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范文

时间:2023-02-23 01:16:57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时间管理; 原则; 措施; 方法

中图分类号: C9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3-0030-01

时间管理是指在同样的时间消耗情况下,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控制工作。其本质就是一种个人的作业计划,教会人们管理时间,增强个人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细细想来,的确言之有理。一个人、一个团队能否在自己的事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秘诀就在于搞好时间管理。一个人如果能够很好的管理时间,就等于掌握了一门技能,拥有了一种先进理念,进而可以更好地驾驭工作,享受生活。

作为一名基层的管理人员,我们兼职的工作较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每天都很忙!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数的人常常都会抱怨时间不够用。一天8小时,被“繁重”的工作搞得焦头烂额,而且连周末也经常加班。

我们的时间究竟都去了哪里?难道真的是时间不够用吗?其实,今天仔细地回顾一下日常的工作情景就会发现,大部分的有效工作时间都是在无效的事件中浪费掉了。然而上天不会因为我们很忙碌就往我们每天的时间账户上多划两个小时,也不会因为谁每天过得太清闲太无聊,就从他的时间账户上划走两个小时来弥补亏空。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公平的,这是我们在学习和实践时间管理应该时刻牢记的最基本原则。

因此管好时间,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大大减少浪费掉的时间。时间管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时间往往是被下述10大“时间窃贼”给偷走:

(一)找东西:据对美国200家大公司职员作的调查,公司职员每年都要把6周时间浪费在寻找乱放的东西上面。这意味着,他们每年要损失10%的时间。对付这个"时间窃贼",最好的原则:不用的东西扔掉,不扔掉的东西分门别类保管好。

(二)懒惰。对付这个“时间窃贼”的办法是:使用日程安排薄;在家居之外的地方工作;及早开始。

(三)时断时续。造成员工浪费时间最多的是干活时断时续。因为重新工作时,这位员工需要花时间调整大脑活动及注意力,才能在停顿的地方接着去干。

(四)一个人包打天下。提高效率的最大潜力,莫过于其他人的协助。把工作委托给其他人,授权下属去干好,这样每个人都是赢家。

(五)偶发延误。这是最浪费时间的情况,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唯一的办法是预先安排工作。事前有准备,利用好偶发的延误,把本来会失去的时间化为有用的时间。

(六)碍于情面,不善拒绝。总是被动承担一些于本部门工作关系不大的事情,从而“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七)拖拖拉拉。花许多时间思考要做的事,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找借口推迟行动,又为没有完成任务而悔恨。

(八)对问题缺乏理解就匆忙行动。与拖拉作风正好相反,这种人在未获得对一个问题的充分资讯和认识之前就匆忙行动,以致往往需要推倒重来。

(九)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使人失去干劲,工作效率下降。对人怀有戒心、妒忌、明争暗斗、愤怒及其他消极情绪使我们难以做到最好。这就必须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积极心态。

(十)分不清轻重缓急。即使是避免了上述大多数问题的人,如果不懂得分清轻重缓急,也达不到应有的效率。区分轻重缓急是时间管理中最关键的问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使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时间管理理论的一个最为基本的理念是管理自己,即如何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工作计划,掌握重点,摒弃不良工作习惯,合理有效地利用工作时间。简而言之,时间管理的目标是掌握工作的重点,其本质是管理个人,是自我的一种管理。方法是通过良好的计划和授权来完成这些工作的。具体操作时,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要事第一,分清轻重缓急,抓住重点,这是我们要做好时间管理首先应明确的一个核心理念。我们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和料理家务、照顾孩子等的时间,大概白天有七、八个小时在工作,晚上有一到两个小时在学习和充电。乐观一点儿估计,每天就算是有10个小时在干正事儿吧(其实这已经是比较重的负荷了),那么这10个小时如何来安排呢?

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因此在10个小时里,首先要把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情处理掉,这样做最明显的好处是处理完了之后就会觉得今天可以很轻松。其次,把握一个理念,应该有重点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处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这样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因为重要,就说明这些事情对您自身的工作质量、效果以及能力的展现都有很强的说服力,不紧急您就可以慢工出细活。再次,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留着最后做,否则就会陷入与时间赛跑的无间漩涡之中不能自拔。至于那些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没有必要专门占用时间去处理它。假如过段时间之后您还能想起这些事情,那么就重新考量一下它们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如果忘了,也不能说明咱们脑子不好使,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这是我们潜意识里压根儿就没打算要记住它。

(二)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让别人的事浪费自己的时间,要学会拒绝。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碍于情面,被动地接受一些工作。例如,主管领导或相关部门要加派新的任务,同时这项任务由其它部门做可能从时间和职能安排上更为适宜。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恰当地拒绝,不然的话,如果这次做了,可能还有下一次,久而久之这个本不是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却被固化下来,难以推卸,很是困扰。我想可能多数人都感同身受。因此,学会拒绝,这是时间管理中的摆脱变化和纠缠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是拒绝别人时,要讲究技巧,不宜直截了当,而要委婉,用让其觉得确实有合理的理由来拒绝这个任务。

(三)适当的授权和明确的角色定位也非常重要。在时间管理上,授权是一个重要的要素。作为科室管理者或部门负责人,得到一个任务后一定要把它分出去,让最擅长的人来负责项目内的一部分。同时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在整个项目里面每个人“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很显然,一个普通员工和一个科室负责人的工作任务势必是不一样的。能注意自己的角色就能更好地认清自己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因此,科室管理者应按照“猴子管理六大法则”对员工进行大胆管理。建立一对一的明确责任,同时在时间进度上有一定的要求。工作进行中应与下属多沟通,跟踪工作的进展和方向,工作一旦有进展,要注意适时激励,只有激发团队的力量才能有效地利用时间,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

时间管理学强调:事实上,时间管理的成败关键,找出浪费时间的毛病与改进之道只是治标;唯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实践才是治本。

时间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时间管理;出版生产流程;图书出版计划

由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作为知识传播载体的图书也就具备了很强的时效性,出版时间稍晚一点就会丢失市场先机、最佳的市场效益及出版价值。因此,图书编辑需要对时间进行管理,从而获得最大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

时间管理就是指对时间进行有效地计划和控制,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最大的效益。时间具有四个显著特征:不变性、不可存储性、不可替代性和伸缩性。时间管理并不意味着要把所有事情都做完,而是要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以更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

然而,时间管理对于编辑而言也非易事。一本图书的出版过程涉及多个环节、部门以及工作伙伴,在时间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图书编辑更需要在时间管理上下大力气,树立正确的时间管理观念,掌握先进的时间管理方法,理顺生产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科学加快图书的出版速度。

有些编辑自身的时间敏感度不高、时间观念不强,没有工作计划和目标,根本不知道自己一天的时间具体花在哪些事务上面了。有些编辑有计划,但是时问安排不合理,往往把时间花费在不重要或者不该花费时间的事情上,没有重点,没有条理。

2 编辑对作者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

众所周知,很多图书作者都是名人、领导或者学科带头人,整日忙于学术会议、海外交流、行政工作和主管业务,只能在业余时间抽空写书,因此很难按时交稿,有些书稿甚至会由于作者的拖延而最终流产。这是编辑最常遇到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3 出版流程时间管理不易掌控

出版流程中的编辑加工、校对、版式设计、排版、印刷、装订、发行等环节,又涉及文字编辑、校对、设计、排版、印刷、发行等多方人员的合作,因此在时间管理上也很难宏观掌控。在出版旺季,编辑经常会遇到由于大量书稿集中于同一时间出版而导致人手不足、无法按时出版及发行的情况。

1 全面考虑出版流程,合理制订工作计划

要想做好自身的时间管理,编辑需要明确工作目标,做好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工作日程。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业图书为例,一本学术专著完整的出版流程及可能出现的时间管理问题如表1所述。一个完整的出版流程大致包括18个环节,每个环节所需的具体时间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这就要求编辑根据每个选题及作者的特点,合理分配及管理时间,量身定做每本图书的编辑出版流程。排产时从最后的出版发行倒计时,根据每个环节的工作量及具体经办人员的情况合理规划时间,直至得出最初策划选题开始的时间。

2 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

编辑在制订计划时要全面考虑、合理估算,提前预料到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拖延时间的问题及发生几率,根据出版时间要求留足预防特殊情况发生的时间。出版流程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按照计划行事,克服拖拉低效,确保按时完成。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预留出一定的富余时间,防止在遇到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及时变更选题的进度计划。

同时,编辑在制订工作计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大关键要素:(1)设立明确的目标,列出总清单,并逐层分割,比如年度目标分割成季度目标,季度目标分割成月度目标,月度目标分割成周目标,周目标分割成日目标。(2)分清轻重缓急,用80%的时间做20%最重要的事。(3)每天至少留出一小时不扰的时间,可以安静思考或者做一些重要的事情。(4)同一类事情最好一次性解决,如写材料集中在一段时间处理,打电话集中在某个时间段办理,这样才能保证思路不被打断,提高办事效率。(5)做好时间记录,这样才能回顾分析,找出浪费时间的症结所在。

三、编辑对作者的时间管理:做好前期服务工作

约稿时,为了保证作者能够按期交稿,编辑应该尽可能多地为作者提供详细科学的服务和帮助。通过市场调研及与作者的多次协商,编辑应该交给作者一份尽可能详细的编写工作方案,包括:编写目的、读者对象、出版价值及特色、主要内容、编写体例、全书目录、样章示例、编写要求(说明关于标题、格式、术语、数字、图片、光盘、外文、版权等事宜的具体要求,越详细越好。如是翻译书,对于书中常见的专业词语在翻译工作开始时就需确定统一规范的中文译名),以及编写工作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作者一方面可以按照样章的示范进行编写,保证后期的如约交稿,另一方面还能在编写时就注意到编写规范,为后期的编辑加工节省时间。可见前期工作越细致,后期工作越省事。

图书作者的编写工作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正式启动编写工作、编写中期工作进度跟踪、完成全部稿件和专家审稿修改、最终定稿交出版社。其间,编辑应该督促作者,检查每个阶段的工作是否如期完成。有图书是由多名专家联合编写,因此要注意督促到每位作者,防止因为一人拖稿而导致出版延迟。同时,还需与图书的主要负责人经常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书稿的完成情况,请其协助监管进度。有些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可能出国、更换单位或者岗位,编辑都应及时了解,从而保证书稿的编写进度。

作者交稿后,他的工作并没有结束,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审阅修改二校清样。在此环节经常会遇到:作者大肆修改,相当于重写;或接到清样后束之高阁,忘记此事;或分给各专家审稿后,很难收集全稿件。如果不幸发生了这些情况,编辑不能碍于情面,还须及时、多次督促作者交稿。作者常说:“你们催得勤我们就交得快。不然没人催,我们就会以为此事不着急。”此话反映了作者的真实心理活动,也从侧面指出编辑做好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四、编辑对其他部门的时间管理:做好沟通工作

一本图书的顺利按时出版涉及多个部门的全力配合,假设编辑前期很幸运,作者能够如期交稿,那么之后还需要编辑部按时完成稿件的文字加工、制作部按时完成稿件的设计排版、出版部按时完成稿件的印刷装订、发行部及时发货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本图书按时出版。后续还涉及财务部的稿费发放、成本核算等。这些流程都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只有做好时间管理,每个环节才能按部就班地顺利进行,图书才能按期出版销售。因此编辑需要养成良好的时间习惯,事前要做好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并提前告知相关部门,给其他部门留出足够的时间,同时及时与其他部门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其他部门的理解和配合,才能很好地控制时间进度、保证及时出版。

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是个讲求高效的时代,“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时间管理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本领。图书编辑的时间管理观念和能力越强,就越善于管理时间,越能有效避免因周期过长导致内容过时或价值减损,越能提高图书的质量和效益,越能赢得读者市场和作者支持,越能强化出版社的品牌效应和学术领先地位。 (作者系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办公室主管、策划编辑)

出史版话

第一位青史留名的出版商——阿提库斯

第一位青史留名的出版商堪称人杰。此人便是阿提库斯,西塞罗的朋友。身为富有的豪门显贵,他集高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商业才华于一身。他以庞大规模经营图书,大量雇佣奴隶或自由人,亲自指导其工作。科内利鸟斯·内波斯曾为阿提库斯作传,说他拥有的奴隶中间,不乏受过高等教育之人,以及许许多多的抄工。他不仅出版西塞罗的作品,也为其他作家出书。他还兼做书商,既零售,也集为文库,整体出售。他出版过瓦罗所著的画传,其制作过程,不仅需要宽房阔室,以利书写,亦须备置其他工具,用于数百幅画作的商业化复制。他的生意网延展广阔,可助西塞罗在雅典和希腊其他城市,发行关于就任执政官经历的专著。

时间管理范文第3篇

各位伙伴,当你的朋友打电话给你:“喂,最近怎么样呀?”你会怎么回答:“喂,我比较忙!”“在忙什么呢?”“咳!瞎忙呗!我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我们每天总是在忙,盲(盲目)茫(茫然)到最后亡,这就是我们的一生。那么我们现在有许许多多的人都说我很忙,时间不够用,要是一天有25个小时就好了。实际上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够用吗?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看有许多职业经理人,每天你看他并不是很忙,工作井井有条,而且还有时间去休闲,难道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一天的时间比我们多吗?也不是,主要是他们善于进行时间管理,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谈的话题。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时间管理呢?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落后别人半步会怎样呢?在大森林里有两个人去打猎,到了黄昏时分子弹用完,两个人正准备回去,这时候突然两个人发现了一只饿了一天的狮子,狮子同时也看到了他们,一个人正准备跑可是他发现另外一个人没有跑很迅速的从背包里掏出一双运动鞋用最快的时间换上了运动鞋,这时他就问“哎,你还不快跑,你换鞋干嘛你能跑过狮子吗?”这个人回答道:“我不用跑过狮子,我只要跑过你就行了!”……那么各位,你从这个故事里能悟到什么呢?如果我们落后别人半步我们就会没“命”的。我们慢不是因为我们不快,而是因为别人更快!

那么时间有什么特性呢?时间有以下四个特性:1:供给豪无弹性,2:无法蓄积,3无法替代,4无法失而复得。根据以上的四个特性我们可以分析出时间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产物,如果现在有人研制出“后悔药”,吃了之后可以让你回到18岁,即使售价在1亿美元以上,我想也会有很多富翁会争先恐后地购买,因为他们知道时间对于他们的价值,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关于时间的价值有很多比喻,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当我们有闲余的钱时可以存在银行,需要时再来支取,但你能跑到银行去将你现在的时间存起来,等自己忙不过来的时候再将它取回吗?

现在来看一看我们一生中总共浪费了多少时间,假如我们可以活到80岁,那么在这80年当中,我们睡了24年的觉,,吵了2年的驾,打了3年的电话,找了2年的东西,洗了2年的澡,做饭吃饭用了8年,看电视用了8年,上了1年的厕所等等等等。那么真正用于工作的时间还不到10年呢,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我们浪费了昨天,还能再浪费掉今天吗?现在我再给大家算一算我们的时间值多少钱?根据每天八小时工作,全年工作244天计算,如果你的年薪为20000,那你工作每分钟价值为0.1708元,每小时为10.25元,而每天多工作一个小时,全年的价值为2500元,每天多工作一小时十年的价值为75000元,接近四年的年薪。也就是说:每天多工作一小时10年可以走别人14年走的路。那么如果我们多工作二小时呢?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人把时间比喻成金钱的一个道理。我们要想成就美好的未来,必然要很好的利用时间。抓住时间就有钱赚,贻误时间就要赔钱时间的关键是现在,珍惜时间最重要的是珍惜现在,凡事推到明天,终将一事无成。大家都知道电话是贝尔发明的,其实还有一个人也发明了电话,他就是格林,他们两个在同一时间发明了电话,但是不同的是,格林在发明了电话之后,忙着庆功,而贝尔却在第一时间到专利局申请注册,当格林去注册的时候,贝尔已经捷足先登了,格林后悔也来不及了,仅仅因为格林耽误了一天的时间结果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时间的三大杀手是什么呢?第一是缺乏时间管理的意识,我们很多人只知道时间一天天的过,却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现在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竞争越来越强,我们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第二就是缺乏沟通,如果我们用5分钟时间做好事先沟通,就可以省掉做事过程中一两个小时的重复沟通,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第三是弄不清优先顺序,在一次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实验,他拿出一个空瓶子,然后往里面装满鹅卵石,问在坐的学生瓶子

满了吗?学生都回答满了,教授又拿出一些小的石子,装到了瓶子里,摇了摇又装进去一些,这时他又问学生满了吗?学生回答满了,教授说你们继续看,他又拿出一袋细沙子,倒了进去,当他再问学生的时候,没有人回答了,最后教授拿出一瓶水,倒进了看上去已经被鹅卵石、小石子、沙子填得满满的瓶子里,水仍然没有溢出来。教授问全班的学生从这个实验中你们得到什么启示,有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教授说:‘你说得很对,但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最重要的启示,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如果你不先把最大的鹅卵石装进去,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把它装进去了。”学生恍然大悟。这就好象是在生活中,每天我们都有很多的事情等着去处理,如果你分不清主次,分不清优先顺序,用那些不重要的小事占去了大量的时间,结果真正重要的事情却没有去做,不得不去事后补救,永远都在做时间的救火队员。

现在告诉大家时间管理的陷阱,大家一定要当心了,同时要学会如何跨越时间管的陷阱。第一是没有时间观念,做任何事都没有事先的计划和统筹安排,就好象是猪八戒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我们应该坚持要事第一,重要的事情优先去做。第二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对别人有求必应,结果可能大量的时间在处理别人的事,自己的事却没有做。我们要学会说“no”,找到合适的方法来拒绝别人不必要的请求。第三是认为时间还早,总是往后拖延,疏不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事事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因此我们年轻人一定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不要等到自己老去的时候才后悔浪费了好时光,一事无成。第四是不速之客的到来打挠了我们的正常的工作秩序,那么我们要养成“计划你的工作,工作你的计划”的习惯,提前安排和预约。第五是会议病,有些机构官僚作风严重,大事小事都要开会,会议上又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白白浪费了时间,因此我们要减少冗长的会议。第六是文件满桌病,这种人的案头被一大摞一大摞的文件占据着,不知道他有多忙,多少事要处理。这种人其实做事缺乏先后主次顺序,想起一件是一件,就好象小猫钓鱼,猴子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最后是有些人不懂得授权,凡事事必躬亲,对别人不信任,不敢委以重任,其实我们帮助团队中的新生力量尽快成长,把一些适当的事情分给别人去做,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又给别人一些锻炼的机会。所以我们一定要跨越时间管理的陷阱,让自己的时间更有价值。

可能我们有很多人分不清做事的优先顺序。什么事情先做什么事情后做,结果重要的事情没有做,而不重要的事情做了。我们身边所有的事情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是重要又紧急的事情;第二: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第三: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第四: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那么这四类事情我们应该首先做哪类呢?有很多人都认为是第一类事情先做,又重要又紧急吗?但是如果你每天做的都是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那么你每天充当的都是救火队员的工作,你不觉得你很累吗?所以我们应该首先做的是第二类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为什么我们要先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呢?我们分析一下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呢?所谓重要的事情就是对你的工作、生活等起到较大影响的事情,比如参加我们的联谊会、拜访客户都是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们什么事情都赶到眼前在做,都变成了紧急的事情,你会感觉到手忙脚乱,而且效果又不好,那么第二类事情就会上升为第一类事情,所以你每天的节奏都很紧张,你每天都在说:“哎,累死了”。既然是那么重要的事情所以在不紧急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些事情做完,我们就会感觉到工作和生活都会井然有序,有条不紊,这也是会工作和不会工作的人的区别。

还有一类事情就是“对”的事情,那么什么又是“对”的事情呢?“对”的事情就是对我们一生都有重大影响的事情,比如我们能力的提高,培训等就是对的事情,举个例子:每个人都很想和客户签单,但是你知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同?客户拒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你会和客户有效沟通吗?为什么别人去了一次就可以签单,而你去了好几次就是签不下来呢?一流的营销员销售的事理念,二流的营销员销售的是自己,三流的营销员销售的是产品,那么我们这个理念又如何去灌输呢?这些问题的解决难道是多去几次联谊会就能找到原因的吗?那么只有通过培训或者是和在这方面有专长的人交流学习才可以解决,这就是在做对的事情,当我们的营销技巧、营销理念、产品知识和沟通技巧都得到了一个有效提高之后我们再和客户交流就变得更容易了,成交率也更高了!这也就是走向营销高手的路。所以我们只有做好“对”的事情的前提下再做重要的事情才会更容易,重要的事情才会做好,因此做“对”的事情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我们要学会如何分析什么是对的事情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这样你的事情才会做好!

通过以上所述:我们要学会控制时间,如果我们利用好时间,我们就是主宰时间的主人,否则我们就是时间的奴隶。

时间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时间管理;进度;进度表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046-02

1 时间管理的主要过程

1.1 活动定义

活动定义即:确定为产生项目的各种可交付成果而必须进行的具体计划活动。

将项目工作分解为更小、更易管理的工作包也叫活动或任务,这些小的活动应该是能够保障完成交付产品的可实施的详细任务。在项目实施中,要将所有活动列成一个明确的活动清单,并且让项目团队的每一个成员能够清楚有多少工作需要处理。活动清单应该采取文档形式,以便于项目其他过程的使用和管理。当然,随着项目活动分解的深入和细化,工作分解结构(WBS)可能会需要修改,这也会影响项目的其他部分。例如成本估算,在更详尽地考虑了活动后,成本可能会有所增加,因此完成活动定义后,要更新项目工作分解结构上的内容

1.2 活动排序

活动排序即:确定各计划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并形成文件。

在按照逻辑关系安排计划活动顺序时,可考虑适当的紧前关系,亦可加入适当的时间提前量与滞后量,只有这样在以后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和可以实现的项目进度表。排序可用项目管理软件,也可用手工。手工和电脑还可以结合起来。

在产品描述、活动清单的基础上,要找出项目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和特殊领域的依赖关系、工作顺序。在这里,既要考虑团队内部希望的特殊顺序和优先逻辑关系,也要考虑内部与外部、外部与外部的各种依赖关系以及为完成项目所要做的一些相关工作,例如在最终的硬件环境中进行软件测试等工作。

设立项目里程碑是排序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里程碑是项目中关键的事件及关键的目标时间,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里程碑事件是确保完成项目需求的活动序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在开发项目中可以将需求的最终确认、产品移交等关键任务作为项目的里程碑。

在进行项目活动关系的定义时一般采用紧前关系绘图法、箭线绘图(也称双代号网络图)法、条件图示法、网络模板这4种方法,最终形成一套项目网络图。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紧前关系绘图法,也称为单代号网络图法。

1.3 活动资源估算

活动资源估算即:估算完成各计划活动所需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当估算计划活动无足够把握时,则将其范围内的工作进一步分解,然后估算下层每个更具体的工作资源需要,接着将这些估算按照计划活动需要的每一种资源汇集出总量。计划活动之间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影响资源利用的依赖关系,如果存在,资源的这种利用方式反映在计划活动的要求估计之中,并形成文件。

1.4 活动工期估算

活动工期估算即:估算完成各计划活动所需的持续时间。

项目工期估算是根据项目范围、资源状况计划列出项目活动所需要的工期。估算的工期应该现实、有效并能保证质量。所以在估算工期时要充分考虑活动清单、合理的资源需求、人员的能力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项目工期的影响。在对每项活动的工期估算中应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对工期的影响。项目工期估算完成后,可以得到量化的工期估算数据,将其文档化,同时完善并更新活动清单。

一般说来,工期估算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专家评审形式。由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员进行分析和评估。项目分析主要是要求有多年从事相关和类似项目的施工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依靠多年的工作经验做出比较详细的可行的分析和评估,为项目的管理做指导工作。

(2)模拟估算。使用以前类似的活动作为未来活动工期的估算基础,计算评估工期。在进行模拟估算的时候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应适当的留出一定的预留范围。

(3)保留时间。工期估算中预留一定比例作为冗余时间以应付项目风险。随着项目进展,冗余时间可以逐步减少。

1.5 制定进度表

制定进度表即:分析活动顺序、活动持续时间、资源要求,以及进度制约因素,从而制定项目进度表。

制定项目进度表是一个反复多次的过程,这一过程确定项目计划活动的开始与完成日期。制定进度表可能要求对持续时间估算与资源估算进行审查与修改,以便进度表在批准之后能够当作跟踪项目绩效的基准使用。制定进度表过程工作的绩效、项目管理计划的改变,以及预期的风险果然发生或消失,或识别出新风险而贯穿于项目的始终。

2 建议采取的措施

最现实、最合理的进度表在项目进行中还是可能遇到麻烦。例如由于有一些事情的优先等级提高了,另一个本来进行得很顺利的任务现在却可能被放到了不重要的位置。一般来说,可以有好几个办法让进度表滞后的项目再回到正常轨道上来。因此,进度表滞后并不是不可以避免的。那么,如何避免进度表滞后,保证项目如期完成?

2.1 锁定需求,避免无休止的变更

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在开展之前锁定需求,不这样做必将会导致项目失败。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发生一些范围变更,一定要严格控制这些变更,对这些变更有一个应对方案,把变更范围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不然便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导致进度表滞后和成本的增加。

例如明确项目需求变更的根本原则,避免将需求范围扩大化,将不确定和复杂多变的需求排除在开发策略之外。把需求定义为“必须的需求”、“应当具备的需求”和“锦上添花的需求”,严格坚守核心功能,并一直不断跟踪以控制在进度表范围之内。事实证明,只有做到了需求明确才能避免进度表不断滞后的恶果。

2.2 重新检查进度表

项目进度表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项目估算,项目估算最大的基础是基于经验值因此,在项目估算时应该以自己团队历史经验值为基础,让项目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参与估算,这样才能够保证项目计划的可行性,从而避免出现全局失控与细节失控的发生。

同时,项目进度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根据项目的进展对一些新的需求、新的变化做出响应,动态的更新项目计划。例如,面对动态变化的环境,可采用迭代式的生命周期模型使项目开发团队更好地适应变化。如果进度严重滞后,看看能否在进度表中增加一到两个缓冲区,如果已经用光了所有的缓冲区,看看能不能缩短某个任务的时间或加快进行。同时,仔细检查进度表里有没有这样的步骤:他们可以锦上添花,但并不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任务。现在就需要删除这些内容,可能最后的结果没那么精细,但去掉一些装饰物可以帮助项目走回正轨。

2.3 有效的进度表检查工具

糟糕的执行会给项目带来在成本和时间两方面上的失败,这会最终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很多失败的项目开发的教训揭示了能够充分地描述项目进度的检查工具简直太重要了。我得到的最宝贵的经验是要抓住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密切注意进展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应该马上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当出现可能严重影响进度表滞后时,就应该根据现阶段状况重新评价需求分析结果、工时估算等。切勿匆忙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措施,致使进度表滞后更严重。

2.4 在各种项目目标中进行平衡

进度控制的目标与成本控制的目标和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构成一个相互制约的三角关系,需要去平衡。如果经过评估确定项目进度确实已无法控制,就应当下定决心以牺牲部分功能范围、工作成果范围、成本预算、进度计划或产品质量中的某一项目标为代价,来保住项目最重要的目标达成,最终确定一个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指望不采取纠正和干预措施,进度失控会自行消失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因此,如果这些项目参数超出项目目标的限制范围,就必须马上采取纠正措施;如果发现这些项目参数有超出项目目标的限制范围的趋势,就必须马上采取预防措施。

2.5 奖罚制度的制定

进度表的执行还必须有相应的控制措施来保证。例如可以制定一些奖惩制度,奖励是主要,惩罚是辅助手段,调动起所有人员的积极性。通过订立相应的评估指标,把项目执行作为项目人员的重要业绩进行考核监督,避免因为少部分人不配合工作导致项目整体延误,从制度上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卢有杰,王勇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时间管理范文第5篇

发现你工作中的“帕累托效应”

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发现,通常人们80%的成果其实仅是用20%的时间创造的,而另外80%的时间实际上只产生了20%的成效――这就是著名的“帕累托效应”,也称“80/20”法则。在工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整天琐事缠身,各种事务性工作忙得晕头转向,而仔细回顾一天的工作成果和根据KPI指标分解的绩效贡献,却发现成效寥寥无几。通常,在早上精力最充沛时却在处理简单的琐事,而等到下午快下班时,才鼓足勇气啃工作上的“硬骨头”,此时头昏脑胀、精疲力竭,工作成效可想而知了。

“帕累托效应”提醒我们,注意分析个人工作时间与成效的对应表,扩大其中“20%的时间取得80%的成果”那部分的绩效和时间的利用经验,相对应的则尽量提升另外80%时间的低绩效水平,从而实现个人和组织的效率和绩效水平的提升。要真正实现这种飞跃,必须贯彻“要事第一”的工作原则。

“要事第一”原则

著名管理学家、企业组织顾问史蒂芬・柯维最早提出“要事第一”的原则,是为了提升企业组织中管理者及员工的绩效水平和工作成效。他经科学分析发现,人们日常工作中往往在从事四方面工作,即紧迫且重要的,不紧迫但重要的,紧迫但不重要,不紧迫也不重要的。应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前两方面工作上,坚持按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来分配和利用时间,同时尽量减少在细枝末节和不产生工作成效事务上的时间投入。

美国卡尔森钢铁公司总裁查理・卡尔森运用“要事第一”原则,每天身先士卒率领工作团队坚持拣最重要的工作先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五年后,卡尔森钢铁公司从一家鲜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长为全美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

史蒂芬・柯维强调,要真正贯彻“要事第一”原则,每天除了做好紧迫且重要的事情外,必须高度关注那些暂时不紧迫但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拟定企业或组织发展目标和愿景,讨论和反省近期工作得失,修正组织前进方向,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调整战略目标,为员工拟定更加科学合理、符合组织和员工自身发展实际的激励方案、职业发展规划等,这些工作虽暂时不紧迫,但它们非常重要。事实上,只有规划和安排好那些不紧迫但重要的事务,我们日常工作才会有条不紊、按部就班,从而在根本上减少那些紧迫且重要工作事务的数量和由此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市场竞争加剧了时间的紧张,要想在有限时间内提高工作成效、创造更佳工作成果,扩大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产生更丰厚的利润回报,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必须贯彻“要事第一”工作原则,把时间充分运用在能大幅提升工作绩效、为企业创造成果的事务上,坚持将正确的事情做好,将不必要的工作砍掉。而人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更要合理规划和管理个人时间,持之以恒、付出努力才能取得成就。

制定个人时间规划

每人一天拥有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只有愿意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工作、并贯彻“要事第一”原则、切实提高工作成效的人才能取得更大成功。

按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观点,可把人们日常生活分为工作类、休闲类和维持类共三大类活动。普通人每天工作8小时,晚上从事两个小时看电视或打游戏的休闲活动,而吃饭、洗澡、买衣服或睡眠等维持类活动占据了一天中的剩余时间。可见,要想规划好个人时间,提高个人工作成效,就必须激励自己适当减少在那些缺乏创造性的休闲活动上的时间投入,适当节约维持类活动所占用的时间,而大力提高工作时间内的效率和成效贡献率。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节约维持类活动时间方面很有一套,他说自己通常会一次买好几套相同款式颜色的衬衣、皮鞋等,这样就可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避免再为购买衣服花时间,从而把节约出的更多时间用在工作或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上。

有人会说,“我对工作本身不感兴趣,宁可把更多时间花在享受日常休闲娱乐和维持类活动中”;或说“我自认为是天才,不需节约更多时间来用于工作就能取得惊人成就”。也许每个人的理想抱负和生活重心都不一样,但想要做出更大、更好的工作业绩,想要通过工作丰富自我人生和不断实现自我成长,就必须在兼顾生活平衡的基础上,贯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的工作观,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工作虽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它应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应该是生活的重心所在。

“一万小时”时间观

美国作家丹尼尔・科伊尔在其著作《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提出和充分论证了一个惊人观点,那就是: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天才,所谓天才就是超出常人对工作持久不懈付出努力的那类人。小学文化程度的本田宗一郎之所以能把本田公司打造成世界级企业,是因他在工作上勤奋思考、奋力拼搏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一万小时;自认天赋普通的稻盛和夫为何能创建京瓷公司和KDDI、古稀之年又重振日航,成为众人景仰的“经营之神”?是因他在工作上始终坚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齐白石先生的国画为什么能自成一派、广受赞誉?是因他在国画技法磨练上付出了不止一万小时的努力;狄更斯之所以能从小鞋匠成长为伟大的文豪,也源于他对文学事业的无比热爱和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时间积累。丹尼尔・科伊尔认为,是否付出了“一万小时”努力是常人与天才的分界线,没人能例外,并总结出天才公式――“精深练习×一万小时=世界级技能”。如果你想成为某方面的天才或专家,那就准备好投入十年以上时间来钻研业务吧。

美国著名黑人演员摩根・弗里曼直到知天命之年还在演小配角,可就在他奋斗到2011年74岁时,由于他在电影表演艺术上塑造了无数让人印象深刻的配角,从而荣获了美国电影学院第39届终身成就奖及第69届金球奖终身成就奖殊荣。摩根・弗里曼说,“我的演艺生涯从30岁开始,至今一直在不断积累。表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从中你能体会到很多东西,生活不会向你许诺什么,尤其不会向你许诺成功,但它会给你挣扎、痛苦和煎熬的过程⋯⋯”。

时间不许诺什么

时间管理范文第6篇

前阵子,有一本畅销热卖书,讲的是一个日本的家庭主妇,做着做着就出书了,而她的书正是分享和教授他人如何对物件进行收纳整理。表面上看,这是一本教人空间管理的书,而有心人,只要阅读一下评论就会知道,当我们整理物件,收拾房间的时候,管理的根本不是我们所属的空间,而是心情和态度――既是对生活的,更是对自我的。然而,时间,之所以容易被人津津乐道,因为它是唯一一去不复返的事物,正所谓没得后悔,才更想抓住。与其说我们想管理时间,倒不如说,我们想活在当下,想把握未来,想每一分每一秒都变得更为实在,更为具体,想我们的生活以及自己变得更有价值,更加的“可视化”。

时间管理,管理的是焦虑感

焦虑指的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情绪。它分为现实性焦虑和病理性焦虑两种。我们日常所说的焦虑感或焦虑情绪,通常指的都是现实性焦虑。现实性焦虑是指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面对现实潜在的危险和挑战时,为了适应和解决问题所形成的情绪反应。这样的情绪反应与事实相符,是一个人在面临其不能控制的事件或情景时的一般反应。焦虑的程度与现实的威胁程度相一致。随着现实的挑战或危险得到控制或消失,焦虑的程度也会随之缓解或消除。

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容易产生焦虑的人更热衷对时间进行管理,习惯计划未来。他们担心未知的事情,害怕事情的发展超出他们的经验,所以他们更偏向控制,将不可控的风险降到最低,来确保稳妥。他们对时间有合理的规划,远到可以是未来三、五、十年的计划,近到可以是今天、明天的安排,有些甚至精准到用小时来计算。看看市面上卖的日程本的格式,有些设计是用小时来作为时间区域的划分。早期网络爆出王健林的一日行程,他的时间更是以分钟为单位进行管理的。我们对时间进行详尽的规划,未来的发展似乎就能变得更可预见,当我们认为事态的大致方向皆在掌控之中时,当我们知道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会有怎么样的安排时,自然就比较容易感觉到安心。同样,急躁、担心、忐忑的感觉也会随之降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无论执行能力如何,无论是否真的可以完成已经预计好的安排,但仍都孜孜不倦,屡试不爽地做着计划,临睡前想想明天要做什么,起床后写下今天待办的事宜,周一汇报接下来一周的安排,年头想好几月份去哪里旅行,年末为下一年精心挑选好一本日程本……时间的管理无处不在。因此,与其说我们管理的是时间,倒不如说,我们更希望借助对时间的规划来摆脱让人烦恼的焦虑感,我们期待在面对未来时,可以更加游刃有余,更加胸有成竹,可以有更多确定和稳定的感觉。

时间管理,管理的是自控力

自控力顾名思义是自我控制的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面对自己的情绪和对世界认知的控制感,通俗点来说,就是我们对自己周围事物、生活、人际关系、情感和工作的控制能力和支配能力。早期看到一句让我印象颇深的话,叫做“自律给我自由”,印象深刻是因为觉得这是一句特别有哲理的话,值得细细品味。自律代表的是自我节制,自我控制,自由往往让人联想到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本来南辕北辙的两个状态,怎么就有了联系呢?其中暗含的关系就是,人的自控力越强,可控的范围就越广,可以控制的事情越多,证明能支配的资源也就越丰富,调配、协调、平衡的能力提高了,限制自然就变少了,可被约束的条条框框没有了,离自由的状态便又接近了一步。

回忆一下,从我们懂事起,从读书起,从需要写作业起,我们最常听到父母、老师唠叨的是什么?“先做作业,再玩”。这大概是我们第一次对时间管理这个概念产生意识,但实际上,它更早地就已经被无形地注入到了日常教育中。当我们被要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时候,当被问及什么时候想做什么的时候,这些细小的安排中,无不充斥着对时间的分配和利用,我们对其的熟悉程度绝不亚于吃饭、睡觉。所以,制订计划,分配时间其实并非新鲜事,也并非难事,大部分人都会,都有想法,而且每天都在这么做着。可为何很多人还是会为此苦恼,因为我们常常无法按照设定好的时间,安排好的计划去实施,我们有计划的能力,却往往败在执行上,很大层面是因为缺乏自控力。

先前我们提到的一个妈妈生了五个孩子,海外留学,还要做全职工作,然后还出版了书籍,为什么底下哗然一片,我们感叹的除了她的时间管理术之外,内心深处还在佩服她超于常人的毅力和自控能力。这位妈妈介绍说,她培养孩子早睡的习惯,并且和他们一起睡,然后凌晨3点起床,这样在孩子们早上醒来之前,她便有了3个小时,可以看书或者做自己的事情。计划好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并不难,可我们中间有多少人真的可以在计划好的时间入睡,又在闹钟响起的时候爬起来呢?有多少人今天早上按掉了闹钟,闭着眼睛想着说“我就再睡5分钟,真的就眯一会”。别说让我凌晨3点起,我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屡次计划,尝试让自己凌晨2点前睡,可直到现在还常常以失败告终。可见,无论我们怎么安排时间,自控力的管理才是将时间管理推向成功的关键。

时间管理,

管理的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指的是人在特定情境中需要进行某种行为,个体对发挥这种行为相关能力的感觉,对所需能力的信心和信念,和对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种行为的期望。它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部分。结果预期是指一个人对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的预测。效能预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实施某种能力的主观判断。简单来说,自我效能感讲的就是一个人认为他/她是否可以完成某项任务,并且能完成到什么程度的自我判断。它与自信心的概念非常接近和相似。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自信心也比较充足,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自己所拥有的某项或某些能力都表现出比较乐观和积极的判断,认为自己能够很好地完成一些任务和项目。自我效能感低的人通常也会表现出自信心不足,他们无法相信自己有完成某些任务的能力,他们最常有的想法是“我不认为我可以完成”“我做不到”。

时间管理的自我效能感体现在,当对时间做出某些分割的时候,我们是否有信心遵循这样的时间安排,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可以按照这样的时间分配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就是当我们在管理某部分时间时,我们认为自己可以做到的信念和相信程度。

这位五个孩子的妈妈,她的时间计划表是细分到每15分钟的,这也是她另一个时间管理术的窍门,利用碎片时间,在简短的零碎时间里,同时执行几项任务。心理学称具有这项能力的人为“多重性任务者”(Multi-tasker)。例如,她一边晾衣服,一边给孩子讲故事;一边坐车,一边填写申请表格。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利用碎片时间的高手,一边跑步,一边听音乐,同时看电视新闻;一边喂奶,一边看书,还不忘记关照保姆要做哪些家务,轻重缓急如何安排。多重性任务者的共性不是他们比较聪明,或是他们的能力比较强,而是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普遍更高。当我们的自我效能感越高,我们就越有信心按照已经安排好的时间去完成任务,我们就更愿意去动脑筋,花心思,想办法把时间管理得更合理,使其变得更有效。相反,如果自我效能感低,我们就容易畏难、气馁、放弃,也更容易用消极的态度来面对时间计划。

碎片时间之所以能被有些人充分地利用,甚至是被发挥到极致,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只要有意愿,我们谁都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谁也都有碎片时间。做家务的时候可以听学习音频;陪孩子玩的时候可以练习深蹲、托举;很多人坐交通工具的时候在煲电视剧,其原理是一样的。我们根据自己不同的自我效能感的程度,来对时间的利用程度进行划分。自我效能感强的,时间划分区域可以更精细,同一时间段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任务的难度系数可以更大;对自我效能还不太有信心或不熟悉的人,一项任务完成的时间分配可以更充裕,同一时间安排的任务轻一点,难度小一点,需要调动的能力和资源少一点。我们借用时间管理,其实也是在对自我效能感的一种训练和挑战,能够克服困难,在预先计划好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就是一次成功,随着正向经验的丰富,自我效能感也随之被提高,自我效能感越高,时间上的管理就会变得更为有效。

时间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时间管理倾向 相关研究 干预研究 展望

时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不能储存亦不能提取,对王权贵族无偏,对寻常百姓无私,不管我们愿意与否,都不得不以每分钟60秒的速度去消费它。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这个快节奏、激烈竞争的社会,如何有效地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变得尤为重要。

一、时间管理倾向概念及结构

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TMD)是由国内学者黄希庭和张志杰最早提出并界定的,即个体在使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具有动力性,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程度、跨情境性和潜在的可测度。

时间管理倾向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构成。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它通常充满情感,对个体运用时间的方式具有导向作用。时间价值感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观念和能力,它是通过一系列外显的活动来体现的,例如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等一系列监控活动。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以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它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我国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综述

(一)时间管理倾向的文献资料分析

以“时间管理倾向”为关键词,以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2001~2016年间有关时间管理倾向的论文(截止到2016年6月份)共计981篇,发表年份分布情况见表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01年以前时间管理倾向还是个新兴课题,未受到关注。自2001年以来,研究文献总量逐年上升,十五年间保持稳定增长,近五年来达到文献高峰,这表明时间管理倾向日益受到关注,且热度不减。虽然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篇幅逐年上升,但和心理学其他领域的研究相比较,还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理论性研究相对较少,实证性研究较多,且实证性研究多数是相关性的验证性研究,干预研究的文献数目较少,缺乏应用性研究。

(二)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

1.TMD与学业成绩

张志杰、黄希庭等调查研究发现:时间监控观对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是通过时间监控观来影响学业成绩的。支富华、杨志红、樊琪研究发现: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有效性是影响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最主要因素。黎兵、杨嘉乐的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维度都与初中生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

2.TMD与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这方面研究主要涉及它和个体焦虑、抑郁、压力等心理健康多个维度之间的关系。邓凌、涂涛等探讨了时间管理倾向和抑郁、焦虑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抑郁、焦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3.TMD与人格

人格是由一组不同的内在心理特征和外部行为方式构成的,这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时间管理倾向作为一种人格特征,不仅反映了个体独特的心理与行为特点,而且与其他的人格特征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4.TMD和教养方式、网络成瘾

教养方式会影响到个体的时间管理倾向。王婷等人的研究显示:与专制型和忽视型相比,嗤型教养方式下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相对较好。另外,网络成瘾和时间管理倾向有一定的相关。曹枫林等人的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呈显著的负相关,网络成瘾者的时间管理能力很差。

(三)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

2010年,石国兴、郭世魁、魏瑞丽以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八次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干预措施,最终达到了改善教师时间管理倾向的目的。

2014年,张峰、祝婷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时间管理辅导组实施提高时间管理能力为目标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自编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评价表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结果显示:基于时间管理倾向理论和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理论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三、研究展望

自黄希庭提出时间管理倾向这一概念和结构之后,几乎没有人提出挑战或者提出新的时间管理结构模型,使得时间管理这一领域的发展受到了局限。今后应该有更多的关于时间管理模型的探讨,拓展该研究领域,同时拓展研究对象和方法,深化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应用性的研究,通过时间管理的训练来提高人们管理时间的能力,改善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33(04):338-343.

[2]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24(05):516-518.

[3]张志杰,黄希庭,凤四海,等.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06):649-653.

[4]石国兴,郭世魁,魏瑞丽.团体心理辅导改善教师时间管理倾向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10(03):747-749.

时间管理范文第8篇

[设计意图]

时间管理即自我管理,是高中生生涯规划的必备能力,中学生需要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笔者通过对本校高中生时间管理现状调查分析发现,时间管理知识对于许多高中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不强,很多知识尚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因此本课程主要结合案例,以讨论为主,理论提升为辅,促进学生对时间管理知识与运用的更深刻了解,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学情分析]

课程开设前,笔者使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问卷”(黄希庭编制)及“时间困惑问卷”(自编)对本校学生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发现我校学生时间管理现状与以往文献研究基本一致,呈现如下特点:

(一)高中生时间管理监控能力呈U型

经调查发现,在中学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能力的总体状况方面,年级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高一开始逐步上升,高二有所下降,高三达到较高水平,这与已有研究结果是一致的。针对高二进入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总体水平低谷期的情况,笔者认为在高一阶段应着眼于提高学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意识和能力,高二阶段结合学生个性特点采取个性化辅导非常必要。

(二)高中生时间管理监控能力较弱

问卷统计发现本校学生“时间价值感”维度得分最高,说明他们对时间的重要性有较高认识。“时间监控观”维度得分最低,又尤以设置目标、计划性、反馈性三个方面得分最低。这说明学生自主管理时间的意识还很弱,计划性较差,时间监控能力有待提高。

(三)高中生缺乏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

根据课前调查发现,本校学生时间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关于计划:计划赶不上变化怎么办?周末时间如何安排?

(2)关于效率:如何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关于事件优先级:高中生活丰富多彩,很多事情想去做,该如何分配时间?

(4)关于习惯养成:听过一些时间管理的课,也尝试过一些,但是很多时候都半途而废了,怎么办?

[活动目的]

1.增强学生主动管理时间的意识。

2.帮助学生发现浪费时间的原因,找到适合自己的改进措施。

3.培养学生正确制定目标和计划的能力。

4.培养学生区分事件轻重缓急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课程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时间黑洞、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和时间管理四象限原则。加强对紧急、不重要事件的重视,并学会区别紧急、不重要事件,合理分配时间。

难点: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SMART原则和四象限原则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持之以恒的练习的督导。另外,时间管理能力还涉及其他方面能力提升,比如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情绪管理、自控力等,建议结合学生情况给予后续指导。

[活动形式]

笔者建议通过团体辅导方式开展中学生时间管理课程。团体心理辅导强调体验式、互动式学习和感悟式成长,学生在团队中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挑选自主时间最多的一天做24小时的时间日志;

准备材料:纸、笔、手表;

记录要求:量表仅用于课上讨论,不用于学习评价,要求真实,需详细填写;

时间日志各项目内容:活动、地点、计划用时、中断说明(中途中断的次数、原因、持续时间)、效率自评(可以用1低2中3高来标记)。

[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

[活动时间]

两次课,每次60分钟。

[活动过程]

一、死神的账单(5分钟)

(一)活动内容

播放视频《死神的账单》,让学生留意自己在看这段视频时内心的感受。运用词语联想法让学生讨论时间都有哪些独特性?时间管理到底是什么?

(二)设计思路

通过视频观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唤醒学生对时间飞快流逝的情绪体验;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时间的独特性,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并认识时间管理的本质是自我管理。

(三)教师点评

时间具有无法开源、无法节流、不可再生、不可取代的特点。时间管理就是运用策略和技术,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时间管理的本质是自我管理。当代时间管理理论以“生涯规划”为核心,目的就在于通过提高个人时间管理能力帮助我们把平时浪费掉的时间用来好好享受生活,达到健康、财富、人际、家庭、心智、心灵、休闲、工作的全方位平衡。

二、谁动了我的时间?(25分钟)

(一)活动内容

两人一组交换阅读对方的“时间日志”,帮同学寻找时间黑洞,即有哪些浪费时间的情况。之后全班同学结合已发现的所有时间黑洞,讨论具体解决办法。

(二)设计思路

通过对时间利用情况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时间管理中的漏洞。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帮学生归纳一些好的时间管理办法。

(三)教师点评

中学生常见的浪费时间的原因有:

1.缺乏明确的目标;

2.拖延、磨蹭;

3.做事缺乏优先顺序;

4.想做的事情太多,分不清主次;

5.缺乏条理与整洁;

6.不懂求助;

7.不会拒绝别人的请求等。

中学生常见的时间管理办法有:

1.了解自己的时间黑洞;

2.越忙越要有计划;

3.为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留出固定时间;

4.任务分解,杜绝拖延;

5.为完成每件事情设置时间期限;

6.利用零碎时间;

7.提高专注力。

三、计划赶不上变化怎么办?(30分钟)

(一)活动内容

两人一组对照自己的时间日志进行讨论:你在开始这一天前是否做了计划?计划执行情况如何?在计划执行中有什么困惑?对同学的计划有什么好的建议?

(二)设计思路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现自己在计划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出目标制定SMART原则。

(三)教师点评

计划无法顺利执行往往在于制定的目标缺乏合理性。明确的目标是做好时间管理的基础。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对于制定自己的长、短期目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制定目标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具体(specific):目标必须是具体、明确的,明确到每一个时间段具体完成什么样的学习内容;

2.可衡量(measurable):目标的量化可以使计划的执行有一个可衡量的标准;

3.可达到(attainable):目标具有挑战性,但经过努力能够达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4.相关(relevant):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目标可以细致地分为各个小目标,而小目标之间,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应该高度相关;

5.基于时间的(time-based):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deadline)。

四、分身无术怎么办?(40分钟)

(一)活动内容

结合案例讨论如果你是小C,那天中午你将选择去做哪件事情呢?为什么?你如何判断一件事情的重要程度?对你来说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有哪些?

案例

小C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又是校学生会的干部,还是文学社的骨干,平时总是需要面对许多的学习与工作任务。一天清晨,小C刚走进校门,便碰到几个邻班的好朋友,他们对小C说:“今天吃完午饭12∶15,我们一起去操场踢球吧。”步入教室小C看到黑板上写着“今天中午12∶20~13∶10在三百座有数学学法指导讲座”,这个学科一直是小C比较薄弱的科目。这时突然一个学生会的干部找来说:“小C,团委王老师让你今天中午12∶30召集高一年级全体学习委员开会,商量明天辩论比赛的事情。”刚坐到位子上,高二文学社的社长跑进来对他说,今天中午12∶35我们文学社成员碰个头,商量一下周六外出采访的事,你有主要采访任务。社长刚走,物理老师走进教室,对学生们说:“今天中午12∶30我们集中讲一下上节课的作业,错的很多,只有小C等几个学生做得不错。”

(二)设计思路

通过案例讨论教会学生在多任务处理时如何判断事情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引出时间管理核心:四象限原则。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对于自己来说重要、不紧急事件都有哪些,结合80/20法则,教会学生合理分配时间的办法。

(三)教师点评

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PARETO)提出80/20法则。该法则指出在任何大系统中,约80%的结果是由该系统中约20%的变量产生的。受该法则影响,美国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提出了新一代时间管理理论――要事第一。柯维认为出色地完成无关紧要的工作是最浪费时间的。工作中应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因为就算你花了80%的时间,你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你应该将时间用于重要的少数问题上,这样你只需花20%的时间,就可以取得80%的成效。

柯维在“要事第一”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四象限法则。他将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归入四个象限,提出判断事情重要与否的原则是是否符合自己的长期目标。越有利于实现核心目标的事情,就越重要。

第一象限:重要、紧急的事情。例如:明天的考试、突然生病等。我们生活、工作中的主要压力就来自于第一象限,长期处于第一象限的人每天都好像在救火,疲惫不堪。该象限行动方案是立即去做!

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例如:锻炼身体、个人能力提升、知识积累、日常复习等。这些事情重要但并不紧迫。据统计第一象限中80%的事情是由第二象限转变而来。多投入一些时间在第二象限有利于提高自身能力,缩小第一象限的范围,减轻压力。这个象限任务通常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难度较大,做起来耗时较长。因此该象限事情非常容易被我们忽略或者拖延,对于这类事情可以采取任务拆分方法进行。该象限行动方案是有计划地、主动地去多做!

第三象限:紧急、不重要的事情。例如其他人临时邀请、突然布置的任务等。这个象限的事情因为迫切的呼声会让我们产生“这件事很重要”的错觉,然而仔细区辨你就不难发现其中很多事情不过是在满足别人的期望与标准,与我们要达成的目标没有太大关系。该象限行动方案是辨别虚假重要事情,通过委婉的拒绝来减少此类事务发生。

第四象限: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例如阅读令人上瘾的无聊小说、无休止地上网浏览等。这都是一些浪费生命的事情,根本不值得花时间去做。该象限行动方案是坚决不做。

如何从“知道”到“做到”?(20分钟)

(一)活动内容

请学生思考并讨论: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结合SMART原则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计划,并将这个计划说给全班同学,让大家帮忙督促自己。

(二)设计思路

通过讨论让学生意识到知识到能力之间的转化重在练习,归纳梳理教学重难点,通过自我宣言方式督促、激励学生为今后努力做出承诺,形成团体氛围,促成时间管理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教师点评

怎样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从知道变成做到呢?以下两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立即行动。时间管理的实践性很强,课程中介绍的每一个技巧和办法都需要你的实践才能得以保证。如果你感到行动困难,可以先从最简单的一件小事做起,拿一张纸条写上你的近期计划,贴在你的书桌、文具等明显位置,比如“关闭手机”、“晚上花10分钟时间回顾当天的时间记录”,这些纸条会变成对你的无声督促。坚持行动21天之后就能养成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好习惯。

2.活学活用。时间管理的个性化很强,课程中介绍的方法只有运用到实际中才有效果。很多时候你还需要发挥自己的智慧,根据自身情况,按自己的需要改变、组合这些方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时间管理体系。

[活动作业]

每次课后利用自己课上所学知识,制定新一周学习计划,并通过时间日志对自主学习时间进行记录,睡前用15分钟思考以下问题:

1.今天效率最高的是哪一段时间?为什么在这段时间效率最高?这段时间适合做什么事情?

2.今天效率最低的是哪一段时间?为什么在这段时间效率最低?这段时间适合做什么事情?

3.今天的时间利用过程中最大的干扰是什么?

4.今天在时间管理上取得了哪些进步?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段时间的强化,时间日志与反思是提高学生时间监控能力的有效途径。

[活动反思]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时间管理课程中案例占有重要位置,无论是学生课前所做的时间日志,还是课上老师所举的案例,都应事前精心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贴近学生生活,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从而具有说服力。

(二)课堂点评要到位

教师要通过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促成学生间的共同合作和相互学习。教师在学生讨论中要善于捕捉闪光点,将学生谈话中的精华归纳总结,进行理论提升。

(三)课内、课外多练习

时间管理是一种能力,能力的提升不仅是简单地传授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内外的不断练习,促成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提高。

(四)团体、个人辅导相结合

时间管理是一个十分个性化的问题,受课时限制,无法通过一两次课就把所有知识都讲完,更何况还需要边练边学。因此时间管理课程如能将团体辅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京,100088)

时间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时间;时间管理;帕累托原则

一、时间管理概念

时间是管理中的稀有资源与潜在资本,它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不变性;二是不可存储性;三是不可替代性;四是伸缩性。时间一旦流逝,则永远无法挽回。因此我们要对时间进行有效管理,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就是用技巧、技术和工具帮助人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运用时间。时间管理的目的是是如何克服时间浪费,更好地把握时间,以便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除了要决定该做些什么事情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也是决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时间管理不是完全的掌控,而是降低变动性。时间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透过事先的规划,作为一种提醒与指引。对企业来讲,对时间的管理和对其他的人、财、物的管理,都是一样的重要。“时间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必要环节。时间表面上是没有成本的,但实际上在经营中无时无刻不在投人,其投资规模之大,成本之高是不亚于其他投资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国际上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时间效率方面,好的员工要比差的员工高出10倍以上。

二、时间管理的方法

(1)GTD方法。GTD是Getting Things Done的缩写。主要原则在于一个人需要通过记录的方式把头脑中的各种任务移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头脑可以不用塞满各种需要完成的事情,而集中精力在正在完成的事情,是一种消灭压力的高效工作方法。GTD的具体做法可以分成收集、整理、组织、回顾与行动五个步骤。企业员工将心中所想的事情都写下来并且安排好下一步的计划,心无挂念,全力以赴地做好目前的工作,提高效率。(2)帕累托原则。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实现目标最大化,是企业员工工作的重要原则。帕累托原则是由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生活中80%的结果几乎源于20%的活动。在企业中,80%的利润是由20%的客户创造的,因此,员工要把注意力放在20%的客户即关键的事情上。在时间管理中运用帕累托原则有助于应付一长列有待完成的工作。将一大堆需要完成的工作列出优先次序,把最应优先完成的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一段时间集中精力把它们完成。(3)时间的四象限法。这是美国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如下图所示,这一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一般人认为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的事要马上做,其次是做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但时间的四象限法的重点是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的放在第二象限即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此类工作往往影响深远,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变为第一象限工作。所以,企业在对员工培训是应让员工平时多投入一些时间在第二象限工作,缩小第一象限范围。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这类事情看似紧急,需要马上处理,但属于不重要的事,对此类事情要学会拒绝。对于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要学会舍弃,尽量不去做。(4)精简原则。著名的时间管理理论“崔西定律”指出:“任何工作的困难度与其执行步骤的数目平方成正比:例如完成一件工作有3个执行步骤,则此工作的困难度是9,而完成另一工作有5个执行步骤,则此工作的困难度是25,所以必须要简化工作流程。”简化工作是成功的共同特质,工作愈简化,愈不会出问题。

三、时间管理的案例

华为的成功,可以说时间管理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华为自己的时间管理法则―― “韵律原则”,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持自己的韵律,对于无意义的打扰电话要学会礼貌地挂断,要多用打扰性不强的沟通式(如e-mail),要适当的与上司沟通减少来自上司地打扰等;二是要与别人的韵律相协调,具体的方法包括:不要唐突地拜访对方,了解对方的行为习惯等。日本的许多企业也很看重时间管理。例如日常开会,他们最讲究开会效率。每次开会之前他们都在会议室里张贴本次会议的成本,多少人参加,开多长时间,每小时工时费用,最后累计起来公布,这样有了会议成本分析,大家对开会的态度就会比较谨慎了,从而可以提高会议的效率,节约时间。

美国托马斯・爱迪生说过“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是‘时间’”。时间管理是效率管理的关键因素,是企业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最有效的法宝。善于管理时间的企业和个人在经济社会中能更具竞争力的面对挑战。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W・布莱.时间管理十堂课[M].机械出版社,2002

[2]葛梅,张晋光.时间管理:华为成功之法宝[J].商业研究.2005

时间管理范文第10篇

时间管理属于管理学的一种,时间管理,就是用技巧、技术和工具帮助人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运用时间。对于我们的工作来说,时间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具有四项特性:(1)供给毫无弹性:时间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2)无法蓄积:时间不能被积蓄.不论愿不愿意,我们都必须消费时间。(3)无法取代:任何一项活动都有赖于时间的堆砌,这就是说,时间是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源。(4)无法失而复得:时间它一旦过去,则会永远丧失。花费了金钱,尚可赚回,但倘若挥霍了时间,任何人都无法重新得到。

美国管理学者德鲁克认为,有效地时间管理主要是记录自己的时间,以认清时间消耗在什么地方;管理自己的时间,设法减少非生产性工作的时间;集中自己的时间,,由零星而集中,成为连续性的时间段。其实,有效地时间管理可以包括两个方面:即我们希望做的事情,以及我们希望避免的事情。时间管理的目的除了要决定你该做些什么事情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也是决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时间管理不是完全的掌控,而是降低变动性。时间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透过事先的规划,做为一种提醒与指引。例如:

(1)总是准时完成工作,尽量从每一分钟当中获得成就感;(2)努力享受自己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3)我凡事都很乐观;(4)期待成功;(5)不会浪费时间为过去的失败感到遗憾;(6)不会浪费时间为自己没做过的事情感到羞愧;(7)提醒自己:“我总是有时间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情”;(8)每天都会找到一引起新的方法来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效。

对于时间的管理,尤其对于公司执行长更为重要。公司首席执行长的时间要用于应付很多问题,他们总是在思考如何才能在建立长期战略和回应短期问题之间取得适当平衡。在过去的几年里,《华尔街日报》在领导力课堂视频系列中采访了一些大公司的首席执行长,包括微软公司的鲍尔默和美国运通首席执行长切诺特,询问他们如何管理时间。有些老板会用电子表格做一年的规划。有些人会留出时间思考如何管理他们的时间安排。例如:麦肯锡的30秒电梯理论:

麦肯锡公司曾经得到过一次沉痛的教训:该公司曾经为一家重要的大客户做咨询。咨询结束的时候,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在电梯间里遇见了对方的董事长,该董事长问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你能不能说一下现在的结果呢?”由于该项目负责人没有准备,而且即使有准备,也无法在电梯从30层到1层的30秒钟内把结果说清楚。最终,麦肯锡失去了这一重要客户。从此,麦肯锡要求公司员工凡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结果表达清楚,凡事要直奔主题、直奔结果。麦肯锡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最多记得住一二三,记不住四五六,所以凡事要归纳在3条以内。这就是如今在商界流传甚广 的“30秒钟电梯理论”或称“电梯演讲”。

由此可见,做出好的时间管理,对于成功不可谓不重要!因此要做好的、正确地时间管理。我们可以:

(1)有计划地使用时间。不会计划时间的人,等于计划失败。(2)目标明确。目标要具体、具有可实现性。(3)将要做的事情根据优先程度分先后顺序。80%的事情只需要20%的努力。而20%的事情是值得做的,应当享有优先权。因此要善于区分这20%的有价值的事情,然后根据价值大小,分配时间。(4)将一天从早到晚要做的事情进行罗列。(5)要具有灵活性。一般来说,只将时间的50%计划好,其余的50%应当属于灵活时间,用来应对各种打扰和无法预期的事情。(6)遵循你的生物钟。你办事效率最佳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将优先办的事情放在最佳时间里。(7)做好的事情要比把事情做好更重要。做好的事情,是有效果;把事情做好仅仅是有效率。首先考虑效果,然后才考虑效率。(8)区分紧急事务与重要事务。紧急事往往是短期性的,重要事往往是长期性的。给所有罗列出来的事情定一个完成期限。(9)对所有没有意义的事情采用有意忽略的技巧。将罗列的事情中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删除掉。(10)不要想成为完美主义者。不要追求完美,而要追求办事效果。(11)巧妙地拖延。如果一件事情,你不想做,可以将这件事情细分为很小的部分,只做其中一个小的部分就可以了,或者对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最多花费15分钟时间去做。(12)学会说“不”。一旦确定了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对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就应当说“不”。(13)奖赏自己。即使一个小小的成功,也应该庆祝一下。可以事先给自己许下一个奖赏诺言,事情成功之后一定要履行诺言。

时间管理,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周围,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只是使用的方法对与错的问题。对了,它将会帮助我们成功,错了,就会阻碍我们,让我们走很多弯路。时间管理真正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们去揣摩、深思。

上一篇:车辆管理所范文 下一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