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21 16:55:10

建立完善制度的重要性

建立完善制度的重要性篇1

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一是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去,要靠广大党员干部具体实践。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可以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实践者。二是确保党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历史任务、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广大党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可以确保党员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引导全体人民积极投身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中去。三是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7080万党员的党,广大党员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中,体现了先进性。但必须看到,在党员队伍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只有从制度和机制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四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需要。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最终要体现在党员身上,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实现和体现。用一套稳定持久、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来规范约束党员,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顺利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指在教育、激励、约束党员永葆先进性等方面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具有内在、科学联系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既包括制度,也包含新的理念、先进的方法、好的阵地载体、经费保障等,它具有长期性、根本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等特点。长效机制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当前要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提炼和总结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使之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和完善。

一、围绕提高思想素质和增强能力,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完善党性教育制度。坚持“”制度,把加强党性锻炼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强化理想信念和党的纪律教育,引导党员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党内培训制度。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制定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划。根据党员需求,依托各级党校和其他培训机构,对党员进行政治理论、新科技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课程培训。完善培训考核制度。把党员学习教育情况纳入党组织对党员考评的指标体系,作为党员评先创优的重要依据。

二、围绕激发党员活力和规范党员行为。建立健全党员管理机制。一是完善党员管理的工作协调制度。比如,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制度和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党的工作的全面协调和综合指导能力。进一步落实辖区内“两新组织”、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党的工作及流动党员的属地管理,实现辖区资源共享,构建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大党建”格局。二是完善党组织服务制度。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解决党员困难与解决群众困难相结合,关心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外来流动人员中的党员。尊重党员的民利,支持、鼓励党员对党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保护党员的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三是完善党员管理信息化制度。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全面建立“党务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局域网或互联网开设专门的“党建网站”,开通“党员管理窗”、“建议箱”和“党员谈心室”等信息平台。推广普及“共产党员IC卡”,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三、围绕提高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和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一是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强化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保证党组织、党员的行为符合党和人民利益。强化党的组织纪律、政治纪律、宣传纪律、群众纪律等对党员的约束,规范党员的行为。二是完善群众监督制度。建立党员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报告思想、工作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征求群众意见制度,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之前,通过召开座谈会、党员与群众见面、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作为对党员提出评议意见的参考。三是完善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制度。对不履行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党员,进行教育转化、重点帮助,对经教育不改、不符合党员条件的要按正常程序进行组织处理。

四、围绕增强责任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党员作用发挥机制。完善党员履行义务制度。每个党员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不同,先进性的实现形式和具体体现也不同。这就需要党组织及时提出要求,使党员通过不同的职业岗位、劳动方式,在不同的经济、社会组织、社会群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完善活动创新制度。拓展党员发挥作用的领域,在强化党员立足实际参与本单位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同时,积极推动党员个人参与社团、协会等社会组织活动。加强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以突出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为重点,鼓励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以不同形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完善激励制度。对发挥作用好、表现突出的党员除了在物质、精神上给予奖励外,在政治上给予关心。

五、围绕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和活动阵地建设,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机制。一是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各级党组织的管党意识,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认真抓好落实。强化党组织书记抓基层组织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并建立健全工作考核机制,切实把抓党建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其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奖惩,确保责任落实。二是完善经费投入制度。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办公用房、活动场地和活动经费等问题。三是完善党务工作机构和人员管理制度。适应党的建设工作任务的需要,健全党务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力量,并切实加强党务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工作,全面推进党务干部多岗位交流,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制定制度是基础,落实制度是关键。一方面要从全局出发,将各项制度建设与国家法律法规和等紧密衔接,做到系统配套、科学合理,于法周严;另一方面要突出现实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做到重点突出、明确具体、务实管用,于事简便。机制建立和完善后,要抓好贯彻落实,采取有效手段,约束、激励党员自觉遵守制度,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

建立完善制度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12-01

在事业单位的相应管理工作中,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科学的内控制度可以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井然有序,避免出现资产流失等经济损失的不良现象,从而有效的遏制经济犯罪事件。保证财政工作能够顺利展开,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不断的提升。基于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应该积极吸收先进的内控管理理念转变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现存的不足之处,便于内控制度能够更加完善以促进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概述

内控制度是指事业单位针对本单位各项管理政策以及对本单位财务资产的相应保护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性的一个过程。因这个步骤是事业单位管理、控制自身财务的关键,所以对其加以系统的规范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促进事业单位能够更加良好的运转。内控制度往往可以用于实现事业单位的相应目标,并且能够为事业单位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不仅能够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进行有效控制和保护,而且还能够通过精确的职责分工以及相应的财务管理程序来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具有更加真实和可靠的特点。因此,事业单位重视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能够保证事业单位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强的竞争力还能够使事业单位自身获得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二、我国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内控意识不强,内控制度执行力度差

很多事业单位往往对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对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不关注,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也不关注,造成财务状况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而且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往往流于表面形式,执行力度根本不强,内控制度并不能发挥出其本身的效用,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事业单位对经济财务状况难以控制。

2.相关人员素质不强,内控制度缺乏协调性

很多事业单位不重视内控制度的建立,并且相关人员素质有限。由于执业人员的素质不同,在现实操作中往往存在很强的随意性,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内控制度的实施效果。并且因对内控制度认识的不完善导致内控制度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由于内控制度缺乏相应的监督措施,导致很多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缺乏协调性,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内控制度管理较弱的状况。

3.事业单位信息机制不够健全,内控制度受制约

很多事业单位不注重信息机制的建设,往往会造成系统之间很多财务资金出现问题,因此建立相应的信息机制可以保证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的安全和准确性,以保证内控制度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效果。如果一味的抱着节约成本和节约人力的观点,那么内控制度在相应的制约因素下难以发挥正常的效率,会造成事业单位更大的损失。

三、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措施

1.加强内控制度的理念,完善内控制度的建设

在事业单位内部应该加强内控制度相应理念的学习推广,加强贯彻力度改变以往对内控制度浮于形式的理念了解。并且通过相应的先进理念来对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加强,使事业单位能够在内控制度的有效管理下有效的控制财务使用效率。

2.加强相关人员的素质培养,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机制

对事业单位中的内控制度的相关员工应该加强素质培养,不断的提升人员工作效率,从而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相应人员的努力下得以不断的发展完善。并且应该对事业单位中的内控制度进行相应的监督机制建设,保证对内控制度进行及时的评审和修正。

3.设定良好的控制程序,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事业单位应制定符合自身的控制程序,以便于自身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还应该注重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建设。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不仅能够使事业单位员工明确内控制度的相关信息还能够及时了解应注意的事项。事业单位若想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就必须对内控制度进行相应的监督,以保证事业单位相应经济活动的效果。

总而言之,内控制度不仅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而且也是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的。若想要保证事业单位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要注重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翟志华.怎样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N].中国财经报,2003.

[2]洪美英.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何在事业单位得到落实[J].科技资讯,2006.

建立完善制度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 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构建原则 制度与保障机制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只有建立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搞好这项“根本建设”,解决这个“永恒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新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汲取国外政党兴盛成败的经验教训,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不断强化党员的执政意识,规范党员的执政行为,真正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一、确立构建长效机制的原则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党的优良作风和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必须杜绝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求长效机制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持久性,使构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切实可行,符合党的建设发展规律,符合党情、国情和社情,使其在运行中最充分地、最有效地发挥作用。

(二)与时俱进的原则。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党在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中需要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原则,一是体现在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过程中要注重机制的创造性和前瞻性,使机制不仅在当前,而且在今后能长效发挥作用;二是要善于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完善机制和创新机制,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得以与时俱进,从而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能够持久地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要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化,必须要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重点是提升广大共产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促使广大共产党员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目标宗旨内化为内在意识,并努力化为自觉行动,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队作用。同时,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不断探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规律和时代要求,才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过程取得明显的实效。

(四)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仍然需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使党的优良传统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实践中继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在新时期、新阶段随着党的事业不断推进,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不断探索、不断拓展新的路径:通过遵循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发扬优良传统,引进新的机制,开辟新的路径,以保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永久化。

二、探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制度

从当前的现实来看,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应重点探索建立以下十项制度:

(一)党员意识强化制度。党员意识决定党员的行为和作用的发挥。应重点加强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形势任务、党员权利义务等方面的教育,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采取的“重温入党誓词”、“党员佩戴党徽”、“党员先锋岗”、“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等有效做法,健全完善具体规章制度,不断增强党员的角色意识、身份意识、形象意识和行为意识,使广大党员牢记光荣使命,自觉履行职责,树立良好形象。

(二)党员能力增强制度。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且要有较强的能力和过硬的本领。应以强化党员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为基本途径,围绕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健全完善业务培训、业务考核、业务评价制度,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党员责任落实制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广大党员去贯彻,党的各项事业要靠广大党员去推进。应把规定的党员义务与党员的岗位职责结合起来,进一步细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制定可操作、可考核的具体责任目标,健全完善以督促、检查、考核、评比、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党员责任目标管理制度,保证党员认真履行责任。

(四)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使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坚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等有效做法,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党政领导机关群众接待日”、“党员干部到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锻炼和帮助工作”等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为党员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植根群众架起桥梁,使广大党员自觉坚持群众路线,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

(五)党员发挥作用制度。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活动主体。党的各项事业离不开广大党员的努力工作和率先垂范。应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的“争当振兴老工业基地先锋”、“亮身份、树形想、做表率”等主题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积极探索党员推进改革、服务发展、维护稳定的有效措施和途径,为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载体、搭建平台。

(六)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只有党员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认真贯彻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健全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和党员批评、检举、申诉、控告权利保障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七)党员民主监督制度。只有对党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制约,才能保证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正确行使权力。应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围绕党组织对党员的监督、党员之间的监督、群众对党员的监督和舆论对党员的监督,健全完善具体规章制度,对党员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

(八)党员自我约束制度。党员保持先进性,不仅需要组织的监督和约束,也需要党员的慎独和自律。应认真总结和完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员查摆问题、党性分析、自我批评等有效做法,围绕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检查、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健全完善具体规章制度,切实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转化为党员的自觉行动,使广大党员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九)党员进步激励制度。激励党员进步,有利于激发党员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应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采取的选树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开展谈心活动、为困难党员送温暖等有效做法,围绕榜样激励、荣誉激励、感情激励和物质激励等方面,健全完善具体规章制度,进一步增进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感情,激励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十)党员队伍纯洁制度。只有严把发展党员的“入口”,疏通不合格党员的“出口”,才能保证党员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应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宏观指导制度,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制度,发展党员预审、公示、票决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严把发展党员关,确保党员队伍的质量;健全完善处置不合格党员的规章制度,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规范处置不合格党员的程序,及时处置不合格的党员,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

三、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保障机制

(一)完善理论研究与指导机制,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化必须要强化理论研究与指导机制,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是共产党的重要特征和政治优势。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善于研究马克思主义。通过强加理论建设,强化理论研究与指导机制,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和教育广大共产党员,使广大共产党员始终保持政治的先进性,这是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途径。

(二)完善政治意识导向机制,坚持意识形态化。政治意识是共产党员先进性构成的要素之一,要实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化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导向机制,坚持意识形态化。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开创和推进的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因此,我们在开展各项工作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通过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强化政治意识导向机制,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注重广大共产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思想保障。

(三)完善密切联系群众机制,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和增强广大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路径。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广大共产党员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坚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路径。

(四)完善各方面利益整合机制,增强党的影响力、领导力。努力完善党的各方面利益整合机制,是增强党的影响力、领导力的重要路径,也是保持党和广大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渠道。通过不断完善各方面利益整合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的影响力和领导力,使党的先进性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五)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始终保持凝聚力与战斗力。广大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期保持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密切相关。强化组织保障机制、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重在规范化建设,即要努力实行党的组织建设科学化、规范化,使党的组织建设能够遵循科学的路径和内在的规律进行,既要克服实用主义简单化,又要克服形式主义烦琐化,从而使党的组织建设能够科学、有序、富有成效地推进。

(六)完善科学管理机制,使先进性保持制度化、长效化。制度建设是根本的建设。完善科学管理机制,实现先进性的制度化,是保持和增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长效化的重要措施和重要路径。为此,党应根据事业和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科学的制度体系,使党的建设更加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变化,通过完善科学管理机制,使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的工作得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通过科学、规范的制度化管理来有效实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工作的长效化。

参考文献:

[1]张金荣,姜治莹.科学发展观与政治文明建设[J].理论前沿,2005,(3).

建立完善制度的重要性篇4

摘要: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首先就是要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内部控制机制建立是否完善以及执行程度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企业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本文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性,并提出构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会计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对风险的抵抗能力,是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内部控制机制重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就是对企业内资料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保证资料的原始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避免其存在的错误、流失以及舞弊行为,在保证会计资料完整性、真实性基础上实现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1]。因此,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对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助于企业方针的执行以及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的存在是由关联整个企业信心的政策、制度以及程序组成,通过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可以更好地掌握企业业务经营的任何一个环节,掌握目标发展的方向;第二,提升企业资料的真实性。经营信息以及会计信息直接影响着企业下一步发展方向的确定,只有确保每份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才能为方针的制定提供更全面的服务,确保方针的有效性、正确性;第三,确保企业资产完整性。企业想要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资金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意义。通过构建内部控制机制可以有效管理企业资金,包括现金、存款、股票以及证券等重要物资进行安全保护,避免因为资金问题对企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构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实施策略

企业构建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主要就是增强企业对风险的预防、抵抗能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想要构建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必须要在国家规定要求内,并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基础,来建立符合自身管理和发展的内部控制机制[2]。

1.创设良好内部环境

想要构建内部控制机制,前提就是必须要具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内部环境的存在不但规定了企业规章制度,并为方针的制定提供方便,同时还可以影响员工思想。创设良好内部环境主要可以在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提升领导内部控制意识。领导是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定者,更是企业工作的领头人,在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必须加强领导对此的认识,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只有保证企业领头人具有遵守财政法纪的自觉性,才能保证机制切实有效的执行。第二,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新时展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人才的竞争,抓住人才就抓住了市场竞争优势。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一切内部控制机制都以员工为出发点来进行工作,为员工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同时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第三,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影响员工思想重要因素,只有企业整体文化积极向上,才能传达给员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使其不断前进,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助力。同时,企业还应加强法制环境的建设,只有人人都具备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正确性。

2. 建立完善信息管理制度

企业想要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具备正确的发展目标,而目标的制定与企业信息有着重大联系。因此,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就应该完善信息管理制度,保证信息在收集、处理以及传递过程中具有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合理性等,保证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执行。建立完善信息管理制度主要可以在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提高信息质量。要求加强对信息筛选、核对以及整合等流程工作的管理,提升信息具有的实用性。第二,加强信息之间交流管理。做好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以及外部客户、投资商、监督管理部门等之间的交流沟通,提升信息具有的效用性。第三,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在实施办公自动化背景下,应该加强对企业内部信息的安全管理,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流通时的安全性,做到内部控制于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机统一。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反舞弊制度,避免企业内出现等不良现象,通过建立举报通道来加强对企业内信息的监督。

3.建立健全会计内部制度

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中最重要的就是会计内部控制,如果一个企业不具备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那么这个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就是不健全的。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内部制度主要可以在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发展过程中各种资金申请、审批动向,加强对资金预算管理的控制。第二,加强审批制度管理,明确企业内部不同岗位工作业务范围、管理事项、业务流程以及所负责任,通过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实现企业整体进步。第三,建立审查制度,主要就是以《会计法》为主,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为辅,针对企业内会计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监督管理[3]。在企业内部规范对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监督的管理,有效规避各种风险,保证企业资金财产的安全性。另外,企业还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审计机制,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进行监控,保证内部控制机制构建的合理性,提高内控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建立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可以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评估,并对财政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监督,针对其中存在的薄弱环境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意见,进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结束语: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就必须要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应以国家规定为根本依据,结合自身特点并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经验,建立完善内控机制,并保证其可以正常运行,进而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朱万波.探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认识[J].现代经济信息.2012(24).

[2]张璐.完善动漫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7).

建立完善制度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完善对策

随着经济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已成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核心。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对于建筑企业的长远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会计制度缺乏健全性等方面,严重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效果。对此,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从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的责任制度、强企业施工预算控制等方面入手,提高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质量。

一、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内部会计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但从实际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缺乏足够的重视、会计制度不健全、缺乏内部会计监督审核等方面,都严重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效果。所以,审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企业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会计内部控制一直是建筑企业的薄弱环节,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开展。企业领导层缺乏对会计控制的重视,对会计控制的认识持有片面性,认为内部会计工作基金是财务部门的职责。所以,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践行内部会计控制时,制定的内控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相关制度无法发挥其作用,内部会计控制被架空。

2.企业会计制度缺乏健全性。建筑施工企业具有流动性大、周期长等特点,这就决定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由独立的项目单元构成,极易在管理上出现混乱。从实际来看,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健全的会计制度,以至于企业内部控制不规范,在各环节工作的开展中出现组织不健全、实施不到位等问题,影响到内部会计控制效果。

3.企业缺乏内部会计监督审核。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开展,依托于监督制度的有力保障。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复杂的内外条件,决定其会计核算、监督的复杂性。但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会计监督与审核,侧重于大量工程的承接,以至于项目预算审核不严谨,造成企业在发展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二、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流动性强、生产周期长等特点,为建筑施工企业有效开展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带来较大难度。针对上述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切实开展内部会计工作,应强化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施工预算的控制,以及会计制度的责任制度建立,进而确保内部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1.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发挥其作用的基础,在于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以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中,由于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强调企业要按照相互制约的原理,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合理的配置,强化各职能的相互协调,而又相互分离。与此同时,建筑施工企业也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如经营项目特征、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出适应性强、约束力好的内部会计核算体系,这有助于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并不断地优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2.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的责任制度。有力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在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的责任制度过程中,要优化组织部门的功能结构,强调各部门的相互协调。落实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责任,以规范其会计控制行为,提高会计监督机制的有效性。与此,各岗位间要建立相互监督机制,强化各岗位间的相互监督。

3.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预算控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出发点。科学合理的工程预算,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相关的资金投入,而且影响到人力资源、物资资源等方面的费用支出。所以,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预算控制,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科学合理的预算控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具体项目的工程预算;二是企业整体预算。建筑施工企业在强化预算控制的过程中,要建科学合理的预算体系,并进行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等环节,以实现有效地内部会计控制。

三、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落实“两手抓”的工作状态,一手抓会计核算体系、责任制度的建立;一手抓施工预算控制的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行为,落实各部门职责,才能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创造有力条件。

参考文献:

[1]林 琳:浅析如何通过改善财务管理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3(01).

[2]李秀平: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0(01).

[3]肖芳林: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04).

建立完善制度的重要性篇6

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xx同志强调指出,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确保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指导制度制定,提高制度有效性,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基础工作。

建立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系统反腐是当今反腐倡廉的总趋势。系统反腐体现在制度建设方面,就是坚持从腐败现象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原因入手,从宏观上进行总体设计;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使各方面制度紧密配合、综合发挥作用。具体而言,应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制度建设:第一,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增强全体公民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观念和制度意识,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根本。应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国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的素质和公民依法监督的自觉性,使预防腐败工作更有成效。第二,进一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形成健全完善的监督制度,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化的关键。完善的监督制度,可以保证权力的授予和运行受到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应通过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监督制度的有关规定,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合力,加大监督制度创新力度,使各项监督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进一步加强预防制度建设。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有效预防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和体现。应建立健全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形成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第四,进一步加强惩治制度建设。惩治腐败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条件。应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建立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调查分析和专项治理制度,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其配套制度。

建立完善制度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 公证法律制度 公证诚信 管理制度

作者简介:王长萌,福建省福清市公证处。

公证制度是我国重要的信用保障机制,是当今信用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公证制度的本质在于对经济及民事主体进行法律干预,通过建立专门的公证机构规范经济、社会及民事行为,以此形成公平、诚信的活动氛围,建构诚信社会信用体系。诚信是社会、经济及民事主体最基本的活动准则,是公正制度的核心价值内容。公证诚信制度建立能够有效地保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稳健推进,基于公证制度下,完善公证诚信制度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公证诚信制度概述

(一)公证诚信制度的含义

诚实信用原则在法律上是指社会、经济及民事活动主体在发生社会、经济、民事行为时,应以诚实守信的思想观念为根本,通过公开地、善意的、诚实地方式执行其义务、行使其权利。公证是一项重要的司法举证行为,是国家基于对组织民事纠纷进行预防、降低诉讼力、节省不必要的法律损失,保证法律的有效性、稳定经济社会民事活动秩序的重要制度保障。公证诚信制度是以诚实守信原则为基础,以维护社会秩序,维护民事、社会、经济主体合法权益为目的,通过公证机构依法行使法律效力的司法规范性行为准则。

(二)公证诚信制度的内部本质关系

诚信与公证自身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公证制度的本质在于诚信,诚信是在公证制度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公证制度的建立离不开诚信这一本质内涵,诚信的构建需要公证制度的支撑。诚信客观存在于人类行为活动中,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机制的引入,由于市场的盲目性以及趋利性,导致一些经济行为主体诚信的缺失。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诚信又重新回归理性视野,逐渐纳入我国社会法律制度。随着我国现代法治的完善发展,诚信成为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的最为关键性的因素。公证是一种司法机制,诚信则是公证的核心与本质内容,没有诚信的公证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只有保证诚信公证制度的开展,才能够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对各类行为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公证结果体现了公证部门的公证效力,在公证制度的开展过程中,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对诚信制度的有效实施要进行保护,实现公证效力的最大化。

为了有效预防和抵制社会、经济、民事活动中的欺骗行为,而建构公证制度,这种非诚信活动时公证产生的根本所在。公证制度从作用上讲,它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最为基本的法律工具,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性支撑。公证机构能够在运用国家公信力的基础上体现公证机构的公平性,是基于国家法律保护基础上的公证平台。公平、平等和合法是公证制度当中诚信制度特点的重要体现。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公证制度是诚信制度的重要体现,具有一定的公信力,现已逐渐成为保证群众合法权益与收获信誉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公证法律制度对公证诚信制度的推动性作用

(一)完善的公证制度能够有效地为公证诚信制度的建设提供动力

完善的公证制度是保证公证诚信制度建设顺利的动力基础,公证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诚信体系建构的最为关键性的因素,是公证诚信制度建立与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能够有效地推进公证诚信制度的合理完善。诚信最早体现法律上可追溯到瑞士的民法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诚信被各国所重视,纳入到自己的法律系统体系中。诚信在法律上的规定性定义是指无论何种人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过程中都应该依据诚信的原则进行具体的施行。诚信制度是诚信意识的法律化体现,是规范社会、经济、民事行为的重要法律依据和手段。诚信制度纳入法律体系当中,具有一定的法律相应是我国现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公证制度的完善是优化法律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公证制度的实施,能够保证诚信发挥其自身所具备的效能,从而推动公证制度的持续性发展。在公证制度的具体发展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其在法律当中的自身效能的发挥,以保证社会服务职能的充分性与全面性执行。通过对我国民事法律的调查发现,有关公证制度的法律制度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少,在我国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关公职制度的法律规定缺少全面性与普适性,导致相关问题的层出不穷。同时,与其他国家公证法律制度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公证制度具有一定法律条文进行实际约束,导致在具体实施当中具有明确条款进行约束。保证公证程序与公证制度的科学合理性,是推动诚信公证制度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公证法律制度是提升公证诚信效力的重要保障

基于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公证诚信效力主要以一种国家法律粗在形式得以体现,发挥一定的司法效能。与此同时,诚信公证效能以公证法律的保障机制为基础,得以具体地实施。公证制度中所存在的公证效益主要通过强制的执行效力、证据效力得以体现。其中,有关强制性的执行效力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关辖区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关于证据效力方面,公证书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具有的公证效力,其中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明文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实施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也就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公证机构所出示的文书具有国家公信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证的诚信效力。具体分析探讨公证法律制度,对在公证诚信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具体的公证法律制度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的探索,以及完善诚信公证制度,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基于公证法律下健全完善公证诚信制度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法定公证范畴,为公证诚信制度的建构提供法律规范依据

法律公正原则是相对于自愿公证原则而言的,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在相关行政法规、法律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司法公证济公实行的行为规范。公证制度作为一种信用保障机制,是社会信用的制度性服务与司法性保障,其有效性的发挥需要一定法律及法规支撑。然而,在我国的民事法律体系中,对于法定公证范畴的法律界定是缺失的,严重阻碍了公证诚信制度的建构进程,对社会信用氛围环境的塑造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法定公证范畴的界定,是实现民事实体法与公证法有机连接的基础,在两者之间起到纽带和桥梁性的作用。法定公证事项是公证相关法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规范、制度相关社会、经济、民事主体的行为以及公证机构的公证执法行为,以此推动社会信用机制的发展与完善,从而减少行为成本,保证社会、经济、民事活动的顺利安全开展,推动整个社会系统的健康有序运行。

(二)强化公证效力,提升公证诚信效能

当前,我国对公证效力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完善。从总体的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相关公证效力的法律规定力度和适用范围较小,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的推动下,国家对经济的职能管理手段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行政手段逐渐转化为法律手段,基于此,国家应扩大公证行为使用范围,强化讼争效力,进一步提升公证城西效能,使诚信制度广泛覆盖于社会、经济、政治、民事等活动领域,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形成。

(三)提升公证人员综合素质,建立职业化管理制度

公证员作为公证法律制度及公证诚信制度的执行者,具有一定的法律主体行为,是保证制度有效施行的主观决定性因素。因此,基于公证法律制度,完善公证诚信制度要建立在高素质公证团队建设的基础上。作为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公证机构应高度重视对公证人员职业素养及道德修养的培训与教育,从行为主体方面,提供公证诚信制度效能,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完善公证资格准入制度,将诚信纳入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健全职业风险保障与防范机制全。在培训机制上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建构、加强公证员的职责意识、健全公证员道德培养机制。

转变公证员管理机制,以现代管理理念为指导,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公证员管理制度,规范公证员的职业执法行为,提高公证员的职业素养,加强对公证员队伍的在教育。

建立独立的公证职业体系,将公证活动独立于其他行政、司法之外,使其充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保证执法的公平、公证性。公证诚信制度是社会信用机体的免疫细胞,能够有效抵御信用封信及欺骗性性行为的发生,是保证社会系统健康有效运转的重要内容,需要一定独立的法律地位,强化其有效性和公平性。

(四)建立健全公证诚信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公信力

公证诚信质量是公证诚信制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其生命力及活力所在,因此,公证机构应建立健全公证诚信保障体系,保证公证诚信制度的实效性,提升诚信机制的公信力。该体系需要严密的证据收集制度,有效的审批报批制度、规范的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完善的查证制度等内容共同作用,以此形成强大的网络系统,保证公证效力的有效实施。

(五)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保证公证诚信制度的有效性

公证诚信制度与其他行为规范相同,需要一定的监控管理机制。在有效的监督管理下,公证诚信制度才能得以健康运行,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应建立健全相关监管机制,从内到外形成有效的监督控制网络,加大监督处罚力度,保证公证诚信制度的有效性,加强其法律权威性、提高公信服务水平。

建立完善制度的重要性篇8

1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加强先进性建设的重大课题

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执政党的先进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奋斗目标和基本纲领的先进性、成员素质和组织原则的先进性、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先进性。这四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可见,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体制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内涵,一是指党内组织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的制度,二是指党领导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的制度。党的工作机制也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内涵,一是指党内各机构的相互关系及其工作方式,二是指党在领导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过程中同国家各职能机构的相互关系及其工作方式。领导体制决定工作机制,工作机制体现和保证领导体制。从某种意义上讲,党在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奋斗目标和基本纲领的先进性、成员素质和组织原则的先进性等,都需要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来保证、来落实。因此,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既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又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我们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党始终注重加强先进性建设,成为执政党以后又将先进性建设同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坚持把它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产生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十六大以后又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始终保持党的思想理论的先进性。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仅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整个先进性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创新,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纲领的与时俱进,党的队伍的不断壮大和组织结构的不断健全,都同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密切相关。

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仍然是一个紧迫任务。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执政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至关重要。党的先进性是一个动态的建设过程,在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基本纲领、成员素质和组织原则既定的前提下,党的先进性建设就主要体现为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和完善。第二,我们党现行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方面。第三,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也是需要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我们党完善执政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也必须与时俱进。

2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基本原则

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总的要求是保证我们党走在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列,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为此,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宪法确定的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体制不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国实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这从根本大法上确立了党在整个国家生活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和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领导体制。实践证明,这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全体中国人民意志的领导制度和领导体制的。

第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五十多年的执政实践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其中包括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经验。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需要认真总结和运用。同时,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认真研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我国社会生活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党的历史方位和主要任务的变化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使我们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更加科学、更有效率,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第三,坚持科学性与高效性相统一。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基础之上,无论是党内组织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的制度,还是党领导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的制度;无论是党内各机构的相互关系及其工作方式,还是党在领导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过程中同国家各职能机构的相互关系及其工作方式,都必须科学合理,严密周全。

3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当前,需要着重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进一步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机制。这是把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到国家生活中的需要,是完善党的领导体制的需要。作为执政党,我们党必须坚持对整个国家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集中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决定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及大政方针,并善于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领导立法,依法治国。要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各级党委对同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政治协商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领导。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党委探索出“一个党委,三个(人大、政府、政协)党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委除决定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的重大问题外,不直接干预这些机构的日常工作,而是通过其党组和在这些机构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贯彻党委的意图,达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目的。这种方式值得推广并不断完善。

第二,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方式、执政方式与执政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密切相关。总结我们党50多年来执政的基本经验,借鉴国外执政党的经验教训,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使党始终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执政方式,实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进一步探索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执政能力,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任务。

科学执政。首先是要按照科学规律执政。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执政活动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规律的基础上。其次,必须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来指导执政实践。科学的思想、理论决定执政党执政目标体系的科学性。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善于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其三,必须有科学的制度和方法作保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民主执政。首先是坚持为人民执政。我们党是受人民委托执政的,必须始终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各种利益关系,既要保护发展活力,又要兼顾社会公平,特别是要始终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在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其次,必须依靠人民执政。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必须充分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畅通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建设与管理的渠道,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

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首先,必须领导立法。执政党必须加强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其次,必须带头守法。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执政党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其三,必须保证执法。加强和改进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保障。以保证司法公正为目标,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为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第三,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对关系国家发展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作出正确决策,是执政党的重要职责,也是实现领导和执政的主要途径之一。保持决策机制的科学性、先进性,是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建立健全决策信息公开和公布制度。凡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制定、重要干部任免、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和大额度资金使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处理,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之外,都要及时公开决策的事项、依据、程序、结果。其次,要健全完善民主、科学决策的程序。在决策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听取少数人的意见,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对关系重大、涉及面广的重大决策,应先行试点,检验决策的可行性,取得经验后再作出正式决定。其三,要健全完善民主、科学决策保障制度。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咨询与论证制度、决策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和决策信息支持系统。其四,建立健全决策评估系统和纠错改正机制。应建立相对独立于党委、政府而又服务于党委、政府的决策评估系统,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决策效果进行科学的和客观的评估,对决策方案执行后的相关影响进行追踪性研究,加强对决策活动的全程监督。其五,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健全具体的责任追究办法,明确决策者的权限及相应责任,实现权利和责任相统一。

第四,进一步完善各级党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中央和地方党委是重大决策的主体。要按照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各级党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发展党内民主,保证科学决策。一是进一步强化党代会和党委全委会的功能。在认真搞好试点、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党代会常任制或代表常任制,进一步确立党代会在本级党组织中的权威地位,使党代会真正发挥对党内重大问题的决策权,以及对党内决议执行情况的监督权,确保全委会和纪委会严格执行党代会的决议,使全委会和纪委会的工作严格接受党代会的监督。从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具体制度入手,进一步强化全委会的功能。二是进一步完善全委会、常委会的工作规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党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涉及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问题,都应在充分论证基础上,通过召开全委会会议讨论决定,并在全委会监督下实施。完善全委会、常委会表决制度。三是进一步完善科学规范“一把手”权力的制度。按照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对班子的权力进行合理分解。一些地方规定“一把手”不分管人、财、物的具体业务,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四是进一步完善党员行使民利的制度体系。积极探索保障党员民利的活动载体,为维护党员民利提供保障,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五,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领导者的职责是两条,即出主意(决策)、用干部。对执政党来讲,科学选拔或推荐优秀的执政骨干队伍,既是一个重要职责,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当前需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首次提名”制度。逐步推行干部任用初始提名由地方党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制度,并建立首次提名责任制。二是完善选人用人“最终决定”制度。逐步将下一级地方党委、政府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本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纳入地方党委全委会或常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范围。组织部门在讨论干部任免建议时,应邀请纪委和组织部内部的干部监督机构人员列席会议。三是建立选人用人情况通报制度。继续推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各级党委常委会(或全委会)、部门党组的用人决策,应定期向管辖范围内的党组织、党员和群众通报,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四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议制度。各级党委常委会和主要领导干部在年度述职述廉活动中,应把用人权的行使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在相应范围内进行评议;也可由党代会代表或全委会成员对选人用人质量进行评估。评议结果作为上级党委评价考核下级党委和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五是建立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包括推荐提名失误责任追究、考察工作失误责任追究、任用决定失误责任追究等制度。

上一篇:新媒体运营基本现状范文 下一篇: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