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念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23 15:27:36

管理理念的重要性

管理理念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安全文化;高速公路;企业管理

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建成和运营,高速公路的安全问题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地方政府缺乏经验,把普通公路的管理模式照搬到高速公路经营公司的安全管理中,但是高速公路的交通模式跟普通公路天壤地别。高速公路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交通量大,因此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安全管理中的安全文化就是所有人必须重视的一项内容。安全文化在高速公路经营公司管理中有着不一般的地位,重要性非同凡响,所以,如何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的科学化,协调好安全文化和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关系,是值得研究和讨论的。

一、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安全管理

安全是对人类生命的保证和负责。安全可以促进稳定,促进发展,促进生产力从而带来更多的效益。所以,安全生产是值得大量投资的项目,不管是高速公路经营公司还是其他企业,都会制定全年安全生产重大责任性事故目标。划分安全的责任是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建立一个缜密的制度和操作流程,严格处理违反规定的行为。坚持“安全第一”强化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在安全问题的工作中,预防就是安全的真谛,也是整个工作中的重点。

高速公路是一个全封闭,多车道,服务设备齐全的高速汽车专用公路,高速公路的最大作用就是通行能力大,提高了效率。交通事故每一年都会发生,对肇事者,受害者以及受害者家庭都造成了难以补救的遗憾,所以,在高速公路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可以大大的减少甚至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车速很快,一旦发生车祸就会造成致命的伤害,因此,要重视安全文化在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时时刻刻把安全当作第一要素加以重视,不但要在高速公路中配套安全的设施,还要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

二、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

高速公路的安全是由人、车、路、管理构成的,只有这四个因素相互协调才能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2]。

(一)人的因素

高速公路给驾驶员提供了良好的安全服务设施,所以驾驶员可以放心的行使,以至于有些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放松警惕,遇到问题,反应不及时,造成了严重的交通事故。所以一定要对驾驶员进行非常规范严格的安全文化教育,提高驾驶员交通安全法规的认知能力,严禁无证驾驶、酒后开车、超速违章等行为。

(二)车的因素

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车速很快,所以对车的要求也就比较高,车况是否良好,发动机,轮胎,刹车系统是否良好,都是汽车要严格把关的地方。因此,要对车辆时常的维修和检查,据调查,轮胎爆裂是我国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最普遍的原因之一,占车辆交通事故的19%。在对车辆进行检查保养的同时,也要在行驶过程中提高安全意识,比如要注意车辆限速,要跟前面的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等等。

(三)路的因素

关于这里的路,是指高速公路的设计和道路结构,道路设计的缺陷,也是导致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因素之一,稳定性和平整性和抗滑性是道路合格的检查标准,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的因素,因此,对高速公路的保养也非常的重要。

(四)管理的因素

高速公路的管理,我国没有出台一个合格的政策,因此,在这个方面比较容易让相关政府部门相互推卸责任。而且,设备的落后,也影响着高速公路的安全,对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安全管理带来难度。在高速公路的管理中,要学会运用安全文化理念,并且把安全文化理念推广到千家万户,引起公众的重视,才能更好的保障人们出行安全。

三、如何在高速公路经营公司管理中贯穿“安全文化”理念

(一)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主要是针对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加大交通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出行安全度,对公众人身安全有着促进的作用。组织驾驶员学习,传达安全政策,宣传的方式也要得当,因人而异[3]。交通安全教育人群也不仅仅只包括驾驶员,交通安全教育是要针对广大的人民群众,不管是什么样的角色,都要加强这样的安全意识。可以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来进行不同的教育。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主要包括,普及高速公路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安全意识。严格把好驾驶员培训环节,并且强化驾驶员安全意识。提高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驾驶员管理

驾驶员是交通安全的主导,驾驶员的管理也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从开始对驾驶员的培训,到档案整理,再到宣传教育和监督,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对驾驶员的管理中,重点就是要进行安全教育。所有的交通事故都是有原因的,而最多的原因就在驾驶员的身上,驾驶员经验不足,反应不迅速,违规行使等等都是造成交通事故普遍的原因。因此,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迫在眉睫。对驾驶员的安全知识教育要定期举行,才能时刻提醒驾驶员不会在开车时懈怠。

四、安全文化在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高速公路的运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给人们带来了更有效率的生活环境,但,高速的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就是高速公路频发的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人员的伤亡还有财产损失,也对双方家庭甚至更多的家庭带来了缺憾,这样的后果是沉痛的,是不可挽回的。因此,在高速公路的管理中,加强安全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还要把安全管理提升为安全文化。安全工作的主体是人,在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中的主体也是人,所以,要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把安全管理提升为安全文化,这是时代进步的成果,也是必要的战略选择,安全文化就是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只有加强了安全文化的理念,才能实行以人为本的安全措施,只有重视了人的价值,才能更好的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五、结语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之间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安全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时代进步的重要体现,安全文化理念的诞生,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保护,也是为企业提供了生活生产的保障。安全文化的理念,在高速公路经营公司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在这个交通事故频发的社会中,安全文化理念就像一股暖流抚慰着人和企业受伤的心灵,给人类带来了安慰和信心。因此,安全文化理念在高速公路经营公司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参考文献:

[1]杨君.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建设企业安全文化[J].陕西煤炭,2012,31(2):135-136.

[2] 易轶虎.如何更新理念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化工贸易,2012,4(9):57,64.

管理理念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理念管理性企业文化经营性企业文化体制性企业文化

一、经营性企业文化理念

经营性企业文化理念,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员工所应具有的价值理念。包括:

1.内在性诚信理念。指企业内在地自觉遵守诚信的原则,完全以诚信的理念来指导经营活动。全方位的诚信理念包括:以契约为基础的诚信、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诚信、完全考虑当事者利益的诚信。诚信是企业经营的基本准则,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企业要有效地贯彻诚信理念,就必须做到:真诚,真实,遵守诺言,守信、守法,保持公正、公平。

2.主动性市场理念。指企业主动地去爱护和开拓市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市场。注重市场经济的内在原则包括:资源培植的市场中心化原则、互利性的等价交换原则、资源主体的自主性原则、反垄断的自由竞争原则、崇尚优势的优胜劣汰原则、机会均等的公平公正原则、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原则、维系有序性的法治原则、以利益为形式的市场经济道德原则。主动性市场理念要求注重爱护市场.注重市场的潜在需求,注重创造市场。

3.能动性创新理念。指企业具有强烈的创新冲动,主动创新,通过各种创新方式而推动经营活动。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经营创新、结构创新、市场创新等方面,其基础是思想观念创新。必须主动地、能动地进行创新,尊重和激励创新,注重创新的投入,依靠不断创新而走在前列。

4.自觉性法律理念。指企业自觉遵守法律,并且自觉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企业经营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因此要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法律,充分、有效地利用法律,清楚法律成本,以最低成本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利益,同时不要因为违法而损害自己以及社会的利益。

5.全方位性经营理念。指企业既重视生产经营,又重视资本经营,全方位地推进自己的经营活动。生产经营是资本经营的基础,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要注重资本经营,充分利用资本经营的各种方式和各种手段,建立良好的资本经营策略,创造资本经营顺利进行的有利条件。

6.理性化双赢理念。指企业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赢利,也要考虑客户的利益。树立双赢理念,是为了保证企业的长远利益,推动企业自身提升,也有利于客户得到发展。双赢理念是推动企业利益与消费者主体地位有效结合的重要保证。

7.有效性竞争理念。指企业依靠自我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要在考虑外部状况及社会和竞争对手状况的条件下而获得自己的利益。有效性竞争是比较优势的竞争,是反垄断的竞争,也是理性竞争和规范性竞争。

8.可持续发展理念。指企业必须考虑企业的未来发展问题,要能够保证企业长期存在和可持续发展。因而,要把企业的生存目标、赢利目标和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要抓住机会,根据能力扩张,进行正确的产业战略选择,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9.快速应变理念。指企业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迅速调整自己的经营活动,随着技术发展、市场变化、观念变化、竞争对手的变化、产业的变化、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快速应变。

10.多层次性品牌理念。指企业注重各种层次的品牌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品牌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企业信用的代表,也是企业经营活动依靠的经营手段。必须注重创造品牌,充分利用品牌、维护品牌和提升品牌。

11.预警性反危机理念。指企业主动地预见未来可能遇到的危机,主动地反危机,而不是被动地反危机或接受危机。要关注危机的各种形式,从组织建设、体制防范上做好反危机准备,储备必要的资金,寻求外部力量的支持,使企业快速发展与稳健经营有效地结合。

12.比较优势理念。指企业通过强调自己的比较优势而获得突出竞争力。所谓比较优势,就是在专业化协作和分工中,企业做自己做得最好的事情。比较优势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进行资本经营的前提。要注重全方位地创造比较优势,增强企业优势和企业个性特色的有效结合。

13.开放性拓展理念。指企业既要开拓国内市场,也要开拓国际市场。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须与国际接轨,继续对外开放并拓展市场。要注重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分工。注重产品与资本的开放,进行全方位的开放.遵守国际惯例和规则,在企业体制构造、运行规则、员工素质等方面,全面地适应国际化、全球化的要求。

二、管理性企业文化理念

管理性企业文化理念,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员工所应具有的价值理念。主要包括:

1.责权利对称性管理理念。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尤其是在处理各种矛盾和关系时,要坚持追求责任、权力、利益三者的有效结合,使三者之间具有对称性。责权利对称是员工最基本的权利,责权利对称性管理体现了机会公平,必须以责任为中心来设计权力和利益-采用奖惩等手段来实行责权利对称性管理。

2.高效率性管理理念。只有将管理收益和管理成本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种高效率性管理。管理也是一种生产要素·管理中也存在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关系。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最佳的管理方式.不同的管理方式的管理成本不同,管理理念必须与企业体制统一起来。

3.共享共担性管理理念。指企业与员工在利益上共享,风险上共担。企业要通过各种机制将企业的风险和收益量化到员工身上。企业的风险和收益与员工自然人的风险和收益密切相关。企业的风险和收益量化到员工,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动力。

4.互动性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既要强调管理者素质的提高,又要考虑被管理者的能力增长,两方面互动,共同发展。管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统一,管理者素质的提高和被管理者能力的增长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一个好的组织结构对企业固然重要,但是把适当的人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更重要。

5.员工主体自觉性管理理念。员工主体自觉性包括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体现了员工对企业的自愿性付出程度,员工的努力程度对企业经营状况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要把员工外在约束与主体自觉性有机结合起来。员工主体自觉性来源于对企业的认同和对自身待遇的认同。提高员工主体自觉性,可以通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民主管理、利益整合等方式。

6.人本主义管理理念。将员工视为企业的主人,尊重其自身的价值观念和个性,以人为本,争取实现员工个体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的一致。因此,必须尊重人格,加强沟通。管理制度与人本主义的结合点是契约规则,实行柔性管理.改善工作环境,注重员工职业技能的提高,关心员工生活,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7.理性化管理理念。指管理现代化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管理理念。要坚持管理现代化的方向,包括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人才现代化等;必须考虑企业的适应性,注意社会环境、思想观念、企业发展水平、经验积累、财力支持等方面的问题。理性化管理的基本原则有:稳妥性原则、分步骤原则、与企业体制相适应原则、消化吸收与创新提高相结合原则。

8.有序化管理理念。企业的管理目标与管理手段要有效结合,有序运行。有序化管理涉及技术、质量、成本、服务方式、地域拓展、经营方式等方面。企业的管理目标与管理手段的互动提高,也是经营性企业文化与管理性企业文化的契合点。

三、体制性企业文化理念

体制性企业文化,是指为了维系企业体制的存在,人们所应拥有的价值理念。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有价值理念的支持,员工对企业制度有充分的认同。主要包括以下理念:

1.契约理念。在企业制度的设计中要以契约原则为指导,企业制度体现了契约精神。它得到当事者的共同认可或共同承诺;企业员工应该以契约精神来对待企业制度,认真执行自己的承诺和认同.主动而自觉地适应企业制度。契约理念是企业制度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和存在基础,是处理企业各种关系的准则,体现在企业制度的各个方面,包括企业与个人之间、各种产权要素之间、各个组织机构之间、各个岗位之间、企业与外部关系之间。在契约制度的制定及其实现过程中都必须具有契约理念。

2.共赢平台理念。在企业制度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实际上是各种生产要素的自我利益的平台,把企业设计为一种共赢平台;任何生产要素都要保护和维护企业这个平台,只有在这个平台上,当事者才能共同实现一种共赢。共赢平台理念是构造企业制度的基础。共赢才能使平台得以存在,平台的存在基础是实现共赢,只有在共赢中才能增强自身。在现实中,要坚持两条原则:第一是任何利益主体的个体利益都能得以提升;第二,企业作为平台应该越做越大。

3.内在融合理念。在企业制度的设计中,要贯彻内在融合的原则,界定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在执行企业制度时,要以内在融合的原则来对待企业及所有当事者。内在融合理念应以尊重个性平等为前提,承认个性文化之间的差异,其关键在于比较优势的有效组合,体现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爱.垒方位地实现内在融合,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的制度化、目标化、契约化、人本化、组合化及其文化融合。

4.忠诚理念。指企业制度建立在相互忠诚的基础上,任何当事者都应该以忠诚原则对待企业制度,对待所有当事人,把整个行为建立在忠诚的基础上。忠诚是企业制度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基础.其关键在于处理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承认个体主体性,以真诚和善良为中心,员工和企业都必须忠诚,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强化自我约束。

5.团队精神理念。在企业制度的设计及贯彻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体现团队精神的理念,要求所有员工把团队精神作为行为准则。团队精神最充分地反映了现代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以充分发挥人们的比较优势为核心,是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企业综合效益的基本保证。团队精神理念并不是忽视人们的自我创新能力,而是强调人们的自我创新能力必须与协作原则有效结合。

6.敬业进取理念。在企业制度的安排上,要能够促进当事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促使当事者有敬业进取精神。全体员工敬业进取是企业具有生机活力的内在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要求德行与能力内在统一。企业制度安排以敬业进取为中心,员工只有通过敬业进取使企业得到发展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

7.等级差别理念。企业的制度设计要认可员工的等级差别;员工也要承认企业中存在等级差别,要以平衡的心态对待这种差别。等级差别理念是人本主义与效率原则的有机统一,能力差别导致丁分工的差别,分工差别导致收人方式和收入水平的差别。等级差别理念是公平原则的重要体现,打破大锅饭的体制,激励先进,同时也要保护弱势阶层。

8.效率惟一性理念。指企业制度的安排必须以效率为中心,把效率的提高作为出发点和基础;同时,企业员工也用效率理念来看待企业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效率。无论是企业的制度安排,还是员工的行为,都要强调效率。效率是界定企业内部差别的惟一准则.坚持效率是评价人的基准、是决定收入分配的基准、是奖惩的基准、用人的基准和制度安排的基准。

9.制度至上理念。在企业的制度安排和企业运行过程中,任何人都不能违反企业制度。企业制度是企业保持活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界定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忠于企业制度是员工的行为及理念的出发点。企业制度是企业宪章。企业制度安排要有科学性,要保持企业制度的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用企业制度统一人们的行为。

管理理念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大学 有效教学 教学管理 理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224-01

1 大学有效教学及教学管理的理念

1.1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大学有效教学及教学管理中倡导“以人为本”理念,是指以尊重人、发展人为前提,开展一系列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活动。大学教学管理不能一味地依赖于行政命令、章法制度、权力约束,而是要关注和尊重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能将人视为机械的延伸物,而是要将人视为具有物质、安全、情感、成就、自尊需求的个体。在教学管理中,学校管理者要营造团结人、尊重人、重视人、依靠人的管理氛围,激发师生员工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学校管理者还要关注被管理者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帮助其实现自身价值。在有效教学方面,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2 柔性管理理念

一直以来,我国大学在教学管理中普遍采用刚性管理模式,依靠权威、指令、组织制度、硬性指标、规定性惩戒等手段实施管理,以强调全面控制和服从为核心,严重忽视了被管理者的需求。而柔性管理理念是一种倡导内在重于外在、肯定重于否定、身教重于言行、激励重于控制的管理方式,将其运用于大学有效教学及教学管理中,能够充分考虑到师生的价值需求,增强高校的发展活力。柔性管理理念强调情感投入和精神感召,主要依靠权力平等、人性解放、民主管理来激发师生的潜在动力、创造精神和“教”与“学”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大学教学管理体制的弹性和灵活性,使其更符合师生的发展需求。合理的柔性管理是建立在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规范下的人性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高校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有序开展,又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方式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1.3 民主管理理念

新时期下,传统上令下行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大学教学管理的新变化。随着师生民主意识的增强,大学教学管理应当树立民主管理理念,使用民主管理手段,运用共同参与、上下协调、相互协商的管理方式调动起师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并在民主管理中形成良好的自觉管理意识,为构建和谐校园、安定校园奠定基础。尤其在大学有效教学方面,更要树立民主管理理念,构建师生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避免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使学生在师生关系中的体验到信任、自由、理解、宽容、鼓励、指导、鞭策,进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内心深处尊重教师、服从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 大学有效教学及教学管理理念的落实

2.1 建立为师生服务的教学管理机制

大学教学管理要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柔性管理理念、民主管理理念,对现行行政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明确为教师和学生发展服务的价值取向,构建刚柔并济、人性化、民主化的教学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建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制订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构建有效教学评价体系,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和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转变为以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课堂教学评价;建立教师培训中心和发展中心,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指导教师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广泛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认真总结优秀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对教师教学、课程安排以及学生学习作出客观评估;明确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职责,使其充分发挥在指导学生学习与选课、规划学生职业理想、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中的作用,确保学习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及时的、个性化帮助;建立教学管理创新鼓励机制,使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高校办学质量,以推动高校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2.2 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教学管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人才培养模式要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开拓自我的平台,充分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学校可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办学特点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式和学习内容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其次,人才培养模式要塑造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传授,还要重视心理学、社会学、逻辑学等知识传授,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还要使学生掌握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科学工具,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多元发展;再次,人才培养模式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素质培养方面,要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交际沟通意识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在能力培养方面,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环境适应能力。

2.3 运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

大学有效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首先,在自主学习策略上,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质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设定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成为有效学习者,保持自主学习的动力;其次,在探究式学习策略上,教师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并在探究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判断、体验和反思,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要积极组织探究性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思维技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再次,在合作学习策略上,教师要通过创设合作情景、科学分组、分配小组任务、评定小组成绩等方式,让学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并在合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3 结论

总而言之,大学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大学教学管理必须从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入手,不断创新管理方式,通过全面落实“人文为本”管理理念、柔性管理理念、民主管理理念,以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成效,构建为师生服务的教学管理体系,并且推动有效教学策略的顺利实施,进而促进高校教育教学事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书勤.李灵莉.新时期我国大学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3):20-22.

[2] 蒋洋.对大学有效教学内涵、特征及策略的思考[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9):46-48.

管理理念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学校管理;道德性;现状;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树立良好道德的黄金时期,学校的管理对学生的道德成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各个小学越来越注重管理的形式以及制度,加强了管理的道德性。但是,有些小学在管理的道德性还有很大的不足,对于怎样进行改善和制定相应的措施,是各个小学一直深入探究的课题。

1、目前,学校管理在道德性方面的情况

管理在学生的日常运作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教育不断的改革,很多小学开始注重在管理过程中的道德性[1]。各大小学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的制度已经趋于完善,并且已经能够很好的迎合当前教育的需求和相关的要求,但是在对管理进行优化和完善的道路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是小学阶段,但也会经常会发生一些校园恶性事件,这些道德缺失是学校日常教育工作中要应对的关键性问题。面对道德性问题,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应对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的解决这类问题,一定要探究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2、造成学校管理道德性缺失的主要原因

2.1学校的管理理念以及体制原因

目前,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育方面进行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开展,各个学校在对自身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2]。但是,有些小学院校依然存在管理形式化的情r,没有切实进行改革落实,依然按照之前的管理制度进行日常的教学。这种情况使倡导的教育体制改革变成了空口号,并且不具有任何实际的价值意义,也没有帮助学生落实管理的道德性,使学校的管理体制依然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并且,有些小学尽管非常重视管理的道德性,但是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创新上,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不能迎合现代教育的各项要求,这要导致了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失。

2.2太过注重智育教育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理念对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学校会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在小学阶段便将其放在首位,这便导致了管理制度的缺失。并且,把成绩视为管理第一位置,不易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之后阶段的成长,在潜意识当中将成绩视为追求的标准,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在真实的生活当中,也会过于注重学习,忽视了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3]。并且,这样的教育制度导致了人才的发展的不全面性,导致我国的人才大多数都为知识型的人才,在素养和道德方面有一定的不足。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思想道德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但是因为这项因素,在教育的理念上有一定的偏差,导致一些小学在对学生实施管理当中不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培养。

3、学校管理道德性的改善措施

3.1全面提升学校管理理念的道德性

学校的管理制度,其管理理念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理念为管理的指导理论和思想,在管理的道德性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价值影响作用。因此,对学校的管理道德性进行提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具体的管理当中,要将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一定要与学生构建相互平等的地位,并将其视为优化改革过程中所追求的第一目标。在管理上存在缺失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管理当中没有注重以人为本,对学生的管理要充分的建立在学生的真实需求情况条件下,并实施具体的优化。同时,理念不能脱离科学性,要全面了解小学生的内心以及思想成熟过程的规律,清晰每一阶段的发展情况,以便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措施。

(2)注重理念当中的创新型以及时代性。学校在对学校管理的理念以及模式进行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而进行革新,理念与管理制度同样也要进行相应的革新。但是,当前学校在管理的创新层面上依然有很大的不足之处,传统的管理理念还是占据着主导的位置。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学校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和当前的发展情况,将观念进行创新,以便学校在管理的道德性层面能够有较大的突破和提升。

(3)明确管理目标。在日常教学当中,将管理的目标进行明确是创新改革思想观念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问题。由于市场经济产生的一些影响,有些学校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升学率以及经济收益,使学校的管理有些偏离轨道,因此,学校要对管理的目标非常明确。此外,有些小学比较重视对学生的文化和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不注重日常的学校管理,这样学生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道德素质低下的情况,所以要将对素质的培养力度进行提升,从而切实落实管理的道德性。

3.2学校管理制度和行为的道德性

管理制度当中存在的道德性,可以从公平性原则以及善行性原则当中进行体现。其中公平性原则为,在管理当中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以便实现相关管理。善行性原则为,管理不但要在校园当中进行,更需要社会的支持,所以学校在管理当中,需要把教师社会、学校和家长进行联系,一同为学生的道德教育努力,全力提升管理当中的道德性。

在管理当中,管理行为的道德性非常重要,面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怎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在管理的行为上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要求:其一,要将观念和行动进行统一。尽管很多学校都在将管理的思想观念进行更新,但是有些进行创新的观念很难具体进行落实,所以管理观念与实践进行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其二,学校在注重管理的道德性过程中,要注意管理手段的应用,要在不对学生产生任何伤害的情况下,实施具体的管理以及相关的教育,以便管理能够切实的实现价值和目标。

结束语:

总之,管理是学校必备的手段和行为,对学生的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当前的学校管理的道德性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学校要对该项问题给予高的的重视,以便能够从中探究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更好的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汤慧杰. 论学校管理的道德性及其改善策略[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6:150-152.

[2]王登峰. 学校日常管理规则之于学生的道德价值审视[J]. 基础教育研究,2017,05:14-16.

管理理念的重要性篇5

研究企业财务理念,首先需要明确企业财务理念的主体,即谁树立财务理念。毫无疑问,企业财务理念的主体是企业的财务管理者。然而,谁是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呢?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尚有不同。西方财务学一般将其定位于财务经理。我国理论界则提出企业财务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认为企业财务管理主体是多元主体的一种整合,包括国家理财、投资者理财、经营者理财、财务经理理财和员工民主理财。

笔者认为,企业财务管理是以资金运作为对象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它涉及到与企业命运相关的不同利益主体,这些主体都会关心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并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介入企业的财务工作。就这一点来讲,可以认为企业财务管理主体是多元的。在这个多元主体中,投资者与经营者是两个基本主体,因为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在投资者与经营者以及经营者内部不同层次的委托关系基础之上的。然而,投资者和经营者管理企业财务的内容与方式是不同的。投资者主要行使选择经营者、对重大筹资和投资项目进行审查与决策、确定分配政策与方案、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等项权利;经营者则是对具体财务活动进行直接的组织与管理。就企业的具体财务活动而言,经营者涉及的最为系统与全面,故企业财务理念最为重要的主体应该是企业的经营者。

经营者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以企业利益而不是以其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这是经营者树立财务理念的基础与前提。经营者与企业的利益存在着一致之处,也有矛盾之处。如果经营者在财务管理中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就有可能损害企业的利益,进而损害投资者及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

作为企业财务理念主体的经营者,不是某一个人,而是经营者群体。这个群体广义是指企业全体经营管理人员,狭义是指直接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经营管理人员。由于财务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企业所有的经营管理人员都应该树立正确的财务理念。

企业财务理念的形成基础

企业财务理念的形成机理比较复杂,它是多种要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从总体上看,企业财务理念作为人们的一种意识,是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下形成的。财务管理环境对财务理念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因素很多,从企业理财角度可将其分为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环境因素两方面。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人们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从事理财活动,必然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从而形成不同的财务理念。譬如,我国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财务理念与目前市场经济的财务理念就有很大差异。在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中,对财务理念影响最大的是经济环境,包括经济形态、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政策、金融市场状况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理念的形成。我们强调经济环境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否认其它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理念的影响。事实上,各种环境因素是一个相互影响与依存的有机体,它们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理念。

在特定的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背景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理念具有相同之处,同时也存在差异。影响企业财务理念个性特点的主要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条件(资本、物质、技术、人力资源等)、所在行业、经营规模、企业文化、管理状况等。这些因素各个企业是不同的,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以这些因素为基础的,其财务理念必须与这些因素相协调。

必须指出,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之中的。这些变化一般是渐进性的,内外部环境在某一特定时期是相对稳定的,这就决定了企业财务理论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变动性。

企业财务理念的体系构成

企业财务理念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所谓共性,是指一定时期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企业普遍具有的理财观念。所谓特性,是指各个企业所具有的不同的理财观念。这些共性与个性的整合,便构成了企业财务理念的有机体系。这个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企业财务的核心理念、基础理念和业务理念[1].

企业财务的核心理念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财务理念,具有导向性和高度概括性的特点。笔者认为,企业财务目标理念最具企业财务核心理念的特征。因为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人均必须首先树立财务目标观念,而且财务目标观念对其他财务理念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制约作用。财务目标理念的内容不是固定的,而是随财务管理环境的重大变化而相应改变的。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目标是不同的,即使在相同的政治经济条件下,企业也可能因自身条件的不同而对财务目标做出不同的选择。

企业财务的基础理念是指影响财务管理整体的一些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特点的理念。这些理念在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下会存在较大差异。在相同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各个企业的基础财务理念存在着较高程度的一致性,譬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理财活动中普遍具有风险理念、资金时间价值理念等。当然这种一致性不是绝对的,个别企业可能因自身的特殊性而不具备或淡化某些主流财务理念,譬如我国目前一些小型企业因其经营权与所有权没有分离,也就不具有“观念”。

企业财务的业务理念是指在处理各类具体财务管理业务时应树立的一些理念。这些理念是针对某类财务管理工作而发挥作用的,它们分别体现在企业筹资、投资、资本营运、收益分配、特殊财务问题处理等项财务管理业务之中,如筹资业务中的资本结构理念,投资业务中的资产组合理念等。与企业财务的核心理念和基础理念相同,企业理财的业务理念也是受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不仅如此,财务的业务理念还要受到前两个层次理念以及企业自身管理状况的制约。在相同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各个企业的财务业务理念既有相同之处,又可能存在个性差异。

上述三个层次的财务理念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协调,构成了企业财务理念的有机整体。 我国企业财务理念的历史回顾与现实特点

我国的企业制度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形成的,虽然传统企业文化中包含了一些朴素的理财观念,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尚未形成现代企业的财务理念。

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的财务目标是执行和完成国家计划。当时企业财务的核心理念是高度计划理念。在这个理念下,企业没有理财自主权,只是被动地执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财务计划。与高度计划理念相适应,该时期企业的基础财务理念主要有:

(1)国家理财理念。把企业财务看成国家财政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混淆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界限,基于国家利益而不是企业利益的角度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2)政治挂帅理念。在左倾思潮影响下,混淆政治与经济的界限,把当时一些极端化的政治观点作为企业理财工作的指导思想。

(3)排斥市场理念。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进行批判,在财务管理中排斥市场的作用。这一时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虽然也经过了几次比较大的变化,但总的来讲企业财务的业务面仍比较窄,财务工作仍比较单一,因而企业财务的业务理念仍较为简单。具体说来,在筹资理念上表现为依赖国家供应资金;在投资理念上表现为依照计划和定额使用资金;在收益分配理念上表现为按照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提留和上缴。总之,在我国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的财务理念带有浓厚的行政计划主导的色彩,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企业自主理财的地位得以确立,进而树立起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种种理财观念。目前,尽管我国企业的现代财务理念尚在完善之中,但从总体上看,现代财务理念体系已基本形成。这一体系具体包括:

1、企业财务的核心理念-财务目标理念。我国企业已经普遍认识到了财务目标的重要性。大部分企业把财务目标定位为利润最大化,一些发展水平较高的企业则把财务目标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2][3].

2、企业财务的基础理念。

与财务目标理念相适应,我国企业普遍建立起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基本财务理念。这些理念主要有:

(1)理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建立在关系基础上的。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关系有三类:一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二是经营者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授权关系;三是债权人与企业之间的资金关系。财务管理者只有树立理念,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

(2)资金时间价值理念。同一数量的资金在不同的时点其现值和终值是不同的。这一理念在制定具体财务政策和进行财务决策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风险理念。主要指投资中的风险报酬理念和筹资中的财务风险理念,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是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

(4)税务规划理念。即通过税务筹划,在保证遵守国家税法的前提下使企业利益达到最大。

(5)资本运营理念。该理念是发展水平较高的企业所具有的,它们以资本而不是以产品为运营对象,通过企业并购、重组、进入证券市场等运营方式,来进行风险控制和提高盈利水平。

(6)财务专门化理念。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财务与会计不分,财务管理工作严重弱化。近几年来,企业财务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人们逐步树立起了财务专门化理念。

管理理念的重要性篇6

1前言 在初中教学阶段,领导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影响。结合当前初中教学管理实际,只有明确领导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才能保证初中阶段的教学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从目前初级中学的教学管理工作来看,领导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管理的发展方向,领导的专业水平对教学管理工作效果有着重要影响,领导对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成为了关系到学校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为此,只有认识到领导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并发挥领导的积极作用,才能提高初中阶段教学管理实效。 2初级中学领导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管理的发展方向 在初中教学阶段,领导作为主管学校教学与全面工作的负责人,所秉承的教学理念对初中阶段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影响,而教学理念又影响着教学行为,以及教学管理措施的落实。因此,校领导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管理的发展方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领导的教学理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初级中学领导作为主抓学校全面工作的重要管理者,所秉承的教学理念是其对教学工作的客观认识,同时也是指导其领导行为的关键。为了强化领导作用,通常学校领导的教学理念都是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的,对教学管理工作有着现实的影响。 2.2领导的教学理念对教学管理有指导作用: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领导会用其向基层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理念,也会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教学理念指导基层教师的教学工作。因此,领导的教学理念对教学管理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2.3领导的教学理念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无论是在行政管理还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校领导都是先进思想和理念的代表。也正因为如此,校领导对教学管理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彻底,其所秉承的教学理念也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超前性,对基层教学活动的指导性也更强。 3初级中学领导的专业水平,对教学管理工作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鉴于校领导的特殊地位,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校领导作为主要的推动者和管理者,其自身的专业水平不但对基层教师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最终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为此,我们应认识到校领导在初级中学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1校领导的专业水平,对基层教师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校领导作为学校的重要管理者,其综合素质以及教学专业水平对基层教师有着较强的示范作用。基层教师通过与校领导的对照,找出自身的差距,为具体教学工作和自身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3.2校领导的专业水平,对教学管理工作有着直接影响: 由于校领导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推动者,领导的专业水平决定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只有明确校领导的作用,并发挥校领导的专业水平,才能推动教学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3.3校领导的专业水平,对教学指导工作有着重要影响: 校领导不但肩负着行政管理职责,同时也肩负着教学管理的职责。在具体的教学指导工作中,校领导的专业水平是保证教学指导取得实效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认识到校领导的专业水平对教学指导工作的重要影响。 4初级中学领导对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关系到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管理作为初级中学领导的主要职责,占有初级中学领导工作内容的主要地位。基于初级中学领导的特殊作用和地位,初级中学领导对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对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结合初级中学教学管理实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校领导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关系到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 鉴于教学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及重要性,校领导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关系到教学管理工作能否能够得到有效开展,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校领导对教学管理工作认识十分重要。 4.2校领导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教学管理工作的地位: 校领导作为初级中学的重要管理者,其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因此,只有发挥校领导的指导作用,才能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进而满足教学管理工作需要。 4.3校领导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初级中学教学管理的风向标: 结合初级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校领导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代表了学校管理层的态度,对基层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校领导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可以视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风向标。 5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结合当前初中教学管理实际,只有明确领导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才能保证初中阶段的教学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从目前初级中学的教学管理工作来看,领导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管理的发展方向,领导的专业水平对教学管理工作效果有着重要影响,领导对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成为了关系到学校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思华 单位:新干县七琴镇初级中学

管理理念的重要性篇7

功利是指功效和利益,功利性管理理念就是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为行为准则的伦理观点为价值导向。功利性管理理念实际上是一种利己主义的伦理学说理念。但我们所说的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并非指德育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而是指学校德育中存在的片面强调的外在价值,即社会公众价值,忽视教育的育人、育德本体价值。功利性管理理念是伴随工业革命而产生的。在工业社会,“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工业化、都市化、市场化、世俗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工业文明的概念统

一、集中、规模、同步、竞争、效益、标准化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教育和学校生活。体现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其特征主要有:

第一,德育管理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只注重德育的外在功能,看重社会效益。德育的短期行为严重。

第二,德育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获得谋生的手段。对学生来说学习就是为了找到好的职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就业机会是学习的直接动机,培养良好的道德不是因为自身需要,而是社会的需要,(当然社会也需要,但这只是外因)社会需要德才兼备,学校就要按社会需求的模式去培养。所以,“听话”“服从”就成为学校培养道德的标准。

第三,德育管理的方式是同一的、强制性的。在德育管理中主要运用惩罚的手段,激励的方法被忽视。学生就像产品,要生产高质量的合格产品,就必须用同一标准去强制要求,按照工厂化模式对被管理者进行强制性的管理,达到符合社会用人的同一标准。这种管理理念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本位主义管理理念

“本位主义是一种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是个人主义的一种思想表现。”本位主义也叫小团体主义,是放大了的个人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只顾眼前的局部的利益,不顾长远的全局的利益,一切从自己的小集体、小团体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利益。其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德育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学校秩序的有序性;第二,德育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学生,与德育的对象相混淆;第三,在制度上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第四,不从长远出发,只顾眼前利益。

本位主义的价值理念,使学校在整个德育管理过程中,把保障正常的工作秩序列为第一位,只从学校自身的利益出发,不关注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德育管理需要有效地整合人、财、物、技能、环境等各种资源,调动各级管理者的积极性。但这个过程是一个缓慢的投资过程,为了眼前的利益,本位主义者一般不会去考虑的。本位主义管理理念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是“传播文化、传递人类文明,传递人类劳动和智慧的一切成果和结晶”,而不是为教育者带来利益;忘记了教育首要的功能是育人,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而不是教育者的发展,思想品德教育尤其如此。

3情感管理理念

“情感”一词,常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包含的意义很多。但其科学定义应该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映。情感及其多种多样的体验形式对人们的行为有着“调节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成为人的活动和各种动作(以及动作完成的方法)的持久的或短时的动机,从而产生追求所提出的和所想到的目的的意向和欲望。”理性固然重要,但理性不能离开情感,离开情感的理性就会失去其效力。规则、规范、制度的制定必须合情合理,当人们感情对立时,理性则常常是对抗的,这时要疏通理性,就需要从感情开始,情通理则通,情不通理则对立;管理的理性,要建立在感情通融的基础上,而不可能在感情对立的前提下获得理性的认同。

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他们的各种感情会编织成无形的人情和感情网络,形成共同的理性认识和感情纽带,达成默契与共识。在德育管理中必须要尊重人性的规律,以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在制度的框架里,留有一定的空间,把理和情置于其中,理中有情,情中有理,做到“润物无声”。

4文化管理理念

德育的文化管理理念就是把人们所认同的优秀文化融入到德育管理的各环节中,以文化的价值观念维护有效的秩序,实现学生的德育目标。文化对现实的管理活动有巨大的作用。这主要是:(1)价值定位。任何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价值定位,价值定位的不同,会使管理出现重大差别。(2)优先选择。管理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价值冲突中进行优先选择。在德育管理中。如果认可“人本价值理念,那么就会在制定各种制度中,体现个体的充分发展,不会以过多的惩罚压抑个性;相反,会运用更多的激励和鼓励发展个性。(3习惯选择。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学习、行为,并通过文化的积淀养成习惯,建立不成文的甚至下意识的规则体系。例如,一个饱读诗书深懂礼仪的重要性的领导,不会常常把训斥、谩骂挂在嘴边,不会经常去惩罚人;相反,一个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领导,不会有很高的涵养,言谈举止就会欠佳,他会认为惩罚比什么都管用。新晨

管理也是一种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教育管理的基石,是我们处理教育工作各方面关系的基本原则。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思考、实践,形成了一个民族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现实与未来的理解和共识,这就是文化传统,是文化的底蕴。文化是社会的产物,是一个社会的共识,是民族认同的标记,因而是民族得以凝聚的最大而无形的力量。中华民族讲究和合、宽容,克己、自省,诚信、坚韧等等,这些优良的传统都可以挖掘出来,用到管理之中,使学生在一种自觉不自觉、有意无意的轻松环境中内化自身的品行,加强身道德修养,提高思想水平。

5服务管理理念

学校的管理理念经历了一个由管制型学校到管理型学校再到服务型学校转变的三个阶段,现代学校应追求服务型学校的理念“管理,是众人的委托,管理的责任就是服务重人的目标。管理是造就别人成为英雄的工作。”从个人和社会关系上讲,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人的集合体,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没有社会也就没有个人。所以,人人要为社会服务,人人又都在为社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就是为自己服务,在社会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成为现代社会人所倡导的理念。服务是从平等的角度所表现出来的慷慨与援助,每个人既给予又得到,又教又学。在服务的行动中,建立了与他人的平等关系,用团结代替了利己主义。服务就是尊重、关心和奉献。服务反映了我们对自己真正本质的认识和接纳。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希望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人性,就在多大程度上投入服务的行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用平等服务滋养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管理理念的重要性篇8

论文摘要:随着 现代 管理理论和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税收管理理念已不再适应现代化的税收管理形势和变化的需要。加强税收管理,实现高效征管,必须运用先进的管理 科学 思想,创新税收管理理念,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构筑高效征管的平台,迭到税收遵从度高,征纳成本低,征管质量好,纳税人满意的最终目的。

一、现代税收管理理念的理论基础

(一)现代管理理念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一定的管理理念总是基于一定人性假设之上的,管理者总是根据这些人性假设来确定他们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

西方关于人性的传统基本假设为“ 经济 人”假设,认为:人是理性的,每个人都能通过成本收益或趋利避害的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人是“自私自利”的,总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根据这一传统的人性假设。管 理学 家麦格雷戈于1957年在其《 企业 中人的因素》一文中提出了x理论。x理论认为人天生是好逸恶劳,没有雄心壮志的。宁愿受到指挥,要求安全高于一切。因此,必须对大多数人实行强制的监督指挥和用惩罚作为威胁,迫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适当的努力。在此基础上,x理论认为多数人不能自我管理,需要另外的少数人从外部施加压力。在管理实践上,x理论强调强硬管理的权威性和服从性。在管理方法和措施上,x理论强调:管理的重点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基本上不考虑人的感情和道义上的责任;管理工作只是管理者的责任,是少数人的事情,被管理者的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服从管理,而无权参与管理;为了加强管理,需要制订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通常的激励措施是金钱刺激加严厉惩罚。传统的管理组织结构、管理政策、措施和计划都反映了上述假设。

然而基于x理论的管理理念在实践过程中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使麦格雷戈认识到,传统的指挥和控制的管理理念已不再适用于现代管理实践,因此,需要一种对人进行管理的不同的理论,从而提出他的新理论——y理论。

y理论认为:人并非天生就厌恶工作,因为在工作中消耗体力和智力就像游戏、娱乐或休息一样 自然 ;人们在自己对目标负有责任的工作中能够实现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而外部控制和惩罚只是迫使人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手段之一;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不仅仅管理者才具备这一能力;在一定条件下。人不仅能够学会接受责任,而且能够学会主动承担责任,而逃避责任、缺乏进取心、强调安全感一般只是经验的结果;在现代 工业 社会,许多人对组织具有相当高的想像力,人的智力潜力仅仅利用了一部分。在这些假设下,y理论认为人的自我成长和 发展 是完全可能的。通过组织一体化原则,创造一种条件,使组织成员通过努力争取组织的和自我的成功,以最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因此,y理论主张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有:管理者的工作重点,要从控制人转移到创造一种适宜的条件和环境,使人们在这种环境下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充分实现自我;管理者的职能和任务应当从单纯的指挥者,转移到成为帮助人们实现自我的良师益友,为发挥人们的才干创造良好的条件,减少人们在实现自我中的障碍;奖励方式从强调来自外部的奖励转变到强调内部的奖励。

y理论与x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x理论强调外来的控制,而y理论则侧重强调被管理者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由于x理论把人们的行为过分一般化、简单化了。因此,y理论的贡献在于提出了能提高管理者目标和被管理者目标一体化的管理理念,并体现了人性的发展。同时,他把尊重被管理者人格当作管理目的本身,而在x理论指导下的管理根本无法实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利益的统一。因此,y理论为人性化的人本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现实中,虽然管理层很少会承认他们信奉x理论,但他们的实际做法与口头所宣称的相悖。如果实事求是地看一看管理者是如何管理被管理者的,那么大多数组织的管理方式都反映出这样一种理念,即:若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被管理者是不能很好地服从的。

(二)现代税收管理理念

税收管理是管理的一部分,关于管理理念的理论同样适用于税收管理。一定的税收管理理念同样是基于对被管理者的人性和行为模式的假设基础上的。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税收管理理念认为并且强调:纳税人都不可能如实申报纳税,人人都想少缴税,最好不缴税。因此,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必须像警察对付小偷一样,对厂商企业和纳税人实行“上对下”式的强制型管理关系。

然而,随着现代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伴随着经济上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西方近年来兴起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根据现代管理理念的相关理论,对现代税收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公共管理运动缘于对20世纪7o年代以来凯恩斯干预主义经济政策所带来的“滞胀”困境以及西方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期间传统官僚制政府管理模式弊端丛生的深刻反思,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服务导向和顾客导向的特征,主张把公共管理对象视为顾客。将顾客满意程度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标准。这给谣方乃至世界各国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带来深刻的影响,促使传统的韦伯官僚制模式向以市场与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管理模式转变。同时,对传统的税收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税收管理理念从“管理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前提取代了传统韦伯官僚制人性恶的假设前提,认为以人性恶为基点并试图通过规制导向约束人的行为来维护公众利益的思路是不完备的。应该承认人的经济性特征,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并实现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统一。这一点给西方国家税收管理理念带来深刻影响,促使税务机构从过去视纳税人为偷税者处处设防严查重罚,转变为重视对纳税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通过提供高服务质量,降低税收征收成本,以提高纳税遵从率。有测算表明,一份纳税服务方面的努力,相当于50份税务监督打击方面的收获,成本收益率比较不言自明。鉴于此,一贯以严厉著称的美国联邦税务局也于1998年实施了重组和改革方案,把“通过帮助纳税人了解和实现他们的纳税义务,并通过使税法公平适用于所有纳税人,以此为美国纳税人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作为美国税收管理现代化的理念和使命,并把为每个纳税人提供一流的办税服务和为所有纳税人提供旨在确保税法得到公平实施的服务以及创造高质量的工作环境(为税务人员服务)作为其三个战略性目标。

二、树立现代化的税收管理理念

(一)转变传统的税收管理理念

我国传统的税收管理理念正是基于前述的x理论。税收管理的重点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为了加强对纳税人的管理,制订了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指挥与服从管理的关系,是一种传统的“上对下”式的强制型管理关系。这种传统税收管理理念是一种任务统帅下的陈旧理念,其直接后果是纳税人与税收管理者形成一种对立甚至敌对的态度,严重影响了税收征纳关系和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从而造成了大量的逃漏税和税收流失。给我国的税收征管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因此,必须对这种传统的税收管理理念从根本上加以转变:(1)从传统的征税人即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对纳税人居高临下的纵向管理,转向征税人对纳税人的横向平等的现代人本管理;(2)从传统的权威管理和服从管理,转向现代的和谐管理和服务管理;(3)从传统封闭式的以税收计划和税收任务为中心的管理转向全面开放的以依法治税为宗旨的现代税收管理;(4)从传统的人治管理、目标管理、承包管理,转向现代系统管理、综合管理、有效管理和法治管理。

然而,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直接跨越以规制导向为特征的税收计划和任务强制管理模式是不现实的。况且新公共管理运动所体现的税收管理理念于现阶段也不可能在我国全面推行,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仍是我国当前税收管理的主流。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新公共管理运动所蕴含的“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必将成为我国税收管理理念创新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税务部门应由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是参与者的角色逐步向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的角色转换.并根据社会公众的需求,提供优质的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

正是基于此,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树立“监督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税收管理理念,明确地把我国税收管理理念定位为“优质服务+ 科学 管理”。这是一种新型的适应税收管理 现代 化 发展 方向的税收管理理念,也是适应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实际需要的税收管理理念。它把重视服务和加强管理相提并论,是对传统税收管理理念的扬弃和对新形势下税收管理活动的内涵和实质的准确把握,是我国今后税收管理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现代化税收管理理念的具体内容

创新税收管理理念,就是要在扬弃传统税收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树立适应现代税收管理实践的现代化的税收管理理念:

1.树立“人本”管理理念。现代税收管理强调“以人为本”,首先就是以纳税人为核心,把纳税人服气不服气、满意不满意作为衡罱税务机关执法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要根据纳税人的确切需要,做出正确的税收征管决策,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贴近式的服务,引导纳税人正确理解国家的税收决策。增强其税收遵从意识;其次,要注意提升税务干部队伍的素质,加强思想品质 教育 ,强调任人唯能和奖优罚劣原则,实行“功绩制”考核;严格把好税务人员“入口”和“出口”关,招聘具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充实税务公务员队伍,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培训机制,培养造就复合型知识人才,承担起知识时代税收征管任务。

2.树立服务管理理念,实现办税服务与日常税收管理的有机结合。要转变传统的税收管理理念,改变把纳税人放在税务机关对立面的做法,应通过多种形式为纳税人依法纳税提供服务。如成立纳税人服务中心,建立纳税服务专门机构,专门为纳税人提供政策 法律 咨询、纳税辅导与培训、票证领购表格领取或下载等互动式服务;建立公共服务型税务机关,健全纳税服务体系,将纳税服务贯彻到税务检查、行政处罚、听证、复议、诉讼全过程,使纳税服务制度化,利用信息 网络 ,采取信息化、 电子 化、网络化等多种手段,为纳税人提供“全天候”优质服务。

3.树立信息应用和科技管理理念,实现由传统的手工征管向现代化信息征管的转变。近年来,税务部门通过“金税工程”、“大集中”工程等信息化措施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信息集中。集中信息的目的是应用信息,实现对税收工作全过程的分析、监控、改进和完善。各级税务人员既要善于利用信息网络广泛采集信息,并对信息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又要增强信息安全意识,使税收管理情报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保障。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就要整合现有信息系统,建立依托 计算 机网络和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覆盖所有控管税种和工作环节的税收管理系统;开发全国统一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软件,按照全国统一的税收征管工作规程,对纳税流程实现计算机自动监控管理;建立覆盖各部门的税收综合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监控系统,实现税务与其他各部门的联网与资源共享。提高税收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树立系统综合管理理念。信息化支持下的专业化税收征管模式,是—个不可分的整体,所有税务人员都应该树立系统综合管理的观念,掌握本岗位工作如何与相关岗位进行配合衔接。尤其是在专业化管理模式下,必须注重征、管、查之间的衔接和协调,注重运用系统整体观念来系统分析,综合解决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同时,要树立系统综合管理观念、自觉地把税收管理系统与整个国民经济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税收管理系统的运行质量。

5.树立法治管理理念,实现由依靠行政手段管税向依靠法律治税的转变。要最大限度地弱化行政权力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强化税收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和覆盖面,建立规范的税收立法机制、科学的税收征管机制、有效的执法考核机制、严密的内外监控机制,把税收执法的各种行为置于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之下。

6.树立效率管理理念,实现由注重完成任务向注重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的转变。简化办税程序,减少征税成本,将税收效率作为评判税收征管工作效能的重要指标。减少审批事项和环节,扩大窗口办事权力,谁受理谁负责。谁办理谁承担责任。合理设置人员机构,弱化任务考核,强化质量考核,把征管质量高低作为判断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规范税收征管费用支出,并列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年终考核指标,调动全员参与税收成本管理。

7.树立社会管理理念,发展中介机构。现代税收管理是一项牵涉颇广,工作量巨大的工作,仅凭税务机关的力量是很难做到完美的。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大力发展税务业,将税务机关的主要精力放在大税源的监控、稽查上,而对报税环节的监管从税务机关转移到税务中介机构,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有效提高了征管效率,使税务在为纳税人提供广泛社会化纳税服务的同时,也成为税收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

8.树立文化管理理念。税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观念,是先通过一定的载体,凝练在管理上、制度上以及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层面的,然后通过学习和观念上的提升来达到提升管理理念的。所以税收文化建设应该更好地与税收征管各方面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税收文化建设,营造一种氛围,让征税人和纳税人逐步理解税收本质,形成征纳双方一致认同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把税收意识融入日常管理中,最终增加征纳双方的诚信度、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9.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实施分类征管。将西方风险分析理论引入税收征管,借鉴日本的“三色”申报机制、美国的“分三级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纳税人的收入风险不同的现实,在税务机关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类型纳税人的不同特征,分类管理,做到合理安排税务机构内部资源,将税收征管能力集中在税收收入风险较大的纳税户的监管上。

上一篇:商业企业运营管理范文 下一篇:市场推广宣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