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02 18:36:57

金融管理

金融管理范文第1篇

《金融管理研究》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年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金融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管理;探讨

1.思想管理

我国的金融管理的第一大层面,是思想管理,这是一个基础层面,也是一个软层面和织力支撑层面。

思想又称“观念”,是思维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范畴。它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与社会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即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虽然“政治挂帅,思想先行”、“政治是灵魂,思想是统帅”等口号,因其提法的不够科学与精准,早已成为历史用语而被淘汰出局,但是如同倒脏水不能连同婴儿一起倒掉一样,我们并不能也根本不可能从本质上彻底颠覆与否认思想对于人们行为的指导作用。例如“转变观念是改革开放的先导”的提法与做法,实际上就正是思想指导行为的新提法。

当然,一切事物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取得实效。金融管理的思想管理,也不能走政治说教、硬性灌输、耳提面命的老路,而要创造出新时代的新思路、新内涵、新方式。

一是创新管理。要千方百计使金融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行为、创新作为,为我国金融改革与创新、繁荣与发展多做贡献。正如总书记所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创新已成为21世纪全球的大主题,我国同样把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并确立了建设新型国家的目标。这也是金融思想创新管理重要性之所在。

二是人性化管理。21世纪又是一个人性化时代,“以人为本”也成为全球大主题。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金融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要实行人文关怀,以金融人的人格自塑、人性自铸为中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融观,自觉抵制金钱诱惑,提高自身抗腐蚀能力,做到“常在水边站,就是不湿鞋”。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三是服务化管理。金融管理要实行服务化管理,管理人员要树立并践行“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与广大金融人共享金融服务,共享金融管理,在金融管理中双边互动、共促双赢。

2.组织管理

我国金融管理的第二大层面,是组织管理,这是一个保证层面,我国的金融机构从中央银行到各商业银行,要进行逐层级的组织管理,从前沿的柜员到中层的信贷员,再到高端的管理人员,要层层落实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分层次进行组织管理。

所谓“组织”,指的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金融的组织管理,重点是对各层级金融人员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的综合管控与治理,形成严密的组织网络,并形成强大的群体优势与团队精神,塑造好金融形象。

3.制度管理

我国金融管理的第三大层面,是制度管理,这是一个上硬层面和主体层面,也是一个具体层面。

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或行动准则。”我国的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已建立健全了各种配套的规章制度。例如金融市场管理制度、金融债券管理制度、存贷款管理制度、金融产品管理制度、金融服务管理制度、金融投资管理制度、金融创新管理制度等等。

实行制度管理,是金融管理具体、有效的途径。但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在制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国金融界屡禁不止的、洗钱外逃等恶性案件,从负面证明了制度管理的疏漏与缺失,这一点必须引以为戒。

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金融机构内部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务必做到一丝不苟、惩罚分明;另一方面要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和金融稽查力度,充分发挥银监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部门和新闻媒体(电视、广播、报刊等)与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4.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对策

在金融业面临着那么多风险和挑战的今天,如何从实际困难中寻找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的办法,从而能够不断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方式方法,防范和化解风险,以推动金融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份十分艰巨的任务。笔者总结以下几条,用以加强和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

第一,改变传统观念,用现代的眼光,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所谓的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主要指金融行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凝聚形态,包括种类用于投资、避险,或者金融操作便利工具,以及附加在这些产品上的其他劳动价值。”传统的金融行业主要通过提供传统的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帮助,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要求金融机构能够积极利用咨询、信息服务等方式,通过银行卡、股票、支票、债券、汇票、期货、保单等新型金融工具,促进服务的现代化与文明化。另外,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的环境,包括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都要更加人性化,更让人赏心悦目。

第二,从立法的角度来看,要加强金融风险的法律防控。目前,对金融风险的防控已经不是一个要不要实行的问题,而是一个要通过什么方式实行才更有效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进行金融立法的完善,从法律层面上规范金融机构及金融主体的合法化行为。另外,要加强金融监管能力。

第三,从准入制度来看,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是体现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的“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市场准入既是管理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他一系列金融监管制度建构的基础依据。加强市场准入制度的建设,对各种金融工具、交易机构等注册、审批以及交易的资格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使那些不符合资格的金融机构都不能进入金融市场。

第四,从管理本身来看,要创新金融管理。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是优化金融机构发展,保证金融机构良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要加强本单位激励机制建设,在人事的组织、岗位、流程、培训、考核、市场营销方式等方面积极创新。特别是在新型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的今天,要对员工的个人业务素质、道德素质方面进行培训,以获得良好的口碑,增强本单位的软实力。

5.结语

金融管理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美国次级贷款金融海啸以次级贷款危机为起点,迅速蔓延到美国的金融、股市、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美国经济,并且随着全球经济链条进一步扩展到世界各地,进而演变成为全球性经济危机。基于美国处于世界经济的核心地位和中国经济、金融、外汇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政府必须进一步结合自身经济特点参与到美国的救市行动中来,实现救己与救美的统一。

一美国次贷金融海啸

美国次贷金融海啸是指近期发生在美国的以次级贷款危机为起点,迅速蔓延到美国的金融、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美国经济,并且进一步随着全球经济链条扩展到世界各地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所谓美国次贷危机,指近一年多来发生在美国由房地产泡沫破产引起的次级贷款机构破产,大量投资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亏损甚至被迫关闭,经济增长衰退、股市剧烈震荡的金融风暴。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着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大爆发。随后一批投资银行因为涉及次级抵押贷款而倒闭,大量的次级债券信用等级下调,大量的企业和基金被迫暂停发债。接下来欧洲金融市场也出现严重的震荡,我国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六家金融机构也因购买了部分美国次贷抵押证券损失了约49亿元人民币。2008年1月15日,花旗银行宣布该行四季度亏损98.3亿美元,并表示将通过公开发行及私人配售方式筹资125亿美元;9月7日,美国联邦住房金融管理局将出面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14日,美国银行与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达成协议,将以约440亿美元收购后者;15日,美国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银行申请美国史上最大破产保护,债务逾6130亿美元;17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基准利率2%不变,美政府正式接管AIG,美联储提供850亿拯救AIG。截止2008年10月份,全美国有无数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宣布停业破产。

二美国金融海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不断通过贸易、金融和国际资本流动等渠道传递到我国。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火车头,美国次贷金融海啸的冲击力也影响到世界的各个角落。2008年1月21日,全球股市发生罕见的股灾,欧洲三大股指跌幅均超过5%,22日,日本股市收盘跌5.65%,香港恒生指数大跌8.65%,印度股市下跌10%后一度暂停交易。1月23日,索罗斯在《金融日报》上撰文指出“全球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从直接影响看,次贷危机时中国外汇投资只损失150多亿,而第二次风暴,中国持有的房利美和房地美3760亿美元的债券就有风险。根据金融专家宋鸿兵的预期,美国次贷危机只是一个引爆器,其背后的48万亿美元的总债务和45万亿美元的财政亏空才是真正的巨型火药库。目前美联储以及欧洲、日本央行的联手海量注入流动,只能“救急”而不能“救穷”,这些措施虽然能够暂缓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枯竭危机,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本身的巨大债务问题。而且随着增发货币所导致的通胀压力抬头,也将制约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范围。最近,美国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银行申请破产,美国5大投行就倒了3个(前面有美林、贝尔斯登)。美国所谓救市,其实就是用美国国债做担,一旦国债出问题,中国近两万亿美元就找不到了。

从我国的外汇储备状况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高达约2万亿美元,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而这些外汇储备,绝大多数以美元资产的方式持有。这样,美国经济的高跌起伏直接影响中国财富数量的增减,国内母公司发生资金不足,所有外资企业都必然回国救主,包括在中国的所谓热钱,也首先选择回国救自己的母公司。数千亿外资企业留存利润外撤,数千亿美元热钱外逃,数千亿美元直接损失,必然造成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外汇储备危机,资本撤出还会引起中国股市崩盘,楼市崩盘。

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来看,中国现在外贸依存度达到65%,也就是说进出口贸易总额相当于GDP的65%。中国现在的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DP比例)已经超过35%,而日本和美国在对外经济发育水平顶点年份,外贸依存度没有超过25%的,出口依存度没有超过15%的。中国已经创造了世界空前绝后的,最全球化的对外依存经济体,别说变成内向型的了,就是达到出口依存度在15%以下,就意味着GDP将减少20%的需求部分。

从中国企业来看,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离不开美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也离不开美国资本家、企业家对中国工厂的投资与建设。美国经济走势直接影响中国产品的销量,进而影响中国工厂的订单,影响中国老板的生意,影响中国工人的饭碗。西方发生经济危机,中国必然发生大量企业破产,大量工人失业。有统计资料表明,从利润增速来看国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在去年全年是36.7%,去年上半年是43%,而今年头两个月仅为16.5%,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很多。得出一个经验结论:美国企业利润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企业利润增长下降10个百分点,如果美国从去年2.2%的增速降到0,中国从30%左右降低到百分之十几,我国企业受外部影响的程度很大。

从中国商业银行来看,据2007年第30期《证券市场周刊》报道,根据美国财政部的研究,中国内地金融机构止于2006年6月的一个年度内,投资美国次级债高达1075亿美元,较2005年同期增长了接近1倍,意味着中国投资者将在次级债市场损失惨重。鉴于目前中国各家商业银行没有披露持有美国次级债券的规模,只能通过2006年财务数据进行估算。据测算,在美国次级债危机中,中行亏损额最大,约为38.5亿元。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银行依次亏损5.76亿元、1.20亿元、2.52亿元、1.03亿元、0.19亿元。

三未来中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建议

中国政府的初级救市行动已经开始如财政部、税务总局将证券交易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中央汇金公司回购工、中、建三大银行股票,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降0.27%,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从2008年9月25日起,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等。除了以上措施,对于未来中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建议还有如下几种:

(1)扩大内需、救己与救美相结合、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健发展。

目前中国经济外贸依存度高达60%,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企业的订单主要集中在欧美市场。一旦这一市场出现问题,导致订单大量减少,将直接影响出口企业的生存,以至工人的收入和就业。因此,在世界经济形势难以掌控的前提下,必须启动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另外,我们拥有一个人口基数庞大且消费层次丰富的国内市场,可以通过刺激内需,弥补出口市场增长减缓甚至萎缩的空缺。要想解决消费增长不振,出路在调整结构,而调整结构的关键在于改革,短期应厉行减税,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欲;中期应理顺价格,主要是能源、农产品和劳动力等价格,让价格信号通过市场配置资源;长期则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住房、医疗、养老和教育等改革,让中低收入者不再被动储蓄,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消费。如果政府能够提供足够好的福利保障,公众就可以减少“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支出并驱动经济增长。因此,现实的选择,一方面在于现有的财政收入更多地向公共财政倾斜;另一方面在于税收政策的变化,真正藏富于民、藏富于企。

(2)中国金融体系仍需不断创新和完善

通过这些年来的改革,特别是国有银行改制上市后,国内金融机构在资本充足率、治理结构、盈利水平、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改观,但这并非意味着中国的金融体系就完全可以高枕无忧。首先,要继续加强金融创新,拓展中间业务;同时,一定要不断提高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的能力,让创新与银行本身的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相匹配。其次,要继续推进混业经营,拓宽盈利渠道。但在发展混业经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风险在不同业务领域的传递,注重构建不同业务之间的风险“防火墙”。监管体系也要逐步顺应未来发展的趋势,就目前来说,为减少监管盲区,“一行三会”之间的协调有待加强。

(3)购买美国企业股权为美国救市

我国应从自身利益出发,积极配合美国的救市行动,帮助美国渡过这次危机。随着美元贬值、美国通胀风险上升,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实际收益很可能为负,更严重的是,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美国政府用国债置换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美国投资者利用资产置换增加的流动性投资于中国,这等于用中国高成长性的资产与美国固定收益的资产互换,美国可以通过稀释美元来减轻其实际偿债的代价。中国不宜再购买美国国债,美国政府应开放中国购买美国的实物资产和权益类资产的限制,如美孚、微软、IBM等质地优良的大公司和部分金融企业的股权,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国债的主要投资者和债权国需要采取联合行动,在确保投资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分享被救援企业的成长性。

参考文献:

[1]宣文俊:《从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中引起的警示与思考》,《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2]廖湘岳:《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求索》,2008年第6期

[3]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次级贷款的危机研究———背景、原因、影响及启示》.

[4]邓卫红:《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6月第3期。

[5]张明:《透视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5期。

金融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粮食金融化;粮食安全;金融化;粮食价格

前言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中国有着世界人口的22%,但仅有世界耕地的7%,粮食安全在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粮食安全放在了农村各项政策的首位。当前,生物(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能源的出现、粮食期货市场的发展和粮食金融投机的凸显,使得粮食金融化特征愈发明显。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粮食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各经济主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波动,在粮食金融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当前热点问题。

一、粮食安全问题的由来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

对粮食安全至今仍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概念,“粮食安全”的基本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性的粮食危机而提出的,当时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基本定义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曾任粮农组织总干事的爱得华.萨乌马1984年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新概念,其内容是“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这个概念具体包括三项目标:(1)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2)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3)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们都能获得粮食。

(二)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认识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可分为悲观派、中立派和乐观派和三种。悲观派以莱斯特·布朗为代表,他认为,在今后的几十年中,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迅速城市化,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将急剧增加,从而挤占农业用,最终影响中国的粮食生产,其结果仍然是中国巨大粮食缺口及其由于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强大购买力将使中国买断世界所有粮食出口,而其它贫穷而缺粮的第三世界国家的生存将受到威胁,从而动摇世界安全。更多的学者则处于中立派,美国农业部费里德克·科鲁克认为,布朗博士在长期预测中没有把市场经济的自我矫正机制因素考虑进去,中国政府、生产者和消费者不会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无动于衷;林毅夫(2008)认为中国主要粮食品种能够自给自足,短期内,国内粮价不会跟随国际价格上涨,但他也担心,中国粮食供应并不是高枕无忧,粮食安全存在的隐患,应该引起重视。还有一些学者则属于乐观派,芝加哥大学的约翰逊教授(1994)认为,中国并没有粮食问题,倒是有一系列与粮食收购、贮藏和购销有关的政策问题。

二、粮食金融化的特征

在粮食供给和需求两端都没有剧烈变化的情况下,2008年粮价上涨带来的粮食危机,说明了粮食不仅是农业问题,更是一个金融问题,粮食的金融化特征越发明显。

(一)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和国际化

2008年4月,世界银行发表报告说,截至2月底,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了83%。在粮价节节上升的同时,全球粮食储备已降到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国际公认的安全储量是至少满足全球70天的需求,而如今的全球粮食最多还能维持53天。粮价再也不是一国自己能说的算的事,粮价的国际化趋势明显。

(二)粮食价格与期货交易紧密结合,金融投机性明显

当前,世界粮食供给稳步上升,而新增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也没有表现出强烈上升的趋势,粮食供给和需求两端都没有剧烈变化。生物(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能源的出现、粮食期货市场的发展和粮食的金融投机的凸显(主要由于流动性过剩和金融危机转移风险的需要),粮食成为被炒作的对象,使得粮食金融化特征愈发明显。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粮食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各经济主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波动。《粮食战争》作者拉吉.帕特尔(2008)认为粮食不仅仅是食物,而且是战略武器,世界范围内的粮食高价时代已经带来。美国通过生物(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能源战略和美元的不断贬值成为这次粮食危机最大的受益者,非洲一些国家则成为最大的受害者,粮食的金融特性不断显现。

二、粮食金融化背景下的我国粮食安全对策

粮食金融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建立粮食安全新框架,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新形势下粮食安全政策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内涵,不仅是重要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笔者建议:

(一)建立健全全国性的粮食期货市场

期货市场在粮食流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期货市场所特有的价格发现和风险分散的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现货流通,利用期货市场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基本理念。魏东(2008)认为美国通过金融市场牢牢地控制着粮食的定价权,是由于芝加哥市场已经成为国际粮食贸易的一个定价中心,以及风险控制的一个中心。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我国的粮食期货市场,要充分利用期货市场,来给自己规避风险,通过这个市场来发现市场的趋势,并且为自己将来的采购计划做预先的风险控制策略。

(二)政府应尽快采取有力政策促进粮食生产

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看,所有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中,政策居于核心地位,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制度政策是经济增长农业、粮食增长的内生变量。王雅鹏(2001)认为,我国粮食总量主要靠自己来解决,应坚持“国内生产自给为主,国际进口调节为辅”的方针来调控国内外粮食供给总量与结构,同时他建议政府以保护价格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清仓核库、积极收储,完善粮价监测调控体系,遏制粮食总量供给下滑。郭生祥(2008)认为建议成立中国“三农”投资公司,正如为维护人民币的稳定,国家建立了自己的投资基金中国外汇公司;为建立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成立中国金融中心投资公司;发展“三农”,长期来看必须建立中国“三农”投资公司。

(三)加快技术进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黄季焜(1995)通过建立农作物生产供给模型,证实了技术在农业发展方面至关重要,例如:水稻产量增长中各因素的贡献率是投资科研(94%)、制度创新(29%)、灌溉投资(5%)、价格政策(2%)、环境(-3%)、耕地与劳动力(-22%)、其他因素(-5%)。目前用于农业的财政支出严重不足(不到国家财政总支出的10%),其中仅仅有1%的投资用于推动我国最大规模和最复杂的农业的技术进步,自然难以担负重任。笔者建议,在

农业银行体系中(特别是政策性银行)设立类似于“助学贷款”的农业科研专项贷款,发挥银行项目评估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农业科研投入,这也是目前可行和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高帆.中国粮食安全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肖国安.中国粮食安全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王守臣.我国农业的发展与粮食安全战略的选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4]D.盖尔.约翰逊.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金融管理范文第5篇

金融管理既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金融业的保证系统。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各国都对金融管理格外关注、重视与强化,我国同样如此。

为此,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多年来金融管理的工作实践与理性思考,对当下我国的金融管理进行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研究与论述,力求对我国各级各类金融机构的金融管理,提供理性思辨与工作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具体而言,我国的金融管理,结合我国国情与金融实情,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分别进行研究与论述。

一、思想管理

我国的金融管理的第一大层面,是思想管理,这是一个基础层面,也是一个软层面和织力支撑层面。

思想又称“观念”,是思维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范畴。它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与社会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即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虽然“政治挂帅,思想先行”、“政治是灵魂,思想是统帅”等口号,因其提法的不够科学与精准,早已成为历史用语而被淘汰出局,但是如同倒脏水不能连同婴儿一起倒掉一样,我们并不能也根本不可能从本质上彻底颠覆与否认思想对于人们行为的指导作用。例如“转变观念是改革开放的先导”的提法与做法,实际上就正是思想指导行为的新提法。

当然,一切事物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取得实效。金融管理的思想管理,也不能走政治说教、硬性灌输、耳提面命的老路,而要创造出新时代的新思路、新内涵、新方式。

一是创新管理。要千方百计使金融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行为、创新作为,为我国金融改革与创新、繁荣与发展多做贡献。正如总书记所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创新已成为21世纪全球的大主题,我国同样把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并确立了建设新型国家的目标。这也是金融思想创新管理重要性之所在。

二是人性化管理。21世纪又是一个人性化时代,“以人为本”也成为全球大主题。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金融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要实行人文关怀,以金融人的人格自塑、人性自铸为中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融观,自觉抵制金钱诱惑,提高自身抗腐蚀能力,做到“常在水边站,就是不湿鞋”。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三是服务化管理。金融管理要实行服务化管理,管理人员要树立并践行“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与广大金融人共享金融服务,共享金融管理,在金融管理中双边互动、共促双赢。

二、组织管理

我国金融管理的第二大层面,是组织管理,这是一个保证层面。

我国的金融机构从中央银行到各商业银行,要进行逐层级的组织管理,从前沿的柜员到中层的信贷员,再到高端的管理人员,要层层落实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分层次进行组织管理。

所谓“组织”,指的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金融的组织管理,重点是对各层级金融人员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的综合管控与治理,形成严密的组织网络,并形成强大的群体优势与团队精神,塑造好金融形象。

三、制度管理

我国金融管理的第三大层面,是制度管理,这是一个上硬层面和主体层面,也是一个具体层面。

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或行动准则。”

我国的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已建立健全了各种配套的规章制度。例如金融市场管理制度、金融债券管理制度、存贷款管理制度、金融产品管理制度、金融服务管理制度、金融投资管理制度、金融创新管理制度等等。

实行制度管理,是金融管理具体、有效的途径。

但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在制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国金融界屡禁不止的、洗钱外逃等恶性案件,从负面证明了制度管理的疏漏与缺失,这一点必须引以为戒。

金融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金融业发展管理措施

一、金融管理发展必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受全球经济化的影响,我国的金融业发展越来越迅速,越来越成为发展经济最为快速有效的方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指导。金融成为发展我国现有经济的中流砥柱。我国的经济也离不开金融行业的管理。所以,只有健全我国经济管理制度。加强金融管理。才能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适应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一)金融管理行业对经济全球化有着很大影响

目前,随着高科技信息时代到来。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成为现阶段最为频繁的交流市场经济。许多国家为了加强本国经济的发展,大都封闭外交,一致加强本国金融管理的发展。在一定时间里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投资机会的不断增多和加大。如果经济的发展没法满足市场需求,那么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都会日益凸显出来。现在投资者更是站在利益的角度上,寻求自身最大的利益发展。现有阶段的投资商往往会站在利益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没有根据市场问题分析,盲目的加大和扩张金融行业管理问题。从而,在这种情形下金融行业的影响随之被放大。许多问题也会浮现开来。这样再看来的话,金融管理行业的持续发展,经济模式是维持市场经济的关键所在,只有改变现有的经济模式,加快经济市场的有效进行。稳定的市场才是发展的关键所在。才能更快的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传统的金融管理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大部分来源于金融管理行业。她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现在社会进步的有效支持者和供给者。金融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空间上带动着经济的全面快速的发展,成为现有经济的生命力。站在长远眼光来看,要想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建立在金融管理模式下的管理创新。陈旧的管理方式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不出经济发展的特点。从多方面考虑,制定实现现有经济模式下的经济管理制度。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案,借鉴其它国家金融管理的模式。实现方法方案的全方位创新。同时,分析问题发生所在原因及特点。针对性的进行全方位思考和管理。总之,运用管理手段去分析金融经济受阻碍的原因。抓住主要的问题根源,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只有主要矛盾解决以后,其它方面的现有矛盾也会迎刃而解。另一方面,金融的发展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的更新壮大,在发展中寻求规律,在规律中找准问题。从而促进现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待金融管理应适应社会的创新,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抵制防御市场机制。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建设。

(三)金融管理行业的发展必须遵循客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金融行业中管理是主要。金融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技术管理制度好经济效益才能实现最大化的发展。科学下的管理模式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可以减少其它因素的困扰。以科学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金融经济,实现经济的快速稳定进行。所以,跟随上特色社会主义脚步,做好科学管理,找准方法。建立先进管理模式,当今社会法律是第一位,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管理也随之被重视。只有遵循管理制度,全方位的建立管理模式,运用高科技管理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中的难题。这样,才能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质量。创新发展技术管理体制。合理支配资源。结合各部门的管理协调有序的发展。实现社会脚步的全面发展,任何方向的发展离不来全方位的管理制度。任何事情找准其关键所在,解决其中发展难题。促进现代经济快速发展。

二、完善金融管理对策

现在的金融经济面临莫大的挑战,怎样从现实困难中找出解决方法最为重要。针对面临的金融风险问题。从现有的方法管理制度中找到创新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管理中加强防范意识。从而实现经济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下面简要概述发展问题的方法。

(一)改变传统观念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解决问题的办法找角度。创新是现阶段最为热的发展问题。只有实现经济服务的创新理念。所谓的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主要指金融行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凝聚形态,包括种类用于投资、避险,以及附加在这些产品上的其他劳动价值。”传统的金融行业主要通过提供传统的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帮助,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要求金融机构能够积极利用咨询、信息服务等方式,促进服务的现代化与文明化。

(二)金融行业的管理离不开法律的保护

金融管理虽然重要,但要遵循客观事实,法律防灾第一位,只有完善法律才能加强金融管理的监督能力。从根本上完善监督体质,加强金融管理的全面快速发展。

(三)制定实施严格制度

市场准入既是管理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关口,加强市场准入制度的建设,对各种金融工具、交易机构等注册、审批以及交易的资格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筛选不合格的产品不能流入市场。

(四)从管理本身来看,要创新金融管理

传统的管理方式适应不了现代化的发展,从管理本身要进行创新方法的改革,人才方面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建设,多进行人事知识培训和教育,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这样才能更全面的完善和加强金融管理的发展。同时,促进现有金融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健全法律管理制度,加强现有经济的管理模式,加快现阶段的管理模式发展。加大对金融行业的监督执法力度。发展人才市场,培养全方位的创新人才,实现管理者的高水平管理。实现现有经济的全面发展,只有创新管理制度,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静平我国地方金融管理机构的职能与发展探析[N].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2]吴智慧.张建森.我国地方金融发展促进策略研究[J].开放导报.2010

金融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财务金融管理;管理途径;企业管理

近年来,随着行业联合、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企业扩张行为,企业财务金融管理受到多方面的挑战。为了确保财务金融的管理,需要结合企业的组织结构、资本等进行管理,加强企业的内部财务管控。当前我国的财务金融管理的观念相对落后,尚未建立起资本运作、风险价值、套期保值等方面的财务金融管理理念,同时财务金融管理体制不畅,而且缺乏全程监控,财务金融的监控力度不足。当前的财务金融管控主要是以事后控制为主,而事前与事中是影响财务金融管理的挂件。为了加强财务金融管理,需要加强事前和始终管理,确保会计制度的管理效果,形成完善的约束机制,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对财务金融管理的途径进行分析,对于完善企业的财务金融管理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一、财务金融管理概述

(一)财务金融管理概念与内容

财务金融管理是对企业的财务以及金融方面的事务进行全面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投资管控,投资管控是对企业的投资进行管理,采用投资审计制度,完善投资决策程序,设立专门的投资部门,形成投资决策与日常管理,监督审议会议情况,提升决策管理的质量;构建投资责任制,组建项目责任小组,将财务投资责任分配到责任人,责任小组定期向管理层汇报财务管理情况,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监督,构建以经济指标为参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能够确保财务投资监督质量;(2)资金管控,资金管控是对企业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行管理,构建企业的财务公司,能够完成筹集资金、结算管理、融资管理以及资金管理,加强资金管控,对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控制管理,能够加强资本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本利用风险;(3)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控制预算内容,明确各单位部门的财务职权,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销售、采购、生产、盈利等单位预算进行控制管理,以企业的目标利润为预算目标,将企业预算归纳到人,形成对企业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全面控制;(4)法人治理结构管控,法人治理是是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突出法人的核心作用,构建独立的董事制度,能够对企业的内部形成一定的约束力,构建基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战略委员会、预算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在企业财务金融管理中发挥监控作用,确保财务金融得到全面管控。

(二)财务金融管理特征

当前的企业财务金融管理具有以下特征:(1)运作方式多样化,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集团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财务金融运作方式不同,其中集团企业的财务控制对象复杂化,市场竞争激烈,而中小企业的组织层次相对简单,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需要财务适应的运作方式管理财务金融;(2)财务金融管理目标具有特殊性,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是由多个部门构成的利益统一体,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每个部门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可能会产生利益冲突,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需要企业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确保各部门的行为符合集团整体战略,从而满足企业的发展目标;(3)运作环境复杂化,企业财务金融管理环境可以分为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宏观环境,包括国家政策、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因素,企业的内部环境包括各部门的作用、各部门与组织成员的关系等,企业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复杂,对企业的财务金融管理产生影响。

二、企业财务金融管理现状与原因

我国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不足、财务监管不到位,而且财务金融管理与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不统一,影响了财务金融管理效果。我国企业的财务金融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与财务金融管理不匹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是以发展为主,而且企业迅速扩张,产业规模虽然有所增长,但是企业的规模经济与核心优势不足,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不足,与财务金融管理目标较大,是影响财务金融管理目标实现的限制性因素之一;(2)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财务金融监管不足,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产业特点与生产经营均有所变化,其内部控制措施与体系也应该有所变化,但是内部控制体系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财务金融管控观念落后,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财务金融管理与企业的实际有所差异,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新的会计体制的完善等对企业的财务金融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企业尚未建立风险价值、时间价值、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概念,对于风险的预测不足,事前预测与事中管理不足,影响了管理力度;(3)财务金融信息系统整合不足,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的信息系统整合不足,财务信息不对称,使企业决策层无法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金融管理状况,经营风险预测不足,导致企业的财务金融管理陷入困境。

三、企业财务金融管理途径

(一)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构建财务金融管理新模式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构建以企业为中心的资金集中管理封闭运行框架,使企业的财务金融平台能够实现资金结算、融资、投资、资本运作、外汇管理等多方面的职责与功能。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构建统一的公司账号,取消不同部门的账号和部门小金库,构建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不同部门之间的支付主要通过企业的结算中心完成,在企业内部完成结算与汇款,能够减少企业的贷款,从而节约企业运营成本。融资管理中由企业的资金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管理,根据资金需求向银行申请贷款,将筹集得到的资金归集到资金管理中心后,根据不同部门的需求而拨付款项,确保企业的生产需求。在投资管理中,由企业的资金管理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对投资进行全程监督,完善风险管理,降低投资运营风险。

(二)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资金管理制度是资金管理的框架与约束,构建资金管理制度,能够约束企业的财务金融管理。资金内部控制的失败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需要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构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护资金的安全,确保财务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根据投资管理进行管理,构建授权批准制度、不相容职务制度与风险评估管理。在企业的投资与审查过程中,通过授权批准明确资金的使用用途,确保资金运行在既定程序内;为了避免渎职、贪污等现象,采用不相容职务制度,形成相互牵制,确保资金得到审核管理;建立专门的风险部门,对企业资金管理运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影响风险产生的原因,确保风险在可控制范围内;做好业绩评估,重视企业的激励与约束,确保企业财务金融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对财务金融管理的薄弱点进行完善。

(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内部审计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的各部门、各单位的财务以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的管理,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协调管理,从而完成既定的经济目标。采用《公司法》和企业的章程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依据,构建企业的预算管理组织,落实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组织机构的预算职责,确保预算管理责任到部门。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对企业可能形成的先进收付进行全面管理,包括资本预算、筹资预算以及财务预算,而且其编制需要以市场形势与企业的未来发展为依据,科学预测年度经营目标,合理配置内部资源。财务风险是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加强财务的控制管理,严格担保、金融负债等,确保企业运营效益。

内部审计是资金集中管理的保证,通过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活动,系统、规范地评价组织的风险管理,充分发挥监督职能,能够为企业的资金管理提供保障。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由专家构成的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确保审计的独立性与专业性,将定期审计与不定期审计相结合。将内部审计融入企业的组织管理中,使内部审计行为过程化、动态化、经常化,能够确保财务金融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财务金融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金融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为了完善财务金融管理,可以采用构建企业资金管理中心、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内部控制管理等方式,完善财务金融管理体系,强化企业在资金、投资、人事等重大问题上的主导作用,使企业的运作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与国际化公司的运作惯例接轨,实现集约化财务管控,使集团公司整体财务价值最大化,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澄坤,张京红.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控制机制[J].财政监督,2006,(8).

[2]王政力,徐丹丹.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方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8).

金融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金融行业;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服务与管理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很多行业还没有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更没有从中中找到合理应对的办法,这其中最直接最主要的受害者就是金融企业,所以金融企业就有必要加强金融管理,并不断的创新服务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使金融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为创造健康稳定的经济秩序和经济环境,推动各行各业的长远发展。

一、当前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可以说金融行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核心与命脉,金融行业在我国的当代资源配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应准确的将金融业的风险把握住,加强金融业的管理,通过不断对金融服务的创新,有效化解与防范金融带来的风险,这样做对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兜里的钱也越来越多,有很多人就想方设法的吸纳人们手里的钱,来增加对地下金融的投资,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长期以来,很多企业特别是各个中小型企业从正规渠道获得的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迫不得已使用非正规的渠道融资。地下金融提供的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不具备合法性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管,这样形势下的金融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致使许多企业深受其害,可见,这样的地下金融机构对正规的金融机构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甚至从某些方面来说已经对金融业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另外,我国市场的利率化发展水平不高,对其进行监管的制度就没有放松,致使商业银行无法对市场的利率做适当的调整承担着过大的金融风险。同时,利率发生的不合理的变动,对投资者和金融产品的持有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价值和收益出现波动,使金融的风险增加。再加上金融产品是银行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利率的变动对金融产品的影响很大。最后,信用的风险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银行将风险管理的重点放在了管理信用风险上,主要是由于当前的经济环境决定的,在业务的拓展和经济政策的影响下,使银行方面出现大量的不合理贷款,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提高银行的信用风险等级,如果这种风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就会加大银行经营的风险,意味着银行方面就会面临各大的经营艰难。因此,信用风险的存在和影响,已经成为金融行业需要解决的头等问题,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对策,加强金融行业对信用风险的预防与有效控制。

二、实施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对策

想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就应该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的方式。金融市场正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客户的需求也更加复杂,需要提供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服务。在金融市场激烈的竞争中,金融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的指导作用,以客户的需求为基础,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做到按照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进行经营。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金融管理和服务的体系,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统一管理和监督,不断完善其管理和服务,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想要完善金融管的与服务的对策主要有几点:

(一)创新金融的服务和产品。

金融服务与产品的创新,这方面主要包括用于避险和投资,或提供便利的工具用于金融方面的操作,以及其他的附加在产品上的价值,金融产品中就包含了金融工具,金融机构要加大服务产品的创新,不断拓宽发展的领域,在新的技术的帮助下,创新金融产品的形式,除了提供金融工具以外,还可以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服务。与此同时,充分发挥金融工具的重要作用,如期货、保单、银行卡、汇票、支票、债券、股票等。用新模式增加服务升值与增值。

(二)创新管理方式

要对金融管理进行创新,金融管理是管理方面具备了战斗力与效益。要进行管理的创新,首先就要有完善的鼓励机制,支持设立信用卡企业,小额贷款企业等。信用卡的模式应该有一定的改变,把传统的模式转向现代化的商业模式改进,同时扩大信用卡的使用范围,增加信用卡的快捷性,使其更加方便和便捷。另外,要实现金融技术的不断创新,加大个人金融等业务的开发,让电子化的个人金融业务水平能够与国际的先进水平达到一致。

(三)加强立法,使金融管理有法可依

以立法的方面来看,对于金融风险的法律防止和控制要加大力度。如今对于金融风险的防控已经不是实不实行的一个问题,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实行。首先,需要对金融方面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利用法律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进行规范和保护,于此同时,还要对金融监管的能力进行加强。

总结

金融行业的发展是否具有时代性,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有关单位应该积极的对金融行业的服务与产品进行创新,对金融管理的制度进行完善,从而加快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步伐,使我国的金融事业能够有强大的抵御危机的能力,让我国的金融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靖华,庞学卿,丁生娟.中英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比较分析:基于创新障碍数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1,(04).

金融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网络;VPN;金融;信息;安全

在现代金融行业里,计算机网络有着广泛全面的应用,现代金融管理正朝着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安全化的方向在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安全化发展的VPN技术在现代金融行业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金融网络系统典型架构及其安全现状

就金融业目前的大部分网络应用而言,典型的省内网络结构一般是由一个总部(省级网络中心)和若干个地市分支机构、以及数量不等的合作伙伴和移动远程(拨号)用户所组成。除远程用户外,其余各地市分支机构均为规模不等的局域网络系统。其中省级局域网络是整个网络系统的核心,为金融机构中心服务所在地,同时也是该金融企业的省级网络管理中心。而各地市及合作伙伴之间的联接方式则多种多样,包括远程拨号、专线、Internet等。

从省级和地市金融机构的互联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1)移动用户和远程机构用户通过拨号访问网络,拨号访问本身又可分为通过电话网络拨入管理中心访问服务器和拨入网络服务提供商两种方式;(2)各地市远程金融分支机构局域网通过专线或公共网络与总部局域网络连接;(3)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局域网通过专线或公共网络与总部局域网连接。

由于各类金融机构网络系统均有其特定的发展历史,其网络技术的运用也是传统技术和先进技术兼收并蓄。通常在金融机构的网络系统建设过程中,主要侧重于网络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并确保金融机构的正常生产营运。

就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而言,目前金融机构的安全防范机制仍然是脆弱的,一般金融机构仅利用了一些常规的安全防护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利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自身的安全设施;购买并部署商用的防火墙和防病毒产品等。在应用程序的设计中,也仅考虑到了部分信息安全问题。应该说这在金融业务网络建设初期的客观环境下是可行的,也是客观条件限制下的必然。由于业务网络系统中大量采用不是专为安全系统设计的各种版本的商用基础软件,这些软件通常仅具备一些基本的安全功能,而且在安装时的缺省配置往往更多地照顾了使用的方便性而忽略了系统的安全性,如考虑不周很容易留下安全漏洞。此外,金融机构在获得公共Internet信息服务的同时并不能可靠地获得安全保障,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采取的安全手段都是为了保护他们自身和他们核心服务的可靠性,而不是保护他们的客户不被攻击,他们对于你的安全问题的反应可能是提供建议,也可能是尽力帮助,或者只是关闭你的连接直到你恢复正常。因此,总的来说金融系统中的大部分网络系统远没有达到与金融系统信息的重要性相称的安全级别,有的甚至对于一些常规的攻击手段也无法抵御,这些都是金融管理信息系统亟待解决的安全问题。

二、现代金融网络面临的威胁及安全需求

目前金融系统存在的网络安全威胁,就其攻击手段而言可分为针对信息的攻击、针对系统的攻击、针对使用者的攻击以及针对系统资源的攻击等四类,而实施安全攻击的人员则可能是外部人员,也可能是机构内部人员。

针对信息的攻击是最常见的攻击行为,信息攻击是针对处于传输和存储形态的信息进行的,其攻击地点既可以在局域网内,也可以在广域网上。针对信息的攻击手段的可怕之处在于其隐蔽性和突然性,攻击者可以不动声色地窃取并利用信息,而无虑被发现;犯罪者也可以在积聚足够的信息后骤起发难,进行敲诈勒索。此类案件见诸报端层出不穷,而未公开案例与之相比更是数以倍数。

利用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支撑软件及应用系统)固有的或系统配置及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漏洞,穿透或绕过安全设施的防护策略,达到非法访问直至控制系统的目的,并以此为跳板,继续攻击其他系统。由于我国的网络信息系统中大量采用不是专为安全系统设计的基础软件和支撑平台,为了照顾使用的方便性而忽略了安全性,导致许多安全漏洞的产生,如果再考虑到某些软件供应商出于政治或经济的目的,可能在系统中预留“后门”,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加以预防。

针对使用者的攻击是一种看似困难却普遍存在的攻击途径,攻击者多利用管理者和使用者安全意识不强、管理制度松弛、认证技术不严密的特点,通过种种手段窃取系统权限,通过合法程序来达到非法目的,并可在事后嫁祸他人或毁灭证据,导致此类攻击难以取证。

针对资源的攻击是以各种手段耗尽系统某一资源,使之丧失继续提供服务的能力,因此又称为拒绝服务类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的高级形式为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即攻击者利用其所控制的成百上千个系统同时发起攻击,迫使攻击对象瘫痪。由于针对资源的攻击利用的是现有的网络架构,尤其是Internet以及TCP/IP协议的固有缺陷,因此在网络的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大的改进前,难以彻底解决。

金融的安全需求安全包括五个基本要素: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查性和可控性。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的网络信息系统应重点解决好网络内部的信息流动及操作层面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即总部和分支机构及合作伙伴之间在各个层次上的信息传输安全和网络访问控制问题。网络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安全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传输信息的安全、节点身份认证、交易的不可抵赖性和对非法攻击事件的可追踪性。

必须指出:网络信息系统是由人参与的信息环境,建立良好的安全组织和管理是首要的安全需求,也是一切安全技术手段得以有效发挥的基础。金融行业需要的是集组织、管理和技术为一体的完整的安全解决方案。

三、网络安全基本技术与VPN技术

解决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问题的两项主要基础技术为网络访问控制技术和密码技术。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用于对系统进行安全保护,抵抗各种外来攻击。密码技术用于加密隐蔽传输信息、认证用户身份、抗否认等。

密码技术是实现网络安全的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实际上,数据加密作为一项基本技术已经成为所有通信数据安全的基石。在多数情况下,数据加密是保证信息机密性的唯一方法。一个加密网络,不但可以防止非授权用户的搭线窃听和入网,而且也是对付恶意软件的有效方法,这使得它能以较小的代价提供很强的安全保护,在现代金融的网络安全的应用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虚拟专用网络(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就是在网络层通过数据包封装技术和密码技术,使数据包在公共网络中通过“加密管道”传播,从而在公共网络中建立起安全的“专用”网络。利用VPN技术,金融机构只需要租用本地的数据专线,连接上本地的公众信息网,各地的机构就可以互相安全的传递信息;另外,金融机构还可以利用公众信息网的拨号接入设备,让自己的用户拨号到公众信息网上,就可以安全的连接进入金融机构网络中,进行各类网络结算和汇兑。

综合利用网络互联的隧道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网络访问控制技术,并通过适当的密钥管理机制,在公共的网络基础设施上建立安全的虚拟专用网络系统,可以实现完整的集成化金融机构范围VPN安全解决方案。对于现行的金融行业网络应用系统,采用VPN技术可以在不影响现行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基础解决方案。

当今VPN技术中对数据包的加解密一般应用在网络层(对于TCP/IP网络,发生在IP层),从而既克服了传统的链(线)路加密技术对通讯方式、传输介质、传输协议依赖性高,适应性差,无统一标准等缺陷,又避免了应用层端——端加密管理复杂、互通性差、安装和系统迁移困难等问题,使得VPN技术具有节省成本、适应性好、标准化程度高、便于管理、易于与其他安全和系统管理技术融合等优势,成为目前和今后金融安全网络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从应用上看虚拟专用网可以分为虚拟企业网和虚拟专用拨号网络(VPDN)。虚拟企业网主要是使用专线上网的部分企业、合作伙伴间的虚拟专网;虚拟专用拨号网络是使用电话拨号(PPP拨号)上网的远程用户与企业网间的虚拟专网。虚拟专网的重点在于建立安全的数据通道,构造这条安全通道的协议应该具备以下条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通讯主机必须是经过授权的,要有抵抗地址假冒(IPSpoofing)的能力。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接收到的数据必须与发送时的一致,要有抵抗不法分子篡改数据的能力。保证通道的机密性,提供强有力的加密手段,必须使窃听者不能破解拦截到的通道数据。提供动态密钥交换功能和集中安全管理服务。提供安全保护措施和访问控制,具有抵抗黑客通过VPN通道攻击企业网络的能力,并且可以对VPN通道进行访问控制。

针对现行的金融机构的网络信息安全,VPN具有以下优点:(1)降低成本。不必租用长途专线建设专网,不必大量的网络维护人员和设备投资;(2)容易扩展。网络路由设备配置简单,无需增加太多的设备,省时省钱;(3)完全控制主动权。VPN上的设施和服务完全掌握在金融机构自己的手中。比方说,金融机构可以把拨号访问交给网络服务商(NSP)去做,由自己负责用户的查验、访问权、网络地址、安全性和网络变化管理等重要工作。

综上所述,VPN技术使金融行业各部门的内部信息可以跨越公共网络进行传输,如同在各金融机构各部门之间架起众多的“虚拟专用”的网络连接线,同时,VPN为每个用户定义出各自相应的网络空间,根据使用者的身份和权限,直接将他们引导到应该接触的信息环境中去,针对目前金融管理的信息安全存在的隐患,VPN技术可以弥补这些缺点。VPN作为广域网的一种新形式,确实为金融行业在新世纪提供了一个系统实用的技术平台。总之,VPN技术拥有很吸引人的优点,随着VPN技术发展的不断完善,在未来的金融管理信息安全领域里,将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相龙,桂世镛.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2.Anonymous.Maximun Security Third Edition.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金融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村;民间金融;产生原因

我国由于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民间金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随着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民间金融的灰色面纱逐渐揭去,十七届三中全会后,民间金融将有可能置于阳光之下,但必须对其加以规范。如何规范民间金融,首先要探寻其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一、民间金融产生的制度背景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探究其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是市场主体之间的权利交换:金融市场上的金融交易则是市场主体之间的金融资产权利的交换。于是金融交易成本即金融交易费用就表现为达成金融交易的费用(广义上理解为整个金融制度运转的费用)。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当交易成本存在,产权的初始安排与交易成本有关。交易成本比较高的制度安排相对于交易成本较低的制度安排无疑效率比较低,在市场竞争中,效率较高的制度将在竞争中取胜,从而取代效率较低的制度。因此金融制度就是一种节约交易费用与增进资源配置效率的制度安排,任何金融组织形式都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因此,当前民间金融的活跃是金融压抑的必然结果。

二、农村民间金融产生与发展的现实原因

(一)农村发展过程中资金缺口大,促成了民间金融的产生

农村资金需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农民的生活消费性需求,主要指住房、医疗、教育和婚丧嫁娶等的消费,还有其他意外性的偶发资金需要。其特点是资金金额不固定,临时应急性强。由于是消费性需求还款来源缺乏保障,而且抵押不足或没有抵押,贷款的风险很大,国有银行不愿意发放贷款,农户只能求助于民间金融。二是农户生产需要,可分为维持生产规模的季节性需求和扩大生产规模的需求。传统的农区农业生产是农民收入水平的主要来源,而要想提高生活水平仍然还得依靠农业生产。该类型的资金需求特点是季节性强,资金需求分散,还款来源明确但稳定性差。这部分资金需求可以从农村信用社获得,但农村信用社资金不足,难以满足农户的需求,而且贷款额度小使其单位交易成本上升。出于交易成本考虑,农村信用社对额度过小又缺乏担保品的贷款申请不愿批准,因而使农户只能走民间借贷。三是非农业生产需要,属于商业化和非农化的需求。剩余劳动力和农民闲置资金增加后,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中小企业要扩大生产和经营,但他们的自有资金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也缺少从银行贷款的必须的抵押和担保品,难以满足国有银行贷款条件。为了生存发展,也只能转向民间金融。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生活模式也发生了转变,单一的生产模式彻底改变,多元化经济发展形成,多数农民不再仅仅依靠土地生活,开始从事其他产业的生产经营,在正常情况下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但又急需发展资金,巨大的资金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因而当前农村尖锐的资金供求矛盾为民间金融的飞速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间。

(二)正规金融机构萎缩,促进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

农村的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都需要借助金融和资本的力量,需要一定规模的资金投入。多数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制约,很少能吸引外来投资者,要想发展只能通过贷款这种融资渠道。而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之后,出于防范金融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益的需要,纷纷转变经营思路,逐渐向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倾斜,开始从县域大规模的撤并。张家口地区截止到2006年底,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和营业网点减少了70%,县域城乡金融体系均严重萎缩,即便是留下的银行由于上收信贷管理权限,严格贷款条件,严控贷款规模,也多是只存不贷,存款大于贷款成为县域银行的普遍现象。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功能单一,仅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着作用,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业务没有涉及,服务“三农”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没有起到政府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作用。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重担落在农村信用社的肩上,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但农村信用社资金窘迫的压力使其不可能也不能完全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张家口辖区农村信用社目前有252家法人机构,2006年10月末辖内信用社总资产178.79亿元,平均每个法人机构资产只有0.71亿元,各项存款126.68亿元,平均只有0.5亿元。同时,辖内信用社处于超负荷运行态势,2006年10月末存贷比高于75%的联社有5家,占全辖区16家联社的31.25%,最高达到93.58%。同时,由于受多年来形成的历史包袱制约,不同程度地受到资产质量低下的困扰,不良贷款占比达到15.38%,信贷支农和资产扩张受到严格限制,农村信用社贷款根本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加之国有银行的资金上存体制、邮政储蓄作为单纯的储蓄机构、农村信用社贷款非农业化运用等因素,以及国债、证券等的存在导致农村资金分流加速,农村既有的资金正不断的向大中城市、大企业逆向转移,农村经济的资金从源头上受到侵蚀,客观上限制了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为了生存和发展,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只好转向于民间借贷,使民间金融组织迅猛的发展并异常活跃起来。

(三)社会财富积累多,投资渠道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而且近年来,在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民收入水平更是大幅增长,农民手中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农村有了大量的财富积累。2006年,张家口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1.8元,增长9.2%,其中:现金纯收入人均3281.6元,增长10.0%,占农民纯收入比重86.3%,分别比2004和2005年提高6.4和0.7个百分点,农村闲散资金较为充裕。同时,农村的投资渠道还很少,由于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县域城乡缺少证券投资网点,国债也很难买到,较低的存款利息也不能吸引资金持有者,有保障的基础建设投资也不对民间资金开放。近几年投资渠道有所增加,投资于股票由于信息闭塞而风险较大,投资于房地产周期较长,投资收藏品又需要专业知识。农村金融品少、金融服务种类单调,导致巨大的民间资本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社会闲散资金不断寻求更适合的高收益投资渠道。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由传统的农业生产迈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个体工商业及民营企业发展较快,资金需求旺盛。农户及民营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和正规,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其融资需求这一对矛盾加剧,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不惜以高息寻求其他的资金来源,而急需为自己闲置资金寻找出路的民间资金在趋利动机的驱动下开始向收益相对较高的民间金融市场转移,充裕的民间资金为民间金融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于是各种的基金会、台会、钱庄等民间金融组织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始在农村出现,融资额愈来愈多,规模愈来愈大,呈膨胀发展势态。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具有“急、少、快”等特点,民间金融恰好也适应了这个需求特点,这就为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空间。

(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面临着不完全信息,因此银行的信贷业务就面临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了规避信贷风险,银行会实行信贷配给。民营中小企业难以具备信贷的基本条件,因而是信贷配给的主要对象,尤其是在国家实行紧缩政策时期,其更难以获得贷款机会。而近来,为了放慢投资增长步伐,抑制投资过热现象和部分行业投资过度重复建设问题,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紧缩性政策,包括控制信贷扩张速度、出售土地禁令和对投资项目进行合并等,使得农村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大,农村经济和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农村的民营中小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信贷困局。在这种宏观形势下,农村的民营企业甚至一些县域的国有企业也纷纷寻求民间借贷,进一步为民间金融的活跃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郭宝林.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07,(8):79-80.

[2]人民银行吕梁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民间融资规范发展问题探讨[J].华北金融,2007,(9):46-48.

上一篇:大学生时间管理范文 下一篇:财富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