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贸易范文

时间:2023-06-29 10:48:38

金融业贸易

金融业贸易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中国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外资本不断进入了中国。近些年来,在金融服务业领域,FDI的数额更是逐年递增。相较于实体行业FDI和进出口呈现相互替代的作用机制,大量文献表明金融业FDI和金融服务贸易之间呈现相互互补的作用形式。本文通过建立FDI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实证模型,通过数据分析证明了随着FDI的增加,金融服务业进口额却不断增加。并且,FDI的不断增长可能导致了中国金融服务业逆差的不断加大。最后,本文提出些许建议,旨在利用好并引导好金融业FDI,让其为中国金融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FDI;金融服务贸易;实证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活跃的领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且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比较重要部分,对一国的发展乃至经济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作为金融行业,它必然是国家经济体系的主线,也是国民经济中最敏感的部分,它能够超前和敏感地感受和反映其他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因而各国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都十分重视。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外的学者对服务贸易国际直接投资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Helpman、Krugman(1985)等人发现金融部门FDI理论与金融服务贸易理论出现了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趋势。Li(2003)等的研究表明,FDI对创造和生产金融服务发挥重要作用,FDI与金融服务贸易不是像传统贸易一样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国内研究FDI与金融服务贸易关系领域的不多,很多事集中在服务领域。姚站琪(2006)通过计量分析得出:金融服务贸易与金融服务投资具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方慧、李建萍(2008)通过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得出,金融业FDI与我国金融服务的贸易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金融业FDI扩大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逆差。

基于以上成果,本文采用计量分析,论证我国金融业FDI与金融服务进出口贸易的关系。

二、中国金融业FDI对于金融服务贸易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数据收集和变量选择

本文选取了1997-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所用软件为eviews3.0。利用软件对上述假设进行论证。

研究过程中采用4个变量,分别是:

(1)年度金融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FDI

(2)金融服务贸易进口额YI

(3)金融服务贸易净进口额YM

(4)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YE

为了消除数据中的异方差,分别对这三类数据取对数,分别记作LFDI,LYI,LYM,LYE这并不改变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二)模型建立及结果

本文利用eviews30软件对模型进行统计检验、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分析、协整分析以检验我国金融利用FDI量与金融进出口服务贸易之间的关系以得出相关模型。

此处设定模型如下:

1.FDI对金融服务贸易进口额的影响:

2.FDI对金融服务贸易净进口额的影响:

3.FDI对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影响:

1.单位根检验

对于时间序列有必要先进行单位根检验,以保证Granger检验和模型的可行性。

基于ADF(Augment Dickey-Fuller)方法对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为这三个序列都是二阶单整的I(2)。

2.协整分析

本文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

首先,检验FDI和进口额之间的协整关系

对各变量之间进行协整回归可得到;

由表5可以看出YI方程的残差通过了单位根检验,表明其时间序列平稳,进而可以说明LYI与LFD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其次,同理可检验FDI和净进口额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如下。

LYM=37053+08432LFDI+μ

最后,同理检验FDI和出口额之间的协整关系

LYE=18116+07739LFDI+μ

三、结论

从上面实证分析可知,金融业FDI与金融服务进出口贸易和进出口差额存在有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联系却是不显著的,FDI增加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有长期的推动作用。从实证结论可以得出结论:金融业FDI与金融服务进出口贸易具有协整关系,FDI增加1%,会引起金融服务进口贸易增加083%和出口贸易增加077%。并且金融业FDI与金融服务进出口贸易差额也具有协整关系,FDI增加1%,会引起金融服务进出口贸易差额增加084%。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金融业FDI对我国金融贸易的发展是具有促进作用的。然而,在引进金融业FDI时,也应该注意FDI加剧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逆差缺口。(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Helpman,E.Krugman,P.J.Market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MIT:Cambridge,MA.1985.

[2]Li,D,Moshirian F,Sim A.The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Trade in Insurance Services[J].Journal of Risk & Insurance,2003,70(2):269-287.

[3]姚战琪.金融部门FDI和金融服务贸易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6(10):10-15.

金融业贸易范文第2篇

摘要:《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以下简称两岸服贸协议)于2013年6月签署,是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后续协议的一部份。金融服务业是经济自由化、国际化的重要基石,在此次两岸服贸协议中获得重大突破,未来两岸金融业合作必大有作为。尽管两岸金融业在规模上存在不小的差异,但由于两岸金融业者各有所长,因此在全面衡量利弊后,两岸服贸协议的金融开放,可说是利远大于弊,机会远大于威胁。未来双方将在保险业、银行、证券期货方面合作进一步深入和扩展,创造更多机会,创造两岸金融双赢局面。

关键词:服务贸易协议;金融业;开放;效益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旨在对等基础上相互开放市场。协议明确了两岸服务市场开放清单,在早期收获基础上更大范围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两岸服务业合作提供更多优惠和便利的市场开放措施。大陆对台开放共80条,台湾对大陆开放共64条。从已签署的双方承诺表来看,台湾开放64项中,出价低于向WTO承诺的有23项,相同者22项,超过WTO者19 项。大陆方面出价均高于对WTO的承诺水平,一次性出价涵盖的行业类别之多、开放力度之大,在大陆已签署的类似协议中前所未有。其中,金融业开放高于WTO承诺表有15项。因此,就谈判结果来看,大陆让利颇多。就此次两岸服贸协议开放的金融服务业内容来看,大陆方面承诺开放保险业1项、银行业6项、证券期货业8项,台湾分别开放保险业1、银行业4、证券期货业4项,效益分析如下:

一、保险业

对于在大陆的台资保险业者来说,这是实质业务的开放。由于目前台资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多需与大陆保险公司合作,客户必须另外向大陆公司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简称交强险),造成客户投保或理赔服务不便,是台资保险公司在大陆地区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然而台资保险公司在费率计算、理赔服务及管理经营方面又具明显优势,可以配合大陆保险监理机构解决车险理赔难的问题,所以“交强险”业务的开放,不但有利于台资保险公司拓展大陆市场,更有利于大陆保险公司进一步引进台湾相关经验,促进大陆保险市场进一步完善,进而达成双赢互利。

其次,放宽具有一定实力的优质大陆保险公司赴台设立代表处及参股等,对台湾保险公司的冲击有限,但对整体保险市场有正面效益。事实上,台湾保险市场早已高度饱和,保险业经营及业务拓展竞争激烈,国内保险业者的竞争力远高于大陆方同业。再者,开放大陆优质保险公司参股,有助提升台湾保险业资金水准,有助于提高大陆保险公司的国际化水平。

二、银行业

大陆开放部分可分成四个方向:第一,中国大陆银行境外理财业务可投资台湾金融产品,包括上市股票、证券投资信基金、公债及公司债等理财商品,有助于扩大台湾金融市场资金动能,提升台湾金融商品的竞争与创新能力,进而带动我国证券商、证券投资信及顾问等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与就业机会;第二,开放建支行及村镇银行,依据我方规定,分行可办理的业务,支行亦可办理,加上村镇银行的开放,可大幅增加台湾银行在大陆地区的营业网点,有助于台资银行在大陆业务的实质拓展;第三,支持两岸银行业相关股权合作,有助于两岸银行业合作结盟,稳固融资管道,协助于业务拓展;最后,大陆承诺放宽台资银行办理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将能协助台资银行在大陆地区初期业务的拓展,并协助更多台商取得融资资金。

而台湾方面的承诺则是进一步取消陆资登台的限制,放宽陆银来台设立分支机构及参股投资的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条件,并放宽参股比率,未来单一陆银投资台湾上市银行、金控公司的持股比率将从目前的5%提高至10%,参股投资金控公司子银行的持股比率可达20%。即陆资将有机会入主台湾的金融机构,取得董事席次。此次两岸服贸协议开放,符合台湾金融政策大方向,并有助于促进两岸银行业双向往来,并建立更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

三、证券期货业

在证券业的部分,大陆同意台资证券公司在上海、福建及深圳各新设1家合资的全牌照证券公司,台资券商最高持股可达51%,且放宽台资证券机构投资大陆基金管理公司持股比率可达50%以上,条件都优于世界贸易组织(WTO),也就是台资金融业进入大陆市场的条件优于外资。

两岸证券及期货产业合作又向前跨了一大步,有助于台资证券期货业在大陆的实质经营及业务拓展。大陆承诺允许台湾金融业者以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方式投资中国大陆资本市场,带动国内人民币业务商机,提升台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计价商品的竞争力,促进双方市场共荣发展,进一步拓展两岸特色金融业务,亦有助于台湾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

然而台湾开放有限,除了松绑大陆证券期货业设立办事处的条件及放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金额上限,其他两项都是研议,预期影响将是有限。

四、两岸金融服务业开启合作共赢新时代

综上所述,此次两岸服务贸协议金融服务业协定,台湾获得重大的进展,但也可以看出让利与平衡两大特点。首先在让利部份,承诺项目中大陆对台开放的较多,共有15项,然而台湾对大陆开放部分只有9项,其中更有多项是属于研议性质,并未有具体的承诺。然而在大陆对台开放,皆有具体的业务项目,例如证券期货业的合资全照、银行业的异地支行、保险的交强险。未来台湾金融业在大陆可大展身手,然而陆资证券、期货及保险业在台仍然停留在办事处阶段,陆资银行登台也必须受到台湾金管会的审查,这些都透露出大陆重在让利。

其次,在平衡部分,彼此虽然在业务放宽的程度上有差异,但是却同时放宽交流的条件,台湾明显松绑大陆金融及相关产业登台执业的条件,而大陆则是放宽台资券商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健全人民币回流中国大陆管道,未来可让资金不再只有单向,有限度走入双向流通,显然两岸双向平衡交流的迹象逐渐浮现。

最后,具体的承诺条文不仅透露两岸金融交流的项目,也直指台资金融业者,将能够顺利赴大陆发展,金融产业两岸交流时代已经开展,届时两岸金融公司的布局、策略与模式,不会只是纸上谈兵,实际业务的短兵相接将会愈演愈烈。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份致力于永续发展的两岸双赢互利的新协商模式,具有开放水平高,两岸特色突出,合作机制持续等特点。协议的签订促进双方服务贸易进一步自由化及便利化,继续扩展服务贸易的广度和深度,增进双方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新合作。更是为两岸经济合作搭建一个制度化的平台,为两岸经济合作创造新契机,拓展了新空间,从而为应对和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台湾“经济部及相关机构”.两岸洽签服务贸易协议对我总体经济及产业之影响评估[R].台北:2013.7.17.

[2]尹晓波,钟小英,洪鑫.服务贸易对海峡两岸经济增长贡献度实证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7(4):456-457.

金融业贸易范文第3篇

专业优势持续领跑市场

作为云南省历史最悠久、国际化程度最高,且最为专业的国际金融及贸易融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充分发挥该行在外汇业务、国际结算、跨境人民币业务上的独特优势,勇当国家战略的践行者,积极服务云南省经贸发展,连续多年保持云南银行业“国际结算业务”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市场第一,成为助力云南省外经贸发展的市场领跑者和强力引擎。

2015年,该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量达113.84亿美元,还先后办理了云南省首笔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人民币境外放款、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为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再开新路。截至2016年1季度,该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量20.76亿美元,市场占有率44%,稳居当地同业之首;跨境人民币业务65亿元,同比增长37.02%,继续保持市场份额第一、领跑市场。值得关注的是,与往年相比,今年办理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中,资本项目项下直接投资业务增长迅猛,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再上新台阶。

丰富产品助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落实和全面启动,越来越多的云南企业走出国门,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凭借其在国际贸易金融方面丰富的产品体系、畅通的清算渠道以及遍布全球的网络优势,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全球一体化金融产品服务,为不同领域“走出去”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别化的各类金融产品。该行目前贸易金融业务不仅包括以汇款、托收、信用证以及跨境45人民币为核心的结算服务以及覆盖贸易以及工程建设的贸易融资产品;更是将服务延伸至客户应收应付账款管理、供应链财务管理、现金管理等财务管理服务,以及信用担保、保值避险等增值服务。

2015年,该行成立了“中国银行沿边金融合作服务中心”,建立客户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提供结算、担保等一揽子服务,制定公司及个人全方位跨境服务方案,助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为“走出去”企业在境外融资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服务,解决企业境外融资困难、授信不足等问题,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大力推广“走出去”企业服务模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积极探索加强与东盟、南亚地区金融机构合作等项目,与周边国家联系行和行加强双边互访,建立经济金融信息交流机制,为境内企业“走出去”提供商机和金融信息咨询服务。针对边贸业务特点,研发出口退税质押以及多种融资产品为边贸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和高效、快捷、便利的结算服务,助力边贸客户开拓东南亚市场。

据悉,自2010年云南省启动跨境人民币试点以来,该行为云南省超过300家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边贸结算、货物贸易、其他经常项目项下结算、资本项目结算等业务,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从传统的汇款、托收等拓展到集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跨境人民币产品组合,业务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及地区。

金融业贸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2-0019-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逐渐取代货物贸易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对国家经济特殊而又至关重要的身份和对其他贸易项目的强大促进作用而备受重视。金融业的发展直接代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研究它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意义重大。现有文献主要从资本市场效率和金融服务质量两个视角出发,运用IMD指标及金碚提出的竞争力指标对我国传统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鲜有对细分的金融服务业进行国际竞争力分析。[1][2]本文即以国际服务贸易手册细分出的金融服务业为研究范畴(具体界定见国际贸易分类手册P105-111),借用金碚提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分析我国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金融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概况

由图1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走势。1997-2004年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一直在0.1亿美元到0.4亿美元之间波动,2004年之后其出口额才突破1亿美元,2005-2006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1.45亿美元,与往年相比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有了一定增长。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一直以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为主。2006年我国两大传统服务项目旅游、运输服务占了整个服务贸易出口的60%左右,其他商业服务类约占了20%,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占整个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尚不到0.2%。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内部结构极不平衡,传统服务贸易份额大,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贸易份额很小,而现代服务尤其是金融服务贸易是新经济下加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服务贸易司统计数据

二、我国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1.净出口指标

我国金融服务2001年至2006年的出口额、进口额及净出口额如表1所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自2001年之后一直处于逆差,净出口额在2002年至2005年间都为负,表明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但2005年逆差有所减少,净出口差额明显降低,原因可能是我国在2006年金融业要全面对外开放,各大银行为提高自身竞争力,不断通过国外银行兼并及其他手段抵制国外大银行的压力,同时为应付来自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它们开始实行走出去的战略,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了逆差的减少。2006年我国金融服务出口大幅逆差,原因也可能在于我国兑现入世承诺,外国大型银行积极进入所致。

表1 2001-2006年我国金融服务进出口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服务贸易司统计数据。

2.贸易竞争指数

2001年至2005年各主要国家金融服务贸易竞争指数见表2。在此5年间,除我国和法国外,表中其他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指数都大于零。表2中前8个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在国际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以比利时为第一,其值在2001年至2005年逐年升高,2005年达到0.941,几乎接近1,这说明比利时对外金融贸易能力很强,几乎是净出口国。2001年我国金融贸易竞争指数为正,其后的4年指数值均为负,2002年降到最低点后慢慢上升,其原因大概在于2001年我国入世前国家对国内的金融业管制较严,其进出口受到限制,2001年之后金融业受到入世冲击,我国对外开放的承诺致使2002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指数达到最低点,2005年我国金融贸易竞争指数减少到-0.049,显示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比往年稍有提高,但我国金融业的生产率依然明显低于国际生产水平,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劣势。

表2 2001-2005年金融服务贸易竞争指数

数据来源:联合国服务贸易网UN SERVICE TRADE 统计数据整理得出。

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由表3可知2001年至2005年我国金融服务业的RCA值均未达到0.1,而卢森堡的RCA值位列表中10个国家的首位,2002年至2005年间其金融服务业的RCA值都超过了10,这表示卢森堡的金融服务贸易有极强的竞争力,也表明卢森堡的金融业在其整个服务业中所占比重大。金融服务业的RCA值居第二位的是瑞士,之后是英国,其金融服务业的RCA值也在3以上,这三个国家金融服务业的RCA值都大于2.5,表明其竞争力极强。美国金融服务业的RCA值低于此三国,原因可能是此三国的服务贸易以金融为核心,所以RCA值高于美国。我国金融服务业的RCA值显示了我国的金融服务竞争力极弱,这与我国主要服务贸易在传统的建筑和旅游业,并且金融贸易在我国整个服务贸易中比重甚微的分析结果一致。[3]

表3 2001-2005年金融服务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数据来源:联合国服务贸易网UN SERVICE TRADE 统计数据整理得出。

4.国际市场占有率

2001年至2005年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都没有超过0.2%,而英国金融服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居第一位,均值几乎达到30%,金融服务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居其次的是美国和瑞士,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远远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英、美和瑞士都是金融发达的国家,占有率高毫无非议。我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然而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尚远不及爱尔兰,可见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非常劣势(见表4)。

表4 2001-2005年金融服务国际市场占有率

数据来源:联合国服务贸易网UN SERVICE TRADE 统计数据整理得出。

综合看来,虽然各国金融服务业在上述衡量国际竞争力指标的排名上前后有变化,但都能较好反映各国金融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各国指标排名变化的原因在于各个指标的比较对象不同,例如贸易竞争指数是产品净出口与进出口总额之比,反映的是一国某产业相对于自身的竞争状态,显示性比较优势则反映的是一国某产业在国内所有产业中的重要性,而国际市场占有率反映的是一国某产业在此产业国际市场上的重要性。我国的金融服务业从各个指标来看都显示了其国际竞争力处于劣势,不仅贸易出口绝对额远低于发达国家,与本国传统服务贸易出口额相比,其相对值也甚微,因此我国急需尽快提高金融服务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三、提升我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改善金融业制度,调适金融业比重。传统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中所占比重超过60%,金融作为整个经济的桥梁,其比重仅在2%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金融业占服务业GDP的比重。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就需要进一步放开对金融业的管制,改善金融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竞争环境,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业调控机制,积极引导金融业对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

2.优化金融业政策,加强金融业基础。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使得我国金融业发展规模偏小,行政干预下的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不高,坏账和呆账比例较高,尽管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对政策性呆账和坏账进行剥离,陈旧的管理观念和经营模式依然制约着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国外银行的进入更需要国家制定适当的产业政策保护金融业面临的激烈竞争,创造有利于金融业迅速发展的制度和市场环境。[6]

3.引导金融业集群,获取外部性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以大都市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集聚经济产生的竞争优势促进了集群内产业的发展,各发达国家金融业获得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提高了它们在国际上的市场竞争力。政府应运用各种政策积极促进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确保金融业获得集群外部经济,最大化地提升我国金融业国际竞争能力。

4.培育金融业人才,创新金融业产品。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时间短,国内金融市场起步晚,金融竞争意识弱,加强多元化金融产品,尤其是离岸金融产品建设,改革金融教育方式,加强对复合型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培养是提升我国金融业国际地位的良策。积极学习国外银行拓展海外市场的经验,进行创新和研发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型金融衍生产品,拓展新业务。■

参考文献:

[1]田华,孙伟,宋耀.中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经济纵横,2003,(11).

[2]李伍荣,谢祖江,徐娜.论金融服务业贸易能力建设[J].华北大学学报,2007,(8).

[3]Balassa,B. Trade Liber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 [M].1965.

[4]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5]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5).

[6]祝炳奎,陈瑛.提高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能力的战略分析[J].南方经济,2002,(3).

Analysis on Financial Service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China

ZENG Kai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various indicator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such as the net exports index,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and the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o analyz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financial services sector. It points out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level of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金融业贸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发展;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出口结构

中图分类号:F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4)01-0084-06

一、引言

从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角度看,服务业终将逐步取代工业而成为一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推动力。目前,全球贸易结构正从货物贸易逐步向服务贸易倾斜,服务贸易已迅速发展成一种继对外直接投资和货物贸易之外的非常重要的国际经济活动,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逐渐成为衡量该国国际竞争能力和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样的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发展趋势下,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快速发展。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库(UNCTAD)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64.61亿美元,2012年达到4 730.37亿美元,2000—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8.21%,远远超过2000—2012年世界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率9.41%;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从2000年的304.31亿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1 909.39亿美元,2000—2012年年均增长率为17.26%,同时间段,世界服务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仅为9.63%,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从2000年的2.00%提高到2012年的4.32%;旅游服务出口、运输服务出口、其他服务①出口在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分别从2000年的53.34%、12.06%、34.60%转变为2012年的26.79%、20.43%、52.78%。数据表明中国在实现服务贸易规模扩张的同时,其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已开始从传统服务出口为主逐渐向现代服务贸易出口比例不断增大的趋势转变。

一国或一地区金融业的有效发展,一方面能刺激储蓄,将储蓄转变为投资;另一方面能提供更多的外部融资,提高一国或地区资本禀赋积累,降低融资成本,从而促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此外,金融业的有效发展能为技术创新提供人力资本投资、研究与开发费用投资和实物投资,从而间接促进一国或地区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的形成;在出口过程中,金融业的有效发展为出口企业应对国际资信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等出口风险提供风险转移保障。自1994年开始金融业全面配套改革以来,1999年中国金融业开始新一轮的快速增长,2007年金融业增加额同比增长52.33%,2008年和2009年其增长势头有所放缓,2010年开始,中国金融业增加额恢复大幅度增长。2000—2012年,中国金融规模总量②从304 933.07亿元增长至2 087 473.10亿元,增长倍数接近6倍,可以相信,中国金融业在一定程度上已实现有效发展。

灵活有效的金融市场可为服务业出口企业提供资本、融资平台支持,引导资本进入服务业,使资本成为相对便宜和富裕的要素投入生产,从而改变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实现贸易结构的优化,即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趋势转变。因此,在中国服务贸易和金融业迅速发展趋势下,本文拟以金融发展为切入点,研究中国金融业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溢出效应。

二、文献综述

随着对外贸易和金融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在对外贸易与金融的关系、对外贸易对金融发展的影响、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影响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在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上,早在1987年国外学者Kletzer和Bandhan在赫克歇尔-俄林(H-O)模型的基础上,从资源配置角度研究金融发展程度对两国贸易结构的影响,认为高度依赖外源融资发展的行业在信贷约束较低的国家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低度依赖外源融资发展的行业在信贷约束较高的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出口。Beck(2003)[1]也从资源配置角度研究金融发展对一国贸易的影响,基于56个国家36个行业的数据建立模型,实证分析结果与Kletzer和Bandhan得出的结论相同,金融发达的国家中依赖外源融资的行业拥有出口比较优势,且认为是技术因素决定了行业对外源融资的依赖程度。Becker等(2013)[2]从企业角度研究金融发展、固定成本和贸易的关系,认为出口需要巨大的前期成本,一国发达的金融体系能实现企业外部融资,从而促进一国的出口水平。Hur等(2006)[3]利用42个国家27个行业的行业数据分析认为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国家中拥有更多无形资产的行业具有高出口份额和贸易顺差。

国内学者在我国金融发展对外贸的影响研究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和少量的理论综述研究。陈建国和杨涛(2005)[4]利用1992—1999年数据分析金融发展对中国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时间段内金融发展的滞后和金融的低效率制约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张晓涛等(2012)[5]在更长的时间区间内研究金融发展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认为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能显著促进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国内学者还进一步将研究视角扩展到金融发展对区域对外贸易和具体产业对外贸易的影响,陈恩和黄桂良(2009)[6]表明金融发展对广东对外贸易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杨丹萍和毛江楠(2010)[7]认为金融发展对中国纺织业进出口贸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国内学者也越来越关注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的影响,马琳(2013)[8]认为现阶段中国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进出口具有单向的显著促进作用。林发彬(2011)[9]用金融中介率或贷款运用效率衡量的金融发展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李丹(2012)[10]以美国为例研究资本积累对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认为资本投入可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进而推动服务贸易结构优化。

国内学者一般基于以下几种视角研究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或基于生产贸易出口和消费贸易出口在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研究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或从传统服务和新型服务贸易出口在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的角度研究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或基于产业内服务贸易出口和产业间服务贸易出口在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的视角研究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或从运输服务出口、旅游服务出口和其他服务出口在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分析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或基于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分析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其中,运用的最多的是基于从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服务在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分析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如刘丽慧等(2013)[11]从该视角研究服务贸易结构。而近年来很多学者对运用出口复杂度衡量一国或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方法展开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并且,焦点已慢慢转向对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的测度和分析上。黄永明和张文洁(2012)[12]认为国家层次的出口复杂度能衡量一国出口商品结构和资本技术知识禀赋,一国出口商品的出口复杂度越高,则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技术水平越高。董直庆和夏小迪(2010)[13]基于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研究中国服务贸易技术结构优化问题。戴翔(2012)、张雨(2012)[14]和Mishra等(2011)[15]借鉴Hausmann等(2007)[16]提出的制成品出口复杂度测度方法度量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

由国内外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发达的金融市场为行业出口提供资本、融资平台支持,促进无形资产高的行业的出口,对贸易结构升级具有正的溢出效应。在金融业和服务贸易将成为经济发展主题的中国,本文试图基于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的算法,研究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商品结构的短期和长期溢出效应,探讨金融发展对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变迁的影响。

三、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一)变量选取

本文试图用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ES)衡量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出口复杂度的测度方法有收入和出口相似度两种指标,收入指标假设一国或地区出口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水平与该国或地区的收入相关,出口复杂度是该国或地区的人均收入的加权平均数,权重为该国或地区的出口相对比重;而出口相似度指标从一国或地区出口产品与发达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集的相似程度角度衡量该国的出口复杂度[12]。在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的测度上,戴翔(2012)、张雨(2012)[14]和Mishra等(2011)[15]借鉴Hausmann等(2007)提出的制成品出口复杂度测度方法度量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因此,本文同样借鉴Hausmann等(2007)提出的收入指标测度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该方法分两步进行,首先测算服务贸易出口中各分项的出口复杂度指数(TSI),公式如下:

然后测算一国或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ES),公式如下:

其中,ES(Export Sophistication)为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exk表示一国服务贸易分项k的出口额,EX表示该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TSIk表示服务贸易出口分项k的出口复杂度指数。

本文选取能衡量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商品结构的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中国金融业发展程度为解释变量。除了受金融业发展的影响,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还可能受该国技术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此,为使模型准确反映一国金融业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程度,本文也将技术和外商直接投资作为解释变量纳入模型中。

戈氏金融相关比率(FIR)是一国在某时点的全部金融资产与全部实物资产的比值,戈氏金融相关比率不仅能衡量一国金融规模的扩张,还能衡量金融结构的优化程度。因此,本文用戈氏金融相关比率(FIR)指标衡量中国金融业发展,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2表示广义货币存量,L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S为股票市价总值、债券余额和保费收入之和,GDP为国内生产总值。

用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额与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值衡量中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用FDI表示;用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衡量中国技术水平,用TC表示。

(二)数据说明

在测算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的出口复杂度指数(TSI)时,需使用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数据,但数据的获取比较困难且工作量太大,因此,本文选取2011年服务贸易出口额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排名居前60名的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数据为样本数据,鉴于样本数据的可获性,最终选定的样本国家和地区为45个③,45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85.94%。2004—2011年样本国家和地区的11项服务贸易分项出口数据源自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库(UNCTAD),人均GDP数据源自世界银行数据库,用计算的2004—2011年各服务贸易分项出口复杂度指数(TSI)的均值测度2000—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ES)[15],2000—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数据来自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库(UNCTAD)。

在测算戈氏金融相关比率(FIR)时,2000—2012年M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股票市价总值和GDP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债券余额数据由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债券信息网站相关数据整理得到,保费收入数据来自历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和中国保监会网站。FDI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商务部网站;TC数据来自历年国家统计局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四、实证分析

为探讨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与金融发展、技术、外商直接投资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特别是金融发展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影响,即“溢出效应”,本文使用Eviews5.0软件对各变量指标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等。对变量指标取自然对数后不改变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并能使其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因此,对变量指标ES、FIR、FDI、TC作对数处理,分别记为LES、LFIR、LFDI、LTC。

(一)平稳性检验

为避免“伪回归”现象的出现,在回归分析之前先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对时间序列LES、LFIR、LFDI、LTC进行平稳性检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

由表1可得,LES、LFIR、LFDI、LTC变量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四个变量的一阶差分为平稳时间序列,因此可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以判断各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二)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Johansen迹检验法对LES与LFIR、LFDI、LTC三组变量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

由表2可得,LES与LFIR、LES与LFDI、LES与LTC三组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拒绝了协整方程个数为0的原假设,不能拒绝协整方程个数为1的假设,因此,三组变量都存在协整关系,可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LES与LFIR、LFDI、LTC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建立并估计协整模型。

LESt=?茁0+?茁1LFIRt+?茁2LFDIt+?茁3LTCt+?着t(4)

其中,?茁0为常数项,?着t为误差项。用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得协整模型为:

从模型(5)可看出,模型的拟合优度达0.909,拟合效果较好,三变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了t检验,各解释变量的系数较为合理。具体而言,在长期内,服务贸易出口结构(LES)与金融发展(LFIR)、外商直接投资(LFDI)、技术水平(LTC)呈正相关关系,即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水平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其中,中国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具有长期溢出效应,金融发展规模和结构改善1%,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将优化0.031%。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进一步检验LES与LFIR、LFDI、LTC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检验结果如表3。

由表3可知,在滞后阶数为3的条件下,金融业发展、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水平的变化是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但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化不是金融业发展变化的原因,金融业发展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呈单向因果关系,再结合协整模型估计结果,可认为:金融业发展可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但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优化不会影响金融业的发展。

(四)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与金融业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水平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进一步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建立变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DLESt=?琢0+?琢1DFIRt-1+?琢2DLFDIt-1+?琢3DLTCt-1+?琢4ECMt-1+?着t(6)

其中,DLES、DFIR、DLFDI、DLTC分别为变量LES、FIR、LFDI、LTC的一阶差分,ECM为误差修正项,是协整模型(4)的残差序列,?着t为误差项。

对模型(6)进行估计,通过试验,在短期内,中国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影响不显著,固DFIR变量未纳入误差修正模型中,最终误差修正模型为:

从模型(7)可看出,模型的拟合优度达0.742,拟合效果较好;各变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了t检验,各解释变量的系数较为合理;ECM系数为-0.573,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表明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动态均衡时,系统则以0.573的调整力度将模型从偏离状态调整到均衡状态。

五 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中国金融发展为切入点,基于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的算法,研究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短期和长期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短期内,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没有影响;在长期内,中国金融业发展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金融业规模和结构的改善能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优化,具有正的溢出效应,但其溢出效应具有滞后性;在滞后阶数为3的情况下,金融业规模及结构的变化是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但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变化不是金融业规模及结构变化的原因,金融业发展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呈单向因果关系,即金融业发展可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但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不会影响金融发展。

基于上述结论,为实现中国金融业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长期可持续溢出效应,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完善金融体系,做大做强金融业。金融市场的有效发展与否关系到企业融资能力和成本,自1994年开始金融业全面配套改革以来,金融规模和结构得到很大改善,但仍需进一步加大金融体系改革,通过渐进式推进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和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完善金融体系。实现金融体系的市场化要求改革现有靠行政手段管理的利率机制,建立灵敏、反映资金供求的市场化利率体系,从而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并积极培育高服务水平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做大做强中国金融业,从而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优化。

2. 合理引导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加大信贷支持。根据服务贸易分项的出口复杂度指数测算结果,金融服务、专利和特许费和保险服务等属于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新型服务贸易出口分项。因此,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向服务业特别是新型服务业和融资能力差的中小型服务业发放贷款,同时,通过政府贴息和优惠利率加大金融机构对服务业特别是新型服务业和中小型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可以为服务业企业正常稳健运营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促进整个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

3.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推进有助于服务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融资能力,获得充足资金支持企业运营,从而促进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17]。在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过程中,要大力发展和完善创业板市场、企业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及保险市场等,使服务业企业除金融机构贷款渠道外,还可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企业债券、境内外上市发行股票、股权出让、引进风险投资、金融租赁等方式筹集资金。同时,应渐进式开放民间借贷,允许民间资本流入服务业企业,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

注释:

①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库(UNCTAD)中的服务贸易分项是按照IMF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分类方法分类取得的,包括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服务,其中,其他服务包括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和特许费、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政府服务,共11类。

②金融规模总量由广义货币M2、金融机构贷款、有价证券构成。

③4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中国、西班牙、日本、印度、新加坡、荷兰、意大利、爱尔兰、比利时、韩国、中国香港、加拿大、瑞典、瑞士、卢森堡公国、奥地利、俄罗斯、澳大利亚、挪威、泰国、希腊、土耳其、巴西、波兰、马来西亚、芬兰、葡萄牙、捷克、匈牙利、乌克兰、菲律宾、南非、克罗地亚、罗马尼亚、新西兰、塞浦路斯、保加利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白俄罗斯。

参考文献:

[1]Beck T .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3,(2):296-316.

[2]Becker B,Chen J,Greenberg D.Financial Development,Fixed Costs,and International Trade[J].Review of Corporate Finance Studies,2013,(1):1-28.

[3]Hur J,Raj M,Riyanto Y E.Finance and Trade: A cross-country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Asset Tangibility on International Trade[J].World Development,2006,(10):1728-1741.

[4]陈建国,杨涛.中国对外贸易的金融促进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5,(1):83-86.

[5]张晓涛,孙莉,杜广哲.金融发展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2,(11):32-38.

[6]陈恩,黄桂良.金融发展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区域差异——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和TSLS估计[J].国际经贸探索,2009,(6):21-26.

[7]杨丹萍,毛江楠.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互动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纺织产业的VAR模型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4).

[8]马琳.服务贸易与中国金融发展的协调效应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3,(1):57-60.

[9]林发彬.金融发展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效应: 被压抑了吗?[J].经济经纬,2011,(1):.54-58.

[10]李丹.资本积累对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美国为例[J].亚太经济,2012,(2):38-42.

[11]刘丽慧,蒋庚华,郭沛.中国服务贸易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策,2013,(3):130-132.

[12]黄永明,张文洁.出口复杂度的国外研究进展[J].国际贸易问题,2012,(3):167-176.

[13]董直庆,夏小迪.我国服务贸易技术结构优化了吗?[J].财贸经济,2010,(10):77-83,136.

[14]张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11):117-127.

[15]Mishra S,Lundstrom S,Anand R.Service Export Sophisti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R].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No.5606),2011.

[16]Hausmann R,Hwang J,Rodrik D.What you Export Matters[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7,(1):1-25.

金融业贸易范文第6篇

一、引言

穆斯林金融业务是指能够提供遵循伊斯兰教法的金融服务与工具,用于满足穆斯林希望遵循伊斯兰教规范处理金融事务这一需求的银行业务。

现在已经有很多关于我国开展穆斯林金融业务的研究,如白宁在时代金融期刊上发表的《宁夏伊斯兰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马罗礼发表的《关于伊斯兰银行人驻中国的研究》;这些文章都论述了穆斯林金融业务的概念以及在我国发展穆斯林金融业务的可行性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将根据我们实地调研的情况从宁夏开展穆斯林金融业务的供需结构、业务开展的情况、市场前景、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领域进行详细的说明。

二、宁夏回族自治区穆斯林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宁夏是全国回族聚居区,具备提供伊斯兰金融业务所需的良好的文化、政治、经济基础。通过近几年伊斯兰金融业务试点,加入有关伊斯兰金融国际组织,推动了宁夏与国际伊斯兰金融界在拓展伊斯兰金融新产品和设施及宁夏与伊斯兰同家、地区的经贸合作,为我国传统银行业务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宁夏银行是个区域性股份制银行,最大的股东是自治区政府和银川市政府。伊斯兰金融事业部2009年开始开办业务,下设5个伊斯兰金融中心,4个设在银川,1个没在吴忠。宁夏银行的经营理念是“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支持地方经济”,全行中小企业贷款占全行贷款总量的80%以上,全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主要集中在养殖、清真加工、羊绒、钢材、废旧金属回收几个行业。根据自治区政府的发展规划,宁夏银行的伊斯兰金融业务开办成熟后,可以将宁夏银行的伊斯兰金融事业部独立出去,组建一家伊斯兰银行,日前伊斯兰业务使用的是一套独立的业务处理系统。

宁夏银行存款类业务称为色兰保管账户业务,存款无利息,不分定活期,只分公司类和个人类,公司类保管账户具有唯一性,即一家公司类客户再开户时不同区分一般户、基本户等,只开设一个保管账户完成各类存款与结算业务。色兰保管账户虽然不付利息,但对于存款余额一直保持在5000元以上的客户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银行都会不定期地赠送一些礼品。截至2012年6月末,全行保管账户793户,余额约为2200万元,公司类余额为670万元,个人类余额约为1500多万,公司类客户中清真寺占比较高。

保管账户在业务流程与服务领域上也表现出一些不同之处。开户:保管账户开户时,除了填写普通账户申请开户的《宁夏银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开户申请书》、提交身份证外,还要填写《宁夏银行保管账户申请书》,其中《宁夏银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开户申请书》上盖有宁夏银行吴忠支行的业务公章,而《宁夏银行保管账户申请书》上盖有宁夏银行吴忠支行伊斯兰金融服务中心的业务公章。在填写《宁夏银行保管账户申请书》时账户类型一栏必须选择非分红型单位或个人保管账户,开户不收取任何费用,初次开户账户金额可以为零,开户后无论账户余额是否为零,都不收取任何费用。公司类保管账户的开户过程与个人类的类似。清真寺开赢公司类账户是宁夏银行伊斯兰业务中一个值得一提的创新点。清真寺是穆斯林宗教活动场所,集中了大量的乜贴收入。对于公司类客户来说,保管账户住结算服务方面与一般结算账户没有区别,但开办公户的清真寺可以得到银行的一些特殊服务。如准备小额新钞票为穆斯林群众兑换乜贴,为清真寺办理大额存取等。销户:保管账户的销户必须在开户网点办理,其他方面与普通存款账户类似。

首先,贷款类业。务宁夏银行开展的业务有伊斯兰加价贸易和伊斯兰贸易通两种业务。目前,加价贸易和贸易通业务余额已达到3亿多,主要集中在羊绒加工、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两大行业,还涉及部分商贸流通行业。2011年,加价贸易和贸易通共实现利润160万元,2012年预计利润率可达到800~900万元,加价贸易和贸易通的利润在全行贷款利润总额中的占比接近10%,以目前的业务发展速度,预计今年可能会超过10%。从各支行的情况来看,吴忠支行业务量在5家支行中居首位,达到1.09亿,约占全行加价贸易和贸易通业务总量中的1/3,其次是广场支行,其业务量约占全行加价贸易和贸易通总量的20%左有,新华西街支行与新城支行的业务量相对较小,新城支行为5家支行中最低的一家。从业务量的增长来看,5家支行中吴中支行的加价贸易和贸易通业务量增长最快,业务余额比去年增长1900万。

在具体的业务形式上,加价贸易和贸易通是法人类业务,不提供个人服务,在资金用途上只涉及非固定资产类的实物商晶的购买融资,期限不超过1年,以满足流动资金类用途的需求为主。由于加价贸易和贸易通不收取利息,因此申请人无法享受政府的民族贸易贴息政策,这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日前,该项业务的全部依托于宁夏银行已有的传统贷款产品,在具体的业务操作上,相同点多不同点少。以加价贸易为例,首先,业务申请。加价贸易必须在开办伊斯兰银行业务的支行申请,申请者必须是回族,公司类申请者的法人代表必须是回族,申请的资金用途必须是清真行业或伊斯兰教非禁止的行业在给银行提供的申请资料中,必须要提供与卖方的正式购销合同。

其次,贷前调查。对于加价贸易的调查内容与传统的贷款调查没有太大区别,只是要多提交一份购销合同,客户经理只需先审核申请人的资格是否符合加价贸易申请条件,然后通过常规的调查就可以进入审批环节。银行一般只对在本行开有结算账户的客户办理贷款,如果是个人类的加价贸易必须开立余额在1000元以上的保管账户,公司类加价贸易必须开立用于结算的保管账户。

第三,审批环节。根据加价贸易的金额大小,会由不同层级的审批部门办理审批业务,当金额达到5000万以上时,必须通过行审会完成审批工作。

第四,放款与贷后检查。加价贸易通过行内审批后,进入放款环节,放款时需要由银行开出放款凭证,加价贸易的贷款凭证上所有的“贷款”二字全部删去,其它内容与格式则保持不变,并盖有伊斯兰金融服务中心的印章。加价贸易中银行获取的利润部分是事先扣除的,也就是说,放款的金额是小于客户申请的资金额度的。

伊斯兰贸易通业务和加价贸易的办理流程上基本类似,只有一点区别,即加价贸易的加成利润是放款时事先扣除的,货款在到期时一次偿还,而贸易通业务的货款和加成利润是可以像普通贷款一样逐步偿还。

三、宁夏穆斯林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宁夏回族自治区穆斯林金融业务供求矛盾突出

供需结构不合理。通过我们的实地调研,本地区有很多地区对穆斯林金融业务都有一定的需求,特别是很多清真寺他们都希望把清真寺内的所有收入都存在属于清真寺的一个保管账户里,如色兰保管账户,还有就是许多的穆斯林产业希望能真正享受到贷款不收利息的政策,从而可以增加资金来源,把民族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宁夏与伊斯兰国家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大,对穆斯林业务的需求不管是从种类上还是服务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宁夏开设的穆斯林业务对这些方面的需求都不能很好地满足。目前,宁夏银行伊斯兰业务只面对穆斯林客户及穆斯林背景的法人客户,在地域方面,只限于当地符合条件的居民和企业,不对境外客户开放,业务只限于人民币。对金融产品方面,宁夏银行只提供活期存款账户、州财账户和加价贸易三种产品,而伊斯兰债券、伊斯兰保险以及租赁等产品目前尚未推出。

客户的局限使得伊斯兰银行业务的服务范围非常狭窄,而业务的单一性使得其无法满足穆斯林客户的多种金融服务需求,这些对宁夏发展伊斯兰银行业都有不利的影响。在伊斯兰银行业务发展逐渐成熟时,应该放宽对客户的要求,并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宁复银行的穆斯林业务配比网店不合理。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在穆斯林更为聚居的地区,对穆斯林业务需求大的地方比如吴忠这些地方的网店只有一个,有些直接没有。但是像银川这样穆斯林比重小的地方没有四个穆斯林业务网点。

(二)宁夏回族自治区穆斯林金融业务监管力度有限

穆斯林金融业务不同于传统银行业务,它提供是不保本、收益损失共担的投资账户。对传统银行的存户而言,他们不需要关心银行或投资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状况。而伊斯兰银行的投资账户持有人则直接分担资金使用者的营运风险,因此为了保护本金及确实得到公平合理的报酬起见,对信息披露的要求远高于传统银行存户。而目前,宁夏银行对投资项目的信息披露非常有限,投资账户持有人无法依据所获得的信息对银行的经营管理做出准确的评价。

而银行提取的收益平衡准备金的存在导致了投资账户持有人无法了解银行真实的经营管理情况。由于投资账户持有人和股东收到的是经过修正的收益率,只要它不低于现行的市场收益率,投资账户持有人就没有理由撤回投资,同时也降低了监管银行的动力,这会导致市场对穆斯林金融业务的约束变得无力。

(三)法规不健全与国家政策矛盾显著

由于穆斯林金融业务自身的特殊性,现有的银行监管法规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穆斯林金融业务,比如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以及监管的内容。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Ⅱ》中对银行的信息披露以及市场约束提出了要求。穆斯林业务一般由所在国的中央银行进行监管,国际上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共同的监管制度,各国的监管方式也各不相同。目前由于我国只在宁夏进行了穆斯林金融业务的试点工作,因此在穆斯林金融业务领域并未形成成熟的监管制度。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业务发展促使供需平衡。

宁夏银行可以因地制宜,尽可能的根据宁夏对穆斯林业务供需结构,制定出合理的增加需求方面的政策和具体实施。在宁夏进行一个全面的考察,做出科学的网点建设,以满足当地对穆斯林金融业务的需求。

(二)加强穆斯林金融业务营销

宁夏银行要加大在各个地区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广告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穆斯林了解这项业务,增加业务量。

(三)宁夏自治区政府要引导其他银行开展穆斯林金融业务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当前和以后对穆斯林金融业务的需求日益加大的背景下,不仅要加强宁夏银行的穆斯林金融业务,而且要在其他商业银行也要进行试点推广和发展,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穆斯林金融的供需平衡同时也增大了各个银行的有效竞争,降低了穆斯林金融发展的成本。还有就是积极营造穆斯林金融投资环境。要尽快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确立优势项目,积极寻找与穆斯林金融合作的最大边界,加快引进外资不发,填补资金缺口,搭建起穆斯林金融投资的桥梁以此来推动宁夏穆斯林金融的发展。

(四)加强对穆斯林国家金融业务的学习和了解

培养“伊斯兰金融”专业人才。目前,制约“伊斯兰金融”发展的瓶颈是专业人才的培养赶不上需求增加的速度。培养一名“伊斯兰金融”专家,至少需要10-20年。这是一门全面伊斯兰知识、东西方金融理论结合的新学问,融宗教、法制和现代经济于一体,而且必须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国内高校应当尽早创立“伊斯兰金融”专业,联合国内金融机构,有计划地培养专业人才,从而发展创新有利于宁夏和穆斯林国家贸易往来的金融业务。

(五)国家或地区要出台相关的政策与制度

国家制定的规章可以借鉴巴塞尔协议以及伊斯兰金融机构会计与审计组织、伊斯兰金融服务委员会制定的相应法规,同时要考虑到中国自身的特点,满足中国伊斯兰金融服务发展的特殊要求。

五、结论

本文主要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穆斯林金融业务进行了阐述。首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穆斯林金融总体做了介绍,然后以宁夏银行开展的穆斯林金融业务进行说明,最后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穆斯林金融需求角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宁夏穆斯林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总而言之,只有不断地优化、创新穆斯林金融业务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穆斯林金融业务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宁夏当地穆斯林金融的需要,对我国以后长期发展穆斯林金融业务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白宁,宁夏伊斯兰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时代金融,2010,(10)

[2]马罗礼,关于伊斯兰银行入驻中国的研究[EB/OL],百度文库

[3]刘蓉,伊斯兰金融在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J],消费导刊,2009,(1)

[4]马占明,从发展现状看伊斯兰金融的前景[EB/OL],中穆网,2012-07-19

金融业贸易范文第7篇

一、国际金融服务贸易与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系指按照GATS所界定的4类贸易形成,即过境交付、消费者移动、商业存在及人员流动等而进行的任何金融提供活动,它是在各成员之间进行的。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可以是一成员方希望提供或正在提供金融服务的任何自然人和法人。但参加方的公共机构,即政府、中央银行或货币发行机构,或由政府拥有、控制的主要执行机构,或为政府的意图而活动的机构则被排除在外。因此,国际金融服务贸易主要指商业性的金融服务活动。同时,构成社会安全和公共退休计划的法律体系方面的各项活动,由公共机构为财务、担保或使用政府财政资金所进行的其他活动,一般也被排除在外。但如果一成员方允许它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就这些金融服务活动与公共机构进行竞争,则这些公共金融服务也被列为“贸易服务”。从实践来看,金融服务贸易主要通过‘‘商业存在”和“过境贸易”(如去国外培训金融专业人员)及“人员移动”(如派遣金融专家去境外提供服务并收取酬金等),都可归入“过境贸易”之中。按照金融服务协议,金融服务是由一成员方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有关金融方面的服务,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保险及与保险有关的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

理论上,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国际资本市场自由化是国际金融市场自由化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金融市场自由化既包括资本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也包括一个国家的居民可以任意地消费全球任何地方的金融服务。两个方面的自由化共同促进金融业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指金融服务在全球的充分配置,其结果是新的服务内容(金融创新产品)可以在全球很快得到推广,服务价值、服务质量趋于一致,并通过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及金融信息服务等的自由化,产生了手续费、佣金及其他费用的国际支付(金融服务收入);同时,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意味着国内消费者可以自由地使用外国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国内也可以为国外消费者自由的提供金融服务。

二、中国金融业保护的原因

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告诉我们:国际贸易对各个国家是有别的。但是,基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各国所得到的好处是不一样的,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甚至会受到损害。因此,金融服务业和其它国际贸易一样,存在保护问题。

面对人世,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子应该循序渐进。中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速度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中国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的改革的进程、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力、金融法规的完善、中央银行的监督水平以及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因此我们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只能是渐进式的。

金融业具有较强的外部性,所有部门经济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金融业的支持程度。金融业的广泛渗透性决定了其在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成为政治上、经济上都极为敏感的部门,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各个国家在其市场开放上都采取谨慎的态度。

其次是对市场开发带来的经济风险的担忧。金融市场开放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资本的自由进出,如果投资者对一个国家的市场信心丧失,则会引起大量资本抽逃,再加上投机者的冲击,就会加速市场的不安全,最终引发金融危机,可见,金融市场的开放为一切不稳定因素的爆发提供了机会,金融市场开放的另一个后果是巨大的竞争压力使一些效率低下的金融机构不能生存,虚弱金融机构的倒闭将可能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殃及金融体系及整个经济系统的安全。

三、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金融业开放进程应取决于中国经济体制,特别是企业改革的进程。

1.中国在开放金融业时,要保留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控制权。中国金融业及其他市场的开放,意味着中国的进口将很快扩大,如果此时国家主要出口品的国际市场出现需求下降或竞争加剧的现象,国家出口品出口将会大大下降,国际收支因而会恶化。如国际收支赤字超过5%的警戒线,再加上一些别的因素,很可能引起投资者的信心危机,出现资本外逃现象,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帐户自由化下,很可能遭到国际投资者的袭击,引起外汇储备大量损耗,爆发货币危机进而引发金融危机。由于发展国家普遍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非常激烈。劳动的收入需求弹性低,市场增长有限,中国出口的巨大压力和增长的困难,短期内在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和结构得不到改善时,必须用资本控制来避免金融及其他服务市场开放可能带来的国际收支恶化所引发的金融危机问题。

2电信、汽车、农产品等市场的开放综合考虑,金融服务大面积的开放应滞后于这些市场的开放。在电信、汽车、农产品等市场开放时,必然会受到巨大的冲击,作为服务中介的金融业不应过早开放。

3.在未建立良好的金融监管体系时,不可过快开放金融业。金融业的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金融监管体系的不健全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4.开放的区域分布上不应过分向西部倾斜,在一个跨国公司不多的地方是很难吸引外国金融机构的。东部地区发展较快,对信息反应比较灵敏,因此,首先开放外国投资比较密集的上海等地区更加有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金融业贸易范文第8篇

所谓金融发展,简单来讲就是指金融业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对金融机构结构、金融工具结构等金融结构作出的相应调整与变化,其目的是为经济发展创造更优越的金融条件。

在金融发展趋势下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变化是怎样的,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金融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影响日益凸显,金融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各国间贸易业在对金融业发展发挥着能动作用。

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就是对外贸易,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国际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是:<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国家的形成。

首先,金融发展水平可能对国际贸易模式有重要影响。

金融领域的发展给一个国家更依赖于外部融资的产业带来比较优势。因此,一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可能也是比较优势的一个来源。

金融发展影响国际贸易结构,贸易结构可分为商品结构、地区结构从商品结构上看,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国家,在对金融依赖较强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并大量生产与出口;金融发展程度低的国家,在对金融依赖弱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与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并大量生产与出口。因此,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结构升级,进而促进进出口贸易结构的改善。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金融发展60年,60年的中国金融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业的蓬勃发展,给新中国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得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了更多合作关系,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在这60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成为世界贸易大家庭中的一员,作为一个贸易大国日益崛起,与此同时中国金融市场也更加开放,经济的繁荣增强了国力更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中国的产品结构也随金融业的发展不断升级。

从地区结构来看,由于金融对贸易的支持、服务及风险分散作用,地区金融越发达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就越大,容易出现“马太效应”,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金融越发达的地区,贸易就越发达。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金融业发展之首,其贸易发达程度也是众所周知的。

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国际贸易竞争力

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主要包括国际结算、国际贸易融资和国际贸易风险规避等。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成企业的国际贸易业务,还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减少风险和损失,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美国、欧盟、日本的一些大企业在国际上有着超强的竞争力,这往往得益于这些国家发达的金融业。

金融发展影响国际贸易关系

金融业贸易范文第9篇

离岸金融的主要特征

离岸金融业务起源于20世纪50年展起来的欧洲美元市场,是在全球金融一体化和金融高度自由化下,以自由兑换货币为工具,由非居民参与进行的资金融通。其主要特征是“两头在外”,即从境外吸收存款,债权在外;向境外贷款,债务在外。

20世纪60年代,离岸金融市场获得迅猛发展,从伦敦、巴黎、法兰克福、苏黎世、卢森堡等欧洲地区扩展到新加坡、巴拿马、巴哈马等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在纽约、东京等地出现新的离岸金融中心,到20世纪90年代,离岸金融市场已遍布世界各地。时至今日,离岸金融在业务上,已不仅仅局限于银行的存贷、结算业务,还包括私人银行、集合投资、对冲基金、公开市场基金、资产管理、信托业务、结构化理财、再保险等方面。在交易币种上,外币业务仍为离岸金融业务的主流。在经营单位类型上,外资银行仍是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主力军,相对于内资银行离岸金融业务,其业务范围更为广泛,包括外汇存贷款、国际结算、同业外汇拆借、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外汇担保、咨询及见证业务等。在外汇管制放松上,离岸银行不必持有准备金、不受利率上限约束,还可享受免征利息税等较多税收优惠。

综合保税区的业务特点、离岸金融需求及其条件

综合保税区的业务特点

综合保税区作为海关保税监管体系的最高形态,是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动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创新平台。其运作规则是基本与国际接轨的一种新的自由贸易区模式。

在我国,综合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港口作业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口岸功能,集港口作业、物流和加工为一体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05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上海洋山保税港区,2006年又同时批准设立了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和大连窑湾保税港区,2007年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成为具备保税港区功能的首家综合保税区,2008年7月23日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成为全国第十家综合保税(港)区,同时也是第一家直接依托空港口岸设立的综合保税区。

综观我国目前的综合保税(港)区,都是以口岸建设为依托,充分利用这一稀缺的政策资源,在做大既有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贸易、金融、信息、研发、设计、展示等辐射集聚效应强的现代服务业入区,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产业转移,形成主体功能突出的国家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作为业务整合、功能升级和政策叠加的一种海关特殊监管新形式,综合保税区是对国际自由贸易区功能的进一步探索,具备发展离岸金融的基础条件。

从未来的发展规划看,综合保税区的业务将不仅局限于发展口岸物流、保税物流和保税加工,而且还将注重服务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国际期货、高端研发、展示展览、国际租赁、离岸金融等领域的业务活动。例如,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在未来五年规划中提出,将国际物流、国际贸易、服务贸易、保税加工和离岸金融等五大业务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并努力建设五个中心即:东北亚航空货运中心、高科技保税加工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现代服务贸易中心和离岸金融中心)。

离岸金融需求的类型

《海关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将保税(港)区可开展的业务细化为九大类型。目前,综合保税区普遍开展的业务以及一些尚未开展的业务,对离岸金融都存在明显的现实或潜在的市场需求。通常,综合保税区业务发展对离岸金融的需求可概括为以下几类:

现有业务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一是在现有的国际贸易等业务运作过程中,尤其是国际转口贸易业务的开展,需要资金融通和结算的便利作为配套服务,以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二是在采购、配送等物流业务运作过程中,存在本地资金收付与结算服务需求,如果允许综合保税区开设离岸账户并提供相应的离岸业务服务,可以将与物流相结合的原停留在境外的资金结算吸引到境内,以提高资金集聚能力。三是在出口加工等业务运作过程中,在进行原材料的集中采购时形成的融资需求。

即将开展的业务存在的潜在需求。除一般性的贸易、物流、加工等常规性的业务运作外,综合保税区还可以凭借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开发形成一些更具增值效应的新型业务,如大宗商品的展示业务、生产加工中的高端研发、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国际维修中心以及以飞机和大型装备设施为主的国际租赁业务等,这些即将开展的业务都需要离岸融资等配套服务作为支撑。

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的有利条件

政策优惠。综合保税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境内关外”的管理模式,在海关、税收、外汇等方面均享有特殊的优惠政策。比如,区内企业购汇限制比较宽松,国际收支申报手续较为简便,区内企业与境外从事货物交易无需办理核销手续等,从而可以尽快地实现与离岸金融接轨。

监管严密。综合保税区空间封闭、监管便利,吸引了大量与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配送有关的货物在区内集聚并疏散。完善的海关、银行监管和外汇管理体系,可以有效保证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企业国际化。综合保税区凭借其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吸引着大批中外知名的物流、加工、商贸服务等类型的企业入驻区内,从而为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交易主体。

运作封闭。综合保税区作为一个全封闭区域,可以有效保证严格意义上的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规模化产业集群的生成必然会带动一大批具有较好成长潜力的企业入驻,也势必导致区域内金融需求的扩张,从而为整个离岸金融试验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内生市场。

管理高授权。在管理体制上,综合保税区的行政级别较高,协调能力较强。比如,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作为天津市政府派出机构,受市政府委托负责相关行政审批,拥有几乎相当于一级地方政府所有的行政权限。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管委会则是由上海市政府组建,海关和检验检疫等部门、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南汇区政府、浙江舟山市政府等诸多部门参加。苏州综合保税区依托工业园区管委会,也基本具有一级地方政府的所有职能。

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鉴于综合保税区业务发展的特点和金融实际需求,离岸金融是综合保税区应当积极拓展的业务之一。在国外,自由贸易区物流无国界的同时也伴随着资金流无国界,外汇可以自由兑换,资金出入与转移自由,资金经营自由。在国内,允许综合保税区先行先试离岸金融业务,可使开办离岸账户的客户享受资金调拨自由、存款利率品种不受限制、免征存款利息税、境内操控境外运作等诸多便利,为其境外业务提供资金结算便利、调度自由,将会给区内企业创造更为优良的运营环境,也是综合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变的拓展功能之一。

积极争取成为离岸金融业务试点。综合保税区作为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前身和核心载体,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既为离岸金融功能的拓展奠定了基础,也对各类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提出了实际需求。为进一步实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战略,综合保税区需要开展离岸金融业务,以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为此,综合保税区应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认同和支持,加大推进力度,共同向国家提出申请,力争使综合保税区成为离岸金融业务的试点区域。

发展初期适宜采用严格的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发展模式。综合考虑国内、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以及我国金融发展和管理的现状,综合保税区在发展初期适宜采用严格的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发展模式。一方面,离岸业务与在岸业务账户分设,有利于抵御国际金融风险通过离岸金融市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更便于金融监管部门设置“防火墙”对跨境资金进行有效监管,防范境外热钱等资金的流入。另一方面,离岸业务与在岸业务账户分设,既能够满足企业境外融资、结算便利、统一管理、降低成本、规避风险等目的,也可以防止离岸金融交易活动影响国内货币金融政策的贯彻实施。

(首黑)积极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以拓展业务领域。其一,积极争取更加宽松的外汇管理政策。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外汇管理部门取消对综合保税区的外汇管制,对非居民外汇交易不设限制,允许离岸资金自由进出和汇兑,对外汇出股息、利息也不会有任何限制。除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外,对从事离岸业务的银行没有其他流动性要求。放开利率限制,允许其随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在较大的范围内上下波动。

其二,积极争取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扶持。以税收优惠促进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是世界各国所采取的通行政策,要积极争取相关税务部门明确综合保税区内离岸金融业务的税收政策,制定离岸金融业务税收的相关法规。对于从事离岸金融业务的金融企业(独立核算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可减征公司所得税,免征印花税、营业税、利息税、资本利得税和股息预扣税等,免缴各种准备金等,以吸引国外银行设立离岸银行机构,支持区内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对于新设立的从事离岸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在税收返还上给予补贴,比如自开业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财政按离岸业务营业税的100%给予资金支持,在初期运营上给予补贴。对于综合保税区内的物流、贸易、金融、总部企业等符合长远发展方向的企业给予适当的引导性资金支持,也可通过离岸账户经营的盈余优惠征税。

其三,实施更加完善的金融监管机制。一方面,可考虑将综合保税区内注册的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视同境外企业,允许其开立离岸账户,进一步扩大收支范围。另一方面,要以资本充足率作为监管的核心标准严格市场准入,要在接受国际惯例和业务自由的基础上对离岸资产实行审慎监管。

金融业贸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商业银行 发展措施

前言

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提供的一种新的综合金融服务,近年来成为西方银行业最热门的话题和重要的新的业务增长点,供应链金融业务被视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我国,银行主导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特征明显,银行通过大力推进以供应链金融为主的贸易金融业务创新,既能为我国实体经济提供全面、充分的金融服务,解决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使投资、生产、销售活动更加顺畅,又能实现企业与银行的互利共赢,共同进步。

由于我国日渐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中心、采购中心,我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供应链的进程不会改变,国内的供应链管理研究、金融业务发展日趋旺盛,且国际合作也日渐增强,为了提高我国供应链的竞争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各类企业和银行将供应链金融业务作为新兴的金融产品加以研究、应用,各类银行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不断提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现有供应链融资方案的设计,以此来不断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良性发展。

1. 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概况

目前国内各类商业银行在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上,可以说各有所长、各具侧重点,例如广东发展银行,作为国内比较早开展货押业务的银行以货押业务为主打产品,结合物流公司的专项服务,为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方案。再例如以服务中小企业为目标的兴业银行,其主要产品针对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中各个不同环节提供一系列服务产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招商银行作为国内电子银行市场领先者,着力打造基于其技术平台优势的“电子供应链金融”概念。深圳发展银行是国内率先提出“1十N”模式,通过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向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渗透,开发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市场。

虽然各家银行在产品名称、产品组合等方面各有差异,但不难看出,各商业银行通过提供核心客户解决方案、上游供应商解决方案、下游销售商解决方案,或三个方案同时组合运用的模式来满足供应链管理的整体需要。同时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认识存在共同之处:

1.1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各家商业银行关注、争取的都是供应链中的交易所产生的现金流及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优质动产(例如:存货、应收账款等),利用存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产品尽可能的满足各个节点企业的金融需求,力争为链条企业提供整体的结构化金融解决方案。

1.2各家商业银行在自身为供应链上的各企业提供传统金融服务的同时,也积极寻找第三方合作伙伴(例如:物流公司、保险公司等),针对物流与供应链的产品进行不断的创新,充分发挥物流、保险的业务优势,结合银行融资产品提供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第三方物流公司也是银行产品销售的一个渠道,也是代表银行执行监管的重要角色,银行与第三方的合作,是以各自经营范围、业务优势为出发点,形成互补,交叉销售,在降低风险或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促进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

1.3在国内金融制度环境、技术环境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的情况下,金融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同业竞争日益加剧,各家商业银行都在不断寻找建立在自身经营特色基础上的新的利润增长点,供应链金融业务在我国还属于发展初期,银行主导特征明显,市场潜力巨大,是各商业银行积极争揽的带来综合性收益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1.4在进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拓展与业务操作过程中,商业银行多是运用“1十N”模式进行。所谓“1”,是指在链条上,拥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核心企业,“N”是依附核心企业存在的其他企业。银行通常采取以满足核心企业需求为业务突破口和融资风险控制点,通过提供核心企业解决方案、对上游供应商解决方案、对下游销售商解决方案的产品及其组合,实现贸易融资规模扩大、客户批量增长、服务行业不断拓展等经营目标。

2.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措施

2.1选择重点行业实现业务突破

商业银行应当结合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在贷款支持民生行业、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重点行业的贸易行为辅之以供应链金融业务方案进行全面支持。以支柱性行业为突破口,选择行业重点客户,建立战略联盟关系,通过“1+N”供应链融资模式向重点客户上下游进行渗透,有效实现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及客户结构的调整。

2.2以优势业务带动客户群体扩展

每个商业银行都具备比较优势业务,以中国银行为例,国际结算业务是其传统优势业务,但单纯的国际结算客户,在办理贸易结算、融资时,银行提供的服务多数集中于结算方式上,或者某一环节的一个贸易融资活动。如果能将客户贸易整体考虑,提供连贯的国内、国外整体贸易金融服务,既能综合节约财务成本,扩大贸易机会,又能不断提升银行综合服务水平。因此以优势业务带动客户群体的壮大,也不失为一种促进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有效途径。

2.3以基础产品销售为主,有针对性开展产品创新

目前商业银行基本都销售涉及贸易交易的各个阶段的融资产品:如装运前融资、货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通过上述产品,基本满足核心客户、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不同业务需求。在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基础产品的销售,包括供应链产品、结算产品、保函产品等;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客户开展有针对性的产品组合与创新。

2.4提高电子信息技术水平

金融行业是信息密集型行业,其发展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目前国内许多银行也通过大力开发网上银行,银企直连等电子化的服务,希望以此增加渠道服务项目,尽可能降低客户的操作成本。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中,如何将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不同信息平台、信息主体,充分实现各平台的信息共享、互补、监控是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业务需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存禄,黄培清.供应链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上一篇:人防工程管理范文 下一篇:机电节能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