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公司改革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26 15:31:35

医药公司改革方案

医药公司改革方案篇1

改制方案确定的改制目标是:

1、通过改革,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新公司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为振兴文山医药经济作出新的贡献。

2、通过改革,先置换在职职工的身份,进一步确立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广大职工真正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

3、通过改革,盘活企业存量资产,调整企业负债结构,实现企业转机建制的目标。

4、通过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符合新公司实际的内部管理体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使投资者获得更大的利益。

改制方案确定的原则是: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企业净资产置换职工身份,实行经济补偿,并以补偿额为资本来源之一,按照经营者持大股的原则组建有限责任公司。

2、按照“先终止,后重组”的原则,先终止原企业法人实体,重新组建“文山县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公司)。

3、终止国有企业职工身份,解除与原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按照职工自愿的原则吸收原企业职工加入新公司,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改制工作按照“先终止,后重组”的原则,实行整体式改制,终止原国有企业“文山县医药公司”的法人资格,解除国有企业职工身份,在此基础上,按照经营者持大股的原则,吸纳原职工和其他社会投资者以职工安置费、增资扩股等形式,运用全部有效资产和负债,组建“文山县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改制后,原企业的一切债权由新公司享有,一切债务由新公司承担。未纳入改制的待处理财产损失,由县医药公司列出清单报县国资委办理相关手续.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制定《文山县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公司设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建立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内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机制,按《公司法》要求规范运作。

同时,新公司设立党组织、工会、女工委和团组织等机构,开展正常工作。

医药公司改革方案篇2

的确,内斗、人事动荡、爆料财务造假,被上交所亮黄牌,本来重组后渐入佳境的上海医药近来平地翻起波澜,能不委屈吗?

上市公司越有问题,越怕?尤其是怕股东大会。以往,上药股东会人手发瓶矿泉水,但最近这次的股东会却只提供一次性纸杯和自动饮水机。“这是精心安排的,公司预计到场面可能会失控,怕主席台上的高管被股东的矿泉水瓶子砸成猪头。”上海医药的一位人士会后告诉媒体。

财务造假?

“国家对医药企业的监管还是比较严格的,有很多的部委和底下的卫生局在监管他们,尤其是去年才在香港上市的上海医药,其大规模造假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大股东补贴上市公司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差点被上海医药兼并的某医药流通企业的药学研究部经理对《新财经》记者表示。

但据上海医药2011年财报显示,2011年新亚药业第四季度实现盈利5000万元,超过前三季度净利润的总和。

2011年下半年,抗生素全行业大面积亏损,此时新亚药业业绩逆势大幅上涨实在可疑。

而据上海医药举报材料显示,新亚药业于2011年度通过三项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销费用)分摊、收取技术服务费和销售费用等多种手段向新先锋转移成本费用、确认营业收入,两项合计净增新亚药业税前利润近6000万元,但上述交易中部分费用并未实际发生。

到底有没有发生这种事?

事情要从2011年9月说起。那时,上海医药为整合其抗生素业务,出资14.87亿元收购大股东上药集团所持新亚药业96.9%股权及新先锋医药100%股权。同时,上药集团承诺,保证新亚药业2011年净利润为1亿元,不足部分,上药集团将用现金补足。

而之前的2010年12月,上海医药已同意新亚药业接受上药集团的委托,受托管理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

这就为大股东补贴上海医药开了一个后门。

“去年下半年,抗生素市场基本上完蛋了,从三甲医院到底下的卫生院都必须规范用药,所以走的量一下子变得很少了,很多做抗生素的都转行了,但新亚药业做得好,也可能是客情?当时很多医院在招投标的时候会以各种理由把好药挤走,留下几种差的,肯定竞争不过新亚药业。”上海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医药界人士对《新财经》记者分析道。

但记者分析上海医药2011年年报时看到,虽然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了41.78%,但销售费用的增长率只有7%,管理费用增长率只有11.45%,明显较低。所以如果说客情?做得好让新亚药业业绩突出,更反映出了大股东背后的补贴,因为客情是需要巨大投入的。

如果再考虑到上海医药在2011年确立的超额利润分成机制及上药集团“净利润为1亿元”的承诺,则上海医药完全有可能通过向新先锋转移成本费用虚增利润。

虽然就像葛剑秋所言,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补贴无可置疑。但关键是通过何种手段、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如果以编造交易为手段向上市公司转移利润,然后不顾交易的补贴本质将其等同于普通市场化交易行为进行账务处理,则可能构成粉饰报表、操纵业绩,最终将导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价值作出错误判断。这就是所谓的误导,相比无中生有的假账,这类违规行为更具欺骗性,其危害更具普遍性。”

就是否存在财务造假问题,葛剑秋表示,有关方面不能仅仅满足于揪出不当爆料者,还应该以诚恳、务实和负责任的态度,拿出足够的证据来打消投资者对于所谓财务造假的疑虑。比如应尽快公布2010-2011年度新先锋的经营业绩、2010-2011年度新先锋与新亚之间关联交易的详情(包括总量、种类、定价基本、毛利)、今年三月新亚作价2315万元收购的新先锋无形资产的分项目评估值细目等。另外,应尽快由独立董事牵头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进行彻查,并将调查结果公只于众,这样才能真正取信于投资者。

至于2012年的一季度业绩,记者发现,虽然营收增长率依然达到了35.98%,但净利润却下滑了34.8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大幅下滑了105.32%,盈利恶化严重,这或与公司内部一季度内斗及人事地震有关。

另外,记者查看工商资料发现,上药是于2012年5月21日完成的康丽制药收购案的工商登记。但上药已在2012年一季度将康丽制药并表。

“除非在股权转让协议中有明确规定,否则上药说在今年2月初就实际控制了康丽制药是缺乏依据的。”某资深财务专家表示。

医药业黑幕重重,做假账、洗钱、偷漏税、贪污受贿等非常普遍,但上海医药作为上市公司相对于上药集团还是非常规范的,所以出现的问题只能算小问题。上述药学研究部经理对《新财经》记者表示。

上实的角色

“人说恋爱就像放风筝,如果太计较就有悔恨。”歌手陶晶莹这样唱到,也许上海医药的大股东没有理解爱情的真谛,导致最终好好的上海医药“受委屈”?

“这两年国家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而小的药品流通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很多都已撑不住了,所以上海医药这两年抓住了机会不断并购扩张,我们公司也差点被其兼并,现在长江以南大都是上海医药的地盘,在北京、山东也发力很猛,正试图在全国布局,可以说,这两年上海医药渐入佳境。”上述药学研究部经理对《新财经》记者表示。

但渐入佳境的上海医药为何今年突现动荡?

就如葛剑秋所言,如果爆料者口水能够淹没一家公司,主事者应该首先反省为何公司的组织系统如此羸弱不堪。

上海医药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财务造假吗?财务造假有深刻的公司背景,上海医药也不能免俗。

葛剑秋在“必须说的话”这封信中表示:“上药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修补内控体系及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重大缺陷,确保公司在透明、风险可控的状态下健康有序地运行,从而恢复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公信力。”

吴建文案、大股东撇开股东会无故免掉董事长吕明方、独董集体缺席股东会,这些事件都反映了上海医药在内控体系及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仍然存在重大缺陷。但存在缺陷的根源还在于公司的一股独大,这也是改革派的矛头所向及众多矛盾的根源。

股权层级多,管理人员多是大股东委派是上海医药存在的一大问题,这造成了众多的关联交易问题,也是财务造假的生存土壤。

但更重要的是这也造成了职业经理人为首的改革派和老国企既得利益者之间的重重矛盾。

“上海医药的大股东是上药集团,上药集团大股东是上实集团,上实集团由上海国资委全资控股—一个媳妇有这么多婆婆,处境不问可知。如果上实集团算是国资控股平台公司的话,上药集团要干什么用呢?”某市场人士质疑道。

作为上药重组、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决策者,吕明方也曾想简化股权,曾向上海国资委提出,建议上海国资系统直接控股上海医药。但这种“股权改革”方案影响了上实集团和上药集团的既得利益,吕明方本人因此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作为新上药重组后的内部整合推动者,吕明方为首的改革派也触动了公司内部某些人的利益。

在人事改革中,公司的前董事长吕明方倡导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而不是大股东委派制度,这直接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成为被绞杀的对象,攻击他的大多是大股东方的前高管或同时兼职的人,这些人大都还有行政背景。

徐国雄曾是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处方药事业部总经理,2010年3月31徐国雄竞聘出任上海医药新总裁,据说其当时自定年薪400万元,被吕明方以3月末才到职为由砍掉了100万。而上海医药上市公司副董事长张家林也同时是上药集团的总裁。

这无疑染指了既得利益者的地盘(从吴建文案可以管窥这一点),果然,到了2011年12月1日,葛剑秋就正式辞职了。

“上海医药本来就是上药集团组建的,不仅做医药商业,也做医药工业,后来做大了才上的市,成为了大的药品流通企业,不仅上药集团的药,还一些国外公司及国内其他药厂的药。可以说,葛剑秋的上述措施就是将上药往外推,上药集团肯定觉察到了上海医药正撇开上药集团单飞。”上海的某药品流通企业的员工对《新财经》记者表示。

据传,吴建文被正式立案调查后,上实集团高层领导曾经找到葛剑秋。“他问我为什么要组织材料构陷吴建文,并问我是受谁指使。”葛剑秋透露。

而这次“逼”走葛剑秋的也是一份出自“内部人士”的举报信,葛剑秋被举报其在任时,上海医药对中信医药收购PE倍数达25倍,定价过高,有国有资产流失之嫌,且怀疑葛剑秋本人在此环节中涉嫌利益输送。但相关调查组进行调查之后并没有发现该项目存在异常。

“可以说,上海医药通过并购各地的药品流通企业,建立了更多的高速公路以及高速公路收费站,专业药品推广公司的雏形初显,整合后完全可以坐地收钱了,也完全具备了单飞的能力。而作为‘养鸭者’的上药集团一方面需要鸭子不断长肥,另一方面还得防备煮熟的鸭子又飞走,随着上海医药H股上市,这种担心越发大了起来。”上海的某药品流通企业员工对《新财经》记者表示。

诚如葛剑秋所言,上实集团现在已经日益官僚化、机关化,早就被香港投资者边缘化。

“个人不看好上实集团的前景,同样只要上实集团还是上海医药的大股东,上海医药就将继续混乱。”上海医药前高管对记者表示。

十字路口

5月23日,关于上海医药财务造假以及被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调查的传闻疾风般在资本市场传开。随后,三个机构席位在恐慌中抛售2.1亿元,将上海医药A股砸至跌停,而上海医药H股更是盘中下挫30%以上,上海医药A+H股在一日之内,市值蒸发23亿元。

这是股东大会前夕,上海医药的第二次地震,前一次是3月末上实集团党委会罢免市场化改革派代表董事长吕明方。

但余震到此仍未了,由于公司独立董事陈乃蔚先生、白慧良先生和汤美娟女士集体缺席股东大会,6月2日,公司又吃了上交所一记“黄牌”,被要求整改。

股东会之后,上实集团的总裁周杰被“保送”上海医药的董事长,新的上药权力格局雏形初显,但内斗呛声依然不断,是否还有新的地震尚未可知。

“不出意外,上实集团仍是上海医药的实际控制人。”某接近上海国资委的人士透露。而新任董事长周杰先生已经表态将高度重视“企业文化”这个问题,并决心对管理层作出重大调整。

看来内斗将有可能逐渐平息。但就像上海医药前副总裁葛剑秋所言,真正让人担心的是:上药往何处去?能否坚持原来的市场化改革才是最大的问题。

“周杰先生是90年代中后期上实集团叱咤香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见证了近五年来上实集团光环退去、逐渐被边缘化的不堪。我想他本人一定对这样的历程刻骨铭心,一定会理解深化改革对于上药这样的国企的意义所在。”葛剑秋的言之谆谆能否把正回到老路上的上海医药拉回来还未可知。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

“上海医药作为上药集团的药品通路企业,是上药集团最赚钱的公司,所以上药集团不可能让其单飞。而作为上药集团的控股股东上实集团其‘保送’周杰担任上海医药董事长也是这个意图。但上实集团本质上是个事业单位,旧的体制仍占主导,他们中的很多人原来都是行政官员,一转制就又成了企业领导。”差点被上海医药兼并的某医药流通企业的药学研究部经理对《新财经》记者表示。

近日伴随着所曝料的“财务造假”,上实集团5月24日增持力度在明显加大,已经动用附属公司约4000万港元托盘,原来国退民进的股权结构正在变成国进民退。上海医药还公告称,上实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有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自本次增持之日起算)以自身名义继续增持上海医药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上海医药已发行总股份的2%(含本次已增持的股份)。

这是对市场化改革派的釜底抽薪之举。所以在5月31日的股东大会上,周杰当选董事、吕明方被清理出局议案均获通过。虽然吕明方派系另一位资本运作好手韩敏目前仍留守上市公司董秘一职,但在谈及其个人未来去向时,隐约暗示了自己在上海医药的时间已进入倒计时。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上药的市场化改革之路或许正走向终结。

医药公司改革方案篇3

煤炭行业职工劳保医疗制度,在保障煤炭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增强煤炭企业的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现行的劳保医疗制度存在的一些弊端日益突出,企业的医疗费用负担越来越重,现行制度已不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因此,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节约医疗资源、控制费用支出、减轻企业负担的新机制,是煤炭行业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体改委等四部委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6〕16号)精神,结合煤炭行业的特点,部制定了《煤炭行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改革方案和实施办法,以加快煤炭行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步伐。

各煤管局(厅、公司)、直管矿务局(公司)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和实施办法要报部备案;改革进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向部报告。

附:煤炭行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指导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6〕16号)精神,结合煤炭行业的特点和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改革的目标是:从煤炭行业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以煤管局(厅、公司)或矿务局(公司)为整体,建立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煤炭行业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并逐步与国家将要实行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平稳接轨,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煤炭职工健康水平的要求。

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一)为煤炭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有利于减轻企事业单位的负担,有利于转换煤炭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方式要与煤炭工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经济效益及职工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医疗费用由国家、单位和职工个人三方合理负担。

(三)公平与效率相结合。职工享受的医疗保险待遇,要与个人对煤炭工业的贡献适当挂钩,以利于调动煤炭行业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四)建立对医患双方的制约机制,促进煤炭行业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有效地遏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五)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煤炭部按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本行业的医疗机构,并在不断深化改革中,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医疗机构合理的补偿机制。

二、实施范围与对象

煤炭行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包括:煤炭部直属的所有企事业单位及其多种经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三资企业。统筹对象为上述单位的所有职工、离退休人员、退职人员。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

医疗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用人单位缴费:原则上暂按上一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7%以内提取,具体比例,由各煤管局(厅、公司)或矿务局(公司)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医疗需求和经济负担能力自行确定;超过7%的,须经上一级煤炭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用人单位缴费来源:企业职工从职工福利费中开支,离退休人员从劳动保险费中开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从单位预算内资金中开支,差额预算管理的其他事业单位及自收自支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从单位提取的医疗基金中开支;煤炭施工企业从概预算中开支。

个人缴费:先按本人工资收入的1%缴纳,由用人单位从职工工资中代扣;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工资增加,逐步提高。离退休人员个人不缴纳医疗保险费。

(二)个人医疗帐户和统筹医疗基金的建立

1.职工个人缴纳的全部医疗保险费和用人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的一部分(暂定为50%),划入个人医疗帐户,专款专用,用于支付个人的医疗费用。

单位缴费划入个人医疗帐户的部分,以本人工资(退休费)为计算基数,并根据按年龄段确定的划入个人帐户的比例,计算划入具体人员个人帐户的数额。职工(退休人员)按年龄分为45岁以下、45岁至退休、退休后三个年龄段,年龄档次越高比例越大;具体比例介于65%-135%之间,由各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提前退休人员,按职工年龄档次相应确定划入个人帐户的比例。

2.个人医疗帐户的本金和利息为个人所有,只能用于本人的医疗支出,可以结转和继承,但不得提取现金和挪作他用。个人医疗帐户当年结余基金,可按城乡居民活期存款利率计息;一部分相对稳定的沉淀基金,可按同期城乡居民定期存款利率计息。

3.用人单位缴纳的医疗费用划入个人帐户后剩余的部分,作为统筹医疗基金。统筹医疗基金,原则上由矿务局(公司)社会保险机构管理,集中调剂使用;煤管局(厅)社保机构可从中提取不超过5%的比例作为省级医疗保险调剂金,用于平衡所属单位间的医疗负担差异,抵御医疗风险。部社保机构按此比例,相应提取直管矿务局(公司)的医疗保险调剂金。

(三)医疗费用的支付办法

1.职工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医疗帐户支付。个人医疗帐户用完后的其余医疗费用,按年度计算,在本人年工资收入5%以内的部分,全由个人支付;在本人年工资收入5%以上的部分,由统筹医疗基金和个人共同负担,其中个人负担的比例分段确定:5000元以下的部分,个人负担10%;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个人负担8%;超过10000元的部分,个人负担2%。

2.退休人员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医疗帐户支付。个人医疗帐户用完后,直接由统筹医疗基金支付,但个人要负担一部分;个人负担比例为职工分段负担比例的一半,即分别为5%、4%、1%。

3.在个人帐户支付之外,全年累计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超过本人上年度工资(退休费)总额的一定比例时(暂定为20%,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超出部分从统筹医疗基金中支付。

4.国家认定的甲类传染病等特殊病种,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及其后遗症所需医疗费用,由统筹医疗基金支付。

5.工伤和职业病的医疗费、直系亲属半价医疗费、独生子女医疗费、卫生防疫费、医疗行政管理费、医务人员工资及各种津(补)贴、职业性体检费,以及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医疗设备的购置与维修等费用,不列入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可按现行办法继续执行。

(四)医疗机构的配套改革和内部管理

医疗机构的规划、基本建设及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维修,应根据医疗机构的不同情况,按照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立管理体制,理顺投资关系,明确主管单位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规范资金供给的范围和方式,并应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增加对医疗机构的投入。

实行定点医疗和定点购药。医疗保险机构会同卫生部门,负责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审定。审定定点医疗机构应充分发挥煤炭系统现有医疗抢救预防保健网的作用,并使之进一步巩固发展完善。允许患者持定点医院医生开具的处方到定点药店购药。

根据国家和煤炭部的有关规定,结合行业特点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卫生部门会同社会保险等相关部门,制定基本医疗服务范围,医疗诊治技术规范和合理的、分档次的医疗收费标准,可报销药品目录等,以加强对医患双方的有效制约,促进医疗单位改善医疗服务,降低医疗费用。

医疗保险机构应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签订有关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范围、项目、费用定额等内容的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超出规定范围的医疗服务和药品,其费用不能在个人医疗帐户中开支,医疗保险机构也不予支付。

积极试行医疗服务平均费用定额结算支付等办法,采用平均门诊人次费用、平均床日费用、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对医疗机构实行定额管理,节奖超罚。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经主管部门批准,要合理调整医疗机构的收入结构和医疗收费标准,适当增设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收费项目并调整这类项目的收费标准,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收费标准。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降低药品收入在医疗业务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要分别管理、分别核算。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制定与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规范与引导医疗行为,做到合理诊疗,优质服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品销售单位的服务情况和收费标准进行考核检查和监督。

(五)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与监督

医疗保险基金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经办。

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使用原则,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基金预决算审批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各项开支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医疗保险基金要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要确保基金的安全,实现保值增值。

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提高医疗保险的社会化服务水平,简化费用报销、帐户结算等手续,为职工提供方便。

建立由财务、审计、工会等部门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医疗保险监督组织,定期审查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运营和管理、服务等情况,并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四、改革的其他有关政策

(一)对离休人员、老红军、二等乙级以上革命残废军人实行特殊优惠医疗政策。个人不缴纳医疗保险费,其医疗费用由统筹医疗基金支付。允许各单位对上述人员在每月给予适当的医疗补助费的基础上,实行个人承担部分医疗费用的办法,但个人负担比例应低于退休人员的负担水平。

(二)对因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多而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其所在单位应按有关规定予以救济或补助。

(三)发展职工医疗互助保险和商业性医疗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以满足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医疗需求,但要坚持自愿参加、自主选择的原则。

五、组织领导与机构

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广大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工作,具体运作过程中,难度很大,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这项改革顺利进行。

(一)煤炭部和煤管局(厅、公司)、矿务局(公司)分别成立由党政领导及社保、卫生、劳资、财务、审计、人事、工会、离退休管理等部门组成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并组织制定本单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协调各方面之间的关系。

(二)部、省局、矿务局三级社会保险机构作为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相应吸收卫生、财务、劳资部门人员成立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办公室,隶属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制定本单位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细则;2.组织制定基本医疗服务范围、医疗诊治技术规范、可报销药品目录等基本医疗服务的有关规定;3.负责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运营和管理;4.监督医疗机构的日常工作,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5.政策咨询、宣传,纠纷仲裁及其他相关配套服务工作。

(三)各煤管局(厅、公司)、矿务局(公司),要根据本意见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本着“保障基本需求,节约医疗资源,减轻企业负担”的原则,尽快制定医改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抓紧组织实施,并将实施情况报煤炭部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备案。

医药公司改革方案篇4

最后的结果,是大部制改革占据了上风,并采取了“分段管理体制”。药监局十年之后重归卫生部直管,其背景还有为医疗改革让路,由卫生部统一规划;而药监局也获得了保健品管理的明确权限;质检总局的电子监管码却在草案二次审议中被删除;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对保健品的管理也将被明确划分。

卫生部强势归来

2008年3月11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随着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向会议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方案)的说明,大部制改革正式启动。

所谓“大部制”,是指把政府相同及相近的职能进行整合,归入一个部门管理,其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宽职能,大部门”的政府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

正是在此背景下,卫生部实现了强势回归。方案称,药监局整体并入卫生部,是因为“食品药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方案明确卫生部将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一个细微变化是,药品法典、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移交卫生部,而药监局将与卫生部下属的卫生监督局合并,集医政、药政监管于一体。

2008年9月1日,卫生部“三定”方案正式公布,明确了卫生部管理药监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此外,卫生部“三定”方案还调整了部分职责,将综合协调食品安全、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由药监局划入卫生部;将食品卫生许可、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职责由卫生部划给药监局;将卫生行业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和多种产品的技术评估工作分别交给市场中介组织和事业单位承担。

“三定”方案还明确了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分工,卫生部的强势地位更加明显。

“三定”方案明确规定,卫生部牵头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农业部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的监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也就是说,除了卫生部直管的药监局外,农业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等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方面也要接受卫生部协调。

药监局得与失

在此轮改革中,药监局地位最为微妙,此前药监局多次遭受“腐败”阴云,在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地位直线下跌,此次被卫生部收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药品监管便在卫生部辖下。至1994年,国务院授予国家医药管理局(下称药管局)颁发《药品生产企业合格证》和《药品经营企业合格证》的权力,卫生部药政局则继续负责药品审批,药企必须获得两个部门审批方可生产。药品监管陷入药管与药政的争斗中。

1998年机构改革中,新成立的药监局合并药管局和卫生部药政局,时任药管局局长任药监局局长,卫生部药政局局长邵明立(现任药监局局长)任副局长。此时矛盾依旧存在,药监局拥有药品、医疗器械的审批、注册权,负责医药企业的监管,卫生部则负责医疗机构的监管。

故此,早在主政药监局时期,基于药政、医政在监管中长期存在龃龉,一部分主要来自卫生系统的专家便呼吁,将药监局并入卫生部。事件后,两者合并、统一监管的方案渐居主导。

在卫生部的“三定”方案中,原属药监局的综合协调食品安全、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划归了卫生部,而将食品卫生许可,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职责由卫生部划给了药监局,一进一出之间,药监局的监管权力由领导者变成了执行者。

而在争夺保健品监管方面,药监局同样得失皆有,获得了保健品监管资格,而保健品却被排除在了草案之外,尽管药监局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药监局的“三定”方案中,药监局明确了内部的职能划分,设置了10个机构,并由食品许可司属下的保健食品处直接负责保健食品行业的管理。

从监督权限来看,药监局更多是负责政策制定、相关产品的审批和监管。而在下一步,药监局将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卫生部的要求来实施机构改革方案。

质检总局和工商总局配合卫生部

在《食品安全法》立法过程中,质检总局所强力推行的电子监管码被企业和最终被草案删除是最大的新闻,质检总局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也因此遭到了挫折。

2005年4月,质检总局开始以多种形式推广电子监管网,该系统是对每一件入网产品标注数码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终端等途径查验商品真伪。

而电子监管网的监管者――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由中信21世纪电讯有限公司、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中国华信邮电联合成立,其中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持30%的股份。这成了后来电子监管码被质疑的焦点。

电子监管码被草案删除后,质检总局的回应是,电子监管网是应中信21世纪电讯有限公司和中国华信邮电公司的要求而成立,质检总局并无任何赢利。但这种回应反而引发了更多的质疑,因为业界人士称,电子监管码可能“将创造每年2000亿元的价值空间。”更令业界不满的是,质检总局没有任何公示就与两家企业成立公司,并且影响到多个行业的监管,尤其是在食品行业。

在电子监管码推行期间,质检总局遭到多家企业以反垄断之名,而在电子监管码写入草案后,更成了业界焦点,在草案公布全文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期间,电子监管码是受到反对最强烈的立法内容之一。

2008年8月25日,电子监管码条款被正式删除。同时,在食品安全法方面,质检总局被赋予的任务是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的监管,这与电子监管码所涉及的领域相比,是大大弱化了。

医药公司改革方案篇5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启动全面推进医改工作的进程。医改已经改了6年,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主管部门也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局部的,越改碰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越多,难度也越大。改革过程中,作为医疗服务体系主体的公立医院,逐渐成为矛盾问题丛生、社会不满集中的领域。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方案从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构建分级诊疗就医格局、重点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等领域改革、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四个方面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其实,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牛鼻子”是政府,改革首要的是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包括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

公立医院不公益,公立医院只逐利,受到许多人的诟病。理论上,既然是公立医院,就应当是政府养活医院。实际上,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讲过,我国的公立医院93%的收入都是从市场上,也就是从患者身上赚取的;按照承担国家医改办职能的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的说法,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平均投入仅占医院实际支出的6%-7%。因此,如果公立医院不逐利,医院就开不下去,发不了工资,更何谈发展。正是趋利,才会有医院院长考核科室、科室主任考核医生、考核指标层层下达,才会有大医院越造越大、业务量越做越多,医院收入越来越高。近年来,各地在广泛推行取消医院药价加成,破除以药养医,减少医疗费用。取消药价加成,医院收入少了一块,是否以其他途径及时补上呢?湖南省规定,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突破口是取消15%医药加成,医院减少的收入,10%由政府财政补偿,其余的主要靠医院自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效益来弥补。也就是说,还是要医院自己谋利来补这个缺口,医药岂能不逐利?

三级医院人满为患,无论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排队时间远大于就诊时间,也广受批评。理论上,政府应该赋予不同类型医院不同的医疗功能,发挥不同的作用:三级医院在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诊疗、医学教育科研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一、二级医院重在常见病、慢性病等病种诊疗。这样,构建分级诊疗机制,不同类型医院间实现双向转诊,通俗地讲就是一、二级医院首诊,看不了的疑难病症向三级医院转诊,三级医院基本治愈的转入一、二级医院康复。实际上,现在医疗行为的最大特点是无序流动,拿着“一卡通”随意选择医院。大医院水平高,患者愿意去,医院也愿意做大业务,增加收入。一、二级医院水平低,配药受限制,患者不愿意去。这样,大医院病人越来越多,诊疗水平越来越高,一、二级医院病人越来越少,诊疗水平越来越低。不能责怪患者为什么不下沉到基层,因为看不好病,配不到好药,就算比大医院便宜一点、方便许多也不去。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强化医保支付和监控作用、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构建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等改革方案中明确需要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的改革项目,也都与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息息相关。近期,与中央深改小组通过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同样引人关注的“重庆医改”事件,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政府落实责任的急迫性、艰巨性、复杂性、系统性。

医药公司改革方案篇6

无疑,中国的医疗改革主要应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看病贵,二是看病难。根源在于中国目前好医院太少,也就是所谓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如果政府将全国人民看病的所有费用全包下来,就不会有人抱怨看不起病了,可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即使经济发达国家也包不起,更何况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全民实行医疗保障,个人承担小部分,保险公司和政府承担大部分,可以大大降低病人的负担。但是,由于并未杜绝医院赚钱的欲望,医院还是会鼓励医生多开药、多做检查,看病费用还是会增加,结果是个人负担部分可能不降反升,保险公司和国家承担的部分则增加得更多。

所以,如果不能杜绝医院和医生赚钱的欲望,通过上面两种改革模式都不可能解决看病贵问题。其他的方案,如政府限定基本药品最高价格、限定每一种病的最高治疗费用(卫生部长最近提出的改革方案),都不可能解决问题。因为限定了基本药品价格,医生仍然可以多开药,或不开基本药品目录中的药,或可以让病人多做检查;限定了每一种病的最高治疗费用,医生可以将感冒说成肺炎,或将只患感冒的病人说成既患感冒又患肺炎。

所以,解决看病贵的一种有效方法是让医院成为非盈利单位,即医院,而以治好病人为目的,国家将病人看病的所有费用全包下来,医院则将所有收入上交国家,医院所需费用全来自财政拨款。这种模式类似于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公立医院的模式,但条件是国家要包得起。对中国这样的经济还不够发达的国家,这种模式至少在目前还不现实。

还有一种模式在目前则相对更现实、更可行,就是增加名牌医院的数量,使名牌医院之间形成竞争,竞争的结果是看病费用下降、服务质量上升。这种模式是不杜绝医院和医生的赚钱欲望,但是,让它们像企业一样在市场上竞争,但条件是名牌医院数量要足够多。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源在于少数名牌医院垄断了市场,中国医改的重点应该是医院兼并,让名牌医院兼并非名牌医院,这是解决问题的最现实、最有效途径。

从目前已经出台的改革方案看,医院兼并虽已提及,但并未作为重点。医改方案中提出了加大对社区医院的投入,这无法改变少数名牌医院的垄断地位。发改委提出的基本药品目录以及降低药费、提高诊疗费,卫生部长提出的按病种限定收费,医改方案中提出的加大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力度等等,都不可能解决少数名牌医院垄断市场的局面,也杜绝不了医院、医生赚钱的欲望。

限定药品价格、限定病种价格的做法,就是计划定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即在医院成为盈利机构的条件下,尤其是病人和医生之间存在极其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计划定价不可避免地会失败。

医药公司改革方案篇7

一个行业,只有在市场竞争的环境里才能发展和壮大。在市场环境下,消费者支付了资金就能得到相应的服务,服务者得到越高的资金就能付出更高质量的服务。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行业也是如此,医院治疗水平越高,需要技术及设备资金就越大,患者支付费用也越高。然而,当患者支付能力下降时,这种稳定的循环将会裂解,第一步表现的是有病看不起,再一步是通过政府打破医疗市场现状,进行体制改革。现阶段,医疗行业完全脱离市场经济就会走向衰亡!许多学者认为,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医疗是福利,应当全部由政府承担;政府认为,政府愿意承担,但没有能力。此起彼伏,百姓呼喊要医疗体制改革,政府也应和要医疗体制改革,现在到了必改的时期,关键是怎么改。现行体制下的医疗行业的确有许多弊端,它已严重制约医疗工作的发展,虽然有些是整个社会体制问题,但还是能从医疗工作自身的缺陷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可以使医疗工作步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的轨道中来。

1医疗体制改革必须政府支持、法律保证、人民拥护

要对现行医疗体制进行改革,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必须统一思想,必须逐渐出台一些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些条例,适当提供医疗体制改革所需要的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这些人必设阻力,甚至搞一些违法行为,对这样的人该撤职的撤职、该开除的开除,对于违法者要依法制裁。医疗体制改革有可能打破传统习惯和观念,有许多改动的地方不能立即适应广大医患的要求,因此,大家要有耐心,逐渐完善体制改革、逐渐学会在新的制度下从事医疗行业的工作和就医。媒体宣传要引导全民充分理解和支持医疗体制改革,真正使政府、医院及市民意识到医疗体制改革是全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是全民的医疗体制改革。

2成立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群策群力,协调进行

医疗体制改革必须要先成立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必须由主管副市长和卫生局局长亲自担任,由主管副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常务副组长由卫生局长担任。同时由各县、区政府选拔人员加入医疗体制改革小组,形成全市统一步调,市属、区属、乡属及私人医院均一起参加医疗体制改革,也可从医疗系统外选拔人才加入进来,与相关行业和部门同步进行,否则,医疗体制改革不彻底、互相扯皮、互相牵制。医疗体制改革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是城乡,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制订不同的方案,要先试行,后普及。

3医疗体制改革首先要制定医院收支两条线的细则

医疗体制改革小组设有各医院专有账号,各医院的收入进入各自的专有账户,并附有明细,医疗体制改革财务组详细审核收费是否合理,医疗保险公司更应该严格审核;医院在支出费用时,也要先报费用明细,医疗体制改革财务组要严格审核所支出费用的情况,发现违法、违规及不合理的支出,要坚决查处,杜绝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医疗收费挂钩现象。通过对医院资金的监管,就能清晰地知道医院资金的所有流动情况,对医疗改革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4资源共享

全市医疗行业的医疗技术及设备资源要网络化,共同享用。凡现存的医疗行业,必须安装网络电脑,各院需有电脑输入员,将患者的信息先输入电脑,信息条码以患者的身份证号码为准,记有患者症状、化验检测项目、诊断结果、用药数量及处理方式等。智能网络化,在医治过程中如有偏差,均可得到电脑提示。对于多余的检测项目、多余的用药及过高的医药费,患者有权提出退赔,对违规者,医疗监察部门视情节有权处罚。全市医疗资源可以共享,便于动态观察,提高服务质量。对大型医疗设备和非常见昂贵的检验项目,全市集中成立检验中心,需要这些项目检查的患者到中心来,一方面可降低单价,另一方面便于收回设备投资成本,同时也降低各院的费用支出。网络经费全部先由政府出,后核销在医疗设备账目里。

5统一采购,按需领取

全市医疗设备及耗材要由采购中心统一采购,各院根据需求领取。以省或市为范围成立一个医疗采购中心,今后所有生产厂家必须先到采购中心登记备案,将自己产品目录及价格上报,采购中心专门有价格分析师,他们必须搞清每个产品的价格组成,清除不合理的组成部分,制定出所购产品的起拍价,从高向低起拍,从中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来,国外有许多产品均采用这种方式拍卖,这种采购方式的引进,将会对医疗采购市场产生重大的震动,厂家会根据市场的这一需求进行改变经营理念,过高投入到流通领域的费用将会明显降低。医院成本降低了,患者也会受益。

6加强宣传,推行技术人才流动

技术人才要全市流动,患者到任何一家医院治病均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患者想花钱少,又想到大医院看病,大医院的人才费用和设备费用相对高,这是一对矛盾,这个矛盾是市场体制下的必然产物,要完全解决这个矛盾是不可能的

浅谈医疗体制改革

。要改还得从人事体制上改,全市医疗行业就是一个大医院,所有技术人员均可在这个大医院流动,有的是一年一流动,有的是半年一流动,有的是一月一流动,也有的是按需流动。医生已不是哪一个医院的医生,而是全市这个大医院的医生,患者也用不着到哪个大医院看病才是最好的,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实现的,需要医、患及社会的理念逐渐转变。

7社区医疗是方便患者看病的重中之重

社区医疗应该是最方便广大患者就医的场所,但为什么患者舍近求远、舍廉求贵呢。在患者眼里,社区医疗水平低下,怕耽误了自己的治病时机。摒弃这一观念,除前边已讲到技术资源网络化、人才资源统一流动外,还要加大社会宣传。有条件的家庭可与社区医院联网,实行非急诊患者首先到社区医院电脑录记病情信息,初步诊疗,降低小病大医率;社区患者也可根据著名教授流动会诊的日程,预约就医。总之,发展社区医疗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它的社会性和福利性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8药品采购要品种归类、优胜劣汰、分批拍卖

药厂营销是纯粹的市场经济,药价高不能单纯责怪药厂,它是一个市场经济链。比如医院100元进药,医院加价15,患者115元买,这对医院没有违规。医药公司卖给医院100元药的价格组成是这样的:医药招标费用18元(主管药的副院长、申报药的病房主任、药房主任),医生开药得回扣27元(含药单统计每单1元),医药代表得劳务费13元,医药公司加价13元,药厂纳税14元(营业税加支付现金所交的所得税),药厂占15元(含技术成本、原料成本、包装成本、销售成本,厂家利润应该是7元)。通过价格组成可看出许多项目明显不合理,甚至违法。一般说来,医院进该药的合理价格组成是:药厂占12元(成本加税为8元,纯利为4元),流通环节的医药公司应加价7元,共计19元;医院按国家规定加价15后,患者买药的价格是21.85元,比原来的115元降低81。虽然,药费降下来了,但医院收入也极大地降低了,因医院收入70来自于药源,从市场角度讲,这个降低是合理的,是价格回归,政府也无需为此而提供资金补助,但有时药价合理了,医院经费就紧张了,医院的发展又成了问题。这时市场需要医院加价增高,这样就打破国家制订的医院加价不超过15的加价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假如医院加价的绝对值不变,加价15元,患者买药的价格为34元,比原来的115元低81元,也就是比原来的药价降低70,而降这70的药价,完全在不影响医院利润和药厂利润的前提下通过改革而降低,这样医院保证了利润,市民看病医药费用也降低70,两全其美。通过以上分析,药品降价,是医疗费降低的关键,这也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药品采购必须实行拍卖,首先将药品归类,同类药竞拍,从高向低竞价,选择物美价廉、简易包装的药。让药厂知道,今后必须适应这种采购药的市场形式,重新制定营销方案,将精力投入到药效和廉价上。医院加价应按照改革前的比例计算出绝对加价值,作为改革后医药加价参考依据。

9限价与定价医疗要逐渐推广

目前全国已有几个城市实行限价与定价医疗,他们已取得相当丰富的经验,应当尽快推广,各市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而试行。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规范,积累更多的经验。

10医疗体制的改革方向

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不仅只是为了降低医疗价格,更重要的是研究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医疗行业运营,有市场经济的属性,又有社会福利的属性,对于固定资产、大型设备、网络设备经费和特困患者的医疗费由政府承担,其他全部由市场决定,政府制定严格的行业管理条例,长期监督管理,不但要合理降低一些收费,同时也应调高过低的医生诊疗费和技术操作费。

11改革方案要集群众的智慧

医疗体制改革关系到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因此,要多争取医务人员和市民的意见,让他们写出医疗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妙计,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集大家的智慧,制定出最佳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

12结论

医药公司改革方案篇8

医改机遇

随着新医改方案和8个配套文件的基本成型,市场翘首以待的医改渐行渐近,带给医药板块的益处也显而易见:医药商业巨头得益于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即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大众化医药得益于逐渐建成的“全民医保”所带来的巨大消费能力:前期投资医疗市场的医药集团得益于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带来的资本进入医疗市场的政策空间。

其中一点值得特别关注:新医改中强调中西医并重,因此,中医行业将得到更多政策扶持,这对中医企业板块带来利好消息。

08年股市不确定性的加剧,加速了投资资金进入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回报预期稳定的医药行业,医改预期很可能引发资金向医药类这类防御性产业阶段性流入。从近段时期的表现来看2008年的医药板块值得期待。

行业整合

竞争激烈的医药行业,在2007年集中度获得了重大提升,市场份额加速向各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集中,行业整合加速。在医改的推动下,医药行业将彻底脱离前期多、小、散的格局。购并重组的加剧,使拥有创新能力和品牌优势的公司在优胜劣汰的环境里得到了锤炼。在行业整合的作用下,医药产业和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了明显回升趋势,板块相对大盘溢价回落,相对估值吸引力上升,都给投资者带来了投资机会。

消费升级

整合效应或许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但是,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均用药水平提高都在驱动医药产业的内在发展。展望2008年,中国经济整体形势将继续向好,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都将保证医药行业需求持续上升。在消费升级的刺激下,行业的业绩增长将超过预期。

东阿阿胶(000423):再次提价彰显定价能力

■公司08年再次累计上调阿胶出厂价25%,预计新价格将从08年2月开始执行供货。成功提价原因有二:一是阿胶确切的滋补保健功效和消费习惯;二是受驴皮原材料供应制约,赋予阿胶这种“稀缺资源型消费品”具备极强的定价能力。

■公司每股含认股权证价值8.6元,预计权证08年2月获批上市交易,09年2月到期行权。因此,公司08年业绩将不会面临除权稀释。预计公司09年高端保健品(每公斤售价3000元以上的极品阿胶和九朝贡胶等)将贡献利润1亿元以上。

■通过建立驴皮基地、整合阿胶上下游产业链,公司09年有望完成产业垄断,以50倍的08年预测业绩计算,并考虑含权价值,3个月目标价45元。

推荐机构:招商证券

自云山A(000522):受益医改

■医疗改革受益明确。白云山制药是最早在国内树立药品制剂品牌的公司之一,是知名度较高、收入规模较大的普药生产企业。2008年新医改方案出台后,社区和农村用药的招标采购将全面进行,公司中标的范围和规模将会有较大增长。公司经营情况将随着药品市场增长加速继续向好。

■新会计准则实施将对公司业绩提升起较大作用。公司2001年重组时,广药集团注入资产,溢价分期摊销,2007年以后不再摊销,相应增加5000万元利润。公司以资产出资与百特公司成立百特侨光,带来短期一次性投资收益1.02亿元。

■预计公司2007-2009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30元、0.39元和0.53元。考虑目前医药股的相对估值,公司的合理股价区间为12-16元。

推荐机构:海通证券

海正药业(600267):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公司处在产业升级的前夜。未来3-5年内,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以及自身产品的研发,公司将转型为以原料药为基础的国际制剂生产商。随着与西班牙菲玛公司等多家国际药企进行制剂合作的进展,以及2009年起满足国际标准的富阳生产基地的建成,未来海正的业绩存在超预期增长的可能。

■国际市场经验显示原料药向制剂转型的阶段带来极佳的投资机会。产业升级带给企业更广阔的市场和盈利能力的提升。目前海正转型的曙光已经初露,有望成为化学制药的ten-bagger。

■不考虑国际合作,保守估计海正2007、2008、2009、2010年的EPS分别为0.29元、0.50元、0.69元、0.93元。考虑国际合作对公司盈利的贡献,乐观估计,未来业绩很可能超出预期。作为国内化学制药行业的标杆企业,保守给予合理估值在24.20元左右。

推荐机构:兴业证券

康缘药业(600557):定向增发获核准

■公司公告:2007年12月21日收到证监会核准公司公开增发股票不超过3000万股的通知。公司将在核准文件六个月的有效期内,尽快实施完成本次公开增发。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2007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公告。康缘药业以授权66件发明专利,名列发明全国专利拥有量第17位,是医药企业首位。康缘的年末所得税率为33%,康缘获得15%税率应属大概率事件,这将使业绩预测假设由25%的税率降低到15%,08-D9年EPS有望达到1.01元和1.42元。

■基于税率可望获得进一步下降,公司08年50%的增长确定性更大。25%税率假设下考虑定向增发,预计07-08年业绩分别为0.63元、0.87元(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4%、47%)。上调目标价为38元。

推荐机构:国泰君安

恒瑞医药(600276):明确受益于医改

■07年公司前三季度单季度净利润分别为7342、8034、957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43%、43%、97%(其中二季度确认了753万的投资收益)。三季度单季公司出现了很快速的增长,其原因在于收入增长32%、毛利率提升到83.5%、期间费用率降低到51.7%(去年同期60.9%)。营业利润同比增长达到惊人的107%。主要原因有两点:恒瑞明确受益于医保覆盖人群的增加、一品两规使得小公司退出、恒瑞的市场份额扩大并且毛利提升、费用率降低。

■按照公司公告测算:07年度净利润达到3.72亿以上,实际净利润可能达到4.1亿以上,四季度单季度净利润为1.6亿元左右。按照目前股本4.31亿计算,全面摊薄EPS为0.95元,公司在07年4月曾送股,按照新会计准则股本加权计算的4.06亿股本,年报披露的基本EPS在1元左右。目标价格:65.00元。

推荐机构:国泰君安

浙江医药(60026):维生素E、H龙头

■07年下半年以来,维生素E、H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维生素E由35-40元人民币/公斤涨至90元人民币/公斤,维生素H(医药级)由300-400美元/公斤涨至1000美元/公斤,这两类维生素的价格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受益于产品价格上涨,浙江医药08年业绩将有大幅度的提升。维生素行业的景气周期在拉长。

■浙江医药多年来在产品创新和技术精进方面一直保持着卓越的实力,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家维生素、生物索、抗耐药菌抗生素的重要生产基地,另外公司还是我国目前唯一生产苯芴醇的厂家,行业垄断地位十分突出。

■维持前期对公司的赢利预测,即07、08、09年EPS为0.20元、0.78元、0.85元,和12个月内24.8元的目标价。

上一篇:供销社改革方案范文 下一篇:部门新年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