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1 17:28:12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篇1

教育管理体制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管理改革的中心问题,历经三十几年的不断探索创新,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也从恢复稳定,论文联盟到重点突破,再到近来的全面深化,初步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然而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强大冲击,我国教育管理改革面临着全新的形势与压力,还需要当代的我们去做出全新的更加深入的探索。

1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的解读

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每次的教育规划都要谈到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然而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每次论述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这表明,我国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上进展缓慢,仍然在寻求突破。笔者认为,阻碍改革进程的最重要原因还在于没有清晰的、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

现代学校制度指的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举办者产权与学校日常管理权基本分离,学校依法自主管理,由教育管理行家负责学校日常管理,教职工依法民主参与,学校与社区中的各种组织及家长密切合作,指导和约束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①

然而现代学校制度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际上,现代学校制度这个概念可以被消解,它指的就是一种教育制度安排、一种教育规则体系,它的概念也早就超出了学校这个特定的范围,成为一种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模式。

2 我国对现代学校制度的初步探索

从本世纪初开始,随着国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宏观政策指导和改革力度的加强,如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第十三章即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其下第四十条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作为对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方法原则的实践,我国开始了现代学校制度的探索。

我国在对这一制度探索的进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但最终还是有成果能在阻力重重的情况下破茧而出,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这都是自国家中长期教改纲要推出后的实质性动作。虽然举步维艰,但是踏出的每一步都将被载入共和国的教育史册。下面以南方科技大学为例浅析我国对现代学校制度的探索。

2.1 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学校“去行政化”

南方科技大学目标管理体制是实行理事会治理制度,政府是办学者,负责投入、部分监管、调控,但不得干涉学校具体办学,学校由理事会治理,把握办学方向,教授治校、学术自治。

保证这一体制运行的是健全的法规章程,并且在管理组织上学校设党委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三个权力机构。另外深圳市政府也在立法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深圳市人民政府动用特区立法权逐步完善《南方科技大学条例》和《南方科技大学章程》,为“教授治校”、“学术自由”、“依法治校”提供保障。关于这一点朱清时说:“把行政阻力对学术发展的阻力降到最低。这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要做的试验。”②

2.2 学科管理框架改革 (下转第250页)(上接第193页)

南方科技大学的学科管理架构为“学部—研究所—教员”,学部是本科生、研究生的统筹协调单位,是学生学位管理的基本单位;研究所以交叉学科、跨学科为特征,是科研和教师管理的基本单位。

2.3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转贴于论文联盟

南方科技大学在2010年开始办教改实验班,通过自主考试,自主招生,采用分地区举行,本科生入学后,前两年由学校安排统一的理工科基础教学,后两年将由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和能力自选由各个研究所(室)和中心开设的专业课,并且在该研究所(室)和中心做研究实习。

2.4 学位管理制度改革

在学位授予方面实行自然的单学位、主修和辅修学位、双学位、交叉学科学位机制,学士、硕士、博士的学位名称仍然与外界接轨。但是并不意味着会朝“官办文凭”转化。学位的“自主授予”,仍是未来继续努力的方向。

南方科技大学迈出的一小步,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大步!在朱清时看来,南方科技大学的各种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了越来越大的反响,他曾说过,南方科技大学虽然还不尽成功,但是它的历史使命已部分完成。完成的是对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进度的推进,对全国教育工作者的鼓励!

3 就现代学校制度谈现代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向

现代学校制度作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创新模式,综合反映了现代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向。其一,完善法律法规,推进依法治教。要改变中国长期以来政府主导型的行政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使政府的管理要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在法律框架下以法律为依据行政权利。其二,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因地制宜,建立符合本地实际发展水平的省级统筹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省级教育管理综合改革试点,使省级政府享有统筹区域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权力和责任。上海成为第一个实行省级综合改革的试验区,正在筹措的上海—纽约大学预示省级政府将扩大决策统筹和管理权。其三,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变政府主导为政府监管调控,放权给学校,让学校自身承担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由政府来构建教育服务体系并负责监管调控。其四,发展社会中介力量,加大社会参与度。发展非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民间组织来承担政府转移的职能。如咨询机构、认证机构评估机构、拨款机构、教学监督机构等。其五,积极大胆实践。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我国最急需加强的一点,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大胆改革创新,从摇篮中刚走出来,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只有实践才是理论的试金石,才能切实将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度向前推进!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高职;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高职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为核心,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办学的根本所在,是高职特色兴校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管理力度薄弱,管理模式单调等问题,本文强调树立科学发展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创建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全新的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场所环境建设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认真加强实践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采用全新的现代化实践教学管理手段,创新优化高职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一、树立科学发展的实践教学管理理念

树立科学发展的实践教学管理理念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市场结构化调整对人才的需要产生了变化,管理理念也需要随之改变。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面对高职教育新的发展形势,要始终保持教育管理思想的先进性、科学性。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务必要建立起全新的机制来适应形势发展带来的变化,以实现实践教学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

二、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模式

高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即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在培养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过程中,作用不容忽视。实践教学工作繁琐且细致,应该做到精细化管理程度。高职院校应根据实践教学的具体特点,配套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促进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做到各个环节都要管理到位。

(一)完善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多样性、复杂性、开放性的特点,建立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摒弃传统的管理制度,转变为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制度上的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要在现有管理制度基础上,继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制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修订《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细则》、《订单式人才培养管理办法》等。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实训室引进企业6S管理模式

课题研究将结合我院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完善“以环境吸引人、环境教育人、环境激励人”为目标的校内实训室内外环境,重点参考企业管理模式制定校内实训室规章制度,按照企业生产车间的管理方式管理我院校内实训室,从而提升实训室功能,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规范实践教学指导文件

提高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出率和实训效果,课题将围绕规范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等实践教学文件开展研究。规范校内实训室资料建设,制定《实训室安全检查记录》,修订《耗材申领及管理记录》等,完善校外生产实习承诺书。

(四)加强实践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实践教学管理部门需做好制度建设和协调组织,同时加强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校外实习检查工作。加强对日常实践教学的检查,发现并解决问题,制定阶段性的期初、期中、期末的检查方案。通过教学工作简报,充分报道学院实践教学工作相关事宜,如实践教学工作会议、顶岗实习情况、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创新点等,养成良好的实践教学工作氛围。

(五)制定并采用先进现代化的实践教学管理手段

在我院日常实践教学管理中,借助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现代技术手段,以实现顶岗实习管理网络化。开发我院实践教学服务平台为全院师生开展实践教学提供系统性保障。

三、注重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稳定、深层次的实习基地。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实习与实训的教学需求;在质量上要求高标准,能够解决在校内无法实现的实训项目。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习环节来检查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完成订单班培养。

(二)增强实践师资队伍力量

建设一支有经验、有素质、有能力的实践教师队伍,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尤其要加快现有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注重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一定专业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要聘请校外名师、企事业技术专家骨干担任兼职实践教师。

四、总结

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可以结合我院实际和特色,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各级管理机构为组织保障,提升实践教学管理的系统性和实效性,进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的全方位提升。真正意义上在制度建设、环境建设、资料建设、日常管理、现代化技术运用等多方面创新,切实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系统的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唐高华,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教育与职业,2008,(36).

[2]陈士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2008(5).

[3]曲中林.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实践策略[J].教育评论.2005,(3).

[4]赵秀红.实践中教出“管用”的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5(01).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民办;财经类院校;教学;管理创新;实践

民办财经类院校在最近几年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其教学质量也有所上升。但是在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直影响着其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亟需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民办财经类院校的教学管理创新应克服阻力

民办财经类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的创新中必然会遇到多方面的阻力,其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就是最大的一跨绊脚石。不仅如此,在进行财经类院校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实践中,教师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管理人员习惯了系部级管理方式,对创新改革等具有抵制心理,这也是影响财经类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中的重要阻力。但是困难是暂时的,一个学院的教学管理要想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创新,系部的教学管理工作也相应的需要创新和调整,这就需要教学管理者们同心同德,同心同力,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管理的创新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民办财经类院校教学管理创新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过于落后

由于民办财经类院校对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并不重视,在教学中长期以传统观念为主导,形成了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这种过分的重视理念教学的管理方式,不利于民办财经类院校对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降低,影响了学生的社会市场岗位竞争力。

2.教学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民办财经类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进行实验室管理的时候混乱不堪、实践教学过程漏洞百出、没有良好的审批制度、评价机制等。在实践教学考核方面也存在严重的欠缺。民办高校过分重视理论课成绩,忽略了实践课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其内部缺乏实践教学管理及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管理质量。

3.人事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实践教学教师一般都不是正式教师,晋职难、加薪难,所以其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比较低。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不高,力量不足。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激增,在扩张过程中,虽然都在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但是高学历、高职称并不等于高水平、高素质。民办高校财经类教师大多是高校直接毕业的学生,没有教学管理与实践经验。在教学管理中不能够做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平衡把握,影响了教学管理的效果与质量。

4.实践实习基地得不到良好的建设

民办财经类院校的实践实习基地受内外因素影响建设状况堪忧,并且该专业设计敏感及核心信息,很多事业单位、企业部门都不愿意接纳学生。加之学校实践教学经费不足、自身实践基地匮乏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实践教学成为走马观花的一种形式。

三、完善民办财经类院校教学管理创新与实践的建议

1.对教学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首先应树立科学的教学管理观念,明确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同等重要性。认识到教学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二者相互独立、相互依存。在进行教学管理中应做到公平公正,提高时间教学的力度,纠正教学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应提高教学管理的经费投入,保证实践教学能够有序的进行。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应做好实践教学软件与硬件教学资源的配制,提高资金投入力度。建议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拟定政策和规章制度时予以充分考虑,从制度上、政策上确保有足够的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并在民办财经类院校资金允许的状况下,提高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提高教学管理效果。

2.教学管理的创新

建立健全教学实践制度。对教学实践工作中的教学规划、规定设计、组织换届、职责分工、实践基地建设等制度进行建立健全、优化设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严格实践教学的考核。根据培养方案编写符合培养目标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制定实践方案和实践指导书安排具体实习任务提出具体要求,给出考核办法。需要建立有专人负责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各个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

3.教学管理实践方法的创新

教师应不断的学习,强化并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兴趣。教学实践目标任务具体化,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模拟、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的,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分层次,错落有序的将教学实践的目标、内容安排到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从而将具体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技能。打造实践型师资队伍。只有打造一支优质的实践型师资队伍,才能够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所以民办院校要基于自身实际状况进行教学实践方法的设计。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职称、高学历又富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不断优化实践教学队伍结构。通过合理定编科学设岗保证人员数量、质量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确保实践教学队伍的稳定。采取多样化方式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建立优质的实践型教学管理队伍。最后应做好校内外的实践基地建设。民办财经类院校可以发挥主场优势,建立财经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除此之外,也可以与校外事业单位及企业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财经知识的实践经验,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运用技能的掌握,培养综合性高素质能力高的优质人才。

四、结束语

在进行民办财经类院校的教学管理与实践中,必须重视创新因素的融合,加快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完善实践教学效果,为高素质综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

作者:包宏巍 宋元甫 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素姣张晶阎俊爱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1-0110-03

新建本科院校应充分借鉴国外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立足自身实际,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系统性、目标性、创新开放性和校内外相结合的原则,从整体层面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和重构,以推动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 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在系统科学理论看来,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应的一个大系统,它涵盖了实践教学目标、内容、保障与监控等多个子系统,在实践教学体系运行中,各个子系统既发挥各自的作用,又协调配合,以发挥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功效。任何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同样如此。这些原则的确定,对新建本科院校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选择和使用教材、确定教学方法和运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系统性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是课程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要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把实践教学改革纳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中统筹考虑。要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科学确定课时分配的比例,同时保持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此外,要全面统筹实践教学体系中各个子系统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互相支撑,生成一个整体的体系,而不是一个或几个内容的简单相加,它们既发挥各自的作用,又协调配合,以发挥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功效,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因此,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不仅仅要着眼于子系统的个体作用,更要以系统眼光注重整体的功效。

(二)目标性原则

新建本科院校在研究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时要始终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的自身特点来设计和制定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大纲。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主要为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组织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质,掌握现代行政管理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管理、经营、策划、调研、交际能力,可以胜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一般行政管理工作或从事行政管理方面教学研究的专业人才。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始终围绕这个目标。

(三)开放创新原则

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紧跟时展和满足新时期行政机关对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要及时把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动态充实到实践教学中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管理机制,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校内外结合原则

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要充分发挥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践教学场所的重要作用。在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开展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模拟实训和沙盘推演等多种形式实验实训活动,使学生掌握行政管理的实际操作流程,熟悉实际操作技巧;利用课堂内外开展计算机操作、英语口语训练、公文写作训练、沟通协调、演讲辩论等实践教学活动;在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习和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政府企业的了解,提高学生对行政管理岗位的适应能力,最大程度地缩短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调查和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实践能力。

二 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所谓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指行政管理专业施教者与被教育者在驱动力作用下根据实践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与科学组织为核心,以有效的控制为保证,以充分的保障为支撑的一个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有机整体。一般而言,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应该具有驱动、受动、调控和保障功能,才能使体系有序、高效的运转,从而实现其目标。据此,我们可以把实践教学体系分成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监控体系等子体系。在整个体系中,目标体系是核心,内容体系是重点,保障体系是实践教学系统得以运行的前提,监控体系是实践教学系统能否按照目标如期运行的重要保证。在实践教学体系运行中,各个子系统既发挥各自的作用,又协调配合,以发挥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功效。

(一)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实践教学所应达到的衡量标准,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因此,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也是培养应用型行政管理专门人才。新建本科院校应坚持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相结合,通过校内培养,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通过校外培养,提升学生对行政管理岗位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得到系统全面的提升,最终实现培养出应用型行政管理专门人才这一总目标。

(二)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实现需要内容体系的支撑,内容体系完善与否直接关乎目标体系能否实现。根据系统论的方法,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对应目标体系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规划和布局。就时间跨度而言,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实现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贯穿大学四年不间断;就实现路径而言,主要有校内和校外两条路径。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校内和校外两条路径,接受系统化教育与训练,在大学四年期间不间断,层层递进,最终实现实践技能和能力的提升。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行政管理专业实践内容体系的构建,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内培养,着力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其专业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技能模块:(1)基本技能,初步培养行政管理专业从业者的专业特质,如对专业的初步认知、文案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与操作能力、职场中的商务礼仪、沟通表达能力、政治鉴别能力、管理技能的养成等;(2)专业技能,体现专业操作能力的核心课程实践,如行政决策模拟、岗位工作分析、招聘模拟实训、组织结构设计、政府绩效管理评估体系设计等;(3)综合技能,体现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能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如行政管理沙盘模拟实训、管理信息系统实验、专业技能认定、毕业论文与设计、科学研究课题训练、创新创业训练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外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其专业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三大能力模块:(1)对行政管理岗位的感知能力,如通过专业教育、认识实习、假期见习提高对行政管理岗位的感知能力;(2)对行政管理现象的理解能力,如通过专业调查和劳动实践、下乡活动、红十字会志愿者服务、服务中西部计划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对行政管理现象的理解能力;(3)对行政管理岗位的适应能力,如通过专业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提升适应行政管理岗位能力。

(三)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正常运行需要保障体系的支撑。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时刻发生着物质能量交换,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一般而言,保障体系主要包含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人员经费保障。

第一,思想保障。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能否正常运转,需要各个相关主体的高度重视。首先是高校领导层要切实从培养人才的需要出发,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要放下身段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充分交流与合作,共建学生实践教学平台;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师生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切实做到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要求去贯彻落实,主动将其作为检验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基本平台。其次,政府和企业也要从社会责任的层面思考问题,要从高校人才培养关乎国家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与高校交流合作,主动创造条件为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提供见习实习机会,搭建实践教学基地平台。

第二,组织保障。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组织、运行不仅会涉及校级层面的统筹规划、教务部门的教学协调、教学系部的专业指导等,还要涉及政府、企业等多方的沟通与合作,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有必要专门成立相关组织机构负责三方的协调工作。譬如成立 “政企校合作管理处”负责实习实践等事宜的协调接洽;地方政府可以委托地方教育局与高校进行沟通协调;企业可以指定相关部门或人员专门处理此项工作以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转。

第三,制度保障。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稳定运转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要建章立制,对整个实践环节的各方面问题进行详细的规定,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做相关制度的保障,具体指导地方教育局在实践方面的合作事宜。另外,高校还要与企业实习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和完全责任书等具体书面材料,从而确保实践教学制度体系的完整性。

第四,经费保障。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顺利开展需要适当的经费作保障。从学校层面来讲,新建本科院校必须专门下拨实践教学经费,主要用于指导教师费用、学生生活交通补助费用以及实习洽谈费用等;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来看,也需要预算专门资金用于安全设施的购买、学生的住宿、基本待遇的发放等。同时,学校、政府、企业三个主体应该齐心协力,开源节流,加大经费投入,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践教学平台。

(四)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控制体系

控制是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是高校教学职能部门、系部和相关主体依据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实践教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以保证实践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一般而言,控制体系可由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等三个子系统构成。

第一,预先控制,亦称前馈控制,即实践教学实行前所进行的控制,主要是建立实践教学的标准体系,明确衡量尺度,如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核办法等;完善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师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制度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评价制度。如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评价制度应主要包括:岗位适应情况、参与实践教学态度、实习单位评价等。

第二,现场控制,亦称过程控制,即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所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要求教学控制部门及人员亲临教学现场,检查监督,对所出现的问题及不合标准规范的行为及时加以纠正,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使实践教学工作按规定的程序运作。过程控制主要有学校领导随堂听课、教学督导听课、教学管理人员巡查、同行听评课、学生课堂建议等方式。

第三,事后控制,亦称反馈控制,即在实践教学行为完成之后,依据教学结果和反馈的情况,找出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偏差,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并认真吸取经验教训,以便改进优化实践教学活动。事后控制主要有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督导反馈意见、学生信息员意见、政府企业对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意见、用人单位对学生工作实践能力反馈意见等方式。

客观地讲,构建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非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因为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服务于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满足行政管理事务日新月异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它需要长期的论证和实践探索。这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实验管理人员和政府、企业等相关组织单位共同努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同时,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还是一个不断优化、深化发展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形成反馈,对既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不断地完善与优化,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体系在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有的作用,为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李晚芳,刘加林,胡益龙.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高教论坛,2015( 10).

[2]房红.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2).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改善措施

1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

1.1采用案例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逐渐成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模式,不仅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创新能力、探索能力等。案例教学模式的概念,指的是将教学内容与案例分析进行融合,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的目标,选择较为真实的案例,进行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的教学。比如,在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相关案例的视频,要求学生根据案例的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使问题得以解决。在此期间,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确保案例具有合理性以及真实性等特点。

1.2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最常见的一种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是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的特殊模式。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但是,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仍存在很多问题未被解决。比如,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因学生的专业与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一致,致使学生未能积极参与到专业实践教学当中,严重影响了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这一问题成为限制高职院校及企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给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带来巨大的影响。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增强了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

2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专业实践的重视程度

就现今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情况而言,诸多高职院校存在问题,比如,缺乏专业实践的重视程度,这一问题成为专业实践教学的显著问题。众多教师认为作为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应当将理论知识作为学习的重点,只有理论知识得到充分的掌握,才能更好地应用在专业实践教学中[1]。但是,教师未能认知到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未能很好的融合,导致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受到一定的限制。

2.2教学模式受到限制

就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力度而言,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未能很好地适应现今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学生的个人发展,未能满足学生发展的大量需求[2]。比如,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引导性,在经济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未能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除此之外,也未能及时将专业实践转变成教学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尚未形成健全的运行机制,致使专业实践教学的成效受到限制。

2.3教学平台相对落后

教学平台相对较为落后,致使专业实践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未被解决,导致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未能得到有效落实,未能达到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目标[3]。比如,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专业实践教学期间,未能与企业形成统一的对接机制,使得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具备众多特点,如单一性、限制性等。经济管理类学生难以融入企业开展的专业实践活动,这成为限制高职院校稳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也限制了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落实力度。

3优化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3.1加大力度重视专业实践的教学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为促使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得到长远发展,应加大力度重视专业实践的教学。与此同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为经济管理类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同时也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大力度重视专业实践的教学,应先改善专业实践教学的相关理念,促使素质化、人本化等观念作为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理念,在根本上提升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以此来促进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个人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结合,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创建健全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最终提升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成效。

3.2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使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市场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最为重要的是对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促进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的高效发展。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应当对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展开深层次的探讨,使得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具有诸多特点,如综合性、应用性以及时效性等。为使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得以正常进行,应将市场需求作为创新的原则,为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促使经济管理类学生更加认真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不仅可以加快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还可以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诸多便利条件。

3.3建立优良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在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为促使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学机制得以落实,应建立完整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促使专业实践教学平台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校企合作方面就显得格外重要,比如,以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为例,为促使经济管理类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校企合作之间应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企业作为综合实践的平台,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平台,促使其能够在企业中进行社会实践,使得学生深刻地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并且认知到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此来提升学生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增添色彩。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实现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为使教学模式得以创新,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开展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缺乏专业实践的重视程度、教学模式受到限制等主要问题。为使这些问题得以改善,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加大力度重视专业实践的教学、建立优良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等,从而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提供更多的教学模式,同时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培养众多的优秀人才。【参考文献】

【1】郭远红,郭远梅.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析———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7(15):55-57.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篇6

1研究型和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分析

1.1研究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内容

传统研究型行政管理发展多年,其内容大体研究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论、主体、过程、保障、目的等5个方面,其中重点了解行政过程、保障和目的,具体内容为:①行政管理的过程,主要有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协调、行政信息、行政监督,一直以来属于行政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②行政管理的保障,即行政管理过程要能够顺利运行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依据一系列的保障手段。主要有:财务行政、行政法治、行政方法、行政道德。③行政管理的目的,指出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行政改革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由之路,属于现代政府行政管理主要关注点之一。

可以看出,研究型行政管理主要提倡系统的研究和了解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其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更多致力于培养学生能具备从全局角度去开展各项管理活动,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倾向于培养中高层行政管理人员,强调决策和判断能力,工作内容是考虑“做什么”行政管理工作的问题,这与各行业经济实体倾向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具备“怎样做好”的实操能力的诉求则相差甚远。

1.2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对比研究型行政管理,应用型更多是根据实际市场实体经济活动中涉及事务性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操作,要求从业人员知道“怎样做”及可以具备“怎样做好”的能力,因此具体教学内容为:①了解所接触单位、部门、岗位的基本行政职能有哪些;②研究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等有什么特点,对管理有什么影响;③观察、研究所接触单位的组织设置情况,了解其结构、功能、联系,分析其中有无值得改进完善之处;④观察单位中的领导如何决策,或协助其准备有关行政问题解决的计划方案等,分析其决策与目标计划的效果如何;⑤分析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如何制定新的管理规则、工作流程,或就原有的规则、流程进行优化改进,以及如何进行相关规章制度的论证、公布、培训、执行、实施;⑥参与会务活动组织安排。了解会前、会中、会后的一般常见活动及操作方法,以及一系列会议文件的制作、加工、整理过程;⑦观察、配合进行部分的人员招聘、录用、配置、考核等相关事宜的人力管理活动;⑧观察、协助领导进行工作检查、协调、沟通、监督等;⑨熟悉了解办公室日常工作内容;⑩了解单位组织中管理文化的建设情况。

2.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应用型行政管理教学内容符合当前各个社会组织大多数情况下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但推行和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2.1对专业实践教学认知上的误区

2.1.1对当前实践教学认知上主要存在两种误区:

第一,坚持理论型教学实践方式。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理论型教学方式,认为应用型教学实践活动会导致学生“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践教学重点应当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让学生统筹开展行政管理全面工作,至于一线工作的实操能力,利用入职初期自行适应即可。这种认知误区容易导致员工刚参加工作时候显得难以适应基层工作人员的角色,职业适应性表现较差;

第二,片面强调应用型实践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认为应用型实践教学应该就是让学生掌握“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力,方便学生在行政管理实际工作中站稳脚跟。这种认知导致教学实践活动中过度重视学生会务组织、办公室日常工作等基本能力的培养,忽视其他如参谋、决策、统筹协调等综合能力开发,容易让学生参加工作后开始能较快适应常规的基础工作,但随后因为综合能力的缺陷很快遇到职位晋升上的瓶颈。

2.1.2两种认知上的偏差根源来自于对当前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缺乏清晰的认识。

一方面,各行业市场主体基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毕业生入职后能尽快开展工作,避免增加用人上的各项成本;另一方面,各行业市场主体希望经过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适应工作后逐步担负起管理、决策的任务,而不是仅仅充当随时可替代的基础事务从业人员的角色。

2.2 缺乏规范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评价制度

2.2.1评价制度制定的主体未能全面参与。评价制度涉及的主体包括了教务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实践教学所在部门等多方面主体,而多数高校评价制度的制定往往以教务管理部门制定初稿,然后交于教师讨论然后反馈修改到嘴周确定的方式完成的,这容易导致评价制度涉及的内容不全面或者主观、随意性较强,有效性就大打折扣。

2.2.2评价标准不合理。主要有两种状况,一是评价标准过于简单,通常采取让学生反馈、专家检查、教师自评与互评等形式进行,侧重于检查整个实践教学过程是否完备,对实践结果采取简单定性评价方式,评价对实践课程的改进效果不明显;二是评价标准可操作性低,即评价标准与行政管理专业特点不相吻合,原因是开展行政管理实践教学评价时,大量借鉴或者照搬理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标准,导致评价标准表面看起来涉及面广而且条理性强,但是具体操作就会发现难以开展,最终会使考评流于形式。

2.3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缺乏。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大多属于“双师型”教师,但是其来源主要来自两条途径,一是“学院派”,这类教师就读期间受限于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时间较短,主要接受的还是理论教学为主,因而投入教学活动时实践教学能力有限;二是“实践派”,多是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有过丰富实践工作经验,但其实践经验往往是行政管理工作内容中某一方面,这在教学过程起到的作用就有一定局限性。

2.4实践教学设备设施有限。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实验实训室大多是属于能提供学生开展情景模拟等简单实践活动的场所,而涉及行政管理实践教学内容的各项针对性的设备及软件等比较缺乏,或者只能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的设备来完成,实践教学受限较大。这个是由于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时间不长,实验实训室建设所必须的设备、软件在制作和研发方面还未能及时满足需求,并且受限传统思维,建设所需的资金在审批和拨付方面还是比较谨慎,资金投入有限。

2.5 校企合作开展状况不佳。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是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开展状况未能尽如人意。具体体现在:第一,对比理工科专业,为行政管理专业实践的岗位或者机会比较少;第二,企业指导有限,主要是在制度方面不能给予企业相关指导老师有激励效果的待遇,指导老师投入精力有限。主要由于目前行政管理专业等公共管理类专业还是习惯于原有的和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的实习合作,以理工科为开始的校企合作模式开展深度不够,双方合作实质仍属于交流的性质。

3.解决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对策

3.1转换观念

3.1.1客观全面认识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应用型行政管理实践教学并非是是去除传统教学内容或者简化,而是有针对性的就当前市场经济下对行政管理能力的要求进行教学,保证毕业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并具备较强的职位晋升能力,从而实现教学服务社会的目的;

3.1.2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及时更新对现代各行业组织对行政管理实践能力的述求信息,保证对当前各行业组织对行政管理实践能力细节方面的需求能及时反应到相关的实践环节,保证教学质量。

3.2完善实践教学评价制度

3.2.1全员参与评价制度制定。一方面,通过全体动员的方式,全员参与评价制度的制定,有利于制度科学合理性,保证评价制度的有效度;另一方面,全员参与有助于评价制度涉及的各个主体对制度本身的了解,从而降低制度开展的阻力,而且能对制度实施效果的反馈和改进速度和有明显促进作用;

3.2.2制定符合专业特征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可以采取多方参与制定评价标准的方式,包括行政管理专业专家学者,相关管理部门,实践教学教师,资深行业从业人员,学生,其他具备合理评价标准的专业的代表等参与者,对实践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全方位的进行分析和制定,确保评价标准合理且行之有效。

3.3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一方面,选派理论知识功底深厚的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交流活动,及参加企业具体的实践工作,提高相关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提倡对具备实践特长的教师加强进修,扩大知识面,进而能扩大自身实践经验应用的范围,更好的指导实践实习。

3.4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在重视专业实践作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加强提供专业实训设备及软件的相关机构的联系,及时提供和更新实践教学需要的教学设备及软件,保证建立起能有效、顺利开展行政管理实践教学的实验室。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企业实践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3.020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reform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is essential to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level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level of teacher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anagement,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is the key. This article from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promote and carry out the practice of teacher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process of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c suggestions.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enterprise practice; management strategy

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出_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有关规定,对职业学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作出明确要求。为了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各地高职院校积极为教师提供赴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在具体实施和管理过程中仍然凸显出一些问题,制约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有效性,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不断加强高职院校企业实践的管理,修订相关机制规范,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稳步推进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工作。

1 加强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管理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高职教育的重点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适应产业机构调整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1]高职院校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不仅能够全面了解企业最先进的生成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学习和掌握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术,还能了解相关行业的最新动态和企业切实需要的人才类型。教师通过亲身参与企业管理、生产过程的经历,学习所教专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回到学校就可以改变按照教材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培养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1.2 有利于提升教师科学研究水平

高职院校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锻炼可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主要侧重于科研项目的实用性。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涌现,新技术不断更新,管理方法不断调整,企业也面临诸多课题有待研究解决。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生产研发,真正了解企业需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积累宝贵经验,从而真正实现为企业排忧解难,切实提升教师科学研究水平。

1.3 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师资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双师型”教师主要是指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也就是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可以从事理论教学还能够指导实践教学,同时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然而教师长时间在校从事课堂教学,脱离社会生产实际,所授知识会难免不符合企业生产一线需求,无法满足企业生产技能更新换代。通过企业实践锻炼,教师可以逐渐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技能素质,获取职业资格,达到符合“双师型”教师要求,带动高职院校整体师资水平的提升,所以,教师企业实践是高职院校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2]

1.4 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学校通过企业实践提升教师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学校针对企业人才需求,通过教学改革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定岗实习或者推荐就业,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教师到企业实践,还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理论支撑,也可按照企业规定参与产品研发生产中,成为企业技术人才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架起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桥梁,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补充,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资源,双方互惠互利,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深层次合作。[3]

2 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企业实践的政策制度不完善

近几年,国家陆续了一些关于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政策规定,对地方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管理办法具有指导性作用,但部分地方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仍未及时建立起专门的、详尽的、具有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文件。由于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势必造成高职院校与企业制定管理制度的盲目性,增加开展企业实践活动的执行难度,打击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锻炼的积极性。

2.2 教师企业实践管理机制不健全

因为缺少制度上的保障和依据,学校和企业开展教师企业实践工作过程中,无法建立起相互配合的管理机制,容易造成管理疏忽和漏洞,双方责权不清,缺乏联系沟通,必然导致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工作运行不流畅,阻碍教师企业实践工作顺利开展。由于缺少管理上的约束性,企业实践过程容易变得形式化、表面化,教师往往只为完成任务而参加,没有真正达到提高技术能力的目的。

2.3 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

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在参与企业实践过程中,缺乏对企业实践重要性的认知,对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理解比较片面,没有制定有效的实践计划,认为参不参加企业实践区别不大,有的只是以休假的心态参加企业实践,没有全心投入到企业实践锻炼中,只是进行走马观花的企业走访,不能深入学习研究,甚至出现无故缺勤的情况,导致教师企业实践工作效率降低,效果大打折扣,教师的操作能力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4]

2.4 教师企业实践考核工作不到位

教师企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企业实践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式。企业实践取得成果应体现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之中,然而高职院校对教师企业实践的考核评价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一般在考核过程中只是要求提交实践报告、企业鉴定和工作日志等一些自述性成果文档,缺少对实践成果应用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效果的考评。

3 加强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管理的对策

3.1 完善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制度

国家非常重视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逐步制定、修正相关政策文件,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分别从企业实践的内容形式、组织管理、保障措施、考核奖惩等方面提出具体规定,明确了各级主体在企业实践工作中的任务和责任,对开展企业实践工作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意义。地方教育部门和其他政府相关部门应以此为指导,及时制定具有针对性、方向性的制度法规,为企业实践提供有力制度保障。高职院校应联合企业共同解读、细化相关政策文件,制定符合本校教师特点的企业实践规划和管理办法,推动教师企业实践工作利开展。

3.2 制定有效的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在充分理解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地方政府的相关要求,制定符合本校实际发展的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制度。学校定期调整企业实践计划,教师所属的二级管理单位根据每个教师的专业特点结合学校计划制定符合教师实际情况的企业实践计划,提出可行的企业实践方案,设定实践内容、实践形式、实践时间、实践费用等等,学校配套推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考核评价办法,严格监督实践过程,规范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工作。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积极承担教师企业实践的任务,明确企业在教师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按照专业对口原则,设置专门的教师企业实践工作岗位,制定企业实践完成情况鉴定标准,在考勤、履行岗位职责、工作纪律等方面按照本企业职工标准严格考核。推动校企合作,就企业实践相关事宜与学校经常联系沟通,共同组织和管理教师企业实践工作。

3.3 提高教师对企业实践重视度

高职院校在开展企业实践工作前,应向教师解读、宣传相关政策制度,让每位教师读懂学校企业实践管理办法,了解参加企业实践的必要性,让教师认识到企业实践有利于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操作能力。学校应该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在工资、福利等待遇上与在校教师一致,适当减免企业实践期间课时量要求,并在职称评审、岗位晋级和考核评优等政策上有所倾斜,提高教师参与实践积极性。此外,为了实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支持教师考取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真正达到双师要求。

3.4 严格考核教师企业实践效果

教师企业实践结束时,学校、企业要对教师企业实践的整体状态、工作进展和实际效果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让教师看到企业实践对其发展和专业建设的作用,进一步认同企业实践锻炼效果,及时总结企业实践成果并进行经验推广。[5]学校主管部门、二级管理单位和企业对教师企业实践质量进行鉴定、考核和评价,针对教师企业实践表现,结合日志、鉴定及成果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作用进行综合分析评定。考核成绩突出的教师应给予表彰奖励,违反纪律、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应予以批评教育和相应处罚,以此推动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有效进行。

4 结语

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对促进高职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是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度,执行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才能保证教师企业实践的质量,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董涵,黄绍梅,于建国等.加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工作管理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3):248-248.

[2] 刘静静.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现状与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3] 梁凌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创新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4] 颜炼钢.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问题及对策新探[J].教育与职业,2014(15):73-74,75.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问题 必要性 构建

实践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我校在实践教学管理的具体实践中,以办学水平评估和办学特色评估为契机,认真探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监控方法,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我校实践教学也还存在教师素质不高、知识更新不够、考核评价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要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必须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就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

一、当前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的重视度还不够

近年来学校加大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先后建成了养殖综合实训基地、花卉果树优新品种生产示范区、蔬菜无公害生产实训示范区、中草药栽培加工实训中心、作物现代农业示范园等8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硬件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然而在师资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建设、监控体系建设等方面重视度还不够,导致了实训课程的质量还不够高,出现个别老师实训课不负责任、相关职能部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

(二)管理制度还不完善,考核制度执行力度还不够

在实践教学管理中,有些制度还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考核评价制度执行不力,出现了实践教学管理的真空地带,导致个别实训课程的随意性,导致个别学生对实训课程不够重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部分实训课程考核力度不够,存在不考核或考核走过场的现象。

(三)缺乏具体明确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具体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现有的评价指标也大多缺乏合理性,考核中也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在实训过程中有的老师怕麻烦,故意省略或减少实训环节,甚至以各种客观理由压缩实训课程数量。哪些项目是必须做的,哪些项目是必须考核的没有明确界定,没有明确具体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四)没有形成稳定的实践教学督导

虽然学校建立了相应的督导机构并配备了相应的人员,但教学督导人员变动不够稳定。现有的督导更多的是理论课程教学及理论课程考试的检查督导,缺乏实训教学质量督导,原因是实训课程比较专业,占用时间较长,教学过程复杂,而且技术性较强,督导员不够专业,这也是造成现有督导不愿意涉及实训课程督导的重要原因。

(五)没有形成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

一方面,没有明确要求督导员要对实训课程进行督导,我们的实践教学课程都是要在田间地头进行,条件艰苦,这是督导员不愿意督导实训课程的一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督导员给出督导结论没有与考核奖惩挂钩,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激励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

(一)加强实践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队伍非常必要。我们不断探索,建立学校实践教学指导中心,教学部门设有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科等机构。学校实践教学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宏观管理、协调监督作用及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科具体负责本部门校内外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以及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落实,配备了相应的管理干部和管理人员,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知识更新学习。学校专门划拨经费外派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到科研院所进修和交流学习,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实践教学监控体系还不够完善,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配套的监控机制,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

(三)培养“三能四会”人才的重要手段

“三能”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会”即会说、会学、会写、会做。要把培养学生“三能四会”落实到位,监督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监督,一切都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就无法实现培养“三能四会”人才的目标。没有完备的监督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就会落空,“三能四会”人才培养体目标就无法实现。

三、如何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增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意识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克服以往只重建设,忽视学生参与使用和管理的过程,避免设备出现还未开封就要报废的笑话。要在全校职工,特别是管理者中增强质量监控意识,人人重视质量监控工作,理解质量监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按照教育教学管理的规律,初步构建了“双线模式”的教学质量保障评价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了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机制;建立了班级信息员、院级督导员、校级督导员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建立了教学期初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总结的制度;建立了学生评教、领导评教、教师评学、同行互评、师生评管的制度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建立了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等,有效规范了教学秩序。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中,由于实践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我们也做了一些新探索。对实训项目进行挂牌教学,全程随时接受监督检查;实训效果,即对学生实训作品进行考核评比,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考核,增强了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具体做法是将实训场地按教学班分配到每位学生,挂牌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教师根据每个环节及最后的效果进行评分,开放式提供教学观摩和接受检查。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

构建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有利于对实践教学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并获得反馈信息,有利于实践场地的合理安排使用、实训指导教师的配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衔接等,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水平。为此,我们制定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挂牌公示考核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较客观地评价出实践教学的状态。为保证考核真实和不误农时,我们采用了“课程跟着时令走,考核放到现场去”,实现了就业与实训的无逢对接的“全真全程”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四)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是教学管理水平的具体要求,也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实践教学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有序的操作程序,从而使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我们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全真全程2+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顶岗实习等管理制度,并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细则,使整个实践教学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各二级学院都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对学生校内实训、校外实习进行指导。同时安排了专职学生管理人员,辅助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完成工作,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全真全程”运作模式。

(五)探索和创新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监控管理体系中无论哪种方式,其所获得的信息全部汇总到相关教学单位与教学管理部门,由它们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将最后的结论向有关部门反馈,责成有关人员或部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再次接受相关复查。学校将监控管理中所取得的有关重要信息与年终挂钩。学生如果实践课程成绩不合格,该课程即为不合格,而且不能补考,必须重修,直到合格为止,作为硬性指标。各二级学院还建立了学籍和学分警示制度,相关成绩还要通报家长,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习积极性。

四、结束语

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实践中,以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为核心,以实践教学过程检查、效果评估、全真全程模式为基础,认真探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本校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特色评估自评报告[R].2014.

[2]刘钊慧.高校二级学院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07):986.

上一篇:幼儿园的教学总结范文 下一篇:农村宣传工作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