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工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05:29:33

绿色化工论文

绿色化工论文范文第1篇

1.1开设“绿色化学”课程,邀请校外专家及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我校还聘请校外专家及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介绍化工前沿性知识,回答学生的提问,与学生进行直面交流,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如把模拟化学的数值运算与计算机化学的逻辑运算结合起来进行“分子的理性设计”,完全顺应目前倍受化学界重视和倡导的绿色化学的思想,使化学成为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更高境界的化学。在进行绿色化工工艺和技术的过程中,借助于量子化学计算的结果,可以更为精确地选择底物分子、催化剂、溶剂以及反应途径,这样可通过尽可能少的实验达到预期目标,大大减少了实验次数,从根本上减少了原料的消耗,对环境污染的排放也相应减少。再者反应与生物技术、分离技术、纳米技术等的结合使得开发新型反应路径仍有空间。微波反应器、膜分离技术及膜催化集成反应器、超声波萃取传质等等前沿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对绿色化工、绿色分离、集成过程等概念有所了解,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1.2重视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绿色化工的感性认识。

专业授课教师通过案例中采用绿色工艺,实行清洁生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针对具体工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不同工艺路线和流程的技术经济评价让学生了解该工艺的发展状况和绿色工艺的应用。如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制取氢气的方法很多,有①电解法:2H2O2H2+O2;②甲烷转化法:CH4+H2OCO+3H2;③水煤气法:C+H2OCO+H2;④碳氢化合物热裂法:CH4C+2H2;⑤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2H2O2H2+O2;⑥寻求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在上述方法中第五种方法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是可行且有发展前途的方法。因为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且该反应没有废弃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第六种方法寻求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也是可行且有发展前途的方法。通过采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活化能,提高了反应速率,降低了反应温度、操作压力,简化了流程。在大规模生产中,这种效应无论从环境影响方面还是从经济影响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再比如,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合成有机玻璃的单体,也用于制造其它树脂、塑料、涂料、黏合剂、剂。其传统合成工艺为丙酮-氰醇法,即:甲基丙烯酸甲酯传统合成反应中使用剧毒原料氢氰酸,污染严重,设备腐蚀严重,而且合成路线长,原子利用率低。美国Shell公司开发的新路线不用剧毒物质,原料价格低,利用钯催化剂反应一步完成,产品收率高,原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均好。

1.3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绿色化学理念倡导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3]。我校努力将现代教育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如幻灯片投影、多媒体教学课件、音频视频资料等等。化工教学中常常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工程设备、工艺流程、设备原理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采用板书、挂图和实物微缩教具来进行讲解,只能演示设备静态,讲授过程枯燥,不生动。现利用现代教育方法集图、文、声、像和三维动画为一体的特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课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手段拓宽知识面,吸引学生主动求知。

2校企联合在实践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工意识

2.1改进化学实验项目,多开展微型实验、串联实验。化学教师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应强化绿色化学意识,并把注重环境保护的理念渗透到实验教学中[4,5],舍弃或减少毒性大、危险性大、对环境污染及三废后

处理困难的实验项目,尽可能多地选择低毒、污染小且后处理容易的实验项目,注重开设宣传绿色环保的实验项目[4]。如我们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开设了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从元宝枫种壳中提取单宁等绿色技术实验,这些实验原料是天然的,提取溶剂是无毒的,并且可以回收利用,废渣无公害且可以用作肥料;如综合实验项目“从海带中提取海藻酸”,其传统方法是盐酸-甲醛提取法,我们改用木瓜蛋白酶作催化剂,超声波提取。这样不但大大缩短提取时间,提出率从30%提高到90%以上,而且工艺简单,无污染。微型化学实验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试剂与辅助材料用量、水电消耗量大大减少,从而降低实验成本,而且爆炸、燃烧、中毒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相应减少,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又由于产生的“三废”量少,极大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如综合实验项目“海藻接枝丙烯腈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其所用单体丙烯腈不但价格贵,而且有毒,而采用微型实验后,不但经济而且减少了污染。串联实验是指通过调整实验顺序,使一个实验的产物成为下一个实验的原料。如双酚A的合成实验产品可作为环氧树脂实验的原料,乙酰苯胺实验的产品可作为磺胺类药物实验的原料。

2.2选用先进仪器和技术进行实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进行模拟化学仿真实验。

先进检测手段包括红外、紫外光谱,气相、液相色谱,电镜扫描,X-衍射等。选用较先进的实验仪器,不但减少了试剂用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同时也增加了实验操作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化的操作技能,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的质量。如化工原理课程中的吸收实验,其测量气体吸收量的经典方法是酸碱滴定法,因此,实验气体往往只能选用氨气,致使实验过程产生大量废液并且实验环境恶劣。但改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吸收量后,实验气体可用CO2代替氨气,这既改善了实验环境,又使测量速度加快、测量精度大大提高,且使学生接触到先进环保的检测方法。一些常规、传统的化学实验消耗较多的试剂、药品和水,尤其是一些实验所用试剂药品较贵、有毒、有害或不安全,这时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进行实验仿真就很有意义,如醚的过氧化物爆炸、有毒溶剂的燃烧、砷化物的相互转化等。采用计算机仿真实验既能使学生学会实验方法,又避免了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伤害[4,5]。

2.3利用大学生创新实验及毕业设计渗透绿色理念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及毕业设计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6]。指导教师首先必须有强烈的绿色意识,在设计课题时多注重向学生渗透绿色理念。如课题“海藻农用节水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海藻是可再生性资源,储量相当丰富,而且海藻类植物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维生素、胡萝卜素、矿物质等,极易被植物吸收。用海藻制得的保水剂不但能锁住土壤中的水分,改良土壤,提高果蔬品质,而且该保水剂能被降解,对环境无污染。又如课题“Ag@AgCl-壳聚糖/OREC/TiO2微球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原料是可再生的,成本低、可降解,制备的复合膜对有机污染物有吸附及光催化降解协同作用,该研究在解决医药、食品、化工企业废水处理方面有重要意义。学生在这种课题研究方式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培养了绿色环境意识及环保理念。

2.4校企联合在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渗透绿色理念

见习、实习环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化工行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对现代化工生产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模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让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相结合,提升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见习、实习是学生迈向化工行业工作前的重要的锻炼[2]。因此,学校和企业积极联手,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工教育。如学生在长庆石油公司实习时,亲身感受到清洁生产、绿色工艺带来的好处:该公司投建硫回收系统工艺用于废物处理,它既避免了废物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又回收到硫磺,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学生在长庆石油公司及兴平化工厂还参观了污水生化处理工艺。污水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体的合成,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无害的CO2、水以及富含有机物的生物污泥,多余的生物污泥在沉淀池中经沉淀池固液分离,从净化后的污水中除去。污水生化处理相对于化学处理废水降解污染物更彻底,运行费用较低,基本上不产生“二次污染”。企业技术人员也通过自已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后获得的利益向学生宣传绿色化工的重要性。如通过实施清洁生产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同时,企业的环境好、无污染、不扰民,使企业具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加了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信任度;改善了职工的生产操作条件乃至生活环境,减轻了对职工身心健康的影响。

3结束语

绿色化工是降低传统化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最有效手段,学生是未来化工行业的主力军,需要高校与企业联手加强对学生绿色化工意识的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对社会及未来责任感的一项重要举措。当然,我们的校企合作在不少方面也有不如人意的方面,如合作关系多停留在表层,还不够深入,合作关系脆弱、具有不对等性。总之,校企合作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实施绿色化工的意识,我国化工工业才能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绿色化工论文范文第2篇

绿色化工行业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出现了,最开始绿色化工行业出现在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环境污染的严重,这就使得人们开始重视绿色化工行业的发展,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绿色化工行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趋势的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绿色化工行业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对于绿色化工行业的认识较晚,导致了我国绿色化工行业的起步也较晚。但是,我国对于绿色化工行业的认识较为透彻,这就导致我们在处理如何发展绿色化工行业中投入的力度,并且受到了国家科技部门的重视。绿色化工行业的突出优点是:第一,最大限度地利用环保能源。较以往传统的生产方法不同的是,绿色化学化工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所使用的生产能源,并且一般绿色化学化工所使用的能源都是绿色环保可回收利用的能源,在生产使用时都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材料,防止浪费,减少污染排放,从而节省能源,绿色环保。第二,反应物无毒、无害,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减少对外界的废物排放。一般情况下,传统的化工生产都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排放物质,这些排放物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但是绿色化学化工在生产之前都会将反应物生成的有害物质整体的化学结构进行重新排列,从而将有害成分运用科学的方法去除,这样既可以保留生产所需要的有效成分,又保证了在反应的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和负担。绿色化学化工从产品的根本上避免了化学化工生产可能会对环境产生的危害源头,绿色化学化工是名副其实的环境友好型产品。第三,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子能源,有效节约能源。传统的化工生产一般只注重生产效率,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没有能够被完全充分利用,一些有效成分被浪费了,但是绿色化学化工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重组材料内部结构,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有效成分,在材料被利用的同时就减少了其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排放。第四,确保了产品的绿色环保性。在过去那些传统的化工生产中,生产方式比较粗放,也没有能力将生产材料的内部结构进行重组设计,生产的过程当中释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污染环境,但是如今的绿色化学化工注重科学环保,在生产之前会重新组合产品内部结构,保证了生产出的所有产品都是绿色环保,无毒无害的。

2绿色化学化工产品的发展研究

即使人们都十分清楚绿色化工化学的优点与好处,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很少有人对其高度重视,所以绿色化学化工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有着诸多的问题,例如社会关注程度不够、发展模式单一、人才匮乏等。现阶段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将绿色化工化学进行全面推广与宣传,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生产方式

虽然绿色化学化工产业已经兴起多年,但在全社会范围内,它还未能被深刻的认知与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良性发展。因此,我们要从全社会范围内,通过各大平面媒体和网络、电视、广播对绿色化学化工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对绿色化学化工有深刻的认知与了解。

2.2在学科教育上加大投入与合作,力求创新

绿色化学化工的发展不仅仅是依靠微观的分子水平的化学,还要依赖宏观的大规模的化工技术,因此,要在一定层次上促进两者的结合与协作。国家应加大对绿色化学化工的资金投入,建立与绿色化学化工有关的国家实验室以及教学基地,作为发展绿色化学化工的创新性平台,设置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并持续不断地为实验室和教学基地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3重视人才培养

在我国,绿色化学化工属于新兴产业,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建立起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了长远发展储备人才力量。具体来说,高校应该开设有关绿色化学化工的相关学科课程,供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学习。化学化工产业应该制定严格的培训体系,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保障这一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各国都在致力于开发和研究新型能源。绿色化学化工行业是未来化工行业发展的主体方向,因此我国要抓住机遇,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大对绿色化工行业的投入,力争在未来的绿色化学化工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绿色化工论文范文第3篇

1.化学反应的绿色化

化学反应的绿色化是指在相关的制备和反应过程中做到“零排放”。而传统意义上的“零排放”是指反应物经过催化作用以及一系列的反应完全转化成为所需的物质,从而实现百分之百的转化率。其实这样一种概念是十分难达到的,尽管已经有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达到了近乎“零排放”的标准和要求,但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化率为百分之百还是存在着困难的。近些年来随着相关学者的研究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技术也应运而生,将传统意义上的“零排放”转变了概念,意为在尽量满足较高的转化率的情况下,将得到的副产物也直接经过下一反应步骤并转化成为环境友好的物质进行排出或是进一步加以利用。这种新型的转化思想也将原本无用或是对环境存在着威胁和污染的物质“变废为宝”,让副产物成为能够被人们所利用的原料物质。这类技术的研发不仅仅是改善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还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能源,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绿色环保、节约能源的技术手段。

2.产品的绿色化

之所以要强调化工产品的绿色化,是因为石油化工类的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在是太普遍了,不得不承认的是石油化工类的产品的的确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给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和优越,但相对于这些有利之处来说,其对于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也是不容小觑的。比如,我们生活中最普遍的洗涤用品,过去我们常用的洗衣粉中都是含磷的,而这些含磷的洗衣粉在溶于水之后随着生活污水一同被排到江河湖海中,造成了赤潮,给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因此,近些年来人们逐渐对此问题开始重视起来,研发了不含磷的洗涤剂,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有许多常见的石油化工类污染就每天在我们身边发生,比如汽车使用的汽油以及柴油。由于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汽油和柴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近些年来我国对于汽车能源的开发上也格外关注,低硫低碳、环境友好的配方和技术逐步成熟起来;另外,我国还在不断开发太阳能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等等,另外,对于交通工具的能源上,我们国家还大力推崇使用电能的汽车。

二、节能技术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应用

最初,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的生产以及最大程度上提升经济效益,不断研发一些节能技术,而近些年来,由于能源枯竭的问题日益严重起来,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和学者们都投身于节能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不仅仅是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能够节约能源,实现人类经济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石油化工行业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节能技术为变频调节技术。在石油化工企业中,耗费能源最大的就是电动机,包括泵类以及风机等等。因此,想实现石油化工企业的节能化应该从根本上减少电动机的耗能。而变频调节技术正是针对于电动机的一种有效的技能技术改革。变频调节技术的根本原理是通过控制方案与实际负荷相互之间的匹配,在控制的过程中实现阀门阻力的降低,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以此来实现对于泵类以及风机的科学化、节能化控制。这种控制技术可以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要,按照生产要求以及计算选型,并且全面参考产品方案的调整以及原料的调整,科学地控制各项指标和参数,降低企业的电能耗费以及设备磨损等等方面的耗费,实现成本上的节约以及能源上的节约,不论对于企业自身长远地发展还是对于能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的。

三、结语

近些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严重化以及能源枯竭的威胁,人们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绿色节能技术也越来越重视。目前,针对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改善的方法有许多,包括对于原料的绿色化、反应过程的绿色化以及产品的绿色化等等,另外,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能源的节约也有许多先进技术,本文以变频调节技术为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等待着开发和研究。

绿色化工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化学 重点学科 建设 实践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63-01

应用化学专业是一个年轻的专业。由于它的专业特色和社会对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使其成为发展最快的理科专业之一。石河子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于2002年开始招生,2005年成立化学化工学院后,在师资、教学条件、实验设施和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6年获批“应用化学”硕士点,2007年“应用化学”进入石河子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行列,同年获批建立“新疆兵团化工绿色过程重点实验室”,2008年建立“石河子大学-新疆天业集团化工绿色技术研发中心”,2009年石河子大学将应用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化工绿色工艺及新型材料技术”作为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这将有力地促进应用化学专业的发展。

一. 研究方向的确立

应用化学重点学科紧密结合新疆和兵团新型工业化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围绕新疆煤化工产业,特别是氯碱化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目前形成以下研究方向:(1)等离子体催化反应技术;(2)绿色多相催化技术;(3)精细有机合成技术。

二. 学科队伍的建设

学校虽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我们在相对困难的条件下,努力改善研究教学条件,争取并承担了一批部级项目及西部重大工程科研项目,培育了优良学术氛围,吸引了国内外一批高水平青年博士来校任教。2010-2014年,引进绿洲学者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引进知名高校毕业博士11名;博士毕业返校教师9名;目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8人。2011年获批兵团创新团队:氯碱化工高效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团队;2012年获批教育部氯碱化工清洁生产与产品高值化创新团队。

三. 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2010-2014年本学科积极争取国家、兵团和大学等各级科研项目,累计主持和承担国家部委项目课题49项、省级项目课题26项,校级项目16项,累计立项经费7300多万元。在此期间,项目结题共33项,目前在研58项,在研经费达到6800多万元。学科建设期间,共150余篇,其中发表SCI/EI收录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8本;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6项;获兵团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在人才培养方面,目前,拥有应用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相近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与本学科相近的二级博士点3个。本学科一贯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学位论文的质量放在首位。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改变单一导师的培养方式,鼓励成立指导教师小组,同时明确学科带头人为硕士论文审查的责任人,增强了学科内部对硕士论文审核的力度;严把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关,要求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与部级课题或化工生产中重大生产实践问题相结合。

四. 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

本学科积极拓展和加强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目前已成为兵团对外学术和技术交流的窗口,也对石河子大学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根据对口支援政策,除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化工学科外,还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院所建立了良好的联系。

五. 学科建设与管理所取得的经验

(一)在重点学科建设中,发挥“创新团队”的凝聚作用和带头作用,利用组合优势,发扬团队精神,整合已有基础,突出学科特色,营造学术气氛,带动青年教师。

(二)在学科建设中,坚持以教学为核心,学科建设与教学建设紧密结合,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科研选题紧密结合自治区和兵团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需求,同时也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紧密结合起来。

(三)坚持开发办学思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对外合作与交流,“走出去、请进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精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

六. 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改善研究条件与环境,建设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平台。加大学科建设的投资力度,争取得到上级部门在经费和政策上的支持,同时我们也将与地方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联合,充分发挥好现有学科建设经费的效能,共同打造开放式教学研究平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学科的基础条件。

(二)创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条件和环境,做好学科队伍的稳定工作。加大师资培养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继续选送中青年教师出国深造;同时,积极吸引回国留学人员,有针对性地培养科研拔尖人才,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学科梯队。

(三)以科研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和地域优势,开展跨学科交叉课题研究。积极组织教师争取承担西部大开发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的攻关任务;采取责任与激励相结合的措施,调动教师积极性,鼓励科技项目成果报奖;加强科技成果的宣传,对学科现有较成熟的成果进行完善,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促使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绿色化工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工;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

化学化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建设的关键支柱。国际大化工过程工业包括石化、精细化工、海洋化工、制药、能源、电子信息、轻工、农产品及食品产业等各种产品工程,可以说,化学化工已经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不可分。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源、环境等一系列严峻挑战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何持久地保持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问题。因此,发展绿色化学化工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与必要支撑,前景无限宽广。

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挑战

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发表,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经典的定义:“满足当前的需要但不损及后代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即解决“代间不平等”问题。美国环保总署的国家风险管理研究室NRMRL将“可持续性”表述为:“当我们为了人类健康和环境去持久地保持或改进物质和社会条件,在不超出支持它们的生态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所追求的目标。”

但是,“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等的一系列挑战。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表的《2000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若按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的资源,那么我们地球的资源会在2075年耗尽;环境的恶化导致自然灾害,近十年中导致世界6080亿美元的损失;过分对矿物燃料的使用,使气温变暖,继续变暖会导致水资源的极度缺乏,食品的减少和疾病的广为扩散。

2.绿色新政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绿色新政”是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8年12月11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对环境友好型政策的统称,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气候变化等与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重大问题。它的提出掀起了新一轮绿色发展的浪潮。

当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大力实施“绿色新政”,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新的增长引擎、新经济发展模式和占领全球新一轮绿色工业革命制高点和全球经济的主导权抓手。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目前已形成了英、德、法引领绿色潮流,美、日、韩力推绿色新政的新格局。

二、绿色化学化工定义、原则以及发展趋势

1.绿色化学化工定义

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化学化工的绿色化已经成为必然选择。绿色化学化工作为应对21世纪可持续发展挑战的关键技术与基础,已成为21世纪世界科技研究前沿热点。

那么什么是绿色化学化工?绿色化学化工是指“为减少与消除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威胁所作的化学过程与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绿色化学化工是具有重大社会需求和明确科学内涵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人类及全球环境安全的保证,是当今国际化学与化工的前沿。

2.绿色化学化工12条原则

国际上对绿色化学化工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即:

(1)源头防止废弃物产生要比废弃物产生之后再去处理净化更为可取;

(2)设计的合成方法应使反应过程中所用物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最终产物;

(3)在任何可行的情况下,设计的合成方法都应当采用和产出那些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毒性很小甚至是无毒的物质;

(4)化学产品的设计要考虑到维持高效并减少毒性;

(5)尽可能不使用辅助物质(如溶剂、析出剂等),在不得不使用时,也尽量使用无害物质;

(6)应当认识到能量需求对环境及经济的影响并应使之降到最低,合成方法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7)只要在技术和经济上可行,所用未加工材料或原料都应当是可回收而不是纯消耗的;

(8)尽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化学衍生物(如基团封闭、保护/去保护、在化学/物理过程中暂时修饰);

(9)催化剂(尽可能具有选择性)更优于符合化学计量的试剂;

(10)设计出的化学产品在完成其效用后不应持续残留于环境,而应分解为无害的降解产物;

(11)需要进一步发展分析方法,以便在危险物质形成以前进行实时在线检测与控制;

(12)合理选择化学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及其形态,避免或尽量减少发生包括泄露、爆炸及火灾等化学事故。

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研究工作时,要向多尺度集成研究(时间及空间尺度)发展;在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中,由传统流程向集约型耦合过程发展。

3.绿色化学化工竞先发展趋势

虽然受到一系列资源、环境等问题的困扰,但化学化工在目前仍是全球经济中强大的传统基础支柱产业之一。为了实现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际上有关国家政府和石化业界都高度重视推动化学化工产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绿色化工技术创新仍是世界化工业不断发展的推动力。

(1)原料绿色化,即选择无毒、无害原料以及替代性和可再生原料的利用;

(2)化学反应绿色化,目标是实现“原子经济反应”;

(3)反应介质绿色化,即采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溶剂和助剂;

(4)产品绿色化,即生产环境友好的化工产品;

(5)能源绿色化,即开发石化替代原料,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4.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关键举措

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与园区的模式是“生态工业系统”与“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去分析、研究、设计与规划化工业园区大系统中的基本流:物流、能量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以达到环境友好、资源、能源与资金最优化利用目标。

目前世界公认的成熟生态工业园区是卡伦堡(Kalunborg)生态工业园区。该园区以一个炼油厂、一个硫酸厂、一个制药厂、一个火力发电厂、一个渔场和一个石膏板厂组成了一个工业网的核心,其他成员包括农场、大棚养殖、养鱼场,通过贸易方式把其他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从而建立工业园区和代谢生态链关系,彼此交换与共建共生。Kaluindbory园区不但已达到了零排放的环保目标,物料和能量交换还为参与者提供了经济效益,其中亦包括了资金流与信息流优化的显著效益。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如美国费尔菲尔德生态工业园区(马里兰)、布朗斯维尔生态工业园区(得克萨斯),加拿大伏特萨斯喀彻温(萨斯克)、康沃尔(安大略湖)等。

三、中国绿色化学化工发展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1.中国面临资源、能源和环境严峻的挑战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1 %,但国土面积只占全世界的7.1%、耕地占7.1%、水资源占7%、石油占2.34%、煤占10.97%。我国在发展经济时资源、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例如,我国2003年GDP增长幅度为9.1%,但原油消耗量增长幅度为12%,原煤消耗量增长幅度为13.6%,钢材消耗量增加8.6%。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如SO2排放近2000万吨/年,已为世界第一位。我国CO2排放量已超过20 亿吨/年,也是世界首位。

2.中国化学工业还面临进入WTO的竞争

绿色化学化工科学与技术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与支撑,是产品高端化的核心共性技术,绿色化学化工技术与智能化设备是推动我国制造产业高质化、高端化发展的技术保证。但被国际专利所封锁。中国必须自主发展绿色化工创新能力,开拓绿色科学与技术自主创新的体系。只有在共性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抢占国际高端技术的前沿,才能保证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的技术安全。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虽然我国化学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化工产值仅为世界人均的1/2;我国化学工业经济增长很大程度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及原材料的基础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国化学工业总能耗为美、加、墨三国之和的4.1倍,但产值相当三国之和的23.8%;万元产值水耗为美国的3.5倍,而万元产值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是美国的近百倍。我国化工产业生产成本显然缺乏竞争性。

3.要以发展绿色化学与化工为契机,建设一流生态工业园区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要以“发展绿色化学与化工创新能力建设”为目标,依托“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团队,开展有组织的创新,开拓绿色化学与化工科学与技术的自主创新体系,提升我国大化工产业至国际前沿水平。

要设计并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成循环经济示范区,这是中国应对全球资源、能源与环境危机的挑战,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四、绿色化学化工卓越人才的培养

1.培养绿色化学化工卓越人才,我们首先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培养绿色化学化工卓越人才,当务之急是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该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其战略目标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工科大学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培育卓越工程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为此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更突出的贡献。

对于化工类人才培养,尤其要注意紧跟国际先进工程教育发展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速建设绿色化学化工特色专业。

2.国际工程教育研究与总体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所以国际工程教育都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研究实施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改革。

(1)世界工程教育主要有两大模式:美国模式和德国模式

美国的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方向是:通过学习专业性的工程课程,培养能为工程实践作出贡献的毕业生;培养能在工程方面继续攻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生;为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以支持不断发展的职业目标。

德国的工程教育模式十分重视工程实践教学,以培养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只分本科和博士研究生两段,本科实际学习年限较长,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的是工程师“成品”而非“毛坯”。德国的工程教育向来重视设计,以理论联系实践而著名。在这种模式下,特别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就能从事具体工程实践活动。在德国拿到毕业文凭也就自动取得了工程师专业资格。

(2)工程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

工程教育大体上经历了3个相继的发展阶段:重视工程实践-重视工程科学-重视工程综合(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现在美德两种教育体系有趋于融合的趋势。MIT在20世纪90年代重建工程教育时候,明确提出“回归工程实践”的口号,这些理念在一流大学工程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德国大学则在适度地拓宽专业,如慕尼黑工业大学明确提出跨学科教学与科研、理论联系实际三大办学战略。但美德两种人才培养模式,近期都在内容和形式上加强了工程实践教学。注重综合与创新已是发达国家工程教育的共识和普遍行动:大力强调为学生提供处理现实的挑战性设计问题的机会,强调小组团队工作、交流等。

美国高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视。从美国工科培养目标的11条标准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在美国工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有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有根据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有多种训练的综合能力;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了解;有效地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学会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有关当今时代问题的知识;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11条评估标准是一名合格的现代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实践能力的培养才是工程教育的关键,德国工程师教育也一贯非常重实践过程、重方法训练、重能力培养。在工程教育中,德国的工科院校普遍注重面向实际开设课程,安排学生在学校期间就接触在今后职业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把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与方法作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能力。德国工科教育与企业联系紧密,非常注重学生企业实习的环节。德国的企业也热心参与工程师后备力量的培养,把工程人才培养视为企业的一种社会义务,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与工程技术学院展开合作:一是提供实习单位,二是提供毕业论文项目,三是参与培训。近年来,德国专业学院(FH)的工程系科毕业设计与工业企业界合作的已经达到60%~70%。

(3)国际高等教育持续更新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①新生能力培养。麻省理工学院认为大学一年级是整个大学学习的基础,一年级学生应通过选修不同的核心课程为以后三年的本科学习做好准备。除了选修一门数学课程,一门生物课程,一门物理课程和一系列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通识教育课程外,新生还必须参加由导师组织的新生指导“研讨会”(Freshman Advising Seminars)、本科生研讨会、解决复杂问题课程以及面向新生的学习共同体(联合课项目、实验研究组、新生媒体艺术和科学项目以及交换项目)。

②高年级学生领导能力培养项目。为实现培养领袖人才的教育目标,麻省理工学院将领导能力的形成与学术、职业生涯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提供了大量的培养领导能力的机会和项目。比如助理导师(Associate Advising),高年级本科生作为助理导师,帮助新生顺利过渡到本科阶段的学习;助理导师与新生导师合作,在选课、制订研究机会活动计划、实习、暑假工作等方面为新生提供指导。又如领导能力培训项目(Leadership),该项目为学生开设为期六天的领导能力培训课程,使学生形成确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决策能力、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合作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学生必须设计一个能使学校发生积极变化的个人行动方案,并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贯彻实施。还有学生代表项目(Student Ambassadors Program),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代表项目由许多经过精心挑选的学生组成,作为代表的学生必须成为在校学生、学校、校友和未来学生之间的联系人,为学校的公共关系服务。除此以外,麻省理工学院还提供了学生管理组织、计算机小组等项目来培养学生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③扩大学生团队意识,支持学生组织和机构(Student Group and Organization)。麻省理工学院有300多个学生组织,包括音乐和戏剧表演社团、国际和语言社团、学术共同体、服务和具体兴趣小组、工商管理社团等。这些组织和社团为学生组织、策划、领导、执行等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平台。

④扩大学生视野。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了通识教育改革,开设新课程——通识教育的一个中心目标就是为学生提供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的机会。

群课程(Cluster Course)。跨学科的群课程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群课程用1/4的时间讨论一个主题,并从不同学科的视角来考察它。群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普通课程所不能获得的知识的机会,并具有以下特点: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加学生非主修领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共同体意识,增进不同院系教师之间的联系,促进跨学科的对话。群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知识演变的结构、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人类和健康、城市文化。

复合课程(Miscellaneous Course)。为大一新生设计了复合通识教育课程。该课程规定学生一学期读一本书,每学期读的书都不一样。为了吸引跨学科的教师参与该课程,所挑选的书必须满足通识教育的通识和整合学习原则。

3.国内外大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比较

(1)专业设置

我国为了保证开设专业的教学质量以及专业布点的控制,要求各高校的专业设置需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等法规性文件进行申请、备案、审批。

美、欧各国对专业设置没有统一的规定,各校根据自己的学科发展方向和特色设置专业,同一类型的专业其名称也可以根据各校的特色而有所不同。

(2)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

我国大学课程体系一般公共基础课的比重较高,教学安排明显呈现出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特点。国外大学的课程设置则具有宽专业、多层次、接触专业早、注重专业基础和实践教学的特点。

我国大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边记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的重心在于理论知识。反观美、欧各国的课堂教学则具有灵活、多样性的特点,除讲课外还常常采用专题讨论、小组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使每一个被动的受教育者变成了主动的教育者,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

(3)教学内容

我国的本科教学大多以书本内容为主导,内容组织上往往首先介绍概念、原理,然后再验证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讨论理论如何来指导实践。

美、欧各国的课程教学,教师一般会首先列出一系列的参考书以及相关文献,供学生阅读。教学内容的组织往往首先从实际出发,根据现实存在的例子归纳总结出抽象概念、原理,最终形成理论。

(4)实践教学

我国高校的学生实习由学校统一联系,落实相关企业,实习经费来自于学校的教学经费,同一专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进入同一个企业实习。

国外高校学生的实习由学生自己寻找企业进行联系,学校会提供相关信息和条件,学生实习期间的工资由企业支付,一般学生的实习安排在暑假的三个月时间内。这样,同一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实习经历各不相同,知识结构也各有所长,如果将高校比作企业,其“产品”——培养出的学生,则是具有个性化的。

(5)毕业论文

由于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不同,毕业论文环节也存在着类似的差别。中国高校同一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环节是统一进行的。而国外高校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则是由学生根据学校对申请学位的要求以及自己的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向学校提出论文项目申请、研究工作计划及指导教师,经教学委员会的评审同意后开始论文工作。

4.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安排,国家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绿色化工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 医用基础化学 多媒体教学 教学改革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它的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物质。

化学教育尤其大学化学教育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医学类职业是与人类生死、健康休戚相关的事业,保障人类健康离不开药物,药物合成又离不开化学,而化学工业的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如何在这三者之间构建和谐,绿色化学是唯一出路。绿色化学不应是一门独立学科,而应是一种指导思想,是人们应该倾力追求的目标[1]。作为大学化学教师,我们首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将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去,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树立起绿色化学意识,培养出具有绿色化学意识的一代新人[2]。绿色化学成为医用基础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提高自身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能力和专业水平。

绿色化学是化学科学与物理、生物、材料及信息等科学结合的产物,是化学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教学人员不但需要具备化学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还要系统地学习关于绿色化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有关绿色化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

2.改革实验方式,避免实验污染物产生。

化学实验中总有气体、液体或固体产物的生成,或多或少地会产生有害或有毒的实验废弃物。笔者所在的安徽三联学院医用基础化学课程针对的是文理兼收的医药营销专业学生,他们毕业后从事药物开发、合成的可能性很小,进行化学实验实际意义不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取消了实验操作环节。对于个别必要的实验,借助网络,利用录像、多媒体课件、Flas、计算机虚拟实验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演示,避免了化学污染物的产生。

3.针对职业需要,整合医用基础化学知识结构,添加绿色化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选用了张法浩主编的《医用基础化学》,该教材包含了无机、分析及有机化学的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根据专业的特点及教育部对高职学生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我院该课程总学时只有72节,比过去减少了二分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调整,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3]。要更多地将医药营销工作中实际需要的知识融入教学过程,摒弃那些不重要又晦涩难懂的知识,使医用基础化学真正成为理论的基石。现行教材内容与职业缺乏紧密联系,忽视了与实际的联系,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笔者对课程进行了重新整合,删减和压缩了教材中电解质溶液、酸碱滴定法、配位化合物、分光光度分析法、分子轨道理论等章节内容。将压缩的理论和实验课时用以补充绿色化学内容[4][5],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地向学生揭示、展现绿色化学与基础化学的紧密联系。对晦涩难懂的内容以教师精讲为主;常识性的内容由学生讲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相关的内容设计题目,让学生发表见解、分组讨论或辩论,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4.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原理,结合绿色化学,撰写科技小论文。

作业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除了布置教材习题外,为让学生更深入更主动地将绿色化学的理念渗透到传统化学学习中,在课程结束前,笔者布置学生选择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选题,通过探究和调查,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解释、评价、调查、讨论、研究,写出科技小论文。从对连续三届学生提交的论文情况看,由于平时的教学中始终贯穿了“绿色”这个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主题,学生兴趣浓厚、选题广泛、立意明确,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学生始终是决策者、行动者。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关心环境及环境问题,更深刻地理解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到他们的态度、行为和决定将对现在和未来的全球环境、整个社会产生影响,激发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改革教学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五年的教学中,笔者经历了传统教学――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手段改革过程。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教学,无论信息量还是教学效果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成绩的评定,考试方法的创新是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环节。从2005级开始,课程成绩的评定项目包括:平时成绩20分,科技论文40分,理论考试40分。前两项是基本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占总分60%,比重超过了理论知识的考核,既有利于调动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又促进了教改的不断推进和完善。

笔者经过几年尝试性地将绿色化学融入到医用基础化学的教学探索,逐渐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及时渗透绿色化学方面的知识,适当地加深和思维拓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化学教育,成为有绿色化学理念的新一代高职大学生,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莉,冉呜.绿色化学的提出与发展.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9,(6).

[2]何树华,田开江.大学化学专业应加强绿色化学教育.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0,18,(5)

[3]乔秀文,杜志坚,李洪玲,曾宪佳.医用基础化学教学改革探讨.农垦医学,2004,II(1):47

[4]汪朝阳.2004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当代化工,2005.34,(1):46-48

绿色化工论文范文第7篇

作者频率分析2000-2012年这13年间的1538篇文献涉及2304名作者(包括合著者),这2304名作者中高频出现作者如表2所示。大部分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表2统计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所有教职员工在数据库中出现次数在十次以上的并且以第一作者数量在5篇以上的作者,总体来看出现频率较高的作者都是以合著的形式出现。如学院其中的一名副院长在数据库中出现次数高达64次,与其他老师合著比例非常高,而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仅17篇,占总篇数的1.11%。从这里可以看出学院教职员工合著出版的论文占所有论文的比例之高。从表2可以看出,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排在前13名的都是学院的重要领导人,如学院的副院长、党委书记、研究所所长、系主任、副主任等。前13名教职工中,学院编辑部的主编以第一作者身份的篇数占总篇数比利最高;第一作者论文数占出现次数比例最高的是学院的党委书记。接下来几名都是以系里面的专业老师为主,他们所发表的论文篇数虽然没有几位学院领导的论文篇数多,但他们的第一作者论文数占出现次数比例都非常高,有些以百分百的比例。如工商管理系的和阳明学院的专业教师,可见他们非常重视自己在专业领域中的学术成果,以及对专业发展的贡献。作者合著分析从表3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12年,文献中合作生产的文献已经占39%之多,但仍以第一作者为主。从合作人次来看,合作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到2010年到达顶峰,参与的作者最多,合作文献数也最高;从合作度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度也在不断提高,到2007年达到顶峰后又有所回降,到2010年又开始提升。从表3中还可以发现,合作最多的人数是8人一篇,占比例最少,占合作比例最多的是2人一篇,占所有论文的25.3%,接下来就是3人合作的占6.9%、4人合作的占4.1%、5人合作的占1.7%、6人合作的占0.5%、7人合作的占0.13%,8人合作的仅占0.06%。合作人数与发表的论文篇数成正反比例关系,合作人数越多,发表的论文数也越少。

期刊分析

期刊类型分析1538篇论文共发表了400多种期刊,这些期刊及其载文量统计如表4所示。综合类的期刊载文量最多,这里主要指收录各类研究方面的期刊,如各大院校的学报等,占总篇数的43.43%;其他学科包括除以下专业类型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学科,包括建筑、体育、美术、心理、机械制造、图书情报、物流、农学、医学、文学等,占总篇数的11.57%。计算机工程类、物理化学类、商业管理类、科技类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以教育类载文量最高,占总数的14.76%,这里包括各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思政教育、办学方面等,其次是科技类的文章(包括所有专业在内),占12.61%。在专业方面的期刊中以商业管理类为最多,其次是计算机工程类。从这里可以看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重视课程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在专业类主要是以商业管理类期刊占多数。核心期刊分析根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所示的核心期刊,对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1538篇论文进行统计入下表。表5是载文量在3篇以上的核心期刊载文量排名表。表5统计了发表数在三篇以上论文的核心期刊数共20种,总共155篇,还有载文量有1篇和2篇的核心期刊共73种,总共89篇,内容包括计算机研究、教育方面、机械类、商业、化工、财会等,这些核心期刊载文量只占到了总篇数的15.86%,可见发表在这些期刊的学术论文构成了学院的核心研究领域。从表5中可以看出,载文量排在前三名的是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教育与职业及工程塑料研究。从表中可见有关职业技术教育这类期刊载文量遥遥领先,占核心期刊论文数的34.43%,如核心期刊《职业技术教育》中,从02年开始每年都有陆续的现象,现在成为目前数量最多的核心期刊。有关教育类的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的增多,说明学院很早就把职业教育作为其主要和重要的研究对象,其次是化学类、机械类、体育类、经济类和计算机类等专业方面的研究,可见学院在专业方面将化工专业作为重要的和特色的专业,其次是机械模具类专业。

主题分析

从历年研究的主题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基本每年的都涉及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这再一次说明学院把职业教育作为其主要和重要的研究对象。如最早发表有关教育的论文是在2001年,学院的执行院长兼党委书记在《职教论坛》里发表的一篇提名为《新困难新策略新发展:中专升格变化多》的论文,主要研究学院开办以来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及办学教育的新发展等。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学院也开始重视培养经济新时代的专业人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开始成为学院比较重视的专业,在2000年之后成为涉及该主题论文数最多的专业,发表在商业管理类的期刊数也最多。如最早由工商管理系的专业教师发表的题名为《试论我国饭店业的绿色营销》的论文,从绿色营销的涵义及其在我国饭店的实施现状出发,阐述了我国饭店实施营销应采取的策略。从表6中还可以看到,除商业类主题较多之外,化工类、机械类、计算机工程类也开始占主导优势,几乎从03年开始每年都有教师发表有关这些专业方面的论文。特别是化工类专业的文章,最早的一篇是03年由化工材料研究所的负责人在《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发表的一篇论文,主要阐述了Mannich反应制备苯三唑脂肪胺衍生物及其性能,合成的添加剂是一种多用途、性能优良的油添加剂。据统计,03年一年总共发表了有关化工类的论文共8篇。另外,产学研结合成为现在高职院校中非常热门的话题。面向区域发展,为区域经济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依托企业、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产学研的兴起是高职院校继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学院从01年开始已有老师在本学院的学报上发表了有关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论文,主要分析了高职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异同,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在产学研结合上要同自己的培养目标、同企业的要求、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之后每年都有老师发表有关产学研结合的论文,据统计,到2012年总共有22篇有关产学研的论文。

结束语

通过对宁波职业技术学院1538篇文章各种信息的抽样概括及简单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1)从2000年至2012年在这短短的13年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论文量从1篇至1538篇,论文量每年急剧增加,可见随着高校教师体制改革的发展,教师越来越重视自己在学术方面的成果,特别是学院的许多专家发表的论文数之多,对学院的学术领域研究之深以及对学院所做的贡献,已充分表现了学院自成立以来已非常重视教职工对专业建设、承担核心课程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及对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2)从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数来看,主要期刊为《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塑料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国流通经济》及《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它们所包含的研究领域为职业教育方面、化学化工方面、机械模具类、商业管理类、计算机工程类等。可见发表在这些期刊的学术论文构成了学院的核心研究领域,并且已经成为学院主要培养和发展的特色专业,并在其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3)从研究的主题来看,学院基本每年发表的论文都涉及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商业类、化工类、机械类、计算机工程类主题开始占主导优势。除此之外,产学研也已经迅速发展起来,这是目前最为新兴和发展最快的主题,也是高职院校最为关注的研究方向和生存发展之路。相信在未来的几年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会在学术方面研究领域中会有更大更新的突破。

绿色化工论文范文第8篇

优秀论文报告会由华东师大化学系副主任王清江老师主持。教务处领导陈灵犀代表学校向与会代表表示欢迎,感谢兄弟院校多年来对华东师大的关心和支持并祝交流会圆满成功。化学系主任何品刚教授简要介绍化学系历史和现状。1951年由沪江、大同、光华、同济、大夏、圣约翰等六校教师组成。现有教职工113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名、教授34名,博士生导师36名。一级学科博士点十几个。各类科研项目120多项、每年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在CA杂志上收集论文一百几十篇,除实验楼外,另有上海市绿色化学重点实验室,教师培训中心、中学生科普实验站等几十部分。2年后集中迁往闵行校区。目前因正值建设阶段、所以接待工作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希望与会代表谅解。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教育委员会主任范杰教授代表与会的化学化工学会负责人和各校师生感谢东道主华东师大校系领导和老师们为会议提供的周到安排。同时介绍了上海市市长韩正同志今年1月下旬视察化工企业时对本市化学工业提出跨市发展,辐射全国;加大研发力度,实施创新技术;一伴化规划,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等要求。为广大化学工作者展示了上海市21世纪化学工业继续发展的宏伟蓝图,倍受鼓舞。我们要用化学在追求美好生活,促进高新技术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消除人们对化学的误解,吸引更多的年青人投身化学专业学习,应对未来能源、资源不足的挑战、环境污染加剧和温室效应增大带来负面影响作出努力和贡献。

交流会上20位同学的精彩报告和师生间热烈融洽的互动式讨论,为会议营造了极为和谐的氛围。

优秀论文涉及有关催化反应的机理探讨、多种纳米材料的合成、食品安全中监测方法研究、抗癌药物的活性研究、皮肤抗衰老的机理、环境水体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和仪器的开发等与高新技术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多个领域。

经过评委讨论,有10位同学获得壹等奖。他们是:刘嘉、黎朝、陆颖音、李永玺、戴逸婧、丁支、王荔祖、马丽君、张若男和王欢。

有十位获得二等奖,他们是:徐阳、刘媛媛、徐慧婷、应佚伦、、张蕾、沈明月、虞珊、蒋迪发和徐浩。

会议在颁发获奖证书、获奖者与华东师大和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部分负责老师合影后圆满结束。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

绿色化工论文范文第9篇

甲酰胺属于脂肪族单酰胺类,外观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氨味。它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和高沸点极性溶剂,能与水、低级醇类互溶,能

>> “木乃伊”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牧草市场前景分析 南阳玉雕市场前景分析 创业板市场前景分析 苏州虎丘婚纱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电梯市场前景分析 跨境物流市场前景分析 肉用蛇的市场前景分析 物流装载安防器械市场前景分析 几种新材料的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前景预测分析 平板显示电视技术及其市场前景分析 国内车用滤清器市场前景分析 血液透析机市场前景分析 大型港口机械制造市场前景分析 卫星通信地面设备市场前景分析 石油管接头市场前景分析 液化天然气车用市场前景分析 LNG重型商用车的市场前景分析 彰武县房地产市场前景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科技 > 甲酰胺市场前景分析 甲酰胺市场前景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甲酰胺属于脂肪族单酰胺类,外观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氨味。它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和高沸点极性溶剂,能与水、低级醇类互溶,能溶解多种塑料和纤维以及多种无机盐类,广泛用做溶剂、软化剂和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医药、农药、香料、染料、纸张处理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甲酰胺在国外最早工业化是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日本三菱公司,而在国内起步较晚。早期工业上都以甲酸、甲醇酯化法小规模生产甲酰胺,该工艺落后,消耗大,成本高,且排放含酸污水造成环境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甲酰胺的合成工艺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及低价进口产品的涌入,迫使很多科研院所及学者纷纷投入绿色新合成路线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甲酰胺产品的发展。1 生产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甲酰胺的生产发展很快,产能从年产几百吨增加到上万吨,是增长速度较快的一种产品。但由于受质量、环保以及国内应用市场限制,近3年增长速度逐步放慢,国内早期的几套甲酰胺生产小装置陆续被淘汰,仅剩江苏宿迁新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肥城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重庆万利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汇通甲醇有限公司及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家单位生产。其中宿迁新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生产企业,占市场份额的50%以上。国内甲酰胺生产单位及规模见表1。2 消费结构及区域 我国甲酰胺消费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尤以江、浙一带为主。目前国内甲酰胺市场年需求量在5万t左右,主应用于合成医药、农药、染料等,医药、农药合成原料用占80%以上。 由于国内甲酰胺质量档次低及应用领域较窄,近年来在农药上又出现了替代品,其用量逐渐减少,香料、染料年用量不到1000t。因下游产品用量的限制,加上国内产量增加,因而进口量逐渐减少,出口量有所增加,近几年向日本和韩国的年出口量达到约1万t。3 价格水平 目前,国内甲酰胺的市场价格为6500元/t至7000元/t,进口产品相对于国产产品价格高出20%左右。4 结语 国内甲酰胺的研究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在应用领域的开发上仅限于三氮唑及别嘌醇等,应用领域的狭窄使得目前国内甲酰胺市场近于饱和。国内今后对甲酰胺的需求量的增长程度将主要取决于绿色合成工艺路线的开发以及新应用领域的拓展。

绿色化工论文范文第10篇

绿色化工就是要在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技术上的加工,使得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化工。重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发展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以多种多样的高超技术加以研究。绿色化学前景的探索对于我们还任重道远。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工;绿色概念;绿色化工产品;绿色环境;友好化学

引言

政府只有深入研究和发现各种绿色产品,探讨绿色化学化工,才能使出现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对每一个问题的发生我们都要追根溯源,从根本上根除问题。绿色化学化工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增多,我们要设计研究低公害,经济效益高的绿色产品,这就要求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适当的材料,例如新型的催化剂,溶剂,油漆等。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可持续发展条件,以废弃物作为原始原料,生产一些绿色化学化工产品。国家要想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就不要有自给自足的传统思想,否则将可能出现很严重的结果。在宣传方面要倡导绿色化学化工产品,这些产品的新生将会给化学史上增加一笔新的光彩。

环境与绿色这两个词是分不开的,绿色环境就是要把环境好好经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污染物大量出现,同时还有一部分人为了暴利不惜破坏环境,所以要研究出符合经济条件的绿色化学化工产品,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率。

一、绿色化学化工的重要性

(1)世界各国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不断造成对环境的影响,例如泥石流,地震的频频发生,以致于对绿色化工越来越重视。

(2)绿色化学化工基本的问题是技术与人才问题,绿色化工可以很好的保护环境和带动一系列的化工产业的飞速发展,在工业上起到经济效益好,实用性强的理念,还可以消除化工工业对社会和环境的各种影响。

(3)绿色化学化工具有一定的循环利用性,工业的加速发展,使得一些资源的利用率得到百分百的提高,绿色化学在国际上被称为是解决污染物的科学杀手。从目前看来,绿色化学化工前景广阔。

(4)化工上要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从观念上强化,在制造绿色产品方面,要有好的建设,制度要明确。

二、政府重视绿色化工技术和人才的教育培养

政府要主导绿色化工的技术发展,优化政策对于绿色环境的要求,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观念上要高效,经济实惠,简洁,建立一系列的新形势下政企的合作关系,国家政府要落实和扶持这一方面的有关条例。其中还要结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绿色化学化工产品,优化环境等有利条件。

加快建设对于绿色化学化工方面的人才,在国家的扶持下开发绿色化工的发展和服务。

国内先前在冶金、钢铁、矿类上的开发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发生,现在需要绿色化学化工产品的加入为这一类企业注入新的血液。在绿色化学化工产品的设计和建设中加入高技术的含量。

化学与化学工业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以前的原料,不可再生资源的危害,相信大家有目共睹,这些问题制约了国家化学工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是绿色化学化工的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于这一方面,人才上要遵循科学发展的道路,要有着对未来前景的预测,人才具备这些才能很好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学校培养人才研究,绿色化工的规划,研究论文,环保意识上,要深入到骨髓里。绿色化学代表了化学和化工学科的共同发展趋势和目标之一,即无论是化学还是化工,不仅要面对社会发展对环境、健康和能源等方面日益严格的要求。

三、绿色化工的前景预测

(1)我国企业主要是以工业化为主,所以绿色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作用,对推动我国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2)化学工业在教育方面,虽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还是可以培育一代代优秀工业人才,这些人才使得绿色化学化工业的发展加速。

(3)绿色化学观念上实施科学主义发展观,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

(4)绿色化学含义的这种变化不仅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而且也使它所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广,越来越丰富。从它现在代表的意义来看,还可用环境友好化学、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等词汇来描述,在当今社会,环保,政治,国际上多方面的推动下,我们绿色工业发展前景相信会越来越广阔,也将会越来越好。

四、我国对于绿色化学化工上采用的战略

1、国家研究院建立了专门的机构,目前我国有很好的合成、催化绿色化学技术。如研究院的基础研究绿色化学合成,有机化学产品的检测和研究。

2、在战略实施上重视可再生资源,自然界中含有最多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的植物,有着一定的可再生资源,总结方案,在绿色化学化工的问题上采用更好的方案。

3、战略上要重视解决资源浪费的问题的发生,迅速推动国内的科学化工业的发展等,国际上对于绿色化工工业产品的溶剂,反应条件,催化剂等化学使用方法,对于高原子的组合,目标分子的研究,使绿色化学工业上保持了有效的功能外,同时让有害影响降到最低,体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结束语

从绿色化学化工的定义,原理研究的方向下,我国慢慢的展现了完整的绿色化学化工体系,以及国家人民对于绿色化学化工意识上的加强,但是目前还有很多方面不够健全,如发展速度很快,导致一些内部问题的发生,还有对于绿色化学化工的产品定位,望日后有更多推进绿色化学化工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麻生明.环境友好的合成化学.1999年科学发展报告[J]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01-105

[2]纪洪兵,余远斌.绿色化学还原[J]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

上一篇:安全化工论文范文 下一篇:化工英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