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1 12:34:55

财会专业论文

财会专业论文篇1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279-02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及综合能力的最终考核,各高校对这一最后的教学环节也制定了繁多的规范条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每况愈下却令人高度担忧。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成为近年来本科教学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结合我校财会专业的实际情况,在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财会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以我校财会专业(包括财务管理、会计专业)近几年的毕业论文为例,问题主要集中在选题和论文写作两个领域:(1)选题领域不均,缺乏应用研究。选题较集中在以理论分析为主的财务领域,如独立董事问题、预算管理问题、内部控制问题,即使是以新会计准则为主题的会计类选择,也多存在选题重复、研究范围过大的问题,较少联系实际案例进行创新设计。(2)写作缺乏学术论文应有的严谨和规范。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层次较低的学位论文,其性质依然是学位论文,依然要求选题新颖;数据处理恰当、分析论证合乎逻辑;对所分析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独到行和自己的见解;在论文书写方面要求表达通顺、条理分明、文字及图表准确清晰无误、格式符合要求;外文摘要要求语句通顺、能正确表达文章观点、语法正确。然而,学生所写论文原创性不高、抄袭现象严重;基本理论及概念的阐释不清晰;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不明显;文字表述不够专业化和学术化;对论文的基本格式标准如文献的引用、图表的说明、字体行间距的标准不熟悉;对英语掌握程度的再检验的英文摘要多存在由电脑软件在线翻译生成。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多重成因:(1)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不合理。论文的选题、开题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下学期,面临严峻的就业、考研压力,学生根本无暇顾及论文的选题工作,学校在就业率的压力下,很少以毕业论文质量来度量学生毕业的标准,指导教师在缺乏相应考核机制的氛围下,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很少严格把关,答辩环节对于学生来说视同形式,即使进入二答的学生也知道不会因为毕业论文而影响到毕业。如此,强烈的负面效应产生了,学生很难对毕业论文的写作重视起来。(2)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流于形式。虽然学校制定了从选题、文献综述、论文的质量、英文摘要等系列的规范条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论文的质量监控缺乏严格执行的控制点。如开题这个环节直接涉及到选题是否合适,论文的写作是否有意义,一方面,严格的开题形式有助于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多位教师的审核判定也有助于论文写作的下一步开展,但实际执行中往往是指导教师同意即可开题,失去了这个环节应有的硬性约束。形式上的质量监控控制点,如论文格式的规范、任务书及开题报告的一致等,并不能替代对真正影响论文质量的内容的实质性审核。(3)学生方面的因素。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不重视,一方面是基于上述的客观原因造成学生主观上的不努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学期间增强科研能力的系统训练的缺乏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对学科前沿动态的不了解导致其选题缺乏应有的新颖性,即使选定了题目,文章论点的提出、论据的分析缺乏严谨性,文章的篇章结构层次不分明,研究重点不突出,论文的写作没有深度。而且,由于缺乏基本的论文写作技能和技巧,文章的文字表述不流畅,口语化严重,甚至缺乏基本的写作格式。

二、财会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改进建议

1.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重新定位。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初级的学术研究行为,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该环节,一方面是达到对学生科学研究进行初步训练的目的,另一方面,是考核学生发掘实际问题并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论文的写作过程由选题、收集资料文献综述、资料数据分析、文字写作、答辩等密切联系的各环节组成,这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从不同的侧重点考核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所考核的内容是学生在整个本科阶段的学习结果。因而,单独由本科毕业论文这个环节及有论文指导教师一人来承担这个考核任务,显然是不合理的。可以考虑在应用型财会专业要求建立“理论与技能并重”的专业培养模式下,加强专业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应用,一方面,可以有效弥补目前财会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不同阶段具体的科研训练项目所形成的实践训练平台,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感。具体来说,是通过科研训练课程群的建设,在专业导论课程、计算机知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假期社会实践等环节加入科研训练入门、网络使用训练、初步科研训练、财务专题训练、科研综合训练等具体训练项目的内容。

2.强化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系统训练。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训练过程,单凭一个学期、一位指导教师在短期内想达到一蹴而就的效果是不可行的,可以考虑在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强化科研训练。以笔者讲授的《高级财务管理》为例,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核心宗旨,我们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我们提出的“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是,通过相关案例引出专题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应掌握的知识点后,根据各模块内容和教学目标设定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同时,将“任务”的设计与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科研方法的训练与指导,结合财务专业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的选题技巧、技术路线制定和资料收集等事项。在教学方式方面围绕着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力求多样性。首先,坚持理论导读。在课程授课外指定学生阅读每个专题的经典理论文献,深化对基础理论的认识;其次,突出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现实案例,通过案例的介绍、集体研讨等形式,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理解更为深刻;再次,突出实训教学。根据课内实验安排的相关材料,在现实中跟踪某些上市公司的现实状况,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课内实验内容与理论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内容突出了技术性、可操作性、综合性和探索性,实现了在财务管理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训练的设计理念。

3.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目前毕业论文时间设置与学生求职冲突,可考虑提前做论文,让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就准备论文,促进师生充分交流,在引起学生对论文重视的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毕业论文的写作要因人而异。对于考研、保研的学生,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兴趣和文字能力,鼓励其对具有研究价值的理论命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尽可能地用统计软件进行大样本验证,以为后续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目前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对教师的指导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学生也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对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评价,同时,对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缺乏应有的物质奖励,使得正向的引导作用缺失。因此,一方面,应强调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格的认定,包括每学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或一定科研经费的获取,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包括优秀论文、进入二答论文的指导情况,并将其考核结果作为晋职晋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党传升,罗梅娟,吕廷杰.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2]刘冰花,徐莉萍.会计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实验教学:共生与互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01).

[3]李锋.科研训练在会计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探析[J].商业会计,2010,(12).

[4]韩沚清.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思考——将毕业论文教学有机融入到高校教育体系的各个环节[J].高等教育研究,2012,(1).

基金项目:本文系石河子大学教改立项《“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在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G-2012-086)及《财会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创新研究》(JGJG-2010-07)的成果之一

财会专业论文篇2

关键词: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从1998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至今,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经历了十几年的建设和完善过程。近几年,各大高校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人才培养方面积累的经验较少,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定位还不太明确,还处在摸索阶段,也存在亟待完善的部分。博士论文,财务管理专业。直到现在,如何优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构建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是我国高校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校培养学生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与用的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实际操作的能力,毕业后能较快投入工作,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对企业来讲,他们也需要大量管理型和应用型人才来提高企业水平和效益。针对这种情况,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在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过程中,各大院校针对学校特色和基本一致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强调学校特色教学,一方面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和同类地方性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制定比较科学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五部分构成。

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政治和体育;专业基础课主要有财经英语、基础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基础、财政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审计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市场;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专业任意选修课包含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公共关系学、跨国公司财务、证券投资、企业经营战略;专业方向选修课主要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资产评估、项目融资与管理、投资学、经济应用文写作、税法等。

除了专业教学课程,高校还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践教学课程、实验室教学课程和课外教学课程如军训、社会实践调查与实训、毕业实习等。博士论文,财务管理专业。

(三)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财务管理专业作为一门与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均有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可以设置的课程很多,但要突出特色,学院就必须围绕培养目标和专业能力并根据学院优势来设置课程。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外语与计算机应用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一定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健康的身体。博士论文,财务管理专业。公共基础课要求课程设置内容全面,学分和课时设置较为合理。博士论文,财务管理专业。

2.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奠定深厚的专业基础,拓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面,学生不仅要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而且要掌握较为宽广的经济和财务管理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的会计、金融、法律知识,其范围涵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和会计学等四类模块。

一般来讲,高校的课程体系中,经济学包括宏微观经济学、经济法、统计学、审计学、运筹学;管理学包括管理学、财务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学、财政学、金融市场;会计学包括基础会计学;此外还有财经英语、商务英语等英语专业课程。

由于专业基础课也有先后之分,所以在课程安排过程中要先后得当,其中,经济法是在宏微观经济学学习的条件下才开设的,而宏微观的学习则要在学习了高等数学以后再开设;在学习了计算机基础和基础会计的科目后再学习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市场是在学习了基本的金融学后再开设;审计学虽然可以作为基础学科,但它的开设是要在学习了财务会计甚至是高级会计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掌握的;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专业基础课如:市场营销、税法等,学校可以结合总学分和总课程的限制考虑专业基础课的开设课程。

3.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是通过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方法、原则、实务技术和熟悉财务管理运作规律。博士论文,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专业必修课课时必须安排合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掌握和理解。

4.专业选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社会需求差异化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密切程度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在未来职业领域内的才能,要求对两类选修课方向界定清晰,更加注重方向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如税务筹划、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公司战略规划、集团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理论专题、金融机构和衍生市场、金融工程、财务风险管理、财务软件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

5.实践教学课程

实践教学方面高校首先会安排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这些综合应用实验,这对增强学生对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学科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并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但其中更重要的是针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课程,其有助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水平。现在很多高校实验室还不完善,有的学校也只是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室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室教学,所以不管是在实践课程安排数量还是在教学配套的软硬件设施上都有待提高。博士论文,财务管理专业。

(四)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建议

各大院校可以根据自身侧重点及特色的不同来进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完善。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可以参照表1进一步完善。

表1: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课程设置表

能力要求 课程方向 课程设置 开课时间 综合素质 公共基础 英语、数学、计算机、政治、体育 第一学年,占总学时的25%以下 学科基础能力(部分选修) 经济学 宏微观经济学 第二学期 经济法 第三学期 税法、统计学、审计学(选修) 第四学期 管理学 管理学 第二学期 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学(选修)、企业经营战略(选修) 第二学期 管理信息系统 第四学期 金融学 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投资学、财政学 第三学期 会计学 基础会计学 第三学期 英语 财会英语 第四学期 专业基础能力(必修)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基础 第四学期 中级财务管理 第五学期 高级财务管理 第六学期 财务会计 中级财务会计 第四、五学期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 第五学期 成本管理 成本与管理会计 第五学期 财务管理专业运用能力(选修) 银行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第五学期 投融资决策 项目融资与管理 第六学期 资产评估 资产评估 第六学期 资本市场 证券投资、金融市场 第六学期 财务管理分析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第六学期 其他 经济应用文写作等 第六学期 财务管理专业发展能力(选修) 运筹 运筹学 第七学期 税收 税务筹划 第七学期 国际资本市场 金融机构和衍生市场、金融工程 第七学期 特殊财务管理问题 跨国公司财务、财务风险管理、集团财务管理、公司战略规划、国际会计准则与惯例、西方财务会计 第七学期 财务管理前沿 财务管理理论专题 第七学期 财务管理实践能力 单项模拟实验 如: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企业融资决策综合分析、企业预警系统模拟实验等 第四、五学期 综合模拟实验 财务软件、证券模拟实验 第五、六、七学期 综合实践 财务管理专业社会调查、创业计划大赛、实训基地实验 第三学年 毕业论文 第八学期 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发展方向的不同,笔者在学生掌握了专业基础以后,将专业运用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方向明确划分出来,便于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市场需求情况来选择所学课程。这两个模块将财务管理的方向从行业划分为银行、公司等类,同时将财务管理细分为投融资决策、资产评估、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等等,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而,课程选修主要集中在运用能力和发展能力这两个模块上面。

在这些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专业理论课程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设置。横向主要是是涵括了财务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基础课,如:宏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管理学、基础会计学等,这些课程设置相互联系又不重复,一方面反映出我们培养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的较宽泛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体现财务管理从一般内容到拓展内容的运行规律;纵向则主要是将财务管理专业分为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三个层次予以设置,让学生层层深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掌握不同的学习思想。

从实践教学环节看,要培养应用性人才,就必须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如表1中所示,大量增加专业核心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课程的课内实验和案例分析,着力建设模拟实验室,形成以财务管理的专业实践为主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另外,高校也可以设置一些注重学科交叉和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特色课程,如模拟沙盘、特色案例分析等,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总之,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的探索和完善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只有结合各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傅元略.财务管理理论[M] .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

[2]李连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浅探[J].财会月刊(理论),2006,(12).

[3]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

财会专业论文篇3

摘 要 职业高中财会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的,本文介绍了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模式,并对理论与实际一体化教学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使职业高中学生真正掌握会计的实际操作技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基础性人才。

关键词 职业高中 会计专业 一体化教学

社会发展趋势表明,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人才,是当前社会的急需人才,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职高院校必须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作为职业高中学校一个重要的、传统性专业,财会专业的学生更应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一、职高财会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简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社会是最好的大学,应在社会中学习,在社会中实践。为了充分发扬陶行知先生的这种先进教学理念,当前的职高教学应采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在同一时空完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将所教理论迅速转化为实践,利于学生对各种财会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自身动手能力的提高。另外这种在“做中学,教中学,学中做,学中教”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水平,让教学过程变得积极活跃。

二、职业高中财会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每年都在强调教学改革,可是现在职高财会专业的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验教学。其具体表现如下:职高会计专业的课程分为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像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模拟实训等这些课程绝大部分课程只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来完成。而专业实践课的课程量一般一两周才有一次,并且仍以理论讲述为主,这种实践教学课程较少的教学模式,使得一些学生对财会理论时常是一知半解,对财会理论得不到充分理解。财会专业理论课程偏多,也与实践实验室的环境较差有一定的关系,职高学校的实验室都比较简陋,一般只有几十张工作台,几十本帐和几十本凭证。这些物品只能满足一些简单账簿凭证的需要,与当前的实际工作环境差距较大。另外,很多财会专业的教师由于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其动手实践能力已大大降低,或者由于没有及时进行自身知识的更新,导致自身与社会现实的脱节。不能传授学生一些实用的知识。这种过于偏重理论教学的模式,使得学生的一些基本能力得不到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财会专业一体化教学意见和建议

(一)加快财会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在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主要是为了满足财会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只有从教材开始就打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隔阂,实现彼此之间的融合。其中采用的主要措施是在专业会计课和专业的理论课之间加入一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打破原来的课程设置体系,将课程设置的重点落实到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上来,真正的将各种财会理论渗入到实践教学中去,减少原来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叠内容,提高教学过程质量。

(二)打造一支双师型的教学队伍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无从谈高质量的教育。作为职业高中财会教师,既要有专业的财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又要有极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对当前社会中会计的发展有深刻的认识。然而,这种双师型的人才及其难得,大部分教师是一些从财经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直接就来职高来教学,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可言,另外,职高院校也缺乏对财会老师的培训。职高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一是让教师参加一些脱产学习课程,更新自身的一些知识与理论,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当前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并鼓励教师积极学习,促进自身能力水平的提升。另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将职业会计请到教室中来,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紧随时代要求,更新教学内容,满足企业需要

实习资料必须具备一定的真实性,最好是能够找一个真实的,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实习。经过财会教师的整理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操作。对于一套实习资料既要用手工处理一次,又要用电算化软件处理一次,然后对两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这样既可以加深职高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掌握,又可以发现二者各自优缺点,加深了对二者的理解。

(四)加强财会实验室建设,财会实验室是学生将财会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的有效载体

学生通过在实验室的演练,让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演练。另外实践过程中还要有一位各方面都非常突出的指导师做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可以使用多种游戏方式来激励学生参与到实践,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对财会工作的基本流程有一个基本、全面的认识。同时可以让学生享受自己的学习成果,也能让其他学生作为参考,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活跃教育教学气氛。

(五)强化财会实习企业的作用,使所学财会知识真正得以实践

为了让学生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外出实习单位,学生应加强与高年级同学的联系,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加强与各种私企老板的联系,争取让自己的实习岗位和将来的就业岗位相一致。学生在进入各种私企之前实习时,我们还需要对私企的一些违犯规定的做法向学生指出,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必须依法办事,依法从业,以免学生受到影响。

结语: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采取财会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各种财会理论掌握程度,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职高专业教学在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就应突出专业技能培养这个重点,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从而赢得更高层次人才竞争的机会。总之,职业学校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职高财会教学的有效性,不断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小玲.对职高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尝试.财经界(学术版).2010(05).

[2]章洁倩,李艳萍.会计实践教学有效性探讨.财经界(学术版).2009(05).

[3]汪振纲.职高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01).

财会专业论文篇4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与困境

作者依照目前市场环境作出了详细的调查工作,并且查阅了相关资料,同时向有关术业专家进行访问,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内容以及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方面的涵盖知识,进行了一系列的收集工作,针对当下财务学习体系当中的学习内容,覆盖范畴,知识点的架构和从业岗位和金融会计专业的两厢交接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两者间是存在交融的,从而也发现,正是由于彼此间相互推导的状况,从而令到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空间受到了极大冲击。

根据非财务和会计专业人士的研究立场而言,其认为这两者间是两位一体的,而且区别不是很大,不过却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性。不管是从内容还是职责方面来说,学生就业时进行的就业取向通常情况下还是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别性的,尽管有着部分关联,但是依据专业文章,理论指标甚至是典型的分析案例来看,其任务规划下的教职人员的工作内容,都与整体上有着些许的分差。教职人员按照规划日程来进行的学习内容,无论是从内涵的角度,还是生存空间的角度来看,专业财务管理都是处于主修会计和金融两大专业来进行的。经受相关的金融与会计专业的内容挤压,令到实际的教学工作环节,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受到限制。之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生存存在的过程是有着一定的困难的,未来更好的克服这些难题,摒弃陈腐的理念指导,转化危机为动力,将财务管理人才培育的体系革新成新的风向标,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而本文主要通过上述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二、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目标定位与要求

相对而言,理财专业指导学生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而不是具体到一个专业性的会计职能。进行理财学习,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经济学和管理理论都有着必要的掌握。要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的海洋当中,对知识面和接受度上不断拓宽,重视质量,只有当能力,知识,质量三者统一发展时,才能促进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想培养人才,必要时要先了解学员的真实能力,对于实践动手经验,个人操作的水平等都要多加留心,推动整体的学生技能涵养的提升,不光是专业素质的提高,还需要对其在校时的教育授课程度进行管理,高校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和中小学校的教育体制和形式有着重大的差别性,诸如在教育的思路,专业能力的评测,以及能力的要求方面,都各有划分。

不同层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区别,主要强调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本科所需求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一定的从业技能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把重点集中在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上,学生学的更广泛,学生可以掌握更扎实的理论知识,财务管理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三位一体。但不同专业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差异,比如财务管理主要集中于知识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更注重会计技能的培养,金融专业更注重综合业务。不同的企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有所不同。

专业财务管理从课程、核心课程、专业属性、就业方向、技能要求、质量要求、财务会计专业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大方向有联系,但主要来自工作组,岗位责任提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关键点和难点知识不同,培养学生强大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强大的技能,培养高质量的高级人才,主要是适合一些研究,高学历,高职业建议,打开一些高技能,专业和强大的实用性,以适应岗位的需求。

三、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目的是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中的财务管理专业水平。它是学校师资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综合体现的文化条件。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专业要求明确和具体的培养目标,项目人才培养科学、合理、人才培养、完善工艺规范、师资队伍素质高、教学条件好、设备先进的教学方法,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良好。要求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体系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有良好的教学大纲,有一套先进的教材和一套适用的教学资源;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套规范、严格的考试方法;一套课程特色的现代教学手段。按照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要求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往后的专业培养过程当中,不光要加强整体的术业能力,提升其职能实践性,还需要对其基础理论的架构有一个整体的疏导。专业人才指代的不光是一方面的能力,能够触类旁通,学而致用,将相关的财务知识融会贯通,相互贴合发展的,才是真正的培养成才的证明。

总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是人才的需要,特别是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和高级人才的会计、财务等方面的不同,责任要求不同,本文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位,指出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完善财务管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准则,为企业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有助于实现中国梦。

四、总结

对于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定位,能够带动我国的未来财政行业发展垫下坚实基础,引领专业技能迈向领先地位。就当下来看,我国目前的培训机制与成熟地区的培训工作来说,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相关人员的术业能力的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定可以带领更多的学员完成学业目的,成功就业。

完善化的财务管理制度,一流的专业化水平,之于高校教育体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综合型文化教学条件。拥有深层理念的财务专业培训方向,对于科学性的,合理化的,人才培训计划而言,能够很好的为上级教职人员乃至是领导阶层带来充分的教学基础。由此,无论是任何高校,都应当具备一整套有效的教学方法,详细的规范,严谨的考察机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

财会专业论文篇5

关键词:高职;财会专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高职院校应该以培养综合的技术型人才,应该更注重学生们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与企业单位所需要的人才不能够统一。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而轻视实践的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所增长,进而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本文主要从高职财会专业的教学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和对解决高职财会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几点建议两个方面来对高职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探讨。

一、高职财会专业的教学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在各个高职学校中对于财会专业的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依然注重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并不注重学生们的实践能力。现在社会所需要的是应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财会专业的学生只有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得到好的教育,毕业后才能够更轻松的融入到社会财会工作中。

然而,在现在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远远没有达到工作中的操作水平,而且他们的理论水平也与实际有所欠缺。高职财会专业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堂的改革只是趋于形式上的改革。在一些高职院校的财会专业的改革过程中,往往只是盲目的去减少学生们的理论课的课时数量来增加学生们的实践课数量。这样导致学生们的理论课掌握得不扎实,而实践操作能力也没有大的提升。学生们实践能力的高低与掌握的理论课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2.实践教学活动过于混乱。在许多的高职学校中设有专门的财会实验室,由于课时有限,当学生们上完一节理论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进行实践操作的培养,因此,学生们进行实践操作时对理论知识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当学生们做完实训之后对实训的内容不能充分的掌握,对财会实践缺乏热情,从而使学生对财会专业失去兴趣。

3.高职学校的老师们未能在学生们离开学校之前教授给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在财会专业的毕业生走出校门以后,往往只是对最近刚学的几门专业课有点印象,更不必说刚上大学学的内容。这样会使得毕业生对就业产生一种畏惧感。

4.大多数的老师对企业的现状一点不通,老师对理论课的教学只是找书读,缺乏实践能力,难以承担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的重任。

二、对解决高职财会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几点建议

我们要想解决高职财会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就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方面解决学生们进入企业之后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的教授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要解决毕业生与企业交流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能。

1.为财会学生理论知识打好基础。在刚进入高职学校的时候,可以让财会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让他们从基础会计部分学起,能够掌握日常基本经济业务的计分录编和记账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2.在教学工程中要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在财会专业的教材中直接是以习题的形式摆在学生们面前,学生们只学会了做题而不懂得如何在实际中应用,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践是密切相关的,学生们只有在将理论课掌握以后才能有助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以后才能对理论课有更深一步的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可以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做习题时要分析出原始凭证以及这些原始凭证的形式和内容。做好这一点就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学生在工作以后才能更快的去适应工作岗位。

3.在学生们快毕业之前,让他们进行会计实训。实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对企业和以后的工作岗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只有对企业和工作岗位更加的了解以后才能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学习起来更加有目的性,更加的清晰明了。

4.鼓励学生们利用寒假和暑假的时间到一些企业中做一些财会专业的工作,吸取一些实践经验。例如:记账公司、各会计师事务所等等。在这些地方实践以后不但能够掌握一些会计人员处理业务的技能还能够充分了解财务报表数据关系,了解不同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差异。在寒假或者暑假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有很大的益处。

5.加强对授课老师们的实践培训,学校应该定期的与其他高职学校进行学术上的探讨。加大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对理论的教学也大有益处。这样在探讨过程中老师们的教课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也可以借鉴其他学校好的教学模式,这样学校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6.财会专业并不是一个低成本的专业,它需要学校的经费投入。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财会专业的教育力度,鼓励老师购置必要的设备,例如:财会业务所需的各种账簿,收据、记账凭证、发票等。学生们只有在物质上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对理论的知识更加的了解。

三、结论

总而言之,高职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它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对老师而言要从学生们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目的性的来对每个学生进行实践的培养,努力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使之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同时老师在教授学生们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社会在不断的进步老师也应该紧跟社会的步伐,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学习基础知识为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利用寒假和暑假的时间多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了解企业的财务运行过程,对企业的运行模式有初步的了解,为以后就业能够快速的融入企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徐汉萍.浅谈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能力培养[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2]李玉英.探析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

[3]李德久.浅谈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探讨[J].中国论文报,2011(03).

[4]林辉山.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

财会专业论文篇6

论文摘要: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财税改革的逐步深入,使传统的职业中学财会教学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职业中学财会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新时期职业中学财会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1 研究背景

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技术人才,财会专业毕业生不仅要有相关的经济管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实际处理好所在单位的相关财会工作。但当前职业中学财会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还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直接影响着用人单位对职业中学财会毕业生的观感,不利于财会专业毕生的就业工作。具体而言,传统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职业中学财会专业学生,在就业中表现出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动手能力差,虽然理论知识学习成绩比较好,却无法在就业中很快适应实际工作;二是变通能力差,对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较好,但书本外的知识却不知道运用;三是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如,到银行如何办理相关业务,与税务局如何打交道,大多数的职业中学财会专业毕业生都难以胜任。这反映出我们的职业中学财会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反差,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在职业中学财会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加强对社会需求的分析了解,以需定产,在教学中体现出社会对财会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提高职业中学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变通能力与实际操作经验,以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提高职业中学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

2 当前职业中学财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中学财会专业教学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影响着财会人才培养质量与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利于职业中学财会教育工作的长远发展。

2.1 师资队伍不完善,教师教学水平需提升

职业中学财会教学既有理论教学,又有专业技术教学,其教师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与大学毕业生一同担任,以保障两种教学的顺利进行。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的职业中学财会专业教师都是大学毕业生,并没有从事过财会相关工作,仅有的经验也只是在高校实习时积累的经验,与职业中学财会应用教学要求相差甚远。师资队伍的不完善,使职业中学财会教学水平长期处于理论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空对空”现象严重。

2.2 课程内容不合理,与社会需求脱节

职业中学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人才要求其在拥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要有较强的动手应用能力。在短短几年的职业中学教育中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但事实上,职业中学财会专业的课程内容明显不合理,理论课占据70%的份量,应用课程只有30%的课时,且无法得到保障,使学生难以得到实践锻炼机会,导致其进入就业阶段后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

2.3 实践环节缺失,学生实践能力差

财会工作具有其特殊性,不仅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要求,更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延续性,能够胜任财会工作的人员一般都具有较稳定的从业经验。而要从财会工作中坚持下来,较强的实践能力必不可少。在当前的职业中学财会教学中,存在“唯会计证”的倾向,一切围绕学生考会计证来安排课程,而会计证考试只考理论的客观需要,使学校极为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导致职业中学财会毕业生因实践能力的缺失而出现就业难。

3 新时期提升职业中学财会教学质量的对策

从职业中学人才培养与职业中学的长远发展来看,提升财会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迫在眉睫,它不仅影响着职业中学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水平,更影响着职业中学的社会声誉。新时期提升职业中学财会专业教学质量,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要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决定着职业中学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职业中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具有会计从业经验的业内人士进入职业中学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借助他们丰富的从业经验和从业教训,使学生接触到更为实际和有用的实践能力培养,避免长期存在的以理论教学应对实践教学的窘境;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现有专业教师的培养与进修工作,将承担专业教学任务却没有从业经验的老师,送到相关会计事务所或企事业单位进行工作,以促进其对现行会计职业的了解,积累从业经验,增强其财会教学的针对性。

3.2 调整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应用并重

提高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对就业的适应能力,要从教学内容的调整入手,做到理论与实际应用并重。一方面,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加强对社会财会人才需求特点的分析,多开设实际需要的课程,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零障碍;另一方面,要顺应时代需求,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职业中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场所,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特色,以财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不断提高职业中学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其能够在毕业后快速适应社会的需要。

3.3 完善财会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出真知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能力要求,都远比其它专业来得严格,只有在学习中经历了与实际工作相似的环节,才能真正养成学生良好的从业习惯。完善财会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内容中的地位,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另一方面,要丰富实践教学手段,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在实践教学中接触到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从而让学生不断积累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以角色扮演、小组实习等形式,邀请会计从业人员作指导,模拟出真实的会计从业环境,让学生对出纳、会计、审核以及会计主管等职业逐一演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 结语

职业中学财会专业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其财会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影响着用人单位对职业中学财会毕业生乃至职业中学人才培养体系的看法。我们应重视当前职业中学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师资力量改善、教学内容设置以及实践环节提升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职业中学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推动职业中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斌.关于职业教育财会教学改革的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2008(3).

[2]孙雪姣.浅谈会计教学改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4).

财会专业论文篇7

【关键词】应用型财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12期.

[2]李瑞生.新经济时代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2):56.

[3]邓红杰.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讨.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月第2期.

财会专业论文篇8

[关键词]财务学科;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002-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许多学校根据需要设立了财务学科,其中建立和完善我国财务管理的理论、学科、课程三大体系,是总结财务管理活动规律和实践经验的关键。当前财务学科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逐渐在各大院校开设。一个更大的问题是探讨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设计,并分析该体系实施过程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问题。

一、财务学科的意义

财务管理是一项独立性很强的科目,因此,学习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相关学科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技能。首先要明确财务管理专业的定位与合理安排,财务管理学科与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等学科长期交融,所以确定财务管理学科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是进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环节。我国目前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不太明确,专业特色不明显。因此,无论财务管理专业还是从专业发展、政府相关规定以及从其工作性质来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都偏向会计学。

二、财务学科存在的不足

1、课程体系缺乏专业特色

财务管理专业一般情况下是在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等相关专业基础上开设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也基本上是表现为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当前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仍然表现为会计专业的特点或者具有会计专业的很多痕迹,无法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色。在有些院校中还把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列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与财务管理专业大大不符。另外很多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缺乏具备财务管理实践的教师,无法将财务管理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之中。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流于形式,表现在:第一,缺乏具备财务管理专业实践的教师,很多教师大多是从事会计专业的教师或从事金融学专业的教师;第二,财务管理专业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基本上是以会计岗位、金融岗位、证券模拟或综合会计岗位来代替。第三,虽然很多大学也建立了一些实训基地但无法达到财务管理专业实习的真正目的。

3、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中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多数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学,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金融学、投资管理学等课程较少。这种课程设置体系很显然没有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此外课程内容的重复和交叉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财务学科的设计思路

1、专业基础课程设置

高等教育各专业开设专业基础课的目的是为后续开设的专业进行奠基的。要想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扎实全面的能力。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必须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以及金融学等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会计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经济法、税法、财务软件、证券投资等。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容易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2、财务管理知识层次的规定性

任何学科的研究都是由初级到高级、由实践到理论不断推进的。所以财务管理学可以划为初级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管理学、高级财务管理学、财务管理专题等。

3、财务管理环节的规定性

财务管理表现为一个循环过程,是一种有意识的系统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一般分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几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按照财务管理环节,财务管理学可分为财务预测学、财务决策学、财务预算学、财务控制学、财务分析学等。

4、与认证教育课程接轨

职业资格认证教育一方面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打造有丰富兴趣爱好的职业化人才,因此,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开设与职业资格认证教育相接轨的职业资格课程。

四、财务学科课程体系构建

目前,很多高校教师从事财务管理学科建设工作,他们大多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不同的知识结构使得财务管理专业的学术特色和执业特色缺少色彩,不同人员进行的财务管理学科课程体系设计往往都带有各自学科内容。在开设这门课程时,许多院校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而不是本专业能够开什么课程出发,所以导致不同高校在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设计上差别很大,阻碍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也不能够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中要明确三个问题:该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赋予受教育者什么样的特质才能够代表教育价值取向?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能满足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根据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可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成四个层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应包括: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管理学、战略管理、法律、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专业必修课应包括:金融市场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投资学、财务分析、衍生金融工具管理、跨国公司财务、公司价值评估等。

五、结语

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与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一是以综合案例的形式加以体现,将财务管理与会计学、金融学等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可以开设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纳税筹划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知识专题讲座等课程;二是开设沙盘实验课程、企业报税课程、操盘手训练课程、以及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以满足学生毕业与上岗零过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志辉.优化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想[J].才智,2008(1).

[2] 邱婷.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1,(12).

上一篇:财务研究论文范文 下一篇:本科会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