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学素养范文

时间:2024-03-13 18:00:02

小学语文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文学素养篇1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素养;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001-02

1.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作文教学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教学手段,读课文(范文)不仅可以得到写作方法、技巧上的启示,并且还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还可让学生模仿本文的结构写作,例如学完《找春天》后,仿写《找秋天》。学了《我会变》,学生尝试以第一人称写自己喜欢的物体。这样,学生学有例子,写有样本,每次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写作任务。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无素材,就等于愚妇无米,炊就更难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呢?这就得深入生活、广开文源。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喜新求异的思维定势,引导他们进入多彩的生活,不仅能开阔眼界,增加其知识的积累,而且能活跃其思维,激发其提笔表达的欲望,因此我除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细心观察外,还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创造写作素材。如儿童节,我便组织学生开展"庆六一大联欢"的活动;在母亲节,开展"我为妈妈献礼物"的活动;教师节,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的活动。经过这些活动,学生的亲身经历多了,视野扩大了,积累的写作素材就丰富了,拿起笔来就有大量的内容可选择。

2.引导质疑,激活思维

巴尔扎克对世人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意义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就问个为什么。"无独有偶,陶行之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也提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显而易见,问题是学习的先导,语文课在开课的起始环节让学生看课题质疑,能引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舍得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疑问。我在执教《丝绸之路》一课时,板书课题之后就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学生经过思考后,就围绕课题提出了如下问题: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丝绸之路上发生过哪些故事?然后让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去读书,找答案,从而理解了文章内容。又如在教学《七子之歌》一课时,在读通顺诗歌的基础上,我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在诗歌的内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解与疑惑,然后让学生思考,你能帮助他解开这些疑问吗?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的目的性与指向性更明确,收到的效果也就会更好。

3.反复诵读,感悟语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时候,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正如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得意忘言论"所说的,言辞有时并不能精确地反映意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使人置身其中。对这些文章的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逐步感受语言内蕴和文章气势,领会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精妙之处,是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绝妙材料。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景色,领悟其"总--分--总"的谋篇方式;在指导学生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通过对第二自然段的反复诵读,并配以图画、音乐,使学生感受到南海海面瑰丽旖旎的风光,又以这种绘画美、音乐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既要保证诵读量足质高,又不能过度;既要在"书读百遍"的基础上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又不能把语文的学习当作玄学,对感悟的内容不加区分。

4.转化学困生,提高整体水平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不能只提少数学生的语文的素养,必须重视学因生的转化,在教育过程中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不光有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有教师以及教法因素。促进学生的转化,重视学生的两极分化,对于重新唤起学困生的认知,点燃学困生的希望之火,激起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非常重要的。

4.1 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注意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知识竞赛、智力抢答、笑话幽默等,以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转化的环境,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以表扬为主,对差生进行恰当的评价,施以必要的鼓励,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激发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2 要坚持对学困生的学习辅导。对学困生的辅导注重知识的重点性、知识的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学困生的学习个性;对学困生辅导的形式主要是课前辅导和预习方法、预习内容,自学习惯的辅导以及课堂巡视辅导,课后跟踪辅导,并从中归结出学困生转化的规律。

4.3 要培养学困生的学习习惯。为了使学困生养成习惯,每次订出计划都要坚决执行。指导对写作有畏难情绪的差生坚持写观察日记和生活日记,指导学困生自觉搜集报刊杂志上的名言警句、随笔,指导他们学习其方法,让他们掌握写作入门的途径。

5.加强课堂教学

5.1 以人为本,精心设计。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不要低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只重视少数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以信任、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挑战和乐趣,从而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并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文学素养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化”的倾向变得越来越明显。从我国所通行的各类语文教材来看,儿童文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课文总数的80%。故此,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认识到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现如今,在许多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着较大的分量,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正是由于儿童文学的这一教育价值,导致其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服务对象一致,都是为儿童服务,它们的价值取向也一致,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儿童文学对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所以也就没有提升自己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2.儿童文学知识较为缺乏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上学期间,虽然也学习了一些关于儿童文学的相关课程,但是与他们所学习的古代文学相比,或者是与现代文学相比,儿童文学课程无疑更少,这就导致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对所学习的儿童文学有所遗忘[1]。而在执教之后,他们也没有利用业余的时间去充实自己,去进行培训学习。这样一来,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会较为缺乏。

3.儿童的本位意识较为淡薄

在农村小学中,教师与儿童在一起的时间较长,与他们的接触机会也更多,这就有助于教师对儿童进行仔细的观察,进而了解儿童的性格特点以及生活方式。这对于后期教师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帮助。然而,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较差,所接受的先进教育思想也较少,许多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模式化,进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

二、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策略

1.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的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切实认识到儿童文学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他们才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去提升自己,去阅读一些关于儿童文学的作品[2]。因此,在选拔语文教师时,就可以将儿童文学素养作为其中的考核项目,这就会让大多数的教师加强对儿童文学的学习。而对于已经选的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儿童文学的知识培训,如这样一来,就能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儿童文学素养。

2.加强儿童文学作品阅读量

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融入儿童之中,更张世明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教师就需要去阅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因为透过书籍,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愿望,了解儿童的内在想法。故此,教师要利用课外时间,不断去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在农村,许多语文教师都将自己的业余时间用到了自己的家庭之中,或者是用到了批改作业上,这样就不利于他们专业素质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认识到儿童文学对学生的重要性,要多利用课外时间去提升自己。

3.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

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相比,农村教育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所以在教育方面更为落后。但是,农村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开展富有农村特色的师生活动。例如,农村的教师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所以,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教师的在校时间,为教师创造一片阅读天地,可以将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带入教师的日常生活之中。如学校可以举办一些阅读比赛活动,让教师去阅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让他们通过演讲的方式来展现自己。教师创造属于他们个人的舞台,将自己在儿童读物中的感悟通过演讲传递给大家,以营造整个学校的儿童文学阅读的氛围。综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存在着儿童文学素养缺失的现象,因此就需要他们加大儿童文学的阅读量,不断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继而促进双方的儿童文学素养都有着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繁.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6):40-42.

[2]丁明秀,钱万成.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现状及培养策略——以长春市为例[J].东疆学刊,2016(2):39-42.

小学语文文学素养篇3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3-0307-01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将其作为学生培养的根本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素养的培养归根到底是全面释放学生的潜能,将其培养成为一个健康的主体,为此,就需要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

一、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1.升学压力导致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

在很多地区的小学中依然面临着研究的升学压力,这种现象的存在就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的评价方式依然采用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个成绩的结果又与教师的年终考核相联系,因此,不断从客观方面还是主观方面看,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体现在教学方面主要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语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的特点。

2.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的设计限制了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开展

上文中也提出了,现今的小学语文教育受到了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因素限制,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难以正常的开展语文素养教育。同时,传统的课程设有从一个方面限制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一般说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这就导致了教师在常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呆板,一成不变。这种固定化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文正常教学内容的开展,这就导致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体系构建

1.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中同样适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的内容应该引入学生会感兴趣的信息,这些信息内容应该与语文教学有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通过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改变教师的讲授模式

目前,在很多地区的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授的内容过于的突出语文知识点的讲解,当然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知识点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过度的强调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会导致语文教学模式缺少亮点,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本着快乐教学快乐学习的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诉求,注重学生的道德和思想情感的培养。

3.构建师生互动关系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构建师生互动关系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思想,具体到实际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限的时间,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师生双向互动沟通交流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语文主动性为根本宗旨,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具体途径

1.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刻意的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语文是母语教学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随时都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去接触其他的语文材料,不要仅限于教材,学生通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同时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考虑到语文课程汉语言文字特点对学生字词、阅读理解、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尤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语感和对语文知识整体的把握性。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设置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教学的特点合理的设置,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关爱每一位学生,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法的确定都应有利于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语文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其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应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广泛的应用。

3.努力建设开放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设置应该立足于现实,面向世界和未来,应该积极的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新领域,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中相互交叉,相互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多需要的基本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在设置中应该本着开放的原则进行,应该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并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的对课程做出调整,积极的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结语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途径,要注重细节,这样就会使小学生的素养得到提升,那么学生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会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卢彦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语感及语文素养的培养[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33)

[2]孙钦国.浅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8)

[3]国秀玲.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12)

[4]余高松.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语感教学[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5]傅炳熙.个性化教育与语文课程改革[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3)

小学语文文学素养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素养;培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现状

小学的教育是学生进入正规教育的起步阶段,因而其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都是十分关键的。虽然现阶段的教育逐渐地走出了应试教育的束缚,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仍然没有找到和形成更加客观的考核方式,因而教育的重心依旧放在了读写算能力的培养上,因而忽视了审美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引导,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中表现的比较明显,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改进,促进学生全方位地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意识是实现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前提

语文课程的学习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但是从更深的层次来说是审美与情操的陶冶。重视这种语文素养的提升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树立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从而实现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2.加强识字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认字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它可以通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来实现有效教学。在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字结构的分析进行拓展训练,或者通过通俗易懂的语句和儿歌来加强记忆。通过故事的讲解来加强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和学习,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是十分有利的。在中年级阶段主要还是要加强学生拼读能力的训练,可以采取找伙伴等方式进行强化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实际的教学效率。

3.坚持把语文课程的口语训练教学规范化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自然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同时在内,这一点我们仅从教材单元练习的“日语交际”教学中可以一斑窥豹。因此,正确规范小学生的口头语言来表情达意,就越发显得十分得重要了。在小学语文口语训练教学中,应遵循先简后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说话可遵照以下内容进行:由字扩词,用该词说一句话,再围绕该句话说一段话;由实物产生联想,引导学生说上一段话;指导学看图说话。

4.坚持把语文课程的有效阅读教学常态化

阅读素来就有“学习之母”和“语文学习的根本基础”之说。这种基本认识和教学行为,对于小学中年级学段语文教学而言,显得既非常及时又特别重要。因此在这一阶段,势必坚持把有效阅读教学实施常态化。首先,借助教材具体内容,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在“现行版”的阅读教学中,小学各年级段都有其基本要求。比如,中年级学段的基本阅读要求是:能够借助字典等工具联系课文进行分段,并能概括其段落大意;注意读通课文,能够全面把握大意,读出课文感情。从四年级开始,则是以“导读”“预习”“思考、练习”的形式来渗透每篇课文的阅读要求。让小学生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的阅读学习就会有种方向感和指向性,学习过程就会少走弯路。其次,通过自学和重点指导,帮助学生实现阅读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正确地读、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理解性地读和质疑性地读,帮助小学生能够基本做到“读准字音、理解词意、读通课文、简述内容、划分段落、答题质疑”。再次,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给予引导、启发和点拨,并做好当堂检测和总结梳理工作。

5.写作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点

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主要标志。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写作即写话,是写作的启蒙阶段,教师应培养学生从说好和写好一句话入手,再到说好和写好几句话、一段话和一个小片段入手。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中年级的写话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写话,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让学生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身边的事和物,把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说一说、写一写,最后再读一读、改一改,逐步提高写话能力。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因此,需要教师加强现阶段小学中年级语文素养的培养,实现认字、阅读、拼写、写作等能力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为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和语文基础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的老师也需要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学习的主置交还给学生,从而实现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文学素养篇5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还不健全,仍处于一个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是较差的,如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只能依靠单纯的记忆。教师需要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这一特征,合理的选用基础而又简单的国学经典文学为学生展开文化教育。在文化教育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改变,这对学生成长的帮助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就可以利用“三字经”和“弟子规”作为教材,让学生诵读这些诗经对其进行启蒙教育。学生在诵读诗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强他们对诗经内容的记忆,还能体会到我国文化的魅力,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并且这类诗经的读法大多是由对偶和韵语等形式构成,如学生在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时,就会觉得朗朗上口,而不会觉得枯燥。甚至会喜爱上这种读书方式。

二、利用传统美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素养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教材也得到了更新。现如今,当我们翻开小学语文的教材,不难发现很多的文章,作者在进行创作时都会比较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且在语文课本中,也会对这些作者进行简单的介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需要理清纹路,不仅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在文化视野的角度下,教师结合传统进行学前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历史小故事,让学生探讨某个人物的行为,并指出哪些行为是值得学习的,哪些行为是我们不提倡的。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负荆请罪”的故事,当教师为学生读完整个故事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廉颇在生活中会处处为难蔺相如,而蔺相如又为什么处处的躲让廉颇。”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廉颇排挤蔺相如是因为嫉妒,而蔺相如忍让廉颇则是因为国家的利益。”最后,教师问学生蔺相如和廉颇他们两个人的行为哪一个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异口同声的说蔺相如。这个历史小故事主要体现了我国谦让的传统美德,教师通过讲解这个故事,分析人物性格,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谦让的美德。

三、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素养

细细品味我国的一些文学作品,不难体会出其中的美感。所谓的经典之美就是如此,他对人能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教师应该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挖掘,而不是过多的向学生进行硬性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其对教育界改变也是巨大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这项教学工具为小学语文教学做很多事情,这同时有利于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文学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而不是传授。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知识的兴趣,才能加强学生的认知,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积累。例如: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为语文课堂创设良好的文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充满着书香之气。如教师在开展文学阅读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量,还能将书本上枯燥乏味的文字知识搬运到多媒体设备上以视频、音频等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如此一来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都能得到增强。这就是一种文学情境课堂的展现,学生在进行不同种类的经典阅读时可展示不同的画面,配以适合情境的小音乐,必然能让学生充满激情。教学语言的教学法宝就是善于激趣,巧语启发,深于传情。教师逐步吸引学生进入到情境教育之中可弥补学生对于经典诵读不理解的空白,从而更好的领悟经典诵读之中的情感。

四、结论

小学语文文学素养篇6

“核心素养”是什么?是指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那么体现在学科上,语文核心素养是什么?先理解什么是“素养”,“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也指“学识、造诣、技艺、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状况。

语文素养是什么?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钱梦龙先生认为,语文素养既是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言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

钱老认为语文素养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具有:必要的语文知识;一定的语文能力;对民族语的深厚感情和正确 态度;健康的文学欣赏趣味;较宽的文化视野。在这里,语文能力是核心。在“听、说、读、写”的四种基本能力中,“读”又是最重要的。就如朱永新先生所说的“一个人的阅读史,也是他的精神发育史。”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

未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变革对人才观、语文教育质量观的需求,核心素养就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轻重不分。下面试着从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四个维度,列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

1语言理解能力

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知道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

2语言运用能力

能根据具体语境(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

3思维能力

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的评判意识。

4初步审美能力

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

他同时谈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认为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素养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学得的过程,学得过程不是一次能够完成,而是经过多次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够具备。这就需要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是训练?训练什么?怎么训练?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处于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以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为基础,是在培养、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的。

小学语文文学素养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儿童文学素养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64-02

儿童文学素养概念是:教师在接触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真正理解并热爱儿童的态度,具备的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的审美、鉴赏和创作能力,并因此而形成的教育观、儿童观等等。它的获得不靠传授、讲解,而主要存在于主体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实践生活中。小学语文教师与儿童文学素养的关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一、小学语文教师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师与儿童文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有着共同的教育对象:儿童;相似的功能:语言学习和人文教育。

儿童文学可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小学生喜欢的教师要有一颗永不泯灭的童心,要诚实公正,还要博识多才。具备良好素质的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要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来自觉培养自身的素质。而阅读和教授儿童文学作品,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显然有着很大帮助。首先,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理解儿童、接近儿童。儿童文学作品因其阅读者的特殊性,必须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心理特点,反映儿童典型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教师在阅读和教授儿童文学作品时,无论其阅读兴趣如何,都可以借此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接受学生天真无邪的感情的渲染,也可以从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还可以激发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当小学语文教师阅读和教授儿童文学作品时,会用心的为儿童营造充满快乐的学习氛围,根据儿童文学作品的类型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自身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教学效果比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师具备儿童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儿童文学素养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根据调查显示,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现状却不乐观,体现为缺乏儿童文学审美素养理论知识,对儿童文学作品阅读量严重不足,对儿童文学审美教育的观念没有深入理解。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各种层次的师范院校以及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对儿童文学课程不重视。另外,应试教育也极大地束缚了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审美素养的提升,使他们不懂得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创作手法等,严重影响了第九次课改的进展和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许多语文学科的教师不知该怎样引导学生通过儿童文学作品真正享受阅读的自由与快乐。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素养的缺乏将使语文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此外,儿童文学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语文老师的儿童情怀。一个有儿童情怀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会让自己的教学课堂多一点儿童视角,多一点文学气息。由此可见,儿童文学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至关重要。

三、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具备儿童文学素养

俗话说,欲求教好书,必先做读书人。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大量地去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大量阅读儿童文学实践中丰富自身的儿童文学阅读经验,提升阅读审美情趣,并从中提炼出清纯的、具有童趣的儿童文学语言,才能善于讲述儿童文学作品,让处于童年期母语的孩子的身心浸润于儿童文学的海洋。能够善于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挑选出优秀与经典作品,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儿童文学滋养,同时把这种热爱传递给孩子们。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大量积累可以和孩子分享有关儿童文学的丰富阅读经验和阅读资源。教师应广泛阅读各个时期本土和域外作家的儿童文学经典佳作。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加强儿童文学方面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全面认识和理解儿童文学,提高自己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儿童文学,从内容到形式,从情感到语言,呈现着其他文学所不具有的清晰、明确、美丽、温和的品质,焕发着源自纯真童心与纯粹人性的理想光辉,教师越是对儿童文学投入更多的热情,和儿童一起体验来自儿童文学的欢乐和感动,越是会拥有一条更清晰与学生心灵碰撞的桥梁,更会收获一份永不泯灭的童心。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再次,小学语文教师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初步尝试文学创作并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尝试一下儿童文学创作的乐趣,这与教学是互补的,可以在创作中了解孩子。教师具有丰富的生活素材,教师要随时动笔、记录、整理学生的趣闻,把生活中的事进行整理,在注意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创造出真正走入儿童心灵、富有想象力和独特审美趣味的优秀儿童文学佳作。

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是否得到有效的提高,最能体现的就是在课堂的教学上。在教育观念上, 要打破“唯教材论”,在儿童文学领域拓展教学资源。具体做法:“课内”为本,“课外”为用,双轨运行,充分拓展教学空间。还要打破“课内”“课外”的壁垒,通过课外资源“课内化”,确保课外阅读量的落实,实现语文教学的“多元化”。

小学语文文学素养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研究 文化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在强化语文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必须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文化素养,语文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终极目标,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

一、强化文化理念引导,提高文学素养

教师可在不同阶段有针对地准备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让小学生边演示边讲,加深他们对儿童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一些知识和好词好句,通过有兴趣的阅读训练活动,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意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最初意识源于说话,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步产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愿望的需求,这是小学生语言开发的心理依据和客观实践过程。教师需要努力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培养良好的语言思维习惯,加强阅读写作训练,鼓励小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提高认知能力;加强阅读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积极探索小学生学习语言和提高作文水平的客观规律,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辅导、作文训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美感教育效果,提高科学认知能力。在语言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为小学生学习语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鼓励小学生强化阅读效果,科学引导孩子们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在逐步理解事物发展运行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思维能力。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最好在兴趣的支配下,在潜意识中通过大量阅读进一步认知事物发展规律,把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听到的、看到的、品尝到的、听说的和接触到的诸多内容记录下来,经过与周围人、事、物、和大自然反复而密切的接触,有效获得周围的知识,产生表达欲望,这就是写作冲动。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小学生创造学习语言的良好阅读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游戏活动,让小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认知世界,在愉悦阅读过程中感受语言魅力,在阅读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力量,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他们在阅读实践中得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印象,进一步积累词汇,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使小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快乐阅读的氛围中认知事物本质、丰富各种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得起学生的潜心揣摩,学生也在潜心揣摩之中获得了精神滋养。通过阅读写景散文作品,学生可以欣赏到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品味直抒胸臆的言语表现。在小学生背诵了一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后,不单让他们模仿语言的运用,提高造句能力,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小学生模仿作品写儿童文学,一开始以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准确表达有趣的故事为主,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长期坚持,可有利于提升他们的作文水平。

二、强化民族精神培育,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中到处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精神,处处彰显着“仁爱”思想,有“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和执著的爱国精神,有同志间谦恭忍让的美德,有爱国主义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特别是课文体现出来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博怀。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运用、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语文教学凸显出开放性和交互性,为语文教学进行人文教育提供了平台。教师利用教材内容的资源优势,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清楚地看到国际恐怖主义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为后面讨论武器的双重性进行很好的铺垫。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文学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批判质疑,注重学生个性思维和见解的发挥。学生在其间的表现是令人惊喜的,这种表达的坦直、思想的活跃与敏锐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有时,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培养感悟和理解生活能力,培养健康心灵,远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重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弘扬文化精神核心,提高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表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的篇章和材料,俯拾皆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民族文化精神的领悟,必须重视具有民族特色文学作品的阅读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和运用兴趣。小学生学习语言和阅读,最初是靠大量课内外本民族文学作品来完成的,小学生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兴趣阅读,对于他们来讲,听老师讲故事、自己阅读故事性强的儿童文学作品等文本内容是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喜欢阅读并且能够读懂,才能收到良好阅读效果。教师要带领小学生阅读多种儿童文学作品,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音、乐器的声音等辅助阅读,让小学生模仿儿童文学作品中动物的声音,分角色朗读训练。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应该先有针对地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然后自由讨论。通过这样的趣味性阅读训练活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运用语言的同时,养成积极动脑筋思考的习惯,提高认知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分析比较,进一步提高运用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挖掘潜力。儿童文学作品为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了直接而有效的帮助,对小学生实施有效美感教育,有利于其提高综合素质。

上一篇: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范文 下一篇: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规章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