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15:23:26

科技类论文

科技类论文范文第1篇

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论文。科技论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在于创新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成果的科学论述,是某些理论性、实验性或观测性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是某些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的科学总结。因此,完备的科技论文应该具有科学性、首创性、逻辑性和有效性,这也就构成了科技论文的基本特征。

科学性——这是科技论文在方法论上的特征,它不仅仅描述的是涉及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命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论述的内容具有科学可信性,是可以复现的成熟理论、技巧或物件,或者是经过多次使用已成熟能够推广应用的技术。

首创性——这是科技论文的灵魂,是有别于其他文献的特征所在。它要求文章所揭示的事物现象、属性、特点及事物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须是前所未见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必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对前人工作的复述、模仿或解释。

逻辑性——这是文章的结构特点。它要求科技论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前提完备、演算正确、符号规范,文字通顺、图表精制、推断合理、前呼后应、自成系统。

有效性——指文章的发表方式。当今只有经过相关专业的同行专家的审阅,并在一定规格的学术评议会上答辩通过、存档归案;或在正式的科技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才被承认为是完备和有效的。这时,不管科技论文采用何种文字发表,它表明科技论文所揭示的事实及其真谛已能方便地为他人所应用,成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科技论文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论文进行分类会有不同的结果。从目前期刊所刊登的科技论文来看主要涉及以下5类:

第一类是论证型——对基础性科学命题的论述与证明,或对提出的新的设想原理、模型、材料、工艺等进行理论分析,使其完善、补充或修正。如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具体指标的确定,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等都属于这一类型。从事专题研究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二类是科技报告型——科技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记述型文章是它的一种特例。专业技术、工程方案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论证文章,科技报告型论文占现代科技文献的多数。从事工程设计、规划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三类是发现、发明型——记述被发现事物或事件的背景、现象、本质、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和人类使用这种发现前景的文章。阐述被发明的装备、系统、工具、材料、工艺、配方形式或方法的功效、性能、特点、原理及使用条件等的文章。从事工程施工方面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稿件多些。

第四类是设计、计算型——为解决某些工程问题、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而进行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某些系统、工程方案、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优化设计以及某些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某些产品或材料的设计或调制和配制等。从事计算机等软件开发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五类是综述型——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科技论文(如文献综述),与一般科技论文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要求在研究内容上具有首创性,尽管一篇好的综述文章也常常包括某些先前未曾发表过的新资料和新思想,但是它要求撰稿人在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资料基础上,提出在特定时期内有关专业课题的发展演变规律和趋势。它的写法通常有两类:一类以汇集文献资料为主,辅以注释,客观而少评述。另一类则着重评述。通过回顾、观察和展望,提出合乎逻辑的、具有启迪性的看法和建议。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较多。

3、科技论文的格式

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论文的内容、参考文献。

3.1 题目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特色。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3.2 署名

着者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着者系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该太多,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着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合写 论文的着者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着者的姓名应给全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同时还应给出着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着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通信地址。

3.3 文摘

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文摘有两种写法: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文摘。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

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写,也可由编者写。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不要重复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书写要合乎语法,尽量同文稿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摘要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3.4 关键词

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应在文摘后给出3-8个关键词。选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列人似语主题词一劫的规范性词。

3.5 引言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Why)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科技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着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科技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

3.6 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科技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 科技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人,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科技论文写作不要求文字华丽,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说清楚的,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来陈述。物理量和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3.7 结论

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三是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着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四是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五是对进一步深人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3.8 参考文献

科技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阅读理解;高中英语;科技类文章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63-1

阅读理解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确不可忽视的位置,阅读理解的水乎高低是检验学生实际能力的标准之一。高考对阅读理解的选材上,趋于多样性,科技类文章的阅读必不可少。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科技类文章能力呢?

一、教师在阅读科技类文章方面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1.教师做好阅读的辅助工作。

科技类文章主要涉及信息技术、电子、通讯、航空、天文、军事、新技术和新发明等方面。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那么对以后的阅读理解则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章的阅读前教师对不断出现的新科技,自然现象及重大科学发现和进展要有足够的了解,并且做好:(1)词汇、短语注释及难句结构和意思解释,以便于学生脱离于教师自己进行学习;(2)必要的专业知识背景的注释,如学科或领域的奠基人、开拓者或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2.掌握科技类文章的体裁特点。

科技类的文章多采取描写解释及说明的形式。说明文是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解释或探讨某个自然现象的起因,介绍新技术和新发明或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词语及句子力求准确、清晰,说明力求思想性、科学性、条理性、完整性及通俗性和趣味性。在说明解释过程中,采用定义、分类、比较及对照、解释或分析因果关系等方法,为顺利理解抽象的讨论,文中多使用细节及例子;为展示事实及现象时,常根据主题的特征,采取时间顺序或合乎逻辑的方式。也就是说,科技类文章中常穿插着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及逻辑顺序等。在阅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因素:what,why,how等。

二、体味英语科技类文章阅读的兴趣

1.英语科技类文章阅读的意义。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对待生活的观念和态度。再者,我国大多数学生是学理工的,他们需要借用英语这一工具了解世界上大量的关于医疗、环保、人类健康、食品安全、最新武器的开发与研制,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御,宇宙太空探索,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及各类电子产品的使用等一系列的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世界科技信息和科技动态。每天有大量的英语科技文章、新闻及其他科技资料发表在各类报刊和网络上,科技文作为一种单独的文体形式就凸显出来,为英语科技类文章阅读提供了多样的题材、新颖丰富的内容,而真实语料的使用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之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到语言在真实交际情景中的使用情况。这样,英语科技类文章阅读,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促进语言学习的动力。

2.编写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阅读理解练习题。

编写阅读理解练习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独立的语言学习中,对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检查,因此,编写阅读理解练习题同扩大背景知识一样,都是围绕着提高阅读理解这一中心而设计的。完成一定的阅读理解练习题,是学生由语言视觉形式和结构形式入手,获得语言内容、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完成阅读理解练习题,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的过程。然而传统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往往使教帅在编写阅读理解练习题时,拘泥于教材本身。具体说来,就是依据教材对教学内容的分割,将自已的注意集中在孤立的知识点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教师并没有向其展示或者引导其去体验这些知识点与学生自身及其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教师也并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学习语言的环境。学生的文本世界与其真实世界差距甚远。编写阅读理解练习题导致了对学生评价的单一性,学生的心理和自尊在评价的单一面前变得不堪一击,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失去学习的信心和阅读的兴趣。

3.掌握英语科技类文章阅读的方法。

以七模块第三单Reading部分课文为例。本部分主要由两个短文组成,一篇认为网络对生活有积极作用,一篇认为网络对生活有消极作用。文章的题材是典型的议论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应该从多方面剖析这两篇文章。首先,可以选择一篇议论文作为阅读对象。文章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分论点、支持分论点的事实和例子,还应该有结论。带着这种思路,教师可以首先在fast reading和careful reading部分,让学生找到与以上内容相关的具体信息,以及每一段的主题句,然后让学生分析每一部分信息的排列顺序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依据文章中各部分的顺序自己总结出议论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在了解了议论文写作结构的基础上,教师从宏观角度去分析另一篇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和结构,让学生在阅读课上有意外的收获――掌握议论文的写法,从而使教材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与开发。在分析另一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已经非常清晰地掌握了阅读议论文的步骤和议论文的结构,所以,在阅读第二篇文章时可以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自学所采取的是小组学习形式,教师提供学习任务即给第二篇文章编写提纲。教师首先提供几种提纲的形式展示:如图标型、大括号型等。之后,把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选择一种形式编写提纲。组内需要有明确的分工,需要有学习成果――即第二篇课文的提纲。小组设计好的提纲最终由教师回收,作出反馈后进行全班展出。由于每组学生的思路和提纲编写方式存在差异,在共享资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好地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学生自身成了很好的学习资源。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整合学生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切忌随意,要学会倾听学生,捕捉资源,同时应该善于把资源分类,即使是“错误”的资源意识。

科技类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期刊 开放存取 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network communication is changing scholarly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ode, communication mode and reading mode, direct effect as traditional journals in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In recent years,the academic community, published research on OA industry,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industry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lso like a raging fire. OA journal published by OA, two one of the ways to realize, through to the OA publishing concept, respective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international famous OA website and China at present OA of periodical resourc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new publication mode facing copyright ownership, funding, publication quality problems.

Keyword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1.计算机科技学术期刊OA概述

1.1OA的概念:

OA(Open Access,一般翻译为开放存取)是一种在科学领域,学术论文“出版付费,阅览免费”的全新传播模式。OA期刊就是开放存取期刊,它允许读者阅读、取用、下载、复制、打印、传播、检索或链接文献的全文,但不向读者收取任何访问和获取资料的费用作为资金来源,具有获取无障碍.

开放存取是不同于传统学术传播的一种全新机制,其核心特征是在尊重作者权益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为用户免费提供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务。

首先,开放存取是基于互联网的学术传播机制。互联网是开放存取赖以生存的媒介形态,这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了学术传播成本的下降,从而为学术信息的开放存取提供了可能。但是,媒介形态本身并不是区别开放存取与传统学术期刊出版的标志,目前很多出版者都提供了网络版的数据库和电子期刊,但营 销策略上仍然采用了传统的基于订阅的传播模式。

其次,开放存取是免费提供全文的信息服务方式。在开放存取模式下,科研人员不需要通过付费(包括个人订阅或者团体订阅)就能访问学术信息的全文。换言之,只要具备链接互联网的物理条件,科研人员就可以方便地获取学术信息的全文。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是开放文献的基本书目信息并不是开放存取的表现形式。事实上,传统出版机构往往允许用户免费浏览其文摘,这种做法只是他们推广和销售全文服务的一种常用的营销战略而已 。

其次,开放存取充分尊重作者的权益,并不违背知识产权的精神 。基于开放存取传播的作品不一定都是“公共领域作品”,它并没有要求作者放弃对作品的全部权利,作者可以基于不同法律文本和授权协议(比如创作共用协议)对作品版权进行取舍。

1.2计算机科技类刊物OA现状

此OA出版以来,被越来越多的的期刊所采用,计算机科技类期刊亦如此。根据调查,截止到2010年3月,在《2005年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5中计算机科技类刊物中有10中实现OA出版,所占比例为百分之四十,在这10中期刊中回归到OA创刊刊物有3中,开放了创刊以来的全部论文,在2002年,其余的7中开放了创刊以来的全部论文,在这10中刊物中,有8中实现OA出版与印刷版同步实现了即是开放,剩下的2中OA出版延时开放,比印刷出版晚了1年,在这10中刊物中,OA出版的开放论文均采用现在比较流行的PDF格式其中还有4中期开放论文HTML刊采用了格式文件,10中O出版期刊开放的途径都是通过独立的自检网站。

2.计算机科技类刊物OA分析

2.1计算机科技类刊物OA存在的问题

A;数量不足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计算机科技类刊物开放的数量主要有两种形势:仅提供目录和摘要的浅层性开放型和全文开放型,目前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类期刊OA出版数量还不足,严重制约着计算机学科的学术交流范围和信息传播速度。

B;开放时段短

我国计算机科技类刊物论文开放的时段普遍较短。在10中期刊实现OA出版的刊物中,自创刊以来有3中实现了全部OA全部开放,没有创刊开放年,OA时段在10年以内的期刊有7中,,在已经实现OA的期刊中,有百分之七十的期刊无论开放的时段较短,读者无法获得期刊的全部信息

C;出版模式落后

计算机科技类的刊物OA都是通过独立的网站,有编辑部自主在网上,这种模式属于“孤岛型”,其特点是各自为战,格式不一,没有统一规范。这种出版模式存在着网站独立,信息分散等弊端。制约着其优势的充分发挥。

2.2计算机科技类刊物OA存在的优势

A:OA期刊的有优势是获取论文全文不收经费、时间等限制,只有具备充足的网络就可以阅读到大量的研究成果,这对捉着及时掌握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避免中服刑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B:OA不仅不会对期刊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个人那个呢过的服务于作者,显著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计算机科技类期刊OA模式应当借鉴其他学科的专业期刊,如地学类期刊的“中国地学网站”,结合这些网站的优势,克服:”孤岛型”,为学科研究成果及时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计算机科技类刊物OA存在着弊端,但是实现计算机科技刊物的OA出版的已成为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计算机科技类刊物的发展,让我国的计算机科技类刊物OA走在世界的前端。

参考文献:

1.张惠.开发0A资源 创新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建设.2006.37-39[3]

2.耿波,黄建乡. 我国高校学报OA出版现状调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01):41-44.

科技类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科技话题;议论文;整合

新课标对高中英语写作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会整理写作思路,组织语言素材,规划文章结构,懂得列提纲,遣词造句修改文章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字母大小写等。新课标对写作提出如此详细的目标要求,足见英语写作训练的重要性。英语新教材课本的特点是单元之间相互独立,而每个单元又都是以话题为线索串联起来的,话题涵盖人文和科学各个领域,就其体裁而言,和语文一样也分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和描述文四大类,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要学会用不同的体裁进行写作。而本文要探讨的是如何用议论文的手法写科技类话题的文章。

一、英语课程中科学技术类文章的特点

因为要用议论文的手法写科技类的文章,势必要了解什么话题是科技类话题以及科技类话题在表达上的特点。即哪些文章可以归之为科技类话题的文章?他的特点又是什么?

统观高中英语必修1-5的25个单元,我发现主要有以下几单元涉及该类话题:必修一第四单元“Earthquake” 中有关地震这一自然灾害话题的探讨,必修二第三单元“Computers”有关计算机和机器人的发展史及未来道路的介绍和探索,第四单元“Wildlife Protection”关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介绍及保护,必修三第二单元“Healthy Eating”有关健康饮食和健康话题的探讨,第四单“Astronomy-Science of the Stars”关于天文学及宇宙和生命起源起源的话题讨论,必修五第三单元“Life in the Future”讲到了未来的生活和科技发展, 第五单元“First Aid”讲到的是有关急救的一些知识。

科技类文章的特点多以说明文或议论文的形式出现,主题涉及过去现在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以科学的眼光,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语言向读者阐明深奥难懂的科学发现和观点。但读者往往发现,当一篇文章涉及的科技专有名词过多时,该篇文章常常晦涩难懂。本文的目的是借以学生的视角,把错综复杂的科学话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描述出来。

二、英语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英语的议论文和汉语的议论文结构相似。英语议论文一般由论题(proposition)、论点(thesis)、论据(grounds for thesis)、论证(proof)四要素构成。

Grayland(1990)介绍了一篇议论文结构最基本的三步骤:论点(thesis)介绍该议论文接下来要介绍的论题(proposition),论证过程(argument)解释说明提出该观点的理由或依据(grounds),结论(conclusion)综合以上谈论并肯定论点的合理性。议论文的特点是观点明确及准确,并用大量的事实和论据来验证作者自己的观点。或者以实例和事理来反驳某一错误观点或论断。层层推进,逻辑上可谓无懈可击。

《高中英语教材必修6》中Unit4 Global Warming这一单元的阅读文章“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C But Does It Matter?”就是典型的议论文的文章。该文认为全球变暖是由人类活动和温室气体过多排放引起的,并引用了几位科学家对于此看法的观点和2张数据图表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且号召人民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从结构上来看,文章大致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有关全球变暖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这一争论,进而第二部分证明全球变暖是怎么产生的,第三部分提出了科学界中有关地球变暖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最后一部分以问题的形式号召人们为全球变暖做出贡献。

三、如何做到科技类文章和议论文的有机融合

1.课堂示例

笔者所交班级刚刚上到M2U3电脑 这一单元,文章Who Am I 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介绍了电脑的发展历史和经历的变革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是典型的说明文。于是我在结尾的讨论环节设计了一个这样的话题,“随着因特网的普及,你是如何看待电脑的利弊的?” 首先让学生四人一组,以思维导图(mind map)的形式发散思维,讨论电脑的利弊,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句型。让学生结合参考句型,展开热烈讨论。并让每组一位同学做下记录。讨论结束,邀请男女各一组学生代表上台发言。课上学生积极踊跃,能看出该话题还是比较切合学生实际的。上台的同学也是争先恐后。这就为后续的写作展开了铺垫。笔者把该话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了一篇有关于电脑利弊的议论文,并且给出了议论文的模板(要求学生参考模板,但不是简单套用模板)。

2.案例分析

从学生交上来的文章分析,所有文章均是是典型的议论文习作,学生很好的参考了老师给出的议论文模板,但又没有完全抄袭该模板。而且学生能很好地结合上课讨论,发散思维,陈述了因特网的利弊。大部分学生认为电脑利大于弊,提出了应该合理的应用因特网,使之为学习做铺垫。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弊大于利,作为学生应该提倡禁止使用电脑,以免耽误学习。

但是所有学生的观点都是积极向上,并且很好的结合了我们提出的科技发展这一话题,同时运用对应议论文的体裁进行写作。议论文的三个步骤明确,逻辑清晰,语言简洁明了,可以说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四、结语

科技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技文章;特点;翻译技巧

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科技交流的迅猛发展,科技类文章翻译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科技类文章包含甚广,要想准确掌握科技类文章的翻译,首先要了解科技类文章所具备的以下主要特点,才能将文章翻译的清晰、准确、精炼、严密。

1 科技类文章的主要特点

(1)科学性

科学性又称真理性,是科技类文章的第一大特点。科技类文章必须做到内容真实,资料可靠。作者要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思想为指导,客观记录科研数据,避免失误,不凭个人的主观臆断随意歪曲结论。另外,大家公认的常识类问题并不一定都是科学的,因此,作者首先要具有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并运用科学原理对这些问题提出质疑,这同样也是尊重科学性的表现。

(2)准确性

准确性也叫准确度,即指某一事件的准确程度。这一特性在科技类文章中极其重要,因为一个细小的失误可能会导致大的差错。因此,凡是应用在科技类文章中的资料和数据必须精准,这样才能保证其科研结果的科学与准确。另外,在写作时,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尽可能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

(3)逻辑性

逻辑性是指发展过程符合逻辑体系、具有逻辑特点、恪守逻辑规则的情况。各类文章在写作时都要求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符合逻辑,科技类文章的写作要求更是如此。因此,作者在选择题目、提出假设、搜集素材、推断结论以及论文写作的全过程中,都必须遵守逻辑学规律。

(4)规范性

规范性对科技类文章的语言文字、学科术语和计量单位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文字精炼、文理通顺这些原则都是语言规范性的明确要求。而术语准确和计量单位精准则在科技类文章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总结出科技类文章的基本特点是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规范性。那么翻译时我们就要做到语言精炼、科学准确、逻辑严谨、术语规范,正确表达客观事实。下面我们来谈谈几种常用的翻译技巧。

2 科技类文章常用的翻译技巧

(1)名词化结构的翻译

科技类文章大多描述客观事实,因此,都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二人称;另外,名词化结构使这些行为名词频繁出现于文章中。

(2)被动语态的使用

科技类文章本身具有科学性,侧重叙事推理,因此通常不用第一或第二人称,并且在翻译中常用被动语态来表现事实的客观准确。

例如:Water is widely used in our daily life.

水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而很少说:We use the water widely in our daily life.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水。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被动语态的使用使句子更加科学严谨。此外,科技类文章常将主要信息前置,放在主语部份,因此翻译时要特别注意。

(3)长难句的译法

科技类文章为求更好的表现客观事实,常采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子。因此,我们可以先将英语句子的主干结构分析出来,译出句子大意,然后再分析各个修饰语同句子主干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翻译其他成分。

例如:But now it is realized that supplies of some of them are limited,and it is even possible to give a reasonable estimate of their "expectation of life",the time it will take to exhaust all known sources and reserves of these materials.

该句子可翻译为:可是现在人们意识到,其中有些矿物质的蕴藏量是有限的,人们甚至还可以比较合理的估计出这些矿物质"可望存在多少年",也就是说,经过若干年后,这些矿物的全部已知矿源和储量将消耗殆尽。

(4)复合词与缩略词

科技类文章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使用复合词与缩略词。复合词是由两个词及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的;缩略词大多由一个或多个词随意缩略而成。因此,了解科技类文章中常用的一些复合词与缩略词会大大提高翻译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科技类文章的主要特点,并且学到了在科技类文章的翻译过程中可能会运用到的四种技巧。因为科技类文章比较科学严谨,所以译者必须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批判的精神对待客观事实。对于科技类文章的翻译,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采用翻译技巧,力求译文语言简练、合理准确。

参考文献:

[1]王泉水.科技英语翻译技巧[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丁树德.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3]潘尔艳.论科技英语翻译的若干特点[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5.

[4]马万超.浅谈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技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

科技类论文范文第6篇

版面语言也是一种形式语言,因为版面语言与内容密切相关,相互统一,在版式设计中,不能仅仅考虑美观、色彩等内容,更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良好的识别、选读和阅读环境、阅读生理规律等方面。书报刊设计风格是一个出版社或期刊社团队运作的综合产物,所以必须通过编辑与美术设计人员的仔细沟通,明确出版物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对读者群的研究,把握读者的阅读生理规律和阅读审美习惯,才能有效地在平面媒体中真正发挥编辑和设计的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二、版式设计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

由于笔者所从事的是建筑科技类专业期刊的编辑与出版工作,下面就结合科技类专业期刊的特点,介绍关于该类出版物版式设计的一些注意要素。因为科技类专业期刊主要侧重于科学类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的介绍,本身偏重于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和涉及领域特定等特点,要求措辞严谨,所介绍内容和结论必须以准确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内容真实,数据准确,结论严谨,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探索性,立论科学、论据充分、预见准确,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该行业的同行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于1992年了《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其中对于科技类期刊的质量要求和评估标准的要求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在这里就不一一详细列举。需要说明的是,其中4.1条对版式设计进行了指导性的规定:期刊版式应和谐醒目,图表规范、字形考究、富于特色。版面利用率高,体例统一,倒转排少,装饰适度,清新活跃。该条是结合科技类期刊的特点所做的一个宏观的规定,具体的细节方面,就需要期刊社的编辑、版式设计及排版人员结合各自的报道方向和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策划与设计。因为科技类期刊侧重科学技术、理论研究和数据统筹等方面,同时具有要求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字精练、文理通顺、主题突出和逻辑性强等特点,而且现在来看,版式相对也固定、单一,相比较文学、新闻、艺术类出版物略显枯燥。特别是该类期刊的读者范围相对固定,也相对较窄,外专业的读者群更是很少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保持科技论文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的前提下,提高读者的阅读欲和关注度,这就要求在版式设计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

科技类期刊的版面设计语言具有以下特点,分别如下:(1)动态性——时代审美标准的变化,促进设计风格的发展,包括:横竖分割结构的变化;版心尺寸的变化;等栏排文向不等栏排文的变化;从补白到刻意留白的变化;从字体选用的繁杂性向字体的简化性变化;宽栏空的流行;纸张与纸型的选用等。(2)定向性——目标读者群体和专业需要的定位功能。在目录导航功能中,通过设置不同的形式,突出报道栏目的不同,方便读者根据需要进行快速了解和定位。(3)多元性——细化的版面分类能够带来细微的语言变化,不一定要求全刊格式统一,要按照不同的内容,确定合适的表达形式,例如针对关键点可以采用同一字号,不同字体标出,以突出重要性。(4)地域性——根据期刊的发行涵盖区域和主要读者省市,研究当地阅读习惯,确定合适的审美标准进行设计。(5)结构性——版面元素的构成。按照编译手册和阅读习惯,一般科技期刊要求图文并茂,先文后图(表)。但是也要根据信息承载量和表达方式,在满足编译手册要求的前提下,微调编排顺序,以丰富结构形式,提高阅读的舒适性。(6)操作性——反映期刊制作团队合作能力和特点,各司其职。主编把握报道栏目的设置,编辑侧重论文内容的审读,排版人员按照要求做好排版设计,美工通过专业软件实现效果要求,在做好各自工作的同时,加强沟通与协调,提高团队集体智慧的可操作能力。每本期刊都有一个固定的风格,一般不会轻易进行修改,特别是封面等设计,这是为了保持该期刊风格的长期延续性,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保持特点,并且在同类期刊中拥有自己的特色能够区别于其他类似期刊;同时,科技类期刊都拥有一批长期忠实的用户,常年订阅该类期刊,阅读习惯已经养成,如果变动频率过快或者变动过大,那么将会使读者对期刊社的运营能力和内容的科技含量有所怀疑,所以,在版式设计中,整体的风格上保持基本一致,在细节范围进行灵活安排,以提高读者阅读的舒适感。

三、结语

期刊设计风格是一个团队运作的综合产物,任何一种设计风格最终带给人们的应该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结合。版式风格一定要有格式化的工作质量标准、数量标准、工作流程、人员素质和终审领导之间统一的审美标准给予保证。这是一个很值得我国新闻出版从业人员正视的问题,因为视觉可以吸引读者,而阅读才能留住读者。因此只有研究和把握读者的阅读生理习惯和阅读审美习惯,才能有效地在平面媒体中真正发挥编辑和设计的功能。

科技类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科技传播;传播机制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51-0045-05

微信是一款由腾讯公司推出,支持多平台,旨在促进人际沟通与交流的移动免费即时通信软件。微信的问世,为科技传播增添了新的平台和工具。微信科技传播主要通过公众号传播。国内外学界主要从宏观方面研究了微信应用、微信营销、微信的传播学研究、微信的功能及影响等方面,多为定性的论述,缺乏定量的分析和研究.缺少对微信科技传播的关注。本文以典型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为切入点,依靠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传播内容、形式与效果等方面,探讨微信科技传播的机制。

1 微信公众号成为科技传播的利器

微信推出之后,发展势头迅猛,市场占有量不断扩大。2011年底,微信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2013年1月已超过3亿;2013年底已超过6亿。2015年1月21日,中国第三方数据服务提供商TalkingData《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用户规模达10.6亿,较2013年增长231.7%,增速远超全球同期。在2014年12月安卓平台应用排名中,微信以77.4%的覆盖比例位居第二,仅次于QQ (78.7%)。随着微信在用户中广受欢迎,基于微信的公众账号也迅速发展。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功能包括多媒体信息大规模推送,定向推送,一对一互动,多样化开发和智能回复等。微信升级至5.O版后,微信公众号也做出了大幅调整,公众账号被分成服务号和订阅号。运营主体是组织的可以申请服务号,运营主体是组织和个人的可以申请订阅号,但是个人不能申请服务号。与服务号相比,订阅号能对受众进行更频繁的传播,因而受到传播者的亲睐,本文研究对象都属于微信公众号中的订阅号。

微信公众号可分为新闻资讯、生活健康、时尚、旅游、科技、文化等不同类型。越来越多致力于科学传播的媒体、科研组织机构、科技专家开始利用微信传播平台,科技类公众号不断出现。互联网周刊对2014年8月4日至10日间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进行统计,Top50排行榜,果壳网、创业邦、36氪、虎嗅网、亿邦动力网、苹果汇、好机友、腾讯科技、鬼脚七、爱范儿等公众号在列。

门户网站频道、民间科技媒体进驻微信时间较早,这些微信公众号一般都有同名网站,大多根据自身特点,对网站上的原有内容进行了再创作乃至全新创作,一般每天推送一两组图文信息。如腾讯科技、凤凰科技、果壳网、36氪、虎嗅网等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推送频繁,在2014年8月4日至10日中,分别推送了54条、53条、40条、48条、52条,远远超过榜单前50名的其它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推送量。当前活跃度高、影响力较为突出的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主要有:门户网站科技频道,如腾讯科技、凤凰科技等;民间科技媒体,如果壳网、虎嗅网、36氪、爱范儿等。而传统专业科技类媒体虽然在微信传播中起步较晚,如中国科学报微信号,在订阅用户的数量上可能略显不足,但在科技传播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三种传播形态

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活动需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选择信息编辑信息推送文章 受众点击阅读受众的分享等一系列操作流程,即传播主体首先要在合适的题材中选择传播的科技类信息,然后根据自身性质和编辑规范进行深加工形成微信文章,再通过微信平台后台向订阅用户进行信息推送,受众登陆自己的微信账号后可在订阅号中查看相应内容,同时微信还支持受众对公众订阅号推送的内容进行点赞、转发到朋友圈、收藏等后续传播功能,这有利于进行二次传播,从而扩大传播的受众面。具体说来,科技类微信公众号对受众的传播可分为普遍性传播、精准性传播和朋友圈传播三种形态。

2.1 基于用户订阅的普遍性传播

受众可以通过在微信通讯录栏中查找添加感兴趣的公众号,点击关注即可完成订阅,或者可通过微信发现栏中的扫一扫,扫描相关公众号二维码,关注之后就会收到公众号推送的内容。门户网站频道、民间科技媒体微信公众号等都有各自的同名网站,他们在网站上精选图文并茂,甚至有视频链接的科技报道或科学知识推送给已订阅的微信用户,这种传播是普遍性、一对多的传播。研究发现,新浪科技一般每天下午5点多推送一组图文信息,而腾讯科技每天推送两到三组:早上8点和下午6点左右。腾讯科技早上的消息以热点话题和实时新闻以主,下午推送的则更多为观点性、思考性文章,大多是腾讯网站科技频道的内容再创作。

2.2 基于用户回复关键词的精准性传播

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会将累积的数据、信息等内容分门别类,纳入后台素材库。当用户回复关键词时,账号会将与此关键词相关的内容以图文信息的方式推送给用户。不仅能够完成简单的咨询和客服功能,还能对受众进行有针对性地、一对一的科学信息传播。如对“虎嗅网”回复“电商”,用户将马上收到虎嗅网推送的与电商相关的报道、分析数据和文章等。笔者对微信公众号新浪科技、和腾讯科技都输入“苹果”关键词进行回复,收到了新浪科技苹果汇对苹果手机、电脑等产品的相关报道和分析数据等,以及腾讯科技发送的苹果秋季新品会直播链接,以图文的形式显示苹果智能手表的相关功能和会现场情况。

2.3 基于用户分享的朋友圈传播

如果用户阅读微信公众号推送的科技类资讯或文章之后,点击手机屏幕右上方分享按钮,可选择将其分享至朋友圈,这样基于用户的熟人圈子,用户与用户之间新一轮点对点的科技传播过程开始,但其传播范围仅限于用户的微信好友圈,传播的内容只有好友能看见,陌生人看不见,从而基于人际关系对科学知识进行朋友圈传播。

3 三类典型科技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色比较

科技类微信公众号数量众多,但是影响力大,具有代表性的是专业科技媒体、门户网站科技频道、民间科技媒体的公众号。因此,分别选取中国科学报公众号、腾讯科技公众号,果壳网公众号作为典型案例研究科技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色。中国科学报社、果壳网、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在受众中知名度较高,传播风格趋于定型,选择某个月的样本量研究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传播特点,基于此,本文选择2014年8月的微信文章进行分析。

3.1 专业科技媒体微信公众号传播特色

3.1.1 传播主体以媒体记者和科技专家为主

在2014年8月1日至31日时间段内,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共推送文章107篇,每天推送3至4篇科技类文章,通过规律性的内容推送更新来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增强受众的粘性,而不是两三天推送1篇,其活跃程度和知名度较高。中国科学报公众号微信文章来源可分为:自身采编人员原创、读者投稿、转载或翻译自其它媒体等三种类型。研究时段内,中国科学报记者采写文章的比例约为61%,自其它网站转载或翻译的比例约为29%,读者来稿占总比约为10%。其中转载或翻译的文章大多为国际科技业界新闻或者国内一周新闻盘点,刊登在《中国科学报》第3版。投稿读者多为高校教授或者研究领域的专家。

3.1.2 传播内容重视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

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107篇文章中,其中IT、数码产品等行业科技信息资讯8篇,占总比重约为7.5%;各地新闻事件的文章有14篇,比重为13.1%;进行科学普及的文章最多,共76篇,占总体的71%,其它类议题9篇,占8.4%。76篇科普文章主要涉及:IT电子产品等科学技术领域,心理和社会科学等人文社科领域,食物、医疗卫生和健康等日常生活领域,生物、化学、天文地理等自然生态领域。其中,涉及日常生活领域的科普文章有36篇。可见,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侧重选择食物、医疗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领域的文章进行推送。同时也重视人文社科领域,介绍科学家们光环背后的人生经历,营造积极励志的氛围,从而有助于改变受众对科学家“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传播科学精神。

3.1.3 传播方式多使用通讯体裁和文字

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体裁多样,2014年8月推送的文章,可主要分为消息、通讯、评论、研究报告、图文集等五类。如表1所示。

研究表明,中国科学报公众号在进行传播时,重视深度传播,通讯和评论这两种体现高度和深度的体裁共占比重高达68.2%。另一方面,评论体裁的多为前文所提到的读者投稿,专家解读当前的某一社会现象或者热点事件。中国科学报公众号每天推送的微信文章体裁多样,通讯、消息、评论等详略搭配得当,更凸显碎片化时代的特点。统计发现,每天一般推送3~4篇文章,其中通讯体裁一般为1-2篇,其余则为消息、评论或图文集。其中短篇的消息和评论占据一定地位,这是因为在当前阅读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微信科技传播受众也不可避免,这样的编排更符合他们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微信订阅内容的要求。

2014年8月中国科学报公众号共推送的107篇文章中,没有图片的79篇,占总比约为73.8%。有图片的文章则为28篇,其中19篇都是比较传统的一文一图形式。中国科学报公众号虽然文中有图的比例较小,但图文倾向于使用“一文一图”,此外消息列表的版面设计合理美观,对图片进行适度使用,既美化页面,又吸引受众点击阅读。

3.2 门户网站科技频道微信公众号传播特色

在前文提到互联网周刊统计的科技类微信公众号影响力Top50中,腾讯科技名列第8,在门户网站科技频道中居于首位。因此,选取腾讯科技公众号,对其在2014年8月推送的文章进行分析,总结腾讯科技公众号传播特点。

3.2.1 网站原创与海外编译作品占主体

在2014年8月1日至31日一个月时间内,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共推送文章258篇,形成了比较明显的规律: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10篇文章(只有一次例外,8月29日推送了8篇),周六和周日数量减半,每天推送5篇。腾讯科技推送的微信文章来源可分为:自身媒体人员采写、转载或翻译自其它媒体、网友(包括大V)投稿3类。研究时段内的258篇文章中,腾讯科技记者采写的有158篇,比例最高,约为61%,自其它网站转载或翻译的文章有99篇,占总体比重约为38%,还有1篇是2014年8月16日推送的《微软将面临30多亿元罚款?》,属于与网友互动问答的《科技不怕问》栏目。腾讯科技公众号重视精品原创,主打“事实派”理念,从原创文章占微信推送总量的61%可见一斑。除此之外,腾讯科技还另辟蹊径,注重强化对海外传播科学的内容进行独家呈现,2014年3月,与美国知名财经科技网站Business Insider(简称BI)达成合作协议,在腾讯科技设立“BI中文站”传播海外精品科技类文章。其在2014年8月转载或翻译的99篇微信文章中有大部分编译自BI、纽约时报等海外媒体。

3.2.2 侧重科技类产业的热点资讯

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因其依托于商业类门户网站腾讯网科技频道,频道内栏目繁多,不可避免地冲淡了微信推送中关于科学领域的知识传播色彩。2014年8月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推送的258篇文章,文章议题分为IT、数码、电商等行业资讯,各地新闻事件,科学知识普及和其它等4类,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推送IT、数码、电商等产业资讯文章192篇,占总比重约为74%;各地新闻事件有19篇,占7%;10篇关于科学知识普及的文章,占比例约为4%;其它类议题37篇,占比重约为15%。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由于商业类门户网站的性质,其在选择文章进行微信推送时,侧重发送与IT、数码、电商等科技类产业相关的热点资讯。

3.2.3 体裁丰富多样呈现图文结合

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2014年8月的258篇文章体裁分为消息、通讯、评论、研究报告、图文集和其它等六类。消息体裁最多,有120篇,其次为通讯106篇,其他体裁16篇,研究报告8篇,评论和图文集各4篇。其中,消息体裁多为产业资讯和行业短新闻,通讯体裁的文章则多为透视现象挖掘真相的深度报道。腾讯科技一方面把握了微时代内容碎片化、传播快节奏的要求,微信文章多采用消息体裁。另一方面正践行其改版声明,向“新闻报道+新闻研究”转型,注重通讯和研究报告等这种内容详实,能提升媒体品味和深度的体裁。2014年8月一个月内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共推送258篇微信文章,只有9.7%是纯文字,其余皆配有相应的图片,其中76.7%的文章使用1张图片,2张图片的文章比例为7%。因为微信传播的呈现终端是手机,考虑到用户手机流量的问题,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并未大肆铺陈图片,而是理性地使用,倾向使用一文一图形式,既美化了页面,又适当调节了受众的阅读节奏。

3.3 民间科技媒体微信公众号传播特色

果壳网是民间科技媒体的典型代表,果壳网微信公众号依托于果壳网,二者在传播特点和人气方面一脉相承,在前文提到互联网周刊统计的科技类微信公众号影响力Top50中,果壳网荣居榜首,每篇文章平均阅读量高达28376次,所以笔者在民间科技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中选择果壳网作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3.3.1 传播者多为学科领域专家

果壳网的传播主体大多是具有相关学科领域高学历背景的科学发烧友,他们自发进行科学传播,虽然持有记者证的科技记者较少,但他们有科学传播热情。与专业科技媒体和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相比,省去了记者采访专家求证这一传播环节,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记者主观理解而有可能带来的传播偏差。

果壳网公众号在推送文章的数量方面显得随意自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民间科技媒体的性质。在研究时段内,存在一天推14篇的情况(8月14日),也有一天只更新1篇(8月16日、17日和31日)。果壳网微信公众号传播的文章来源简单,即网站自身人员原创和转载或翻译两种途径。果壳网公众号注重将海外科技领域的新研究和新发现在国内进行传播,大多转载和翻译自国外科技类网站或杂志,如Sciencenews、LiveScience、《Scientific American》、《New Scientist》、《Science》等。

对比前面的中国科学报公众号和和腾讯科技公众号可知,在2014年8月推送的微信文章中原创比例都很高,且3个研究案例都不约而同地对国外知名媒体或期刊的科技传播内容进行转载和翻译。这说明当前科技类媒体微信公众号的传播都侧重传播自身原创内容,且传播者也都把眼光放到海外科学传播领域,注重拓宽受众的国外视野。

3.3.2 重视生活领域趣味科普

果壳网微信公众号推送的169篇文章中,其中进行科学知识普及的文章最多,共147篇,约占总体的87%;其它类议题19篇,约占ll%;IT、数码产品、汽车等行业资讯3篇,占总比重约为2%。果壳网进行科学普及的共147篇,与中国科学报社微信公众号相类似,果壳网微信文章也主要涉及以下领域:IT电子产品等科学技术领域,心理和社会科学等人文社科领域,食物、医疗卫生和健康等日常生活领域,生物、化学、天文地理等自然生态领域。在研究时段内果壳微信公众号147篇传播科学知识的微信文章中,占比重最大的是食物、健康、医疗卫生等日常生活领域,约为45%;其次是心理、社会科学等人文社科领域,约占30%;再次是生物、化学、天文地理等自然生态领域,约占19%,最后是IT、电子产品等科学技术领域(6%)。果壳网微信公众号侧重于选择食物、医疗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领域和人文社科领域,这与中国科学报公众号在一定程度上相类似,但在人文社科领域,果壳网偏向于传播心理学和人文学科知识,中国科学报公众号更侧重弘扬科学精神。

3.3.3 大量配图吸引受众

果壳网微信公众号在2014年8月推送的169篇文章可分为消息、通讯、评论、研究报告或论文、图文集和其它等六类。果壳网微信公众号通讯体裁的文章有79篇,约占总体的46.7%;其次是消息体裁42篇,占比例约为24.9%;研究报告或论文20篇,占11.8%;图文集16篇,占9.5%;其他类10篇,约占5.9%;评论2篇,占比重约1.2%。果壳网公众号传播中,多用通讯体裁。与前两个案例相比,果壳网更为重视研究报告或论文和图文集这两种形式:果壳网公众号中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比重(11.8%)比中国科学报公众号(1.9%)和腾讯科技公众号(3.1%)高出许多,图文集比重(9.5%)也是中国科学报公众号(3.7%)和腾讯科技公众号(1.5%)的数倍。果壳网微信公众号推送的169篇文章中只有5.9%是纯文字,其余皆配有相应的图片,一文一图的比例占32%,文中有两张图、三张图、四张图、五张图的比例分别为20.1%、12.4%、8.9%和5.9%,尤其值得注意的是6张及以上图片文章的比例高达14.8%,远远超过前文的中国科学报公众号(2.8%)和腾讯科技公众号(3.5%)。与中国科学报与腾讯科技公众号皆倾向于使用“一文一图”的传播方式不同,果壳网公众号作为轻松有趣的民间科技媒体典型,视微信文章的主题而较多使用相应的图片,更注重加强受众的视觉观感。

通过专业科技媒体、门户网站科技频道、民间科技媒体等三种微信公众号的案例研究可知,科技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内容方面都重视原创,同时也注重引入国外的科技内容,扩宽国内受众的视野。但是因各自性质和类型的区别,在微信传播中也相应地呈现明显不同的特点:中国科学报公众号的传播主体是专业科技记者和研究领域专家,重视传播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在文章别重视专家意见。腾讯科技公众号的传播主体多为自身记者,传播内容侧重科技类产业的热点资讯。果壳网公众号的传播者就是该学科领域的专家,传播内容侧重医疗健康和心理等日常生活领域,同时大量使用图片。

4 加强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思考

在对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进行一定了解之后,此处通过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受众分析和传播效果分析,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了更好地了解受众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情况,笔者在问卷星上对微信用户展开问卷调查,共回收480份问卷。

4.1 受众对微信公众平台的依赖性强

本节将根据问卷的数据,从微信公众平台受众构成、对微信的依赖性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受众构成分析。在填写问卷的480位网友中:18岁及以下的有15人,占总体比例3.1%;19岁~25岁的有337人,占比例约为70.2%;处于26岁~30岁年龄段的有49人,约占样本量的10.2%;30岁以上的有79人,比例约为16.5%。在被调查的网友中,初中学历的只有2人,高中学历的有15人,大学本科学历315人,148人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填写调查问卷的480位微信用户的职业分类,学生占比例最大,约为50.8%;其次是企业员工和管理者(10.4%),如果把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归纳成一类的话,则教师占比例约为8.8%,超过传媒行业工作者(7.1%)、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5%)。

其次,受众对微信的依赖性分析。主要从使用年限、每天登陆频率、对微信的使用范围3个方面进行论述。从480份问卷的统计数据可知,有100人使用微信长达3年及以上,占总体比例约为20.8%;2~3年微信使用年限的有179人,占比例约为37.3%;1~2年历史的有156人,约为32.5%;使用年限为一年以内和半年以内的占比例极小,分别为6.7%和2.7%。在关于受众每天登陆微信次数的问题中,381人选择了每天3次以上,占总比重约为79.4%,有60人是一天登陆微信1―2次(12.5%),而两三天1次、一周1次的比例极小。另一方面,在对受众每天查看微信时间段进行调查时,357人的选项是“随时,只要有空”,占总体比重约为74.4%。这些数据表明,目前大部分微信受众对微信的使用频率较高,依赖性较强,是微信传播的忠实受众。

在被调查的受众中,最受欢迎的是新闻资讯类微信公众号,比例约为67%;其次是科技/生活健康类,占比例约为42.9%。这说明科技类微信公众号具有一定的受众群体和较大的市场扩张潜力。

4.2 微信公众号科技传播的优点

在受众的认知中,微信公众号的哪些传播优点更突出?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您觉得目前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传播的优点是?”多选题,认为微信公众号传播“手机浏览方便快捷”的比重高达73.6%,其次是呈现图文结合,占比例约为55. 5%,再次是可进行分享扩散(47.7%)、语言生动活泼(37.4%)和易形成阅读习惯(24.5%)。

此外,微信公众号的科技传播具有基于电脑终端的科普网站无法忽略的优势。即受众在微信上订阅后,只要手机能连上网络,就能随时随地点开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进行阅读,能动性和灵活性很强,对受众来说手机浏览更为方便快捷,从而更受欢迎。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掌上时代的来临,受众对手机的粘性越来越大,对微信公众平台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受众特别容易养成对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的阅读习惯,从而发展成为微信科技传播的忠实用户,因此微信公众号的科技传播大有可为。

4.3 微信公众平台科技传播目前的问题

当前科技类微信公众号虽然数量较多,且在不断增加,但微信科技传播起步不久,还存着不少的问题。

4.3.1 微信科技传播的规模有限

微信科技传播工作主要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订阅号进行,因而受微信这一平台的限制而导致传播规模有限,大众传播能力较为薄弱,传播效果不如微博明显。

首先,从使用平台上看,智能手机终端对大规模传播能力进行了限制。目前,微信大部分用户是通过手机使用的,智能手机屏幕大小的局限性,决定了科普知识被分享到朋友圈之后,很容易被朋友圈其它的状态排到后面,而导致被朋友圈的好友所忽略。其次,从传播频率上看,微信公众号的传播量受到限制。微信公众订阅号每天推送的文章篇数是有限制的,比新浪微博官方账号每天的微博数量更少。因此,科技类微信公众号每天传播频率较低,而每次传播一般是对订阅受众的闭环传播(如果该受众进行分享的话,则会有基于熟人圈子的人际传播),难以实现像微博一样高强度高密度的大众传播。

4.3.2 真正传播的科学知识较少

众多科技类微信公众号大军中,真正传播科学知识的微信号数量较少。在微信公众平台注册时使用“科技类”标签的公众号有很多,但很多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传播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知识。在前文所提到的科技类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前50名榜单中,真正大量传播科学知识的屈指可数。榜单中的前20名分别是:果壳网、创业邦、36氪、虎嗅网、亿邦动力网、苹果汇、好机友、腾讯科技、鬼脚七、创业邦杂志、创业最前线、互联网分析沙龙、电商报、钛媒体、知乎日报、小道消息、P2P观察、雷锋网等,这些科技类微信公众号拥有大量的稳定受众,在业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大多倾向于传播互联网、科技、数码产业、电商、创业等领域方面的信息。如前文所述,笔者在对腾讯科技2014年8月推送的258篇微信文章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其中只有10篇涉及科学知识普及,占比例仅为4%。在其他门户网站科技频道的微信公众号如新浪科技、凤凰科技等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上图是问卷调查中“您觉得目前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传播的缺点是?”多选题的数据统计图(考虑到填问卷的网友可能并未关注科技类微信公众号,故在问卷中设置了跳转逻辑,此题的有效填写人次为154)。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受众对目前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传播中的缺陷认识,较为突出的是信息同质化严重,比例约为46.5%;其次是受众认为当前众多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传播的信息可信度有待提高(41.9%),紧随其后的是受众认为真正传播科学知识的文章较少,选择比例约为35.5%。而微信传播推广力度不足、承载过多长篇文章等问题的选择比例则相差无几。

4.4 加强微信公众号科技传播功能的对策

对前文所述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科技传播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从内容和管理两方面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强化微信公众号科技传播功能的目的。

科技类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信息篇数受限,其实数量不是问题,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有限的传播资源,做好内容,多传播受众感兴趣的科学知识,从而扩大受众群体。研究发现,微信文章的到达率并不等于阅读率,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并非越多越好。在问卷调查中,95%的受众在“科技类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信息,您会?”问题中选择“挑感兴趣的看”。在对相关领域进行微信文章选题时,应选择具有话题性、贴近性和趣味性的题材,标题编辑应简单而生动,又能体现文章要点,力求让受众看一眼能有点击阅读的欲望。文章语言需做到表述通俗化、生动化与形象化,给受众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从而达到向公众传递信息,传播科学知识的目的。

此外,微信受众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的科技类微信公众号需要适当加强对科学知识传播的重视。通过对480位受众对“您希望科技类微信公众号推送哪些方面的内容?”多选题的答案统计,其中“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知识”被选择的比例高达81.3%,这是因为人们大多关注身边事,因而对与自己生活有关的科学知识关注度很高。然后依次是热点科技事件的解读(57.5%)、科技类行业的最新资讯(52.5%)、历史上的科学小故事(34.4%)、科技相关政策法规(21.3%)、其他1.04%。

4.4.2 找准定位形成风格

“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征就鲜明体现了受众碎片化的重要趋势。每个微信公号都有独特的内容和特定的受众,这也是其获取用户的关键特质。”对于科技类微信公众号来说,在科技传播中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找准定位,明确自身的传播理念,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以吸引感兴趣的受众。如前文所述,中国科学报社、腾讯科技、果壳网公众号,他们都拥有大批稳定的受众,在业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一切与他们在传播中明确自身的定位,形成独特的风格有关。中国科学报是我国科技类主流媒体,以严谨权威的风格著称;腾讯科技力求向“新闻报道+新闻研究”转型,从而呈现出标题生动语言中性的风格;而果壳网主打科技兴趣社区中的交流和分享,因而更亲民更活泼风趣。中国科学报公众号和果壳网公众号,虽然都注重传播科学知识,并抓住热点科技事件的热度进行详细科普(如2014年8月两者都利用冰桶挑战的高人气对渐冻人症进行普及),但前者由于其科技类主流媒体的性质地位,在内容语言风格上不可能如果壳网那样轻松幽默、活跃跳脱。虽然目前来看,中国科学报公众号单篇微信阅读量远远不及果壳网,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科学报公众号凭借其专业的态度在业界受到好评。

4.4.3 加强互动巩固受众

微信科技传播属于小众传播,做好内容扩大受众范围固然重要,但提升受众忠诚度、巩固受众群体也不容忽视。“微信的传播正在逐渐演变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对受众来说,光看微信内容得到的认同感和成就感远不如与参与微信公众号所进行的线上线下活动强烈。这一方面果壳网微信公众号运营较为成功,经常通过微信推送线上活动的文章,包括果壳问答、万有青年养成计划和有奖调查;线下活动则多为果壳网主办的系列讲座“万有青年烩”,科学亲子讲堂等。因此,科技类微信公众号应利用微信渠道来加强与受众互动,经常通过微信推送线上和线下活动预告,从而巩固受众群体。此外,如精准订阅也是提升受众忠诚度的好办法。科技类微信公众号日常推送的相关文章并不一定适合所有订阅用户的口味,针对用户进行个性化内容定制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效仿虎嗅网、腾讯科技和新浪科技微信公众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随时订阅相关领域的内容,既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又能提高受众忠诚度和粘度。

4.4.4 加强对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监管

科技类论文范文第8篇

■ cn:国内统一发行刊号

■ issn:国际发行刊号

■ isbn:图书刊号

■ hk/NR:香港刊号

■正刊:编辑部正规发行的杂志,与市场同步

■ 增刊:在发行正刊之余发行的刊物

■ 论文集:由某些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合,图书

刊物认定

认定省级学术刊物的原则为:

1.在由省(部)级业务主管单位的、有正式出版刊号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2.全省大行业学会和省直厅局主办、经省级以上出版部门批准登记的学术期刊。

3.省部级大报理论版。

4.一般大学学报。

5.在国家二级学会、省级主管单位主办的学术会议上宣读,并被有正式出版刊号的论文集收录的论文。

认定部级学术刊物的原则为:

1.在部级(由部级部门主办或主管)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并被有正式出版刊号的论文集收录的论文。

3.在国家一级学会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并被有正式出版刊号的论文集收录的论文。

4.正常是标记为核心刊物的杂志(科技核心北大核心等),也被列入部级刊物。

核心期刊认定:

对中国内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以下版本:

第一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限理工科期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量等项指标。《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第二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一版,2000年出了第二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现在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已经是2004版。

第三种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限于理工科期刊。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

查询地址一(159.226.100.178/html/lyqkb_y.htm)

查询地址二(.cn/lunwentougao/cscd2000.htm)

第四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库。

期刊和论文查询地址: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n/

中国数字化期刊群:.cn

科技类论文范文第9篇

基地主要以实现科技类社会组织良性发展的集聚效应、经济效应和示范效应为目的,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组织发展、激发创新活力为宗旨,通过提供基础设施与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资源、信息互通,优势互补,构建科技类社会组织的培训指导、孵化扶持、管理服务、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体系,解决科技类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场地、资金、项目和管理等难题,帮助社会组织成长发展。基地也具备“科技集市”功能,通过实物、论文、电子等方式,展示学会组织的科研成果。同时,基地也是科技类社会组织之家,通过定期召集相关学会举办联谊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服务、党建工作等,为入驻科技类社会组织搭建多元化的交流平台。

基地由广东博士俱乐部有限公司支持建设,第一期展开面积1300平方米,设有50个卡位的办公区域,还有党员活动室、沙龙会议室、科技信息室以及图书阅览室等配套设施。基地为入驻科技类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卡座、无线宽带接入、前台秘书服务、物业管理服务、会客区接待、党建活动以及会员之家学术交流、联谊活动等免费服务。也可以根据会员单位需求,提供其他增值服务项目,比如策划学术交流、科技论坛、科普宣传、科技成果推广等活动,洽谈跟进科技服务业务,知识产权和专利申报,网站制作建设和托管,专业财务管理等。另外,基地还将为具备资格的科技类社会组织提供协助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协助科技类社会组织建立相关行业领域的标准等高端服务。

广州市科协团体会员可自动获得“孵化基地”的会员单位资格,其他科技类社会组织须提出入会申请,经过孵化培育基地管理办公室登记后,经管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成为“孵化培育基地”会员。所有会员单位均可优先享受“孵化培育基地”免费提供的基础服务。有志向成立科技类社会组织的个人或者团体也可以向孵化培育基地请求支持,基地可以给予业务指导等服务。

据了解,这是全国首家科技类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基地,它所提供各种服务更贴近于科技类社会组织的成长发展的需要,更能体现学会组织作为学术共同体的特色。同时,基地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孵化器,它没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而是更加注重利用借鉴广东博士俱乐部有限公司在市场运营方面的经验和模式,来重点培养科技类社会组织服务创新、服务政府和服务社会、服务科技工作者以及自身发展的能力。

孵化培育基地受到了广州市科协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的高度认可。目前已经有广州抗癌协会、广州市农学会、广州市预防医学会、广州市科普基地发展研究会、广州护理学会等团体会员签约第一批入驻基地,有80多家科技类社会组织表达了入驻基地的愿望并办理了申请手续。

(卜浩健 苏芬 蔡斯淙 编辑:张炜哲 责任编辑:赵颖)

科技类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互联网科技;纸媒;策划;报道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5-0172-02

1 网络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

由于网络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因此,网络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当然也有一定的机遇。

1.1 网络时代对传统媒体的挑战

1)传统媒体受众人群下降。过去“打开报纸看天下”的情境已经不存在了,而今收看报纸人群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观众。“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 132万人,增长率为3.1%。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从网民年龄结构来看,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中国各地光纤网络覆盖家庭数已超过50%。”[ 1 ]这也就是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原有传统媒体的读者越来越少,新媒体即时性、共享性、海量新,文字音频、画面一体,内容成为‘活物’等优势”[ 2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年轻人更加青睐新媒体。在这种冲击下,导致了传统媒体在发展中遭遇读者减少的瓶颈。

2)传统媒体优势低。以往,人们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一定的重要位置,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很大。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魍趁教宓挠攀埔丫被新媒体所替代,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更多的时间变得零碎,新媒体就能够适应人们的各种要求,同时新媒体具有一定的互动性,使得人们随时随地的分享信息。

3)传统媒体成本呈现劣势,盈利难。一张报纸由于传播介质的局限,对于当天发生的新闻,往往在第二天才能见诸报端,需要诸多环节:选题、策划、采写、编辑、领导审稿、做版、校对、领导签版、印刷、发行……花费的人力、物力及时间都构成了报纸的生产成本。而新媒体则不存在这样的局限性,当下发生的新闻当时就可以编辑后上网,省去了发行成本。生产成本过高,传播载体受限导致了纸媒劣势凸显,更多广告商开始青睐网络媒体,这让靠广告收入为主的传统媒体受到了威胁。

1.2 网络时代科技类传统媒体面临的新机遇

目前,中国正由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科学技术发展进入重要的跃升期,科技类传统媒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类传统媒体是中国科技界面向社会、连接世界的明亮窗口。

1)网络为科技类传统媒体提供了发展空间。在科学技术愈发先进的今天,作为科技类传统媒体必须掌握网络技术,除了应该充分发挥文字、印刷品传统的传播方式以外,要积极地采用新型的媒体传播方式,更方便、迅速地为受众服务。网络为科技类传统媒体新闻提供了更加广阔平台,不仅发挥自己原有的专业优势,还可以通过网络推广自身的信息。

2)网络为科技类传统媒体提供了丰富信息。科技类传统媒体可以通过网络的海量资源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进而分析得出深受读者喜爱的新闻,对新闻内容作出调整。相应的,可将策划采访的过程中读者关注度不高的新闻在版面上进行缩减,对大家集中关注的事件进行大篇幅报道。

3)网络媒体促进科技类传统媒体的改革和发展。网络媒体的兴盛,有利于科技类传统媒体据其本身的专业特性,立足于“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以及个性化服务的用户需求,改变单向传播和静态服务模式,融合科技媒体内容优势,打造有较强传播力的具有科技传媒特色的交互平台,寻求自我发展的新方式。

2 对科技报纸新闻策划采访报道创新的几点看法

2.1 科技类纸媒要运用“互联网+”创新策划新闻,打造多媒体联动平台

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3]可见运用科技手段,利用多媒体联动宣传,提升整体策划能力,直接决定了传统媒体报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使新闻报道立体化。近期《科技日报》多次围绕科技界的重大改革进行整体策划,实现了新媒体和纸媒的联动。

例如,2016年7月31日晚上,“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向社会公布。科技日报社提前布局,在当天的科技日报公众号上,第一时间推出了《意见》全文、配发评论、图解新闻、历史梳理等内容,取得了先机;第二天,在8月1日的《科技日报》头版,刊发了科技日报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再出落地新政――松绑+激励让科研人员更有获得感”、“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改革有哪些亮点――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四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及科技日报评论员写的“把科研人员为‘钱’发愁的尴尬留在昨天”评论文章,《科技日报》通过消息、评论员文章、答记者问、《意见》全文的组合,利用纸媒、新媒体联动,占领了主流媒体的舆论高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策划在前,文章在后,这些都表明了科技日报善用多媒体联动平台进行整体策划的能力。

2.2 科技类媒体要精确传播,做出具有鲜明科技特色的新闻稿件

科技类传统媒体应该合理、真实、全面地报道科技界重大事件、科技人物、科技成果,提高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度;专注鲜明的科技特色,将科学最有价值的部分、科技事件的核心内容展现给公众,让公众认识科学的本质,领悟科技的真正价值,帮助读者依靠科技创造财富、提升文明、刷新生活。创新策划采访报道,吸引受众“眼球”,对科技类传统媒体来说至关重要。

例如,在2016年7月28日科技日报第2版,科技日报记者采写的《国家虽“脱欧”,但科技不脱节》,对英国脱欧后的科技发展进行了分析,信息量大;7月29日第2版,科技日报记者采写的《希拉里与特朗普科学态度大不同》,在时政报道中选择了科技视角,即是新闻热点又具科技特色。

再如,2016年8月25日《科技日报》头版,科技日报记者采写的“距太阳系最近恒星系统内发现一颗类地行星”一文,科技特色鲜明,当日转载60次,列当日排行榜最高纪录。2016年9月26日,在《科技日报》头版,科技日报记者采写的消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通讯《FAST: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融入产业》对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介绍,落脚于FAST对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作用,使读者对这项大科学工程有更全面的了解,稿件与科技密切相关,新闻关注度高,既满足了时效性要求,又做出了深度。

2.3 科技类媒体要创新新闻采写角度,关注、寻找有科学意义的争论的热点话题

对于专注科技宣传的科技类传统媒体来说,内容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始终要坚持这样的理念:“生产最好的内容是基本策略。内容为王这一核心理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4]就是说,传统媒体要创新新闻形态,也要创新内容,找准热点,找寻有科学意义的争论的话题。

例如,近期关于“中国要不要建大型对撞机”的争论,2016年9月5日,《科技日报》头版刊发了《杨振宁vs丘成桐:中国要不要造巨型对撞机》,6日头版发表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的署名文章《中国建造大型对撞机正当其时》,阐述了主建派的观点;7日头版刊登科技日报记者采写的《哈佛物理博士曝美国对撞机下马经过 称带头人温伯格故意压低预算》,一一列举了看衰派的回应和反驳;8日5版刊发了科技日报记者采写的《对撞机为何越来越“高大上”?》,这是一篇很好的科普文章,通俗易懂,风趣幽默,文字有趣,值得一读。9日头版接着刊发科技日报记者采写的《清华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高原宁认为:建设超大对撞机是我国高能物理界的共识》,这是主建派的再一次回应。8日和9日“科技观察家”栏目接连刊登了新华社的《超大对撞机:观点“对撞”有益科学决策》和科技日报记者《重大科学问题就该百家争鸣》评论文章,表达了本报的立场:不站队,而是提供一个平台,让争议双方摆事实讲道理,给政策决策者和围观的广大“吃瓜”群众一个充分挺你的理由。

此外,12日一版接著刊发科技日报记者采写的《对撞机建不建,谁说了算?》一文,则由这起争论引申出去,谈及“我国对大型项目的决策缺乏讨论机制”的问题。15日一版,科技日报记者采写的《对撞机引发正反方科学家在线“对撞”》延续争论,在稿件中让正反两方科学家同时发声,行文流畅、逻辑清晰,为了解事件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科技日报》此次战役性报道不仅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且拓展性强,将大型对撞机的相关内容,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给读者,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3 结论

“互联网+”时代,在纸媒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要看到整个传媒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新的传媒生产机制就是产销一体式,用就是生产,点击阅读就能创造价值。对于科技类传统媒体来说,要做专业的宣传,要精确传播,以用户为核心做好策划采访报道的每一环工作,并 做深、做透,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

[2]田智辉.新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8-18.

上一篇:电气化论文范文 下一篇:土木工程研究生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