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10:30:59

林业工作经验总结

林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提高;油茶嫁接苗;造林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也是世界上油料进口大国。国家制定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提出全国规划新造油茶林165.8万hm2。其中2009~2010年完成新造林任务7.5万hm2,2011~2015年完成新造林任务56万hm2,2016~2020年完成新造林任务103hm2。

广西有多年的油茶栽培历史,同时也是油茶的养生地,丘陵山地和气候条件适宜油茶种植。这几年来,田林县党委、政府响应国家的号召,把油茶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加大油茶产业的发展,引进山油茶加工厂在田林县城办厂加工油茶产品;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农户每种植667m2油茶给予300元的苗木补助经费;投入150万元建设油茶良种采穗圃14hm2,其中固定采穗圃4hm2,临时采穗圃10hm2。建立固定的油茶苗圃66700m2,年产优良嫁接苗200万株。2012年,该县油茶林面积1.68万hm2,实现油茶产值1.5亿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民朋友种植油茶得到较好的收益,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很高,农民朋友们反映嫁接苗种植的成活率低,本人通过实地调查工作总结,总结了嫁接苗种植成活低的原因:没有做到适地适树;没有在造林的季节造林;造林前没有做苗木的处理;植苗的方法不当;没有做好抚育管护;干旱季节用轻机质苗造林。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的处理办法如下:

1 做到适地适树

油茶喜温暖湿润气候,也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喜阳光,惧烈风,怕酷暑。生长要求年平均气温14~21℃,最低月平均温度不低于0℃,最高月平均温度为31℃,相对湿度74%~85%,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mm以上,a日照1800~2200h。适宜油茶生长的立地条件为:在海拔600m以下,坡度25。以下的低下的低山丘陵地带,土层较厚,pH值4.5~5.5之间,母质为页岩,花岗岩发育而成的红壤、黄红壤条件下,油茶生长结实良好。在黏性土、碱性土不要种植油茶。凡长有铁芒萁、映山红、金樱子、野山楂、白栎和卫茅等植物的土壤都可以种植油茶。

2 适时造林

一般地区造林时间以“立春”至“惊蛰”期间为好,最好不过“春分”。此时正是生根初期,气温适宜,芽苗砧嫁接苗蒸腾较少,成活率高。但是田林县气候春季相对比较干旱,这一气候特点会直接故造林成活率低,所以油茶嫁接苗种植应选在秋、冬两季进行,选择满足土壤湿润达30cm,雨后的2~4d的条件进行造林,此时成活率较高。

3 造林前做好苗木的处理

选择苗木时选择良种壮苗,苗龄(嫁接苗)1a,苗木必须健壮,生命力强,无断顶,无病虫害,一级苗。苗木种植前一定要用水浇透或用水泡苗,并在临时贮苗场将断顶苗、病苗、弱小苗、伤根苗挑出,病苗集中烧毁,断顶苗,弱小苗继续培育。严禁采用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

4 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很大,因此在种植时要注意技术。定植时左手稍掌握营养袋,小心全撕掉薄膜袋(轻机质杯苗不有撕袋)将苗木放入植苗穴内,四周回土稍压实,然后覆土至原根茎上2~3cm,低于嫁接口为宜。若遇干旱天气,植苗穴应尽量开在靠近坑壁一侧,确保造林成活率。造林3个月内及时进行不间断补植,保证成活率在98%以上。

5 及时做好抚育管护

一般要连续抚育3a,每年抚育2次,主要是除草、松土、培蔸、培土和扩穴。第1次在5~6月份,第2次在9~10月份,以耕代抚。

6 水分管理

油茶对水分的要求大,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 mm以上。油茶苗的水分管理主要包括异地苗木调运、苗木造林和伏秋干旱等生产环节或时期的水分管理。在田林县冬、春季空气干旱的时间,造林用泥杯的保水性较轻机质杯强,所以干旱季节造林选用保水性较强的泥杯造林,可以提高成活率。

7有害生物

危害油茶苗木的病害有油茶软腐病、油茶炭疽病和油茶根腐病等。预防和除治这些病害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加强苗期集约管理,提高油茶苗群体健康程度,选择抗病虫的优良品种,清理病原残体和适时施药保护等。

以上都是本人的工作经验,希望上述的建议可以给种植油茶的朋友提供一定的帮助。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有效途径,是解决我国13亿人口的粮油供给问题。

参考文献

[1]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M].2009-2020.

林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林业;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1.080

早在2009年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便理顺了生态、产业、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林业四大定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因此,林业发展是一项具有战略高度的事业。而林业资源档案是对林业工作过去的记录、现在的积累、将来的参考,所以林业资源档案在林业建设中相当重要。笔者依据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几点方法,供同仁们指导、借鉴。

1 各森林经营单位应加强对林业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林业资源档案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各单位林业工作者们辛勤工作的结晶。包括:一类调查、二类调查的资料;森林更新、造林调查设计资料;林业资源管护责任承包合同书; 固定样地和标准地调查记录及其计算成果;林业区划、规划、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等资料;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防治、检疫等资料;历年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资料;各种森林资源调查、科研、经营总结等资料;有关处理边界变动及林权纠纷等的文件和资料;其他有关图面(基图、林相图、经营规划图及资源变化图)文字、数据资料。

这项工作是集保密性、连续性、系统性为一体的,是新技术推广的重要依据,是开展下步工作的主要参考指标。所以各森林经营单位应该大力宣传林业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 林业资源档案管理步骤

2.1要求

林业资源档案依据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专人负责、分级管理、及时修订、逐年统计汇总上报。

配备工作责任心强、有林业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该项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交流,善于采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林业资源档案管理技术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调动,如确需调动,必须提前做好交接工作。

2.2档案管理员的责任

积极宣传和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有关方针政策,自觉学习,不断进步。

统计和分析林业资源,按时提报年度森林资源数据及其资源分析报告。

严格执行档案借阅、保密等管理制度,杜绝档案资料丢失。

深入了解本单位的各项生产、科研等活动和有关会议精神,密切配合一线外业人员工作,加强沟通,及时掌握资源变化信息。

3 信息技术的采用

伴随着林业的发展,林业资源档案内容逐渐完善,各级单位信息联动等需要信息处理能力强、传输速度快、操作性好的信息化技术。但应注意:加强信息化设备及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严格管控外部运行温湿度;建立专业防火墙,对数据进行备份;不断升级管理硬件软件。

4 结语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明确要求”为林业发展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笔者2014年夏天到南方某国有林场旅游,得知该林场在林业资源档案室的基础上,建成森林博物馆,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此经验值得推广。另外洪灾、泥石流、扬沙、雾霾等极端气候灾害的频繁发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些灾害使人们更进一步认识了林业的重要性。长期持续,是值得我们长期并用心关注、思考与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林业资源档案管理好,就是为生态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丛洪深.思考与探索[M].长春出版社,2009,1.

[2]王惠德.对加强森林资源监督的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2013,(1):9-10.

[3]马丽涛.加强林业资源档案管理初探[J].办公室业务,2014,(02):36-37.

[4]刘宁.我国不同类型地区现代林业的差别性政策研究[J].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05):2-4.

[5]郭永韬.多措并举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2(03):16-17.

[6]朱梅.浅析如何加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史志,2014(08):24.

[7]马淑莉.加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对策[J].国土资源通讯,2008(07):18.

林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森林保险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实施的一项重要惠民强农政策,也是我县建设经济繁荣、城乡秀美、生态宜居、社会和谐幸福的重要举措。做好森林保险工作,有利于分散林业风险,发展林业产业;有利于巩固集体林权改革成果,全面推进配套改革;有利于保障林农权益,保进金融机构对林业信贷支持;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

二、森林保险费率及缴交比例

森林保险是指在保险期限内,因火灾、暴雨、暴风、洪水、泥石流、冰冻、冰雹、霜冻、台风、暴雪、森林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造成被保险林木流失、掩埋、主干折断、倒伏或死亡的直接经济损失,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商品林每亩保险金额按参保林木的再植成本确定,视树种树龄情况,由参保人与保险公司按每亩400元-800元的保额确定,保险费率为4‰,国家规定,按照投保则补、不保不补的原则,各级财政对投保林农及林业企业给予保费补贴。具体为:商品林补贴比例60%,其中中央财政30%、省财政25%、县财政5%,其余由投保人负担。

三、森林保险工作运作模式

商品林既是林农和林业企业的财产,更是国家和社会的绿色资源。为了提高商品林森林保险覆盖面,以及林农和林业企业的参保积极性,结合我县林业实际,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森林保险运作模式:一是鼓励国有林场、林业造林大户、林农自行投保,在保险期内,如遭到自然灾害林木被毁后,商品林保险赔款由保险公司直接支付到被保险人卡(折),同时,由当地林业部门监督被保险人将赔款用于受损林地的灾后再造。二是采用林改的工作方法,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以“一事一议”的方式,在得到村民代表同意并由村委会签署委托书后,由县林业部门(县造林绿化服务中心)对全县商品林进行统保,缴交保费,赔付资金由保险公司支付给县林业部门,实行专户存储,滚存使用,用于森林培育和防灾救灾。

四、森林保险工作组织保障

为切实加强森林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林业局局长,县人保财险公司经理任副组长、县林业局分管副局长、县财政局分管副局长、县防火办主任、县人保财险公司分管副经理为成员县森林保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林业局,由县林业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县森林保险各项工作的落实。各乡(镇)要指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本乡(镇)的林木保险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集体或个人在参加森林保险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全县森林保险工作顺利开展,任务全面完成。

五、森林保险工作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6月26日至7月25日)。由县林业局、人保财险公司牵头召开各乡(镇)政府分管领导、林业工作站长和三农保险服务站人员参加的全县森林保险专题会,提高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单位

要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宣传横幅、宣传单、公开信、公告专栏等形式,广泛开展森林保险相关政策和专业知识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进一步提高广大林农参森林保险的认知度和投保积极性。

(二)组织实施阶段(7月26日至8月15日)。各乡(镇)政府和三农保险服务站要按照森林保险两种运作模式将森林保险工作贯彻落实到村组农户。特别是针对由林业部门代为林农投保、代缴保费、代为理赔的,各行政村必须将森林保险政策张榜公示并签好委托书。各乡(镇)政府务必在规定期限内,将本乡(镇)各行政村森林保险政策张榜公示照片(一式两张)、村民代表会议记录复印件(加村委会公章)、村民代表签字同意委托书收集后,一并上交县森林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存查。

林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教兴林;专题培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221-1

在上级领导下,在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场高度重视林业教育培训工作,始终把它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经过广大林业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林业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将这一期间林业教育培训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 培训工作总体情况

这期间我场全面加强了林业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推进林业党政领导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科学判断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依法行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切实加强中层干部培训,提高其决策分析能力、科学管理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突出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推广应用林业科技成果的能力;实施林农和林业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培养大批基层实用人才;切实抓好关键岗位人员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启动实施了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开展工程管理和技术培训,培养大批林业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高度重视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林业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经营管理能力。加强林业职工转岗培训,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面向广大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以林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的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积极推动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单位建设。

2 主要成绩

期间,我场共培训林业职工1000人次,年平均培训率达100%。林业教育培训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加强林业重点工程管理专题培训

我场林业行业教育培训工作全面展开,林业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取得较大进展,认真围绕在我场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林产经济一体化项目等重点工程项目,对实施工程项目的林业从业人员和参与工程项目设计与管理的林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先后培训乡镇林业从业人员240人次。

2.2 林业关键岗位上岗培训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实行持证上岗

工作制度

期间,我局着力加强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林木采伐与利用、木材运输管理、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害检疫、林业行政执法等关键岗位进行了上岗前的培训工作,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了专业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先后参与上岗培训的人员达260人次。截止目前,林业关键工作岗位人员全部完成上岗培训和持证上岗。

2.3 林业行业林农培训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全力抓好林业重点的实施工作,充分调动林农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对林农的教育培训是关键。实施林农实用技术培训,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灵活多样、注重实效,把林农的教育培训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林农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2.4 认真抓好林业技术工人的专业知识培训

为切实抓好工作在林业基层工作的林业技术工作的技术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实践能力。结合我场实际情况,认真组织技术工作者进行了各有关育苗技术、林政资源管理等技术知识,先后共培训200人次。

3 经验做法

3.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场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把林业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常抓不懈,抓紧抓好。深刻认识到林业教育培训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充分认清加强林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林”战略,以林业教育培训来大发展铜梁林业,努力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3.2 注重培训基地建设

我场的职业培训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我们充分利用科研部门的教育培训资源,开展林业人才培训工作。我场与市林科所大力协作,建立林业管理人员和中高级技术工人培训基地,积极开展林业中级、初级技术工人培训,大力开展初级工培训和岗位培训。

3.3 加大林业教育培训投入力度

极力改善林业教育培训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满足学习培训的需要。同时也投入一定工作经费,用于基层林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为了促进林业教育培训有效开展,我场建立了林业人才培训工作的考核和表彰奖励制度,年终考核时,把林业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作为了重要的考核内容。

3.4 切实加强林业人才实践锻炼

将党性强、综合素质好的林业后备干部,放在重要的管理岗位进行培养;优先扶持理论基础扎实、创造性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主持和承担重点林业研究课题或林业工程项目。

4 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林业教育培训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4.1 教育培训内容不够深、不够广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林业现代科技知识了解甚少,不了当前林业工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育培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未跟上,培训科技知识内容比重偏低。基层有许多从事林业工作的干部,原来都不是在林业战线上工作的,虽几经培训,但在抓林业工作时,由于自身的林业知识太少,适应性还不强。

4.2 教育培训的形式单一

林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1.1雨水造林技术

雨水造林技术是一种土壤改进技术,是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或在植树过程中添加吸水凝胶使树木周围土壤能够有效储存天然雨水或表面径流,形成稳定的水源,使其在干旱的情况下为树木生长所利用,满足树木生长需要的土壤环境和水条件。雨水造林技术对于提高经济林产量,确保造林成活率有着积极的作用,是旱区和干旱状态下,进行抗旱造林的一项新型技术。

1.2固体水造林技术

固体水造林技术是利用高分子技术而展开的抗旱造林技术,其实质是用高分子材料将水易流动、易蒸发、易冻结、易融化的性质加以改变,将水固化在高分子材料构成的体系里,在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缓慢释放水分,起到为植物提供稳定水源的目的。同时高分子材料还具有生物降解的良好性能,对环境无污染,对生态无残留,是抗旱造林技术中较为适宜我国大面积推广的技术种类。

1.3容器苗造林技术

干旱地区土壤中水分含量不高,同时土壤在理化性质上也表现出贫瘠的特点,因此,在干旱地区造林长会因土壤干旱和贫瘠带来成活率不高、生长缓慢等问题,最终形成了生态恶劣土壤贫瘠生态更加恶劣的恶性循环之中。容器苗造林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土壤贫瘠和水分含量不足的问题,在东北地区,春季干旱较为严重,造林所用的幼苗常会因春旱产生脱水而导致死亡。东北林区探索出容器苗造林技术,用来繁育松柏类植物,容器苗造林的要点是在容器中盛状有丰富水分和养分等基质,在条件优越的大棚、温室、地窖中进行发芽和育苗,这使得苗木在发芽生长的初期获得温度、湿度、营养较高的环境和条件,有利于苗木的培育。当进入到移植阶段后,将容器苗直接植入造林地,由于有容器的存在,不但可以降低运输和种植过程中对苗木的伤害,又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苗木提供稳定的水分和养分。容器一般是由能降解、可穿透的材料制成,既能确保苗木生长发育获得营养,也能在苗木进入生产快速阶段使苗木突破容器的限制。从经济性和生物性的角度出发容器苗造林技术有着极大的推广价值,是干旱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造林工作在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技术。

1.4覆膜造林技术

覆膜造林技术的实质是为苗木营造一个易于繁育和生长的空间,覆膜可以提高土壤温、湿度,在苗木周围利用覆膜形成有利于苗木生长发育的小气候。覆膜造林的主要内容是:先把膜的一边向中心剪一道缝,栽时把树穴整成浅锅底形,穴边缘略低于地面。栽后盖上地膜,使苗木地茎通过膜中心,用土把膜四周和划破的缝压实,做到覆膜无空隙、无透气孔,形成一个倒伞形,可以起到增加土壤温度,防止土壤蒸发,有利于苗木生长的作用。

2抗旱造林技术的要点

2.1抗旱型树种的选择

人们常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生物界对这一现象表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适地种树是目前干旱造林的主要要求之一,很好的体现了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一自然规律。在干旱造林工作中,做到适地适树技术要求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实现科学、合理造林的主要基础。在造林工程中,树种的选择是否合理得当不仅影响着树木的成活和生长,同时对于树木的效益发挥也有着重要的意义[2]。一般在造林工作中,通常都是将地和树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对周围气候和自然环境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发挥树木最大的生长潜力,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使抗旱造林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抗旱造林整地的要点

整地是抗旱造林工作中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树木成活率和改善幼苗生长环境的主要手段。经过过去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得出,在造林工程中做好提前整地工作可以很有效的积蓄水分,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同时还能够改善林业生长的环境、光照条件以及通风条件,使得土壤肥力增加。通常半情况下,在干旱地区植树造林工作中,整地工作一般应该提前半年左右进行,这有助于土壤结构的改变,在东北地区由于气温和干旱的原因也可以在选择植树前一年进行整地。

2.3抗旱造林中起苗和种植的要点

在造林工程中对于起苗的时间要进行严格全面的控制,通常起苗工作都是在上午或者阴雨天气中进行的,同时在起苗工作中要保护好树木根部的完整性,苗木过高的情况下还需要对苗木进行截干处理,并且对于切口要采用塑料薄膜进行严密扎实。种植苗木的关键在于减少水分蒸发,应该在种植的过程中遵守“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原则,确保种植的质量,提高抗旱造林的成活率[5]。4结语综上所述,东北地区林业要将抗旱造林作为林业工作的主攻方向,从建设生态林业、科技林业的高度上高度重视抗旱造林工作,通过抗旱造林技术的全面掌握提升造林技能的水平,以更为科学的抗旱造林的技术确保造林的质量。在实际的抗旱造林工作中应该逐渐扩大抗旱造林工作的范围,加强相关科技的应用,重点在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上应用抗旱造林技术,这样既容易获得资金和技术的支撑,也容易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客观上加速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林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东北地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造林技术;物种特点

前言:东北是我国林业工作的重点区域,是林业种质、木材和物种资源的主要蓄积地,为了缓解东北林业资源种质、数量和质量上的下降态势,林业部门推出了人工混交林这一重要措施。人工混交林可以有效规避纯林中常见的林木生产速度慢、抵御灾害能力弱、产出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落叶松是东北地区常见的针叶乡土树种,对灾害抵御、美化环境、改善林地立地条件有特殊的功能,是东北地区营造人工混交林的重要功能性树种和工作性树种。东北地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造林应该立足于东北的气候特点和落叶松的物种特点,充分发挥落叶松的种质优势和物种优势,在扩大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面积的前提下,实现东北地区林业基层工作的深入发展。东北地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造林应该争取社会和上级部门的广泛支持,结合林业工作的具体实际,充分发挥东北地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优点,在做好东北地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造林关键环节的技术工作的基础上,推进东北地区林业工作整体走向技术化、规范化和合理化,实现东北林业工程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1.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优点

1.1优良的灾害抵抗能力

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中林分多样,构成复杂,能够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在食物链完整、营养结构合理、有益生物众多的形式下,各种有害的病菌、害虫和鼠类不能大量繁殖,病虫害也不易大面积传播。其次,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林冠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地下根系相互交织、深浅搭配,有利于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对东北地区常见的低温、风雪和沙尘的地域。最后,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林地内温度和湿度处于稳定的范围内,这对于高温干旱时火灾的发生和蔓延有比较明显的抵御作用,尤其对树冠火的形成有减缓和抑制效果。

1.2良好的生态功能

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对于降水有积极的调节作用,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林冠结构多样,降水会减缓下落的速度,客观上调节降水的雨量的时间。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林地内腐殖层厚度大、落叶层成分复杂,对于水分有比较好的吸收和涵养能力。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林地的土壤结构松软,层次丰富,功能层完整,具有稳定的特点,不易出现林地内水土的流失。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还有改良林地土壤的功能,改变原有土壤不适于立地的性质,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有利于土壤的改良,提高林地的林分。

2.东北地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造林要点

2.1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混交树种选择的要点

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以落叶松为主要树种,树种选择和设计中应该发挥落叶松强阳性、速生性的树种优势,应确保落叶松占比在50%以上,混交林中以云杉、黄菠萝、红松、胡桃楸、椴树和水曲柳为混交树种,在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设计中混交树种的比例不能低于20%。

2.2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混交方式的确定

常见的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混交方式有:一是落叶松与云杉进行株行混交,利用这种混交充分利用造林空间,改善造林地土壤状况和立地结构,由于云杉生长缓慢,造林中应早栽2~3年为宜。二是落叶松与黄菠萝、胡桃楸和水曲柳混交,这种混交方式一般应用于山地下腹、河谷两岸,土壤肥沃、湿润的地块,混交林植树时应进行穴状整地,以块状、带状方式根据地形进行树木栽植。最后,对于中间有石塘的地类,可以在小范围内种植纯林,多个小面积纯林相互交叉也会起到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作用

2.3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整地与造林的要点

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造林的效果取决于整地质量的到底,首先要清除落叶松人工针阔混交林造林地内的杂草,做好割灌工作。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穴状整地,穴深18~25cm,穴径40~50cm,在立地条件差的区域还应注意石砾和树根的清除,可以将砾石堆积成小丘形,既有利于保墒,又有利于标记。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造林的规格为:株行距1.5-2m,采伐带宽4m的造林两行,带宽每增加2m.造林增加1行,带宽20m的造林10行,造林密度3300株/hm2在生产作业中,落叶松人工针阔混交林营造应该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地适树原则进行。

结语

综上所述,东北地区林业部门应该发挥当地的林业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和物种优势,加快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造林工作,充分发挥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功能优势和生态优势,提高林区的生产能力。在具体的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造林工作中东北地区林业工作者应根据造林的地理和生物条件,科学设定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造林的目的,合理配套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树种,做好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造林的基础技术工作,才能有效地保障东北地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造林效果。本文对东北地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造林技术进行了一般性研讨,相信还存在着不足,同仁应该在东北地区林业求实、务真的优良传统引领下通过不懈努力和科技的运用,做好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造林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永哲,罗广军,王世平.落叶松与黄波罗混交林幼龄林分生长初步研究[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1(01)

[2]吴振铎,吴耀先,吴江,杨蔚峰,焦晓明,赵庆喜,李健.人工针阔混交林生态条件作用机理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1(02)

[3]吴耀先,卢正茂,孙浩,张成福,李传军,关成宇,孙兆俊,张天财.人工混交林不同混交方式的生长动态[J].辽宁林业科技.2003(01)

[4]金晓丽,王韡烨,李朝辉.嫩江县浅山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混交造林模式[J].现代农村科技.2012(08)

作者简介:张霞,男,(1964-),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尔站一林场技师,研究方向:营林

林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林业生产宣传林业生产流程管理生产管理信息化平台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坝上地区,与内蒙古草原接壤。是我国京津地区的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由于塞罕坝是典型的山地地形,林区气候寒冷,冬长,春秋短,夏季不明显,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所以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对放牧、采伐等生产控制力度不够,就会造成土壤沙化,草场退化等严重后果。自1953年建场以来,塞罕坝一直致力于退耕还林、造林绿化等工作,采取集体林权制度、林权保护和流转管理、林木采伐管理改革试点、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现阶段塞罕坝的林业生产管理仍然需要加强,将生产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强化塞罕坝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工作管理,为加快推进我国国土绿化进程,切实巩固塞罕坝的林业建设成果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塞罕坝林业生产管理现状与有待改进的问题

现阶段,塞罕坝国家自然保护区相机受到西南地区的持续干旱以及北方地区的低温影响,林业生产受到了极大的阻力,塞罕坝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塞罕坝按照我国林业部门制定的林业生产管理任务,克服沙漠荒原等不利条件,已经实现了林场森林覆盖率80%的目标,森林资产总价值达153亿元。现阶段林业产业主要以木材生产、生态旅游、绿化苗木三项产业为主要支柱。林业产业不但打开了塞罕坝的林业生产局面,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了调节气候、防风固沙、促进农牧业生产的林业生产基本要求。但是随着近年来的我国对空气质量、气候条件、污染治理的要求增高,塞罕坝仍然需要提高林业生产管理水平。发挥塞罕坝的地理优势以及自然特性,努力完成我国制定的种苗规划、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等要求。根据塞罕坝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现状,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需要加强的林业生产管理:

1.林业生产管理系统性有待于提高

近年来随着林业生产管理的不断发展,越来越追求林业生产管理的集约型与系统性。换而言之,就是将宣传、林业生产规划、绩效考核管理等管理方式运用到林业生产管理中,提高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但是,塞罕坝林业生产管理宣传力度仍显不足,不能够带动林农与周边地区的居民一同参与到生态立场、造林绿化的工作中来。与此同时林业生产的绩效考核制度仍然不能够适应需求,对吃苦耐劳,具有塞罕坝精神的普通技术人员的奖惩与推广力度不够。

2.林业生产流程管理需要加强

由于塞罕坝的环境因素以及温度等都不适合绿化工程的推进,所以要不断的进行林业生产流程管理。按照森林的发育程度可以分为:苗期管理、新造林管理、中幼林管理、成熟林管理。

3.林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待于加强

虽然现阶段塞罕坝逐渐开展建设立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将遥感技术、电子图像处理技术等运用到森林安全管理、数据管理等多个环节。但是仍然需要建立完善科学的林业生产管理专家系统,有针对性的对树种分布、林业病虫害防治、林业防火各个模块进行系统的分析与处理。

二、塞罕坝林业生产管理强化措施研究

通过以上对塞罕坝林业生产管理现状与有待改进的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塞罕坝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强化塞罕坝林业生产管理的措施:

1.加强林业生产管理力度,努力做好林业生产宣传工作,充分调动群众造林的积极性

在进行林业生产管理之前,要努力做好多元化、全啊方位的宣传工作。比如:公开宣讲会、塞罕坝保护区宣传广告等。对于具有一定需求的林农应当组织其参与专家讲座,对塞罕坝的种植技术、造林规划、生产规划等各方面政策进行宣传,从而解决林农以及居民对植树造林的认识误区,更好的配合塞罕坝的造林与生产工作。与此同时,塞罕坝还要做好科学规划林业生产工作。配合林业厅所指定的全年林业发展计划,结合塞罕坝的技术、人员、环境等特点进行林业生产规划编制工作。努力按照“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科学布局”的项目投资规划思路,从而达到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人才兴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的目标。还要坚持推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从塞罕坝的内部管理抓起,力争实现每年的春秋两季林业大会中,成立专业的林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对各个县委的林业建设方案进行严格的审评。并且将林业生产作为考核各个乡镇的工作指标,对于塞罕坝工作人员或者种林大户予以表彰与鼓励,并且进行宣传工作。

2.强化林业生产流程管理,实现林业生产管理程序化、规范化

林业生产流程管理规范化可以分为“四步走”战略。

2.1苗期管理

首先要注意选种以及净化储存等工作,对种子的发芽率进行科学的观察,并且要对幼苗进行早晚浇水。注意幼苗的四季变换保护。进入夏季时,要注意幼苗的避光处理,保持苗木生长整齐。进入秋季要施加磷肥;进入冬季要注意保持苗床的湿度,采取堆草点燃的措施组织苗圃的热量过度损失。

2.2新造林管理

对于新造林要按照苗木的种植年份及月份的变化进行抚育工作。并且要安排专业的护林人员,做好幼林的防寒以及防火工作。

2.3中幼林管理

对于幼林的管理要注意对幼林的修枝以及间伐工作,防止幼林由于过密造成光照不足等后果。

2.4成熟林管理。对于成熟林的间伐工作要谨遵砍密留疏、砍弯留直、砍小留大的理念。

3.加强林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利用计算机语句对塞罕坝的林业数据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神经网络技术以及GIS地理信息处理等技术完善专家系统的功能,从而实现塞罕坝林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羽.建设生态型林业生产基地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1(1).

林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造林绿化 林业技术 现实状况

[中图分类号] S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00-01

由于我国的绿化面积远远的落后于其他国家,所以增加绿化面积势在必行。增加绿化面积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造林,要想通过造林来改善自然环境,带动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重视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对林业绿化提出了建议 ,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为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我国林业资源的现实状况

近年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越来越高,种植的树木超过树木的消耗数量,这样既保证了森林覆盖率,又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林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但仍存在一些 林业技术上的问题。我国林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特别是对不同树种的使用不合理 导致大量的浪费,使每棵树的价值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2 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要点

2.1 造林绿化之后势必考虑的问题

绿化后,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工作都完成了,后续问题仍然存在。要检查每一需要种植的地方是否完全种植,观察苗木种植后的成活率,如果不能保证苗木成活率, 美化环境的目的不仅达不到,而且造成资源浪费。另外,林业不仅是绿化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如何使绿色效益与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平衡点,这是造林后需要考虑的问题。

2.2 保证树木的质量

同时在保证造林成活率后,必须保证树木的质量。因为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许多材料是树木为原料,所以质量是树的关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树木的质量,对于长势不好的苗木进行拔掉再补种,转化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以保护环境 加强管理,减少 不必要的损失;其次,要选择高质量的树种,优良的树种是保证树木质量的前提,所以一定要保证树种的质量。也可 以种植不同树种的搭配,丰富 树木 的物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因此加强对种苗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除草,施肥,喷洒农药等,以减少树木的生长缺陷。

2.3 合理有效的方法对森林进行管理

环境对树木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什么样的树种适合什么样的环境,必须考察好,固定的环境和发展的增长对树木的生长有很重要的影响,森林土壤质量,土壤深度等因素都会对树木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生长的自然环境越好,对树木的管理的方式和范围就越广泛,这些都是影响林木生长质量的主要因素,还有其他一些次要因素,如,气候条件,病虫危害因素,森林管理,及市场的社会因素。科学经营森林资源,根据林地科学规划地质条件的需要,使良好的森林种植计划,并组织实施落实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森林生产力,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管理森林的结构,树的生长发育及其品质。森林树种的质量是整体质量的基本条件,因此选择树种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相信树种质量高价格就可以生长高大的树木,树种的选择应该结合生长环境,从而充分发挥物种的功能和优势。后期相关部门与人员管理是否到位,是树木成活率的保证,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后期管理。

2.4 对森林进行合理砍伐

森林的砍伐,有必要确定的森林砍伐的范围,以及相关的轮伐范围,确定砍伐范围需要使用人工的方式, 科学的林业技术工作,还需要有很多改进与完善的地方。

2.5 运用科学技术促进林业发展

通过积极健全科技服务网络,按照“完善县级,充实乡级,健全村级”的原则,建立 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培育创新型人才与团队。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实施林业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造就一批林业科技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中青年拔尖人才和基层林业科技骨干。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学科领域和重大科技计划等平台,培育优秀创新团队。 积极发挥林业科技社团的作用,搭建促进科技交流和人才成长的活跃平台。

3 强化林业从业人员培训

3.1 为了提高林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就要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加强高等 专业机构林建设,充分利用 培训基地,加强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林业标准化技术 ,逐步建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制度,提高基层林业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基层林业,森林和其他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充实 林业技术骨干产业重点,带动从业者职业技能全面提高。

3.2 普及林业科学技术知识。落实全国科学技术普及规划,强化林业科普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普基地建设,逐步建立林业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体系,努力构建科研机构、高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民间组织等共同参与、机动灵活的工作机制,全面普及林业科学技术和生态知识,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和林业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

结语

造林后林业技术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定要多方面考虑,既保护环境,又能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我们应该加大科技投入,以提高中国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量。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着力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开创现代林业发展新局面。

林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1963年至1966年,兵团粮食的单产分别为96公斤、113公斤、116公斤、138公斤,粮食总产也由4.5亿公斤上升到7.2亿公斤。由于粮食丰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棉花种植面积由38万亩增加到64万亩,单产由25.4公斤提高到39公斤,总产由999.6万公斤增加到2494.48万公斤。甜菜、油料产量也大幅度上升,农场养畜业和加工副业都有相应的发展。

建立稳产高产田和样板农场,也是这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1964年1月底至2月初,兵团召开了农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是农、林、牧、水、机等的综合会议,也是兵团很重要的一次会议。陈实、杨宗胜、陈德法、毛乃舜等分别就农田水利建设、加工副业生产、农牧结合、经营管理等问题作了专题发言,陶峙岳、张仲瀚作出重要讲话,各先进单位也介绍了经验。

会议的中心任务是总结1963年生产工作经验,安排1964年生产任务和制定兵团农业七年发展规划。着重讨论了以建立稳产高产田为目标,如何把农田基本建设、当年生产和经营管理结合起来,改变目前农业生产“三低一高”(单产低、商品率低、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的局面。提出要切实搞好土壤改良,逐步地走向草田轮作、农牧集合、机农合一,把现有耕地种好,提高单产。同时,要改进经营管理,加强生产责任制,降低生产成本,扭转亏损,增加盈利。

会议制定的《兵团农业七年发展规划草案》指出:农业长期规划的核心是大力建设标准农场和标准农田,把稳产高产放在首位,一方面对现有条件较好的农场和牧场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补课”,提高单产;另一方面,根据发展规划把所有的农场都建成标准农场,全部耕地都改造成稳产高产田。

当年5月,农垦部下发了《关于建立样板农场的通知》,提出:为了更好地总结国营农场在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和政治工作等各个方面的经验,不断地改进国营农场和推动生产工作,各地都应当根据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的精神,积极地培养一批先进农场,搞好样板,为开展“比学赶帮”运动及分期分批地完成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任务创造条件。兵团根据农垦部的指示,对样板农场的具体条件和标准农田的标准又做了补充规定,并决定将农四师十二团(现四师七十一团)等20个农场作为首批建设的样板农场。

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些样板农场的生产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农四师十二团被树立为全国的样板农场。1965年,该团粮食种植面积8.2万亩,平均亩产296公斤,总产2440万公斤,上缴粮食1850多万公斤,商品率76%。小麦每公斤成本由1961年的0.384元下降为0.256元,玉米每公斤成本由0.188元降低为0.15元,全场盈利198万元,其中农业盈利158万元。

农七师二十团(现七师一二三团)建成粮棉并重的样板农场,1965年全场播种面积13万亩,粮食作物面积5.16万亩,平均单产70公斤,总产149.5万公斤,都超过了历史最高纪录,综合利润185.8万元,其中农业盈利73万元。农八师石河子总场是一个以粮、棉、糖料综合经营的样板农场,1965年粮食面积13.5万亩,单产179.5公斤,总产2423.3万公斤。棉花面积1.64万亩,平均单产67.5公斤,总产110.5万公斤,生产甜菜1.52亿公斤,综合利润130万元,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此外,兵团对林业果园建设也一向重视。从1955年开始,就把植树造林、培育果园列为建设正规化和现代化国营农场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水渠、道路、条田、居民点五位一体,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这一时期,兵团开荒面积迅速扩大,大部分农场仍坚持边开荒边建场,边植树边造林。兵团成立之初,张仲瀚写下了“杨柳三千何足奇,要留绿洲满边疆”的誓言。他曾一再提出“开荒到哪里,种树到哪里……要三年成林,四年成荫,达到农场园林化”。每年春季植树造林季节,各农场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植树造林活动,有的农场还提出“人植百棵树,队造十亩林”的要求。

为了保证幼树成活,很多团场成立了稳定的专业园林队、护林组,切实加强了林带、果园的管理培植。植树造林较早的农七师二十团和农八师二十三团(现八师一四三团)自1956年起林园建设就已引人注目,曾被誉为“花园农场”。

当时造林主要以防风护田为目的,沿条田四周营造防护林,主林带宽20米至22米,副林带宽14至16米,栽树10行以上,树种以杨、柳、榆为多,白蜡、槭树次之;灌木有沙枣、紫穗槐、荆棘等。这种宽林带大网络的防护林,是当时连片面积750亩左右的大条田的屏障,一直延续到1963年才改变。果园以苹果为主,其他因地种植,很多农场有大果园、连队有小果园,不仅有新疆本地的各种水果,还不断从内地引进了了许多新品种。据1963年统计,苹果品种有210种,梨90多种,桃87种,杏28种,还有核桃、枣、樱桃、无花果等,当年产各种水果1200吨。

1963年至1966年,兵团林果业进一步蓬勃发展,并形成了新的布局。一是随着条田的改建,沿小条田新设农渠两侧补栽了两三行窄林带,使大网格变成小网格,提高了防风护田能力;二是在林带中开始增栽速成树种和桑、杏、核桃等经济树种,提高了林带收益;三是根据王震的指示,在农一师和农二师的部分农场建设桑园、桑林,积极筹备发展蚕桑事业;四是果园面积成倍增长;五是有些农场开始在场外营造固沙片林和防风林。

至1966年,全兵团有林木、果园、桑园面积64.9万亩,其中林地36.4万亩,果园10.6万亩,桑园17.9万亩。很多农场林带成网、道路成荫、果园飘香、风光迷人,参观者络绎不绝,过往行人有口皆碑。

农八师共青团农场(现八师一五团)还受到林业部和国务院的奖励。1963年,国家科委遵照全国人大《关于总结推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营造防护林经验的提案》,派出“防护林经验总结工作组”前来兵团,在农七师、农八师的车排子、下野地、乌拉乌苏、莫索湾等垦区进行考察,撰写了《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营造防护林的经验总结报告》,高度评价了兵团防护林建设的成就,引起了全国特别是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有关部门的重视。

9月,自治区三干会议组织与会代表数百人,到农七师、农八师的一些农场参观,要求以兵团农场为样板,规划建设“五好”(好林带、好条田、好渠道、好道路、好居民点)新农村。

1965年9月,农垦部在兵团召开了农场防护林现场会议,东北地区和河北、甘肃等省农垦局局长、场长、专家、技术人员及兵团各师的代表参加,连续十多天先后参观了农七师、农八师20多个农场,对促进我国“三北”地区防护林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兵团林业、果园的蓬勃发展,使经济效益也逐年扩大。一是防风固沙护田,保障了农作物增长;二是林带巨大的生物排水作用,一条林带等于一条排水渠,有效地降低了地下水位,减轻了土壤盐碱化;三是随着林木迅速长大,一般在7年至10年后即可简伐更新,生产出大量的木材;四是林带可以护畜,树叶落果可做饲料,果园可以养蜂,促进了畜牧业和养蜂业的发展;五是改善了小区气候,美化了环境,各种水果丰富了人们的饮食,园林风光增添了生活情趣。

林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按照90年代初的森林资源资料去查找,当时国内的人工林面积不到5000万hm2,在全世界人工林面积里只占26%。在国内人工林问题频频出现,病虫害的发生也是造林质量问题的一大因素,导致了活林的机会率下降。才使得我国人工林的质量与数量和其他经济较好的国家相比之下区别较差。

1 影响造林质量的主要问题

我国造林质量一直都受着不同的因素影响着,有火灾、大自然和病虫害、种植技术水平等造成不良影响。

1.1 无规划与不按计划种植

在国内很多造林工作者对造林的施工管理与验收都没有订立标准,让造林施工过程中导致质量达不到要求。也有的为了尽快完成造林工作,却随便的树种埋下,因此埋下质量隐患。

1.2 产权无保障

在国内有些地区林权证迟迟未发,使得私人造林企业得不到,直接影响到造林的投入进度。

甚至还有些因为税款和采伐问题,令造林企业无利可图,直接停止了对造林的再次投入,导致造林质量造成了重大影响。

1.3 树种的选择与循适地适树的问题

不同的地方种不同的树种,有的地方造林树种单一,但有的造林企业却强种了不适合的树种。已经违反了适地适种的造林规律。直接导致造林失去了质量

1.4 幼苗质量差,造林没保证

好的树苗是造林成林最关键和最基础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育苗市场里所培育和提供的树种都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另外一些私人的苗圃尤为突出,在林业工程里,引进些质量达不到标准的幼苗进行种植,使自己利润获得最大化,然后出现造林不成林的现象。

1.5 造林资金投入不足

在我国造林资金补助非常欠缺,并且每个地区的造林成本都不同,投入缓慢的问题直接关系到造林成林的质量。

1.6 管林护林工作不到位

在国内许多完成好的林地,之后却很少做好管护工作,把林地造成不成林现象,造林面积与保存面积形成巨大反差。

2 提高造林质量有效措施与对策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要求和发展目标,及时编制新的全国造林绿化纲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努力提高造林质量。

2.1 实施造林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

做好造林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一)对规划设计造林区的基本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二)对造林去的土地利用现状和质量进行调查评价,(三)对土地利用规划和林种安排(四)造林设计,(五)对造林成本和效益进行估算。在有效的造林规划设计中,不但能对造林施工、检查、监督和验收有很大的效应,而且能提高造林的质量。

2.2 适地适树原则

根据造林最基础,首先是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立地条件与不同气候环境和造林目的来选择适合的树苗。像北方的林地必须种植萌芽力强,耐寒冷,耐干旱、瘠薄的乔灌木。比如商品林木就要选择干型好、生长快、生长量大的速生丰产树种,生态公益林要大力培育景观树种。

2.3 推广优良树种

只要能优化树种资源,要到其他地方甚至从国外引进些好的树种回来种植。在引进树种时一定要避免将病虫害和抗逆性较差带入。大力推广优良树种,也是提高造林质量的重点部分。

2.4 造林过程应该使用相关措施有效提高造林质量

2.4.1良种树种才能确保造林的质量

优良树种是林木高生长量的必要条件,是确保项目林具有较高遗传增益的前提,也是降低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性的重要举措。造林工程要选择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无病虫害、主干通直、抗逆性强的良种壮苗。

2.4.2苗木的管理对造林质量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对幼苗必须采取的措施:(1)预防苗木病害(2)防治苗木虫害(3)对苗木适应的施肥(4)做好灌溉和排水的工作。

2.4.3掌握适宜的造林时期春季是多数树种造林的最好季节。但由于各树种生物特性及各树种本身所需最适温、湿度的差异,因而各树种在造林时间的早晚程度上也有差异。有些树种为了保墒,采取秋季造林,同样能够提高造林质量。

2.4.4应用不同的造林技术针对不同的林区、种植。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混交林营造方法等等,都能有效提高造林质量。

2.4.5加强抚育管理工作

做好幼林抚育管理工作不但可以巩固造林成果,日后还能提高林木保存率,促进林木生长发育。

2.5 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大力推广先进的科研成果

近几年在我国大力支持造林项目之下,以对造林项目实施了世行贷款项目。全国各地的各个项目省份及其所属的项目实施单位不仅十分注重相关科技成果的创新研究,而且致力于现有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其中部分科研项目在工程项目的实际运营中得到了实际应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地提高了世行贷款项目的科技含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每一个造林项目都应配套科研项目,并为这些项目研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撑和人才支持,使科学技术及时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转化率偏低,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这种项目建设与科研攻关相配套、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相结合的做法,为提高造林质量提供了科技支撑。

2.6 完善林业政策

改革旧的产权制度,真正落实使用权、所有权、经营权税款和相应采伐的重点问题。要做到谁造林、谁所有、谁投入、谁受益安全保护林业权属。并且,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和相关部门相应配置资源要求,建立新型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

2.7 建立新的林业管理制度

林业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部分,深深的影响着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和生活环境。对于造林质量差,使得造林成本不断变大。所以要不断提高造林技术与管理,才能提高造林质量,将造林利益和利润最大化。也要靠相关部门加大造林补助资金,将补助资金用于技能培训及采购先进设备等。林业工程招标,按阶段性验收合同支付工程补助,提高造林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8 加强监督管理

在造林的过程中,相关的主管部门也要时时刻刻的对造林质量进行监督,让造林成林得到保证。也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对林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对造林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管。提高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造林质量。

3 结束语

上一篇:导考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景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