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基础知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4-05-06 17:40:06

财会基础知识培训

财会基础知识培训篇1

1.信息化管理的需要。电力企业财务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知识更新速度快,操作要求高,企业对会计人员在信息系统的操作应用、会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业务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会计人员只有持续学习,定期接受后续教育,才能适应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

2.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需要。会计工作是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

3.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需要。目前,部分电力企业会计岗位存在兼职、业务交叉的情况,严格履行会计业务的审核、复核、监督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在后续培训中有针对性地加强这些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学习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及时发现并纠正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和完整,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二、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主要措施

1.认真履行财政部门规定的后续教育课时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财会〔2006〕19号)要求,“会计人员每年接受培训(面授)的时间累计不应少于24小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电力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应严格履行“规定”,科学合理安排后续教育课程及培训内容,定期邀请有关专家,结合最新财税领域的一些政策变化进行专项培训。

2.有针对性地开展会计后续教育。

2.1加强行业会计知识培训。电力企业会计有其行业特殊性,现阶段的电力企业会计高度依赖信息化,在ERP环境下并运用财务管控等系统的核算手段。电力企业会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ERP、预算执行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将电力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新的新的会计核算规定、新的管理要求,进行统一学习、贯彻,提高业务协同水平和处理质量。

2.2对不同层次会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级别。由于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层次结构不同,应针对不同级别会计人员分别组织后续教育培训。初级会计人员的基础培训,应着重满足新进会计人员及初级会计人员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学习需要,巩固专业技能。对于中级会计人员,除了开展向复合型会计人才发展的理论知识培训和技能型培训,还要锻炼这些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财务管理目标,以打好财务队伍坚实基础。而高级会计人员或财务负责人后续教育,则不仅从微观角度培训会计知识,还要从宏观经济角度加强学习,如金融及证券知识、经济合同法律法规知识、理财知识等,从更高层次提高这部分人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驾驭能力。

2.3后续教育培训形式多样化。根据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内容不同,可以采取多种教育培训形式,如邀请财税专家开展财税法规等专业理论知识讲座、行业内优秀会计培训师特色知识培训,还可以组织学习交流、上机操作培训、远程在线培训、专业调考等多种形式,活跃培训氛围,扩大教学规模,解决工作和学习的矛盾。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维护国有资本权益。电力企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属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电力企业会计人员肩负着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责任,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标准。财政部1996年6月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电力企业会计人员接触到的工程项目多,资金量大,面临的诱惑多。电力企业不仅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范会计人员职务犯罪,还应组织开展多种教育形式,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人员自觉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经得住诱惑,廉洁清正,主动维护国有资本权益,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

财会基础知识培训篇2

    工作

    21世纪,是计算机的时代。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等无以复加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改变了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当计算机被运用到会计实务中时,财会电算化便应运而产生,掀开了会计业发展的新篇章。

    财务电算化故名思义,曰: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与会计实务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财务电算化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它的使用极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不仅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更是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财务电算化的运用,有利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令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它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财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是会计发展的需要,更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一、硬件方面的基础工作

    会计人员应有所准备,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开展工作,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在大中型企业中,一般管理岗位的员工都通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考核,作为会计从业人员,最好能够达到财政局认可的会计电算化中级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会计电算化的一系列问题。会计电算化中级考试中就包括了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熟练使用、一般办公软件的应用、财务软件的实际运用等知识,尤其是微软办公软件中的EXCEL内容对会计工作帮助很大,很多日常会计核算中的辅助工作以及财务数据分析等方面都要用到。单位里还要准备财会电算化的计算机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显示器、u盘、硬盘等基础工作。

    二、软件方面的基础工作

    无论是通用的商品软件还是针对本单位定点开发的,亦或是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的会计软件,都具备处理数字信息快捷、准确的特点,这也是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所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在初始化之前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确定准备使用的软件后,便要在符合会计政策、会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然后将期初数据录入,这个过程就如同我们选购新房后,在不改变房屋结构的基础上,根据个人需求、喜好进行内部装修,布局计划,一切就绪后才搬入家具正式入住。在建账之初,会计人员要遵循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选择好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及核算体系。另一方面会计科目设置时,除了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和代码设置一级总账科目外,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业务,设置二级科目甚至三级、四级科目,做到名称简洁,编码遵循软件要求,尽可能在初始阶段考虑周全,因为建账以后,有了数据的科目将不能再修改名称和编码。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会计软件的功能,如新的会计科目代码很长,一级总账科目即有四位编码,每增加一级又增加两位编码,不易记忆。但软件本身提供了“助记码”功能,可以将常用的会计科目用简便易记的数字代替,这样就能加快会计凭证的录入速度,对提高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

    三、人员培训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更新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具体地说一方面是要加大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比重,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能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的知识;另一方面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或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等对传统会计电算化内容扩充的要求。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资源,丰富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以网络为媒介,采用远程教育或兴办教育网站的方式,既可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及相关知识,又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的问题,官方网站与软件供应商网站还可以优势互补,从政策与实务两方面提供会计电算化培训所需材料。

    (三)建立良好培训机制,  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效果 从宏观来看,可改革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上岗证制度,使会计电算化培训成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教育及后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微观企业来看,可制定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部培训工作,并明确奖惩以激励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组织培训和自我学习的环境。 (四)培养会计电

    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在几年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发现短时间内要普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不很现实的。但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缺乏又会成为制约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效果的瓶颈。为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优势和所用软件的功能,应付日常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缓解技术压力,降低咨询维护费用,建议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数名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会计人员,既可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在必要时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带动其他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财务电算化,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公司和会计人员都应引起足够多的注意,并且为这一潮流做足应对措施。毕竟在这个科技化的时代,谁利用好了这个“聚宝盆”,谁就会遥遥领先。

    财会电算化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系统,其基本构成包括会计人员、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要素。要失现完善的电算化,这几方面必须失现完美的结合。

财会基础知识培训篇3

(一)专业就业面向缺失。财政专业曾是财经(财政)类中专学校的主要专业,大多数高职院校目前环保留有财政专业,不论是中专时期还是现在的高职阶段财政专业的就业面向首先是各级财政部门,其中一部分毕业生也已经成为当地财政部门的精英,其次是税务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总体上看,财政专业就业面向的政府机关特色较强,毕业生就业习惯于依靠国家统一分配。但是,随着国家公务员招录制度和大专院校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国家公务员报考的基本条件是本科学历,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已经不具备报考国家公务员的学历条件,也不可能直接分配到政府机关就业。高职院校的财政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专业主要就业面向缺失。如大多数考生及考生家长在报考高职院校的专业时首先考虑的是专业就业面向,当看到财政专业的就业面向时只好“望而却步”。

(二)专业招生萎缩。独立改制的财经类高职院校在中专办学时代,各级财政部门的人才需求量较大,财政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分配到财政部门等政府机关工作,到目前为止各级财政部门的大部分业务骨干都是由各省(市)当时的财经(财政)学校培养出来的,财政专业曾一度成为中专学校的“热门”专业,考生报考的积极性较高。财经(财政)类中专学校改制后,大多数学校原中专时期的财政专业也直接成为高职院校的财政专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也有学校将中专时期的财政专业的教学资源划归学院的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部门。从目前保留有财政专业的高职院校近年的招生情况来看,改制后考生及考生家长对财政专业缺乏兴趣,财政专业的招生计划很难完成,专业招生面临尴尬局面,专业招生的人数逐年减少,到目前为止只有个别高职院校招收财政专业,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停止招生,财政专业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有专业无学生的专业。

(三)专业教学资源闲置流失。独立改制的财经类高职院校在中专办学时代,与当地财政部门的业务往来密切,部分地区还形成了财政干部与学校教师的交流制度。学校依托当地财政部门建立了一大批较为稳定的教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习的基地,学校教师与财政部门业务人员密切协作共同完成财政科研课题,共同开发财政专业的教材和学生的实训资料,共同建立了学生的校内实训场所,提高了财政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锻炼了财政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丰富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提升了专业的社会威望。财经(财政)类中专学校改制或并入高职院校后,学校的行政隶属关系由当地财政部门转入教育部门,过去与财政部门共同建立的教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训基地也形同虚设,过去共同开发的专业教材和实训资料也少见重新修订。由于学校与当地财政部门的业务往来越来越少,人员交流也逐渐停止,教师队伍中熟悉财政理论、钻研财政业务、致力财政课题研究的人越来越少。由于专业招生数的减少过去建立的校内实训场所也处于闲置状态,由于专业教学任务的减少财政专业的大部分专任教师为了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量也逐步转入其他专业。如有些高职院校的大部分会计老师由于长期不接触财政预算业务,只会讲企业会计不会讲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财政、教育、卫生等部门偶然想从高职院校中招一名能讲政府会计、中小学校会计、医院会计的老师都很困难。

二、财政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预算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财政更多地关注民生,财政工作逐步走上依法理财的轨道,原有的财政预算编制办法、国库收付制度、专项资金的管理措施等不断完善和修订,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部门预算改革、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这些改革措施和管理办法的出台与实施,对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人员素质提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近年各级财政部门特别是县乡基层财政部门新增人员相对较少,且新进人员的渠道和人员的学源结构较为复杂,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财政业务岗位上真正具备财政基本知识和基本业务处理能力的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相当一部分业务岗位上的从业人员只能做到文件的上传下达,甚至影响了财政部门的形象,加大了改革精神贯彻落实的阻力。为了保证各项改革制度的顺利实施,各级财政部门往往由相关业务科室以短期业务培训的形式传达有关改革精神和具体操作办法,这种形式很难从根本上满足财政主要业务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素质的要求。

(一)短期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较强但缺乏系统性。财政部门相关业务科室举办的业务知识培训班目的明确、时效性较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也较强,一般情况下只要有一项新的改革措施和管理办法出台都要从上到下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和培训。但是,由于财政部门特别是乡镇财政大部分人员文化基础较差、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从业人员中很少有财经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更谈不上懂得基本的财政理论知识,所以针对性较强的培训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保证能让大多数学员听懂学会,使大多数学员较为准确地领会一些新的改革措施的基本精神,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笔者最近几年在承担一些财政预算业务知识和新制度培训时就往往遇到以下类似的问题,有些参加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培训班的学员没有一点财政理论知识,甚至连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内容都一无所知而要直接学习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些参加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部门预算编制培训班的学员没有一点政府预算的基础知识,甚至分不清政府总预算和单位预算的区别而要直接学习政府收支分类和部门预算改革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有些参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培训的学员没有学过基础会计,甚至连借贷都分不清而要直接学习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会计核算业务。/

(二)短期培训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较强但缺乏规范性。近年来,财政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有时要求财政部门相关业务部门直接负责组织,有时也将一些新制度新办法的内容融入当年的会计继续教育内容中,委托社会继续教育机构承担,也有相关业务部门和社会继续教育机构联合进行的,也有委托大专院校承办培训班的但委托高职院校的较少;承担培训任务的师资一般主要由系统骨干或领导组成,也有从大专院校聘请专家教授的,由于大多数授课人员不具备教师资格,缺乏教学经验,习惯于照本宣科读文件,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训的资料(教材)一般只有相关文件,很少有专门的教材或讲义,难以满足学院培训后自学和查阅的需要;培训时间一般选择在相关业务的淡季,一般也不安排考试,只考勤也不发证书,难以引起学员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三)短期培训的实施过程过分看重形式而忽视实效。财政部门相关业务科室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有一部分在当年部门的工作计划中安排,也有一部分是随着新制度新办法的出台由上级部门安排的硬性培训任务。笔者在接受当地财政部门有关培训业务知识任务时,有些组织者就留露出纯粹为完成完成工作计划和培训任务的思想,只满足于在年终总结时能理直气壮地写上“这项工作我已经完成了”就可以了。比这多年来承担的一些财政部门业务知识培训班的时间一般都只有 2—3天,第一天早上安排一个开班仪式,最后一天下午再来个总结,有时还要安排参观学习,真正授课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业务培训班的对外宣传报道主要就是几个领导的讲话和几张培训时的照片,培训的效果究竟怎样很少有考量的办法和报道。我们也发现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在承担财政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任务时与社会上的会计人员混在一起,不区分对象统一发放一些发放一些公共的培训资料,很少有学员坚持听课,考试组织也比较随意,这些机构其实是以收费为目的,学院几乎没有任何收获。

三、如何实现高职财政专业与财政人员继续教育的接轨

根据高职财政专业与财政业务人员继续教育目前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一种学校的学历教育与部门、行业的非学历教育相贯通的多规格、多层次、多方向、多形式培养培训模式,促进学校的专业教育与部门、行业业务人员继续教育接轨,实现地区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通过这种培养培训模式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扭转高职财政专业招生、就业所面临的尴尬局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各级财政部门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走上规范化道路,提高财政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按“基础模块+专业业务方向模块”的两部分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多年来,高职财政专业一直沿用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按三年学制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等模块,方案的学科体系特色较强,难以适应专业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需求。高职财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的特色,细化财政部门业务人员的从业岗位群,突出不同专业业务方向模块的建立,灵活设置动态的、能自由组合的专业业务方向模块,使财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够适应财政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的需要,如在财政专业基础模块的基础上设置预算编制方向、国库收付方向、非税收入管理方向、国有资产管理方向、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方向、依法理财方向、乡镇财政管理方向等,并按财政改革的进展情况不断充实和调整专业学习方向,组合不同培训对象的学习模块。

(二)按“三年制学历教育+不定期非学历教育”两个层次调整学制。高职财政专业的学历教育一般是三年学制,能满足高中毕业生系统接受专业教育的需要,难以满足财政部门不同层次不同业务岗位从业人员灵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需要。高职财政专业的学制设置应兼顾非学历教育的需要,实行注册入学和弹性学制,根据专业业务涉及的从业岗位灵活确定培样对象和培养规格,根据财政部门业务培训的需要灵活确定各专业方向模块的开班时间,根据各专业业务方向教学模块的内容及培训对象的基础灵活确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总课时,根据学员学习时间长短和选学模块颁发相应的结业证书,并将结业证书与财政部门对业务人员的继续教育规定的内容结合起来。

(三)按“专任教师+兼职教师”两个方面组建教学团队。高职财政专业的专任教师大多数是从大专院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虽然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但很少有实际工作部门的经历,虽然在走上讲台之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获取行业、部门新的改革精神的途径较窄也相对滞后,缺乏实践基础和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对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的需要。高职财政专业应按照“请进来、送出去”基本思路建设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教师团队,要逐步探索建立校内专任教师和财政部门主要业务岗位人员的交流制度,要着力加强校内专任教师财政专业业务岗位技能的培养,要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确定专业教学任务,逐步增大财政部门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比重。

财会基础知识培训篇4

关键词:理财专业人员;三层双轨制;证券投资;综合素质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路程,既有风雨也有成果,最为世人所瞩目的就是中国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成功。在这30年中,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5%,成为GDP增幅的世界第一,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中产阶级和豪富阶层在中国迅速形成,并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理财观念从激进投资和财富快速积累阶段逐步向稳健保守投资、财务安全和综合理财方向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个人金融业务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各种理财产品、理财服务层出不穷,人们的理财观念有所转变,理财需求日益旺盛,理财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开始发展起来[1]。然而与全民理财大趋势所不协调的是,我国专业理财人员的大量缺失和专业素质的不完善。作为为客户提供全面理财规划的专业人士,理财人员应该是一位知识丰富、工作高效、耐心和蔼、待人诚恳、可以向客户提供全面与建设性意见的咨询专家。从这一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培养的理财专业人员,应该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了解中国国情与中国金融市场特点,具备实践与理论双轨、道德素养与职业操守兼备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这里所说的“综合素质型”主要包含四点要求:一是道德素质,包括对理财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的观念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二是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心理承受力、成功的信心、良好的竞争意识与应变能力等;三是业务素质,包括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四是技能素质,包括资金管理技能、财务分析技能、风险防范技能、产品组合技能、理财建议与规划技能等[2]。

从以上素质能力培养出发,高职理财专业人员的培养应是一个全面立体的教学过程。

一、课程体系重在突出四大职业模块。

首先,高职院校的理财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地点仍然是校园,主要学习技能的手段也是课堂教学。因此,理论教学要符合综合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就必须设计合理、计划全面、有的放矢。

所以,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必须构建新的理论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要突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教育;突出专业认知能力、思考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明确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培养思路;将就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的全过程,特别体现职业认知、职业准备、就业和创业引导的新理念。

据此理念,新构建的理论课程体系,由四大职业模块所构成:职业素质能力模块(即职业思想道德)、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

(一)职业思想道德模块。

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理财规划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就业择业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等。

(二)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是学习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使在校学生获得在投资

理财领域内从事第一个工作、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必要知识、必要技能,为在校学生今后工作提供充分专业准备的、形成现实动手能力的知识和技能,如基础会计知识和技能、经济学知识和技能、运筹学知识和技能、财政学知识和技能、经济法知识和技能、商务谈判知识和技能、现代金融学知识和技能、国际金融知识和技能、公共关系学知识和技能,以及为本专业提供基本支撑的大学英语、专业英语、高等数学、财经应用文、计算机基础、数据库、计算机安装维护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

(三)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学习本专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如公司理财知识和技能、个人理财知识和技能、投资学知识和技能、证券投资知识和技能、期货投资知识和技能、理财实务知识和技能、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以及统计与调查预测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

(四)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学习能使在校学生具备在其未来职业生涯各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态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理财咨询实务、实用合同范例、市场营销实务、公共关系实务、管理心理学、普通话、口语艺术、社交礼仪等[2]。

通过理论课程的四大模块设计、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合理完善的人才培养构架。这就如同建造房屋时,要先搭好脚手架才能平地起高楼,此处的模块理论课程设计就如同脚手架,理财专业学生由此接受培养,犹如高楼一般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技能训练重在构建“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最大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多,为了使学生在求学期间尽可能与社会同步、与专业挂钩,校内的技能训练可以采取“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三层双轨制”,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技能培养新模式。“三层”是指按课程间内容的依存关系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综合技能三个阶段;“双轨”是指理财能力训练和投资能力训练同步进行。

第一层:专业基础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学》课程;训练内容主要是理财的基本原理、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基础知识。

投资能力训练:基于《投资学》课程;训练内容:投资学概述。

第二层:专业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实务》课程;训练内容为课程单元训练等。

投资能力训练:基于《证券投资》、《期货投资》等课程;训练内容主要为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流程、证券行情解读,期货交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等。

第三层:职业综合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的培训课;训练内容主要是根据风险计量判断风险大小、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个人所得税筹划策略、个人养老规划、个人财产分配与传承、财务计算器的应用等。

投资能力训练训练:基于校内《投资理财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生产实习;实训内容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流程、证券行情解读证券交易的各种技巧、证券市场运行、期货交易的操作程序及各种管理条例等。

通过三层双轨制的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明显得到系统地提高。

三、教学方法创新,将课堂教学变为场地教学。

课堂教学是最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老师和学生可以面对面,学生不仅能够听到老师在讲什么,还能够感受到老师肢体、语气、表情等等带来的信息,而且有了问题可以当场提出得到即时的回答,做到了零距离的沟通。然而课堂教学也有它不容忽视的弱点:首先,也是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能因人施教,要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经济的。其次,学习内容收到了限制。一些训练特点非常强的课程受到的限制尤其大。

作为实践操作性极强的投资理财学课程,如果一味地在课程教学上下功夫,一来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二来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根据教学课程的要求,有些科目可以采取场地教学的方式,比如设置证券大厅,定制电子显示屏,将股票市场的大盘波动即时显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理财工具的变化和魅力,更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场地教学既克服了课堂教学的缺点,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优点。也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角色进入,起到了很好的润滑作用。

四、毕业论文强调专业论文学分制。

作为具备专业技能素质的理财人员,对于专业的财经用语表述应该是相当熟练的。然而两年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理财讯息和理财用语还是有些难度的。为了尽快让学生掌握这项技能,以及增强理财专业观念。鼓励学生撰写各类财经论文,通过论文的撰写,一是增强

了学生关于社会经济的关注度,二是加强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三是为学生的就业申请增添筹码。对于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学校予以承认相应学分,并作为理财专业的重要教学成果。

五、毕业实习要求证书与经验并重。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学生在学完全部课程后能够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还要求专业学习过程应与国家技能考证、国家职业资格考证要求接轨,实行多证书考核管理制度,以彰显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体现综合技能素质。理财专业学生应获取的证书有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证书、英语三级证书(或英语A、B级应用能力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和助理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等。

同时,作为理财专业的学生又要注重实际经验的累积,要在毕业实习期间通过专业实践,将所学置于所用,用工作检验理论。投资理财专业所面临的行业局面与其他传统行业相比,更具有变化性和挑战性,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实践经验是对于培养真正的理财专家来说,是必经之路,也是攀岩捷径。

综合素质型理财人员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时期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培养方案。其重点是理论着眼全面、实践落在实处。高职教学应服务于国家全局,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巴曙松,《金融市场动荡与理财专业人士的培养》,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2009年4月

财会基础知识培训篇5

为提高全系统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规范财务管理,尽快适应经费上划后的管理要求,x月xx、xx日两天,安庆市局举办了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虽短,但给我的学习轨迹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两天来,我认真聆听了市局领导就强化财务管理、严守财务纪律等方面作的重要讲话以及财务资深专家所做的关于基础会计知识的行政违法处罚条例等会计知识的讲解,增强了我的财务应用能力,受益匪浅。

这次财务人员学习培训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会计条例、会计基础知识、会计法等内容。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xx注册会计师对会计基础知识的讲解,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语言使我们财务工作者从中学到了很多。她说到:“现在的进步和变化中,我们的财务知识、条例以及会计法规也在不断的健全和修改中,作为当前的财务工作者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严守会计法规,扎扎实实的把财务工作做好,让我们时刻牢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我深感责任重大,需要学习更新的地方还很多。

现代社会是知识竞争的年代,“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明天”,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才能到达新的高峰。这次培训就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市局领导还深入到我们中间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问题,我们倍感兴奋,也倍感鼓舞,我觉得他们在百忙之中也抽出时间参加学习,我们,这些财务专业的工作者,更应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为食品药品监管事业服务。

两天时间有限,培训课上不可能讲得太多、太具体,但我将根据这些精髓发散性学习,相信会对我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财会基础知识培训篇6

基本思路:在进行课程设置上坚持以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寻找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统一规律,全方位、多视点地构建规范、完善、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一)树立新理念,设置新体系,突出专业特色

由学校聘请企业的财务高层和高校中的专家教授一起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构建以扎实的会计知识、广博的金融学知识以及精深的财务管理知识和以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决策、资金运营为核心运用能力的综合课程体系,根据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财务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财务管理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进行整合归纳制定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分成理论和实践两大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试验大纲,依次施教,突出专业特色。

(二)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前瞻性

财务管理专业是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一个专业,高校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关注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方法。

(三)职业资格考试辅助嵌入课程体系

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有不同的准入要求,从事不同的岗位也有不同的资格要求,因此证书考试的内容可以适当嵌入课程体系,但不是主要的教学目标。在课程顺序的安排由基础到专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注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中的资格准入,提供从事专业岗位工作的“入场券”,又注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职位提升,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职场的竞争力。

(四)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业道德教育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是为企业当家理财,管理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财务管理工作这个特殊的岗位要求每一个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社会人文素养,熟知并能够遵循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因此,应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到整个课程体系中去,塑造学生的职业操守。

二、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途径

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改革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实施。

(一)构建理论课程体系

1、为提高综合素质,设置基础教育课程组

财务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财务管理工作需要管理者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纪律素质等方面。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塑造,综合素质将转化为组织和协调能力、应变和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和社交能力、心理承受和自我控制能力等综合能力。只有具备了以上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所以课程设置上必须相对应的开设政治理论、哲学类、文学艺术、自然科学、计算机、英语等课程组来提高综合素质。

2、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设置专业基础课的课程组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就必须设置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原理、统计学、金融学、财政学、投资学、经济法、税法等课程。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组的设置使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掌握该专业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知识。

3、为提高学生的执业能力,构建专业主干课程组

专业主干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并具备从事本专业所应具备较完善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原理、财务会计学、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资产评估、税务筹划、财务管理电算化、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

4、为拓宽学生视野,开设专业选修课程组

开设专业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了解财务管理研究前沿动态。主要包括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财务诊断、风险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理论专题、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

(二)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1、转变观念,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财务管理专业老师应积极转变观念,树立“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熟练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企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业务进行灵活分析和解决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理念,构建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训(基础实训、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训)+实习(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国家承认的资格认证培训三个部分。三个实训是逐步递进的。基础实训主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有会计手工实杨怀宏李雪芬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417000训;专业实训是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全面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财务软件处理企业经济业务,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本岗位工作的实务操作,主要有成本会计学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ERP沙盘实训、审计实训、税务实训;综合实训是在学生毕业前,针对学生的就业,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专业实习作为一种“亲验式”实践性教学方法,其精髓在于促使学生主动实践、亲自操作、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学生初步认识社会实践、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实训教学环境

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硬件保障,也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高校应为实验室建设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撑,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室、ERP沙盘实训室、财务管理综合实训室,目的在于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感受较为系统的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模拟活动、方案设计、角色扮演中,真实地感受到账务处理、资金管理的真谛,培养实战能力。为保证实训效果,实训室还应配备必要的财务软件、实训指导书以及完整、真实的财务管理各环节的操作文件资料。

3、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各高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在毕业前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公司等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财务管理实践相结合,熟悉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管理制度,进一步理解、消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训教师是保证实训教学质量的软件保障。学校必须加强对现有实训教学人员的培养,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高水平理论的教师从事实训教学工作。学校也应为实训教师参加培训、进修、研讨、考察交流等活动提供各种机会,调动实训教师的积极性,并促进实训教学水平的提高。

5、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针对企业财务岗位都有准入制度,高校根据国家对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并加强技能训练,理论教学课程应综合本专业的应知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应融合本专业的技能部分。通过正常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经过考核与鉴定,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会计证和助理会计师证,使其综合能力更接近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提高其就业能力。

6、组织或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型的学科竞赛,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专业还应每年组织“ERP沙盘大赛”、“会计手工做账大赛”,使学生的课外活动与专业理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诸如“挑战杯”等比赛。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竞赛,提高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财会基础知识培训篇7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复合型 会计人才 培养模式

多个中央1号文件的,为进一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部还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力度,确认一批培训基地,加快合作社人才培养,计划培训10万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为合作社规范化、上水平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提高合作社管理水平。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和“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和财务会计人才培训规模。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公益性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开展优秀示范社、优秀理事长、优秀辅导员等表彰活动,不断加大典型宣传力度,交流成功经验,弘扬合作精神,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营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因此,构建和运行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一、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运行的必要性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浙江省农业厅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浙江省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0 686户,其中,当年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9 954户,成员60.3万个,带动非成员农户370.4万户,占全省总农户数的38.2%。新兴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加快转变我省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加快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合作社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推进者,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

但是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推动农村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没有形成,二是合作社内部缺乏具有合作社经营理念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尤其是缺少专业经营管理人才,这已经成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了适应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快速、健康发展,亟需培养造就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复合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以保证合作社的长远发展。

(二)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监督乏力的需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应当按照章程规定,组织编制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以及财务会计报告;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依法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等材料中,作虚假记载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由于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一般都是由种养大户和农民经纪人担任,财务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出于降低费用考虑,有些合作社的会计由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社员兼任。由于其缺乏专业知识,可能对财务会计制度不理解或误用,无法识别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这就需要培养一批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控制的需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中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货币资金、销售业务、采购业务、存货、对外投资业务、固定资产、借款业务等内部控制制度。由于合作社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等原因,可能造成内部控制设计不健全或执行不力,从而给合作社的发展带来隐患。此外,有些人把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单纯看作是获得政府政策扶持和信贷支持的手段,缺乏长远打算,从而忽视内部控制的建设。这就需要培养一批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二、培养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应采取的对策

(一)实地走访、问卷调查

以农办、供销社等政府部门为依托,通过实地走访一些市、县、镇、村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手段进行基础数据的搜集和研究。

(二)确定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确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敬业、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熟悉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农村合作经济相关知识,能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从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办、组织与管理、农产品营销、合作社生产运作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确定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1)素质要求: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较好的诚信品质;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较好的忠诚品质;具有较好的开拓精神和健全的体魄。(2)能力要求:具有合作社会计核算能力;具有合作社经营、管理、指导和评估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合作社创办、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农产品营销、农产品贸易的实践能力;具有与农民沟通、协作、交流的能力。(3)知识要求:掌握合作社历史、国外合作社的发展概况、合作社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合作社经营、合作社管理、合作社组织结构、农产品营销、合作社生产运作等基本理论;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合作金融与信贷理论知识;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三)确定培训宜设立的主干课程

1.主干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等。

2.选修课程。合作社经济、合作社基础知识、合作社组织、经纪人实务、合作社管理、合作社生产运作、合作社经营、农产品营销、合作社案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务、农村经济调查、农产品营销综合实训、合作社经营沙盘模拟实训、合作社创办方案设计、技能考证专项训练等。

(四)确定培训考证项目

通过培训,取得培训结业证书和农村财会人员上岗证或合作经济管理师证,通过已有的知识、技能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或会计职称。

(五)编写统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培训教材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刚刚试行,它与一般的财务会计相比较有许多行业的特殊性,据调查,全国现在还没有专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教材可以使用。通过编写《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培训教材,可以为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和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提供服务。

(六)对会计人员及相关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用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从业人员及相关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懂合作社经营管理知识,又懂得合作社会计岗位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我院2012年与绍兴市农办合作立项了一个培训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从业人员实用人才培训班,为此我院成立合作社教育研究中心,对合作教育开展深层次研究。携手绍兴市供销社,共创农村建设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携手市农业局共建绍兴市现代农业人才培训基地,2012年通过申报成为首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培训基地,同时与10多个大型的合作社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以这些基地为平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从业人员及相关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学员1 000多人次,使构建的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实践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合作社成员、特别是合作社会计人员知识与能力的成长是农业经营改善的关键,因此,要把合作社成员、会计人员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作为发展的源动力。建设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注重合作社理事长、经营管理人才、财会人员、市场营销人才和农民专业技能的培训。

(七)完善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将实践过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交相关政府部门使用,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我院刚开办的全国唯一的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应设计、完善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会计项目宜开设的课程体系,如开设会计基础、合作社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合作社会计、合作社会计实训、合作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技能考证专项训练、财务管理等课程,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八)建立学校、事务所、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方联动、三位一体的财务咨询公司实践平台

通过与事务所合作,在校内建立财务咨询公司,由事务所日常驻点,在学校开展工作,基本涵盖一般财务人员(出纳,中小型企业助理会计、主办会计)需要的工作内容。从开具发票到纳税申报等一系列财务、税务处理方式,由事务所每月根据培训学生人数进行实务操作辅导,或学生(每一户企业拟实训2人)提供记账企业资料,由事务所相关人员到学校实训室进行实务指导。

建设成下列资源:会计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书、会计实训基地合作方案、校内会计实训教学大纲、会计实训基地日常管理条例、会计实训基地学生实习日志、会计实训基地学生选拔条例、企业培训学员条例、会计实训基地培训学生上岗承诺书、制作学院工作经历证书、实训场地建设等。

通过上述建设、研究、运作最终实现学校、事务所、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方联动、三位一体的财务咨询公司实践平台,将研究成果的效益最大化,真正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人才、智力、实践平台等多方面的保证。

(注:本文系绍兴市教育局2012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课题“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运行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绍兴市教高[2012]116号文件;课题主持人:胡苗忠)

作者简介:

财会基础知识培训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 "一体两翼" 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

【课题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6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编号:2016RC01

全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以下简称广外南商)为例,按照2016级广外南商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财务管理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广外南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我校2016级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培养具备会计学、金融学等方面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核算能力、全面预算管理能力、资金融投资能力、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能力、纳税管理与筹划能力、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具备良好的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养,能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以上培养目标,包含以下几方面内涵:

从培养目标看,本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会计学、金融学等方面知识和能力。

从培养要求看,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会计、财务管理、金融方面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融投资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融投资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从职业岗位定位看,本专业的学生能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来看,一是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二是掌握本专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财务、金融、税务筹划工作的基本技能、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三是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际财务管理、国际金融、国际税法,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四是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学生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五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生须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水平考试。六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七是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社会活动的能力,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广外南商财务管理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

为了实现以上培养目标,本专业秉承广外南商“通基础、精专业、强外语、重实践”的办学宗旨,着力构建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主体,外语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一体两翼"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一体”是指出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主体,“两翼”分别是指外语水平和实践能力。"一体两翼"体现在广外南商2016级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及学分分配摘录如下表1:

(一)“一体”--专业主体构建

对通基础、精专业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环节设计为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4理论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计45理论学分,共89理论学分,占总学分158的56.3%。

(二)“一翼”--外语水平构建

对外语水平培养的国际化教学环节设计要求是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能运用外语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进行较好的沟通与交流,学生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具体设计为大学外语教育课程和专业英语教育课程两大模块,大学外语教育课程共24学分,占总学分的15.2%,392学时,占15.7%;专业英语教育课程包括工商管理专业英语、财务管理专业英语和会计专业英语7学分(占4.4%)三门必修课程和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国际会计、国际金融、国际税收双语选修课程。

(三)“一翼”--实践能力构建

对能力培养的应用型实践教学环节科学设计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独立实践教学,其中专业课程实践教学31学分,独立实践教学包括军训与军事理论、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创新能力计14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共45学分,占28.5%。

将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分为基本技能实验环节、专业技能实验环节、综合实训环节和创业与创新实训环节。

本技能实验环节,主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来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

专业技能实验环节,主要从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沟通和协调技能等方面来帮助学生获取必要的专业基本技能。

综合实训环节,通过财务决策平台等财务情景模拟演练、ERP系统模拟实训等,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电厂检修基础知识范文 下一篇:供应商的日常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