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4-03-27 11:23:45

建构主义的应用

建构主义的应用篇1

关键词:建构主义;外语教学;应用研究

1建构主义理论的提出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因其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被看作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早提出者。其后,在皮亚杰认知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对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斯滕伯格(R.J.Sternberg)和卡茨(D.Katz)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主动性的探索,维果茨基(LevVygotsky)创立的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作用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奥苏贝尔(DavidPaul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布鲁纳(JeromeSeymour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等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为当代建构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①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②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因为个体先前的经验毕竟是十分有限的,在此基础上建构知识的意义,无法确定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③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并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在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④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化,学习情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特性,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虽然建构主义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其核心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换言之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促进者。

2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外语课堂就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而学生只是听众,是被动接受的客体。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表明,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知识技能的传递者和教育者,同时又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引导者。因此,要改变教学模式教师是关键。要想在外语课堂中,融启发性、知识性、自主性、文化性、互动性和时代性为一体,实行建构主义,教师就要改变角色。首先要从“独角戏”的“主角”角色中退出来,而交给学生去演。由此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其积极性。而教师就成了课堂的“导演”。当然教师扮演导演的同时还身兼数职。如:控制者(controller)、指挥者(director)、管理者(man-ager)、促进者(facilitator)和信息提供者(resource)。转变教师角色是把建构主义理论引进教学的第一步。因此,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很大变化。学习者必须通过自己主动的、互动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教师不再是以自己的看法及课本现有的知识来直接教给学生,而是根植于学生的先前经验的教学。而且,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活动中,知识建构的过程在教师身上同时发生着,教师必须随着情景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要从“演员”转变为“导演”。新课程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重要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降低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不同于传统教师。相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师课下所做的工作更多,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更要熟悉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充分利用人类学习资源,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善于设计教学环境,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宏观的引导与具体的帮助。

3建构主义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学生就没有学习自主性,构建主义也就无从谈起,因此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要依赖于兴趣”。这两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轻松愉快的授课安排尤为重要。比如安排一些和学习相关的娱乐活动。把乏味枯燥的语言学习变为生动活泼的语言交际。同时还要多方位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实行趣味性教学,讲究教学艺术。比如用生动、精辟的语言阐述外语语言的特点,从历史角度分析外语和汉语的内在联系;阐明学习外语知识、参与对外交流是自身价值实现和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必要;举实例证明学生的未来就业前景。学生的毕业就业前景是他们学习外语的重要推动力。教师可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邀请外语专业毕业生介绍自身的就职经历来增加学生对外语学习的自信心。

(2)活用情景式教学。要把建构主义引入教学的第一课堂,就要改变教学模式。情景式教学是建构主义一个较为成功的模式,它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其基本做法一般分为以下3步。①首先是情景设计。设定学生面试情景、职场接打电话情景、洽谈业务情景等和学生日后毕业实践相关的情景,效果要高于普通的教材场景。在教师设定完固定的情景后,还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单词量供学生使用,保证会话顺利进行。②分角色进行模拟表演。学生在得到教师设计的情景题目后,应该分组进行会话的编写。分角色表演是情景会话的特色之一。学生在就自己编写的情景会话进行表演时会有一种成就感。自编自演和背诵教材比起来,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对于自己表演过的句子也能更加牢固地掌握。同时,分组进行情景会话,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对于学生的回想学习和后进生进步也有很大的帮助。③教师点评。对于学生的表演教师的点评也很重要。对于学生的错误和不当之处给予纠正,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作品”应该首先给予表扬,在表扬的基础上再进行修正。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情景模拟课堂的效果。同时,为了提高情景会话教学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平时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活用外语学习资源,提供学生自学平台。建构主义理论不仅要引入课堂教学中,还应该让它体现在课堂之外的学生学习中。随着网络的发展,外语学习资源很丰富教师还可以利用博客刚刚结束的外语教学的总结,让学生更好的复习知识点,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即将上课的内容教案,让学生进行自行预习,这样带着问题点和疑问来听课,就能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接受新知识,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手机APP进行多种多样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阳雨君.构建主义学习观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2]张冬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英语阅读教学[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9).

建构主义的应用篇2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各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水平普遍偏低,建构主义传入中国后,改变了这一现状,该理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利用可能的资源去支持学,且最终目标是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并非简单地完成教学目标。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围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健美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教育技术

1.引言

1999年之前,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下,国内教育主要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去塑造学生,而学生则比较被动。显然,该模式有着很大弊端,以至于传统教育水平偏低,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建构主义传入中国后,改变了这一现状,该理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利用可能的资源去支持学,且最终目标是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并非简单地完成教学目标。自此以后,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健美操作为体育专业的一项重要课程,在教学中也应符合这一要求,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什么是建构主义

要想深刻理解建构主义,可先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现代教育认为,儿童阶段的教育对其今后人生有着重大影响,其认知学习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按照建构主义观点,学习是学习主体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基于已有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最为关键,而并非传统教育中所提倡的知识完全由教师传授才能获得。除了教师传授,学生可通过彼此交流,或者利用其他资源,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即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辅助作用。由于知识是在特定社会文化中,通过彼此间的交流,或借助其他形式完成意义建构之后所获取的,所以建构主义有了以下四大要素:第一,情境。这与现代教育中强调的情境大致相同,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第二,会话,也可叫做交流,包括学生之间交流分享,师生之间互动商讨,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一般来说,除了对话形式,写作也属于这一过程;第三,协作。即学生应有的协商意识,一是自我协商,通过内省和自身思考得出判断;二是相互协商,多指与其他人的交流商讨。整个学习过程都离不开协作,包括对话交流,搜集资料,自我反馈等。第四,意义建构,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即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3.建构主义和健美操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现代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提高健美操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下面分三点对该理论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述:

3.1实践平台的拓展21世纪以来,计算机和网络迅速普及,在各个行业都有着广泛应用,教育也不例外,新时代教育的一大亮点就是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这也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现创造了新的实践平台,目前课堂上有种应用较多的教学方法,即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此处的情境大多数情况下是靠多媒体实现的,比如播放健美操训练视频、模拟动作等。随着多媒体、通讯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健美操教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健全的理论体系,使得理论知识更加丰富。同时,教学资源更多,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外,自行在网上搜索下载相关资料,或通过其他渠道与他人交流,分享心得,最终通过自身思考化作内在的知识。当前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无疑在这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对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3.2信息素养的提高在当前信息化时代,高校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教学,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掌握足够的信息技能,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教学提供更多帮助。尤其对学生而言,网络已经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很容易接受此类新生事物。从建构主义角度来看,学习者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和外界交流互动来获取新知识的,所以信息素养的提高可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内容,并能够进行自我指导。如今,各高校大都开设有计算机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强化其信息意识。

3.3健美操自身特点建构主义之所以在健美操学习训练中可行,与健美操自身特点也有很大联系。首先来说,健美操动感极强,具有明显的节奏和韵律美,能够给人一种健康向上的感觉,对锻炼身体素质和心理情绪都十分有效。从动作方面来看,健美操既有现代舞蹈技巧,又有竞技体操动作,可供观赏。通常一套完整的健美操是由若干动作组成,而每个动作的用力方法、方向都不同,甚至出现有反复的动作,但健美操又极其连贯,以至于在教学中,学生很难把握住全部细节,增加了教学难度。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不但具有图片、文字、音视频、动画分解等多种形式,而且还能把一些复杂动作逐步分解,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其次,健美操又可分为单人操、双人操、多人操,也有以健身为目的,或以竞技为目的。在锻炼或比赛过程中,健美操可以明显的体现出美学、力学,在背景音乐中,学生的姿态和动作都要和音乐节奏相协调,才能展现出健美操的魅力。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自己熟练掌握动作技巧,还要与教师、其他学生积极交流,从而提高自身水平。最后,健美操是力与美的结合,且动作具有自然、连贯、多变的特点,需要做到声形融合。入门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精学,学生需要在掌握基础技巧后,深入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则为其提供了诸多方便,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内容,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进而完成意义建构。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4.1以学生为中心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现代教育逐渐探索出了相应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辅助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学习目标”的模式。可见,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才是课堂主体,教材知识是其建构意义的对象,不再单纯地由教师灌输。媒体也逐渐由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过渡为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重要工具。这与传统教学理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现代素质教便是建立在该理论体系上的,大量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促进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4.2创设教学情境能否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所以教师应当熟悉健美操的特点,可提前从网上下载相关视频、图片、音乐等资料,例如比赛视频、教学分解等,吸引学生兴趣,并能够令其掌握动作要领。另外,教学情境只是作为一种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而不是教学最终目的,因此必须与学习主题相关,而且要引导学生合理地确立目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当及时解决。

5.实际案例分析

5.1实际调查选取某高校健美操女生200名,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实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调查时间为12个月,围绕动作技巧、专业素质、学习态度展开分析。最终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当前健美操学习训练中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5.2结果分析

5.2.1从动作技巧来看,主要有两点:一是动作是否满足规范,健美操作为一项流行运动,要求动作规范无误,同时具有美感和观赏性,更应该符合人体运动规律;二是创编技术,即如何编写单个动作,并组合成套,主要是体现学生的个性和风格。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作为模仿对象存在,要求学生跟着其动作去做,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特别是在动作创编方面,更多体现的是教师个人意志,创新不足。建构主义则不同,不但学习资源更为丰富,而且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性高,更容易掌握。

5.2.2从专业素质来看,主要包括理论基础、乐理知识、身体素质三点。传统教学形式中理论知识和乐理知识的传授通常以纯理论课的形式出现,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起来比较抽象,不便于与实践结合。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健美操理论教学采取分段教学的形式,即在实践课的开始部分传授与实践课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实践课学习无冲击力、低冲击力、高冲击力动作时,则在开始部分讲解健美操的音乐特点,然后配合简单的动作让学生体会。这样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为日后自编操健美操奠定基础。此外,从学习态度来看,对学习水平影响极为明显,传统教学中教师过多地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教学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多,对学生的情绪反应关注较少。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健美操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在注意教学方法的同时,注重教学程序和情景创设的研究,增设了师生“互动”的内容,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和学习的主人,自然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

6.结束语

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弊端日益明显,长期如此,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为此有必要引进并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其用于各高校健美操训练中,可以打破过去的陈旧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不管是在学习态度上,还是在动作技巧掌握上,都有了明显进步。

参考文献:

[1]徐双玉,李昕.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改革[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2(08):109-110.

[2]周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时代,2014,25(02):144-145.

[3]李德华.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2(09):116-117.

[4]王春霞.抛锚式教学在健美操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2,25(02):107-108

[5]刘艳霞,王贵民.建构主义理论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健美操教学的实践[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23(01):64-67

建构主义的应用篇3

在我国素质教育深入推行的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在不断的改革。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是高职教师应该应该重视的课改科目。所以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怎样利用构建主义创设新颖、灵活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关键词: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高职英语;听力教学;应用

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英语听力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深入落实建构主义,以创造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教师转变职能

所谓构建主义,就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应用于现代教育体系,对高职院校院校的课程的改革具有很重要的促进意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学生一般都是处于被动学习的角色中。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改变英语听力课堂学习气氛。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重视转变职能,以构建主义为指导思想,创新教学模式。如在Job-interview的学习中,教师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激活英语听力教学。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引入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第二阶段,教师就可以创建教学活动,给学生布置以听其它同学说和同学相互之间讨论的话题。如设置,虚拟面试的学习活动。另外,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可以通过groupdiscussion来强化学生的听力训练。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应该重视摒弃课堂主导的角色,转变职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建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模式。在当代素质教育推行的背景下,很多高职英语教师已经开始充分利用情景教学的优势,来提高课堂效率。并且情景教学的体验式教学正契合构建主义理论的中心思想。如在ShoppingandSightseeing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可以让学生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ShoppingAdsandTravelAds视频,来激引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然后将学生分成两人小组,分别作为购物者与卖家,进行情境对话练习。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活高职英语听力教学课堂。之后,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八人小组,进行观光情境模拟。在这个过程中,其他未参与的学生应该注意听,如果发生表演者出现错误,则可以记录下来。在整个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就可以进行总结、点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重视多运用Good、Great等赞美词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可见,高职英语教师应该重视情境教学的应用以改变英语课堂枯燥、单一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只有学生掌握多项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在高职阶段,高职英语教师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并促使学生成为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例如教师在课堂学习结束之后,还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创建有趣的学习活动。如让自由选择一首英文歌,并尝试着不看歌词,可以听得懂歌词大意。或者是选择一些有声读物、名人演讲在课下时间进行听音训练。这种课外拓展学习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或者教师也可以利用英语角、聊天室、论坛等网络共享平台,实现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打破传统教学课堂时间、地域的限制。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就能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并且通过这样的网络共享平台,还能创建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由此可见,高职英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创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这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将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应用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让学生在自我感知、自我体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英语知识。所以高职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构建主义的积极作用,创建生动、灵活的英语听力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颖,盛芊芊.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99-101+123.

[2]江芊.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3:157-158.

[3]季彦君.建构主义理论的认识误区分析及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100-102.

建构主义的应用篇4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MBA教学方法

1 MBA教育及教学特点

1.1 MBA教育特点

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的教育在我国已有十年的历史,属于“专业学位”教育,强调独特而有效的学习环境,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重视实践、知识的拓展[1]。学员来至于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经过MBA的学习成为具有组织和指挥生产过程的能力,有战略眼光和敏锐观察能力,有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能联系群众和组织指挥生产的应变、判断和决策能力的管理人才,使学员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1.2 MBA教学特点

在MBA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不同的工作经验,学员职务一般处在单位的管理层或决策层。MBA教学中,学员把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带到课堂上,在老师与学生们的互动学习过程中寻求答案,是实践经验在理论知识体系支持下再一次发展。

MBA学生绝大部分具有理工科专业知识的基础,工作中对专业知识有较好的运用,在注重理论课和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重视交叉性学科的学习。信息系统管理的课程是多学科交叉的课程[2],课程内容是管理学、计算机系统、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系统工程等知识的结合。学习中要求学员有一定的管理学、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学习信息系统管理的基础。

2 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运用

2.1 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

建构主义理论在国内外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不是盲目崇拜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3]。学生应积极主动的把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上供学生、教师一起学习。对于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积极想办法,多思考,对一个问题要有多个答案,在多个答案中寻求最优解。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让学生自主建构自身知识,教师只是通过教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完成建构的辅助、指导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积极配合,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对知识的新的理解。

2.2 教与学的方法

传统教学中“三中心”的教学方式,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现代的教学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转播大量信息、图文并茂、学生教师互动、激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信息系统管理教学将学生在工作中的实际信息系统,由学生亲自做成课件,作为课堂上老师与同学共同学习的资料,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并学到了教材以外的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习的能力。实现了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MBA学生学习主要目的之一是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因而,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学习目标相符合,我们可以从学习者那里获得问题,并用这些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推动力。

可以说,MBA学生在学习过程,对于自己知识的建构,具有其优越性,每一名学生不仅是学习者,也是经验的携带者,这些经验在学习过程相互交流,使原由的经验得到了改造和重组,真正实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建构。

3 利用实例进行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生一起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学习,一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例中,二是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相关性及有意义性。

信息系统管理课程,是MBA的核心课。其特点在于它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操作性、与时具进性和挑战性。通过此门类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要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各阶段的内容,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及输出等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系统管理课程的学习,掌握本单位信息系统管理情况,以学员本单位的信息系统作为分析的对象,解决信息系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在教学中对于信息系统概念的形成,要求学生以不同的角度,联系工作的实际内容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后再定论。案例采取真实性任务设计方式,收集学生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实例进行讨论学习,着重分析实例间的差异性等特点,同时注意对同一个内容要在不同的情景下多次进行,学生在实例中找到对自己相关的问题。学生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对问题有主人翁感,解决问题就会有成就感。因此,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

实例进行学习中,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式、辅的学习。多采用组织学生分组研究形式,最后提炼出解决问题所应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的方法,达到对知识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内化的知识与学生自己已有的经验相结合,产生新的知识,使学生完成高级学习任务。

4 结束语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信息系统管理课程的教学采取了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形式,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一次应用。使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与学生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全面意义上建构这一目的。

参考文献

[1] 华梅芳.我国 M B A 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2.

[2]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建构主义的应用篇5

关键词:建构主义;项目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5-8428-03

1 C语言教学改革的目标设置

在我多年的《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在课程学习初期还是课程学习结束后,我经常会遇到学生问我诸如“C语言有什么用?”,“我们为什么要学C语言”这样的问题。《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目的究竟是什么呢?《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的表述如下: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进而学会利用C语言学会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并为后续课程奠定程序设计基础。从这个表述看,《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被设定为两个层次:C语言语法的教学、程序设计能力的教学。

但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通常都会感觉到C语言比较困难。在结束课程学习后,即使一些考核得到了高分的学生在被要求应用C语言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也往往表现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处下手,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实际上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很重视对语法的讲授,教材按照语法体系编写,教学用例围绕语法设计,考核以语法考核为主。我们都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例子或作业:

请阅读以下程序并写出结果:

main(){

int a=0,b=1,c;

c=++a+++b;

printf(“%d”,c);}

这样的例子除了说明运算符优先级语法外,没有任何其他意义,同时这种写法也不应是被提倡的程序设计风格。类似的例子充斥了现在的教材和我们的教学实践,是因为我们目前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讲授语法。正是在这种语法优先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反而忽视了编程能力的培养,好比学生们拥有了各种食材,我们却忘记了教他们如何烹饪。因此我们将《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的目的设置为设计一种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为核心目标,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模式的选择

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角度出发,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学者奠定的建构主义理论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和“协商”活动的过程,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己的内部表述。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外部世界的知识既可以同化到原来的认知结构中.又可以通过顺化机制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过程并非是机械地接受过程,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学习者是一个极活跃的因素。知识的传递者不仅肩负着“传”的使命,还肩负着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使命。

目前在高职高专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项目教学法就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是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的“以行动为导向,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即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生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从实践效果来看,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但建构主义理论并非完美无缺,在实施过程中也往往因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北师大何克抗教授在《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① 一文中就指出:“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不应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应是‘主导—主体相结合’;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不应是主观主义,而应是主客观相统一。从此认识出发,我们选择了项目教学法做为《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3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实施

3.1 项目的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项目设计实际上就是学习环境的设计,或者说是为学习过程抛下一个锚。因此项目的设计是《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核心问题。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项目应该系统地覆盖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点,遵循“自易而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目标是分层次的,项目设计也必需涵盖各层次教学目标的需要,即有覆盖单一或少数几个知识点的项目,也要有具有高度综合性,有一定规模和难度的项目。

2) 项目难度要适中,要避免因直接使用难度过大的项目而打击学生的信心,进而丧失学习兴趣的情况;但设置一些有一定规模和难度,包含对多个知识点地综合应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需要付出相当努力才能够完成的任务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3) 项目必需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同时最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项目设计应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学生通过展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果而充分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

遵循这几个设计原则,我们将《C语言程序设计》划分为四个项目,分别是:

项目一:C程序的基本组成,项目目标为掌握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并掌握编辑环境的使用方法。

项目二:程序的基本结构,项目目标为能熟练应用掌握顺序、分支、循环三种程序结构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三:函数、数组、指针和结构:项目目标为完整掌握C语言语法,能使用函数、数组、指针和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四:C语言综合应用:综合应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前三个项目为常规授课,学时安排共14周,每周6学时。每个项目均包含两个层次的任务:第一层次是基本任务,包含若干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规模一般限定在四十行以下,通常选择有一定代表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如“百钱百鸡”、“汉诺塔”、“约瑟夫问题”等。第二层次是综合任务,此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通常任务规模限定在100行至200行,要求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其中项目一的综合任务为在屏幕上绘制一个图案,项目二为编写一个电脑算命程序,项目三设定了两个综合任务,一个为编写“井字棋”游戏,一个是编写一个个人通讯录。第四个项目以课程大作业形式完成,完成时间为连续的两周共四十学时,仅设定了一个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比较强的任务,即模拟一个银行排队机的实现,项目规模在300行左右。

3.2教学的组织

在教学中以每个项目为一个周期。视项目难易程度,每个周期需要2-7周完成。每个周期的教学实施步骤如下图所示:

在项目开始后,首先将项目说明书下发到学生手中。每份项目说明书包含内容如下图所示:

和项目说明书同步下发的还包括各任务的标准结果及做为参考资料的电子书及讲授该项目所涉及知识的电子课件。

在任务明确后,教师开始着手“脚手架”的搭建。脚手架是一个借鉴于建筑行业的概念,来源于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概念框架, 以帮助学生达到新的更高水平,这个概念框架就是“脚手架”。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对涉及知识点的讲授来搭建“脚手架”。要注意的是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学生的已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因此讲解不仅是为了向学生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指明其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讲解内容切忌过长过细,一般每次不超过30分钟,总时间严格控制在项目时间的1/4以下为宜。讲授时间被离散地镶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即仅当学生发现了新问题后,我们开始下一层“脚手架”的搭建。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我借鉴了现在在实际程序开发中普遍采用的“结对编程”方法:要求学生每两人一组,一人负责编写程序,一人则负责观察另一人编写出的程序,两人必需以不少于1句/30秒的频率持续交流,每一个小时进行一次角色转换。实际应用效果非常好。

一般在项目执行了三分之一时间后就有人完成了基本任务,在项目执行了二分之一时间后,大部分学生就都可以完成基本任务。此时我们会组织一次集体讨论,一般由完成比较好的组在讲台上对某个任务的实现思路进行讲解后,再由大家提出改进思路,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并对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此后学生继续完成综合任务,并在项目结束后提交一份项目报告做为项目成果,每份项目报告包括了对主要知识点的总结,每个任务的设计思路和源程序,心得体会三部分。项目报告做为该项目的考核依据,由任课教师进行评价。课程最终成绩由各项目报告成绩按一定比例得出,不再另行举行考试。在考核中,我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每份报告均由教师和报告作者共同完成评价,考核同时也指出他的优缺点,以促进其进步。

3.3 教师的作用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需要从教学的主体转换为主导,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承担以下几个角色:

1) 项目实施的组织者:教师需要负责完成任务的设定、项目进度的控制工作,需要决定何时进入哪一个教学阶段。

2) 项目现场的咨询者:教师是一个平等的项目参与者,而且是首席参与者。他应该协助学生解决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时可以直接解答,有时则只需要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3) 项目效果的评价者:教师需要对项目成果给出明确的评价,对项目实施方式的优劣给出明确的评价。

4) 鼓励者与督促者: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承认,也总会有人在遇到困难时失去信心而放弃。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进步表示鼓励,督促帮助那些准备放弃的学生继续克服困难前进

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讲授的时间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似乎是更轻松了。事实上却恰恰相反,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项目,为每个学生遇到的困难做出针对性指导,及时地对每个人给予鼓励或者督促,反而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模式的教学必然是“老师放假,学生放羊”,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4 在教学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4.1 建立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但实际上我们的学生多年的学习习惯使他们非常依赖于教师对知识的灌输,对于主动的探索往往会感觉到困难。一个宽松、开放的、和传统课堂相区别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习者摆脱过去的学习习惯,更好地融入教师设置的教学场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随时站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可以在项目规定的框架中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随时可以在课堂上自由组织讨论。从实际效果上看,开放的教学环境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投入程度,保障了教学效果。

4.2 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学最基本的原则,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需积极地观察每一个学生,及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予以针对性地引导。引导并不仅仅是直接的讲解,通常我对一个学生的问题有三种处理方式:对于比较具体的问题一般是直接予以解答或提示;综合性比较强或者比较模糊的问题则告诉学生可以查阅哪些相关资料来解决;而比较简单,很容易能够从教材上获取答案的问题一般不予回答。引导还包括及时对学生进步的肯定以及对学生学习进程地督促。教师应尽量了解学生,对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要讲解多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要多要求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对后进的学生则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成就以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采取多种方式的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采取协作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协作学习可以有多种形式,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借鉴了极限编程方法中的“结对编程”,采用了“结对学习”方式:即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编写程序,另一人观察,两人以不少于1句/30秒的频率持续交流,每一个小时两人互换一次角色。从执行效果看,这种方法减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开拓了学生的编程思路,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深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效果很明显。此外我们还适时采取讨论,竞赛等多种方式的协作学习来提高教学效果,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4 让学生持续感受到“成就感”

学生能够持续保持学习的兴趣是因为他持续地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一旦学生无法继续获得成就感,他学习的兴趣就会迅速减弱甚至放弃学习。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中持续获得“成就感”是保证学生投入程度的关键问题。要让学生持续感受到“成就感”,首先是任务设置的合理性,太简单或太难的任务都容易使学生丧失兴趣,任务因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以略超过当前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佳。任务应能解决实际问题,任务越接近于实际,学生就越容易获得成就感。其次是不要吝惜夸奖,对学生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明确地肯定,对后进学生则应给予更多的肯定而不是批评。应该创造类似让学生上讲台展示成果这样的机会来加强他们的“成就感”。

5 结论

我们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项目教学法为基本教学模式进行了《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实践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J].中国大学教学,2004(7).

[2] 戴香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计算机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7).

[3] 周启生. 建构主义理论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9(13).

[4] 夏丽华,齐景嘉,郑俊. 问题式学习模式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9).

建构主义的应用篇6

语法教学的目的是不仅要在整个语言体系里来教语法,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在具体的语境中选择合适的语法。此外,当我们提及语法教学重要性时,注意不要把它放置一个过高的地位。有人认为只要语法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就能够掌握一门语言。事实上,这样的观点都是有失偏颇的。

二、建构主义在大专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造真实的语言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知心理学认为,如果输入到大脑的信息很有趣,贴近日常生活的经验,那么当它到达大脑,大脑会产生兴奋的感觉和积极的思想行为。真实、活泼、生动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们迅速接收信息,激活他们的思维,产生积极探索和构建的新知识的愿望。真实的活动意味着语法的学习要和真实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语法学习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语法教学任务的最终实现要依靠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创造适宜的环境进行积极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一个具体的语法点时,使用各种信息资源,如大量原版的、真实的或简化的语篇,使学生能在丰富的语境和语篇中掌握目标语言的语言结构。要经常改变语言氛围和体验环境,鼓励学生去总结出各种用法,在相同的句子中不同的语用含义,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等。围绕一个主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供机会使所有人来把自己的语言资源进行讨论和交换。学习者自己从语言材料里发现和总结语法规则,并通过合作对话活动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同时,老师在课堂上巡视、监测、支持和鼓励学生找到并尝试使用语法内容。

(二)与他人共同构建语法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已不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而是一个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过程。斯温认为,专注于语言的对话可以以合作对话的形式帮助学习者掌握这门语言。课堂教学从“提供知识”变为“开展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感知、体验和实践来完成知识的构建,并为学生提供机会分享团队合作。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讨论语法现象,协商,最后自己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语法,参与互动,交流信息,也全面了解某一问题。学生会感到学习语法的乐趣和成就感,把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外部输入是一个方面,但个人在社会交往活动对输入的内部处理和转换是更重要的。因为学生自己讨论并总结出语法点,所以在以后的语言输入中,他们会更容易意识到这些语法现象,经过不断的加强,学习者内隐式的语言知识体系得以重建。

(三)系统化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和高中,学生们已经接触到了大部分的语法现象,但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是缺乏系统性和一些类似的概念难以把握和区分。学生往往机械地背诵语法规则,在他们口头或书面的语言里,他们是很容易犯错误的,如时态、主谓一致等,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复习以前的语法知识。根据人类认知发展的规律,学习者不能一次就了解事物的规律,而是从简单到复杂,从表层到深层,从低到高,通过反复巩固来提高知识。训练学生通过例子和归纳来掌握语法点,这意味着他们并不需要花同样的时间量去学习每一个语法项目,因为知识是可以迁移的。语法规则的解释或语法和语义的分析,导致学生厌烦、恐惧和怨恨,所以利用广泛的学习材料,大量的活动和学生自己的语言输出是必要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广泛接触语言现象,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总结和指导学生注意这一语法现象,并提高学生在语法现象上的抽象能力。此外,语法教学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之间以及新的输入和已有经验之间的“同化”和“顺应”。只有在已有知识和经验以及新的输入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新知识才可以被重建。已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指导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使学生的语法知识和能力朝着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发展。

(四)实施过程和动态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建构主义高度重视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评价过程中,评价人和学生应进行协商来讨论评价的程序和重点。评价人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此外,建构主义特别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是评价人,这不同于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主体和对象的固定化。此外,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过程和结果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是重要的,他们可以意识到评价自己的必要性,并积极参与设计评价工具和标准中来,过程评价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教学评价不只是针对结果,更是针对整个过程中。评价人应相结合学习活动来评价学生。过程评价不能简单地判断学生“是”和“非”,而是要启发学生进一步开展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计划。只有这样,评价的功能才可以得到最好的发挥和体现。在动态评价中,为了确保任务活动的有效性,评价人和学生一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一般来说,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至少包括以下具体内容:是否学生们传达了信息,扮演了角色,解决了问题;是否和组员相互讨论;小组报告是否合乎逻辑的、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是否新的语法和语言点应用的流利、正确;小组成员是否积极的合作与建构。在教学评价中,学生们不仅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这完全体现了语言应用能力的过程轨迹。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学生可以找回学习语法的乐趣与信心。总之,建构主义的英语语法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建构主义的应用篇7

分别从优化课程设计、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

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关键词:力学教学;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4006403

目前高校力学课程教学中,主要还是以“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为主。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只是简单地将知识呈现给学生,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互动较少。这样一来,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建构主义学习观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利用一切条件,结合力学课程教学实验和学生生活场景创设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围绕认知目标去主动思考、分析、推理和判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探索建构主义学习观在高校教学,特别是高校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建构主义学习观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如:孙红旗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结合理论力学教学特点、方法及内容,提出了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1]。屈本宁、红对基于建构主义和创造思维理论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教学模式的内容和方法[2]。陈铁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3]。马晓宁的新课程基本理念与建构主义教学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他在全面阐述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物理教学[4]。武晓雯在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了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5]。李秦结合本科教学实践经验,针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特点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该课程的实践应用进行了讨论[6]。王晓燕、黄焱探

讨了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旨在更加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7]。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建构主义学习观在一些领域,包括力学课程教学领域已有应用,但是这种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有必要开展建构主义在力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鉴于目前对建构主义的一些误解,有必要理清建构主义与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的关系,探讨建构主义给教育教学理论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8]。由于建构主义与传统教学观念的区别涉及到教育理论的各个层面[9],需要在对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作简要归纳的基础上,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性,指出其适应性条件,并对该理论在中国本土化问题进行探讨[10]。总之,只有正确认识建构主义,才有可能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应用建构主义学习观之前,必须对建构主义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方法与高校力学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满堂灌”方法存在很大差别,建构主义在应用过程中,要解决如何改变教学理念和解决配套设施问题。首先,需要通过对比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探索建立一种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11]。其次,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环境应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平台,要具备网络化的学习场所、文本化的教材、学习共同体式的班集体等要素[12],因此需要将多媒体技术与建构主义等现代教学理论进行有效整合 [13]。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应用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树立建构主义的理念,只有教师接受并树立起建构主义的观点,才能真正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建构主义。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综合化改革

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工作,首先应该调研目前力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听课、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调研,然后对目前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再结合建构主义的基本原理,整合课程体系,构建适合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的配套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结合力学课程教学实验、参观实习和学生生活场景创设教学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将不同的知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进行整合,使它们互相支撑、互相配合,以期在原有力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引入建构主义思想,实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题习题综合化改革。

(二)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与更新

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与更新是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要跟踪专业前沿理论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对适合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予以吸收,丰富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时代特征,使基础理论、方法、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在新内容的引入方面,应

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创设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通过让学习者在该意境中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学习与该问题相关的科学知识,掌握

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准备一些问题,并通过合适的手段,向学生呈现这些问题。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些问题一般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力学课程教学中的摩擦部分,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如制动、摩擦生热等,要求学生对此作出解释。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总结分析,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的说明,包括其中的过程、规律和机制等。

(三)改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把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转变为以创造性思维训练为主的方式,重视授课方法的科学性,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改变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可尝试采用交互式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学习是通过教学者和学习者的讨论、对话进行的,教学的组织者应该通过各种手段,让学习者参与到讨论中来。因此,互动式对话和交流具有关键作用。例如:在力偶理论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砂轮、方向盘等生活中常见的受力偶作用的实物,要求学生对其受力特点进行分析,引导其对比平移运动,提炼力偶的概念,最后由教师总结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在交互式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要有目的地逐步提高要求,直到学生能独立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力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建构主义理论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因此,应改善实践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可采取小组学习的方法,即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开展学习,互相讨论,共同协作,以达到某种学习目的。为了保证学习效果,这种学习小组成员要少,以便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这种合作学习模式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应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结语

本文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力学课程教学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要对建构主义学习观有充分的认识;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有利于建构主义学习观实践应用的环境。同时还

分别从优化课程设计、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

就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讨论。参考文献:

[1] 孙红旗.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3):188-191.

[2] 本宁,红.基于建构主义和创造思维理论的工程力学教学模式[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7(1):43-47.

[3] 陈铁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职力学与结构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89-91.

[4] 马晓宁.建构主义教学观与物理教学原则[J].考试周刊,2010(29):157-158.

[5] 武晓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统计学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3(23):157-158.

[6] 李秦.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高等数学教学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3(5):69-72.

[7] 王晓燕,黄焱.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对物理教学的指导[J].科技信息,2008(27):540-541.

[8] 莫永华,仇雪梅,张际平.建构主义的澄清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0(1):33-36.

[9] 马万华.建构主义教学观对大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1999(5):58-61.

[10] 刘万伦.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及其在我国的本土化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7):7-11.

[11]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12] 赵蒙成.建构主义教学的条件[J].高等教育研究,2002(3):72-77.

建构主义的应用篇8

一、简单分析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教学含义

所谓的多媒体,也就是指多重媒体,简单理解就是直接作用在人的感官的图形,文字,动画,图像,视频和声音等多种媒体的统称,也即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及传递方式。而多媒体技术则为将图形图像,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等媒体利用计算机的方式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加工处理,存储及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

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按照相应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对象特征,利用教学设计,对现代教学媒体加以合理地选择及应用,用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教学,在学生身上产生作用,结合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构成科学教学过程,最终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1.在建构主义基础上的多媒体教学

在建构主义中,知识并不是通过相应的教师进行传授的,而是相应的学习人员在特定情境也就是社会文化背景中,利用学习伙伴及教师的帮助,通过一些必要的资料,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建构主义主张在相应教师的指导中及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学习,简单来说,即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性作用,同时并不忽视教师指导性作用,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并促进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并不是传授和灌输知识的人。学生为信息加工主体,为意义主动构建人,并不是通过外部的刺激进行一种被传授和被灌输的人。在建构主义当中,学习环境包括协作,情境,会话及意义建构这四个因素,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就可以理解为:以学习者作为中心,在相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通过相应的协作,情境,会话等要素让学生们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学生快速地构建起所学知识。

2.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这样几方面的意义:

(1)有效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建构主义当中,情境为学习环境一个重要的因素,更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越来越重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创设真实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本,视频,图片,声音等各种形式相互融合,然后链接同所教内容有关的资料,这样学生就能直观的认识到相应的教学内容,实现情境创设目标。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应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从而让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运用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通过多方位、多角度体验,感受,理解并运用自身知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

(3)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将教学过程需要的多种录音,录像,数据,事例等浓缩到一个个课件当中,还能将那些同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入到课件当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学习到更加丰富的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三、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原则

1.尊重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提倡学习的本质为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构建知识的过程,而教师仅仅是协助者,学生为建构主体,一定要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样才会构建出真正属于自身的知识。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时候,其出发点应放在令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并在不同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方面,按照学生自己行动获得的反馈信息认识客观事物,并相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高度重视协作性

在建构主义当中,学生同周围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被看做是理解相应教学内容的关键环节,学生构建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具有一定局限性,而不同个体之间的会话和协作能够使学生看到其他不同构建结果,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四、结语

上一篇: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