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创新范文

时间:2023-04-18 18:16:38

科技教育创新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第1篇

2010年6月28日~7月2日,国际科学教育协会理事会(ICASE)在爱沙尼亚塔尔图举办了2010年世界科技教育大会,中国科协应邀组团参加大会。会议期间,中国科协代表团举办了中国科协专题报告分会场活动(CAST Symposium),向与会的世界各地代表介绍了中国科协组织的有代表性的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进行了广泛接触,了解了世界范围内科技教育的现状,领略了世界领先的科技教育方式,结识了众多科技教育界的新朋友。

一、ICASE概况

ICASE,全称为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Asso― ciations for Science Education,于1973年4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成立,是一个将科学教师协会、科学教育协会以及科学教育机构等众多学术组织聚集在一起的、世界性的大型框架性组织,也可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科学教育领域内的一个非政府组织;除了定期的刊物和通讯,诸如此次科技教育大会及论坛之类的聚会也是ICASE交流的主要渠道。ICASE的宗旨是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并改善青少年的科技教育。ICASE拥有庞大的旨在促进区域间以及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科技教育协会、研究所、基金会和团队组织网络。ICASE与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个会员组织积极合作,在促进全世界人民科学素质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过去三年来,ICASE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由欧洲的8所大学及ICASE相关成员组成课题组,开发了以提高科学素质为目的的普及性相关性科学教育课程套件PARSEL(有关PAKSEL,可参见本刊2009年第8期《通过教育讲授科学与通过科学活动实现教育――PARSEL,一套新编科学教育案例》――编者注),主要用于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该套件已经译成多种文字,可在网上免费下载。

2008年,ICASE与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ICASE资源中心,可以举办科技教师培训。ICASE前任主席Janchai Yingprayoon教授目前受聘广西师大作为客座教授。与广西师大罗星凯教授联手举办面向各国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活动。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也邀请了罗星凯教授出席并就ICASE资源中心相关情况进行报告。

ICASE现任主席为爱沙尼亚人杰克・霍尔布鲁克(Jack Holbrook),他认为ICASE应当继续努力推动的工作包括: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向科技教育界和全社会推动通过科学实现教育的理念;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投身科学工作的动力;科技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服务:探究科技教育中的形成性评价方法。

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期间。还进行了下一届ICASE主席和候任主席的选举。尼日利亚科学教师协会的Ben Akpan当选为下一届ICASE主席(任期从2011~2014年);美国全球保护环境学习和观测计划(GLOBE项目)负责人TeresaKennedy当选为候任主席(任期从2014年开始)。

二、ICASE 2010大会概况

此次在爱沙尼亚塔尔图举办的2010世界科技教育大会是继2003年在马来西亚槟城(Penang)和2007年在澳大利亚珀斯(Perth)举办的世界范围的科技教育盛会之后的第三届。本届大会有来自爱沙尼亚、美国、芬兰、澳大利亚、尼日利亚、新西兰、中国、英国,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十余位专家到会并为与会代表奉上了十余场精彩的主题演讲,除此以外,来自爱沙尼亚、尼日利亚、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中国台湾、新西兰、以色列、土耳其、葡萄牙、拉脱维亚、瑞典、德国、芬兰、菲律宾、泰国、日本、韩国、巴西、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科技教师、相关组织代表为与会代表介绍了各自从事的科技教育工作,共同搭建了一座国际间交流的大舞台。

在6月29日举行的开幕式上,爱沙尼亚教育与研究部部长托尼斯・卢卡斯宣布大会开幕并致欢迎辞。随后,本届大会总召集人塔尔图大学教授米娅,兰尼克美、ICASE现任主席杰克。霍尔布鲁克也先后致辞,向所有与会者表示欢迎。开幕式尾声的时候,会场现场唱起了由塔尔图大学带来的男声小合唱,让与会者领略了爱沙尼亚风格的歌曲,为开幕式平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本届大会由塔尔图大学科学与教育系科学教育中心主办,由ICASE、塔林大学、塔林大学技术学院以及爱沙尼亚科学教师协会协办,并得到了爱沙尼亚教育与研究部、阿基米德基金会、爱沙尼亚贸促会、塔尔图天文台、EMT通信公司等的大力协助。

教育是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促进作用的因素,这一因素已被看作是公平、人权、宽容以及知识社会的基础的价值体现。创新之于科技教育已经被视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要素。世界科技教育大会是政策制定者、课程开发者、科学家、科技教师、科技教育工作者、科技教师协会等齐聚一堂的盛会。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的主题是“科技教育创新――研究・策略・践行”,核心仍是科学素质――一项被视为缔造灵动思维和创新的社会公民以及向知识社会跃迁的核心要素。本届大会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 关注科学教育与科学学习的研究,包括基于研究基础的课程发展,用于指导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科学教育评估方法的有效性等。

(2)策略 关注研究、政策和实践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其在科学教育方面的运用,阐述科学和科学教育的本质,学生成绩评估指标和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和伙伴关系等问题。

(3)践行 重视学生的需求,例如采用情境教学和关注社会科学事件,确立更广泛的科学教育目标,发展基于能力的课程模式、课堂教学实践和基于互联网的学生活动,促进形成性评估等。

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期间,共组织了主题演讲、主题发言、工作室、海报展示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体验活动。中国科协代表团主持了6月29日下午的“中国科协专题报告分会场活动”。此外。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孙欣老师和曾在2002年获得Intel杰出教学奖的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叶佩玉老师也先后在29日和30日分别在各自的主题发言会场介绍了自己在科技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两位老师的发言摘要请参见本文附录――编者注),每场都有很多参会者前来聆听来自中国的声音。

奉届大会期间的主题演讲都非常吸引参会者的热情参与,主办方邀请来做主题演讲的专家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都共同关心世界范围内的有关青少年的科技教育问题,演讲者或严肃、或幽默,辅以大量的实践案例和现场演示。屡屡

让参会者沿着他们的思路畅想,并为科技教育的美好未来充满绚丽的憧憬……

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的执行董事Rodger W.Bybee博士主要探讨科技教育发展面临的革新与挑战。他提出:要在课程资源设计时重视科学素质和技术素质两个方面。要认识到技术的基本原则,要在课程中讨论有关工程的问题;在课程中使用个体化、社会化、全球性的话题来与科学和技术的特征建立联系;将科学和技术的能力提升作为学生学习成果之一,包括学生能在复杂问题中确认科学的和技术的组成部分,能解释科学现象,描述有关技术的解决方法,能用科学的证据和技术的信息来交流结论和讨论建议等。

来自爱沙尼亚的脑科学研究者Mart Saarma教授为大家进行了一个关于脑科学知识的专题讲座。讲座涉及两个内容,一是关于神经组织退化疾病帕金森病的防治和治疗,一是科技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育教学知识。由于报告人的研究背景,讲座内容围绕帕金森病的脑机制、治疗和预防等展开,基本没有涉及教育的内容。主办方安排这个讲座的目的在于提醒与会者:把教育和脑科学结合起来,是当今科技教育的一个趋势和下一个热点,人类正在努力通过脑科学研究,找到人类思维和学习的机理,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学习,更好地发展教育。

美国全球保护环境学习和观测计划(GLOBE)负责人Teresa Kennedy教授在大会上介绍了GLOBE项目的发展情况。GLOBE项目力求通过使用全球共享数据来拓展世界范围内学生的基于探究的学习,促进学生和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建立强大的网络社区。对科学感兴趣的青少年可以上传或利用网站上提供的真实科学数据。进行研究活动。截止到2010年,已经有111个国家加入该网络。

在本届大会中,有不少报告和讨论主题是围绕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应用的。研究人员指出:ICT技术在科学教育领域的使用,一方面是基于课程的,为教师提供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是基于学生的,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数据和研究平台。在课堂上使用ICT技术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模糊课堂与社区的界限,促进资源和交流方法的改变,可以提供新的不同的数据和分析工具,提供更新信息的方法。IC丁技术在科技教育的全球化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教育的全球化也将是科技教育的下一个热点。

7月2日,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的最后一天,大会了一项有关科技教育政策的宣言,宣言集合了大会有关促进现代化科技教育方面的建议。“宣言将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I-CASE传递到世界各地。”本届大会总召集人塔尔图大学教授米娅,兰尼克美如是说。这些建议将有助于一些国家得以以旁观者的视角关注国家发展,并降低其在全球知识传播过程中被世界遗忘的可能。

7月2日下午,为期5天的第三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由爱沙尼亚国会发言人额内,厄戈马宣布闭幕。“让我们共同相约2013年的马来西亚,科技教育必定会有更大的成就!”

三、中国科协专题报告分会场活动(CAST Symposium)

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特别增设中国科协专题报告分会场(CAST Symposium),说起这一分会场的设立,要追溯到2009年。

2009年9月,ICASE主席杰克,霍尔布鲁克先生在访华期间拜会了中国科协程东红书记,他提出在2010年的世界科技教育大会上可举办一个关于中国科协促进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科学素质发展的分会场,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参会者介绍中国科协在这方面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程东红书记对此建议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2010年6月29日。中国科协专题报告分会场活动在爱沙尼亚塔尔图按计划举行,来自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上海市科协、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科技教育工作者和专家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介绍了中国科协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科技辅导员相关活动,以及目前在中国开展的科学教育和非正规科学教育特色项目。下午三点半,中国科协代表团成员全部来到塔尔图大学IOsSl楼405房间,在上一场主题发言活动结束后,快速对会场进行了简单布置,张贴了相关活动海报,将各种各样的活动宣传手册、案例资料、项目介绍等摆放在会场门口,调好了专题演讲需要的文件及设备。作为中国科协在国外世界级专题大会上的亮相,每位成员脸上都流露出一丝紧张外加亮相前的兴奋。

下午四点半,中国科协专题报告会准时开始,代表团团长彭希作为专题活动的主持人,简短介绍了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的相关情况及组织的各项重要科普活动,并播放了相关视频短片。其后,代表团成员轮番上阵,各自从自己工作的侧面对部分重点活动作了详细介绍。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的项目主管曾筝作了题为《“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三年发展历程》的介绍,阐述了在项目框架下我国科技馆和学校科学教育衔接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促进了科技馆教育功能的发展、非正规教育人员能力建设等。从听会者的积极提问中不难发现,科技教师对这种非正规科学教育案例非常感兴趣。会后,美国伊利诺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Led,cnngl教授还详细询问了该项目的有关细节,并简单介绍了她在美国所开展的一个类似研究项目,表达了进一步合作的意愿。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昌增益教授,昌教授在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工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主要介绍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中的工作,即科技专家共同努力为国内高中生提供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和接受优秀科学家指导的经验与体会。昌教授的演讲风趣幽默、案例翔实,受到了国际代表的一致认可与好评,纷纷表示要积极借鉴昌教授介绍的青少年科学俱乐部的工作模式与科学家联系并共同开展工作。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科学,理解科学的本质。

东南大学的叶兆宁博士是第三位报告人,叶博士长期从事幼儿园、小学阶段未成年人的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做中学”儿童探究式科学教育。她在报告中阐述了自2001年以来,我国“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的发展历程、教学内容特色、教师培养方式等重要方面,使与会代表从一个侧面了解了我国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第四个报告以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推广项目的创新与实践为例,阐述了我国科学教育工作中科学界与教育界密切合作、紧密联手的工作特色,报告人是来自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推广项目办公室的项目主管李法瑞。通过对“科教联动”的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推广模式内涵与组织架构进行分析,帮助国际代表理解上海市初高中科学教育推广项目、上海市“做中学”科学教育推广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机制建设、教学素材开发、师资团队培养、网络平台搭建、项目成效测

评等具体的方法与策略。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中国科技教育》杂志副主编毕晨辉作了最后一个专题报告:《提高科技辅导员素质和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通过讲解,参会代表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的宗旨及各项主要工作,协会组织的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有关科技辅导员的科技教育项目,翔实的科技教育资源素材引发了听众的广泛兴趣。

所有参加中国科协专题报告活动的报告人都用精彩的ppt演示以及英语口述,博得了现场听众的掌声。ICASE现任主席杰克・霍尔布鲁克亲临专题活动现场,认真听取每一位演讲者的发言,并就感兴趣的话题与大家进行了讨论。I-CASE前任主席Janchai Yingprayoon教授以及来自英国、美国、泰国、俄罗斯、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学者和一线教师光临专题报告活动现场,在认真听取每位报告人的发言后,即席就中国在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方面的话题进行讨论。由于提问踊跃和讨论热烈,这次专题报告会一直延迟到19:00才最终结束。

本次中国科协专题报告会在紧密围绕“青少年科学与技术教育创新”这一框架主题下依次进行了五个专题报告,既有科技界与教育界联手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的政策性推动示范项目,又有科学家直接参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既有关于教师科技教育能力建设的组织和培训工作,又有在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的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教育活动。还有校外科普场馆积极参与校内科学教育的示范项目。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做法、不同的方面,丰富的案例、翔实的数据使得整个专题报告会的内容与ICASE组织关心的重点更具相关性,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同与会者进行交流、探讨合作奠定了基础。

中国科协专题报告会很好地展示了科协组织校外科技教育活动的过程、方法与特色,使得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主题更加丰富多样,吸引了众多国家参会代表更多关注校外教育工作领域,进一步促进校外与校内教育的衔接与交流。会后,彭希团长向杰克。霍尔布鲁克教授提出建议:“非正规科学教育是目前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以后的ICASE大会除了课堂教育外,应该更多关注非正规教育的研究、政策和实践。”

这次专题报告会是一次积极参与国际相关组织活动的有益尝试,为今后继续在科技教育方面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在国际组织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提供了经验。

四、收获与感触

1 难得的学术交流机会

在了解国际科技教育的发展趋势方面,本届ICASE大会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术交流机会,它创造条件帮助各国的科技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了解国际科技教育界的发展动态,并提供平台让大家就某些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从本次大会,特别是大会特邀的主题发言中,能深刻体会到科技教育发展的趋势:科技教育需要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需要以实证和实践的方法研究科技教育问题;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部分,科学教育需要包含技术教育,并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科技教育研究者将越来越多地关注脑科学的发展,关注神经科学研究对教育的启示;信息与通信技术在科技教育的全球化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教育的全球化也将是科技教育的下一个热点。参加本次大会,中国科协代表团成员能够明显感觉到国内科技教育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体会到中国科技教育研究水平与国际上的差距。

2 更好地发挥中国青辅协的作用

除了中国科协专题报告分会场的主题是聚焦于校外教育之外,本届ICASE科技教育大会中所有的大会报告、分会场主题都聚焦于学校教育、课堂教育,各国研究者和教师更关心如何将科技教育的理念转化为日常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大家在发言中都非常关注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真正的学习”、 “学习真正的科学”。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建议今后在继续积极向ICASE宣传介绍中国科协组织的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同时,让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在与ICASE的合作交流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组织协调广大科技教师,利用协会的平台支持会员教师的理论研究和创新性课堂科技实践活动:主动联系I-CASE,追踪国际科技教育发展动态,帮助我国科技教师开阔视野,对外宣传我国科技教师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中宣传我国科技教育工作的成果。

3 值得借鉴的国际会议组织形式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第2篇

罗星凯: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桂林兴华科学教育研究院创始人兼理事长,兼任第二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第二届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与中国科协全国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等职。

领衔兴华科学教育团队,长期从事融科学技术教育研究、教师培养及服务基础教育于一体的创新实践。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八桂名师”等荣誉称号,2009年荣获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近年来致力于建设兴华科学技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简称“兴华平台”),对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创新实验、小学科学课程实施能力提升等重大需求,协同多所高校和中小学,开展以提升师资培养质量和科技类课程育人价值为主要内容的深度合作。

对话嘉宾:

柳栋: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课程中心教研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评选委员会委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兼职副教授,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家核心学术期刊《开放教育研究》外审专家等职。

长期从事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指导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小学探究学习与研究型课程,综合实践中的拓展型校本课程建设,中小学科学技术类课程建设与学科信息化实施。1999年10月,指导两所小学开出了大陆第一批真正的基于网络的学习课程。2001年作为主要设计者参与了大陆第一个研究性学习软件平台自主开发工作。2002年开始,在大陆推动了WebQuest、教师教育网志等学习方式和教师专业发展工具的传播。从2003年至今一直带领团队进行中小学科技类课程元勘,开展了通用技术和信息科技课程学科本体知识框架的研究。

关于科技素养

罗星凯:科学教育,尤其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对人的科学素养,起着“塑造”“养成”和“成型”的作用。而一个人的科学素养既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对科学的理解,也包括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同时还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等对人的影响,这也是更为深刻和久远的沉淀。真正意义的科学教育,理所当然应该是科学素质教育,即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终极目标的教育。

柳栋:中国科协于2015年3月至8月开展了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调查范围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了6.20%,与2010年的3.27%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进一步缩小了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

上海、北京和天津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分别为18.71%、17.56%和12.00%,位居全国前三位。分别达到美国和欧洲世纪之交的水平。江苏(8.25%)、浙江(8.21%)、广东(6.91%)和山东(6.76%)四省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了全国总体水平。尽管与2010年相比,北京和上海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增长幅度较大,安徽和河南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排名进步较快,但是这与目前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态势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罗星凯:我国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中小学课程切入素质教育推进的重大行动,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度空前,改革理念也得到了广泛认同,但却一直没能撼动“应试教育”的大树。这其中的原因并不简单,甚至说主要原因不在教育内部也很有道理,但有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却是不可否定的,那就是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和改革动力的维系很快走入“高原”,遇到了难以跨越的障碍。科学探究学习的实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即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样的理念高远深刻但简单朴素,一点都不难理解,难的是落实、是践行,特别是身体力行。

柳栋:最近我查到了一份资料,它梳理了这次课程标准修订中的21门高中学科的核心素养,除了6门外语,其他15门学科共梳理出60项核心素养。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理、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7门课程的核心素养(如下表),涵盖了思维发展、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实践能力、社会责任等5个维度。而从这些核心素养来看,广义的科学探究是相当重要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逐步落实这些新的课程理念是极大的挑战。

罗星凯:教育承载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因此我们要立足已知,该知不知,谈何创新?但同时,教育也具有发展的功能,从本质上说,教育就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回避未知,谈何发展?正因如此,世界各国的理科教育改革都不约而同地强调将科学探究的思想引入基础课程,应用于教学之中,来探索连接已知和未知的科学素养教育之路。这对于研究生的培养,道理很显然,但对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的教育,思想就很难统一。不少人认为,这些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高效率地学习知识,多吸收人类已有的知识成果,至于探究知识,那是以后的事。

因此,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的价值,在其他很多领域理所当然、毋庸置疑,而要成为教育的现实,首先遇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观念障碍,更实际的障碍则来自本领和利益的问题。试想一下,我们现在正当年的教师中,有多少不是从“应试教育”走出来的?他们最擅长的,难道不是教学生应试,而是探究和创新吗?即使那些喜欢并擅长探究和创新的教师,又有多少能扛得住与教学生应试结果挂钩的评价呢?

“教育领域的创新,有很多特别的困难。最突出的是内生动力不足、不强,而背后的原因,既有观念,也有本领,更有利益的问题。”多年的探索中,我对教育创新的难点有了自己的观察,对突围教育困局形成了越来越明确的思路。

漫谈创客教育

柳栋:STEMx和创客是当前比较火热的实践探索。我们开展了相关的学习与研究,目前有这样两点认识:

第一,STEMx的命名方式强调技术领域学习的综合性,创客教育的称呼更强调技术领域学习中“制成”这一特征;一些STEMx学习活动,并不是创客教育范畴的学习活动,但创客教育的学习活动一定是STEMx学习活动。创客教育是一类“x=商业/经济”的STEMx学习活动。

第二,STEMx各领域之间的融合有赖于技术体系和工学概念。基于这个关键点,STEMx、创客教育方向的各种努力,一是启示了我们通用技术课程需要重构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二是提醒了我们通用技术课程要为多样化的技术领域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STEMx、创客教育毕竟还是技术领域的学习活动。

罗星凯:我的专业领域和工作本职是科学教育,我们的出发点可能不同,但其实从哪里出发并不要紧,关键的是向哪个方向走。我理解的STEM是一种教育追求,是从学科中心走向育人中心,从在乎眼前的知识技能掌握量走向重视终身发展必备的关键能力与品格,从知识呈现走向知识应用,从结构化的知识运演走向情境化综合性问题解决,从学科本位走向学科融合的教育追求。这反映的是一个知识和技术成就积累量今非昔比,更新速度也前所未有的时代,对于教育的根本要求,表达的是一个人类力量空前强大无比、影响无所不及,但所面对的挑战更加层出不穷、棘手异常的时代,以及对教育创新的渴求。因此,其他的努力,不管冠以什么名头,不管出于什么考虑都被限制了特定的内涵,只要是教育,都应该朝着这个顺应时展的方向进发。与此大方向相比,其余均是可以多样化探索,可以本土化改良的。这些年我们提出并组织合作学校践行“有技术含量的科学课”或“有科学含量的技术课”,就是基于以上思想的创新行动。实践证明,将学校教育中被人为边缘化的课程,实实在在地变成“厌学的孩子喜欢,好学的孩子着迷”的探究学习,才是技术课程真正摆脱尴尬地位、走出困境的道路。

柳栋:现在有一些热心的探索者,认为3D打印、Scratch、机器人是“创客教育三剑客”。

事实上,各类工艺方法、各类加工手段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替代性演进,更多的是相互并存、丰富性发展,而根据具体实践的条件制约来选择当下合适的工艺方法、加工手段的原则应该是技术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特种部队的野外生存训练就体现了这个原则的应用,尽管拥有了各种先进食品技术,仍然需要掌握钻木取火。而“创客教育三剑客”就与这个基本规律相违背了,且实践应用效益极其局限。

罗星凯:无论使用什么工具,工具就是工具,育人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本末不可倒置。我们曾翻译过一本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书――《探究:小学科学教学的思想、观点与策略》,书中的一句话“标准并不能改变教育结果,真正能够改变教育结果的是人(Standards documents do not change educational outcomes. People do)”也是这些年来我们实践的指南和探索的目标。随着脚下实践之路的延伸,我们越来越深入地理解了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对其认同感也越来越强烈。于是,按照同样的思路我们提出了“设备并不能改变教育结果,真正能够改变教育结果的是人”的实验室建设指导思想。在中国教育开始走向“不差钱”的发展阶段时,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土豪”做派,特别需要提醒手中握有决策职权者: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不等于优质的教育资源!

师资培养的有效路径

柳栋:新的理念、新的课程,在实践中对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在目前的条件下师资准备水平严重不足。着眼于未来,高等师范的师资培养范式有待进一步的突破。这类突破不会是“一切从头来”的所谓理想模型,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演进的历程。

罗星凯: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属于对教师的职前培养,但也可以说是职后培训。实际上,教育实习是二者的交集,它为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探索提供了独特的试验田。在这块沃土上,我与同事们在广西师范大学经过20余年深耕,建设了“兴华科学技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简称兴华平台)”,创造出“兴华创新实践”育人模式,让一个个教师岗位的“新兵蛋子”,变成勇挑科技教育改革重担的教育创客。

北京十一学校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中,有一门名为《探究科学》的课很受学生欢迎。可是,自2009年开始的7年来,负责开课的并不是该校的名师,而一直是“兴华平台”派去的一茬接一茬的教学新手。韦显交就是其中的第10位,2014年初他刚到十一学校时,并没有表现出一般实习教师都会有的紧张和焦虑,反而显得自信满满,胸有成竹。在同学的博客上,他这样留言:“师兄在这里,压力也很大,毕竟身边同事不是博士就是清华北大的,但我不会自卑,反而很有自信和底气!因为我们所学的教学理念是先进的,我们亲历过的科学、技术探究教学模式是最接近教育本质的东西,这些不管是在京城名校,还是在山区学校,都是迫切需要的……”正是这种真刀真枪的探究学习经历,让一个个教学新手日后面对挑战性任务,少了几分畏惧和不知所措。

柳栋:我们从您牵头的这一实践中看到了高等师范学校的培养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但就中小学日常的教学实践来说,尽管学生可以自学,但他们需要学会主动学习,而在他们发生这个变化的历程中,教师是整个社会运行机制中直接支持他们的专业人员(而且还承担着临时监护的法律责任),可谓“教室不可一日无教师”。

因此,现有教师的在职培养,是教育转型、课改深化中不可缺少的专业环节。但是究竟应采用“用枯燥的讲课告诉教师们如何避免枯燥的讲课”的方式,还是用“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方式呢?

罗星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了高中《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和小学《科学》这样一类遭遇较大实施困难的课程。究其原因并不单一,而缺乏专业师资,依赖其他科教师转行或兼教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即教其他学科并不出色的教师,一般缺乏教好这类新课程的底气,而若是其他学科教得出色的教师,则缺乏改行来教一门新课程的动力。

看准了这一难题的关键,我们将目光投向了这些边缘化的课程,并与中小学共建以“兴华创新实践”为主要合作项目的科学技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鼓励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到项目合作学校顶岗承担这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攻坚克难的实践中,获得个人教学能力的快速成长。“兴华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由此逐渐形成,其核心思想,可用“同步”和“跨越”来概括:“同步”意指师范生在顶岗承担高难度教学任务的创新实践中,同步实现基本教学技能的提升和教育改革意识、创新能力形成的双重目标,而非一先一后分步进行;“跨越”是指在创新实践中,师范生实现由教学新手向创新型、研究型教师的跨越,即不仅成长为一名有经验的教师,而且蜕变为能驾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育人能力出色,能勇挑科技教育改革创新重担的“科技教育创客”。

实践推进

柳栋:2015年12月4日,兴华综合科技运动会2015北京测试邀请赛在北京师范大学邱季端体育馆举办,赛事设置包括水火箭比高、铁丝陀螺、抛石机投射等项目。中国物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赵凯华,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以及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等领导和专家们在现场看到如火如荼的比赛场面和选手们出色的表现,纷纷对此次综合科技运动的举办表示称赞。陈光巨副校长当即决定请运动会组织者赶制5分钟视频,在第二天的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开幕式上播出。请您介绍举办这项活动的初衷。

罗星凯:综合科技运动会的构想,是我们在全力推进广西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创新实验中逐渐形成的。当时广西是作为全国最后一个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省区,创新实验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找到突围困局之策。为此,团队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探究学习活动。基于20多年科学探究学习资源开发的积淀,我们开发的一些活动,投入教学实验后产生了让“厌学的孩子喜欢,好学的孩子着迷”的效果。通过认真研究总结,我们发现能达到如此效果的活动,不仅科技含量足,而且往往具有综合性(科学与工程技术以及数学高度融合)、群众性或普惠性(知识和实践门槛较低,没有知识能力和设备条件的障碍,能面向全体学生)、富有层次的挑战性(像游戏一样让人欲罢不能)、客观公平性(有公正易行的评判标准,结果客观公平但过程高度开放)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式提出了“科技运动会”的创意,明确将其目标定位于探索科技素养的表现性评价方式,希望能研发出综合科技实践类课程,并适合大规模学生学业测评方案和实施技术,淡化对常见的统考模式的依赖,为这类课程的校本评价提供外部支持和专业引领。本次邀请赛及此前在广西贵港市江南中学和兴华创新实验师资班上的类似活动,再一次验证了各比赛项目的可行性和良好效果,让团队信心大增。

柳栋:我还得知,除了将“综合科技运动会”带到更多合作学校外,您还在国际科学教育协会理事会(ICASE)、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等单位的协作下,在广西自治区教育厅、宁夏自治区教育厅等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将于2016年9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12月3日至4日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举办“首届兴华国际青少年科技运动会”特别预赛和决赛活动,让更多学生感受科技探究实践的魅力,让社会大众更直观地感受到,将科技实践与运动竞技融为一体的活动,会给孩子们带来远远不只是快乐的享受。

对话印象

我认识罗星凯教授,是在2001年前后,那时候我正在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和小学科学学科的信息化实施的研究,罗教授的很多关于探究学习的研究文章是我的重要学习资料。那年应罗教授之邀,我参加了教育部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的研讨会活动,从此真正认识了罗教授。

近年来,创客活动在科技专业人员、各类爱好者和热心教师的推动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其中就有很多的兴华创新实践者。

其实在“创客教育”的概念提出之前,罗教授在科技素养教育道路上就已摸索实践20多年,有过困惑,甚至有过绝望。“守得云开见月明”,20多年的坚守如今喜见成效及回报。“兴华平台”所培养的众多兴华创新实践者,因面对挑战自信阳光、科技教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突出而被誉为“科技教育创客”,并成为中小学和校外科教场馆的抢手货。罗教授坚守的,也许就是他自己喜欢的事,但由此可能改变的是很多人的一生。

罗教授回顾了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作为一名师范类教育工作者,他最揪心的感受就是所处的整体育人环境并没有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变得越来越好,他说他的工作说白了主要就是“教大学生怎样去教中学生”,因此不能不在意基础教育,而中小学至今未能走出“应试教育”的窠臼,教师的“生产”不得不以应试教育的“产品”为“原材料”。

从踏上培养物理教师讲台的那一天起,罗教授就将自己的使命定位为“教大学生怎样去提升中学生的科学素质”。当时很清楚自己的选择无异于激流中逆水行舟,只是没想到年复一年应试主宰基础教育的状况至今未见多少改变。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度空前,改革理念也得到广泛认可,却一直没能撼动应试教育的大树。这样一来,罗教授团队所教学生的理念和方式,即自己希望师范生将来教中学生的理念和方式,与现实中“分数至上”价值观和题海战术“方法论”相比,显得不合时宜。

一种因清醒而致的痛,让他忍不住无数次问自己,与强大的应试教育抗争,何日是尽头?

“我曾担心有一天会被倒逼到与‘应试’接轨的路上去。因为,以应试教育的‘产品’为‘原材料’,通过应试教育‘生产’能回去再实施应试教育的‘升级产品’,逻辑上更顺理成章,操作上更得心应手。”说这番话时,可以看出,罗教授的这种担心,至今并未完全消除。

在罗教授看来,科技教育改革创新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事,前方的道路一定还有诸多艰难险阻。但20余年的坚守,特别是近8年来“兴华创新实践”道路的开拓,都是靠迎难而上、不断攀登而实现的。正因为道路艰险,前景不那么明确,才不会有人趋之若鹜,成就了“低利害”的改革环境,无疑是真正开拓者的乐土。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第3篇

本文主通过举例的方式对科技创新教育中创新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创新教育的方式及制作过程谈了笔者近几年在科技创新教育过程的反思。

关键词:

创新;教育;科技教育;科学培养

社会的发展与日俱新,仅靠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的时代很快翻篇,在新形势下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创新性人才普遍受到各种行业的青睐。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展开探讨。

一、创新教育的目的性

创新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要让参与的学生通过另一种方式的学习(更多时候靠自学钻研),形成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创新教育其实只是激发了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敏感力、应变力、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和聚敛性思维,还能锻炼学生科学探究的动手能力。在创新教育的研究中教师也能迅速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与学生一起成长。

二、鼓励学生脱离束缚回归现实去发现和思考

鼓励学生善于劳逸结合,多走进自然,走进科技馆,参与各种不同的活动,有节制的玩游戏。我们就可以发现身边很多有趣的事情:(1)我们每次开酱油瓶盖时,酱油盖的凸起是否会刮痛你的大拇指?(2)看《旋风小子》电影发现可以滑冰上学时是否眼前一亮继而又发现这不现实?(3)当你看到老人拄着拐杖依靠在大树上时是否想过此刻要是有把凳子就好了?(4)爱美食制作的你若没有插电的酸奶机是否也可以吃上自制的健康酸奶?(5)当我们懊恼于骑自行车常忘了踢支架时是否想过可以车身扶正支架就自己升起来?(6)五叉路口五组红绿灯管制使得车辆通行过慢,能否建立一座便利的五叉路口立交桥?……这些生活中的问题能带动学生观察、思考,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对未知领域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提高创新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的许多作品,常常会出现反复“翻炒”或“撞车”但同一个创意如何提出突破常人的创新思维就需要学生提高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同经历,知识面不同的学生对创意的解决往往很不同,例如我们来看看3个学生关于一个智能门创意的设计:要求这个智能门既要对门内的贵重物品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又要对容易忘记钥匙的人提供免钥匙服务。A同学指出用电路完成,但串并联电路多方设计都没能完成这个创意,并在查新的过程中发现电路完成已做到顶峰;B同学指出用单片机程序完成,但在免钥匙功能上安全性不高,反应不够快,主要是运算速度不够快,并且查新发现也近乎做到顶峰;C同学因早期购买了kinect装置玩体感游戏,就提出用kinect装置来完成免钥匙服务和贵重物品保护。对于kinect装置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但学生却已把完了三四年。Kinect装置能够自动扑捉人体骨骼运动及面部信息,然后通过c#语言编程就能完成面部识别实现免钥匙服务,在安全保护方面可以对Kinect的载体安装一个有源接收器,对贵重物品安装一个有源发射器就像超市出入一样能识别贵重物品是否被带出,若带出立刻对该人进行面部扑捉,以便在侦查中提供证据,并实施报警,当出现误报警还能及时通过Kinect用手势密码进行解锁。这一项目在查新中发现尚为首例,并申请了实用新型。

三、多种交流工具与时俱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老师站讲台学生下面听的模式普遍束缚学生的思维不适合创新教育。疑问才是科技创新过程进步的阶梯,可是现在许多学生有了问题也不爱问,不敢问,这严重阻碍了创新思维的继续发展。我们应该将创新思维的培养交还给学生,善于利用通讯软件启发学生讨论和思考。1、丢入深水炸弹“炸出”潜水者往通讯软件的各类群里丢入一个发现或者问题再或者是任务,“潜水”的学生就会被“炸出来”发表各自观点,我们要做的只是旁观,适时给予解答和补充即可。2、转发或自创关于科技创新的文章转发一些创意,或者一些能激发创意的文章,或者阐述某个原理的文章到通讯群,引发学生讨论。例如有一篇关于最速曲线的文章中提到无论从最速曲线的哪点下滑的物体最终都是同时到达终点,并给出了S-t图象证明,但一个学生立刻提出图象的真伪性引发大家的思考,最终以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自学“变分法”证明才结束这场争论。学生的许多的创意就在这种争论和探讨中形成雏形,例如开篇的四个问题学生的实现方案如下:(1)学生用塑料胶粘了一根牙签在酱油瓶盖的凸起部分顺利解决刮痛大拇指的问题;(2)将增高鞋底挖一个洞,用按压式圆珠笔原理安装滑轮就可以实现多功能溜冰鞋;(3)利用拉杆行李箱的拉杆部分制作一个便携式拐杖,附带收纳凳,收纳袋等功能;(4)将装上牛奶及酸奶菌的密封玻璃罐架在焖烧罐或者保温锅的开水上方,第二天早上便有可口的酸奶;(5)一团“蜗牛状”的弹簧加在自行车支架的踢杆上,自行车扶正时,弹簧自动恢复原长带动支架自动上升;(6)利用数学逻辑和数列关系建立五叉入口立交桥免除红绿灯,并尽量缩短每辆汽车通过的路程。

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在实现创意过程中遇卡是非常正常的,但我们不能一遇到问题立刻就帮助学生解决“干净”,有时甚至他遇到的问题也非我们老师的能力能解决的。这时我们首先要做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连同家长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和鼓励。其次,我们要帮助学生整理思路:(1)创新点;(2)相应原理图及作品设计图;(3)项目流程图;(4)哪些在实现能力范围外;(5)实现能力范围外的是否影响创新点;(6)无影响大胆删除;(7)若有影响的解决方案:例如上网查阅相似问题,例如自学未知的领域,再例如寻找内行人员学习授课等等;(8)若解决方案依旧无法实现及时帮助学生调整技术方案,鼓励他再次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仅需提供解决方向及下一步建议。通过这几年的经验笔者发现其实学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脆弱,甚至可以说学生会处处给我们惊喜。其实,科技创新教育就像一片的大海,最初每个参与的学生都是一片单薄的小船,我们辅导老师就好比将“导”化身为他们的帆不断在创新思维上给予方向的指引,还将“辅”化身为他们的浆适时给予辅助,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用他拓展的思维和视野将单薄的小船逐步打造成大型船只甚至是轮船,还不断用他聚敛的思维有条不紊的调整船只的航线,终有一天,他们会脱离我们的“辅导”自己上路,我们只需祝福他们一帆风顺。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文章阐述了科技创新的含义和原则,以及其策略和战略,说明加强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并概括了其发展的趋势。

一、引言

创新一词最早是起源于经济领域,但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创新意识的加强和创新水平的提升,创新已不再仅仅指经济现象,而扩展到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创新概念。大致分类有: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金融创新、知识创新、政治创新、军事创新、教育创新、文化创新、观念创新、理念创新、企业创新和社会创新等等。

概括起来,可以对“创新”简单地定义:创新就是将新的观念和方法付诸实施创造出与现存事物不同的新东西,从而改善现状,只要是新的事物、观念,付诸于实施,并得到认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就是创新。

二、科技创新的含义与原则

科技创新是科学原创和技术创新的总称。科学原创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现象及其运动和发展过程中发现和发明带有规律性的新知识及其所用的器具;技术创新就是人们为了改造自然而进行制造和操作过程中,总结发明或发现的新知识和发明的新技艺。科技创新也就是:科技知识的创新;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创新;以及人力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创新。

科技以知识为本意味着创新的最终主体是人。知识本质上是人的智力活动的成果,人的智能具有汲取原有知识和创新知识的神奇的功能。尽管信息经济时代的智能机也拥有不断增大的知识生产能力,但它永远不能取代人的高级智能功能,和取代人的智力源(本)的地位与作用。可见,知识为本,知识以人力为本,决定了科技创新首要的是掌握科学与技术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的智力劳动群体的培育及其积极性的调动。

科技创新,关键在一个“创”字,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以达到另辟溪径、缩小差距、后来居上的目的。这就是科技创新应遵循的原则。中国的资源有限,事事都创新,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因此弄清楚为何创新,怎样创新,创什么新,就显得非常必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需要有明确的政策规范。

科技创新也要有风险意识。有没有风险意识取决人们对事物有多少了解。知道风险有多大,风险在何处,才能决定自己敢不敢冒风险。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家少一点书生气,企业家能多一点书香气,情况就会有一个根本的转变。科技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在发掘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我们在进行任何一项科技创新时,首先需要了解前人做了哪些工作。科技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对比、不断修正的过程。

三、科技创新的战略与策略

科技创新的源头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产学研脱节不仅导致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而且导致技术不能顺畅、迅速地进入产业领域,要加强面向全社会的产学研联合体系的建设,将创新服务网络延展到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进一步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在一个竞争性的社会环境里,围绕全局性的主题,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创新机构要根据条件和需要可以讲对策,但更要讲战略。从科技层面上看,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极为重要。战略的落后或失败,会导致可怕的、难以设想的后果。企业的情况也是类似,受成本和资源约束,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对策。由于资源有限,对策的实施常常排挤战略资源,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企业的创新战略多是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而以“引进”、“跟踪”、“模仿”为主的对策型发展方式,不可能使企业在此创新时代获得必要的竞争优势。

科技创新的战略既要遵循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一些创新的逻辑。比如,原创优先问题、常规扩张与突变革命交替发展问题、路径依赖问题、知识的非线性迭加问题,等等。在创新的实践中要有所综合,有所创造,有所集成,有所超越。

未来科技创新战略的基本要点正如有的专家描述的那样将是宽带创新、演进创新、人本创新、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战略应集中注意力,着眼于四个基本点的管理,即新生点管理、切入点管理、临界点管理、制高点管理。进行原创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活动,是中国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其实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将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必须大力推进体制上的创新。创新更需要科学的态度。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浮躁和虚妄,科技体制的创新和良好科技创新文化氛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我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而决不能以创新的名义,行主观意志办事之实,切忌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如果说,“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那么,“科技创新”则是生产力发展,进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生命力所在。

加强科技创新是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根本。实行以项目为主的重点支持,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效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政策的促动和导向作用。另外,逐渐完善的投融资体系是科技创新的必要保证。实现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要培育和挖掘多种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五、科技创新的十大趋势

1、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已形成世界性潮流。2、传统的生产要素(劳力、土地、资本)已逐渐失去主导地位,知识资源成为科技创新的战略性首要因素。3、前沿科技成为创新竞争的主要焦点,攻占这些科技高地的竞争已成为创新的主要焦点。4、科技集成成为创新的常用形式,当前面临的许多科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集成现有的技术加以解决。5、完整的创新过程应包括研究、发展和生产三大环节。6、国际性的技术协调成为重大创新的必要前提。7、可持续发展成为创新的基本使命8、公司并购成为重组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9、风险资金成为支撑创新的金融支柱。10、创新战略成为引导国家发展的重要指针。

六、结束语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第5篇

我们各市还有一大批好的典型值得介绍,但是我们考虑到会议只有一天的时间,也考虑到东中西的布局,选择了九个单位在大会上进行了介绍。这些经验也是我们全省科技系统经验的一个缩影,因此希望各市回去以后,在安排自己工作的时候,认真总结一下本市的一些先进典型,进一步来推进我们的科技工作。最后,我来给会议做个总结。

这次全省科技工作会议时间虽然很短,只有一天,但是内容非常丰富。今天上午副省长就全省20*年的科技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全省20*年的科技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副秘书长也就贯彻落实好省长的讲话精神了三点要求。今天会议上有九个单位做了典型发言,应该说这些典型是“十一五”以来,特别是20*年当中在各自领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一些单位。我们各市还有一大批好的典型值得介绍,但是我们考虑到会议只有一天的时间,也考虑到东中西的布局,选择了九个单位在大会上进行了介绍。这些经验也是我们全省科技系统经验的一个缩影,因此希望各市回去以后,在安排自己工作的时候,认真总结一下本市的一些先进典型,进一步来推进我们的科技工作。最后,我来给会议做个总结。

我们怎么理解好省长讲话的精神实质,把20*年的科技工作做得更好呢?大家今天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省长的讲话和这九个单位典型发言的具体经验介绍是遥相呼应的,如果集中到一句话,就是“十一五”以来,要做好科技工作,特别是把20*年我们的科技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主要是产学研相结合,抓住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的推进,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省长的讲话通篇最重要的指示精神,就是如何把人才、项目、基地按照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推进,不是就人才而人才,也不是就项目而项目,更不是就基地而基地,而是在“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总方针的指导下,有机地把人才、项目、基地作为一体化来推进各项工作,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经验、教训的一种总结。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是我*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上的观点,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对这个观点进行系统的阐述。但是,大家看到了,去年国家科技部进行大刀阔斧地科技管理改革,出台的一系列文件都充分体现了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的精神。各个城市、各个高新区、各个市的科技局,如果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能够紧紧地抓住人才、项目和基地,把这三者有机结合,共同向前推进,我们的科技工作就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这个事是怎么来的呢?它是我们科技工作多年来经验教训的一种认识上的深化。科技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列不到第一军团,第一军团是;第二军团我们也打不了头,前面有然我们还是在这个军团里面,因为我们是一个经济大省,纵观整个的科技工作,我们的优势大概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传统农业科技的优势在全国比较强。比如说,在小麦这个最主要品种的种质资源研究上,我们曾经拿到过国家发明一等奖,这就是水平。自从我们拿了这个一等奖,国家连续六年发明一等奖空缺,第七年才重新有了发明一等奖,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在传统农业小麦的种质资源研究方面,确实是有优势的,小麦的各个研究单位,包括省农科院、农科院、莱农等等,农大就不用说了,都是靠这个资源来培育新的品种,因此说它的贡献是非常之大,所以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

在传统农业科技方面,我们第二个优势就是育种,小麦、棉花、甘薯、花生等,主要农作物的新品种的选育,是比较杰出的。三十一个省当中还没有任何一个省像这样,连续十年每年省财政拿出三千万,科技厅配备二百万,从去年开始增加到三千五百万,我们仍然二百万,就是三千七百万,实施“*”工程,“*”工程搞的是什么?主要是搞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繁、推。

第三个方面,就是在传统农业的栽培技术领域也是很有优势。比如说院士,同志就是靠他在栽培技术领域的巨大贡献而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我们的栽培领域,尤其是设施农业在全国是领先的。我们的寿光蔬菜,为什么在全国有这么大的名气,提到蔬菜中国人没有不知道寿光的。它主要是靠设施农业的先进技术,举了这么多的例子来说明什么?的确在传统农业科技方面,在国内应该说很有优势。但是,我们在现代农业科技的优势并不明显。生物技术在动植物新品种的选育上,包括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等等,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不敢说在这个领域我们是在国内领先的,和一些省比我们先进,所以要看到我们传统农业科技优势确实非常明显,但是目前要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来推动农业科技的优势,否则的话将犯历史性的错误。我曾经跟农社处的同志酝酿过,怎么样把大学、农科院、农大、农业学院等等这些涉及农业的单位,一些传统育种的专家,包括他们,农科院,和大学生命学院的教授,她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从事基因技术的研究,能够结合起来,缩短我们育种的年限,提高育种的水平,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希望在“*”工程中能够关注的问题,还有珍奇稀有的蔬菜、瓜果新品种的选育,一定要列入“*”工程,不要一说“*”工程就是小麦、玉米、地瓜。这是我分析我们科技的第一优势。

第二,我们的海洋科学技术方面有优势。全国24个海洋界的院士,有16个,占一半以上;973计划海洋领域的11个项目,承担了10个。的海洋科技优势确实领先,要不然国家在已经建设的六个国家实验室的基础上,第一批决定启动10个国家实验室,把我们海洋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列在首位。我们昨天和省长、管校长商量这个事情,争取一月底把申报材料拿出去,把国家海洋中心建设成一个国家实验室。这个国家实验室大家一定要注意,省长今天上午讲了,这是第一层次的。什么是第一层次?这是我们国家在科学技术进步当中,向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的一个重要经验。大家可能听说过“曼哈顿计划”,听说过“阿波罗登月计划”,都是美国国家实验室做出来的,而美国这个国家实验室,一般依托于一所知名大学,并不是隶属于大学的领导,它是独立的,但是大学教授可以到实验室里来兼职工作,一般的一个国家实验室在一个大的学科方向上,它的专业不是很细,不像我们国家重点实验室,它聚集了五千到六千知名的科学家,相当庞大的一个工程。这次我们海洋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能够正式启动,那对于技术发挥海洋科技的优势,不仅是为,为我们国家,在海洋科技领域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意义是非常深远,这是我们第二个优势。

第三,在制造业领域拥有一批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一说到大企业、大集团,大家都会想到海尔、海信,可能兖矿大家并不是很清楚,今天通过信总经理的介绍,再看看兖矿这几年做的工作,就知道兖矿集团的厉害了。它的利润率远远超过我们家电行业,特别它的费托低温高温合成方面。我不知道说得过分不过分,在煤变油方面,兖矿成为世界上和南非那个最有名的大企业相抗衡的一个企业,而且它的技术能掌握这么全面。兖矿一个项目一投就是十几亿,二十几亿,三十几亿,一摆就给你摆五六个。去年产值过10个亿的企业是310家,过50个亿的是51家,过100亿的是28家。通过兖矿你们就可以领略到这些大企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风采,这是我们的一个优势。从全局上来看,的科技主要就有这三大优势,但不是说其他一点儿成绩没有,成绩我们还是可以说起一大堆,但是主要的优势我分析就是这么三条。

我们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科技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对形势的判断,只有比较准确的找出优势和劣势,你才能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我们的短处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知名的高等院校、大的科研院所太少。部属院校也就大学,我们省属院校有一个比较好的,现在省属高校还没有211大学,但我们农大最近这十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在全国高校的排名当中大概七十几位,除了,然后才是山师大、大学。就这么一个局面。研究所大概也是这种情况,中科院就一个所在。最能刺痛我的就是到东北去,中科院的所都有四五个。咱们这个海洋所都受分院领导,只好把海洋所划给东北,由分院领导我们,当然分院经常到我们这里,给我们创造了合作的很好的条件。知名的大院大所少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我们的科技资源太少。我就联系到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就是创新基地太少,而我说的基地是部级的基地,还不是省里的基地,市里的基地,甚至是县里的基地,但是我们追求的是部级的基地,有部级的基地,在国家层面上才有发言权,没有部级的基地,大的宏观科学发展的布局我们连说话的位置都没有,这是我们的一个弱项。

第二,科学的领军人物太少。这个弱项带有点全国性的,国内差不多。知名的科学家的数量太少,包括中青年科学家,但是最近几年也有一些冒头。比如说院士,教授,教授是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有造诣的科学家。我们省里为什么搞学者工程,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经过20*年一年的奋斗,刚刚争取了教育部的长江学者计划中的创新团队,在的地盘上我们没有一个高校和研究院所具有真正意义的国家创新团队,什么叫国家创新团队,就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创新团队,一个没有,所以我们这么看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年我省决定不管哪一个高校、院所,谁能拿到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谁能拿到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省科技厅一比一配套,为此20*年的科技计划我们支付了一千三百多万。为什么?就是激励大家促进人才的成长。省里的自然科学基金,前年是一千二百万,去年是二千万,省里的博士基金,原来是一千万,去年我们搞到一千六百万,提高了幅度,而且我们这三年的计划改革,唯有这两个计划是自然人自由申报,不用经过院所长的批准,有本事登陆省厅网站下载文件,直接上报,然后我们拿到中科院,经过中科院专家的网上评审,然后再核实你是不是博士。如果是,这个项目就给你,钱不多,也就五万、六万,但是对于科学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面上的项目我们现在不敢匹配,面上的项目大学一年都拿120多项。说到这里,我也希望我们今天来的一部分大学还得努力,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争取上,大学排在第一位,第二位就是中国海洋大学,然后剩下那些就是十项八项五项六项,所以我希望包括石油大学这样的部属重点高校,在省内排名第三的,应该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争取。

三大院我在这里说一下,我们这几年的政策是,全力支持三大院。三大院每年从科技厅拿到的经费基本上全部都在一千万以上,甚至到两千多万,三大院当中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医科院做的还是非常好的。医科院现在除了,它可以和其他的大学比拼,它居然拿了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还有一项重点项目,所以我们希望科学院、农科院继续努力。上午省长表扬了你们,你们引进了37个博士,37个博士来了,没有国家自然基金的项目,这些博士要想上水平,真正往帅才发展,是做不到的。如果一半以上引进的博士,能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的项目,不要求是杰青或重点项目,你现在能承担面上的项目,就重点培养。大学杰青项目20*年一次拿了四个,我们一查,这四个杰青项目都是头几年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科学家承担的。拿到一个杰青,实际为一个科学家走向院士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石,钱并不多,原来一百万元,20*年二百万,但是为一个科学家的成长奠定了基石。人才、项目、基地,我们的知名院所少,说明我们的部级基地是一个薄弱环节,我们的人才不行,当然承担项目就不行了,项目和人才是紧紧联合在一起的,如果一个人自称有多少多少的水平,一查你承担不了国家和省里的项目,那你是什么人才?这时候又不能卖老资格,特别是在科学的人才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统计规律已经十分明确,主要年龄在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二十多岁做出贡献的有,六十岁、七十岁做出贡献的也有,但是那条曲线表明做出贡献最多的是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这是一个科学家黄金的年代,为什么好多地方四十五岁以下,就这个道理。所以领军人才缺少是我们的第二个薄弱环节。

第三,我们承担的国家大项目太少。以“十五”为例,这么一个大省,“十五”开局第一年,只拿到了一个国家大的项目,这个项目多少钱?八百万,是由地方联合承担的一个大项目。这么大一个省,你只有一个八百万的项目,连千万都不过,怎么行?我们为什么这几年一直把争取国家重大计划落户作为我们主流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意义就在这儿。现在看,省长说的,20*年是科技工作的一个大丰收的年,是出现一系列历史跨越的一年。“十一五”一开局,国家重大项目是什么情况呢?过一千万的12项,三百万、五百万我们先不统计,过一千万的12项,“863”计划全国排在第三位,“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国排在第二位,这个很不容易,大家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我们的竞争对手,的科技部门掌握的科技经费大约平均在15亿人民币左右,20*年科技经费实现历史性的突破,翻了一番,多少钱?5个亿。我们省科技厅以5个亿的科技经费来和兄弟省市15亿左右的科技经费来竞争资源,我们能在“863”和“科技支撑计划”,两个国家最重要的计划当中,一个能排第二位,一个能排第三位,确实是很了不起。这里特别值得表扬的是,科技历史上没有的,一个企业承担一个项目,拿到了总经费是八千五百万,但年度经费是四千多万,和兖矿差不多,所以我们有了这么一批,一千万、两千万、四千万、八千万这样大的项目。我经常说那句话,不要在地盘比老大,有本事到国家层面上比一比,看一看,这才代表我们省的水平。

第四,我们的科技投入偏低。从政府到企业、到社会,这个科技投入太低了。太低了导致什么结果,20*年的r&d占gdp的比重,好歹过了1%了,达到1.*%,但是我们是在全国平均1.32%大的背景下,是1.*%,我们是远远低于全国的水平,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我们经常讲,包括今天省长用了好多指标,都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科学技术实力最重要的指标是r&d占gdp的比重,我们低于全国,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在选择发言典型的时候选择了三个市?因为它们是20*年在科技投入增长力度最大的市,有一些欠发达地区也是翻了一番,但是他们的绝对数相对比较少。而这三个城市都是在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它们能够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以上分析,就会看到一个什么问题,我们在人才问题上不行,在基地建设问题上不行,在争取国家项目上不行。怎么能行呢?所以要想办法,把眼盯在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这个想法的一个背景,不下决心解决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的问题,还是老是撒芝麻盐,有点儿钱大家一分,分完了就完了,一年一年这么分,或者热热闹闹的搞点儿大型的活动,的科技发展没有希望,它的希望就在于扎扎实实的把人才、项目、基地按照一体化的方式,扎扎实实向前推进,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们就会看到效果。

20*年的科技工作之所以被省长充分的肯定,就是我们全省科技系统这几年来大家一直在埋头苦干的结果。所以我想,对省长讲话精神的理解,一定要把握住这条主线,只有把握住这条主线,你才有可能作出成绩来,特别是省长反复,基地作为创新平台,作为创新载体,它是一个有形的建设,这个东西不是说在嘴上的,而且这个方面竞争非常激烈,要产生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个事。我把这几个基地的事顺便说一说,大家一起探讨探讨,我们可能会受到一些启发,也可以看看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这个事再往前走一步。

比如的国家海洋中心,包括这个国家实验室,我们说20*年出现的重大突破,但是这种突破绝不是20*年干的,为此事我们经过了若干年的工作,而且若干年的工作当中酸甜苦辣一大堆,从我本人来讲,到了灰心的地步。就是省长下定决心,从他上任以后,一直在抓,当然还有校长,的同志们和国家科技部等有关部委的领导一起努力,才有今天的局面。

省长提了一个想法,不知道在座诸位注意没有,农业传统科技优势比较强,等单位能不能仿照国家海洋中心这个模式整合资源,避免重复研究,打造一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呀!省长今天讲的很清楚,当然按照现在的管理体制,这个事是非常困难的,敢不敢做,能不能做起来,我想全省的科技系统,包括各市的领导同志也思考一下。

我再举一个例子,我们为什么这么看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现在国家科技部在网上公布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99个,然后你点一下,按区域划分,你点到只有两个,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和我们处里的同志说,你们别在写材料时说有三个国家点实验室,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技部网站上是挂在,按照区划分就两个。在19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当中我们只有两个,和这样一个经济大省来比,我们地位相称吗?而且这两个都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做的,地方高校院所在历史上很难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任务,这里我也跟大家说一下,有些同志不是很清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干什么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比较窄的专业范围内,组建部级的学术团队,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这个专业领域代表我们国家的水平,不是省的,更不是你所在的市的,我们这几年怎么在这个事上有突破。20*年花了很大的功夫,院士的眼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我们非常认真的,不知道组织了多少专家现场考察、答辩,最后我们实在竞争不过,结果眼科国家重点实验室20*年定在了,部里领导对我们非常照顾,因为我们眼科所未来的发展,特别在实验装备上,包括大楼的建设,要比还强,但是我们的弱点是什么呢?我们光有一个院士,唯一的中国工程院的眼科院士,整个创新团队却比较薄弱,你不能光有领头的,没有干活的也不行。有高水平的领军人物,下面还得建设一个分梯次的创新团队,我们在这方面比较薄弱,所以科技部照顾我们,也是经过有关方面的积极工作,批准为省部共建眼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年就是的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这个事不象干其他工作,想冲击就冲击。要想冲击,可以。第一步列入国家科技部基础司当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指南列不上,一切免谈。20*年又开始了,哪一个地方觉得自己实力不错,具备这个水平,第一步工作争取列入当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指南。的同志,包括我们整个科技系统方方面面,十年多的改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它的实力,农大的工作应该是非常扎实的。最近最后一次现场考察圆满结束。现在就看1月15号,据估计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希望非常之大,也就是20*年我们这次冲击国家重点实验室会成功。所以19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只有两个,无论如何说不过去,这个事着急也上不去,请客、送礼、吃饭解决不了,必须按照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的推进扎扎实实做工作,我们才有可能成功。从来不敢说一年搞一个,别看我们连续两年冲击国家重点实验室,失败一个,成功一个,但是20*年不见得能再弄一个。怎么样积蓄力量,20*年不行我们20*年有没有可能再冲击一个。省政府对此事的关心程度超过了一般人的预料,省长三年来的省长政府工作报告,都重点建设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包括眼科、作物生物学等12个重点实验室,原来我们重点实验室一年只有一千万,今年我们从科技经费中又拿了一千万,对这12个实验室加强建设,获得三百万,省长一看,一千万;山农大自己更厉害了,一千八百多万,要真正达到国家水平,和兄弟省竞争,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的问题,我希望同志们在岁末年初的时候,能够好好的回顾一下,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对我们非常重要。

我再举一个例子,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个事许多同志都很陌生,甚至包括我们科技厅的一些同志,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我们国家现有体制下的多种中心比较乱。发改委的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经贸委的企业技术中心,科技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改委还有一个国家工程中心,唯有一个设在兖矿,工程中心这是部级的平台,所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目标,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省长一再讲很重要的是打造平台。

应该说20*年全省科技系统非常辛苦,年初的时候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认定118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我们拿了15个,全国第一。后来我到科技部去开会,包括有些地方都很有意见,他们拿一个、半个的,怎么拿了15个,在全国占八分之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它和国家实验室正好反过来了,他是下游的一个事,它不是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它的主要任务是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进行技术开发,形成产品,搞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平台。全国有165个,到20*年底,我们可怜到只有两个,一个在中国,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在,的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面有个括号,这个工程中心有两个,咱们是括号,还有括号,两个都在农学口。所以我们怎么样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个产业化的部级平台的拿到手,20*年的1月8号我和省长去给部长汇报工作,汇报到一个工业领域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都没有,连部长都不相信。这个事怎么对我触动这么大呢?高新司每年都开会,总结上年的工作,部署来年的工作,其中有一年把高新司主管的工业领域的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全部都列出来,为零。连个平台都没有,还搞什么创新,还发展高科技项目产业化吗?

终于20*年我们拿到了国家工程研究技术中心,比较早的农科院拿到了花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批下来每个中心五百万,我们省厅在20*年的计划当中,分别给予这两个中心五百万配套支持。20*年又来了,怎么样使20*年我们的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有一个新的突破?我们的有关地市、有关处室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个工作来之不易,大家应该很好总结。国家科技部这次一共在全国批准了15个经过同行专家认证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来由于特殊情况加了一个。国家科技部发文,只有1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同行专家认证,而且这15个要淘汰5个,只能批10个,由科技部掌握,因为有经费限制,一年只能批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我们一下子在15个当中争取了3个,司争取了一个国家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学争取了一个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令人高兴的是在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有限公司能争取到一个国家橡胶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行专家评审有一个标准,满分40分,36分为优秀,海洋海藻37.7分,糖工程38.7分,阳谷华泰39分。1月20号就要在决战,从这15、6个当中淘汰5、6个,省长上午给我们,要我们保一个争两个,但我们更希望把这三个都拿到。为什么?我们和专家组反复阐述,历史欠账太多,165个国家技术研究中心到现在只有4个,连零头的零头都不够,所以我们希望这次能多一点儿,这些平台都非常重要。再比如,部级的创业中心,部级的生产力促进中心,都是非常重要的平台,我们有关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两项今年不错,部级创业中心我们增加两家,部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我们增加了一家。

你反复琢磨琢磨就能有很多的领悟,所以我们说人才、项目、基地要一体化,人才我们更看重的是部级水平的科学家,项目是国家的重大科技计划,基地是部级的基地。所以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的推进有它非常严格的标准。但是作为各市基地希望你们多争取省级,因为部级基地的入围条件就是你必须是省级的,而且还要求你省级的要运行一年以上才有资格申报部级的。所以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当中,我单独就基地建设这几年来的一些情况给同志沟通一下,大家再思索思索,这里面可能会发现很多规律性的问题。

作为一个省,我们只有坚定不移的按照部级的水平来要求我们的工作,我们才有可能和沿海经济大省在竞争当中获胜,否则是没有办法的。看来20*年这一仗打得不错,我们在某些方面可能压过*、*,因为“863”计划第一*,第二*,第三,“国家支撑计划”第一*,第二,我们能够超过这些沿海东部的省份,他们的科技实力比我们强的多,综合实力都排在我们前面的。我们在国家拿项目能拿得比他们多,这是我们了不起的成绩,但是说句实在话,这个成绩微不足道。从科技目前的发展来看,我们遇到的挑战,遇到的问题相当多,所以我们没有自满、知足的时候,比量比量水平,我们和兄弟省确实差距很大。省长上午也说了,这些年来我们全省科技系统求真务实的,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才能有了这样的结果,他就反对大呼隆,大呼隆完了把大话说了一圈,最后没人落实,省长一上任,就明确这个要求,我们只有扎扎实实推进工作才能取得成绩,所以我想对于省长的讲话,原文都非常清楚,大家照办就是了,但是在照办的过程中,有的办得好,有的办得不好,或者是稍差一点儿,根本区别就是讲话的精神实质到底理解没理解,你真正理解了才能够办的漂亮,而理解不了照本宣科那是没有希望的。老人家有一句话说的非常深刻: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能够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的感觉到它。所以我们学习领导的讲话,不要局限于文字,文字大家都很清楚,怎么样把领导的讲话的精神实质抓到手,用于推进我们的科技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面我说一下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现在我们这个科技问题为什么解决不了,有些领导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存在认识误区,许多领导干部一说落实科学发展观,他最会说首先是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我以为这种说法,是领导干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中存在的一个误区,科学发展观,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发展就是硬道理,*同志早就来了,而且我们现在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在于科学。你们注意,很少有这样的提法,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在于科学。怎么样科学的发展,这是我们研究的问题。有些地方为什么老是上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自己的政绩,谈不上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做到科学的发展,发展高科技,避免高耗能,避免污染,走循环经济之路,这才叫科学发展。

怎么样做到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当然,这里面我说一个前提,你要连饭都吃不上,发展科技免谈,你连饭都吃上谈什么科技,科学技术工作按照它的规律必须根据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它必须在一个国家经济、工业具备相当水平以后有一个高速发展期,目前中国恰恰就到了这个时期,但是很多人不认识,还在那里一味地扩大规模,盲目生产,落实科学发展观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所以他意识不到要加大科技投入,嘴上也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实到行动上,对不起,没有钱,财政比较困难,这是经常的,为什么?因为科技投入问题,是科学发展的第一位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包括自主创新,关键在于加大科技投入。

委员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有一个讲话,重视不重视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是不是加大科技投入。总书记、总理对科技投入提的要求非常高。

第一,财政的科技投入是战略投资。什么叫战略投资?就是财政当年的科技投入是不会产生税收,不会有效益的,要像其他的工业项目一样,要求当年投入、当年投产、当年就见到效益,科技很难做到,它的周期比较长,这就是科技区别于一般经济的规律,你要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求科技,无视科技发展的特殊规律,这就是很多人不愿意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因,不能马上见效益。修马路、搞公园、建厂房,搞大的项目投资很快就见效,只要资金到位,盖大楼还不快吗?

但是科学技术我曾经讲过,有一个市委书记说,我要在任上拿一个国家一类新药,我说老弟你这个想法确实做不到。一个真正的国家一类新药,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是很难拿到的。它的效益不仅是你在任上看不到,很有可能在下一任才能发挥作用。举个例子,中科院研究所、研究所,不错,这两个所都给你建了,你想这两个所马上促进、的经济发展,马上支撑作用就起来了,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和中科院商量三年要进行验收,正式挂牌起码要等三年。比如中科院没建所之前,地方高校没有一个博士点,这是面临的现状,但是这个所筹建以来,明年就要招收博士生,他就可以和驻烟高校联合起来招收博士生,这对你就是一个提高。必须把它看成战略投资,一个所3.15亿,它的发挥作用是要在以后慢慢的显现,所以中央领导讲财政的科技投入是战略的投入,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财政的科技投入是政府配置社会科技资源的重要手段。政府都不投钱,光让企业和社会投钱,你在那儿空喊,企业干吗?只有我们政府投入加大了,我的调控配置科技资源的能力就增强了。比如说今年,投入两个亿,大家没有不知道的,财政一下增加两个亿,这两个亿给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从*年开始,我们在推进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过程中,我说到项目的问题上,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不该撒芝麻盐的一定不撒,集中力量做重大专项,该撒芝麻盐的地方一定要撒,而且要撒满,什么地方该撒芝麻盐,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这两个计划必须要撒芝麻盐,不撒芝麻盐,那一批年轻的博士承担不了项目,他就不会有所成就,他承担不了省里的项目,他就很难承担国家的项目,只有撒芝麻盐培养一大批苗子,才有可能将来出现一个领军人物。什么地方不该撒芝麻盐?产业化的项目,20*年我们做了18个重大专项,一个专项平均投资力度三百万,20*年我们又做了18个重大专项,看出效果来了,别的例子不讲,东岳,20*、20*年我们支持了五百万,所以它才有今天的八千多万,当然国家科技部,在我们投进第一个三百万时,国家科技部“863”紧急启动计划,1750万投进来了。

我说两个亿是怎么回事,今年我们做了30个重大战略产品和关键技术,不是18个了,做了30个,同时还做了4个重大的科技工程,还做了4个重大的创新基地,一下增加两个亿,我的调控手段比原来大大增强了,政府的科技投入是配置社会科技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你不投钱,喊空话,讲道理,人家能做吗,为什么,这么快的增加,成果转化资金,建立起当年的4个亿,现在增加到10个亿。它为什么?所以政府大幅度的科技投入,我们才能调动企业,调动社会各界加大科技投入。

第三,财政科技投入是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政府在转变职能过程中,要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上狠下功夫,这正是原来我们政府工作的短腿。要在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建立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就是要支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政府财政应该把更多的钱用在这些社会事业发展上,其中,科技应该是首当其冲的,而且,科技与其他的社会事业相比,还有其特殊性,这就是科技不仅承担社会事业发展的职能,而且科技还是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因此,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正是现代服务型政府的一个显著特征。

关于财政的科技投入,各市的分管副市长在这儿,还有好几位是常务副市长,希望在研究当年财政预算报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事。我希望你们注意两个事。第一、在预算编制的时候,科技的投入要高于财政增长的幅度。第二、在预算执行的过程当中,超收部分仍然还是科技的支出要高于财政支出的比例。特别我刚才说的后一条,并没有真正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超收部分还有一个法定支出,大家知道科技教育是法定支出,法定支出分两层含义,不光大家喊科技投入高于财政增长幅度,不是这么简单的事,还有到年底超收这部分再支出,科技到底占多大比例,希望各位市长在市政府讨论预算的时候注意这两点。

找根据在哪里,全国科技大会以后国务院发的文件、政策里就是这样明确规定的。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会开了不少,好文件也不少,大家学习的兴趣不高,大概能看上三遍的找不着几个同志,这个包括我们机关在内。只有你自己带头你才能够干点事,我们有时候分管这方面业务的,到底增加没增加不知道。省长也讲了要善于学习,职务不能给你水平,水平是靠学习、实践锻炼来的,千万不要以为升了官水平就摆在这儿了,哪有这样的事!水平是学出来的,是从书本学出来的,是从实践学出来的,希望大家把全国科技大会的文件,全省科技大会的文件都够认真学学。

我们的一些政策在企业落实更少了,好多企业都不知道,好多企业都在蛮干,干完了以后他不知道国家给他好多优惠政策,与现行体制也有问题,研发经费投入过多,影响它利润的指标,而利润由国资委部门考核企业,地方政府考核企业的重要指标,这些问题需要很好的解决。

总的我想就讲这么多,我这次讲话只有一个意思,怎么样帮助大家来理解省长讲话的精神实质,按照省长的部署把*年的科技工作再向前推进一步。在过去的一年里,从我们的分管市长,科技局长,高新区主任等各位,大家都非常辛苦,没有大家团结一心,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科技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不会取得20*年的成绩。20*年要想干得好,特别是省委、省政府第一季度的问题,就是开门好这个事,还要拜托各位,特别高新技术的发展我们要数量,而且要质量,质量是什么,质量就是研发经费的投入,专利的多少,人才引进的多少,平台建设的多少等等一系列工作的提高。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第6篇

心工作,着力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较为圆满地

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有了新成效。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是科技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自主创新大会和全市农业科技大会,作出了《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建设

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我局完成了《*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

要》的编制及《*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立法调研,并制定出台了《贯彻关于进一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

式转变的意见实施细则》、《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用有关财税政策的实施意见》、《*市专利技术产业化补助办法》等鼓

励自主创新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这些政策的颁布实施,为推进我市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20*年,共承担国家各类科技项目230余项,其中“973”前期专项1项、“863”地方引导5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项、火炬计划项目72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7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30项;新增部级企业技术

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8家。全年专利申请量突破1万件,达到1*1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14件),获

国家专利授权6*6件(其中发明专利达200件),分别比去年增长34.1%、51.9%。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

项,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我市顺利通过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考核验收,被科技部列入首批国家火炬创新试验

城市。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销售、利税、出货分别达到1960亿元、1955亿元、230亿元、70亿美

元,同比增长28.1%、31.8%、23.8%和34.3%。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4.6%。新增部级高新技

术企业1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0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81家,目前市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65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42

家、部级高新技术企业82家。鄞州区新型金属材料产业基地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四是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自主培育出“千雪”白茶等农业新品种(系)7个,其中“慈抗”转基因杂交棉、“宁海土鸡”等3

个品种通过了国家与省级农业新品审定(认定)。新品种推广应用进程明显加快,全市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乌贼全人工繁育

和养殖”、“利用昆虫素防治蔬菜害虫”等50余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生物种业、农产品加工、农业生物技术等特色农业高新技

术产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率达到3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已有85个主要农产品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出

口菠菜等一批创汇农产品,突破了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配合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在16个基地创建了技术核心区,推进了我市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

五是科技合作交流迈出新步伐。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国*人才科技周”、“20*中国(*)新材料与产业化国际论坛”等重

大科技合作活动10余次,签约项目109个,签约金额4.3亿元。组织了130多个高新技术产品外出展示交易,达成交易意向协议3.146亿

元,其中技术交易额达2.577亿元。合作范围不断拓展,已有150所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与我市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科技合作项目

342项,引进共建技术研发机构25家。科技合作网络逐步完善,市县联动科技合作机制基本形成。国际科技合作有重大进展,初步形成

以高校、研究院所为骨干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一批企业走向国外建立技术研发机构。

(二)所做主要工作

一年来,我局围绕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着重加强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宣传培训,努力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为大力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推动我市科技事业繁荣发展,我局着力加强了宣传和培训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科技培训。自年初开始,我局组成由局主要领导带队、业务处室负责人参加的巡回宣讲团,分赴县(市)、区和部

分高校,就当前国家和省、市鼓励科技创新的方针政策、科技计划体系与项目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

权战略等方面进行宣讲培训,并发送《科技统计工作手册》等宣传资料,共有1200余家企业、科研机构的2500余名科技管理干部参加

了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基层科技管理干部、一线科技人员加深了对目前施行的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工作的了解,为企业、科研机

构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提供了帮助,受到了基层科技管理部门和企业、科研机构的普遍欢迎,同时也激发企业、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创新

活动的积极性。

二是利用媒体加强科技宣传。在重点办好*科技信息网、《*科技》的同时,我局加强与科技日报、*日报、*电视台

、*电台、中国*网等宣传媒体的联系,以新闻报道、政策解读、专题专访和网络互动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技宣传。通过各种媒

体的科技宣传,使广大市民加深了对我市科技政策和科技事业发展的了解,进一步营造了科技创新氛围。

三是加强科学技术普及。通过举办科普活动周、知识产权宣传周、防震减灾等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科学技术知识。特别

是科技活动周期间,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我局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大型活动26次,各县(市)、区组织科技活动100余项

。通过组织科普报告、科技下乡、实用技术培训、发放影像书刊资料、社区科普画廊展板、巡回科普展等多种形式,普及科技知识,

进一步营造了人人关心和广大市民支持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2、结合我市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和编制科技发展规划

围绕推进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由局领导带队,先后开展了《*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立法调研、高新技术企业重

点研发项目绩效评价调查、*市2001-20*年民营企业科技发展调研、*市内企业赴国外建技术开发机构的专项调查、民营企业专

利运用情况调查等系列调研活动,并与市政协一起开展了*市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对当前我市科技发展中

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为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科技管理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同时,按照全市自主创新大会的总体部署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纲要》要求,我局集成各方资源,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

针,组织编制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从战略高度谋划我市科技事业发展。目前,《*市中长

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十一五”工业、农业、社会事业科技发展三个专项规划也已定稿。

3、强化政策导向,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为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省自主创新大会和省农业科技大会精神,20*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市自主创新大会和全市农业科

技大会,作出了《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充分发挥财政科技经费的引导作用,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我局先后制定出台了《贯彻关于进一步增强科技自

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见实施细则》、《*市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研发项目经费补助暂行办法》、《*市科技创

业投资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用有关财税政策的实施意见》、《*市专利产业化补助办法》等

政策性文件。

为加强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和管理,在对原有管理规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我局制定或修订了《*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暂

行办法》、《*市星火示范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市专利示范试点企业认定办法》、《*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

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强化知识产权导向,以指导各类创新载体建设,实现良性发展。

4、培育创新载体,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

按照省、市自主创新大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局以创建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为契机,积极推进各类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创新

型城市建设。

一是积极创建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经积极争取,我市与深圳、东莞、无锡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等六城市

(区),首批列入国家科技部火炬创新试验城市(区)。按照“火炬创新试验城市(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我局制订了创建工作实

施方案,明确了创建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总体思路、具体目标和工作重点,并积极组织创建方案的实施。

二是积极推进研发园区建设。为尽早发挥研发园区作用,我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引导本地和周边地区的大企业工程(技术)中

心、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向研发园区聚集。目前已有吉利汽车研发中心等34个项目(中心)签约研发园区,另有一批有

意向入驻项目正在洽谈中。

三是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平台。为加快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我局着力加强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

和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建设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方面,积极实施国家孵化器体系建设工程,促进科技企

业孵化器的发展,经综合评估,新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保税区科技促进中心被认定为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企业工程

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方面,经综合评估,新培育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中心26家,其中省级14家,部级2家;新增市级重点实

验室8家,*大学“多媒体通信工程研究中心”被列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此外,积极扶持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目前,“

*市科技文献资料检索中心”已投入运行,“*市家用电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市塑料模具创新服务中心”等科技创新

服务平台已初步建成并开始投入使用。

四是加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管理扶持和管理。为促进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我局加强对企业

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绩效评估工作。经综合评估,“*电力监测与诊断工程技术中心”等11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

和“*市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等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优良,省部共建部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大学新型功

能材料及制备科学实验室”也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同时,加大支持力度,对去年列入部级、省级、市级和评估结果优良的工程技术

中心分别给予建设经费补助,对部级重点实验室和评估结果优良的市级重点实验室也按政策予以经费支持。

5、推进产业技术提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围绕“科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一重要任务,我局积极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促进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是以组织实施科技项目为抓手,推进产业技术升级。我局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针对高新技术发展中的共性技术难题,与企业联

合,推出了一批重大攻关项目,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经专家评标,有4个项目中标立项,带动企业科技投入1*0万元。同时,按照突出

“产业关联性、技术先进性、自主创新性”的立项原则,组织实施市级科研攻关116项,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66项,高新技术企业重

点研发项目27项,新产品试制1200余项。此外,积极组织推荐优秀项目申报国家科技计划,经积极争取,20*年我市新列入国家各类

科技项目230余项,其中“973”前期专项1项、“863”地方引导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项、火炬计划项目72项、科技型中小企

业创新基金项目27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7项。

二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我局以组织创建部级创新型试点企业为抓手,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工作的指导,培育高新

技术企业。全年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1家,其中部级16家、省级60家。目前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65家,其中部级82

家、省级342家。同时,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跟踪管理,把好高新技术企业的门槛关。通过对88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资格复审,对其

中不合格的10家企业予以摘牌,对6家企业提出黄牌警告。并按照“重点突破、优先支持”的原则,对创新活动开展得好、科技投入力

度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重点研发项目费资助。此外,组织实施“春苗计划”、“创业之星计划”,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和科

技创业项目予以择优支持,并通过给予投资企业投资额贴息补助,以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科技创业项目。通过引导和扶持,一批市场竞

争力强的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逐步成为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以培育专利试点、示范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为抓手,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引导

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加快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促进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

制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新培育市级专利试点(示范)企业37家,省专利示范企业13家,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2家,部级

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同时,加大专利申请的资助力度,培育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年我市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万件

,达到1*1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114件),获国家专利授权6*6件(其中发明专利达200件),分别比去年增长34.1%、51.9%,

专利授权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深圳和广州,位居第三,居全省第一。另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有47件专利获得美国、欧盟、日

本等国家授权。

6、加强科技合作,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发展

为有效开展对外科技合作和交流,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我局着重抓好重大合作活动组织、技术需求征集和横向合作交流等

方面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重大科技合作活动。为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我局先后组织承办了“中国*人才科技周”、“20*中国(*

)新材料与产业化国际论坛”等10余次重大合作交流活动。特别是作为“中国*人才科技周”主题活动之一的“*高新技术成果

交易洽谈会”,邀请了中科院、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0所高校、研究机构的120余位专家和4家风险投资公司,携900余项高新

技术成果和近5亿元风险投资资金参会;有840多位企业代表与参会专家进行了项目洽谈,达成合作意向84项,技术交易额达6400多万

元;有35个项目正式签约,项目合同金额超过2亿元;4家风险投资公司与近20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进行了洽谈,对6个项目表示了进一

步综合评估的兴趣。

二是加强国内横向科技合作。在继续开展以“两院两校”为重点的国内外科技合作的同时,针对我市区域块状经济特点和产业发

展规划对科技合作的要求,拓展与西安、成都、武汉、长沙等科技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城市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先后组织参与了“第十

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20*沈阳•*周”、“重庆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暨民技术博览会”等重大科技合作活

动,重点开展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方面的科技合作,形成了重点突出、面广深入的科技合作格局。

三是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通过中科院*材料所、*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国际学术交流与科技项目合作,有美、俄、

德、日、澳等12个国家29所大学、科研机构与我市建立了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关系。*大学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合作的“贵金属和

半导体纳米颗粒与铒共掺的溶胶-凝胶薄膜和平面光波项目”等3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被科技部批准立项。中科院材料所与日本GMC

Hillstone株式会社合作建立了直线电机国际联合实验室,兵科院*分院与保加利亚科学院金属所达成了在甬建立“中保金属材料

联合研究中心”的合作协议,市农科院与日本大和农园株式会社和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瑞士分中心在花卉、育种及农作物

病虫害综合治理方面进行有效合作。我市海天集团、拓普集团等7家民营企业先后走出国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立研发机构,提升产品

研究开发能力。中欧智能公交系统和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项目经过中欧双方3年的合作和相关单位的积极推进,目前已在我市公交网络

上安装了智能公交示范系统,并在330路等17辆运营公交车上试点应用。在莫桑比克科技部长来我市访问期间,双方就如何加强科技合

作、建立长期科技合作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7、加快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局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

一是突出重点,组织开展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攻关与科学研究。针对我市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涉及面广、技术力量分

散的实际,我局加强了科技项目的主动设计,推出了“优质抗病甜瓜及瓜类砧木新品种选育研究”等14个重大攻关项目,其中进行公

开招标5项,择优委托4项,组织联合攻关5项。组织实施了涉及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新品种选育、农业疾病防治、医药卫生等

领域的科技项目77项,以提高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水平。

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星火计划的组织实施力度。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引领作用,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我局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星火计划的组织实施力度。20*年共立项实施市级星火计划项目

36项,有30个星火计划项目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立项评审,争取到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170万元。为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还制定出台了《*市星火示范基地的认定办法》,并对“宁海土鸡标准化生态养殖星火示范基地”等16家星火示范基地建设进行

支持。

三是加大科技扶贫力度。针对我市农业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我局以近年来取得的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性较强的一批重大科

技成果或先进适用技术为切入点,加大推广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性强的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工作力度,整理制作了“甬优

系列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宁海土鸡生态养殖技术”等一批基层需要的多媒体教材,供广大农民和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同时

,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科技项目,重点开展农业科技和良种良法的推广,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缓解农村缺技术、缺

人才、缺信息的矛盾,促进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和转化,推进乡镇特色农业的发展。

四是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本着“抓住一般、突出重点”的原则,在抓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体系建设的同时,将工作重

点放在地震应急体系建设上。经广泛调研、征求意见及组织专家论证,我局起草的《*市地震应急预案》已由市政府印发,并编印

了《地震应急处置操作手册》,拟定了《*市地震应急指挥演练总体方案》,从实战的角度制定了从预案启动到结束的整个应急处

置的流程。同时,加大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地震台网新建和改造工作,*市地震活断层探测项目(二

期工程)基本完成了地震勘探、地脉动测试等野外调研工作,完成了北仑中学井下摆测震台建设、余姚梁弄测震台改建等台网建设任

务。

8、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良好的创新环境

一年来,我局积极开展专利纠纷的行政调处工作,共受理各类专利纠纷案14件,审结19件,有效遏制了各类恶意侵犯专利权的违

法行为。同时,针对我市专利执法力量薄弱、专利纠纷案件多的现状,我局加强了专利联合执法机制建设,建立了专利行政执法委托

制度,在慈溪、余姚等专利纠纷多发、行政执法条件成熟的县(市)、区进行委托执法,以及时处理专利侵权纠纷,从而形成了市、

县两级协同配合、专利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相协调的专利保护体系。此外,积极参与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市工商、外经贸等

部门组成知识产权投诉办公室,对“第八届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20*中国食品博览会”、“中国*创新设计展览会”等大型

展会期间的有关专利侵权投诉进行处理。

9、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效能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无论是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

年来,我局以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以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水平和增强为基层、为科技人员的服务意

识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工作。

一是努力加强机关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认真组织党组中心组和全体机关干部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

习《中国共产程》,学习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文选》,学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树

立科学发展观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要论述。通过领导授课、专家辅导、座谈讨论、撰写体会文章等形

式,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积极组织开展文明机关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为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增强机关

服务意识,我局组织开展了“四少”、“五感”、“六个一”活动。此外,通过书面征求意见、座谈会征求意见、社会监督员征求意

见和深入基层、企业、农村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努力查找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加以改进。通过一系列工作,我局的

文明机关创建和效能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成效。

三是廉洁自律、干净干事、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局党组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经常性的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教育,

定期研究和分析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建立了党风廉政和反腐败目标责任制度,警示谈话制度、任职前谈话制度和廉政短信寄语制度

,做到警钟长鸣,保障了科技局机关党风廉政有关规定和廉政准则的较好遵守。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由于历史等方面原因,我市科技基础起点低,科技发展仍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与创新发展模式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反映在

以下几方面:

一是全社会科技投入依然不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显示,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20*年我市全

社会R&D经费强度仅以0.69%排在第10位。据浙江省统计局《20*年度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20*年我市科技经费投入占地

区生产总值的比例、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16%、0.88%和0.97%,列

全省11个市的第五位、第四位和第十位,而杭州同期上述指标分别达到4.67%、2.29%、1.45%。

二是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我市大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所需的技术仍以引进、模仿为主,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

技术,主导产品技术水平低,迫切需要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产品档次,但由于自身人才缺乏、研发基础薄弱、产品集成度较低,企业的

技术水平滞后于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不少企业仍然连基本的技术开发队伍和相应的开发机构都未建立,难以开展研发活动

。“十五”期间,我市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占全部授权专利的比例仅为3.94%,远低于全国12.*%的平均水平。同时,我市科研基础比

较薄弱,高校、科研院所数量少、规模小,科技创新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依托产业、服务企业开展科研的能力不强,将技术创新转

化为经济竞争优势的服务水平比较低。企业对高新技术的渴求与区域科技支撑能力薄弱的矛盾突出。

三是科技创新人才紧缺。20*年我市人才总量达到48.5万人,其中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在人才总量中的比重分别达到1.34%、3.5%

,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33568人,其中从事R&D活动人员12473人,仅为深圳的1/2左右。创新型人才紧缺,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

,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仅为545人、高职称人才为1263人,平均每个企业仅为2.28人和5.28人,特别是在我市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

、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技术等领域,创新型人才紧缺的情况尤为突出,影响了创新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第7篇

多方统筹做保障 给力科技创新教育

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秉承“为学生的一生奠基,为民族的未来负责”的办学宗旨,始终站在对国家、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来认识科技创新教育,把科技创新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组织构架上,为使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学校成立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领导和日常管理工作。

在经费预算上,近年来学校投入创新教育经费100多万元,保障了硬件设施、师资培训、作品制作、专利申请、师生奖励等方面所需经费。

在时间安排上,一方面学校将创新教育开发成校本课程,列入学校课程计划,排进课表,作为必修课,间周开设一节。另一方面,把一年一度的科技节、传统节目(异想天开、科普知识竞赛)等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保障有足够时间开展创新教育。

在人员配置上,学校安排专职教师负责科技创新教育,优先安排科技创新教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聘请专家作指导 科技教育进课堂

为使科技创新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学校以必修的形式把校本课程《发明与创造》排进课表,列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必修课的开设使科技创新教育实现由业余课外活动转变为正规的课堂教学,由个别少数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由课外走向课内。也正是这一转变,科技创新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兴趣活动,而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

为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学校设立学生科学院,下设“环境保护”“太阳能”“节能”等20多个研究所并组建了学生“创造发明社团”,聘请中科院地化所、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学院、贵州民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在专家的指导下同学们的科技素养得到极大提高,完成“油箱焊接防爆技术”“警用可调射程防卡壳手枪”“学校节电系统”等项目,通过这些平台的设立,为我校对科学技术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为他们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绘五年规划蓝图 助推科教发展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2012年,学校制定了《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科技创新教育五年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我校科技创新教育达到省内一流、西部领先、国内知名的总体目标并分解到各年逐步完成。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科技创新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第一个五年规划。

为学科教学服务是开展创新教育的最佳切入点。科技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能在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的铜墙铁壁上钻一个洞,将科学技术的种子扎根到学科教学这块肥沃的土地中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学校认为学科教学服务就是一个最佳切入点,将创新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应用到学习中对学生学习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痛苦的学习变成快乐的享受;二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三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破学校教育的定势思维,寻求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基本上都是固定在学校范围内进行,但学校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局限,许多知识、技术、设备是学校都不具备的,因此使科技创新活动从校内走向校外;从单一的学校教师指导转向教师、家长、专业技术人员等全体具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人士共同指导;从学校独立完成转向寻求有关部门的支持、学校与有关部门协作共同完成;从少数学生有限范围的独立活动转向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跨地区的合作互助活动都是科技创新教育中一些有效的途径。

参加科教活动 收获累累硕果

防I报警系统、油箱焊接防爆技术、警用可调射程防卡壳手枪、居室甲醛建议定量测量方法……这些项目的研发者并非科学家,而是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的学生。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第8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育;教材;创新技法;创新能力;教材编写大纲

1. 前言 科技创新已成为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为量。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特别是高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化,将对全球化的竞争,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更加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对我国来说,在科学技术和高新产业方面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是明显的。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中取得主动,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要使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要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加强科技创新和创新教育。特别是我国历史上长期以来的封建文化传统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创新的发展,虽然经解放后半个世纪的建设,已有巨大改观,但科学技术仍明显落后于先进国家,这正是加强创新教育迫切性的最主要原因。

我国的创新教育起步晚,发展比较缓慢。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普遍缺乏创造力,只有近15%的青少年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创造力特征是指三项基本能力:探索能力、与新事物相关的想象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有关分析认为,过于严谨、思维定式、从众心理、信息饱和是创造性思维的四种主要障碍。这四种障碍在多数青少年头脑中普遍存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倾向将日益增强。由于中小学长期以来是以“应试教育”为中心,各科教育互相割裂,学生的创造力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已是刻不容缓。

如何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以应对时代的挑战,是摆在所有中小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要深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应努力增强青少年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教育发展,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固本强基工程。科技创新教育的号角吹的越来越响亮,全国各中、小学都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实施,但适合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的教材甚少,一些书籍在理论上谈的多,实实在在能实施的少。在中学中开展科技创新教育,迫切需要一本浅显易懂、内容具体、容易推广并具有思维启发性的优秀教材。所以,对科技创新教育教材建设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及价值。

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是一所由山西省教育厅直管的完全中学,学校领导对科技创新教育非常重视,在2006年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之后就提出了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的目标。现在,我们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已经是“山西省科技教育基地学校”,“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提升研究”的实验校,而且中高考的升学率也是名列前茅。开展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建设和开发适合中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教材,早已是想要尽早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组织了我校的一批省级优秀科技教师,组成科技创新教育教材研究小组,从2010年就开始了这项研究。到目前为止,我们完成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并制定了“科技创新教育教材的编写大纲”。

2. 程序与方法

2.1 查阅资料,学习讨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课题组成员分头查阅资料,然后组织学习,并分析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发展趋势,审视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结合我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初期实践进行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经过学习讨论,并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我们认为,科技创新的教育理论对中学生来说深奥难懂,给中学生讲逆向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含义和作用等,估计是起不到多少作用,应多以案例分析和实例训练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育较为实用,效果也应不错。不过还应进行试验后才可确定。

2.2 拟定方案,分组实验,观察效果。(1)分实验小组。选一个学生素质和学生学习成绩中等的班级作为实验班,将实验班的学生按性别、学习成绩、实验课表现和任课教师评价等为参考,平均分为五个组,每个组约10~12人,每个组所教的科技创新技法和拟实现的目标一致,但采用的方法和教学材料内容不同。

(2)各组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组先讲创新理论,如什么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的作用是什么?在科技创新中会产生什么效果等等。在此基础上再讲述相关案例,进行案例分析。这些案例是可以用于教学的典型的科技创新的成功案例,可以是以往本校学生的创新项目,也可以是校外的。然后,设计一些实例,让同学们进行模拟案例进行创新技法训练。这些实例可以是以前有人做过的,也可以是以前还没有人做过的,可以是一件实物,也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完成前面教学内容后,在一个设定的现场进行实习,实习内容从选定课题到设计方案,从完成研究到撰写研究报告等。

第二组不讲创新理论,而是根据要培训的创新技法讲述案例并进行案例分析,接下来进行实例训练,最后完成现场实习。与第一组相比少了创新理论的讲述,其余都一样。

第三组先讲创新理论,而后案例分析,最后现场实习。与第一组相比少了实例训练,其余都一样。

第四组先讲创新理论,而后实例训练,最后现场实习。与第一组相比少了案例分析,其余都一样。

第五组只讲案例分析,然后就是现场实习。

(3)实验效果的观察与评价。从现场实习情况评估各组的教学效果和科学素质的提升情况。最后,再从参加省市科技创新大赛获奖情况来评价实验班和其他班级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评价实验班各组的科技创新能力,并由此试验情况确定科技创新教育教材的编写大纲。

3. 结果

3.1 实验班的选定。高中部61班的学生素质和学生学习成绩在所在年级都是处于中等水平,选为实验班。

3.2 分组情况。将实验班的学生按性别、学习成绩、实验课表现和任课教师评价等为参考,平均分为五个组,每个组约12人。具体分组情况如下:

第一组:赵斌、王一冰、李文杰、涛、冯子林、张浩宇、王婷、王一鸣、张宇婷、王成、郑娜、张毅博

第二组:智峥、乔子钊、周泽华、韩琛、袁龙、孟晓敏、杨洋、苏欣、李艳、张家宇、卢宇、王文炳

第三组:曲效鹏、邸吉廷、樊高宇、翟燕兰、刘柄宏、温雨雁、刘未未、李超、李美霞、张梁、高艳梅、刘昭融

第四组:李磊、唐晓燕、王晋、张小燕、程慧泽、李倩、赵卓慧、王旭锋、郝晓宇、刘琪、王琪淼、张哲源

第五组:李文才、段雨彤、冀拓、郭兰英、王斌、李肖君、申燕、武世雄、高源远、段成刚、武敏、郝国祺

3.3 考察结果。按照(2)的程序与方法,进行了设问法、列举法、自然现象探求法等创新技法的训练,并进行了查阅资料和撰写研究报告的指导,然后在校园内、实验室、超市等地现场实习,最后依据(3)对各组进行了考察,结果是第一组和第二组各项指标考察结果相当,都比较好;第三组、第四组和第五组相当,但成绩次于第一组和第二组。

在忻州市和山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实验班61班的同学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其中第二组的智峥等八位同学的项目《大豆、豌豆、大米、小米中皂苷含量比较》荣获忻州市一等奖、山西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乔子钊同学的项目《冬季积冰鞋底防滑措施研究》荣获忻州市一等奖,韩琛同学与第三组的翟燕兰同学的项目《机械能守恒条件研究》荣获忻州市一等奖,李艳同学的项目《金山铺香瓜甜的原因》荣获忻州市二等奖。第一组的王一冰等八位同学的项目《加杨叶落叶前后黄酮含量研究》荣获忻州市一等奖、山西省二等奖,冯子林同学的项目《平抛实验装置的一种设计》荣获忻州市一等奖,张毅博同学的项目《原平市农村小学办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荣获忻州市一等奖。第四组的唐晓燕和程惠泽同学的项目《垃圾优化处理方案研究》荣获忻州市二等奖。第五组的郭兰英同学的项目《关于超市检票合理性的调查研究》荣获忻州市一等奖、山西省三等奖。第四组的张小燕同学、第三组的邸吉庭同学和第一组的王婷同学的项目《龙爪槐落叶前后总黄酮含量研究》荣获忻州市一等奖、山西省二等奖。实验班61班全班的获奖数量占全校的60%以上,获一等奖项目数占全校的90%以上。

4. 结论 通过以上一系列分组实验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4.1 在中学进行科技创新教育不需要对创新理论详细讲解和深入研究,讲与不讲效果不明显,若讲还需占用时间,所以应取消。

4.2 在中学进行科技创新教育采用案例分析和实例训练相结合的办法效果最好。

4.3 创新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创新理论和实例训练相结合或只进行案例分析的效果不如前两者,但也比不进行任何训练要好的多。

5. 分析与讨论

5.1 创新理论对中学生来说有点深奥,所以只做简单的介绍即可,再说,由于高考压力很大,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占用时间太多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反而得不偿失,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应尽量避开。

5.2 既然案例分析和实例训练相结合的办法最好,在编写教材时应基本上采用这种编写思路。不过在案例和实例的选择上要达到精选。

6. 研究成果――科技创新教育教材编写大纲 经过以上所述研究,我们初步确立了如下科技创新教育教材的编写大纲。

6.1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科技创新教育是独立于现有文化课教学,又建立在研究性学习和通用技术课程之上的一门学校自主发展的校本课程,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使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到再提升。

本教材将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一、关于“中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品质的塑造”的教学内容;二、关于“中学生科技创新技能的训练”的教学内容;三、关于“中学生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的写作”的教学内容。

本教材既可以作为科学素质教育的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还可以作为中学教育教学的教师参考书。

6.2 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工作根本。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世纪合格人才。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勇敢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促进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本教材每一部分都力求做到浅显易懂,回避深奥的教育学理论,尽量以案例或实例启发和训练学生,使学生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益处。以落实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

6.3 教材编写原则。以体现时代性,实用性为原则。不追求科技创新教育的理论深度和探讨,力求浅显易懂,实用高效,学生喜欢,教师好用。以案例分析,实例训练,现场应用为主要内容。体现鲜明的创新意识和和创新观念,使学生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益处。

6.4 编写目录。

第一章 中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创新品质的塑造

§1.1 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创新素材能力的培养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1.2敢于开辟新径,大胆探索的勇气培养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1.3正确的创新动机,强烈责任感的培养

国内外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教育的对比,形势教育。

§1.4谦虚谨慎,合作精神的培养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第二章 中学生科技创新技能的训练

§2.1设问法案例及技能训练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2.2组合法案例及技能训练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2.3置换法案例及技能训练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2.4移植法案例技及能训练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2.5自然现象规律案例及技能训练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2.6列举法案例及技能训练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2.7现明法案例及技能训练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第三章 中学生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的写作

§3.1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的格式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3.2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前言的写作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3.3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正文的写作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3.4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3.5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图标和表格的制作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3.6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及写作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说明:教材中所选案例和实例素材部分来自我校2006年以来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作品和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创意作品(见附件1),剩余部分选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和机器人大赛创意作品。

7. 展望 目前,我们这项研究已经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BHA100068)“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提升研究”的子课题,不久将会完成教材的编写工作。

参考文献

[1] 陆久广. 实施科技教育战略推进科技校园建设[J]. 中国科技教育. 2013,4:6-7

[2] 张英光. 关于科学教育的若干思考[J]. 中国科技教育. 2012,10:6-7

[3] 张恩球.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导刊. 2007,9:16-18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第9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科学素质

早在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就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又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教育部更为明确地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的大目标,加强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培育。再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学阶段科学教育的目标也都被确定为提高人的科学素质,即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人。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人呢?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在高考升学的压力下,在中学开展科技教育的确存在许多具体问题,如认识不足的问题、科技教师短缺的问题、与学生文化课学习时间冲突问题、经费支持的问题等等。

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既有初中又有高中,建校才刚十年,中考高考的压力比老学校更大,升学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问题。但是,学校领导并没有一味追求升学率,而是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高度上提出了“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导航奠基”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2006年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之后就提出了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的目标。现在,我们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已经是“山西省科技教育基地学校”,“中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提升研究”的实验校,而且中高考的升学率也是名列前茅。

当然,我们的科技创新教育之路并不现成和平坦,是靠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走出来的。以下是我们在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活动中的一些理解、做法和思考,供大家参考。

1.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学校领导组织学校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并分析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发展趋势,审视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结合我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初期实践,认识到:

(1)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创新愿望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实施科技创新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捷,他们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中学生具有巨大的科技创造的潜能,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逐步完善和提高,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批判性明显提高,这些都为中学生进行科技创造提供了可能条件。因此,实施科技创新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

(2)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承担着为祖国和人类提供科技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实施科技创新教育是中学教育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迫切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教育必须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人才的支撑。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的缺陷,个性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开展科技教育是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基础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科技创新教育是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突破口,是完成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任务的有力保证。

中学生的科学素质涉及到中学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础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中学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把“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列为学校发展的战略之一,力求办出自己的特色。

2. 为科技创新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科技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我们在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师资培训和设施设备建设等等方面作了准备工作,主要有:

(1)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有力开展。学校专门成立了科技创新教育领导组,由校长田克勤亲任组长。领导组负责全校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规划、年度计划、项目责任和管理制度的制订、设施设备的配置、经费的筹集使用、总结表彰等。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几年来,坚持每学年召开四次科技教育专题会议,安排学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要点,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总结表彰全年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创新教育的健康发展。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的职责分工,为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建立科技创新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学校先后制定了《实验技能训练和竞赛规程》、《计算机操作竞赛规程》、《优秀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科幻小说评选标准》、《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管理办法》、《校外科技教育活动制度》等,不断完善对科技教育的管理、评价体系,规范了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电脑机器人竞赛等科技活动,做到了科技创新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3)加强科技创新教育的队伍建设,保证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为了加强科技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成立了科技教育辅导员协会,负责对全校科技教师的培训和组织全校教师指导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多次邀请省、市科协和北京、太原等高校的专家来校讲学,并聘请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师或顾问,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方式,对科技教师进行培训,重点是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科技教师的业务素质,培养了一支热爱科技教育、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提高了教师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能力。

(4)加强设施设备建设,为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奠定物质基础。近年来,学校加大对科技创新教育的投入,投资30万元建成1个电脑机器人活动室,投资100万元建成3个电脑教室,配置电脑183台,各种实验室均按国家类标准配置,投资10万元购置了科技图书和报刊杂志,学校图书室藏有科技类图书5000余册,订阅科技报刊杂志50余种。

优秀的科技创新教育队伍、良好的科技创新教育设施、充足的科技创新教育经费,规范的规章制度,为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3. 大胆实践,勇于探索,自主发展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在升学的压力下,在中学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基本上没有可以学习借鉴的,大部分想要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学校也没有多少经验,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群策群力,自主发展,有效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口号,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

(1)将科技创新教育培根于“大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科技社团活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以创新教学模式推动科技创新教育。

“大课堂”教学就是从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出发,以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向,以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激活课程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为基本特征的生成性、开放式教学过程。

本着“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不断优化和创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从发现问题开始,在不断解决问题和生成新问题中组织教学。在社会、自然大背景下,自然科学与社会生活、书本知识与自然现象相互联系,课堂教学在系统学习学科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渗透科技创新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习惯的培养。

积极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从学生完成研究性课题的过程来看,确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现有17个科技社团或科技兴趣小组,如小科学家协会、奥林匹克协会、数学建模协会、爱迪生小制作小组、机器人训练队、校园科技通讯社等,寓教于乐,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积极利用社区科技教育资源,建设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如把忻州气象站作为气象观察基地、山西省林业厅顿村生态基地作为生物和环保教育基地、忻州通用机械公司作为学工基地。学生撰写的《忻州市曹张乡、奇村镇饮用水含氟高的调查报告》和《原平市化肥厂“节能减排”情况调查》,都有一定的见地和应用性。积极参加省市科技创新教育传播活动,发挥学校在全民科技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如参加忻州市“全国科普日”暨首届忻州全民科普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进行了电脑创意PPT汇报及广场展示活动,进行了科普知识和“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理念的宣传。

(2)实施科技创新项目(课题)研究,组织电脑机器人训练,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大赛,以科技创新大赛带动科技创新教育。

学校每年都由科技辅导员协会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科技实践活动中选拔出比较好的课题来,重点指导,参加省市以及国家组织的各级青少年创新大赛,从机器人集训队的队员中选拔出优秀的选手参加省市以及国家组织的各级机器人竞赛活动,激励和带动科技创新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举办科技知识讲座,开辟科普教育专栏,创办《校园科技通讯》小报,开设科技教育选修课程,组织科普知识竞赛,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和科技知识视野。

近年来,我们先后邀请省科协正厅级巡视员关原成、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张天才等十几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人与自然》、《光的本质的探索的故事》等专题讲座。开设科普专栏9期,如《走进科学世界》、《嫦蛾工程》和《能源与环境》等。

利用学科活动时间开设《科技创新教育导读》、《物理拓展性学习》等科技创新教育选修课程。组织了科普知识教育和科普知识竞赛,先后共有3600多名学生参加,260人获得奖励。散发了10套科普教育传单共10000余份,如:纳米产品、科学饮食习惯、我的低碳生活等。

我们今年还创办了《校园科技通讯》小报,为师生科技创新的交流、科普知识的传播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提供了媒介。

(4)举办校园科技节,对科技创新教育成果进行集中检阅和展示,为学生展示科技才华搭建平台,以活动展示推进科技创新教育。

学校先后以“崇尚科学,勇于创新”、“发扬航天精神,勇攀科学高峰”、“科技启迪智慧,创新引领人生”,“求真求实,自主探究”,“我的低碳生活”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主题举办了6届校园科技节,集中展示了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科技社团活动的成果。

每次科技节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如:科技图片展、科普宣传专栏、科技知识专家讲座等科普知识活动,物理、化学自主实验技能竞赛,电脑技能操作、网页制作竞赛和科普知识竞赛,科技小论文、科技小发明、科技小制作、科幻小说等科技创新作品评选,为科技社团展示科技活动成果搭建平台,为具有科技创新才华的学生创设了展示机会,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4. 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收获

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注重了活动的普及性和参与性,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突出了活动的探究性和体验性。从而营造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文化氛围,取得了初步的教育成果。

(1)学生层面。

科技创新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表现为:一是增强了科学兴趣,科学探究蔚然成风。二是形成了初步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他们追求真理,百折不挠,他们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不轻信传说。三是增强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四是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收集资料,鉴别材料,实验操作,分析对比,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五是养成了科学习惯,他们严谨务实,勤于观察思考。不少同学树立了为国家繁荣富强和人类社会进步献身科学事业的远大理想,立志要当未来的科学家和创新型人才。

在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学生和优秀成果,每年都有在省级以上机器人大赛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优秀学生。如赵海龙同学设计的《智能电缆除冰器》,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受到专家好评;侯雪健、郝一瑾同学的调查报告《忻府区市售蔬菜农药残留问题的研究》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荣获三等奖;贾朝同学的科研项目《泡桐叶消除恶臭污染研究》,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一等奖,参加了丹麦青年科学家大赛并荣获二等奖。到目前为止,有31个项目参加了山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13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6个。有4个项目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1个、三等奖3个。有42个项目参加了山西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获得一等奖26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4个。有21个项目参加了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4个。

(2)教师层面。

科技创新教育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执教能力,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表现为:一是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课程观。二是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成为学生学科学的促进者、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者和科技创新的引路人。三是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教师不仅要创新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不断开发科技教育课程和开发科技教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学习科技知识和提高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近几年来,先后有85名教师参加了山西科技创新作品展评,获得一等奖12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35项;有15位教师被评为省级“优秀科技教师”;有二位教师荣获省级优秀科技辅导员;还有一位教师荣获山西省科技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3)学校层面。

科技创新教育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表现为:一是“为学生健康发展导航奠基”的办学理念得到贯彻落实,学生的科技个性和特长得到应有的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二是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大课堂”教学稳步进行,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高考质量连年攀升。三是有效地推进了素质教育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四是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学校多次受到上级单位的表彰,校长田克勤被评为山西省“十佳科普志愿者”,当选为忻州市科协常务理事。

综上所述, 我校在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和探索中, 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 在省内外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在科技教育之路上,我们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现在,我们有31名教师正积极地参与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BHA100068)“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提升研究”之中,并承担了四个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致 谢

在完成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得到了田克勤校长和刘全科副校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科技馆;社会教育;作用;创新

科技馆是针对全体社会公众传播普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宣传教育机构,是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科技馆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全国科技馆总数达到了近400座,而且还有一批在建项目,那么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巨大的教育资源,对我国科技馆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教育都有着十分现实与重要的意义。

一、科技馆社会教育独特作用的具体表现

1、开展教育活动是现代科技馆的基本功能

教育活动的开展建立了展品与观众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或者说互动关系就成为科技馆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活动的实施将科技馆的展示教育打扮成了最生动、最有活力和社会影响的组织行为。同时,科技馆为了使这种组织行为更具吸引力,还从现实社会人们的需求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吸纳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来包装活动,提高活动的科学质量。科技馆教育的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这些目的具有普遍的社会属性,可以解释为有意识培养观众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观众在活动过程中动手、动脑观察、思考,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灵感,挖掘智能潜力,达到提高社会整体科学素质的目的。

2、实施社会教育是科技馆的基本特征

科技馆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学校的正规教育还是有巨大的区别:一是科技馆教育是非线性的、非系统的、是非规范的、是随机而教的。二是科技馆教育的受体是非固定的社会群体,对象涵盖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三是科技馆教育的内容面更宽。不仅仅是一般的自然科学,尤其是社会发展的一些前沿科技的展示、互动和体验等都科技馆教育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社会教育是科技馆事业的基本特征。

3、科技馆社会教育具有其鲜明的独特性

从科技馆教育目的、手段、特征看,科技馆教育完全不同于其它类的教育,尤其是这种教育并不十分强调对观众实行系统的、非常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即便是内容丰富、专题性强、时效性明显的专题展览,也仅仅是对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知识的深化与全面阐述。并不要求观众全面掌握全部的基础知识,而是要将“提出问题比获得答案更为重要”这一科技馆教育的理念贯穿到教育过程的始终。归根结底,科技馆教育更注重培养观众的是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科学知识只是科技馆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已。简单讲,科技馆教育不把观众获得知识多少作为首要任务,她强调的是意识、精神、态度、能力等方面收获,是“过程教育”经典模式,为此,科技馆在建设初期就在规划设计为观众提供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需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实践环境。科技馆的展品无不按照这样的目标进行设计,科技馆的氛围无不按照这样的目的去营造,科技馆也就成了特别注重培养人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的社会教育的典堂。

二、科技馆的社会教育形式和状况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实施,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正在学校的正规教育中不断推广,科技馆教育的独特形式日趋被各类教育所瞩目。那么科技馆教育到底都有哪些外在形式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展览教育的形式。展览教育是科技馆教育最大的、也是最主要的部分,是科技馆教育的主要支撑,其教育传播的依托是展品,通过各种富寓科学过程的展品展示,向观众传递科学的系列要素,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观点、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值得注意的这些展品绝大多数是动态展示,并鼓励观众动手参与,动脑思考,从而提出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展览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多谋手段的使用,展品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使展览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而受观众推崇。

二是培训教育的形式。在科技馆教育的初期阶段,培训教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形式,主要是利用科技馆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开展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的培训,达到传播科学的目的。而当前,数字化的迅速发展,各类专业机构的出现,大大弱化了科技馆开展各类培训教育的能力,但就科技馆教育的形式而言,培训教育将还长期存在下去。

三是实验教育的形式。实验教育是科技馆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且倍受观众喜爱,其形式是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亲自动手制做、实践验证、得出结论或效果的实践过程,既是过程教育,也能力素质培养,更是智力的开发与启迪,尤其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

四是科技交流的形式。在科技馆的教育形式当中,科技交流的形式是非支撑性的,但却是以一贯之的,自从有了科技馆这个科学传播的平台,科技交流的形式就一直存在,因为科技馆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一个知识传播、技术交流、理论争鸣的桥梁,科学的火花由此迸出并得以传播。

五是专题展览的形式。顾名思义,专题展览就针对某个专题、领域、观点而包装的短期展览集合。这个集合里不仅有静态的展览,有互动的展品,有多种手段的体验等,展览对某些热点问题、重点问题为观众搭建了一个参与、参观、认识的平台,而且由于专题展览针对性强、规模不大、易于移动,完全可以跨区域,跨境域地巡回展览,是固定展览教育的延伸和辐射。

上述几种形式是科技馆教育常用的手段,但却不一定局限于此,各种形式之间并无严格的区分,常设展厅的展品在观众与其互动过程中就存在着一定的实验成分,名目繁多的各类实验教育在组织实施中往往又以培训的形式展开,科技专家或是专业学者所开展的学术报告、学术交流也有培训、咨询的特点。所有这些都是科技馆社会教育的共性所在。

三、科技馆在社会教育中的创新

1、科技馆开展社会教育的创新,要从自身特点出发

首先要弄清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正规教育之间的区别,科技馆的社会教育以观众的能力素质培养为主,以培养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目标,而正规的学校教育则强调的是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结论。其次要弄清自身在社会教育中的优势,在众多的社会教育机构中,科技馆具有平台优势、人才优势、组织优势、体系优势等,这是其它机构难以完全拥有的。我们清楚了自己的特点,对社会教育的创新就有了依托,否则盲目创新可能会种了别人的地而荒了自己的田。

2、科技馆开展社会教育的创新,要紧密依托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准确定位

大型科技科技馆实力雄厚,可以开展各种形式上的创新,尤其是在展品研发、展项设置、展览策划、数字科普等方面都具有创新的能力和条件;面对如何开展社会教育,可设置系列课题研究,投入人才物力,不断提高适应社会教育的能力。但中小类型的科技馆会受面积大小、资金多少、人才良莠日的影响,很难形成规模效应,不能完全照搬大馆的做法。立足实际、准确定位、发挥特色,不失为明智之举。值得一提的是,科技馆在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时万万不可夜郎自大、故步自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发挥地缘优势,逐步探索一套附合实际需要、发挥自身优势的创新机制,不失为明智之举。

3、科技馆开展社会教育的创新,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同时进行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二者的辩证关系中,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于、服从于内容,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形式。为此科技馆的教育活动也不例外。在考虑开展创新型的教育活动时首先要选好创新的内容,从内容的需要出发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反之,一个良好的形式又能促进内容的展示。以陕西科技馆教育培训活动的创新 为例:首先选定的是教育培训的议题,培训什么?怎么培训?内容如何确定?这是首要问题,在反复论证后,决定停止传统的知识型、授课型的科技培训,而开展技能型、实践型的科技培训,由此广泛征集思路,遴选出合适于内容的表现形式,开展动手制做系列科技培训。最后打造出如陶艺制做、印染制做、三D打印、机器人、通用机械、科技实验、数字科普乐园等科学工作室的平台,大受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欢迎与喜爱。通过内容与形式的相辅相成的促进使科技馆的社会教育走出全新的路子,达科学传播与时俱进的目的。

4、科技馆开展社会教育的创新,应做好科普展览的拓展与延伸

以往,科技馆的教育活动主要集中于常设展览,这种展览有规模大、内容多、系统性强等特点,是科技馆开展教育活动的主阵地。但事物总是辩证的,再好的东西都有自身的不足。常设展览的不足就是相对固定,不能移动,管理运行成本很高。对远离中心城市的边远地区来讲,很难经常有机会参观科技馆的常设展览,但“中国流动科技馆”的应运而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中国科协领导下,中国科技馆开发的“中国流动科技馆”内容经典、形式新颖、系统集成好、便于移动,从巡展几年来的效果看,深受基层观众的好评。这可以说是科技馆展览教育活动创新的典范,及大地拓展和延伸了固定场馆的教育职能。

5、科技馆开展社会教育的创新,应广泛使用现代科技的展示手段

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科技馆的社会教育创新必须充分使用现代科技手段,才不至于被观众忽视。当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都为科技馆的教育活动创新提供了多种可能,广泛应用这些技术策划、设计、打造、包装全新的科技馆教育活动将会推动科技馆事业在新的层次上更好发展。

科技馆的社会教育效果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随着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形势发展,科技馆社会教育的作用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目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已经被公认为助推中国梦的核心要素,科技馆的社会教育在继承和创新两大动力驱驶下必将繁花似锦、硕果累累。

【作者简介】

上一篇:中式景观设计范文 下一篇:税务分类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