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育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4-02-23 11:46:36

实践教育的作用

实践教育的作用篇1

关键词: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

一、实践创新教学的特点

1.实践创新教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长期的系统性教学创新过程。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分不开的,它是由具体的各教学实践环节组成的,但又不是简简单单地相加,而是一个由目的性和方向性所组成的有目的的系统的培养过程,是一个长期性的教学过程。实践教学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从我校的实践的效果来看,加强实践性教学有利于学院和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实践教学含有更加丰富的创新性。我们学校属于本二学校,更多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最终是培养实践能力,所以实践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工程创新的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内容更加具有设计性、生产性、建设性、综合性和创新型,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的实践技能,同时也提供给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空间[1]。3.实践教学更能体现高度灵活性和多样性。要保证实践创新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不仅体现在课程的整体性与协调性的一致统一,并且课程设置要多元化,时间要灵活地安排,而实践基础课、实践创新课与综合性实践课要循序渐近,配置要合理,这样可以为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活动的平台。

二、实践创新教学对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1.加强实践创新教学是作为现代教育的价值观和质量观的必要保障。现代的、全面的教育价值观要求综合考虑社会与个人两方面的发展,要求现代教育的价值观和质量观得以科学的彰显和构建。2.实践创新教学的加强是贯彻现代工程教育观的关键环节。现代社会对未来工程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工程教育要回归工程的实践本质,也就是要重视工程自身的系统性、创新型和实践性。必须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既要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又能切切实实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2]。3.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工科大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接受逐层递进又紧密联系的系统化创新训练,持续保持学习热情,不断提高创新素质。4.实践创新教学的加强是提高未来工程师的实践能力的最基本的途径。只有加强实践教学,建立符合当今时代的现代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在实际工程实践和具体的案例中,使学生能够深入分析在实践教学中所包含的先进的工程理念,才能够应对当今的实际的复杂的工程问题,获得最好的解决方式[3]。

三、传统的工科实践教学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从理念层面上,办学目标攀比成风,理念落后,重视不足。从而直接造成工程教育资源的浪费以及工程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下降。并且使得实践创新教学沦为一种形式,学生始终处于从属的被动地位,缺乏参与热情,无任何创新可言。2.课程建设忽视内涵,缺乏特色。专业教学内容范围狭窄,没有结合大学生的认知度和学习规律,没有将建立的思想化、哲学化的思维融入到课程设计中,使得课程设置不灵活,组合不科学、重复性建设现象严重,不能挖掘个性潜能;而选修课的开设往往也是流于形式,缺乏内涵,根本不能体现课程建设的多样化和特色性。而大多数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根本没有起到效果,教师只是在课件设计上做成课件,而基本不考虑课程内容能否使学生掌握其精髓,没有考虑学生认知和发展的需要。3.实践教学师资匮乏,素质不高。教师总量偏紧,生师比过高,导致我校的教师工作量成比例地增加,根本无法深入地研究该门学科的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更加无法及时地更新知识点。同时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地位偏低、待遇不高,而这更阻碍了实践教学素质的提高。4.实践教学太循规蹈矩,奖励机制还远远不够。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在进行着传统的教育教学的模式,不能以学生作为主体,仍然以教师作为主导,根本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需要,很多实验仍然以演示实验为主,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设计中的实验很少,而对于操作性、验证性及改进性的实验就少之又少了,有些教学活动虽然称之为创新,但是这种所谓的创新和实践是相互脱节的,完全没有实际应用性,也只能作为一种形式,甚至可以说是作为学校考核的标准化产物。

四、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建立基于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育的作用篇2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育;实践活动

从整体上看,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教育创新大环境较为良好的背景下,很多新颖的理念与方式方法也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应用。近几年,实践教学得到了多方关注,部分高校更是将实践活动作为“理论+实践教育”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高校在声乐教育中也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但实践活动质量需要得到良好提升,这也是实践活动基本价值得以发挥的基础。鉴于此,探寻声乐教育层面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路径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课程模式

高校声乐教学的课堂模式相对固化,琴房作为主要的授课地点,教师则掌握着教学上的主动权,教师进行声乐知识讲解,学生被动获取知识进行声乐练习,则是基本模式[1]。大多数教师已经对这种固化的声乐教学模式产生了依赖,学生也习惯了在这一模式下进行知识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相对简单,教师的教学压力相对较小。但这一课程模式的机械性特征十分显著,学生也缺乏实践的机会和平台。现阶段,这一课程模式的弊端越发显著,其与新的教育理念之间更是存在明显出入,为了提升高校声乐教育的实际有效性,课程模式的调整与优化也要成为必要条件,依托教学内容丰富与形式创新带动课程模式调整与优化的做法也十分可行。

二、开展实践活动在高校声乐教育课程设置中的价值

在高校声乐教育课程中开展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体现在教师“教”的层面,也体现在学生“学”的层面[2]。实践活动可以成为一种创新教学形式,并丰富教学内容。从“学”的层面看,较好地开展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很好的平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也能积累更多的表演经验,这对于学生音乐素养和相应专项能力培养、提升等也具有很大帮助。实践活动在高校声乐教育课程中的价值很难充分发挥出来,这也要求高校,特别是声乐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规划。

三、开展声乐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模拟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开展声乐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将翻转课堂教学理念融入进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当“教师”,进行相应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借此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高校声乐教育专业中,很多学生的知识“输出”能力明显不足,这也导致其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加工。因此,模拟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境,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让学生进行教案编写,进行相应教学尝试的做法十分可行。在编写教案,以及具体情境中进行教学的实践活动,学生对于声乐教育可以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对声乐教育理解与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后,传统意义上的声乐教育活动也能更好地开展下去。此外,这种形式的声乐实践活动对学校、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因此,模拟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也能成为高校声乐教育中最为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

(二)参加学校及社会上的演出及交流活动高校声乐教师在进行教育的同时,需要对教育的发展规律加以掌握,要求教师具备的职业水平能够满足新时代高校声乐教学目标的需要。为此,高校很有必要对高校声乐教师进行培训,进而提高教师的认知能力和教学思想,使其充分认识到新时展的方向,促进高校声乐教师从教学思想上主动去跟进演出、交流活动和学生实际需求,选用更加符合时展的声乐教学方式和理念,进而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声乐人才。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学校及社会上的演出、交流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可以在群体性活动中得到更好的锻炼。

(三)参加声乐比赛参加声乐比赛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声乐教育实践活动。例如,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声乐展示与表演等相关实践活动,设置一些具体奖项,吸引学生参与。在声乐比赛中,比赛的过程要比最终比赛结果重要得多。对于高校声乐教师而言,其需要对学生比赛中的状态进行观察与分析,除了反馈给参赛学生外,同时也要联系声乐教育,在教学层面进行针对性调整与优化。

四、结语

实践教育的作用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作用

引言

目前我国在高校国际贸易教学中,高校教学成果并不能完全符合社会实践的需求。大部分院校课堂教学的现状有:注重强调各个知识点,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案例教学应用很少;课堂内容多,学生学习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弱,学生动手能力弱。教学过程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是实践活动较少,学生对教学效果普遍感到难以掌握。即使有些同学在课堂上掌握了理论基础,但到了案例分析和工作实践中依然感觉到难以应用于实践活动,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仍然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1.改革实践教学的策略与作用

1.1运用案例教学法

老师在备课前,要根据课程总教学目标和每章节的内容编制教学案例,明确案例教学目标和内容前,老师要全力收集、设计好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案例,选择案例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由于国家贸易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在实际教学中就需要根据不同的章节循序渐进地深入,不能单纯地在不同的内容上进行大量的重复。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尽量多的知识面的案例,因为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综合全面性的案例出现的可能性最大,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该从专题型案例到综合型案例,从浅入深,还要注重案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1]。

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就案例进行专门的讨论。在讨论时,老师要对学生的分析、讨论进行引导。老师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主要任务只有组织、引导学生,所以老师应当少讲多听,充分让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直接当场辩论。这样才可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专业知识,同时还能有效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对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老师再进行及时总结,指出这次案例讨论中的思路、讨论重点难点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并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对讨论涉及到的理论问题、重点问题一一解答,引导学生思考。因此案例教学的好坏才是体现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的试金石。

1.2建立模拟实训室

外贸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是模拟实训,实训中心要全景模拟。现实中存在的银行、海关、保险、税务、国际货运等都要一一模拟出现在实训中心。实践中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公司组织,建立不同的模拟公司。模拟公司和真实公司职能一样,利用场地的网络进行业务操作[2]。如对进出口业务进行资料交换和数据处理;在网上传送订单、发票提单等。这样虚拟与现实对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

1.3加强校外实践合作

课堂教学远远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只有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才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只是在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和模拟实践还不够。学校还要加强和外贸公司、保险公司、海关、银行、税务局等组织的良好的合作,加强沟通和联系,建设自己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通过这些现实中的企业单位,学生可以很快的进入到国际贸易工作的实战训练当中。例如,单据制作、单证业务、报关报验等,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从事外贸业务的切身体会。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密切沟通,还可以使学生快速地找准自己的定位[3]。在实践合作中还应该适时聘请合作单位有丰富经验的外贸、外企人员参加教学培训工作,用他们“现身说法”来加强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

1.4提高教师素质

改革实践教学无疑对老师的知识结构、工作态度、教学能力、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成为这样的老师,学校应该鼓励老师外出进修提高综合素质;老师自身应该积极参加外贸及相关专业的培训。同时学校要和企业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适时选送老师到合适的企业单位进行相应岗位的上岗实践。使得老师能把自己的专业理论运用于专业实践,从而提高老师的应用能力,更好地促进实践教学。

2.结语

本文通过发现国际贸易教学的现状问题,并提出改革国际贸易教学的策略。改革传统的传授型教学方法,就是要不断地改革新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模式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从而通过教育把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挖掘出来,培养优秀的人才。

实践教育的作用篇4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960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概念

社会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全部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广义的社会实践的一部分,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它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其培养目标的需要,积极地引导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并使大学生从中接受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为依托,以社会为舞台。

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

(1) 双重属性。即社会实践活动既有学校教育的属性,又有社会教育的属性,它是联结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纽带。因此,既不能强调社会实践活动的学校教育属性,将社会实践活动理解为第一课堂的延伸或作为第二课堂,也不能强调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教育属性,排斥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以实践代替教育,搞所谓的“开门办学”。

(2) 多功能性。是指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目标或价值,既可以体现在认知发展、技能形成方面,也可以体现在情感体验、品德与态度的确立等方面。在某一实践活动中,既可以对学生主体进行德育,也可以进行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进而达到综合而不是单一的教育目标、任务。

(3) 社会参与性。即学生作为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一员,广泛地参与到广阔的大自然改造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之中,亲自接触和感知各种人和事,通过了解社会,从而增加对社会的生活积累,并获得对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

(4) 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的这一特征要求教育者彻底改变一切从书本出发、从教室出发、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关心书本知识之外、教室和学校以外的事情,使之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国家,在理论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社会实践的开放性包括活动内容的开放性--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广阔天地中去学习和发展、活动时空与形式的开放性、活动评价的过程和活动开展的开放性等。

(5) 协同性。社会实践中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由于社会实践活动还具有课程的开放性、跨学科性、互动性等特点,不仅要求各类学校、各科教师之间、学校教师与家长及社会有关机构人员之间相互配合,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协同完成任务,而且要求学生在充分发挥自主性,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自己进行评价的同时,充分利用与合作伙伴相互交流、分享成果的机会,培养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活动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提高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高等学校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利用好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我校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

我校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心工作,密切结合国家新形势,遵循“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指导思想,以“爱国 成才 奉献”为教育主题,以国情认识和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大规模、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已经逐步成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和各级团组织对团员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重要载体,并为广大同学喜闻乐见。

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带领广大同学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学习、锻炼,让我们继续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磨练意志、拓展素质、增长才干,把火热的青春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社会实践中去,谱写更加绚丽、壮美的青春之歌。

参考文献:

[1]王建社,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十大机制[J].教育研究,2001年第7期;

[2]罗建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12期

实践教育的作用篇5

社会管理创新是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而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与检察工作密切相关,既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领域,也是检察机关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1]就社会管理职能而言,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相比,相对较为间接。因此,检察机关在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上既要有新作为,但也不可无所不包,偏离检察工作主题。应当立足自身职能,结合地区实际,有针对性地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本文以法制教育实践作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在理论和形式上作一些探讨。

一、法制教育实践的内涵及价值分析

1.当前法制教育的现状

法制教育是国家、社会有目的形成人们一定法制观点、法律信念和法律信仰的教育。在我国,法制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国从1986年开始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多年的“普法”教育,使知法、懂法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对法律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法制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信任法律了。现实生活中,当人们产生了纠纷或者权益受损时,普通民众真正想到要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并不多见。特别是当前存在的一些司法腐败现象,使得人们对法律的运行状况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满意。这集中反映出一个实质问题,那就是公众法律信仰的缺失。其实,法制教育的关键与核心问题是法律信仰教育。[2]法律信仰是指人们基于对法律的认识而在内心自然产生的心理体验,通过这种心理体验,赋予法律以威严性、崇高性和神圣性。法律信仰普遍根植于人们的内心,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导致公民法律信仰的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法制建设还有待完善,特别是法制教育存在一定问题,诸如重知识不重理念,重说教不重实践,教育内容宽泛、手段单一,教育环境缺乏等,严重影响了法制教育目标的实现。

2.法制教育实践概念的提出

所谓法制教育实践,不是通常意义下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两个概念的简单叠加,本文所指的法制教育实践,是一种将法制教育“实践”化、把法制教育寓于司法实践和社会活动、具有多层次和动态意义的法制宣传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实践”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将司法实践与社会参与、自我塑造相结合,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法治国家、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法律信仰和法治意识,从而为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提供法制保障。法制教育实践的基本方式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个体参与司法实践。以协助、参观、旁听等方式,让教育对象一定程度参与法律活动,进行“体验”式教育;二是让社会参与司法实践。将部分司法职能交给企业或社会组织,如社区矫正、附条件不考察等,发挥社会力量在法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承担社会责任,体现法治精神和人文关怀,将职能向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进行合法的、必要的延伸,通过自身的执法办案活动影响个体,影响社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法制宣传教育效果。

3.法制教育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对传统法制教育模式的突破,法制教育实践将法制教育活动生活化、社会化、具体化,更能使公民贴近法律、了解法律,真正将法制观念和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树立法律信仰。正如卢梭所言:“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1]法制教育实践的意义在于:第一,引导作为教育对象的个体参与到法律实际中,比简单灌输法律知识和理论说教,更能激发他们对法律的感知和认识。当然,并不是说要排斥相应的法律理论知识教育,相反,要将这种实践活动与法律理论学习相结合,使教育对象能理论联系实际,理性观察、思考、分析法律现象和问题,从而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产生良好的教育成效;第二、社会力量充分有效地分享、协助、监督司法实践活动,是司法民主化和社会化的体现,使普通民众对司法拥有更切身的感受,避免司法与民众、社会的隔膜。[2] 同时,又能合理地配置有限的司法资源,以尽可能少的投入产生最大化的效益。[3]第三、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改进执法方式、创新工作机制,在执法办案中融入社会责任、体现司法人文关怀,使法律得以正确实施,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法制教育,必将有助于公众对法律产生信任、珍视、依恋和崇敬的情感,从根本上提升全民整体的法律素质。

二、法制教育实践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1.法制教育实践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法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而法治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法制上,法制所包含的不仅是法律和制度,还包括法律的实施、法律的监督和法律的宣传教育。法制教育实践具有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实践的重要职能,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一,规范行为作用。通过法制教育实践,使人们对法律知识和法制理念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在作为和不作为之前,了解国家允许和保护什么行为、禁止和限制什么行为,然后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就给人们的社会活动指明了方向,使人们遇事能事前判断,衡量即将出现的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在法律上是否有效,其法律后果是肯定性的还是否定性的。这显然有助于“规范社会行为”。[4]

第二,利益调节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利益差别成为构成社会冲突的基本原因。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主要以通过传导某些基本原则规定和设计某些救济制度来实现。比如,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念,对失足人员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引导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等途径获得物质利益,从而调整人们的思想和情绪,化解各种利益矛盾。

第三、社会稳定作用。法制教育实践除了教育公民知法、守法,减少和遏制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从而体现其社会稳定作用外,还通过司法实践,加强司法机关和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的衔接与合作,共同引导民众依法有序地参与社会管理和行使各项权利,推动全体公民逐步形成以法律理性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认同感,而法律理性正是社会秩序的调节器和社会和谐的稳定器。

2.法制教育实践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理性选择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和方式,各种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有很多,从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原则和检察职能的内容、特点来看,法制教育实践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首先,法制教育实践符合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检察权不仅是法定的权力,也是有边界的权力。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坚持依法参与,有限参与原则,绝不能以法律监督的名义,擅自突破法律的界限,超越、代替行政权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法制教育实践虽然强调“实践”功能,通过司法机关创新工作机制,让个体和社会参与法律活动,但这种“参与”和“创新”都不能突破法律框架,本质上还是一种“实践”化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而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既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更是检察工作的应有之义。其次,法制教育实践最能体现检察职能特征,有利于检察职能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延伸。法制教育主要体现为指引、教育、预测、评价、保护、威慑、稳定、激励、信仰等九大功能,[1]和检察机关打击、保护、监督、教育、预防等五种职能密切相关,互相融合,在弘扬法治精神和建设法治社会的价值目标上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很容易形成契合点,使得检察职能能够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得到充分发挥和有效延伸。

三、检察机关开展法制教育实践、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选择

由于法制教育实践与检察职能的五个方面紧密相关,检察机关围绕打击、保护、监督、教育、预防这五个方面来开展法制教育实践、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最具现实意义的路径选择。

1.围绕打击职能开展法制教育实践

检察机关执法办案、打击犯罪的过程本身就是法制教育的过程,办案人员的言行举止、执法观念和案件的处理结果,直接影响社会公众。因此,检察机关在履行打击职能时,要注意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平衡、打击与服务的统一。既要严格执法、秉公办案,还要避免就案办案、案结事了,要结合案件的办理,以案说法,做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同时,要注意发现案件所涉及的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对可能发生的事件、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的态势作出准确分析与预测,为社会管理提供参考,有效实现社会预警。

2.围绕保护职能开展法制教育实践

检察机关是法律的“守夜人”、国家利益和公民权利的“守护者”,在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害,维护法制统一的同时,保护的重点应该放在保障人权上,放在社会弱势群体和未成年人的权利保护上。围绕这两方面开展法制教育实践的具体措施为,通过宣传教育和司法实践,教育检察干警树立尊重人权、保障人权的执法理念。同时,引导公众了解和掌握关于保障人权的法律规定,使他们更好地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以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为主要对象,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并进行“体验”式教学,开展常态化的法制进校园活动;以法治实践为内容,在原有青少年维权岗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侦、捕、诉”一体化工作机制,探索特殊人群特别是失足青少年的保护帮教、矫正回归等工作机制;加快制定社会弱势群体救济工作措施。

3.围绕监督职能开展法制教育实践

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根本职责,也是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更能在法制教育实践中得到延伸。延伸监督职能的渠道和方式很多,但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应成为监督的重点,一是因为在基层检察工作中已经普遍形成较为成熟的工作机制并取得一定成效,二是对作为社会管理直接主体的行政部门加强法律监督,更能推动社会管理创新。[2]在法制教育实践中,要着力宣传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成果,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扩大衔接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动态跟踪,促使行政执法监督体系的形成。

4.围绕教育功能开展法制教育宣传

法制教育实践的本质特征是“实践”,当然要求检察教育功能要实践化。以某基层检察院为例,该院的教育实践措施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设计。硬件建设主要建设法制教育实践基地,该基地由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和失足人员帮教基地组成,教育内容涵盖法制宣传、法治实践、预防犯罪和劳动技能培训。其中失足人员帮教基地为检企共建,以回归为目标,以自律为核心,让失足人员在此进行学习劳动、心里矫正;软件设计方面,围绕如何在法制教育实践中延伸检察职能,自侦、预防、公诉、侦监、监所、控申、民行等职能部门开展课题研究,进行制度设计,完善工作措施,充分发挥各部门在法制教育实践中的职能作用,倾力构建以检察机关为主体的、社会广泛参与的法制教育实践体系,为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5.围绕预防职能开展法制教育实践

检察预防职能主要体现为职务犯罪预防,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具有明显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服务性,其本身就属于宏观的社会管理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预防职能与社会管理活动最接近、最容易实现对接。同时,预防工作又以教育为基础,是开展法制教育实践的有效载体。因此,预防成为检察机关运用法制教育实践手段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一些基层检察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如以构建社会化大预防工作格局为支点,将预防职务犯罪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体系、成立预防职务犯罪协会、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成立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监督检察工作室、建设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创办预防杂志等,在法制教育实践方面进行多层次、多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使预防职能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检察机关机关融入社会、牵动社会、造福社会、体现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阵地。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张秀山.司法规律层面检察权运行表现[J].法学杂志,2009,(11).

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理性思考(上)[J].法学杂志,2008,(1).

实践教育的作用篇6

【关键词】党校;教育工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作用

党校是广大党员党性锻炼的熔炉,也是党的思想理论研究与建设的重要基地。在党校里,广大党员干部不断的锤炼和坚定党性,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的建设工作中,党校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党校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实践工作的参与者,另一方面,党校还承担着组织、策划、宣传、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开展思想理论教育活动的责任。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是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新时期,结合时代特色和党政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笔者认为,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一、党的群众路线

(一)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群众路线是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论的具体体现,它保证了党同群众的血肉相连,确保了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体现了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多年来,党在工作中始终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创造了令人震惊的“中国速度”。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社会文化事业也节节攀高。但是,在此背景下,许多党员干部产生了懈怠的情绪,奢侈腐败、贪污受贿、、道德败坏等情况频出,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新时期,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党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各项工作中积极贯穿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同志指出,当前一些党员干部背离党的宗旨,存在“慵、懒、散”“假、浮、蛮”的工作作风,不是想着怎么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而是热衷于追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因此,党中央决定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扎根在群众中,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群众思想是思想获得灵魂,是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工作路线

纵观中共党史我们可以发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展至今贯穿90多年的奋斗历史,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中共党史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群众路线史”,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法宝。党的十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有利于宣传党政方针,提高党的威信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宣传党政方针政策,有效落实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解决群众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切实改进党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加强人群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提高的党的威信,巩固执政党的地位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新形势下,十对群众路线提出了新的具体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成立90多年来,始终坚持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把实现好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具体体现。

(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转变干部工作作风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背离了党的宗旨,工作缺乏踏实精神,一味追求政绩,甚至贪污受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进一步锤炼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转变一些干部虚浮的工作作风。

三、充分发挥党校教育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一)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组织、学习和宣传党的重要思想理论是党校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是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党政工作重要的指导思想。党校教育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将群众路线理论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广大党校教师也要时刻保持自身思想的先进性,在工作中努力践行群众思想和群众路线。

(二)开展自我教育,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示范

党校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宣传者和教育者。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党校首先应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时刻保持党性,将党的群众思想和群众路线理论应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为民、务实、清廉”作为评价党校领导和教师的工作的准则,端正校风、教风和工作作风,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示范,才能赢得学员的尊重,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三)充分发挥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培养渠道的作用,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展开打牢基础

党校是培养广大党员干部的主要渠道,是锤炼党员干部党性的熔炉。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认识到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培养渠道的作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让参训学员认识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引导参训学员树立群众观点,提高参训学员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的素质和能力,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究,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党校是党的思想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党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理论研究基地的作用,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为背景,将哲学、社会学等理论研究与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教育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基层调研切实了解当前的世情、党情、民情,为党校的理论研究提供真实的材料。使得群众路线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五)加强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宣传,为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做好舆论引导

广大人民是群众路线理论的受益者,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有力的监督者,因此,党校要做好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宣传工作,让人民群众了解到相关理论知识,在开展党的群众理论教育实践活动时积极主动参与,扮演好教育实践活动监督者的角色。

四、结语

党的群众理论的教育和实践工作不是能够一撮而就的,它需要党政机关、党校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党校只有充分认识和摆正自身在党的群众理论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位置,将上述的建议切实的应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有效发挥党校教育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业玲.浅析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及路径选择[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3(04).

[2] 马有刚.让基层党校成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力推手[J].今日中国论坛,2013(15).

[3] 刘希.贯彻十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J].学习月报,2013(18).

实践教育的作用篇7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此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已向四个方面扩大,即从单纯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服务扩大到家庭和社区,从单纯的医疗技术措施扩大到综合的社会服务。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知识技能, 而且还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本文选取社会实践视角,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分析近三年来社会实践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社会实践活动设计上注重三个结合

大学生社会实践从狭义上来界定,主要指高校学生走出校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入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 会,使学生在接触社会环境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一系列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1]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上,右江民族医学院 强调“三个结合”即与医学教育目的结合,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1、与医学教育目的相结合

医学教育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医学生掌握具体医学知识或习得一两种临床技能,而是使医学生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这与马克思所提出: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是一致的。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他绝不只是技术精良的专家。他不仅有完备的知识、见识和谋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世界眼光。本校在社会实践设计上,一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在亲眼目睹国家伟大成就,山乡巨变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崇高职业道德思想和医学使命;二是让学生通过调研,了解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和基层卫生状况,树立积极投身医疗卫生事业,立志成为人间大医的责任感使命感;三是在实践中更深刻理解本校“大医精诚”校训和人才培养目标,做一个“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和“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

2、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校时学生主要是学习专业理论,少有机会用于实践。在社会实践设计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这类实践活动会更容易提起同学们的参与热情,社会效果也特别好。比如:护理学院的学生结合《老年护理学》到敬老院做义工;预防医学专业同学下农村、进工地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临床专业急救方向同学进社区演示急救方法和包扎小技能;口腔系同学跟小学生结合爱牙日开展“大手拉小手”爱牙宣传活动。在学校社会实践类型中,专业实践类以及社会服务类中的医疗服务占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类型的85%以上。

3、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大学功能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服务社会发展。在社会实践设计上我们针对百色地区周边不同县域需求情况,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如:对凌云县白豪茶产业,深入茶厂进行关于茶饮料、老茶叶效用调研,促进学校与企业联合科技攻关。在老师指导下,对百色芒果、荔枝、青蒿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研究抗炎止咳、抗氧化作用。对本土壮族、瑶族支系进行人类学研究。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加城乡清洁活动,同学们到农村开展灭四害活动。结合广西地中海贫血防控计划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三年来深入8个县(区)10个乡镇开展宣讲活动。总之,根据社会需求所设计的专项调研、急救技能演示、民族医技法推广、义诊、专题讲座、问卷调查都受到社会欢迎。三年来,在暑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共有118支服务团下到覆盖百色十二个县(区)等基层单位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服务活动。

二、医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成效

1、医学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在社会实践中,医学生们无形中还增长了包括政治、历史、经济、法律、伦理等方面的人文知识。通过进村入户、访贫问苦、义诊等活动,同学们学会以人为本,尊重人,在沟通交流中树立人文精神。这有利于帮助改进90后被认为“以自我为中心”,以及大学生“知识傲慢”和“技术傲慢”的社会偏见。通过体验,学生们在社会这所大学,在人民群众这个老师面前学会人文关怀,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生命价值和尊重人格的平等。在2013年5月第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上,学校代表队李涛、雷裕玲、马瑞莺、陆江玉4名同学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娴熟的临床技能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夺得本次大赛三等奖。在总结会上,四位同学都表示除了技能之外,人文素质帮助他们获得更强大力量,成为制胜的另一个法宝。

2、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一是社会工作能力得到锻炼。社会实践中医学生要尝试去跟政府卫生、教育、民政等部门、跟中小企业、跟乡镇村部联系, 要同形形色色的百姓打交道。老百姓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层次,其思想观念、处世态度大相径庭。因此如何提高社会工作能力,通过积极的人际交往,获取理解、支持和信任,以消除各方面的阻力,完成实践活动任务,需要医学生不断摸索、磨炼和提高。二是沟通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做群众工作,需要较强的表达和沟通才能。其中说话技巧、问话和听话技巧、礼仪等知识,都要在实践中演练。基本的活动内容如发放宣传手册和讲解基本常识,如果能抓住不同个体的特征,掌握适当的问话技巧,就能解除他们的心理防备,得到他们的配合。三是心理耐受挫折能力增强。同学们在活动方案文书中,活动内容和程序设计妥当完整。而实际上要顺利完成预计活动,学生们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挫折。今年我们在做关于艾滋病问卷调查时,由于人们对艾滋病的不理解,常常不愿意填写调查问卷。有一组同学就碰到遭到居民怀疑、误会、拒之门外的情况,不得不电话求助,最后由带队老师和驻村干部协同解决。遇到这些问题,就是对学生心理的一种考验。学生们要克服挫折感和自尊心“伤不起”的考验,积极面对,沉着应对,走出困境并取得成功。这种挫折教育, 锻炼了他们的受挫力、培养他们的恒心和毅力。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就在这一次次的磨练中得到了提高。[2]

3、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

医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切身接触社会,了解群众疾苦,不仅在医学方面增长见识,更是亲身体验到基层医疗卫生现状,感受到群众对科技、医疗、卫生保障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进一步端正医学专业思想,树立忧患意识。通过社会实践这个第二课堂,坚定和内化“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医学生誓言,自觉树立献身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本校医学生在毕业后60%回到基层工作,为改善基层医疗卫生贡献力量。

三、对医学院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

1、多方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

社会实践现实性、体验性和践行性的特点,让大学生置身在一个真实、开放、充满着冲突、矛盾和挑战的环境里,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拓展了大学生人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让他们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感悟时代的使命和自己肩负的责任。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医学高等院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还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经验和方法尚待探索和总结,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不少问题:如形式单一,程序模式化;个别学生自信心不足,认识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比如本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女生比例远远高于男生,个别团队男生人数只占10%,非常不利于活动的组织实施;有的学生自主能力不强, 对组织和带队老师依赖过多等。因此, 医学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主管部门、学生机构以及社会三方面应该积极配合,总结经验,加强对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支持,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使这一素质工程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起来。[3]

2、建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建立稳定、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开展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力保障。要发动多方的力量,建立稳定、多功能、多类型的实践基地。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合作、与地方政府共建等建立多形式的校外实践基地。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对社会实践基地的支持。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学校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推进“课题型”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题型”社会实践活动由学生自主组成团队,一般5-8人,自由选题,自主聘请指导老师,对共同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课题型”实践活动注重过程化管理,倡导团体队协作和科学精神的培养。[4]学生通过申报课题形式获得项目资助。在同学们撰写《课题立项申请书》过程中,他们进行活动初步设计,明确活动内容的意义、依据,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课题型”社会实践活动在我校处于起步阶段,但这类实践引导学生关注学术前沿,学习研究方法、尝试撰写科研论文,大大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践教育的作用篇8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 学前教育 作用

一、钢琴即兴伴奏的概念与意义

关于钢琴即兴伴奏的概念,通俗点来说,它就是如同即兴演讲,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伴奏者现场根据歌曲的风格和内容等,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歌曲的旋律做出理解,并且在大脑中快速形成和声与音型的配置,随即在钢琴键盘上弹奏出来,弹奏出优美的旋律的同时还渲染了气氛,可以说,要想学好钢琴即兴伴奏,不仅要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和弹奏技巧,还要对和声、视唱等有所了解,这意味着对当今幼儿教学教师在艺术方面要求更高了。钢琴即兴伴奏之所以受到幼儿教育的重视,是因为通过即兴伴奏将音乐完美地展现出来,是能够很好地吸引幼儿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的,还能唤醒幼儿的艺术细胞。钢琴即兴伴奏在幼儿教育中地位显赫,也凸显了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界陈鹤琴认为:“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音乐对于幼儿确实具有迷人的魅力,钢琴即兴伴奏也是如此,它不仅对幼儿的音乐教育起着促进作用,而且在幼儿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钢琴即兴伴奏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

审美教育,也就是美育,是一种发现美、创造美、体现美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钢琴即兴伴奏又是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一种方式。钢琴老师弹奏出优美动人的音乐和不断变化的旋律,幼儿听到这些动人的旋律,是很容易被吸引住的,而且能够凯斯感受和意识到音乐的美,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增加幼儿的美学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这就是审美教育。还有,由于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以和谐、有节奏、富于形象的声音来反映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键盘弹奏出来的音乐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它能够推动幼儿心底的波澜,奋发向上,也可以使幼儿在湖光山色的音响中陶醉。

三、钢琴即兴伴奏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钢琴即兴伴奏之所以在艺术教育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因为即兴伴奏所弹出的音乐内容多样,旋律也各有秋千。优美的旋律使人感到愉快舒畅,雄壮的歌声使人精神振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又是最能影响人的情绪的一种艺术。它有着悦耳的音响,动人的旋律,是最容易吸引孩子并为孩子所喜爱的。钢琴即兴伴奏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它不同于一般的说教,它是以表达一定思想情感的和谐的乐音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情操,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品德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更是影响着孩子的智力发展。再者,钢琴即兴伴奏有着动听的旋律和触及人的内心情感的魅力,容易引起孩子的喜悦,在音乐活动中,孩子在感受音乐艺术美的同时,渗透、凝集在即兴伴奏中的思想感情美和道德情操美也能为孩子所感受,对孩子起着陶冶教育作用。这些感受都是在愉快的音乐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先生就主张:“如果进行音乐教育,就应该从孩子出生之日起,让他听最美的音乐。”他很重视婴幼儿的“内在的能力教育”,他认为,“婴幼儿从出生之日起,就在接触周围环境的一切事物中成长,并把那些反复出现的一切事物转化成一种内在的能力。”还有,有的人自幼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例如钢琴即兴伴奏教育,他们成年以后,没有从事钢琴伴奏专业的工作,可是他们有很高的音乐艺术修养,音乐艺术伴随他们的一生,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是可以肯定钢琴即兴伴奏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四、钢琴即兴伴奏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钢琴即兴伴奏有着动听的音响、生动的节奏、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情绪特点,是一门善于抒发和激励人的感情的艺术。而幼儿园的孩子是很活泼好动的,其思维丰富,感情多变,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其情绪也是变幻无常的。但正是幼儿这种好动多变的性格,与钢琴即兴伴奏教育有着相互吻合的特征,孩子的”多变“与钢琴即兴伴奏的”即兴“是相互吻合的。

在自然界中,百花盛开,树木成材,都有个适时的播种期,那就是使种子得以生根发芽的恰当时机。幼儿时期开始进行音乐教育,也正是播下音乐种子的良好时机,而钢琴即兴伴奏又是最适合的音乐教育形式。幼儿喜欢即兴伴奏,天真纯朴的感情乐于接受即兴伴奏,这些都是音乐得以生长发育的良好土壤。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以培养音乐家为教学目的,因为幼儿的钢琴即兴伴奏教育只是唤醒幼儿的音乐细胞,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音乐教育,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即兴伴奏成为了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幼儿创造力、陶冶情操、奠定文化艺术修养基础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之所以选择钢琴即兴伴奏而不是别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因为”即兴“此特点与幼儿的自由多动的特点相互吻合,恰好满足了幼儿的需要,能够让幼儿以更加自由的方式接受音乐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幼儿,吸引幼儿的同时还唤醒了他们的艺术细胞,这就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任务和目的。通过全文的分析探讨,不仅让我对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方式更加看好,而且让我意识到当前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于增辉.钢琴即兴伴奏漫谈[J].音乐艺术,2009,(04).

[2]包丽芬.浅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华章,2013,(01).

[3]刘杨.关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4]乾冬冬.谈在高等师范院校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重要性[J].戏文,2006,(01).

[5]董霞.音乐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戴燕.音乐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J].文教资料,2007,(26).

[7]谢玉华.浅谈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0,(13).

上一篇:思政教育实施方案范文 下一篇:城市科学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