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4-04-12 11:49:02

退休人员旅游市场分析

退休人员旅游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环城游憩带;旅游市场;游客特征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3-0125-04

【基金项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南昌环城游憩带建立及开发研究”(批准号:ky2008sz03);江西省高校人文一般项目“江西节庆旅游产品系统开发研究”(批准号:Glll01)

【作者简介】彭燕,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旅游文化;(江西南昌330031)

王慧,江西城市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社会历史学、市场营销;(江西南昌330100)

汪恒倞,北京外国语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北京100101)

一、引言

1999年,吴必虎在研究上海郊区旅游开发的基础上给出了环城游憩带(Re-BAM)的概念。环城游憩带是指发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并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简称为“环城游憩带”。环城游憩带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城市郊区游憩活动空间。它是社会、经济与城市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近年来,随着南昌城市化的发展及南昌居民日益追求的精神享受,南昌周边地区发展了众多的旅游产品。这些产品距市中心的距离大多在100 km范围内,已渐渐成为南昌市民及周边地区居民的游憩之地。虽然南昌市环城游憩带逐渐形成,在满足南昌市民休闲游憩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整体发展趋势未必尽如人意。2012年7月中旬,中国旅游研究院权威公布了《2012年第二季度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排名》,在60个样本城市中,南昌排名第55位,这与南昌大力发展环城游憩带的预期是不相符的。为此,本文以南昌市游客为研究对象,探讨南昌游客主要行为特征,以期为南昌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指导。

二、南昌环城游憩带的空间分布状况

近年来,南昌居民在周末、假日以郊区为旅游目的地的短程旅游增长迅速,近郊旅游已经成为南昌居民出游的主体。2010-2011年,在了解南昌不同旅游市场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对南昌滕王阁、梅岭、八一广场等地进行了游客问卷调查。调查中实行控制、有选择地发放问卷,以确保被访者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课题组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问卷315份,回收率为90%,其中有效问卷278份,有效率为79%。同时咨询过有关部门,做了一定的调研工作,获取了翔实的一、二手资料。南昌环城游憩带空间范围主要由南昌城区外的近郊及部分远郊组成,行政地域范围主要是以南昌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100公里范围的区域,包括南昌市中心城区、抚州市中心城区、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奉新县、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进贤县、东乡县、余干县、永修等县,基本为一日游游憩地。根据南昌游憩带实际发展状况的分析,可将其分为:城市旅游带、近郊休闲活动带、乡村旅游带、偏远旅游带。(见表)。

三、南昌游客行为特征分析

(一)南昌市游客数量分析

从图1、图2可以看到,从2007年至2011年5年间,南昌接待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各项统计数据逐年增加,南昌市旅游呈现上升趋势。虽然同沿海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南昌环城游憩带的开发起步较晚,但南昌属江西省会城市,目前常住人口总数为500多万人,属于省内特大城市,因此南昌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客源市场背景。

(二)南昌市游客性别、年龄分析

1.年龄分析。从278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年龄分级统计调查发现,南昌市游客以26~45岁的中青年组人数最多,占游客总数的60.84%;其次是19~25岁的青年人和大于46岁的准老年人和老年人占游客总数的17.47%,19岁以下的青少年市场只占4.22%。经过分析,南昌市旅游者以中青年游客为主,但少年、老年及儿童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很大。

2.性别分析。从游客的基本情况统计分析得出,南昌市男性游客占51.1%,女性游客占48.9%,男女性别比例为1.04:1,性别比趋于平衡。可能是由于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多的外出机会和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女性以团队游为主,男性以散客为主。男性游客选择团体旅游者仅35.7%,女性选择团队旅游72.7%。

(三)南昌市游客职业与偏好出游时间分析

1.游客职业分析。游客职业不同,代表着收入、闲暇时间和教育程度不同,出游的倾向和需求也不一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到南昌市旅游的游客中以企事业公司职员、学生、教师及公务员为主,其中企事业公司职员最多,占样本总数的30.3%;其次是学生和教师,占样本总数的25.5%,再就是公务员,占16.5%。离退休人员占9.6%。工人占8.8%。从事其他职业的总人数占9.3%。如图3所示。

2.出游时间、季节分析。在调查中还显示,游客偏好出游时间的选择分别是国家规定长假、带薪假期、周末及其他自由时间,各占样本总数的31.4%,21.7%,40.4%,6.5%。偏好出游季节分别是7~10月,占46.80%;3~6月,占31.9%。黄金周占7.2%。

这与游客职业调查显示结果一致。企事业及公务员群体工作稳定,假期固定,福利政策都比较完善,因此经常选择周末及国家规定长假出游。学生及教师群体因为寒暑两假空闲时间充足,所以经常选择7~10月出游。离退休人员也占了一定的比例,也是不可忽视的人群。环城游憩带的建立一般主要针对周末群体,在调查中显示南昌游客偏好出游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南昌环城游憩带的建立具备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游客旅游目的地及动机分析

1.游客旅游目的地分析。此次调查过程中,主要选择了城市核心及近郊旅游带的景区,调查问卷中数据显示:游览过以八一南昌起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区的游客为87.2%;游览过以军山湖、梅岭为代表的山水旅游景区的游客为67.3%;游览过以山人、滕王阁、绳金塔为代表的园林建筑旅游景区的游客为85.6%;游览过以象山公园、天香园为代表的城市候鸟旅游市场的游客为23.3%;到过以许逊民间信仰为代表的万寿宫旅游宗教景区仅为14.3%。这说明游客仍然倾向于去有知名度的传统景点,这说明其他景点的宣传有待提升。

2.旅游动机分析。此次旅游动机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观光游览游客占24.2%,休闲度假游客占27.1%,红色文化游客占13.3%,商务游客占6.8%,参加会议游客占5。O%,探亲访友游客占7.9%,宗教朝拜游客占1.0%,其他目的游客占5.9%。可见,目前南昌游客主要以休闲观光为主,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五)南昌市游客来源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南昌市吸引客源的空间范围较为广阔,覆盖了全国的大多数省份,但主要还是以江西本省为主。在278份问卷中,有183份都是来自本省,市场份额达到了66%;其次为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安徽、上海等相邻或相近省市。但游客在南昌停留的时间很短,基本上只有一天,甚至半天,这可能与南昌旅游资源“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南昌国内游客数量与收入增长较快,客源市场主要覆盖在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区,以江西本省为主;男女比例趋于平衡;年龄分布以26~45岁的游客最多;职业主要以企事业人员、老师、学生居多;偏好出游季节为3~10月,尤其是在7~10月,主要选择周末及假期出游;游客中大多数以休闲、观光游览为目的;游览的地方以滕王阁、八一起义纪念馆、梅岭等老牌景区为主;游客一般为一日游。

四、基于游客特征的南昌环城游憩带的市场开发策略

(一)创新开发休闲旅游产品,丰富游憩带产品市场

环城游憩带游客偏好于自然景观,注重休闲体验,旅游动机相对单一。在实际游客调查中也显示,游客中大多数以休闲、观光游览为旅游目的,但游客对现有的旅游产品印象大都集中八一起义纪念馆、滕王阁、山人、梅岭等老牌产品上,大部分游客反映新型旅游产品稀少,缺乏特色项目,没有什么景点能够让游客停留很久。但是,南昌城市周边既有水乡渔村,又有乡野山村,发展休闲旅游产品的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在南昌历年旅游人次中,乡村旅游占了1/3。除继续创新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产品之外,还可根据据南昌资源状况,开发以都市休闲旅游产品、亲水休闲旅游产品、体育休闲旅游产品、工业休闲等旅游产品,以丰富南昌环城游憩带产品市场。

(二)整合资源,加大宣传,塑造南昌环城游憩形象

通过对游客满意度、旅游动机调查和旅游吸引物的分析,目前南昌在国内旅游市场上尚未建立非常清晰、鲜明的形象,游客对南昌现有的旅游产品印象大都集中在“革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上,对南昌环城游憩带的自然景观认知并不高。能否打造良好的游憩带形象,是环城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建设环城游憩带,以期推动当地旅游的发展。南昌环城游憩带的发展要取得实质性突破,就要不局限于南昌所属县区的旅游资源,还应该向周边辐射,进行资源整合,与周边城市联合,从更高层次上打造和建设南昌都市旅游圈。比如,近期开发南昌市近郊各区县旅游资源,中远期可与靖安、奉新、高安、丰城、樟树、新干等县区合作。与此同时,发挥媒体的强势效应,进行整体宣传,从大的区域范围来塑造南昌环城游憩带整体休闲形象,增强对游客的旅游吸引力。

(三)细分旅游客源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发女性及老年市场

通过对南昌市旅游的资料分析研究表明:南昌11~2月为出游淡季,全年1/3时间为淡季,淡旺季的出现制约了旅游活动,浪费了南昌的旅游资源。但是,环城游憩带市场特征之一就是没有淡旺季差别,因此可以通过对不同的客源群体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不同景点的推广宣传,以此方式来提高旅游客流量。目前南昌游客中离退休人员所占比例较少,女性游客比例逐步上升,偏好团队游。老年与女性游客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存在“一拖N”现象。老年人旅游需要年轻人来陪,女人旅游需要亲友来陪。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按照国际上划分人口类型的标准,南昌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因此开发老年及女性市场完全可能带动整个旅游市场的增长,促进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此外,男性游客出游比较随意,追求个人空间,偏好散客游,目前城市私家车拥有量不断提升,针对这些特点,可以注重开发男性游客自驾车市场,促进旅游方式的多样化。

(四)完善游憩系统,提高游客满意度

退休人员旅游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因子分析;细分市场;目的地选择

一、研究进展与研究意义

市场细分是市场营销领域的一个重要基础问题,研究比较深入,成果也丰富。就旅游市场而言,市场细分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旅游市场需求差异性的认识。国外学者针对旅游细分市场的研究深入,gladwell[1]等(2004)探讨了55岁以上照顾家人者(caregivers),因需要照顾行动不便的家人,而具有的特殊休闲旅游方式;reece[3]等(2004)提出了影响老年家居者(senior households)和非老年家居者(non-senior households)旅游行为的房屋类型和距离两个因素;lee[3]等(2005)研究了韩国60岁以上老年市场对休闲旅游的态度。scott等[4](2005)提出将生活形态(lifestyle)应用在旅游市场的细分方面。

我国旅游学界也比较注重市场细分的研究,从已有研究成果看,旅游规划工作比较注重依地理因素来进行市场细分,在旅游规划研究报告中表现明显,也可以从一些论文中看出。更多的研究是选定一个特殊的客源市场群体,进行旅游市场开发潜力的探究,从年龄方面着手是一个常见的研究模式,其中老年旅游市场和青少年学生市场是研究的热点,成果非常多。还有从其他特殊视角审视细分市场的,例如:郭鲁芳等[5] (1999)、陈凯[6](2006)对残疾人旅游市场的研究,李永红[7](2004)对女性旅游市场的系统研究,周翀燕等[8](2004)对农民旅游市场开发进行了探讨。在旅游市场研究中,依据职业类型进行分析,也有相应的成果,代表性工作是吴必虎等[9](1997)就上海市民的近程出游力与目的地选择所进行的调查分析中,从年龄阶层和职业类型两个方面对上海市市民的出游力进行了深刻分析;专门针对一些职业类群进行市场特征方面研究的成果也有报道,例如杨学燕[10](2005)对农民职业群体旅游市场开发的研究;仲红梅[11](2005)对白领阶层旅游市场的消费偏好的研究;许春晓等[12](2006)对不同职业人群旅游需求的分异研究。此外学者从旅游产品角度对相应的细分市场进行了研究,如张晓燕等[13](2006)对自驾车旅游市场的研究,王莹[14](2006)对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进行了调查。

客观上,人们对旅游具有一定的偏好,具有特定旅游偏好的人群,在旅游行为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探究意义大。以怀化市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抽取其对旅游产品偏好作为类群划分的依据,进行细分市场的分层研究成果,尚未见报道,这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南边区,2006年末全市人口为37万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42元,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958元。在广泛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研究经验及怀化居民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社会经济背景资料;第二部分为出游意向的测量;第三部分为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的测量,共包含21项因素。调查采用社会科学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s)进行定序测量,按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最不重要5个等级设计成表格,让受访者根据对每一出游影响因素的重视程度在相应的等级下做出标记,最后按照非常重要=1分,重要=2分,一般=3分,不重要=4分,很不重要=5分赋值并计算。特意设计一道旅游偏好属性的选择题,涉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休闲度假等几个方面的偏好选择项,用于对人群进行类群划分。

基础资料采用在怀化随机抽样调查获得。调查时间为2007年11月10-15日进行,调查采用区域控制方法在怀化地区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4份,有效率90.8%。

笔者采用excel2000软件的分层方法对自然风光型、文物古迹型、休闲度假型旅游者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不同类型旅游者的属性特征及出游意向之间的差异;利用spss13.0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旅游者选择目的地影响因素的差异。

三、结果与分析

(一)人口统计学特征

对不同市场类型的属性结构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其特征。

自然风光型偏好者:女性比例为60.34%,远大于男性的比例37.97%,说明女性更偏好自然风光型的旅游目的地。从年龄上看,以中青年为主,45岁以上中老年比例高于文物古迹及休闲度假市场的比例。职业分布来看,自然风光型旅游者按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学生25.82%、公务员22.18%、服务或销售人员17.45%、专业技术人员15.64%,占了总人数的81.1%,其中农民、企事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高于其他类型;家庭人均收入比例依次为1000-1999元(47.16%)、500-999元(18.44%)、2000-2999元(13.12%)、3000元以上(12.41%),其中500-1999元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文化程度上比例依次为大专或本科(55.93%)、中专或高中(30.91%)、初中8.47%、研究生3.73%、小学以下1.36%,其中初高中学历所占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家庭结构方面的比例为三口之家6.84%、单身20%、两代同堂11.93%、三代同堂11.58%、两人世界10.88%。

文物古迹型偏好者:男性占45.28%,女性占51.28%;年龄方面的比例为25-44岁(49.04%)、15-24岁(40.38%)、45-65岁(9.62%)、65岁以上(0.96%);职业分布方面比例为学生28.87%、公务员28.87%、服务销售人员18.56%、专业技术人员10.31%、工人4.12%、其他4.12%、企事业管理人员3.09%、离退休人员1.03%,其中学生、服务销售人员、离退休人员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收入方面比例依次为1000-1999(44%)、3000以上(21%)、500-999(13%),小于500(11%)、2000-2999(11%),其中小于499元的低收入及大于3000元的高收入比例大于其他群体;文化程度方面以高中以上的中高学历为主,比例依次为大专或本科67.92%、中专或高中25.47%、初中3.77%、研究生1.89%、小学以下0.94%;家庭结构方面比例为三口之家39.39%、单身21.21%、三代同堂13.13%、两人世界12.12%,两代同堂9.09%、其他5.05%,其中两人世界、三代同堂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

休闲度假型偏好者:男性占40.63%,女性占59.37%;15-44岁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占了95%以上的比例。职业上看,公务员36.78%、学生22.99%、服务销售人员17.24%、专业技术工人11.49%、工人4.60%、教师2.30%、其他2.30%,其中公务员、教师的比例均高于其他群体;家庭人均收入方面比例依次为1000-1999(45.74%)、2000-2999(15.94%)、小于500(15.94%)、3000以上(13.83%)、500-999(8.51%),其中2000-2999元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文化程度方面以高中以上的中高学历为主,比例依次为大专或本科65.63%、中专或高中27.08%、初中5.21%、研究生2.08%、小学以下0.00%;家庭结构方面比例为三口之家42.39%、单身22.83%、两代同堂13.04%、三代同堂9.78%、两人世界7.61%,其他4.35%,其中单身、三口之家、两代同堂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

(二)出游偏好

1.信息渠道

居民对休闲信息渠道的偏好较高的有亲友传言、网络。比较三类人群,可以发现自然风光型更加注重亲友介绍,占25.90%;文物古迹型相对比较注重旅行社、旅游宣传册;休闲度假型最注重网络(22.50%),其次是亲友介绍(20.63%)。这表明亲友介绍在旅游者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然旅游产品及文物古迹型产品宣传应重视口碑的作用,以良好的产品服务赢得良好的口碑;其次,网络在休闲度假型人群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产品宣传应重视网络的作用(见表1)。

2.出游方式

居民对出游方式偏好较高的为亲友结伴、同家人一起、单位组织、旅行社组织。相对而言,自然风光型更喜欢与家人一起出游,文物古迹型相对更偏好旅行社组织、一个人及单位组织;休闲度假型相对其他人群更喜欢与亲友结伴出游,最不喜欢一个人出游(见表2)。 

3.交通工具

居民出游偏好的交通工具仍以火车、长途汽车为主。比较三类人群,自然风光型旅游者相对其他类型更偏好火车、摩托车、公交车;文物古迹型相对更偏好自行车、长途汽车及单位车,休闲度假型更偏好自驾车、出租车(见表3)。

4.住宿

城市居民较偏好的是一般旅馆及星级宾馆。比较三类人群,自然风光型较其他类型更偏好居住在农家;文物古迹型最偏好一般旅馆及亲友家里;休闲度假型最偏好星级宾馆(见表4)。

5.出游季节

城市居民均认为春秋季节是最好的出游时节,其次是夏季。自然风光型最不喜欢冬季出游;文物古迹型最偏好秋季出游,比例为48.92%;休闲度假型最偏好春季出游,相对其他类型,夏季出游的偏好最高(见表5)。

6.旅游花费

可以看出,怀化居民的旅游花费多在2000元以下,水平较低。其中自然风光型旅游花费小于999元的比例在三类人群中最高;文物古迹型4000-4999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休闲度假型花费高于5000元的比例在三类人群中最高(见表6)。

四、结论及讨论

(一)结论

自然风光型旅游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中老年比例较高,信息渠道上更加注重亲友宣传,更喜欢与家人一起出游;相对其他类型在交通工具上更偏好火车、摩托车、公交车;居住在农家;最不喜欢冬季出游;旅游花费小于999元的比例在三类人群中最高。影响目的地选择的因素主要是安全状况、可进入性、旅游花费。

文物古迹型旅游者中学生、服务销售人员、离退休人员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其中两人世界、三代同堂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信息渠道方面相对其他类型更偏好旅行社组织;交通工具上倾向选择自行车、长途汽车及单位车;住在一般旅馆及亲友家里;最偏好秋季出游;旅游花费4000-4999元占的比例相对较高。影响目的地选择的因素主要是吃住与行游、娱购与个性、质量与安全、交通便捷性。

休闲度假型旅游者公务员、教师的比例均高于其他群体,单身、三口之家、两代同堂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信息渠道方面最注重网络,其次是亲友介绍;相对其他人群更喜欢与亲友结伴出游,最不喜欢一个人出游;交通工具上更偏好自驾车、出租车;偏好住在星级宾馆;最喜欢春季出游,相对其他类型,夏季出游的比例最高;花费高于5000元的比例在三类人群中最高。影响目的地选择的因素主要是安全状况、形象感知、个性需要、景区服务。

旅游者都较重视安全因素,说明所有的旅游目的地在安全方面应加大管理力度,在营销手段上突出安全保障,吸引旅游者。交通便捷也是旅游者重视的因素,应当大力改善景区的可进入性;自然风光型旅游者旅游花费较低,相对其他旅游者较重视旅游费用,因此自然旅游景区应努力降低成本,为大众所接受。文物古迹型旅游地在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6要素方面要努力改善,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者为高端市场,旅游花费较高,对景区形象质量及个性要求较高,因此休闲度假景区应努力打造高品质、高档次的特色产品。

(二)讨论

笔者研究的结论只能代表怀化这类城市居民选择旅游目的地影响因素的特征,而是否适应其他类型城市有待进一步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gladwell, nancy, bedini. in search of lost leisure: the impact of caregiving on leisure travel [j].tourism management, 2004, vol. 25 issue: number 6 p685-693.

[2] reece, william s. are senior leisure travelers different?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august 01, 2004, vol. 43 issue: number 1 p11-18.

[3] lee, sun hee.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towards leisure travel and the constraints faced by senior koreans[j].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july 2005, vol. 11 issue: number 3 p249-263.

[4] scott, noel. lifestyle segmentation in tourism and leisure[j]. journal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hospitality & tourism; march 2005, vol. 5 issue: number 2-3 p121-139.

[5] 郭鲁芳,史之英.试论残疾人旅游市场的开发[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1):23-25.

[6] 李永红.上海女性旅游消费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7] 吴必虎,方芳,殷文娣,刘波.上海市民近程出游力与目的地选择评价研究[j].人文地理,1997(1):17-23.

[8] 杨学燕.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探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1):146-149.

[9] 仲红梅.上海白领旅游消费偏好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10] 许春晓,张欢,城市居民城郊旅游需求的职业分异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6(9):75-78.

[11] 陈凯,王莹,残疾人旅游市场-和谐社会中不容忽视的旅游细分市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1):121-124.

[12] 周翀燕; 李祝舜,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初探,旅游学刊,2004(4):23-27.

[13] 张晓燕,窦蕾,马勋,我国自驾车旅游市场细分研究——以华北地区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9)74-79.

退休人员旅游市场分析篇3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范围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世界各国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8.2亿。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由1.78亿人增加到2.21亿人,老年人口的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常熟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渐明显,截止2012年末,常熟户籍人口106.78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89万人,占总人口数量的25.18%,比上年增长了1.07%。尽管老龄化将给社会发展带来严峻考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传统观念相对改变,老年旅游市场将给旅游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了解老年旅游者消费特征对于更好的发展老年旅游市场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出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五部分:一是老年旅游者的背景资料调查;二是老年人旅游动机的调查;三是老年人的旅游决策行为的特征的调查;四是老年人旅游消费行为的调查;五是对老年人旅游满意度的调查。由于常熟市目前的退休年龄是男性60周岁,女性干部是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所以本文样本选择50岁以上的常熟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调查地点包括常熟市各小区、方塔园、曾赵园、虞山公园等。共发放问卷200份,访问后问卷立即收回,有效问卷193份,问卷有效率96.5%。调查日期:2013年2月一2013年3月。

三、数据分析

(一)游客背景资料分析

在问卷设计中,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退休状况、收入状况、健康状况等方面了解常熟市老年旅游市场的基本背景(表1)。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存在以下特征:从性别角度看被调查者男女比例差距并不是很大,说明了性别因素和老年旅游市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性别不是作为老年市场细分的主要依据。从年龄角度看51-70岁的老年人是常熟老年旅游的主体,主要是因为该年龄段的老人各方面都比较独立而且身体条件较好。从受教育水平看,大多数处于初中、高中文化水平,二者的比例之和达到70%以上,表示调查对象受教育水平中等。从职业情况看,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是工人。从退休状况看,已经退休的占89.12%,说明退休老年旅游者绝是银发旅游市场的主力。从收入水平看,2001一4000元占了40.93%,1200一2000元占了45.08%,表明常熟市老年旅游市场收入水平良好。从身体状况看,调查数据显示出游的老年游客普遍身体条件良好。(见表1)

(二)老年旅游者旅游动机分析

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是发动和维持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以促使满足其需要的一种心理倾向。在本次调查中主要从常熟市老年人的对旅游的需要和旅游的目的这两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表2)。从旅游需要来看,获得休闲和放松心情所占比例为36.10%,享受人生的快乐,丰富精神生活所占比例为35.91%,这两部分是大部分老年旅游者所要满足的需要,共占了72.01%。在出游目的方面游览观光占了50.54%。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常熟老年人旅游动机比较传统,老年人的出游目的多以游览观光、避暑或避寒、健身疗养为主。(见表2)

(三)老年旅游者旅游决策行为分析

1、信息来源(表3):调查发现常熟市老年人的旅游信息来源主要是电视网络(40.41%),次之是报纸杂志(24.35%)。另外通过亲友介绍(18.13%)、旅行社宣传(9.84%)等渠道进行旅游信息的搜集。(见表3)

2、偏好的景点类型(表4):旅游偏好是指旅游者向于某一旅游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调查显示69.95%常熟老年人偏好于自然风光、休闲度假型的成熟旅游产品,其次是革命历史圣地、历史古迹(16.06%)和宗教场所(8.92%),而对民俗风情、主题公园兴趣不大(5.70%)。(见表4)

3、阻碍出游的主要因素:从调查数据发现(表5),阻碍常熟市老年人出去旅游的主要因素在于可自由支配收入(26.94%)、闲暇时间(18.65%)和身体状况(8.29%)。但是也有40.93%的老年人认为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限制因素;占6.22%的老年人认为旅游的安全状况是他们考虑出游的主要因素。(见表5)

4、决策对象:统计调查数据显示(表6),老年人在决定出游时,与配偶、子女商量的居多,占到了93.79%,也有6.22%的老年人表示愿意和朋友商量,自己一个人决定的很少,只占了人数比例的1.04%。所以可以看出常熟市老年人比较重视家庭成员的意见,家庭观念比较重。(见表6)

5、出游方式: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表7),77.21%的老年人选择老年旅游团及单位组织的旅游活动,有19.17%的老年人选择自行旅游,参加普通旅游团的只有3.63%。说明老年人的首选旅游方式有组织、有保障的出游;其次是考虑自己的习惯、身体及年龄等多方面,喜欢与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出游。(见表7)

(四)老年旅游者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1、出游花费(表8):调查的常熟市老年人群中,能接受一次出游花费在1000元以下的最多,占总数的45.08%,其次为1000-3000元的占33.68%。而出游花费在3000-5000元以及5000元以上的为数不多,占调查总数的21.25%。说明常熟市老年人在旅游花费上的能力较强。(见图8)

2、饮食方面:对常熟市老年人出游时在吃的方面主要是从饮食要求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表9)。老年人对饮食卫生和饮食口味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特别是饮食卫生占58.6%,而在服务态度和就餐环境上面并没有做太多要求。(见图9)

3、住宿方面(表10):在住宿方式的选择上,老年人出去旅游选择招待所的人数占总数的50.78%,25.39%的老年人会星级饭店。选择农家客舍的占13.99%,由于大部分出游都会选择团队,所以选择住在亲戚朋友家和其他的住宿方式相对较少。在住宿要求方面,安全和卫生问题是考虑最多的问题,认为安全重要的老年人为最多(79.79%),其次为卫生(67.36%),而对饭店的设施要求并不是很多,喜欢舒适简洁型的住宿产品。(见表10)

4、交通方面:在交通工具选择方面(表11),老年人喜欢乘坐相对比较安全和舒适的长途豪华大巴,占到了55.44%;喜欢自驾游的老年人占了18.13%;喜欢乘坐火车的占了14.51%;喜欢飞机的老年人占了8.81%。这应该是老年人喜欢短途旅游或和家人出游的结果。(见表11)

5、购物方面(表12):在进行问卷抽样调查的193位常熟市老年人中,有36.27%的游客会对旅游当地的食品感兴趣,其次是对地方的特色纪念品、工艺品比较感兴趣,占总人数的29.02%;然后为服装、药材、首饰和瓷器,分别为15.03%,6.74%,6.74%,6.22%,这说明了常熟市的老年人所购买旅游商品的消费行为属于生活消费型。同时,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会买些比较贵重的商品,比如首饰、药材等。(见表12)

在旅游时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影响购买的主要因素是商品的质量(45.08%),其次为商品价格(24.87%)。导游的建议也有一定的作用,调查显示占6.74%。而购物环境(3.63%)和商品的外观(4.15%)的影响都很小。表明常熟市老年人在购买旅游商品时属于理智型的购买者。

(五)老年旅游者旅游结束后满意度调查分析

旅游满意度不仅会影响老年旅游者下次的旅游决策,还会影响到相关群体的旅游消费行为。通过设置多选问项调查(表13),发现47.15%的老年人在旅游过程中对旅行社的接待、行程安排等服务不满意,其次是对旅游信息咨询的服务不满度达到了45.56%,调查对象有32.12%认为导游服务还需改进,说明了旅行社和导游在对老年游客的服务上还需进一步改进,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回头客和新的市场。(见表13)

四、结论与建议

(一)合理开发旅游产品

通过调查发现70.47%大多数老年旅游者选择的出游方式为跟随老年旅游团出行,所以旅行社应针对老龄化加剧的现状多开发和推出专门的老年旅游团。从满意度调查看,行程安排也是老年旅游者满意度最低的因素,因此在老年旅游团旅游项目具体构成中应该结合老年市场的消费偏好,多开发传统的观光、度假型旅游产品,因为老年旅游者出游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获得休闲和放松心情,所以旅游项目的安排不能过于紧凑。在旅游产品要素组成方面应考虑经济型和安全性相结合,在饮食和住宿方面老年旅游者最关注的都是安全和卫生方面的问题,而对于设施是否齐全、就餐环境、星级标准等不太在意,表明常熟市老年旅游市场属于理智型消费群体。在旅游购物方面应多开发具有地方特并且物美价廉的旅游食品和旅游纪念品。

(二)制定合适的价格策略

通过调查发现26.94%的人认为可自由支配收入是阻碍他们出游的主要因素,说明价格是影响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在旅游过程中消费较为理性,一则因为老年人有限的收入;二则由于勤俭节约已成为习惯,强调价格适当。在老年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首先应遵循的就是经济性原则,因为45.08%的老年旅游者愿意接受的每次旅游花费都在1000元以下,而且他们对于旅游产品的要求也主要集中在安全和卫生环节,而对于奢华和高品质并没有过多要求,所以在组建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应坚持经济性原则。其次,要注意到常熟市老年旅游者在收入水平和能接受的每次旅游花费方面还是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所以应该根据市场细分的原则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三)选择恰当的营销方式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老年旅游者都是通过报刊杂志(24.35%)和电视网络(40.41%)等传统广告媒体获取信息,所以旅行社可以选择专门为老年人创办的报刊和新闻杂志或者电视网络进行针对性产品宣传。除此之外,由于亲友介绍因为可信度比较高,所以18.13%老年旅游者是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获取旅游信息,并且在旅游决策过程中86.53%的老年旅游者是和自己的配偶及子女商量。所以,旅行社应针对子女和亲友加强老年旅游产品的宣传,再通过亲友推动老年旅游者的旅游购买行为。可以通过利用特殊节假日,如父母亲节、中秋节等节日推出“家庭旅游套餐”,引导子女一同参加旅游活动,开展亲情营销;或者还可以通过情人节、老年夫妇的结婚纪念日,通过子女的孝心来举办他们的“周年蜜月游”等。

基金项目:常熟理工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常熟市生态休闲旅游发展机理与提升对策研究”(QS1204).

退休人员旅游市场分析篇4

金鸡辞旧岁,玉犬迎新春。在中华民族传统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省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处室、所主要负责人与各位老领导和离退休老同志欢聚一堂,共话难忘岁月,展望美好未来,感到十分高兴,非常亲切。首先我谨代表省局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全体在职同志对各位老领导和老同志出席茶话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新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共版权所有同努力下,我省旅游业取得了新的成绩:先进性教育有声有色,东向发展和中部协作顺利推进;以“红色旅游”为重点的规划建设进展良好;旅游市场有新的开拓;行业管理有新的加强;特别是入境旅游有新突破,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果丰硕,旅游经济在高位持续运行,全年接待入境游客63.3万人次,创汇2.46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468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89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308.6亿元人民币。省局机关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这在全国省级旅游部门是不多见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半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位老领导和离退休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普通党员身份回到所在党支部,积极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自始至终参加学习、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等各个阶段工作;有的老领导身体不适,一边打针吃药,一边坚持学习;有的老领导在国外探亲,收到局机关党委的学习通知和材料后,按时寄回学习笔记和答卷。这种学而不厌、身先士卒的自觉精神和品德为我们在职同志树立了榜样。总之,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的每一个成绩和进步,都是与老领导和老同志打下的基础分不开的,都浸透着你们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局领导班子和机关全体同志,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是贯彻东向发展战略、加快旅游大省建设的创业之年,也是继续实施“861”计划、推进我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创新之年。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七届九次全会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为总要求,着眼前瞻性,把握持续性,体现创造性,树立新思维,建立新抓手,推出新举措,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2006年的各项工作,同时认真做好“十一五”全省旅游发展规划,使我省旅游工作在坚持政府主导战略、营造创业环境、推进区域合作、加强旅游精品建设、加大市场开拓、深化行业管理、促进人才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新的更大进步,使我省旅游经济跨上一个新台阶,向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迈进,实现我们安徽几代旅游人的梦想和追求。在这里,我诚恳地希望各位老领导和老同志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我省旅游工作,给我们多谋善策,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集思广益,改进工作,共同把安徽旅游业做大做强。

各位老领导、各位离退休同志: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为离退休老同志搞好服务,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历届局党组领导集体特别是高局长一直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尽可能地保障老同志的政治待遇、医疗待遇和生活待遇。但是,我们深知,由于我局建立时间不长,家底薄,人手少,我们在为老领导和老同志服务保障方面,虽做了一些工作,但与老领导、老同志的期望和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然而老领导和老同志顾全大局,给予充分的理解和体谅,让我们很感动。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贤的优良传统,围绕共建和谐社会的崇高目标,一以贯之地重视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的服务工作,倾听老同志的呼声和要求,在政策和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为老同志版权所有多办实事,多做好事,使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最后,我代表局领导班子和机关全体同志,给各位老领导和老同志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愉快,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退休人员旅游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城市旅游休闲业协调发展昆明

Abstract: City touris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tourism and modern city life, leisure consumption as a function of the city system,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ourism consumption, further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tourism and leisure industry, maintai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o optimize the product structure of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industry continue to have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s Kunming as an example, starting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tourism and leisure industry,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Kunming city tourism and leisure industry i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 city tourism; leis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Kunming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绪论

城市是人们重要的居住空间,也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重要场所。城市在旅游活动中扮演客源地、集散地与目的地三重角色,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

休闲业是对城市人口的生活需求和业余文化需求提供满足的综合体系,包括了旅游、娱乐、康体及其他相互交叉的部门。

现代都市已经突破城市仅是区域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的传统功能,还逐渐成为旅游活动的中心。同时,城市居民对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对城市的旅游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城市中,面向旅游者服务的行业与面向城市居民的休闲业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研究城市旅游与休闲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促进我国城市旅游产业结构化,推动两者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1. 城市旅游与休闲业的关系辨析

1.1 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对休闲资源的积极需求

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角度看,当休闲成为人们在自由支配时间内自主选择的普遍活动之后,旅游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休闲的目的,旅游者在异地寻找文化的新异、精神的愉悦和内心的满足,从客源地而来的休闲消费需求和旅游行为在旅游目的地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城市旅游的一部分。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共同开展游憩活动、享用服务设施已成为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城市休闲品质是城市由现代化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所追求的一个整体的目标,是城市普遍呈现的休闲性的生活品质及生活方式[1]。这种目标性诉求要求城市在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时必须统筹考虑外来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休闲需求。

1.2城市旅游与休闲业供给市场的互补性

供给市场主要体现在两者服务对象的区别,从地理分异的角度看,城市旅游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外来旅游者,休闲消费由于存在着多种业态,当旅游者前往城市目的地之后,休闲消费和旅游消费究其本质上是等同的。另一方面,尽管大量的休闲消费发生于城市,但这些休闲消费者并不等同于旅游者。休闲消费的服务对象相对复杂,一些与旅游供给无甚关联的休闲消费在支出水平有限的前提下,与旅游消费容易构成替代关系。这其中也有大量的本地休闲消费要利用原有的旅游设施,甚至可能由此创造出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需求,这时的休闲消费同城市旅游具备了明显的互补性[2]。

1.3 城市旅游与休闲服务和谐发展的利益制衡

城市旅游与休闲业本质上是一种矛盾与和谐相互博弈的关系。当旅游成为城市的主要产业后,就要考虑如何实现产业部门内部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将旅游业的发展真正融入到地方经济系统运行中,使其发挥龙头作用。这一发展要求与休闲业有一定的冲突,因为休闲业是旨在满足区域人口(含流动人口)生活需求的综合体系,包括旅游、社区以及其他相互交叉的部门。从传统的视角来看,城市旅游要占用休闲服务业很大一部分资源。同时,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大量旅游者的到来容易使目标城市的主体休闲状态出现异化现象,当这种行为体系逐渐稳定下来后便出现了明确的层级结构,一是以旅游者和投资商为代表的外来主体,二是由本地居民及因之形成的人员流动构成的内部主体。在这一融合过程中,城市的休闲活动体现了不同价值观与伦理观的对撞,形成了以游憩活动为基准层面的多重体系[3]。

1.4 休闲业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后退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城市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旅游城市化的进程[4]。国外一些学者在研究旅游城市化时认为这是一种建立在享乐的消费基础上的城市化模式[5]。在后现代社会,消费经济的发展使得大众享乐消费兴起,这使得城市本身及其文化表征成为一种可以生产并进行交易的商品。而城市的休闲文化发展水平可以积极地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性格,在“大旅游”时代下,以注重体验的休闲文化已发展成为承载这种发展导向的主要力量。旅游城市化的纵深发展需要重构和整合城市的休闲资源体系,休闲业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后退作用将会表现的越发明显。

2.昆明城市旅游与休闲业协调发展分析

2.1昆明城市旅游与休闲业的发展现状

新时期,昆明旅游业发展中出现“一上两下”的矛盾现象,即在总体呈现增长趋势的同时,出现了在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中“位次下滑”和在全省旅游产业中“比重下降”的现象。昆明旅游目的地的功能在弱化并逐步变成旅游集散地,甚至会变成旅游中转地。相对大理、丽江等新兴旅游目的地的竞争,昆明城市旅游缺乏新产品、新项目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游客在昆停留时间较短,消费随之减少。

昆明城市旅游的产品内涵亟待丰富,重点在于提升休闲消费的比重。依托云贵高原独有的文化特色,打造和开发一些列富于休闲文化的旅游产品,如以过桥米线为代表的休闲饮食文化,以云南民族村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以滇剧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活动,以温泉度假村为代表的康体疗养中心,多样化的娱乐休闲购物场所,以及各种会议和展览活动。昆明的城市旅游与休闲业协调发展的程度还不高,休闲业的发展需要借助城市旅游放大品牌效应。

2.2 城市旅游产品转型期的休闲业资源整合

2.2.1会展业。各类国际性或区域性的会议和展览活动每年都会在昆明召开,这无疑为昆明发展休闲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环境。会议活动如各类学术会议,学科建设发展年会,专题研讨会等;展览活动如世界园艺博览会、“昆交会”、各类“旅游节”等,例如前不久在昆明举办的“2011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就很好地体现了昆明在会展举办上的特色和优势。更多的团体、企业、个人会选择来昆明参加各类会议和展览活动,昆明的会展业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2.2疗养类项目。昆明以宜人的气候著称于世,年温差小,人体舒适度较高,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的景象和良好的城市绿化很适合游客来此疗养。同时,昆明周边县市的温泉资源也为各类追求健康、高品质生活以及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需求的人群提供了良好场所。

2.2.3运动休闲。昆明拥有众多的高尔夫球场,为热爱高尔夫运动的人士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还可以依托昆明的足球场、网球场、水上运动场等各类体育场馆开展休闲运动。

2.2.4民俗旅游村。依靠昆明及周边区域富有特色的文化资源,开发民俗旅游。如农家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等。如昆明的云南民族村就是很好的范例。

2.2.5博物馆。如云南省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铁路博物馆等,满足人文精神文化的需求,普及历史知识,增加阅历。

2.2.6娱乐项目。开展一系列如演出、工艺制作、电影院、舞蹈、戏剧、竞赛、音乐、户外活动等文娱项目,拓展人们休闲内容和渠道。

2.2.7公园类。昆明众多的公园为市民及旅游者提供了休闲娱乐休闲场所。例如翠湖公园的四季美景,海埂公园的滇池风韵,大观公园的文化气息。

2.2.8休闲度假村。依托滇池水域的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昆明开发休闲度假村提供了范例。还比如开发依托森林景观的度假村,依托农业观光的度假村等。

2.2.9 农家乐。昆明周边的郊区、郊县(市)有丰富的农家宾馆供市民和旅游者去休闲放松。在这里,市民及旅游者可以品尝农家菜,进行一些、游戏等娱乐活动;同时还可以在田地里劳作、采摘农产品,体验绿色生态农业所带来的养生健康之道。

3.昆明城市旅游与休闲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城市旅游产品主题分散

城市旅游产品的主题既涉及“先天”的资源禀赋,也与“后天”的推广运作有很大的关系。昆明的气候优势、休闲文化是城市最突出的亮点,而众多的旅游资源相对多样化、多元化的城市,很难凝练出独具特色的产品主题。随着昆明城市旅游的不断发展,确定了“昆明天天是春天”的旅游宣传口号,我认为这个口号单纯从气候学的角度来对昆明进行了定位,并不能全方位地涵盖昆明作为著名旅游城市和休闲城市的内涵,因此,可以有更好的、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昆明这座活力城市的文化内涵,如“西南边陲的明珠”。就如深圳的旅游宣传主题为“中国之窗,奇迹都市”,这就很形象地表明了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30年来所取得的惊人成绩,外人将深圳作为看中国发展的窗口。

3.2旅游淡季城市休闲文化的“本土化”困境

城市休闲业的服务对象包括城市社区居民和外来人员两类群体,社区居民可以保证休闲业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业绩,但外来人员对城市休闲文化的慕名和消费能力,往往可以提升休闲产品的质量和品位。这点要依赖于城市经济的活跃程度,城市的旅游业以及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程度是休闲业淡旺季现象的主要原因。这种淡旺季现象显然会造成对城市休闲资源的破坏和损失,旅游旺季出现的资源超负荷运转,淡季“本土化”消费形成的资源闲置等都不利于休闲业的健康发展。走出“本土化”困境,需要休闲业以一个相对独立的姿态出现,全力打造城市休闲服务产品,当然这需要城市在推广“大旅游”概念时进行重点推介。

3.3休闲产品内涵的不足削弱了城市旅游的竞争力

休闲产品内涵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各类休闲文化的诸侯割据,各方作战,不善于从一体化的视角认识其本质。城市在进行旅游推介时,不善于整合城市的休闲文化资源,散、乱、差的现象削弱了休闲产品的竞争力。因此,系统整合以休闲文化为特色的各类资源,从旅游者的视角来审视这些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开发潜力,应是推动城市旅游与休闲业协调发展的主要立足点。

4.推进城市旅游与休闲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4.1 积极推进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一般来讲,观光旅游面向大众消费群体,而度假休闲是面向中高消费群体,专项旅游则面向高消费群。从三者产生的效益来看,要改善观光旅游占主导的城市旅游结构,需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品,之后逐步过渡到专项旅游产品。在这一进程中,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秉承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来提升城市旅游的质量。对于传承下来的休闲消费文化,现代人对之往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和好奇之心,突出老字号的招牌,有针对性地还原一些休闲文化的历史风貌无疑也是推进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的切入点。

4.2 实施休闲产品的全方位包装

以旅游需求为代表的消费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今后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旅游市场将成为源头性产业,社会生活旅游化已经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特色与未来前景[6]。现代意义的休闲是一种大众化休闲,是基本生活得到满足之后的休闲,是追求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休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7]。推动城市旅游的发展与繁荣要准确把握现代休闲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

首先,满足城市社区居民的休闲需求,让社区居民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休闲理念,提高生活、生命质量;其次,营造推广休闲产品的环境和氛围。由于经济发展、人口膨胀等引发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城市空间狭小等现象给城市旅游带来了负面效应,强化城市的休闲功能,通过社区居民和外来旅游者对休闲消费进行甄别与筛选,将给休闲产品提供改进的思路和方法;第三,城市休闲产品既要突出特定的主题,又要形成综合效应,休闲产品从旅游视角看是一种度假产品,是引导旅游者重复消费的产品,这一特点明显优于传统观光旅游产品。

4.3 完善休闲与旅游产业集群

我们在分析休闲与旅游两者的关系时,不能将其单纯作为行业来对待,更应该视作一类产业。对于像昆明这类旅游资源效应突出而开发力度尚待提升的旅游目的地而言,就城市旅游与休闲业形成产业集群,通过政策倾斜来协调集群内部关系,加大扶植力度。在这一进程中,要突出集群内部优质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旅游与休闲业集群的核心是突出闲适的城市消费文化,促进城市旅游与休闲业的共同发展。

4.4 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

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制定发展旅游与休闲业的扶持政策、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为城市旅游与休闲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首先要在产业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推进城市公共休闲文化资源的福利化趋势;其次是积极整合资源,适应新的节假日制度和旅游市场的变化。其三是休闲业的人力资源建设,为从业人员在就业培训、资金贷款、经营条件限制上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

4.5 提升旅游承载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旅游承载力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环境和来访游客旅游经历的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的下降这一前提之下所能吸纳外来游客的最大能力。

昆明的城市旅游与休闲业协调发展应从提升旅游设施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社会承载力等方面入手。对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重要设施加大投入力度和提高其使用效率,不断满足更多的游客需求;同时开展低碳环保的旅游活动,加强宣传教育,使城市旅游活动和休闲业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5.结语

城市旅游和休闲业是新时期城市发展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影响的产业,二者构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科学认识城市旅游与休闲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当地城市旅游与休闲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充分整合,具体到微观的行业,科学决策,找准城市旅游与休闲业协调发展的共同点和方向,促使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逐步引导二者同步、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颜晓强,曹震宇,徐雷.构建休闲城市——从资源角度分析杭州的城市空间环境[J].城市问题,2006(3):33-38

[2] 马波.休闲时代的城市旅游发展[J].旅游学刊,2006(10):10-11

[3] 许峰.旅游城市休闲服务业协调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01(5):70-74

[4] 陆林,葛敬炳.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启示[J].地理研究,2006(7)

[5] Mullins,P.Tourism Urbaniz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991,15(3):326-342

[6]郑扬. 城市旅游休闲服务网络的建设——美国旅游咨询服务的考察与思索[J]. 旅游学刊,1998(2):34-37

[7]于光远. 论普遍有闲的社会[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41-48

退休人员旅游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不同群体;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中国

中图分类号:G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3-0012-04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高质量生活期望的提高,使得人们开始追求更丰富多彩的旅游方式;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的脑力劳动增加,精神压力增大,开始主动寻求能调节心理压力的新型体育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旅游作为一种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愉悦身心的活动方式,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但目前我国居民参与体育旅游的情况如何?本课题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广东、北京、黑龙江、内蒙古、四川、河南6个省、市、自治区150个区县的20000名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发放问卷20000份,回收18500份,有效问卷16395份,有效率为88.6%。问卷针对不同群体是否参与过体育旅游,以及曾参与过什么样的体育旅游等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在16395份有效问卷中,仅有32.0%的人参加过体育旅游活动,而68.0%的人反映未参加过体育旅游活动。参加过的体育旅游项目有登山、运动会、游泳、垂钓、野营、漂流、滑雪、远足、民族体育、潜水、攀岩、森林探险、滑翔运动等。

在进一步对参加过体育旅游的人群曾参加过的体育旅游项目的调查中发现:参与人数最多的是登山,约占44.6%,说明登山作为一种旅游活动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其作为一种很好的健身、休闲的体育旅游活动方式。其次是有43.5%的人观看或参与过运动会,参与过游泳的人数占据第3位,除此之外,参与过垂钓、野营、漂流的人数也相对较多。而参加过滑翔运动的人群最少。按照人们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居住地和经济状况的不同,其参与体育旅游的情况也各有不同,现将结果分述如下。

1 不同性别群体的体育旅游经历

在是否参加过体育旅游活动的人群中,男女之间的差异性非常显著。男性群体中有35.9%的人参加过体育旅游,而女性只有28.0%,说明男性比女性更喜欢体育旅游活动。

对参加过体育旅游活动的不同性别人群参加过的体育旅游项目的调查中发现,在观看或参加运动会、登山和野营等项目中,男女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卡方检验P>0.05);在滑雪、滑翔、漂流、攀岩、远足等项目的参与中,男女之间的差异性较为显著(卡方检验P

调查显示:男女所参加过的体育旅游项目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如登山,男女参加过该项目的人数均为44.6%,观看或参加过运动会的人数也非常接近,男性群体占43.7%,女性群体占43.3%。但调查中发现由于男女性别的差异,也有少数项目如垂钓、游泳、森林探险等男女之间差距较大,如垂钓,男性多于女性约10个百分点。因此,在开发体育旅游项目时,应注意不同项目的针对性,做到市场细分,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体育旅游。

2 不同年龄群体的体育旅游经历

从对不同年龄群体是否参加过体育旅游活动的调查中发现,参加过体育旅游最多的人群在7~15岁,约占40.50%;26~30岁约占35.5%和36~40岁约占33.8%。参与体育旅游人数最少的3个年龄段人群是51~55岁、66~70岁和70岁以上。参加体育旅游活动的不同年龄人群之间的差异性非常显著(卡方检验P

在进一步对不同年龄人群参加过的体育旅游项目的调查中发现,除漂流、垂钓项目不同年龄人群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卡方检验P>0.05)外,其余项目不同年龄人群之间的差异性均非常显著(卡方检验P

调查结果显示:各年龄段人群参与的体育旅游项目情况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青少年儿童和中年人群喜欢参与的运动项目有观看或参与运动会、登山和游泳;老年人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喜欢的体育旅游项目有观看或参与运动会、民族体育和垂钓。而无论哪个年龄段的群体,参与滑翔运动、森林探险、攀岩、潜水等较少。

3 不同文化程度群体的体育旅游经历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在参加过的体育旅游项目方面,观看或参加运动会,不同文化程度群体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卡方检验P>0.05);远足在不同文化程度群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地方检验P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基本反映出的一种特征就是,大多数项目的参与人数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呈上升趋势。但是个别项目也有例外,如游泳、垂钓等项目,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群的参与情况并非是最多的,而是明显低于大专或本科学历者。不同文化程度对远足运动的参与,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而逐步减少。这说明一些项目的开展,有些受不同群体文化程度的影响,但并非绝对受其影响。概括起来有3种特征:第一种是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这些项目包括滑雪、漂流、潜水。第二种是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参与人数不断增多,但到了研究生学历参加的人数又逐步下降,这些项目包括民族体育、游泳、垂钓。第三种是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参与的人数逐步减少,如远足。

4 不同职业群体的体育旅游经历

不同职业人群参加过体育旅游的人数都各不相同,经卡方检验,参加过体育旅游的不同职业人群之间的差异性非常显著(P

不同职业群体参与过的体育旅游项目中,运动会、民族体育、垂钓、攀岩、登山、野营、森林探险在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卡方检验P>0.05);游泳在不同职业群体之间有显著差异(卡方检验P

在对参加过体育旅游的不同职业人群所参加过的体育

旅游项目的调查中发现,人们的职业不同,参加过的体育旅游项目也有一定区别。不同职业人群观看或参与运动会的人数相对于其他项目来讲都比较多,从不同职业人群参与情况来看,学生是参与这一项目人数最多的群体,达50.30%,参与人数最少的是待业人员。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学生相对于其他职业群体来讲,有更多的观看和参与的机会,而待业人员情况却刚好相反。

不同职业群体对民族体育的参与人数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别,其中参与人数最多的是离退休人员,而参与人数最少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滑雪运动得到了更多群体的热爱,因此,大部分职业群体选择这项体育旅游活动的人数都相对较多,其中,选择这类活动最多的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而选择该项目人数最少的是离退休人员。分析原因表明,滑雪运动作为一种惊险、刺激和时尚的活动,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根据老年人的体质情况的变化,这种惊险、刺激的运动形式不太适合该人群参与。调查发现,离退休人员中仅有5.5%的人参与过滑雪运动。

对参与滑翔运动的情况调查发现,几乎所有职业人群对滑翔运动都不太热衷,参与人数最多的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也仅有7.8%。参与该项目人数最少的是离退休人员,仅有1.3%。这说明人们不但对该项目的认知度不高,何况还有一定的惊险性。

对漂流运动,其他从业人员参与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占29.8%,而参与人数最少的是离退休人员。与空中项目滑翔运动所不同的是,该项目属于水上运动,但是,根据水的流量不同,漂流的危险性大小也不同,对于高于60个流量(m3/s)以上时,老年人就应尽量避免参与,因为这个流量下的漂流活动,危险性大,而老年人处在心脑血管疾患的多发期,因此,老年人仅适宜在60个水流量以下的水况下参与。

游泳是大家都熟知的水上运动,所有职业人群参与过的都较多,参与人数最少的是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但也达到了24.3%,远远高出参与滑翔运动最多的人群16个百分点,说明游泳在江河湖泊自然资源开发中将会有较大规模的客源市场。

潜水项目,不同职业人群参与的人数也很有限,参与人数最多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5.4%,参与人数最少的待业人员仅有6.0%。分析原因很可能是由于该项目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再加之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多满足不了对该项目的支出能力,因此,即便是该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加大宣传,参与的人数也不会像其他如漂流、滑雪等项目那样快速增长。

从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群体对垂钓的参与情况调查中了解到,男性比女性更热爱垂钓,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多参与过垂钓活动。虽说这项运动受性别和年龄的因素影响很大,但是,受职业的影响较其他社会特征相对较小。如参与人数比例最高的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达35.10%,而办事人员、其他从业人员以及离退休人员参与的人数也都达到了30.0%以上。即便是参与人数最少的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也达到近20.0%。可以看出,不同职业人群对垂钓的认知度都较高。由此可见,垂钓活动也有较大的可发展潜力。

攀岩是一项极具危险性和挑战性的项目,参与人数最多的是其他从业人员,约占17.3%;其次是军人,约占13.9%;学生占13.8%;而参与人数最少的是离退休人员,仅占1.3%。这说明老年人对该项目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也说明该项目对老年人的吸引力比较小。

登山是不同群体都熟知的旅游项目,从不同职业人群参与登山的比例来看,各职业人群参与的人数都较高,参与人数最少的是待业人员,也达到了29.9%,高的超过了50%。不同职业人群参与野营的情况与职业性质有一定联系,参与该项目最多的职业群体是其他从业人员,其次是军人,参与过该项目人数最少的是离退休人员。

不同职业人群参与远足的情况也各不相同,从调查中了解到,学生群体参与该项目的人数较多,达27.8%;参与人数最少的是待业人员,仅有8.2%,大部分职业人群约有15.0%的参与过,说明不同职业人群对该项目的认知度和积极参与程度有限。

森林探险是带有一定惊险刺激的项目,一般人对该项旅游活动不甚了解,因此参与的人群相对较少。但是,调查中了解到一些特殊群体如军人,相对于其他职业群体参与的人数较多,达到了22.6%,远远超出参加人数最少的待业人员20个百分点。而其他职业群体,也基本上有10%左右的人群参与过,说明该项目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

总之,不同职业群体参与最多的体育旅游项目是登山、游泳、观看或参与运动会、野营等,而参与人群最少的有森林探险、滑翔、攀岩和潜水等。对于开发商来讲,一方面要注重开发新的体育旅游产品,另一方面也应对已开发产品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人们对该项目的认知,以便扩大客源市场。

5 城乡居民的体育旅游经历

不同居住地人群在是否参与过体育旅游活动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居住在市区的参与过体育旅游的人群最多,居住在农村的人群参与过的最少。进一步调查发现,观看或参与运动会、滑翔、潜水、攀岩、野营和森林探险等体育旅游项目在不同居住地群体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卡方检验P>0.05)。登山、远足的参与情况在不同居住地居民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卡方检验P

在对不同居住地居民参与过的各体育旅游项目的调查,居住在市区的参加登山的人数最多,高达45.2%,其次是观看或参与运动会和游泳。参与人数最少的体育旅游项目是滑翔、森林探险和攀岩。居住在城镇的居民参加过的体育旅游项目情况与居住在市区的情况极为相似。而居住在农村的居民,其参与人数最多的是观看或参与运动会、登山、游泳,而参与人数最少的是滑翔、森林探险和攀岩。

6 不同经济收入家庭的体育旅游经历

曾参加过体育旅游的不同经济收入家庭人群,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且不同经济收入家庭群体之间的差异性非常显著(卡方检验P0.05)。剩余所有体育旅游项目的参与情况,不同经济收入家庭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均非常显著(卡方检验P

在对不同经济收入家庭群体曾参加过的体育旅游项目的情况调查中还发现。不同经济收入家庭群体无论收入水平的高低,参与过登山、游泳和观看或参与运动会的人群均较多,而共同的特征是参与滑翔、森林探险、攀岩和潜水的人较少。一些项目如潜水、滑雪、滑翔、攀岩、森林探险,随着家庭月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参与的人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其它的项目虽不完全随月收入的提高而呈现出人数逐步增加,但是,也反映出一定的规律性。如野营和远足运动,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1001~2000元、2001`3000元的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参与人数逐步增多;收入到2001~3000元呈下降趋势;收入水平到4000元以上又逐步回升,说明家庭收入状况对体育旅游项目的参与情况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非每一个项目都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

退休人员旅游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 老年 旅游 个性化

一、老年旅游市场共性特点

老年人由于其身体、阅历等情况与其他年龄组差异很大,所以其参与旅游活动有几个共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重视旅游目的地选择与活动的安排。青壮年游客出游对旅游活动中探险成分比较好奇,而老年人由于自身年龄与身体条件限制,一般对此不再感兴趣。因此,出发前会通过各种渠道,对旅游目的地的情况作尽可能详尽的了解,并力求提前安排。

2.旅游目的以纯旅游活动为主。老年人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能力决定了他们对花费资金较多的休闲旅游活动参与较少。更少参加具有特定商务目的的旅游活动。与此相对应,在旅游消费支出中,基本上全部用于旅程中的吃、住、行、游、娱,很少购物。相比之下,在西方旅游发达国家其他年龄组的购物支出往往占到整个旅程总消费的60%左右。

3.出游形式以团队为主。老年人喜欢与老伴或老朋友结伴而行,在旅游活动中体验浓浓的亲情。对活动的安排指向于舒适、休闲和高质量的服务。这之中,健全的医疗安全保障体系,是老年旅行团完成旅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老年旅行团不同于一般旅行团的一个显著特点。

4.自然风光和传统民族文化是吸引老年人的两大因素。老年人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或喜欢寄情于山水愉悦性情、陶冶情操,或体验不同民族与文化的诡异多姿。

5.旅游线路的距离是老年人选择出行的重要因素。考虑到身体原因长距离的旅游线路老年人选择的可能性比较低。

二、相关的几个概念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个性化服务的概念,所谓个性化服务在英文里叫做PersonalService,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为顾客提供具有个人特点的差异,以便让接受服务的客人有一种自豪感、一种满足感,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赢得他们的忠诚而成为回头客。个性化服务也可以指服务人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游客经过细心的观察、揣度客人的心理,然后认真地分析、研究和判断,做出决定,积极主动地、设身处地为客人提供完美的服务。

第二个要明确的是什么叫老年旅游团,老年旅游团目前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但综合它的众多特点可以大概总结为,所谓老年旅游团是指旅游经营企业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专门设计适合老年人出游的线路和相关服务内容,并以老年人作为主要团员构成的旅游团队。

三、目前中国老年旅游团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老年团的发展尚存在诸多问题,社会上所谓的老年团实际上组成的多数是年轻游客,并没有专门为老年人设计适合的游览内容,典型的换汤不换药。很多老年团行程中,甚至有漂流、潜水等内容,让人啼笑皆非,整个行程可以说纯粹是在炒老年概念,事实上老年游客很难满意,最主要的是还存在着安全隐患。最让人担心的是概念“老年团”根本不会配备随团医生,一旦有老年人在旅游中出现问题,是很难及时处理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点:

1.项目的可选择性太小

老年人的体能与活动量难以和青壮年相比,面对旅游地新开发的诸多参与性、娱乐性强的旅游产品,老年人不能参与昂贵的费用也让老人舍不得消费。

2.随队医生的配备

如果配备随团保健医生,必将增加成本。更多的只能依靠领队来照顾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四、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1.老年人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如下

进入老年,从外观到内在生理代谢、器官功能都有相应变化。主要影响在于由于器官衰老,老年人变得反应迟钝,步履蹒跚。

中老年人骨的无机盐含量下降,导致骨密度降低。一般在30岁~40岁时人体的骨密度达到峰值,以后随年龄增高逐年下降,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由于消化系统和分泌系统的逐渐衰老,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出现便秘和胃部不适的症状。

2.老年人心理活动主要表现如下

(1)知觉减退:首先是视觉,四五十岁后开始出现老化,随后听力、嗅觉、味觉、痛觉、触觉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2)智力减退:一般在20~40岁智力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智力衰退的速度因人而异,一般在60岁以后明显减退。老年人智力的改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和家庭环境等。

(3)记忆力锐减:记忆力减退通常最早出现,对远事记忆良好,对近事记忆不良,对新事物学习较年轻人困难。由于记忆力减退,老年人定向力常发生障碍。

(4)情绪波动较大:在老年人群中,情绪改变差异很大,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相应护理。

(5)性格变化:一般认为进入老年后有些人对自体机能过于关注,自尊心强、固执、易激动,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淡漠表现,缺乏兴趣,生活单调,刻板,常不愿改变过去有害健康的老习惯,不易适应新的环境。

(6)行为改变: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的控制减弱,行为有些改变,如多疑、依赖、易激动等俗称老小孩行为改变。

五、老年旅游团个性化服务的提供方式

根据个性化服务概念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老年旅游团个性化服务的提供就是要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提供的,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旅游线路的选择要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做到劳逸相结合。

2.旅游线路设计与选择上应避免危险和劳累,老年人不适合到高山和有强烈高原反应的地方活动。

3.出发前旅行社要摸清团员的基本身体状况.团队中的每名游客出游之前都要做身体健康检查,对于身体欠佳的团员要劝其身体恢复后再出游,有慢性疾病的客人要提醒他带上常用药和急救药。另外组织老年人参加旅游活动,应当为老年旅游者配备具有个人基本信息的胸卡;提倡老年旅游团全程配备专门的陪护人员和熟知心血管等常见老年性疾病急救技能的医务人员,配备常见急救药品,预约行程中的救护医院;所订立的旅游合同中含有安全条款。

4.饮食上要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饭菜最好要清淡一些,口感以松软为好,少一些大鱼大肉,多加入一些含植物纤维和维生素的品种,但同时也要注意营养的合理。

5.导游的选择上要安排稳重有耐心的为老年人服务。

6.要办理旅游意外伤害险,以免出游中发生意外。

7.住宿选择要卫生、安全、噪音小、环境美的酒店。没有电梯的酒店,最好不要安排高楼层。

8.夜间尽量不安排活动,确保保存老年人体力,如果有夜间活动的,注意不要时间太长,保证老人的休息时间,并注意不宜参加过于刺激的夜间活动。

9.及时预报天气,提醒老人在旅游活动中应该穿戴什么衣服、鞋帽更适宜。

10.导游应正确引导老年团员购物,杜绝购物中的欺诈行为。

11.要注意等距离的与每一名老年人相处,不要厚此薄彼。

12.导游对待老人要有耐心,把速度放慢一点,把声音放大一点,把微笑方的更灿烂一点。

13.出游时机选择上应考虑避开客流高峰。

六、未来老年旅游发展趋势呼唤个性化服务

目前全国老年人已经达到1.6亿,旅游市场潜力很大,但同时也存在着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服务程序有待规范、缺少整合划一等问题。我们的老年旅游组织要勤沟通多合作,打造品牌,切实了解市场需求,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设计旅游产品与政策相符合。

“老年游市场利润薄、风险高,但并非无利可图。”老年人出游比重的增加及联动效应必将吹旺整个旅游市场。在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细分市场,设计专业化的旅游产品,对老年旅游团个性化服务的推行,打响老年旅游品牌,对提升旅行社整体形象、带动其他客源的加入都将带来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郑昌江王颖: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开发研究.商业研究,2002年11期

[2]王红: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研究.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3]吴必臣: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应斌:老年人消费行为分析及营销对策.市场与人口分析,1998,3

[5]蔡海英:前景诱人的老年旅游市场.价格与市场,2000,01

[6]金波:重视对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市场与人口分析,1998/4/03P

[7]孙喜林:旅游心理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退休人员旅游市场分析篇8

分时度假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对于分时度假的定义,Real Estate Timeshares ActCH72IFlorida的解释是这样的;“所有以会员制、协议、租契、销售或出租合同、使用许可证、使用权合同或其他方式作出的交易设计和项目安排,交易中,购买者获得了对于住宿和其他设施在某些特定年度中低于一年的使用权,并且这~协议有效期在三年以上。”目前在国内,最为广大学者所认同的分时度假概念是指“开发商将度假地的房产分割成以周为基本度假单位,并分别将分割后的度假房产的使用权分别出售个多个购买者。当消费者购买了一周的房产使用权后,便成为该度假房产的使用权,并拥有了在其所购买年限和使用年度内到自己的度假房产中住宿的权利。由于会员在购买分时度假使用权时已经预先交纳了住宿费.因此在以后的使用年限内无须在交纳住宿费。此外,购买者还拥有自由买卖、转让、出租、馈赠、继承等系列权益,拥有享受公共配套设施的优惠使用权利。笔者认为,分时度假其实是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相结合的产物,是旅游企业的一种经营模式,是旅游者的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

二、国内有关学者对分时度假在中国发展的困境的研究

李肖楠(2007)在《中国分时度假业的发展反思》一文里,分析了我国当前分时度假所面临的现状,针对这些制约性因素,作者提出了发展“中国式”分时度假的建议。薛源(2008)在其《欧盟对分时度假及相关产品的法律规制》文章里,对欧盟的分时度假产业的法律规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总结了欧盟规制分时度假产业的经验,指出了我国的分时度假产业应该进行法律规制和结合行业自治。徐燕(2008)在文章《我国分时度假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里对分时度假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价格偏高、法律制度缺乏、购买者在产品的交换空间上受到限制等进行分析,并从建安全法规.建立带薪休假制度和国内分时度假网络、集团化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

三、中国旅游地产概念及概况

我国旅游房地产的萌芽出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南是其发源地。关于旅游房地产的定义,沈飞最早提出的观点认为:旅游房地产是指以旅游度假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营销模式,开发项目全部或部分实现了旅游功能。司成均(2007)等认为,旅游房地产是指主要满足旅游、休闲、度假及养生等综合需求,以自然、人文资源为依托,在旅游景区及其紧密区域开发的各类产权酒店、分时度假酒店、景区住宅、会务中心,展览馆和旅游休阑培训基地等物业的总称,随着旅游房地产业的发展,研究的深入,以及对于旅游房地产的理解的加深,形成了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定义:旅游房地产简称旅游地产,是指以游客(即旅游观光和旅游度假的人)作为最终消费者,为游客提供各种观光、餐饮,体验、居住度假、游憩购物、康体娱乐、商务办公等休闲功能的建筑物及关联空间。

旅游房地产作为房地产业分支出来的一种边缘地产形态,其发展速度之快,据统计,目前北京、上海、大连、青岛、广东、海南、福建等地已开工的旅游房地产项目达到了几百个,而其中以”高尔夫、山地、滑雪、冲浪、野外运动“为主题的休闲度假住宅、别墅、就已超过了100家。目前,海南旅游房地产住宅化倾向带来的高空置率等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在海景房最集中的三亚湾等地,小区内的常驻率大多在20%左右。从全国范围来看,旅游地产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及主要的旅游景区,总体发展的趋势是良好的。

四、中国分时度假与旅游房地产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在法国地中海地区,由于度假成为时尚,大量的海演别墅被开发出来。这种别墅由于房产价格特昂贵,很多家庭是无法单独购买的,而部分能够买得起的家庭,每年使用别墅的时间也不长,最多是几周的时间,空置率很高,所以欧洲出现了联合购买度假别墅在不同时间段使用的形式,这种经营方式就是早期的分时度假概念。在20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我国海南岛曾引进分时度假酒店,但在当时并没有呈现燎原之势。其主要原因是当时发展分时度假的条件还不成熟以及管理者引进分时度假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分时度假这种模式来尽快销售空置的楼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旅游方式的转变,分时度假正慢慢的浮出水面,被国民所认识。其实分时度假属于旅游地产中的一种经营模式,从实质上看,是介于房地产产品和酒店产品之间的一种中间产品。根据刘艳红的研究成果,她认为分时度假是旅游房地产系统(三维)创新,即核心产品创新、形式产品创新、服务产|品创新。在刘艳红的著作《中国分时度假发展研究――旅游房地产创新》还说明了分时度假是旅游房地产的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渐进性、根本性创新以及是制度的变革。

五、中国分时度假SWOT分析

1.丰富的供给土壤

大量的空置房是分时度假出现的的条件,分时度假无论是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还是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都是在空置率很高的环境下应运产生的。目前,中国的商品房空置率高,酒店的入住率具有季节性的波动,起伏非常的大。在中国,对GDP贡献率最大的奠过于房地产的开发,而房地产属于暴利行业,造成了房地产企业为了巨额利润而盲目开发的局面,出现了房产大量积压的现象,而且这种盲目状态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得到制止的。虽然高的房产空置率,低的酒店入住率并非是好事,但对于分时度假来说是很好的供给条件,很好的供给土壤。

2.新兴的旅游生活方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旅游方武也在改变。分时度假作为一种新的度假方式,具有很强的独特个性。从上面的GDP数字来看,居民的消费结构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从生存性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行方向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60后70后退出社会,80后90后登上社会的舞台。所以说,分时度假将与肯德基、麦当劳一样,成为人们一种生活方式。

3.扩大投资领域

中国居民可投资的金融产品的供给是很少,股市风险大,银行储蓄利息少、贬值风险大。而分时度假不仅具有消费的功能,而且还具有贮存、转让、馈赠、继承等功能。更重要点一点是,它与旅游房地产是挂钩的,在房价具有抗跌的情境下,它是多余资金保值增值的好途径。

4.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虽然在中国,分时度假对中国的经济作用不那么明显,但在美国,分时度假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是非常令人惊喜的。据调查证明,分时度假产业对2008美国经济的影响力巨大,因为它直接和间接地造就了770亿美元的消费,588800全职和兼职工作岗位,250多亿美元的个人收入,100多万美元的财政税收。相比于其他行业,这一数据是很诱人的。如果中国能够为分时度假创造良好的

环境,可想而知,这对中国的经济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发展劣势(Weakness)

1.相关法律缺失,部门监管薄弱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中国是一句古话。分时度假在中国属于新鲜事物,目前还没有针对分时度假的专门法律、法规。造成了市场上经常会出现关于分时度假业务的法律纠纷,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等现象。这种局面,一方面,会挫伤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另一方面,会导致外国的分时度假企业进入中国的积极性,影响到分时度假产品的对外延伸。

2.信用机制的缺失,美誉蒙阴影

造成信用缺失的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由于分时度假经营模式的复杂性和独特的销售方式的影响,很多消费者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实,开发商在巨额的利润刺激下对消费者进行投机欺诈。例如,金旅运通(上海)度假咨询有限公司的百余名会员的维权事件,在当时就曾轰动整个上海滩。俗话说,一草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没有良好的信用机制,企业就无法取信于消费者,没有消费者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

3.分时度假交换网络系统建设滞后

我国目前存在较大的分时度假网络公司有天伦度假发展有限公司、泰达交换有限公司、中华分时度假交换机构等。它们各自的交换模式是不一样的,其还没有实现网络之间的联合与统一,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会员和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缩小了消费者选择产品的范围和方式,束缚了消费者的灵活性。

4.提前购买,时间跨度长

分时度假的购买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提前购买,即先付款,后消费的模式。另外,由于分时度假的购买可以允许在一段时间内使用,而这个时间可能会长达十年,时间愈长,消费者所面临的风险就越大。

5.价格相对昂贵,非大众化产品

从我国的人均GDP来看,我国的消费水平对于豪华的分时度假产品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尽管我国的很多企业正努力开发接近大众化的分时度假产品,但从分时度假的特点来看,它并非是针对普通大众的旅游产品。

(三)发展机遇(Oppotunity)

1.海南旅游国际岛吹起的春风

2010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掀起了一股房地产讨论的热潮。中国生产力策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何红光认为,海南旅游房地产发展方向应该走联合买房的道路,走分时共享的模式。在20日举行的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地产与旅游主题论坛上,专家呼吁,海南要大力发展分时度假酒店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房地产,使海南成为中国旅游房地产的样板。

2.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

“08年,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0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人408.43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17.12亿人次,收人8749.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12.6%;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584.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旅游业总收入1.1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8%。初步统计2009年1―3季度出境旅游人数3500万人次,同比:增长2.4%。”这一串数字说明了我国的旅游业正迅速发展。人们的出游需求越来越大。

3.带薪休假制度的确立

带薪休假制度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目前我国的节假日总体的分布是两天双休日、三天小长假、七天黄金周等,节假目的总天数达到了115天。假期的增多,一方面刺激国民们出游的需求,一方面,从放假的天数的长短来看,旅游产品的设计应倾向于个性化,精细化的方向上发展。而分时度假这种新兴的旅游生活方式很符合这种趋势。

4.旅游形式的转变

根据国际惯例表明,以人均GDP作为划分标准旅游业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就进入国内旅游需求增长期,此时的旅游形态主要是观光旅游;当人均GDP达到2000―3000美元,旅游形态开始向休闲旅游转化,进入出国旅游的增长期:当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旅游形态开始像度假旅游升级;达到5000美元以上则开始进入成熟的度假经济时期。2009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突破了3000美元大关,而且我国的经济每年的增长率约为8%。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部门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人均GDP将超越5000美元。所以度假游将成为中国的主要旅游形态。

(四)威胁因素(Threat)

1.超前消费的观念尚未形成热潮

分时度假作为一种提前支付来旅游的消费品,具有跨时期性。中国居民喜欢存钱,对于提前支付,后享受的度假模式。中国人总感觉没有保障,有点上当受骗一样,心理上i还很保守。

2.出境旅游签证困难

这方面主要是我国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问都没有免签证制度,购买分时度假产品的会员在出国签证方面还可能比较麻烦以及国内很多分时度假公司是不能代办签证等旅游业务的资格的影响。

3.专业人才的匮乏

分时度假的开发、管理、销售、经营等会涉及到很多不同的领域,对于人员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在我国,由于缺乏经验和专业的培训,分时度假产品的管理团队和销售人员还是相当欠缺的。

4.产业体系不完善

分时度假产业所涉及的领域很多,它的发展离不开开发商、交流服务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银行等进行协调合作和配合,只有这样把这些企业公司串连在一起,才能形成完善的体系,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目前,在中国,还没有专业的公司针对分时度假产品的业务,而在信托投资这一块还没有真正的实施,许多公司对分时度假的业务还不熟悉,种种原因使得分时度假未能形成一条产业链。

六、关于中国旅游房市场引进分时度假模式的建议

(一)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分时度假

首先,改变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模式,抑制投机。这个模式应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30%-商品房市场这个市场既是消费品市场又是投资市场,完全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二世20%的廉租房,这个市场完全由政府来安排;三是50%居民有支付能力的市场,这个市场完全确定为消费品市场。其次,中国分时度假市场应该主要先国内市场,再到国际市场。这主要基于国与国之间的签证制度。最后,不要拘泥干国际上已有的分时度假产品,要根据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开发具有特色的度假产品。

(二)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

当然,这种机构可以是分时度假公司专门设立的,也可以是其他企业设立的。这种培训机构主要的职责是针对分时度假产品的营销和管理方面对人员加以培训。另外,在理论方面,有必要对分时度假人才进行培养。

(三)建立“冷静期”制度

“冷静期”制度亦称后悔权制度,原则上让消费者在合理期限内可以无条件退货。这跟用支付宝在网上购物一样,如果对商品不满意或是卖家出现违约的情况下,买家可以在支付宝规定的支付期限内,把付款退回来。“冷静期”制度是基于我国信用机制的不完善而建立的,也是防止强迫性销售的最有效措施。

(四)建立分时度假企业战略联盟

分时度假产品所涉及的领域是广泛的,建立分时度假企业战略联盟,可以促成分时度假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战略联盟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开拓市场防止企业过度竞争等,对企业的意义是很深远的。

(五)建立分时度假监管部门

分时度假监管部门,就好比如我国的证监会一样,主要对分时度假企业进行监督和信息公开,规范企业的销售,对企业实行经营资格审查,实现优胜劣汰,设立失信惩罚制度和服务质量保证金制度等。

(六)完善国内分时度假交换网络

交换是分时度假产品的一大特色。组建国内度假地交换网络可以充分地利用国内丰富的度暇资源形成配套的度假网络体系,来满足旅游者的多样性需求。这是分时度假能够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七、结束语

上一篇:校本课程的课程标准范文 下一篇:农村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