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交易行为范文

时间:2024-02-10 17:50:15

市场交易行为

市场交易行为篇1

几乎在一眨眼间,交易所遍地开花,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00家各类地方交易所,年交易额近万亿元人民币。但交易过程中出现种种乱象,如份额交易、对赌交易、挪用资金等,促使中央政府下决心清理整顿。

11月11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又称38号文件),很快,中国证监会成立了“证券期货监管系统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将作为证券期货监管系统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专项工作的领导机构。

反对者认为此次整顿是剥夺地方交易权、反市场化的举措。18年前,中央政府为稳定金融形势,曾大举整顿期货交易领域,30家交易所被合并为3家,次年交易量跌落近90%,被认为泼洗澡水泼掉了婴儿,是中国失去金融、商品定价权的罪魁。此言过甚其辞,以中国18年前的信用状况,参照“3•27”国债事件体现出的内幕与疯狂,即使中国交易所遍地开花,也不过是交易所,徒有交易所之形而无公平交易之实,所谓争夺定价权是痴人说梦。

没有监管、失去秩序的交易所,必然成为骗子与投机者的天堂,诚实交易者只能敬鬼神而远之,中国离全球金融定价中心越来越远。如文交所实行份额制,使得不可分拆的平庸艺术品在几百万份额交易的刺激下,价格比拍卖价高出数百倍,导致艺术品市场定价体制一败涂地。如一些金属交易所,以现货交易为名却允许远期交割,成为事实上的期货市场,在期货交易过程中,规则却对大投资者与交易撮合者极为有利。

不整顿市场,必然导致严重的金融风险。2008年,华夏商品现货交易所创始人郭远锋卷款亿元潜逃国外,众多投资者损失严重;2009年,沂蒙山花生电子交易市场突然发出通告停止交易并对所有合约执行集中代为转让,令许多交易商蒙受损失;嘉兴茧丝绸交易市场发生的“变相期货交易事件”更是让很多持有茧丝远期合约的会员单位都遇到了交易对手莫名增加、突然要求提高保证金直至最后被强行平仓的“命运”。

目前整顿交易所为时太晚,导致社会成本太高。天津文交所刚推出时,市场炒作如火如荼,几百万份的份额交易几近疯狂,可以与荷兰郁金香狂热症相提并论,各种风险剖析文章比比皆是,有关方面却迟迟未予更正,导致从南到北文交所遍地开花。更重要的是,交易所管理混乱,各部门管理边界不清。证券、期货由证监部门监管,现货交易由商务部门监管,而一些贵金属、文化等交易所则由地方政府批准推出,进行监管。

2009年整顿交易所交易未获成功。当年,商务部首次以主管部门牵头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治理,结果是交易所数量大增,交易范围更广,连监管者都说不清楚交易所涉及的数量和品种有多少。

要避免重蹈覆辙,严厉的监管与市场化的体制应并行不悖。

监管体制应该明确。由证监会牵头建立联席制度,联席制度应该具有行政执行权力,所有交易所到证监会统一备案,交易所把交易类别、规则统一上报后,由统一的部门进行监管,避免九龙治水却洪水泛滥的现象再次发生。

交易规则应该强调监管期货产品、金融衍生品等。38号文公布的规则包括,禁止自行将权益均等化并连续集中竞价,权益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非经批准的电子交易场所,禁止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匿名交易、电子撮合等类期货的标准化合约交易方式,其中还规定同一投资者就一个产品的交易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监管层试图通过抑制金融杠杆,来抑制狂热的交易。更重要的是,与证券市场一样,公平的市场规则必须通过一个个案例,建立投资者的信用,通过案例鼓励诚实与创新的交易者,让造假者倾家荡产。

最后,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对于各地设立交易所的积极性有必要保护与鼓励,通过历史交易记录证明了其诚实、有效的交易所,应该受到保护。这是一次整顿,而不是一次丁春秋式的门户清理运动。

市场交易行为篇2

所谓转移价格(又称转让定价或划拨定价),是指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的战略目标,在关联公司之间进行交易活动时所确定的企业集团内部价格,包括对货物价格、特许权使用费、贷款利息、租金、服务费及其支付方式的确定。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转移价格是企业内部价格。存在两种定价制度——市场定价制度和企业定价制度,市场定价制度的运行有成本并会出现失效,所以才产生企业定价制度对其替代。转移定价本质上就是企业内部定价制度对市场外部定价制度的替代,也即市场交易行为内部化。

一、节约交易成本与提高效率的市场替代价格

内部化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科斯(Coase,1937)的研究,在《企业的性质》(TheNatureoftheFirm)中,科斯认识到利用外部市场交易有一定成本,而企业内部组织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当市场交易所需成本高于企业内部协调成本或企业组织成本时,企业内部交易将取代外部市场交易。

1、为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而导致内部化。克服市场交易障碍所付出的代价构成交易成本,包括:获得必要信息的费用、寻找合适贸易伙伴并与之进行讨价还价的成本;在合同上规定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成本;接受合同的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因市场联系时滞或中间产品供应不及时产生的成本;各国政府设置的障碍,包括关税、配额、税收、资本输出限制、汇率政策或其他政府干预等等,凡此种种使成本太高,以至阻碍了市场交易的形成,促使企业求助于内部化。

2、为避免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而产生内部化。中产产品是指企业用于制造其他产品的半成品,以及研究与开发、营销技巧、技术、管理技能、人员培训等等。跨国公司生产的一些中间产品,特别是具有专利权的技术和人力资本中的各种知识、信息的跨国流动,更需要避免市场的不完全性。这是因为:技术、知识、信息等中间产品具有整体、专用、共享等特征,既难以分割让渡,又要严格保密,从而使买方难以确信其实际价值和效果,不接受其报价。即便成交,买卖双方都存在泄密的可能,使技术为社会共享。企业为避免知识资产优势丧失的风险,就组成自己的内部化市场。

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1,1975,1979)将科斯的理论深化,指出企业组织结构的革新(包括创立一个内部市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内部控制的损失,威廉姆森的理论对大型企业的增长问题已经有了比较强的解释力。克鲁格曼曾精辟地指出:“内部化是在企业内建立一个内部市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内部市场取代外部不规则市场,并且由行政命令来解决企业资源配置问题,企业组织由内部价格(或转移价格)来调节,并且使内部市场象潜在的规则市场一样具有效率”。

二、作为分权经营的有效激励机制

企业经营的方式有集权和分权两种形式,分权方式是现代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主要经营方式。企业集团分权化的出现,既是企业集团内部劳动分工的一种表现,也是企业集团内部组织结构变迁的一种结果。企业的产生源于对交易费用的节约的需要,但企业在节约交易费用的同时,也增加了管理和监督费用。一般说来,企业规模越大,管理和监督费用也越大。当经营的复杂性随着企业的规模日益增大而增大时,由企业集团总部来做出全部决策的集权化组织结构显然已不再经济可行,而分权化则是企业集团可选择的一种重要内部组织结构形式。当这种分权模式跨越国界就形成了跨国公司,形成跨越国界的垂直一体化或水平一体化的内部网络结构。

分权经营管理作为一种组织结构形式,从其管理效率来看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其中,企业集团内部“委托—”关系所产生的成本,是其弊端的主要表现之一。Amershi和Cheng(1990)指出,总部与分部目标及利益的不一致,使总部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难以保证分部能够遵循其生产和销售的指导,分部在自身利益驱动下也可能具有败德行为,二者间的非合作博弈状态必然降低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需求是产生资源配置机制的重要原因。在信息不完备和不对称的条件下,实行分权经营管理的企业集团必须在分权的同时,在企业集团内部管理中引入相应配套的资源配置机制,以适当的契约来规定各种利益的索取和分配,充分发挥激励制度的作用,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

制度经济学认为,一般对于团队生产而言,生产过程中某一成员的活动和行为(如努力的程度)会影响到团队其他成员的活动和行为,专业化分工和合作要发挥其比较优势,就需要设立一种计量机制,建立一套协调行为的规则,以衡量团队成员的生产力投入,计算相应报酬并按劳付酬,使其报酬与投入的生产力相符合,从而激励其工作效率。实践表明,对集团分部管理者的业绩评估、经营报酬和补偿计量具有重大影响的转移定价机制,能够满足多分部企业集团的这种资源配置机制的要求。由于企业集团内部转移定价机制在处理分部与总部潜在利益冲突的过程中能够提供有效激励,引导分部管理者(人)的最佳生产经营决策,提高企业效率,因而是集团分权经营管理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制度工具。

市场交易行为篇3

关键词:场外交易市场;羊群行为;GARCH模型

一、前言

场外交易市场(over-the-counter markets, OTC)指证券交易所外的、由证券买卖双方协商议价成交的证券交易市场的总称。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较有代表性的是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台湾兴柜股票市场。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场外交易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制度设计、特征性质、功能定位、其他国家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经验介绍和实证检验等方面。李燕(2009)认为我国有能力建立而且需要尽快建立场外交易市场。李学峰等(2009)从市场结构、交易场所、公司上市门槛、运作模式、发展路径和交易制度等六方面对比了国际上较有代表性的七个场外交易市场,并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场外交易市场体系的建议。刘洁和张达(2010)在对比国际较有名的几个场外交易市场时发现,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制度、挂牌和转板制度、监管制度虽有不同,但都是为了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廖静怡等(2010)、李响玲等(2010)、洪锦(2010)分析了我国场外交易市场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石森昌(2009)、张宗新等(2010)则认为我国除了要建立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外,还应建立区域性的场外交易平台,比如建立上海场外交易市场和天津场外交易市场。

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是指每个股市参与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往往会模仿其他投资者投资行为的一种现象。1936年,凯恩斯提出的“选美论”理论与“乐队车效应”理论首次将股票市场羊群行为引入了学术研究的范畴。在股票市场羊群效应的理论研究方面,Scharfstein和Stein(1990)建立了声誉羊群行为模型, Bikhehandani,Hirshleifer和WelCh(1992)提出了序列性羊群行为模型。此外,Bikhehandani,Hirshleifer和WelCh(2000)还指出股票市场羊群行为效应的出现与股票市场的信息传递迟滞及信息不对称有关。有关羊群行为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市场和证券投资者三类。关于股票市场是否存在羊群行为的实证检验方法有LSV检验法、PCM检验法、NS检验法、CH检验法和CCK检验法等。Wermers(1999)用LSV法研究美国股市1975年至1994年所有基金的羊群效应,发现样本基金存在羊群行为现象。Lobao和Serra(2002)运用 LSV法对葡萄牙证券市场进行研究,发现波动性较大的市场容易出现羊群行为。Henker J.,Henker T.和Mitsios(2003)采用CCK法对澳大利亚股票市场进行研究,未发现较为显著的羊群行为。闫海峰和李鑫海(2010)、王春丽和白红丽(2012)采用CCK法研究了我国股市的羊群行为,发现羊群行为在我国股市中显著存在,且羊群行为在深圳证券市场和上海证券市场表现不同,在股票上涨阶段和下跌阶段表现亦不同。顾荣宝和蒋科学(2012)采用AAE-CCK法对深圳股票市场羊群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深圳股票市场存在着严重的羊群行为现象,但羊群行为现象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研究表明,羊群行为现象的存在将对股票市场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会导致股票市场信息传递链的中断;二是严重的羊群行为现象将有可能诱发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进而引起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因此,研究股票市场羊群行为对加强股票市场的监管、完善股票市场的制度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场外交易市场成立的时间不长,有关符合我国实际的场外交易市场的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还在艰难推进。那么,我国不成熟的场外交易市场是否存在羊群行为现象?如果存在,羊群行为现象是否严重?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与回答具有比较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将选取我国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台湾兴柜股票市场中挂牌的公司股票作为样本,对比研究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羊群行为效应,期望从实证层面检验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羊群行为特征,并就中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羊群行为CCK模型与GARCH模型

(一)羊群行为CCK模型

CCK模型由Chang、Cheng和Khurana于2000年提出。该模型主要通过个股收益率对市场整体收益率的横截面绝对离散误差(Cross-sectional absolute deviation of returns,以下简称 CSAD)来测量股票市场是否存在羊群行为。具体说来,通过验证市场收益率和CSAD之间的关系来论证股票市场的羊群行为是否存在。CSAD指标定义如下:

CSAD■=■■R■-R■ (1)

其中,R■为样本股票i在t时刻的收益率,R■为样本市场m在t时刻的收益率,n为选取的样本股票数量。

由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以下简称CAPM理论):

E(R■)=R■+β■E(R■-R■) (2)

其中R■为t时刻的市场无风险利率,β■E(R■-R■)为t时刻的市场风险溢价。则t时刻股票市场个股平均收益和市场平均收益的绝对差价为:

D■=β■-β■E(R■-R■) (3)

CSAD■的期望值可以表示为:

ECSAD■=■■D■β■-β■E■(R■-R■) (4)

用R■对(4)式中的ECSAD■求一阶偏导和二阶偏导得:

■= ■■β■-β■>0 (5)

■=0 (6)

由(5)和(6)可知,CSAD■关于R■的一阶偏导大于0,二阶偏导等于0。所以在CAPM理论下,CSAD■与R■之间存在正线性关系。然而,当市场存在羊群行为时,投资者的决策将不再受自身理性支配,而是被市场舆论和其他投资者误导或影响,此时,个股收益率与市场整体收益率的分散程度降低,CSAD■与R■之间线性关系将不再保持。因此,论证一个股票市场是否存在羊群行为,就是论证该股票市场CSAD■与R■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

本文通过建立CSAD■与R■之间的二元关系函数来验证CSAD■与R■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CSAD■■=c■+c■■R■■+c■■R■■■+ε■ (7)

当股票市场剧烈波动时,羊群行为现象的表现可能不同,因此分别建立股票市场下跌阶段和上升阶段的羊群行为模型:

股市上升阶段:

CSAD■■=c■+c■■R■■+c■■R■■■+ε■ (8)

股市下跌阶段:

CSAD■■=c■+c■■R■■+c■■R■■■+ε■ (9)

在(7)式、(8)式、(9)式中,当c■显著性不为0时,说明CSAD■与R■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证明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

(二)GARCH模型

由于验证股市是否存在羊群行为时运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有可能存在条件异方差(即误差项ε■可能存在自相关),因此本文选用GARCH模型来克服该问题。GARCH模型由Bollerslev(1986)提出。

GARCH(q,p)模型记为:

Y■=b■+b■X■+ε■

ε■~N(0,σ■■)

σ■■=a+■a■ε■■+■β■σ■■ (10)

本文将用到的GARCH(1, 1)模型为:

Y■=b■+b■X■+ε■

ε■~N(0,σ■■)

σ■■=a+a■ε■■+β■σ■■ (11)

结合羊群行为CCK模型,本文要建立的GARCH(1,1)模型为:

CSAD■■=c■+c■■R■■+c■■R■■■+ε■ (12)

对模型是否存在GARCH(q,p)效应的检验需要运用LM检验法。具体方法如下:

1.运用OLS回归Y■=b■+b■X■+ε■,获得ε■值;

2.然后回归ε■■=a0+a■ε■■+a■ε■■+...+a■ε■■;

3.进行假设检验:

H■:a■=a■=...=a■=0 H■: a■≠0(1≤i≤p)

检验统计量为:

LM=nR■~χ■■(p)

如果LM>χ■■(p),则拒绝H■,判定存在GARCH效应;如果LM≤χ■■(p),则不拒绝H■,判定不存在GARCH效应。

三、基于GARCH模型的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我国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台湾兴柜股票市场中挂牌的公司股票为研究对象,样本区间为2009年1月9日至2012年12月30日。考虑到选取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中股票的交易频率较低,本文以周为时间频率(即5个工作日),选取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台湾兴柜股票市场中207个观测值。为了便于实证分析,本文将R■定义为对数收益率序列:

R■=1nPt-1nPt-1 (13)

其中,Pt与Pt-1分别为股票i在t周与t-1周的收盘平均价格。下文实证分析时用到的CSAD■与R■皆由R■计算得出。

(二)描述性基本情况统计、羊群行为初步检验及OLS线性回归残差分析

表1是我国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和台湾兴柜股票市场在样本统计期间的基本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股票平均收益率的均值为0.0049,而台湾兴柜股票市场股票平均收益率的均值为0.0053,说明我国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股票平均收益率略低于台湾兴柜股票市场;代办股份转让市场股票平均收益率的偏度为11.95,远大于台湾兴柜股票市场的0.2930,表明代办股份转让市场股票平均收益率的离散度大于台湾兴柜市场;代办股份转让市场股票平均收益率的峰度为161.93,远大于台湾兴柜市场的2.6065,说明代办股份转让市场股票平均收益率呈现尖顶峰度,台湾兴柜股票市场股票平均收益率呈现平顶峰度;结合偏度和峰度可知,代办股份转让市场股票平均收益率的概率分布不是正态分布,台湾兴柜股票市场股票平均收益率的概率分布是正态分布。

进一步分析CSAD■与R■之间的散点图发现,代办股份转让市场CSAD■与R■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台湾兴柜股票市场CSAD■与R■存在线性关系(图1与图2)。表明我国代办股份转让市场有可能存在羊群行为现象,台湾兴柜股票市场有可能不存在羊群行为现象。

应用上文CCK模型检验股票市场是否存在羊群行为的(7)式对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台湾兴柜股票市场CSAD■与R■的观测值进行OLS线性回归,得出方程的回归误差观测图(图3与图4)。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两个残差图均存在“成群波动”现象,这说明两个回归残差有可能存在GARCH效应。为了避免估计ARCH(P)中的较多参数,本文建立GARCH模型来验证回归残差的GARCH效应。

(三)基于GARCH模型的两个市场羊群行为分析

利用(11)式对我国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和台湾兴柜股票市场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我国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和台湾兴柜股票市场的GARCH(1,1)模型(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和台湾兴柜股票市场均存在GARCH效应,且建模后的GARCH(1,1)模型通过ARCH LM检验,不再具有GARCH效应。但是两个市场羊群行为表现不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中的c■■刚刚通过检验,说明该市场存在较弱的羊群行为;台湾兴柜股票市场中的c■■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该市场不存在羊群行为。对于我国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存在羊群行为,而台湾兴柜股票市场不存在羊群行为的原因,可能解释是,台湾兴柜股票市场比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制度更健全,信息传递更具有高效性。

为了进一步检验羊群行为现象在我国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和台湾兴柜股票市场波动的具体表现,分别利用(8)式和(9)式对我国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和台湾兴柜股票市场上涨阶段和下跌阶段进行回归分析(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两个股市不同阶段的回归均存在GARCH效应,建立GARCH(1,1)模型以后GARCH效应消除。此外,两个市场不同波动阶段羊群行为现象有差别:对于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该市场上涨阶段的c■■估计值没有通过检验,说明不存在羊群行为现象;该市场的下跌阶段c■■估计值通过T统计量检验,且比较显著,说明存在较强的羊群行为。代办股份转让市场不同阶段羊群行为的表现既较好地解释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慢涨快跌”的现象,又说明了整个市场存在的较弱羊群行为完全由下跌阶段羊群行为所导致。对于台湾兴柜股票市场,该市场上涨阶段和下跌阶段的c■■估计值均没有通过T统计量检验,说明均不存在羊群行为现象。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上述实证分析,得出如下三点结论:一是我国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存在较弱的羊群行为现象,台湾兴柜股票市场不存在羊群行为现象。二是我国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和台湾兴柜股票市场羊群行为在股市波动的不同阶段其表现是不同的。具体说来,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在股市下跌阶段表现出明显的羊群行为现象,在上涨阶段不表现出羊群行为现象;台湾兴柜股票市场在上涨阶段和下降阶段均不表现出羊群行为现象。三是我国代办股份转让市场不明显的羊群行为效应由该市场下跌阶段较强的羊群行为所导致。

为了防止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羊群行为的出现,须加强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制度。通过“行政主导+准入门槛”模式建立的场外交易市场会在较长时期内增加弱势有效市场形成的可能性。因此,政府应该积极转变其在场外交易市场的角色,本着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规避资本市场风险的理念,不断完善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制度、挂牌和转板制度等。二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尽可能地克服场外交易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股票市场存在羊群行为的原因之一是股票市场的不完全性。在今后的场外交易市场改革中,应设计更为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来保证第一时间公布所有允许公布的有效信息,确保场外交易市场信息披露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本文的研究显示,场外交易市场在股市下跌阶段,羊群行为表现的较为明显,因此,应该格外注意场外交易市场在股市下跌阶段的信息披露工作。三是充分借鉴已有著名场外交易市场成功经验。包括纳斯达克市场在内的国际上较有代表性的场外交易市场的存在已经有近40年历史,我国在建立场外交易市场时可以借鉴不同国家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的优秀经验。此外,可考虑借鉴台湾兴柜股票市场的经验来完善我国内地场外交易市场制度设计。

参考文献

[1]Bikhehandani S.,Sharma S. Herd Behavior in Financial Market: A Review[J].IMF Working Paper,2000,(80): 20-48。

[2]Bikhehandani S.,Hirshleifer D.,Weleh I. A Theory of Fads,Fashion,Custom,and Cultural Change as Informational Cascad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l00):992-1026。

[3]顾荣宝,蒋科学.深圳股票市场的羊群行为及其演化-基于一个改进的CCK模型[J].南方经济,2012,(10):135-145。

[4]李学峰,秦庆刚,解学成.场外交易市场运行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习与实践,2009,(6):31-38。

[5]李燕.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下的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10):19-22。

The Empirical Study on Herding Behavior in China's Over-the-counter Markets

――Based on the GARCH Model

YANG Yunlong1 HE Wenhu2

(1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457 2 Guyu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Guyuan Ningxia 756000)

Abstract: Herding behavior is a hot topic which draws financial researchers' attention. Taking China's agency share transfer market and Taiwan's emerging stock marke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aper establishes GARCH model and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herding behavior of China's over-the-counter markets from 2009 to 2012.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 faintish herding behavior in China's agency share transfer market, and the herding behavior in the falling stage of share price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in the rising stage.

市场交易行为篇4

案情概况

2002年—2003年初,修水县饮食务公司经修水县人民法院判决,共欠中国工商银行九江市分行修水县分理处借款本息3724874.50元。2003年2月28日,修水县饮食务公司将其下属修水宾馆租赁给卢正标(个体经营户)经营,租赁期限为七年,年租金18万元,修水县饮食务公司每年返还卢正标装修费6万元,实际年年租金12万元。卢正标承租后邀匡俊金(县政法委离岗体养干部)、黄恢德(县财政局局长)、李德秋(修水县饮食务公司经理)、张家龙(工商银行九江市分行修水县分理处主任)、张燕(县百货商店下岗职工)等人入股,合伙经营。2003年元月,修水县饮食务公司委托九江华浔浔会计师事务所对修水宾馆的资产进行评估,评估基准日为2002年12月31日。该月15日九江华浔浔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评估报告,委估资产评估值为5326941.23元。2003年3月18日,修水县人民法院裁定将修水宾馆的资产的64.29%执行给中国工商银行九江市分行修水县分理处,以偿修水县饮食服务公司的债务。2004年初,修水县委、修水县人民政府决定,修水县饮食务公司实行国有企业改制,将其资产变卖,用于安置职工,缴纳职工的社会保险金等。2004年4月15日,修水县人民法院委托修水县物价局价格认证中心对修水宾馆的资产价格进行鉴定。5月8日,修水县物价局价格认证中心得出结论:修水宾馆资产总变现值为人民币282.8万元。5月24日,中国工商银行九江市分行修水县分理处函告修水县国有资产管理局:我行已于2002年12月对修水县饮食服务公司起家行了起诉,为了使企业及时偿还我行贷款,我行同意委托修水县饮食服务公司对该企业的资产——修水宾馆进行公开拍卖,拍卖所得用于归还我行贷款。5月31日,修水县国有资产管理局批准,同意修水宾馆的最低变现价值为282万元。7月1日,修水县人民法院、中国工商银行九江市分行修水县分理处、修水县饮食务公司三单位向社会公示拍卖公告。公告内容为: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有关改制精神,为解决企业资金及偿付银行贷款债务,县饮食服务公司经县工商银行起诉,县人民法院判决,并报县国资局批准同意后,决定将修水宾馆向社会公开拍卖,拍卖价为285万元。公告后因无人报名而流拍。2004年9月24日,县国资局重新批准同意修水宾馆的拍卖底价为200万元。修水县人民法院、中国工商银行九江市分行修水县分理处、修水县饮食务公司三单位以同样的内容向社会公示了拍卖公告,所不同的是拍卖底价变了为200万元。公告后仅有卢正标一人报名竞买。10月28日上午,修水县人民法院、修水县国土资源局、修水县房产管理局、修水县公证处、工商银行修水分理处、修水县饮食务公司、修水县商业局七单位召开了关于修水宾馆出售的具体协调会。会议主要内容为:“修水宾馆出售经过三次公告,因只有卢正标一人报名,特邀请各单位协商解决。与会单位同意将修水宾馆以2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卢正标。”卢正标因个人资金有限,遂邀匡俊金、黄恢德、李德秋、张徐、张家龙、张燕等人共同购买。10月29日,修水宾馆买卖协议经修水县公证处公证。2005年3月,修水县房产管理局、修水县国土资源局分别办理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2008年3月,修水县纪委成立305专案组,对卢正标等人购买修水宾馆的行为进行调查,并委托九江浔诚资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对修水宾馆出售时(2004年9月22日)的价值进行评估。该公司的评估结论为:委估资产的评估值为339。93万元。5月19日,修水县人民检察院以卢正标等人相互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合伙侵吞国有资产100多万元为由,指控其购买修水宾馆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应以贪污罪追究刑事责任,并向修水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修水县人民法院于6月17日——18日进行了两天公开审理。7月11日,修水县人民检察院又委托九江浔诚会计司法鉴定所对修水宾馆的资产价值进行司法鉴定,鉴定基准日为2004年9月22日。7月22日,鉴定机构出具了鉴定报告,结论为在鉴定基准日的鉴定价值共计340。68万元。

辩护意见:被告人卢正标购买修水宾馆的行为不构成贪污罪。

一、九江浔诚会计司法鉴定所,不具有赃物评估资格,其对修水宾馆的资产进行评估结论不具价格公证性效力。

1、1994年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计委为了进一步做好赃物估价工作,统一估价原则和估价标准,就赃物估价工作的有关事项联合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物价局(委员会)下发了《关于统一赃物估价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规定:国家计委及地方各级政府价格管理部门是赃物估价的主管部门,其设立的价格事务所是指定的赃物估价机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办案中需要对赃物估价时,应当出具估价委托书,委托案件管辖地的同级物价管理部门设立的价格事务所进行估价;委托估价的机关应当对《赃物估价鉴定结论书》进行审查,如果对同级价格事务所出具的《赃物估价鉴定结论书》提出异议,可退回价格事务所重新鉴定或者委托上一级价格事务所复核。经审查,确认无误的赃物估价鉴定结论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国家计委指定的直属价格事务所是赃物赃物估价的最终复核裁定机构。

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印发涉案物品价格鉴定分级管理实施办法(一九九八年五月四日 计价费 [1998] 776 号)第二、三、七、八条分别规定“本《办法》适用于价格系统价格事务所受理的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中各种涉案标的价格鉴定委托。”“按照国家涉案物品价格鉴定工作的管理规定,价格事务所系统对接受涉案物品价格鉴定实行分级管理。”“各县(市、旗)价格事务所直接受理本县(市、旗)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及政府其他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委托的涉案物品价格鉴定。”“刑事案件中涉及物品价格鉴定,一般应直接办理;其中案情重大、或者有疑难、或者价格鉴定标的数额巨大的,可移送上一级价格主管部门设立的价格事务所办理。”

3、1998年,国家计委办公厅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物价局《关于对涉案物品价格鉴定的性质如何界定的请示》(宁价发[1998]245号)复函(关于涉案物品价格鉴证有关问题的复函计办价格 [1998] 847号)指明了以下原则:

一、涉案物品价格鉴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指依法设立的价格鉴证机构接受国家机关(含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司法、工商、税务、物价、海关、边防、监察等国家司法、行政部门以及纪律检查、经济仲裁机构)的委托,对各种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中涉及的扣押、追缴、没收、纠纷财物等涉案物品(标的)的价值进行的估价鉴定,物品价值估价鉴定最终以价格表示,在工作中通常也称价格鉴定;二是对涉案物品价格鉴定中出现的异议进行的复议、复核和复核裁定。

二、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涉案物品价格鉴证是行政部门特别授权、司法部门指定机构进行的价格鉴定活动,价格鉴证机构出具的价格鉴证结论书,是国家机关办理各类案件的证据材料。

三、涉案物品价格鉴定与生产、流通领域等非涉案物品的财产价格评估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也不相同。涉案物品价格鉴证不采用市场化管理方式,而实行依法指定的方式。依法设立的价格鉴证机构与一般的市场中介机构在组织结构、负责人任免、相互关系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4、《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的通知》(国清[2000]3号)明确规定:1997年,国家计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发布了《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计办 [1997] 808 号),规定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所属的价格事务所是受执法机关委托进行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价格鉴证的唯一机构。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设立的价格鉴证机构仍作为事业单位保留,县级以上每个行政区划内只设一个价格鉴证机构,为国家司法机关指定的涉案物品价格鉴证机构。为明确价格鉴证机构的性质,将全国各级价格鉴证机构名称统一规范为“价格认证中心”。

5、《江西省涉案物品价格鉴证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 本条例所称涉案物品价格鉴证是指,涉案物品价格鉴证机构接受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仲裁机构(以下统称委托单位)的委托,对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所涉及的各类有形物品进行的价格鉴定、认证和评估。”第三条规定“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涉案物品价格鉴证活动,适用本条例。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七条规定“ 从事涉案物品价格鉴证工作的机构,应当取得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颁发的涉案物品价格鉴证机构资质证或者涉案物品价格鉴证复核裁定机构资质证,并经省司法行政机关登记,方可从事涉案物品价格鉴证或者复核裁定工作。”

6、关于贯彻执行《江西省涉案物品价格鉴证管理条例》的通知[赣计价调字[2003]1173号 2003年11月28日] 第二条规定“价格鉴证机构是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指定的涉案物品价格鉴证机构。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设立的价格鉴证机构是国家指定的涉案物品价格鉴证机构,负责涉案物品价格鉴证工作的组织实施。”第三条规定“其他组织或机构不得继续从事涉案物品价格评估业务。根据《条例》规定,除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外,其他任何部门或者组织不得批准任何机构或者组织从事涉案物品价格鉴证(评估)业务。2004年3月底前,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颁发的中介机构资质证书和营业执照中凡注有涉案物品价格鉴证业务的一律予以取销。各级工商行政、价格主管部门在营业执照和收费许可证核发、年审中,要对中介机构业务范围严格把关,对业务范围包括价格评估、咨询的,应在营业执照和收费许可证中注明‘不含涉案物品价格鉴定、认证、评估’。价格评估、咨询类社会中介机构不得申办和进入司法鉴定人名册,更不能违法从事涉案物品价格鉴证工作。”第四条规定“未经价格鉴证机构鉴证的涉案物品,不得擅自拍卖、变卖或处理。各级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民事、行政等案件以及其他各自管辖的案件过程中,遇有《条例》规定需要进行价格鉴证的涉案物品,应当在案件调查、侦查、审理、裁决(定)、执行过程中和在拍卖、变卖或者以物抵债前,按照《条例》规定的程序和鉴证机构分级管理权限,委托相应的价格鉴证机构进行价格鉴证,不得委托未取得价格鉴证机构资质证的机构进行涉案物品价格鉴定、认证和评估。未经价格鉴证机构进行价格鉴证的涉案物品,任何单位不得拍卖、变卖或者采用其他方式处理。”该通知的结尾部分规定“各级检察机关、各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和监察机关要加强贯彻执行《条例》的监督。对委托机关未按《条例》规定委托价格鉴证机构进行价格鉴证的;对办案人员和有关当事人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或者非法干预价格鉴证致使鉴证结论严重失实的;对有关部门不及时予以办理产权登记过户等有关手续的;对价格鉴证人员在价格鉴证工作中泄露涉案秘密、影响办案的,出具虚假鉴证结论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依照上述规定,辩护人认为九江浔城资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不具有赃物评估资格,修水县人民检察院委托该机构对修水宾馆的资产进行评估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其评估结论不具价格公证性效力,依法不能作为国家机关办理案件的证据材料。

二、公诉机关指控修水县价格认证中心不具有国有资产评估资质与法不符,该中心于2004年5月8日出具的《关于修水饮食服务公司所属修水宾馆资产价格鉴定结论书》符合法律的规定,该鉴定具有价格公证效力,依法应为国家机关办理案件的证据材料。

1、《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关于印发 的通知》(国清[2000]3号)明确规定: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在办理各自管辖的案件中,凡涉及到需要对案件标的物进行价格鉴证的,都应由司法机关指定的价格鉴证机构鉴证,非价格鉴证机构不得承办涉案物品价格鉴证业务。价格鉴证机构从事涉案房地产、土地价格等鉴证业务时,可不要求机构具备相应的评估资质,只要具有符合相应评估行业规定数量及条件的评估专业人员,并在鉴证报告上签字,其鉴证结果应予认可。

2、2001年8月,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价格鉴证有关资质问题的复函已明确指出:《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的通知》(国清)[2000]3号明确规定: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设立的价格鉴证机构“为国家司法机关指定的涉案物品价格鉴证机构”,“非价格鉴证机构不得承办涉案物品价格鉴证业务”。“价格鉴证机构从事涉案房地产、土地价格等验证业务时,可不要求机构具备相应的评估资质,只要具有符合相应评行业规定数量及条件的评估专业人员,并在鉴证报告上签字,其鉴证结果应予认可。若价格鉴证机构没有相应资质的评估专业人员,则应通过相关机构聘请相应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按照上述规定和我委关于涉案物品价格鉴证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各级价格部门设立、经我委授权机构按涉案物品价格鉴证机构资质条件审核、核发《价格鉴证机构资质证书》的事业单位,即具有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及仲裁案件中涉及的各种所有制单位的财产、房地产、土地、股票、债券及无形资产等各类涉案标的进行价值鉴定的资质。

3、1999年6月17日,人事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人发(1999)66号]《价格鉴证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价格鉴证师是指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价格鉴证师执业资格证书》,经注册登记后,从事涉案标的价格鉴定、认证、评估工作关键岗位上的专业人员。”第二十条规定“价格鉴证师根据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办理价格鉴定、认证、评估的需要,接受委托,执行相应业务。”依该规定,价格鉴证师王建华系价格评估专业人员对涉案资产具有评估资格。

4、国家计委计价格[(2003) 415 号2003年3月14日]《价格认证中心工作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价格认证中心是指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设立、并经同级政府编制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从事价格鉴定、价格认证、价格服务的事业单位。”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对业务职责进行了规定“接受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仲裁机构的委托,对刑事、民事、行政、经济等案件中涉及的各类标的进行价格鉴定。”“接受当事人委托,对诉讼案件中涉及的各类标的进行价格认证。”“接受市场主体提出的各类有形无形资产、各种商品和服务价格认证。主要包括依法对国有资产、房产、地产价格的认证,对各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的认证,对抵押物、拍卖物、过期无主物、留置物及保险理赔索赔等物品价格的认证,对需要认证的服务项目价格进行认证等。接受单位或当事人委托,对各类中介价格评估机构的结论进行认证。”依照该规定,修水县价格认证中心有权对修水宾馆的资产进行鉴定和认证。

5、修水县价格认证中心对修水宾馆的资产进行评估是基于修水县人民法院的委托,这一事实公诉机关在起诉书中也予以了肯定。由此可知,修水县价格认证中心评估的资产的性质是涉案资产。对于涉案资产修水县价格认证中心有评估资质。

综上理由,辩护人认为,公诉机关指控修水县价格认证中心不具有国有资产评估资质与法不符,该中心于2004年5月8日出具的《关于修水饮食服务公司所属修水宾馆资产价格鉴定结论书》符合法律的规定,该鉴定结论具有价格公证效力,依法应为国家机关办理案件的证据材料。

三、被告人卢正标购买修水宾馆的行为是国有资产交易行为,不构成贪污犯罪。

1、购买修水宾馆的行为是公开的市场交易行为。

2004年4月15日,修水县人民法院委托修水县价格认证中心对修水宾馆的资产进行鉴定。尔后,以修水法院之名三次对外公告,公告上盖有修水县人民法院印章。10月29日,关于修水宾馆出售的具体协调会,不但修水县人民法院派人参与了监督,而且国土资源局、房产管理局、商业局、公证处等单位也派人参加了修水宾馆的转让活动。由此辩护人认为被告人卢正标等人购买修水宾馆的行为是公开的市场交易行为。

2、出售修水宾馆的程序已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

2004年5月31日,修水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对修水宾馆的评估结论做出批复,同意确定修水宾馆1—8层房产、设备及物料用品等存货的最低变现值为282万元,并将该批复抄送了修水县监察局。此后因两次公告出售无人报名购买,修水县商业总公司,再报修水县国有资产管理局。修水县国有资产管理局于2004年9月24日批复确认拍卖底价为200万元。

3、被告人卢正标等人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受让修水宾馆的资产不违反法律规定。

修水宾馆经批准以282万元的底价先后两次对外公告,公开征集受让人,但均无人报名竞买。2004年9月24日,又再次对外公告,公开征集受让人,却仅有被告人卢正标一人报名购买。2004年10月29日,修水县人民法院、国土资源局、房产管理局、商业局、公证处等单位召开了关于修水宾馆出售的具体协调会,与会单位同意将宾馆出售给被告人卢正标。依《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号]第十八条“经公开征集只产生一个受让方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可以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的规定,被告人卢正标等人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受让修水宾馆的资产不违反法律规定。

4、被告人李德秋、张家龙虽是转让资产的管理人,但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排除其受让该资产的资格。而国资发产权[2005]78号《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办法》却明确了企业国有产权可以向管理层转让。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地产估价规范》6.11.2明确规定:企业合资、合作、股份制改组、合并、兼并、分立、出售、破产清算等发生房地产权属转移的,应按房地产转让行为进行估价。但应注意资产清算与抵押物处置类似,属于强制处分、要求在短时间内变现的特殊情况;在购买者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兼并类似,若不允许改变用途,则购买者的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其估价宜低于市场价值。修水县饮食服务公司是改制企业,改制的性质为企业资产清算。其处分修水宾馆的目的是筹集资金用于支付企业职工工龄补偿金和缴纳社保金。依上述规范的规定,修水县餐饮服务公司处置修水宾馆的行为是短期强制处分。该项处分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地产估价规范》所规定的快速变现原则。因此,公诉机关指控该处分行为造成资产流失无法律依据。

6、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法规发(1998)2号]《关于国有资产流失查处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对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合同,应责令被查单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依合同约定向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请求认定合同无效。”财政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号]也有类似的规定。依上述规定,查处案件的机关应当责令有关部门请求认定合同无效,以挽回经济损失。可本案的办案机关所采取的是肯定合同的效力,并责令受让人补差。这种处理方法与民法中的重大误解的处理方法不相区别。公诉机关指控各被告人所得赃款均已追缴,辩护人认为该指控的事实与法律的规定不符。假设受让资产的市场价与受让价存在差价,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该差价不是合同标的物,而合同标的物是受让资产。假设受让行为构成犯罪,则受让标的物就自然是赃物。本案公诉机关没有把受让标的物修水宾馆的资产认定为赃物,查处案件的机关也没有责令有关部门请求认定合同无效。由此推断被告人卢正标的受让行为不构成贪污犯罪。

7、我国刑法第169条规定了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徇私舞弊底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第229条和第231条分别规定了资产评估机构及注册资产评估师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第397条规定了评估监督机构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从现行查处结果来看,在修水宾馆处置过程中尚未发现有上述犯罪行为。既然不存在上述法条所规定的犯罪行为,那么被告人卢正标受让修水宾馆资产的合法性就毋庸置疑。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和各类房屋的重置价格应当定期确定并公布。”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房地产价格评估制度。房地产价格评估,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评估程序,以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和各类房屋的重置价格为基础,参照当地的市场价格进行评估。”第三十五条“国家实行房地产成交价格申报制度。房地产权利人转让房地产,应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如实申报成交价,不得瞒报或者作不实的申报。”依照上述法律规范的规定,作为本县房地产主管部门的县房地产管理局和县国土资源局,对本县县城的房地产的交易价格应当是一清二楚,了如指掌。正因为这样,房产管理局和国土资源局参加2004年10月29日修水宾馆出售的具体协调会的工作人员才同意以200万元的价款处置修水宾馆的资产,并在日后为卢正标办理了房屋产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过户手续。由此辩护人认为被告卢正标以200万元的价款购买修水宾馆并非不正常。

9、从投资与回报的角度分析,卢正标等人购买修水宾馆根本不需要利用任何职务上之便于工便利。2003年2月28日,卢正标与修水县饮食服务公司就修水宾馆订立七年的租赁合同。2004年10月至租赁期满还有五年半左右。年实际租金12万元,扣除所得税20%,净利润为9.6万元。200万元的投资,年回报率仅为4.8%。而当年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年标准利率为5.04%。就此情形,任何一个理性的商人,都不会花200万元的资金去购买修水宾馆的。从三次公告均无人报名竞买这一事实,可以得到印证。卢正标之所以购买一是自己所从事的是饮食服务业,二是自己已是修水宾馆的实际经营人。

市场交易行为篇5

关键词: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结构;金融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6)01-21-06

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宣布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这一举措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引发人们对外汇市场的关注。在当前人民币加入SDR的背景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外汇市场开放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然而,与发达国家的外汇市场相比,我国外汇市场差距何在?本文从市场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国际上重要外汇市场与我国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外汇市场的政策建议。

一、外汇市场结构的相关理论

(一)市场结构和市场集中度

市场结构概念源于产业组织理论,指市场的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以及卖方和买方之间的各种关系。市场的竞争和垄断关系就是上述关系在市场中的综合反映。因此,市场结构是一个反映市场垄断和竞争关系的概念。影响市场结构的关键因素包括卖方集中程度、买方集中程度、产品差异性和市场壁垒。市场集中度是衡量产业组织市场结构常用的指标,反映了市场垄断程度的高低。衡量集中度的指标有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两类。绝对集中度是指在规模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在生产、销售、资产、雇员等方面的累计数量占整个行业该指标的比重,即前几位企业市场份额之和。相对集中度是反映所有企业总体分布的集中度指标,有赫芬达尔指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

(二)外汇市场结构概述

广义的外汇市场结构通常包括:1.市场层次。一国的外汇市场通常分为两个交易层次:第一层次是零售市场,由客户和外汇交易商组成;第二层次是批发市场,也称交易商间市场或者银行间市场。交易商间市场的交易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直接交易,交易商可在市场上直接与其他交易商进行交易,彼此既可以充当做市商也可以充当客户,该类交易属于分散的交易且透明度较低;第二种类型为间接交易,交易商通过经纪商间接进行外汇交易,形成准集中型的经纪市场。2.市场参与者。按照市场参与者的身份,外汇市场上的交易者可以分为三类:外汇交易商、外汇经纪商和客户;按照交易动机的不同,可以分为投机交易者和套期保值交易者。3.交易机制。金融市场上的交易机制主要分为三种:一是连续竞价市场,二是定期(集合)竞价市场,三是连续交易商报价市场。目前,国际外汇市场主要采用的交易机制是做市商报价驱动,同时又有经纪系统(电子经纪)通过集中交易商的双向报价提供指令驱动的撮合模式。

二、国际外汇市场主要情况

现代意义的国际外汇市场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发展起来的。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达5.3万亿美元,且形成一个以国际金融中心为纽带、24小时不间断的无形市场。其中,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是最重要的两个市场。

(一)美国外汇市场概况

从市场价格发现机制来看,美国外汇市场是由有限的做市商提供流动性、众多参与者向做市商询价的报价驱动型价格发现机制。从市场结构来看,美国外汇市场的参与者虽然众多,但做市商机构市场份额较大,市场交易量分布明显不均,是一个由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交易商主导的寡占市场。1.市场结构美国外汇市场属于无形市场,无固定的交易场所,与全球其他外汇市场保持24小时的业务联系,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场之一,也是全世界外汇结算的枢纽。世界各地的美元买卖(包括欧洲美元、亚洲美元的交易)都必须在美国(主要是纽约)商业银行账户上收付、划拨,美国国内其他外汇市场的外汇买卖也要通过纽约外汇市场划转。主要OTC外汇交易平台包括EBS、FXALL、360T和路透dealing等;场内外汇衍生品市场则包括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Group)、费城证券交易所(PHLX)、美国洲际交易所(ICE)和美国国际证券交易所(ISE)等。美国外汇交易分为三个层次,即银行与客户间的外汇交易;本国银行间的外汇交易;本国银行和外国银行间的外汇交易。金融危机后,美国出台了多德弗兰克法案,对外汇交易加强了监管,其中要求外汇衍生品交易通过有组织交易平台——互换执行设施(SEF)进行,该措施改变了外汇市场分散的格局,加强了交易的市场集中度。近年来,随着算法交易和主经纪业务的快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交易量在美国外汇市场上的比重逐年上升。另外,大型交易商还是美国外汇市场的规则制定者,成立于1978年的外汇市场委员会由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组成,通过制定准则和规范为美国的外汇市场发展提供指导。2.交易产品及交易量美国OTC外汇市场主要包括即期、远期、掉期和期权等几类。根据2015年7月纽约外汇交易委员会(ForeignExchangeCommittee,FXC)的第22期北美外汇交易量调查,2015年4月所有OTC外汇交易产品(包括即期、远期、外汇掉期和期权交易)日均交易总量为8812亿美元。其中,即期产品日均交易量约为4270亿美元,占比48%;远期产品日均交易量约为1897亿美元,占比22%;掉期产品日均交易量约为2177亿美元,占比25%;期权产品日均交易量约为468亿美元,占比5%。3.参与主体美国对经营外汇业务没有限制,政府不指定外汇专业银行。因此,几乎所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可以经营外汇买卖。参与主体主要包括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成员银行和非成员银行(商业银行、储蓄银行等)、外国银行在纽约的分支机构、境外银行的行和代表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股票和外汇经纪商等。从市场的地位上看,分为交易商、经纪商及新兴交易机构。交易商以商业银行为主,但目前投资银行、保险机构成为外汇交易市场上的活跃角色,与商业银行共同提供流动性,扩大了做市商群体,即交易商(dealer)。美国外汇市场有八家主要外汇经纪商,经纪商一部分专门从事某种外汇产品的买卖,但大部分还是同时从事多种货币的交易。经纪商自身并不产生交易,但其专业化中介外汇交易也是外汇市场的重要力量。经纪商既有声讯经纪商,也有电子经纪商,目前电子经纪商发展迅速,已经超越声讯经纪商成为主要业务方式。新兴交易机构成为市场新增力量,主要包括高频交易机构、对冲基金和资产管理机构。高频交易机构往往是独立的、以自有账户交易的专业化机构,外汇高频交易领域的寡头垄断特征较为显著,少数机构即是这个领域的主力。高频交易基本依附于机构间市场,与电子经纪平台、多交易商平台以及场内交易所连接,向外汇市场提供流动性。相较于高频交易机构,对冲基金并不十分透明,属于私募性质。典型的资产管理机构是客户账户(比如养老基金、捐赠基金等)进行投资,这类机构往往持有大量的跨国资产组合,无论是投资、头寸调整以及盈亏实现,都需要考虑汇率变动的因素,因而对外汇市场较为倚重。根据FXC调查显示,2015年4月,美国外汇市场上的报告交易商、银行或其他交易商、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4%,18%,39%,9%。4.交易币种美国外汇交易包含了绝大多数货币对。FXC调查显示,2015年4月,外汇交易量的币种主要为欧元对美元、美元对日元、英镑对美元、加元对美元等主流货币对。日均交易量分别为EUR/USD2927亿美元,占比28%;USD/JPY1508亿美元,占比14%;GBP/USD1064亿美元,占比10%;CAD/USD977亿美元,占比9%。

(二)英国外汇市场概况

1.市场结构1979年10月24日,英国完全取消外汇管制,伦敦外汇市场基本上成为完全自由的市场,外汇交易量不断增长,并持续保持全球第一的市场地位。作为一个不存在外汇管制的国家,英国外汇市场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界限并不明显,国内金融机构能够参与国际外汇市场交易,国外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的限制也相对较少。因此,跨境交易在英国外汇市场中占比较高。英国外汇市场上超过50%的即期交易通过电子经纪系统(如EBS和路透)和电子交易平台(单银行和多银行平台)达成,而远掉及期权交易大多通过双边询价方式直接达成。由于伦敦时段承接纽约和东京两大交易时段,英国的外汇市场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大量的外国银行在伦敦设立分支机构从事外汇买卖。根据BIS的统计,英国外汇市场上交易商之间的交易占比约为40%。尽管非交易商金融机构在英国外汇市场上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但大量的交易流仍集中在大型交易商手中,外汇市场的寡占结构仍没有改变,但传统意义上明确划分的二元市场已逐渐淡化。2.交易产品及交易量英国伦敦外汇市场是最早建立的国际外汇市场。2015年4月BIS数据显示,伦敦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达2481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产品主要包括即期、远期、NDF、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六大类,其中即期产品占比约为39%,掉期交易占比约为42%。3.参与主体伦敦外汇市场主体由英格兰银行指定的外汇银行(本国的清算银行、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和外国银行)和外汇经纪人组成。外汇银行和外汇经纪人分别组成了行业自律组织,即伦敦外汇银行家委员会和外汇经纪人协会,负责制定外汇市场交易规则和收费标准。外汇经纪人与外币存款经纪人共同组成外汇经纪人与外币存款经纪人协会。从市场参与机构来看,根据BIS统计口径,主要包括报告交易商、其他交易商、其他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等几类,2015年4月市场份额分别为39%,25%,32%和4%。4.交易币种伦敦外汇市场交易货币多达80多种,也是欧洲美元交易的中心。根据2015年4月英格兰银行的统计报告,在伦敦外汇市场交易的货币中,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瑞士法郎和澳元的交易占比分别是89%,39%,15%,16%,6%和4%。从货币对上看,主要集中在USD/EUR、USD/JPY和USD/GBP。

三、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基本情况

我国境内外汇市场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零售市场,也称结售汇市场;二是银行间的外汇批发市场,各银行通过外汇交易中心的平台进行外汇交易,平衡外汇资金头寸。栗书茵(2011)通过对我国外汇市场集中度指标的实证考察,认为我国外汇结售汇市场即零售市场的集中度较高,属于寡占型市场;银行间市场属于买方较高垄断、卖方较高寡占的格局。以前在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和汇率制度弹性较小的背景下,央行在外汇市场上扮演着主力买方的角色。随着近年国际收支格局的改变和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买方垄断结构也将朝着竞争性方向发展。但目前看来,大型做市商银行仍是市场的主力机构,市场份额约80%左右,当前银行间外汇市场卖方寡占程度依然较高。

(一)我国外汇市场发展历程

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1994年4月成立,为各金融机构提供外汇交易与清算服务,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2005年7月2l日,中国外汇市场进行重大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在这个改革背景下,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一系列配套措施:一是从2006年开始受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二是从2006年1月开始,银行间外汇市场在即期竞价交易的基础上,引入了双边询价和做市商制度;三是不断完善汇率衍生品产品序列,相继推出了人民币外汇远期、掉期和货币掉期,满足市场参与者的汇率风险管理需求。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做市商报价时参考前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并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这一举措提高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

(二)市场结构

我国外汇市场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零售市场,企业和个人客户在该市场办理结售汇业务;第二个层次是银行间的外汇批发市场,各银行通过外汇交易中心的平台进行外汇交易,平衡外汇资金头寸。从市场规模来看,银行间外汇市场的规模更大,约为零售市场交易量的两倍多。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银行间市场交易量为零售市场交易量2.59倍。

(三)产品和交易结构

自2005年汇改以来,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持续进行产品创新。其中,2005年推出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2006年推出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2007年推出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2011年推出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已具有即期、远期、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等衍生产品。从交易情况看,银行间外汇市场的结构也趋于优化,汇率衍生品交易量在人民币外汇市场中的占比连续五年保持上升势头。2015年上半年,以掉期为主的外汇衍生品交易约为3.72万亿美元,占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量的50.7%。

(四)参与主体

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者包括银行、财务公司、基金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企业集团。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境外银行(境外清算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以及村镇银行。截至2015年6月底,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有人民币外汇会员488家,外币对会员132家,外币拆借会员248家。其中,人民币外汇即期做市商30家、远期和掉期做市商27家,外币对做市商16家。

(五)交易币种

根据2015年上半年的交易数据,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即期交易主要集中在美元对人民币交易,占比93.71%;在非美元交易中,主要是欧元、日元、新加坡元和港币,占比分别为1.79%、1.35%、1.55%和0.65%(见表1)。在远期和掉期市场,绝大部分均是人民币美元交易。在外币对交易中,USD/HKD以及EUR/USD占比最多,分别占比56%以及30%。目前,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已推出九个货币对的直接交易,但受客盘需求和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上的交易币种集中度仍较高。

四、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一)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国际对比

1.交易产品及交易量从交易规模上来说,我国外汇市场的体量较小,2005年上半年为4.53万亿美元,仅相当于伦敦2天、纽约一周的交易量,与我国的经济总量、进出口规模相比,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明显偏低。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已经形成了现货和包括远期、掉期、货币掉期、期权在内的基础类场外衍生产品体系,产品结构与国际OTC外汇市场比较一致,同样是以现货产品和掉期产品为主。现货和掉期交易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中的合计比重超过90%,国际外汇市场以上两品种合计比重也达到80%。不过,相对而言,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远期、货币掉期和期权品种的交易份额明显落后于国际外汇市场。2.参与主体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者与国际外汇市场在大体类型比较一致,都可以划分为交易商、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客户三类,但细分上有显著区别。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者以银行为主,做市商银行在是市场的主力机构,市场份额约八成左右。而国际外汇市场上,交易商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以自动化交易机构、对冲基金等为主的其他金融机构已占有相对多数市场份额,与交易商一道共同成为国际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此类机构在我国现阶段外汇市场仍缺失。3.交易币种2013年,全球外汇交易仍保持较高的货币集中度,交易最活跃的5个币种为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澳元,其市场份额之和超过80%。美元继续占据主导地位,交易量占比为43.52%,美元和欧元两个币种的市场份额之和达60.23%。与国际外汇市场对比,我国外汇交易市场可交易币种数量仍然有限,国际化程度仍然不高。交易币种单一化、多样化程度较低,特别是绝大部分交易集中在人民币对美元上,我国外汇市场上美元交易占比超过94%。未来,随着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的深入,我国外汇市场上的币种结构将不断优化,欧元、日元、英镑等国际重要货币的市场份额将有可能上升。4.掉期交易期限结构我国银行间外汇掉期市场期限结构与国际外汇市场比较一致。比如,国际外汇掉期市场上七天以下期限交易与一年内期限交易的比例约为7:2,我国银行间市场的这一比例约为6:3。5.监管措施英美两国都是取消外汇管理制的国家,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对外汇市场的交易基本没有限制。自金融危机以来,英美尽管都加强了外汇市场的监管,但主要集中在提高市场透明度、集中交易平台以及中央对手方清算等,但总体限制较少。而我国对外汇市场的管制相对严格,零售市场交易要符合实需原则,即要有真实的贸易背景,银行间市场机构交易则受到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的限制,这就限制了境内外汇市场的广度。与之相对应的是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快速发展,离岸市场因管制较少,近两年发展迅速,已超越境内市场。按管涛(2015)的统计,2014年全球人民币日均交易量已突破了2000亿美元,离岸市场交易量是境内的两倍。

(二)启示

通过与美国、英国以及BIS全球外汇市场统计的比较,我们发现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与国际成熟市场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是交易规模小,与我国经济地位不相符合;二是交易主体单一,以银行为主体,非银行类机构很少;三是产品相对单一,衍生品占比较低;四是币种单一,以人民币美元交易为主。随着人民币加入SDR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将日趋紧密,主体、产品及币种单一的情况不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应以加入SDR为契机,推动外汇市场朝着更加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满足外汇市场买方和卖方的投资、避险等交易需求,并与国际发达外汇市场接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动市场的发展:一是丰富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主体。目前,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参与机构主要是境内商业银行,参与机构的同质性导致市场需求单一、交易方向趋同。应进一步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入市,尤其是国内大型企业入市;另一方面,应有序引入合格的境外主体,通过丰富参与主体培育形成国际市场意义上的外汇买方和卖方机构,平衡市场供求。二是进一步优化交易产品结构。目前银行衍生品交易量首次超过即期市场。但从衍生品的产品结构上看,掉期交易占比95.9%,远期、货币掉期和期权的比重偏低。未来,可继续发展标准化衍生产品,通过发展标准化产品提高衍生品市场的流动性。三是发展非美货币交易。我国外汇市场上的货币集中度较高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客盘需求不足,大多数贸易企业仍采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二是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需要,银行习惯将其他货币头寸拆成美元对人民币和交叉货币对进行管理。为此,建议进一步推动双边本币结算,提高其他货币的客盘需求量,同时通过考核等激励机制鼓励银行参与非美元货币的交易。四是逐步放松管制,满足多种交易需要。应随着资本项目的放开,逐步放松对外汇交易的实需原则,以满足各类机构套期及保值的交易需求。

参考文献:

[1]齐兰.西方现代市场结构理论述评[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8(6):54-58.

[2]栗书茵.我国外汇市场结构判断及其优化[J].金融研究,2011(6):46-54.

[3]丁剑平,曹芳琴.外汇市场的微观结构理论与实证[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45-62.

[4]孙杰.丰富银行间外汇市场主体结构[J].中国金融,2014(23):50-52.

[5]朱红.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外汇市场交易机制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博士论文,2010.

[6]管涛.推进中国外汇市场建设正当其时[J].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报告2015.

市场交易行为篇6

一、中国债券二级市场的基本情况

(一)二级市场交易的基本模式

目前中国债券二级市场交易有三种基本模式:一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二是交易所市场交易;三是商业银行柜台交易。这三种模式的交易方式不同,服务的对象也有所区别。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机构投资者进行大宗批发交易的场外市场,大部分记账式国债和全部政策性银行债券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交易。场外交易的特点是以询价的方式进行,自主谈判,逐笔成交。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是依托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债券簿记系统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债券交易系统进行的,也就是说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交易系统提供报价信息、办理债券交易,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办理债券的登记托管和结算。

交易所市场,是各类投资人包括机构和个人进行债券买卖的场所。交易所市场是场内市场,投资人将买卖需求输入交易所的电子系统,由电子系统集中撮合完成交易。

商业银行柜台交易,是商业银行通过其营业网点,按照其挂出的债券买入价和卖出价,与投资人进行债券买卖,并为投资人办理债券的托管和结算。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工作,从今年6月份开始,柜台交易业务已在工农中建的部分分行进行试点。

根据国际经验,债券交易主要通过场外进行,场外交易的债券及其衍生工具数量也往往数倍于交易所中的交易。在我国,1993年至1997年6月间的国债交易主要在交易所进行。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目前形成了交易所交易、场外交易和商业银行柜台交易三种方式并存的格局。从债券的发行量和交易量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部分。

(二)二级市场交易品种及交易增长情况

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主要为现券买卖和回购两种。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债券交易的品种设计选择了最简单的产品,尚未开展债券期货、远期等衍生产品。

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的券种目前主要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券种为国债和企业债券。近年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可交易的债券逐年增加。2002年8月末,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托管的债券为22462亿元,其中国债为13115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券为8926亿元。在交易所托管的债券约为1800亿元。

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逐年上升。市场成立前两年现券交易很少,1999年现券交易仅为37亿元,2001年现券交易增加到840亿元。2002年以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各项措施出台实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出现了大幅度增长。截至2002年7月末,现券交易为2977亿元,同比多增2747亿元,增长了近11倍。

2000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交易超过了交易所市场的回购交易,特别是2001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的回购交易量成倍增长,2001年银行间回购交易为40133亿元,是交易所市场的2.6倍,2002年1至7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交易为55925亿元,是交易所市场的4.7倍。从两个市场的交易情况看,交易所市场的现券交易比银行间市场活跃,现券交易量一直大于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量,但银行间市场的回购交易已大大超过交易所市场。

(三)债券的交易、托管和清算制度

债券产品由于种类不同,定价较为复杂,因此传统的债券交易大多采用电话询价的方式进行。从欧美发达的债券市场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透明度的不断提高,通过电子系统进行交易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的有关规定,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交易是借助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交易系统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簿记系统完成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利用覆盖全国的数据网络为债券交易提供电子平台,投资者在该平台达成交易后,再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办理债券结算。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为债券的登记托管机构,债券交易的债券结算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簿记系统进行;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以转帐方式进行,商业银行通过其准备金账户和中国人民银行资金划拨清算系统进行,商业银行与其他参与者、其他参与者之间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途径由双方自行商定。债券交易的结算方式包括券款对付、见款付券、见券付款三种。具体方式由交易双方协商选择。

(四)债券市场的参与者

自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扩大市场参与者。

银行间债券市场建立初期,仅有16家商业银行总行成员。由于交易成员有限,因而交易不活跃。根据各类金融机构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陆续批准了各类金融机构加入市场。2002年4月,为了继续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促进债券市场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银行间市场准入制度。从4月15日起,凡符合条件的各类金融机构只要持有效证件到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开户,并在规定时间向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即可从事债券交易。银行间债券市场准入制度的改革,将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效率,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参与者。

截至2002年8月末,在银行间市场进行债券交易业务的金融机构已达817家,其中包括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财务公司、租赁公司、中外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和农村信用社联社。从机构种类上看,已包括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绝大部分金融机构已成为债券市场参与者。

市场参与者的类型丰富多样,具有不同的资产负债结构,对经济、利率、通货膨胀的预期不同,都会促进二级市场流动性提高。目前银行间市场参与者还仅限于各类金融机构,今后,应创造条件吸纳非金融机构包括大型企业、各类社会基金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市场将成为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进行大宗债券批发交易的场外市场,市场参与者的范围覆盖到境内的所有机构投资人。

二、中国人民银行在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方面所做的工作

近几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交易量增长较快,同回购相比,现券交易不甚活跃,债券的流动性较差。衡量债券市场流动性的标准是,当投资者买卖大量债券时,能够在较短时间成交,同时不引起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因此,无论是银行间债券市场还是交易所市场都不具备较好的流动性。中国债券市场缺乏流动性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债券供给不足,目前发债主体主要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第二,债券期限结构不合理,发行的债券大多在5年期以上,1年以下的短期债券非常少。第三,长期以来,商业银行资产以贷款为主,资产结构很不合理,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正处于资产结构的调整阶段,对债券的需求量较大。第四,尽管近年来债券市场参与主体的种类不断丰富,但从本质上讲都是国有单位,存在相同的价值取向,对债券投资的需求比较集中。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提高了筹资者的成本,不利于债券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为了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近来,中国人民银行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提高市场透明度,通过结算业务和双边报价等方式,积极推动债券市场发展。

(一)开展债券结算业务,帮助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交易

由于银行间市场采用交易对手逐笔谈判、成交的方式,因此信息对交易双方至关重要。随着大量中小金融机构加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如何提高市场透明度,帮助中小金融机构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中小金融机构顺利进行债券交易,需要在专业人员配备以及设备配置方面达到一定水准。为了解决中小金融机构缺少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缺乏信息等问题,降低其交易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从1998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就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工作,由一些规模较大、经营状况好的商业银行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交易。2000年为了进一步推动结算业务,规范业务行为,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开办债券结算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325号)。目前,已有近30家的商业银行开展了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债券结算业务,商业银行在帮助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交易、提供交易信息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中小金融机构在债券市场的活跃程度明显提高。2000年末,中小金融机构回购交易量占全部交易量的比重为9.27%;2001年末,这一比重增长为10.02%,到2002年8月末已增长为14.04%.

(二)调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准入制度,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准入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为了进一步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简化行政审批程序,2002年4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第5号公告,规定金融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准入备案制,即金融机构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交有关材料办理联网手续,同时向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提供有关材料开立债券托管后,即成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市场参与者,所办手续完毕后三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备案。配合准入备案制的实施,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制定了相关配套文件,重新修订了《债券托管账户开销户规程》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债券交易联网管理办法(暂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第5号公告精神,分级落实备案管理。

(三)批准9家双边报价商,开展双边报价业务

为了进一步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今年6月份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工农中建等9家商业银行成为债券双边报价商。双边报价商可以自主选择报价的券种,在交易时间内连续地报出这些券种的买卖双边价格。其他市场参与者如果认为报价商的报价合适,可以即时点击成交。这样,提高了交易效率,节约了交易成本。

三、进一步发展债券二级市场的政策措施

发展具有高流动性、高效率、公平、统一的债券二级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我国债券市场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管部门,将加强同财政部、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协调和配合,积极采取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建设高流动性的中国债券二级市场。

(一)积极扩大债券市场参与者,丰富投资人结构

为了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必须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参与者,允许具有不同的资金需求和资产负债状况的机构参与债券市场,丰富市场交易主体。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已经开展了中小金融机构买卖债券、办理债券结算的业务,但该项业务还未扩展到企业。应尽快通过开展债券结算业务,吸收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加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二)增加债券交易品种

根据市场发展需要,有步骤地增加可供交易的债券品种。目前,发债主体只有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商业银行没有发债权,债券发行市场的广度显然不足。可考虑通过发行金融债券、住房抵押贷款债券、企业债券以及市政债券等,丰富债券品种和交易工具。

(三)建立统一的债券市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不联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参与者无法自由选择交易场所,自1997年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市场后,政策上还不允许商业银行到交易所买卖债券,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也无法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二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债券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托管,在交易所发行的债券在交易所的登记公司托管,除少数券种可以转托管到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外,绝大部分债券不得相互转托管。

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分割阻碍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应该尽快解决中国债券市场的分割问题,建立全国统一的债券市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市场准入政策上已进行了调整,备案制实施5个月以来,已有近100家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理了备案手续。因此,跨两个市场进行交易的参与者会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平衡两个市场价格和收益率的作用。另外,在适当时机,可尝试允许部分券种在两个市场进行转托管,从而为下一步两个市场之间债券的自由流动摸索经验。

统一的债券市场并不意味着交易方式、交易场所和托管系统的统一,交易方式和托管系统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也分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统一的债券市场应是指交易主体可以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交易场所和交易方式,资金可以自由地在不同的市场间流动。

(四)进一步加强债券托管体系建设

债券托管体系是债券市场风险防范的核心环节,有关监管部门特别加强了对于债券托管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交易所市场的交易、托管系统不断升级,其价格发现机制效率高,市场的流动性强。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对中央债券簿记系统、债券发行系统、公开市场业务系统等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以适应市场不断发展的需要。目前,债券簿记系统以及债券交易系统都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债券簿记系统同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的接口工作也正在紧张地进行当中,预计明年可实现债券交易的券款对付方式。今后,为了适应债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对债券的交易系统、托管系统不断地进行升级,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人员素质,完善债券托管结算体系,以加强市场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五)加强市场监管

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非常注重法规制度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政策和法规,严格依法管理市场。在市场建立初期,中国人民银行就颁发了《银行间债券回购业务暂行规定》、《关于开办银行间国债现券交易的通知》等有关办法,随后又制定了《银行间债券交易规则》、《银行间债券交易结算规则》。在证券公司和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加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前,起草并《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制定颁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和《债券回购主协议》,以及《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管理办法》。由于操作和管理都有法规可循,近几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和回购交易从未发生重大违规行为。

市场交易行为篇7

摘要:多层次的交易市场包括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由于观念和制度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滞后,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应当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建立场外交易市场。

关键词:场外交易市场 做市商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

一、场外交易市场的概念和必要性

(一)场外交易市场的概念

多层次的市场交易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在我国随着创业板的推出以及主板市场的发展使得证券交易市场这座金字塔的塔顶以及塔身部分以及趋于完善,但是作为证券交易市场根基的场外交易市场仍然方兴未艾。场外交易市场这一名词由来已久,早于证券交易所交易市场即场内交易市场出现。综合各学者的研究以及场外交易市场的特征,笔者对场外交易市场定义如下:场外交易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证券投资者直接与证券做市商议价交易的证券市场。

(二)我国构建场外交易市场的必要性

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大量的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缺少资金来源,无力支持企业的后续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制度在我国已经具备了建立的市场基础,建立场外交易市场制度对于改变我国单一扁平的市场交易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的市场交易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场外交易市场制度势在必行。

1、场外交易市场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宽广的融资渠道。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的资金称为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通过证券公司发行股票和债券来获得资金。现在在我国80%以上的企业采用的都是间接融资的方式,而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以后很多中小企业出现了资金难的状况,主要有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企业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门槛太高,中小企业很难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获得资金。2、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有很严格的审核标准,中小企业的规模太小,抵抗风险的能力较低,因此商业银行更愿意将资金借给那些大型的国有企业。3、我国的国家性质以及政策倾斜。我国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国家的财政政策一般都向国有企业倾斜,造成了国有企业资金过剩,而中小企业无钱可用的局面。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场外交易市场制度,这样才能彻底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发展。

2、场外交易市场制度能够完善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的缺陷。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缺乏一个有效而且广泛的信息提供平台,融资方因证券交易所场内交易市场的上市标准太高,而被排除在证券交易所之外不能有效的资金需求的信息。而投资者因无法获得企业的资金信息,只能将钱投向少数的上市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泡沫,同时满足不了一些风险投资者的投资需求。美国的场外交易市场分为三个层次,这样就可以多层次满足各方需求,为融资者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立体全方位的资金信息平台。现代场外交易市场主要采取的是电子信息平台,这样就大大增加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并且减少了交易成本。而做市商制度作为场外交易市场的核心制度,做市商作为交易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利用做市商的规模效应来传播交易信息,大大缓解了市场上信息不对称情况。

3、场外交易市场制度有利于完善证券业主体的市场退出制度。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证券公司的的退市会引起证券市场的震荡,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所以畅通证券公司的市场退出通道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美国的证券交易市场为例,从NASDAQ市场摘牌退市的公司就会根据情况退到OTCBB市场或者粉红单市场,有很完整的一套退市细则,具有很高的效率。国外发达的证券市场都将建立退市制度作为证券市场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在当务之急应当建立场外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标准,细化退市程序,增强规则的可操作性,使之与市场准入机制相匹配,从而确保上市公司的整体力量,发挥证券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切实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二、我国场外市场交易制度现存的缺陷

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制度可谓曲折回环,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早期的和场内交易市场制度并存发展到中期98年《证券法》禁止发展,再到现今的05年《证券法》保留发展。纵观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制度这三个发展阶段,以及同发达国家的场外交易市场制度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一)规定的不明确,有些制度的规定尚有缺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长期存在的“求稳 ”思想,导致了我国的法律对场外交易市场制度持排斥的态度,这对于完善多层次的交易市场制度时很不利的。一方面,根据05《证券法》第39条规定:“依法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或者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转让”。只是对场外交易市场制度作出了模糊的规定,为场外交易市场制度保留了法律空间。作为调整场外交易市场制度最主要的法律,我国《证券法》没有对场外交易市场制度的地位、性质和功能作出明确的定位。“占金融市场总交易量的80%左右的场外交易市场会游离于证券法监管之外是很难想象的”。另一方面,我国对场外交易市场具体制度的规制缺乏相应的专门法律法规,甚至连行政法规和规章也是出于空白状态。这样就我国的社会主义金融市场埋下了很大的金融隐患,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

(二)市场准入的门槛较高没有引入做市商制度作为交易的主要制度,同时也没有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一般来说场外交易市场的主体都是没有达到上市标准的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其入市的门槛也相应的较低。做市商制度有利于增强市场的流动性,维护证券价格的稳定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采取的都是做市商制度作为交易的主要制度。我国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采取的是“主办券商”制度,对证券商参与场外市场规定的要求和标准甚至比场内交易更加的严格和苛刻。这就削弱了证券商的积极性,不利于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

(三)场外交易市场的监管制度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1、我国对场外交易市场的监管主体主要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依据的主要是政府的行政命令和政策。政府的监管模式大大滞后于证券业交易市场,不符合市场监管的低成本和市场化的要求。2、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的自律监管职能较弱,主要是根据主管行政机关的行政命令来管理,没有发挥出其应当具有的职能和作用。3、我国的证券业发行采取的是核准制,这对于我国场外交易市场来说是不合时宜的。核准制的时间较长,主要依靠的是核准机关的主观判断。这一过程要耗费的时间和成本都较高,不利于我国交易市场的发展。

三、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构建

为了发展我国的多层次交易市场,建立场外交易市场制度不可避免。针对我国现在场外交易市场制度存在的一些弊端,笔者对构建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的构建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一)完善我国有关场外交易市场的法律制度。

1、应当明确赋予场外交易市场合法地位,可以在《证券法》第39条增加场外交易市场,规定依法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或者证券场外交易场所转让。把场场外交易都合法,使其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这样更加容易保护交易安全,促进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建立。

2、具体的做法应当是首先在《证券法》中设立专门的章节对场外交易市场具体制度做出规定,这一规定时原则性和概括性的。其次通过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及证券业协会的自律章程等对场外交易市场的制度做详细的规定。笔者认为,结合我国的立法实际,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是由中国证监制定专门或有法律授权的中国证券业协会制定规章,或由其起草并由国务院以行政法规的方式予以颁布,对场外交易市场的一系列制度进行规定。

(二)引入做市商交易制度,建立低门槛,多层次的市场交易体系。

第一,从发达国家的做法上来看,在场外交易制度上普遍采用的是做市商制度。做市商是证券发行到交易过程的不同阶段充当了保荐人,承销商以及交易者的不同角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市商制度具有提高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提高证券市场的运作效率,同时还有利于保证证券价格的稳定,首先做市商会及时处理大额指令,减缓对价格变化的影响;其次,在买卖出现不均衡时,做市商通过减少或增加其证券存量,可缓和价格的波动。维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所以做市商制度是中国未来证券业的必然选择,也会是场外交易市场主导的交易制度。

第二,市场主体的状况关系到市场的交易安全,而准入制度是筛选市场主体的准则,所以说准入制度也可以称为维护市场稳定发展的第一道防线。根据我国现实的市场状况,我们应当建立一个低门槛,多层次的市场交易体系。场外交易市场的主体是未能成功上市或者达不到上市标准的中小企业,在保证企业质量的情况下,对这类市场准入的门槛就要尽可能的放低,扩大这一市场主体的规模。对上市企业的规模和盈利状况没有限制,只要有合格的做市商予以推荐,定期公开企业的信息即可。

(三)场外交易市场信息披露的标准应当比场内交易市场更加严格。

我国没有建立起一套统一的信息披露制度,造成了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为了保证场外交易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加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迫在眉睫。

1、场外交易市场信息披露的内容。对企业的风险性和成长空间信息进行披露,由于场外交易市场的主体是中小企业,所以风险性比场内交易市场的企业要高,对企业的生产,交易和技术情况进行披露有利于投资者分析企业的风险大小和企业的成长潜力,针对企业的状况进行合理的投资。

2、场外交易市场信息披露的方式。建立场外交易市场信息披露的网络平台,又做市商在平台上提供交易信息,这样可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和完整性。同时在报纸和杂志上进行信息披露,作为网络信息平台的补充。

参考文献:

[1]马达《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启示》(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 2

[2]张育军《建立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证券时报)2003.8

市场交易行为篇8

[摘要]为了防止市场主体滥用拒绝交易权,损害实质的公平和正义,反垄断法从维护竞争的角度对市场主体的拒绝交易权进行了限制。本文从拒绝交易权的分类出发,探讨反垄断法限制拒绝交易权行使的具体情形和限制拒绝交易权行使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拒绝交易权;反垄断法;限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联合抵制

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主体根据交易自愿原则拥有选择交易对象的权利和决定交易内容的权利,这也是市场主体经营自的重要表现,而这也就意味着市场主体在选择交易对象的过程中有拒绝交易的权利。我国的《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我国《合同法》第3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第4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这些法律规定在确定市场交易中平等和自愿原则的同时,实际上也确认了市场主体的拒绝交易权。

但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不是没有限制的,而在什么情形下可以限制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通常来讲,拒绝交易权的限制可以分为普遍意义上的限制(即所有的市场主体都会面临的限制)和特殊意义上的限制(即只有个别的市场主体才会受到的限制),本文主要从反垄断法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对个别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的限制问题。

一、拒绝交易权及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的限制

拒绝交易权概念本身并没有一个非常权威的定义,它就是指市场主体在选择交易对象的活动中,拒绝与某些市场主体进行交易的权利。由于任何市场主体都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因此在确定交易对象的过程中,市场主体也就拥有了拒绝交易的权利。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但是这些拒绝交易权从原因、主体、交易相对人等角度来分析,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的影响也涉及到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是否需要限制的问题。

第一,根据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针对交易内容的拒绝交易权和针对特定主体的拒绝交易权。这两种拒绝交易权的不同在于,市场主体因为前者的原因行使拒绝交易权并不是真正想拒绝交易,而是通过拒绝交易权的行使来进行交易内容的确定,当交易相对人满足其提出的交易条件时,该市场主体便会自动放弃行使拒绝交易权,因此,这种拒绝交易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拒绝交易权,实际上是一种暂停交易的权利;而市场主体因为后者的原因行使拒绝交易权时,其拒绝交易的原因不是交易内容本身,是某些特定的交易相对人,市场主体不会因为交易内容本身的变化而放弃拒绝交易权,他真正针对的对象不是正在谈判的交易,而是要达到其他目的,如要求其交易相对人不可以与自己的竞争对手进行任何交易等,这种拒绝交易权是针对特定主体的拒绝交易权。

第二,根据行使拒绝交易权的市场主体不同,拒绝交易权可以分为单个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和数个市场主体联合行使拒绝交易权。单个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会因其本身市场力量的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市场后果;数个主体联合行使拒绝交易权会因联合的力量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很大,尽管这种联合并不是轻易就可以达成的。

第三,根据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针对的交易相对人不同,拒绝交易权可以分为针对竞争对手的拒绝交易权和针对交易相对人(当然包括消费者)的拒绝交易权。总体来看,针对竞争对手行使拒绝交易权对竞争的影响要比针对交易相对人行使拒绝交易权要大很多。

尽管市场主体拥有拒绝交易权,但其在行使拒绝交易权的过程中,并不是不受限制的。由于市场机制、法律对市场主体拒绝交易权行使的限制,才使现实经济生活中拒绝交易的情形并不多见。首先,市场主体趋利性的特性会对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进行限制。市场主体从事交易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盈利的最大化,而行使拒绝交易权本身会使市场主体丧失客户,减少交易量从而减少利润,因此,市场主体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不会行使拒绝交易权的,他为了实现自身追求的目标会主动对拒绝交易权的行使进行限制。其次,法律、公认的商业道德和行业准则为了社会公共利益会强制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这时市场主体的拒绝交易权也不能自由行使或必须强制行使。例如,经营者拒绝未成年人购买烟、酒,特定的经营场所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再如,药品经营者不能任意销售处方药,当购买者提出购买处方药的要求而没有处方时,药品经营者必须要行使拒绝交易权[1].再次,基于《合同法》等市场交易规则法律的要求,市场主体的拒绝交易权行使会受到限制。例如,根据《合同法》关于合同要约、承诺的规定,对于经营者通过展示和标签等行为发出的有效要约,消费者如果想购买就是承诺,此时的经营者受到合同成立的限制,不能任意行使拒绝交易权。

如果限制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的情形对所有的市场主体都是一视同仁的,并没有特别的限制规则,相对来讲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但事实状况并非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市场主体可以行使拒绝交易的权利,而相同情形的另外一些市场主体却不能任意行使拒绝交易的权利,如服装公司可以拒绝某商场购买其服装然后转售的交易要求,自来水公司却不能拒绝向其用户提供供水服务。这样的视角让我们注意到,经济法尤其是反垄断法会对某些市场主体的拒绝交易权的行使进行限制,而且这种限制不是对所有的市场主体都是一视同仁的,反垄断法对一些影响社会整体利益实现的行使拒绝交易权的行为进行限制,呈现出公权力对传统私法领域的介入,体现了公权力对民事权利的制约,当然,这种制约必须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二、反垄断法限制拒绝交易权行使的具体情形

反垄断法不是在任何情形下针对任何市场主体都要进行拒绝交易权行使的限制,而是从维护竞争和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角度来对拒绝交易权的行使进行限制的[2].鉴于拒绝交易权可以分为单个市场主体行使的拒绝交易权和数个市场主体行使的拒绝交易权,因此本部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哪些单个市场主体的拒绝交易权行使会受到限制和数个市场主体在何种情形下联合行使拒绝交易权会受到限制。

(一)反垄断法禁止部分单一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如果该拒绝交易权的行使构成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或经济优势地位行为的话。

第一,公用企业等具有自然垄断性或公益性的市场主体不得行使拒绝交易权。尽管一般意义上的公用企业是指涉及公用事业的经营者,包括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讯、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经营者[3],但本文所指的公用企业有更广阔的外延,包括“自然垄断经营企业”、“公用事业”和“公益企业”。这里的自然垄断经营企业主要是指由于自然条件、技术条件以及规模经济的要求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的垄断经营企业,如自来水、燃气、集中供热、供电网络的经营等;公用事业是指为适宜生产和生活需要而经营的具有公共用途的服务行业经营者,如公共交通、邮政、电信等,由于规模经济的要求,这些行业适当垄断符合经济效益和经济秩序的要求;公益企业是指涉及公众利益的服务企业,如学校、医院、博物馆、公园等。这些市场主体不是普通的商事企业,从性质的角度讲,属于国家公权力介入较多的特殊企业[4],本身就应该享有特殊的权利和承担特殊的义务,一般需要单独立法,其经营自也受到较多的限制,如自由定价权、拒绝交易权等。不仅从企业性质本身来看,这些企业的拒绝交易权行使会受到限制,而且从反垄断法的角度来讲,公用企业由于其经营产品的独占性和不可或缺性,其行使拒绝交易权也是不允许的[5].对此,我国工商总局《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公用企业不得对不接受其不合理条件的用户、消费者拒绝、中断或者削减供应相关商品或者滥收费用。总之,公用企业通常是不能行使拒绝交易权的,现代社会从社会为本位的原则出发,并不承认绝对的契约自由,从世界各国的立法实践来看,许多国家均赋予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企业以强制缔约义务。

第二,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或拥有独占产品的市场主体一般不得行使拒绝交易权。在一般商品交易领域,适用合同自愿原则,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思自治,选择自己的相对交易方,不存在拒绝交易权行使的限制问题。但对于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或拥有独占产品的市场主体来讲,其市场实力过于强大,交易相对人和消费者除了与其交易并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因为这些交易相对人从其他渠道难以获得该产品,替代性产品也比较困难才能获得。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或拥有独占产品的市场主体由于本身市场力量的强大或提品的独特性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形下是不能行使拒绝交易权的,否则会构成经济优势的滥用,而反垄断法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或经济优势地位行为。

第三,具有经济优势地位的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会受到限制。如果单个市场主体虽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或拥有独占产品,但与交易相对人相比具有交易中的优势,当其以拒绝交易为手段来实施其他限制竞争行为时,反垄断法对具有经济优势地位的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的行为会进行限制,限制的原因不在拒绝交易行为本身,而在于该企业拒绝交易的目的是实施其他限制竞争行为。例如为实现维持转售价格行为而行使拒绝交易权,为实施打击竞争对手,实现独占目的实行独家交易行为而行使拒绝交易权,都会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

第四,拥有知识产权的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也会受到限制。拒绝许可是指知识产权人利用自己对知识产权所拥有的专有权,拒绝授予其竞争对手合理的使用许可,从而排除其他人的竞争,巩固和加强自己的垄断地位的行为[6].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权的独占权是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的,因此反垄断法对其行使拒绝交易权的限制与对市场支配地位企业行使拒绝交易权的限制相比要宽松的多,但仍会进行限制。例如,在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在《知识产权许可的反托拉斯指南》中指出,知识产权的确使其权利主体享有市场支配力的这一事实本身,并不要求权利人承担必须许可他人使用其知识产权的义务,但美国并不排除知识产权的拒绝许可构成滥用行为而受到反托拉斯法规制的可能性,只不过是适用“合理原则”进行违法判断而已。欧盟竞争法也会对拒绝知识产权的许可行为进行规范,但一般来讲,拒绝知识产权许可须满足3个条件,才能构成滥用知识产权[7].

尽管上述部分单个市场主体的拒绝交易权行使是受到限制的,但这种限制不能任意扩大化。事实上,这种对单个市场主体的拒绝交易权的限制还要进行个案分析,从市场主体行为的目的、行为的后果等角度判断限制单个市场主体拒绝交易权的必要性而不能一概而论。例如,美国在1919年的高露洁(Colgate)一案的判决中确认了单方拒绝交易行为的合法性,认为拒绝交易行为如果确实属于制造商的单方行为,而不是制造商与销售商的共谋或者其他限制性协议的一部分时,就不承担谢尔曼法规定的法律责任,这被称为“高露洁”原则[8].从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实践来看,其主要禁止采用合同和协议的方式所从事的拒绝交易行为,允许制造商保留单方拒绝权,赋予了制造商高度的经营自[9],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二)反垄断法禁止两个以上市场主体所从事的为限制竞争而行使拒绝交易权的行为。

数个市场主体所从事的联合拒绝交易行为,从性质上看属于联合限制竞争行为中的联合抵制行为,是对自由竞争和有效竞争的消除和限制,属于反垄断法禁止的行为。如果数个市场主体为从事联合抵制行为而行使拒绝交易权时,该拒绝交易权的行使当然会受到反垄断法的限制甚至禁止。

斯卡利亚(Scalia)法官在恒福火灾保险公司诉加利福尼亚州(HartfordFireIns.Co.v.California)一案中认为[10],联合抵制是指为了强使一方接受交易的特定条件,另一方拒绝和前者进行其他不相关的交易。或者说,联合抵制行为是指竞争者之间联合起来不与其他竞争对手、供应商或者客户交易的行为。联合抵制具有多种情况,例如,有时是针对竞争者实施,有时是针对垂直关系的其他企业实施,有时是相当大的数量的竞争者将特定的企业排挤出市场,有时却不是这种情况。当竞争者们联合起来迫使供应商或者客户停止与其他任何竞争对手进行交易时,就是非常典型的横向联合限制竞争行为,而横向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当事人还可以运用联合抵制行为来惩罚那些破坏联合限制竞争协议的当事人,即联合拒绝与该背叛者的供应商做生意,或者联合拒绝向该背叛者购买商品的客户做生意。

联合抵制行为的目的是多重的,但如果市场主体通过直接拒绝与竞争对手进行交易,或者迫使供应商或者客户中断与这些竞争对手进行交易,从而将竞争对手置于不利的地位的话,那么,这种联合抵制行为就没有什么效益可言。或者说,其限制竞争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而促进竞争的效果却看不见,这种联合抵制行为就当然会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反垄断法执法机构会适用本身违法原则对此类行为进行违法与否的判断。适用本身违法原则进行违法判断的联合抵制行为一般应具有下列特征[11]:(1)通常涉及到当事人共同努力直接说服或迫使供应商、客户与其竞争对手断绝往来以便损害该竞争对手;(2)抵制者切断了被抵制者的供给、设备或是市场以便竞争;(3)抵制者本身拥有相关市场的支配地位或具有经济优势;(4)无任何正常理由可以解释抵制行为的目的是提升社会整体效益使市场更加竞争。

更多的联合抵制行为需要适用合理原则来进行违法与否的判断[12],因为有些联合抵制行为是具有产生效率的好处的,使得市场更有竞争性。例如,一组小竞争者之间的共同购买安排,就是具有潜在的促进竞争好处的协议的例子,这种安排可以在购买和仓储方面获得规模经济,从而使这些经营者可以更好地与大企业进行有效的竞争。反垄断法执法中应当区分有害于竞争的联合抵制行为与有益于竞争的联合抵制行为,这种区分可以考虑以下因素:(l)行为主体在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一个市场中的全部或者大多数企业之间形成的联合抵制,就比只是一部分企业之间的联合抵制更有害于竞争;(2)行为的目的。考察联合抵制行为的目的是通过诸如统一参与人的行动,创造一种改进的产品或者销售方式,或者其他节约成本的方式,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还是显然为了排斥竞争或者使竞争者处于不利地位;(3)行为的后果。行为的后果是排斥了竞争者或者使其处于不利的地位,还是促进了竞争。

但反垄断法无论是适用本身违法原则还是适用合理原则来规制联合抵制行为,都是对从事联合抵制行为的市场主体的拒绝交易权行使进行了限制。

三、反垄断法限制拒绝交易权行使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虽然反垄断法会对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的行为进行限制,但是在限制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不是所有的市场主体的拒绝交易权都会受到反垄断法的限制。反垄断法是禁止消除竞争或限制竞争,维护消费者整体福利的法,并不针对所有从事竞争的市场主体的所有行为,因此,只有小部分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会受到反垄断法的限制。对于大多数市场主体而言,如果他不愿意从某一交易中获利,其完全可以行使拒绝交易权,但如果该企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经济优势地位,拥有独占产品或知识产权,或联合其他市场主体从事联合抵制行为,其拒绝交易权的行使将会受到反垄断法的限制。

第二,只有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时损害了社会整体利益,反垄断法才会限制其拒绝交易权的行使。反垄断法不是个体权利保护法,而是社会责任本位法,因此只有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的行为消除或限制了竞争,损害了消费者的整体福利,反垄断法才有必要对其拒绝交易权的行使进行限制。

第三,反垄断法在限制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时必须要进行利益协调。反垄断法限制拒绝交易权的行使应遵循个案分析的原则,同样的拒绝交易行为,由不同的市场主体作出,在不同的背景下做出,行为的目的不同,行为的后果不同,甚至行为所处领域不同,都会导致反垄断法执法机构作出不同的结论,反垄断法规制拒绝交易权的行使并不等于当然禁止拒绝交易权的行使。例如,市场主体基于合理的市场销售策略,在根据自己本身商品的供货数量是否充足,交易相对人的财务状况和市场信誉是否良好,交易相对人是否有足够的技术能力使用该产品等条件的基础上决定拒绝与某交易相对人的交易,反垄断法通常并不禁止。但如果市场主体进行拒绝交易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其限制竞争行为的继续,如将拒绝交易作为交易相对人不遵循维持转售价格行为的惩罚,或通过拒绝交易行为实施独家交易行为来意图独占市场,反垄断法则会禁止该行为。

第四,反垄断法限制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也要尽可能尊重市场主体的经营自和交易自愿的原则。我国市场主体的经营自是受法律保护的,通常只有在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限制了竞争或消除了竞争的情况下,反垄断法才会进行干预,否则,会构成对市场主体经营权的侵犯。因此,尽管实践活动中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的行为数量并不少,但需要反垄断法进行限制的情形并不多见。

第五,我国反垄断法对市场主体行使拒绝交易权的限制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法律规定。例如,日本的《禁止垄断法》第19条规定,事业者不得使用不公正的交易方法。而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在《不公正的交易方法》中规定,共同的交易拒绝属于不公正的交易方法,共同的交易拒绝是指无正当理由,却同与自己处于竞争关系的其他事业者共同实施下面各项所列行为之一:(1)对某事业者拒绝进行交易或者限制与交易有关的商品、劳务的数量、内容;(2)使其他事业者实施前项所列行为。其他的交易拒绝也属于不公正的交易方法,其他的交易拒绝是指不当地对某事业者拒绝进行交易或者限制与交易有关的商品、劳务的数量、内容或者使其他事业者实施此类行为[13].

上一篇:食品安全述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店铺运营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