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教案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31 16:58:56

时间管理教案设计

时间管理教案设计篇1

    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加工处理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比较、分析、综合等心理操作,教学设计要符合这种知识处理规律。因此,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分解,使之符合一定的加工顺序,同时以一定的媒体形式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处理,即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知识的加工与处理。由于这种教学设计理念只关注知识的处理,因而被称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这种教学设计中,教师被看作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也称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风靡全球。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类的知识不是“纯客观”的,不是他人传授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自己建构的。因而,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权利。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环境,学生是学习环境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辅导者。由于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又被称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只重视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其结果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度相信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无法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其结果是,学生自我探索,无法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知识传授。即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都存在明显缺陷,两者都过分强调教与学的某个方面,而将教与学割裂开来。

    二、行为理论的教学体系设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国家开始以行为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行为理论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leont’ev根据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心理学理论发展而来的。行为理论属于交叉学科理论,研究特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行为活动,最早被前苏联应用于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设备控制面板的人性化设计。在20世纪90年代,bonnie nardi等人将行为理论引入美国等西方国家。行为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其基本思想是,人类行为是人与社会和物理环境所造就的事物之间的双向交互过程,人类行为的产生来自于主观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之中。行为理论认为,在教学中,应将学生与知识统一起来,实现学生与知识的双向交互,最终达到主体与客体的辨证统一。

    行为理论通过构造行为系统来实现,行为系统包含三个核心元素和三个环境元素,三个核心元素是主体、团体和客体,三个环境元素是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环境元素为核心元素提供其赖以存在的环境,构成核心元素之间的联系。在核心元素中,主体是行为的执行者,是行为系统中的个体要素。客体是主体加工处理的对象。团体是指行为发生时行为主体所在的群体。行为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必须以工具为媒介,包括现实工具和抽象工具。对于学生来说,现实工具可以是语言、教材、媒体或互联网等;抽象工具可以是某种思考方法、某种解题规则等。工具将行为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规则是客体需要依赖和遵循的法律、标准、规范、政策、策略、伦理道德、文化传统等,是主体与团体之间联系的纽带。劳动分工是团体内部为完成某种任务而采取的组织管理策略,通过劳动分工将单个主体、团体和客体联系起来。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核心元素设计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核心元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团体三个部分。其中,主体是参与案例教学的学生,客体是教学案例,团体是主体学生所在的学习小组。

    (一)主体的设计   学生是行为系统中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和控制作用。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尤其要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由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

    其一,与其他课程相比,财务管理课程理论在许多方面都与我国现实存在显著差异。如筹资理论认为,股权筹资方式筹资成本最高,但在现实中,我国绝大多数公司会首选股权筹资。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差异,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等有密切关系。仅仅依靠教师讲授书本知识和案例,学生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很难理解这种差异。

    其二,很多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没有唯一的答案,站在不同利益人的角度,会作出不同的财务管理决策。如对于公司利润分配,站在股东的角度,当公司有好的投资机会时,股东希望尽量不分配现金股利;当股东自身有好的投资机会或者希望尽早收回投资降低风险时,会要求公司尽可能多地分配现金股利。站在债权人的角度,则不希望公司分配现金股利,因为公司现金流出会降低债务的保障倍数。对于此类问题的学习,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很难真正掌握问题的本质。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扮演不同利益人,使学生像相关决策者一样身临其境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二)客体的设计   对案例教学来说,案例设计要遵循时效性、广泛性、亲和性原则。时效性强调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信息媒体掌握当前的热点经济问题和经济事件,用最新事件作为教学案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热情。同时,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内容也在不断发展,过于陈旧的案例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广泛性强调案例来源要广泛,包括来源范围广泛和来源途径广泛。来源范围广泛,指从古、今、中、外全部空间和时间范围寻找教学案例;来源途径广泛,指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报纸、专业期刊和一般杂志寻找教学案例,还可以将学生经历的经济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如对mba学生所在单位发生的经济事件进行适当修改,作为财务管理教学案例。从长远来看,学校可以考虑建立校内共享的财务管理案例库,并制定一些鼓励政策,支持教师参与企业合作,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企业为学校教学工作提供案例,学校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亲和性指财务管理教学案例要尽量来自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对案例有亲切感,认为案例有实际意义,从而有兴趣了解和分析它。如在进行资金时间价值教学时,可以用购房者按揭贷款作为案例,让学生运用复利和年金知识计算购房者在全部还款期内实际还款额的现值,与直接用现金购房方案相比较,对两种购房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三)团体的设计   教学中,可以将学生所在的班级作为一个学习团体,也可以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作为学习团体。对于案例教学来说,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作为学习团体会更有效率。因为小组讨论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既有利于分工协作,又有利于督促和带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可以在各小组内部初步讨论后,要求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并要求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进一步思考和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至于小组人数,可根据课时多少、案例大小、具体分工来确定。既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搭配,或者按照住宿相近、方便学习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教师在分组时要注意各小组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别不能过大,每个小组都有能力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人员的安排要有利于对案例的学习和讨论。

    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环境元素设计

    环境元素包括规则、工具和分工。环境元素的任务是根据主体的需要,提供主体搜集和加工客体的工具,对团体进行恰当的分工,并为整个案例教学顺利进行提供规则支持。

    (一)工具的设计   案例教学过程需要借助工具来完成,根据对学习者所能够提供的支持,工具可以分为效能工具、认知工具和交流工具三类。效能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如字处理软件、作图工具、搜索引擎、教学多媒体等。认知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发展思维能力,如语义网络工具、数据库、专家系统等。交流工具可以支持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如基于internet的email和聊天工具等。财务管理课程与宏观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变化、与微观企业的行为关系甚为密切。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各行业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使财务管理领域不断出现新事物和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从国内、国际全面有效地发掘更新、更有说服力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因此,基于互联网的工具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分工的设计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和发言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容易滋生某些学生的“搭便车”行为。为了尽可能减少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制定相应检查和处罚规则等监督和约束措施。如检查小组每个成员的笔记,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在课堂讨论时发言,对课下讨论要求有记录,对偷懒行为给予惩处等。这样,通过小组间的合理安排、小组内部的合理分工,以及有效的规则来消除学生“搭便车”行为。

    (三)规则的设计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制定一定的规则,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激励和约束。这种规则既包括针对个人或者团体的行为规范,也包括案例教学的激励考核制度。教师可以将学生成绩与其所在小组成绩和个人表现挂钩,分别赋予小组成绩和个人表现一定的权重,计算学生成绩。增加小组成绩的权重,有利于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增加个人表现的权重,有利于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自我表现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规则,引导学生行为。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人际交往来影响和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且可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小组学习的参与者。同时,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帮助小组实现内部分工,为案例教学提供规则,并向学生传授使用工具的方法。这样,教师就完全融入到案例教学的行为理论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梁国萍、黄亿虹、曹筱春:《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第1期。

    [2]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年第12期。

    [3]田祥宇:《论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

    [4]王延玲、吕宪军:《论教学目标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应用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时间管理教案设计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网络化;信息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205-03

0 引言

从2000年开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做为为经济建设提供重要人才源泉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步入了高速快车道,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到2011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独立设置高职院校达到1280所,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达5813人。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20.4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39.27万人,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42:1。随着教职工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壮大,做为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也显得日益重要,其中人事档案管理、教学档案管理、后勤档案管理、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等是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四大组成部分。

自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档案部门最早开始尝试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对档案信息管理所具有的优势,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向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档案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对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对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和科学化、正规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做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的提供部门,现代知识的优先掌握者更应该尽快采用这一技术,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档案资源为教学、科研、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服务。本文从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建设的角度出发,指出进行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分析指出当前档案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1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网络化信息化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1.1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对社会的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做为科学技术和新知识最前沿的高等院校,理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使用、会用、用好这一现代的先进信息化技术工具,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1.2 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应用是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院校在人事档案、教学档案、后勤档案、仪器设备档案也进行相应的管理改革,例如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需要建立全院教职工的个人信息数据库,这项工作在以前基本上都是人工操作,资料也都是纸质保管,在归档、查寻等方面都无法做到快速、简捷;又如在教学档案的管理方面,许多高等院校在教学管理方面面临着学分制、选课制、二级教学管理、学生借阅书籍等一系列改革,这使得教务管理复杂化;再如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与自身管理相结合,在水电收费、学生住宿等方面都在进行网络化管理等等。因此高职院校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推进各项档案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为学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能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档案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可以节约大量资源,解决以往工作量大、效率低下、重复劳动等问题,在网络平台下,实现档案信息材料的异地存取、检索、共享等,而且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大这一优点,可以大大减少档案资料的存储空间和管理设备,实现无纸化、数字化,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1.4 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已进入了一个电子信息时代,只有融入这一环境之中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因此档案管理必须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各高职院校也应建立自己的校园网、办公数据平台、OA系统等,实现真正意义的信息化管理,打造数字化校园。

1.5 网络化、信息化在档案管理中的优势 现今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在运算速度、覆盖区域、软硬件等方面都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使得在档案的管理方面更具有优越性,能做到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信息共享等,当现代信息技术介入档案管理,使得档案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能承担查询、检索、目录打印、数据统计等多项工作,从而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可以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 高职院校档案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不足

虽然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尝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但终究由于起步较晚和相关技术的运用不够成熟,一些工作还是在探索阶段,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

2.1 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建设自身的信息平台,但是缺乏整体规划,往往在一所学院里出现一套独立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一套独立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一套独立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一套独立的“招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等等,这些系统之间各自为政,相互之间不能互相融通、共享资源,缺乏部门协作沟通,没能实现真正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

2.2 信息管理平台自身存在的不足 现今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大都是直接购买软件公司的产品,只有少部分学院会与软件公司相互合作开发,虽然在购买软件时大部分学院都会提出相应的要求,软件公司也会针对要求进行设计,但在使用时还是会有许多要求无法达到。例如,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往往会缺少“双师型”、“双师素质”、“企业经历”等信息;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往往在具有“工学结合”、“多学期制”这些职业教育特点方面很难做到,等等。这都使得学院要与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再次开发,造成在时间、管理等方面出现滞后。

2.3 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职业院校所具有的特殊性,相当多的高职院校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并非科班出身,在业务能力、业务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缺少专业档案管理的培训,现代管理水平较低,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计算机操作、外语水平、管理信息平台的各种功能掌握等方面还不能做到成竹在胸,这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例如,许多高职院校大量引进进口设备,使得仪器设备从数量、种类、形式和质量等方面与过去都有了相当大的不同,这对档案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 档案管理的手段还相对落后、利用率低 虽然现

代技术的应用已在各高校逐渐开展,但是由于观念上的认识还不够到位,这也就造成许多档案的管理工作还停留在相对初级的管理水平上;同时,由于一些高职院校的档案的管理人员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或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尤其是现代计算机的信息管理手段,缺少网络方面的使用,更多还是限于手工操作和纸质材料,在一些高校也只是利用电子表格进行相关档案资料的管理,致使档案管理的手段相对落后、利用率低。

3 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3.1 转变观念,建立现代信息管理理念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谁就将被社会所淘汰,网络信息技术已深入社会的各行各业,高等职业教育如果想要更好更快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因此,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转变观念,建立现代信息管理理念,积极探索新知识,不断发展新业务,全面树立信息化服务意识。

3.2 加快开发具有高职院校特点的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增加先进的硬件设备,在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的同时,逐渐培养自己的软件开发人才,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自主研发,打造全院整体的数字化信息平台,比如,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在教学管理系统方面,增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多学期制”等这些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内容;在人事管理系统方面“建立校企合作人才”方面的信息资料;在后勤管理系统方面,结合社会化管理加强学生住宿等方面的信息处理等内容;在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方面,要准确无误的提供各类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的查询平台。

3.3 更新业务知识,全面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全社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随着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出现,档案管理人员仅凭原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很难适应新技术应用的要求,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多学习,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树立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理念,提倡奉献精神,加强档案专业知识理论的培训学习,不断学习和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理念,从思想上重视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创新信息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要派管理人员到专业院校进行学习、进修,提高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掌握好专业的档案管理理论,要做到与最新的管理理论、管理手段相对接;档案管理人员之间也要互助合作,对于复杂问题能够做到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拥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提供人才保证,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3.4 整合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全院整体设计下,建立好数字化校园,让各管理信息系统之间既有独立性,又能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既能本地使用,又能异地操作,做到数据的准确、可靠、高度和深层次的数据共享,提高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合作性,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总之,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深化,档案管理工作正逐步走向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这就要求广大档案管理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真把握高职教育理念的变化,加快管理的现代步伐,从自己做起,树立信息化服务意识,认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为高效、科学的管理好档案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傅荣校.论我国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发展[J].上海档案,2000(6):19-21.

[2]李淑兰.计算机应用与档案管理现代化[J].佳木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131-132.

[3]杨连国.计算机管理档案的尝试[J].云南档案,2000(5):20 21.

[4]陈懋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高校档案质量问题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2(10).

[5]岳东旭,义艳刚.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6]薛建国,庄俭,梁霏.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7]丁之嵘.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6(8).

[8]李江.加快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J].科技教育创新,2006(8).

[9]苗慧,高太光,孙永波.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问题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9).

[10]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2011-8-31.

时间管理教案设计篇3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对《薪酬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必要性及意义和该课程实验教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介入本文重点内容,就本人教学实践探索《薪酬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通过构建《薪酬管理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综合运用案侧参与、设计性实验和薪资测算等内容,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薪酬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必要性及意义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薪酬管理与人员招聘、人员素质测评、绩效考评、人员培训以及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等共同构成了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社会上对薪酬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同时又出现了企业难以招聘到这方面满意的人才和该类毕业生择业困难的现象。究其原因,与我们目前《薪酬管理》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联,即教师只注重理论方面的灌输,而很少考虑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虽然该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因对现场实际了解不多和动手操作能力的不足,难以很快胜任现场工作。通过构建《薪酬管理》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并认真实施,可以有效缓解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钩的弊病。

具体分析《薪酬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薪酬管理》实验教学研究,教师通过积极探索该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研究的过程,会促进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wWW.133229.cOm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的要求作准备。《薪酬管理》课程的教学,仅仅能予一些基本的概念,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能够对薪酬管理有基本的了解,但是并不能够真正的去为企业设计和分析相应的薪酬管理制度。鉴于此,进行本课题研究就是希望通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践,去寻找一个真实的企业,分析企业的基本现状,据此为该企业量身定做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薪酬管理制度,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学生、企业三方的互动使学生除了更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以外,还能够具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毕业后能够立即成为企业所需要的薪酬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薪酬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设计的探索

构建实验体系的目的是使学生将平时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把自己设计成薪酬管理方面的操作人员,能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结合本人教学,提出《薪酬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一)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薪资测算实验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如果做薪酬管理工作,第一步应该是根据单位薪资制度进行薪资测算。根据这一需求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穿插进行薪资测算实验。可以自己设计薪资测算的表格,或者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实验。

如果是自己设计薪资测算的表格,实验设计的思路应该是结合某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设计相应的薪资测算表格。本人在授课过程中根据xx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薪酬管理制度,包括总部行政部门员工薪酬等级表和销售部门员工薪酬制度设计相应薪资测算表格。具体设计测算某员工自入公司4年来随着岗位变动的薪酬变化情况,同时设计销售部门员工随业绩变化的薪酬变化情况。

在教师本人设计薪资测算表格的同时应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软件。本校选用世格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软件。在薪酬管理课程开设的第六学期,可以安排进行其中的薪资测算实验项目。simhrm能够使学生处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薪酬的分析、判断、操作。该项目具体测算月薪制员工工资、计件员工工资和提成员工工资。其中,上班时间参考“员工考勤卡”,工资发放办法查阅资料库中的公司相关薪资制度。

(二)结合教学模块进行设计性实验

《薪酬管理》实验教学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各模块设计相应实验教学。从而使学生了解应用背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职位评价实验设计

(1)实验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模拟职位评估,熟练掌握职位评估的程序、方法,认识职位评估在薪酬设计中的作用和评估中的难点及可能出现的误区,能够主持评估会议,设计评估方案。

(2)实验条件

①实验室设备:电脑,投影仪,幻灯机。

②公司背景资料,其中包括公司简介、组织结构、公司战略,同时设置21份工作描述数据。

(3)实验组织

按小组成立模拟评估委员会,每个小组有一名评估会议主持人,一名数据处理、会议记录员,其他人员可根据工作描述数据自选角色扮演。主持人和会议记录员在会议进程中没有投票权,其角色可由小组自行选定或轮流担任,其作用是保证会议按既定程序顺利进行,确保每一个职位均能得到公正的评估,但不应影响委员会成员对职位评估所作的决定。实验采用模拟方法,尽量让学生感受到逼真的评估环境。由各小组轮流在评估区观察其他小组的评估过程。

(4)实验过程及所需时间

该课程的实验可分成三个阶段,其中两个阶段需在实验室内完成。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及方案产生阶段

①实验小组共同制定评估计划。这项工作是一项准备工作,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模拟公司的环境和信息。时间设定为30分钟。必须考虑的因素包括:

a.费用:职位评估的费用包括两方面:一是职位评估的方案设计费用。二是方案的实施和监督费用。

b.时间:在制定预先的行动方案时,应周密计划每一个步骤所需的人财物支持和各项活动的衔接,明确规定开始和结束的期限。

c.使用期限:在选择职位评估方法时,必须对对所选方案的预期使用期限做出估计。

d.方案的易接受程度:选择职位评估方法时最重要的因素,是被评估或被影响人员对该方法的接受程度。设计方案时必须考虑方案的易接受程度。

②小组共同制定针对评估人员的培训方案。时间设定为20分钟。

③应用实验室设备召开评估会议。各小组应用电脑处理数据设计评估统计过程。会议总时间为60分钟,可分解为3~4次头脑风暴会议,解决不同的评估议题。

第二阶段:报告形成阶段各小组通过讨论形成实验报告,制作演示用的幻灯片。

第三阶段:评估演示阶段

各小组演示评估方案的产生、结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接受其他小组的置疑,每小组演示时间为15~20分钟。

以上三个实验阶段,总计约需6~8小时。其中,第一阶段需在实验室内进行,约为两小时,第一阶段如未能及时完成,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第二阶段无须利用实验室,安排2^}4小时让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形成文字报告。第三阶段在教室内进行。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能够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提高实验报告的演示效果。在逼真的模拟环境下锻炼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技能。

2、薪酬调查方案设计

(1)实验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薪酬调查方案的设计,熟练掌握薪酬调查的流程、方法,认识薪酬调查在薪酬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进行薪酬调查中的难点和现实情况。

(2)形式:以小组进行,每组6-7人。

(3)时间:3-4周。

(4)设计内容:为资料获取和调查的便利,要求学生选定本校所在地的房地产业和保险业进行行业薪酬调查方案的设计,并设计薪酬调查问卷。

(5)实验过程及所需时间

该课程的实验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

结合薪酬调查步骤,进行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企业调研。

第二阶段:各小组通过讨论形成薪酬调查方案,制作演示用的幻灯片。

第三阶段:评估演示阶段

各小组演示评估方案的产生、结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接受其他小组的置疑,每小组演示时间为15~20分钟。该阶段在教室内进行。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能够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提高实验报告的演示效果。

(6)成果:行业薪酬调查方案和薪酬调查问卷。

在具体的薪酬调查方案和薪酬调查问卷的设计中,特别要强调学生与实际情况的结合,避免出现方案和问卷不可行的情况。

时间管理教案设计篇4

[论文摘要]教学日常事务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日常事务管理一般包括学籍管理等七个方面,本文试从七个方面分析高职院校教学日常事务管理工作。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教学日常事务管理

一、学籍管理

1.学籍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学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资格的检查、考核与管理。学校应结合教育部文件制定本校的学籍管理办法,并建立学籍档案,在日常学籍管理中应重点管好成绩记录卡和学籍卡,做到完整、准确、规范和及时。

2.学籍管理的方法与建议

学生注册是学籍管理最基本的手段之一,要维护学校注册制度的严肃性,建立严格的学期注册制度,并在注册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学年制、学分制的改革。从学籍管理的角度来看,学分制更为科学、合理、灵活。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因此学分制的学籍管理制度要为学生选课提供适应的环境和体制保证,让学生拥有选择的时间和空间的余地,使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程,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在课程考核成绩方面,学分制学籍管理采用学分绩点制,规定课程的学时、考核成绩与学分绩点的对应关系,明确学生每学期及在校期间必须达到的平均绩点数,并与学生个人的评优、毕业相联系。

学籍管理应利用先进高效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式,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生学籍信息资料档案,从而可以便捷的统计、查询、检索学生学籍的各类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适时调控。管理信息化是学校上水平、上层次的重要标志。

二、成绩管理

成绩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反馈教育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成绩管理的途径

(1)健全制度。高校应建立健全成绩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教师命题、监考、评卷、成绩存档及查询等各个环节具体要求,并同时对成绩管理工作的操作性和可行性进行量与质的规定或对其原则、范畴进行科学的划定。

(2)强化管理。仅仅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在管理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这些制度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南开大学的“无人监考”制度,学生在没有监考教师的情况下进行考试,学校规定从本考场所交试卷中不得有抄袭现象,否则,整个考场成绩全部作废。这种新型的考试方式为我们加强成绩管理工作提高了新的可资借鉴的模式,但同时也引发我们新的思考,可以设想:如果发现有抄袭现象,校方也不给予严肃处理,那么制度的严肃性又何在?有效地加强成绩管理工作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各高校在加强成绩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必须严格管理、双管齐下,做到“有章必依,守章必严,违章必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监控。加强舆论监督主要要做到这几点:一是考试前公布学生平时成绩,使学生做到考试前心中有数;二是命题可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也可运用题库随机抽取试题;三是评卷可采用集体、集中评卷或请非任课教师进行评卷,以增强评卷的工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四是填写成绩单时要一式复写多份,并且数字清晰无涂改;五是成绩录入计算机后应保证学生能随时查询自己各科成绩;六是成绩统计汇总后,应张榜予以公布,接受广大师生监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课表管理

课表是全院师生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日程表,是学校进行正常教学活动的依据。课表的构成及其管理是教学日常运行管理的核心。

1. 课表编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均衡、合理,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师生的精力充沛程度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宜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安排较为重要的基础(或专业基础)课。作业多的课程要隔天安排,间隔合理,保持均衡。节假日前不宜安排“重头”课,同一天不宜安排两个“重头”课等。

(2)合理调度、提高教室及设备利用率

要充分利用教室、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防止轮空,使之达到最佳状态,而又尽量避免同一班级的远距离对换教室,达到合理调度。此外,还要考虑实验室、仪器等设备的周转利用率,减少闲置浪费。

合理调度,充分利用教学条件的原则,是编排课程表时要注意的最基本的问题。

(3)负担合理,教学为主

要避免教师在某段时间内负担过重,在保证教学为主,完满实现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科研等项工作。以免影响工作效果及教师身心健康。同时,还要照顾到系和教研室(组)的活动时间。

(4)征求意见,反复校核

在课表编排过程中,既要参考历年积累的资料,掌握教师习惯性,照顾特殊情况,又要注意充分征求教师意见,作合理调整。反复认真校核,避免任何疏漏或差错,绝对禁止“碰撞”(如两个不同课程班级被同时安排使用同一教室)。

2.课程表编制程序如下:

(1)要充分、准确地掌握全部资料。包括各系、专业、班级的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日历、课程任课教师、跨系学科及学生编班或组合人数、全校各类教室的容量、数量和布局等。

(2)要依次排定全校性活动时间、跨系合班上课课程、跨系选修课中需要使用实验室的课程、需要使用制图或设计教室的课程,最后安排其它课程。

(3)要按前述原则协调排定各门课程上课时间、节次和出现的频率间隔,并要符合教学计划制定的学时和周学时数。

(4)课表在初步排定后,要进行全面检查(按教室、课程、班级交错校核),做必要调整后,再交各系复核。

四、考务工作管理

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加强对考务工作的管理,保证考试公正无误,客观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注意把握好四关。

1.命题关。备课组集体研究命题范围和原则,指定专人负责命题,交教研组长审查定稿,由教导处统一印制试卷,有关人员和试卷进行封闭式的管理。

2.监考关。严格考试纪律,打散教学班,根据学生的情况重新组合,规定每一考场为35人,由一名教师监考,学校制定了考场管理细则和处罚条例,对监考老师有明确规定,教务处有专人巡视检查,发现违纪行为,及时处理。

3.阅卷关。学生考试试卷分考场封闭装订,统一交教导处管理,指定阅卷人员,集中阅卷,流水作业,专人登分。

4.分析关。各科教师对试卷和学生情况认真分析后,填写教导处制定的质量分析报名单,交班主任汇总,然后,各班召开包班会,分析教学情况,研究整改措施,最后召开家长会,通报情况,征求意见,进行综合分析。

五、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是指学校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教学档案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1.教学档案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各级教学管理部门都要建立教学档案,教学档案管理内容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下达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及有关规定;教学基本建设的各种规划和计划;自编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实验指导书、习题集、试题库(试卷库)、试卷分析以及各种声像资料等;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进程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课程教学总结、实习总结等;课程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学业成绩、学籍变动情况、整理分析的学生座谈会记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毕业资格审核等材料;教学改革进展情况、教学研究计划、总结,典型经验材料和教学研究刊物;教师业务档案、各种奖励及成果;教师评教材料、督导组(室)活动材料、教学工作会议纪要等;其它有必要建档的教学文件和资料。教学档案实行分级管理,编目造册,建立教学档案查阅制度,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教学档案管理,应充分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2.教学档案管理方法与建议

收集:根据分级管理档案的原则,按照一定的归档制度,接收院、系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教学文件材料,做到完整、准确、系统。

整理: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教学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有序的排列、编号和编目等。

保管:妥善保管,维护教学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延长档案寿命,以便于当前和长远利用。

鉴定: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则、标准和要求,对教学档案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现实使用价值,进行鉴定,决定它的保管期限,定期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教学档案。

利用:建立教学档案查阅制度,充分利用档案为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服务。

统计:统计的作用主要是为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确定起指导方向的作用,揭示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为改进教学管理提供依据,为教学评估提供一定的原始数据。因此,要重视对收集整理的教学档案及时进行统计,其内容包括各系、专业、班级学生的课程学业成绩、招生来源及质量分析、学生在校人数分数统计、教学计划的制定、调整和完成情况的资料及报表、师资状况、仪器设备图书等统计,以及其它各种教学报表。

要加强教学档案的计算机化管理,利用计算机系统开展教学档案的查询检索,辅助立卷、编制目录、数据统计、学籍档案管理等各项业务工作。

六、教材建设管理

1.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总体目标

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遵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加强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编”“选”并重的原则,在优先选用国家优秀教材与通用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学校教师和企业(行业)专家,编写具有高职特色的自编教材、讲义、实践教学指导书和教学参考资料等。通过自身教材建设,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需要的,一本多纲、优化配套的教材体系,保证使用的教材特色鲜明,能够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2.教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突出应用性原则。高职教材建设要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实习和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的应用性特点,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加并充实实验与实践内容。另外,还要合理设计安排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比例和结构,培养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术应用的能力。

(2)内容先进性原则。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材建设需要强调知识更新,要及时将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纳入教材,使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能掌握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先进技术。

(3)“编”“选”并重的原则。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大力加强职业特色教材和校本教材建设,另一方面要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教材选用管理制度,努力开展对新出版的高水平教材的宣传评价工作。

(4)协调配套原则。高职教材建设要在全国开发文字教材、声像视听教材、实物教材与电子网络教材的基础上,使同一专业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教材协调配套,同一课程的主教材、辅助教材、教学参考书系列协调配套。

3.教材建设管理

(1)成立教材建设机构

各高职院校应成立教材建设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学校教材建设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教材管理委员会可设置以教材建设小组、教材审查小组、教材典藏小组、教学媒体制作小组等,分别开展教材标准、教材内容体系结构、教材特色等方面的研究和专项建设工作。

(2)加强教材选用管理

高职院校要制定教材的选用制度,严格规定教材编写、采购、选用程序,对拟选用的教材要按照选用的程序,严格把关,确保教材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3)适时组织教材修订

学校教材管理部门要及时收集和整理教材编写、出版和使用信息,建立教材出版、使用信息库和教材样本库。对已使用的本校编写教材,要进行质量跟踪调查,了解教材使用情况和教材质量,适时组织编写人员进行必要的修订;对于校外编写的教材,要把获得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编写者或出版部门,为其修订提供信息。

(4)提高教材管理队伍素质

教材管理人员应了解本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等有关教材的知识和信息,熟悉教材编审、评价各个工作环节,加强教材建设工作研究,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七、教研活动管理

教研促教改,教研促教学,搞好教研活动是抓好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要狠抓三个落实。

1.时间地点落实。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两周一次教研活动,时间、地点由教导处列表统一安排,学校领导分到各教研组和老师们一起参加教研活动。

2.教研内容落实。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主持,根据教研计划,每次的教研内容事先通知全体教师,活动形式为专题研究、中心发言、分组讨论等。

时间管理教案设计篇5

关键词: ASP;MCLA;网络教学;3DSMAX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4-0820-02

Research on 3DSMAX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Based on MCLA

XIE Fu-ping, ZHU Yu-yang

(Lishui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Lishui 32300,China)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Asp dynamic web page technology in this platform, construct a teaching platform, design of the teaching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achieve is not affected by time, space,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s, to realize the network browsing teaching content, teachers can make use of this platform, the announcement information, the release of some tutorial, it can promote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but there is no good platform combined with MCLA to combine the course case, case interview, case design teaching platform. Aiming at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MCLA, an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integrated design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the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the platfor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practice 3DSMAX.

Key words: ASP;MCLA;network teaching;3DSMAX teaching practice

将MCLA教学方法引入3DSMAX教学,通过介绍MCLA教学方法,研究开发出一个基于MCLA的3DSMAX教学实践平台,而本实践平台不是取代传统方式的课堂教学,而是将网络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吸收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并克服其时间时空限制等弱点,发挥教学平台的优点,构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1 MCLA网络教学平台概述

MCLA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利用多媒体和流媒体等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www)表现案例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1]。一般意义上指在网络平台上,为案例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

案例作业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每个课堂由多个案例作业组成,作业内容根据工程实践需要分为课程案例、企业案例、面试案例来设计,另外,还设计一些综合案例大作业来锻炼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老师通过此平台可按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作业定时在网上。它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特性、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功能, 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 实现学生、教师、媒体的多向互动、资源共享, 体现了教学的个性化和协作化。

2 系统设计目标

本课程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为:

1) 通过辅助教学平台的开发,学生能够通过提问案例的设计方法和老师网络上解决问题的互动功能,老师及时教学信息,学生能够及时获取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答,对学生的问题能够及时反馈,提高同学的参与兴趣。

2) 辅助教学平台能够定期学生的作品、教学录像、案例总结等功能。

3) 教学实践平台能够提供教学课件(网络课程、专题网站等)教案(或PPT)。

4)学生之间通过网站进行沟通交流学习的经验和共同提高技术上的不足。

3 功能模块说明

1)系统管理模块:管理员通过本模块,对系统基本信息、资源及数据进行管理,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和维护。

2)案例教学管理模块:浏览者或学员可以查看案例教学,管理员在后台进行更新,案例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教师通过后台添加课程通知,便于学员查看。

3)教学资源管理模块:通过后台进行教学资源上传和规划管理。学员登录后可以进行查看作品以及学习教程。

4)自测管理模块:管理员在后台对试题库进行更新和添加管理。学员登陆后可以进行自我测验,来检验学习成果。测试结束后上传分数,方便教师查阅批改。

3.1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设计的要求以及功能模块的划分,对于本平台教学系统列出以下主要数据表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1)管理员表:管理员名称、管理员密码、登陆次数、注册时间、最后登陆时间、最后登陆IP、权限。

2)留言信息表:留言人姓名、回复内容、留言标题、留言内容、留言时间。

3)网站相关配置表:网站名称、网址、Logo地址、Banner地址、关键词、描述、EMAIL、联系电话、地址、传真、邮编、管理员、联系QQ、备案信息、版权信息。

4)教程信息表:教程标题、来源、审核、教师名称、下载次数、上传时间。

5)教程类型信息表:教程类型名称。

6)友情连接信息表:网站名称、备注、网址、登陆时间。

7)案例信息表:案例标题、来源、审核、点击率、案例内容、标题颜色、图片地址、时间。

4 系统流程图

系统流程图是直观描述系统业务处理由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基于MCLA教学平台的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5 总结

随着教学平台的不断完善,基于MCLA的3dsmax案例过程教学重要性越来越能体现。该文对系统的模块结构进行了构建,并提出了案例教学平台的指标,并给出了相应的平台设计方法,在典型的“案例”驱动下,进行主动性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强调自主学习,做到情境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海燕,王惠书.在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在线学习能力[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报,2011,12(1):20-26.

[2] 王贵新.网络教学课程信息结构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信息界, 2010,13(7):51-53.

[3] 刘若华.基于ASP的《数据库原理》在线学习系统的网站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6(3):46-49.

[4] 王世达.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软件系统开发及工程应用[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9.

时间管理教案设计篇6

关键词:高等学校 语文课程 教学档案 信息化管理 档案管理

高校教学档案是指高校在从事各类教学实践、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对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原始记录信息资源[1]。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作为高校课程教学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真实全面地反映高校的语文教学水平、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的状况,是高校进行语文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融入,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管理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一、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资源的主要类型

(一)文本类资源

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涉及到许多文档资源,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各种指令性和指导性文件,如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规划、教育教学计划、语文教学课程设置、新生招生、毕业生分配、毕业生就业、肄业生记录等方面的有关指示、计划、规定、细则、办法、记录等文件资料以及综合性教学文件材料,如高校制定的各种教学制度、语文教学管理办法、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与条例,教学工作的各种统计数据报表。

(二)语文教师师资类资源

高校语文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对语文教学的有序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语文教师教学技能以及教学经验的不断提升和积累能够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因而师资类资源是语文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首先是师资培训类档案,如语文教师未来发展的规划与计划、教师培训实施进度、教师培训考核和总结、委托师资培训、出国进修培训等资料;其次是师资学术类档案,如语文教师在国内外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教学科研成果。在各级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各类教材、专著、译著。最后是教研室档案,如高校语文课程教研室的教学总结,教师教学经验总结、教师教学质量及各类竞赛结果、奖励材料、教学情况调查表。语文教师工作量的规定、核定、执行情况、各学期的教师工作量等统计数据资料。

(三)学生类资源

学籍管理资料,如新生入学登记表,学生学籍管理卡、学生成绩记录卡,在校学生花名册。学生学籍变更记录,如有关学生升级、留级、转专业、转学校、休学、转学、复学、退学等的记录资料。学生所获得的各种奖励、处分记录资料,学生勤工俭学、勤工助学档案资料。完善的学生资料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针对学生各自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

(四)招生、毕业、就业类资源

招生类档案,如招生计划、招生简章、学校介绍、专业介绍、新生名单,委托代培计划与合同、招生工作总结等。毕业生分配资料[2],如毕业生分配计划、方案、报告、总结、分配名单、毕业证书发放记录、毕业证书存根、供需见面的计划、合同。毕业生质量调查资料,如高校对毕业生质量调查的规划、计划、总结、调查表,用人单位的审核反馈意见。毕业生就业资料,如校园招聘会、用人企业名单、招聘计划与指标、招聘条件细则、就业合同签订记录、就业信息反馈资料等。

(五)课堂教学类资源

课堂教学类档案,如语文课程任务书、课程安排表,课程进度表,语文教师任课安排表,典型讲义和教案,各种课程的考试题库。实习、实验、实训、校企合作类档案,如语文专业类学生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教学实验、实际训练、校企合作方面的资料。包括上述教学活动中的规划、计划、大纲、总结、指导书、讲义、协议、合同、结果鉴定、报告等。教学管理类档案,如语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学工作总结、教学数据上报等资料。

(六)教材、专著、论文类资源

教材、专著类档案,如高校语文教师及职工自编、主编、参编、撰写出版的各类教材、专著的正本[3],语文教材的使用目录,教材的购买、入库、发放及使用记录。论文类档案,如高校具有保存价值的优秀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及其评审意见资料;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获得者名单、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及其有关审批文件和资料。

二、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时代快速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量在不断增加。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和技术提高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方便快捷的检索和查询能力,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改革创新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的模式,是高校语文课程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面对的问题,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如教师通过建立语文学习网页或社区能够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下达学习任务和上传学习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因此,建设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对提高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乃至高校整体档案的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利于实现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所拥有的强大的数据计算、信息资源检索和查询、数字信息资源存储、远程网络传送、不同语言文字自动翻译等功能,以及功能完善的各类教学管理数据库系统,为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处理和加密,会变得更为规范、准确、高效与安全。反过来,数字化的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又为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基础。

(三)有利于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档案本身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完善的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与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完美整合,能够进一步满足教师、学生、教研机构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不同需求。与此同时,便捷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速了信息的存储、检索、查询、调用、分析等过程。教学档案的建立,能够促进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以及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有利于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4]

(四)增强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对时展的适应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科技水平的迅速进步,以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只有实现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加快信息化管理条件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的步伐,才能为高校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来自于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方面应有的信息资源保障,才能更好地与时俱进,及时适应21世纪10年代以及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分类

(一)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传统意义上的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是以纸质载体为主,档案管理人员的数据录入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且查阅非常困难,且需占用大量的存储库房、橱柜和档案架和空间。而数字化档案克服了这些缺点,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可方便地无限量地复制。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是指由纸质档案转变为以数字化方式存在的电子档案,也可以直接称其为数字化档案。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网络化管理

经过数字化建设所形成的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需要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联网,才可以实现在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网络范围内的用户对其资源的共享。因此,高校语文教学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是最终实现其资源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功能有多种,如网络教学、网络实习、网络作业、网络题库、网络归档、网络组卷、网络借阅、网络检索、网络传送、网络复制、网络上传、网络下载、网络获取、网络存储等。

(三)高校语文教学档案的安全化管理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问题是其网络化带来的最为突出的问题[5],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升级管理系统、加强保密措施等方法逐步加以解决。因此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首先是得解决安全保护问题。要防止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设备及网络故障、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攻击等因素造成的损毁和遗失。其次是安全保密问题。对于涉及保密的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源,需要采取相应的保密管理措施。所以,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开程度也应分为完全公开、部分公开和完全保密进行管理。

(四)高校语文教学档案的服务化管理

对高校语文教学档案进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服务,为用户提供与高校语文教学档案内容与载体相关的信息资源的利用服务。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校内的校园局域网、本地的城域网,以及更大范围内的广域网,乃至互联网进行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并可以同时开展对校内外学生、学校、社会各类用户的教学档案网络服务。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的方式有多种,如查询、检索、复制、下载、传送、存储、链接等。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逐步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并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安全化等特点。语文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加快了信息存储、查询、提取的速度,并且能够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时间内的不同需求,同时对高校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建香.浅议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225-227.

[2]谭鸿雁.认证服务视角下的高校教学档案资源建设[J].兰台世界,2011(5):42-43.

[3]谢芳清.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研究[J].兰台世界,2009(3):15.

[4]陈舟楫.谈语文学习与教学档案的建立[J].浙江档案,2005(2):37.

时间管理教案设计篇7

一、目前本科财务管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现状分析

笔者到一些高校进行了调研,与同行之间开展了一些讨论,感到案例教学在我国本科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案例教学运用不普遍。一是受计划课时的限制没有课时安排案例教学。许多财务管理课程课时受到压缩如某高校《企业财务管理学》最初课时为72学时,后压缩至38学时,现为45学时,许多教师在计划课时内完成计划任务己很紧张,更没有课时去安排案例教学。我校财务管理仍然是72学时4学分但因为是一所专科学校,学生基础一般,讲授较慢。目前我校只在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了《财务管理案例》课程其余财务会计、国际会计、注册会计、电算会计等专业均未开设。

二是受教师个人时间、精力限制无法保证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要使其达到应有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更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出发,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案例教材仍有待完善。目前用于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教材较少,主要的教材是王化成教授于2000年主编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目前我校采用的是国际财务管理师资格考试指导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教材《财务管理案例教程》。这两部教材里只有案例素材和思考题没有该案例的讲解要点以及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财务管理知识,因此教师使用起来比较困难,学生自学也有一定难度。

3案例教学手段落后。除个别学校的案例教学手段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学校缺乏现代化案例教学实验室所谓的案例教学只是课堂讲授而己。

4案例教学的资源贫乏一是客体资源贫乏,缺乏大量的实际案例素林没有更多的现实案例以供参考二是主体资源贫乏缺乏一批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案例教学队伍。由于我国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时间较短现有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基本上处于摸索状态,再加上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企业真正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时间较短,理财的力度和深度都相对不足没有造出一批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队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现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不足说明,要满足我国财务管理教学的需要和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要求,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掌握与综合能力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思维激发相结合、案例分析与计算机操作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案例的编写

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是适应教学目标的要求,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在对企业单位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编写的具有典型财务活动的实例,用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一部好的案例教材应具备以下特点:

1目的明确。教学案例的选材要适应教学目的的要求教学目的总的来说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每个教学案例的设计,总是要求在讨论中能突破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课程的一些问题有较深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为此,在编写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时,要注意案例之间的合理组合。我们认为一本好的案例教林应该既包括描述性案例也包括分析的案例;既包括专题性案例也包括综合性案例;既包括定性分析的案例,也包括定量分析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启发性强教学案例必须包括一定的问题,即思考题这些问题有的比较外露有的比较隐含,而通常则是显而不露,引而不发,让学生自己去挖掘。案例中藴涵的问题并不在多,而要能启发人们思考问题越能透人深入,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教学效果越好。

3来源实践。教学案例是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实际事例尽管也可能对某些情节进行虚构,但其内容必须有客观依据。案例教学同一般的课堂讨论不同课堂讨论可以研讨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它要求学生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分析实践的飞跃。

4生动有趣案例必须生动活泼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展开深入讨论。

王化成教授将案例进行了如下分类:按案例的功能分为描述性案例和分析性案例;按案例的范围,分为专题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按所用的分析方法分为定性分析案例、定量分析案例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案例。我们要针对财务管理的有关知识,编写不同的案例。利用不同的案例引导学生将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合理组织

案例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是组织。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想组织好以取得好的效果,只有注重其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才能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案例教学要遵循以下基本程序:

1案例讨论前的准备。准备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进度选择合适的案例选中的案例应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案例一旦选中,教师应充分分析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以提前查阅资料应对。为了引导学生的准备,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学案》在《学案〉〉中,可采取列条式或连续提问式大概描述此案例应讨论的问题及方向。二是学生。本科学生要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课前应反复阅读案例了解案例中提供的各方面数据、细节、信息和事实并把这些数据加以组织整理以概括企业的基本情况确定问题所在。并根据教师发放的《学案》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准备以便在课堂发言讨论。

2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讨论可分组进行,先请一位同学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请其他同学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在这一程序教师是导演,其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若学生观点不一致,可使其展开讨论;若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可采取故意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自觉加以修正。教学案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是反面的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有缺陷的,即故意将案例中的某些己知条件去掉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意识到没有适用于任何假设条件的答案让学生深入考察在不同假设条件下,会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果。

而对于学生一方面应珍视这一难得的发言机会,积极发言,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掌握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应认真聆听他人的分析与见解比较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合自己的认识更全面。这也是锻炼学生的团队组织能力、合作精神。而我国的学生在这两方面是格外需要锻炼的。

3案例讨论后老师的总结。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总结并不是说出某个案例的标准答案,况且很多案例没有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以激励学生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同时,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成绩登记表中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一阶段是案例教学整个程序的点睛阶段。

4学生案例报告的撰写。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程序,也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经过这一阶段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总结。但要注意的是,案例报告不是讨论记录,在报告中应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作一总结包括学生自己的观点和支持观点的数据、信息、事实资料及其定量定性分析的过程以加深对专业内容的理解。教师应对案例报告做出评语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另一部分;同时案例报告的撰写也可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水平,为经济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三、对本科财务管理课案例教学法的几点设想

1应对不同专业财务管理案例教学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展案例教学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在各专业课程的理论讲述中贯穿案例教学二是单独开设一门案例教学课,时间安排在各专业课程学习之后。针对不同专业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1)财务管理专业。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介绍》把“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与“会计学”平行的二级学科。现在大多数财经类院校都开设了这一专业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开设财务管理学是为了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理财新观念系统掌握企业理财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财务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能九我们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方法的缺陷是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忘了。我们在问到学生某个案例应运用哪些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时,有很多学生会显得“茫然”。因此我们在进行案例分析前,要将案例有关的知识点重新讲述一遍帮助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专业知识,这样效果才好。

(2)会计学专业。可以采用第一种方法。即在财务管理的理论讲授中,结合每章节的具体内容将案例穿插于其中进行讲授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课堂气氛沉闷增加趣味性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但一般存在课时不足的缺陷。

2建立财务管理案例库。为了节省教师搜集案例的时间和精力,从长远考虑应建立校内共享或校际间共享的财务管理案例库案例的来源可以是教师自己平时积累的也可以是国内外企业的实际资料,可由教师自己设计,也可到实际企业考察获取在选择国外企业的实际资料时,应该区别对待。因为我国财务管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构建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及解决我国企业出现的实际问题社会环境不同法律法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可能导致国内外案例的研究倾向不同所以应有选择对待。在这里应特别鼓励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行产、学、研结合企业为教学提供案例,学校为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案。

3案例教学中应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学也应适应环境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中来,以更好地辅助教学。如在案例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声音、动态图像与案例讨论充分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大信息输出量,另一方面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还有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我校己建立网络课堂这使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更加便捷不再只拘泥于固定的上课时间,从而更有利于师生双方的沟通、协调以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将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如果建立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将更有利于本科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但这不仅要求学校更多地投入以建设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同时也对财务管理教师提出挑战,要求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操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计算机知识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总之,作为应用型的经济管理学科《财务管理》的教与学一定不能脱离实践一定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财务管理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探索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以提高经济效益。学生要能够将所学方法运用于社会实践中,也就是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如筹资问题、投资问题、利润分配问题等。运用案例教学,能使学生在丰富的案例中学到实用的知识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会促进财务管理这门会计专业的核心骨干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时间管理教案设计篇8

关键词:高校;教学档案;档案管理

高校教学档案作为教学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反映教学过程的系统而完整的历史资料,是日后进行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的基础资料,也是日后研究和处理问题的原始凭证。因此,加强教学档案的管理,建立健全教学档案,充分开发教学档案信息,对于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新的教育理念使高等院校在学科领域建设、办学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色。作为高校中心工作的教学环节,也随着教学形式和课程模式的多样化而趋于复杂化。这就使教学档案的种类不断增加,档案内容也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也给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教学档案的内容

1、综合类

主要包括省、院级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材料;学院有关教学、教务工作给上级主管机关的汇报、请示及批复;教学工作的计划、总结;分院、部、室部门职责、岗位责任制、机构改革材料;教务处召开的教学工作会议文件材料;各级优秀教学成果评奖办法、获奖名单;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申报与评审材料,教学改革立项、检查、成果材料;关于教学检查、评估的文件材料及报告;教学工作简报等。

2、师资建设类

主要包括教师培养规划;教师培养年度计划;岗前培训情况;师资情况统计表;教师奖励情况统计表;教师讲课比赛管理办法;教师讲课评分标准;讲课比赛评分标准;历届讲课比赛文件;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培训工作记录等。

3、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类

主要包括优秀课(院、省、部级)、精品课建设;有关专业设置、调整专业名称及学制的报告及批复;新增专业申报材料及上级批复;专业建设相关材料;有关专业评估办法、自评报告、评估结论;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学校历次制、修订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各级优秀课程有关文件材料(申报、评审、认定);学校关于课程建设规划及有关材料等。

4、学籍管理类

主要包括各单项学科竞赛条例、办法及参赛获奖者名单;课程成绩登记表;学生成绩总表等。

5、教学管理类

主要包括教学实习、实训、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的大纲、计划、总结及指导书等相关材料(实习报告、课程设计说明书、图纸);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汇编;教学日历;校历表;教学任务书、开课目录、课程表;典型教案、重要备课记录;教师任课安排;各学期考试安排、考试总结;毕业设计(论文)有关规定;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计划、总结及相关资料(开题报告、论文、任务书、设计说明书、图纸(工)、成绩评定、成绩单等);教师工作量核算、登记材料;教室、实验室管理制度文件;教学检查文件、记录、总结;有关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文件及总结;有关建立试题库的材料;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试卷等。

6、学位管理类

主要包括上级有关学位工作文件材料;本院学位评定条例、办法、工作总结;学位委员会会议记录、决定;学位委员会授予学位底册等。

7、教材类

主要包括省、院级关于教材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编写教材计划;各专业征订教材的情况;自编、参编、主编教材,教学指导书、习题集的情况;获部级、省部级优秀教材目录及报批材料等。

二、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办法》的出台,各高校在档案法规制度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从目前各高校档案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教学工作的文件及其管理,档案及其管理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统一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合作,出现了文件的形成及其归档的脱节;学校每学期的教学工作会议没有进行规范的会议纪要;教研室有青年教师培养部署,却没有培养规划和总结;(2)各职能部门档案记录不一致、不精确。

例如学生考试或纪律违纪、学生参加党课取得证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效果、学生转学、转专业、休退学等变动情况的记载存在着各部门之间记录不一致、不及时的现象;(3)从档案建立上来看,有些高校没有建立规范的部门归档、立卷制度,没有指定专人负责文件材料的收集及归档工作,每到年底要求归档立卷时,才临时安排非专职人员搞突击应付。

2、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目前,各高校档案管理员,尤其是各分院及部门的档案管理员素质普遍不高,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具体表现有:档案部门常是一些老同志,很多都是没有受过正规的档案专业学习,半路出家,对业务工作不熟悉,总是边学边干;一些档案管理员学历低下,文化程度不高,很多分院及部门竟然用工人编制人员管理档案,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对归档文件及其价值缺乏应有的鉴别能力,使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存在很大的不严肃性、随意性;还有些分院的档案工作是由各院的任课老师兼任,没有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这些兼职教师由于平时忙于教学、科研、人事、办公室等事务性工作,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档案专业知识,也没有机会接受专门的档案管理业务及培训,无法实现教学档案的优化管理,更谈不上工作热情。

3、档案信息内容开发不足,档案的管理效率不高

当前,许多高校存在信息内容开发不足的问题。各分院之间教学档案的管理相互封闭,各自为政,无法互相借鉴与交流。尽管有很多高等院校加大了教学档案管理的力度,但是仍然有些问题很突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这就对我们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三、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对策

1、规范和完善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高校不仅要制定、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还要明确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使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有强烈的责任心,更好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工作制度的建立要由学院分管的院长负责组织,由学院档案办公室负责拟定,以便更好地体现档案工作的科学性与专业性。通过其制度的执行,规范高校教学档案具体工作行为,使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步入制度化、轨道化、正规化。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等院校是高学历人才集中的地方,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少数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中出现了学历低、专业水平差的问题,这就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就要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这里所说的思想素质不光是指其政治立场要坚定,还必须要求其对本职工作有认真负责的态度。高校教学档案不得随意去改动,例如学生各科、各学年考试成绩;学院对在职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结果等。作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更要有爱岗敬业、对工作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其次,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对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专业素质比较弱的问题,各分院应当做好其再教育的工作,例如通过各种进修、脱产或非脱产上研究生班,当然也可以通过自身学习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以便能更快地适应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要求。

3、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水准,建立多功能型综合档案馆

随着现代科技的前进和发展,构建多元的档案资源管理框架,建设全民化档案馆将会是以后综合档案馆的发展趋势。复合型档案馆是传统档案馆发展的延伸与继续,是传统型档案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与其发展的数字化档案馆融合而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复合型档案馆模式融合传统型档案馆与数字化档案馆于一体,是档案馆的必然趋势与选择。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从归档立卷方面,存在着很多档案难以及时接收归档的情况。档案资料如果不能够归档及时,信息能力不强,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档案馆的作用。而复合型档案馆的建立,则是使现有的综合档案馆强化更有效的途径。综合档案馆的强化会使其功能强化,能够进行统一管理、避免重复的目的,符合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建立复合型档案馆,不仅能够将高校教学档案作为重点进行归档,还应该将其它各种与教学档案有关的档案进行一体化管理,使档案之间形成一个体系,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准与效率。所以,高校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方法与制度的创新,建立一个以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主体,以纸质档案为辅的新型档案管理模式。

总之,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应适应时代需求。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最新管理手段,使教务工作切实为高校教育提供高质量服务,使教学档案在高等教育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跃.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青海师专学报,2004(1).

[2]甘翠兰.论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5).

上一篇:社区民政方面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地震的应对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