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大学本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5 05:11:19

林业大学本科论文

林业大学本科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督导;教学督导;教学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2-0044-03

收稿日期:2013-09-03

作者简介:刘志明(1971―),男,黑龙江明水人,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教研及教务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深化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GZ201201012)

现代教育督导制度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国家,法国是建立教育督导制度较早的国家之一。我国现代教育督导制度在20世纪上半叶逐步建立[1]。教育督导是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大体可分为中央集权制(如法国、中国等)、地方分权制(如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和中央与地方合作制(如英国、日本、韩国等),中央与地方合作制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发展的趋势[2-10]。教育督导主要涉及基础教育,一般国家的教育督导都不涉及高等教育。教育督导的督学对象是中小学、幼儿园,高校的教学督导对象是高等院校。东北林业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坚持内涵式发展,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突出特色发展。教学督导制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手段之一,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内涵及其外延不同。

一、教育督导与教学督导的含义及其范围

教育督导与教学督导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教学督导是教育督导的衍生概念,前者包含于后者。另外,教学督导和教育督导都是一个质量控制的过程,两者同属于教育控制范畴,意义相近,目标一致,但作为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教育督导与教学督导

二、东北林业大学教学督导的教学质量保障实践

东北林业大学教学督导人员主要由有教学管理经验、德高望重、本科教学各专业领域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授、副教授等组成。督导内容主要涉及教学管理、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督导的基本形式有全面督导、专项督导、定期督导等,主要侧重常规督导,通过日常巡视、听课评课、检查教案或教学日历、抽查作业或考卷、毕业论文、召开座谈搜集意见等。

本科课程课堂教学督导以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为例,教学督导员对校级重点课程等进行了重点听课和意见反馈。一些好的教学形式,如观摩教学示范课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等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为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起到了较好的培训作用。课程课件结合本科专业、行业发展等与时俱进,以及名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亮点,从点点滴滴抓起,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及时复习,掌握课程重点,教学效果好。专业必修课程多与该专业的传统行业发展相关,是一些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常识性知识,范围宽泛,也是学生选择本科专业的初衷所在,比较易于接受,必修课教师多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对该专业传统行业的定位精准,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节奏,深入浅出,教学效果好。专业选修课一般都是本科专业中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实践性和前沿性较强,吸引学生选课的亮点就是学生感兴趣的该门课程的实践性和前沿性特色,也是学生“以学为本,自由学习”的一种比较好的选课形式。学生自己感兴趣,教师讲课时突出实践性和前沿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挖掘学生的探索、创新潜能,案例教学、讨论式、参与式等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学习者,自由讨论,自我总结,教师引导,教学效果好。校级重点课程,是本科专业的特色课程,听课过程中除了常规课堂教学所要求的课堂教学质量督查以外,还要督查该门课程的建设情况,如课件的完善程度、教师梯队队伍建设、讲课效果、课程改革情况等。通过听课督导,及时发现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不足。如一些重点课程的教学没有按照其所写的建设规划进行改革,仍然是单一的知识讲授;有些重点课程立项之后,课程建设及措施实施较少,甚至立项后的课程组没有实质上的工作进展;少数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虽然他们备课和讲课都比较认真,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效果欠佳,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等。

本科试卷检查以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各学院的试卷检查为例。教学督导员认为试卷比较规范,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出试题,大部分课程的试题难易程度适中,成绩分布比较合理;但是通过试卷检查发现如少数试卷成绩异常(成绩偏高或偏低)、少数试卷A卷和B卷重复率高、极少数试卷缺平时成绩单或平时成绩原始记录表等问题应当引起注意。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检查督导结果表明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都能以东北林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范本为模板,比较规范。通过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发现如本科论文题目相近或太大、本科论文题目与本专业关联度不大、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等问题。本科生实验报告和实习报告检查督导结果表明学院有规范的纸质实验报告和实习报告范本,本科生实验报告和实习报告检查结果为本科学生实验报告和实习报告书写比较规范,教师能认真批改。教学督导员参加了有关学院的期中教学检查座谈会,听取了学生、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期中教学检查督导发现存在上课放视频、录像时间较长,学生感觉收获不大等问题。同时他们也为教务处的工作部署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以上教学督导检查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保障作用,为进一步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行业特色高校同样需要进行改革来提高其竞争力,如学分制改革等[11]。以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为例,东北林业大学部分课程实行多次累加式考试试点改革以来,对每位教学督导搜集的关于“实行多次累加式考试试点改革”的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统计,100%的师生认为实行多次累加式考试试点改革有必要,87.5%的师生认为应该规范课程多次累加式考试次数,并针对不同专业课程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对实行多次累加式考试的规范化以及多次累加式考试次数确定等起到较好的反馈作用。

三、教学督导视角下的教学质量保障路径

东北林业大学建立了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经过多年的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形成了由教学质量目标及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与反馈机制、校院(部)两级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等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2011―2012学年度教学督导员总计听课1560多人次,抽查课程试卷1067门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了结题和验收,对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进行了检查和验收。东北林业大学的教学管理系统为校、院(部)两级管理,重在制度建设。《东北林业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工作规程》中实行教学督导制是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的规定之一,教学督导员在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领导下,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调研、评价与指导,协助学校做好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东北林业大学教学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坚持各级领导和教学督导组的听课制度。此外还阶段性地修订并颁布了《东北林业大学教学督导组工作条例》,对教学督导员任职条件、教学督导员工作职责、教学督导组的组织领导及教学督导员的配置、教学督导员的选聘与任期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教学督导组由分管教学校长直接领导,由教务处协调组织。《东北林业大学关于加强教学质量检查的若干规定》、《东北林业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等对教学督导员的工作范围进行了较具体的规定。总之,东北林业大学在规章制度上对教学督导制进行了明确规定。

大学肩负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职能,大学不仅为社会培养人才,而且肩负的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内涵也会随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而与时俱进[12]。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大学的文化底蕴过程中,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监控和引导作用。数字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建设,对督导员的计算机水平、数字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熟悉、操作熟练程度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督导员的素质提升[13]、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及教学督导员在具体进行教学督导工作时[14],如何细化,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有的放矢的指导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与时俱进。今后在以下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1.教学督导员的自我完善、自我培训、自我提高、与时俱进。由教务处为教学督导员提供办公室及其必要的办公用品等,提供相关教学督导政策性文件、报刊和书籍资料等,让新加入的教学督导员尽快熟悉教学督导工作,在工作中有据可依,更好地完成教学督导工作。

2.教学督导工作中的“督”与“导”,建立教学督导员与教师等被督导对象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学督导制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手段之一,“督”不是最终目的,重在“指导与引导”。“督”是手段,“督”要有标准,要在规章制度下监控学校教学质量;“导”是目的,“导”要有方向,引导与疏导,严格学校教学纪律,保证学校教学秩序,共同提高教师的倾心投入和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3.加强教学督导员的“顾问”角色作用,教学督导员不是单一地督察教学中的不足,而是要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发挥“顾问”角色作用,提供“正能量”的积极作用,怎样化“不足”为“完善”,提供问题解决办法,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4.发挥教学督导员的“余热”。教学督导员都是各自本科专业领域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名师,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应及时搜集教学督导员从教过程中一些好的教学经验,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对名师教学经验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光大。

5.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教学督导深化建设方面,除了发挥教学督导员的协助督导作用,应进一步建立自我提升、自我评价机制,建立规范、完善和易操作的教学督导保障体系。

6.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国际化方面,结合东北林业大学教学督导员的国外学习、研究和工作经验,进一步思考如何与国际接轨,参与本科教学的顶层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合格人才。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同一国家不同高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内容会因学校的文化底蕴、校园文化特色和教学质量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不管怎样,高校教学督导制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学督导制推行中,我们要不断深化其内容和制度建设,重在内涵,与时俱进,随时展而发展。

参考文献:

[1]凌静.教学督导与教育督导概念之比较[C]//全国高校

教学督导论文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172-180.

[2]穆岚.法、德、日三国教育督导制度基本特点及其启示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2).

[3]李帅军.法、美、日三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及其启

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3).

[4]李帅军.论英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J].教育理论与实

践,1996,(2).

[5]曲铁华,陈旭远.加拿大的教育督导制度[J].外国教育

研究,1994,(4).

[6]刘朋.荷兰教育督导监督职能演变[J].教育理论与实

践,2008,(15).

[7]孙启林,金香花.韩国教育督导制度及其特点评析[J].

外国教育研究,2007,(7).

[8]曲玲.新西兰教育督导制度之研究及启示[J].教育测量

与评价:理论版,2011,(9).

[9]闫丽春.西班牙教育督导制度与评价[J].中国民族教

育,2012,(5).

[10]李丽霞.各国教育督导制度发展述略[J].吉林省教育

学院学报,2011,(5).

[11]肖云,郑有飞.行业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实践探索与反思

[J].高校教育管理,2013,(1).

[12]邹太龙.当代全球化:大学职能同构与差异[J].江西

教育学院学报,2013,(3).

[13]顾群.高校教学督导员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分析[J].黑

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2).

[14]万里鹏,陈雅,郑建明.数字化校园:21世纪大学的概

林业大学本科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 实施 管理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中创新是其核心,创新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时代向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要求――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使我们有能力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保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中共中央总书记、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志在2011年4月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贺辞中谈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同时提出,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正是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唤起了世人对创新能力的关注,尤其是对未来社会主要力量――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关注,并不断对此问题加以深思和研究。

一、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实施的必要性

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21世纪科学的挑战”大型报告会中指出:培养人才不能只靠课堂教学和因特网等高科技工具,这些高科技工具可以很快地传达信息,但“信息”不是“了解”,培养能创新的科技人才,需要良师和一段密切的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美国斯坦福大学工学院前院长吉玻恩斯(James.Gibbons)说: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参与科学研究,获得的正是“运用基本理论进行思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培养可以产生创新的种子。”上述两位国际著名学者的论述充分表明了研究型教学在创新教育及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无疑是培养符合新世纪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2]。196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倡的“本科研究机会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简称UROP)”。作为一种典型的有效尝试,在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与变革后,已经成为世界诸多知名高校普遍效仿的做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本科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教师或学生立项,给予一定科研经费的资助,为本科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尽早进入各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各高校为提高人才质量、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采取的一项举措。

大学生创新计划科研训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虽然大部分高等学校都设有面向本科生的开放实验室以及普遍存在大学生自主与教师进行组合,跟随教师从事一定的科研项目等情况,因此每年都有优秀本科生提前参与科研,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一些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因资助经费少,学生实际开展研究工作的时间较短,管理机制不够规范等,故学生在课题的研究深度、科研训练的强度和系统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而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是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举措,正是为促进科学研究与教育的结合、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设立的,这对于本科教育创新和创新性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在各省教育厅以及各高等院校的大力倡导和监督下,具有较为完备和及时的管理监督系统,可以规范学生和和约束指导教师在科研创新计划过程中的工作,督促参与创新计划的师生按时完成科研训练计划,同时教师在指导的力度上、学生在对科研钻研的深度上都有显著的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西南林业大学本科生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主要是给本科生提供科研训练机会,促使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的前沿,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同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研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实施的四个阶段

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实施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本科生的科研入门阶段,在这一阶段首先应引导学生对所研究的项目产生兴趣,引导本科生查阅中、英文文献,主要是通过学校图书馆的网络查询系统;同时也引导他们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藏书查阅文献。当然仅会查找文献还不够,还必须学会弄懂文献并利用文献,这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可能要持续到第四阶段甚至整个学术科研的一生。第二阶段是本科生进入实验室的阶段,也是本科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提高的阶段。本科生刚开始进行实验,通常热情较高,但动手能力还需要培养,因此指导他们学会与该科研项目有关的基本实验技能非常重要,同时还要做好实验计划,以便及时检查他们的实验进度,保证科研创新计划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一年或两年)顺利完成。当然在此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便及时掌握他们的实验进程,并启发和帮助他们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第三阶段是总结和撰写论文阶段(第二阶段也有实施过程中的中期报告,但第三阶段的总结是整个创新计划项目结束的总结),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撰写项目总结,并将实验成果撰写成文,进行投稿。在这一阶段,是培养本科生对科研论文的书写由接触、熟悉到初步学会撰写科研论文的阶段,可以使本科生科学论文的写作能力大幅度提高。第四阶段是答辩结题,一般说来,参加创新计划的学生,经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创新训练后,在第四阶段的答辩结题中,主要在ppt制作和讲述上再下点功夫,是可以比较容易的通过答辩的。答辩委员会的老师根据大学生创新计划的实施情况(如:学生的实验进行的情况、实验总结以及答辩时的表现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划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以及不通过这四个等级。

三、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实施的管理

本实验室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总体安排,自2009年以来,共为应用化学专业的2007级、2008级两级6位本科生申请了两项校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和一项云南省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这3项课题分别是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苯酚废水的研究、竹炭改性的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苯酚废水的研究以及竹炭-TiO2复合材料对光催化降解苯酚废水的研究。通过两年多的实验探索与研究,这三项课题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两项课题均通过了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结题答辩,成绩优秀,同时分别以第一作者发表了1篇文章。第三项课题正在进行中,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通过几期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的实施,我们发现其在人才培养上成效显著。笔者曾参与培养两期浙江大学和指导三期西南林业大学的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从已经毕业的同学的发展来看,浙江大学的两期中,共有3位同学参与,他们本科毕业后有两位同学被分别录取为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析化学方向硕博连读研究生和浙江大学化工系研究生,另一位去欧莱雅公司工作。而在西南林业大学的这几期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的学生中,已经毕业的有2位,一位被录取为成都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另一位去了云南铜业集团。从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大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计划对其以后的继续深造或就业都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当然由于本科生平时课程比较多,如果不合理安排时间,难以开展项目实验。因此,我们规定除寒暑假外,本科生每周六来实验室做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实验。在实施大学生创新科研创新计划过程中也对指导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首先应对学生的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内容比较熟悉,在课题指导上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实验进展;同时对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要多做思考,除了和学生一起讨论外,教师还要多查阅相关文献,丰富自己的知识。另外,教师要热爱学生,主动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日常生活,主动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最后除了要培养本科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应着眼本科生的未来发展,使本科生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宽广的视野和胸怀,能适应各种职业变化的需要,这也是我们要为之努力的方向。例如我们对应化2007届应用化学专业的一位学生参与的西南林业大学的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进行了相应的改动;他申请的课题是“Ti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苯酚的研究”,我们首先指导他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先自行设计实验,发现问题时先思考、查阅文献,确实难以解决时由教师给予一定的提示并和他一起找原因。撰写论文时也是由他独立撰写,论文完成后,我们再与他讨论修改,最后投稿。通过该项目的训练,该学生在实验技能、科研素质等方面有很大进步。

四、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实施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影响

大学生创新科研计划项目的实施对学生和教师都有着显著的影响,首先对学生来说,通过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训练,培养了本科生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文献和所学的基础知识对参与的项目提出自己的看法,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综合运用科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同时通过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训练,也使本科生学会了许多大型仪器的使用及相关谱图的分析。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是本科生在大学期间踏上科研活动的第一步,通过该项目的训练,本科生会对科学研究产生一定的兴趣,他们会选择各种方式,如读研究生或去科研院所工作来继续他们的科研之路。因此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训练,可以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实验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对某一具体专业而言,而是任何从事科研工作的人都需要具备的,从而有利于本科生的长远发展[3]。对学生来说,通过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的训练也很有收获。例如,曾参加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的学生在其结题中写道:“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给本科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科研的平台,丰富了课余生活;首先它展示给我们的是做科研的一个程序、一种思维方式;再者,虽然时间不长,但还是接触了一些实验和仪器,或者说真正地操作了这些仪器,并非实验课上蜻蜓点水般地过一遍手;同时能向指导老师、师兄师姐们多讨教学习,对我们也很有帮助”。另一位同学在大学生创新计划的结题中写道:“在做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一年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首先是查阅文献,在大学生创新项目实施之中,我慢慢养成了遇到不懂的知识去查阅文献的习惯;其次是实验设计以及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再者,在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我学会了一些大型仪器的正确使用”。以上两位学生做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体会让我们感到欣慰。

大学生创新计划对指导教师来说,可以吸引教师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和经费投入,并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招到了满意的研究生;同时可有效缓解青年教师的经费压力和研究项目参与人员的不足;另外指导教师在此期间,执教能力和科研能力会有显著提高,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钱学森之问”引发了国内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深切关注和持续思考,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更需要对这个根本问题进行研究。而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作为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尝试,是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一次重大革新,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已经初见成效。各高校应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计划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深化教革,实施创新性教育,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卓越、为国为民的高尚品格[4]。

基金项目: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金(yb201033)资助。

[参考文献]

[1]蒋晓原,李惠娟,赵华绒等.本科生实验技能及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SRTP,大学化学,2009,24(3):42~44

[2]余国贞,杜旭英,王卓明等.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培养创新型人才,化工高等教育,2003,3:65~73

[3]江颖.科研训练活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差异研究,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1(2):32~33

[4]赵希文,吴,燕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创新教育改革,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105~109

林业大学本科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教学改革;岭南;地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246-03

1 华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的地域优势

岭南园林是我国三大地方风格园林之一,其立足岭南地方气候、土壤、文化和植被条件,形成与北方、江南鼎峙的园林风格,而形成其风格特征的元素最主要体现为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园林植物及其造景运用。

华南农业大学的园林专业是广东省特色专业,既立足于园林市场行业发展最为快速的岭南珠三角地区,又依托于农林院校的强大的生态学、植物学等学术背景,使该校培养出来的园林专业毕业生在社会就业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综合岗位适应能力,尤其在岭南地区园林植物设计及应用等工作方向,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华南地区树立了本科质量第一的品牌。

2 华南农大园林专业植物造景课程特点及教学内容

2.1 植物造景课程特点

“植物造景”是华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的专业拓展课,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及适应市场需求能力。在学习该课程前,学生对园林植物知识,尤其是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地理分布、文化涵义以及市场供应等有较好地掌握和了解,这是课程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这部分知识主要是通过“植物学”、“园林植物概论”、“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等先修课程的学习获得[1]。植物景观是形成地域园林风格的主要构成要素,地方历史与文化、园林历史与理论等就成为“植物造景”课程的理论背景。 “植物造景”也属于规划设计类课程范畴,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和设计基础,能熟练运用各种绘图工具和软件绘制各种图纸,将设计构思及设计内容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可见“植物造景”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教学内容设计必须围绕这3个突出特点进行。

2.2 植物造景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植物造景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植物景观的主要理论讲授、现场教学、户外调研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四大部分。

(1)理论部分:包括中西方植物造景概况、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程序和成果表达方法等几个方面;该模块要求学生认识植物造景的地位和重要性、掌握植物造景的原理和方法、学会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课后完成1篇以园林植物造景为主题的课程论文,训练学生的科技文献写作能力。

(2)现场教学部分:选取广州市内具有典型代表性植物景观的城市公园和绿地如麓湖公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或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华南植物园、珠江公园、白云山风景区等,由教师带领,进行现场讲解和点评,师生现场讨论。华南农业大学校园环境最先由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古炎坤教授主持建设,其植物选择和造景设计理念一开始就秉持结合相关专业(尤其是园林、林学专业)的教学需求,成为教学和专业熏陶的基地;如今校园环境优美,是广州市花园单位,全国有名的美丽大学,因此,校园也成为现场教学的一个重要选取对象。

(3)户外调研部分:要求学生选择5处以上不同类型绿地,每处至少选择3个植物景点案例进行分析与评价,课外进行实地测量、记录、拍照与草图绘制,内业完成1套含平面图、苗木表、立面图、效果照片、分析内容等在内的图纸,培养学生的尺度感,加强手绘训练,并强化学生对地域植物景观的印象和资料收集能力。

(4)设计实践部分:主要进行1∶500比例下的植物景观规划及1∶100~1∶200比例下的设计训练,掌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资料收集、现状调查、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各阶段成果内容及方法,完成1套A3文本及其中一个植物景点的模型效果制作。教学内容安排上强调理论与实践、动手与动脑、个体与团队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

2.3 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理论教学(占12~16学时),在讲授植物造景一般原理基础上结合岭南植物品种及其造景应用手法,提高了学生对身边带有典型地域特点的植物景观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从而激发了论文选题的多元和切合实践性,学生各自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进行课程论文选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实地调研,完成有关(主要是岭南)植物造景的课程论文,进一步理解了岭南植物造景的理论和手法。有同学以此为基础申请大学生科创项目或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通过现场教学和实测调研作业,学生进一步对岭南植物的地域景观特征和常用造景手法有了直观的印象,并对经典的植物配置范式实测、收集,成为参考资料,以指导植物造景的实际应用。项目设计实践作业是对理论和调研成果的进一步灵活运用,选取身边的实际地点作为项目选址,要求学生充分进行现状调研和景观优劣分析,通过植物造景手段对项目景观进行改造和提升,成果要求能实际指导施工建设,锻炼学生直接与市场接轨的专业实践能力。

除了以上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取得了一系列的社会奖项和成果。仅2016年,由任课教师指导的学生在大学生科创申请中斩获了一项有关植物造景的校级课题;两篇优秀毕业论文,并分获2016“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论文组二等奖和三等奖;两组植物造景设计作业获2016广东之星创意设计奖之入选作品;更有不少学生参加课题组教师主持的一系列景观绿化设计实际项目和课题。

3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处热带与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植物群落丰富,为岭南园林提供了多姿多彩的植物景观材料;同时岭南地形、土壤、文化风俗的多样性,对不同类型和功能园林植物造景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挑战。与其他相关学校培养的同类专业本科生相比,同为岭南地区的华南理工、广东工大、广州美院等培养的风景园林、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偏重建筑规划或环境艺术方面的训练,缺乏植物相关基础知识,而中南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农林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缺乏对岭南地域的特点和植被认知。由此这些本科毕业学生无法及时满足园林植物设计及施工管理的项目需求,从而影响了其从业方向。从与华南理工风景园林本科生就业方向对比来看,华南农业大学本科学生就业于本行业的比例达90%以上,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事与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施工或管理方面有关的工作。而A工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毕业就业于本行业的比例据该校教师统计不到30%,基本没有学生从事植物造景方面的工作。究其原因与二者在教学课程设置方向上的侧重不同有极大关系,也可以看出华南农业大学园林本科有关植物、生态和植物造景类的专业课程对树立品牌效应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在植物造景教学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制约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一些问题。

3.1 轻视植物造景的专业思想

植物造景课程教学对园林(及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素质的提高和适应社会需求起重要作用,也满足部分学生的对园林植物应用的兴趣并由此进入专研方向。但是, 在教学中长期有一种重形态轻生态、重硬质轻软质(植物)的思想风气,这从教学计划修订时该课程教学课时不断被缩短,由刚开设时的40学时缩短为32学时,且一直只作为专业任选课程也可见一斑。大部分有关设计课的课程教学中也往往偏重硬质景观的营造,植物造景和应用效果体现未得到足够重视。这已经影响到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和专研方向选择。从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和成果来看,专题为植物造景(或植物应用)方面的选题比例只占约10%;即使在其他非植物造景(或植物应用)的选题如规划设计类,从其毕业成果内容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均缺乏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专项成果,或该专项成果质量较差。然而在社会需求方面,对植物造景规划设计、植物种植施工管理方面的高质量人才需求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况。在如今全社会提倡生态、绿色和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的大趋势下,植物造景设计、施工、管理人员的社会需求量和占比急剧增大,大多数设计公司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植物设计专项工作,但有经验的植物应用(设计、施工、监理、养护管理)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在行业上非常稀缺,尤其是植物设计部门负责人的职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这说明专业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认知差距,导致所培养的专业的学生市场和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隔阂错位状态。轻视植物造景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导致了下述2方面问题的出现。

3.2 植物造景课程学时设置过少

在华南农业大学2015年版的专业教学计划中,该课程只作为专业任选课,总学时32,学时分配为理论讲授(12学时)+现场教学(12学时)+设计实践(8学时)。与国内同等级农林类高校该课程设置相比:北京林业大学同类课程(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是其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其总学时数达到80学时,教学模块及学时分配为:理论讲授(20学时)+户外调研(20学时)+课程设计(40学时)[2],为该校课程学时数的2.5倍!浙江农林大学同类课程(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教学模块为理论讲授+课堂案例+现场教学+规划设计实践,其总学时也达到48学时[3]。由于华南农业大学该课程学时数太少,教学安排中不得不把全部实测调研的时间和大部分的设计实践时间安排在课外,这一方面增加了师生课外的时间投入,且无法计入教师工作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统一辅导教学,降低成果的质量(表1)。

3.3 课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经费不足

植物造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符合地域用人需求的,既熟悉地方园林植物特性、又有一定设计基础的园林植物造景应用人才。因此课程教学需符合以下2点:一是对教师的知识背景要求较为综合,也即既要熟悉园林植物生态习性和美学、文化特性,又须为规划设计专业背景;二是从课程性质上看,该课程只能小班教学,以保证在课程设计时教师能一对一进行辅导。现在该校园林及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平均每级有5~6个教学班,现有开设该课程的教师为 2人,且每位教师还需承担2~3门其他专业课程,由此制约了教师开设平行班课程的时间和精力,致使每年只有少部分学生能选上该课程,这对于大部分学生进入职场从事相关工作的竞争极为不利。

缺乏相关的教学经费也制约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目前该课程教学所涉及到的交通、门票、成果制作等方面的经费均由师生自筹,或通过教师自己的科研经费筹集,这导致了现场教学选点的单一性(尽量选择免门票的、公交方便的广州市内有限几个公园);为了使教学与市场行业实际接轨,宜邀请业内绿化设计、施工、监理和管养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一起组成现场和实践教学团队,并举办讲座性教学,参与课程教学各阶段,丰富教学方法和内容;校内教师也应进行一定的教学相关的考查、交流和学习,提升教学的能力。但所有这些在现阶段均因受制于教学经费的缺乏而无法实施。

4 结语

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实行理论讲授、现场教学+实测调研和实际项目规划设计实操等多元教学方法,形成从理论――案例――实操――成果评价的分层级教学、各环节有机衔接并使学生能循序掌握植物造景的理论和技能,从植物应用方面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形成具有品牌效果的专业骨干(或核心)课程之一,是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所应达到的目的。

结合岭南地域特征的植物造景教学和训练,培养优秀的、符合华南市场需求的园林植物造景应用人才,是华南农业大学园林(风景园林)专业植物造景课程教学的特色。

榻一步提高植物造景课程的教学质量,还需从专业思想教育、教学计划设置、师资力量配备及课程教学经费等方面全面强化,综合调整实施。

参考文献:

[1]佚 名.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华南农业大学2015人才培养方案[R].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5:251~257.

[2]郝培尧, 李冠衡,尹 豪,等.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教学组织优化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5(1):68~70.

林业大学本科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办大学 加强 核心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032-03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最高成就之一。“核心竞争力”一词最先于199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某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进一步分析,核心竞争力可以表述为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独特并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之中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是使企业长期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权的核心能力。

那么,什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呢?根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解,笔者认为:学校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蕴涵于学校组织内质之中的,难于被其他学校模仿之独特的,能够支撑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基础性能力或竞争优势,是能够使学校在长期的竞争中稳操主动权的基本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民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有的民办大学蒸蒸日上,入学门槛越来越高,如南京大学的金陵学院、东南大学的成贤学院,录取分数线与江苏省的本二持平,有些热门专业甚至超过本二并接近本一分数线,而有的民办大学却举步维艰,每年招生都异常吃力甚至需要该校老师到处游说也不一定能完成招生指标,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民办大学的发展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不平衡。再加上任何一种行业竞争永远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所以,民办大学如何加强核心竞争力以及如何长期地保持核心竞争力,就成了所有民办大学必须要面对的生死攸关的严肃课题。民办大学除了常规的经济实力比拼以外(硬件设施不是本文探讨的课题,因为笔者坚信所有硬件设施都是可以通过相关的途径进行改善的)更重要的是他的办学理念是否适应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机制。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为例,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民办大学如何加强核心竞争力。

一、学者: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在其对外的宣传资料中有如下表述: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是1999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创办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学院座落在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的南京林业大学校区内,学院教学设施齐全,生活环境优良。南方学院自1999年建院以来,秉承百年老校――南京林业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依托南京林业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独立组织教学,是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南方学院的学生与南京林业大学其它学院的学生共享学校的图书资料、实验设施、体育场馆、学生公寓等教学生活资源。

这里的“依托南京林业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对打算报考南方学院的学生无疑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南京林业大学有很多一流的树木学、林产化工、制浆造纸、园林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木材科学与技术、竹类研究、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著名学者,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外聘院士6名,博士生导师128名。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作为一所民办大学要想加强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拥有自己的学者团队,如南方学院可以共享南京林业大学的学者团队,对于很多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来说,这无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办法,并在当今的教育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如果是没有母体学校可以依托的民办大学,那么也可以采取横向联合办学的模式,和一些名牌大学的强势学科取得联系,指派自己学校的专职教师前去进修,奖励自己的专职教师报考著名学者的硕士或博士,并进而参与本学科的科研工作,这样就可以采用“借鸡下蛋”的策略培养属于自己的学者团队。南京的三江学院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该校的很多强势学科都是引进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名牌大学退休的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采用“传、帮、带”的模式渐渐地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老、中、青搭配合理的学者团队,而且三江学院还从广大的“海归”派中择优录取了很多教学骨干力量,他们的到来又为三江学院输入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目前三江学院教师岗位进入的门槛是博士学历,已经和很多公办大学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江苏每年的“专转本”统一考试,三江学院已经成了很多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求学之地。

加强民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学者是根本基础,没有高水平质量的学者,就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校,而一个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校则根本谈不上什么核心竞争力。学者是学校的最基本的资源,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根本。尊重学者的劳动,尊重学者的创造,尊重学者的知识、人格、人品,将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而学者为人、为学的风范、崇高的师德和思想境界,就成为能否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二、学科: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载体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所依托的母体学校南京林业大学的优势学科有:

南京林业大学现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整体授予权和副教授、教授任职资格的评审权,并具有农业推广硕士、林业工程硕士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生态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和林木遗传育种4个部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和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对于很多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来说,母体学校的学科优势是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强大支撑,如依托母体学校徐州医学院的民办华方学院的麻醉学也是非常强势的学科,每年报考华方学院麻醉学专业的学生真是趋之若骛。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考生避开一些本二专业而选择民办本科热门专业的原因。对南方学院的学生来说,他们既享有与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同样的教学资源,也同样享有保送读研究生的权利,如果选择走考研之路,也与南京林业大学的本科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录取分数线没有任何差异,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和付出。但是对于没有母体学校依托的专门意义上的民办大学来说,一方面从学校生存的角度来说,需要设置一些与就业市场密切相关的专业甚至是一些高职类的就业热门专业,但同时也不能忽略优势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建设,尤其是民办本科院校,否则就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百年树人”大计,就会陷入鼠目寸光的办学怪圈。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家长的意愿也是希望孩子能够继续深造,而且大多也能供得起,哪怕是省吃俭用。所以从民办大学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没有属于自己的优势学科而空谈核心竞争力也只是画饼充饥和水中捞月。前文所提到的三江学院就已经拥有了一些优势学科并在新兴学科的建设上也闯出了一条新路子,而且有些专业还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加强民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学科是必然载体。学者的声望和影响总是以一定的学科为基础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集中体现在学校优势学科发展的水平和数量上,同样也体现在学科优势的发展势头上。学科优势作为学科发展的亮点,不仅是优势学科产生的前驱,而且可能是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形成的先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是学校发展的明智选择。

三、学术: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所依托的母体学校南京林业大学的学术优势有:

学校设有22个研究所、中心,拥有19个江苏省或国家林业局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重点开发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每年开展课题研究400多项,共承担各类科研开发项目2000余项,其中包括“973”、“863”在内的国家攻关和部省重点项目6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0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及批准专利450项,有260项获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1项;国家发明一、三、四等奖各一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部、省级奖励220项,中国专利创造发明金奖一项。学校主办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人文社科版)》、《林业科技开发》、《室内设计与装修》和《林业节能》等学术刊物,其中《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成为中国核心期刊。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的50多所学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关系。

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任何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该校的学术水平的高低。大学,为什么要研究高深学问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三个层面来进行理解:一是大学的性质,研究高深学问者,不应为升官发财,应为国家、人民而学习。大学竞争的目的与企业不一样,作为一种非赢利性组织,大学所追求的不是私人利益,而是社会公共利益,其产品也不是物质性的,而是知识性的,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其过程主要不是材料消耗性的,而是具有很强的主体性,是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学习过程。二是时代、社会之需,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高科技发展的时代,无高深学问,无法适应当今时代、当今社会。三是个人的角度,学则利国利民,利人利己,不学则误国误民,误人误己。

南方学院依托母体学校南京林业大学的学术优势,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拥有了自己的竞争优势,但是南方学院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也应该培养自己的学术骨干,开发自己的科研项目,因此南方学院的领导阶层一方面积极鼓励自己的专职教师申报科研项目,同时也制定了科研奖励机制,力争在依托母体学校南京林业大学的学术优势的基础上,拥有自己的学术团队。

加强民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学术是重要标志。从现代高等教育的观念来看,学术成果在形式上除了包括著作、论文外,也包括科研发明、技术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咨询报告等等。尊重学术就是尊重知识,就是尊重学者。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弘扬创新的学术风尚,形成科学的学术评价体制和机制,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加强民办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四、学风: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学风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

考量一所大学的学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是校园氛围,包括校园的建筑、景点、绿化等物质文化,这些对师生都能起到耳濡目染的教化作用。

二是学生管理,包括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制度文化。这些能对学生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

三是教育载体,学风的形成总是通过一定形式的活动载体实施教育而逐步形成的,这些活动包括学校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特别是以素质教育和“三创”教育为核心的科技活动、社会活动等,也包括学术风气、文化氛围等精神文化。这些对师生能起到陶冶心灵的作用。

很多百年老校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学风,对于有母体学校可以依托的民办大学来说,母体学校的学风会深深浸染自己的校园,比如南方学院所依托的母体学校南京林业大学就是一所百年老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师严谨治学,学生努力进取,以致于考取了南方学院的学生都觉得自己很幸运。而对于没有母体学校可以依托的民办大学来说,则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建设属于自己学校的学风。比如平时就应该注重对教师风范的要求。教师风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文化水准、精神面貌等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教师风范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核心,是学校品牌和校风的象征。教师的教风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及各项教学活动中,也表现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还表现在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等方面。在当前形势下,教师抵制学术腐败也是教师风范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学习风气的培养。学生学习风气包括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以及校园课外丰富活跃的科学文化活动等等。学习风气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学习作风和精神风貌,是在长期教育和建设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一种风尚。此外考风也是学风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考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气。考风在近年来有恶化的趋势,因此要看学校为端正考风而制定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执行效果。总之,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

加强民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学风是必要保证。有没有良好的学风,有没有历史积淀的富有特色的学风,是一个学校能否跻身名校――中国名校或世界名校之根本。学风是学者风范的写真,也是学科和学术水平的体现。这几年来,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很多就是针对学风出现某些的反应。学校的学风,实在是社会衡量教育质量和民办大学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准绳。

五、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对象

任何一所大学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培养能够造福社会乃至全人类的优秀人才,因此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整体素质。民办大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扭转社会上对民办大学生的很多不利看法。南方学院针对自身学校学生的特点,专门制定了“南方学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内容如下:

1.培养大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满足自豪感和正确认识历史、现在与未来的历史眼光;

2.引导大学生面向世界,了解和借鉴世界各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理解人类的创造力在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等不同领域的体现并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3.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有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价值判断力,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确立体现时代要求的人文精神和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4.培养大学生形成文明的行为举止和健康的审美观点,使他们表现出深厚的文化教养和高尚的艺术情趣;

5.培养大学生掌握服务农(林)业、农村、农民的专业本领,树立为农林业服务的思想。

除了制定“南方学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南方学院还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1.在语言文学方面:要能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会讲普通话,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写作能力;了解古今中外的主要名家、名著、名作和文学发展概貌;有鉴别当代文学思潮的能力。

2.在历史方面:具有正确的历史观,能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做出正确的评析;熟悉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及主要的历史事件;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了解外国历史的基本常识。

3.在哲学方面,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了解中外哲学基本知识;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有辩证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有为国家奉献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远大的理想。

4.在艺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基本的动手和表演能力、一定的艺术鉴赏力;懂得乐理;能欣赏古今中外经典艺术作品。

5.在自然科学方面:应了解与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及当代科学发展趋势;能较为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现代办公技术;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备一定的专业特长和较强的实践创新技能。

6.在社会科学方面:具有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必要的经济知识、心理学知识、法律知识以及有关当代世界政治与文化格局的知识。

通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努力,南方学院终于赢得了广大考生的广泛认可,每年的招生形势喜人,这和南方学院超前的人才培养意识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

加强民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学生是根本对象。高校的以人为本,在根本上就是以学生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等教育的质量最根本的就体现在所培养大学生的质量上。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高低,是衡量大学生质量高低的基本方面。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不仅要授大学生以知识,育大学生之能力,更要成大学生以创新精神,立大学生之民族振兴情怀。

林业大学本科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森林工程,实践课程,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n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System Of Forest Engineering Program (Lifting Transport And Engineering Machiner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Wei ZhanGuo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entral south Forestr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nded to cultivate undergraduate proposed proportion increase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in the teaching system. For studied forest engineering students,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e ability is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because the forest project itself is a practical discipline, students in university after graduation can independently complete the enterprise first line design or technical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make students have good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and quality, it should not only study the exist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design teaching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our school walk the road of innovation, make our forest engineering gradually catch up with and unique, complete the shift towards engineering machinery professional.

Keywords: forest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curriculum system; personnel training

一、课程教学问题的提出

当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针对大学本科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在教学体系中增加实践的课程比重,这是非常正确的,是适应中国的实际现状的。对于学习森林工程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森林工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就能独立的完成企业第一线设计或技术应用工作。

然而,从我校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森林工程学生状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找工作时表现出信心不足、抱怨自己实践能力不强、缺乏行业新技术知识面对招聘对象的现象较为严重。经过分析,我们觉得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

⑴本专业办学时间虽然较长,但教学培养方向尚未明确,课程安排趋向于机械工程方向,相关机械设计新理论、新方法课程、机械加工新技术课程安排不足;

⑵招收的学生均是理工生,实践能力需要入校后临时培养,留给专业教学的时间不多,有时在上专业课时还要补实践课程内容,耽误了完整进行设计课题实践的时间;

⑶与第二点相联系的是,由于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造成很强的挫败感,对森林工程专业形成厌学情绪,于是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三后放弃专业课,开始潜心准备考研或出国等等;

⑷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缺乏配合、条理,内容没有联系,各自为政,而且没有统一明确的要求等等。同时因为缺乏配合和条理,学生反映有时实践课挤在一起,设计与实践课的作业便会大量积压;而有时又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实践课。当积压的时候,量大造成每一件都无法完整地完成,学生或随便应付,或厚此薄彼,如此种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没有好的东西也做不出好的作品集;更为重要的是,没有统一的思想和合理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配合,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是混乱的,不知道各门课程的关系和用途。

以上第四点在我国有森林工程专业的学校都普遍存在,教学与实践相脱离也是当前中国森林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对于像我们这样一个历史很长的传统专业来说,这一问题更是突出。所以我们认为,为了让学生具有优秀的实践作业能力和素养,就既要学习国际国内设计教学的已有成功经验,更应该结合我校特点走创新之路,使我校森林工程专业逐步赶超并独具特色,顺利完成向工程机械专业的转变。

二、课程教学问题的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形成了以下观点:

⑴顺应学校和实际需要,进一步增大新技术课程及实践教学比重,从2008级学生开始,开设工程机械相关的课程;

⑵根据我校招生特点将实践课程合理的分为几个课程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群(培养机械设计理论素养、机械设计能力和设计方法应用的素养,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机构设计、外观设计等等);机械加工技术课程群(包括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加工工艺、金属材料、金属结构等);工程机械课程群(包括工程机械概论、内燃机理论、工程索道、汽车摩擦学等);专业应用技术课程群(包括几个方向的专题设计,如林业工程机械设计、路桥工程机械设计、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等等);

⑶合理的编排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在我系前两年的教改过程中已基本完成),将包括理论课在内的各课程有机的编入整个实践课程群中;

⑷关于第二点,四个不同的课程群之间大体上是串联递进的关系,第一个课程群延续的时间最长,大约有四个学期,第二个课程群从第三学期开始,持续到第五学期,第三个课程群从第四学期开始,也持续到第五学期,第四个课程群从第五学期一直到第七学期,因此各课程群之间是串并结合的关系;

⑸对于不同的课程群,相应的制定合理的总的教学目标,将各课程有序的填入到相应的课程群中,使各课程教学有了统一的目标和规范,不再各自为政,也不会出告,这样从二年级到四年级,每位同学至少有四份具有一定份量的设计作品集与实践成果;

⑹各课程群可以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确定由专人负责该群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现内容、课程要求和实践设计的重叠,各课程也能合理的组织在一起;每一个课程群在结束后有严格统一的要求,如要求做一份课题报告,报告包括的内容对应相应的课程,要求每位学生都完成成型的设计作品(包括从二维设计到三维成型的模型)和报的制定,明确教学目标,督促这一课程群的各教师相互讨论、按照统一的目标共同搞好教学,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做到客观有效。老师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也能出成果。

⑺通过各实践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涉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森林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具体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我们相信,如果按照以上想法实施,再结合我校的特点,定能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甚至对于专业的认识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课程教改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基础

通过对森林工程(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设计课程的实践课程的科目及内容;各实践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要求;实践内容的要求;各实践课程族群的之间的配合关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最终达到如下研究目标:

首先,通过合理组织实践课程的研究内容、体系以及统一的要求,使学生更快地理解设计,更明确地了解各课程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形成独具个性的设计观念,促使学生沿着实践体系要求完成几件具有深度的设计作品。其次,完善健全实践课程体系,并逐步形成我系在这类课程教学上的指导思想;使学生的设计思想、设计能力与实践能力与实际需求更接近,以便更快而且自信的适应将来设计第一线的实际工作。最后,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实践的途径与方法,与对学生的教学结合起来。

参加课题研究的森林工程教研室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其中具有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3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人,在读1人,硕士学历1人,另外本专业教学时间10年以上4人,专业教学经验丰富。

课题参与人员科研能力较强,近三年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篇以上,其中EI检索10篇以上,积极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校厅级科研项目。

森林工程本科专业所在二级学院(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有较为完善的实验环境,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工作积极认真的教学改革团队。

四、课程教改的研究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

主要实施方案包括:带学生赴教学已很成熟的国内工程院校交流学习,尽快熟悉一些实践的内容和目标;考察学习国内外优秀的工程院校,制定实施办法;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探讨;通过计划和内容组织学生参加实际的设计比赛和设计项目,以最终有形的设计成果呈现出来;举办设计成果的交流、展览与等。

以上研究成果和想法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一定资金的支持,为了保证此研究的实施、实施过程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以及最后研究成果的推广,学校给予了充足的经费资助。

目前已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环境单位数量不多,有时会因为企业自身的因素调整学生实践的安排,对实践环节造成一定的影响。

今后将发挥各种渠道优势,积极争取更多的合作企业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选择机会。

五、研究结论与可行性验证

森林工程专业设计课程教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与时俱进,根据目前我校森林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对工程机械设计课程的需求,提出了设计课程体现族群的串并系统研究,使得森林工程专业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紧密地结合一起,真正地为专业服务,为学生着想。

目前在保留部分专业传统课程的前提下,修改了原有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已经初步实现了向工程机械方向的倾斜,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及理论基础,在新的教学大纲上已经体现上述改革思想,逐步增设工程机械设计课程,减少无关课程,增加新技术课程的授课课时及实践教学课时,并有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及,已经成功组织学生申报获批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两项,其中一项作为学校代表参加了全省同类项目成果汇报展。另外,森林工程(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本科毕业生已经连续5年蝉联全校本科就业率第一的专业。事实证明,本研究的构思具有较大的应用与推广价值及突出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肖生苓,王立海,董希彬,等.森林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J].森林工程,2013,29(3):157-160.

[2] 肖生苓,王立海,张佩剑,等.部级森林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5):151-154.

[3] 吴志强,张学洪.全面提高本科实验条件建设质量之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3.

[4] 杨铁斌,薛伟,辛颖.《森工机械装备》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森林工程,2011,27(4):85-86.

林业大学本科论文范文第6篇

忠于职守敬业奉献扎实做好城市绿化工作

__同志,男,汉族,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1969年出生,1994年参加工作,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中共党员,现任__市城管局城市绿化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园林绿化党支部书记,在从事园林绿化事业的15年时间里,爱岗敬业,求真务实,锐意进取,讲大局,识大体,不计个人得失,出色地完成每项工作任务,为__的城市绿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综合指导,加强绿化行业科学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他扎实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各项绿化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等工作,一年来,他圆满完成了年度方案制定、计划下达、会议筹备、检查验收以及文明城市创建等各项工作。全市共完成城市义务植树189.7万株,完成计划136.6万株的138.9%;新建城市绿地1100公顷,完成计划400公顷的275%,使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1%,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7平方米。

二、深入调研,提出科学发展绿化建设思路

在他( )工作的15年间,通过不断深入调研、积极研究,全方位组织开展全市城市绿化建设,使全市城市绿化建设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他参加并起草了《__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参与完成了《__市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同时,针对__地区地理气候环境,亲自撰写了《创园林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论文,多次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提出了__市实现园林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战略构想。在实际工作中,他认真贯彻执行__风沙、干旱、盐碱地区的城市绿化建设应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以树为主,实施复层绿化的建设思路,在__市近几年生态园林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全面提升了城市环境整体形象,提高了城市绿化美化水平。

三、统筹协调,推进园林绿化水平逐年提高

自市政府提出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以来,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绿化建设,工作任务加大了,标准提高了,担子更重了,他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连续8年起草了《__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施方案》,全力组织推进全市退耕还林、生态园、道路绿廊带、围湖绿化等重点绿化项目,使城市绿地得到快速扩张,城市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从至全市新建园林绿>!

林业大学本科论文范文第7篇

(一)更新教育理念首先,根据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特点,明确了本科生导师制分阶段实施的要求。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本科生学习特点的分析,学院把本科生导师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大学一、二年级实施。新生入学时由学院为学生指配导师,此阶段导师的工作重点是导学。第二阶段是在大学三、四年级实施,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学力情况自主选择导师,这一阶段导师的工作重点是导研。其次,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指导思想方面对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突出与本科生导师制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明确了以培养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强调不仅要培养学术型的拔尖人才,还要培养应用型的创新人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更多的自我选择、自我提高的广阔空间。第三,把本科生导师制切实落实到相关的培养环节中。例如,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方面,学院要求学生在第三学年后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结合科研实践工作设定适合自己的毕业论文主题。同时,在总结和分析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新增了专业综合创新实践课程,贯穿本科4年的学习,学生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发展规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研究探索、论文撰写及参与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工作。

(二)构建完善的支撑平台1.提高导师的创新能力,建设具备创新思维的导师队伍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和管理队伍,是发挥本科生导师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的重要保障。首先,学院优化教师配置,为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提供重要的人员保障。学院目前有专职教师2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且均具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的博士学位。学院还聘请了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国际水文学会主席、英国自然保护联合委员会主席等国外专家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在学院举办的自然大讲堂上做讲座,将最新的科技前沿知识、关键技术带进课堂,共同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其次,学院建立了导师培训和交流机制。鼓励导师参加学校、学院举办的培训,加强导师之间的交流,让各位导师吸取经验,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院为推进教学与科研,积极鼓励导师深入企业、科研单位和重大工程实践一线,了解和掌握最新科研动态、科研成果和学术前沿知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第三,学院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了“野生动物管理学”“保护经济学”“自然保护区规划”“湿地学”等7门课程为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学院鼓励教师在这些专业核心课程上推进研究性教学,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教学模式,结合科研训练系列项目,使学生真正达到参与、合作、探究、实践的目的。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构建本科生科研训练平台首先,学院积极引导并组织学生参与科研训练项目,主要包括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暑期社会实践等,由导师对项目申请、资金的配套、检查与验收直接负责,让学生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从方法、能力到个性特长等方面强调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其次,学院建立“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学院自筹资金达10余万元,鼓励本科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选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几年来,该基金先后资助本科生科研项目10多项。这些项目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热情,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留院读研。第三,学院还建立了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学生通过科研训练发表科研论文、申报专利,并将此作为对学生进行奖励的参考依据之一,导师也将因此在年终考核和职务晋升中获得加分。3.加强专业实践教学,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重要渠道,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习与认知能力,特别是提高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升了实践教学的比重。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认知类实习—专业基础类实习—专业综合类实习—创新研究类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系列实践环节,这一系列实践环节贯穿学生的4年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学院已经初步建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湿地生态过程等3个实验室,学院还利用导师人脉资源、野外工作基地资源等优势,在内蒙古达赉湖、福建武夷山、山东黄河三角洲等部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用于学生实验实习,加强实践教学与科研的结合,让学生尽早接触科研项目和实验室的工作,提高学生的科研和独立工作的能力。4.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提供国际平台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在管理体制上进行创新,成立了包括国家有关部委、部分地方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或机构及有关专家在内的学院董事会。利用这一平台,学院同国外大学、联合国相关机构、国际非政府环保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联合培养、培训以及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例如,有学生曾在导师的指导下到美国、德国、荷兰参加国际会议、夏令营等活动,另有学生受邀参加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这些经验不仅拓宽了这些学生本人及其同学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还增强了学院同国外各大高校、机构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三)加强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国内部分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少完善的制度保障[2-5]。因此,要保障本科生导师制高效运行,发挥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需要构建完善的配套制度。1.成立本科生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学院成立了由院长、党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以及各教研室主任组成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导师制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内容包括学院本科生导师的日常管理、协调、调整和考核工作,委派辅导员做好学生的分组工作,并协助导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2.规范本科生导师的选派方法学院明确规定,本科生导师一般由各教研室提名,并报主管教学副院长审批,由本科生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选派。在新生入学前两周,领导小组及学院团总支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给学生指派导师,每位导师按着3~6名学生的标准配备。原则上本科生导师一聘4年,每年可以依据工作需要和学生专业兴趣进行微调。3.明确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学院明确本科生导师具有“五导”职责,即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全方位对本科生进行指导,端正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及时疏通学生心理和生活困扰,引导学生顺利走向社会。4.规范本科生导师考核办法学院明确了本科生导师的考核办法,主要包括:①考核频率。本科生导师工作考核每学年进行一次,由学院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负责。②考核内容及考核结构。考核内容主要根据导师上交的《自然保护区学院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情况反馈表》《导师工作总结》,学生上交的《自然保护区学院“导师制”学生培养学期情况表》从导师指导学生的工作态度、是否按时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指导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被指导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学生对导师的评价等方面综合评价导师履行职责的情况。考核结构则包括导师自评(30%)、学生评议(50%)和学院评价(20%)。③奖励与惩罚措施。考核结果分为优秀(≥85分)、合格(60(含)~85分)及不合格(<60分)3个等次,并计入教师年度考核档案。考核不合格者,将取消其导师资格,建议取消当年职务职称晋升资格。考核优秀者将由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评定为“自然保护区学院优秀本科生导师”,颁发证书和500元奖金,并将在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任、进修提高、先进评选等方面优先考虑。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成效

(一)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明显提升从2006年以来,全院本科生均有机会参与科研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学院共获批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17项,其中部级项目3项、北京市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13项,并已完成5篇本科毕业论文、12篇调查论文,发表SCI论文2篇、中文期刊论文5篇,4篇被《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论文集》收录。学生科研兴趣项目组1成员曾获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承办的国际学生保护科学大会“4分钟快速演讲”奖,是大会唯一获奖的本科生,也是唯一获奖的中国学生。学生科研兴趣项目组成员还荣获“2010年北京中国青年鸟类学家研讨会”优秀报告奖1项。此外,学院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还申请并获批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共14个,其中市级项目5个、校级重点项目5个、校级项目4个,获得优秀暑期实践论文共10篇,受益人数达69人。

(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认可导师制实施以来,已顺利毕业2届本科生,共52人。首届本科毕业生于2010年7月顺利毕业,读研率达44.28%,签约率为85.71%,就业率达93.1%,多名毕业生立志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分别在北京松山、百花山、陕西长青、四川卧龙等自然保护区就业。2011年本科生签约率为73.91%,就业率达100%。学院有2名毕业生荣获“北美枫情杯”2012届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评选入围奖。毕业生专业读研率显著提高。首届本科生保研率达15%,保研考研率共计48%,其中保送北京大学和中科院动物所各1人;第二届本科生保研率为15%,考研保研率共达到60.87%,其中1人保送到中科院动物所。同时学院也有一定数量的优秀本科毕业生被美国、香港等地的知名大学录取,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认可。

(三)教师及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激发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学生评教平均成绩从2006年的90.07分上升到2011年的93.21分。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积极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和教改项目,成为执行本科生导师制的中坚力量。学院还积极开展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专业、课程、教材、网络教学等建设。2006年以来,学院获批部级特色专业点项目1项,校级专业建设项目4项,教学团队3支,精品课程5项及其他教学改革项目5项,主编或参与编写教材4部,发表相关教改研究论文17篇。这些工作的开展,大大提升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的实践表明,在本科生培养中实施导师制,有助于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了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好地适应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对其他相近专业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林业大学本科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本科 毕业论文 质量

毕业论文写作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与工科院校的其他专业相比,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更是对四年来所学知识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高低的检验。笔者通过抽样,对近年所指导、评阅的汉语言文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 从论题的选择、观点的提出, 到论据的运用、文字的表述, 问题多多, 不一而足。在毕业论文写作水平不断下降的今天,研究这个课题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南京林业大学2003——200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情况,针对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一、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缺乏创新,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

与大多数高校相同,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专业的选题也是由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科目和研究方向,向学生提供选题的范围,然后教研室根据学号随机平均分配给指导教师。学生的选题主要侧重在新闻、公关、秘书、语言、文学、广告、文化等方面。2003——2008届论文共396篇,其中新闻类选题25篇,占6.3%;文化类选题23篇,占5.8%;广告类选题12篇,占3%;秘书类选题70篇,占18%;语言类选题38篇,占9.5%;文学类选题220篇,占56%;其他8篇,占1.4%。论文选题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结合秘书专业实际的很少。有的选题大而空,比如《周国平散文研究》、《浅析海岩小说的创作》、《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关于中国民营企业道德伦理的探讨》、《当代秘书素质要论》、《秘书美学浅谈》等,对于本科生来说,这些问题很难在8000字左右的文章中论述全面而深刻。有的选题虽有新意,比如《中国饮食类广告的文化内涵及其表现》、《秘书学研究现象新探》、《论秘书工作的管理效应》、《公共关系在企业秘书中的运用》等,但由于时间紧迫、资料查找困难、缺乏实践感性认识、投入写作精力不足等原因,泛泛而谈,缺乏说服力,影响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2. 投入精力不足,抄袭现象严重

从六届学生的写作情况来看,因为选题陈旧,缺乏创新性,加上精力投入不足,每一届都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的初稿抄袭已有的论文,而且屡禁不止。原文照抄的学生较少,大多学生将别人已发表的成果进行剪切粘贴、注水,拼凑为不少于8000字的论文。这些论文在指导老师的严格把关下大部分都被退回重写,如《浅论现当代文学创作中语言的突破创新与规范化》、《论李白诗歌中的送别情感》、《论中美文化下的姚木兰与郝思嘉》、《对解梦文化的思考》、《浅谈文学美与服饰美》、《试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等。

3.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

规范的论文格式也是合格的毕业论文的要求,论文的标题、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注释、文献综述、致谢等的撰写都要符合规范。比如《浅论古典诗词与阳羡茶文化》,这个标题有歧义,实际上作者主要论述的是阳羡茶文化在古诗词中的表现,标题可改为《从古典诗词透析阳羡茶文化》;英文摘要中语法、拼写错误很多;中文摘要中“本文”、“笔者”、“我”比比皆是,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残缺不全;有的正文通篇都用第一人称“我认为”,有的地方论述缺乏逻辑性与严密性,层次紊乱;错别字、病句较多;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注释不规范;小标题的序号标注欠规范、口语化严重;文献综述只是已有成果的综合,缺少评述等等。

4.口头表达能力欠缺

答辩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论文的熟悉程度,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每届的答辩中,总有一些学生论文写得不错,但表达能力欠佳,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成绩。有的照本宣科;有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抓不住重点,不能做到言简意赅;有的甚至因紧张而憋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等等。这些对于文秘专业的同学来说,都是表达能力欠缺的表现。

二、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1.传统的选题方式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选题方式剥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将毕业论文写作等同于被动完成作业。另一方面,这种选题方式经常会使指导老师感到力不从心。比如研究外国文学的老师可能对武侠小说了解不是很深,研究文学的老师可能在语言学论文的指导方面也有困难,研究广告的老师对公关、秘书等领域也不一定有深入研究等等。

2.学生重视不够

从近几年来的写作实际来看,大部分文秘专业的学生不将毕业论文的写作当成毕业前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他们不以为然,觉得写得好与不好都能毕业。有的学生甚至在写论文前没有进过图书馆,没有查阅过期刊;有的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有的学生在交稿前几天才匆匆忙忙赶论文;有的学生认为答辩就是走过场,念念提要和目录,随便回答几句就行了。

3.就业、考研、考公务员与写作论文冲突

因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安排在大四,与学生实习、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在时间上发生冲突,部分文秘专业的学生将毕业论文看作就业、考研、实习的绊脚石,产生抵触的情绪。比如有的指导老师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催交论文时,有的学生竟然拒绝:“老师,我在外地,两周后才会学校。到时再说吧。”更有甚者给老师发短信:“我最讨厌做的就是这件事。”

4.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不扎实

毕业论文的写作在人称、标题、摘要、关键词、标点、文献综述、序号标注、注释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和写作实践能力低。答辩过程中的结结巴巴一方面说明学生对论文研究与写作的过程不熟悉,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高。

5.缺乏严厉有效的论文质量监控机制

对于不按时完成毕业论文或有严重抄袭现象的学生,学校应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处罚教育,否则会导致不良风气的盛行。事实上,很多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就业率和学生的前途,对学生采取过分宽容的态度。

三、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1.改革选题方式,将写作时间安排在大三

选题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将兴趣与专业相结合,尽量与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结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选题,教研室再根据学生选题方向确定指导老师。要选择可行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题目,尤其要结合文秘专业的实践。本科毕业论文之所以成为大学毕业生的负担,主要原因是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的安排不尽合理。多数学校都把毕业论文选题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期末,把中期检查放在大四第二个学期也就是四月中旬左右,把答辩时间安排在五月底或六月初,而这一段时间正是毕业生实习或急于找工作的时间。面临当前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 就算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也正忙于复试, 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写毕业论文。为避免写作时间与就业、实习、考研相冲突,将论文写作在大三即第五学期布置,在第六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任务书和计划书和论文初稿,大四主要完成论文的修改。这样错开时间就能避免写论文和找工作在时间上的直接冲突。毕竟大四第一个学期初的招聘会还比较少,毕业生还没有完全开始找工作,如果指导教师严格要求的话,毕业论文应该能够发挥它在锻炼学生能力方面应有的作用。

2.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课

文秘专业开设的写作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广告文案写作,平均只有32课时。建议在大二增设毕业论文写作课与实习课,学时32,理论和实践各16学时,在学生理解论文写作理论的基础上锻炼学生论文写作实践能力,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训练,切实提高论文书面表达能力。在写作实践课上,可以通过演讲、主持、辩论、模拟答辩、模拟法庭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面试、答辩中能够从容面对,游刃有余。

3.完善论文质量监控机制

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他们明白为人为文都要诚实,这是道德的底线。让学生知道论文的剽窃与考试作弊一样会受到严重的处罚,并与学士学位的授予挂钩。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和学校教务部门要严格把好选题关、论文写作进度关、内容关、格式关,让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完稿后可以借鉴南京其他高校的做法,利用图书馆论文过滤系统,如抄袭超过40%,论文即为不合格。尤其对初评为校优秀的论文,也应进行过滤,抄袭不能超过10%。对答辩中表现极差的学生要求二次答辩,如仍不合格,推迟毕业。

4.端正师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在毕业论文工作开展前,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端正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要使学生明确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毕业前学习的最后一关,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不少毕业生参加工作后接受实际工作,面临具体写作任务时,往往手足无措;甚至有些学生以高分考取研究生,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时,连内容摘要、关键词、文献综述等都不会写,更谈不上内容的创新了,这些情况都与其大学阶段缺乏科学系统和实际的写作训练、忽视毕业论文写作环节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要让教师明确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从富有创造性的学生身上,教师也能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教学相长。

写作能力的高低对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目前高校毕业论文整体水平下降的趋势下,结合各校专业实际,寻求解决的措施和有效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国玲、哈斯:《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探讨》,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年第2期。

林业大学本科论文范文第9篇

在学习方法上,美国十分重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比如,同样是学习语言,中国教师要求孩子把一个生词抄写多次,以便能记住这个词。在美国,教师从不要求学生抄写英文单词,而是要求孩子多看英文小说。进入美国小学的教学区,就好像进入了一个大的图书馆,书架上不同题材的书籍应有尽有,不仅有女孩子喜爱的公主故事,也有男孩子喜爱的汽车知识、天文地理等。孩子可以根据兴趣借阅自己喜爱的书籍,教师只是鼓励学生看书,但从不干涉学生借书的内容,他们通过博览群书来学习生字生词。小朋友过生日的当天,教师会允许他们在淘汰的旧书中挑选一本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所以,读书被认为是最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中国人被灌输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理念。同时,无论学习什么,培养兴趣总是首要任务。例如,学习游泳,教练首先提供一些水中玩耍的玩具让学员去玩,等到学员要求学泳姿时再教。而在中国,教练急于讲授游泳技巧,急于让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游泳,许多人是在不会游泳,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下被教练强迫赶进游泳池,有些人因此对游泳产生恐惧,再也学不会游泳了。所以,在美国,上完几期培训班一种泳姿都没有学会的大有人在,但笔者的中国朋友中也有许多是在中国学不会游泳来到美国才学会的。同样,将同龄的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相比,常常会感到中国孩子的学习水平比美国孩子高,同样是学习唱歌,中国孩子已经掌握了专业的发声技巧,而美国孩子还处在只会用嘴来唱歌的水平,但是他们对唱歌的热情和喜爱却远远超过中国孩子。

二、通过广泛的沟通交流来拓宽学生知识面

在美国小学、中学、大学的校园都没有围墙护栏,这种开放的建筑形式可能是要暗示学生在学习上要开放视野。从小学开始,每个孩子都会在本校的学前班有个K-body,每星期教师会带着小学生到幼儿园找自己的K-body,读故事书给小朋友听。同样Middleschool的学生也经常到小学去演出或打比赛。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也常常到当地的科技馆做志愿者,为小弟弟小妹妹们讲授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例如学习动物学的大学生会讲蚂蚁的习性;学习高分子材料的会给小朋友讲授纳米材料等。同时,学生家长也会被邀请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题目自定,可以讲与自己工作相关的知识。到了大学阶段,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非常多,在康奈尔大学既可以听到诺贝尔奖获得者等顶尖科学家的报告,也可以听到哈佛等其他名校教授的演讲,也有研究生预实验的汇报等。另外,康奈尔大学的教授大部分是两个学科的兼任教授,教师跨学科跨专业,对大学本科生多学科的学习很有帮助。尤其是科研上出类拔萃的教授,常常精通两个毫不相关的专业。例如化学系的教授除精通有机合成化学以外,还精通转基因、细胞培养等生物技术。一位做营养调查的营养科学系教授,大学本科的专业却是分子生物学。由于他们拥有交叉学科的知识背景,常常能有与众不同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结果,因而能在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上。目前,我们科研院所的实验条件已经不比美国差,但在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上还有差距,这可能与交流沟通欠缺,研究思路不够开阔有关。

三、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走进小学的教室,墙壁上贴着大大的标语“学习知识的最好办法就是应用知识”。在美国,从小学至大学的教育中,一直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知识的主要方法。从小学开始,教师偶尔会布置作业,几位学生一组,针对一个题目来查阅资料,然后做成幻灯片向全班宣讲。每位学生讲解自己做的那部分内容。到了初中,也就是国内小学6年级的时候,在美国开始上Middleschool,相当于中国的初中,到这个阶段,学习的方式与小学有很大不同,反而与大学的学习方式接近。上课没有固定的教室,也没有固定的班级。几乎每天在科学课或其他课程中都要写小论文,有时要写综述(Summary)。家庭作业和小学时一样没有太多的抄写和计算,大多需要在计算机上查阅资料,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参考。到了大学阶段,学习变得非常紧张,康奈尔大学的每个学生都非常忙,因为每位授课的教授都配有助手(TA),辅助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工作,有的课程每两周一次,还有月考及每学期2~3次的阶段性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学习的扎实程度和中国的基础教育很相似。考试的题型也是选择、填空、问答等,但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不仅要求记忆知识,更要求运用知识。在大学阶段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打断教师讲话任意提问,教师会在授课后专门留出5~10分钟的时间供学生提问,与学生自由平等地探讨学术问题。由于从小学开始就注重总结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康奈尔大学的本科生在课堂提问时所表现出的专业知识的广博和成熟是我们国内大学生不能相比的。

四、结束语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的教育理念也独具特色。自古以来,背诵成为学习知识的主要方法,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我们中国人认为先记忆背熟,然后自然会理解的。而美国人却认为与其花费时间来记住某个单词或背诵几段文章,不如通过博览群书来学习词汇,同时学习知识。美国人认为鼓励才能激发一个人的潜力,而中国人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苦其心智,劳其筋骨”才能成为社会栋梁。中西方的教育理念及方法完全相反。也许不同的学科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性格的学生也需要因材施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吸收其他国家教育理念的精华才能进一步完善和改良中国教育。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有限,美国的很多教育方法没有条件在中国实施,但是一些好的教育理念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推广。

林业大学本科论文范文第10篇

摘要:从个性化培养要求,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目的和科研课题重要性入手,提出以科研课题为手段,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载体,以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为目标,更好地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个性化培养;科研课题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20-02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广泛推进,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大面积扩招,研究生培养质量、个性化教育、创新能力及研究生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已日益引起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就已经提出了研究生培养模式需要大力改革的内容[1]。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增强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江苏省教育厅从2008年开始实施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创新性研究生培养模式。据统计,全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已经增加到1606个,在站导师2795人,研究生达7028人,与企业申请发明专利2143件[2]。然而,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中也存在高校学术研究与企业市场需求差异导致合作科研课题选题等问题。因此加强以科研课题为手段,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载体,以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为目标,会更好地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这一创新培养模式的作用。

一、突出个性化培养在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指导作用

孔子有曰:“圣人之道,粗精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研究生之间存在性格、能力、知识背景、智商等方面的差异,而且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依托企业建立、运行,每个企业的文化、科技水平和产品也存在差异。在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行中突出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和意义。

1.个性化培养内涵。个性化培养是指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中心,根据受教育者具体情况、特性,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使受教育者发展为全面人才。国家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3]。

研究生作为我国高层次受教育者,是国家创新发展动力的主要源泉,ρ芯可进行个性化教育和培养,既能促进创新型研究生的发展,同时也能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另一方面,由于研究生教育与大学本科等教育者在教育内容、模式和特点等方面都有着很大差异,研究生个性差异也受到其研究的学科、个人学术经历等方面的影响。因此,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与其他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培养有着较大的差异。总的来说,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需要接受研究生个体差异性和独特性,尊重研究生个性,并且创造环境、条件促进研究生们获得个性化、创新性成果。

2.个性化培养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培养工作紧密结合。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尤其是工科研究生的这些能力,江苏省教育厅于2008年开始探索高校与企业结合、研究生能力与社会需求结合、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促进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行8年多来,实践证明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行的实践表明,创新性的培养模式再加上培养过程的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会使得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呈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这就需要将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比如,作为承担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企业导师,要首先了解进站研究生的学术背景、学术基础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校内导师再筛选已有的和准备申请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企业主体特点,进行相互匹配,充分满足研究生个性化培养需要[4]。其次,当研究生确定进去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以后,将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与研究生工作站日常工作相结合。企业导师首先充分了解进站研究生个性和科研诉求,在学术研究、生活等方面营造环境,创造条件;进站研究生在熟悉企业情况后,根据自身学术水平,进行科研工作或提出合理、创新性的建议。

二、结合科研课题更好地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载体作用

研究生培养过程与其他受教育者培养过程有所不同,研究生的培养与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围绕着论文科研课题进行的。国家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完善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导师应通过科研任务,提高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5]在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行中,个性化地制定、执行研究生的科研课题,有助于更好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载体作用。

1.科研课题驱动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论文科研课题贯穿其整个过程。研究生专业学习、科研任务展开、学术活动参与和论文撰写等方面工作都围绕科研课题进行。每个研究生的知识背景、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尽相同。因此要将科研课题与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相结合,为每个研究生制定合适的学术课题、科研任务和科研课题,导师再进行个性化地科研指导。具体来说,结合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以课题为驱动个性化培养研究生过程为:首先了解研究生科研方向,制定研究生科研计划和专业学校方案;其次,分析企业科研课题和技术问题需求,企业文化、管理特征;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商定科研课题和研究内容;研究生进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学习、工作,结合科研课题自主地开展研究,在经过几个小型科研问题锻炼后,研究生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展开论文科研课题的研究、具体试验和论文撰写等。

2.科研课题是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高效运行的保障。实践证明:一个良好的科研课题是研究生在企业研究生工作取得成果的基础和保障。近几年,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后与徐州盛和木业有限公司、徐州福华木业有限公司、江苏新喜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大亚人造板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国内知名板材企业共建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在这些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行中,就特别重视进站研究生科研课题的确定。比如,江苏省邳州市是全国4大板材基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给邳州板材企业发展带来了障碍,邳州板材行业亟需转型升级,亟需发展除人造板板材以外的更高附加值产品。在此背景下,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邳州当地多家板材企业建立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确定了以发展新型高附加值木质复合材料产品、功能性结构木质材料、利用加工剩余物研发功能性结构材料和研发装配式木结构构件和体系等研究内容为进站研究生的科研课题。近几年,进站研究生分别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江苏省苏北专项,产学研创新等多项科研项目研究。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申请国家专利多件,其中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件和实用新型专利2件,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研究生的整体学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已很快地转化成企业生产技术和产品。

三、总结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对于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性发展和研究生研究成果更接近社会需求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将科研课题、个性化培养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紧密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用,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研究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龚自禄,党延伟.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7-8.

[2]殷翔文.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2):1-2.

[3]张晓卫.工科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科教文汇旬刊,2013,(5):46-46.

[4]吴群,徐岩.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轻工教育,2011,(6):6-7.

上一篇:林业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林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