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演讲材料范文

时间:2023-02-24 10:12:35

课后演讲材料

课后演讲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 单元教材 教学资源 利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而课堂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教材。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材料,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本文主要探讨语文单元教材内教学资源的利用,这是关乎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确保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仍缺乏整体意识、资源意识,往往孤立地进行单篇教学,割舍了单元教材的内在联系,没能有效利用教材资源。那么,教师应怎样合理利用语文单元教材教学资源呢?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为例谈一谈个人想法。

现行语文教材基本都是以单元编排为体例的教学课本,它以选文为范例,将传授知识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规范的有利于教学的编排形式,教师应合理利用单元教材,善于开发教材资源。对单元教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研究和处理上,语文教师要注重钻研教材,全面利用好教材资源。

一、利用好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是单元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资源,它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该单元所要学习的主题内容及学习方法。因此,在学习单元内容之前,要让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导语,初步了解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明确本单元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孕育求知欲望。例如,通过必修2第四单元导语,我们知道了这一单元要学习的是演讲辞,并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演讲辞,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此外,它还给我们提示了学习该单元文章要抓住的三个要点。有了这样的导读铺垫,可以让学生心中有数,在单元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更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效果也会更好。

二、利用好单元课文

课文是单元教材的主体内容,教师一定要对其深钻细研,利用好这一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从该单元中获得的相应知识和能力等。例如,必修2第四单元共有三篇课文,都是极具代表性的非常优秀的演讲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了解它们各自所讲的主要内容和传达的思想观点外,还要给学生分析它们同为演讲辞的异同。三篇演讲辞从内容上来说各有侧重,也各具特色:第一篇心平气和,诚挚恳切,对青年学子们进行谆谆教诲;第二篇慷慨激昂,热烈奔放,号召黑人起来以非暴力形式展开争取自由与平等权利的斗争;第三篇高屋建瓴、深刻透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但无论哪种风格,都与它们各自的内容水融,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此外,三篇演讲辞虽然内容不同,风格迥异,但都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演讲辞共有的特点,如:针对性强,旗帜鲜明,立场坚定;重点突出,中心明确,逻辑性很强;讲究内容的鼓动性和表达方式的综合性等。通过课文的对比阅读,有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演讲辞的特点,体会演讲辞优美而有力的文辞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还可以让学生明白针对不同的主题、听众,应当准备不同风格的演讲辞,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这样才能使演讲达到好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教师不能就课文讲课文,只孤立地进行单篇教学,割舍了单元教材的内在联系。教师应当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找出三篇文章的区别和共性,从而让学生更清晰地、多方面地了解演讲辞的特点与魅力,做到学懂会用。

三、利用好课后练习及补充材料

每篇课文后面都会有相应的练习题,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课后练习叫做“研讨与练习”,这也是很好的单元教材教学资源,通过这个板块可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但是,要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注重答案,更不能由教师直接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也不能只关注那些与考试题型相关的练习,对一些看似不重要的练习就置之不理,它们可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更有益处。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第三题,通过这道练习,学生不仅可以联系课文,交流讨论马克思的职业理想,教师还可以顺势引导学生重视并逐渐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高中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学生将要面临的是关乎自己职业、未来,甚至命运的选择,趁此机会让他们学习一下伟人的职业理想,引起他们的重视,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之路有一个初步的思考,这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有的课文后面还有一些补充材料,例如,《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后就有一段小材料:爱因斯坦的《论教育》,学生联系这段补充材料和课文,可以思考讨论“什么是学校”“我心中的大学”等问题,或以此为主题开展演讲会,这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演讲知识,锻炼演讲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思想。总之,这些课后练习及补充材料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不要让其浪费,利用好这些资源不仅能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良好的情感态度等,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我们对单元教材要深钻精研,大胆取舍,要有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让一个单元中的课文、练习、补充材料等都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在某一语文知识点或能力上的提高。本文以一个单元为例,探讨了单元教材教学资源的利用,而语文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必须树立强烈的资源意识,积极地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丰富和深化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韩雪屏,王相文,王松泉.语文课程教学资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曹光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04).

课后演讲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FreeTalk;兴趣;课堂气氛;交际能力

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在发展。近年实行的英语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要发展学生的生活交际能力。众所周知,旧式的“哑巴英语”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需要在中学阶段积累并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识记英语语法知识的同时,还要积累并锻炼语言输出的能力。虽然锻炼开口说英语的形式很多,如辩论赛、演讲比赛、朗读比赛等等,但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宝贵,很难抽出时间精心准备,参加大型的活动。鉴于此,笔者认为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是让学生进行耗时少,灵活有趣的“Freetalk”。

要想使“Freetalk”丰富多彩,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作用,教师需要精心准备。这里所说的“Freetalk”并不是完全自由的,而是有一定限制的自由。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笔者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精心准备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如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可以直接播放音频材料,让学生认真听,也可以由老师朗读或讲述,学生认真听。听完第一遍,针对材料内容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由学生回答。因为需要回答问题,因此学生会非常专注地听。在听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养成边听边记要点的好习惯,如时间、地点等,以便回答问题和复述故事时参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理解听力内容的过程,回答完问题,学生对材料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时,要求学生在听完第二遍后复述故事。老师应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角度叙述故事。

2.选取一些时政要闻或本地新闻,在朗读中随时停下来用英文给学生进行解释,把生词、短语、地名、人名等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内容进行复述,然后针对新闻内容进行提问或让学生发表评论。在听新闻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词汇量。使学生养成关注国内外大事、针对事件深入思考并发表个人见解的好习惯。

3.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辩论题,引导学生就正反两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管支持或反对哪种论点,均需要给出有说服力的原因。话题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课下准备,下次课上进行陈述,必要时可以展开辩论。例如:“Domiddleschoolstudentsreallyneedmobilephones?(中学生是否应该携带手机?)”在此过程中,老师也可以融入进来,比如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以此与学生展开辩论。

4.选取有一定难度的英文欣赏材料印发给学生,如名著中的段落,诗歌或者歌词等。例如:培根的“Ofstudies”(《论读书》)等。在指导学生欣赏了英文文本后,可要求学生就材料的内容发表“读后感”或“听后感”。比如在欣赏优美的英文歌曲和歌词、体会歌曲的意境和内容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5.精选一些电影的对白,让学生在优美的语境中感受英语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热情,并鼓励学生进行模拟配音或通过短剧的方式进行表演。例如:“TheLionKing”(《狮子王》)中的节选对白,浅显易懂,且很容易模仿。

尽量经常变换形式、变化方法,让“Freetalk”丰富多彩,成为学生喜欢和盼望的“节目”。然而,因为每堂课师生均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因此“Freetalk”的时间不宜过长,应尽量限制在5—10分钟内。有些内容可以布置成口语作业,让学生课后加以练习。在笔者任教的班级中,因为“Freetalk”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后进行了精心准备,很多同学在复述故事或者展开辩论时,英语的流利程度和准确度让人惊讶,有的模仿电影对白惟妙惟肖,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不少的同学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出了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树立起自信,由惧怕英语变得喜爱英语,使英语由原来的弱项变成了强项。

“FreeTalk”有很多优点,具体运用中要灵活有度,往往在进行了“FreeTalk”后,师生均会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人人都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

“FreeTalk”给每位学生都提供了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不管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如何,都会认真听,认真参与,课后认真为“FreeTalk”做准备。既然是口头表达,学生就应熟练地、自然地、流畅地脱稿进行。在不断的练习中,学生就会注意到自己的发音、停顿、语调、语气、措词等问题。长时间反复操练后,学生就会克服怕开口的心理障碍,逐渐由不自然和紧张过渡到自然和熟练,口语也会越说越流利。对于主动性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一些机会参与进来,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2.强化了听力训练

“FreeTalk”因为有新意,内容丰富多彩。学生都想听懂新鲜故事,老师也要求其他学生在听完后复述故事或新闻中的个别单词、短语或句子内容,所以大家的注意力就格外集中在“听”上面,久而久之,学生“听”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3.扩大了词汇量

每次“Freetalk”中教师口语中出现的新单词、短语或固定搭配,教师应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集体学习它们的用法和意义。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就会不断扩大。而词汇是学好英语的重中之重,词汇量扩大了,学生在进行阅读、写作等学习内容时,也会事半功倍。

4.拓宽了阅读范围

因为“FreeTalk”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课后准备的过程中往往会大量搜集资料,进行阅读、比较、分析后,再选定材料进行加工,变成自己的演讲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回忆自己所选的材料是否已被别人用过,还要斟酌材料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考虑材料的理解难度、听力难度与陌生词汇等实际问题。选定材料后,还要认真研究材料的背景、情感、语气等问题。若是介绍异域风情,学生还得查阅其它学科的资料,如:地理、生物、历史等,这也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知识的积累。这些知识在以后的英语阅读中都会使学生受益。通过认真准备、熟练掌握和亲口演讲,学生会对接触过的、查阅过的材料印象深刻。因此,看似挑选一篇演讲稿,其实学生阅读了几篇甚至十几篇文章,学生的见识面、阅读量自然也就拓宽了不少。

5.活跃了课堂气氛

有了“FreeTalk”这一活动,每个学生都会在课后精心准备,讲的学生得酝酿情绪,听的学生得集中精力。因为大家都想检测一下自己是否一遍就能听懂演讲内容,也因为听过后老师会就陌生词汇、短语、句子等进行提问或分析,不仔细听是不行的。因此,有了“FreeTalk”,学生们立刻就能集中精力,进入学习状态,有时在听懂了趣味故事后,师生皆会开心大笑,这时再开展教学活动,进程就会非常顺利而轻松。

6.提高了写作能力

有的学生愿意先把演讲的内容写下来,再加以背诵。老师应给予鼓励和指导。学生本身也会对自己写的文章精益求精,反复斟酌选题、结构和措词。老师提醒听的学生要用心学习别人写作中的长处,积累有用的词句表达、名言警句、格式布局等写作技巧。如此反复训练后,全班同学的写作水平均会得到巩固和快速提高。

通过丰富多彩的“FreeTalk”,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均会有长足的进步,学习英语也就不再枯燥了。英语学习变得轻松有趣。“Freetalk”看似一个小活动,它的“副作用”却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李观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刘晓虹.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J].中国英语教学,2002,(25/3):17-20

[3]井升华.我国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课后演讲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FreeTalk;兴趣;课堂气氛;交际能力

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在发展。近年实行的英语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要发展学生的生活交际能力。众所周知,旧式的“哑巴英语”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需要在中学阶段积累并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识记英语语法知识的同时,还要积累并锻炼语言输出的能力。虽然锻炼开口说英语的形式很多,如辩论赛、演讲比赛、朗读比赛等等,但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宝贵,很难抽出时间精心准备,参加大型的活动。鉴于此,笔者认为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是让学生进行耗时少,灵活有趣的“Freetalk”。

要想使“Freetalk”丰富多彩,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作用,教师需要精心准备。这里所说的“Freetalk”并不是完全自由的,而是有一定限制的自由。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笔者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精心准备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如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可以直接播放音频材料,让学生认真听,也可以由老师朗读或讲述,学生认真听。听完第一遍,针对材料内容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由学生回答。因为需要回答问题,因此学生会非常专注地听。在听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养成边听边记要点的好习惯,如时间、地点等,以便回答问题和复述故事时参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理解听力内容的过程,回答完问题,学生对材料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时,要求学生在听完第二遍后复述故事。老师应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角度叙述故事。

2.选取一些时政要闻或本地新闻,在朗读中随时停下来用英文给学生进行解释,把生词、短语、地名、人名等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内容进行复述,然后针对新闻内容进行提问或让学生发表评论。在听新闻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词汇量。使学生养成关注国内外大事、针对事件深入思考并发表个人见解的好习惯。

3.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辩论题,引导学生就正反两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管支持或反对哪种论点,均需要给出有说服力的原因。话题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课下准备,下次课上进行陈述,必要时可以展开辩论。例如:“Domiddleschoolstudentsreallyneedmobilephones?(中学生是否应该携带手机?)”在此过程中,老师也可以融入进来,比如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以此与学生展开辩论。

4.选取有一定难度的英文欣赏材料印发给学生,如名著中的段落,诗歌或者歌词等。例如:培根的“Ofstudies”(《论读书》)等。在指导学生欣赏了英文文本后,可要求学生就材料的内容发表“读后感”或“听后感”。比如在欣赏优美的英文歌曲和歌词、体会歌曲的意境和内容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5.精选一些电影的对白,让学生在优美的语境中感受英语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热情,并鼓励学生进行模拟配音或通过短剧的方式进行表演。例如:“TheLionKing”(《狮子王》)中的节选对白,浅显易懂,且很容易模仿。

二、尽量经常变换形式、变化方法,让“Freetalk”丰富多彩,成为学生喜欢和盼望的“节目”

然而,因为每堂课师生均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因此“Freetalk”的时间不宜过长,应尽量限制在5—10分钟内。有些内容可以布置成口语作业,让学生课后加以练习。在笔者任教的班级中,因为“Freetalk”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后进行了精心准备,很多同学在复述故事或者展开辩论时,英语的流利程度和准确度让人惊讶,有的模仿电影对白惟妙惟肖,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不少的同学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出了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树立起自信,由惧怕英语变得喜爱英语,使英语由原来的弱项变成了强项。

“FreeTalk”有很多优点,具体运用中要灵活有度,往往在进行了“FreeTalk”后,师生均会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人人都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

“FreeTalk”给每位学生都提供了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不管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如何,都会认真听,认真参与,课后认真为“FreeTalk”做准备。既然是口头表达,学生就应熟练地、自然地、流畅地脱稿进行。在不断的练习中,学生就会注意到自己的发音、停顿、语调、语气、措词等问题。长时间反复操练后,学生就会克服怕开口的心理障碍,逐渐由不自然和紧张过渡到自然和熟练,口语也会越说越流利。对于主动性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一些机会参与进来,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2.强化了听力训练

“FreeTalk”因为有新意,内容丰富多彩。学生都想听懂新鲜故事,老师也要求其他学生在听完后复述故事或新闻中的个别单词、短语或句子内容,所以大家的注意力就格外集中在“听”上面,久而久之,学生“听”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3.扩大了词汇量

每次“Freetalk”中教师口语中出现的新单词、短语或固定搭配,教师应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集体学习它们的用法和意义。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就会不断扩大。而词汇是学好英语的重中之重,词汇量扩大了,学生在进行阅读、写作等学习内容时,也会事半功倍。

4.拓宽了阅读范围

因为“FreeTalk”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课后准备的过程中往往会大量搜集资料,进行阅读、比较、分析后,再选定材料进行加工,变成自己的演讲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回忆自己所选的材料是否已被别人用过,还要斟酌材料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考虑材料的理解难度、听力难度与陌生词汇等实际问题。选定材料后,还要认真研究材料的背景、情感、语气等问题。若是介绍异域风情,学生还得查阅其它学科的资料,如:地理、生物、历史等,这也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知识的积累。这些知识在以后的英语阅读中都会使学生受益。通过认真准备、熟练掌握和亲口演讲,学生会对接触过的、查阅过的材料印象深刻。因此,看似挑选一篇演讲稿,其实学生阅读了几篇甚至十几篇文章,学生的见识面、阅读量自然也就拓宽了不少。

5.活跃了课堂气氛

有了“FreeTalk”这一活动,每个学生都会在课后精心准备,讲的学生得酝酿情绪,听的学生得集中精力。因为大家都想检测一下自己是否一遍就能听懂演讲内容,也因为听过后老师会就陌生词汇、短语、句子等进行提问或分析,不仔细听是不行的。因此,有了“FreeTalk”,学生们立刻就能集中精力,进入学习状态,有时在听懂了趣味故事后,师生皆会开心大笑,这时再开展教学活动,进程就会非常顺利而轻松。:

6.提高了写作能力

有的学生愿意先把演讲的内容写下来,再加以背诵。老师应给予鼓励和指导。学生本身也会对自己写的文章精益求精,反复斟酌选题、结构和措词。老师提醒听的学生要用心学习别人写作中的长处,积累有用的词句表达、名言警句、格式布局等写作技巧。如此反复训练后,全班同学的写作水平均会得到巩固和快速提高。

通过丰富多彩的“FreeTalk”,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均会有长足的进步,学习英语也就不再枯燥了。英语学习变得轻松有趣。“Freetalk”看似一个小活动,它的“副作用”却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李观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刘晓虹.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J].中国英语教学,2002,(25/3):17-20

[3]井升华.我国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课后演讲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 随堂演讲; 教学相长

一、原理课教学中采用随堂演讲的必要性

自从本科院校公共政治理论课采用《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实施方案以来,高校原理课的教学计划时数只有48学时,除去10节集中社会实践,能够用于班级教学的只有38学时,如何利用这38学时让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是非常考验教师的掌控能力的。解决课时少、内容多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课堂。十几年的教学试验告诉我,随堂演讲教学恰好能有所作为。

所谓随堂演讲,就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以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教学为手段,把某门课程(如原理课)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视学生演讲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按进度把学生演讲渗透到每一教学单元中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方式。随堂演讲教学重视课程的整体性,强调教师讲授和学生演讲的有机结合,要求教师从整体性思维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设置合适的演讲题目,做好课前辅导、课中组织以及课后反馈等环节。原理课教学中采用随堂演讲教学的意义突出表现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现教学相长两方面。

二、随堂演讲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以往的原理课教学中,教师即使采用演讲式教学,也只是在个别课堂上使用[1]。随堂演讲教学则试图把学生演讲作为常规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演讲渗透进大多数教学时间单元,确保让学生全员参与。因而,在一学期的学习中,每个学生至少对某一个相关问题作了深刻的思考,基本上学会用某一个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而这一方式能否让本来打算到教室应付听课的学生变得主动起来呢?关键在于演讲这一环节的设置。

与一般的随意发言不同,演讲既有时间限制又有主题要求,这就迫使学生必须在课前对其内容进行精心准备。只有经过多方收集材料,缜密安排结构,反复推敲语言,展示出来的演讲才能条理清楚,言之有物,富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正如有位学生在课后的反思作业中讲到的,他把整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认真读了一遍,才构思好演讲的思路。因为演讲是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示的,讲得对不对、好不好、精彩不精彩,一目了然,这就给承担演讲任务的小组学生施加了压力,迫使他们在课前做好功课。因为年轻人有好胜心、荣誉感,谁都希望得到掌声、得到好评,把任务落实到具体小组,相关的学生自然会卯足干劲,努力把演讲任务完成得尽善尽美。

总之,演讲环节的设置,顺应了青年学生获得认可的心理需要,从而能因势利导地让学生学理论、用理论,实现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学生脑袋的教学目标。

三、随堂演讲教学能有效实现教学相长

所谓教学相长,我国文化经典《礼记・学记》如是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 就是说,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与学共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4]强调,思想原理教学必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当下的高校原理课教学中,教与学仍然普遍处于疏离状态,教师不清楚学生的兴奋点在哪,学生则厌倦教师的陈词滥调。于是,大学政治理论课堂往往呈现出“你讲你的,我做我的”的无效状态。改善如此被动局面的关键是创设能有效促进教与学互制耦合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随堂演讲教学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贯彻“三贴近”原则。我们把部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统一规划下开展演讲活动,在这过程中,教师只做主题规划,而具体材料则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总能用他们感兴趣的、他们认为有说服力的材料去论证问题,于是,通过观看学生的演讲,教师立即能知道学生喜欢什么,能讲什么。而主题的设置,则需要教师很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熟知实时的社会问题并对学生的兴奋点和演讲能力有较准确的预测。可见,一个演讲主题,已经把教师、学生、教材、社会联系在一块了。

一个演讲主题的设置,除了要求教师做好理论研究,还要其主动走近学生、走进社会,以便恰到好处地把教材、学生、社会联结起来。而学生为了小组和自己的名誉,不得不按要求齐心合力地备好演讲材料,M织演讲演练。在这过程中,他们免不了要主动请教老师,围住教师问这问那,短信、QQ、微信、E-mail全天候在线成了常态。在课堂外、在校园里,当看到学生对原理课教师发出一声声热情的问好,教师即可领略到教学的成就感。而学生之所以能从原来的对科任教师毫不在乎转变到现在对科任教师由衷敬重,是因为他们在完成演讲的过程中真切地体会到教师对他们尽心尽力的指导所需要的付出,以及体会到教师驾驭课堂的不容易。正因为找到了沟通师生学习交流的桥梁,师生互动有了新的平台,相互之间的理解自然而然加深了,教师也从学生的进步和对自己的爱戴中获得了满足。可见,随堂演讲模式让教学变得美好、变得令人向往。

随堂演讲教学还促进了生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学习机制的形成:同组同学为了同一个目标,同心同德地分工协作,力求让自己小组的演讲更精彩。 多数学生在课后的实践总结论文中提到,他们感受最深之一就是领略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并以从中增强了友谊而开心。而不同组之间则为了荣誉而暗地里较着劲儿,谁都不愿意自己小组的演讲逊色于人,于是,一种力争上游的学习风气得以形成。这种又竞争又合作的学习氛围对整个教学班的学习效果的促进无疑是不可估量的。

总而言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高校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出路,随堂演讲教学开辟出一个生机勃勃的课堂,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它将为原理课教学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恭元芳.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调查分析[J].高教学刊,2016(7):229-230.

[2]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西汉)戴 德.礼记[M].南昌: 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49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77-191.

课后演讲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 外语教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252-02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习者的意义潜势[1],即培养学习者依据语境选择得体适当的话语完成交际的语用能力。我国的外语教学尽管在宏观上已经完成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向,但在微观上,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对大一新生的外语教学在课程设置上缺乏过渡、衔接不畅;对高年级学生的外语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以词汇、语法知识和应试技能的灌输为重心,而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放在次要地位。如果不改进“填入式”“应试型”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下运用语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便会成为空谈,外语教学也就失去了其本质意义。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唱“独角戏”,一味地让学生死记语言规则和死背脱离语境的孤立的句子。[2]而是应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为他们营造多样化的、互动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使他们在互动中通过语言的实际运用掌握语言规律、习得语用文化。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体现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3]首先,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的交际活动。其次,这种特定情境下的动态交际活动要求教师能够适时、适度地调配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教学模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此外,在设计课堂互动的各种活动时,教师须在全面考量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等教学因素的基础上扮演适当的角色,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将从“课内互动”和“课外互动”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一)课内互动模式的构建

课内互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课堂提问,我们除了保留一对一的传统课堂提问方式外,还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一对多的提问方式和多对多的提问方式,以期在实现师生互动的同时实现生生互动。

由于学生学能与兴趣的差异,有些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尤其是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缺乏回答的积极性。对此,我们设计了一对多的提问方式:1.由教师向一个学习小组提出问题,由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回答问题,小组中其他成员可以对回答进行补充;2.或由教师将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由小组中的每个学生回答其中的一个子问题。经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尽管“一对多”较之“一对一”可以实现“教”“学”双方更进一步的互动,但教师依然是问题的发出者,学生则仍处于“被动等待”的地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多对多的提问方式:由一个学习小组把教学内容中尚不清楚的问题提出,并请另一个学习小组回答。问答结束后,教师要对“提问”与“回答”的双方进行评价和总结。经教学实践,在单元学习的总结阶段,或单元中的某个模块讲授完毕时,利用这一提问方式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对多”和“多对多”提问方式的交替变化能够减少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流失,积累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不仅有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内互动模式的构建对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课外互动模式的构建

课外互动泛指课堂以外活动中的互动,包括课外作业、课外小组活动、英语类竞赛、课前讨论及课前演讲等活动中的互动。 本文主要讨论与课堂互动密切关联的课外互动:一是课前讨论与课前演讲活动中的活动,亦称课前互动;一是课外小组活动中的互动,亦称课后互动。课前互动和课后互动统称为课外互动。

课外活动的内容主要有:1.英汉互译(A/B);2.演讲练习(A/B);3.单元总结(A/B)。每类活动设有A、B两种选题。A选题主要针对大一学生;B选题主要针对大二学生(也可作为大一学生的选作内容)。具体地,英汉互译A选题为:汉语成语的英译与英语习语的汉译;英汉互译B选题为:汉诗英译与英诗汉译(诗句选自一首诗中的意义相对完整的两句或四句)。演讲练习A(“一句话”式演讲练习)选题为:借助英语中的一句话展开演讲。可以只解释这一句话,也可以借题发挥,演讲时间为2~3分钟;演讲练习B(“多模态”式演讲练习)选题为:小组成员结合教学内容自拟题目,并借助PPT进行演讲,演讲时间为3~5分钟。单元总结A选题为:总结已学过的单元中的核心词汇及其用法;单元总结B选题为:概述已学过的单元知识要点。如上课外活动实践的过程,就是课外互动实现的过程。课前互动与课后互动是一个统一体。课前互动是课后互动的起点,课后活动的效果需要课前活动检验。

1.课前互动

课前互动的实现依赖于课后互动的效果。课前英汉互译的讨论活动由各小组轮流主持,由小组中的一名学生将本组的译文写在黑板上,先由小组的发言人解释自己的译文,而后征询其他小组的意见。其他小组如有不同的译文,需要板书并加以说明,由此展开讨论,讨论时间为3~5分钟。讨论结束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并导入新课。

对于在大一学生中进行的英汉互译课前讨论活动,由于译文较易完成,故参与者众多,互动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直接在网上查一个答案就草草了事,不做深入了解,导致讨论的“过程”成为“过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求每个小组参与讨论的译文不能少于两个。实践证明,活动的改进能确保学生的参与度,有效地监控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效果。对于在大二学生中进行的英汉互译课前讨论活动,难度较大,但大多数学生也能认真完成。例如对于英诗汉译,有的小组给出了自己的译文,有的小组结合PPT表述,并进行双语朗诵。互动气氛比较活跃。

对于大一学生中的“一句话”式演讲活动,具有难度小,自由度大的特点。学生演讲前先板书“一句话”,演讲结束后,先由其他学生点评,再由教师评价、总结并导入新课。多数同学完成的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演讲者将演讲理解为读演讲稿;尽管英语基础好的演讲者能在这一环节充分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但也只是能够将自选的演讲内容流畅地背诵出来,无法将“演”和“讲”融入其中。此外,由于地域的差异,演讲者英语的口语发音天然地带有当地方言的口语特征,使“听众”无法理解演讲者要表达和传递的意义,致使其他学生缺乏点评的主动性;教师有时也无法对演讲者的文化失误和语用失误给予及时的指导。这些问题减弱了课前互动的实际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课前演讲这一互动模式调整为:(1)由每名学生轮流演讲调整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演讲。(2)变自选主题演讲为结合单元主题演讲。演讲可以由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以有同一小组的两名或三名学生共同完成,提倡加大“演”的成分。这种做法有助于减轻大一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进入大二学习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年的课前演讲经验,养成了比较准确的英语表达习惯,因此布置他们进行“多模态”课前演讲活动是合时宜的。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学内容自拟题目,并结合PPT文件演示进行演讲。演讲结束后,还可以借助PPT等多种模态的教学设施提出问题,实现与教师和其他小组的进一步互动。

2.课后互动

每一次课堂教学都会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一些新问题,教师应结合这些问题及下一次课的相关内容,补充、设计课后作业的内容。

课外小组活动内容中的“英汉互译”和“演讲练习”是实现课前活动的基础。而“单元总结”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对多互动的必要准备工作。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在线实时互动和线下非实时互动与教师或小组其他成员间实现课外互动。比如,学生可以借助BBS、QQ群等在线实时互动模式与教师及小组成员共同确定课前演讲的主题、制作PPT课件的语言材料和非语言材料(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还可以借助电子信箱提交课前演讲的PPT大纲,与教师进行线下非实时互动。

教师在与课外与学习小组的互动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阶段性特点,同时也为师生共同进步创造了机会。学生锻炼了英语思维的能力、提高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也借此将课堂教学的成果拓展至课外,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受到启发,改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三、结束语

加强“教”与“学”的双边互动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宗旨是确定的,而互动的模式则需要不断改进。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不是单一的、固化的,而是灵活的、多变的,要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适当地选择和搭配。

研究发现,构建多样的课内互动模式能够创建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互动式的研讨中习得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构建合理的课外互动模式能够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课内互动”与“课外互动”是构成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课内互动和课外互动并行的互动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语言的“真实”语境,使课堂变成“教”“学”互动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解读韩礼德的Appliable Linguistics.黄国文编.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15.

[2]刘升民.语境与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4:

3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修订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Li-Jingjing

(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Tonghua City 134002)

Abstract: In essential, language teaching is an interactive activity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teachers need to build an interactive atmosphere for inspiring the students to gain second language competence. On the basis of the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Requirements, constructing the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tegrated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is mainly investigated.

课后演讲材料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课前五分钟演讲 让美文走进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15-02

语文“课前五分钟演讲”不是什么新鲜事。

有人说,它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话中,学生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讲评别人的同时,也在规范着自己。

有人说,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学生要想五分钟演讲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演讲前要组织好材料,经过立意,构思成文,最后修改成稿。因而说的过程,也是写的过程,要想说好必须写好,不能应付,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人说,它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因为学生演讲内容摄取身边所见、所闻、所感,内容丰富多彩。诸如理想抱负、人生价值、社会生活现象、个人生活感受、班级活动、家庭关系、读书心得、理论研究、学生之间关系等。

这种活动形式,真的能达到如此激动人心的效果吗?

我们先来算几笔帐:按照轮流上台演讲的方式,一个学生在一个学期里有多少次机会?学生有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去“组织好材料,经过立意,构思成文,最后修改成稿”?一个班里有多少个学生会去认真准备?一个学生在台上讲,下面有多少个学生有兴趣听?……

于是“课前五分钟演讲”又往往容易陷入少慢差废的旧圈,形成新的程式化,让这宝贵的时间成为走过场。

据笔者的观察,大多数教师的“课前演讲”,在高中三年的教学中,没有持续的系统的安排,总是随学期的推进,老师的变化,或开展或不开展。这种“短期行为”或“间断行为”是不能体现演讲的效果的。

为了真正把这项活动的效益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笔者从高一到高三的整个过程引入目的明确、形式固定的“让美文走进生活・课前五分钟演讲”。在这里简单谈谈我在实践中的尝试。

一、引入缘由

1.让美文走进学生生活

2.用美文引导学生读书

3.以美文激励学生写作

二、预设效果

1.培养兴趣,收集美文

2.感悟理解,评点美文

3.激发想象,鉴赏美文

三、操作流程

1.锁定美文――选

美文的选取要符合以下标准:①贴近生活,短小精悍(200字左右),具有文学性、思想性,反映时代特色;②择真、择善、择美。在选取美文时,可以关注《美文》、《散文》、《名作欣赏》等杂志,或者参阅《新课程语文读本》中的《你的微笑》、《一朵午荷》、《生命进行曲》、《人生的智慧》等《读本》中的内容。

2.以文会友――阅

演讲者至少提前两天把所选美文抄写四份,全班传阅,并抄在“让美文走进生活・课前五分钟演讲”积累本上。

3.文以写志――评

每一名同学都要在课前,针对当日演讲的美文进行点评。点评时不要面面俱到, 可以是对整篇内容的理解、可以是对语言的品评、可以是对一句话的自我感悟、可以是对文章构思的说明,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点评等,不一而足,不一而同。

4.以文传情――诵

演讲者以诵读的方式,声情并茂地在课前展示。活动结束时,全体同学起立,共同朗诵。

5.奇文共赏――析

演讲者根据时间的限制,以抽签的方式抽取2―3名同学来宣读自己的点评。

6.文以载道――点

学生在演讲完后,老师要及时地进行点评。老师的点评主要是对学生演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创新等方面进行适当评价。主要是为了让该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缺点,为下一步的提高明确方向。

学生在点评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如下:点评缺乏自己的看法;评价的表述不规范,口语化;评价分析时只从单一角度出发,不会多角度分析问题;部分评价带有强烈的感彩,甚至有点偏激等等,老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在讲评时进一步规范学生的点评,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应对其他同学在点评时可能存在的普遍问题加以引导。

当然老师切不可只挑毛病,要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演讲存在的不足,知道努力改进的方向,提高参与演讲活动的兴趣。

四、质量跟踪

课代表广泛征求意见,排出课前5分钟轮流演讲表,学生提前一周准备。成立以课代表为组长的“课前五分钟演讲”督查小组,督促检查准备情况。老师根据督查小组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每一次演讲的情况都加以记录,定期对比学生演讲情况的变化,与学生一起就其前后表现加以分析。教师还应在课后多听听学生对演讲活动的体会,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减轻他们的压力,不要让本来生动有趣的活动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 五、心得体会

活动的时间以五分钟左右为宜,三到十分钟不等,一旦遇到特好的文章和能激发学生情感、活跃学生思维的问题,则可临时调整课堂教学计划,用超过十分钟乃至整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发言、辩论、写出心得(这样的训练机会,一学期三五次而已)。

活动中,同学们把在平常阅读中最喜欢的精彩片断或文章背诵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学生精心选择的文章,有的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从中受到启示,激起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的愿望,感觉到生活的美好,社会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量,听的学生也受益匪浅。

有的同学为了台上那几分钟,课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搜集材料,特别是学号在后面的学生,他们早早就准备了。有时花了很多时间准备的材料,结果被人捷足先登了,他们又得重新准备。因为一轮又一轮,不间断练习,几个循环下来,学生找的材料比原来搞的摘抄多得多。他们都感到,演讲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

然而,一项活动,即使有较好的效果,一旦时间长了,学生也会腻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特意组织了一次调查问卷,向学生要答案,说一说怎样更好地参与“这一活动”?

于是,有人提出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安排一位“主持人”;有人提出根据所选的美文,让大家猜测文章的标题;有人提出点评时必须用上名言警句;有人提出美文的标准应该加上形式美,即整散结合、长短交错、反问设问相间的句子;也有人提出要把自己几百字的评析文字压缩成一句话;还有人提出在叙事的关节处打住,要求续出故事的结尾……

课后演讲材料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英语演讲技能 存在问题 自主学习 培养方案

一、引言

演讲能力被看成是成功人士的必备能力之一,是交际的必要手段。基于高职高专毕业生工作的需要,应用能力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培养方向。然而,传统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应用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程度的制约。何其莘等在《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谈道:“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高职英语教学中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学习英语演讲,积极开展演讲活动,是锻炼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代大学生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就高职学生英语演讲技能培养的重要性,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演讲技能培养方案进行探索。

二、高职学生英语演讲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演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讲话人在交流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听众作连续性发言的行为,是人类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技能之一。学习英语演讲,积极开展英语演讲活动,是当代大学生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又是锻炼自己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演讲理论认为一个成功的演讲者应当具备至少八种素质:(1)自信;(2)能清楚地交代思想;(3)能很好地使用语言;(4)广博的知识;(5)较强的思维和逻辑能力;(6)能抓住听众;(7)能够激励信念;(8)有幽默感。因此,把演讲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教学手段有着极大的实践意义。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可以挖掘潜能,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思考分析和提出见解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气、信心和快速反应能力。

三、目前学生英语演讲中存在的问题

演讲的意义毋庸置疑,但是,从英语演讲中体现出来的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在进行英语演讲训练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都存在着一个共同又明显的问题,即语言表达的困难。他们不能清楚流利地把自己针对某一演讲话题的思想用英语表达出来,一些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会有同样现象。

2.演讲相关理论知识薄弱。

通过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缺乏对英语演讲的体验,对于英语演讲相关理论知识知道很少,更谈不上系统学习,如演讲的类型、形式,演讲内容的选择编排,演讲稿的撰写,演讲技巧的合理应用,等等。要运用英语进行演讲,除了英语的语言基本能力要求,更需要对演讲本身有深入的了解。

3.当众表达缺乏自信心。

当众上台演讲需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很多学生一上台就很紧张,语无伦次,满脸通红,额头出汗,思维混乱,原本准备好的演讲稿内容由于紧张全忘了。由此可见,由于缺乏口语锻炼,尤其是当众演讲的能力培养,不少学生不敢、不愿开口讲英语,形成了缺乏自信心不开口说英语缺乏自信心的恶性循环。

4.知识面狭窄,思辨能力匮乏。

很多学生对各种新闻时事或身边发生的事件缺乏关注、缺乏思考,未能充分扩展知识面,对一些相关学科知识也不甚了解,导致演讲内容匮乏,临场逻辑不清,思维混乱,吞吞吐吐,词不达意,条理不清。这些问题都充分反映出学生的思辨能力亟待提高。

四、高职学生英语演讲技能培养途径的探索

英语演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职能只是给予指导,提供适合的材料,组织课堂,以及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大部分时间是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观看、模仿、讨论、实践、总结和进一步提高。也只有这种多层次、多角度、循序渐进性的实践才能加强学生的演讲技能。为此,我大胆地进行了一些实践研究。

1.实践研究目的。

(1)让学生充分了解如何为英语演讲做精心准备,并清楚地知道何为成功演讲。

(2)能熟练使用基本的演讲技巧,如演讲稿的结构,视觉教具的使用,时间的控制分配,以及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等等。

(3)能克服怯场、紧张情绪,和观众进行自如交流。

(4)能进行演讲稿的撰写。

(5)掌握现代多媒体设备的使用。

(6)能成功地用15分钟时间进行指定话题的现场演讲。

2.前期准备。

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我在任教的8个班级中随机选出了32位有兴趣参与的学生参加此次实践,他们的英语水平基本上能代表学生的英语现状。将他们按英语水平平均分为8组,每组4人。我们的任务都在课后进行。为期2个月。

3.开展过程。

(1)第一周:观看。

观看的目的是消除学生对演讲的语言和思想障碍,激发他们对英语演讲的兴趣,理解英语演讲的特点,并为下一步的总结和模仿做准备。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网站,提供一些经典的视频和演讲材料给学生观看。学生也可以自己寻找材料。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语音、语调、语言的处理、口才、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精神状态等方面,学会归纳和总结。

(2)第二周:总结。

每一小组4名成员都被分配到不同的任务:2人准备总结演讲的结构框架、视觉教具和时间管理等内容;1人负责总结归纳演讲技巧,比如肢体语言、目光交流、克服紧张,以及和观众间的交流;1人准备现代演讲所使用的多媒体设备、硬件等的介绍。通过分工合作,最终完成每组的PPT,然后围坐在一起分享、讨论、交流心得体会。

(3)第三、四周:模仿。

从第一阶段的观看,总结归纳何为成功的演讲之后,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模仿。这一阶段可以从朗诵演讲稿原稿开始。要求学生先扫清语言障碍,彻底理解原文及当时发表这篇演讲的背景,然后请学生大声地模仿语音、语调,注意长句子的处理,以及非语言因素,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精神状态等。精彩的段落要求学生背诵。

(4)第五、六周:演讲稿准备。

在学生对英语演讲及其特点有了彻底的学习领悟之后,接下来可以让学生掌握演讲稿的撰写。教师可以给定几个话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定话题,然后让学生在课后收集材料,列提纲,撰写演讲稿。这时,教师需要多指导,帮助学生一起修改,给出意见,让其他组的学生互相评价并多提意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修改,反复几次之后,演讲稿基本上可以成形了。这种准备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第七周:演练。

现在可以在小组内互帮互助,依次轮流演讲,当其中1人演讲时,另外3人做好记录,记下优点和缺点,并进行录像,然后各自根据大家的意见和观看自己的录像进行修改提高。本周的最后一天为小组内决赛,根据评分标准,选出本组最高分获得者,参加与另外小组优胜者之间的决赛。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他们的兴趣十分浓厚,参与非常积极,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6)第八周:成果展示。

参赛同学自发邀请了班上同学或其他班级同学来助阵,场面十分热闹而又紧张。也可以邀请部分老师和学生担任评委,这可以给学生提供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和互相学习的机会,比赛分为三部分:自我介绍,命题演讲和自由问答。通过角逐,最终获奖的前三名同学将推荐参加全国或省英语口语类竞赛。

五、总结与思考

此次高职学生英语演讲技能培养方案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当然,由于不能改变学校原先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我们的活动主要安排在课后进行,因此在时间和精力上比较有限,同时未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也未能在即兴演讲、自由问答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们会进一步地完善。

英语演讲课程的目的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优秀的演说家。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技能得到发展,尤其是个人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在此次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懂得了合作与竞争,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了,我认为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比演讲本身更加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彭杏利.从英语演讲比赛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英语教学,2009,(17).

[3]王李云,蒋婷.浅论英语演讲课的教学特点及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09,(7).

课后演讲材料范文第8篇

【关键词】Free Talk;兴趣;课堂气氛;交际能力

The Free Talk is in the English implement and function within classroom

Xu-jing

【Abstract】"Free talk" can full transfer student study of aggressive, active, is toughen a student to speak up English of most simple, efficiently of one of the way.This text discuss variety valid on the classroom implement"Free talk" of method, and from various elucidation"Free talk" to teaching creation of aggressive influence.

【Key words】Free Talk;Interest;Classroom atmosphere;Social intercourse ability

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在发展。近年实行的英语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要发展学生的生活交际能力。众所周知,旧式的“哑巴英语”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需要在中学阶段积累并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识记英语语法知识的同时,还要积累并锻炼语言输出的能力。虽然锻炼开口说英语的形式很多,如辩论赛、演讲比赛、朗读比赛等等,但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宝贵,很难抽出时间精心准备,参加大型的活动。鉴于此,笔者认为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是让学生进行耗时少,灵活有趣的“Free talk”。

要想使“Free talk”丰富多彩,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作用,教师需要精心准备。这里所说的“Free talk”并不是完全自由的,而是有一定限制的自由。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笔者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精心准备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如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可以直接播放音频材料,让学生认真听,也可以由老师朗读或讲述,学生认真听。听完第一遍,针对材料内容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由学生回答。因为需要回答问题,因此学生会非常专注地听。在听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养成边听边记要点的好习惯,如时间、地点等,以便回答问题和复述故事时参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理解听力内容的过程,回答完问题,学生对材料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时,要求学生在听完第二遍后复述故事。老师应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角度叙述故事。

2.选取一些时政要闻或本地新闻,在朗读中随时停下来用英文给学生进行解释,把生词、短语、地名、人名等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内容进行复述,然后针对新闻内容进行提问或让学生发表评论。在听新闻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词汇量。使学生养成关注国内外大事、针对事件深入思考并发表个人见解的好习惯。

3.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辩论题,引导学生就正反两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管支持或反对哪种论点,均需要给出有说服力的原因。话题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课下准备,下次课上进行陈述,必要时可以展开辩论。例如:“Do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eally need mobile phones?(中学生是否应该携带手机?)”在此过程中,老师也可以融入进来,比如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以此与学生展开辩论。

4.选取有一定难度的英文欣赏材料印发给学生,如名著中的段落,诗歌或者歌词等。例如:培根的“Of studies”(《论读书》)等。在指导学生欣赏了英文文本后,可要求学生就材料的内容发表 “读后感”或“听后感”。比如在欣赏优美的英文歌曲和歌词、体会歌曲的意境和内容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5.精选一些电影的对白,让学生在优美的语境中感受英语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热情,并鼓励学生进行模拟配音或通过短剧的方式进行表演。例如:“The Lion King”(《狮子王》)中的节选对白,浅显易懂,且很容易模仿。

尽量经常变换形式、变化方法,让“Free talk”丰富多彩,成为学生喜欢和盼望的“节目”。然而,因为每堂课师生均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因此“Free talk”的时间不宜过长,应尽量限制在5―10分钟内。有些内容可以布置成口语作业,让学生课后加以练习。在笔者任教的班级中,因为“Free talk”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后进行了精心准备,很多同学在复述故事或者展开辩论时,英语的流利程度和准确度让人惊讶,有的模仿电影对白惟妙惟肖,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不少的同学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出了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树立起自信,由惧怕英语变得喜爱英语,使英语由原来的弱项变成了强项。

“Free Talk”有很多优点,具体运用中要灵活有度,往往在进行了“Free Talk”后,师生均会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人人都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

“Free Talk”给每位学生都提供了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不管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如何,都会认真听,认真参与,课后认真为“Free Talk”做准备。既然是口头表达,学生就应熟练地、自然地、流畅地脱稿进行。在不断的练习中,学生就会注意到自己的发音、停顿、语调、语气、措词等问题。长时间反复操练后,学生就会克服怕开口的心理障碍,逐渐由不自然和紧张过渡到自然和熟练,口语也会越说越流利。对于主动性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一些机会参与进来,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2.强化了听力训练

“Free Talk”因为有新意,内容丰富多彩。学生都想听懂新鲜故事,老师也要求其他学生在听完后复述故事或新闻中的个别单词、短语或句子内容,所以大家的注意力就格外集中在“听”上面,久而久之,学生“听”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3.扩大了词汇量

每次“Free talk”中教师口语中出现的新单词、短语或固定搭配,教师应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集体学习它们的用法和意义。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就会不断扩大。而词汇是学好英语的重中之重,词汇量扩大了,学生在进行阅读、写作等学习内容时,也会事半功倍。

4.拓宽了阅读范围

因为“Free Talk”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课后准备的过程中往往会大量搜集资料,进行阅读、比较、分析后,再选定材料进行加工,变成自己的演讲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回忆自己所选的材料是否已被别人用过,还要斟酌材料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考虑材料的理解难度、听力难度与陌生词汇等实际问题。选定材料后,还要认真研究材料的背景、情感、语气等问题。若是介绍异域风情,学生还得查阅其它学科的资料,如:地理、生物、历史等,这也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知识的积累。这些知识在以后的英语阅读中都会使学生受益。通过认真准备、熟练掌握和亲口演讲,学生会对接触过的、查阅过的材料印象深刻。因此,看似挑选一篇演讲稿,其实学生阅读了几篇甚至十几篇文章,学生的见识面、阅读量自然也就拓宽了不少。

5.活跃了课堂气氛

有了“Free Talk”这一活动,每个学生都会在课后精心准备,讲的学生得酝酿情绪,听的学生得集中精力。因为大家都想检测一下自己是否一遍就能听懂演讲内容,也因为听过后老师会就陌生词汇、短语、句子等进行提问或分析,不仔细听是不行的。因此,有了“Free Talk”,学生们立刻就能集中精力,进入学习状态,有时在听懂了趣味故事后,师生皆会开心大笑,这时再开展教学活动,进程就会非常顺利而轻松。

6.提高了写作能力

有的学生愿意先把演讲的内容写下来,再加以背诵。老师应给予鼓励和指导。学生本身也会对自己写的文章精益求精,反复斟酌选题、结构和措词。老师提醒听的学生要用心学习别人写作中的长处,积累有用的词句表达、名言警句、格式布局等写作技巧。如此反复训练后,全班同学的写作水平均会得到巩固和快速提高。

通过丰富多彩的“Free Talk”,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均会有长足的进步,学习英语也就不再枯燥了。英语学习变得轻松有趣。“Free talk”看似一个小活动,它的“副作用”却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李观仪. 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 刘晓虹.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J]. 中国英语教学,2002,(25/3):17-20

[3] 井升华. 我国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4] 魏玉燕. 促进外语学习者自主性:外语教学新概念[J]. 外语界,2002,(89):8-14

课后演讲材料范文第9篇

关键词:兴趣;教学;方法

当前的中英语教学现状是:许多学生在初二阶段尤其是在初二下学期,开始有比较明显的分化,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而成绩差的学生干脆放弃了英语学习。这是困扰诸多英语教师的难题,也是一个严肃的、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他们快乐地学习,是新时代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

不少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放弃英语学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1.感到英语比较枯燥,尤其是单词和语法学习;2.对英语望而生畏,自信心不足;3.感到学习英语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用处不大。

要想解决以上问题,改变英语教学的现状,教师除了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并给予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更为重要的是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开展教学。

教学的大环节有三个:课前、课中、课后。我们英语教师要对这三个环节进行认真思考,精心设计,把兴趣教学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一、课前

课前是学习的前奏,教师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在课前对英语学习有所作为,让学生主动对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研究。笔者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编制短剧(Make a short play)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来自基本的生活交际语篇,简单、灵活、易于实践和应用。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编制短剧,每个人都要扮演角色,要有台词。学习小组可以根据本组成员的情况,灵活设计短剧,英语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做编剧、做旁白或者表演台词有难度的角色,而英语成绩较差的同学可以表演台词少而且容易说的角色。

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皆有事做,大家都参与到编制短剧的过程中,从而也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去。青少年喜欢表现自己,这种方法无疑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好的锻炼机会。

2.设计演讲(Class report)

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舞台,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在课前设计一个3分钟左右的演讲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为了能够展现自己,学生必然会做精心的准备,通过查字典、请教同学或教师来组织句子,写演讲稿,进行演说练习。当学生能够顺利地用英语开展自己的演讲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二、课中

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驾驭课堂的能力更加能够体现出一位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

1.用热情感染学生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饱满的热情,富有幽默感,自然会感染学生。教师流利的英语表达,敏捷的应变能力,足以让学生敬佩,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老师的魅力,进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记单词,如果教师为学生英语学习创设幽默的学习语境,创造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自然可以使他们兴趣盎然。

2.设计有趣的导入

好的导入语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课堂,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下学到知识。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听歌曲填词的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听优美的英文歌曲,在听歌曲的同时发给学生发给歌词,空出某些单词,让学生边听歌曲边填空。举个例子,摘录一首歌曲的两小段:

Big big world-Emilia 大世界(艾美丽娅)

I'm a big big girl! 我是个重要的女孩!

In a big big ⑴________! 在一个大世界里!

It's not a big big thing if you leave me.如果你离开我,那不是件大事。

But I do do feel.但我确实感到。

That I too too will⑵_____you much.我将会非常想念你!

Miss you much! 太过想念你了!

I can see the first leaf⑶______.我能看见第一片落叶。

It's all yellow and nice.是那样黄也那么的美。

It's so very cold ⑷_________.外面是那么的冷。

Like the way I'm feeling⑸________.就像我内心的感受。

I'm a big big girl! 我是个重要的女孩!

In a big big world! 在一个大世界里!

It's not a big big thing if you ⑹ me.如果你离开我,那不是件大事。

But I do do feel.但我确实感到。

That I too too will miss you much.我将会非常想念你!

Miss you much! 太过想念你了!

……

然后展示答案:⑴ world ⑵ miss ⑶ falling ⑷outside ⑸inside ⑹leave

这样,学生可以一边欣赏歌曲,一边填词,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3.注意创新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每次的教学都会有一些改变,每节课都会给他们带来惊喜。

其实,这个“新”字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材料新、内容新。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时事新闻等设计丰富的教学材料,让学生获得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获得许多课外知识。

三、课后

课后是教学和学习的延伸,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巩固环节。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要做好课后的指导工作,但课后的指导并非意味着布置大量的、枯燥的作业。

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当堂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可以接受的且感兴趣的作业,比如,与绘画结合设计简报,与演讲结合设计简短新闻,与表演结合设计短剧等。

无论是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师都应当注重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2.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

课后演讲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普通话教学 口语训练 方法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或方言,这种“南腔北调”的语言状态,使得人们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很大的不便,造成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障碍。鉴于这种情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并把“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前,教师、护士、文秘、公务员等行业都对从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其中,普通话口语表达已经成为其普通话水平最直观的体现之一。

但是,在目前的普通话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口语训练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中的侧重点依然是理论知识的系统化讲授,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性,并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完全忽视了语言教学的目的,忽视了口语训练,使得学生很难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语言能力,导致学生最终丧失了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要想使学生自如地用普通话表达思想、与人交流,口语训练必不可少。普通话口语训练的方法应当多种多样、循序渐进。

一、朗读

在普通高校中,普通话课程一般课时较少,多为每周2节课。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侧重语音流变的讲解以及朗读技巧的教授,对于作品本身,则习惯于播放范读录音或者亲自朗读,很少要求学生朗读,或者干脆把朗读的内容让学生课后自己解决,草草了事。我们认为这是极为不妥的。

朗读,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分值较高。它是一个从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过程,是用声音塑造形象、传递情感的过程,在朗读过程中可以体现朗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朗读技巧的掌握。

普通话教材中的朗读作品都是精选出来的白话文作品,语言、语法都十分规范,应当鼓励学生课后对照范读带反复朗读并揣摩作品。学生通过对范读的反复聆听和模仿,不仅可以纠正不纯正的发音,学习停顿、断句、轻重音的处理以及轻声、儿化、音变等方面的语音技巧,而且可以学习到与方言对应的词语和句式的表达方式,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很多人学习普通话都是通过对中央电台、电视台播音员的语音模仿来进行的。与标准的普通话相比,朗读者很容易发现自身语言存在的问题,就会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有意识的纠正和改进,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技巧。长久的模仿还会把这些正确的语言信息储存于大脑之中,在需要表达时能够脱口而出。

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朗读与课后朗读相结合。课堂上,采用理论知识讲授、范读、学生朗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教学时间不足,所以可采用分段朗读、非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朗读中。教师可以针对参加朗读的每位学生在声母、韵母、声调、轻重音、音变、语速、节奏等方面的错误引导他们纠正。这样的教学针对性强,收效十分显著,学生进步很快。

朗读还是学生克服畏惧心理的好方式。照本宣科式的朗读,只要认识字,学生便可以完成;如果学生课后根据范读带模仿得当,还会收到很好的朗读效果。由于这种形式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小,所以,很适用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一次得到老师肯定的朗读,往往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普通话的成功感,从而极大地增强自信心。

二、课堂提问

在普通话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朗读时字正腔圆,神态自若;但是,只要他们自己开口说话,回答问题就会暴露一系列的语言问题,甚至结结巴巴、词不达意。这主要是因为朗读作品的语言内容表达的依然是书面语,不需要用大脑去组织语言。而抛开书本的口语表达,需要学生边思考边组织语言,由于学生缺乏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能力,所以才出现窘态。

课堂提问可以初步改善这一点。课堂提问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口语训练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参与语言表达的热情,课堂提问的时机和提问对象完全由教师把握。设计合理的课堂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随机提问,但是,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可以针对全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其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心理状态,点名发言,尤其要注意一些普通话不好、羞于当众表达、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温和的态度和对学生点滴进步的表扬,都会让学生都感受到回答问题的愉悦,这样能够激发其参与课堂提问的热情,培养其对于普通话的兴趣,最终促成其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三、说话

走上讲台当众说话,可能是很多人没有体验过的人生经历。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表达自我,需要的不仅是战胜内心恐惧的勇气,还有熟练的语言技巧。

说话练习,教师既可以采用命题的形式进行,即给出一系列的题目,让学生选择最有话可说的题目,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可以讲一段见闻、谈一谈理想,甚至讲一个小故事。这样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可选余地非常大。

学生可以事先写成书面发言稿,在熟悉文稿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脱稿发言。这种说话练习,较之于演讲,要求较低。只要可以围绕某一主题讲得出来,只要尽可能地使用普通话,教师就要给予积极的肯定。由于当众说话,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造成情绪的紧张,会使得说话者可能暴露出比平时更多的语音错误,教师要在其发言之后,及时指出,给予纠正;由于是一对一的指导,收效显著。这种训练形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语言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学生在这一训练中的表现可能千差万别,教师在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大力表扬的同时,对那些口头表达能力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同学,更要及时鼓励,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这种说、写相互促进的口语训练形式,给了每一位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同班同学积极的表现,也激起了别的同学参与其中的勇气。语言表达就是这样,越是不敢开口,就越是开不了口;只要敢于当众讲出第一句话,就可以进行更多的表达。学生从自己和别人的说话练习中汲取直接和间接经验,增加了说普通话的自信心,唤起了当众表达的勇气。班级积极热烈的普通话学习氛围,往往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燃起其表达自我的愿望。

经过这一阶段的练习,绝大多数学生克服了当众进行口语表达的胆怯的心理,为下一步演讲打下了基础。

四、演讲

西方社会曾有这样的一种说法: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可怕,那就是原子弹和演讲。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演说家,他们第一次登台演讲都是失败的,“英国首相狄斯瑞黎称自己第一次在国会上演讲是‘失败的、可笑的、十分糟糕的’;爱尔兰政治家潘乃尔第一次上台时,紧张得握紧拳头,直到指甲扎进肉里,掌心也出了血;英国大政治家的约翰伯莱特,第一次演说之前,紧张得不得了,他恳求同伴在他心慌说不出话时,赶快鼓掌,为他解围。甚至连全世界著名的演说家、政治家林肯,在最初几次演讲时,也总会有一阵畏惧袭上心头……”[1]

演讲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难以消除对听众的恐惧心理。我们的演讲训练,是在上述口语训练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口语训练的较高形式,这就要求演讲者具备一定的普通话基础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的演讲,教师可以事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状况设计好演讲题目,并给出演讲的时间要求和评分细则,然后给学生课后充分的准备时间,为演讲成功创造条件。这种演讲训练时,学生们既是听众,又是演讲者,还是评委,身兼数职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从别人的演讲和点评中得到启发和提高,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对演讲有了深入的了解。实践证明,这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五、辩论

辩论可以说是演讲基础上的又一深入的表达。

辩论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辩论之前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准备和材料搜集,以及小组辩论预演。辩手由各辩论小组自行推选,辩手要求反应机敏、语言表达清晰、心理素质稳定、思维逻辑性强。小组其余成员可以材料搜集并对之整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给予适当的指导。

这种自主、合作的口语训练方式,通过高密度的发言得以实现。辩论,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刺激了他们语言表达的欲望。辩论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的应变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辩论风度,使其口语表达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燕杰.我的第一次演讲[C].语文,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感恩演讲材料范文 下一篇:廉政演讲材料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