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战略范文

时间:2024-02-01 17:07:39

教育信息化战略

教育信息化战略篇1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自信体系;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教育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2-0010-06

引言

21世纪初期信息与通信技术(ICT)飞速发展,它不断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努力抢占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我国于2010年7月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纲要》),其中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列一章,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发展纲要。为了实现《纲要》规划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目标,我国教育部于2011年3月正式启动了《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编制工作。由于我国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且水平不高,因此迫切需要借鉴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国际经验。

英、美等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近年来又推出了新的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英国于2005年3月了《利用技术:转变学习和儿童服务》战略,随后又委托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对其进行更新和修订,并于2008年7月了《利用技术:下一代学习(2008-2014)》战略,2010年3月又了《下一代学习:2010-2013执行计划》,不断地推进英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美国于2010年11月正式了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变革美国教育:用技术促进学习》,力图利用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促进美国教育系统的整体变革,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因此,深入研究近十年来英国和美国的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借鉴他国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本土化,这对于制定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和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英国教育信息化战略――构建信息化自信体系

1.战略制定的背景

英国政府将信息与通信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变革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为贯彻落实英国政府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英国政府于2005年3月了《利用技术:转变学习和儿童服务》计划,规划了2006-2010年英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四个主要目标:(1)通过为专业人士提供共享的理念、更令人兴奋的经验教训和在线帮助,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成果;(2)为“难以达到”的学习者提供特殊需求的学习支持、更激励的学习方法以及关于学习方式和学习地点的更多选择。(3)建立一个开放性访问系统,为家长和监护人、儿童、青少年、成人学习者和用人单位等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在线服务;并建立更多的跨组织合作,增加个性化支持和选择;(4)通过在线调查、观念分享和课程计划,在儿童服务、共同采购和方便管理方面改进系统和流程,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英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英国比较注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满足中小学、大学利用技术实现教学核心目标的需求。自《利用技术:转变学习和儿童服务》计划实施以来,英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学生和员工使用技术支持学习的自信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英国中小学和大学在电子成熟度(e-maturity)方面已经取得稳步进展,这里的电子成熟度是指教育机构进行战略地、有效地使用技术支持教育成果的能力。第二阶段,英国将进一步扩大技术在教育与技能系统中的应用范围,构建一个信息化自信体系,深入地探索技术在促进学习中的优势,提供具体的、可测量的改进和成果。特别地,在信息化自信阶段,教育信息化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具备更大的学习自;(2)利用技术支持学习,发展高层次技能;(3)领导和机构都能利用技术给学习者发送更加个性化的服务;(4)所有学习者,包括弱势群体、亟需援助和有特殊需要的人,都能通过技术获得价值。因此,这是一个系统范围的教育变革,需要各部门相互协作,不断努力才能实现。

2.战略的核心内容

英国《利用技术:下一代学习(2008-2014)》计划的战略目标是构建一个信息化自信体系(E-Confident System)。所谓信息化自信体系,就是指让学校、家长、学生、政府机构以及企业等所有教育参与者都拥有利用技术进行自我提高的能力。英国政府认为,建立一套现代化、世界一流的教育与技能体系是保障英国在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它能帮助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与个性化服务、开发高层次的技能,促进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全体学习者提高学习收益。信息化自信体系的架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体系的领导力,学习者、父母和用人单位,教育机构的容量和能力,技术以及个性化学习等组成部分。信息化信息体系是以支持学习者开展个性化学习为核心,以提高信息化自信体系的领导力、促进学习者参与和给学习者赋权、提高教育机构的容量和能力、建设一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保障。

(1)以个性化学习为核心

个性化学习是英国政府教育和技能方针的基本要求。为了促进个性化学习,下一代学习战略强调:使用技术工具支持学习者演示和共享他们的学习成果;确保学习者和参与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高质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权和控制权,以适应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难度;为学习者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学习经验,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开发和发送14-19岁的课程和文凭,支持灵活的发送途径,使学习能够在学校、工作场所、社区、家里等多种条件下发生;开发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使面授学习与在线学习、个体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够很好地混合起来;研究使用技术支持个性化评估的规范和功能需求,使用数字化评估为学习者提供即时反馈和学习诊断,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提高系统的领导力与创新性

组织变革的战略领导力是实现技术效益的关键。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将与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高等教育学院(HEA)、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学习和技能促进服务机构(LSIS)、国家学校领导学院(NCSL)和领导

力基金会一起采取行动,以确保教育系统的各级领导能够具备信息化战略视野,深入理解技术在学习中的潜力,全面支持利用技术来变革学习和提高组织效率。各级部门领导要以“科技领导者”的角色参与到这场变革中。通过网络将学校、供应商、大学、政府、企业的领导人组织起来,使他们对如何使用技术解决他们的问题达成共识。总之,提高系统的领导力和创新性,就是为了充分使用技术更好地发挥现有教育系统的能力,支持知识转化和共同发展,促进各级部门之间的知识和经验共享。

(3)促进学习者参与和给学习者赋权

英国教育信息化政策强调改革当前的教育和培训系统,使它成为以需求为主导、以客户为中心、支持个性化学习的系统。英国教育信息化政策非常重视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的平等参与。各级教育部门的所有学习者都可以通过技术访问到学习服务,确保没有学习者会因为客观条件无法访问而失去学习机会。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将与儿童、学校与家庭署商定一个国家目标,即5-19岁的学习者及其家庭都能够获取技术和学习服务,以确保没有一个孩子掉队。二是为学习者提供积极支持,确保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能够访问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将和国家评估机构(NAA)、质量课程论证(QCA)等相关部门合作,为学习者在学校、社区、家庭等环境下开展学习提供技术支持,使学习具有连续性。

(4)提高教育机构的容量和能力

建构信息化自信体系,必须要提高教育机构的容量和能力。中小学、大学及其它教育机构应该具备高水平的电子成熟度,才能使用技术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所有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员都应该具备使用技术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技能和能力,并知道如何使用技术支持更加个性化学习方法。高校已经具备数字化学习的基础设施,但还需要进一步支持远程学习和基于工作的学习,吸引海内外学生,扩大学习者的数量。除了劳动力开发以外,教育机构还将致力于提高技术资源和工具的有效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果。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将与国家合作伙伴一起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具体包括:在学习评估方面,确保评估与课程更紧密地匹配,具有更好的区分度;在课程和学习设计方面,处理优化学习进度、时间和学习风格等问题;在资源定位、获取与整合方面,支持使用媒体和通讯工具,获取第一手的、真实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交互方面,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并向学习者、家长和用人单位提供监测、评估和报告,利用一切技术满足他们的需求。

(5)建设世界一流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将与政府、机构和地方政府一起共同推动信息系统的互联,以支持政府的整体发展目标。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入跨系统的信息共享和连接服务,确保为学习者和教育机构提供连贯的、个性化的服务,包括实施跨部门信息管理、学习者统一身份认证和一站式学习支持服务等,从而促进信息在不同信息平台之间传递,帮助学习者在机构内部或跨机构之间成功过渡。此外,还要努力实现跨部门、跨区域地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并探讨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优质的学习资源支持所有学习者。英国政府将在资源采购、内容和服务等方面加强协调,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金效益。

二 美国教育信息化战略――技术支持下的教育系统变革

1.战略制定的背景

奥巴马政府提出了两个明确的教育目标:一是到2020年,将大学毕业生比例由39%提升到60%,使他们拥有2年或4年的学位,使美国大学毕业生比例再次位居世界第一;二是消除由种族、收入差距带来的学生间的学习成就差距。为了利用技术实现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于2009年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技术规划行动,并于2010年11月份正式了题名为《变革美国教育:用技术促进学习》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该计划号召对美国教育实施整体变革,呼吁美国民众与机构一起合作来设计有效、高效和灵活的教育结构和教学过程,提出了通过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来变革美国教育。

2.战略的核心内容

《变革美国教育:用技术促进学习》战略是以信息技术和学习科学为重要支柱,以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为核心,从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教育生产力五个方面规划了技术支持下美国教育变革的路径。在学习领域,借助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更丰富、更强有力的个性化学习经验;在评价领域,借助技术为有效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持续改善整个教育系统;在教学领域,借助技术开展联结性教学(ConnectedTeaching),强化教师的教学技能;在基础设施领域,建立让所有学生、教师都随时随地可用的基础设施;在教育生产力方面,利用技术的优势控制学习成本和提高学习绩效。

(1)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

美国教育系统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利用学习科学和信息技术,为所有学习者创建引人入胜的、相关性、个性化学习经验,以反映学习者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未来的现实。学习变革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学习者,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能够获得丰富而强大的学习经验,为他们成为全球网络社会中主动的、创造性的、知识渊博的、有道德的参与者而做好准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变革美国教育:用技术促进学习》战略提出了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

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师将相同的信息以同样的方式传递给所有的学习者,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通过提供多个维度的灵活性来让学生控制自己的学习。通过建立一套核心的、基于标准的概念和能力,形成所有学习者应该学习的内容基础。除此之外,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学习参与上有更多选择:大群体、小团体以及适合个人目标、需求、兴趣的活动。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中,技术对学习的支持表现在:(1)通过提供沉浸式学习环境和工具来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内容;(2)技术提供了比在传统教室中更广泛、更灵活的学习资源,连接了更广泛的教育者,包括校外的教师、家长、专家和导师,使学习者可以开展个性化学习;(3)支持学习者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展个性化学习;(4)在特定的知识领域,虽然制定了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标准,但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5)学习者可以通过技术管理自己的学习,例如电子档案袋。

总之,在教学方面,《变革美国教育:用技术促进学习》战略认为:(1)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解决、协作、多媒体交流等能力,并将这些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各学科课程教学中;(2)21世纪的学习是按需学习(on-demand learning),它既是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又是全方位的学习(Life-wideLearning),并且技术为按需学习提供了重要桥梁,使学习者在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情境中都能通过学习资源开展学习。

(2)基于技术的评估系统

为了促进美国教育系统的整体变革,《变革美国教育:用

技术促进学习》战略认为应该在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建立更好的基于技术的评估系统,促进整个教育系统不断地完善。基于技术的评估系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诊断学习者的强项和弱项,通过提供有关学生的数据来支持教学决策,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政府官员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应该制定能够衡量21世纪能力和所有领域专业知识水平的评价标准,以便能够测试学习者是否具备21世纪能力所要求的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多媒体交流能力等。在应用方面,应该将基于技术的评价系统与学习系统结合起来,以便学习系统能够了解学习者的能力水平,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同时,学习系统不断地收集有关学生的数据,也为持续改善教育系统提供了基础。

(3)联结性教学

为了促进美国教育系统的整体变革,《变革美国教育:用技术促进学习》战略提出了联结性教学。联结性教学的关键在于采用相互联系的教学团队代替了单独的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室是完全联网的,教学团队能够利用各种连接的内容、资源和系统,创建、管理和评估相关的学习经验,为学习者提供校内外的学习支持。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学习资源和专业知识,改善他们的教学实践,促进他们成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

联结性教学是一种团队活动。通过在线学习社区,一线教师、资深的教育家、图书馆研究员、课外活动人员、世界各地的各学科专家、社区组织成员等都可以在学生离校的时候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家长也可以更多地参与到他们孩子的教育中来。因此,联结性教学为教育系统提供了更有效的师资和教学资源,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4)国家数字化基础设施

国家数字化基础设施为教育系统的整体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撑。建立和完善国家数字化基础设施,确保每个学习者、教育者、各级教育系统随时都能够访问到他们所需要的学习资源。这里的国家数字化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宽带连接、服务器、软件、管理系统和管理工具,而且还包括人员、过程、学习资源、政策等。完善的国家数字化基础设施可以支持传统的课堂教学向联结性教学转变,使教学团队和学生们能够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工作场所、家庭等任何地方通过互联设备连接起来,使学习者能够参与到跨学科、跨组织、跨国界和跨文化的在线学习社区中开展在线学习。

(5)教育生产力

为了实现变革美国教育的目标,必须重新设计教育系统。教育系统必须充分地应用技术来实现个性化学习,确保每个学习者都能通过K-16系统取得适当的发展。教育系统必须要利用技术来规划、管理、监测和汇报教育支出,以通过一个可靠的、准确的、完整的各级教育系统财政绩效的视图来支持决策。为了提高教育生产力,教育系统应该采取必要的改善策略,具体包括:测量和管理成本;根据评价数据进行决策;采用迭代设计和开发;重组教学与学习;延长学习时间等。

三 英美教育信息化战略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近十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正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过渡到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广阶段。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广阶段,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为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保障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英国和美国都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纷纷制定了新的教育信息化战略,企图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整体变革,培养信息时代的创新人才,以达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绝对优势的目标。英国和美国的教育信息化战略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启示。

1.以促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加强教育信息化的战略研究

英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既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又制定了具体的年度执行计划,并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评价,及时调整行动措施,以确保实现最初的战略目标。教育信息化战略描绘了一个国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未来发展的蓝图,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方向。行动计划将未来发展的蓝图具体化为一步步措施,从而将教育信息化战略落到实处。近年来,我国实施的教育战略主要包括1999年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了宏伟的教育发展蓝图。这两个重大的教育战略都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了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突显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战略研究方面还有待加强,特别缺乏一套“战略规划――行动计划――评估与建议”的机制。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能够可持续发展,减少重复建设,提高成本效益,应该加强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需求为导向,开展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由于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创新性人才,因此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应该围绕着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从整体上分析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各个环节的影响,分析目前教育现状与教育现代化的差距,划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然后才能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信息化战略。

2.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促进教育系统整体变革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而教育改革与发展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英国特别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者开展个性化学习;而美国特别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了新型的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通过联结性教学和持续的学习评估来促进学习,企图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改革,从而达到变革美国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目标。从英美教育信息化政策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教育领域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转变传统的教与学方式,构建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从而达到促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目标。

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提升教育质量,因此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必须落实到如何提升教育质量。我国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就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质量工程非常强调信息化手段和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其中建设了3000门国家精品课程,并通过互联网共享,并且建立了网络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2011年我国继续实施“本科教学工程”,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一定要融入到教育系统的整体变革中,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抓手,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信息时代的创新人才。

3.以教育惠及全民为基础,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优势在于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让那些地理位置偏远的、有残疾的、经济条件差的弱势群体都能够享受到受教育的机会。英国非

常重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通过研究新型的接入方式,使偏远地区能够接入教育网络,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强调研究新型的辅助设备,为有残疾的人提供学习支持;此外,还强调为经济条件差的弱势群体提供公共服务,让他们享受技术支持下的学习。为了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英国建立了“连锁学校”,这种“连锁学校”的建立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支持。

教育信息化越发达越应该关注教育公平。由于教育信息化初期发展的不均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数字鸿沟,因此在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让教育惠及全民,促进教育公平。我国2003年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就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接收点和计算机教室三种模式,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与效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新时期,应该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区域学校布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各种途径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发挥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推动作用。

4.以提升应用效益为根本,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应用阶段,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效益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为了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开展了相关的课题研究。例如,针对教育信息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浙江大学开展了“浙江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与推进策略”的研究工作,结合浙江省的实际制定了浙江省高等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以评估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效益不是指一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是长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三者的结合。为了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必须转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观念,从注重孤立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面向应用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注重应用系统的集成与基础数据共享,以信息化为手段协调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化服务实体,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效益,从而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 小结

为了培养创新人才、保持国际竞争力,英、美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了新的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力图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英国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目标是建设一个信息化自信体系,使教育机构、教师、学习者、管理者等能够深入地探索技术在促进学习中的优势,自信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提供具体的、可测量的改进和成果。美国教育信息化战略强调通过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转变学习方式,建立联结性教学,实施持续性的教育评估,从而实现美国教育整体变革的目标。

教育信息化战略篇2

一、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电子政务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电子政务作为“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得到了大力的推动和发展。2004年10月,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要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加快统一网络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电子政务规划工作,逐步建成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框架。”教育电子政务作为电子政务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得到教育部党组的高度重视。周济部长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在教育部政务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筹规划下,教育部先后制定了《教育电子政务十五规划》、《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指导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建设。

应当看到,虽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距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但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速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力争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紧跟时代脉搏,迎头赶上甚至在某些领域或方面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二、正确认识我国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形势,进一步坚定建设教育电子政务的信心和决心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nNET)、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EBsat)不断升级扩容。成为我国重要的教育主干网;省市教育网络建设发展较快;各级各类校园网建设全面铺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初见成效。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和逐步完善,为加速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基础和物理条件。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展明显。与此同时,一大批功能性强、特色突出的专业网站陆续建成。据统计,目前各地、各高校陆续建立的学生就业服务网多达300多个,每年数百万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和各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开展毕业生信息和用人单位职位信息查询。这些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为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了大量专业服务,社会效益显著,标志着教育行政部门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又迈出了重要步伐。

应用系统建设全面展开。“十五”期间,教育系统大力推进办公自动化和业务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得到迅速发展。在教育部信息中心及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建立了全国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计划信息系统,实现了设备共享,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此外,教育部还建立了教育视频会议系统、远程教育监管系统、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网、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等司局级办公和业务处理系统,在实时会议、新闻、直属高校资金监控、西部“两基”攻坚项目管理、教育审计、科技项目网上申报与评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初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事业技术队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多年来,从事教育电子政务的同志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勤奋工作,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信息化的目标要求相比,与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我国教育电子政务建设都还有不小的差距,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三、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把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推向新的更高的水平

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既是一项长期任务,又是一项紧迫工作;既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更要切实增强紧迫感,明确阶段目标,突出工作重点,下大力气加速推进,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紧密结合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工作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指导我国未来信息化发展的总战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把学习贯彻《发展战略》作为当前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

(二)加强领导,统筹管理,加快建立和完善协调、高效的教育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教育电子政务实施以来,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初步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和管理、信息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并提供技术支持的工作格局。但也必须承认,现行的教育电子政务管理体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的需要。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成立领导班子和专门的工作机构,统筹协调管理本地本校的教育电子政务建设。要把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纳入本地本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统一筹划,统一部署。各地各校的信息中心要具体负责教育电子政务的具体实施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各地各校信息中心要始终以服务为宗旨,自觉服从服务于教育全局和中心工作,为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多提建设性意见,多出切实可行的实招,多谋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电子政务的开发能力和应用水平。在推进电子政务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财力还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出发,集中有限财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一是要加快建设一批业务系统以及配套的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库,同时,要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的需要,积极建设一批以教育系统为依托、以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的专业和应用系统;二是要以构建全国教育电子文件和信息交换系统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三是要高标准地推进门户网站建设;四是建立并完善教育信息技术支持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教育信息化战略篇3

引言

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技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是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定的阶段性统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CT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入拓展,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规划,以期能够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作为国际组织的欧盟及欧洲各国也在极力地通过教育信息化政策的颁布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例如,丹麦在2010年颁布了《信息技术宏大规划》,旨在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提高高中学生注册、考勤检查、课程安排及考试等流程的效率。荷兰在2010年启动了《知识网年度计??(小学、中学和职业教育)》,以帮助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提高ICT能力,使数字资源更易查找和访问等。2016年3月,英国发布《教育部2015-2020战略规划:世界级教育与保健》,制定了未来五年的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其中提出要大力推进STEM课程的开设率,提升相关课程的质量。德国在2016年10月出台了《数字化教育战略2030》,以大力促进数字化技能培养及数字化媒体的广泛使用,充分发掘数字化在教育各领域的潜能,增设所需的基础设施,制定体现时代特色的法律框架,并推进相关组织的战略发展,以数字化推动德国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如上页图1)。

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

1.社会经济背景

20世纪末期,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经济的发展也打破了国家间的界限,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和交流,与此同时,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欧洲各国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撑,提供各种渠道,让每个人获得广泛的知识,并培养其就业的能力。欧盟于21世纪初期相继提出了数字化欧洲、i2010、欧洲2020战略等战略规划,有力推动了ICT在欧洲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支撑。

2.多元文化教育背景

欧盟现有28个成员国,各成员国在其法律制度、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2010年,《欧盟2020战略》成为欧盟下一个十年发展规划,同时,有关欧盟未来十年教育质量提升的《欧盟教育与培训合作2020战略框架》,提出了欧盟教育与培训系统要面向2020年的四大战略目标,即实现终身学习和流动学习、提高教育和培训的质量与效益、促进公平教育和社会凝聚力、在各级教育和培训中提高创新能力。

欧盟教育信息化进程和政策分析

从信息社会的构想到ICT在教育领域中广泛且深入的应用,欧洲教育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根据不同时期欧洲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关注点,笔者将欧洲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信息社会的初步构想、ICT初步应用、ICT深入应用。

1.信息社会的初步构想

(1)政策内容

20世纪90年代早期,互联网的诞生、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传统生产结构被打破。为了应对信息技术时代的挑战,欧盟国际组织于1993年颁布了《成长、竞争与就业白皮书》,首次提出信息社会的构想,指出欧盟国家必须提供渠道,让每个人可以获得广泛的知识及培养就业的能力,鼓励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从而促进信息社会的构建。1994年,欧盟发布了《欧洲迈向信息社会之路:行动计划》,加强了信息技术在远距离工作和教育、大学和研究中心信息网络的建设等方面的应用。

(2)政策分析

①强调信息技术在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白皮书指出信息技术在让人们获得广泛的知识及培养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如解读信息的能力、渊博的知识及创造力、判断和决策力以及评估的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指出,要培养就业能力及竞争力,必须先知道什么是未来必备的技术,包括基本知识、技术知识和社会技能。

②强调职业训练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白皮书指出,欧盟国家必须将学校和企业结合,注重学生的职业训练。通过师徒制、鼓励服务业的新职业训练等将学校与企业相结合,通过设立再教育学校、开展志愿服务等开发潜在的劳动力市场,增加学生进行职业训练的机会。

纵观该阶段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其重点是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并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就业的能力及竞争力。

2.ICT初步应用

(1)政策内容

20世纪90年代末期,为了进一步促进信息社会的实现,欧盟委员会分析了ICT将对未来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及自身经济及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1999年提出了《数字化欧洲:一个全民的信息社会》(简称“数字化欧洲”)的方案,其整体目标是加速欧洲向知识经济转变。“数字化欧洲”方案分为两个阶段,即2000年启动的eEurope2002(2000―2002)行动计划和2002年启动的eEurope2005(2003―2005)行动计划。eEurope2002的目标是促进高速互联网的建设及其使用,其中包含架设廉价、快速、安全的互联网,向人和能力投资,促进互联网的应用三个方面。eEurope2005的目标是确保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将更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宽带接入,开发更好的服务、内容和应用,以促进互联网在教育等领域中的全面使用。

(2)政策分析

①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欧盟在eEurope2002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必须要加强廉价、高速、安全的互联网建设,确保至2001年底,所有学校都能够接入因特网并能够使用多媒体资源及相应的服务,确保至2002年底,所有教师都能配备和熟练使用因特网和多媒体资源。eEurope2005行动计划强调了更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宽带接入和各教育机构的连网,指出至2005年底,欧盟所有成员国的所有学校都要连接到因特网上,并能够实现网络上教学和教研,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机构也要连入网络。

②教师ICT能力培训。数字化欧洲方案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用数字技术培训教师”,具体采取的相关措施有:为学校、教师、学生配备互联网接口和多媒体辅助手段;培训教师使用数字技术,并对课堂上采用数字技术的教师给予奖励等。欧盟2000年启动的eTwinning是数字化欧洲方案中的一个重要行动计划。作为在线学习社区,eTwinning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欧洲的学校、教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多功能的交流和协作平台。不同学校的教师充分利用eTwinning进行合作交流,分享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资源,开展科研项目及在线培训活动,有力推动了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也使eTwinning延伸为教师的专业学习网络平台,提升了教师的ICT应用技能,促进了学与教方式的革新。

③信息?Y源的开发利用。数字化欧洲方案中指出,应将“开发欧洲教育服务和软件”作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eEurope2002行动计划强调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制定了《欧盟开发公共部门信息框架》等专项规划。大多数欧盟成员国都计划将国家知识资源如图书馆资源数字化等。

纵观该阶段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其重点围绕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师ICT能力培训、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展开,强调宽带网络的接入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这一阶段,欧洲ICT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数据显示(廖瑾,喻东,2010),与信息和通信技术相关的产业和应用对欧盟GDP增长的贡献率达25%,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率达40%。

3.ICT深入应用

(1)政策内容

2005年,欧盟推出建设欧盟信息社会2006―2010年5年战略计划《i2010-建立充满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欧洲信息社会》(简称“i2010战略”)。该计划希望建立一个开放的、有竞争力的数字经济,并且强调信息和通信技术是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融合的推动力。“i2010战略”以ICT技术为核心,包含三大支柱,涉及到建设低价、安全的高速宽带,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服务等方面内容,其框架如上页图2所示。

面对外部日益严重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人口老龄化、长期结构性失业等系列问题(廖瑾,喻东,2010),欧盟委员会颁布了指引欧盟发展的《欧盟2020战略》(Europe 2020-Europe’s growth strategy)(EU Commission,2010),提出了欧盟未来10年的发展重点和具体目标,它包含七大旗舰计划,其中《欧盟数字化议程》旗舰计划指出,“构建数字化统一市场、构建信息化领域统一标准、建立高速互联网、加强信息技术领域的研发、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大信息安全工作力度、加大对信息化的宣传和教育的力度”,在一切可能的领域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源和能源,从而达到应对危机、促进增长的目的。

(2)政策分析

①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持续更新。《数字化欧洲:一个全民的信息社会》方案的实施,即通过架设廉价、快速、安全的互联网,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欧盟“i2010战略”明确指出要“建立单一的欧洲信息空间”,关注宽带网络速度、内容资源、互操作性、安全性四个方面的内容。《欧盟数字化议程》旗舰计划也明确指出“加强欧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整个欧洲的高速信息网络”。

②教育信息化相关标准的制定。2010年,《欧盟数字化议程》旗舰计划指出,推进信息化领域统一标准的制定,统一信息通信协议,实现成员国内的互联互通,提高数字信息的可用性。因而,在2011年6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洲标准规则》提案,要求加大信息化标准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并在2011年12月,通过一项关于建立欧洲各相关方信息技术标准平台的决定,要求各成员国、企业界等认真执行有关信息化标准的政策,推动信息化标准工作的开展。

③加大信息化宣传力度和提高信息安全。欧盟把提高公众信息化素养、增强公众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作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因而建立了信息化素养指标体系和在线教育平台。另外,为了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加大信息安全工作力度,欧盟制定实施了信息安全宏观政策,加强对网络数据和隐私的保护,加强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打击网络犯罪,加强宣传工作等计划,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2013年,欧盟公布《网络安全战略》,确保数字经济安全发展。

纵观该阶段的教育信息化政策,《i2010战略》和《欧洲2020战略》一脉相承(廖瑾,喻东,2010),认为信息技术是欧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关注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尤其是高速互联网络的建设,强调了推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相关标准的制定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欧盟教育信息化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或在相关文件中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经过不断地努力,我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也初具规模,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培训也有持续推进。

纵观欧盟教育信息化政策内容及其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其对我国的启示如下。

1.持续更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保障教育信息化顺利推进

从宽带网络的接入、高速互联网的建设及信息安全保障到ICT设备的配置及更新,欧盟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在整个教育信息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颁布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政策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持续更新,从而有力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制定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标准,推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标准对其进行规范与引导。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开展了一项“关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指标”项目,通过定量的方法对欧盟各个国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确立了影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指标(卢双奇,赵建华,2013)。另外,《欧洲标准规则》提案的通过及“信息技术标准平台”建立的决定有力推动了欧盟教育信息化标准工作的开展。

3.建立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阶段性目标,确保教育信息化政策持续推动

欧盟在“信息社会的初步构想”阶段,注重增强公众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渠道,并在之后大力推进了ICT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数字化欧洲:一个全民的信息社会》方案,明确了宽带网络的建设、师生ICT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等目标。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发展,欧盟教育信息化政策的侧重点转向了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制定、信息技术领域的研发、信息安全等方面。由此,可以得出:在不同教育信息化阶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阶段性目标能够确保教育信息化政策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起到持续推动作用。

4.增强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的政策支持

教育信息化战略篇4

关键词:军队院校;军事信息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质量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这一重要论述表明:军事信息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关键。军队院校尤其是综合大学是培养军事信息人才的主体力量,要充分认识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科学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军事信息人才培养步伐。

一、正确认识军事信息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强军目标,必须在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开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而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由人来研究、开发和创新的,其与军队个各方面的结合也是靠人来实现的。这就决定了信息化人才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军队信息化的成功之本。

1.战争形态的转变呼唤军事信息人才。当前,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向基于体系对抗的信息化战争形态转变,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使得武器装备、训练和作战方式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性变化。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力量集成化、武器装备信息化、作战指挥自动化、战场空间多维化、作战样式多样化、作战效果精确化将成为其基本特征,信息的主导作用将突显出来,客观上要求实现信息收集、传输、处理及使用的高效畅通,实现用信息对物质、能量释放的精确制导,从而对战争实现有效的控制。

信息化战争是以人为主体、以信息与知识为中心的战争。在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其物理性能的好坏,更取决于其信息能力的强弱。在人与武器的系统中,人是最关键的要素,只有提高了人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才能实现人与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器的效能。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客观上要求军事信息人才的培养也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从本质上说,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战争的出现,都在进一步强调人的因素,人仍然是未来战争中的决定性因素。大力提高军人的信息素质,就要努力培养和造就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这是我军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也反映了我军人才群体内在的科学结构。

2.军事信息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我军“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关键。2006年12月29日国务院发表的《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提出,依据国家总体规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虽然,我军信息化人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广大官兵的信息意识逐步提高,军队院校信息人才培养的力度逐步加大,一批高素质的军事信息人才正在茁壮成长,但军事信息人才的短缺仍然是制约我军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信息技术是世界新军事技术的核心,是一门具有全面渗透、全方位拉动的崭新技术。在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上,特别是在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的战略转变时期,世界各国军队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跑速的快慢和跑位的先后,不在于起跑的基础,而在于军人的素质。军事信息人才是最宝贵的军事资源,只有重视和加强军事信息人才的培养,加速全军广大官兵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培养和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军队信息化的建设速度。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信息网络管理、信息网络攻防等专门人才的需求正急剧增加。在这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以软件开发人才为例,中国目前只有数万人,而美国已达数百万人,差距十分明显。随着信息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我军对各类信息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迫切。因此,军事信息人才的培养既是我军实现第二步发展战略的关键,也是我军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长期任务。

3.充分发挥军队院校在军事信息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军队院校是培养各级各类军事人才的基地,是培养军事信息人才的摇篮。我军在军事信息人才的培养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首先,军事信息硬件设施建设取得成效。从1994年起,全军院校都逐步建立了校园网,并实现了与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联网互通;全军院校图书馆统一了资源建设平台,并配发了现代化装备,实施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许多院校集中开发了虚拟实验室系统,随着仿真作战实验室、作战指挥和军种战役学等学科专业实验室的建成,学员有了全新的网上“砺剑”平台。其次,一批信息技术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成效。从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军队院校已经建立起以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等学科为主体的信息化军事理论学科群,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为主体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群,以作战指挥学、军事运筹学、军事通信学、军事情报学等学科为主体的信息化作战学科群,这些学科群互为依存、互为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信息化军事理论学科群是先导,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群是主体,信息化作战学科群是关键 [1]。这些为高素质军事信息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也进一步巩固了军队院校在军事信息人才培养中的龙头地位。

二、科学构建军事信息人才培养体系

按照军委、总部的战略部署,全军紧紧围绕实施人才战略工程主线,从军队建设转型和使命任务要求出发,探索形成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衔接、军事教育与国民教育并举、国内培养与国外培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格局。军队院校尤其是军队综合大学承担着培养指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坚持信息主导,立足联合作战,科学构建军事信息人才培养体系,扎实推进教育转型,是当前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1.构建信息主导的学员课程结构体系。课程体系是院校规范化、系统化教学的基本载体,也是决定院校人才培养的层次、特色及素质的先决条件。院校要培养贴近部队实际、胜任岗位工作、具备发展潜力的新型人才,就必须从课程的设置与搭配入手,最大限度地优化课程结构。首先,要根据是否贴近部队实际、能否优先满足第一任职需要的标准,来衡量和审视现有的课程设置,通过梳理、遴选、整合,准确定位每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价值指向,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课程群。其次,要按照课程分类的一般原则,把最适合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课程群分解为基础规范型、应用技能型、研究探讨型等三个层面,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手有机组合成最优课程方阵。最后,要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知识与技能相补充、体能与智能相结合、室内与室外相协调的辩证统一原理,科学设计具体的课程流程与递进导引机制,形成层次适当、衔接顺畅、相互渗透、互相联动、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课程结构网络。

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信息人才培养特征,特别是要开设一些应用性很强的信息作战基础、信息作战技术、信息作战战法、信息作战指挥、信息作战设计等战法、训法课程,使其与培养未来信息作战人才的需要相一致。 2.构建立足实战的学员模拟训练体系。实践是学习科技知识的最好课堂,岗位是提高科技素质的基本平台。为了切实提高学员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实战能力,就必须建立接近实战的训练体系。为此,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善于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实操能力,这是每一个任课教员必须把握的教学指向。对此,外军院校通过课题训练提高学员实操能力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器材进行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通过设置情况,布置想定作业,组织学员利用沙盘、地图、微机进行对抗性演练,让他们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应对各种复杂局面,训练他们的判断、决策、组织及临机处置能力。其次,要注重延伸教育时空,开辟和利用第二课堂,加强实践环节教学,让学员从实际工作和实践锻炼中学习本领。要与部队建立共育人才基地,学员在校学习期间要至少提供一次到野战部队当兵锻炼的机会,体验部队生活,了解基层需要,增强学习针对性;要探索开放式教学育人的新路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增长学员的见识,开阔学员的眼界;有条件的院校要进行虚拟现实式训练,这种训练具有逼真性、多变性、经济性等优点,可用于信息作战的合成训练,提高受训者的信息作战及其指挥控制能力和受训机构的整体指挥控制水平。

3.构建科学的学员评价考核体系。军事人才评价,是指军事人才管理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对各类军事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等进行全面了解和客观评估,为军事人才的选拔任用、培养、奖惩和资源配置等提供基本依据的活动。在院校建立军事信息人才评价体系,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为部队输送合格军事人才的基础工程。为此,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制定反映信息时代要求的科学合理、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是建立符合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军事信息人才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增强考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保证。具体地说,军事信息人才的评价标准应包括三个方面 [2]:第一,体现信息时代特征的军事信息人才共性的通用标准。如,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道德取向、必备的科技素养、顽强的战斗精神、持续的创新能力、健康的身心素质等,这些不仅机械化战争时代需要,在信息化时代也同样重要。第二,符合信息化要求的军事信息人才核心素质能力标准。如,根据军事信息人才的岗位不同,指挥人才应强化体现联合作战指挥能力诸要素的评价,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人才应加强对谋划、指导、检查、落实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解决棘手问题能力的评价,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应突出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新装备维护保障人才则应重点进行新武器装备维护保障能力的评价等。第三,突出反映不同军事信息人才个性化特点的具体评价标准。如,军事指挥人才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更高,必须有更牢固的军魂意识和全局意识,有更自觉的爱兵观念和创新精神等;指挥能力素质作为其核心素质,应突出深谋远虑、审时度势、智勇双全、灵活机动、信息制胜的能力等。

当然,对于在校学员而言,应采取评价与课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综合、辩证的评定,并探索对毕业学员进行跟踪教育服务的机制,为学员的岗位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三、稳步提高军事信息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是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途径,是院校经常性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协调教和学关系的重要手段,是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教育环境是院校教、管、学三者力量整合的集中体现,对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协调好教学改革、管理创新和环境建设的关系,才能稳步提升军事信息人才培养的质量。

1.加强院校信息化教员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育人。教员队伍建设是提高军事信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院校必须建立健全教员岗位准入机制、学科建设机制、教育科研机制、教员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规范教员的遴选、使用、培训、管理等诸环节的工作,才能造就和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员队伍。在教学方法上要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征。要以培养学员创新素质,发挥教员教学主导性和学员学习主体性,大力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要倡导以“变教为导、变学为研”为特征的“导研式”教学方法;以“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为特征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以“既教方法、又教思路”为特征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以“能力牵知识、应用带基础”为特征的“案例式”或“想定式”教学方法等。通过启发学员思路,锻炼学员思维,培养学员善思考、勤琢磨、肯钻研、能吃苦的适应信息化建设的优秀品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体现信息化特征,努力构建军事信息人才培养的平台,实现教学育人。

2.加强院校信息化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手段,实现管理育人。现阶段军队院校已经实现由过去的单一、片面、低效率的教学管理转变为现在的全方位、高效率的教学管理。然而,教学管理理念滞后、方法陈旧、效率低下的现象还在一些院校部分地存在着,并一定程度地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纠正教学管理的偏差,完善教学管理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为此,要确立管理创新的理念,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信息化管理干部队伍。管理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育人观念,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榜样意识和创新意识,要熟悉教育理论、教学制度、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提高信息化管理的素质和能力,做到“想管”、“愿管”、“会管”、“善管”。在教学管理中,要坚持教管并举,疏堵结合,奖惩相辅,求真务实,雷厉风行,努力提高管理效果。要以身作则,当好标杆,树好形象,切实发挥“一线带兵人”管理育人的作用。

3.加强院校信息技术设施建设,营造信息文化氛围,实现环境育人。要加速互联网、军训网、校园网三网合一工程建设,营造浓郁的信息文化氛围,为教员、学员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要打破院校之间、院校与地方之间、教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壁垒,营造可以自由享受信息社会中各种信息资源的宽松学习环境;要广泛推广信息化教学手段,抓好网络课堂的建设与应用,完善现代远程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营造与信息化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环境;要推广“无纸”办公、“不见面”联系和“无障碍”交流,营造有信息时代特色的机关工作环境。良好的信息文化环境,对学员信息素质的培养能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总之,军队院校应适应时代变化要求,着眼实现我军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坚持信息主导,科学构建课程结构体系、模拟训练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坚持改革创新,加强信息化教员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营造信息文化氛围,实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努力提高军事信息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军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坤华,李青海,余江明,陈亚滨.以军队信息化建设引领学科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62-66.

教育信息化战略篇5

网络威胁形势的发展速度快于安全团队可管理的速度,这导致许多企业需要大量增加员工和培训。与此同时,数据的量、增速和种类使企业越来越难以分析并了解安全风险位于企业何处。有限的资源以及失败的基于特征的解决方案也限制了安全员工进行有效防御的能力。

惠普公司企业安全产品部北亚区总经理姚翔表示:“全新扩展的HPArcSight产品组合所提供的解决方案能帮助企业安全团队和SOC对风险进行优先排序、自动进行应用层威胁检查并简化安全管理,从而降低风险,并提高防止内、外部宝贵数据被盗取效率。”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巡展走进南昌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中央电化教育馆承办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巡展”,近日正式启动,活动范围涉及我国中西部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陕西、甘肃和四川在内的8个省份。通过巡回展示和网上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将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中的优秀成果送到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让更多的中小学师生能够了解、体验、学习和使用这些成果,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升各地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体验、学习和使用。作为本次“巡展”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方,英特尔通过技术讲座及成果展示等形式,分享其通过创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同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推教育变革方面的积极努力。南昌站上,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企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教育行业中国大区经理贾晓明题为《英特尔引领教育变革》的演讲,为在场嘉宾深入介绍了英特尔对助力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方面的支持。

英特尔一直依托其先进技术和行业协同支持的模式,不断完善端到端解决方案,涵盖硬件、软件和数字资源、教育云平台顶层设计和技术咨询,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四个方面。目前,英特尔已与7家硬件厂商、20家软件及资源提供商、25家方案集成商进行合作,构建了完整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生态系统。英特尔教育云架构以服务为导向,帮助教育机构部署可管理、可拓展的、基于虚拟化的数据中心,通过CDN加速学校内容推送,确保校内教育云服务的质量。其端到端的安全解决方案确保学生上网及内容的安全,基于OPS标准的电子白板确保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

聚焦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近日,第十一届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在国家首批两化融合基地之一的呼包鄂工业区的核心地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原材料司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共同主办。来自主办方与当地政府领导、各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石化企业信息化部门负责人、行业信息化专家、IT供应商、媒体记者等400余人参加会议。

围绕“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这一主题,与会领导、专家和石化行业一线的企业代表以及众多IT服务商,对石油和化工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大会从不同的角度围绕“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这一主题,再次论证确定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是促进石化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这一观点;会议还明确了全行业两化深度融合下一步重点工作,并对近年来石化行业涌现出的50多个两化融合优秀项目进行了表彰。

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赵俊贵在主题发言中发表演讲,指出了我国石化行业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向方向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提高行业综合集成应用水平,未来5年,将在现有财务、采购销售、设备、生产运行管理等单一系统应用基础上,推动企业各系统间的集成,最终达到企业数据最终实现企业数据、信息及业务应用一体化目的,建设智能化工厂,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提供支撑持服务;二是推动石化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信息技术应用,促进行业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和安全环保,通过信息化提高行业本质安全水平;三是加强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的基础工作,大力开展行业信息化评估、推广两化融合新技术和成功典型案例,加快制定智能工厂、数字油田建设标准,建立行业信息化公共平台、协助政府完善相关政策体系等;四是进一步推动石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交流合作。

华为“互联新校园,携手众教育”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华为日前在京举行教育高峰论坛。此次以“互联新校园,携手众教育”为主题的高峰论坛吸引了来自教育部领导、行业专家、教育及信息化资深媒体人,华为合作伙伴等共200多人参会,华为首次提出的以领先技术和社会资源整合为核心,构建系统化现代教育体系为主旨的“众教育”理念,具有非常鲜明的现实意义。

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总裁马悦在开场致辞表示,“华为一贯关注和重视教育行业,愿意凭借多年来在通信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积累,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战略,致力成为全球教育信息化ICT合作伙伴,以弥合‘数字鸿沟’,提高教学质量,为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提供高效、灵活、安全的解决方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曾德华副主任在演讲中谈到,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在实现公平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重要作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祝智庭表示,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提出,围绕“三通两平台”核心任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过程中,尤其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华为凭借多年来对教育行业的深入了解,愿意以专业的教育解决方案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校与二者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并助力构建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互联新校园、携手众教育”,华为将继续以优质的ICT技术创新网络科技,携手中国教育行业合作伙伴及客户共建现代互联校园,共同创建面向未来的创新管理与教学模式,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快速发展。

“2013智慧城市领域系列研究出版物会”在北京举行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把城市信息化建设模式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推向另一个高度。截至2013年5月,已有将近200个地级以上的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超过了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数量的50%;相比2012年,2013年启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数量大幅增长,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正在踊跃加入智慧城市建设热潮,部分基础较好的城市已经完成从理论探索、概念包装向实施和落地阶段的转移,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呈现规模发展态势。。

日前,“2013智慧城市领域系列研究出版物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以“智慧城市建设战略、策略与实施研究”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赛迪设计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战略研究》、《中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战略研究》、《中国智慧城市评价与实证战略研究》、《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战略研究》及智慧环保、智慧园区、两化融合、智能电网、智慧矿山等智慧城市相关领域的一系列战略研究,并对这些战略研究进行了解读。

会上,与会嘉宾在深入了解赛迪设计关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战略、顶层设计、两化融合、建设评估等不同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之后,深入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热点问题。

卡巴斯基在线金融交易安全保护获AV-Test创新奖项

近日,安全厂商卡巴斯基实验室宣布,由于公司产品出色的在线金融交易保护能力,被授予备受瞩目的AV-Test创新奖项。

据悉,这一奖项主要得力于卡巴斯基实验室的安全支付技术。该技术已被整合在卡巴斯基安全软件和卡巴斯基PURE产品中。不仅如此,安全支付技术还将做为一款单独的解决方案,帮助银行等机构保护客户免遭针对性攻击的侵害。AV-Test的专家一致高度评价了卡巴斯基实验室保护在线金融交易的能力和效率。

卡巴斯基实验室产品和卡巴斯基安全软件经常在AV-Test测试中获得最佳成绩。最近一次测试结果发表于今年8月,在此次为期6个月的测试中,卡巴斯基安全软件和其他两款安全解决方案(参加测试的共24款解决方案)在保护级别和可用性方面,获得最高评价。同样是在8月,卡巴斯基安全软件在另一项AV-Test测试中获得优秀的测试结果,100%拦截了利用合法软件漏洞发动的攻击。而AV-Test并不是唯一一家对卡巴斯基实验室产品屡屡做出高度评价的组织。卡巴斯基实验室产品经常获得来自知名安全组织颁发的奖项,其中包括MRGEffitas、AV-Comparatives、DennisTechnology等。

微软Surface、Windows Phone珠穆朗玛巅峰之旅

近日,微软Surface、Windows Phone珠穆朗玛巅峰之旅车队历经近一个月的行驶,终于圆满完成此次珠峰之旅返回北京。途中,车队成功抵达珠穆朗玛峰山脚,开设了全球海拔最高的Surface系列产品和Lumia系列产品体验站,把最新的科技带上世界之巅,方便当地居民与游客更好地与外界沟通。

据悉,微软Surface、Windows Phone珠穆朗玛巅峰之旅车队于2013年9月7号从北京出发,沿丙察察线进入藏区,经林芝、拉萨、日喀则,抵达珠穆朗玛峰,在珠峰观景台宾馆、大本营帐篷茶馆和邮局等三处开设了全球海拔最高的Surface平板电脑和Lumia手机体验站,为当地的民众和旅友提供便利,更好地与亲友沟通。在这里,用户可以体验到微软SurfaceRT平板电脑、Surface专业版/中文版、诺基亚Lumia920、625智能手机,以及必应搜索等服务。

在每个体验站,微软工作人员都会详细指导体验站负责人员如何使用Surface以及Windows Phone设备,以确保未来途经此处的居民或游客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与支持。微软市场部总监于洪表示:“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用科技帮助人们更好的办公娱乐,和他们的亲朋好友保持更好的沟通。而且,与其它在珠峰发起的活动不同的是,微软将定期与这些体验站保持联系,明年会进行设备的长期维护与更新,以确保将最新的产品与技术不断带给当地民众。”

珠峰观景台宾馆体验站为宾馆负责人平措表示:“微软把我们平时只有在电视广告里才能看到的产品带到我们身边,真是太让人兴奋了。这不仅给了我们一个可以近距离体验微软最新产品的机会,也给我们的旅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联想、英特尔、微软达成战略合作,助力教育信息化

近日,“聚合领先优势共建智慧教育”——联想、英特尔、微软SMILE(Strategic Microsoft Intel Lenovo Education)战略合作启动会在京举办。在来自教育部和部分省、市、自治区的教育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见证下,三家公司宣布:将在教育部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携手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开启全面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基于云技术的数字校园等解决方案,以多样的数字化工具和创新的云平台,助力打造未来教育信息化环境。启动会上,三方战略合作的首期成果——SMILE数字校园解决方案也一同亮相。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副主任、中央电教馆副馆长蔡耘蔡耘在发言中强调,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将不断强化机制体制创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鼓励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多种调控手段,形成良性竞争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联想、英特尔、微软三方本次达成战略合作,将为教育信息化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教育信息化战略篇6

关键词:空军;信息化;后勤人才;教育研究

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活动,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加强空军信息化后勤人才教育研究,是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后勤教育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准确把握空军信息化后勤人才的本质内涵和素质要求

对空军后勤来说,是信息化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信息化后勤建设的第一资源。就素质特征而言,除满足新型后勤人才的共性要求外,必须突出信息素养,具有时代意义的先进信息观念、敏锐信息意识、丰富信息知识、稳健信息心理等重要素质。

信息知识丰富。微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及其军事运用。获取、传输、处理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原理以及安全防护措施,具有完善合理的信息知识结构。开设专业信息科学课程,强化专业信息化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使其成为信息科学知识基础扎实、信息科学技术熟练、专业信息应用能力强的骨干人才。

信息技能娴熟。必须具备数字化网络系统的运用能力和信息化设备的驾御能力。必须熟练掌握信息化保障装备设备的技术性能和重要特征,必须具备快捷获取有效信息进行信息化保障装备研制和数字化改造的能力,不断提高后勤保障装备信息化水平。

信息心理稳健。必须具备坚强意志和稳健的信息心理,在纷至沓来的信息刺激和舆论攻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正常的态势判断力和指挥才能,始终做出正确抉择。

二、科学确定空军信息化后勤人才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空军信息化后勤人才教育的总目标:以胡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重要论述和中央军委颁发的《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为指导,以空军“高新人才”战略为依据,以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长远发展为落脚点,以信息化战争空军作战需求为牵引,促进和推动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具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三支信息化后勤人才队伍:

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战略眼光、能够把握世界军事后勤发展趋势、懂得信息化战争空军后勤指挥和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后勤指挥人才队伍。通过教育,后勤指挥人才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丰富的信息知识、高超的信息素质和能力,科学谋划和组织协调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制定信息化后勤保障预案,妥善处理信息化后勤保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信息化条件下空军攻防作战需要。

培养和造就一支具备专业技术基础、能够迅速解决技术难题、熟练掌握信息化保障装备的后勤保障人才队伍。通过教育,后勤保障人才全面,及时排除信息化后勤保障的各种故障和技术难题,实施信息化后勤保障。

培养和造就一支站在科学前沿、组织谋划信息化理论创新发展和关键信息技术攻关的后勤科研人才队伍。通过教育,后勤科研人才具有很高的学术技术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能够站在学科前沿科学谋划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研究和提出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战争空军后勤保障和信息防护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新理论,丰富和完善空军后勤理论体系。

三、积极探索空军信息化后勤人才教育的基本模式和主要形式

信息化后勤人才作为一种具有特定素质要求的新型后勤人才,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空军后勤人才尽快适应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保障的时代要求。基本模式有:

(一)联合教育。

充分利用军内外教育机构在信息化人才教育方面的资源优势,达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信息化后勤人才,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和效益。主要形式有:

军地联合。选择信息化教育基础较好的地方院校、科研院所,采取培养“国防生”、“4+x”教育或者选送人才进修等方式,为空军培养信息化后勤人才。

军内联合。军种之间建立长期和固定的信息化教育协作关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部队及时向院校提出信息化后勤人才的具体要求,为院校信息化教育提供相关信息资料和人才教育实习场所,为信息化后勤人才教育创造条件。

军外联合。积极参与国际军事后勤教育的交流与协作,加强国际间军事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外军后勤先进的教育经验和管理方法,了解当今军事科技和后勤建设发展的前沿信息,推动空军后勤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共育信息化后勤人才。

(二)分类教育

根据后勤信息化建设对人才不同需求特点,按指挥决策型、开发研究型和勤务保障型对信息化后勤人才进行分类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信息化指挥决策型人才教育。主要是针对履行指挥职责的后勤领导和参谋、助理进行教育。使其在理解国家军事战略意图、精通军事后勤、善于宏观谋划的基础上熟练使用信息化指挥设备和信息网络,具备很强的信息化战争后勤组织指挥能力。

信息化开发研究型人才教育。主要是针对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的人员进行教育。重点培养关键技术攻关能力和新武器装备技术保障能力,使其成为精通现代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掌握空军后勤理论、解决空军后勤信息化保障重大技术难题的技术专家。

信息化勤务保障型人才教育。主要针对空军后勤各专业和新武器装备部队保障人才进行教育。教育方法是在院校各专业设置信息化应用人才培养方向,开设专业信息科学课程,强化专业信息化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使其成为信息科学知识基础扎实、信息科学技术熟练、专业信息应用能力强的骨干人才.

岗位变化式循环教育。针对空军后勤人才岗位的变化,尤其是非领导岗位进入领导岗位,或领导岗位上的纵向、横向层次调整,及时组织短训、轮训,实施专业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及相关知识教育,尽快适应新岗位对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的要求。

自主开展网上学习。研制信息科学网络版课件,运用军队校园网和军事综合信息网,为受教育者提供学习内容,使其随时通过网络开展自主性学习,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志初《树立人才培养新观念》战士报2004年9月28日.

[2]《关于科技与人才论述选编》,总政干部科技文职干部局编印,2002年1月版.

[3]《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方略研究》,郭若冰、杨树旗、张启华著,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4]吕天宇、杨眉剑:论信息化条件下军校学员的自主学习[A].北京:出版社,2006.

教育信息化战略篇7

[关键词] 信息化战略 研究 启示

企业信息化战略就是企业通过对信息化进行的全面总体的中长期规划,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向。搞好企业信息化战略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企业信息化战略,许多国家都将其列为国家级重大项目,实践中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国外企业信息化战略的研究

信息化对于国外现代企业来说,已经上升到一级战略的高度。

1.美国企业信息化战略的相关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 企业信息化战略作为企业一种职能层面的战略已经成为美国信息管理界研究的热点,美国政府高度重视本国的信息化建设,为了推动信息社会发展的进程,美国尤其重视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美国政府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作为政府的施政纲领,消除限制,倡导竞争,积极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把信息化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诺兰(Richard Nolan)曾提出过著名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划分理论,通称:“诺兰模型”。美国信息管理学者W.R. Synnott 和W.H. Gruber 在其出版的《信息资源管理:20世纪80年代的机会与战略》一书中探讨了信息战略问题。在信息化建设中,美国的许多企业如Exxon. Mobil、Chevron、Texaco等企业也按照本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成功制定了企业信息发展战略。

2.日本企业信息化战略的相关研究。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日本政府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制定信息化战略和信息化计划,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快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不断扩散,有力推动了信息化发展,奠定了企业信息化的初步基础。20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性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日本政府和企业,更加深刻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日本经济和企业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推动和实现企业信息化,日本政府及时提出了“IT立国”、“IT基本战略”、“e―Japan战略”和“u―Japan”等,不断加强和完善了以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为中心的产业政策,为企业信息化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力推动了日本企业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在进行企业信息化战略时,日本企业注重将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传统的管理方式相结合,按照科学的方法改造现有的企业业务流程,同时,在雇用、工资、晋升方面均采取了有效措施,以确保信息化战略所需的IT人员。

3.欧洲企业信息化战略的相关研究。德国是欧洲头号经济大国,也是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经济强国。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德国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1999年制定的“21世纪信息社会的创新与工作机遇”,是德国第一个走向信息社会的战略计划。进入新世纪后,德国又制定了“2006的德国信息社会行动纲领”,这是德国走向信息社会的主体计划,对信息化战略的主要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强调要通过政府创造环境,实施政府与产业界的合作,形成向信息社会转移的体制和机制。目前,德国正在制定第三套信息化行动计划(2006年至2010年)。这个计划与欧盟的信息社会计划是一致的。通过制定和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德国信息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英国作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也十分清楚在信息时代、网络经济时代,信息战略是决定经济上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同时英国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日趋下降、企业的人力成本不断增加、生产全球化的压力不断增强,英国政府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英国政府了一系列政策,阐明了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方针与目标,确立了以中小企业为重点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同时,为推进企业信息化,英国政府实施了系列的专项规划:“信息社会计划”和“技术就是企业”,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法国为进一步缩小信息化发展领域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法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法国政府宣布将建立信息社会定为其行动的重点之一,同时还提出一项信息社会政府行动计划,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政府的“主要目标之一”,以弥补法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使信息技术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新动力。在推进信息化的同时,法国政府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学生技术课教育的一部分,分别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开设信息和通信技术教育,而且极其重视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将其作为国家教育制度的目标之一。储备信息技术人才、推进信息技术发展成为法国信息化战略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这也为其信息化战略的推进提供了最强的推动力,进一步缩小信息化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二、国外企业信息化战略对我国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启示

1.企业积极跟进。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只有实施信息化战略,企业真正实现信息化,企业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实现健康发展。发展至今日,发达国家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可说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2.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与政府支持。企业信息化实施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但涉及到企业产、供、销的各个环节和人、财、物资源配置的全过程,还要靠政府的引导和协助,构建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平台,为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目前,我国企业在资金和科技实力上还不能与美国、日本、欧洲的企业相比,特别需要国家的积极扶持,要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完善的调整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支持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对于国内企业来讲,其信息化虽然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成熟的行业应用为基础,但在探寻适合国内企业的本土化方面尚有待继续探讨。显然,绝不能照搬国外的产品和理念,只有适时找到中外企业在行业管理和应用上的差异和平衡点,以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带动企业信息化体系的建立,才是中国企业信息化战略的正确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障碍及对策建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1

教育信息化战略篇8

 

社会发展,教育先行。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类面临很多社会生态问题的挑战。社会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是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必要保障。

 

可持续发展应该着眼于提供一个使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的环境,解决好保护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问题,以满足当代和子孙后代的需求。教育是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创新教育是社会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在信息社会,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以至每一个国家相比以往都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获取海量信息,得到其所需要的知识并服务于工作和生活。无距离差异的交流、方便快捷地获取海量信息并服务于工作和生活,已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实。作为资源,知识是唯一不会因为人们的分享而减少的财富。利用信息技术传播知识,知识将真正成为无边的海洋。为应对未来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提出的挑战,在教育领域应尽快实施不以竞争现有资源为出发点、以探索未知领域为目标的“蓝海战略”,推动先行教育,才能将人类带入美好的未来。

 

一、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创新发展战略

 

社会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水平。知识不会因为分享而减少,但传播知识的渠道与信息发展技术息息相关。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互联网带给每一个人最大的影响是潜在的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教育创新发展首先应致力于将这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变成真正的福利。教育的发展目标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公民的受教育需求,并以服务当下社会及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为己任。

 

教育现代化和创新发展需要有效的管理,引进先进的教育必须配合相应的教育形式和过程。管理的意义在于依据可靠的相关数据的支持,正确引领教育创新发展趋势,及时解决创新发展过程的问题,保障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发展战略首先要关注直接的劳动力市场,要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进行监测与预报,高等教育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预测结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适时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该战略应该注重先行教育的理念,提高对学生超前教育的水平要求;通过创新性教育技术,实现超前于时代的学习内容的传播;借助于教育机构与企业战略伙伴关系,实现精英化教育的理念。

 

二、基于互联网的灵活多样的创新教育模式

 

教育理念需要通过相应的教育体系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发展速度及竞争力快速提升是衡量一个社会的两项重要指标。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竞争力快速提升的途径只能是国家权力机关、执行机构和公民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社会提供的条件。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是教育,俄罗斯联邦将互联网作为国家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依据对2030年以前社会经济发展长期预测结果,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制定了普及教育规划。依据该规划,教育集群、教育网络社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信息传播空间、远程教育机构和虚拟大学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将成为未来信息社会的主导教育模式。相关主要概念界定如下:

 

1.教育集群——既是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商业实体,也是独立的管理机构。该集群基于开展创新教育这一共同目标,协调运行,以确保国家通过创新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和安全性。该集群服务于个人、社会和国家,通过教育途径致力于建设具有高度的道德水平、积极进取的态度、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社会。该教育集群主管俄罗斯公民的教育和教育的创新发展。

 

2.教育信息传播空间——利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执行俄罗斯教育集群教育活动所形成的关系共同体。

 

3.信息分析互联网门户网站——基于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以全球创新发展问题为导向的信息和通信系统,作为虚拟教育机构,具有为用户提供教育支持的能力。以分散经营的方式存在,利用高效的媒体工具构建平台,提供的主要服务功能如下: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公务和行政活动、社会经济组织涉及教育培训的环节、社交网络用户、协助提供教育服务和具体的教育活动以及为用人单位提供特定的专业人才培训服务。代表性的门户网站应该包括教育网络社区、远程教育机构和虚拟大学。

 

三、先行教育理念与创新发展战略的契合

 

在国民经济所有领域提倡和实施创新发展是保证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创新发展不仅是基本的创新过程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作为创新发展存在的必要条件的创新潜能系统的发展。因此,离开先行教育的创新发展,就是忽略了创新潜能系统的创新发展。倡导先行教育的意义还在于,使全体社会成员的认知高于生活,使支持超前教育成为共识,引领人们合理地利用过去的经历进行超前教育,以解决全球化问题为出发点,打开人类创造力的潜能。

 

先行教育,不以竞争现有资源为出发点,而是探索未知领域,寻找新的发展道路。这与蓝海战略也不谋而合。先行教育是高等教育领域的蓝海战略。“蓝海”,即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未知的、不受竞争的学科领域。在这一领域,需要的不是彼此的征服,而是新机遇的发现。

 

四、教育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及评价机制

 

教育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应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社会提供的机会,利用系统分析、系统综合、控制理论、自组织理论、经济理论、经济数学建模、预测、计算机科学和社会学的概念建立该智能系统,将作为教育信息传播空间的关键组成部分的信息分析互联网门户网站作为创新发展的基础设施,促进教育信息传播空间的形成和发展。1.教育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使用超前的教育方式,培养人才致力于应对预测的世界及国家未来的需求及挑战;

 

选择超前教育的培训专家,按照“蓝海战略”,预测未来;

 

合国家发展规划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长期预测,制定超前教育规划;

 

参与式的方法进行受教育者教育规划的制定,注重参与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训练、学位论文等高级培训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促进教育集群与国家科研生产实体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

 

建立预测模型,利用控制理论建立教育创新智能控制系统。

 

2.创新过程的评价机制

 

宏观层面。受教育者及家长对教育机构的满意度、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满意度及教师对教育机构的满意度。

 

微观层面。重点分析教育培训产品的市场接受情况。各教育培训机构采用超前教育的方式培养的学生中有多少好“卖”的毕业生;毕业生中适用于当下社会需求及未来社会发展的数量及比例;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估,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可行性进行评价;鼓励采用智能控制技术,通过创新发展订单管理,形成智能控制系统订单式培养效果的评价。其中,同行评审将成为智能控制系统评价机制的重要补充。

 

五、总结

 

先行教育,即教育走在时代的前列,着眼未来需求。在信息社会提供的先进互联通讯技术基础上,建立开放式资源共享教育平台,整合教育资源,利用大数据及控制理论,建立具有预测未来需求功能的智能控制系统。该模式旨在超前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的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以及创新精神、有能力应对未来挑战的、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专家。创新过程的评价不仅应关注现代化的升级,更应该总体把握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信息化突破了阻碍教育资源分享的围墙,随着先行教育的实施,利用最低的成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不再是梦想。

 

上一篇:工商联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下一篇:残协年度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