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07 10:46:42

科学化管理

科学化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管理 决策 决策科学化 决策层 决策方法

0 引言

决策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是企业通过计划、组织、控制等环节协调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较高效率达到企业目标的过程。而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内容,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策不仅包含了计划,而且包含了整个管理。实现决策科学化是企业适应市场化的需要。因此怎样实现决策科学化就是当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决策理论概述

决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herbert a·simon(赫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西蒙认为,管理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看。纵向就是从管理的程序看,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领导及控制等。从横向看,各项管理职能中都存在着如何合理决策的问题[1]。例如,在计划职能中,选择什么样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如何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组织职能中,如何建立合适的组织结构,如何划分职权,以及如何配备各层次的管理人员。以上这些选择的过程都是决策。从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管理者,都要在其工作过程中进行决策,只是决策的重要程度和影响范围不同罢了。因此,可以说决策是管理中最本质的东西,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1.1 决策定义

所谓决策(decision making),就是为未来的行为制定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决定采用某种方案的过程。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为实现某一目标,就需要拟定行动方案,并选择决策者认为是最佳的方案执行。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目标能否实现[2]。

1.2 决策的重要性 决策本身就是一项人类活动,它是伴随着人类出现而开始的。从原始社会人类选择居住场所、生产工具、狩猎对象到封建社会人们修建万里长城、都江堰水利工程;直至卫星升天、人类登月等行为,无一不贯穿着决策的过程。从国家、民族的命运到民族产业的兴衰;从国有企业的改革到民营企业的发展;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到短期经营管理,无一不存在着决策。决策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管理层与决策 决策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决策者、决策对象、决策信息、决策理论与方法、决策结果[3]。

管理层(决策者)是现代决策体制的核心,重大问题的决策集中于核心管理层,由核心领导选择方案,做出决定,由一般领导者分别负责决策方案的执行。

2 决策科学化

2.1 决策科学化的定义 所谓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层要根据决策活动的内在规律,遵循科学决策原则、程序、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最优化决策[4]。决策科学化的实质就是决策这一主观活动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力求以最小的投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效益,它要求决策层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认识决策的具体对象和决策环境的特点、客观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决定决策目标,使决策目标与管理目标相一致,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

2.2 为什么要实施决策科学化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决策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各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各种国际性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变量不断增多,在客观上必然要求决策的科学化,以尽量减少因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

2.3 管理层与决策科学化 决策的科学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而管理层是决策的制定者,可以说决策科学化的实现是依赖管理层,管理层的责任就是要实现决策科学化。

3 决策科学化的实现途径

3.1 现代科学的决策制度 决策制度包括决策层、信息支持系统、智囊组织、执行监督组织[5]。决策层处于核心地位,由负有决策责任的决策者所组成。

3.1.1 全面提高决策层的素质 一是要变革决策层的决策观念,实现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化决策的转变,同时还要求决策层具有 “全球化”的意识、法制意识、信用意识、服务意识等。二是要切实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决策者的业务素质和决策水平,逐步将他们培养成为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型决策者。

3.1.2 重视信息支持系统 信息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础。古语云: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美国前总统卡特曾说:“信息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同样是一种资源。精确有效的信息,就如同我们身体需要活动的氧气”、“我们整个国家,三分之二的成果来自有关的信息活动。信息是经常提供重要情况的火花,点燃创造和发明天才的火焰,帮助人们解决日益复杂的世界问题”。

信息是进行决策的依据,又是检验决策正确与否的尺度。所以,行政领导要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须掌握准确、可靠、全面、系统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比较、选择。

3.1.3 充分利用智囊组织 在现代决策体制中,智囊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借用“外脑”,依靠智囊团对各种问题进行精细分析,严密的论证,才能避免决策的失误。因此各级领导者在决策时要重视智囊团的作用。“小天鹅” 的腾飞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借用“外脑”,有力的保证了企业决策的科学化,但企业中的“内脑”智囊机构也是保证决策科学化的途径。企业内部智囊来源于企业自身的各管理层和员工。集思广益,可以减少决策的风险。做出决策之前多听一听各管理层甚至员工的意见,总是可以起到拾漏补缺的功效。

3.1.4 有力度的执行监督组织 一项决策的质量高低,要通过执行来检验;一项科学的决策要通过执行才能得到体现;否则,再正确的决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正如美国政策学者艾利斯所说:“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地执行。”[6]可见,执行过程在整个科学决策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建立民主、开放、有效的决策监督机制,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行动中的问题,保证决策的正确实施。

3.2 合理选择决策方法 科学决策的前提是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管理学家和从事管理活动的实际工作者总结概括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决策方法,其中决策过程的系统分析方法就是一种。

系统分析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了解问题背景,从外界环境中划出一个系统,并界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了解和确定问题的选择目标;

第三步:分析达到选择目标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诊断;

第四步:分析备选方案,并给出方案的约束条件;

第五步:分析不同决策方案的决策结果或后果、并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第六步:根据所有决策人对决策结果的价值判断,表示出所有决策人的选择偏好;

第七步:用数学模型或其它模型描述;

第八步:分析计算并推荐最终最优决策方案;

第九步:决策实施。

这种系统分析方法将决策问题的基本要素、相互关系和选择方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满足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构成了决策科学化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满足了决策人的选择偏好,为决策民主化提供了条件。

3.3 科学决策程序

从决策过程分析,比较规范的决策程序大体由下列五个步骤构成:提出问题、明确目标;收集信息、制定方案;咨询论证、方案决断;贯彻执行、督促检查;反馈修正、决策评估。决策的五个步骤,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决策程序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是现代科学决策制度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徐子健.管理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2000,102-103.

[2]赵丽芬.管理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147-148.

[3]陈建坤.科学决策制度论[j].东岳论丛,2001(3),31-32.

[4]薛琴.新时期加速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j].管理科学,2003(7),52-53.

[5]陈建坤.科学决策制度论[j].东岳论丛,2001(3),32-34.

科学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干部档案 管理 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410—01

干部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人才考察的重要依据,是人事管理工作重要组织部分,为选人、用人、育人提供重要支持。近年来,随着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干部档案发挥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干部档案管理的质量、科学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因此,有必要对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梳理,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对策,切实提高干部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组织人事工作。

一、干部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干部档案缺失现象普遍

尽管干部档案在不断补充、更新及完善,但管理过程中积累下的问题仍然很突出,特别是干部档案缺失现象比较普遍,影响到干部档案完整性。从档案缺失原因分析来看,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以往档案整理不严谨造成资料收集困难,二是现有制度执行不到位造成新的缺失。历史原因造成的材料缺失是由于以往干部档案收集整理疏忽和遗漏,本应收集归档的材料没有归档,之后再收集归档就很困难,直接影响了干部档案的连续性及完整性。现有归档制度落实不到位表现在档案管理的收集、鉴定、归档、移交等制度和程序不健全、不规范,又缺乏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进而造成的新的缺失。

(二)干部档案真实规范性有待提高

检验干部档案质量重要的标准是其真实性、规范性,而在实际操作中时,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审核把关不严格,导致档案失真、不规范现象屡有发生。通常表现为对档案材料审核鉴定不严格,未经过调查核实或无法获取评判依据。如在审核鉴别材料时,把关不严造成档案材料出现项目空缺、错填、漏填,前后不一致现象,甚至有些材料项目存在涂改现象。即使档案管理人员发现档案有疑问,但未进行认真调查核实,或是难以获得调查结果,也会导致不规范、不真实的档案存档。

(三)干部档案管理效率偏低

在实践中发现,企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管理不严谨,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导致干部档案管理效率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影响管理效率。通常档案管理工作受不到足够重视,档案管理采取兼岗形式居多,档案管理工作只是管理人员职责的一部分,而且档案管理人员很少是专业出身,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也难以满足日益科学化的档案管理需要,对档案审核整理标准理解难免有出入,容易导致档案审核鉴别不准确、把关不严、错装漏装材料等现象。二是档案管理工作性质及激励机制影响管理效率。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比较枯燥乏味,加之长时间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档案管理人员也容易形成倦怠,疏于管理,未能严格遵循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影响了档案管理效率。三是干部档案利用水平影响管理效率。当前企事业单位干部档案利用水平还偏低,不仅受干部档案保密原则影响,档案不得随意借阅,而且档案本身质量也有关系,有些档案本身存在失真现象,部分鉴定、考察材料内容趋同,对档案进行查阅参考价值大打折扣。四是信息化程度影响管理效率。目前干部档案管理系统还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实现局域网权限查询功能,影响档案利用效率。

二、干部档案科学化管理对策

(一)完善管理制度,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

针对干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必须建立健全干部档案管理制度,严格遵循制度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一是要确保收集归档规范化。建立健全干部档案收集归档制度,加强归档制度的落实和宣传,建立与档案材料形成部门的收集联系制度,根据各部门形成干部档案材料的途径不同,定期收集归档材料,确保档案材料及时、准确归档。二是要确保鉴别审核标准化。建立健全干部档案鉴别审核制度,严格按照档案整理规范要求,对档案材料进行分类鉴别,审核无误,做到分类清晰、时间顺序准确。

(二)提高人员素质,实现档案管理专业化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对档案管理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管理人员年轻化、专业化。一是重视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企事业单位要改变以往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局面,提高大家对干部档案重要性认识,将干部档案管理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安排具备一定的业务管理技能和计算机水平的专业人才充当档案管理人员。二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素养。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专业性较强,枯燥乏味等特点,应对干部档案管理人员加强思想教育,提供交流沟通机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培养他们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三是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和教育。采取业务知识学习、经验交流及业务技能培训班等形式,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操作技能,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同时鼓励管理人员继续学习教育,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和知识,提高政治素养,更好服务于档案管理工作。四是建立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将档案管理工作列入考核目标,明确档案管理人员职责,开展定期检查,督促整改,切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水平。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

目前档案材料基本上还是以纸质材料为主,电子化、信息化水平有限,制约档案管理科学水平,为适应时展有必要建立现代化干部档案管理信息体系。不仅要加强电子文档建立、保管和使用,实现档案检索、查找、借阅等智能化,还需完善干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设置相应权限,实现局域网非保密信息查询、共享服务,提高干部档案利用效率,实现档案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崔丽.干部档案管理难点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科学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学观察;科学理性;科学认识

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温斯洛·泰勒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在各个企业中,科学化管理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谋求最高生产效率,使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我作为一名班主任,“无为而治”一直是我向往的班级管理艺术。班主任,是班集体管理的指导者,每天重复着平凡的小事,所以更要比别的教师多留心眼、多下功夫,更要细心观察孩子情况,将他们发生的一切事务认真、妥善地处理。因此,只有通过对班集体的科学化管理、对班级成员的内在控制来激发其学习、生活、思维等热情,从而使班集体的管理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境界。那么如何做到将班级管理科学化呢?我们不妨从这里开始。

一、科学观察,充分关注学生

一天24小时,分成一半是12小时,在这12小时里,几乎又有一半的时间孩子是与我们相处的,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父母还长。”所以,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孩子。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才能在正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判断,让自己的“无为”做到顺应孩子的天性。有这样一个孩子:峻男,看到这个名字,你想到的肯定是英俊、帅气、神气活现的小小男子汉的模样。对,他是个男孩子,可他不是神气活现的小小男子汉,而是害羞、内向,再加点扭扭捏捏。初次见面,我就特不习惯。上课时,或者把食指含在嘴里,或者手撑着脖子,一副“想心事”的神态,就是喊他回答个问题,也是扭腰歪脖子地站起来。提醒过很多次,效果不是很大,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呢?放学后故意把他留下来,等他的爸爸来接他。向他爸爸说明了情况,他爸爸说:“老师,不瞒您说,这孩子的性格是比较内向,平时在家也是这样的,像个女孩子,呵呵。而且听我妈说,我小时候好像也是很害羞的样子。”我笑着说:“是嘛,怪不得啊,是遗传哦!那为了孩子的进步,我们一起来为他改变,好吗?”他爸爸高兴地说:“好啊,老师,真要谢谢你了。”“不客气。”就这样,我们达成了协议。

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站姿、坐姿;(2)孩子说话时,父母、老师专注地看着孩子的眼睛;父母和老师说话时,孩子也不能东张西望,要认真地倾听,手指不能放在嘴里。为他制定了小小的目标,没想到峻男很乐意地接受了,大概他也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像个女孩子。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刚开始,他还是这样,恨得他爸爸要打他。我说:“那么久的习惯,要改变也得有个过程呀。”听了我的话,他爸爸也耐心了许多。在学校我时刻关注,在家里父母时刻提醒,包括走路、说话的样子……几乎每天接孩子时,他爸爸都会问一句:“老师,峻男今天表现怎么样?”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一个多月过去了,孩子在慢慢地进步。我一直说:一大步是进步,一小步也是进步。看着他的进步,孩子的爸爸高兴地说:“老师没想到,我们的难题,经过家长和老师的配合,解决起来容易多了。”“是啊,只要我们互相配合,孩子的进步会更大,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其他方面。”我也高兴地回答他。

二、科学理性,充分信任学生

现在的学生在家不是“小公主”就是“小皇帝”。究其原因,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想做,而是在孩子还没来得及做之前,我们的家长已经早早帮孩子准备好了。时间一长,导致孩子有这样的想法:不用做,反正爸爸妈妈早就帮我准备好了。但是在学校里就完全不一样了,为了表现自己,不管老师安排什么任务,不管是不是适合自己,只要老师有需要,他或她总是高高地举起手来。所以,我们要注意观察孩子,及时发现他们的能力,用相信、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充分信任他们的能力。

学校新盖了教学楼,室里室外都是洁白的瓷砖,卫生要求很严格。为了怕孩子们不会打扫,我除了让他们注意不要踩到泥土外,平时都是放学后自己亲自打扫的。后来孩子发现了,他们提醒我:每人带一条毛巾,课间每人负责几块瓷砖,看到斑点主动清理。这样,随时都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采用他们的方法,我真的轻松了很多,不用每天一个人累得满头大汗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现在每两周一次的卫生评比,我们总能获得好评。看,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非常愿意做事情,视为老师、为班集体做事情为一种无上的荣誉。

三、科学认识,努力提高自己

作为一名班主任,无论工作时间长与短,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自身总有一些不足和缺点,尤其在班级管理方面会缺乏经验。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发挥长处,改正缺点和不足,努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班主任要处处以孩子为主,为人师表,把自己融化到班级之中,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产生自己比别人能干的自豪感,和孩子一起用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工作是繁重的、长久的。我们要积极发挥榜样的作用,让班级管理不再是班主任和班长的事,要做到:班级管理,人人是班长,人人有事做,人人管事做,人人都是战斗员,人人都是指挥员。让所有孩子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所有孩子都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让班集体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科学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院校 财务 科学化管理

近年来,军队对院校投入逐年加大,持续有力的经费保障,为推进院校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围绕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院校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各项经费,促进各种财力资源产生最大合力,增强保障效益,实现财务科学化管理,是院校基于科学发展观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院校财务科学化管理面临的挑战

1、重点经费管理存在短板

从院校角度讲,其经费来源,除了标准经费外,还有专项用途的科研资金。科研资金在院校整体资金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是院校的重点经费。在实际工作中,院校财务往往对预算外经费关注度更大,对科研经费管理相对较少。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科研经费性质认识不清,资金管理比较混乱。另外,由于评价指标设立单一,院校往往只注重科研项目的数量与规模,而不重视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二是忽视横向课题经费的管理,科研经费流失严重。纵向经费通常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横向经费,课题委托单位通常没有明确的经费管理要求,致使对课题负责人使用科研经费的过程缺乏监督与控制。三是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严谨。在科研经费预算编制过程中,科研部门偏重于多争项目,多争经费,多出成果,不注重跟踪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财务部门不熟悉科研工作,不了解科研进展情况和程度,只是对费用进行简单的核算。对于科研人员来讲,编制的预算往往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由于各自为政,往往会出现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低下的现象。

2、财务监督职能弱化

目前,对经济活动实施监督主要有审计、纪检和财务等部门,这些监督部门由于管理体制、编制等方面的原因,事后监督的多,事前和对经济活动过程监控的少,使院校财务存在监督职能弱化的问题。一是对决策层和职能部门的监督乏力。当前,军队院校各级领导的行政消耗性开支呈上升趋势,而监督部门由于隶属关系或工作关系的原因,对决策层和职能部门的行政消耗性开支活动,不同程度存在着不敢监督、不便监督和监督不了等问题。二是有的军队院校还没有编配专职审计人员,即便有,也是兼职,或是内部调配人员组成无编制机构,其监督的权威性、独立性和及时性很难保证。三是在集中采购和资金集中支付过程中,院校在采购项目上除了有与部队相同的采购项目和要求外,还有大量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等。一些院校虽然成立了集中采购机构,但没有建立严格的采购程序和资金集中支付规章制度,采购与支付随意性比较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

3、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财务管理手段还存在动态、时效性差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资源共享性不够。信息系统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各自为政,缺少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以及资源整合平台,导致相当大的资源浪费,极大地限制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空间;基于安全需要,单位财务数据资源相互独立、相互屏蔽,缺乏基本的共享机制和信息交换平台,软件系统的集成度和数据的共享性不够。二是财力投入不够。院校自有资金有限,加之有等、靠思想,把信息化建设看成是上级的事,等待上级拨经费、配设备,舍不得投入,缺乏主动创新意识,对财务管理软件为核心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资金投入不足,研究开发推广使用不够。三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水平偏低,缺乏统一规划,标准不统一,不能互联互通。另外,现有财务软件在运行中还缺乏实践的检验,适用过程中常出现系统稳定性差,兼容性不够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给财务部门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4、财务队伍素质较低

财务人员素质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财务保障质量和效益。面对实施财务科学化管理的总目标,财务队伍素质还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高素质财务人才短缺。院校财务部门一般是以业务工作为主,缺乏完整的人才管理规划,长时间的大量业务工作,导致人才培训体系不尽完善,财务干部大部分是“一次学历定终身”,再次入学深造机会不多。二是人才自我提高有限。一些财务工作人员对组织的依靠性较高,自我学习、自我培训和自我提高的主动性不够,导致素质和能力提高不快,适应不了财务工作快速发展的要求。近年来组织的财务培训,大多停留在财务基础知识和一些财务新软件的应用培训等方面,对前瞻性、应急性的财务保障内容涉及的少,复合型财务专业人才不多。三是人才观念比较淡薄。一些院校对财务人才使用随意性比较大,未能给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和条件,导致“英雄无用武之地”。有的单位对财务人才关心不够,下指标、加压力的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少。

二、推进院校财务科学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院校财务科学化管理面临的挑战,院校应积极思考、主动作为,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及时推进财务科学化管理。

1、创新工作思路,促进财务科学化管理良性发展

(1)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充分借鉴国内外财务管理的先进经验,适应国家经济体制转变,构建独立的财务保障体系、树立财务管理的商业化、成本化新观念,改革现有军费预算制度,使军费预算编制向“效能型”转变。与此同时,应提高对院校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财务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搞好财务工作落实。要制定出符合院校实际的财务保障计划,增强“节约是价值增值”的意识,把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教育制度化、经常化。

(2)推动预算制度协调配套。牢固树立预算法规意识,推动预算及相关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各项经费、资金、资产都应纳入单位预算统筹安排、合理配置。完善预算组织程序,建立预算评审项目库、论证专家库制度,坚持按程序决策,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大力推进经费供应标准化工作,建立集供应、消耗、管理于一体,具有我国特色的后勤供应标准体系。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决算制度,使之能够为预算执行提供真实、可靠的相关信息。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建立集预算、核算、决策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

(3)关注院校重点经费管理。科研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多,有上级指令性任务拨款,又有国家社会自然科学基金专门资助项目费用,可能还有院校自筹科研资金,不论是何种来源的科研经费,必须坚持财务归口管理,防止财权分散。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明确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科研人员之间的权责关系。要建立课题经费分类管理责任制,院校的分管领导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把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摆到重要位置,针对不同类型的课题采取不同的科研经费管理手段。

2、运用多种手段,筑牢财务科学化管理平台支撑

(1)加大财务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财务管理透明化。一是要注意发挥院校人才和技术优势,建设高水平的财务信息网络系统,提高财务管理现代化水平。目前,主要是组织技术力量开发适应军队院校财务管理需要的相应软件,实现院校各项财务管理业务的实时在线和与外界的互联互通。二是要试行“电子财务”报账制度。实现“电子财务”报账制度,需要高技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也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支撑。对此,可在部分院校的部分单位和部分业务中逐步试行“电子财务”,待条件成熟后,再在全军院校推开。三是要确保财务信息与信息载体安全。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财务部门要加强财务人员的保密教育,充分利用数据加密、用户识别和物理隔离等技术措施防止失泄密,并协助有关部门搞好财务信息安全防控工作。

(2)建立健全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网络。一是要强化单位主官是财务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并将第一责任人管理的内容具体化、项目化,切实与其政绩挂钩。二是在财务人员进出制度上进行改革。可借鉴地方单位财务人员管理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探索军队院校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的可行性和管理机制。同时,有关部门和领导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教育,不断增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三是要采取会议、上网、张榜公布等不同形式,完善财务公开、公示制度,增强财务管理信息的透明度。四是要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人员履行职责审计结合起来,强化纪检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学术机构作用,让专家教授和广大教职员工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3)注重财务队伍建设,建立管用一致的用人体制。保持当前财务队伍相对稳定,注重人才队伍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确保财务工作的专业性和连续性,需要把财务队伍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人才规划制定要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根据院校财务发展需要,认真做好人才资源状况的调查和人才需求的评估工作,制订和完善人才规划,确定明确的工作目标,用可操作的对策措施解决现实问题。将思想素质好,热爱财务工作,肯吃苦、善钻研的同志选拔到财务队伍中来,并辅以相应的观察评比,对表现不合格者予以淘汰。对在岗的财务人员可采取自学与函授、一般指导与重点帮教、在岗培训与交流锻炼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能力素质。

3、注重制度建设,强化财务科学化管理制度保障

(1)重视财务决策制度建设。财务决策制度是为了保证院校在开展各项活动时,决策者能够根据相关信息资料,采取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法进行分析与判断,以保证决策过程能充分地表达首长意志。财务决策制度是院校财务运行机制的关键,没有正确的财务决策,院校就不可能实现财务目标。只有设计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制度,才能够增强院校发展的前瞻性和规划性,才能够合理优化配置院校有限资源,均衡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提高院校竞争能力。

(2)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建设。财务风险是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和各种难以预料因素的影响,导致院校实际财务结果与预期财务结果不一致,从而给相关利益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准确识别不同的财务风险,分析其成因,提出控制财务风险的对策是提高财务科学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财务风险除了来自于院校外部,更多的可能源于院校内部,因此,应重视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制度设计与执行等环节强调不相容职务分离,以避免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引发财务风险。院校需要根据自身性质、管理水平、财务状况等做出规划,识别财务风险,制定风险防范对策,合理控制风险。

(3)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建设。财务预算是院校实现发展建设目标的重要管理手段,院校编制和实施财务预算的根本目的是明确院校内部各部门、各责任单位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对院校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和控制。院校在设计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时,必须考虑自身特点,结合院校管理水平,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预算管理与控制。首先,要明确预算只是管理的手段而非目的,院校不能为完成预算目标而去追求形式上的预算。其次,要注重将财务预算制度建设与院校财务决策、财务风险控制、绩效考核、奖惩制度等有机结合起来,把预算管理置于院校管理系统中,以资金流量为核心,以财务风险控制为手段,以资源优化配置为目的,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增强院校预算的约束力,发挥预算管理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王萍: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措施的探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2).

科学化管理范文第5篇

纵观决策科学化发展进程,可以发现我们已经实现了由经验决策为主向科学决策为主的转变。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偏低。决策科学化首先要求民主化,但不少决策者仍然以自己的倾向为决策依据,专家智囊和政策研究人员只能按照领导的意图做“命题文章”,给领导的意见披上“科学”的外衣,由以前的一个人说了算变成一个人替大家说了算。

2.辅助决策机构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有些机构名为研究所、信息中心,实际功能却蜕化成起草文件和报告的秘书班子。另外,由于行政体制造成的条块分割、部门所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研究机构,制约着他们作用的发挥。

3.战术研究多,战略规划少。一些官员总想为自己增加政绩。在决策时视野狭窄,缺乏宏观考虑,忽视长远目标和总体规划。造成这种状况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现行干部体制存在弊端,使一些干部为追逐利益而发生许多短期行为。

4.决策机构内部结构不尽合理。表现之一是决策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政府部门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影响效率的最大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政府部门内部职责含混,责任难以追究。表现之二是决策多,执行少。形成了一种新的结构失衡,影响决策的整体质量。

二、我国行政决策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级决策层积极推进决策科学化,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决策观念有了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动决策观念的转变,中央政府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积极鼓励软科学研究,结合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建立起新的决策理论,形成支持科学决策的知识体系。二是普遍进行干部培训,以普及决策科学为重点,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强化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意识和技能。三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宏观决策中注重程序化的多方案论证,把决策科学化付诸实践。当今的许多重大决策,如三峡工程建设、农村改革与发展、沿海开放、价格体系改革等都是在集中专家及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权衡利弊,最终决策的。

2.决策制度逐步完善。决策制度的完善既包括建立健全属于决策体制内部的具体制度,也包括从制度层面上改善决策的大环境,如废除干部领导终身制,实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和权力下放等。许多重大的基建、技改项目一般都要先经过有关专家组或专门机构审查、评估,再由政府部门批准立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制定了议事规则,对同级政府提请审议的议案有明确的审议程序和时限,以前极少有过的“否决”现象,现在则时常可以见到。大量的行政事务,过去长期由党委包揽,现在则由政府决策,还政于政,随着各级决策层逐步推行政务公开,决策制度日趋完善。

3.决策辅助机构开始建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就普遍恢复或建立了政策研究机构和信息处理中心,为决策层提供信息收集、咨询建议以及方案论证等,以此来辅助决策。另外,由于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化,信息的流通越来越通畅,社会上的各种信息、调查、咨询机构也纷纷出现,加入了辅助决策的行列。

4.决策手段走向现代化。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一批新兴理论为决策行为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推动决策科学向高层次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为科学决策开拓了更广泛的信息渠道。问卷调查、模型分析等方法也在决策过程中普遍采用。

三、改革我国行政决策制度的建议

1.明确决策主体的自身定位。从决策主体的形式特征看,公共行政决策主要是政府的决策。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决策主体已经包括政府决策层、各类智囊机构和专家系统以及各种社会组织。政府决策层作为决策主体的主导部分,拥有对决策方案的最终裁定权,但它在整个决策系统中的地位已由唯一变成部分。在科学决策中要提高对专家系统的重视程度,发挥专家学者的特殊作用,不断提高公共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政府决策层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决策需求,二是参与方案论证,三是做出最后决断。由于不能事必躬亲,所以,全面掌握宏观情况,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对方案进行严密的评估论证,是政府决策层最应该下功夫的环节,这个环节也恰恰是科学决策过程的核心。

2.准确把握决策内容,努力提高公共行政决策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明确决策指导思想,把握决策方向。公共行政以实现公共利益为本质追求,是最直接和最能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思想的政府执政行为。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决策议题。公共行政要协调和解决的公共事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在选择决策议题时,要准确把握决策内容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位置,综合考虑所制定公共政策和工作方案的相关联系,认真分析这些政策、方案实施的制约因素及其积极和消极影响,还要科学评估公共政策和工作方案对各社会群体利益的影响及其能否有效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更好地体现公共行政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完善决策方案。通过深入科学的调查研究取得准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提出有针对性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3.严格规范决策过程,不断完善公共行政决策的制度程序。一是尽快实现决策程序法制化。从促进决策者的观念转变,实现决策层的重新定位,到规范决策过程,完善决策的方式方法,再到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健全对决策的监督,都应当建立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二是必须坚持民主原则。坚持公共行政决策的民主原则,首先要在决策方案提出和选择过程中充分调查和反映民意,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方案需要经过公众听证,在条件成熟时,可逐步推行重大决策公民表决。三是要有完善的程序制度。关于公共行政决策的程序制度很多,其别需要强调“多方案选择”的程序制度,管理学经常讲: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就是选择。而选择的基本条件就是多方案的提供,因此,在决策的程序上明确规定必须提供多种方案才能够讨论和决策,是非常必要的。

4.现代手段和传统方法有机结合。互联网使决策者可以获得大量决策参考信息,但社会调查仍然是重要的决策手段,社会调查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是了解客观实际的一种基本手段。所以不能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就忽略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和系统分析是同一决策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两种不同的方法,应该综合应用。

科学化管理范文第6篇

(一)保障审计项目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

审计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审计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和审计项目信息资源管理三个方面:

1.目前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大多是行业性审计,项目大,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参加的审计人员多,收集或编制的审计资料繁多,如何对审计项目科学管理变得越来越突出,在手工条件下,审计人员对这些庞大的审计项目的管理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审计实施方案编制不能细化,普遍存在内容不具体,审计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审计重点也不突出,审计人员分工混乱,导致现场审计盲目性大。有的是先审计后补方案,有的是审计工作调整了而审计实施方案并未调整,审计计划的指导、规范和控制作用根本无法保证。利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就能很容易地实现审计项目的计划管理,为审计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

2.在目前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人员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审计机关领导及项目负责人更加重视对审计人员合理调配。利用该系统可以掌握各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及进度情况,并及时按照审计重点调整审计力量,使审计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在目前审计工作要求规范的情况下,文档编制整理工作更加占用审计人员的大量时间,据有关部门研究显示,审计人员有超过50%的时间是耗费在制定规划、编写工作底稿、复核工作底稿及准备报告上。该系统的文档编制功能可以使审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之间的矛盾。

3.目前审计机关审计成果的利用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信息渠道不畅通,审计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而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审计人员可获得自己所需要的项目信息或上报自己的审计情况;审计组长可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协调,并掌握审计进度情况;专职复核人员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可对审计项目进行监督复核;本级审计机关领导对审计项目进行查询、指导和监督。上级审计机关领导可对辖区内的审计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和查询,并能便于领导掌握第一手的材料。还可对项目审计的全部资料进行归档,形成历史资料,完成信息资料的积累,便于审计机关在以后的审计中利用其成果,尤其是被审计单位连续审计时,对其以前年度审计资料的利用。

(二)落实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李审计长指出提高审计质量一是靠审计人员的素质,更重要的是依靠审计工作的规范化。自1994年审计法颁布以来,先后了38项审计规范和15个审计准则,其中一部分规范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做了详细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并未能严格遵守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其审计行为随意性很大,如: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前未进行系统的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不具体,审计实施未严格遵照审计实施方案进行,审计工作底稿与其相应的审计证据关联性不够,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的要素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审计报告与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内容不一致等等。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在信息化条件下,将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控制规范,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加以控制,确保了审计人员规范审计行为,提高了审计质量,防范了审计风险。

(三)为充分利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工作经验提供平台

1.手工条件下,审计项目的组织管理主要依靠项目负责人,审计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项目负责人的经验,而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各审计人员之间的业务水平又参差不齐,这也必然影响了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审计风险很高。而将某些成熟的审计程序和审计人员的先进工作经验或按照某行业的审计操作指南编制成模块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中加以运用,用于指导项目负责人组织开展审计项目,指导审计人员对具体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一方面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审计工作质量。

2.当前我国的审计工作也正在发生变化,由帐户基础审计向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过渡,内部控制测试、审计抽样、风险评估、计算机审计等一些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也应在审计工作中加以应用。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除计算机审计辅助审计开发应用多一些外,其他的审计方法缺乏自觉的推广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审计人员对这些新的审计方法还不熟悉,其次是这些审计方法在手工条件下比较烦琐,效率不高。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中可以将这些审计方法编制成模块,按照审计实施方案中计划的审计步骤与方法,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加以应用,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可将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工作经验与项目审计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设计审计项目管理软件的功能特点

(一)全程控制,规范行为

以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为依据,将质量控制点部署于整个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系统自动控制或提示的方式予以实现;并通过用户权限管理,分级实施质量控制。

(二)调控进度,整合资源

根据审计实施方案规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分解和分配审计任务,明确审计项目进度计划,掌握实际进度,进行评估,并提示调整人员分工和项目进度。

(三)记录轨迹,落实责任

提供审计日记功能,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相结合,全员、全过程记录审计实施轨迹,清晰反映审计步骤和方法,落实责任。

(四)强化复核,保证质量

提供审计现场组长、业务部门和审计机关专职复核机构的三级复核子系统,使审计质量复核制度得以现场同步实现。

(五)多维查询,决策支持

提供快捷、方便、灵活的检索、查询功能,审计机关领导和业务管理部门可以对审计项目进展、审计人员工作情况进行多角度的检索、查询,及时掌握一手资料,及时监督、指导审计工作,实现审计决策支持。

(六)统一归档,信息共享

系统对审计项目全部资料进行管理,建立审计项目数据关联,统一打包归档,便于审计成果的利用,实现审计资料共享。

(七)制作模板,审计指导

根据审计操作指南及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将各行业的审计内容及其相应的审计程序与方法制成模板,以便于审计人员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加以利用,切实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实现具体审计目标。

(八)提供平台,方法调用

将内部控制测试、审计抽样、风险评估、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编成程序,通过该系统,根据审计事项调用不同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灵活多样地实现审计目标。

三、审计项目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

本系统是对审计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适合于审计中各种角色的审计人员的使用。系统分为三大功能块:现场审计子系统、领导查询子系统和专职复核子系统,满足不同角色的工作人员的需要。系统根据用户的角色赋予不同的权限,从而实现对系统中不同操作的限制。其主要功能介绍如下:

(一)审计现场管理

此项功能主要体现在现场审计管理子系统中,根据现场审计执行的每一步骤分别实现相关的功能。新建一个审计项目,录入项目的相关内容,确定审计组长及参加项目的所有人员。

为审计项目准备资料,收集被审单位信息,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另外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对实施方案修改以形成补充方案和修订稿。根据审计实施方案中的审计内容与重点、审计范围等信息,编制审计任务,分配审计人员,确定任务起讫日期,任务负责任人。

任务分配完毕后,审计人员选择任务进行资料收集,必须将每天的工作记录于审计日记中,包括工作的内容,工作的方式。对当天未写日记的审计人员,系统将予以提示并提供自动生成工作日记的功能。

审计人员将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与事项有关的问题及主要事实和情节记录下来,编制审计证明材料,证据管理提供添加,修改等编辑功能。

根据系统提供工作底稿界面录入工作底稿的相关内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控制,工作底稿管理提供查看证据,查看工作底稿内容,修改工作底稿等功能;可根据审计事项对工作底稿进行汇总。

根据工作底稿编写汇报材料,为编制审计报告作准备;编辑审计报告;查看审计文书的执行情况及执行的相关证据,并对其行情况进行控制。

本系统还将提供归档的资源树让工作人员选择相应的需要归档的文档和编制统计台帐。

审计组组长和业务处长可将编写的工作底稿逐一复核,填写复核意见。

(二)领导查询

这项功能中主要是为领导查询项目的进展情况服务的,可根据项目的年度,行业等信息进行查询,将查询所得的项目基本情况用列表的方式体现,同时用柱状图来显示每一项目的进展情况;也可打开统计台帐的EXCEL文件查询各项定性数据,并提供根据定性内容反查相关的工作底稿,证据,附件等内容,从而实现责任源头;还可通过资源树展现当前整个项目的文档情况。

(三)专职复核

这项功能是单独为专职复核人员提供的一个子系统,它为审计专职复核提供了很好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专职复核人员检查与确认复核资料的完整性,在复核实施中的每一项复核事项都需要检索查看相关文档,包括目标落实复核﹑事项事实复核﹑结论依据复核﹑处理处罚复核和审计程序复核。

复核结束后进行复核底稿汇总﹑复核意见书初审﹑符合意见书征求意见和复核报告修改功能。对复核意见书签署意见并审定,然后自动发送至业务部门和分管领导,最后将复核过程中编写的文档进行归档。

(四)文档管理

在审计过程的每一阶段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文档,若将这些文档散落在各个阶段中则显得比较杂乱。在本系统中我们采用类似于windows中资源管理器的形式,用资源树的形式来管理这些文档,该资源树囊括了审计项目中使用的的所有文档,包括从审计立项到归档过程中全部的现有文档。包括立项资料﹑审前准备资料﹑审前实施资料﹑审计终结资料﹑复核资料和其他资料。

审前调查文档资源树用于记录审前调查需要的被审计单位信息的相关文档。

归档资源树根据归档的需求,将项目文档资源树中的相应内容归入相应归档文件夹中。

(五)系统维护

这部分主要维护项目的一些辅助的功能与操作,包括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法规、用户、数据字典、文档模板等信息的维护。

「内容摘要我国审计机关成立二十年来,审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从总体上说,我国审计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审计工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审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办开发了审计项目管理软件,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审计管理的科学化。

「关键词审计信息技术审计管理科学化

科学化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2014年前,云梦县部门预算采取的是混编混用、统编统用的综合预算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尽管实现了“资金统管、财力统筹、预算统编”,实现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但是,实际运行以来,仍暴露出多收多用、多支多占、人员进出难控管等诸多弊端,导致长期以来预算编列不准、预算约束不力、预算执行“两张皮”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预算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云梦县按照“全额预算、刚性预算、约束力预算”的总原则,从编制方法、编制口径、非税管理创新举措,认真研究部署部门预算编制管理改革工作,拟定2014年全额预算改革具体方案,取得良好成效。

一、在编制方法上,采取分块编制,预算体系更科学

即分预算内收支和非税收支两块编制。其中:预算内收支预算编列财政预算内安排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拨款;非税收支预算编列非税收入征收计划和以非税收入安排的各项支出。两块预算分别编制、分别保障,基本理顺了财政预算内和非税收入各自保障的科目、对象和范围。同时,为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云梦县对有合规合法非税收入、且按全额预算拨款的单位,将其非税收入全额解缴国库,有非税结余的单位,将其结余调剂国库,达到“削峰填谷”的效果,更好地缓解了财政压力。

二、在编制口径上,推行全额预算,财政保障更规范

严格按照单位性质、人员身份和经费来源渠道,将预算单位的支出划分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三大块,实行分类保障。其中:对公务员及参公单位。财政供养人员经费预算内全保、非供养人员经费以非税收入解决;公用经费按编办核定编制数与单位分档定额标准,由预算内全保,非供养人员公用经费由非税收入解决;专项经费中,预内专项按历年核定数--剔除到期专项数--加上当年批准新增专项数重新安排,其他专项经费通过非税收入解决。对事业单位。全额事业单位人员经费预算内全保,非供养人员由非税收入解决;公用经费比照公务员及参公单位分档定额标准,全部由非税收入解决;专项经费,比照公务员及参公单位安排。差额事业单位人员经费由财政预算内按财政差额补助比例(或定额标准)安排,差额比例(或定额)之外、以及非供养人员所需经费由非税收入解决;公用经费比照公务员及参公单位分档定额标准,由非税收入解决;专项经费比照公务员及参公单位安排。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则按全县统一口径和标准,全部由单位非税收入自筹解决,财政预算内不作安排。

三、在非税管理上,突出细编严管,预算刚性约束力更强

主要从三个环节从严把关。一是收入申报关。单位年度征收计划,原则上剔除不合规不合法的收入、按政策已取消的收费收入以及一次性收入后,按前三年正常非税收入进行核定;对申报计划下降异常,且政策依据不充分的一律按三年平均数认定。二是预算执行关。单位非税收入掉收时,按“掉一扣一”原则,扣减其年初支出指标;非税收入超收时,由财政实行调控;超收收入确需支出的,实行额度控制,并按程序报批,未经批准的全部结转下年使用。三是支出管理关。非税支出按“一对一”的原则管理,对项目未实施或未经审批变更执行的,财政不下达用款计划、不拨付项目资金,形成的非税结余编入次年部门预算统筹使用。

云梦县2014年预算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收入计划下达更科学

结合乡镇类别划分,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突出了本地特色和比较优势,重新核定乡镇收入任务: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的乡镇,作为一类乡镇,根据其发展,适当增加任务,鼓励其发展乡镇工业小区,支持这类乡镇在全市乡镇经济综合考核中争先进位。将地域相对较偏僻,经济基础差的乡镇,作为二类乡镇,适当挤掉收入水分,放缓收入任务增长速度,鼓励其以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这一作法体现并符合主体功能区发展思路,实现了预算目标与乡情县情相适应,使得每个乡镇都有能力“跳起来摘桃子”,避免虚列收入和税收空转,促进全县税收质量不断提升。

(二)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

剔除全额预算增支、部门预算增支等因素后,2014年县直部门预算同比净增支1391万元。其中:在人员经费方面。将在职人员住房公积金财政负担比例,由去年的8%提高到10%,增支317万元。在公用经费方面。为了既能兼顾中央“八项规定”,又能解决目前实际执行与预算编制间的差异,我们按保压并举原则,一方面对小车费、邮电费等按项目计算的公用经费,按上年标准下降20%;另一方面,结合与周边县市对比情况,将人均公用经费在上年基础上再提高2000元,达到开前门、堵后门的目的。在兼顾特殊困难群体方面。对群团、涉老等收入来源少、运转相对较困难的单位,从预算上适度予以倾斜照顾:将统战部、团委、妇联等10个编制不足5人单位的人均公用定额,在提标基础上再上靠一档,解决了这些单位公用经费提标后拨款增加有限的问题,并按上级政策,对部分单位提交的专项预算申请,适当进行增加。

(三)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坚持把教育、医疗、三农、社保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事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方向,2014年,全县民生支出达4.6亿元,占预算总支出的的72.6%,同比增支4247万元,占全县增支额4853万元88%、占当年新增财力的42%。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第一次达到达到70%以上。

(四)部门预算更趋公平合理

一是预算编制坚持以单位实有人数,实有收支为基础,分类全额予以保障,年初部门预算没有留硬缺口,全口径编列、全口径保障的预算总原则得到体现;二是同类别单位的财政保障标准、口径和经费来源保持一致,预算公平合理性得到体现;三是预算内外资金严格按收入进度和单位用款计划拨款,不得随意调整和追加,预算的约束性得到体现;四是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支持重点和政策取向,确保人员工资、机关运转和政策性支出需求,预算的完整性得到体现。

科学化管理范文第8篇

一、思想管理

思想管理是班级科学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目的的实现,必须伴之以必要的思想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启发学生自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班级管理建立在广泛的群众的基础上。因此,就一定意义上说,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就没有真正的科学管理。

实行思想管理,寓教育于管理中,就必须了解、掌握班级学生的需要和需要结构,这是从“传统管理”发展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标志。

(一)需要和思想管理

由于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人们的需要是不相同的。同时,需要和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理想、信念、动机、兴趣等心理活动是需要的不同表现形态,通过思想管理,就要培养、发展学生对崇高理想、信念,对科学、知识的强烈的需要和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班级思想管理中就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需要。又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环境、所受教育的不同,他们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还有着个别差异。因此,每个学生有哪些需要,需要的性质如何,需要的发展水平如何,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每个学生所有的各种需要彼此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同时它们也有主次、缓急之分,这就形成了每个学生的不同的需要结构。要加强思想管理必须掌握每个学生的需要结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发展他们积极的、健康的需要,使他们对一切崇高的事物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产生强烈的需要,使各种高级的需要在需要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二)实行思想管理的做法

首先,在班级管理中要伴之以必要的思想教育。在各项具体管理工作前后,都应有一定的思想工作相配合,把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渗透到各项管理工作中去,使班级管理的过程成为对学生的教育过程,都要考虑其教育效果。

其次,要了解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中的需要和需要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中学生来说,由于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产生了“成人感”因而要求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赏,要求独立自主,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对他们监督和照顾。他们普遍具有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喜欢学习、喜欢了解国内外大事。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好奇心、自尊心不断增强,因此,他们常表现逞强、好胜。每个年级每个学生有哪些不同需要,都应该了解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

二、全员自我管理

全员自我管理是指要使班级全体学生人人都主动参加管理工作,班主任的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结合起来的一种管理方法。

对学生实行管理,班主任处于主导地位,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班级学生内在的矛盾运动而实现的。从管理的主客体的角度看,全班学生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进行自我管理的主体。而且只有当全体学生人人都参加管理的时候,只有把班主任的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的时候,才能取得班级管理的最佳效果。

实行全员自我管理的主要优点在于:

第一,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做到群策群力,使班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能使每个学生在思想品质、工作能力等方面受到锻炼,增强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品格;

第三,班主任教师可从大量的繁杂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加强对班级的指导。

实行全员自我管理的方法是:

(一)人人参加班级管理工作,尽量让全班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管理,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分担一定的工作,形成人人为集体做贡献的良好风气。

(二)实行值日生、值周生、班长轮流制度,开展日记、周评活动。值日生由班级每个人轮流担任,值周生由班干部轮流担任,班长轮流制由班中每个学生轮流担任一周。值日生对班级每天学习、劳动、生活等情况作出记载,记好班级日记。值周生负责全周工作,除每天检查督促值日生工作外,周末要对全班情况作出周评。班长根据每周情况对班级全月情况作出月评,召开全班月评大会,表彰先进批评后进。期末在班主任老师指导下主持下,对全学期工作进行总评。上述的记、评活动,是在班干部带领下的全体同学参加的一种群众性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形式。

(三)凡班级中的重大事情,要实行民主讨论,共同商议。班主任、班委会只有执行全班全体会议决议的义务,无权破坏它,形成民主管班的良好风气。

三、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要求在管理工作中,要制订出统一的“规范”、“标准”,使各项工作都能有章可循、有纪可依。

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意义在于:

第一,克服班级管理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看到,有的班主任工作缺乏应有的规章和制度,或者虽有规章制度却不能落实执行,盲目性、随意性成分很大,致使班级经常处于忙乱状态。这样的班级管理的水平极低,效果极差。

第二,规范化、制度化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遵章守纪的教育的过程。要在经常严格地遵守规章制度的条件下,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教育,养成他们遵章守纪、认真负责的良好的道德风尚。

第三,规范化和制度化也便于对工作实行检查和验收。

贯彻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要求是:

(一)根据《学生守则》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从本班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关规章制度或常规要求。

(二)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要简单明确,具体可行。多从积极方面鼓励,避免从消极方面限制防范。要有教育观点,从管理着手,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规章制度一经建立,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不能朝令夕改,要坚决执行,不能流于形式。

四、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不但重视质量本身的检验,更重视质量的形成过程和原因,而且它是以原因为主的质量管理。

(一)把好平时质量关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把班级管理的主要精力用在质量形成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平时的工作质量。对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劳动等情况,学生德智体几方面发展情况,都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并认真进行分析研究,找到存在的问题,做出教育预见。

(二)经常督促和检查学生执行规章制度情况,对学生要从严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

(三)建立评比考核制度,通过表扬先进批评后进的奖惩措施,调动学生遵章守纪的积极性。

科学化管理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在坚持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还必须包括对人的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教育创新,,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书记在《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学校管理中树立科学发展观,对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制度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结合我校的情况谈一些看法。

一、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于学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学校管理首先就要以教师为本,尊重信任教师,让管理充满人性。教师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性。学校管理要正视这个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具体讲,就是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人人兢兢业业做事,事事认认真真做好;人人高兴愉快和谐做事,事事高质高效低耗完成。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靠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管理和人的极强的事业心来实现,即做到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养人、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如此这样,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科学发展观还要求学校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高为师”,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帮助教师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站在学科教学的前沿,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思想

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思想。因为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建设者,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而以学生为本不是一般步骤、程序的方法问题,更不是应付某种需要暂时采取顺应时世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主导行为规律,指导行为规范和通过努力要达到目标的原则问题。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以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坚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着重点的开放的发展的教育体系。这个体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宜,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平等对待学生等方面开始,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如何坚持以学生为本?我认为主要的是要做到五个方面:一是关爱,真正爱生如子,这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二是信任,信任学生的能力,信任学生的人品,这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起点;三是民主,讲求管理民主、教学民主和组织民主,这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础;四是转变,切实转变育人观念,转变师德行风,转变管理和教学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这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关键;五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长期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做到坚持依法执教,坚持科学管理,坚持德育为首,坚持相互协作,坚持耐心细致,这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保证。

三、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教育创新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国家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教师和学生最大、最好的发展。增强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能力,促进学校全面、健康、稳步的发展。听从时代的呼唤、社会和家长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并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同时加强学校的民主管理。并能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能做好;人人高兴愉快和谐做事,事事高质高效低耗完成。

要做到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养人、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管理才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它更能激发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能增强和谐的氛围和整体的凝聚力,更能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的校风

学校的管理,说白了就是要想办法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服人,用合理的制度来制约人,引导人,激励人,有利于管理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和民主、科学。要切实建立完善必要的制度,首先是“五定”制度,即定岗、定员、定人、定工作量和定岗位职责,切实精减机构,减少管理层次,杜绝因人设岗;合理设定管理、教学、服务三大类型岗位的相对比例;根据岗位性质和人的思想觉悟、能力高低、性格特点等择优上岗,做到知人善用、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工作数量要相对平衡和达标,工作质量要高标准;岗位职责要具体且易操作和检查。其次,要认真落实主管和分管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质量考核制和奖惩制,建立规范的用人制度,因为用什么样的人就是树什么样的旗帜。再次,要建立以工、青、妇工作制度为主体的民主管理制度,发扬民主,提高学校依法民主管理水平和效能。

制度管理固然不可缺少,但绝对不能忽视情感管理。学校的制度管理如果过于僵化、死板、苛刻,必然导致职工怨声在道,必然影响师生的情感,进而影响教学质量。不顾广大职工的意愿,把领导的意志强加与人的做法,更是影响职工的积极性。要重视对教师的真心呵护,诚心关怀,耐心扶助,细心体察,全心依靠,做到思想工作灌注情,物质激励富于情,精神鼓励满含情。真心换来诚心,热情换来激情。这样做,学校教职工往往能够自觉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名优教师“冒”得出来。

五、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全面推动教育创新。改革是发展的源动力。要继续实施教育先导发展和科教兴县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一是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要通过吸引民间资金,引进民办机制,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二是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要树立发展的课程观和辩证的教学观,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努力建设校本文化。三是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按需设岗、竞争上岗、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岗位管理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逐步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建立健全符合学校特点,以贡献、绩效为主的薪酬制度。

用合理的制度来制约人,引导人,激励人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做好“五定”工作。即:定岗、定员、定人、定工作量和定工作岗位职责。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精减机构和精编人员,减少管理层次、杜绝因人设岗;合理设定管理、教学、服务三大类型岗位的相对比例;根据岗位性质和人的思想觉悟、能力高低、性格特点等择优上岗,做到知人善用、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工作数量达到满负荷,工作质量要高标准;岗位职责要具体且易操作和检查。其次要认真落实“五制”,即落实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质量考核制和结构工资制。另外,还要建立规范的用人制度。有了合理的制度还要有正确执行制度的干部。用什么样的干部就是树什么样的旗帜。学校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监督、评价等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管理程序。学校的腐败,特别是用人的腐败必然导致学校教育的失败。选用干部要有严格的程序,避免腐败因素搀杂其中。

六、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为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大力弘扬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全体学生的关爱精神,对教育教学的求真精神,对教育艺术的创造精神。要经常性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全面关心、爱护暂时落后的学生,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一是要继续加强教师学历提高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层次,实现小学专任教师专科化、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化的目标。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三是加强骨干教师培训,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四是要加强理论创新培训,广泛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能力。五是切实落实教师待遇,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七、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切实加强学校管理。

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是一所学校立足社会的根基,也是社会衡量一所学校的重要尺度。当前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

期,我国教育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面对新的形势,要从新的视角研究学校管理,促进管理的优化和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规范中层领导的选拔、任用和培训,要在选好人、用好人上下功夫,把真正有能力、有干劲、讲奉献的青年骨干放在领导岗位上。作为学校领导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办学,用科研的意识来武装教师的头脑,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思路、办学特色和校本文化。二是进一步加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要充分发扬民主,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学校管理,从教师实际出发,关心教师,努力建立张弛有度的工作秩序,营造和谐健康的群体氛围。三是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加强教学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实现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提高利用率,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发挥学校各方面的整体育人功能。

总之,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学校管理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改变那种“以管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关心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关心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存在和价值。只有这种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学校管理才能真正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境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学校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和巩固,为国家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上洋主编.发展理念的新飞跃——科学发展观漫谈.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2、胡华,在学校管理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3、党的十七大读本。

科学化管理范文第10篇

我院是一个综合性医院,重病人多,病人的流动性非常大,供应室负责全院各科室医疗器械的消毒供应工作,工作质量、业务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从2007年起从加强供应室管理入手,提高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1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1.1 首先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供应室是集中处理被污染的医疗护理用品的部门,是院内交叉感染的媒介,所以必须提高工作人员对消毒隔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严格区分有菌区和无菌区,以及感染区。掌握特殊病人和普通病人所用过的医疗器械。

传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如何处理、怎样处理。各类污染品应有专人接收,分类摆放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要防止灭菌后过期的物品和被污染的物品从供应室流出,造成交叉感染,所以要按严格的操作程序去做。

1.2 建立岗位责任制 供应室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性、科学性,为避免医院的交叉感染,保证医院医疗护理质量,必须要有计划地、全面地、科学地进行分工,坚持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交接班时应做到物品不净不接,目的是为了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1.3 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 要求工作人员在进入清洁区与无菌区时要认真进行洗手,以保持手部清洁,每月进行监测,保证无菌区工作人员手带菌数不超过5cfu/cm2,而在污染区工作人员,要做自身的防护工作,戴一次性手套回收各类物品,回收物品后用含氯消毒液泡手,再进行正规普通洗手。

1.4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严格管理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规定,对出库、入库用品建立登记帐册,记录每次定货与到货时间、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或灭茵日期、失效期、出厂日期、检验合格证等。

2 产格的灭菌监测机制是消毒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2.1 建立建全严格的灭菌监测机制,定时、定期监测灭菌器的性能,是保证物品达到灭菌要求的重要保证。

2.2 化学性测试法:每一次灭菌包外贴外用化学指示卡,包内放置内用化学指示卡。

2.3 生物性测试法:每月一次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试片监测。

2.4 做好日常灭菌器的清洁、保养工作。

3 搞好安全防护

要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加强防护教育,培养普通防护意识,严格遵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各项操作、规程,做好安全工作。

4 人员的管理

供应室人员不仅要有责任心和严肃的工作态度,还要有医院感染专科理论水平,才能使供应室的工作人员的素质好,队伍坚强有力。定期进行培训,坚持岗位练兵,坚持不懈的职业道德教育,鼓励他们为医院负责、为患者着想的工作态度,使供应室工作更规范。

上一篇:建筑设计理念范文 下一篇:传统茶道文化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