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检查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0 11:16:14

常规检查方案

常规检查方案篇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在实施的中期阶段,人民政府应当将什么材料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根据《监督法》第21条的规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在实施的中期阶段,人民政府应当将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如何处理?

根据《监督法》第21条的规定,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人民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哪些途径,每年有计划选择重大问题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

根据《监督法》第22条和第9条的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以下途径,每年有计划选择重大问题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

(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集中反映的问题;

(三)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

(四)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五)人民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

(六)社会普遍关注的其他问题。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年选择哪些方面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

根据《监督法》第22条的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

常务委员会年度执法检查计划经过什么会议通过。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根据《监督法》第23条第1款的规定,常务委员会年度执法检查计划,经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通过,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并向社会公布。

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工作由谁具体组织实施?

根据《监督法》第23条第2款的规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工作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执法检查组的组成人员如何产生?

根据《监督法》第24条第2款的规定,执法检查组的组成人员,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以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中确定,并可以邀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委托谁对有关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受委托机关如何报送检查情况?

根据《监督法》第25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委托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有关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受委托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将检查情况书面报送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执法检查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根据《监督法》第26条第2款的规定,执法检查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一)对所检查的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执法工作的建议;

(二)对有关法律、法规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如何处理对执法检查的报告?

根据《监督法》第27条第1款的规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连同执法检查报告,一并交由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研究处理。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将研究处理情况由其办事机构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必要时,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或者由常务委员会组织跟踪检查;常务委员会也可以委托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组织跟踪检查。

常务委员会的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工作中的哪些材料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根据《监督法》第27条第2款的规定,常务委员会的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对其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不适当的决议、决定和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的程序,由谁规定?

根据《监督法》第29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不适当的决议、决定和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的程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立法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具体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和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经审查。认为有哪些不适当情形的。有权予以撤销?

根据《监督法》第30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和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经审查,认为有下列不适当的情形之一的,有权予以销:

(一)超越法定权限,限制或者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的;

(二)同法律、法规规定相抵触的;

(三)有其他不适当的情形,应当予以撤销。

哪些人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根据《监督法》第35条第1款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十人以上联名,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

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质询案应当写明哪些内容?

根据《监督法》第35条第2款的规定,质询案应当写明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

质询案由谁决定交由受质询的机关答复?答复的方式有哪些?

根据《监督法》第36条的规定,质询案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交由受质询的机关答复。

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可以决定由受质询机关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或者有关专门委员会会议上口头答复,或者由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在专门委员会会议上答复的,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权列席会议,发表意见。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将答复质询案的情况报告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对受质询机关的答复不满意的。如何处理?

根据《监督法》第37条的规定,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对受质询机关的答复不满意的,可以提出要求,经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由受质询机关再作答复。

质询案以口头答复的。由谁到会答复?以书面答复的,由谁签署?

根据《监督法》第38条的规定,质询案以口头答复的,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到会答复。质询案以书面答复的,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签署。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可有哪些处理方式?

根据《监督法》第39条的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需要作出决议、决定,但有关重大事实不清的,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谁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根据《监督法》第40条第1款的规定,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哪些人员联名可以向谁提议组织关于特别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受理机关如何处理?

根据《监督法》第40条第2款的规定,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调查委员会由哪些人组成?如何产生?

根据《监督法》第41条第1款的规定,调查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组成,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提名,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哪些人不得参加调查委员会?

根据《监督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与调查的问题有利害关系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其他人员不得参加调查委员会。

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时。哪些主体有义务向其提供必要的材料?

根据《监督法》第42条第1款的规定,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时,有关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都有义务向其提供必要的材料。

调查委员会应当向谁提出调查报告?接受报告主体根据报告,可以如何处理?

根据《监督法》第43条的规定,调查委员会应当向产生它的常务委员会提出调查报告。常务委员会根据报告,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决定撤销哪些职务?

根据《监督法》第44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决定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个别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的职务;可以撤销由它任命的本级人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和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的职务。

撤职案应当写明哪些内容?并提供什么材料?

根据《监督法》第46条第1款的规定,撤职案应当写明撤职的对象和理由,并提供有关的材料。

撤职案在提请表决前,被提出撤职的人员有什么权利?

根据《监督法》第46条第2款的规定,撤职案在提请表决前,被提出撤职的人员有权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撤职案的表决采用什么方式?

常规检查方案篇2

补充侦查在刑诉法中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概念,根据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补充侦查的一些规定,可以将其概念界定为: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的办案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内容和程序要求,在原有的刑事案件侦查工作的基础之上,就原有案件未侦查结束的部分案件事实及情节进一步继续侦查、补充证据的一种刑事诉讼活动。

并非每个刑事案件都需要经过补充侦查程序,只有在案件部分事实、情节尚未查明或有遗漏罪行、遗漏同案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才可以适用。补充侦查由人民检察院依职权来决定,由公检机关来实施,公安机关只具有实施权而无决定权。

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正确、及时地进行补充侦查,有利于及时查清案件事实,防止和纠正在案件追诉过程中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错误,有利于避免案件审理出现错误,准确适用国家法律。

二、补充侦查的种类及存在方式

(一)补充侦查的种类 。根据刑诉法相关内容的规定,补充侦查在程序上一共有以下几种:

1. 审查逮捕阶段的补充侦查。根据刑诉法第88条的规定,在审查逮捕阶段,检察院决定补充侦查的,由其通知公安机关;决定补充侦查的通知及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应当同时作出并一起送达公安机关。

2. 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根据刑诉法第171条第2、3款的规定,对于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案件,对补充侦查期限的要求有明确规定,即都不得超过1个月;一个案件侦查完毕移送审查起诉后,对决定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次数也有具体要求,即总计不得超过2次。这样有利于防止案件久拖不决,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3. 法院庭审阶段的补充侦查。根据刑诉法第198条、第199条规定,在法庭审判阶段,案件是否需要补充侦查,只能由人民检察院提出建议,法院根据案件审理的实际情况可以同意检察人员补充侦查的要求,也可以不同意其要求;如果同意的,应当作出延期审理的决定。

(二) 补充侦查的存在方式。根据我国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可知,补充侦查有两种存在方式:

1. 退回补充侦查。退回补充侦查,是指在公安机关没有完成案件侦查任务时,由人民检察院决定退回公安机关继续进行侦查的一种方式。根据刑诉法的规定,只有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才适用退回补充侦查的方式,人民检察院自己直接受理的案件不能退回给公安机关进行补充侦查。

2. 自行补充侦查。自行补充侦查,是指人民检察院决定补充侦查时,自行对案件进行补充侦查的一种方式。自行补充侦查的方式,既适用于原来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也适用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

三、我国补充侦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补充侦查对于查清案件的全部事实、情节,达到侦查目的和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司法实践中,补充侦查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与不足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必须加以明晰和阐述。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办案人员利用补充侦查制度借时间,导致补充侦查被虚置。司法实践中,公检机关利用退回补充侦查借时间的现象时常发生。例如,检察机关在法定的审查起诉期限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作出起诉决定时,可以将案件退回补充侦查,以达到延长审查起诉时间的目的。还会有公检两机关相互借时间现象的发生,结果导致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超期羁押,使其诉讼权益被严重侵害。

(二)公检机关对公诉证明标准理解不一,造成退查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司法实践中,公检机关办案人经常对案件证据的把握标准有不同的理解,结果导致检察院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案件增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部分侦查人员对案件重新进行补充侦查产生抵触情绪。他们常常不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补充侦查工作,不尽职尽责,往往是应付了事,结果导致退查案件的质量普遍不高。

(三)补充侦查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救济不够。刑事诉讼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益影响最为严重。补充侦查将会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期限延长。此阶段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救济制度缺失,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足够相应的诉讼权利与强大的国家公权力相抗衡。

四、补充侦查制度的完善

一项法律制度只有经得起司法实践的检验,方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相应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针对我国补充侦查制度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革和完善的建议:

(一)明确规定退回补充侦查及自行补充侦查的法定适用条件。根据我国刑诉法的规定,补充侦查有退回补充侦查和自行补充侦查两种方式。针对案件的不同情形,应当采取不同的补充侦查方式,从而达到侦破案件,实现司法公平公正的目的。为了避免补充侦查制度被滥用,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必要分别规定自行补充侦查和退回补充侦查的具体法定适用条件。

(二)打消办案人员利用补充侦查借时间的念想,避免补充侦查超期。经过补充侦查的很多案件从形式上看并没有超期羁押,但公检机关利用补充侦查借时间的方式是导致实质超期羁押的温床。因此,为了防止公检机关办案人员借补充侦查变相延长办案期限等违法现象的出现,应当完善退回补查的换押制度。另外,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法律监督职能,建立退回补充侦查的跟踪监督制度,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补充侦查超期现象的发生。

(三)明确规定办案人员延长羁押期限的告知义务。我国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并没有规定告知犯罪嫌疑人本人及其辩护人有关办案期限延长的规定。案件的退回补充侦查是由检察机关依职权启动的,办案人员延长羁押期限告知义务的缺失,导致对犯罪嫌疑人对延长自己羁押期限原因的 知情权的剥夺和侵犯。因此,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应规定办案人员延长羁押期限的告知义务,以防止退回补充侦查制度被滥用。

常规检查方案篇3

一、深刻认识案件质量评查的性质、作用和重要意义

(一)案件质量评查的性质。一是案件质量评查是一种事后监督。案件质量评查是对检察环节已办结的职务犯罪侦查、批捕、刑事申诉、刑事赔偿、诉讼监督等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的各个程序及实体处理等方面所进行的一种事后监督,其作为一种非程序内的监督,并没有介入到案件办理的过程之中。案件质量评查与审查逮捕、审查、刑事申诉等法定程序在制度属性上不同,其主要目的不在于法律监督和权利救济,而在于指导检察官依法正确办案。二是案件质量评查是检察机关强化内部监督的重要举措之一。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监督和保障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案件质量评查的作用。案件质量评查在案件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是发现案件质量存在的具体问题,提高执法管理工作的内在水平。一是规范办案作用。规范作用是案件质量评查最主要的功能。通过对案件的卷宗进行评查,查找案件存在的瑕疵,形成案件通报制度,对同类型的错误予以纠正,以此来发挥案件质量评查的规范作用,促使办案人员在以后的办案中认真办案,严格规范。二是质量监督作用。案件质量监督机制以加强案件管理为目标,把案件质量管理纳入科学的轨道,能减少和杜绝检察活动中的各种违规现象,保障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建立检察机关内部的监督机制。三是模范导向作用。通过对办结案件的评查,培养检察官统一的司法理念,统一执法尺度,引导检察官正确办案。发现优秀案件和法律文书,倡导好的执法方式、方法,总结疑难复杂案件的办理经验,促进执法质量的提高,全面提升检察官素质。

(三)案件质量评查的重要意义。一是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工作是检察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有效屏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检察机关维护公平正义,就是要注重每一个案件的质量和效率。案件质量评查是案件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关口环节,通过案件质量评查可以使不文明执法、不规范执法,甚至非法执法、选择性执法等情形得到及时纠正,让人民群众从每个案件的公正执法中汲取司法公正的正能量。二是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工作是检察机关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的有效手段。各级检察机关日益重视系统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构建,形成了保证案件质量、规范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内部监督制约体系。案件质量评查作为案件管理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三是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工作是检察机关预防司法腐败的有效途径。、徇私枉法、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司法腐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严重影响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通过案件质量监督评查,对案件进行事后监督,能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给腐败行为有力的打击。

二、案件质量评查机制运行的现实问题和困惑

(一)对案件质量评查工作的认识、重视不够。首先,对评查必要性认识不一。很多检察官对于在法律规定的监督程序之外,有没有必要再设立这种大规模的监督机制的认识不一,使得评查工作在检察机关中不能得到普遍认同,故案件质量评查工作被有些检察官看作是走形式,在工作开展中遇到了很多障碍。其次,基层检察机关面临案多人少的现状,检察官整日忙于办理案件,部分案件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程序或者实体性的问题。由于案件质量评查针对的是所有已进入工作程序的案件,因此在评查案件时不可避免地要发现检察官办案过程中的问题,对此部分检察官在思想上对案件质量评查是有所抵触的。再次,案件质量评查人员存在思想顾虑。由于评查人员均为本院的工作人员,与案件的承办人都为同事关系,有些评查人员本身还是案件的承办人。顾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评查人员在案件质量评查中认真评查的积极性不高,不愿评定错案及不合格案件,导致评查力度不大 ,评查效能低下。

(二)评查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置不到位。长期以来,检察机关案件质量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案件办理与案件管理往往相互交织,在不同程度上偏重对办案结果的追求和考核,忽视办案过程和程序公正。大多数检察院虽然设立案件质量评查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了案件质量评查专业人才库,但该机构往往是由院内各部门抽调的人员组成,只在进行案件质量评查的时候才召集在一起。这就使得案件质量评查缺乏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人员,案件质量评查不能常态化和专业化,案件质量评查的水平也就很难有大幅度的提升。

三、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案件质量评查机制的途径

(一)设置专门的案件质量评查机构。主要是解决评查机构的权威性。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的通知》及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规定要求,对案件管理工作(包括案件质量评查)的机构设置和职能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对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实行统一受理、流程监控、案后评查、统计分析、信息查询、综合考评等,对办案期限、办案程序、办案质量等进行管理、监督、预警。应当在设立案件质量评查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案件质量评查小组负责案件评查。评查小组成员必须是有多年办案经验的能手,由他们专门负责案件的评查,才有权威,才令人信服。同时,要定期举行培训班、研讨会等,为评查人员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确保他们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及法学前沿动态,提高其专业素养。

(二)构建科学的案件质量评查管理系统。就是解决案件质量评查的评查依据,突出案件质量评查的可操作性和评价的统一性。一是建立程序运作系统,对整个评查流程设定严格的运行规则和时限要求,确保案件质量监督的实效。二是建立评价标准系统,制定明确、规范、细致的涵盖案件质量评查各个环节的具体量化标准,使评查工作有章可循。三是建立反馈解决系统,对个案,通过通报、整改,努力将差错的再发生率降至最低;对于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要建立起评查与调研互动的机制,通过分析、评析、讲评,集中精力予以解决。

(三)探索科学的案件质量评查方式方法。主要解决案件质量评查的常规性,突出督促办案,提升案件质量的作用。可采取常规评查、专项评查、重点评查“三位一体”方式展开评查。一是常规评查,也称为日常评查。常规评查采取“三步”评查法,即:承办人自我评查、部门负责人评查、案件质量评查小组全面审核复查。二是专项评查。依据办案实际情况上级部门安排部署的案件质量评查活动,就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突出问题的案件、上访案件、上级指定案件等深入开展案件专项评查。三是重点评查。在开展日常评查的基础上,重点评查职务犯罪撤销、不批捕、不、撤回、无罪判决、社会关注度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等类型的案件。

常规检查方案篇4

【关键词】检察机关;基层;拷问活动;执法

今年新春伊始,新绛县人民检察院针对"案子都去哪儿了?"的问题,在全院上下开展了一场执法质量、执法观念的大拷问,执法作风、执法纪律的大检验活动。检察长段浩对此解释说:"案子都去哪儿了?拷问的是我们所办案件的公平与正义,拷问的是我们检察干警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项拷问活动我们不仅仅是开始,更是在不断地进行中,并且要永远地开展下去。"他要求全体干警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从自身职责开始查起,立足于群众观念的落实,立足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切实解决自身执法质量、执法作风、执法观念和思想认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实现拷问活动的经常化、常态化和制度化,并作为衡量大家落实阳光检务活动,争创阳光检察干警的实际行动,作为我们检察工作贯彻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检验标准。

一、对照法规,拷问反思

在政治素养方面,全院干警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争创阳光检察活动的开展,坚持政治学习不动摇,利用机关集中学习、干警自主学习等机会认真学习了、中政委孟建柱书记、高检院检察长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省院杨司检察长关于开展阳光检察活动的安排部署,对照政策拷问自己的政治思想,拷问自己的为民意识,拷问自己的务实作风,拷问自己的廉洁意识,拷问自己的理想信念,拷问自己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同时在业务素质方面,结合《刑诉法》、《民诉法》的修改,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民事诉讼监督规则》,以及高检颁布的《基本业务规范》和《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大力开展业务技能大比拼,业务素质大提高,并对照法规、司法解释拷问自己所办案件事实的可靠性,拷问案件证据的客观真实性,拷问案件处实体理的正当性,拷问办案程序的合法性。

二、拷问责任,落实工作

侦查监督部门的干警深入到公安机关各派出所、刑警中队、交警大队以及各行政执法机关开展立案监督案件大排查,纠正漏捕嫌疑人大排查和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大排查活动,先后排查举报材料100余份,涉及食品与交通安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行政执法案卷材料200余册,发出检察建议书8份,办理审查逮捕案件13件18人;公诉部门深入到公安机关和法院刑事审判庭开展刑事侦查监督和刑事审判监督大排查,并重点复查了近三年来所办理的不诉、建议撤案案件13件18人,审查刑事判决裁定200余份,先后对公安机关和其他侦查部门超期限办理案件的行为提出纠正违法3件,办理审查案件15件23人;职务犯罪侦查部门结合市政法委开展的"大走访、大接待、大化解"活动,组织干警50余人次深入到机关包点的古交镇20多个村庄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居民社区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大排查活动,排查广大的干部群众反映的腐败和渎职问题线索,通过排查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300余条走访群众2000余户,散发各种宣传材料4300余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0余件,并对其中的一起职务犯罪案件立案侦查;监所检察部门深入到县法院、县看守所和各乡镇司法所、村(居)民委员会开展刑罚执行活动监督大排查,纠正社区纠正人员脱管、漏管大排查,监所安全大排查,通过排查联合公安、武警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2次,开展监所安全检察6次,针对监所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违法和检察建议5份;职务犯罪预防部门深入到发案单位、党政部门、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以及农村、学校、社区、企业等单位开展职务犯罪预防警示教育和预防调查大排查,贯彻落实全省《职务犯罪预防条例》工作和防控机制发挥效能作用大排查,督促发案单位和职务犯罪的多发、易发部门进一步地建章立制,树规立约,先后开展以案讲法警示教育讲座4次,预防调查2次,积极宣传检察工作,拓展举报案件线索,让检察工作进一步地规范化、公开化;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深入到县法院的各个民事审判法庭、乡镇的派出法庭、执行局和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县妇联、工会、财政局的国有资产管理中心、信用联社、各专业银行、建设工地以及行政执法机关开展民事行政检察案件线索大排查,排查群众反映材料30余份,行政执法案卷20余册,对其中遭受民事伤害的4件弱势群体案件依法受理,并办理了支持,督促法院及时立案进入诉讼程序;控告申诉部门结合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争创阳光检察和文明接待窗动的开展,深入到包点村镇、县局、司法局、监察局、审计局等单位,开展群众反映问题大排查、法律咨询和检务公开大宣传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干部坐堂受理为上门征询群众意见,先后排查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0余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件,开展法律宣传、咨询5次,转办、批办职务犯罪案件线索2件,民行检察案件线索4件;案件管理部门深入到机关各科室和干警身边开展案件管理监督活动大排查,涉案财物的统一管理监督活动大排查,对去年办理的不诉、撤案、不捕等重点案件17件25人进行了评查,对录入系统统一运行的侦监、公诉、民行、预防等各类案件67件85人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核对审查,其中对公安机关和其他侦查部门超期限办理案件的行为及时督促办案部门发出纠正违法3件,核查涉案财物8案50件,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办理预警提示4件,制作统计分析通报2份;行政后勤部门结合全院大拷问活动的开展,开展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大反思活动,起草各类文件材料20余份,收回并整理档案200余册,组织保障各种会议30余次,计算机系统维护15次,确保了全院各项检察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良性运行。

三、拷问机制,确保常态

拷问活动通过拷问干警的思想、工作,拷问着检察机关的执法工作作风,拷问着执法办案质量和法律监督职责的履行程度,拷问着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满意程度和大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拷问着我们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检察干警执法为民的法治理念。为此,我们根据相关法规和上级的各项规定制定了一系列的办案纪律、学习制度、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干警廉洁从检若干行为准则等规章制度,同时规范完善了机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便民、利民的相关制度措施,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畅通诉求渠道,推进阳光执法,宣传检察职能。

常规检查方案篇5

党组重视,夯实人员配置

院党组及检察长正确认识到检委会在业务决策中的最高地位及在检察工作中的龙头作用,认识到检委会作为检察机关的一项法定领导机制,其权威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认识到检委会作为检察机关的最高业务决策机构,其实际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认识到检委会讨论案件作为一种法定程序,其在诉讼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基于以上认识,我院党组顺势而为,不断加强检委会的人员配备。2009年12月初,经过南阳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基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的遴选考试,我院及时提请县人大常委会任命了一名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年轻检委会委员,为我院的检委会机构充实了新鲜血液。2011年12月,检察长又提请县人大常委会任命了两名长期从事办案一线,有着丰富办案经验的检委会专职委员,为我院检委会工作夯实了人员基础。检察长在党组会上明确指出,专职委员是检察长和检委会的参谋和助手,负责检委会的日常工作,在履行职务上,只对检察长和检委会负责。所提案件或事项的咨询意见具有独立性,并对检委会决议的执行负责监督,不受其他委员和内设机构及个人的干涉和约束。由于专职委员对院提交检委会讨论的重大疑难案件先期作出程序性审查意见并提出适用法律的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检委会的议事议案质量。同时,院党组充实检委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检委办)人员,设立一名责任心强、精通业务的专职秘书,负责检委会日常会务工作安排、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的编写及会议材料的装订、归档工作。提供必要的办公设备、拨付办公经费,为检委办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切实保障。

完善制度,规范操作机制

在进一步完善修订并重新通过了《检察委员会工作实施规则》的基础上,我院出台了《方城县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检察委员会工作的决定》,从严格检委会议案的范围、例会制度、学习制度、风险评估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进一步细化。通过程序制约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保障检委会工作有序、高效、高质地运作;其次规范了检委会研究案、事件的各种提请材料的制作格式及其必备内容,督促案件承办人加强责任心,客观、全面、事实求是地通过提请材料综合反映案件全貌,防止有意或无意避重就轻或避轻就重汇报案件现象的发生,提高检委会办公室复审及检委会议事议案的效率和质量;再是建立健全与检委会工作相配套的文书督查制、材料反馈制、督查备案制等制度,有效防止了实践中可能存在的检委会决定被拖延执行或擅自变更的现象,从而达到令行禁止的目的,维护了检委会决议的严肃性、权威性。

科技强检,推进信息化机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可以提高检察委员会的工作效率和议事效能。为此,我院专门制定了《方城县人民检察院利用多媒体召开检委会会议若干规定》,要求凡提交检委会讨论决定的案、事件,原则上都要采用多媒体形式进行汇报,通过直观、形象、有条理的多媒体演示,使检委会委员最大限度地了解案件全貌,提高检委会的议事质量和效率。首先,我们把所要提请讨论的案件和事项通过电子邮件提前发送给各位委员,使委员及时审阅,认真分析议题,做到发言有准备,提高检委会议事水平;其次,在检委会上,我院把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配合使用,运用多媒体演示方式进行检委会案件汇报,使案件情况声像结合,客观生动,克服了委员们听后易忘记的缺陷,使各位委员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帮助委员全面、客观地了解案件事实,为发言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了议案质量和效率。如我院办理的原河南省邓州市群工部部长兼建设局局长郭某贪污、受贿案件,涉及刑事、民事等诸多问题,法律关系复杂,在汇报案件时运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很快使委员掌握了案情,作出了决定。

严把“两关”,强化审查职能

首先,严把程序“过滤关”。根据《方城县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检察委员会工作的决定》的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凡不属于议事议案规则中规定情形、提请研究案件的材料不符合规范的格式要求,或者有其他不应上会情形的,报经检察长审核决定,退回有关部门,或不安排提请的案件列入检委会的议事日程;其次,严把案件实体关。一种情况是经对承办部门书面报告的审查,认为不符合检委会的议事范围,退回承办部门处理;另一种情况是对于承办部门提交的案件,按上级院规定属可以而不是应当经检委会讨论的情况,经检委办集体讨论,如果认为没有必要经检委会讨论决定,则将案件向检察长汇报,经检察长批准不再提交检委会讨论。从而确保检委会集中精力研究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事)件。三年来,经审查,决定不提交检委会讨论的案(事)件11件。经过两个层面的过滤把关,大大减轻了检委会不必要的负担,发挥了检委办“过滤网”的作用。

加强学习,提高委员素质

检委会委员在讨论决定重大疑难案件和规章制度等重大检察业务事项的过程中处于决策者、审核把关者的地位。因此,检委会委员的素质与检委会的议事质量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检委会委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检委会议案(事)质量的高低。不可否认,当前的一部分检委会委员是从一些领导岗位人员中推选而任命产生的,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法律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委员在进入检委会之前,知识结构较片面,只对检察业务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比较熟悉,加之任命时没有经过考试,这就使其业务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上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导致检委会的议案(事)质量受到制约。所以,必须加强对检委会委员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训。基于此,2012年10月,我院专门出台了《方城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例会和学习制度》,规定检察委员会可以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也可以由检察委员会委员或本院业务骨干就有关检察业务工作进行介绍,并经常组织委员对新颁布的法律及司法解释进行系统学习讨论,不断提升检委会委员的决策能力和检委会的决策水平。

立足本职,搞好总结指导

为实现检委会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结合我院工作实际,院党组提出2014年为检委会工作“整体提升年”,要求检委办认真搞好“总结指导”,使其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实现检委会工作质的飞跃。

多协调,开创良好外部发展环境

为把上级院和地方党委及人大对检察业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真正落到实处,我院研究制定了《重大业务工作专报制度》,该制度规定由院检委办负责,各相关业务部门配合,对依法依规应向上级院反映、报告的业务工作和上级院及地方党委、人大要结果的案件及时进行专题报告,便于相关领导及时了解我们的业务动态,强化对我们的领导和监督,同时也使我们的工作赢得了强大的支持,极大地规范了此项工作。

同时,在加强与公安、法院的协调与配合上,经过调研,我院牵头制订并由检委会讨论通过了《方城县人民检察院、方城县人民法院、方城公安局关于依法快速办理涉企案件的实施办法(试行)》和《方城县人民检察院、方城县人民法院关于快速审理简易程序的实施意见(试行)》等相关文件,敦促公、检、法三机关在案件的处理、审理上达成共识,较好地规范了同公、法两家在协调与配合上的关系,充分发挥了“调节器”作用,使检察职能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

强调研,解决部门业务突出问题

工作中我们注意发挥检委办的“智囊团”作用。比如经过对几年来工作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检察机关有所作为,必须履行各项检察职能,走“业务立院”之路。为此,一是我们建议院党组配强反贪、渎侦、侦监、公诉等主要业务部门的人员,培育复合型、专家型人才。通过中层竞争上岗,保证业务骨干不流失的情况,提拔和选配了10名业务骨干担任上述部门的中层职务;二是针对县域部分单位反映的我院存在不同部门去同一单位多头查账的现象,我院及时制定出台了《方城县人民检察院案件线索管理办法》,明确禁止不同部门去同一单位多头查账,进一步树立检察机关良好的社会形象;三是针对退回补充侦查率和存疑不诉率偏高问题及公诉案件办案周期较长开展调研,向检察长提出对内应对公诉干警强素质、压责任、配人员,对外应多协调的建议。院党组及时调配3名具有检察官资格的同志到公诉部门工作,并确立了对公诉干警“谈心、激励”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公诉干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四是为使主要业务部门加强配合,实现换位思考,检委办向检察长提出开展专题业务讲座和交流办案体会,并适时要求自侦案件侦查人员到庭旁听案件审理,了解自己所办案件的质量。此举既有利于侦查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也使侦查人员充分体会到由于证据存在瑕疵而导致公诉人出庭的不易,从而在工作中加强配合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办案质量。

善总结 促进业务工作高质高效

针对类案的办理,制定出类案认定的证据标准和处理上的情节标准,避免同事不同罚,同罪不同刑,同时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如针对实践中出现的轻伤害、交通肇事等轻刑案件,同样的情节,一些案件在检察机关作了相对不处理,一些案件被至法院被处以刑罚的情况,无可否认,两种处理方法在法律适用上都不能说是错误,但却导致了对当事人事实上的不公平、不公正。因为,检察机关的不决定书被认为是“事实上有罪,法律上无罪”的,而法院的刑事判决书,即使被判处缓刑、免刑,则也是有罪判决。针对此种情况,我们经过广泛调研,制定出了《方城县人民检察院关于对轻伤害、交通肇事案件作相对不处理标准的暂行规定》予以规范,如系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亲属之间纠纷引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的从轻、减轻情节、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征得被害人谅解的轻伤害案件,原则上应作出不处理。这样同事同罚、同罪同罚,既规范了对类案不的认定标准,也树立了检察机关的权威。同时,我院积极探索实施检委会评查案件制度。检委办每季度对全院所有业务科室办结的案件按一定比例抽取评查,并制作《检委会评查案件表》,随同案卷一起发给检委会委员,每位委员结合评查表,从实体、程序、引用法律条文、法律文书制作、卷宗装订质量等方面进行评定,并打出综合得分,写出个人意见和建议。评查结束后,召开案件点评会,每名检委会委员将自己审查的案卷进行点评。通过评查和点评案件,使检察干警的执法观念进一步端正,案件质量有较明显提升。

常规检查方案篇6

对人体的危害

作业人员接触高浓度苯、甲苯、二甲苯可引起急性中毒。轻者表现为头晕、头痛、眩晕、醉酒感、步态不稳,有的表现嗜睡、手足麻木、视物模糊;还有恶心、呕吐,流泪、咳嗽等。一般脱离现场及时处理后,短时间可好转,很少留后遗症。重度中毒除有以上表现外,还可出现昏迷、抽搐、震颤,极严重者会引起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长时间接触较低浓度苯,会引起慢性中毒。慢性苯中毒是逐渐发生的,中毒情况因工作环境、个人健康状况而不同,也与性别、年龄有关。可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失眠或多梦,记忆力减退等。造血系统表现为早期血象异常,不及时治疗并脱离接触,病情会加重,可发展成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继发性白血病。

长期吸入低浓度甲苯、二甲苯蒸气,可有体弱、头晕、头痛、恶心、食欲减退、感觉异常及失眠等症状。

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由于苯、甲苯、二甲苯在一般情况下不易完全分离,所以甲苯、二甲苯作业人员参照苯作业人员要求进行健康检查。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对象是拟录用的从事接触生产性苯、甲苯、二甲苯的人员和转岗拟接触人员。目的是发现职业禁忌证者,包括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109/L,血小板计数低于6×1010/L者,以及患有造血系统疾病者。检查内容一是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病史及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皮肤黏膜出血、月经异常等。二是内科常规检查。包括患病史、家族史、个人史、不适症状、血压、肺部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三是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肝脾B超。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对象是所有职业性接触苯、甲苯、二甲苯的人员,健康检查周期是每年1次。检查目的是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和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和职业禁忌证(造血系统疾病)。检查内容在症状询问和体格检查方面同上岗前;实验室和其他检查方面,必检项目包括血常规(注意细胞形态及分类)、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肝脾B超;选检项目包括尿反-反黏糠酸、尿酚、骨髓穿刺。如体检发现血液指标异常者需定期复查,要求每周复查1次,连续两次。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对象包括职业接触苯、甲苯、二甲苯的辞职人员、退休人员、内部转岗人员。检查目的是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和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检查内容同在岗期间。检查时间一般是脱离岗位前,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在离岗前90天内,可视为离岗体检。

应急健康检查对象是短时间接触较大量苯、甲苯、二甲苯者。常见于泄漏事故接触者,误操作导致工作场所短时间苯、甲苯、二甲苯浓度严重超标情况接触者。检查目的是排除或发现职业性急性苯中毒人员。检查内容的症状询问方面,重点询问短期内大量苯的职业接触史及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烦躁、步态蹒跚等症状。体检包括内科常规检查,神经系统常规检查及运动功能、病理反射检查,眼底检查。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中的必检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肝脾B超;选检项目包括尿反-反黏糠酸、尿酚、脑电图、头颅CT或磁共振。

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健康监护档案是健康监护全过程的客观记录,是系统观察劳动者健康状况变化,评价个体和群体健康损害的依据。劳动者健康检查个人档案和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均应妥善保管。

个人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危害接触史;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

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委托书;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职业病报告卡;职业病患者、职业禁忌证者处理和安置记录;以及在职业健康监护中提供的其他资料。

健康监护档案应永久性保存在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分立、合并、破产时要妥善移交保管。用人单位应制定档案管理制度,并设专人管理。健康监护档案涉及的有关文件或原始记录,要分类归档存放并做好登记工作。健康监护档案具有重要的法律参考价值,管理人员要及时、如实、认真填写,不得随意编造和涂改。其中按年度更新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妥善保管,不得随意借阅、无故销毁、遗弃或丢失。当管理人员变动时,要认真做好交接工作。健康监护档案涉及职工个人隐私或单位商业秘密,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档案室要有相应防火、防盗、防霉措施。

职业健康监护职责建议

企业安技处(科)职业健康监护职责

依据企业劳资处(科)通知,分析招录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性健康机构签订职业健康检查委托书;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一起确定检查项目,组织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应告知体检者下列注意事项:体检者前一天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不要吃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以免影响体检结果;体检前8 h应禁食、禁水;体检中要如实回答体检医生的询问,如实填写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尿液采集应留取新鲜尿液,避免经血、白带、粪便、、阴道分泌物污染。此外还要避免烟灰等异物污染。静脉抽血后,需按压针头穿刺点5~10 min,防止形成血肿。

应向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提供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员名单。协商职业健康检查人员、项目、时间,组织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组织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协助体检机构维持检查秩序,处理健康监护工作中的突发问题。领取检查报告,审阅体检报告,对报告中的疑问提出质询。执行报告中提出的建议,通知体检异常人员,组织复查、职业病诊断、工伤鉴定等。向劳资部门提出职业禁忌人员和职业病确诊人员安置建议。

应制定本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妥善保管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资处(科)职业健康监护职责

在岗位招聘面试过程中,注意观察应聘人员能否正常交谈、肢体活动、反应能力等基本健康状况。应根据安技科提出的职业禁忌人员和职业病确诊人员安置建议,妥善安置上述人员。妥善处理因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发生的劳动争议。

工会职业健康监护职责

常规检查方案篇7

关键词:档案;行政执法;常态化;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颁布实施,结束了我国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单纯依靠行政规章及政策文件进行工作的局面,开始了依法治档的新时期。但是,目前的档案行政执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改变档案行政执法检查阶段性、集中式、突击式为主的执法状况,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纳入经常化、常态化。

一、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内容

所谓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其他档案法律、法规、规章,对相对人采取的具体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或者对相对人的档案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直接进行监督检查的行政行为。

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存在的问题

《档案法》颁布、实施二十多年来,得到了较好地贯彻、执行,社会档案意识普遍提高,档案工作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但是,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否则势必影响和制约档案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1.社会组织和个人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仍然比较淡薄

目前,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档案工作的投入,但是相对于招商引资、经济建设等重点工作来说,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实际情况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对档案工作不重视、敷衍了事、管理混乱甚至违反档案法规的现象在各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其次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档案法律法规的了解还不够,依法治档的观念还没有真正形成。主要原因:一是对档案工作和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老百姓对档案工作知之甚少。二是社会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出现轻视档案,甚至损毁档案的现象。三是由于档案发挥作用具有间接性特点,容易被人忽视和遗忘。四是多数地区档案部门设备简陋,手段陈旧,服务水平一般,使档案难以发挥作用,档案事业在社会上不易造成较大影响。另外,档案部门自身社会意识的薄弱也严重阻碍了档案法规贯彻实施的深入。

2.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缺乏力度和深度

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找出缺点、不足,以利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形式轰轰烈烈,但实际力度和深度却明显不足,在开展行政执法大检查工作中,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小组只能通过听领导汇报、到档案室走马观花看一看,对于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只能是“雾里看花”,很少发现问题,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力度无形当中也就被削弱了。

3.档案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偏低

大多数档案执法人员是多年从事业务指导工作,但对法律知识却了解不多。部分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存在着不敢执法、不会执法、不懂执法程序、不会填写执法文书等问题。

4.档案依法行政水平不高,行政处罚不作为现象比较普遍

档案行政执法走过场、一般违法不下达整改通知书、严重违法不进行行政处罚或照顾人情关系等现象还普遍存在。

5.档案执法机构有名无实

有些单位虽然设有档案执法机构,配备了档案执法人员,但并不从事档案执法工作,不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搜集档案违法线索,而是将其作为档案业务工作的预备队,哪里忙,去哪里挡,从事的都是与档案执法无关的其他业务工作。

三、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常态化的对策

1.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常态执法制度化

行政执法责任制是为了保障和监督行政执法单位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全面推行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是督促行政执法单位依法行政的一种层级监督工作制度。将档案常态执法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可以保障常态执法制度化,促进档案行政执法走向规范化。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依法行政的要求,以明确执法责任制为前提,以档案执法行为合理、适当、规范、高效为基本要求,以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为监督保障的行政执法工作责任制度。推行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是依法行政的必要保障,是规范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档案部门依法行政水平的迫切要求。

2.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常态执法优质化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贯彻实施《档案法》的主体,打铁先要自身硬。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通晓《档案法》,熟悉档案业务、刚正无私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档案执法队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解决他们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岗位练兵、实践培养等多种途径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不仅要认真学习档案法律、法规、规章,而且还要努力学习国家的基本法律及和档案工作有密切联系的相关法律、法规,使他们真正成为集调查、取证等法律程序的办案高手,真正成为使用法律手段维护档案安全和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忠诚卫士。

3.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档案执法常态化

监督检查是行政执法工作最主要,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档案行政执法监督可由社会监督和行政监督组成,以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为主,以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上级政府和其他行政机关监督为辅,对档案行政执法行为的全过程及基层单位贯彻档案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察。档案行政执法人员也应主动接受监督,在执法过程中将执法行为置于法律监督之下,使档案行政执法正规化、规范化。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利用和创造一切宣传机会,运用各种宣传工具,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力争使与档案工作有关的公民、档案的利用者都能了解档案法规。档案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更多的人了解档案法规,特别是档案的作用,突出强调公民在档案事务中的权利、义务,为依法治档打下广泛的社会基础。营造档案行政执法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档案部门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5.落实档案执法工作的物质保障体系,确保档案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解决必要的办案经费,配备必需的办公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使档案执法工作能做到信息灵、行动快、效率高。

6.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程序

加大执法力度就是加强档案违法行为的发现和查处,通过执法检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原始证据往往是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取证。提取有力的证据,是严肃处理档案违法案件的前提,否则,加大执法力度就是一句空话。严格执法程序,就是在档案行政执法中,严格按照程序办事,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尤其要保证相对人的权利;要严格执行错案追究制度,这样既保证了相对人的利益,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提高了档案执法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朴莲花,高风英,车铁范.浅谈档案行政执法[J].兰台内外,2006,(1).

[2] 石在.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北京档案,2006,(10).

常规检查方案篇8

由于忙于平时的教学,很多教师很少有机会知道自己的同事在用怎样的思路工作,工作中做出了如何不一样的成绩,为了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学校想出了一个取长补短、查陋补缺的常规检查办法:组织各年级组长及学科优秀教师对各年级作业进行互查,为是在检查中发现,在检查中交流。让各位教师在作业检查的过程中,察看学生作业质量和教师批改方式。通过与教师的直接交流,从中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学校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常规检查,既能更加真实的反映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客观的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又能以更加人文的方式达到了学校开展教学常规的检查目的。

二、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头绪众多的系统工程,在纷繁的头绪中需要各项工作有序进展,尤为重要的是强化常规,做好细节。教学常规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落实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开展的根本保证。只有搞好教学常规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教育。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体现于教学各个步骤的细节中,空洞地谈教学能力是苍白的,只有用教师的备课情况、讲课细节、作业批改情况等才能说明他的优秀之处,彰显出教师教学的独到之处。教学常规培养着教师的基本功,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是在这些常规细节中培养起来。因此本学期学校加大了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过程管理及检查力度。通过常规检查,及时了解我校教学工作存在的经验和不足,以便我校能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查找和克服存在的不足,扬长避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效率。

三、检查反馈

本次检查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检查内容完整、全面。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教案方面的特点与不足

特点:

1、绝大多数教案设计完整,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设置得当,紧紧围绕新课标,能突出对学科素养的高度关注。板书设计具有高度的归纳与概括性,并能展示知识内在结构。教师撰写的课后反思比前一次检查有所提高,一部分教师的课后反思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深刻地解剖,能很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的反思意识,反思深刻、务实、有针对性。

2、教学环节齐全,注重引语与小结,使教学设计前后呼应,环节完整。

3、注重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案能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5、最可贵的一点是这学期有多位教师采用表格形式备课。从他们的备课中可以体会到他们追求的不只是教案形式上的变化,更多的是设计理念的更新,教学情感上的升华。

不足:

1、教学时间没有及时填写。有些教师在上完课后填写教学时间时用的仍是铅笔。

2、教案后的教学反思不够认真、不够详细,没能对本堂课的得与失作出记录与小结,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们对课后反思还不够重视。

3、在以后设计教案时,希望能将课后反思的位置多留几行。从检查教案可以看出有些教师在写课后反思时因行距不够而影响了反思的书写。

上一篇:垃圾分类的管理方案范文 下一篇:日常安全检查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