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理念范文

时间:2024-02-08 16:29:24

语文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设计理念篇1

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儿童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 小学生存在一般认知能力的差异。其中又有智力结构上的差异。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所以,教师设计的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指出: 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互动,生与生之间讨论探究,在活的生命体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即时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要使课堂生成变得更精彩,那么教师在学习氛围的创设上要宽松民主,用自己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

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体现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中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应该创造性地将教材理解透彻并学会如何应用,积极开发校内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教学目标中还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是作者的文学创作,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的语言创作。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时期,更需要发展儿童的创造思维。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只有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体现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 一) 要给学生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把以前的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要保证学生语文实践的时间,最好有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归学生利用。让学生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做一做,使学生能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真正体现出是学生学语文。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针对每个问题请三至五个学生回答,争取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想问题。争取自己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 要从听、说、读、写等方面落实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 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散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时,既要有读、听的语文实践,又要有说、写的语文实践; 既要有基础训练,更要有语文的综合训练。

四、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尊重学生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正如某个哲学家所说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明的个体,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 一) 根据学生差异,设计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差异的分类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仅能轻松完成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还能完成新课标外老师选的材料。学习中等的学生完成新课标的要求不费力气。而后进生完成新课标有一定的困难或不能完成。这三类学生不是固定不变的,成绩好的可能变为中等,后进生也会上升。所以,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时应针对学生进行分析,进行鼓励或帮助指导,使学生能不断提高。

( 二) 针对学生思维、学习方法及兴趣爱好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的总目标指出: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有的学生思维灵活,善于独立思考,有的学生思维缓慢、易受人暗示。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这个因素。针对预设的某个问题有部分同学回答之后,可以再相应地给出暗示,让其他同学也能自己想出来。学习方法老师也应该了解,有的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能长时间阅读,而有的学生注意力分散,坚持性差。

五、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往往只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如老师示意学生端正写字姿势,这个小小的提示也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在设计生字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字形结构来说明中国汉字的美,这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的教学建议指出: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的整体提高。教学设计是教师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文化科学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过程,更是保证教师顺利地、成功地走上讲台完成教学任务的第一步。因此,新课程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运用应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提升教师的素养,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这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

语文教学设计理念篇2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双语;兴趣培养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与经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的经管类基础课程,其主要概念、理论以及学科体系都源于国外,中文专业词汇往往不如英语表达得贴切。但是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外语水平不同,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双语教学实践,从教学理念和教学环节设计的角度,探索宏观经济学双语课程学生兴趣培养的相关思路。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从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快乐教学的设计师

双语教学改革是一项涉及到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系统性工程。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师的课程设计内容和需要采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

1.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双语教学的一些问题

学生的主体地位、自我构建能力和学习幸福感常被忽视。在课程设计上,大多数教师仍采用灌输性的教学方法,没有很好地融合传统的“主智主义”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注重灌输、演绎而忽视了主客体互动及知识与经验双向建构的重要作用,互动环节设计不多,教学手段不丰富。

2.转变教学理念,做快乐教学的设计师

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到快乐学习的设计师。为此,教师要有同理心,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不仅要根据课程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而且要尽量消除双语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的部分学生的抵触情绪,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感。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提升学生的兴趣

1.课堂教学语言和双语课件的制作

考虑到学生的学科基础和英语水平,课堂讲授部分中文占60%、英文占40%。通过对教材章节按照长短模型、流派等进行合并设计,让学生对课程有总体把握。从学生的思维水平、课程难度和提升学生幸福感的角度出发,通过融入经济学笑话、漫画、视频、图表、案例、小组讨论、阶段汇报等多种手段进行双语课件制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参与度。

2.课程导入和讲授

笔者主要采用经济学双语笑话和漫画来导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这样就摒弃了教条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更多地把概念原理等相对枯燥的内容借助漫画、关系图表、视频、例题、案例讨论和再现等形式展现,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非教学语言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了帮学生更好地厘清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部分章节采取了漫画和短片的形式;应用双语关系图对抽象的模型和计算方法直观地进行诠释;紧跟经济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是经济社会参与者和亲历者的主人翁意识;通过例题和图表让学生对一些具体方法和数据产生直观的印象;重视重要概念、计算方法和章节重点内容的再现;有同理心,注重非教学语言在构建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方面的作用。

3.作业设计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外语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掌握学科基础知识、重点内容和计算方法、能对经济社会运行状况和相关政策进行评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了小组查阅经济学家轶事、汇报展示和计算题及论述题目三种主要作业形式。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宏观经济学双语学习重在兴趣的养成。兴趣的养成关键在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前精心准备

注重提升学习的趣味性;注重经济信息和案例的积累;注重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框架体系,便于学生对课程整体和具体章节的把握。

2.注重双语学习的渐进性

根据授课班级的外语水平、经济学基础和课程过程反馈,适时调整中英文授课比例,保证双语教学不被学生排斥,既能达到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又能增强学生的英文应用水平。

3.善用案例教学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案例教学中主客体互动及知识与经验双向建构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

4.重视目标激励

课程试卷、课堂发言、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汇报展示都作为对学生课程评价的部分。教师要善于分解目标并能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强化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增强双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宏德.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4,(06).

[2]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李如密,钱春旭.教学非语言表达的特点与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1995,(04).

语文教学设计理念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以生为本;积极意义;具体应用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在教学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像数学科目那样有固定的公式或是原理可以参照。由于语文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给小学语文教学增添了一些难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就需要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到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消除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效率。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以生为本理念的积极意义

1.1存在问题: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实际情况而言,其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在客体地位,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行到农村地区,但是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并没有真正落实这一理念,教师仍旧处在主体地位。第二,教学活动较为主观。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展要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但是当前在语文教学上,教学活动仍旧是教师从自身主观的角度出发,没有考量到学生实际。第三,在教学方法模式上也比较单一局限,虽然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比较有限,但是依旧可以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而目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1.2积极意义: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渗透,其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意义,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生为本理念在语文教学当中的融入可以转化当前学生的客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当中切实转变为课堂主体,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感受到学习主体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主体思维意识。其次,以生为本理念在语文教学当中的渗透,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从而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在课堂教学当中能够实现高度参与。最后,以生为本理念在语文教学当中的施行,是对新课改理念的切实渗透,可以推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理念下不断进步发展。

2以生为本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现

2.1以生为本进行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以往的教学设计都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而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这些教学方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也忽略了学生兴趣。因此,在以生为本理念下,就需要从教学设计环节加强对学生的考量,依照学生语文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比如在教学《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时,在教学设计的阶段,教师就应该充分考量学生实际作出教学设计。首先,小学生对于一些新奇的故事都比较有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先将课文后边的小故事整体出来作为导入教学的素材,在教学前设置一个讲故事的环节,先学生讲述关于李四光的一些故事。其次,学生对于单纯的文字在理解上会比较缺乏兴趣,对于多媒体、课堂表演等形式则较为感兴趣。因此,在具备多媒体条件的学校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若是不具备多媒体条件,也可以设计角色表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李四光、李四光的老师、其他学生等等,对课文内容进行演绎。如此,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必然可以让教学方案更加贴合学生,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果。2.2以生为本展开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活动的展开也需要以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展开课堂教学。具体而言,这一阶段最为主要的就是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特点选择恰当的手段展开课堂教学。而考量标准的不同,可以选择的教学手段也就存在不同。比如,从学生自身存在的语文水平差异出发,就可以设置分层次教学。从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出发,就可以设置游戏教学法。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手段可以使用。但是考量到小学生处在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虽然水平存在差异,但是并不大,没有采取分层教学的必要。因此最好还是使用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这一类符合学生特点和认知的教学手段。比如在教学《爬天都峰》这一课的时候,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爸爸带着“我”去爬天都峰,以及在路上的见闻故事。由于课文中涉及到了多个人物,而且有明显的故事线索,因此可以采取情境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学,教师先构建几个不同的情境,分别为“我”、爸爸和其他人,然后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角色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感受。如此,自然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产生直观的认识。2.3以生为本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忽视了对于教学活动的评价,不能及时收到学生反馈信息。因此,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就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评价。比如在上文《爬天都峰》的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学生融入到情境角色之后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度、活跃度等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正确客观的评判,让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了解自身的优点,以便可以发挥优点、改正不足,实现全面发展进步。

3结束语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目前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以生为本理念在新课改的核心所在,因此需要将其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对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改进优化。具体而言,应该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对教学设计、教学开展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改善,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代湘玲.以生为本追求实效———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6,(02):101-102.

[2]罗应纯.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做到以生为本[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9):35-36.

[3]纪育珍.以生为本以情为源———农村小学语文生本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196-197.

语文教学设计理念篇4

关键词:内涵;命题界定;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91-01

在小学语文课程原有的教学法类课程中的常规教学内容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同时也是小学课程教学专门探究的话题之一,其概念属于下位概念。在原有的教学体系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常作为策划、预设教师主观意图而存在,而新课改之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则远不止这些,具有广泛的含义,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问探究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为语文课程教学设计理念、语文教学经验,文化通识、理论指导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科课程结论,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文化素质进行整合,并结合具体的学要素、学情,对现代媒体资源、教育技术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设计语文教学全程。要注意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设计”一词,不但具有名词所包含的指称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动词所涵盖的行为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理论来源,其中一方面是根本土语文教育发展而来的三级学科,其中心为“语文教学”,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或者是表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形式。另一个理论来源是从西方设计科学的发展而得来的,其表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育学”,或者表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设计”的形式。

所以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探究具有历时性的教育史,还要研究具有共时性视野的技术学,其主要的核心问题内容有:如何明细的界定语文教学设计的范畴;在鲜活的基层教学实践基础上如何将其规律性的精髓抽象出来;如何落实顶层设计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辨析设计的现实语用、科学认知等等。另外还需要深入的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教学反馈、教学评价方法,确立何种质量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的标准,建立符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相对简单易行、通用的模型等问题。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其具备明晰的命题界定。

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科学概念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对设计的解释有多种,如从事设计工作的人、一种职业;根据相关要求预先制定某项工作的方案或图样;对某人进行陷害;设下某种计谋等。从职业的角度来看,设计所处的社会环境就会被称为设计界。由于欧美国家关于设计界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所以设计的相关理论更多的是以欧美国家的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为主。所以从科技术语的角度来看,设计在工艺美术、建筑业、工商业等领域应用的较多。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背景下,设计也从传统的专业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中,而教学设计就是在其不断演变下出现的新概念。

在定义教学设计的时候,加涅曾将其定义为对教学系统进行系统化规划的过程,而从利于学习的角度安排程序、资源是教学系统的本质含义。所以提出最优的教学方法的学科就是教学设计,通过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技能、知识朝向理想的方向发展。所以也称教学设计为教学科学,即教师按照正确的教育原理、思想、要求、目的,对教材、教学对象、总体结构、具体环节、整个程序等进行科学的策划,并将自己制定的策划进行落实。其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内涵就是如此,语文教师按照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总体预设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等,并在课堂教学之前完成这些工作,预设好之后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

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科课程内涵

为了对教学规划纲要进行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内容和结构等作出了改革,同时对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也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教师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2012年国家教师建设立项教育精品资源指南可以了解到其中有60门小学教师教育,在这些小学教师教育课中有11门是小学学科教学设计,其中位居首列的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而且从新课改中也可以看到教师教育类专业小学教师教育层次的学科专业课程就包括小学教学设计。根据语文学科的示范性、基础性,还可以将语文教学设计看作是教师教育类的非中文专业课程。具体的说,小学学科教学设计课程模块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所对应的课程教学,其内涵属于小学活动指导、学科教育的范围内[4]。

总结: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命题界定和内涵的深入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从课程教学、课程本身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体系的构建、其内容的分析、其内涵的厘清、其意义的统筹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加大对其研究,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 越.徐继红.知识点提取――教学内容的微分析技术[J]. 电化教育研究,2015,10:77-83.

[2] 杨天志.《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科定位及特定价值[J]. 语文建设,2014,23:3-4.

[3] 周冬梅.小学语文阅读命题常见问题与对策[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9:136-138.

语文教学设计理念篇5

【关键词】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英语教学;传递策略;设计

一、导语

在我国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一味地进行教学形式上的变换,而忽略对教学中有效信息传递的实效性。在我国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学信息传递的实效性偏低是当前英语课堂上存在的一个普遍现状。本文旨在从理论上研究英语教学信息传递效果,提出有效提高英语课堂信息传递实效性的对策。在教学中运用相关传播学理论,结合不同类型教学课程以及不同类型教学风格和受众,提出提高英语教学有效的传递策略,丰富英语教学课堂,为英语教师提供更加完善的英语教学方式指导及方法。

二、英语教学传递策略设计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教学传递的概念

所谓教学传递指的就是通过对多种理论的综合应用,伴随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对其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界定,存在很多不同观点。在教学中进行以教授为主的教学理念的设计的研究过程即为对教学方式进行评估的过程。而如果运用以设计为主的教学理念上的设计,更注重教学设计同教学原理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二)基于构建主义的英语教学设计理念

构建主义的学习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知识的学习的构建主导者,而教师起到的只是辅助的作用,并不提倡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的知识的教授和思想植入。基于构建主义的英语教学设计理念所强调的教学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建立明确的“以学生主体”设计思想。只有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够确保教学设计理念制定和实施效果以及目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和激发,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并可以根据自身对学习的接收情况来调整和自己相匹配的方式,将学到的知识有效的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以致用。

2.注重英语教育中“语境”的构建。在构建主义的理论中认为,英语的学习是需要结合一定的语境的,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促进学生运用自身知识的结构和相关经验去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能够在丰富原来知识体系上注入创新的思想,对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新的排列。

3.加强英语学习中的协作性。在构建主义下的英语学习中,要加强英语学习中协作性,建立学生同学校、同课堂以及同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强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将实现构建主义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在构建主义的教学中强调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将学生作为主体,将所谓教学的设计主体围绕学生进行开展,老师进行辅导和帮助。在此过程中,始终将这一思想作为设计的核心理念,进行英语教学策略的设计。

三、英语教学传递策略设计研究的研究

(一)英语语言教学传递策略设计原则

由于当前对构建主义学习模式的理论研究具有多样性,对英语教学方式的研究也比较广泛,但是对于在构建主义学历理论下的英语教学设计同传播学理论相结合的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将围绕此展开研究,总结出英语语言技能教学传递策略设计中遵循的原则:

1.通过对图示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原则。在进行英语学习之初,不仅要对语言的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进行有效的教学传递,同时更加注重对图示的学习和认知,深层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潜在认知。

2.将英语的输入和输出方式有机结合原则。在对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进行传递时,也要注重将听和读技能性结合作为英语的输入技能,将说和写技能结合进行传递作为语言的输出技能,注重技能之间的有效结合,而不是技能之间的孤立学习。

3.建立科学的语境原则。在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进行传递的过程中,要准确的寻找到语言学习的关键切入点,帮助学生搭建科学合理的语言学习环境,辅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通过有效地传递方式将语言的传递技能教授给学生,巩固学生的语言学习知识机构和学习效率。

(二)英语语言教学传递策略设计方式

在针对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对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的学习属于程序性的知识,在对英语教学传递策略设计模式上可以应用这一程序性的设计模式

1.建立“听”“说”型英语课堂教学传递策略设计模式。首先通过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编排,借助多媒体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以及知识输入接口。然后学生按照自己接受和掌握能力对教师进行反馈。教师在学生反馈的结果中进行分析,总结教学方式实施的效果,对于学生不能掌握的知识点再依次进行筛选讲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下学生更多的在帮助和引导。

2.建立“读”“写”型英语课堂教学传递策略设计模式。在“读”“写”程序上的教学策略设计上仍然需要教师在语言传授之初建立对语言学习的图示认识,通过编排向学生进行传递,通过不断地传递和反馈,进行教学过程的全面分析和反思,帮助学生构建程序性的知识体系结构,辅助学生制定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在学习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在关键时刻,使用不同手段帮助学生构建英语学习模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英语教学策略研究中的理论依据,建立以英语的传播模式,对不同类型,不同语言技能上的英语语言教学传递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英语教学传递策略设计模式。在将该模式应用于英语教学的课堂上,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提升了英语教学中有效信息的传递,科学的调动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提升了整体的英语教学质量。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完善这一设计模式,将英语教学传递策略的设计模式发展成为一种日趋完善的教育模式,有效确保英语教学中的实效性传递。

参考文献:

[1]崔雅萍.多元学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2]何振莲.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视角论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D].重庆师范大学,2011.

语文教学设计理念篇6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教案设计 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081-02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在备课期间对于一节课的书面设计,是一种具体教学方案,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规划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实施教学的设计蓝图,也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①然而,目前中小学的教案设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教师为了减轻工作量,把教案设计成万能型,无论上哪一课都套用固定的模式,甚至有的教案只是教学参考书或教案模板的翻版。

现今的许多教案缺乏阅读教案设计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教学安排随意化,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教案设计束缚了师生灵性思维的触发,桎梏了课堂的开放性。科学和合理的教案计划、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事先有了周密的计划和设想,才能在把握课堂教学总方向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有效实施开放性教学,而没有计划的开放教学只能是脱了缰绳的野马,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学。②

以下从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阅读的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五个方面对于漪特级教师阅读课教案《春》进行分析,她的教案以及《教学后记》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一 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认为阅读教学应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科学的语文教育心理学为依据。

1.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从整体教学目标出发安排教学程序,让学生直接接触整篇课文。这一理念体现了古德曼“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认为阅读是猜测的游戏,学生通过感知全文,对课文形成整体了解,形成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教案《春》在教学第二个步骤中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同时设置了情境:学生正处于阳春三月。让学生体会自己感受的春天与作家笔下的春天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认识文章从哪些方面描绘春天和歌颂春天。这样的教案设计体现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首先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而不是拘泥于字句、段落。《春》这一教案整体感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创设了春暖花开的情境,让学生思考现实的春天与作者笔下的春天的不同,这样就让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进行“自上而下”的猜测,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春天的感知。因此,此时学生的整体感知以及对文章的猜测,在阅读全文之前就已形成雏形,这样能帮助学生形成对课文主旨的感悟。

目前许多教案也会把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设计进来,但只局限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对于整体感知的能力和效率都存在不足,可能对课文只形成了相当模糊的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可以通过情境设置,如吟诵一段类似主题的诗歌或者放一段相同意境的音乐,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形成整体感知,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比较自身经历与课文描写,启发学生阅读。

2.重点击破

对课文的重点突破,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局部分析”,使学生从微观上加深理解。这一理念体现了高夫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一部分就是在学生形成整体感知之后对于课文中细节上的问题进行把握。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重点突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的理解。

《春》这一教案中,设置了“讲读体会”这一环节,把课文分成三段,通过教师设问各个击破每个段落中的细节问题。如第一段“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让学生体会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上一步的整体感知中,学生对于全文只是形成了大致的概念,并没有深切体会词语使用的精妙,因此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要明确课文中哪些修辞、表达方式、词语的运用值得学生借鉴学习,在教学中进行提问,引起学生重视。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新课改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理解的同时要加强阅读课对于学生的指导和点拨,也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一理念体现了交易阅读模式,教师应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理解和体验,启发、引导学生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

于漪在对这篇教案的改进中提出,应该加强对于学生思维和语言的训练,即在教案中示范课文如何描写景物,举一两处典型的地方,带领学生分析之后,再帮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以及小组互助合作式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步把握文章重点词语和修辞的运用,形成自己多样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她加强了单元之间的联系,把《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和《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除抓住特点,比较异同外,还对导入课文也重新作了教案设计。这样做就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到一起。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新课程改革的阅读教学理念暗含着语文阅读心理学的知识,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体现。也就是在教案设计中,需要安排“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不能忽视“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对于重点语句和段落的重点击破。并且,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设置问题答案并不是为了向学生灌输教师的思想,而是为了通过引导、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

关于阅读,王小明老师认为可分成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包含的心理学知识。

二 阅读整合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首先,整合过程包括两部分“激活个体头脑中所具有的与所阅读内容有关的原有知识以及将这一原有知识与课文中的新信息整合起来而理解新信息的意义。”③也就是说阅读需要提取原有的相关知识,如果学生提取不出来就很容易对课文的理解出现偏差。

在《春》这一教案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提取原有的知识,形成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于漪在导入部分用学生学过的描绘春天的古诗引入,展开对春天的想象。这样在大方向上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引导,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在讲“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时,为让学生理解“逼”字的含义,她让学生用学过的诗句来表达。学生回想起了“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句,促进了对“逼”字的理解。④于漪老师教案中通过触发学生原有知识中对于“逼”的描写,对课文中的新知识加以整合。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导入部分非常重要,这一部分不能随意地设置和安排,而是要调动激活学生头脑中与课文相关的原有知识,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新旧知识的整合。

三 阅读组织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组织过程就是“把握课文的要点及要点之间的关系。”⑤要建立文章的结构,不仅要明确每句话的含义还要了解要点形成的结构。阅读教案的设计基于这一点,应该明确列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春》这篇教案中,安排了让学生分层,并在教案中列出“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第2~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第8~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这样明确层次可以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同时为接下来的教学带来清晰的思维。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会让学生对课文划分层次,但是落实到教案上,有时会忽略,其实文章的结构层次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划分层次不仅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同时也能使教案形成清晰的结构,促使教学有条理、有逻辑地进行。

四 阅读精加工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在精加工这部分中,外国学者认为学生在阅读中会进行推断,有些研究指出给学生设置推理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这是对于“自上而下”阅读猜测模式的训练。

《春》这一教案中让学生推断花下是什么情形,哪个字表现出了这样的情形。学生通过“闹”字推断出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当然推断题更多地运用在叙事题材作品上,特别是对于小说、喜剧情节的推断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可以通过若干推理题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

五 阅读监控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阅读监控实际上是元认知对于阅读的影响。许多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有效阅读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阅读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预设目标,明确阅读任务,带着具体问题阅读。

《春》把课文分解为三大层次,每个层次包含若干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教师为学生在本层或者本段中预设的学习目标,当学生把每个问题分析理解透彻后,就能对整篇文章很好地把握。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学生阅读的自我监控,不妨规划一份课文预读“自我监控问题单”,⑥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明确阅读的目的。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阅读教学应该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要求。教案的设计应该遵循这一理念。整体感知是对全文大体的感悟,学生进行“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可以通过情境设置。重点击破是对于课文细节的把握,学生形成“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中重点突破,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理解的细节内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体现的是教学并不是向学生进行灌输,而是引导、激发学生形成交易阅读,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关于阅读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中包含的心理学知识,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段落层次的划分,内容的推断,自我的监控。这样的教案蕴含着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理念,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注 释

①雷家祥.关于语文教案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1(19)

②邹小平.刍议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案[J].科学咨询,2012(2)

③⑤王小明.阅读与阅读教学:心理学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08(9)

④瞿葆奎等.语文教学经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8

⑥张向奎等.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设计理念篇7

关键词学科教育类课程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实践教学

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课程开发、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等带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而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师培养框架中无论是课程结构、教材体系、教育理念还是实践教育,变革步伐已经落后于小学语文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综上所述,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结构重建,目前可以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课程结构(内部学科构成)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和实践教育改革。

一、课程结构改革

主要解决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的问题,应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构建语文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新格局,而《语文课程标准》在理念上将语文课程当作一个不断开发、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对教师的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整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很高。适应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现有的以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为主干课程的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提高研究与训练的规格层次,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建设好着眼于宏观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小学语文课程论、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语文课程资源和教育力量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

二、教材建设改革

主要解决目前学科教育类课程教材存在的不足,适应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需要,编写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新教材当前。目前缺少一套适合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需要的教材;从与小学语文教育关系看,当前使用的教材无论在体系上还是内容上与小学语文教育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对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的反映缺乏一定的前瞻性;从《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课程理念看,当前所使用的教材自身没有体现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三维统一,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也没有从这三个维度去解析。

因此,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新解读小学语文教材,诠释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趋势,开发设计小学语文课程,尽快建设紧扣小学语文教育实际、紧跟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步伐的教材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针对我国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专业建设实际和各地初等教育存在的地域性差异,新教材的编写和体系建设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一是教材应该由对一般教育理论、教育规律和对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和教育规律具有深入研究和深厚修养的人员编写,理想的人员构成是高等学校研究初等教育专家和小学教育界的名师的组合。这样,既可以站在宏观的、理论的角度审视小学语文教育全貌,又可以站在微观的、实践的角度深入小学语文教育内部,编写出的教材则容易体现出一般学科教育理论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作用,又能够体现出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二是教材要有鲜明的开放性,兼顾小学语文教育的普遍性和地方性差异,将反映小学语文教育一般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普遍现象作为必修课的主要内容,而将具体细部的问题诸如教学设计、活动创设等放在课外阵地或者教育实践阵地去完成,把广阔的课程开发空间留给不同地区、不同学校。

三是新教材要融会贯穿新课程标准精神,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抽象的课程标准阐释与教育,通过足够量的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活动创设等具体方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在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的融会与体现。

三、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贯穿的语文课程理念,要求学科教育类课程要转变观念,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教育实践的能力水平,培养学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兴趣和情感。

《语文教学标准》把小学语文教育当作师生不断探索、不断展开、不断体验的过程,客观上要求教师具有热爱语文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崭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具有比较强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具有从事语文教育的综合能力。致力于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特别是热爱语文教育的职业兴趣和情感,是小学教育专业特别是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的重要任务。随着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推进,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正逐步推广并不断完善,教师这一职业逐渐提高对从事教育事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并巩固未来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思想,使其乐意为小学语文教育事业不断增长才干,增进专业学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热爱教育事业特别是热爱语文教育”这一呼声不仅不能降低,而且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增强感染力和感召力。

语文教学设计理念篇8

关键词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7-0024-02 

1 前言 

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重视其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更新,达到提升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信息化教学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先进教学方式,无论从教学效果上还是和其他教学相互配合的程度上来看,都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更显著的优势和实用性。因此,必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努力体现信息化教学设计对教学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2 语文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 

这是指借助网络或信息化技术来辅助传播语文教学内容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丰富、有趣。运用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其智能性、开放性来科学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最大化体现教学效果的优化作用。 

3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的必要性 

从中职语文教学实质来说,中职语文教学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修养与素质为主要任务。针对此种状况,鉴于现在中职教育中对文化课程的不重视以及轻量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就更要有目的、有重点、有方法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也就成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4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作用 

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首要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参与不积极。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差异,中职语文教学形式和内容缺少新鲜、生动的要素,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首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弥补中职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学习枯燥无味的不足。在教学方式上固步自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信息量不足,使教学显得枯燥无味。而有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融入,教学内容会显得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 

其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运用可以有效增强学习效果,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同时,因为知识接受的容易和多样化,以及在学习内容上增加了学习效果的生动性,学生在学习中也可以顺利地解决学习上的难点。 

再次,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往的传统教学设计费时费力,且运用效果不好。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融入,使得教学在实际操控方面更便捷、更流畅、更紧凑,显著提升教学效率。 

5 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实例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一定要同时关注技巧性与实效性,既要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备,又要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新课的导入,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这也是语文教学能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和情感基础。如在《蝉》一课的教学中,可以选择形象化的视频导入,播放一段与蝉相关的视频资料来作为新课的导入内容。特别是对平时学生感知有一定距离的学习内容,就更需要这样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来进行强化。相关教学资料的充实,就把教学活动从简单的教授转化为直观的展现,也降低了即将要学习的内容的理解难度。 

除此之外,在一些表达丰富情感的课程中,借助于信息化教学设计可以营造出相应的、浓厚的情感氛围。如播放背景音乐,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意境和情感的渲染,对于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十分明显。 

6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应用实践启示 

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学,主要是因为它缺少应试的压力,也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基础层次不等的状况,这就迫切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精力。首先,大力推广与运用信息化教学,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要想保证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教学设计环节就必不可少。其次,教学设计要创新,要针对实际教学内容,贴近教学实际。再次,在使用的次数上也要注意,要有计划、有目标,这样才能体现出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对语文教学的成效。 

教学实践表明,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注重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由此也可以获得以下启示。 

1)应该立足于“教什么”,体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信息化教学应由单纯理论知识设计向应用实践性设计转化,让学生能更容易接受学习内容,而且将课堂内的知识与课堂外的运用连接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面对中职学生对“语文”学科概念的缺失,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有一个自己特点的、专业化的教学设计。中职语文教学不能只单纯表现传统课文的内容,而应该更多地去提高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可行性。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不应该再是单纯的“听,说,读,写”的内容,而应该是为了使用好语文而去学习语文。 

2)应该树立“怎么教”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确定了教学目标后,就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或方式将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实际中去,这也应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唯一途径。只有把这个教学目标传达给了学生,才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或应该掌握的知识有所领会和理解,从而真正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和自信。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怎么教”的教学过程。在传统教学中,中职生对于语文这类实际运用性很强的学科普遍存在畏难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 

在信息化社会,学生对传统的文本性的学习内容已不再具有热情,而对网络信息或信息化的事物感兴趣。所以,运用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也是顺应教学时代性的必经之路。因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多样与精彩,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方式提供了可行性的教学形式,新颖而直观的教学方式,生动而形象的教学内容,可以成功达到“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充分运用了教学时间,充实了教学内容;释放了学生的想象,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明显。让专业性的知识不再枯燥,让语文教学在兴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循环和落实。 

7 结语 

综上,有理由相信,只要适时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吸引学生,让学生保持中职语文学习的特点,合理地将中职语文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整合,就可以把中职语文课堂建设成充满活力、富有专业内涵和自身特色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许侠.信息化教学设计让中职语文课堂更精彩[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3):124,143. 

[2]钟岳.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软件支持与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3(5):139-141,146. 

[3]朱红群.信息化理念下的中职语文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以《诗经·静女》为例[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30(2):114-118. 

上一篇: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范文 下一篇:食堂卫生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