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范文

时间:2024-03-27 11:23:45

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

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篇1

关键词:第二课堂 专业技能 层次教学 反馈

第二课堂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从小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系列主题班会到大学以培养自身兴趣、发掘自身潜能为基础的各式社团活动都属于第二课堂的范畴。其形式之多,范围之广是普通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如果说依托教材及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进行的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有关的系列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它可以无需考试,但却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兴趣教学是它的灵魂;从深度上看,它既秉承着传统课堂教学的初衷又是对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尝试和升华。

1、第二课堂在职校教育背景下呈现的新特点

作为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目的的中职教育与义务教育及高等教育相比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和形式。那么,在这样特殊教育背景下的第二课堂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1以就业为导向,选择以专业技能为主导的第二课堂教学

中职类学校第二课堂的开设主要是围绕着专业而设置的。社会需求是它开设的初衷和导向。它可以形式多样、内容宽泛却离不开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无论是以激发学生专业热情为目而开设的第二课堂还是作为某门专业课程提升的第二课堂可以说都是为本专业核心技能服务的。比如交通工程系就根据自身专业发展的若干个方向,开设了测量类、试验类及概预算(造价)类的第二课堂。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当前道桥行业对这三项技能的需求,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因此,这就提出第二课堂在内容的设置上要兼顾专业的发展需要,在实施上要实行模块化的管理,每一个模块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并由相关专业教师负责实施。每一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并综合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一个实践模块。

1.2以兴趣为纽带,促进大众的学习热情

对于绝大多数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他们普遍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更不要谈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及克服困难的毅力。他们不缺热情但却少了一份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长期被忽视更渴望被关注和鼓励,这就需要老师精心的引导。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不仅是对传统课堂教育的有力补充和强化,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那些极少数缺乏学习兴趣的孩子来说也极有可能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加入到第二课堂的学习中。通过这样一种非强迫性的行为,使该部分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叛逆心理和抵触情绪相对于第一课堂来说会小得多,在一次次自主操作和练习中积累成就感,逐渐培养专业学习兴趣。

1.3 兼顾人才的选拔、增强竞争意识

对于中职类院校来说,扩大生源、增强社会影响力一直是发展的硬道理。但职业学校往往缺乏统一的社会评判标准(升学率等),若要提升自身形象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是一条不错的捷径。可以说技能竞赛已经成为很多职业院校的工作重点之一。而培养和选拔竞赛选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其间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训练。因为首先人的心理素质就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第二课堂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在长期的交流和竞争中磨练自身的技能和心理素质;教师可以通过长期的观察挑选最适合参赛选手。第二课堂最大限度的给学生营造出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竞争机会,以赛促学,增强竞争意识。

2、针对专业特点设计第二课堂

2.1 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构建第二课堂

再好的软件设施若要顺利运行离不开硬件平台,第二课堂的成功开设更离不开多种教学资源的参与。在此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人、物、场地等多种教学资源(专业教师、实训室、实训设备等)在系部与系部之间交叉展开。比如我系工程机械类的第二课堂教学就借用了机械系与汽车系的闲置设备和相关实训场所,有效的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间接的增加了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

2.2 把握好开设时机

自愿性是第二课堂设置的重要原则,更是与第一课堂有所不同的本质区别。如何吸引学生参与和坚持是第二课堂需要思考的持续性问题。前期的宣传固然重要,选择合适的开设时机也是一个第二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比如2010年11月我系的选手在参加了全国路桥类技能竞赛取得较好成绩后,在学校和系部的大力宣传和学生自身对周边成功人和事的真切感受的双重激励下,学生对本专业核心技能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此时我系顺理成章的成立了“青春测量实验俱乐部”,并精心的把这几年对于这两个方向的教研成果融入进去,使第二课堂不仅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而且在管理上也给予了学生最大的自由和权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老师并担任俱乐部中的管理职务。从学生自主报名的情况看,光我班就有98%的男生报了测量类兴趣小组,100%的女生报了实验类兴趣小组,取得了开门红,这是任意一届第二课堂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3 兼顾大众,开展层次教学

对于专业技能类的第二课堂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分层展开。它要求“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生冒出来,使多数人迈大步,让后进生不落伍,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比如针对测量类第二课堂在设置前就应充分考虑每学年测量理论及实训课程在进度和深度上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3、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促进第二课堂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第二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要实时注重参与各方对该门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任课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评价的作用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检测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反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二是通过对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的适当运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总之,良好的反馈机制、适当的评价策略可以实现课程本身、授课教师以及参与学生三方的共赢。

总之,本篇文章主要浅析了第二课堂在职校教育体制下呈现的一些新特点及有关第二课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其旨在研究教学形式、促进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高教论坛,2010年第03期.

[2] 余林主编.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课堂教学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217

近年来,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国家需要更多的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有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这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对于以后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而且,国家也开始将高职教育作为当前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重点对象。在这种压力下,高院校也该更加积极地完成这一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从这一角度出发,高职院校要深化改革的方针,多方面改革,促进人才的培养。可以从教育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改革当前的高职教育。在传统的高职教育中,往往会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实际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教学活动,更好地为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1第二课堂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要改革当前社会的教育现状,要更加提倡第二课堂的形式和发展。在长期的传统思想中,第二课堂往往会被理解为课外活动,但是将这些活动变成课堂,形成一个与第一课堂相并列的第二课堂,能够将第二课堂更加系统化,这也是社会发展后期所形成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教育中,通过长期的教学改革经验,才能深刻的理解课外活动的真正意义,真正地认识到课外活动在人才教育和培养中的重大意义。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课外活动也应该具有其应有的地位,也是当前社会在培养高职教育学生时,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也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以此课外活动才能真正地变为第二课堂,能够真正的为人才培养做出贡献,这也是一个质的飞跃。

将课外活动抽象为第二课堂,也是为了让人们真正地认识到它在教育上的作用,同时,也应该对于第二课堂进行系统性的规划,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教育上的作用。首先,从第二课堂的名义上说,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一个补充,也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扩展。当然,第二课堂活动也不仅仅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不只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改变,更应该是课堂的内涵的改变。比较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区别,第一课堂是培养人才教育中的主要内容,第二课堂是解决人才培养中的特殊性问题,更加强调在人才培养中的个性色彩。其次,从这个角度出发,第二课堂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广阔空间,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也是开展第二课堂的目的和要求,第二课堂的最终宗旨是为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现代教育提倡的素质教育,更多的应该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配合,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

2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

①群众性活动。群众性活动是第二课堂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能够吸引大量学生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对于学生的知识和思想有一个启发作用。比如:大型的专家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当然这些活动需要学校和院级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②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实际课堂活动中的重要组成形式,也是效用最大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小组单位的活动中,举例来说,可以采用学术小组、科研小组、技术小组、文艺小组等小组活动形式,小组活动的覆盖范围不应该仅仅是本班级的人,也可以是本系的人,或者全院的范围内。这类活动大多是建立在相同兴趣的人的基础上,活动比较集中,学生的参与度也比较高,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商。③个人活动。除了集体活动以外,个人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第二课堂的形式。在这类的活动中,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研究内容进行调研,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独立地从事某一有针对性的活动。个人活动,具有其独立优势,主要优势是针对性强,适合多种场合和条件下开展活动,弥补了群众性活动和小组活动时间要求和地区要求的弱点,更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独立精神。

总结来说,以上三种活动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高职院校应该采用多种组织形式,相互配合来达到最大的效果。来培养高职院校的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

3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

①统一认识,把握方向。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共同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第二课堂既要与第一课堂相分离,也应该与第一课堂相结合。两种课堂应该要相辅相成,共同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做出努力和贡献。②坚持 “三自”原则,注重实际效果。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更多的是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共同地实现最大效果。因此,此类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自身的才华,高职院校的教师和领导不宜过度干涉学生自己的活动。学生活动也应该更加贴合实际,更加符合学生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探寻空间。③周密计划,科学组织。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更加自由,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更加多样。同时,在此基础上,第二课堂比第一课堂的组织更加复杂,更加需要有关组织的共同努力。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中。需要分工负责,科学的组织,更好地实施活动,相关部门也应该共同负责活动的开展。④注重指导,确保实效。第二课堂活动虽然由学生和班级组织实施,但老师也应起到指导、帮助和咨询作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皆由学生和班级组织实施,但是老师在活动的实施中,也应该辅助学生,给学生指导。从指导角度上说,一方面,老师应该在学生自主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指导。

4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

①课程辅导。课程辅导,顾名思义,就是在学生在日常研究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课程疑难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学生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课程辅导通常采用答疑解难、批改作业和讲解辅导等举措来进行。主要是个人辅导与集体辅导两方面。在学生的指导活动中,应该以个别辅导为主,集体辅导为辅,共同的帮助学生自主学习。②自学指导。自学指导,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针,而不应该是老师一味地讲解,更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围绕研究课题深入的展开。通过这种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③学术研讨活动的指导。学术研讨活动,也是学生研究课题的一个有效措施,能够帮助学生研讨本专业范围内的新思想和新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科学研讨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而且有能力的去做科研活动。这也是第二课堂的一个活动重点。④实践活动的指导。在如今社会形势的发展下,社会需要更多的实践型人才。所以,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中,更应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方面地掌握技能。⑤文体活动的指导。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青年,更应该全面发展,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钟建平,王天红,王飞,等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初探[J].科教导刊,2016(3):25-26.

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篇3

关键词:高职生英语第二课堂开展现状高职英语教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近几年来,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我国高职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英语教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而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如何切实提高高职生英语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过分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忽略语言能力的培养。旧的英语教学大纲过度强调阅读,并成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忽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应试教育色彩浓厚。这导致了传统高职英语教学上重点讲授词汇、语法知识点,学生以机械记忆为主,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和引导,使相当数量的学生患上了“外语聋哑症”。大力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一个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英语第二课堂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真实环境与条件。

一.高职生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现状

我校的英语第二课堂起步较晚,发展很快,效果很好,空间很大。早期的英语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组织的形式多以学生社团(高职生英语俱乐部)发起,挂靠系部的形式为主,缺乏系统的指导和统一规划,没有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英语第二课堂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体现。然而近几年来,我校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归功于语言文化学院领导对开辟与建设第二课堂的高度重视和校团委领导下的高职生英语俱乐部的不断成熟与壮大。

我院领导在抓好第一课堂建设和改革的同时,致力于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和发展,组建学科辅导团队,积极发动青年教师,形成固定的成员,为参加各类竞赛的学生专门辅导,把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加大了投入,在启动我校英语改革工程时,加强英语第二课堂建设被定为一项重要的子工程。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我校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1高职生第二课堂教育模式的实施及效果。

语言文化学院加强了对英语角,高职生英语俱乐部举办的英语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并先后成功举办了口语技能竞赛、高职生英语风采大赛两大赛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我校建立了高职生活动中心,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专门场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我校的高职英语教学和学风建设都更上了一个台阶。

1.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语言实践环境。

我院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积极扩展英语第二课堂的范围,优化语言实践环境,精心打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内容和形式,致力于打造具有南京信息工程高职特色的英语第二课堂基地。我院利用无线电波播音系统,创办了“空中英语课堂”,在课余时间,结合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英语听说学习内容,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英语学习方法讲座,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难度,使英语第二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深受广高职生的欢迎。随着我校高职英语教改工程的实施和深化,我校网络自主学习中心顺利建成并已经投入使用,高职生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心,可以利用大量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英语水平,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自主英语学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为第一课堂中由于大班教学中很难解决的个性差异所造成的“好的吃不饱,差的撑肚皮的”难题,使第二课堂成为了补差补缺、因材施教的场所。语院先后聘请了多名外籍教师担任高职英语口语、视听、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原汁原味的英语课堂和英语学习环境。语院还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如外教讲座、名师讲座、学习方法讲座等。

二.高职生英语第二课堂与高职英语教学

2.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境,为第二课堂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英语第二课堂虽然对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第一阵地仍然是第一课堂,第一课堂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所以,为进一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提高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第二课堂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必须深化高职英语教改工程,充分利用不断改进教学环境,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提高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我校目前已经拥有英语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自主网络学习中心等先进的教学设施,但是目前的利用并不是很充分,应该在今后的第二课堂建设中,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施丰富英语第二课堂的形式和内容,提高英语第二课堂的效率,进而反作用于第一课堂教学。

2.2重视英语第二课堂,加大投入。

目前我国各个高校对于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抓好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对于推动学校学风建设和促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了公认。很多学校大力拓展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了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估中,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学校加强了对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加大了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搞好了英语第二课堂建设。高职英语部在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发挥了外籍教师和高职英语部教师对英语第二课堂的指导作用,为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强了对英语角活动的指导,邀请外籍教师进行指导,努力使英语角的活动特色鲜明,并成为学生进行自由语言表达、思想交流、运用实际语言交际能力进行英语会话、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场所,使每学年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和开展有规划,有组织,有投入。

三.结语

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篇4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第二课堂 活动体系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即需要高端研究开发型人才,也需要大批可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受到高度关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该类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用能力的积淀需要通过氛围熏陶和环境熏染,仅靠课堂教学无法完成,而第二课堂则具备充分的潜力。

虽然第二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被提及,但对“什么是第二课堂?”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界定。王国辉等认为,第二课堂“是学生通过参加有组织的课余活动以达到陶冶情操、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1]。刘国存等认为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它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有益活动的总称”[2]。虽然对第二课堂的界定不统一,但多数相关文献有个共识,即认为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

对于第二课堂,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第二课堂作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等等,但缺乏对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整体构架。本文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第二课堂的内在关联,并依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进行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旨在发挥第二课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第二课堂的相关性分析

吴中江等人认为:“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在本科专业学科的基本规范的基础之上注重人才的岗位性和职业性要求的本科人才,要求他们具有本科底蕴,实践能力强,专业特长突出,是通才基础上的专才。”[3]可知,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本质是学以致用,核心是应用能力,基础是知识,这些与第二课堂所培养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第二课堂教育主体性相关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第二课堂以“学”为主[4],通过自主选择、自主学习,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样,应用能力的构建依赖于主体在环境与实践中体验、总结和沉淀,表现为主体对知识和技能的动态运用,需要主体的控制作用。同时,应用能力的形成高度取决于主体己有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及个人经历等因素,具有高度主体性。

2.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第二课堂教育情境导向性相关

第二课堂的主体由各种具有明确目标的活动项目构成,大多项目“再现”了某些生活和工作中的情景,学生在情景中内化知识、获取综合素养。同样,由于应用能力的获得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体验和总结,是一种理论和实践融合的过程,具有高度的情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通过构建不同的情景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第二课堂教育实践体验性相关

学生在第二课堂中通过思考及实践的反复检验获得自身经验,并强化或内化已获得的知识,获得的是一种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以能否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作为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的一个指标,可以发现,应用能力的获得具有实践体验性。

二、基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

汪建华等人认为人才的培养必须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形成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发展”为根本,构建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5]。可见知识、能力和素质是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的要素。知识的获取通常通过课堂教学实现,但知识的内化,能力和素质的养成需要第二课堂完成。因此,本文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为主线进行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结构图

1.内容体系

本文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人才结构要素,将内容体系划分为能力、知识和素质三个模块。各模块包括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第二课内容体系的具体内容

2.组织形式

以上三个模块内容需要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一系列组织形式实现,因此,该体系建设的另一项内容为组织形成,即第二课堂的实现方式。

(1)开设系列讲座。专业领域的专家为学生进行系列讲座,讲授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分享实战经验,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体系,可以针对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基本能力、服务社会意识、创新意识等相关内容举办专题讲座。例如,邀请证券投资、银行等企业专家为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做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金融相关领域的理论前沿、最新发展或行业企业的任职要求,等等。

(2)组织竞赛活动。竞赛是大学生展示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的竞技舞台,也是培养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可以组织参加或者举办各种竞赛,通过此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助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竞赛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巩固知识和增加知识储备可以举办知识竞赛,培养专业能力可以组织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和可以举办体育比赛,等等。竞赛辐射的范围可小至班级,也可大至国家。以金融工程专业为例,关于专业技能比赛,可以举办证券模拟投资大赛或者参加全省、全国的比赛训练专业能力,学生通过比赛熟悉证券投资、金融、经济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证券投资的操作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获悉证券投资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3)开展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引领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进行自我完善。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各种问题,通过问题的自我解决有助于应用能力的培养。社会实践的展开可以通过暑期实践、社会调查、科技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同时为了确保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在活动安排上最好与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结合[6]。

(4)关注宿舍文化。宿舍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宿舍文化环境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二课堂可以通过宿舍文化的构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例如通过举办宿舍文化节鼓励学生建设学习型宿舍、创新型宿舍等,鼓励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5)组织认知实习。认知实习是在学生在校期间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观摩,使学生能够在踏入社会前对企业现场操作有所了解。

3.保障体系

第二课堂活动的顺利实施需要可执行的保障体系,本文从组织、人员、设施和制度四个角度建立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为了保障第二课堂活动高效开展,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管理组织。例如学校成立第二课堂管理小组,负责制定第二课堂管理办法,负责与学校其他部门之间进行沟通,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考评,等等。在第二课堂管理小组下面设立第二课堂执行小组,由于社团在学生中有很强的号召力,因此该小组可由学生社团组成,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具体开展。

(2)人员保障。人员保障方面,应该将教师队伍纳入第二课堂教育中,将课堂教育与第二课堂教育结合起来,由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活动项目的设计、现场操作、解决问题等,有助于专业能力培养和基础知识掌握。同时,教师为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把握方向,便于第二课堂的管理。

(3)制度保障。为了保障第二课堂活动的可行性,应当制定第二课堂相关管理制度,如第二课堂活动申报制度、相关费用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学分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和指导老师管理制度等。例如制定学分管理制度,将第二课堂教学与学分制度相结合,调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主动性;制定考评制度,采用过程性考评与总结性考评相结合的方式,保障第二课堂的效果性。为了实现第二课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议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进行考评。

(4)设施保障。为了保障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当提供活动场所和相关的基础设施。硬件方面,例如应当建有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室、活动室等实践和活动场地,提供实验实训器材、计算机等重要活动器具;软件方面,例如技能大赛需要的相关软件。

四、结语

在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第二课堂相关性的基础上,本文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为出发点,构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第二课堂活动支撑体系,该体系包括内容体系、组织形式和保障体系三个部分,力图能够通过该体系的构建,发挥第二课堂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辉,陈明,等.高等教育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学分化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19.

[2]刘国存.对经管类学科大学生第二课堂地位及作用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4):89-90.

[3]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4]韩流.从“因材受教”到“因材施教”――第二课堂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6):78-80.

[5]汪建华,俞贵邦.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15(2):68-69.

[6]梁耀相.高职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现实窘境与管理路径.温州职业技术学报,2012(1):34-37.

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篇5

关键词 第二课堂;第一课堂;职业师范院校;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6-0061-03

相较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职业精神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大部分学校都非常重视第一课堂教学,学校的各种资源,包括教师、经费、场所、实验室等都以保障第一课堂教学为主,而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处于边缘化状态,许多活动的条件得不到保障。本文通过对全国范围的同类职业师范院校进行调研,使用定性分析评价法与定量分析评价法,对回收问卷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掌握我国职业师范院校第二课堂现状,找到自身发展不足,有的放矢地寻求提升方法。

一、第二课堂的内涵

第一课堂侧重于系统知识的学习与传授,是教学的主阵地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具有系统性、连贯性、严谨性等特点。第二课堂侧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是第一课堂的延续、拓展和补充,具有趣味性、灵活性、寓教于乐等特点。

国外一些学者认为,第二课堂即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历史、传统、信仰、价值观、标准、假说、使命以及物质环境、办学实践等众多因素结合在一起,在相互影响之下形成的一种模式[1]。校园文化结构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鲜活肌体。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等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书中指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这个课堂活动主要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或叫服务性的)、有酬性的活动,等等。《新词语大词典》中解释是:第二课堂,亦称第二渠道,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旨在加深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开拓视野,发展科技、文体、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培养独立工作和创造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一切教育活动[2]。

第二课堂是相对第一课堂教学而言的。从教学内容上看,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看,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第二课程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第二课堂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或沟通机制,能实现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教与学共同参与,是一个文明、健康、科学、结构开放的个人成长空间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利于服务的综合制度结合体[3]。第二课堂以育人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开展系列开放性活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共同构成了大学人才培养系统。

二、职业师范院校第二课堂现存问题

此次调研走访了安徽科技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和部分中职学校,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800份,教师调查问卷400份,回收调查问卷1189份,有效问卷1162份。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师生座谈交流会,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占比较小。如学校的第二课堂都会组织六大类别的活动,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科技学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技能培训与创新就业。其中,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占比较小,仅为26%,技能培训与创新就业占比为35.6%,而其他四项活动则能达到一半以上,具体见表1。

二是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与参与程度不够。调查显示,学生对第二课堂重视程度不高,比例为65.8%,见图1。相对而言,教师不重视第二课堂的比例则更高,占40.6%,见图2。在问到学生“你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频率”时,53.4%的学生选择“较少,有时”,29.5%的学生选择“经常”,5.5%的学生选择“极少”,6.8%的学生选择“从不”。在调查教师“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时,选择“经常”的教师占35.9%,选择“较少,有时”的教师占10.9%,说明教师参加第二课堂的机会不多。

三是制度规范程度不够。高校对第二课堂重要性认识不足,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完全发挥受到阻碍。不少教师对待第二课堂的态度不端正,不能正确认识第二课堂的重要意义,很多教师偶尔去或者很少去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很多教师即使参加,也把第二课堂看做硬性任务或被动受邀,没有理解第二课堂的真正内涵,见图3。

四是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存在脱节现象。调查分析可得出,目前把第二课堂列入教学计划的高校很少,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随着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大学生数量倍增,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很多学校都重视第一课堂,教学设施都首先保障第一课堂,认为理论教学相比校园活动重要得多,而忽视第二课堂,其育人功能无法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构建

(一)内容:分模块、分主题,有针对性开展活动

第二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分主题、分模块开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时间安排选择各自的活动模块,通过开展不同类别的活动培养学生不同的素养。通过开展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活动,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类活动,加强心理品质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形成健康心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开展科技学术与学科竞赛类活动,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形成较为深刻的科技意识、创新意识;通过开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类活动,形成完善的理念和思维,发挥才能特长,提升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增强集体意识与责任意识;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活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形成奉献社会、投身公益的优良品质;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与创新就业类活动,熟练专业技能,激发个人潜在优势,强化实践动手能力。

(二)形式:推动创新,突显学生个性化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趋向多元化,新形势下的职业师范院校第二课堂形式也应呈现多样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增加阅历,成为参c活动的主体。

高师院校第二课堂活动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本要求与多样化发展相统一,按模块设置第二课堂活动,并将第二课堂学分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过程,分类别、分层次加以推进,坚持约束与激励结合,科学制定考核方法,努力增强职业发展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实效。对于职业师范院校来讲,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多举办贴近学生专业发展趋势要求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培养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知行合一。

(三)途径:拓宽渠道,探究多方位发展空间

积极开发网上资源,如教学课件、媒体素材、学习手册、专家讲座、学生作品、文献资料、经典活动案例、校外实践等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资源,为校园文化活动探究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有效途径。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以寒暑假社会实践基地为主,通过日常组织的学生长期社会帮扶志愿活动、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等方式进行社会体验活动。积极为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课题研究、专业实习、海外游学等创造机会,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便利。有条件的学校可依托学校科技园、综合实验室等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四)评价:完善制度,做好监督认定

为更好地落实好第二课堂育人模式,可制定《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学生人手一册,作为在校期间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情况考核评定成绩的唯一依据,通过把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分类进行学分量化,与第一课堂学分共同构筑学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各院、系要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年级特点,对每个学期的活动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制定出第二课堂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时间安排、参加人、指导教师等,使每个年级在固定的学期有固定的活动内容,并成为本单位的传统和特色,通过不断创新,使第二课堂活动逐渐系统化、制度化,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有实效。

参 考 文 献

[1]杨晓江.美国学者视野中的校园文化[J].思想・理论・教育,2000(10):59-62.

[2]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洛阳:洛阳大学出版社,1997:1-3.

[3]郭广银,杨明,等.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41-42.

Study on the Second Classroom Education Model of Vocational Teachers Colleges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Yuan Dandan

Abstract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innovative spirit.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vocational teachers colleges to launch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that are the proportion of community activities and social work is smaller,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attention and participation is not enough, the second classroom content is disjoint with that of the first classroom.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o first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consciousness for self-management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then to establish the second classroom education model with the content modular, form diversification, resources enrichment and system perfect.

Key words the second classroom; the first classroom; vocational teachers colleges; education model

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篇6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第二堂课素质教育随着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越发重视,第二课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特别是在远程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第二课堂已经完全融入到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成为大家用于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和拓展知识层面的重要途径。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朱邦芬曾经说过“一流人才不是老师从课堂教出来的。”一流的人才不但需要有坚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学生实践能力强弱是人才质量高低的直接表现。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第二课堂建设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在第二课堂中的训练和实践,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什么叫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与学校教学不同的一种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的教育方式,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和延伸,任何一种教育内容、教育形式都与教育目标密切相关,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除课堂教学以外的第二种渠道教学,主要目的是加固基础知识,加深知识的拓展,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第二课堂”的概念是由著名教育家朱九思提出的,其中指出“第二课堂”就是在教学计划之外的教育活动,包括思想性、知识性、运动性等方面。也可以这么理解,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既定的教学计划的课程叫第一课程,那么在第一课程外的时间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就称为第二课堂,有针对性的拓展课堂相关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让电大学生在实践中“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智能”。

二、远程开放教育第二课堂的特点

(一)活动内容主要围绕专业教育为主

第二课堂和传统上课是完全不同的,它更具有自主性、广泛性和多样性。就拿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缙云分校来说,第一课堂的内容、时间、地点是早已确定好的,是要求对应课程的学生都必须参加。而第二课程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完全可以自主的选择到底学习哪种,什么时间学,自由度特别大。如果站在第二课堂的角度上来说,参加的人数越多,氛围越好,组织这些第二课堂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加入进来一起学习,这样开展的第二课堂才有意义。第二课堂的开展是以达到一定目的为指向的,比如统计证培训,培训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统计相关知识、技能,提升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考取统计从业资格证,以便更好的找到相关工作,这就是参加第二课堂的目标,也是吸引大家参与进来的最主要的方法。

(二)活动形式比较灵活

参与第二课堂的主体都是各不相同的,参与培训的目的性也是不同的,就拿统计证培训来说,大致可以将培训的目的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对于“决策层”人员,除了对其进行统计培训思路的梳理,还要着重培养领导者的观念和思路,转变自身角色。而对于“管理层”,不但要提升自己的统计业务能力,还要学会灵活处理上级和下级的各种问题,涉及到公关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而操作人员培训的目的性最明显,就是提高统计数据的专业技能。所以第二课程的课堂内容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在内容侧重点上也是不同的。可以小组为单位,只要小组内大部分学员有时间,就可以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可以班级为单位,甚至可以年级为单位。不管是什么形式、什么内容的活动,事先都要有科学、合理、安全的方案,保证活动效果和目的。

三、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几点思路

(一)做好第二课堂开展前的准备工作,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课堂开展之前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就拿统计证培训来说,在课程正式开展之前,必须要制定培训计划,其中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的时间安排、地点设定等方面。只有充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后期课程的顺利开展。

(二)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不同程度地传授知识

第二课堂虽然和第一课堂有必然的不同,但是很多培训课程依然以老师单方面的讲授为主,虽然讲授是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为了更好地提高第二课堂的效率,必须要注重每个学员的性格细节,对于不同的培训学员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在统计证培训课程中,有些是专业知识比较丰富的老员工,在统计的业务能力上问题不大,所以对这类型学员主要讲清楚要点和原则即可,不用面面俱到。而对于基层的操作人员来说,不但要讲清楚培训的重点和原则,还要讲清楚每个环节的细节,每一种培训统计业务的计算方式,不然在后期的操作中肯定会遇到问题。

(三)知识内容的知识面尽量拓宽

第二课堂本来就是原有的传统课程基础上加深知识面的拓展,好比统计证培训,统计工作的内容跨度较大,包罗万象,其中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知识,如果在第二课堂中单单只对统计专业知识进行拓展是无法适应社会对该岗位工作的需求的,在熟练掌握统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对金融、税收、会计、心理学、公关学有所涉猎。好比房地产中出现销售收入小于税金金额这种特殊情况,如果在第一季度清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后,房地产企业上年收益情况很好,而当年第一季度却无销售收入,此时报表就会出现税金总额大于销售收入这种情况。处理这种问题的知识已经超过了统计专业知识范畴。

四、总结

总而言之,站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基础上,由于第二课堂自身具备鲜明的特点,对课程内容和形式上要求较高,所以第二课程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多琢磨,多积累经验,不断改进第二课堂的教学思路,扮演好教育事业后备军的主要角色,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兴富.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在电大远程教育中的开发与应用――“九五”期间中央电大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研究成果及其对开放与远程教育的推进[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6(1):7-12.

[2]杨清国.湘西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IP资源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余洪利.四川民族地区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

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篇7

【关键词】第二课堂;就业能力;优势

目前,大学生“难就业”“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现阶段乃至今后长期要面临的问题。究其原因,从社会的用人需求来看,毕业生的数量和社会所需人才日益饱和。从毕业生的角度分析,用人单位不仅看重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看重的是综合能力。因此,就业能力不足、优势能力欠缺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根本原因。高校作为育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在通过第一课堂传授大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一、第二课堂的介绍

我国提出第二课堂概念是教育家朱九思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提到的,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益的、健康的课外活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共同构成了大学人才培养系统,第二课堂以“育人”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对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是第一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

二、第二课堂对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优势

第二课堂形式丰富多彩,学生参与度高,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拓展和扩散思路,迸发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知识技能等综合能力,为将来高校学生就业提供了优势条件。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充满自主性和多样性,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第二课堂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基于学校和社会给予的各种教育资源,自愿以多种形式和渠道开展关于专业竞赛、文艺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获取知识,进而展现个性、提高能力、形成特长,养成良好的品质与作风并从中得到锻炼的活动过程。相对于传统课堂讲授,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锻炼能力和提升自我的渠道。学校院团委、学生会、社团可以围绕“党组织建设”“共青团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五大类自主开展有针对性、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第二课堂教育。参加一些专业社团,不仅能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而参加一些专业性的活动,既能强化或内化自己已获得的知识,完成知、情、意、行这一认知过程,又能促进同学们之间形成相互鼓励、竞相争优的局面,促进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还能使每位同学发挥出自己的个性特征、能力优势,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就业意向。更重要的是,第二课堂能够培养团队精神。第二,第二课堂更具综合性和实践性,能打破传统课程的局限性。第二课堂更强调各种综合知识的灵活应用和学生素质的综合体现,拒绝“纸上谈兵”,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每次活动的角色不同,学生感悟则不同,对角色的认知也有所不同。而且,每次扮演不同的角色,对其他同学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否认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实践性是第二课堂最重要的特征和优势之一。就业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还需要更多的动手实践能力。只有将学生置于特定的环境中,他们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就业能力方面的缺失和短板。例如,举办科技创新大赛,是为了引导树立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开展社会实践,是为了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高校举办职业能力大赛,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就业优势,提前确定就业目标。实践性更体现在与第一课堂的结合。在就业指导课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选择面试比赛、职业能力规划、公务员面试辅导课程等作为授课内容,课程作业也可以规定为找到一份真正的工作,让同学们真正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

三、如何构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第二课堂

如何构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第二课堂,以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与社会用人需求的完美契合呢?看似一张简单的第二课堂成绩单,背后却涉及相关机制体制的协调、多个部门配合协调等问题。第一,加强观念引导,树立强烈的参与意识。观念引导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起点和重点。在加强观念引导时,必须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转化成为学生自发的学习行为。首先,学校可以开展各类讲座,邀请成功校友、专家名人来演讲,通过一对一专人辅导、观看电影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决心与信心,提高和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其次,要通过校园文化宣传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加强学风、院风、校风建设,将被动参与,甚至是班级中的“抽签式”参加活动的现象,转变为主动参与,形成人人爱参加、人人主动参加的局面。第二,提供第二课堂各方面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第二课堂的建设必然离不开师资保障、场地保障、时间保障等,因此,高校在提供专业指导培训的同时,要重点打造专业化指导教师团队,主推各学院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提供真正契合学生需求的活动和课程。目前高校对第二课堂的经费支持不足,加上相关教师参与度低,导致第二课堂实施效果不佳。尽管许多高校也相应地出台了一些激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策和措施,如设立创新学分、对取得创业成绩的师生予以奖励等,但评奖的标准相对严格,学院甚至学校中少有学生能够达到要求。而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及就业实践往往是长期性的工作,甚至毕业一两年后才可能有成果。因此,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做到阶段性奖励和全程奖励相结合、奖惩相结合。第三,创新活动形式,提供就业实践机会。第二课堂的开展必须扎根于第一课堂的理论和专业知识,针对学生的特点,活动形式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具有学院特色。实践是第二课堂教育的核心部分,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考验。除有关就业的各种讲座、参观活动的开展,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联系就业实践基地、参观公司、创建模拟公司、模拟面试,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通过校内安排勤工助学岗位,让热爱教师行业的同学参与助教工作,让有兴趣且有能力的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实践,近距离体验有兴趣的工作,同时也促进学校的就业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怡,吴倩,陈强.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培养行业卓越人才[J].中国轻工教育,2013(5):76-78.

[2]杜一宁,霍铃玲.《探究第二课堂成绩单在学生党建“育苗”阶段中的作用——以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

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286-01思想政治课第二学堂教学是相对于其课堂教学而言,主要是指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形式,在课堂之外通过学生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包括了在课外进行的活动课部分内容和课余进行的课题研究性课程等。中学新课程目标和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主本性,关注学习过程的体验,主张课程向学生日常生活回归,因此更应重视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

1.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教学的特点

1.1以课堂标准为依据,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觉悟上的统一。重视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深化思想道德认识,提高觉悟和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1.2在时间、空间上更具有开放性,形式多样化。它没有固定的场所的课时和场所,更多在课外,甚至是校外进行。在时空上比课堂教学更灵活,形式更多样化。

1.3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它尊重学生的意趣、特长、自主选择的权利,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4第二课堂在内容上具有不确定性和特殊性。第二课堂 教学在内在目标上与课堂教学是统一的,都是在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但具体内容多来自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学校实际或乡土实际,而且是个不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是难以预设的。

2.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教学的作用

2.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第二课堂其多样化的形式,生动且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内容,对青少年特定认知心理更具有吸引力,没有时空和程式化的限制,又能使他们活泼好动,好"玩"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较充分地展示着不同的个性和潜能,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各种能力,激发兴趣,陶冶性情,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使"教育回归个性化的境界"[1]。

2.2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以知识目标为主要载体,虽然也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但课堂教学的特定时空,教学过程的程式化、统一性,是"将兔子变成乌龟"[2]的地方,使得学生活动较少,真正的体验和内化为思想道德情感与自觉的相对有限。"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学生了解思想道德精神、规范只是初始外在阶段,内化为思想观念的一部分并在实践中自觉地贯彻出来才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真正归宿"[3],第二课堂应是这种内化、实践的最可利用的形式了,因此应把课堂内化有机地统一起来,看作互相补充的有机整机,统一服务于教学目标,一个提供知识基础,一个提供实践活动的内化保证。

2.3是开展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形式。新课程中的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对于思想政治教学意义尤大,不仅理论联系着实际,学以致用,在对学生培养热爱家乡、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第二课堂开展这些校本和乡土为内容的教学,发挥了地方特色资源,使思想教育内容更具现实性和针对性。

3.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的开展

3.1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相统一。政治课第二课堂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更能与学生的认知心理相吻合,所以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极其体验、情感,关注在活动当中的价值观、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处理信息、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把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第二课堂活动中,使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深化提高。所以应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第二课堂的根本目标,使之与活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将思想道德教育寓于活动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去体验,深化课堂认识,塑造良好的心理,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3.2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协调者。第二课堂的开展,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下进行的:教师要对活动的形式、内容、地点、时间进行组织安排;考虑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使目标与活动协调组合;预测偶然因素的影响,并对活动进行引导与监控,掌握态势,及时防止、纠正不良倾向的发生。老师必须走进学生,让学生感到亲切,被学生理解、信任,适当时把握时机引导他们,充当"接生婆"的作用,实现思想认识的深化与提升,将知识内化为思想道德情感、道德观念。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太多是从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地方实际出发,而"即使条件落后的边际贫困地区,素材性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缺乏的是识别、开发运用的知识能力",所以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好这些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教学,使他们思想道德品质在愉悦中不断得陶冶,锻炼和提高。

3.3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自主性强,自由度大是第二课堂活动的显著特征。这种轻松的氛围下,学生才能真正发挥主体地位,自由的活动,自觉的认识和完善心理、思想道德等品质。"活动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 ,活动过程是学生内在潜能得以双向对象化的过程,离开了活动,学生的潜能就失去了得以凸现、生发,确证与表征的基础"[4]。所以必须让学生真正处于中心地位,自主性得以充分展现。教师应当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他们的经验、感受、见解、智慧、问题、困惑等作为关注的重要内容,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

3.4必须体现和维护第二课堂的活泼、自由、多样特征。只有在这种氛围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自主下学习,成为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充满兴趣激情的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教师应摆正在第二课堂中的位置不可将之弄成为变相的课堂说教,否则就失去了它对思想道德的深度上切实地得到进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

3.5必须多学科相结合,这点必须政治教师去协调整合。学生对各学科的内容及学习过程,体验不同程度标准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关注学科内在的教育性,扩展 学科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的德育空间,各科教材必须有思想道德提供适当的素材,体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在形式上更容易实现这种整合,通过具体学科的实践过程和体验,在更广的空间上发挥其德育功能,实现各级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的统一。

3.6应该营造浓厚的校园课外氛围。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不断熏陶,感染的内化过程,环境的熏染起着重要作用。"假如你要培养一个奴才,那你可以创设一个令人压抑,阴森恐怖、充满强制力量的情绪;假如你要培养一个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民主社会的建设者,那么你就需要创设一个充满真情与关爱,融洽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的自、主动性、自发性得到认可和欣赏"[5]。在这个氛围中让学生感到愉悦、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确保今天的校园生活能给他们留下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所以我们应从物质设备等方面加强学校环境条件建设的同时,从文化、人文精神等软的方面着手,共同构建一个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3.7从校本实际,地方实际出发,大力开发有效的校本资源,乡土课程资源。如我县的贫困人口、留守学生、白水洋旅游开发等调研,万安桥、甘国宝、红军洞等的历史人物、事迹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探究意识的能力,增强问题意识的理论的应用能力,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中培养探究的耐心和吃苦的精神,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的高深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感;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是易被学生认识理解和接受的最好课程资源。

第一课堂教学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第二课堂则是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的、可以承载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教育阵地和渠道。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教育功用,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教育,传送生命的气息。参考文献

[1]郑永福.《让教育回归个性化的境界》.福建教育.2011.8.29

[2]木村久一.《早期教育与天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02、11.P132.

[3]钟启泉.《新课改中的德育观点》.德育报.2012、02、16.视点.

[4]赵小雅.《从教材到课程资源---访吴刚平博士》.中国教育报.2004、07、09.

上一篇:民法典的现实意义范文 下一篇:建构主义的应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