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真游戏 游戏真建构

时间:2022-08-11 09:02:15

建构真游戏 游戏真建构

都说孩子喜欢游戏,成人要支持幼儿游戏。那么,什么样的游戏才算是孩子的“真”游戏?如何让幼儿在建构游戏中体验到“真游戏”的乐趣呢?一学期来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理清“还给幼儿真正的游戏自由”的真游戏观念

赋予幼儿充分的游戏自由是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拥有快乐和无穷回味的关键,那么幼儿在游戏中需要和期盼拥有怎样的自由呢?我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入手,广泛地收集和阅读了相关的书籍,例如《给幼儿老师的101条建议游戏指导》等,经过理论与案例的学习,明确了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而不是教师教的,更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幼儿选择主题、选择材料、选择同伴、设计建构和分享评价的“全自由”,让孩子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毫无保留地呈现出自己的兴趣与水平,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与前进轨迹。例如在中班建构游戏“动物园”里,有的幼儿选用小炮筒采用垒高的方法搭建有“遮雨棚”,既透气又便于游客观赏的“笼子”;有的幼儿则选用长条插塑采用围合接插、盖顶的方法搭建配备有游乐设施的“笼子”,为了便于饲养员喂养小动物,善良的孩子们还在笼子的一侧开启了一扇门,心思细密,考虑得真周到。又如,在建构游戏“公园”中,游戏场地里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框架似的建筑物,细问之后,原来是公园里的一个便民的设施――公共厕所。它有密实的屋顶防御日晒雨淋,也有墙壁保护隐私等等。

教师顺应幼儿的意愿和兴趣,不把成人的意愿和要求强加于幼儿的头上,凡是能让幼儿想的,让幼儿想;凡是能让幼儿做的让幼儿做;顺其自然促成幼儿“水到渠成”的发展。

2尝试“讲故事”式的看实事说真话的游戏真观察

为了真正地走进幼儿游戏的实际,不让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流于形式和表象,学会追随幼儿、扶持幼儿游戏,懂得细节的观察和深入的分析,我设计了游戏现场观察记录表,详见表格(一)和表格(二)。采用一教师为主组织游戏,其他教师定点观察每一个游戏内容幼儿的游戏情况并用描述性的语言记录在表格里,游戏结束后娓娓道出观察到的孩子们的“游戏故事”。

例如在一次游戏后的“故事会”中,教师分享了幼儿甲建构“游乐场”里的“金龙滑车”的故事。游戏中幼儿甲选用的桥面材料是积木板,桥墩用的是大号炮筒。整个建构过程中全部是他一个人独立完成,教师在旁静观发现,该幼儿通过增减桥墩炮筒的数量来表现轨道的高低起伏,还自主建构交错式的轨道,这样的表现方式对于孩子的空间思维挑战极大。于是教师在旁静观,看看他是如何延续建构的。但是发现该幼儿顿时陷入了瓶颈,于是教师马上介入,企图帮助其继续持续这样的探究建构热情。没料到,教师介入之后发现,孩子的思维被教师牵着走,全然没有自己的思考,孩子们根本不理解这样交错的目的,幼儿甲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一种巧合。于是教师决定还是尊重孩子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与其再次温故“金龙滑车”的特点,轨道是起终点连接的,围合成圈形的,然后放手让其继续建构,炮筒材料不够,建构再次停止了,于是教师建议其试试其他材料看有没有合适的,他嘴巴念着再找找,但是人仍处在原地不动,教师读懂了他的心思,此时此刻该幼儿心理是紧张不已的。于是教师直接告诉他,用井字形插塑试试看,真的是因为情绪紧张,他顿时无从下手。于是教师再次介入,并动手操作用井字形插塑组合拼插成了一个立方体的桥墩,并询问他用这个做桥墩行不行?该幼儿点头同意了,于是另一个桥墩宇翔就依葫芦画瓢建构而成,然后轨道相接,终于有高低起伏,有弯道的“金龙滑车”轨道终于成形了……

不带个人情感直白的“故事”陈述,让教师们直面幼儿游戏的真过程,清晰了解幼儿的操作情况和实际发展水平,也为教师探索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积累了相关的经验素材。

又如:在另一则“建构故事”中,幼儿游戏中出现了建构的大门屡次倒塌的情况,研修团队认为此时教师应该及时介入,通过抛出问题让幼儿描述自己的建构过程,进而引发幼儿进一步观察发现:头重脚轻容易倒塌,搭建太高也容易倒塌。这些经验对于幼儿而言才是能够受益终身的……

一次次高质量的交流活动成为幼儿游戏发展的“纪实”,教师们在真实的交流中整理经验、拓展经验、传授经验、解决纠纷、征集方法、纠正错误, 集思广益有效地推动幼儿游戏的进程,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延续了游戏的快乐和精彩。

3探索“游戏与课程交相辉映”的真游戏模式

以课程生成游戏,是教师为进行某课程内容的教学而专门投放特定的材料,安排幼儿去进行这方面的游戏;以游戏生成课程,是教师从幼儿自发性游戏中观察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然后生成专门的教学活动。教师立足实践,探索了“游戏与课程交相辉映”的真游戏模式,将大多数幼儿的兴趣与热点做为师幼“共建课程”依据。例如在中班建构游戏“儿童乐园”里,多数幼儿反映积木这种材料不易成形,反复摔倒,建构遇到了困难。根据“游戏出现的问题到领域课程中去解决”的思路与理念,教师在孩子们第二次游戏之前,先开展科学游戏――纸桥,提供了圆柱积木、A4复印纸、1/2的A4复印纸、几何花片若干,让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探究纸桥的承受力,从而经验迁移为他们建构游戏中积木的使用储备相应的知识与经验。科学活动中,通过操作孩子们发现了桥墩很多密密麻麻的,可以撑住桥面;很多的桥墩可以集中放在中间的位置,也可以摆放在四周。另外,花片的摆放不能一叠叠高,这样会太重了,桥面会坍塌。花片可以四散地摆放,桥面就不容易坍塌了。紧接着的科学游戏“大力纸桥”中,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物体放置方法、改变桥面形状、桥墩多少与纸桥承重力的关系。通过自我检验及与同伴之间的相互比对,不断探索增加纸桥承重力的方法,积极动手动脑,体验探索与交流的乐趣。在接下来的建构游戏中,教师继续关注使用积木的幼儿,果不其然看到了科学游戏“纸桥”的效应,这一次,孩子们在安排桥墩方面,显得驾轻就熟,所以桥面坍塌的情况少了,尤其是拐弯处的衔接,更为的顺畅。

游戏中有着数不尽的学习契机,教师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与热点,及时回应幼儿富有价值的生成,通过“游戏与课程交相辉映”的主题式真游戏模式,将游戏与五大领域有机融合,赋予建构游戏更多的情感色彩,让孩子们像看童话故事一样来开展幼儿的建构游戏。

理清理念,学会观察,探索有效方式,让教师们看懂了游戏,读懂了幼儿,让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真正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上一篇:神奇的小梳子 下一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