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颜色釉,苦苦匠人心 明清色釉瓷器市场研究报告

时间:2022-10-25 04:10:21

悠悠颜色釉,苦苦匠人心 明清色釉瓷器市场研究报告

瓷器艺术之初便是以青釉加几何印纹的样貌诞生。自商、周时期釉及器表施釉技术的诞生,质朴的原始瓷器便披上了鲜亮的外衣。此后,高、低温釉不断发展,随着制釉技术、施釉技巧的成熟,釉色成了瓷器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色釉瓷器有单色和复色之分,单色釉可谓是瓷器之母,耳熟能详的如青釉、甜白、娇黄、郎窑红、天蓝、茄紫皮、乌金等,复色釉如茶叶末釉、窑变瓷等。瓷器的釉色变化万千,即使是十分娴熟的烧窑师傅在倾其所能之后,也常常要“听天由命”,每一次开窑,总是在近乎祈祷的期盼中等待奇迹,所以被誉为“千窑一宝”。明清时期是单色釉瓷器的高峰期,以其绚丽的色彩、自然流淌的釉色、变幻莫测的烧成而令人倾倒。

目前市场上,色釉瓷器所占比重并不高。据雅昌艺术网监测中心的不完全统计,2013年明清色釉瓷器以23.12%的成交量获取了明清瓷器市场23.91%的成交额。2000年至今共有77件色釉瓷器超过千万,未有亿元诞生,去年10月8日在香港苏富比以6,991万元成交的“清乾隆 豆青釉 浮雕瑞蝠双鱼‘百寿’图如意耳瓶”成为目前为止成交价最高的色釉瓷器,与亿元迭出的彩绘瓷器市场相距甚远。

彩釉瓷以稳取胜 潜力有待开发

色釉瓷器简约而不简单,更讲求内涵,对藏家审美要求更高。明清瓷器市场一直以来多以彩绘瓷器为主,色釉颇受冷淡。在当今收藏市场,色釉的价格一直无法昂头,虽然价格每年也在稳步上涨,但与彩绘瓷相比总是慢半拍。

相较于粉彩、青花的炙手可热,彩釉瓷的市场可以说是“波澜不惊”,成交量、成交额走势平稳,除了2011年行情大涨时较为出格,一直以来无惊无喜,成交率则一直徘徊在40%―60%之间。色釉瓷器是经过1,300度高温一次烧成,釉的不确定性带给人们难以预料的惊喜,同时也降低了其成品率,“十窑九不成”即是如此。在工艺发达的现今社会,色釉仍是不可预估的,更何况在各方面条件都有限的古代,能够流传下来的色釉瓷器更是少之又少。高难的艺术价值与如今的经济价值不匹配,色釉瓷器市场尚处价值洼地,有待开发。

色釉瓷器无论在成交量、成交额上都难以与彩绘瓷器相媲美。2004年至今,色釉瓷器几乎不足彩绘瓷器的二分之一。色釉由于烧制难度大,存世量不及彩绘瓷,目前价位普遍偏低。但纵观其成交记录,彩绘瓷器市场起伏波动大,而色釉瓷器则在稳定中小幅增长。2004年彩绘瓷成交量达到3,765件,成交额达67,001万元,色釉瓷成交量为1,164件,成交额为17,333万元,2013年彩绘瓷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上涨73.73%、195.43%,色釉瓷器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上涨119.85%、380.38%,涨幅远超彩绘瓷。虽然目前,色釉瓷器价格普遍偏低,但其稳定的增长趋势,是其一大亮点,未来升值空间可观。

各色瓷器价不同 工艺难度是关键

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此话道出了装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作为“土与火的艺术”的陶瓷器,同样离不开装饰。除刻、划、印、镂空、塑贴等装饰技法外,陶瓷器的装饰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彩装饰,另一类就是釉装饰。由于釉是形成瓷器的必要条件,所以中国古代瓷器以釉作为装饰的历史比以彩装饰的历史要早,可以说釉装饰与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息息相关。从3000多年前商代原始瓷上的青釉算起,中国古代瓷器从单一的青釉,逐渐发展到后来的黑釉、白釉、花釉、酱釉、黄釉、绿釉、红釉、蓝釉、紫釉等等,瓷器变得色彩斑斓的同时,其市场走势也不尽相同。

2004年-2013年色釉瓷器市场上,以青釉瓷器价最高,窑变釉瓷器次之,红釉瓷器最低。10多年间,青釉瓷器和红釉瓷器成交量相当,分别为3,141件、3,033件,均价却相差近3倍,青釉瓷器为50.95万元、红釉瓷器为19.84万元。历来被国人所喜爱的、象征吉祥的红色瓷器,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受欢迎。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观的改变,更偏向于淡雅,沉稳的颜色,另一方面,青釉瓷器造型多样,工艺难度高,而红釉瓷器虽然烧制难度大,但装饰技法单一,受众群体小。

在2004年至今色釉瓷器TOP10榜单中,荣登高价榜单的以青釉居多,青釉釉色古雅、沉稳,釉质坚致、细腻。陆羽在茶经中评论青瓷为“类玉类冰”,形容白瓷为“类银类雪”,推崇青瓷,且认为邢不如越。单色釉瓷器色泽相对单一,无太多华丽和繁复的花纹、色彩,尽管其色调讲究,器型素雅,别有韵味,但也无法迎合普通大众的收藏心理。因为除了颜色以外,烧制工艺难度成了单色釉收藏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排在TOP榜单前位的色釉瓷器工艺都较为复杂,如镂空、浮雕等。

青釉若玉惹人喜 红釉价低待伯乐

单色釉瓷器市场中以青釉瓷器、红釉瓷器为主要流通对象。青釉是我国使用最早,延用时间最久,分布最广的一个釉种,青色与碧玉相若,被认为稳重而高雅。六朝至唐宋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宋到元明的龙泉窑系青瓷、耀州窑、临汝窑、钧窑等宋代北方青瓷,以及明、清以来的景德镇青釉瓷,是青釉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宋代“官、哥、定、汝、钧”五大名窑,除定窑外均属青釉瓷。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存世量都为青瓷的市场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市场上,青釉瓷器价格普遍高于其他瓷器,价格在波动中上升。2004年时青釉瓷器均价最低的时候,为29.39万元,而这一价格与红釉2014年春拍的均价基本相当,2014年春青釉瓷器均价为69.51万元,比2013年全年的均价上涨4.82万元,涨势明显。

红色釉瓷器对温度、气氛等都要求极其严格,尤其难烧制,是公认的最“矫情”的釉色,但价格一直处于低位,即使在行情极好的2011年,均价才达42.61万元,2014年春拍虽统计不完全,截止到6月15日,红釉瓷器均价达32.61万元,比去年上涨65.1%。红釉瓷器分很多种,较为出名的高温红釉如豇豆红、郎红、霁红等,低温红釉有胭脂水、珊瑚红等。其中,豇豆红是康熙名贵红釉瓷器中的一种,釉色浅红,带有绿斑,被后人誉为“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豇豆红由于烧制不易,只能在官窑中少量生产,供皇室内廷赏用。康熙豇豆红数量稀少、品种有限,仅有八种器型,而且都是小件,如太白尊、菊瓣瓶、汤罗洗、三弦瓶等。在北京保利“秀采――清代官窑的两个世纪”专场中,“清康熙 豇豆红釉柳叶瓶”以391万元成交,是红釉瓷器中等偏高的价位。

在明清色釉瓷器市场,青釉不论是流通量、成交量及成交价都以绝对的优势居于榜首,通过分析,青釉瓷器相较于其他色釉瓷器涨势更加明显,市场也更加稳定。红釉瓷器虽不乏名贵品种,但价格却迟迟没有提升,升值仍需较长的时间。

上一篇:宝簪琳琅空绾浮华梦 闲谈明皇室簪饰珍宝 下一篇:4S店生存新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