旅游首先是“旅游”,在充分保证旅游者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追求新颖、刺激和独特。每条探险路线都必须是经过旅游企业反复地实地考察、研究、论证,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有足够的防范措施、应急措施,才能向市场推荐。

第三,对旅游企业所开展的探险路线作出数量上的限制,旅游企业在开展探险旅游业务时不能搞“大而全”,必须做到“专而精”,每拓展一条探险路线,就要作成安全系数非常高的“精品”。

第四,从事探险旅游的旅游企业必须拥有一批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专业探险领队,并在探险旅游目的地发展当地居民作为专业向导。领队和向导必须对自己所带领的团队负责,若因认为原因出现事故,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第五,旅游企业与保险公司加强合作,旅游企业必须为参加探险旅游的旅游者购买保险,保险公司加强对探险旅游的监督,同时分担旅游企业的风险。考虑到我国现在旅游行业中的意外伤害保险赔付范围不够全面,旅游企业可以建议旅游者购买寿险等险种,从而使保障更加健全。

第六,旅游企业组织探险旅游时,必须根据路线的实际情况,对参与者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作出严格的限制和考核,对身体状况、精神状况不能适应探险旅游者坚决予以谢绝。对参与者要进行充分的安全警示和技能培训,并

明确双方的责任。

三、探险旅游参与者安全意识的加强

探险旅游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参与者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要有充分的安全意识。在2006年5月1日,新疆户外运动爱好者徒步穿越“天师古道”的活动中,被暴风雪围困失踪达7天之久的参与者中,居然包括5个小孩,最大的13岁,最小的6岁,这一事例充分暴露了探险旅游参与者安全意识的淡薄。其他类似事件更是不可胜数。

因而探险旅游参与者对探险旅游的风险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盲目地进行所谓的探险活动,尽量做好详尽的防护措施:(1)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旅游目的地;(2)参与专业、正规的旅游企业组织的旅游活动;(3)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旅游路线和探险内容。严禁未成年人、老年人或身体状况不合适的人员参加探险旅游;(4)参加探险旅游的相关培训,懂得自我救护,了解野外生存技巧,熟悉寻求救援的方法;(5)充分了解旅游的内容,包括目的地的地域特征、天气状况、交通条件、救援电话、救援设施等等;(6)配备探险所需要的装备,准备一些急救药品;(7)购买保险。

探险旅游是随着市场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专项旅游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虽然在运作中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更体现了其非凡之处,对青年旅游者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故而不可“堵”而应“疏”,只要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旅游参与者,三方采取积极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手段,就可以构建安全保障系统,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内,那么探险旅游就可以获得充足、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雁:《户外探险频频出险,探险旅游资源将接受风险评估》,《法制日报》,2006年6月22日

[2]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探险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2006年6月

旅游风险控制范文第9篇

[关键词]滇西北探险旅游风险控制

一、序言

随着旅游的个性化发展,以单一观光层次为主的旅游产品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对旅游和休闲的心理要求,从而转向文化、休闲、探险等专业需求层次。探险旅游源于西方,目前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相当普及,近年来,各种探险旅游活动也风靡中国,但由于起步较晚,游客与经营者对探险旅游知识的缺乏,与此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各种应急保障措施不够完善,导致探险旅游事故频频发生。根据中国登山协会的不完全统计,1999—2009年,全国探险旅游死亡人数达160余人。而且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因为探险旅游死亡人数的逐年增加,探险旅游安全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业界的重视,解决探险旅游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二、探险旅游综述

1.探险旅游的概念

探险旅游是指由探险旅游企业(如俱乐部、旅行社)或隔热组织设计的,在旅游者不熟悉的有安全保障的地方进行的,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探险需求的,能使旅游者产生特使体验的,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所有旅游活动的总称。

2.探险旅游的特征

(1)动机的独特性

探险旅游这种旅游方式一般在其活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参与者在未知的行程中追求冒险和刺激。这种动机的独特性是探险旅游区别于大众传统旅游的一个体现。

(2)自主参与性和体验差异性

游客在探险旅游中能自主参与,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施展才干。由于旅游者个人体质、智力、情感、以及旅游需求的差异,不同的旅游者可获得不同的探险体验、情感经历和心灵体验。

(3)专业性与技术性

探险旅游的组织者要根据探险旅游项目的需要,向游客传授基本的野外旅行常识,如装备使用、露营、消毒及方向辨别等;还有探险旅游者必须熟悉掌握特殊知识技能,如漂流、攀岩、崖降等的专业技能。这些都要求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4)对安全的需求

人们对探险旅游的渴望不仅仅是猎奇和寻求刺激,也是为了达到人生的自我实现。因此,当危险超过了游客能力所能够承受的范围时,游客的体验水平便处于下降趋势。“绝对刺激,绝对安全”才是探险旅游的显著特点。

三、滇西北探险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风险的原因

1.滇西北探险旅游的发展现状

滇西北旅游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该区含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共24个县。

滇西北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区,区内有两处位列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丽江古城—文化遗产,三江并流—自然遗产)、三处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丽江玉龙雪山、大理)、三处部级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白马雪山、苍山洱海)、一处国家地质公园(玉龙黎明—老君山)和许多新近崛起的旅游地。这对向往原始野性的大自然的探险旅游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滇西北的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设施和城镇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尤其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交通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为开发滇西北探险旅游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和各级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努力下,滇西北旅游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单纯的观光游览为主调的旅游产品结构正向科技和文化含量不断提升的各类特色旅游产品转化,包括探险旅游在内的多种专项旅游产品正在或即将被重点开发。例如,滇西北“香格里拉探险游”已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向世界隆重推出的11条部级精品旅游线之一;“茶马古道探险游”也是国家重点开发的旅游产品之一。由于旅游宣传促销措施得当,滇西北旅游产品不但在国内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知名度,而且在海外市场,尤其是在港澳台地区和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亚洲旅游市场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但是,滇西北探险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至今,滇西北探险旅游死亡人数57人,其中在交通及坠崖的事故中,共有50人死亡,23人受伤;在沉船事故中共有1人死亡,11人失踪;在雪崩事故中共有3人死亡,19人受伤;在巨石滑落事故中共有3人死亡,2人受伤。而且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果问题不解决,势必要影响到滇西北探险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滇西北探险旅游存在的风险及原因

(1)从客观角度出发

①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繁

由于滇西北三江并流带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区内多种地质灾害频繁、普遍而典型,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广泛发育。山地的生态地质环境、地质成景异常脆弱。

②交通不便,交通事故频繁

滇西北区域内盘山公路众多,部分路况不尽人意,再由于植被脆弱,一旦暴雨或地震,轻则泥土顺流冲刷而下淤积路面,重则大石块坠下形成塌方,或山体滑坡等事故,完全阻塞公路。因此,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区。

③地势高,游客容易产生高原反应

滇西北地势高,山脉纵横,分布有梅里雪山、玉龙雪山、哈巴雪山等山数十座海拔4000m以上的雪山。据统计,大约80%的游客都会产生高原反应。

(2)从主观角度出发

第一,旅游者盲目自信、缺乏安全意识、轻视活动难度,参与者仅凭一股热情投入到户外运动中去,无安全意识与常识作保证是很危险的。事故者没有基本的安全意识造成的严重后果是近年来发生事故的共通性。第二,设备供应不足、选择失误以及养护不当。

(3)旅游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意识较差

滇西北地区近二十万旅游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6%左右,远低于全国水平,具有专业水平的中高级管理、导游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4)救援能力有限

由于事故发生地点通常都处于交通、通信、医疗条件等不发达地区,目前在旅游所辖区,滇西北地区、云南省甚至全国都没有专业的救援队伍,给救援带来很大的困难。每次的救援任务基本由当地政府组织村民承担,而他们缺乏专业的设备和必要的技能培训。

(5)探险旅游者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险

在滇西北地区的几次事故中,受伤和遇难人员基本没有购买专门的户外运动保险,在事后处理中,给旅游景区、当地政府以及家人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四、滇西北探险旅游风险控制的对策

1.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真正把“保护优先”原则落到实处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大量森林的被砍伐,滇西北地区面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的现实威胁。自然环境、人居环境和气候都处于一种不断恶化的趋势之中;相应地,旅游环境也受到了影响和破坏,旅游者不得不跑更远的路才能看到保存尚完好的生态环境,而这又在无形之中带来了对所剩无几的宝贵资源的新的开发和破坏(例如对玉龙雪山的开发,从云杉坪到高山滑雪场再到牦牛坪,缆车索道越建越多,路越修越远,自然生态环境被人为改变的威胁也就越来越大)。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滇西北地区应坚定不移地将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突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突出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使旅游业发展真正走上旅游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健康轨道。

2.旅游者的不安全因素的控制

应在参与活动之前对影响探险旅游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认识,防患于未然,这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面对危险时的盲目性,因而要尽量做好详尽的防护措施:第一,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旅游目的地;第二,参与专业、正规的旅游企业组织的旅游活动;第三,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旅游路线和探险内容;第四,参加探险旅游的相关培训,懂得自我救护,了解野外生存技巧;第五,充分了解旅游的内容,包括目的地的地域特征、天气情况、交通条件、救援电话、救援设施等;第六,配备探险所需要的装备,准备一些急救药品;第七,购买保险。

3.加强旅游组织经营者及管理者风险管理控制职能

(1)推行许可证制度

许可证是旅游企业或探险俱乐部等组织单位从事探险旅游活动的一种资格凭证,也是主管部门对经营者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后颁发的资格证书,它可以帮助游客辨别合格与不合格的旅游商。主管部门还应该对组织单位的经营状况进行定期考核,关于组织者的实力和信誉、安全或事故记录、等内容。若在规定期限内有重大服务缺陷的,予以惩罚甚至是取消从业资格,从而刺激从业单位加强管理,降低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2)高素质、高能力探险旅游从业人员的配备

这里指的是从业人员包括从事探险旅游的导游、领队、联络人员和司机。目前从旅游院校和其他渠道培养出来的导游或其他人才,尚不能适应从事探险旅游的需要。探险旅游的野外作业人员一般要求一专多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其具备应付各种困难和危险的专业素质及能力。

(3)规范操作、遵守检查培训原则

在探险活动(尤其是危险性大的活动)开始前,有必要对参与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确定游客是否有能力完成探险任务,根据游客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工作分工,并根据分工内容对游客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尽量避免探险过程中危险事故的发生。同时从业人员在组织活动前,还必须对探险目的地进行初步考察,了解目的地情况,尽可能地排除或避开危险。

4.完善探险旅游安全救援系统

(1)政府牵头建立以滇西北景区景点为基地的救援机构

政府掌握着庞大的社会资源,建立有110、119、120等完备的公共安全体系。当地政府应负责牵头组织建立一个适合当地情况的高效、快捷的救援机构,在必要时与相关部门与组织做统一的协调工作,提高救援效率。

(2)滇西北当地救援人员的配置

首先在旅游地建立以景区管理员和当地村民为主要救援人员的救援组织,聘请国内外专家负责对他们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医疗急救常识;并且定期开展和不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和演习。利用他们对当地情况的了解,诸如气候、地形、语言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很大地提高救援效率。其次寻找户外运动爱好者作为救援队的志愿者,利用他们对户外运动的热情和经验,运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和专有装备,也可以提高救援队的救援能力。

(3)救援装备的配备和通讯设施的完善

滇西北当地政府组织和景区管理机构应该为救援队建设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备一些必要的救援设备和个人装备,由景区管理员或当地村民负责保管,在需要时使用。另外,滇西北当地景区应建立救援通讯体系,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以保证救援工作的开展。

五、结束语

探险旅游是随着市场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专项旅游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特别是在滇西北地区。虽然在运作中具有一定的风险,但对年轻旅游者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只要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三方采取积极的态度,对滇西北探险旅游中存在的问题足够重视,构建一个合理的安全保障系统,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以内,那么滇西北地区的探险旅游就可以得到长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传统:探险旅游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5)

[2]关汉玉:探险旅游在我国发展的前景初探,黑河学刊[J],2010(8)

[3]周彬唐继刚董杰刘丽娜:滇西北探险旅游开发初步研究[J].旅游开发与市场,2006(06)

旅游风险控制范文第10篇

一、企业税务风险概论

企业税务风险指的是在目前依法纳税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在纳税过程中因为自身的原因导致其纳税行为和有关法律法规产生了冲突,违反了税务部门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企业税务风险一个最鲜明的表现就是缴纳不必要的税款或者没有缴纳够应缴纳的税款。

二、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特征

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也是多数风险里的一种,它具备和其他风险相似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企业税务风险具备普遍性和广泛性,各个房地产企业或多或少都具备一定的税务风险,并且税务风险的存在始终困扰着各企业的管理者,给企业的发展造成隐患。

(二)税务风险具备客观性,具体表现在它的存在不会因为企业经营好坏或者管理者的个人意愿而变化,各企业只能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几率,而不能杜绝它的存在。

(三)税务风险一旦被触发,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损失。同时税务风险可以转化成其他类型的风险,一旦风险处理不善,会将企业带入到严重的危机之中。

(四)税务风险具有隐藏性,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但是存在于各项经济活动中,一旦经营管理不善触发风险,必定会让企业承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目前旅游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由于风险要素的不同,我们在追究税务风险产生原因时一般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看风险是如何产生的。

(一)税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是税务风险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笔者在经过调查和分析之后认为目前纳税体制下房地产行业存在三个导致税务风险发生的内部原因原因,下面将详细进行分析。

1.财务部门财务数据核算水平较低

财务核算是企业纳税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财务核算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纳税情况。房地产行业在财务核算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关键的基础性数据,这些数据和涉税行为有着紧密的关联,因为在实际纳税过程中纳税额的大小都是由这些基础性数据计算得来。因此可以这样说,财务部门核算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纳税风险的大小。但是目前很多房地产企业在财务核算过程存在很多缺陷和漏洞,企业没有制定较为详细规范的核算制度,这样财务人员在核算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制度作为参考,只能依据自己平日里的工作经验粗略进行核算,这样的核算必定导致结果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造成会计信息不准确,在纳税中也因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存在疑惑而造成税务风险增加。

2.房地产企业制度不健全

目前房地产企业内部各项制度不完善是导致税务风险较高的另一个原因。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出,很多房地产企业都是由于自己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缺陷而最终走向了失败。但是目前很多房地产企业财务制度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和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不相符合,并且很多制度的建立都不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允许之内,甚至一些较小房地产企业内部根本不建立财务制度。以上这些都将会在进行纳税过程中导致税务风险增加,给企业的良好运营带来风险。

3.房地产企业对纳税行为没有足够的重视

对纳税行为重视不够是造成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较高的主观因素。根据国家《税务法》的有关规定,各企业应该按时、积极缴纳税款,这是一个企业的责任。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企业管理者对纳税都持有一种消极的态度,认为纳税是一种资金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流动资金,降低了企业的利润。因此,很多企业为了降低自己的纳税数额,将国家的法律法规抛在脑后,用违法手段进行偷税漏税活动,这样一旦被有关部门查获,高额的罚款会让企业流失更多的资金,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

(二)税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开展了依法治国战略,但是在法制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在税务法中就是这样。我国的税务法虽然大体上对企业纳税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规定,但是很多条例都没有进行具体的解释和说明,论述较为笼统,这就给企业的税务计算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让企业难以理解税务法的有关规定。同时,企业只有对税务法的执行权力,却没有解释权力,这就让企业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加之我国的税务法经常性的会进行一些更新或者变动,这就导致企业的税务风险增加。

四、降低旅游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税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

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企业在纳税行为之前,企业要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规律对潜在的风险做出预判,并且采取一些风险规避措施,同时通知有关部门尤其财务部门要及时控制资金使用,做好风险防范工作。这样的风险预警系统虽然在运营过程中有一些预测成分,对风险预警并不是具备十足的把握,但是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税务风险,减少企业的损失。

(二)企业领导者加强抗风险意识

管理人员在税务风险防范中发挥着带头的作用,为了增加抗风险意识,企业要定期组织一些管理人员或者部门的领导者进行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观念,还要定期对其进行考核,着重看其是否具备一定的抗风险意识和组织抗风险能力,这样,管理者才会发挥出企业在规避税务风险中的带头领导作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与同行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

很多房地产企业将同行视为死对头,各企业之间也几乎都是闭门造车,互不联系,这样的发展状况是万万不可取的。加强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互相开展业务往来有利于及时了解在税务方便的最新消息,尤其是本地区税务部门会有可能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要求进行税收调整,这些小小的改动很容易不被企业多重视,加强行业之间的交流,能够及时掌握政策的变化,从而对此做出防范措施,降低税务风险。

(四)加强企业制度建设,不断提升核算水平

房地产企业要不断加强自身体制建设和完善,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建设和投资,各部门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加强预算管理和审计。企业应该组织各部门领导人员对本企业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各部门在工作中应该时刻把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财务部门的建设尤为重要,要着重解决数据核算水平较低的情况,在核算中应该按照企业的有关工作流程一步步详细进行,不允许出现无据可依的情况,这样才会给税务工作提供准确地财务信息和数据,保障纳税准时、准数完成,降低纳税风险。

五、总结

目前税务风险是困扰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并且税务风险是始终存在的,只有采取保障性措施降低税务风险的发生概率,才能降低企业的损失。企业管理者要从内部改革建设做起,重视税务风险问题,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对其进行控制,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资本市场范文 下一篇:高校成本核算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