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制度建设情况范文

时间:2024-03-11 11:31:16

内部制度建设情况

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篇1

一、报告内容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专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情况;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指示和部署情况;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任务分解及目标责任书签订情况;分析研究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状况,研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及其组织实施情况。

2、组织领导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情况,完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任务情况。

3、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和党风廉政法规,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情况。

4、党委(党组)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年度述职述廉情况。

5、本地区、本部门制定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及结合实际落实情况。

6、提拔使用干部情况。

7、党政主要领导带队组织对辖区、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检查考核及考核结果运用情况。

8、对下属单位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实施责任追究的情况;重大问题随时报告情况。

9、完成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上级安排部署的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治理工作情况。

10、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情况。

11、领导班子成员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题讲课、专题调研等情况。

12、支持执纪执法机关履行职责情况

13、责任范围内应该报告的其他事项。

二、报告对象

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委和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三、方法和时限

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专题报告一年分为两次。每年7月份,要就上半年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写出专题报告,次年1月31日前要就前一年度全年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写出专题报告。专题报告必须报送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进行审核,专项工作视情况不定期书面报告,重大问题及时书面或电话报告。

四、具体要求

1、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报告应坚持一年一次、逐级上报、分级受理的原则。

2、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报告前,要下发汇报提纲,报告的班子及其成员按提纲要求回答。必要时,领导小组应专门听取班子和成员的专题报告,就有关问题进行质询评议。

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党务、事务公开制度,保障党员和群众的民力,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对党支部和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二、基本原则

1、牢固树立“百姓是天,客商为重,企业至上”的理念,服务园区建设发展中心。

2、符合《》、党内法规和有关规定,不违反宪法、法律,依法依纪进行公开。

3、尊重、保障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不回避矛盾,实事求是,内容真实可信。

4、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的公开对象,结合不同的公开内容,采取相应的公开形式,方便群众知情参与。

三、公开内容

要围绕加强效能建设、办事程序、增强工作透明度、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按照“全面、真实、具体、合法”的原则确定公开的内容,凡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及其他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和本单位党员、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热点问题,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国家秘密,都应当公开。适宜向党员公开的,向党员公开;适宜向社会公开的,向社会公开。重点公开以下内容:

1、全局工作、重点工作安排。主要包括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重大决策;软环境建设中长期规划;年度软环境建设工作意见,年度工作目标和阶段工作重点;年度软环境建设考核评议工作意见等。

2、职能职责以及办事依据、程序、时限。主要包括机构设置及职责;软环境建设投诉、督查督办、考核评议的有关规定,办事的流程、时限。

3、软环境建设政策措施、文件规定、制度规定;软环境建设督查情况通报;软环境建设考核评议结果等。

4、党支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廉政建设等情况。

(1)思想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党支部中心组学习计划及落实情况,年度党建主题活动安排,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情况等。

(2)组织建设方面。主要包括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民主生活会,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民主评议、党内选举、党费收缴使用、党员队伍建设等情况。

(3)廉政建设方面。主要包括贯彻“两个务必”和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的情况,重要情况通报和征求意见情况,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和重大事项报告的情况,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维护群众利益情况等。

(4)制度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情况,执行党内制度规定的各项办事程序和工作要求情况,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决策、监督、管理制度的情况,执行干部人事制度情况等。

5、本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认为有必要公开的其他党务和事务。

四、公开形式

坚持因地、因时、因事制宜,灵活多样。通过会议、公开栏、文件、简报、公开电话、电子政务办公平台、“西部**工业区”网站等形式,及时向党员群众和社会通报,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了解情况。公开的内容由支委会审核。对于干部任免和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的党内事务,根据实际情况,逐级、逐层公开。

五公开要求

的时间要与公开的内容相适应。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对于重大或复杂性的问题,应根据公开后反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必要时再次公开。

1、长期公开。主要包括政策措施、文件规定、软环境建设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等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内容。如遇调整,及时更新。

2、定期公开。主要包括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常规性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更新的周期,一般每季度或半年更新一次。

3、逐段公开。主要包括动态性、阶段性的工作,如为民办实事项目、支部民主生活会情况,根据进展逐段公开。跨年度的工作除按阶段公开外,还应在工作结束后及时做好总结性工作。

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篇3

一、检查的对象和内容

以近三年来非盈利性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为重点,按照本方案确定的内容,对各县(市、区)行政监管部门、招标机构、有形建筑市场、招标人、投标人(中标人)等执行《招标投标法》及配套法规、规章的情况及招投标监管情况进行检查。其主要内容是:

1、行政监管部门履行行政监督职能情况。包括是否按[200*]34号文件规定,切实履行了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职能;是否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问题;是否存在有形建筑市场行使招标投标行政监督职能的情况;招标项目分级监管执行情况;工程招投标监督机构建设和人员编制落实、经费来源情况等。

2、招标投标制度执行情况。必须招标的施工、重要设备和主要材料采购是否严格执行了招标;是否存在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不招标,或者以其他形式规避招标的情况;是否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招标,有无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禁止性规定的情况;必须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是否严格按照规定在指定媒介;是否存在违法收费情况;是否存在要挟、暗示投标人在中标后违法分包情况;投标人是否存在挂靠投标情况;中标后,投标人是否擅自转包、项目分包是否限定在非主体、非关键工程;是否有另行订立背离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招标备案执行情况。

3、评标活动公正性情况。评标委员会的组建是否依据法规,是否严格执行回避制度;评标标准是否在招标文件中公开载明,在评标过程中是否存在随意改变评标标准的情况;中标人的确定及程序是否严格执行了有关规定。评标专家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4、有形建筑市场服务功能情况。服务功能是否完善,以及设施建设、内部管理、收费情况等。

5、招标机构行为情况。是否存在无资质或超资质范围、超招标委托范围进行招标活动;是否按规定向行政监督部门提供招标有关备案资料;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开标、评标活动是否在有形市场进行;招标公告、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和评标办法的编制是否严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招标资料是否存档、是否规范等。

6、招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情况。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否存在非法设立设标许可、资质验证、注册登记等与《招标投标法》和《行政许可法》相抵触的规定和要求;是否存在通过设立歧视性资质要求、评标标准或者不依法招标信息等方式,限制或者排斥外地区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参加本地区的招标投标活动的规定;是否存在以获得本地区、本系统奖项作为评标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的情况。

7、投标人参与投标的情况。

二、检查的步骤

(一)自查阶段

各县(市、区)招投标行政监督部门按照招投标职责分工,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根据此次检查的基本内容(附后)组织检查。各地在自查过程中要确定需要重点检查的项目、单位和机构,制定具体自查方案,在检查中要广泛听取有关各方对执行《招标投标法》、国家和省招投标配套法规、以及《荆门市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法》的问题、意见及建议,并形成书面自查报告。自查阶段截止时间为10月29日。

(二)检查阶段

经研究协商,由市发改委、市监察局、市检察院、市建委等部门组成2个联合检查组,对各地自查情况进行集中检查。在检查中,在近三年来非盈利性政策投资项目中随机抽取3-4个项目检查,包括1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第一组廖必银胡建创杨杰徐爽胡枫林

检查地点:钟祥市、京山县、沙洋县、屈家岭管理区

第二组杜斌许卫国黄金斌杜珂刘天福

检查地点:中心城区、东宝区、掇刀区

三、检查要求

1、要坚持从全局利益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客观调查。

2、各检查组要深入基层和群众,防止检查流于形式和走过场。

3、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依法处理。

4、各检查组在检查的基础上要形成检查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自查情况;对重点项目、单位和机构的检查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措施和整改效果及有关建议等。

荆门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专项检查

基本内容

(一)项目审批部门

1、计划审批情况;

2、项目招投标意见核准情况;

3、计划执行情况(超规模、超投资)。

(二)行业监管部门

1、工程项目报建制度执行情况;

2、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的审查备案情况;

3、外省队伍办理进荆备案制度执行情况;

4、招标项目分级管理情况;

5、招标投标程序执行情况;

6、专家评委管理与组建情况;

7、机构管理情况;

8、招标资料归档情况;

9、合同备案情况;

10、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11、工作人员及编制落实情况;

12、招标监督机构经费来源情况;

13、投诉处理和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三)招标机构

1、招标机构与行政主管部门的隶属情况;

2、招标合同范本制度执行情况;

3、按照资质管理的要求执业情况;

4、按有关规定收费情况;

5、招标程序执行情况;

6、进场交易制度执行情况;

7、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编制情况;

8、招投标示范文本制度执行情况;

9、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编制情况;

10、招标资料存档情况。

(四)有形建筑市场

1、职能定位情况;

2、信息、场所服务和集中办公三大功能完善情况;

3、硬件设施建设情况;

4、收费标准执行情况;

5、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6、开标评标现场原始记录保存、归档及保密情况。

(五)招标人

1、依法接受监督情况;

2、公开招标制度执行情况;

3、信息制度执行情况;

4、投标人资格审查情况;

5、招标程序执行情况;

6、招标制度执行情况;

7、评标委员会组建情况;

8、投标保证金制度执行情况;

9、依法定标情况;

10、合同订立情况;

11、合同执行情况;

12、设计变更及投资变更情况;

13、工程款支付情况。

(六)投标人(中标人)

1、遵守资质管理规定有关情况;

2、依法参与投标竞争情况;

3、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手续办理情况;

4、合同订立情况;

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篇4

【关键词】非基本建设单位;建设项目;管理

所为基本建设项目通俗的讲系“一个可研报告、一个设计概算下,建设单位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为”。

建设项目的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土建项目施工、设备购置及安装、项目试运转、项目竣工验收、编制竣工决算财务报表、项目后评价等全过程的管理。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疆各地区加大了基本建设投资,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石油公司在内的非基本建设单位近年来基本建设项目激增,为合理、规范使用基本建设资金,我们从资金使用计划安排,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建立了一些内部管理制度,通过一段时间的执行,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下面我就基本建设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基本建设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已完工的项目未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影响了本单位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决算报表的上报时间。

2、未严格按照批准的概算建设工程项目,有的项目超概算达20%以上。设计概算很粗略,项目实际建设很难参照,发生很多概算外实际需要建设的单项工程或实际需要的设备。造成竣工决算编制、对比投资偏差困难。

3、工程项目没有单独核算,造成编制竣工决算时各项财务数据取数困难。

4、未在“在建工程”科目下按项目设置明细账,因此对每项工程支出的情况不能准确反映,不能对上级部门及相关监督单位提供准确的工程项目进度款支付情况,容易造成工程款支付没有按照形象进度进行。

5、未按项目工程合同签订单位及施工单位分项目设置往来明细账,未能准确掌握应付工程款的支付和挂账情况。造成各级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本项目相应施工单位的工程款支付情况。

6、财务部门与发展部门未能及时核对工程进度及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情况,因此财务记录的工程款支付情况与发展处合同台账记录的工程进度款支付情况存在差异,造成编制竣工决算报表时反复核对不清的现象。

二、如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规范管理

非基本建设单位应在基本建设方面加大投入,按照上级的要求及时准确编制基本建设竣工决算报表,加强建设项目资金的管理已经迫在眉睫,为实现准确快捷的编制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报表,本人认为在项目执行的全过程中注重资料搜集整理、规范资金按计划使用、规范各部门职责、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互通有无,对准确、及时的编制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报表尤为重要。

(一)对存在的已完工的项目未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的问题,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08]91号文件专门就财务决算工作进行了规范,对指导我们及时、准确的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具有重要意义。

1、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制度;

(2)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及调整文件;

(3)历年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项目支出预算;

(4)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资料;

(5)招投标文件,项目合同(协议)、工程结算等有关资料;

(6)其他有关资料等。

2、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报要求

(1)时限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三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并报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收到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后,对于按规定由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应及时审核批复,并报财政部备案;对于按规定报财政部审批的项目,一般应在收到决算报告后一个月内完成审核工作,并将经其审核后的决算报告报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审批。

以前年度已竣工尚未编报竣工财务决算的基建项目,主管部门应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抓紧编报。

(2)组织管理要求

主管部门应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领导,组织专门人员,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做好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在竣工财务决算未经批复之前,原机构不得撤销,项目负责人及财务主管人员不得调离。

(3)编报内容要求

A.主要的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

1)基本建设项目概况表(建竣决01表);

2)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表(建竣决02表);

3)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总表(建竣决03表);

4)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建竣决04表)。

B.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建设项目概况;

2)会计账务处理、财产物资清理及债权债务的清偿情况;

3)基本建设支出预算、投资计划和资金到位情况;

4)基建结余资金形成等情况;

5)概算、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及分析,主要分析决算与概算的差异及原因;

6)尾工及预留费用情况;

7)历次审计、核查、稽察及整改情况;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计算情况;

9)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经验、问题和建议;

10)预备费动用情况;

11)招投标情况、工程政府采购情况、合同(协议)履行情况);

12)征地拆迁补偿情况、移民安置情况;

13)需说明的其他事项;

14)编表说明。

C.项目立项、可研及初步设计批复文件(复印件);

D.项目历年投资计划及中央财政预算文件(复印件);

E.经有关部门或单位进行决(结)算审计或审核的,需附完整的审计审核报告,报告内容应详实,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资金来源、审核说明、审核依据、审核结果、意见和建议,并附有项目竣工决(结)算审核汇总表(见附件2)、待摊投资明细表(见附件3)、转出投资明细表(参考)(见附件4)、待摊投资分配明细表(参考)(见附件5);

F.其他与项目决算相关的资料。

3、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步骤

(1)收集、整理、分析原始资料。从建设工程开始就按编制依据的要求,收集、清点、整理有关资料,主要包括建设工程档案资料,如:设计文件、施工记录、上级批文、预(决)算文件;

(2)对照、核实工程变动情况,重新核实各施工单位、单项工程造价。将竣工资料与原设计图纸进行查对、核实,必要时可实地测量,确认实际变更情况;根据经审定的施工单位竣工结算等原始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对原概(预)算进行增减调整,重新核定工程造价;

(3)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力求内容全面、简明扼要、文字流畅、说明问题。

4、填报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

5、做好工程造价对比分析;

6、清理、装订好竣工图;

7、按国家规定上报、审批、存档。

(二)对存在的未严格按照批准的概算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有的项目超概算达20%以上,设计概算很粗略,项目实际建设很难参照,发生很多概算外实际需要建设的单项工程或实际需要增加的设备。造成对比投资偏差分析困难的问题,建议今后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设计概算进行投资,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情况,设计过程一般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重大项目和技术复杂项目,可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要,增加技术设计阶段。项目筹建单位应根据可研报告审批意见委托或通过招标投标择优选择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必要而准确的设计基础资料,对设计对象进行通盘研究,阐明在指定的地点、时间和投资控制数内,拟建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通过对设计对象做出的基本技术规定,编制项目的总概算。根据国家规定,如果初步设计提出的总概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总投资估算10%以上或其他主要指标需要变更时,要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对存在的工程项目没有单独核算,造成编制竣工决算报表时各项财务数据取数困难;未在“在建工程”科目下按项目设置明细账;未按项目工程合同签订单位及施工单位分项目设置往来明细账,未能准确掌握应付工程款的支付和挂账情况;财务部门与发展部门未能及时核对工程进度及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情况,因此财务记录的工程款支付情况与发展处合同台账记录的工程进度款支付情况存在差异,造成编制竣工决算报表时反复核对不清的问题,建议今后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工程核算的有关规定进行财务核算。

另加强本单位内部各部门的配合与合作是准确核算工程支出,及时编制基本建设工程竣工决算报表的基础。

首先,基建部门:基建部门贯穿基建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因此关于基建项目的文件应该是最全的,具体包括:立项、可研、设计概算及相关的批复,勘察合同、拆迁合同、招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各类施工合同、设备购置合同、开完工报告、竣工报告,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备案资料、设计变更资料、各类签证单、各类施工图纸,工程结算报告等等。这些资料基建部门应当及时收集妥善保管。

第二,计划部门:每年的项目计划,资金预算及使用计划都出自计划部门。决算编制时形成项目资金是否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第三,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负责各项投资的付款审核,包括付款的各项审批单是否签字完整、是否按照合同进度付款、相关的发票、收据等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是否按资金计划使用项目资金等等。项目完成后,财务部门应当与基建部门合作,对本项目基建合同及已付款、应付款进行清理,形成应付款明细表及合同执行情况明细表。

第四,生产部门:在完成项目建设后,基建部门应当与生产部门完成各类资产的交接手续,包括移交新增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备品备件等),需要对各类资产盘点,并形成固定资产移交表,作为交付使用资产的依据。

第五,物资采购部门:各类工程物资的采购、保管,基建完成后剩余基建物资的盘点、退库均由物资部门与基建部门协作完成。形成剩余物资盘点表,作为转出投资的依据。

基本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与各部门有关,竣工决算报表的编制也与各部门相关,国家相关文件规定编制竣工决算应当由基建单位主管领导负责,成立由财务、基建、计划、物资、生产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决算编制小组,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竣工决算,在竣工决算工作未完成前,工作小组不得更换人员,不得解散小组,总之作好这项工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绍香.对基本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的探讨[J].交通财会,2009(9).

[2]洛红星,冯利.基本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程序[J].林业科技情报,2007,4.

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篇5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防控;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8-0058-2.5

2001年美国安然事件暴露出了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管上存在的诸多漏洞和风险,为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监管,2002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出台,从此世界进入内部控制时代。2008年6月我国借鉴融合COSO内部控制框架,并结合中国企业实际,由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相关配套指引出台,要求2011年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2012年起扩大到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目前大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正在逐步推进,有关内控建设的相关理论指导和具体实践操作经验都在逐渐研究和摸索之中,是学术界讨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企业实务界,内部控制建设尚属新生事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本文在调查研究上市公司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经验基础上,收集分析和整理相关数据和资料,对国内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思路进行归纳整理。对确立以风险防控为导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内控建设的操作框架和实践应用进行总结,构建出企业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操作思路与方案,供企业参考。全面推进内控建设大致可分为下面四个阶段。

一、内部控制建设前期筹备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

(一)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必须取得企业高层的充分支持

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具有全员性,不是针对员工的内控,也不是针对管理层的内控,是企业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准确的说,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的过程和机制。企业在全面推进内控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因此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企业现有工作流程,改变原有管理习惯,甚至杜绝一部分人的不正当利益,这些个人的不正当利益往往会侵蚀企业整体利益,无益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根据经验,全面推进内控建设必须首先得到企业高层(决策层)的充分支持和重视,这一点十分重要,否则内部控制建设举步维艰,很可能半途而废。

(二)确定内部控制职能的归属

企业可以自行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也可以委托专业的内控建设咨询机构,但由于全面推进内控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和非常专业的系统工作,对于未有过系统的内控管理背景的企业,建议选择委托咨询机构来进行内控建设,目前多数企业也是这样操作的。选择好内控咨询机构的同时,还要在企业内部选择(或新成立)某一部门来承担内部控制职能,处理内控日常事务。即使是委托咨询机构,也要有某一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控建设工作(即牵头部门),因为初步建立好内部控制体系之后,咨询机构便会撤出,而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工作,企业的很多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这些后续工作需要由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来独立承担。

在实践中,确定负责组织协调内控建设工作的职能部门一般有四种情况:1.财务部门牵头;2.内部审计部门牵头;3.企管部门牵头:4.组织成立联合部门牵头内控建设工作。目前认为比较理想的模式为:前期内控建设阶段组织成立联合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控建设工作,联合部门属于临时机构,可以从审计、财务、企管、人力资源以及业务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内控的后续日常工作放在企管部门,审计部门负责定期对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审计和监督。当然,具体确定由哪一个职能部门负责、采用哪一种模式,还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内控建设完成后,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要求,企业每年要委托社会上独立的内控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这里建议内控审计机构和前期内控建设咨询机构保持一致(可以实现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重复工作,减轻企业的负担。

二、内部控制全面建设工作

(一)组织召开项目启动大会

以内部控制建设相关职能归入企业的企管部,同时委托专业咨询机构为例,在全面推进内控建设工作前,应由企管部牵头组织召开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项目启动会议,对全面开展内控建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提升企业各级人员对内控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部署具体工作安排和时间进度。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均要出席会议,如果是企业集团,所属企业主要负责人也要出席。会议部署工作后,正式进入内控建设阶段。

(二)流程梳理和现场测试

内控建设咨询机构按照18项内控应用指引,首先对企业现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归纳和梳理,18项应用指引分别是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其中前5项属于控制环境层面的,是内控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后面13项属于业务层面,涉及具体的工作流程。流程梳理以13项业务层面对应指引要求为主要依据,由于多数大型企业都采取总分机构的组织结构,或者是公司总部下设不同事业部,或者是集团总部所属若干分、子公司,公司或者集团总部作为管理中枢,主要涉及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5个领域,而所属企业以其余13项业务流程为主。

在流程梳理中以财务指标为主要风险导向,识别上述不同流程的固有风险,评价风险等级形成风险清单(风险列表与相关描述)。对应内控应用指引将13项业务流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细分为若干子流程和三级流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逐个描述现有制度和现行控制,与风险描述和指引要求进行逐一比对,一方面获取内控设计和运行有效性证据,另一方面找出对应内控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同时参照风险清单及描述确认流程关键控制活动即风险控制点,作进一步穿行测试及控制测试,最终形成书面差异分析、控制矩阵等内控文档记录控制活动。

一般来说,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的书面文档记录采取的形式至少要有:风险清单、流程描述、以及风险控制矩阵等内控文档。流程描述应保留足够的细节,让其他不了解该流程的人能够了解、进行评估,并为检查流程中控制的执行有效性设计测试,下面的表1为以通知结账为例进行的流程描述示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细分出来的子流程及相应的风险描述可见表2:细分流程与风险清单示例。至于控制矩阵,就是将流程中所涉及的风险和对应的控制活动进行汇总,以发现控制缺陷的一种矩阵图表,控制矩阵是针对每个业务流程记录的关键文件,控制矩阵一般格式可见表3。

完成企业现场测试工作,形成书面差异分析、控制矩阵等内控文档,找出企业现有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在此基础上同企业管理层探讨制订内控缺陷整改方案,随后进入缺陷整改阶段。

三、按照整改方案推进整改工作并跟踪验收

现场测试和流程梳理中发现的内控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制度缺失或者制度不适用,不符合流程实际需要)和执行缺陷(设计完好的控制制度没有按照意图运行或者运行不到位),汇总内控缺陷和咨询机构提出的整改建议,并与企业管理层探讨制订整改方案。

此时企业开内控建设工作阶段总结会议,所有涉及内控建设的公司和部门负责人均应出席会议,按照不同业务板块(下属事业部或者分、子公司)逐个总结内控建设阶段工作,通过不同业务板块间横向对比和经验共享,使相关负责人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的影响,分析如何通过内部控制建设规避风险,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通过与咨询机构反复沟通,形成最终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期限。

内控建设突出以控制风险为目标,不同企业客观条件不同,针对缺陷整改的具体措施无固定模式,采取何种措施和手段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即可。跟踪整改验收时,检查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完成整改率,针对未能及时整改和整改不到位的内控缺陷同管理层再次进行讨论并分析原因。

实践中未能整改的缺陷主要涉及几种情况:相关制度的修改订立仍需讨论研究或报送总部审批,程序仍在进行中;出于成本效益考虑,由内控设置增加的成本企业目前不能接受;一些内控设置降低了工作效率,为兼顾运营效率暂时无法执行;尚需时间进行流程测试和整改验收。上述情况也是出于内部控制本身存在一定局限性,企业结合实际情况权衡各种因素后的结果,有待以后不断调整和改善。

四、确立日常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机制,保障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企业内控建设已初步完成,根据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按照确立的内控流程和风险控制点,企业的内部监督机构——审计部门要定期进行内控自我评价,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并进行控制测试,检查内控制度执行有效性,增强内部风险管控。同时每年还要接受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

内控自评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按照18项内控应用指引的要求再次全面梳理业务流程,着重考虑内控建设阶段发现的控制缺陷和弱点,做重点测试和跟进,重新确认内控缺陷,最终出具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如果是上市公司,每年3月份对外披露内控自评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控有效性审计报告。

内控自评报告一般要包含以下内容:1.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包括内控目标和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从五要素角度阐述);2.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和范围;3.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4.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情况及重大缺陷采取的整改措施;5.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

诚然,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逐步深入的过程。按照上面阐述的操作思路和实现方案,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未来要基于上述工作成果,通过内控机制逐步深化日常内部监督机制和风险防控体系,强化规范运作意识,不断提升管理质量和运营效率,协助管理层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志国等.写给企业家的内部控制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2]张俊民.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篇6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常见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有的单位员工根本不了解内部控制的含义,也不知道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单位也不开展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全员业务培训,甚至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也没有定期接受培训,及时全面掌握国家有关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和债务、基本建设、经济合同管理、会计核算等各项规定以及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有效实施情况也没有纳入单位内部相关部门及分管领导的考评体系。有的单位没有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未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也没有开展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的评价。有的单位对外部和内部监察以及经济活动风险评估中所发现的本单位存在的问题也不及时按要求进行整改。

(二)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有的单位制度缺失或碎片化,部门各自为政,不成体系。有的制度超过多年未及时更新,甚至还停留在80~90年代,与现代管理制度严重脱节或者没有形成适合本单位的独立制度,以参照执行上级单位制度来敷衍了事。有的单位制度形式化,束之高阁,日常工作凭经验,有的制度竟然没有落款时间,没有印章,实施日期无从查起,制度形同虚设。有的单位制度教条化,条款生搬硬套,不符合自身特点,操作性差。有的单位岗位责任制和议事决策机制,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有效分离机制不健全。有的单位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三)会计基础管理存在漏洞。有的单位不相容职责未分离,相互制约关系失效,关键岗位人员离岗存在工作交接不清和相关资料丢失等情况。支出流程和审核、审批不严密,存在使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的情况。有的单位没有健全印章和票据管理制度,没有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收、发、存台账。有的单位由出纳人员开具销售发票。有的单位出纳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书,入职两年仍未取得上岗证。有的单位预算编制部门与预算执行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单位在预算执行中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及预算执行进度明显滞后或超前的情况。有的单位合同管理不够规范,业务部门合同签订后没有及时提交财会部门,没有定期对合同进行统计、分类和归档。

(四)资产管理有待加强。有的单位采购业务不合规,资产管理的各项机制不健全,很薄弱。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实行“一物一卡”,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清单没有实行联签并存档,没有定期及时处理账实不符的情况,员工退休或离岗没有办理资产移交的书面记录。有的单位对外投资后续跟踪管理不够,每年没有收到对外投资项目单位年报及审计报告。有的单位建设项目的立项、概预算编制和招标不合规,记录不全面,竣工后没有按规定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过程没有盘点实物资产,没有按规定办理资产移交。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重点

根据《规范》规定,单位要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执行。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关注被审单位是否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具体如下:

(一)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原则是否遵循。

主要查看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是否遵循四大原则,即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和适应性原则。如内部控制是否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有无内部控制的盲区;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是否突出重点,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是否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内部控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实现了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等目标。

(二)风险评估机制是否建立。

主要查看单位是否建立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是否做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是否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是否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并由单位领导担任组长。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是否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风险评估主要分单位层面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

1.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2)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3)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4)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5)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

2.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预算管理情况;(2)收支管理情况;(3)政府采购管理情况;(4)资产管理情况;(5)建设项目管理情况;(6)合同管理情况。

(三)内部控制关键点。

主要查看单位预决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合同控制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关键环节。

1.预决算业务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是否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决算内部管理制度。

(1)预算管理。是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预算编制是否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是否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并按照规定进行项目评审,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是否根据内设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对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审批下达,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是否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以定期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决算管理。决算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是否实施决算分析工作,强化决算分析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是否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2.收入业务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是否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收款、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

(1)收入核算管理。各项收入是否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有无设立账外账情况。业务部门是否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财会部门是否定期检查收入金额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是否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有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的单位是否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有无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的情况。

(2)票据管理。是否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是否履行规定手续。是否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票据是否按照顺序号使用,有无拆本使用情况,是否做好废旧票据管理。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是否配置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是否存在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发票等票据,擅自扩大票据适用范围的情况。

3.支出业务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单位是否建立健全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是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是否按照支出业务的类型,明确内部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和归档等支出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

(1)审批审核管理。是否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是否在授权范围内审批,有无越权审批情况。是否全面审核各类单据,包括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支出凭证是否附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是否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

(2)支付管理。是否明确报销业务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签发的支付凭证是否进行登记。使用公务卡结算的,是否按照公务卡使用和管理有关规定办理业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是否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财会部门是否根据支出凭证及时准确登记账簿,与支出业务相关的合同等材料是否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3)债务管理。举借债务的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债务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有无由一人办理债务业务全过程的情况。大额债务的举借和偿还属于重大经济事项,是否对其进行充分论证,并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是否做好债务的会计核算和档案保管工作。是否加强债务的对账和检查控制,定期与债权人核对债务余额,进行债务清理。

4.政府采购业务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是否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政府采购活动、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是否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

(1)预算和计划管理。是否建立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是否根据本单位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按照已批复的预算安排政府采购计划。

(2)采购活动管理。是否对政府采购活动实施归口管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建立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或岗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是否加强对政府采购申请的内部审核,按照规定选择政府采购方式、政府采购信息。对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变更政府采购方式等事项是否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3)项目验收管理。是否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政府采购文件,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的管理;是否由指定部门或专人对所购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证明。

(4)记录和统计管理。是否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的记录控制。是否妥善保管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各类批复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文件、合同文本、验收证明等政府采购业务相关资料。是否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的安全保密管理。对于政府采购项目,是否与相关供应商或采购中介机构签订保密协议或者在合同中设定保密条款。是否定期对政府采购业务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并在内部进行通报。

5.资产管理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是否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

(1)货币资金管理。是否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岗位,有无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有无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的情况。出纳是否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有无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是否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按照规定应当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是否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是否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开立、变更和撤销银行账户。是否加强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调节不符、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未达账项是否及时查明原因,按照相关规定处理;是否存在出借银行账号的情况。

(2)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是否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对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是否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贵重资产、危险资产、有保密等特殊要求的资产,是否指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并规定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和审批程序。是否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明确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的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是否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是否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财会、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等部门或岗位是否定期对账,发现不符的,是否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是否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做好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篇7

1规范体系对山东上市公司内控的影响

1.1对目标定位的影响基本规范对内控目标进行了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目标定位过低的问题.通过对山东省上市公司的分析,我们发现这种目标的转变也在企业中循序推进,正在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从表2可以看出,自规范体系出台以来,越来越多的公司根据规定,提高内控的目标定位,将内控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2012年和2013年,企业披露的内控目标迅速提升,尤其是到2013年,多数公司的目标设定已经与基本规范相一致.但由于规范并没有对企业的内控目标的设定作出强制性要求,而且规范体系的实施范围也尚未扩展到中小版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尚有部分公司不能对内控明确定位,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1.2对内控建设的影响

1.2.1内部环境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进行有效内控建设的基础.基本规范对企业的治理结构、文化建设、员工素质的培养等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从年报等信息看,2010年,山东上市公司都已按照要求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内控组织结构,“三会一层”分工有别,只有少数公司在2010年因内部治理结构运作不规范而被责令整改.近几年各公司也在不断加强内部环境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审计委员会对内控的审查和监督工作.从表3可以看出,山东省上市公司基本都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在2010年年报和内控自我评价报告中仅有两家公司明确披露尚未设立审计委员会,另有两家公司未披露其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情况.2013年全部的山东上市公司均已明确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对内控工作进行部署和监控.

1.2.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结果会被运用到控制活动中,直接影响企业的控制措施.基本规范要求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风险评估,识别内外部风险并进行有效控制.根据内控评价报告,山东省很多上市公司都规定了关键部门要落实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组织风险分析,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多数公司认为自身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2010到2012年,披露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的公司数量和所占比例不断提高,披露的详细程度也有所增强,并开始对企业风险评估方法等内容进行专门培训.2013年,内控评价报告的内容发生变化,对内控要素的披露减少,对风险评估情况进行单独披露的公司数也相应减少,但有更多的公司在整体情况中对评估出的主要风险进行了说明.从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山东省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意识正不断增强,对风险评估的披露工作也在持续完善.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评价指引在内控建设的具体内容方面仅要求披露内控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并没有对风险评估等具体要素的披露作出详细的要求,因此很多公司还存在对之认识不足,披露不详的问题.

1.2.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控的核心,基本规范要求企业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并明确了控制措施的一般内容.多数公司在报告信息中详细介绍了其各环节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控制活动的开展情况,由于企业业务活动和面临环境的不同,各公司的内控活动差异较大,统计效果不明显,对该部分内容没有找到较好的统计原则来进行统计.但从报告信息可以看出山东省上市公司这几年都加强了内控活动,针对主要风险点采取了控制活动,在财务、产销、投筹资等方面完善制度,加强控制和管理.

1.2.4信息与沟通信息的沟通与共享对企业十分重要,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运用现代技术加强信息的共享,确保信息及时沟通.山东多数上市公司采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并制定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制度,加大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确保信息安全.表5表示在内控评价报告中明确披露电子信息系统建立和信息系统安全控制情况的山东上市公司.数据表明,2010~2012年,将电子信息系统安全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的控制程序进行披露的公司数不断增多,说明随着应用指引—信息系统的出台,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受到更多的重视.同风险评估的披露情况一样,随着公司披露的内控评价报告内容的变化,2013年对信息系统建立和安全控制情况进行具体披露的公司数也有所减少,但大部分公司在整体情况中明确表示将信息系统纳入重点评价的业务范围.

1.2.5内部监督设立独立的内控监督部门并充分发挥其职责,是内控制度实施的可靠保证.规范体系规定企业要制定内控监督制度,对内控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评价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制定本企业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并进行披露,从表中可以看出,2010~2012年很少有公司在评价报告中披露缺陷认定标准,随着2012年内控规范体系在主板上市公司中的全面实施,制定并披露本企业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公司数迅速增多,2013年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成为评价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绝大多数公司在报告中对本企业的定性和定量标准进行了详细说明除了内控审计部门的监督,独立董事、监事会等部门也对自我评价报告发表了意见,但缺乏实质性建议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这与我国规范中对一些监督制度主要强调其存在性,却忽略了实质效果有一定关系.

1.3对内控评价情况披露的影响

1.3.1内部评价评价指引要求企业根据其内控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内控评价办法并进行披露.2010到2013年,大多数山东省上市公司都对企业的内控情况进行了评价,并以各种形式披露了评价报告和内控存在的缺陷.报告方式逐渐从以前的在年度报告中显示变为披露单独的内控评价报告,使信息披露更加详尽.从图1可以看出,在数量上,山东省单独披露自评报告的上市公司数在不断增多,从占当年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看,每年都有明显的增长.这与内控规范体系在我国实施的时间吻合,是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影响.

1.3.2外部评价2012年8月,财政部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分批在披露年报的同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这意味着上市公司除了要对内控进行自我评价外还需要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外部评价并出具报告。72010~2013山东上市公司披露的外部内控评价报告,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占当年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上都在逐步提升,说明政策的导向给企业的内控活动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企业内控的外部评价不断完善.外部评价报告的形式和规范程度也在发生变化.2010年和2011年以在年报的审计过程中出具的内控鉴证报告为主,仅供当年年报披露所用.2012~2013年正式的内控审计报告迅速增多,成为主体.审计报告不仅形式更加规范,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也要高于普通的鉴证报告.这说明规范体系的实施也促进了山东上市公司内控外部审计报告的规范性建设.

2对策与建议

随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对内控标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山东上市公司在实施内控规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对我国内控规范和企业内控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1)注重内控的效率与实质性效果在山东上市公司内控规范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只注重表面制度的建立,达不到实质控制的现象.从规范要求和企业的实例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内控体系在一些方面仅强调了制度的建立和存在性,却忽略了对这些制度实质性效果的要求,也在无形中降低了内控建设的工作效率.因此,我国必须总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加注重规范的实用性和灵活性,更好地引导企业的内控建设.(2)加强对内控信息披露的要求与监控我国虽然制定了企业内控的评价指引,但其中对内控信息披露的程序与内容的要求较为笼统,尤其是没有对内控要素的建设情况作出具体披露要求,仅要求披露内控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从山东上市公司的情况看,各企业对内控建设情况披露的详细程度不一,部分上市公司在自我评价报告中对内控要素的披露信息较少,不能充分显示其内控工作的建设情况.这就要求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内控信息披露程序,加强对内控建设情况披露的要求与监督.(3)提高规范体系的执行力度,继续扩展规范的实施范围从山东上市公司对规范体系的执行情况来看,由于其实施的历程较短,且强制实施的范围有限,尚有很多上市公司对其中的一些要求认识不足,没能及时调整企业的内控目标,完善内控建设,甚至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及时公开披露其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因此,在实施规范体系的过程中,我国还需要继续加大规范体系的执行力度,扩展规范的实施范围.(4)加强企业文化和制度建设,减少舞弊空间从山东上市公司的内控报告情况看,企业较少披露反欺诈和舞弊的相关内容.我国企业的内控建设中对反欺诈相关内容重视程度较低,规范应加强对反欺诈内容的强调,使得企业更加关注舞弊风险.企业也应一方面从文化建设着手,以遵从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为原则,降低舞弊发生的机会;另一方面,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制度上预防舞弊.

3结束语

规范体系实施后山东省上市公司内控建设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公司的内控建设与评价得到完善.但由于建设历程短,对规范认识不全面等原因,上市公司的内控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应继续推进内控规范体系的实施工作.另外规范工作本身也应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为企业的内控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

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篇8

财政局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附党务公开目录)

各处室、会计中心: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局党建工作,根据《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区委《关于在全区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为目标,以发展和扩大党内、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为方向,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为要求,通过推进党务公开,进一步发扬党内,保障党员权利,强化党内外监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积极营造党组织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的良好氛围,为把我局打造成全市“政策水平高、服务态度佳、工作效能优”的一流财政局提供有力保证。

二、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目标任务。进一步发展党内,增强党的工作透明度,激发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拓宽党支部和党员、党支部和群众的沟通渠道,提高党支部团结凝聚、带领党员群众的本领;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促进党员干部自觉廉洁从政、拒腐防变,拓宽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的新途径。

(二)基本原则。坚持服务发展的原则、坚持依法依纪的原则、坚持真实公开的原则、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

三、公开内容

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其他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以及本单位广大党员、群众关注的党务工作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在不涉及党的秘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向党员和群众公开。

(一)全局性工作。主要包括:党支部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及完成情况,阶段性重点工作,党组织服务经济发展、为民办实事的有关情况。

(二)思想政治建设。主要包括:党支部学习计划及落实情况,年度党建主题活动安排情况,党员干部学习情况,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计划等。

(三)组织建设。党支部成员分工、工作职责情况,生活会情况,党员发展、转正公示情况,开展评议党员情况,党费收缴情况等。

(四)作风建设。贯彻“学习先进找差距、改进作促发展”活动开展情况,“三重一大”等集中制执行等情况,领导干部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有关事项报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等情况。

(五)制度建设。党内制度规定的各项办事程序和工作要求,党组织议事规则,“三会一课”制度等情况。

(六)其它公开内容。根据实际情况或党员、群众认为有必要公开的不涉及党内秘密的党内其他事项。

四、公开的程序、形式和时限

(一)公开的程序。公开的项目、范围、形式由各相应部门提出,经主管领导审定后公开。对于党内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和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党内事务,经党支部集体讨论后,原则上采取“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顺序进行公开。

(二)公开的形式。对于党内公开的内容,以会议、党内文件、党内通报等形式,在局域网、“新北财政之家”上进行公开;对于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在外网、电子触摸屏进行公开。

(三)公开的时限。公开的时限与公开的内容相适应,做到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对于重大或复杂性的问题,要根据公开后反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必要时再次公开。重要内容公示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成立由局长、党支部书记金立卫任组长,副局长、党支副书记徐前明任副组长,由王建军、钱卫军、薛留仁、居上为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党务公开工作的指导与检查,确保党务公开按要求落实。党支部要落实相关人员的责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狠抓落实,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相关部门应按时、按要求提供内容。综合处要对相关部门提供的公开项目,从内容、程序、时间进行协调、审核、把关,确保公开质量,并确定专人负责“新北财政之家” 、局域网“党务公开”栏目的制作和定期维护管理。

(二)建立制度。根据区委党务公开要求,制定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对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及时进行精细化管理,在内容上力求多面,在程序上力求规范,在形式上力求多样,使党务公开有序、稳定地进行,切实增强党建工作的透明度。

(三)加强监督。建立党务公开监督小组,定期反馈监督情况。加强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定期检查党务公开工作是否落实、是否及时、内容是否准确等情况。

六、 其他

本实施方案从20xx年7月1日起实施。

二一年七月一日

附件:

党务公开目录

一级目录

二级目录

三 级 目 录

公开代码

公开内容

公开范围

公开形式

公开时限

全局和中心工作

贯彻

上级

党委

决策

决议

1-1-1

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区委决策、决定的意见和措施

社会

会议、文件、网站、新闻媒体

即时

1-1-2

党内各项制度及办事程序、规则

本单位党员

公开栏、网站

定期

重要

工作

部署

和重

大事

项决

1-2-1

重要政策措施、规定的研究决策情况

本单位党内、党外

会议、文件、

网站、公开栏

即时

1-2-2

任期工作目标、阶段性工作部署

本单位党内、党外

会议、文件、

网站、公开栏

定期

1-2-3

年度党建工作部署

本单位党员

会议、文件、

网站

年度

1-2-4

“三重一大”事项研究决策情况

本单位党内、党外

会议、网站、

公开栏

即时

1-2-5

新年度为民办实事研究决定情况

社会

会议、文件、

网站、新闻媒体

年度

重要

工作

部署

和重

大决

策落

1-3-1

区委决策、决定的意见和措施执行情况

社会

会议、文件、

网站、新闻媒体

定期

1-3-2

重要政策措施、规定落实情况

社会

会议、文件、

网站、新闻媒体

定期

1-3-3

任期工作目标、阶段性工作部署落实情况

本单位党内、党外

会议、文件、

网站、公开栏

定期

1-3-4

“三重一大”事项落实情况

本单位党内、党外

会议、网站、

公开栏

即时

1-3-5

本年度为民办实事完成情况

社会

会议、网站、

新闻媒体

年度

党组织自身建设

思想

和精

神文

明建

2-1-1

理论调研文章、理论学习计划及落实情况

本单位党内、党外

文件、网站、

公开栏

年度

2-1-2

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及落实情况

本单位党员

文件、网站、

公开栏

年度

领导

班子

建设

2-2-1

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职责分工

本单位党员

文件、网站、

公开栏

即时

2-2-2

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本单位党员

文件、网站、

公开栏

定期

2-2-3

生活会前征求意见及整改落实情况

本单位党内、党外、下属单位党内

会议、文件、

公开栏

即时

2-2-4

领导班子及成员年度考核情况

本单位党员

会议、网站

年度

组织

管理

2-3-1

党组织设置、机构调整、换届选举情况

本单位党员

会议、文件、

网站、公开栏

即时

2-3-2

党员发展、评议及评优表彰情况

本单位党员

会议、文件、

网站、公开栏

即时

2-3-3

年度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

本单位党员

会议、文件、

网站、公开栏

年度

2-3-4

困难党员救助情况

本单位党员

会议、网站、

公开栏

即时

干部选拔任用

干部

选拔

3-1-1

干部竞争上岗、测评、任前公示情况

本单位党内、党外

会议、文件、

网站、公开栏

即时

干部

任用

3-2-1

干部推荐、考察预告、干部任免结果等情况

本单位党内、党外

会议、文件、

网站、公开栏

即时

干部

管理

3-3-1

干部录用、考核培训、职称评定情况

本单位党内、党外

会议、文件、

网站、公开栏

即时

3-3-2

干部推优评先、表彰、奖惩情况

本单位党员

会议、文件、

网站、公开栏

即时

党风廉政建设

廉洁

自律

规定

执行

情况

4-1-1

领导干部执行《廉政准则》规定情况

本单位党员

会议、网站、

公开栏

年度

4-1-2

领导干部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情况

本单位党员

会议、网站、

公开栏

年度

查办

案件

工作

情况

4-2-1

年度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及党员干部受处分情况

本单位党员

会议、文件

年度

行风

和作

风建

4-3-1

加强行风和机关作风建设的计划、意见

社会

会议、文件、

网站

年度

4-3-2

行风和机关作风建设评议及整改落实情况

本单位党内、党外

会议、网站

年度

4-3-3

“政风热线”投诉问题的办理情况

社会

会议、网站、

新闻媒体

即时

惩防

体系

建设

情况

4-4-1

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开展情况

社会

文件、网站、

新闻媒体

定期

4-4-2

反腐倡廉制度规定

本单位党内、党外

会议、文件、

网站

即时

4-4-3

党内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本单位党员

会议、文件、

网站

定期

落实

党风

廉政

建设

责任

制情

4-5-1

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及任务分解、落实情况

本单位党员

会议、文件、

网站

年度

4-5-2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反馈情况

本单位党员

会议、网站

年度

4-5-3

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述职述廉报告

本单位党内、党外

会议、网站、

公开栏

即时

4-5-4

领导干部“三责联审”情况

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

会议

上一篇:宏观调控法的主体范文 下一篇: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