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0 15:24:13

能力提升培训方案

能力提升培训方案篇1

一、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以“案例”为基础进行教学,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育教学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引导者和鼓励者,主要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之中。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师资培训中。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应用教育教学中的实例,通过引导培训者直接参与到培训内容中,对培训内容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更好地掌握培训的知识内容。通过这种培训方式更好地提升培训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二、中小学校长案例教学培训模式应用的意义

(一)提升校长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中小学校长案例教学培训中案例是其比较核心的部分,在案例学习中能够学习到相应的理论知识。在案例培训中要求校长能够应用综合知识来分析在案例中所蕴含的教育观点。通过案例培训让校长在案例中不仅学习到相关的案例现象,还能够对案例发表出自身的见解,通过这种方式利用自身的知识结构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在对其综合分析能力提升的同时还能够学习到相应的学校管理能力,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二)培养校长的反思意识

应用案例进行培训时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并将案例学习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从而更好地学习案例知识内容。在案例进行培训中能够提升校长对学校的管理能力,使得校长能够对自身的教学管理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思考,促进校长的反思精神,从而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的应用

在对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时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可以通过真实案例进行培训,以此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在培训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一)针对培训内容制定案例

在对中小学校长应用案例教学进行培训时要能够根据培训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在学校管理中主要存在学校管理各方面的难题,在对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时要能够注重针对问题对其进行培训,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来进行培训,以此更好地提升中小学校长管理学校的能力。在选择案例时要能够根据实际,选择相联系的案例内容。在案例培训中应该能够对学校的教育管理等进行情景再现,在情景再现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到相应的学校管理知识。

(二)注重培训过程

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培训时首先应经过理论讲解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结合学校管理相关课程内容,让培训者掌握最为基本的学校管理知识,从了解学校的发展轨迹开始,让具有一定学校管理经验的校长来给中小学校长进行讲解相关经验,通过结合学校实例进行讲解学校管理知识,以便使得中小学校长增长学校管理的经验。此外,可以通过参观和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相关知识,通过为培训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管理活动,主要可以通过办学思想、组织规划以及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实际参观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学习先进学校的办学经验,以此提升自身水平。

(三)注重案例实施的效果

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时,可采用案例的方式进行培训,在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还要注重实践学习部分,对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时要能够从理论过渡到实践部分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能够注重实践部分环节的实施,在实践环节中要注重其实施的效果。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要能够及时发现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以便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在对中小学校长进行案例培训时,并不是要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让校长亲自参与到案例学习中,注重校长对案例内容的吸收、归纳和整理。为此,在案例培训中要能够注重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便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应用到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校长对学校的管理水平。为此,对中小学校长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培训时,提升校长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案例的学习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使得校长能够对自身的教学管理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思考,促进校长的反思精神,从而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在对中小学校长应用案例教学进行培训时,要能够根据培训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来进行培训,以此更好提升中小学校长管理学校的能力。可以通过参观和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相关知识,通过为培训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管理活动,在案例培训中要能够注重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以便更好提升其学校管理能力。

能力提升培训方案篇2

按照省、县相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我县农业从业者农业技能水平,大力推进技能强县建设,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取得较好成效,结合我县农业农村实际,制定如下培训方案。

一、目标要求

加大力度持续开展农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升我县农业农村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2020年度我县下达农业技能培训任务300人。

二、工作任务

树立“以培训对象为中心”理念,遵循农民需求,遵循客观规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开展农业技能提升培训。

(一)明确重点培训对象。

遴选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农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青年、返乡农民工等。

另结合本地扶贫产业遴选部分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的贫困户参与培训。

(二)健全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我县按照“县级申报、设区市审批、省级备案”的程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了3家培训机构(XX县农民教育培训中心、XX县智睿职业培训学校和XX县农民大学生创业联盟协会),并录入机构库。经局党委会研究决定2020年农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由XX县智睿职业培训学校承担,并签订培训合同,按方案和合同要求严格实施培训。培训机构要加强培训师资和教材建设,培训教师原则上从师资库中遴选,及时将生产能手、管理精英、经营能人、专家学者等补充入师资库;及时将优质的区域教材录入教材库。

(三)按需实施精准培训。

遵循农业产业发展规律和成人学习特点,推广围绕产业周期的课堂教学、实训操作、参观考察等分段式培训模式。灵活运用“田间地头式”、“头脑风暴式”、“点单式”、“互动式”、“拓展式”、“模拟实战式”等培训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培训有效性。培训累计时间≥60学时(含跟踪服务10学时,每课时40分钟,约8天),理论与实训教学比例为1:1-1:2,每班人数60人左右。培训于合同签订之日开始开展,2020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

(四)合理使用培育资金。

要按照经费标准合理用好项目资金。培训补助标准具体为:1500元/人,全县共45万元。

专项资金用于培训的全过程支出。培训经费补助标准的90%用于教育培训,由承担培训的培育机构按规定列支;10%用于认定管理、跟踪服务等,由县农业农村局按规定统筹使用。主要支出范围包括:

1.教材支出,主要指文字教材、教辅资料和声像教材等方面支出。

2.师资支出,主要指用于授课教师(含实训指导教师和班级辅导员)的课时费、课件制作费、交通费、食宿费(或误餐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支出。

3.学员及工作人员支出,主要指用于学员及工作人员培训组织、食宿、交通、实习、参观交流、学习用品、实训材料(耗材)费、考试考核等方面支出。

4.信息化支出,主要指用于在线教育培训、在线信息技术支持及信息器材购置等方面支出。

5.其它费用支出,主要用于培训对象遴选、场租、宣传、档案整理、资料印刷、跟踪服务及认定管理等方面相关支出。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深刻认识农业技能提升培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体局、蜜桔产业局、农技推广中心、审计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合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按照县实施方案制定本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职责要求、资金使用、进度安排,完善保障措施、监督考核等运行机制,保障培训工作及时有效的开展。

(二)严格资金监管。

要加强资金使用和管理,坚持“钱随事走”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严禁任何地方、单位和个人截留、挤占、挪用培训资金,确保财政补助资金足额用于农民培训。培训教师授课费按财政部门规定发放,采取预拨制(不高于总培训费的40%)和报账制相结合方式,及时足额拨付补助资金到培训机构。

(三)强化督导考核。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的农民教育培训指标任务。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指导和监管,提高培训质量和资金使用效果。建立按月调度督导和抽查机制,及时掌握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

(四)认真宣传总结。

能力提升培训方案篇3

推进“三大培训”,备足人才“源动力”

定义“三大培训”

自主培训:指基层单位为完成生产岗位技能人员胜任能力考评而开展的培训工作。基层单位是自主培训的责任主体,培训中心是管理平台、督导主体,直接管理培训分中心,督导工作站,负责实施全过程监督和管控。

统一培训:指由培训中心组织实施的管理及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公司专业部门是专业培训的责任主体,培训中心是工作平台,是实施主体,负责开发培训项目,深化培训内容,加强日常管理,开展专业技术及管理岗位内部认证。

委托培养:指公司委托专业支撑实施单位实施的专业核心骨干培养工作。专业支撑实施单位是责任主体,培训中心是运行平台,是组织主体,组织各专业制定培训计划,参与实施跟班培训、实岗工作,协调后勤保障工作。

重点工作及实施方式

1.实化自主培训,提升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胜任能力

工作任务:以基层单位为主体,采用普考、培训、复测、年检的方式,开展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的生产技能人员实用化培训,实现“技能达标、人岗适应”目标。一是按照三年内对主业一线生产技能人员测评全覆盖的原则,开展生产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考评工作,2013年重点考评变电运维、配网运维、配网检修专业;2014年重点考评输电运维、输电检修、电能计量专业;2015年重点考评变电检修、用电检查、抄核收专业。变电二次、调度监控运行专业按公司调控中心要求实现分年度目标。二是有序开展专业融合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分年度实现调度与集中监控、继保与自动化站端运维、变电运行与维护人员技能融合目标。三是对集体企业回归人员和跨区流动人员开展转岗适应能力培训,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培训合格后补充一线用工需求。

实施方式:基层单位按照“三年全覆盖”原则,确定本单位2013-2015三个年度的测评专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岗位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实化岗位技能规范。36家单位每年3月底前,制定岗位胜任能力考评方案;3-7月,各单位进行应知应会摸底普考,自主开展实用化技能培训,进行岗位胜任能力测评;8-9月,对不合格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并复测,复测结束,提交自评报告,向公司申报年检;10-11月,公司专业部门根据各单位制定的考评方案,组织抽检,综合评价效果。

2.强化统一培训,提升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岗位履职能力

工作任务:由公司运检、调控、营销、财务等专业部门主导,培训中心和基层单位配合,组织专业技术提升统一培训和岗位考试。一是开展技术监督、输电、变电运维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培训,进行专业岗位资格认证考试。二是组织调控运行、方式计划、继电保护、自动化专业技术培训,进行专业岗位资格认证考试。三是开展抄收、核算、用电检查(含反窃电)、业扩报装、营业前台、计量、采集运维、市场及智能用电、95598客户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资格认定工作,对不合格人员进行培训。四是组织有财会基础知识、且有意向从事财务工作的非财会人员,参加会计核算基础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培训,进行财务岗位内部资格认证考试,考试合格补充到缺员岗位。五是继续组织会计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产权、财务稽核等财务在岗人员的专业提升培训和岗位技能考试。

实施方式:公司运检、调控、营销、财务等专业部门,制定本专业培训及考试方案,人资部分年度安排实施。各专业部门实施的专业岗位资格认证考试,将根据考试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档颁发内部岗位资格证书,先作为员工上岗的优先条件试点,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资格认证机制,将其作为员工岗位竞聘的必备条件。

3.创新委托培养,提升专业骨干人员核心技术能力

工作任务:委托电科院、检修分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等专业支撑实施单位采用跟班培训、实岗工作方式开展现场培训,培养专业骨干,打造高精尖技术支撑团队。一是委托电科院培养电气试验、二次、计量及采集(技术)专业骨干。二是委托检修分公司培养变电运维、变电检修、直流专业骨干。三是委托客户服务中心培养营销稽查信息技术、电费核算、业扩报装、服务品质管理、负荷控制、用电检查、计量及采集(应用)专业骨干。四是委托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等单位,培养继电保护、运行方式、自动化技术骨干和专业培训师资。

实施方式:公司运检、调控、营销等专业部门,确定2013-2015年各年度专业骨干培养计划,人资部每年安排运检、调控、营销共14个专业,约200名专业人员赴电科院、检修分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等单位跟班培训、实岗工作、学习培训1-6个月,培养专业技术骨干。

凝心聚力抓落实,全面推动培训工作

1.生产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考评

每年2月底前,公司拟定工作方案;3月底前,基层单位制定完成生产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考评方案,指定理论和实作考试范围,报送公司人资部备案。

每年3-7月,各单位进行应知应会摸底普考,自主开展实用化技能培训,进行岗位胜任能力测评;8-9月,各单位对不合格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并复测。

每年9月底提交自评报告,向公司申报年检。

每年10-12月,由运检、调控、营销等部门组成专业组,公司根据各单位考评方案,进行年度抽检。

2.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岗位履职提升培训

每年2月底前公司拟定工作方案,运检、调控、营销、财务等专业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和岗位资格认证考试方案。

每年3-11月,培训中心在主办部门指导下,明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和考试方式,聘请培训师资开展各项培训。课程结束,严格考试,由公司进行内部资格认证,颁发内部岗位资格证书。

每年11月底,培训中心提交自评报告,向公司申报年检。

每年12月,公司通过参培人员调查、基层单位反馈、组织抽检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3.专业骨干人员核心能力提升强化培训

每年2月底前公司拟定工作方案,运检、调控、营销专业部开发完成专业骨干培养计划。

每年3月,支撑实施单位细化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进度;委托单位与电科院、检修分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等单位签订委托培养合同;每年4-11月,支撑实施单位开展现场培训。

每年11月底前,支撑实施单位提交自评报告,向公司申报年检。

能力提升培训方案篇4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培训;人才  

 

一、创建有效电力企业培训系统 

第一,创建有效培训系统就要从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本战略系统出发,依据企业战略目标加强规划,结合人力资本发展战略,量身定做出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系统。 

第二,评价企业开展员工培训要求和详细计划,依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预测人力资本需求量和分布情况。采取评价培训计划,确保培训项目和内容与企业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切实可行地解决企业在人力资本方面需要问题,提前为企业做好人力资本培育和储备工作。 

第三,有效培训系统也要充分考虑到人力资本在自我发展方面要求。所以,企业在设置培训项目时,既要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核心,也要想到和人力资本个人职业生涯相融合,体现人力资本素质提升与企业经营战略相一致,将人力资本个人发展投入到企业发展轨道中,充分激发人力资本参加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培训成效。 

第四,执行培训时要和考核相结合,并提升对培训进程的注重程度。在培训进程中,需充分调动受训者参加互动、交流研讨。在培训内容上,培训要聚焦企业实际问题,在培训进程中对培训和受训者一起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充分贯彻让培训和考核紧密结合的原则,使企业能通过培训获得利益。 

二、设置有效电力企业培训方案 

1.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内容、教师、对象、日期和时间、场所和设备的有机结合。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南,通过详尽的培训需求分析大致架构出培训方案大概轮廓,在前面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上就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实行具体分析。 

(1)培训目标设置。培训目标设置有赖于培训需求分析。要达到培训目标就要求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即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了解什么?通过培训后能够干什么?通过培训后有哪些改变?这些期望都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通过需求分析明确员工现状,知道员工具有哪些知识和技能,具有什么样岗位职能,而企业发展需要具有什么样知识和技能的员工,从而来确定培训对象。 

(2)培训内容选择。在明确培训目标和期望后,就应该确保培训中所要涵盖传授的信息。虽然具体培训内容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培训内容涵盖三个层面,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应选择哪些层次培训内容需依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特征和培训需求分析来抉择。 

(3)培训指导老师确定。培训资源可分为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他们都有其特征、缺点,最终究竟选择何种资源要由培训内容及可运用资源来决定。 

外聘老师选择范围大,可获取高品质培训师,对培训对象有吸引力,可提升培训档次,引起企业各方面注意,营造气氛推进成效。其缺点是缺乏了解有风险,且可能使适用性降低,成本较高。 

内聘老师主要资源是公司领导、专责、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其优点是有针对性,且有助于培训成效提升,互相熟悉交流顺畅,培训易于控制,成本低。缺点是内部人员不易于在培训对象中树立威望,可能影响培训对象在培训中的参加态度。 

(4)确认培训对象。根据企业培训需求分析,不同需求决定不同培训内容,从而大体上确认不同培训对象。在最需要的时间里选最需要的人进行培训,依据岗位在组织中重要程度进行选择,同时坚持员工愿望与组织需要相结合原则。 

(5)培训日期的选择。通常状况下,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时就要进行培训。 

新进员工培训。大多数新员工都要通过培训熟悉企业工作程序和行为标准,他们定要掌握企业运作中一些差别,并掌握一些技能;回避培训对象工作高峰期,选择不影响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比如:避开每月规定抄表日期、抢修高峰等。 

新技术培训。如引进新项目、新技术、新设备,购进新软件等都要求对原有职工培训。 

在作培训需求分析时,确认需要培训哪些知识和技能,依据以往经验对这些知识和技能培训做出日程安排,看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及培训真正见效所需时间,进而判断培训提前期长短,依据电力行业工作特征对普及性培训采用“短、小、精”培训方式比较合适。 

(6)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方法有多种,单对工作人员来说,比较适合的可分为三类。适宜知识类培训的有讲授法、专题讲座法、研讨法;以掌握技能为目标的实践性培训有工作指导法、演示法、工作轮换、个别指导;适宜综合性能力提升和开发参与式培训的有自学、案例分析法、事件处理法、头脑风暴法、模拟训练法等。 

2.培训方案具体实施计划 

(1)改善企业各种编制员工技术技能,完善激励体制。主要是健全电力企业基层单位员工培训、评价、使用、待遇、职业发展一体化体制,给广大员工创造一个干事创业舞台,激起员工潜质,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与不学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同时,要改善员工档案资料,让他们有归属感。 

(2)健全培训目的考核办法、积分管理办法、持证上岗等制度,将培训和人才评价、岗位晋升、薪酬待遇融合起来,同时,拓展员工发展途径,开辟技术、技能等各类人才职业发展渠道,激励员工各尽其才、各显其能,快乐工作。 

(3)重视培训师和培训管理者建设。针对培训师资,可定期选拔生产岗位技术技能骨干,通过培训后回到单位担任培训师,也可以选出班组技能手担任本班组培训师。 

(4)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技能培训,可运用工作例会、交接班、班前班后会、设备安装调试、项目验收等契机,围绕岗位工作中难点问题实行学习交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师带徒等活动。 

(5)建设培训基地。有条件的单位要建设培训基地,基地配备各专业工种实操设备、仪器工机具,开发相关课件、集中资源、整合师资力量为员工实操学习培训提供场所。重点满足一线人员实操培训需求和任务,课程设计要依据各类专业岗位体系有序地开发。 

(6)切实将培训内容转化为生产力。对培训机构和企业来说,均是一项大难度任务。首先,需要培训机构对培训内容有深入研究和实践,对重点部分要有深入了解,可以从各种繁乱情况中找到导致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其次,对企业来说,定要由真正熟悉岗位工作的人员负责培训。对培训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因为有的培训转化为生产力可能要花费1-2年时间,并且这个转变一般将衍生成企业文化,这可能极大提升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

三、进行电力企业培训方案评估和完善 

培训方案测评主要从三个角度来考虑。从培训方案本身角度考虑,培训方案各组成部分是否合理、系统化,分析其是否符合培训需求;传授信息是否能被培训对象吸收,否则要考虑从传授方法和培训对象学习特征等各个方面因素来进行改进。从培训对象角度来考虑,观察学员培训前后行为转变是否与期望相同,掌握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或满意度,学员在工作中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转变。从培训实际效果来考虑,即培训成本收益比来分析。培训成本需涵盖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的设计、培训方案实施费用,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和福利。培训方案收益则涵盖企业收益和社会效益两部分。 

四、电力企业培训不求回报 

应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培训效果,短期内不一定能看到效果,并且培训进程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培训对象素质不高、培训流程有阻碍、培训对象学习形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要使培训对象对培训内容感兴趣,培训效果应与绩效挂钩,培训内容以技能为主。需提倡普及性培训和个性化培训相融合,前面所阐述的根本是普及性教育,还需强调个性化教育,如:(1)培训如何装表接电、业扩、输电线路、变电修试就需按照个性化方式培训,约见会谈。通过和学员个性化沟通,确定个人学习目标。(2)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明确学习内容、时间进度、学习步调等。(3)监督指导。教师要掌握学习进度,并实行进度检查。学员有什么需要,或发现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4)能力评价和测试。每个学员学习一个阶段或学习结束时应有总结性评价。(5)跟踪反馈,做好培训评估工作。 

五、结语 

能力提升培训方案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1-0003-03

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和内蒙古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如何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明确“能力提升工程”的目标

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到底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即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并且都从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进行了细化。那么,我市的“能力提升工程”目标应该如何定位?笔者认为必须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主要是我市信息化设备配备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市的目标制定应以教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为主,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发展性要求。具体来讲就是:通过能力提升工程,要使每位中小学教师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使每位教师能熟练操作本校的多媒体设备,了解常用软件(如PPT、视音频播放软件、交流通讯软件)及任教学科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公式编辑器等)的功能并能熟练应用,使每位教师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搜集、获取、加工、制作、传输和管理技能,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和日常工作中的有效应用,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明确整体目标的同时也要明确年度目标和任务。

二、明确“能力提升工程”的步骤和方法

这是要解决具体怎么做的问题。国家和自治区都出台了宏观的《实施意见》,盟市、旗县区应按照《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中观”的《实施方案》, 学校则应该按当地的实施方案出台适合本校的、“微观”层面的《实施细则》,这样才能保证“能力提升工程”有序推进。下面详细介绍“能力提升工程”中微观层面的步骤和方法。

(一)建立市、旗县区、学校“能力提升工程”专家库

建立专家库的目的是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提供研究、指导、评审、培训等专业化支持和服务。专家要从各级电教、教研部门和学校遴选,要从从事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培训的人员中遴选,各级专家库成员要覆盖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不能出现“盲区”,最好保证在3名以上,对专家库成员也要加强培训,实行动态管理。此外,“能力提升工程”一定要得到信息化设备厂商的支持,目前,许多学校存在将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当演示型设备来用的现象,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交互功能,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技术问题。就我市而言,涌入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厂商较多,品牌各异,不同厂商的信息化设备使用方法不尽相同,电教人员也不可能熟悉所有品牌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办法,因此,一定要得到设备厂商技术工程师的支持。

(二)征集或选购信息技术应用优秀案例资源

征集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典型案例,收集历届中小学教师电化教学能手赛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基本功大赛中的优秀作品,收集各级各类评选活动中上报的优质视频课例,通过专家库成员的评选,形成本地信息技术应用优秀案例资源库,为“能力提升工程”提供优质课例和案例资源,同时,也开阔了一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思路,增强其应用意识。案例资源的征集同样也应该涵盖各学段、各学科,不能有“盲区”。而且要按演示型和交互型对应用案例进行分类(因为有的学校只有演示型多媒体,有的学校则是交互式多媒体),如果案例征集不全可考虑选购一些优秀案例,选购时尽量让专家库成员参与进来,以保证其质量。

(三)选择“能力提升工程”试点

地市要选择旗县区先做试点、旗县区要选择学校做试点、学校要选择学科做试点,学科要选择教师做试点、而且试点内容要分学科、分学段、分章节内容进行,决不能一拥而上,如果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中受挫2次以上,积极性会大大降低,那时就有可能出现劳民伤财、没有实效的结果。那么,试点应该如何选择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试点旗县区的选择,宜以信息化设备配备率较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相对较高的旗县区为主。

(2)试点校的选择,宜以教学质量相对薄弱的学校为主。如:农村中小学校或城区结合部中小学校,这些学校生源较差,师资力量相对不强,升学、评比压力相对较低,有利于“能力提升工程”的开展。

(3)试点学科和内容的选择,宜以能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适合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学科和章节内容为主。如物理中磁场的相关内容,摸不着看不到,但是通过磁场的相关动画,可以将摸不着看不到的知识形象化,方便学生理解掌握,还比如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动画演示,能让学生直观、清楚地了解物距、像距、正倒立、大小、虚实、物像的位置关系,等等,这样既能起到示范作用,同时,也能营造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4)试点班级和试点教师的选择,宜以平行班中成绩“较差”的班级和青年教师为主。与老教师相比,青年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接触信息化的环境和应用相对较多,如网上购物、网络购票,等等,他们更宜接受新事物尤其是信息化带来的变革,也比较有激情。老教师通过多年的经验提升,多数已成为名师,基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学方法和风格,他们多数不愿改变,对信息化带来的变革积极性不高,而且名师所带的班级通常都是生源较好的班级,如果选名师及所带班级做试点,名师的压力也会比较大,会有许多顾虑,而选择成绩“较差”班级和青年教师做试点,即使失败也没有多大的影响,而如果试点成功,对自已却是一个很好的专业提升的机会,同时,对不愿应用信息技术或者排斥信息技术的教师来讲,也会起到一种倒逼的作用,最终整体提高所有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开展“能力提升工程”的前期调研

专家组要事先制作详细的调研方案,明确调研的目的、内容、流程、人员及分工等,制定相关的调查问卷、访谈提纲、信息技术应用评价表,等等,既要有针对学校的信息化调研表,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研究、管理、成果等情况进行综合了解,又要有针对教师的课堂信息技术应用评价表,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实地考察、教师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全面了解学校一线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明确各学科一线教师实际应用的需求,并将这些问题和需求进行分类梳理,然后,开出对应的“处方”――培训、研讨、公开课、示范课、专家讲座、课题研究、竞赛活动,等等,针对目前我市的实际现状,培训也许是最直接有效的一个“处方”。

(五)开展有针对性的“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为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培训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上述调研了解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而且以校本培训和研修为主。

1.分设备进行培训

如触控一体机应用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培训、投影+幕布的应用培训。交互设备一定要让设备厂家技术工程师参与到培训中来。

2.分阶段进行培训

先进行全员培训,讲授一些简单的、共用的东西,之后进行骨干培训,主要针对试点班级和学科的培训、再次是研究型应用培训,培训难度逐步提升。

3.分对象进行培训

如校长培训(包括副校长等校领导)、环节干部培训(如教务主任、教研主任等)、一线学科教师培训,等等。校长培训主要是提升校领导的认识,加大校领导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环节干部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一定要得到环节干部的理解和支持,因此也应对其进行培训。学科教师培训是主阵地,要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前期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学科教师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培训,将培训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学科教师培训一定要重视学科工具(如数学中的画图软件、公式编辑器等)的应用培训和学科资源的搜集、获取、加工、制作、传输和使用方面的培训。

4.分形式进行培训

培训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专家”讲,其它教师听的这一传统模式,要提倡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既要发挥教师空间、名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信息技术平台在培训中的功能,同时,也要开展专家讲座、公开课、示范课、借鉴前期征集的优秀案例和课例进行深入的校本教研等现场实践培训。

5.分层逐级培训

自治区培训地市专家组、地市专家组培训旗县区专家组、旗县区专家组培训学校专家组(即学校信息化应用骨干教师),学校专家组再进行校本培训,依次逐级培训。

(六)开展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推广

试点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试点教师在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有效应用,使之逐步常态化。

三、进行考核评价和整改完善

以开始确立的“能力提升工程”的目标为依据,结合前期调研发现的问题和教师的实际应用需求,对试点校、试点班、试点教师的能力提升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验证以上能力提升的步骤和办法是否有效。比如:通过随机抽查试点教师应用信息化设备进行上课的比率和应用水平,与培训前进行比较,考察其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是否提升,能力是否有所提高。通过期中或期末考试,考察实验班的成绩和以前比较是否有所进步,和名优教师所带的“重点班”的成绩差距是否有所缩小等来验证“能力提升工程”的效果如何,从而营造良好的应用氛围,逐步提升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通过考核评价,对“能力提升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改,查漏补缺、逐步完善“能力提升工程”的各个环节。

四、全面推进“能力提升工程”

将“能力提升工程”试点后的经验在全市推开,整体推进,在推进中不断创新和完善。

五、“能力提升工程”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成立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各校校长是能力提升工程的第一责任人),统筹规划、协调推进该项工作,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既要加强教育系统内部相关科室(如财务、人事、电教、教研)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同时,也要得到教育系统外部(如设备厂商、财政局、人事局、编办)相关部门的支持,如人事部门出台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评优、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财务部门要保证“能力提升工程”所需各项经费按需足额到位。电教、教研和设备厂商共同为“能力提升工程”提供专业和技术支持,等等。只有各方协同推进,“能力提升工程”才能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

(二)完善机制,提供保障

1.建立强有力的督导机制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作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要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督查和指导。

2.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每年对“能力提升工程”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不合格的给予通报批评。

3.要建立队伍保障机制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是一个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育技术队伍,为“能力提升工程”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三)拓宽能力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笔者认为,就我市现在的实际情况,培训是最主要的途径,课题研究、竞赛评比活动、网络研修等是其必要的辅助手段。通过课题研究可将信息化应用不断引向深入,开展各类竞赛和评比活动,推广优秀应用和案例,要坚持能者为师,充分挖掘一线教师中的“应用明星”,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四)充分发挥全自动录播教室的功能

能力提升培训方案篇6

1.满足税收事业科学发展需求

面对不断发展的税收科学事业,我们需要对应其不断的创新改变税务干部人员的培训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工作技能得到提升,才能有效的承担日常的工作责任。在税收事业持续发展中,不断严格化的执法力度,以及不断细致化的管理方式,都对税务干部提出了较高的工作要求。针对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两个核心业务工作内容,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为基础,大力促进税务系统的人员管理工作,保障税务干部的职业能力素养在工作职责要求标准范围内。

2.满足税务干部税收业务需求

不同的税收岗位工作性质也不尽相同,因此导致其培训内容差异性较大,对此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需要我们首先进行具体的、系统的设计,在统一化的专业培训工作下,采取分级培训工作,注重工作内容的实效性,针对性,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3.满足了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及培训质量需求

由于税收工作具有组织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的作用,因此其工作开展前提就是要求其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自身的职业能力要过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纳税服务工作,才能推动纳税服务体系朝着文明、现代、规范的方向构建,促进税收现代化的实现。

二、新形势下纳税服务培训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纳税服务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纳税服务培训中,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培训工作无法满足税务干部的实际需求;教师在培训工作前无法全面掌握税务干部的不同工作时间,不同级别,及个人的知识掌握熟练度,无法对应的开展培训工作,导致纳税服务培训无法落到点上,形式化的教学现象较严重,无法对其日常工作起到实际作用。二是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差;对于实际的培训工作,教师往往只是开展理论的说教,针对需要实训的课程,也往往只能采取案列教学的策略,参训人员在其中只能被动的接受,无法解决提升参训人员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导致其显示的可操作性较差,无法实现最终的培训教学目标。三是培训工作中有时未能正确定位教、学角色;传统的授课方式也经常被应用到纳税服务的培训工作中,以教师主体控制为主的弊端阻碍了参训人员提升解决实际工作能力的水平。应以学员为主体,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通过学员课堂热烈的讨论、分享式的经验交流,达到教学相长,解决纳税服务实际工作中的疑点、难点。

(二)改进纳税服务培训的策略

1.推进研讨式培训教学方式

开展税务干部研讨式培训教学工作,主要是针对其具体的税收征管问题开展;主要是由教师提出相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提出相应的问题,在探索分析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这样的交流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讨式教学过程来推动税务干部的职业知识能力掌握,同时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传统的单调讲述式教学开展形式,开创师生共同讨论、相互学习的工作氛围,通过友好的交流,不仅能改善其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还能使学生们增长相关业务知识范围,

2.推进案例式培训教学方式

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结合,通过相关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合适的引出实际案例,并结合其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对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然后教师再对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讲评。做到每个培训要点都能和实际的案例相联系,在相互讨论研究中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同时,采取案例结合教学方法,还可有效地促进显性和隐性的知识转化,促进实践的理论提升,完善纳税服务教学培训工作。

3.推进实训培训教学方式

在教学培训中,适当的采用情境化的模拟教学方式,可有效提升参训人员综合职业素质能力,是一种短时间提升职业技能的有效方法,通过再现纳税服务工作情境,使学员在展示自身工作经验的同时进行交流,并让学员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点评,教师及时的指出其中的难点、热点,唤起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升培训质效。此外,培训教学设置进行到纳税服务示范局(办税服务厅)进行实地交流,通过同行之间、同岗位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及建立交流联络平台的教学方式,应更进一步实施并推广。也可积极探索纳税服务实训平台的教学新模式。、结束语税收工作是保障我国财政收入的根本性工作,增强其工作实施力度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纳税服务质量,税务人员精湛的业务能力直接决定纳税服务质量,只有精湛、高效的业务能力才能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纳税服务。为此,在培训中认真推行《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1.0版),认真总结我国纳税服务的实践经验,吸取并借鉴国际先进纳服有效做法,是推动纳税服务工作朝税收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能力提升培训方案篇7

(2019年9月26日)

尊敬的XXX司长,各位领导和专家老师们,还有各兄弟省份的教育同行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交流的题目是:《延边州提升工程2.0州(区)、县两级专家团队“建和用”的策略》。浅思薄虑,敬请各位专家、同行斧正。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最东部,全州总面积4.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2万,其中朝鲜族人口82万,居民通用汉语和朝鲜语两种语言文字,自治州下辖8个县市,州府所在地为延吉市。延边州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91所,有在校学生21万名,有教职员工2.7万名。全州现有朝鲜族学校(幼儿园)139所,其中:朝鲜族幼儿园62所(其中附设幼儿园30所);专设朝鲜族中小学53所、朝汉民族联校21所,全州朝鲜族学校专任教师4872名。

自提升工程2.0启动以来,延边州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实施,精心制定培训专家团队遴选及培养方案,抓住关键节点,有序推进工程。下面,我从延边州提升工程2.0州、县两级专家团队的“建”与“用”两个方面的策略,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能力提升2.0团队“建”的问题

(一)为何建。

首先,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整个区域的提升工程如果想科学、高效的开展起来,扎实稳步的推进下去,一定需要一个具有领导力和执行力的核心团队。可以说,州、县两级培训团队是区域“提升工程2.0”有序有效实施的中坚力量,是“整校推进”实施质量保障的关键人物。

其次,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我们明显感到我们延边州内汉族教师和朝鲜族族教师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差距正在拉大。一是由于我们是少数民族地区,我们还有很多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能力较弱的少数民族教师。二是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学习资源和专业指导外援力量严重不足。合作机构和上级高校无论在培训资源和实践指导上都很难满足朝鲜族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和成长的需求。因此,少数民族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一直都是民族教育全面发展的短板。下一步,延边州若想抓好提升工程2.0工作,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就必须优选一批符合民族地区教育需求,州、县两级都能用得上、用得好的本土专家,充分发挥本土培训专家团队作用,有层次、有差异的推进学校提升工程2.0培训。

(二)如何建。

1. 明确团队工作任务。州一级通过县市申报考核遴选一只精干的州级专家团队,人数不超过10人,负责指导全州各县市的能力提升专家团队工作,规范管理,监督进度。县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县级培训团队与教师人数不低于1:100的比例,组建县级培训指导团队,负责制定本区域提升工程2.0规划方案,组织区域引领性研修,指导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完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开发建设本地少数民族教师学习资源。校一级由校长牵头组建,人员包括教学校长、学年主任和信息化教学种子教师,负责提升工程任务校本化落地和实施。

2. 团队遴选标准。

按照提升工程文件要求,以县市培训团队为例,我们要求县市的团队成员构成一定要包含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培训者、中小学骨干教师。我们对这一级团队成员的素质要求是:第一要有积极拥抱和实践信息化教学的情怀。第二是要有较强的学科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第三是对当前支持教学变革的先进技术达到精熟掌握。第四是具备各种媒体环境下的教学组织能力。第五是善于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具有信息化教学指导力,并有自己的信息化教学主张。第六是要双语培训能力者优先。要立足民族教育,选好民族信息化指导教师,不让民族学校教师掉队。

3. 团队层级和职责分工

各级团队具体划分人数安排如下:州级专家核心团队(7人),县市级培训团队(1:100人),校级培训团队(1:10人)。

团队职责分工如下:(1)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提升工程2.0培训课程研发、技术支持、培训班课程实施与改进等工作;(2)应用考核专家组,负责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导、调研和实施测评等工作;(3)资源建设专家组,负责提升工程2.0资源整理制作、归档和基层学校提升工程2.0资源建设指导等工作。各层级团队在州一级团队统领下,分模块三维包保,按计划层层落实、步步跟进,确保全州能力提升工程2.0一盘棋。例如:我们赋权提升工程2.0团队专家组统筹指导全州提升工程工作的权利。由州级团队拿出全州的提升工程2.0培训年度计划表、推进落实表、课程指导安排表、送培到县活动方案、县域示范活动方案等。在州团队指导下,各县市提升工程2.0团队专家组,分别负责本地政策文件方案解读与指导、微能力点认定指导、学校整体推进项目策划、信息化教学技术指导等,各司其职。学校则要成立信息化教学融合创新专家组。要选拔学校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好的教师担任学校信息化教学示范引领教师,做好教研组的教师培训示范指导。这样,能够做到:人人有活做、人人有事做,各个团队都能充分发挥各级专家团队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形成州、县、校三级层层管理的差异性引领机制。

二、提升工程2.0培训团队如何“用”

通过对相关文件的学习,我们归纳出培训团队的重点工作内容有三个。分别是“以校为本混合式研修的指导、校本考核工作的指导,本地少数民族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因时间关系,我在这里仅对团队如何指导混合式研修进行稍微展开叙述。在学校混合式研修指导工作方面,我们为培训团队设计了“研、磨、练、测”这样四个环节任务。

这四个任务具体分解为:

研。

一是要求培训团队协助学校分析提升工程2.0现状,从技术层面、观念层面、教学习惯等层面,了解学校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情况。

二是要求培训团队聚焦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推进的难点和增长点,分析各方面原因。如:有的是教师年龄偏大,有的是设备分配不合理,有的是学校对考核风向标指向不明,有的是学校不利于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等等,从而为学校确定提升工程能力关键点的选择提供科学指导。

三是指导学校能力提升过程中的课程资源研发和案例成果梳理,尤其要重视民族学校民族特色课程资源的研发,一定要确保教师们学有所获,要努力做到人人有成果,校校有亮点。

磨。

要求培训团队聚焦学校落实提升工程2.0,充分运用“项目助学计划”逐一跟进、深入县市,层层打磨。

第一磨方案。在一校一方案、一教研组一活动案、一教师一个案的基础上,要求各级结合工作实际深度研磨行动方案,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第二磨团队。延边州已经确定州教育学院为培训团队培养基地,并计划对培训团队开展培训练兵活动,从而增强团队指导力。

第三磨课堂。要求学校在愿景指引和校本研修框架下,要基于信息技术大胆探索课堂教学新样态。培训团队要入校协助学校深度打磨研究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的教学案例,形成成果并进行辐射。

练。

一练培训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我们计划在集中研修的基础上要求各团队成员选择一个试点校作为实践基地,基于网络全程参与能力提升全过程,锻炼提升团队信息化领导力。

二练教研员信息化教学指导力。教研员是信息化课改的领头雁,必须让教研员先学、先知、先用、先会。我们将会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科教研员上信息化教学示范课,研讨课。在学练过程中跟教师同成长,共进步。

三练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践能力提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必须经历一个从理念认识,到技术掌握,到创新应用的过程。因此,必须增加信息化教学教研活动密度和深度,要把25学时以上线下研修做到位。我们计划像“一师一优课”一样,组织全州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晒课”活动,由各级培训专家团队负责评审选拔,遴选出一批包括朝鲜族学校的优质信息化教学课例。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州各民族教师人人都练到位,让每个学科都练到点上。

测。

县域提升工程2.0团队专家负责做好测评指导与考核。组织县域提升工程2.0成果展示与反思交流活动。延边州提升工程2.0团队专家组到各县市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该校参训人员30%,随机抽取参训教师测评考核。制订符合各系统发展水平的评测指标,充分发挥评价环节的促进作用。比如,对待城市和农村要有差别,汉校和民族校也要有差别,通过“测”努力做到让老师经过能力提升2.0工程后即能横向看到同行间的差距,找到发展的动力,也要纵向看到自己进步的成绩,燃起拥抱信息化教学的勇气,从而构建以测促用,以测促研,以测促展的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长效促进机制。

能力提升培训方案篇8

同志们:

县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班经委局充分酝酿,认真筹备今天正式开班了。首先,我代表县纪委、监察局,对前来学习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欢迎。

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干部久未培训,加之近期全县十八个乡镇全部配齐了专职纪检工作人员,他们对纪检监察工作认识不深,业务不熟,能力素质亟待提高,另外,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党中央对反腐倡廉的形势判断、目标要求、工作部署需要我们深入领会,认真贯彻。举办这期培训班的主要目的就是全方位提高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全县反腐倡廉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护好航、服好务。为搞好培训,委局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鉴于公务礼仪、卫生保健知识的重要性,我们特意增加了这方面的培训内容,特别是我们还有幸邀请到市纪委信访室主任王建录同志前来授课,为此,希望大家静下心来,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切实抓好学习,努力使自己学有所获。为确保这次培训取得圆满成功,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

培训是加快干部角色转变,快速提升干部素质,推进工作进展的有效载体。我们这次培训就是要集中时间,集中优秀师资,让刚刚调整到纪检监察岗位的新同志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举办这次培训班:一是适应岗位特性之需。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法规性、程序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我们没有大量的纪检监察法律法规知识的储备;没有对办案程序、文书档案等业务知识的充分掌握;没有对案件查办、受理信访工作经验和技巧的灵活运用,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这次培训,就是要让大家掌握纪检监察工作的业务精华,明确努力方向,尽快适应工作之需。二是提升履职能力之要。十八大召开之后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新的目标要求,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在新闻媒体见面会上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共中央政治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召开反腐倡廉征求意见会时也提出“开王某人的会不许念稿”,元旦前夕专题听取反腐倡廉工作汇报,提出反腐倡廉工作要做到“出实招、动真格、见实效,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新的形势对纪检监察干部的语言表达能力、案件查办能力、驾驭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此,大家一定要争借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听讲,深入领会,全方位迅速提升县乡纪检监察干部的履职能力。三是反腐严峻形势之迫。当前反腐败的形势、任务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腐败分子作案呈现出领域广、金额大、手段新、窝案多等特点,往往腐败分子结成攻守联盟,这为我们获取证据,突破案件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同时,中央纪委对安全文明办案提出新要求,我们不仅要突破案件,更要保证办案人员和违纪人员的人身安全,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充分掌握法规知识,严格办案程序,强化证据意识,这次培训就是要提升各位的办案能力和水平,要办就办铁案,办必结之案。

二、严明学习纪律

这次培训县纪委充分考虑到大家在乡镇、在部门都担任领导职务,存在着业务忙、工作重的实际情况,将培训会、党务公开推进会和年终总结表彰会三个会合在一起召开,三个会议时间虽然压缩,但内容不减、质量不降,希望大家珍惜机会,从单位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真正静下心认真学习。切实做到学有所知、行有所获、业有所进。为确保本次培训取得圆满成功。我提四点纪律要求:一是一律不得请假。学习期间大家务必克服个人困难,准时上课,所有学员,一律不得请假,确实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必须事前向武书记请假,严禁旷课。二是严格作息时间。不准迟到早退,认真执行课前签到、课后签到制度,各位学员能否遵守作息时间,我将随时查看签到记录。三是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期间不准交头接耳、不准接打手机,课堂纪律的执行情况能够充分反映个人的品行和素质,希望大家不要因小节而影响了个人乃至单位形象。四是勤学善思务求实效。各位学员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要把学到的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进行认真思考,要深入查找不足,总结发扬成绩,力争通过培训使我们的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明确学习目的

上一篇:剖宫产手术室护理范文 下一篇:天文学就业方向及前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