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企业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13 16:37:46

建立企业规章制度

建立企业规章制度篇1

【关键词】企业规章 审查 计划管理 跟踪服务 立项管理企业规章是企业的“内部立法”,它是依法治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在企业管理中的细化和最终落实。企业规章是建立在符合企业生产力发展规律,改善调节生产、经营和管理三者之间关系,规范约束企业员工一切活动行为的基础上,是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和谐稳定等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近几年,催化剂齐鲁分公司结合中石化股份公司及催化剂分公司内控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对企业规章建设的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运用,并实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一、强化日常管理,从严规章审查

确定企业规章的主管部门,加强企业规章的日常管理,严格按照规范管理程序和企业规章审查标准,实施企业规章草案的审查,这是确保企业规章制发质量,强化企业规章管理的基本方法。一是在具体实践中,应注重总结运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企业规章管理办法》,明确企业规章运行规则、主管部门及其职责等,严格履行工作程序,规范制约管理行为,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这是实行企业规章统一管理的关键环节。二是协调一致,明确责任,严格履行企业规章草案的“五级”审查。即拟稿部门负责专业内容审查;会签部门负责涉及本部门职责权限审查;企业规章主管部门负责合法合规性审查;文秘管理部门负责草案文字审查;企业领导负责最终审查签发。实行“五级”审查,做到层层责任清,环环严把关,保证了企业规章制发的质量。只有严格按规范程序操作,才能理顺职能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完善企业规章草案的条规内容,避免或杜绝拟稿部门越级签发,及时协调解决好出现的矛盾。三是审查企业规章草案,必须要结合工作实践,制定企业规章草案审查规范,明确审查的规范标准,这是加强企业规章日常规范管理的必备工具和基本条件。四是是做好制度起草人员的培训。五是积极创造条件,舍得投入开发,打造企业规章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运行平台,进一步提升企业规章运作效率、执行力度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规章的透明度,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和员工提供企业规章的信息服务。

二、实行计划管理,构建规章体系

在构建和完善企业规章体系后,必须实施企业规章的计划管理,定期编制企业规章建设计划,其目的是针对企业规章体系中存在的已过实效、部分施行、管理空位、职责交叉、急需修改等诸多问题,定期组织进行制定、修订和废止,实施动态和闭环管理,始终保障企业规章体系的实效性、完整性和鲜活的生命力,这是加强企业规章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严格执行企业规章建设计划,把计划管理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企业规章质量和管理水平,为企业强化全方位有效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编制企业规章年度建设计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讲求实效原则。编制企业规章年度建设计划,一定要从加强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结合企业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确定企业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焦点、热点,明确企业规章制定的目标,把企业规章年度建设计划做细做实,确保计划切实可行。

第二,循序渐进原则。构建企业规章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代企业管理者在日常的工作中努力精心地营造。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企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资产重组、机构整合、职责调整、人员变动等一旦落实到位,接踵而来的就是编制下达企业规章建设计划,适时用企业规章来保障和巩固企业改革的成果。这就要求编制下达的企业规章年度建设计划,重点要突出,任务要适度,安排要合理,逐步达到健全和完善企业规章体系的目的。切忌因时间紧,任务重,编制下达的企业规章年度建设计划不分轻重缓急,组织人力一哄而上,全面制定修订,突击完成任务。

第三,保证质量原则。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制定、修改企业规章也必须要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编制计划任务明确、分工细致、责任到人,执行计划措施严谨、审查规范、确保质量。

企业规章年度建设计划下达后,主管部门要按控制点,分步有序地做好相关跟踪服务工作。一是企业规章主管部门应责成专职管理人员,主动与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进行企业规章建设计划地对接,了解和掌握责任部门执行计划的基本情况,是否已将计划分解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并记录清楚责任人姓名、岗位和联系方式,便于下一步开展工作。二是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跟踪检查各责任部门执行计划的进度,主动协调执行计划中出现的矛盾。半年或年终时,要在企业的重要会议上,由企业规章主管部门负责人对企业规章年度建设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通报。三是在执行企业规章年度建设计划的过程中,遇到企业的管理体制有重大变动,或上级就企业规章年度建设计划中涉及的内容进行重大调整时,要责成相关责任部门及时停止执行计划,待上述情况确定明朗后,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继续执行或调整计划,并限期责任部门完成计划任务。四是将企业规章年度建设计划纳入企业内部目标责任考核,要求各责任部门每季度或半年末,如实将执行落实企业规章年度建设计划的情况反馈到主管部门,准确掌握进度,监督检查,实施严考核、硬兑现,确保年度计划的顺利完成。五是主管部门要注意加强企业规章年度建设计划中基本规章和重要规章草案拟写的指导工作,合理构建本部门的企业规章子体系。六是当企业规章年度建设计划执行到年末时,企业各有关责任部门将陆续完成企业规章制定、修改任务,企业规章主管部门要按程序,严格审查报送的企业规章草案,保质保量全面落实企业规章年度建设计划。

三、推行立项制度,打造规章精品

实施企业规章立项论证制度,是全面提升企业规章制发质量,强化企业规章规范运作所采取的又一必要管理方法。当企业构建形成一个较为庞大的企业规章体系后,接踵而来是进一步处理好如何加强规范管理、理顺运行程序、解决存在矛盾、提升制发质量和体现执行效果等一系列问题。

企业规章立项论证工作,一般由法律事务或企业管理部门组织企业规章立项论证会,立项申请部门和立项规章中涉及的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派员参加,企业总法律顾问主持立项论证会。要严格履行基本程序,组织好企业规章立项论证会:一是凡列入企业规章年度建设计划中需要制定或修改的企业规章,不需要再提交立项申请,应视同已完成立项论证程序。未列入企业规章年度建设计划需要制发的企业规章,应按照规定程序填写《企业规章立项申请表》,连同立项的企业规章草案一并报送企业规章主管部门立项论证。二是基本规章和重要规章的立项论证会,应由企业总法律顾问或委托企业规章主管部门负责人主持召开。三是拟稿部门与会签部门达不成一致意见的立项企业规章,应拟写详细的书面论证意见,由企业规章主管部门负责人直接向企业总法律顾问或企业领导进行汇报,并按其裁决意见办理。也可由企业总法律顾问主持立项论证会,听取与会各方人员的意见后,最终由企业总法律顾问裁决。四是一般性企业规章,由企业规章主管部门负责人组织立项申请部门人员和专业人员进行论证后,提出最终审查意见。五是经充分论证后,不同意立项的企业规章,企业规章主管部门应详细反馈相关论证意见;同意立项的企业规章,应及时通知立项部门按规范程序正式提交企业规章草案。六是指派专人做好立项论证会记录,特别是论证会中讨论和决定的重要或原则事项,要详细记录在案,并按规范要求备案、存档。

企业规章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准则,是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催化剂齐鲁分公司经过近几年的精心打造,现已构建起了较完善的企业行政规章体系,为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防范法律风险,提供了较坚实可靠的制度保障。

建立企业规章制度篇2

关键词:规章制度、制度建设、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纵观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仅靠人性的自觉、说服教育、互相监督根本解决不了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只有现代、科学、健全的规章制度保驾护航,才能使企业的人财物相宜、情理法相融、权责利相合。

企业建立规章制度的重大意义

现代企业规章制度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重要的工作,是企业与员工共同遵守的规则。法律从宏观的层面上规范了企业的组织与行为,规章制度则从微观上建立企业的组织行为架构,使法律化的权利义务在实践中更具有可操作性,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可以保障企业合法有序地运作,将纠纷降低到最低限度;可以保障企业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降低企业经营运作成本法;可以防止管理的任意性,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可以使职工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后果,激励员工为企业的目标和使命努力奋斗。总之,科学的规章制度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原则,是规范员工行为的标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措施。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制度是规范人们经济行为的规则。人们在一定的制度下进行经济活动,也就是按规则行事。通俗的讲,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是用文字形式对企业生产技术经济等活动和管理工作所做的制度规定。包括各种规则、章程、程序和办法,它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它具有严肃性、权威性、稳定性和强制性,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是衡量并矫正企业及其职工思想与行为的法度,是引导企业及其职工价值取向和前进方向的规范,是保障企业生存发展的“护身符”。

必须规范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建设

制度化建设是企业强根固本的基石,因为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是企业及其全体员工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行动的准绳。有了规章制度,企业及其员工就可以照章行事,不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向主管领导请示;领导干部也不必要重复下达指令或布置工作,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企业规章制度可以使企业运行规范化。企业管理部门和员工如能自觉的接受规章制度的约束,企业的管理工作就能有条不紊的运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但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必须合法、合规,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法律程序。一般来说,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由企业职工(员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员工)大会讨论通过,并形成决议。企业的规章制度还必须进行公示(或载入“员工手册”),让每一位员工知晓,并承诺遵守。

从企业整体角度来看,规章制度的集合是一个内在有机联系的系统。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管理制度”涵盖的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企业管理系统包括一整套的管理流程,还有支撑它良好动作与发展的一系列环境,如:组织架构、职能设置、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等等。每个企业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状况,不断细化、深化适合本企业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依,才能使员工按照规则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才能使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保持一致。

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揭示了企业全体员工的工作内容、要求、工作方法、程序等,使全体员工工作方向明确,工作要求、方法清晰,工作程序畅通科学,会使各项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工作绩效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的作用非常巨大。规章制度健全的企业,一般不因领导更换而影响企业发展;而规章制度如不能适应企业发展,一旦企业换了领导,整个企业很可能就会散乱无章,而影响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随着企业越来越强调规范管理和风险管理,企业在规章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将内控体系、流程体系和标准体系与规章制度体系的结合,形成以规章制度体系为基础平台,几大体系相互支持、配合的基础管理体系。而不同体系间的有机结合,恰恰是企业目前在基础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难点问题。国外企业的经验表明,只有将规章制度体系、流程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有机融合在一起,制度的内容才能得到有效贯彻,流程的执行才能得到有效保障,企业的风险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切实加强企业集团规章制度建设

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尤其是母子公司模式的企业集团,需要建立规章制度的二级管理体制──即由一个职能部门对公司制度建设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加强公司层面制度建设的统筹管理,而各个职能部门行使对本职能领域规章制度的垂直监督与管理的职能。

规章制度建设是集团层面的涉及全局性的一项工作,强化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建议成立以集团级领导和有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制度建设机构,负责集团公司规章制度体系的规划、建设、评价、改进决策,对规章制度计划和制度报审稿进行评审。其次,建立、完善规章制度的二级管理体制。所谓二级管理体制,即由一个职能部门对公司制度建设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加强公司层面制度建设的统筹管理;而各个职能部门行使对本职能领域规章制度的垂直监督与管理的职能。二级管理体制将有利于实现制度建设与集团公司总体目标、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形成制度的合力。第三,建立规章制度建设工作联络网,明确各单位第一责任人是本单位规章制度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职能管理部门均设立规章制度建设联络员负责本部门规章制度建设工作的沟通、协调。

规章制度的生命周期要经历需求分析、起草、审核、颁布、实施、监督、评估、修订等阶段,生命周期管理就是要对构成制度生命过程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并实现制度生命的更新或延续,将是一个动态式管理的过程。

企业规章制度重在宣传教育和落实

企业规章制度管理的价值在于落实。没有落实的制度只能称之为“书面制度文件”。企业员工对制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是关系到制度执行与否、执行好坏的关键。制度制订后,必须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强化。因此,对制度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能保障制度执行者对制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起到强化的作用。因此,对规章制度的宣传工作要形成制度化、长期化和专业化,并贯穿到制度各个部门和员工。

在制度化建设过程中,制订制度不是目的,关键是制度的贯彻执行,规章制度的落实,是制度化建设中最关键的环节。首先,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执行制度的表率,自觉地接受管理制度的约束,最大限度的发挥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其次,企业规章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往往带有局限性,过分依赖企业规章也是不正确的。有些企业的领导干部用规章制度过度约束职工,有可能其创造力的发挥。再次,现代企业处在激烈竞争的状态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经常的、不断的求变,求新,所以规章制度也要适时地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如因国家法令、法规和有关政策有变更时,应该修订管理制度,以适应国家法令、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因企业决策变更、机构调整,业务变更等,需要适时修订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的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发觉管理制度欠完备时,也应适时进行调整和补充。还要及时对已失效的规章制度进行废止,如单位裁撤,机构变更,相应的规章制度不需要再继续执行时;因情势变迁,没有继续执行必要的制度时;规章制度因失去法律依据时等等。

建立企业规章制度篇3

论文关键词 企业法治文化 依法治企 经营管理

历经33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一方面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愈加成熟,但另一方面,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经营环境更加复杂。从外部看,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对接世界市场,企业既要与外国同行开展竞争,又要肩负起“走出去”的艰巨使命。从内部看,我国企业亦面临的挑战同样突出。近年来,随着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逐步深入,企业在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有所加大,而一些企业法律意识淡薄,既不能依法合规经营,又不能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企业如何应对经营管理中的各种法律风险,构建完善的企业法治文化,使“依法治企”的观念内化了企业全体人员的群体思想和自觉行动在当今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已愈发凸显其重要性。

一、企业法治文化的内涵

企业法治文化是指渗透着法治精神和法治理想的制度、规范、意识、价值观、心理等文明形态的总和。企业法治文化以依法治理企业理念为精神内核,以国家法律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为载体,以民主立法、依法管理、法制宣传教育和自觉守法为建设过程。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法治文化建设应当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生产经营任务和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依法治理企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当以国家法律规范和企业的规章制度为载体,安排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等各项任务,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企业还应当注意与本身具体情况相结合,遵循法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发展模式,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健康进行。

二、“依法治企”理念的含义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正如上文所述,依法治企理念是企业法治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需要。因此,本文有必要在此详细探讨依法治企理念的含义。依法治企理念的基本含义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来治理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使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

当前企业在贯彻依法治企理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未能真正贯彻依法治企理念,重形式,轻实效

一些企业不能真正重视“依法治企”理念,开展普法工作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非真正追求通过员工中普及法律知识,从而构建并提升全体员工的法治理念,培育本企业法律文化这一目标。这种现象的产生根源在于企业管理者以及员工对依法治企理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意识到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企业面临着特殊而复杂的工作环境,各个工作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各类法律风险,对于企业来说,要贯彻依法治企原则,必须充分认识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性,真正做到贯彻依法治企的理念、提升企业法治化建设水平。

(二)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团队建设薄弱

在企业建立初期,生存压力是首要问题,“人治”大于“法治”这一情况比较多见,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不大重视法律事务管理,更不用说设置专职的法律事务管理团队。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及规模后,企业管理就必须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型,从依靠个人的决断转而依靠制度建设、合规经营来谋求企业的永续发展。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要想切实落实“依法治企”,就必须要依靠法律事务管理团队的力量。就此而言,一支高效专业、有执行力和管控力的法律事务管理团队便成为企业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横向来看,我国企业目前的法律事务管理人员力量仍相对薄弱。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司律师制度是一项发展非常成熟的律师执业制度,私人律师、公司律师、政府律师在执业律师中的比例为7:1.5:1.5。

我国加入wto已十年有余,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及相关管理部门对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团队的建设也愈加重视,1997年,我国颁布《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其中便明文规定“国有独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的大型企业应设置法律事务机构,中型企业应当配备企业法律顾问”,这就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团队的建立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于企业而言,实现“依法治企”,法律事务管理团队就必须要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之中涉及法律的事务由企业法律事务管理部门或者企业法律顾问处理或参与处理就必须解决以下好三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团队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其次,要明确企业律事务管理团队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另外,还要明确企业律事务管理团队处理或参与企业中涉及法律事务的运作机制及流程。

只有建立成熟、专业的企业律事务管理团队,才能从制度上避免企业因没有遵循依法合规经营而导致的决策失误及经济损失。企业法律部门以及企业法律顾问不仅可实现企业风险的事后控制,也是风险前端控制的组织及人力保障,堪称为企业内“看门人”。因此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建立一支优秀高效的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团队是企业适应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管控各类法律风险的必然要求。

三、“依法治企”理念实现的路径选择

(一)树立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治企原则

随着依法治企原则日益受到我国企业重视,我国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贯彻法治经营以及依法治企原则,要求企业的一切活动必须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并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了成功。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其在贯彻依法治企原则方面取得的成果极有借鉴意义。华为成立于1988年,成立之初的注册资金为2万元,然而自1992年至2001年,这十年之间,华为年销售额从1亿多元增长至255亿元,在华为公司迅速扩张过程中,企业规模的膨胀也对企业宏观战略的调整施加了压力。1996年,华为公司制定了《华为基本法》作为企业管理大纲,它摒弃了以企业领导者的人为意志覆盖企业管理的过去模式,改从企业的实际状况出发,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制订和执行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从而将企业组织和人的行为规范化,形成了一套决策科学化、流程标准化、考核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即“依法治企”模式。

此外,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代表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其也十分重视依法治企理念的构建及法治文化的建设。2012年,中国石化专门制定了法治文化建设纲要和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纲要,按照纲要的要求,中国石化要将企业法治文化有机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使企业法治文化发展成为中国石化的重要竞争力。当前,全球经济在欧债危机的阴影下岌岌可危,但中国石化依然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在2012年中国500强企业中蝉联榜首。

从上述企业成功的例子可以看出,只有树立了依法治企原则作为企业运营中的指导原则,才能促使企业规章制度的形成与完善。只有实现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和制度化,才能做到企业依照制度决策,遵循程序运营,最终达到法律与企业管理的高度融合,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规章制度

企业要实现依法治企,最重要的保障和基础就是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由此可见,只有首先建立健全依法治企的管理制度,才能将依法治企真正落到实处。

我国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庞杂而繁琐,因此企业可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自身情况制定切换实际的规章制度,并将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当然,“徒法不足以自行”,在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基础上,企业还应将制度规定的各项责任予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责任到位,各司其职,有规必依,违规必究。

从主体看,“依法治企”的落实,不仅仅是企业领导的责任,更需要全体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只有保证各职能部门及所属员工都严格依照法律和企业章程及其配套制度的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责,才能真正保证企业规章制度行之有效。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适用系统化的企业规章制度规范经营管理行为的一个典型案例。作为在美国纽约上市的世界500强公司,中国石化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要求,遵循中国石化的法律、组织和管理形态,将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现代国际惯例、法规相结合,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加强企业管理,使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成为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包容性很强的内部管理制度。中国石化的内控制度,不仅体现合规性原则,使得依法治企理念贯穿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始终,同时又使每一个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又是内部各项制度实施与执行的被监督者,通过一系列的监管与控制,既确保企业“有法可依”,又使得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真正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依法治企是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若要实现依法治企,企业首先要树立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治企原则,然后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并辅之以责任追究与监管控制措施,从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到普通职工都应当重视依法合规处理企业在改革、改制等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涉法事务。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走依法治企之路是时展的必然要求,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在树立法治意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

推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推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依法治企原则,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强化员工对法治的内心信仰与敬畏,激发员工崇尚法律的热情,使“依法、合规、公平、诚信”得到全体员工的普遍认同和奉守,为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法治文化支撑。

企业必须在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贯彻“依法治企”理念这一精神内核,我国企业在贯彻依法治企理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企业未能充分重视依法治企理念,导致企业法治团队力量比较薄弱,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建立企业规章制度篇4

依法治企的必要性

一般来讲,依法治企,就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来治理企业,使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

依法治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只有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才能得到国家、社会的认可和支持。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越发展,经济活动和利益关系就越错综复杂,就越迫切地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来引导、规范,以维护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良好秩序。国有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单位,必然要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之下,在国家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中生产经营。国有企业自觉遵纪守法是企业不可推卸的义务,也是一个法治社会对国有企业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企是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国有企业改革越来越触及到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进行调整,如政府与国企之间建立起“资产信托”关系,设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行为,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都需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需要依法治企工作的同步推进。

依法治企是国有企业加强管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前提条件

企业管理是一个涉及企业各个部门、各个流程和各个员工的体系,这些企业管理任务的完成,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必然适用于企业的每一项管理活动中,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必然是相关法律法规在企业的具体细化和体现。另外,企业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建立依法治企的企业管理制度,让法律每时每刻走进企业,贴近企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无论在生产经营的哪一个环节,都嵌入法律的保护层,使依法治企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彰显。

依法治企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依法治企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

法治观念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所谓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也就是依靠法律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治理社会的观念。法治观念的实质是指法律至上、以法治国的理念与精神。

古代中国长期信奉“德主刑辅、礼法合一”的传统来治理国家。早在1986年党中央就宣布全国普法开始,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2014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把依法治国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事实上,依法治国、信仰法律的观念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否则,部分企业的依法治企工作还将继续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制度建设不完善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同理,要真正做到依法治企,必须本着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形成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完善的、规范合法的规章制度体系,这是前提。一套体系完备、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是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在企业人、财、物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具体细化,是各项法律法规在企业的延伸,是企业职工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范准则,是保障企业规范、有序运行的必要条件。

实际上,部分国有企业规章制度建设还存在诸多真空地带,具体而言,即横向不到边、纵向不到底。从横向上讲,诸多国有企业的规章制度没有涵盖生产经营、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制度规范不到的层面,企业按习惯管理,任其惯性运行。一旦出现问题,再突击制定相关制度,这样做,让制度建设被客观问题牵着鼻子走,使规章制度本应具备的指引、规范、评价等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从纵向上讲,一些国有企业制度制定得过于笼统、抽象、不接地气,导致这些规章制度被束之高阁,落不到实处。

违章成本过低

清末法学家沈家本曾言:“有法而不循法,法亦虚器而已”。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如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制定的规章制度得不到贯彻执行,制度建设的初衷也就难以实现。

大多国有企业也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的一个缺点是,要么没有责任章节的规定,要么责任规定抽象概括,蜻蜓点水,无法落实。这就导致这些本该具有强制性、权威性的规章制度变成了指导意见,相关人员是否遵守,全凭自愿自觉。即使有人违反了相关制度,也无需付出任何代价,或无需付出对等代价。

推进依法治企的具体措施

做好依法治企工作,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树立法治观念

崇尚法治,是依法治国,也是依法治企的首要前提。《牛津法律大辞典》对“法治”的解释是:一个无比重要的,但未被定义,也不是随便就能定义的概念,它意指所有的权威机构、立法、行政、司法及其他机构都要服从某些原则。美国法学家哈罗德・伯尔曼也认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所以,依法治企,首先应当从思想上把规章制度这一企业的“法”作为管理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最高权威。

树立法治观念,一是要做好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宣贯,使学法守法、尊章守制、规则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二是在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员工意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否则,规章制度在制定阶段就仅仅成为少数人的工作任务,闭门造车,这样的制度制定出来后必然得不到广大员工的共鸣。三是要把规章制度建设成效作为衡量相关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纳入绩效考核指标。

制定良章美制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当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多服从的法律又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实现依法治企,制定完善、良好的规章制度是应有之义。

制定“良章美制”,一是要做好调查研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规章制度。否则,编制出的规章制度就会脱离实际,使之变成无源之水、空中楼阁。二是要重视编制技术、规范。规章制度编写如同制定法律,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对文字表述、结构安排都有严格的规定。三是规章制度必须合法、合规,这是对制度最基本的要求。制度之前,要经过法律审查,保证其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建立奖惩机制

一部法律之所以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其关键在于法律责任的规定。相应地,只有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规章制度才能有序编制、有效执行。

具体而言,在规章制度建设过程中,对于严格按照计划完成、制度编写质量较高的部门或人员,给予绩效奖励,对于完成不力、制度编写质量较差的部门或人员,给予绩效扣减;在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对于积极参加宣贯学习、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部门或人员,给予奖励,对于学习不积极、多次违反规章制度的部门或人员,给予惩戒。

建立企业规章制度篇5

关键词:企业劳动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1中小企业劳动管理法律风险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其最关心的就是企业风险问题以及利益问题.企业风险大致可以分为商业风险及法律风险两种,从某种意义上讲,商业风险也是法律风险,还有相当一部分商业风险最终就是通过法律风险体现出来,从这一角度分析,对于企业而言,法律风险是其经营管理过程中最为常见、发生率最高的一大风险,如不客观、全面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应对措施,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甚至会使企业面临倒闭厄运.以风险的来源为依据,可以将中小企业劳动管理法律风险划分为外部环境法律风险以及企业内部法律风险两大类,其中,外部环境法律风险主要指的是因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政策及法律环境等因素而给企业带来的法律风险;企业内部法律风险具体指公司自身设立、内部运营过程中伴随而来的风险.相比于外部环境法律风险,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是企业自身能够掌控的,所以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是防范的重点.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所面临的劳动管理法律风险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1制度缺失导致的劳动管理法律风险

相关制度规范不严谨、不完整或者不规范,从而导致的企业劳动管理法律风险.实践中具体表现为:(1)所制定的部分劳动规章制度由于法律效力欠缺而不能作为对劳动争议类案件进行处理的法律依据;(2)所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本身存在与现行法律相冲突之处,而导致企业民事赔偿责任;(3)企业没有依法制定劳动规章,使得劳动争议出现时无章可循;(4)所制定的劳动规章程序不公开、不合理,不合理的程序多表现为缺少劳动者的参与,因此制定出来的规章往往难以为众多劳动者接受,造成执行困难,难以发挥劳动规章应有之义.

1.2机制缺失导致的劳动管理法律风险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劳动合同管理,有必要从企业实际出发,设置专门的内部劳动关系管理机制,否则在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以及集体合同、劳务派遣以及非全日制用工等方面由于缺乏专业机构及人员把关而使企业面临风险;(2)目前不少中小企业并没有依法设置专门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缺乏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使得大量劳动争议没有有效的疏通机制调解途径,最终导致劳资矛盾激化,增加争议解决成本;(3)企业没有建立起集体协商制度,使得众多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难以集中反映自己的心声,劳动者相关权益被侵害时,无法得到及时、便捷的帮助与救济.

1.3执行不力导致的劳动管理法律风险

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企业尽管已经制定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例如违反相关规定向企业新招纳的员工收取各种名义的押金或保证金.此外,执行不力还体现在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主体不合格与执行程序不合理、不合法的情形.

2中小企业劳动管理法律风险的防范应对措施

2.1制定并完善规章制度

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要想有效控制劳动管理法律风险,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及现实需求出发,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可行的规章制度,并结合具体的实践情况对其进行及时改进与完善.企业劳动规章具体指的是企业依据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在企业内部范围内应用的,主要围绕企业劳动过程的组织及劳动管理的具体实施等相关事项所制定的规则.以交易活动参与方在主观层面所受的影响为依据,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托于劳动主观赞同意愿所构建起来的契约规范的约束,是“契约规范说”的主张;一类是依托劳动规章固有的法规范的性质而对劳动者施加的约束,与劳动者的意志同意与否无关,是“法规范说”的观点.纵观当前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在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方面所存在的法律风险,之所以会产生这一系列风险,一大主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没有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没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及现实需求、科学可行的规章制度,这一行为本身就不符合现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各个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应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内部规章制度,这既是法律赋予企业的一项重要权利,同时也是企业应当承担的一项基本义务;除此之外,«劳动合同法»还分别从实体及程序两个层面做出具体规定,规范企业制定劳动规章的内容、程序、权限等问题,这将企业规章的制定纳入了法治轨道、对依法制定出的企业规章赋予了法律的认可与保护.广大中小企业首先应当从思想观念上对依照法律法规制定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立足于企业实际情况,设置有关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与修订的实施细则,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就是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程序法,并确保将其真正落实到位.以此为基础,积极调动企业劳动者广泛参与制定过程,制定出反映劳动者诉求、符合企业与市场发展需要、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范相协调一致的企业规章.

2.2设置并改进各种机制

首先,鉴于劳动合同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各中小企业应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需求,设置专门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管理部门,如果对此需求并不大,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指派专业管理人员即可.企业所设置的劳动关系管理部门或者指派的专门负责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的人员,在企业内部机构设置方面应具有独立性,以企业劳动关系专门管理者身份存在,直接对企业决策机构负责.如果企业自身能力允许,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对于规模有限的小型企业而言,可以采取与律所等具有专门法律知识的机构采取外部合作的方式进行劳动管理.企业劳动合同管理部门应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切实把控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关系,严格以国家现行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为依据,及时、规范的开展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续签、变更、终止以及解除等相关法律事务,提高企业劳动管理法律风险抵抗能力与法律素质.其次,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解决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广大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的复杂性程度也相应提升,然而在实践中,不少中小型企业并没有成立专门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无法及时对劳资矛盾进行解决,面对不断增长的劳动矛盾,尽快构建起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势在必行.调解是法律中明确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对于及时处理企业劳资矛盾、协调劳资双方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带动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以现行法律法规为依据,帮助、引导广大中小型企业设置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组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于中小型企业密集区域,要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之下,积极开展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及完善工作.最后,在企业内部搭建劳动矛盾沟通协调机制.对于广大中小型企业而言,劳资矛盾不可避免的存在,解决劳资矛盾的最基本,同时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尽快构建起制度化的沟通协商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的稳步推进,劳资双方之间在利益方面联系的紧密性程度也相应提升,只要双方开展深入的交流、沟通或者是有效的谈判机制是能够处理好劳资矛盾与冲突的.

在广大中小企业当中构建起有效的劳资交流与沟通机制,一方面,是对企业员工重视与尊重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第一时间明确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当前时代背景之下,广大中小企业搭建高效劳资矛盾协调与沟通机制,进一步开拓沟通途径,具体要关注以下几点:(1)用现代化双向沟通机制取代传统的由企业领导层向下属命令的单向沟通机制,确保企业领导层在向其下属命令的同时,下属可以有足够的方式与机会向上级进行意见反馈,维护企业领导层与基层之间沟通与交流的顺畅性,确保企业劳动管理工作中的动态及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及时准确的传递给企业领导层及相关决策层.(2)积极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与沟通.在中小企业内部构建交流沟通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企业管理层与各部门主管、部门主管与基层员工、管理层与基层员工以及基层员工相互之间开闸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沟通创造便利条件,让员工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被企业所尊重和重视的,企业管理层是愿意倾听员工心声并且鼓励员工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的;对于企业管理层而言,这种交流与沟通机制也是极具价值与存在必要的,有助于管理层及时准确的获取企业在劳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与动态信息,为决策的科学性及准确性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3)注重发挥劳动者集体协商机制的完善.相对于资方,广大劳动者在现实中常处于弱势地位,地位的悬殊往往不能保障协调、沟通机制的有效发挥,并且劳动者分散的诉求难以统一.因此,注重劳动者集体协商机制的完善,发挥劳动者团体的力量,平衡与资方的力量对比,协调统一劳动者诉求.

2.3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劳动管理实践当中所普遍存在的执行不力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将企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到位;组建专门的监督检查小组,负责对具体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完善、合理的惩处机制,发现存在违反相关劳动管理规定、企业规章的行为,要及时给予惩处,加强企业规章的法律地位与效力.

3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民众法制观念的日益强化,尤其是«劳动合同法»以及«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相继出台,企业职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显著提升,特别是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在劳动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明显增多,主要表现为制度缺失、执行缺失、执行不力导致的劳动管理法律风险.基于此,应当从制定完善规章制度、设置并改进各种机制、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三个方面着手,防范与治理中小企业劳动管理法律风险,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高杰.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

[2]蒋云贵.我国社会转型期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及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3]任明.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4]李飞.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控制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建立企业规章制度篇6

关键词:商业;零售企业;内部控制

目前,商业零售企业属于微利时期,若要盈利一定要具备规模,若具备规模,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必须精细化,也就是要面向企业精细化管理争效益、面向企业内部控制争利润、面向企业内部管理争发展。商业零售企业内部控制主要相关的基本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和商品流转以及往来账务等方面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只有搞好此内部控制工作,才能不断提升商业零售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商业零售企业治理规章制度

在商业零售企业治理方面,一定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结合《公司法》、《公司企业章程指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一系列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及时修正企业章程,制定且完善《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构建《独立董事工作制度》《经理工作细则》等制度,使企业构成较为完善的内部管理系统。

二、建立完善商业零售企业日常管理制度

在商业零售企业日常管理方面,企业要制定《公司印章管理制度》,要求设置印章及其使用废弃具备专门的机构与程序实施审核及管理,印章使用应依据程序审批之后方可启用;建构法人授权制度,公司法人代表借助格式化的《法人授权委托书》实施授权。实行专项事务要一事一授,在法人代表签字授权之后,被授权者在授权范围与期限之内代表公司履行;建构《公司党委例会管理办法》,确立公司党政与党委会会议组织程序、参与范围与议事规则,现正根据企业实际状况建立《公司议事制度》,此部分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是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之基本条件。

三、建立科学的商业零售企业激励制约机制

在商业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要构建劳动人事管理制度与薪酬绩效考核制度,借助职工的调整分配、工作岗位安排、各种假期、员工奖惩、考评激励等管理,努力构建合理的奖惩机制,借助人力资源管理有效调动职工的主动性,发挥企业团队的功能。

四、建立完善商业零售企业业务控制制度

在商业零售企业业务控制制度方面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商品采购供应管理。商业零售企业要规划设立采购付款业务的部门与职位,针对主营业务所必备商品的采购,要分别设立百货、超市、电器经营公司。超市业态经营商品、电器业态经营商品皆由超市和电器经营公司采购;百货业态商品,公司要依据如下三种情况实施采购:(1)统购商品须经百货经营公司统购,公司分属零售企业销售;(2)统签商品须经百货经营公司统一同商签约进购合同; (3)自购商品须经企业分属各零售企业自主采购,针对后勤支持方面的物资采购和设备采购,企业要依据《大宗物资采购招标实施细则》,控制物资采购承办活动。

2.经营服务与商品质量管理。商业零售企业要确立一整套质量管理标准,包括管理职责标准、资源管理标准、产品实现及测量标准、分析与改进标准等,建立《**商品零售企业服务承诺》、《**商品零售企业服务规范》、《**商品零售企业员工服务手册》以及《**商品零售企业质量管理考评办法》、《**商品零售企业服务质量管理办法》、《**商品零售企业商品质量管理办法》、《**商品零售企业顾客投诉处理工作流程》等。

3.商品销售管理。商业零售企业作为商品零售服务企业,主要经营零售商品,借助现款现货实现交易,销售过程中,商业零售企业员工负担商品实物之管理和付货,收银者负担款项收取,同时借助pos系统输入计算机系统,钱、物分离有利于商品销售过程风险的规避和控制。

4.内部监督控制。商业零售企业要构建内部监督控制体系,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对商业零售企业内部监督的范围、监督的内容、监督的程序等均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商业零售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企业经营活动与企业内部控制履行状况实施监督检查,主要针对经营年度经营成果实施审计;针对商业零售企业内部经营企业领导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针对商业零售企业重大事件实施专项调查,针对商业零售企业主要工程实施审计、协调外部审计部门针对商业零售企业实施外部审计等,保障商业零售企业内部控制的切实履行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健康运转。

五、不断完善商业零售企业相关控制措施

商业零售企业相关控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责任划分。职责要分离,譬如出纳员不可兼职收支方面、费用方面、债权债务方面等记账工作,各种业务授权审批和经办者职责要分离。

2.会计系统。针对外部凭证的获得与审核,要建构比较完善的互相审核机制,内部凭证都必须通过签名及盖章。关键单证、关键空白凭证皆专门安排人保管,配置登记簿专门安排人记录。各项业务实施时,及时编汇相关单证,并传送至会计机构实施账务处理。

3.资产接触和记录应用。没有经过授权不可以接触相关资产,实施定期盘点、财产登记、账实核验、财产保险等手段,以保障各种财产安全完整。

4.内部稽核。建立商业零售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实施内部稽核。

5.信息系统。建立商业零售企业信息系统管理体系机制,包含电子信息系统(财务软件)使用及维护、数据输进和外输、文档存储和保管。

六、结语

总之,为了提升商业零售企业的竞争力,使之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一定要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内部控制属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商业零售企业只有借助强化内部控制,不断挖掘潜力增加效益,方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障企业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毕小文.浅议商业零售企业内控管理[J].现代商业,2010(35).

[2]叶笔勇.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零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J].现代商业,2011(24).

建立企业规章制度篇7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与实施

企业要想实现真正的发展,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关键,2005年5月22日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各个企业建立科学、规范又切实可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依据。拥有完善、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才可以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当今我国的很多企业效益很差、企业会计靠造假账过关,导致企业财会信息不真实,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违规、违法现象严重,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所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日趋完善起来,企业只有建立现代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使企业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

一、当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者思想认识不足

首先:中国的经济相当长的时间处在计划经济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养成了墨守成规的工作作风,他们缺少创新意识,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过是一些书面文件、制度和一堆堆手册,他们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占有重要位置认识不足,缺乏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热情,即使有的企业具有内部控制制度,但管理者不能以身作则,或者督促企业员工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其次:企业管理人员只注重内部控制的运用层面,而忽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造成了企业管理有章不循、无章可循的管理混乱现象,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原则性和严肃性,在企业管理当中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只限于“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而已。

2.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难以发挥作用

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内控制度缺乏严肃性和科学性,所建立的制度片面残缺,不能把企业的权利、业务和人员的管理科学的结合起来,使得企业内控制度难以发挥作用;有的企业把内控制度干脆理解为企业的规章制度,照猫画虎、混乱无章;有的企业只注重业务发展,不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由于内控制度的不健全,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步伐;有的企业不遵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一般都用事后控制,通过惩罚等方法来处理出现的问题,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力度不够

任何好的制度都要有人去执行,我国的好多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专人去检查、去考核,所以企业内控制度无论多么完善、多么先进,但缺乏执行,也很难发挥它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我国内控制度建设起步晚,基础弱,监督管理的方法都不先进,企业又只重视发展,不重视内控建设,降低了企业的监察力,导致了企业的内部管理“闭门造车”各干各的,互不联系,各自为政,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得不到重视,发挥不了作用。

4.管理人员责任不清

为了加强企业的监察力度,我国的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些监控组织,但他们的权利范围划分不明确,所以在企业管理中也起不到监察的作用。而且,有一些员工把自己置身事外,企业的盈利与否与自己无关,只听领导的指挥,缺乏主人翁意识,企业管理者的权利范围又不明确,造成了企业内控制度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5.内部控制手段落后

当今企业只注重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资产的管理,忽视了先进化手段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运用,比如: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手段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运用等;其次企业对员工思想的教育、培训力度匮乏,使得企业员工思想素质不高,不能自觉的遵守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很难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1.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工作

应该从哪些方面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呢?首先:应该控制企业的财会人员,因为财会人员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都会通过企业的会计来反映,所以,必须要做好企业会计的监察和控制工作,然后,可以以点带面,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向企业其他环节延伸。其次,企业内部应该建立组织力、号召力强,有凝聚力、向心力的组织机构,建立岗位责任制、使各个组织机构的职责分明,权利划分清楚,同时应该建立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得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管控能力;三:加强对企业人员的控制,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们主宰着一个企业的命运,他们是一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实施着,高层管理人员出现问题造成的危害往往是无法弥补的,也是巨大的,远远比其他人员出现问题所造成的危害要大得多,所以,要加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管控力度,防患以未然。四:内部控制的各项工作一定要细致,应该涵盖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应该建立一套细致的内部控制的标准和权力范围,并且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教育,使其愿意自觉的遵守企业内部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遵循的原则

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都应该以人为本,以企业的利益为前提,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又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所建立的规章制度经济、适用,又要通俗易懂,使企业员工都能看的懂、听明白,又要方便调控,能灵活、有效的应用在企业各个环节的监察、监控。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一个企业大部分的权利都集中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身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否顺利也与他们息息相关,所以必须转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观念,提高他们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个企业的负担,而是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控制企业的一个手段,只有企业管理人员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并且努力从行动上支持,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才会顺风顺水。

(2)监控体系得当、措施得力

一个企业要想高效的运转,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察、控制体系,使得这个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如:一个企业的会计和出纳的职责和业务要分开,印鉴和支票也应该分开来管理,各个岗位都应该建立明确的岗位职责,分工也要细致、明确,最好责任落实到人头,这样会提高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提升企业员工的责任感。

(3)完善企业内部的财会控制体系

会计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一个企业所有的经济账目几乎都由企业的会计来完成,所以会计记录了一个企业真实的经济情况;建立企业财会控制体系,是为了监控和规范企业会计的行为,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的需要,财会控制体系要细致、合理,做到既能控制财会人员的行为,又能对财会人员的工作流程做细致的要求,以达到规范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艰巨又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各个方面,涉及各个人员,但越是复杂的工作做起来才越有意义,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该从以下几步努力:

首先,制定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有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一个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要求,又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当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制定出以后,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根据总目标制定出各个业务流程的具体目标,建立起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其次: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约束和规范企业的日常管理,使企业更高效的运转,创造出更丰厚的利润,内部控制目标确立以后,必须在各个环节上都要有相应的细致的具体实施过程,也就是说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细化到每一个环节上;同时,企业管理人员要找准控制点,也就是容易出错的环节或者需要控制的业务环节,重点控制,或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其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有章可循,有依可靠。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日常管理的抓手,也是企业管理人员管理企业的保障,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常态化,使企业高效的运转。

然后: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各项措施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控制措施,科学合理的企业控制措施,可以保持企业的活力,使企业各部门之间衔接自然,配合默契,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预防在前,查处在后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规范企业内部经营过程中工作效率低,和时常出现的企业违法乱纪的现象,评价一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好坏,是要看它预防了多少错误的发生,然后在考虑在违法的事件中,它起了多大的作用;建立预防为主的内控制度,必须以建立企业严厉的规章制度为基础,同时应该涵盖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浪费和欺上瞒下的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理办法,还应该预见出现的错误和补救的方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是当今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应该重点把握这一原则。

2.抓住重点,强化控制

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只有建立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把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涵盖其中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适应当今经济快速发展对企业的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善于抓住关键控制点,进行强化控制,对于重点工作,容易出现问题的工作,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效率低下、容易出现违法现象的部门,应该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来抓,企业在抓好全局的基础上应该划分清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重点目标和兼管目标,使得企业的管理有重点,有方法,有措施,条理清晰,方法措施得当,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有条不紊的进行。

3.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当今的企业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现代的自检系统,通过企业内部自检系统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使企业快速的发展;企业必须要建立相互制约的体制,使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各部门之间,分清责任,每个部门要管理不同的工作,同一个程序又要由不同的部门共同来完成,以达到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企业财务的记账报表,也应该有多个人共同来完成,彼此之间相互监督,以保证企业财务的真实可靠。企业的控制要恰到好处,既不影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要保证企业的经营有条不紊的进行。

4.出现问题,及时补救

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一个企业也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企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虽然我们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我们也会面临突发事件的冲击,难以达到规定的目标,我们在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建立有效的补救系统,当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补救系统快速启动,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仍然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

5.加强文化建设,改善企业环境

企业要想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必须加强宣传,使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都清楚的认识到,企业要想发展、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并且自觉的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当做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抓好、抓实。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文化的力量来影响企业员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以自觉的遵守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为荣,不遵守制度为耻,形成企业的工作风气。

五、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也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企业有条不紊的高速运转,提高企业的获利空间,所以,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原东平 试论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框架的建立.[J].会计之友.2008

建立企业规章制度篇8

说个题外话,政策法规部叫法律事务部好象更加科学、规范,更符合国务院国资委要求。从法律应用层级上讲,有法律依法律,无法律依法规,无法规依规章,无规章依政策。法规呢有国务院行政法规与地方法规。这个部看来只研究政策、法规,不研究法律、规章。哈哈---玩笑,步入正题。

从这个部的职能划分看,他主要是法律事务与政策研究,针对其职能如果我任职会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注册企业法律顾问培训学习考核力度.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制度,规范法律顾问执业行为,建立奖惩制度调动企业法律顾问工作积极性。企业法律顾问是企业内部法律工作者,在企业内从事法律服务工作,是企业员工。但专业、技术性强,不同于其他员工管理,除一般员工管理所必须外,还要按特别规定进行特别管理。由于他的专业性,要求提供准确的法律依据、优质的法律服务,必须加大法律顾问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以及学习考核力度,以期提供可靠法律保障,除每两年一次的国家行业培训注册外,建立日常学习考核制度,集体研讨、特邀研讨制度,以满足企业法律服务需求。

二、细分法律顾问工作强化决策法律论证与合同管理建立一支过硬合同管理队伍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为避免博而不精的问题,对现行法律顾问进行专业工作细分。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事务法律顾问,民、商事务法律顾问,经济、行政、刑事事务法律顾问,仲裁、诉讼事务法律顾问,让每个法律顾问在某个领域有所偏重,集中精力研究侧重法律,以提供更好更优的法律服务。企业行为主要是合同行为,因而必须强化合同管理,既要管又要活,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建立一支过硬的合同管理员队伍体系。在各部、处、所及分公司、子公司设立兼职合同管理员,对合同进行全程追踪管理,以便掌握合同履约状况,即时处理,实施合同统计、档案管理,也便于资信管理体系的确立。合同履行成败确定企业经营活动成败,不管是何种合同都有举足轻重作用。劳动、买卖、专利、商标、工程等合同都关系企业命运,确定产值、利润。避免企业经营风险除决策外主要是合同管理,所以把合同管理作为预防、规避的重中之重。其次就是要我们为决策者提供可靠法律根据。作为法律顾问要精于研读、实践,提供准确依据以利决策,另外适度的印章管理、严格空白合同书,避免企业风险。加强劳动合同中的竟业禁止与竟业限制监督管理,避免企业风险。重大经济合同法律顾问要参与始终,一般合同由合同管理员参与,法律顾问通过管理员全程跟踪、过程控制。重要制度由政策法律部着手或参与制定,正当履行制度审核权。建立企业内部法律顾问制度与社区法律顾问制度,这是规范、职责要求,也是法律准入要求、更是风险防范方法。

三、加强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等研究强化仲裁诉讼法律事务工作.做企业内部法律服务,不仅要精通各种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为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规范企业行为,同时也要善于捕捉法律、政策漏洞,绕着边沿走,才能不触及法律、完全有效利用法律、政策,用尽用足法律来满足企业需要。因而任职后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利的研究队伍,着重研究法律、政策,法律顾问作为研究队伍成员外,与院校、仲裁、法院、律师所建立业务联系,吸纳为研究人员也利于学习提高,公司法律顾问底子毕竟太薄。履职期建立起重大法律事务研究机制。针对性开展研究工作。在公司内建立统一诉讼制度,由母体向子体提供有偿法律服务,谁的问题谁付费用,以减少母体支出,实现费用共担。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仲裁、诉讼事务专业性、实践性、技巧性都很强,建立一支专业队伍来满足企业需求。在宝成内部,军品的纠纷发生率几乎为零,公司作为弱势也不可能诉讼军方,大量的纠纷将发生在军品的非军方采购,民品、三产上。纠纷随时都可能发生。因而仲裁、诉讼不可忽视。如果我能任职,要形成与法院、仲裁机构的密切联系,以期得到最大限度的工作支持。加大诉讼培训,培养一支专业化队伍。

四、明确划分责任主体建立独立法人准社团法人准事业法人的财产防范体系.在经营主体上,尽可能的建立独立法人制,实现资产为租赁的经营模式,保全、规避企业财产风险。对外责任承担上,以各责任主体承担为原则,避免主体集中在公司。院校、社区要自成体系,独立承担责任,避免公司作为责任主体,尤其注意社区的独立与居民自治性,明确公司只是委派干部进行管理。该社区承担的一定要社区成为主体,避免公司成为社区责任的主体等等。

履职期内带领大家做好专利、商标、工商登记等法律事务,参与重大合同谈判、起草工作,对重大决策事项提出法律意见并对意见负责,配合做好企业内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按照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在企业内部依法履行职务。确保法律服务、政策法律咨询不出差错。

上一篇:大学英语概述范文 下一篇: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