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安全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4-01-22 18:00:17

经济安全的含义

经济安全的含义篇1

关键词:信息安全;信息对抗;信息战;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1.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信息安全的含义

信息安全是一个很难下定义的概念,不防暂时不给它下定义,只阐述它的含义就可以了。

关于信息安全的问题,除了采取强有力的安全措施之外,还要注意解决威胁信息安全的深层次原因。

广义的信息安全包括网络信息安全和非网络信息安全;狭义的信息安全指网络信息安全;非网络信息安全指通过电话,电报,无线电通信,电视,文字,口述等方式表达的信息的安全。本文涉及的信息安全是广义的信息安全,指任何形态的信息的安全。

信息安全是一个很难下定义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信息安全的定义。

ISO国际标准组织给出的信息安全定义强调了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实际上,保密性和完整性是密码学的主要特点,而可用性涉及的范围又大大超出了安全的界线;故ISO国际标准组织给出的信息安全定义是不够完善的。

有的人把信息安全定义为:'保障有敌手参与的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实际上,很多时候,信息安全受到的威胁不是来自信息系统外部的敌手,而是来自信息系统内部的人,或者说,现实对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为信息泄露和内部人员犯罪,而非病毒和外来黑客所引起;2003年,据公安部统计,70%的泄密犯罪来自于内部;故这一定义也是不够完善的。

也有的人把信息安全定义为:'通过信息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技术以保障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地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实际上,通过信息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技术以保障信息的安全,并不能完全涵盖信息安全的所有外延,例如,这一定义并不能把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或等级保护等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包括进来,这一定义也不能把信息内容安全包括进来;等等;也就是说,这一定义也是不够完善的。既然如此,不防暂时不给它下定义,只阐述它的含义就可以了。显然,它的含义是可以不断扩张的。十年前信息安全的含义和现在的信息安全的含义是不同的;未来的信息安全的含义和

现在的信息安全的含义也是不同的。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设备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和行为安全。当前,人们关注信息安全的焦点,已逐步从行为安全转向内容安全。内容安全是信息安全在法律、政治、道德层次上的要求。信息内容安全存在对立的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作为维护政权稳定的信息内容安全,一是指作为人权需要的个人获取信息自由的信息内容安全。

信息安全的标志是: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追溯性、不可抵赖性(不可否认性)、真实性、可靠性、流动性、可审查性、合法性和合理性。

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信息论、控制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密码学、数学、应用数学、数论、管理学、逻辑学、法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等的新兴交叉学科。

2.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的危害性

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009年,福建股民和先生股票账户的密码被网络黑客篡改,导致和先生损失2万多元;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仅2009年上半年,就有1亿1千万个中国网民遇到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的问题; 2009年,网民处理安全事件所支出的相关费用高达153亿元人民币;2009年暴露的力拓间谍案,让中国损失7000亿元人民币;安全软件每年漏杀的木马超过百万,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超过十亿。据国家安全部门负责人透露,有63.6%的企业用户处于"高度风险"级别,我国每年因网络泄密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2002年,美国资产融资公司计算机欺诈案,犯罪涉及金额20亿美元,影响震荡全美。美国ATM机存在的安全漏洞每年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黑客攻击平均每年为美国大型机构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3000万美元,相当于其总营收的2.2%。据美国商业杂志《信息周刊》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称,黑客攻击和病毒等安全问题造成了上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在全球范围内每数秒钟就发生一起网络攻击事件。2009年5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的网络安全评估报告中说,美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已经多次遭到入侵,数亿美元资金、知识产权以及敏感军事信息被盗,美国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关键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利益受到损害。除以上所说的直接经济损失之外,实际上,间接经济投入也非常可观;例如,美国GIG耗资一千亿美元,而安全问题并没有解决;奥巴马上台数月后,一家美国信息技术公司受美国国土安全部委托,广告招聘大量"有正义感的黑客",以便协助联邦政府查找各类重要网络系统存在的漏洞,美政府将为此提供6000万美元资金支持。五角大楼也曾公开表示,将在2011年前,将军方熟悉互联网反黑客业务的专家数量从80名增加到250人。

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将造成严重的政治危机。去年我国平均每天有45个政府网站被黑客篡改;"人肉搜索"这种严重侵犯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的行为,有愈演愈列之势头;散布谣言,煽动民族纠纷等涉及信息内容安全的事件日益增多;我国今年爆发的谷歌事件,则是典型的涉及信息内容安全的一起政治纠纷;今年3月发生'天安舰'事件之后,韩国等说'是朝鲜击沉了天安舰',朝鲜则说'天安舰的沉没与朝鲜无关',其中必有一方散布了不良文化(虚假的信息),这也是涉及信息内容安全的一起严重纠纷。

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将造成严重的军事威胁。信息时代的军事威胁主要来自信息战,伊拉克战争期间,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终止了对伊拉克国家顶级城名.iq的解析,一夜之间,人们发现所有以.iq为后缀的网站都从互联网上"蒸发"了。信息对抗或信息战是一种以获得控制信息权为目标的无硝烟的战争,信息战的攻击目标包括各种军事命令、通信系统、能源、运输和金融等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的系统;在和平时期.信息战是处于绝对隐蔽状态,一旦战争爆发, 信息战将出其不意地发挥出巨大的破坏力。2009年《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将组建网络战司令部,作为一支独立的部队,由国防部直接指挥,这是美国在信息战方面的新部署。美国已将信息安全由"政策"、"计划"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布什以不真实的信息为理由,发动伊拉克战争,这是一场起因涉及信息内容安全的战争。许多人认为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是信息泄露、拒绝服务和信息破坏;事实上,维护信息内容安全才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目前全球共有1 3台根服务器,其中主根服务器1台,辅根服务器12台。主根服务器和9台辅根服务器分布在美国本土,另外3台分别在英国、瑞典、日本。这就是说,当前,美国持有互联网根服务器的控制权,这实际上就等于掌握了全球互联网的最终控制权。美国可以通过中断根服务器使我国境内的互联网被隔绝;美国可以通过对根服务器实施特定的技术手段,盗取信息;美国可以通过根服务器的特殊地位,对我国境内互联网主机的信息进行监控;这是我国最为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

以上事实说明,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的危害性无论对个人,企业,国家,或者世界和平都是非常严重的。

3. 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

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分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

非人为因素指设备故障或自然灾害。设备故障一般由设备老化、功能失常及不兼容因素等引起;设备故障包括设备硬件故障、传输设备故障、存储媒体故障、系统软件故障、应用软件故障、数据库软件故障,开发环境故障或设备运行环境恶劣(温度、湿度、电源、地线和其他防护设施不良),等等。自然灾害包括由、火、雷、电、风暴、烟尘、虫害、鸟害,鼠害、海啸和地震等因素引起的灾害。

威胁信息安全的人为因素分恶意攻击和过失威胁。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威胁信息安全的深层次的原因是全人类的道德水平下滑,其表现形式为不良文化到处泛滥。

参考文献:

[1] 黄松 夏洪亚 谈利群 :模糊综合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2010-05-20 论文图书馆

[2] 孙宇军 李体然:美国信息战概念的变化及其对信息战发展影响,Gzu521.com我的

[3] 杨旭:信息安全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 2008-12-23

[4] 周智佑:谈谈信息安全问题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8,(3)

[5] 何德全:面向21世纪的Internet信息安全问题 《电子展望与决策》 1999(01)

[6] 张焕国 《信息安全原理与应用》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罗文(1988-),男,汉族,广东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在读。

王会林(1967-),男,汉族,江西崇义人,硕士学位,韩山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系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嵌入式系统控制、计算机控制、软件工程。

  广东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Z03066)资助

1

经济安全的含义篇2

 

关键词:经济权利;企业

    0引言

    经济权力概念对于企业(以及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超出新制度经济学研究范式,结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明确考虑市场上经济权力对企业内权威关系的决定性影响,才可以内洽性地处理经济权力与企业本质这两个理论问题。

    企业本质问题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项 (nie)的开端。科斯开此先河,探究了权威和指挥在经济上优于市场关系的原因。

    这两类研究都没有充分分析经济权力。但两类研究的内洽性具有不同含意:在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的方法中,没有分析经济权力是因为它认为经济权力与现实研究无关;威廉姆森考虑到经济权力的相关性,但没有发展经济权力的含意,从而使其命题容易受到理论内洽性上的攻击。

    1经济权利的问题

    1.1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方法中的经济权力根据阿尔奇安.德姆塞茨方法,资本主义系统中不存在经济权力,强制关系只是表面性的,细察之后便可发现它们其实是平等双方之间的关系。完全竞争背景中的退出原则使权力非对称成为一种错觉。在双方间的每一关系中,每一方总是可以实施他的退出权。一方退出权约束了对方行为,而不依赖于双方在制度或组织内的交易形式。关系中的双方都面临竞争,这使每一方都不能在交易中享受不公平的回报。

    在这一背景中,经济权力被看作是垄断地位带来的市场权力,它必然意味着违背了完全竞争假定。因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不存在经济权力,各方完全对称,即使他们在科层式结构的组织中处于不同位置。如果有可能确定每种人类行动的自由或被强制的含意(content),那么阿尔奇安一德姆塞茨的制度理论便可以合理地运用。但问题是,若不讨论这一分析中所用的标准,这种人类行动“两分”是不可能的。阿尔奇安一德姆塞茨方法可以被批评的原因是,尽管其分析发展足以内洽,但是它基于站不住脚的假定。

    1.2威廉姆森方法中的经济权力威廉姆森框架本身面临一个内洽性批评:在市场与科层的分析中,威廉姆森把经济权力作为一个相关变量,却不能在其框架中发展它的含意。威廉姆森对其方法的辩护是无力的。威廉姆森提到的经济权力概念的“分析模糊(analytical vagueness )”都涉及(pours into)效率概念,因为,经济权力本身(其他情况不变时)要在个人约束的改变中得以体现,个人约束改变又构成了效率概念的基础。在威廉姆森框架中,承认某一分析范畴的相关性却不能清楚地说明它,等于承认威廉姆森理论的局限。这意味着威廉姆森的分析掩盖了他不充分的分析框架导致的极大不精确性,从而无法评价他自己认为对制度演进过程有重大影响的要素之一。这种局限意味着威廉姆森的市场与科层框架有助于说明不同制度安排的相对成本和收益,但不适于支持资本主义制度的规范描述或历史解释。

    2企业的问题

    2.1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方法中的企业把生产问题定义为(稀缺)资源配置问题,是把生产作为一种交换形式的分析基础。根据nie,交换得以发生的自然制度是市场。如果满足完全竞争假定,那么市场就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没有经济权力的制度。

    阿尔奇安一德姆塞茨方法假定生产领域也满足完全竞争条件,从而对经济权力的否认也可被扩展到企业内部。①“交换”是竞争原则支配下的自愿行动。②“完全竞争”的条件是不存在权威和权力关系。③“市场”是交换发生的场所。④“生产”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交换。⑤“企业”是生产发生的场所。

  通过厘清这些定义,我们便可以评价阿尔奇安一德姆塞茨方法所得结果的重要性:科斯明确引入权威和指挥原则以及竞争原则,从而解释了企业的本质;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及其追随者只提及竞争原则而不承认权威问题,并以此分析各种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因此是一种平等主义系统,其中没有真正的个人间权威。

    2.2威廉姆森方法中的企业威廉姆森在其框架中对科层关系的明确分析,使他可以基于企业内的特殊合约关系来描述企业的特征。企业是一种以工作合约为基础的组织。工作合约确立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科层关系,这种科层关系代表了正交易成本背景中协调问题的有效解。企业的定义因此依赖于各方的非对称,涉及权力概念。科层工作关系的基础是限制权力实施范围的合约—权力因此始于相互同意,止于合约期满,或者说,随着支持并证明其合法的同意的终止而终止。即使基于相互同意,经济权力也仍然存在,仍然是企业定义的构成要素。这使威廉姆森可以用一种比阿尔奇安一德姆塞茨方法更优美的方式,分析社会交易关系中权威与平等之间的相容性问题。后者试图证明权威只是表面,而非实质;相反,威廉姆森并不想否认科层的存在,而是作如此解释。

    3如何使经济权力与企业相一致

    3.1社会阶级与动态分析为了在经济权力和自由合约关系背景中理解科层的本质,我们必须分析使个人决策集存在差异的因素以及科层关系存在的原因。如果双方自愿建立(科层)工作关系,一方是.1工人”,另一方是“老板”,那么,正是他们各自的约束使这两种位置成为双方共同的最优选择;理性行为人如果可以当老板,就不会选择当工人。除了它的阶级内涵之外,经济权力概念的另一个本质特征是它的动态性。即使在自愿主义范围内,个人约束也会在社会交易过程中改变(作为社会交易的结果),这意味着经济权力要在个人所面临约束系统的演进中得到体现。一旦详细说明了经济权力概念的社会性和动态性,我们便可以更准确地讨论企业本质问题。对于工人,一种工作关系唯一(最佳的)替代选择只不过是另一种工作关系,但仍处于服从资本家的位置。这种关系因此是非对称的一方命令,另一方服从,企业内的这种权威关系的基础不能得到改变,正是因为它们体现了企业外存在的非对称的经济权力关系。

    3.2内部与外部的批评鲍尔斯和吉恩梯斯及金博格正确地指出,必须在企业内权威关系与企业外也存在的一般权力关系之间建立联系。鲍尔斯和吉恩梯斯的分析目标是,阐明竞争性资本主义经济中自愿交换可以产生行为人之间均衡的权力关系结构。权力因此被当作一种“个人”间关系,最终源于非出清市场的存在。

经济安全的含义篇3

推进上述工作,农村“留守妇女”(以下简称留守妇女)是主要受惠者之一。

历史地看,留守妇女作为发展问题终将得以解决;现实地看,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帮助留守妇女自强、自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深远,政府、社会、留守妇女自身均面临艰巨任务,在这方面,安徽省含山县的探索令人眼前一亮。

只有发展经济,

才能解决留守妇女的问题

据《安徽日报》报道,3月15日上午,在安徽省含山县“留守妇女互助小组”发起地――清溪镇太平村,村部张贴着高清数字电影《留守姐妹》的宣传画。村妇女主任王自莲自豪地说:“我们村许多妇女当上演员了,在电影里,能看到我们。”

2011年7月,由安徽省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拍摄、反映清溪镇太平村“留守妇女互助小组”真实情况的《留守姐妹》在太平村开拍。那几天,许多留守妇女成为群众演员,她们在摄影机前演自己生产、生活的情景,虽然是第一次,但很快进入角色。导演李恬感到意外,原定15天的拍摄计划提前完成。

这部全面描写留守妇女生活的情感电影,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揭示了留守妇女夫妻、邻里间的伦理关系和矛盾冲突,展现了她们的婚姻、家庭、爱情生活和自立、自强、自助的精神状态,体现了社会各界对留守妇女的人文关怀。电影长度为93分钟,已在全国发行,并制成光碟在全国3万个村放映。

由《留守姐妹》破题,《安徽日报》对含山县帮扶留守妇女自强、自立做出进一步报道。

2011年年初,含山县农村有2万多名留守妇女,“留守妇女互助小组”有1105个。尽管这些互助小组很有成效,但是,夫妻长期两地分居,还是影响了家庭的稳定。

“建立‘留守妇女互助小组’,只是一种过渡办法。根本目的还是通过发展经济,实现生活宽裕,使留守妇女和丈夫尽早团聚,过上幸福日子。”含山县县委书记孙军如是说。

2007年开始,该县成立农村留守妇女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支持各“留守妇女互助小组”开展活动,在专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学习、项目引进、资金扶持等方面,为留守妇女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含山县留守妇女从互帮农活,到互助经商、互带就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全县农村妇女中,有各类养殖大户56户,特色种植大户78户。

含山县努力扩大留守妇女的就业面。在清溪镇华侨橡塑有限公司,青横村留守妇女张晓燕便是一条生产线的负责人。春节过后,她的丈夫从无锡回到镇里的除尘设备安装公司上班,夫妻两人早上一道走,晚上回家照顾孩子,其乐融融。

一项最新统计数字显示:随着留守妇女人数的减少,“留守妇女互助小组”从原来的1105个,减少到现在的874个,吸纳留守妇女1万多人。

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走进了工厂和企业。含山县“留守妇女互助小组”的工作经验,已经被全国妇联予以推广。“留守妇女互助小组”的经验,让含山县妇联获得许多荣誉。含山县妇联主席吕修年表示:“现在压力更大。要让‘留守妇女互助小组’成为过去式,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3月16日下午,在位于仙踪镇的安徽依斯特工艺品有限公司,《安徽日报》记者见到了总经理蔡晓菊。有200多名留守妇女在这家企业就业,每人月平均收入2000元以上。

一些留守妇女因家务的拖累不能按时上下班,蔡晓菊便鼓励姐妹们把玩具原料带到家里去加工,平均月收入也在1500元以上。她说:“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彻底解决留守妇女的问题。工作岗位多了,在外面的男人才能回来,并且固定在家门口就业。”

除了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之外,“互助小组”的组长难选,也是一个实际问题。因为组长没一分钱的报酬,要有能力、有威信,还要先人后己、乐于助人,才能赢得组员们的信任、支持。清溪镇肉鸽养殖互助组的领头人王福莲,就曾将种鸽免费提供给村里的妇女。但是,874个互助组的领头人,并不都具备这样的能力。

吕修年表示:“当前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先把小组长培养成发家致富的能手。”

一些村干部对《安徽日报》记者说:留守妇女的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极大。“得从精神上、物质上加大支持,让留守妇女们撑起家乡这一片天空。”

深化改革缩小城乡差距,不拘一格提高留守妇女的综合素质

安徽省含山县帮助留守妇女自强、自立的探索具有示范意义、借鉴价值。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点浪花,留守妇女问题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乃至信息化不同程度地存在关联。综合本报记者了解的信息,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帮扶留守妇女自强、自立的思考、建议,至少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

一是通过深化改革,为留守妇女人数的减少和留守妇女问题的最终消失提供制度保障。城乡二元结构是形成留守妇女现象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留守妇女的人数会逐步减少,加快这一进程,需要深化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缩小城乡差距,为留守妇女进城与丈夫团聚、为留守妇女在外务工的丈夫回乡就业或创业提供方便。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制度的健全,在一个人口流动不存在制度门槛的社会,留守妇女即使出于自愿等原因依然存在,也不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令人纠结的问题。

二是强化经济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需要背井离乡,也能实现务工、发展的愿望。发展经济,有助于促进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妇女的数量。安徽省含山县清溪镇华侨橡塑有限公司张晓燕命运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振兴。

三是进一步动员社会组织的力量,增强留守妇女的归属感和生存、发展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安徽省含山县围绕“留守妇女互助小组”所做的探索,就带有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的色彩。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留守妇女互助组织,依托“留守妇女儿童之家”等机构,为留守妇女搭建议事平台,为留守妇女提供农业生产、就业创业、家庭教育、休闲娱乐、养生健身、帮扶救助等方面的服务,提高留守妇女的生活质量、发展层次。

四是不拘一格,帮助留守妇女增加知识、智慧和技能。相当一部分留守妇女,集照顾家庭、经营土地等职责于一身;同时,丈夫在外务工也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很多留守妇女天然地成为家庭的精神支柱。帮助留守妇女稳定家庭、稳定农业生产、减少丈夫在外务工的后顾之忧,要求政府、社会组织不拘一格,以多种形式满足留守妇女提高知识、智慧、技能的需求。比如,帮助更多的留守妇女受惠于互联网,为留守妇女送教上门、送科技下乡、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等。

经济安全的含义篇4

表见制度是我国民法体系中一个有着重要价值和作用的制度,它是当人在没有约定或者是法定的权限下,由于本人的行为,能够并且足以造成相对人相信或者是有理由相信人为有权而与人产生了并由本人承担后果的民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民法上的表见制度旨在保护交易的善意相对人,维护稳定的交易秩序和交易安全并以此加强制度的可信度。凡是制度的设计都会有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表见也不例外,本文以价值为切入点,讨论表见的价值,最后将以表见的价值取向的角度联系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理论的参照点来研究表见制度作为民法重要价值的制度之一所具有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意义以及它想要达到的价值效果。

关键词:法的价值;表见;价值取向

一、法的价值

从法理的角度来看,法的价值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是法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法为什么会产生,它产生的社会意义是什么,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又在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要解决有限资源和人们需求的矛盾,合理分配社会财富,解决纠纷,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法律扮演者一个重要的角色。在阶级社会中,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法律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产生的,这是法自身存在的价值;

2、法的价值是指法所追求的价值取向,法的价值不同于法的作用,法的作用主要是指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法的规范社会作用主要是体现在法对经济、法对政治、法对文化以及法对社会的规范作用,而法的价值包含的内容丰富,最基本的普世价值,比如说对公平,法治,正义和平等的追求,以及法律在发展过层中所具有的现实价值;

3、法的价值是法自身包含的价值评价标准。从法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看,法的价值包含了两个方面的类容,首先是个人价值和需求的实现,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多元话,多层次的特征,并以人需求的多样性为基础;其次,法的价值包含着人们对法的价值追求,也就是对法的信仰,例如秩序、安全、效益、公平、自由、正义等。

二、表见制度的含义

表见制度的设计和存在也不能违背法的本身的固有的价值追求和评价标准。在现实生活中,表见往往发生在以下的情形中。首先被人在未授权的情况下以口头或者是书面的形式向第三人表示他人为自己而让第三人有理由相信并与人进行交易;其次,第三人基于之前能够证明人权限的文件的情况下而相信此次交易的人依然有权限而与之发生交易行为;再次,交易的相对人在善意无过失的情况下因为授权人文件的模糊性即授权的不明性造成的善意相对人相信或者是有理由相信与之相对人有约定或者是法定的的权限而与人进行交易的行为。

三、表见制度的价值

表见中对善意保护制度的使用正是法的价值在制度的表现,是善意保护制度理念的和制度的原理的有效结合。善意保护制度旨在保护交易的相对人,它是在交易的相对人在不知且不应当知道的情况下合法的善意有偿的取得财产所有权的制度。善意保护制度对相对人保护的体现了法的价值。

1,体现在对公平制度方面。在法的程序公平和实质公平两个方面,表见制度的设计更多的倾向于法的实质公平--实现主体的权利义务的对等和公平,实现利益平衡的状态是善意保护制度所追求的实质价值,它也是表见重要的价值选择。

2,效益价值是交易的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积极寻找的价值和目标,效益价值要求双方在交易的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

(1)法的经济效益旨在维护交易的过程中实现双方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即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中国,法律事务效益化,经济效益成为决定人们行为的有效的重要标准。法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者角色除了实现法律本身所追求的法的价值,还扮演者经济发展的保护神的角色,法律一方面要保障平等、公平、正义等等法的基本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还要实现法律的经济价值。法的经济价值在

(2)法的社会效益,从法的价值的社会本位来说,社会本位强调社会公共利益的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满足程度与国家的宏观调控,个体经济的行为,市场运行和社会分配紧密相连。善意保护制度在保护交易相对人的利益的同时也追求实现社会利益的实现,从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实现国家,社会,个人的利益和价值的需求。法的秩序价值是在保护交易相对人的过程中确立和维护的以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为基本内容为社会提供保障,为社会提供依循的界限和规则使社会稳定和繁荣,他为人类社会提供抑制社会冲突和维护社会和平的有效手段。在社会交往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表见制度在人、被人、交易第三人的利益的选择过程中,表见制度在选择保护交易的相对人的利益,以减小社会经济交往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

表见制度的确立是立法者在价值判断和利益权衡上做的平衡,以至于不会顾此失彼,做出全方位的考量。表见制度的价值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可以看成是法在现实的生活中对利益相对旨在保护交易的善意相对人,即维护善意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保护相对稳定的交易秩序,实现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使个人静的安全和社会动的安全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高晋康主编.商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版.

[2]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

[3]江帆、孙鹏:《交易安全与中国民商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

[4]王利民:《合同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张冠文:《伦表见制度》[N],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

[6]孙笑侠:《法的形式正义和法的实质正义》[N]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5)

经济安全的含义篇5

关键词:感知风险,超市,安全蔬菜,购买行为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外兴起一股绿色消费浪潮,具有代表性的是对于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量快速增长。相关数据表明(中国绿色食品网,2009),中国消费者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有了较大提升,消费者愿意为事关安全健康问题的绿色农产品支付一定的溢价,从而提升了安全蔬菜的消费意愿,但与普通农产品相比,安全蔬菜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是相对有限的(液态乳及乳制品除外)。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安全蔬菜消费行为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消费者安全蔬菜的消费意愿、购买行为的一般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较为普遍的结论是消费者的个人特征(收入、性别、年龄、家庭结构等)、外部环境因素(价格、市场环境秩序等)等影响了安全蔬菜的消费意愿、购买行为及其两者的相关性,影响因素在国内外有所差异(Caswell et al.,1992;Gao,1993;Thompson et al.,1998;Larocheetal.,2001;马瑞婧,2007;王志刚,2003,2006)。但对特定场所的安全蔬菜研究比较少,针对超市安全蔬菜的研究更是相对较少。随着经济的发展,超市作为安全蔬菜的主要销售渠道,其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研究超市安全蔬菜购买行为,对于掌握消费者心理,促进超市安全蔬菜产业发展,有其现实意义。

1.文献综述

1.1 安全蔬菜

关于安全蔬菜的概念,学界并没有一致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有机蔬菜,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共同成为安全蔬菜的基本框架。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业与农村合作技术中心国际贸易中心(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 of the technical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and rural cooperation, ITC, CTA)的定义,"有机蔬菜是指用纯净的有机生产方式生产,经过认证并贴有有机标志的食品。"该定义进一步解释,这里的"有机"更强调生产过程而不只是前段产品本身(FAO/ITC/CTA,2001)。绿色蔬菜是指遵守可持续发展的远,安装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中国标志出版社第一编辑室,2003,P1)。无公害蔬菜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过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1.2 感知风险

所谓消费者的感知风险(perceived risk),一般是指消费者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所感知到的不确定性和不利后果的可能性(Dowling和Staelin,1994)。它实际上就是在产品购买决策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其购买结果的优劣以及由此导致的后果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Derbaix,1983)。自Bauer(1960)最初将感知风险的概念从心理学引入消费者行为学研究之后,市场营销领域内很多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就以感知风险作为考察变量来进行。Bauer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都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当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性能,价格,品牌,售后服务等各项产品特征进行分析评价之后,都会感到各种不确定性,因此消费者任何消费行为都是要承担风险的。

1.3 消费者行为

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把消费者行为定义为:"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易职能的行为基础。"在这一定义中,至少有以下三层重要含义。

第一,消费者行为时动态的。首先,这个定义强调消费者行为时动态的。这意味着,个体消费者,消费者群体和整个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在不断改革和发展,它提醒人们用动态的眼光来观察消费者的行为。其次,就消费者行为分析研究而言,它的含义是消费者行为的概括和提炼常会受到特定时期,产品,以及特定消费者个体或群体的限制。

第二,消费者行为具有互动。在消费者行为定义中强调的第二点是,消费者行为包含了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互动作用。

第三,消费者行为涉及交易行为。消费者行为包含了人类之间的交易,所反映的是人类在交易当中的整个行为过程。这一点使得消费者行为的定义与市场营销的定义保持了一致性。简单地讲,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消费者行为是与产品或服务的交换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2.研究设计

2.1模型构建

消费者因素在感知风险研究甚至消费者行为研究中都毋庸置疑是重要研究对象;产品因素是消费者消费的对象,本文是指安全蔬菜本身;购买情境则包含在超市购买行为之中(张莹,2001;霍庆华,2007);参照群体,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时,一般都将目前产品放到其他同类产品中去考虑,反复对比之后才作出最后的消费标的,在本文中参照群体主要是指超市有力的竞争对手,也就是农贸市场。综上所述,本文中,我们将超市安全蔬菜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归纳为这三类因素去考量:消费者因素,产品因素以及参照群体因素。

2.2变量定义

本文涉及的变量主要有消费者购买行为因素和感知风险六大构面。其中,消费者购买行为是通过整理消费者行为相关文献得出,而本文所研究的产品因素是指安全蔬菜,情境因素则是指超市,参照变量则是指农贸市场,感知风险的六大构面也与其他文章不尽相同。综上所述,本文在定义以上变量时,不仅从消费者行为的有关概念去定义,亦结合本研究本身。

(1)消费者因素(控制变量)

消费者因素主要是指和消费者自身相关的因素,这个指标的消费者是指参与安全蔬菜消费的消费者。主要包括消费者的一些基本特征,性别,年龄层次,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庭常住人口数,共计六个因子。

(2)参照群体因素(中介变量)

参照农贸市场的因素是消费者购买超市安全蔬菜的中介变量,因为农贸市场可以就价格,新鲜度和分布位置三方面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张莹,2001;霍庆华,2007)。在本文的研究中,将农贸市场作为参照因素,是将其作为一个群体来概括。

(3)感知风险(自变量)

本文在对感知风险个构面进行定义时,主要借鉴了Roselius(1971),赛鹏(2006),袁明和周常春(2008),井淼(2005),刘录民(2009)和任燕,安玉发(2009)的研究成果。各构面的详细定义如下:经济风险,安全蔬菜购买引起消费者经济上的损失;质量风险,安全蔬菜品质和安全性上达不到消费者预期引起的身心上的损伤;信任风险,对生产经营企业的欺诈行为,政府监管有效性等方面的担忧;事件风险,国内外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心理的冲击和担忧;社会心理风险,周围群体的影响,自身购买安全蔬菜时的心理顾虑;便利风险,对安全蔬菜购买渠道及便利程度的担忧。

(4)超市安全蔬菜购买行为(因变量)

消费者在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后,在超市购买自己所需的安全蔬菜的行为,包括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

2.3 调查方案设计

在借鉴前人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的具体研究方向,总共分感知风险,农贸市场因素,超市安全蔬菜购买意愿和消费者特征四个部分。问卷调查结果都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表示,该量表由一组结果构成,分别是"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各项分别计分为5,4,3,4,1,由被调查对象打分,结果加总。

3 实证检验

力求运用多种统计方法,运用SPASS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各方面的研究和分析,以减少单一统计方法所带来的误差和劣势。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均值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

4 结论

第一,本文以消费者超市安全蔬菜感知风险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消费者在超市安全蔬菜购买过程中受到有关因素刺激下,是否会降低安全蔬菜消费的感知风险包括对比农贸市场后,本文研究后认为,经济风险,信任分析和社会心理风险与超市安全蔬菜购买意愿的假设不成立,即不存在显著的相互关系。就另外的质量安全风险,事件风险和便利风险这三个构面来说,假设验证成立。关于农贸市场影响因素方面,价位的假设不成立,但农贸市场安全蔬菜的新鲜度和分布位置对消费者超市安全蔬菜的购买上有着一定的削弱作用。

第二,均值分析的分析来看,感知风险构面的影响程度问题上,六大感知风险的构面中感知的质量安全风险位居第一,可见消费者对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排名后两位的分别是社会心理风险和事件风险,而感知的经济风险位居最后,主要是安全蔬菜消费在日常生活中支出占比较少,消费者对价位不那么敏感。

第三,从控制变量的分析来看,男性在事件风险和便利风险两个维度上要显著高于女性,51岁-60岁,61以上两个阶段的人群表现出较高的感知风险水平,已婚人士在便利风险上要显著高于未婚人士,家庭人口数在5人以上,水平在0.01上在感知经济风险,便利风险上存在差异。控制变量对感知风险和超市安全蔬菜购买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5 研究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化进程步入了快速时期,人们也越来越偏向于高品质,便利,齐全的购物场所,对购物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超市和农贸市场作为两大安全蔬菜的销售渠道,在各自领域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作为安全蔬菜一盘棋,必须统一思想,扬长避短,共同提高安全蔬菜的销售。

参考文献:

[1]薄斌.市场细分视角下南京连锁超市蔬菜物流建议[J].物流平台,2011.

[2]陈碧琼.消费者心理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3]陈俊杰,卢晓翠,罗炳德,罗锦雁,林丹苗.节前广州超市蔬菜农药残留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

[4]常宁.我国经济信息资源短缺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2.

[5]崔艳红.影响消费者感知风险的产品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2007.

[6]Dominique Xardel, M.S.Raju.消费者行为需[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7]董大海,李广辉,杨毅.消费者网上购物感知风险构面研究[J],管理学报,2005:23-26.

[8]高海霞.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及减少风险行为研究--基于手机市场的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9] Bauer R A. Consumer behavior as risk taking. Dynamic marking for a changing world[M].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1960:389-398.

[10] Cox DF,Rich SU. Perceived risk and consumer decision-making the case of telephone shopping. [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8:31-39.

[11]Robert E. Krider. Product perishability and multstore grocery shopping: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M].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2000.

经济安全的含义篇6

关键词:国家审计 审计“免疫系统” 经济社会系统

在2007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首次提出“现代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的观点。这一观点把经济社会系统比作人体系统,而国家审计则是这个人体系统的子系统——“免疫系统”。

一、耗散结构理论和Brusselator模型

( 一 )耗散结构理论 (1)熵与熵定律。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把“熵”的概念引入到热力学定理中,认为熵是物质系统中能量衰竭程度的量度,并指出对于任何的热力学过程,系统的熵值总趋于增大。后来,玻尔兹曼认为熵可以作为系统无序度的衡量,在一个不与外界发生任何联系的封闭系统中,系统的熵值总趋于增大,而使系统处于混乱和无序的状态,最后走向灭亡,这就是熵定理。(2)耗散结构理论。在热力学中,普利高津按照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将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开放系统存在着热力学平衡态、衡态和远离平衡态三种状态。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部环境不断的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引入负熵流,抑制系统内部的熵增,产生自组织现象,使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自发形成新的有序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作“耗散结构”。耗散结构形成需要四个条件:系统必须是开放的;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是通过随机涨落来实现的。

( 二 )Brusselator模型的基本形式 “布鲁塞尔器”(Brusselator)是普利高津领导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研究发现的,用来研究耗散结构演化和系统自组织行为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布鲁塞尔器”(Brusselator)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A■x…(1);B+x■y+D…(2);2x+y■3x…(3);x■E(…4);其中,A、B为初始反应物,D,E为反应产物,他们保持不变,x,y为中间组分,他们浓度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考虑逆反应过程,建立求解模型的动力学方程:■=k1A-k2Bx+k3x2y-k4x■=k2Bx-k3x2y…(5);假定其动力学常数为1,且不考虑扩散现象,则(5)式可以转化为:■=A-Bx+x2y-x■=Bx-x2y…(6);另■=0,■=0,则式(6)的定态解为:x0=A,y=■…(7);普利高津发现,只要控制初始反应物A、B的浓度,如果满足条件B>1+A2,就能够使系统失稳,然后向耗散结构过渡。

二、审计“免疫系统”论概述

( 一 )审计“免疫系统”论与国家审计职能的转变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对公众利益直接产生影响的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作为受托方的社会公众,迫切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措施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但是政府传统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这就需要出现新的公共受托责任——公共受托社会责任。审计伴随着公共受托责任的产生而产生。公共受托社会责任的出现,要求国家审计必须转变观念,从解决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双重角度提出新的审计理念。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审计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审计本质上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理念。这一理念把国家审计看作是经济社会系统的“免疫系统”,通过及时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障碍、矛盾和风险,发挥国家审计维护经济社会系统安全运行的功能。公共受托责任的转变对国家审计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审计目标从评价政府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转变为识别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各类风险,维护经济社会系统安全运行。审计“免疫系统”论要求审计机关把维护经济社会系统的安全运行作为审计机关的第一要务。国家审计不仅要关注财政安全、金融安全、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安全等传统经济安全问题,还要关注生态环境安全、民生安全等社会安全问题。国家审计系统要在其法定职责范围内及时关注经济社会系统的障碍、矛盾和风险,以此来确定审计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开展审计工作,维护经济社会系统的安全运行。由此,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把政府审计的职责从经济领域拓展到社会运行领域,国家审计的职能从经济监督拓展为维护经济社会系统安全运行。

( 二 )审计“免疫系统”论对国家审计的新要求 国家审计系统能否正常运转,取决于审计文化、审计组织结构、审计能力等子系统。审计“免疫系统”论下,国家审计系统是经济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如果把审计文化、审计组织结构和审计能力看作是国家审计的内部子系统,则国家审计所处的经济社会系统就是它的外部环境。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国家审计首先要协调内部子系统形成系统合力,减少系统内部矛盾产生的熵值;其次要响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及时与经济社会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确保引入足够的负熵流,抑制系统内部熵值的增加。这样国家审计系统才能形成和保持耗散结构,从而表现出免疫系统功能的特性,维护经济社会系统安全运行。如果国家审计不能减少系统内部的矛盾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会导致国家审计系统内部熵值的增加,国家审计无法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无法确保经济社会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审计“免疫系统”论是适应经济社会系统变化提出的新理论,同时也对国家审计内部子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1)审计“免疫系统”论对审计文化的要求。审计职能的转变要求审计文化应该建立起与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相适应的审计意识。要树立政治效益意识,审计人员要关注国家政策,通过审计监督国家政策的落实情况,实现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要树立服务意识,使国家审计服务于经济建设、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树立大局意识,从宏观性、全局性的角度考虑问题,把注意力放在维护经济社会系统安全的大局上;要树立批判意识,国家审计应该批判性的对待审计工作,及时发现经济社会系统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化解;要树立责任意识,国家审计有能力,也必须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维护经济社会系统安全运行,这是党和人民赋予审计机关的神圣职责。(2)审计“免疫系统”论对审计组织结构的要求。审计机关是以科层制为其组织形式,由审计署、省、市、县四级审计机关组成。从纵向来看,如果把一个国家看作系统,省、市、县就是国家这个系统的子系统,这些不同的行政区域都组成了一个小的经济社会系统,审计机关从上到下的组织结构设置,涵盖了我国所有的行政区域,审计的“触角”伸向了每一个小的经济社会系统,确保审计能够维护地方经济社会系统的安全。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提出,把审计职责拓展到社会领域,这就要求审计组织结构从横向的角度使国家审计覆盖经济社会系统的主要行业,不仅涵盖财政、金融、企业等传统的经济部门,还应该包括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部门,使审计的“触角”伸向经济社会系统中的社会性事务,确保行业经济社会系统的安全。在这种状况下,审计组织结构才能形成横纵交织的网络,充分涵盖经济社会系统的主要方面,使地方经济社会系统和行业经济社会系统都置于审计的监督之下,确保经济社会系统整体的安全运行。(3)审计“免疫系统”论对审计能力的要求。审计能力由审计人员、审计技术和审计经费组成。首先,审计免疫系统的提出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能够认真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围绕政府工作的重心来确定审计重点,为经济社会系统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能够在审计活动中独立、依法、公正地行使经济社会监督权,抵制寻租行为,维护审计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要求审计人员能够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及时发现经济社会系统中存在的障碍、矛盾和风险,主动或协同相关部门采取措施,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违纪经济案件,维护经济社会系统的安全运行。其次,审计技术是审计能力提升的技术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组织传统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发生了改变。审计“免疫系统”论要求审计部门能够适应这些变化,能够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到审计实践中,提升审计的效率和质量,以确保国家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最后,审计经费与审计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没有审计经费作保障,审计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审计“免疫系统”论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保证审计部门审计经费的充足,确保审计部门有足够的经费来开展审计活动。审计“免疫系统”论对国家审计内部子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归结起来,就是要求各子系统把维护经济社会系统安全运行作为系统目标,通过各子系统的协调配合,形成系统合力,使国家审计系统涌现出新的特性——“免疫系统”特性。

三、审计“免疫系统”论与经济社会系统演化

(一)国家审计不具备免疫系统功能时,经济社会系统的演化模型 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经济社会系统演化具有推进作用,能够促使经济社会系统形成耗散结构,下面我们用布鲁斯尔器模型来证明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经济社会系统演化的作用。首先对布鲁塞尔器的各个符号进行转义,将A、B、D、E、x、y所代表的意义转换为影响经济社会系统安全的各种概念。设:A、B为影响经济社会系统安全的审计条件,A为审计条件1,即国家审计系统内部熵值不断增加,降低了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效率,表现为较低的审计质量,B为审计条件2,即国家审计系统从外界环境引入负熵流,降低了国家审计系统内部的熵值,提升了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效率,表现为较高的审计质量;D、E为A、B作用下经济社会系统形成的两种状态,D为经济社会系统状态1,即经济社会系统安全隐患减少,E为经济社会系统状态2,即经济社会系统安全隐患增加;x、y为经济社会系统中存在和不存在安全隐患的被审计单位。

国家审计不具备免疫系统功能,经济社会系统的演化模型如下:A(审计条件1)■x(存在安全隐患的被审计单位)(8);B(审计条件2)+x■y(不存在安全隐患的被审计单位)+D(状态1)…(9);2x+y■3x(不具备免疫系统功能的演化)…(10);x■E(状态2)…(11);

式(8)的含义是在审计条件1下,国家审计机关没有形成良性的审计文化,审计组织缺乏独立性且结构不合理,审计能力低下,不能适应国家审计系统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系统内部矛盾激增。这种情况下,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低,不能揭示经济社会系统中被审计单位的安全隐患,因此,会导致被审计单位无视审计机关的存在,从事违规违法的经济社会活动,严重危害经济社会系统的安全。也就是说,在审计条件1下,经济社会系统中存在安全隐患的被审计单位就会增多。

式(9)是指在审计条件2下,国家审计系统从外部环境引入负熵流,审计系统内部熵值降低,形成了较好的审计文化、审计组织结构和审计能力,国家审计系统形成有序结构,这种情况下,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较高,能够部分揭示经济社会系统中被审计单位的安全隐患,被审计单位迫于审计的威慑力,不敢从事违规违法的经济社会活动。因此,部分具有安全隐患的被审计单位,迫于审计的威慑力,转变为不存在安全隐患的被审计单位,发挥了审计的经济社会监督职能,经济社会系统处于较安全的状态。

式(10)是交叉催化作用,这个式子说明在审计质量较低的审计环境下,大多数被审计部门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国家审计系统并不能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即使是不存在安全隐患的被审计单位也会被同化,采取各种违规违法措施,获取更多的经济社会利益,转变为存在安全隐患的被审计单位。

式(11)是自催化作用,指存在安全隐患的被审计单位在条件k4的催化下,使经济社会系统处于一种不安全的状态。

式(8)—(11)说明,由于国家审计内部子系统存在的矛盾以及与外部环境的不协调,导致国家审计系统内部熵值不断增加。虽然国家审计系统能够从外部环境吸收一定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引入一定的负熵流,但是这些负熵流并不能抵消系统内部熵值的增加,因此,国家审计系统较难形成有序结构,表现为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不高,不能够发挥好审计的经济社会监督职能,促使经济社会系统出现较多的安全隐患。在国家审计不具备免疫系统功能时,只有当B>1+A2时,经济社会系统才能形成自组织的耗散结构。

(二)国家审计具备免疫系统功能时,经济社会系统的演化模型 李崇阳等的研究表明经济社会系统具备耗散结构的基本特征,因此,经济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与化学反应方程的动力学过程具有相似性,都是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都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随机涨落来实现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因此,可以应用布鲁塞尔器模型来研究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经济社会系统的演化作用。A、B、D、E、x、y的含义与国家审计不具备免疫系统功能时,经济社会系统的演化模型的含义相同,E的含义是经济社会系统具有较高安全性的一种状态。A(审计条件1)■x(存在安全隐患的被审计单位)…(12);B(审计条件2)+x■y(不存在安全隐患的被审计单位)+D(状态1)…(13);x+2y■3y(具备免疫系统功能的演化)(…14);y■E(状态2)…(15)。

式(12)的含义与式(8)基本相同,在审计“免疫系统”论下,国家审计内部子系统能够形成统一目标——维护经济社会系统安全运行。虽然国家审计内部熵值也趋于增大,但内部子系统在统一目标的指引下,能够减少内部矛盾,抑制熵增。

式(13)的含义与式子(9)基本相同,在审计“免疫系统”论下,国家审计的职能从经济领域拓展到社会领域,拓宽了国家审计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的接触面,国家审计系统能够充分地从外部环境中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充分引入负熵流,使国家审计系统形成耗散结构。国家审计功能不再是揭示安全隐患,而是把预防、揭示和抵御三项功能结合起来,对经济社会系统的监督力更强。

式(14)的含义是,在审计质量较高的审计环境下,被审计单位认为审计机关能够及时准确的预防、揭示和抵御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迫于审计的威慑力不敢从事违规违法的经济社会活动,即使有也会被同化,转变为不存在安全隐患单位。

式(15)的含义是,不存在安全隐患的被审计单位在条件k4的催化下,使经济社会系统处于一种安全的状态。

式(12)-(15)说明,在国家审计内部子系统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下,虽然国家审计系统内部熵值趋于增大,但是,国家审计系统能够从外部环境引入足够的负熵流,抑制系统内部熵值的增加,能够形成有序结构,表现为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较高,国家审计能够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促使经济社会系统表现为一种安全的状态。不考虑逆反应过程,建立求解模型的动力学方程:■=k1A-k2Bx+k3xy2■=k2Bx+k3xy2-k4y… (16);假定其动力学常数为1,且不考虑扩散现象,则(16)式子可以转化为:■=A-Bx-xy2■=Bx+xy2-y …(17);另■=0,■=0,则式(17)的定态解为:x0=■,y0=A…(18)。系统能否形成耗散结构,取决于这些定态解在何种条件下失去稳定性,失稳的条件就是判断系统从无序进入有序,形成耗散结构的临界值。在定态解(x0,y0)附近进行线性稳定性分析:设f1(x,y)=A-Bx-xy2f2(x,y)=Bx+xy2-y…(19)。则f1(x,y)=f2(x,y)=0。令x=x0+?驻x,y=y0+?驻y,?驻x,?驻y是相对于定态解的微小偏离,把x=x0+?驻x,y=y0+?驻y带入函数f1(x,y),f2(x,y),得到:f1(x0+?驻x,y0+?驻y)=f1(x0,y0)+f1x(x0,y0)?驻x+f1y(x0,y0)?驻y=f1x(x0,y0)?驻x+f1y(x0,y0)?驻y…(20)。同理:f2(x0+?驻x,y0+?驻y)=f2x(x,y)?驻x+f2y(x,y)?驻y…(21);将(20)、(21)带入(19)得:■=f1x(x0,y0)?驻x+f1y(x0,y0)?驻y■=f2x(x0,y0)?驻x+f2y(x0,y0)?驻y…(22);由式(19)有:f1x(x0,y0)=-B-y2|y0=A=-(B+A2)…(23);f1y(x0,y0)=-2xy|x0=■,y0=A=-■…(24);f2x(x0,y0)=B+y2|y0=A=B+A2…(25);f2y(x0,y0)=2xy-1|x0=■,y0=A=■…(26);把(23)、(24)、(25)、(26)带入(22)得:■=-(A2+B)?驻x-■?驻y■=(A2+B)?驻x+■?驻y…(27);线性化的微分方程(27)的特征方程为:?姿2-[■-(A2+B)]?姿+(A2+B)=0…(28)。

令?棕=■-(A2+B),T=A2+B>0,经济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棕,也就是说系统的稳定性由A、B两个因素来决定,下面分别进行讨论:当?棕4T,特征方程(28)的两个特征根都小于0,随着时间的推移,代表序参量值的动点趋近于定态解(x0,y0),此时的动点叫做稳定结点,经济社会系统趋向于稳定。当?棕4T,特征方程(28)的两个特征根都大于0,随着时间的推移,代表序参量值的动点远离定态解(x0,y0),此时的动点叫做不稳定结点,经济社会系统趋于不稳定。当?棕>0,?棕20时,经济社会系统才能失稳。由?棕>0得出,要使经济社会系统出现自组织耗散结构,必须满足以下条件:0

国家审计系统不具有免疫系统功能时,经济社会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为:B>1+A2。由于A2>0,令t=1+A2,t的最小值为1,即,B>1。也就是说至少需要B>1,经济社会系统才能失稳,向着有序结构演化。国家审计系统具有免疫系统功能时,经济社会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为式(29)。令:z=■[■-(2A2+1)](30);当0

四、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见,在国家审计具备免疫系统功能时,经济社会系统更容易形成耗散结构,更容易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然而,国家审计系统免疫功能的实现,主要受A(审计条件1)、B(审计条件2)的影响。审计条件1受国家审计内部子系统的影响,审计条件2受国家审计内部子系统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只有通过减少内部系统的矛盾,引入负熵流,才能降低审计条件1对被审计单位产生的影响,提升审计条件2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使得国家审计系统形成自组织的耗散结构。

本文由此提出以下建议:国家审计部门应该在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指导下,围绕“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维护经济社会安全运行”的目标,组织和开展审计工作,形成审计合力,积极减少审计内部子系统(审计文化、审计组织结构、审计能力)存在的矛盾;通过积极关注国家方针政策、公众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变革产生的各类问题,协调纪检、监察、司法、税务、工商等行政部门以及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等社会审计资源,及时与人大、政府、企业和公众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使国家审计系统引入足够的负熵流,形成和保持耗散结构,维护经济社会系统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维:《熵理论的哲学意义》,《自然辩证法通讯》1987年第3期。

[2]沈小峰、胡岗、姜璐:《耗散结构理论的建立》,《自然辩证法研究》1986年第6期。

[3]魏遥:《基于Brusselator模型的产融集团生成机制研究》,《管理评论》2010年第8期。

[4]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审计研究》2008年第3期。

[5]李凯:《从公共受托责任演进看国家审计本质变迁——兼论审计“免疫系统”论》,《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6]王会金、王素梅:《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建设: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

[7]张铁男、程宝元、张亚娟:《基于耗散结构的企业管理熵Brusselator模型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10年第3期。

[8]李崇阳、王龙妹:《试论经济社会系统不可逆熵增与可持续发展》.《宁夏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第3期。

[9]Prigogine I. Introduction to Thermodynamics of Irreversible Processes ,New York: Interscience Pub., 1967.

[10]Prigogine I. Structure, Dissipation and Life,Communication Presented a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1969.

[11]Nicolis G., Prigogine I. Self-organization in Nonequilibrium System, New York: Wiley, 1977.

[12]Prigogine I. Time, Structure and Fluctuations,Science,1978.

[13]Prigogine I. , Nicolis G.. Biological Order, Structure and Instabilities, Quart. Rev. Biophys,1971.

[14]Prigogine I., Nieolis G., Babloyantz A.. Thermodynamics and Evolution,Physics Today,1972.

经济安全的含义篇7

关键词: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素养;信息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C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2)03008106

一、引言

目前,随着中国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全面提升,网络与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基础性、全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日俱增,谁能够及时掌握丰富的信息资源,谁就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占据优势地位。但与此同时,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多样化、复杂化。针对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攻击活动以及网络与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着金融、电力、交通等关键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病毒传播、网络攻击、网络泄密等案件逐年上升。信息安全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进而上升成为国家全局性战略问题。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已将信息安全列入国家安全的四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另外三大部分为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据北京谷安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的《2010企业员工信息安全意识调查报告》显示,428%的受访者认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足是最大的信息安全隐患,然后依次是缺少安全制度或现有制度未落实、投入或人员不足或缺乏信息安全培训、安全产品功能不足和其他。而对于目前有效保护信息安全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普遍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其他依次是管理水平落后、技术不过关、法律不健全、信息安全人才不够和其他障碍。报告进一步显示,中国企业员工普遍缺乏信息安全意识[1]。另外在RSA2011信息安全大会上,不少信息安全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即众多缺乏安全意识的员工,正在成为黑客突破企业安全防护时,最大也最难修补的漏洞[2]。2012年初CSDN和天涯等众多网站用户数据大规模泄露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用户习惯使用一号多用的账户和密码,当个别网站个人资料泄露后,直接导致了多个网站的账户同时被曝光[3]。因此,加强对国民信息安全素养进行评价,让广大国民认识到自身信息安全素养的现状,并有效提升其信息安全素养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信息安全与国民信息安全素养的内涵

信息安全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包含的范围很大,大到国家政治军事科技等机密安全,小到防范企业商业机密被窃取、个人信息泄露等。信息时代的到来更加凸显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一般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理解信息安全。狭义的信息安全是指信息本身的安全问题,基本包括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及可靠性五个方面。保密性是指确保信息仅为那些被授权者获取使用;完整性是指保护信息不被删除、修改、伪造、乱序等以确保其完整准确;可用性是指保证被授权者可以按需获取使用信息;可控性是指信息和信息系统处于安全监控管理状态;可靠性是指信息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完成特定功能的概率。广义的信息安全是指社会信息化状态和信息技术体系不受外来威胁和侵害,以此维持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系统正常运行的状态。广义的信息安全包括政治信息安全、经济信息安全、科技信息安全、军事信息安全、文化信息安全、生态信息安全、公共信息安全等内容[4]。

国民信息安全素养是指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国民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以及对信息安全所表现出的各种综合能力,包括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知识、信息伦理道德和信息安全能力等具体内容[5]。它是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信息社会人类生存立足的重要条件。信息安全意识是指人们能够认识到信息安全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对信息安全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洞察力,熟悉常见安全威胁的识别方法以及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信息安全知识是指人们熟悉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框架,了解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的最新技术。信息伦理道德是指人们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网络信息伦理道德规范,自觉抵制网络盗版、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等行为。笔者所讨论的信息安全素养的内涵比信息安全意识更加丰富,不仅包含关心和维护信息安全的意识取向,更包含后续各种防护能力、信息安全伦理道德等内容。信息安全素养与计算机素养有所不同,后者主要指个人使用计算机所需要的各种基础知识。另外信息安全素养的养成是长期“修习”的结果,并非天生就有,也不能一朝一夕就形成。信息安全素养的形成有一个程度变化的过程,即从低到高逐步发展的过程。

三、国内外信息安全素养研究与推广进展分析

经济安全的含义篇8

关键词:多边贸易体制,公共健康,《SPS协议》,欧共体荷尔蒙案,科学证据与风险评估原则

所有学派的经济学家都确信,自由贸易要比贸易保护好。自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批评重商主义开始,贸易保护由于对一国经济造成高成本而一直受到经济学家的抵制。1947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序言中概括了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础,即一个开放的世界市场将会有利于国际分工的发展,促进世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有好处。然而,正如经济史学家保罗?巴洛克(Paul Bairoch)指出的那样,当自由主义理论统治着学术界的时候,现实主义理论在政治领域居于支配地位,贸易限制一直是世界经济的普遍特征。[①]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首推重商主义的影响。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即便是亚当?斯密也承认他的关于各国间自由贸易的价值观存在着一些例外。在某些情况下,各国会追求并非是实现物质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比如说分配正义、反垄断、自然资源的保存,以及本国国民的生命与健康安全的保护等等。

本文的主旨即在于探讨多边贸易体制下的自由贸易理念与人类健康安全之间的关系演进。进入正题之前,让我们首先来回眸人类贸易史中的若干片断。

Ⅰ 历史回顾-贸易与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如何协调贸易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实际上,作为人类最早用来与传染性疾病进行斗争的武器,“隔离”(Quarantine)[②]措施的产生与发展就与贸易直接相关。早在15世纪意大利城邦时期,来自黑死病疫区的商船在到达繁华的威尼斯港口时,都会被要求到一个孤地抛锚停留40天,以避免传染性疾病的扩散与传播。[③]以此为发端,到19世纪时各国已经在国内立法中对“隔离”措施建立了一套严格而又内容各异的规范体系。国际层面,自1851年在巴黎召开的首届国际卫生会议后,欧洲各国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共举行了六次会议,并于1892年在意大利威尼斯缔结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拘束力的国际卫生条约(International Sanitary Convention, 1892),以后的国际卫生会议对这一条约又多次进行了修改与补充。这些会议与条约的根本目标可以概括为:一保护欧洲免受外来传染性疾病的入侵;二 建立针对传染性疾病的国际监控体系;三 建立国际卫生组织;四 协调统一各国的隔离措施以便利国际贸易的进行。 [④]国际贸易与传染性疾病在19世纪时就以国际立法的形式紧密地联系起来,一方面各国有权采取措施保护国内公共卫生的安全,另一方面又必须进行国际合作以确保此类措施不对贸易增加不合理的负担,造成不合理的阻碍。在整个国际贸易法的发展史中,这一矛盾贯穿始终。对此,1929年签订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CPP)可以作为一个极好的例证。公约一方面承认每一成员国有权利检查与处置被隔离的进口植物或植物制品,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暂时禁止此类植物或植物制品的进口,[⑤]另一方面又要求成员国“除非在某一国家的特定区域确实已经发现了植物病情或虫害,而且对于保护本国的植物及农作物来说是必要的情况下,不得以植物卫生为理由对该国的植物或植物制品实施进口与运输限制。”[⑥]

历史的回顾告诉我们,在20世纪,人类平衡贸易与健康关系的努力更多地是在构建和完善以GATT-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Ⅱ GATT-WTO协调贸易与健康的立法与实践

一 初步尝试-《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0条(一般例外)

(一) 《关贸总协定》第20条(一般例外)解读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简称GATT)成立于1947年,当时由23个国家签订此协定,其目的在于努力推行贸易自由主义,避免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经济民族主义以及贸易战在战后重现。非歧视原则是GATT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和最重要的原则,也是GATT作为一个多边贸易体制得以存在并在战后国际贸易中发挥其职能的基石。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的多边贸易协定,在GATT对贸易的规范中同样包含了对公共健康问题的关注。透过 GATT第20条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到多边贸易体制的设计者们试图在保证政府的“健康福利权”与防止此种权力被滥用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的努力。[⑦]正如杰克逊教授对“一般例外”条款所作的分析那样,第20条“承认了主权国家的重要性”[⑧],即成员方政府能够采取行动以促进‘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其他合法目标的实现,“尽管这种行为会与它在国际贸易中的各种义务相冲突”;[⑨]对政府“健康福利权”的规制以避免其被滥用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有关措施的实施:1 不得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构成任意的、不合理的歧视;2 不得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3 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⑩]

1 对GATT第20条前言的理解

上一篇:政治发展理论范文 下一篇:劳动安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