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理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17:58:37

市场经济理论论文

市场经济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经济活动 互利原则 伦理学

一、经济活动中互利原则的提出及意义

互利是一个伦理含义及其丰富的概念,是构建市场经济伦理的伦理基石,它规定和制约着经济活动的伦理范畴,决定和影响着经济活动的价值评价标准和具体道德规范,对中国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互利是经济活动的本质要求,互利原则是集体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表现形式,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有着巨大的作用。大力倡导互利原则是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外学者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互利原则伦理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学者从20世纪末才开始关注互利原则这一问题,而且研究的层面也比较浅。

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互利原则是指在经营主体之间的交易过程中,经营主体从交易中获得好处。伦理互利原则是指各经营主体在平等的基础上,以正当手段去追求自己合理的同时,兼顾对方的利益,使之均能受惠获益达到公正和谐,互促共进的目的。既如此,互利原则作为一种经济伦理原则是符合时展要求的,是解决经济活动中利益关系的理论,无疑,研究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研究互利原则有助于提高经济管理理论水平;从互利原则这一视角把握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揭示经济的发展趋势,将丰富、发展、完善经济理论;在继承、超越传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经济理论,实现经济理论的创新,从而指导中国市场经济的实践与发展。

现实意义:经济的巨大发展是互利原则产生的决定因素;互利原则的发展是与当代经济活动的发展同步发展的,经济活动主体对互利原则认识的趋同过程,也是互利原则潜在的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互利原则在经济活动中的理性杠杆作用将越来越大,地位将越来越高;互利原则将最终成为经济活动主体自觉遵循的伦理原则。

二、经济活动中互利原则国内外研究现状

任何理论研究都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同时,由于人类价值观的偏离而导致了人类社会道德沦丧,人们自私自利,人性堕落异化等问题。在反思中,人类开始重新审视固有的价值观,并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构建新价值体系。从伦理学角度去研究经济活动中互利原则,却似乎为人们所忽视,相关论文并不多见,更无专著问世。而笔者认为,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它将挟带着一股巨大的文化冲击波,冲击中国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

西方国家有先见之明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早已涉足与研究经济领域的互利原则问题。哲学家孟德斯鸠认识到进行经济贸易往来的,要以相互的需要为基础,相互依存,平等互利,因而带来了和平;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都凸现了一个鲜明的伦理主题――互利,他们认为只要从事贸易活动,各贸易主体就能够做到绝对互利和相对互利。我国对互利主义原则的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相关著作主要有,唐凯麟的《伦理学教程》,李欣欣的《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对策》,何怀宏的《底线伦理》等。相关论文有,欧阳超的《试论互利主义》等。

以上这些论著和论文取得了颇丰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宏观角度看,我国学者的研究多是从经济的宏观层面来提倡互利原则,研究互利原则的经济伦理理论较少,仅有欧阳超的《试论互利主义》。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互利原则理论的专门研究。西方学者提出了各具特色的互利原则理论观点,如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等。这些互利原则理论观点都是互利原则理论的表现模式之一,但尚不能以互利原则为基础,构建市场经济道德规范体系。

从微观层面上看,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了互利原则是经济活动的道德基础的理论,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都没有从伦理学角度来研究互利原则的伦理内涵。从哲学、经济学、伦理学等学科在经济活动中为互利原则提供理论论证。在界定互利原则的伦理内涵方面,现有的研究不全面。在对以互利原则为基础,构建构建市场经济道德规范体系方面,很少有学者从互利主义原则的内容、伦理内涵、实现等全面系统地论述,而且忽视了在以互利原则为基础,构建市场经济道德规范体系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经济活动中互利原则创新

从以伦理学的视角来研究经济活动互利原则。在经济活动中,以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及集体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界定互利原则的伦理内涵。从哲学、经济学、伦理学等角度论述互利原则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同时,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领域对互利原则进行现实思考,以互利原则为基础,构建市场经济道德规范体系,并指出在构建市场经济新价值体系中要注意的问题。

纵观现有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有必要更深入、更全面、更系统的研究经济活动互利原则。力图在前人已经研究的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前人没有研究的方面,努力实现创新。

参考文献:

[1]路淑英:神话的启示―人本主义问题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徐立敏,刘传志:人本主义牵手“两课”教学.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01)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邓建兴: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5]郭为禄:走向市场经济的人与道德[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6]徐大建:企业伦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7]罗国杰:罗国杰文集[M].保定:河北人学出版社,2000

市场经济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活动互利原则伦理学

一、经济活动中互利原则的提出及意义

互利是一个伦理含义及其丰富的概念,是构建市场经济伦理的伦理基石,它规定和制约着经济活动的伦理范畴,决定和影响着经济活动的价值评价标准和具体道德规范,对中国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互利是经济活动的本质要求,互利原则是集体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表现形式,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有着巨大的作用。大力倡导互利原则是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外学者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互利原则伦理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学者从20世纪末才开始关注互利原则这一问题,而且研究的层面也比较浅。

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互利原则是指在经营主体之间的交易过程中,经营主体从交易中获得好处。伦理互利原则是指各经营主体在平等的基础上,以正当手段去追求自己合理的同时,兼顾对方的利益,使之均能受惠获益达到公正和谐,互促共进的目的。既如此,互利原则作为一种经济伦理原则是符合时展要求的,是解决经济活动中利益关系的理论,无疑,研究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研究互利原则有助于提高经济管理理论水平;从互利原则这一视角把握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揭示经济的发展趋势,将丰富、发展、完善经济理论;在继承、超越传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经济理论,实现经济理论的创新,从而指导中国市场经济的实践与发展。

现实意义:经济的巨大发展是互利原则产生的决定因素;互利原则的发展是与当代经济活动的发展同步发展的,经济活动主体对互利原则认识的趋同过程,也是互利原则潜在的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互利原则在经济活动中的理性杠杆作用将越来越大,地位将越来越高;互利原则将最终成为经济活动主体自觉遵循的伦理原则。

二、经济活动中互利原则国内外研究现状

任何理论研究都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同时,由于人类价值观的偏离而导致了人类社会道德沦丧,人们自私自利,人性堕落异化等问题。在反思中,人类开始重新审视固有的价值观,并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构建新价值体系。从伦理学角度去研究经济活动中互利原则,却似乎为人们所忽视,相关论文并不多见,更无专著问世。而笔者认为,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它将挟带着一股巨大的文化冲击波,冲击中国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

西方国家有先见之明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早已涉足与研究经济领域的互利原则问题。哲学家孟德斯鸠认识到进行经济贸易往来的,要以相互的需要为基础,相互依存,平等互利,因而带来了和平;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都凸现了一个鲜明的伦理主题——互利,他们认为只要从事贸易活动,各贸易主体就能够做到绝对互利和相对互利。我国对互利主义原则的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相关著作主要有,唐凯麟的《伦理学教程》,李欣欣的《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对策》,何怀宏的《底线伦理》等。相关论文有,欧阳超的《试论互利主义》等。

以上这些论著和论文取得了颇丰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宏观角度看,我国学者的研究多是从经济的宏观层面来提倡互利原则,研究互利原则的经济伦理理论较少,仅有欧阳超的《试论互利主义》。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互利原则理论的专门研究。西方学者提出了各具特色的互利原则理论观点,如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等。这些互利原则理论观点都是互利原则理论的表现模式之一,但尚不能以互利原则为基础,构建市场经济道德规范体系。

从微观层面上看,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了互利原则是经济活动的道德基础的理论,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都没有从伦理学角度来研究互利原则的伦理内涵。从哲学、经济学、伦理学等学科在经济活动中为互利原则提供理论论证。在界定互利原则的伦理内涵方面,现有的研究不全面。在对以互利原则为基础,构建构建市场经济道德规范体系方面,很少有学者从互利主义原则的内容、伦理内涵、实现等全面系统地论述,而且忽视了在以互利原则为基础,构建市场经济道德规范体系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经济活动中互利原则创新

从以伦理学的视角来研究经济活动互利原则。在经济活动中,以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及集体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界定互利原则的伦理内涵。从哲学、经济学、伦理学等角度论述互利原则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同时,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领域对互利原则进行现实思考,以互利原则为基础,构建市场经济道德规范体系,并指出在构建市场经济新价值体系中要注意的问题。

纵观现有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有必要更深入、更全面、更系统的研究经济活动互利原则。力图在前人已经研究的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前人没有研究的方面,努力实现创新。

参考文献:

[1]路淑英:神话的启示—人本主义问题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徐立敏,刘传志:人本主义牵手“两课”教学.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01)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邓建兴: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5]郭为禄:走向市场经济的人与道德[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6]徐大建:企业伦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7]罗国杰:罗国杰文集[M].保定:河北人学出版社,2000

市场经济理论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济研究;调查论证;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篇幅

经济学是一门直接为现实经济建设、经济改革和经济生活服务的科学。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研究论坛百花齐放,呈现出丰富繁荣的局面。笔者认为,经济研究中有几个问题应当相互结合,不可偏颇。

一、经济理论与经济对策研究

经济理论研究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是对策研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理论的深化,实践就会产生迷惘,对策也就不会对现实 生活产生切实有效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突破为经济实践进一步深化奠 定了基础,创造了契机。经济理论是经济对策的依据,经济对策则是经济理论的 应用。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两者之间的依赖关系是多层次的。层次最深、适应面最广、成果最抽象的是基础理论研究,它所要揭示的是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既包括经济关系演变的规律,也包括经济运行的规律;处于中间层次的是经济制度研究。其目的是探索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同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相适应的经济关系体系和经济运行机制;层次最浅、适应面最窄、成果最具体和效益最直接的是经济对策研究。它的任务是探索一定经济关系体制和一定经济运行机制条件下,由一时一地的特别情况所产生的具体问题的 解决办法。时过境迁,旧的矛盾解决,新的形势又产生新的矛盾,又要寻求新的经济对策。

二、深入调查,掌握资料,充分论证,得出结论

经济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它必须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为研究背景,从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获取思维的材料,从中发现问题,把感性认识经过创造性思维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科学结论,指导社会活动,为经济发展做出切实的贡献。 在这方面应当避免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没有搜集足够的有关资料或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资料匮乏,从而使论证缺乏力度。只有以翔实的资料为依托,掌握大量的资料才能在论证作者的观点时发挥应有的基石作用,从而得出科学的论断。二是资料多而观点少,对资料缺乏概括分析。学术研究是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的产物,而资料罗列不少,但观点甚少或浅显易见,老生常谈,也就称不上有什么研究探索、学术价值和意义。三是对某一课题的研究现状了解不够,哪些问题已得到解决,解决到什么程度,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知之不够,以至于选题陈旧,研究的问题缺乏深度。

三、篇幅“长”与“短”的问题

评论一篇学术论文、一部学术专著的标尺在于其是否有创新,具体说来就是有所前进有所创造。而是否有创新,并不在于文章著述有多长,不是说字数多文章长就一定能给读者传递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使读者得到更多的教益与启迪。从过去到现在,从中国到外国,洋洋洒洒长篇大论,若是没有什么新的思维和创新,则是无价值可言。有些问题篇幅不写得长一些,不足以阐明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学术体系,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有些文章需要介绍同一课题学术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他人的学术成果,找出最高点、分歧点、薄弱点、空白点,分析对比自己文章的切入点、特点和意义所在。但是,并不能说理论上学术上有创新就一定要长篇大论。文章著述力求精炼,突出思想精华,突出重点,应是一切长短文章、长短著述都应具有的良好文风。精炼,不仅节省了版面,更重要的是能使读者感到不太劳神费力就能把作者的中心思想读懂读透,把握重点深刻领会。文不在长短,贵在有新意,出精品,有真知灼见,厚积博发。

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经济学可以而且应该运用数量分析的方法,许多经济问题可以而且能够量化。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阐明一些经济问题量的规定性,揭示其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但是不能因此走向极端,认为一切问题都可以用数量分析的方法 解决。在数学模型中,变量的多少是相对稳定的,在稳定的变量下,运算得出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和可重复性,但现实社会经济现象是复杂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变量会有很多且互为因果,运用数学模型分析经济现象可能会出现变量征引不足的问题,由此得出的结果也就会是令人不可信服的。经济现象是复杂的,数量分析方法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但分析的问题,得出的结论必须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不能故弄玄虚,认为有复杂的数学模型,文章就有深度有水平,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在现实问题中发现与发展新理论然后才能用这种从实践中得来的理论去指导实践。比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科学结论不是靠数理模型推导出来的,是依靠对实际社会经济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论证得出。只有用高度的思维能力和抽象的理论分析才能阐述清楚。用搞数学游戏的方式,研究经济学,也是一种浅显浮躁的心态。我们研究经济学,必须立足于鲜活的现实经济生活,掌握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逻辑推理,经济学思想的产生大多是从实际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的讨论中提炼出来的。数量分析方法是经济研究的一种重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工具。必须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二者结合起来。学术论文贵在有新意,而这新意应体现在经济思想、分析问题的角度、研究方法上。

参考文献:

[1 ]蒋学模.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经济研究,1990(04)

[2]林琳.论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及我国的实践[J].求索,2004(11)

[3]梁景时.学报编辑对作者论文撰写的指向功能――地方性论文新作者文科论文弱点透视[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09)

[4]尹世杰.也谈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问题[J].经济评论,2005(07)

上一篇:市场经济研究论文范文 下一篇:世界经济形势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