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2 11:36:04

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篇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新农村建设整体思路(即:以宣传为先导,以规划为龙头,以“三清”为突破口,以“三民”活动为总抓手),围绕县新农村建设“113”工程(即:每个乡镇抓好一个综合性示范村,每个村抓好一个高标准示范点,全县共抓好300个自然村示范点)要求。在我乡着力实施好“2542”工程(即创建2个精品园,新增5个示范点,改造4个空心村,做强2大富民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健全机制,按照把示范点做成精品,精品变成旅游点的思路,突出重点,创新特色,努力实现乡党委、政府提出的“116”工作目标。

二、目标任务

(一)建设新村镇。(1)规划先行,对各村逐步做好村镇建设规划,5个村中重点抓好黄金村、黄沙村、长潭村3个村的村镇规划,并在公路沿线树起规划图。(2)建设好办公场所,已做好村部的中洞村、长潭村、黄沙村3个村在今年6月30日以前完成搬迁,黄金村和石皮村在今年12月20日以前新做村部并完成搬迁,努力改善各村办公环境。(3)规划好4个小康楼建设示范点,重点对黄沙村和长潭村进行农村社区建设。结合空心村改造,4个小康楼建设示范点为黄金村麻坑村落空心村的改造,黄金村大坪组空心村改造并规划到村部周围建设,黄沙村村部左边规划一排10栋小康楼示范点,长潭村移民新村建设示范点。(4)“三清三改”工作,黄金村和黄沙村这两个重点示范村“三改”全面启动,继续完善好麻坑村落、仓下组2个示范点的改水、改厕工作,全乡还要新增5个示范点,(即:黄金村大坪组示范点,黄沙村早子坑示范点,石皮村旱坑示范点,长潭村东坑示范点,中洞村李坑示范点),对新增示范点要求至少完成“一改”,2个重点村的示范点要完成“二改”。全乡要修通户水泥路10.5公里,通组水泥路4公里,改造平整路面12.5公里,改水500户,改厕300户,具体任务另见各村分配表。每个村的村部所在地300米以内,入户道路主干道水泥路建设宽至少1.5米,入户分叉道宽至少1.2米。(5)2个精品园建设按高标准严要求建设,仓下组已经完成了“三清三改”,结合产业发展,要把示范点建设成为旅游精品点,按照“八个一”标准努力抓好各农户设施配置。麻坑村落继续完善好刘屋通户水泥路建设,在3月底以前完成“改路”工作,下一步重点抓好各农户的墙面粉刷工作和“改水”工作。(6)绿化工作,对村部周围和示范点进行植树种花进行绿化美化,特别是两个精品园的建设。对乡政府周边进行绿化,街道人行路铺设彩砖并安装路灯美化圩镇。

(二)发展新产业。(1)各村因地制宜,重点做好各自然村的产业规划,搞好调查摸底工作,每个自然村年内要培植一项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黄金村着重围绕鳜鱼养殖业、沿湖旅游业、竹业等;黄沙村着重围绕油茶种植业、旅游业和生猪养殖;石皮村围绕油茶种植和生猪养殖,长潭村围绕脐橙种植、鳜鱼养殖业和麻羊圈养;中洞村围绕特色药材种植和李坑组树木园旅游业。(2)全乡今年要达到人均1亩果,年新增生猪养殖1500头,新发展鳜鱼500箱,对沿湖农户按照“八个一”标准建设20户,并对完成“八个一”标准要求的农户,乡里将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布,提高知名度,为发展“渔家乐”旅游项目打下基础。(3)加大对新产业发展的协调扶持力度,帮助果农和油茶种植户解决山场租赁问题,帮助发展鳜鱼养殖户协调水面纠纷、养殖技术问题,协助“渔家乐”旅游项目建设农户联系游客,结合“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4)典型示范,重点抓好旱坑油茶示范基地建设,仓下庙坳脐橙种植、生猪养殖和鳜鱼养殖等立体开发示范基地建设,把这两个示范点做精做强,并以此为示范带动全乡产业的发展。

(三)培育新农民。(1)实施好“农民知识化”培训工程,各村培训站年至少培训农民(包括外出务工人员)2期,乡培训学校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8期,聘请县种养和法律等方面专业人员重点对我乡鳜鱼养殖,脐橙种植和油茶种植等产业发展项目的培训,至少组织100人参加县级以上知识技能的培训(包括农函大的培训)。(2)建设好2个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即旱坑油茶种植技术培训基地和仓下生态立体开发培训基地。结合各村产业发展规划,各村至少建设1个以上与产业相关的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要有基地简介和牌子。(3)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在节日期间,特别是中秋节和春节期间,各村要召集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就业的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认真积极组织本村农民参加县人才交流市场的招聘会,扩大就业。

(四)组建新经济组织。(1)围绕我乡三大支柱产业,组建好三个流通协会,一是组建好油茶流通协会,重点在黄沙村,二是组建好鳜鱼等特种鱼流通协会,重点在黄金村和长潭村,三是组建好旅游开发协会,重点在黄沙村等沿湖村组。(2)加强对协会的组织引导,各村要对产业发展有一定规模且经济效益较好的农户进行动员,让他们自觉组织并积极参加协会活动,因地制宜地制定协会章程、活动安排等。

(五)塑造新风貌。(1)认真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按照各村村镇规划,搞好村镇环境整治,重点是对公路沿线我已进行改路的示范点的保洁机制的建立,要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形成村规民约。各村要有一个“文明村庄”典型自然村,树立一大批“文明信用农户”,重点对黄金村麻坑和长潭村两条河流的环境整治,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约束村民和外来人在河里电鱼、捕鱼和药鱼,通过1-2年的努力,做到河里能看到大群的鱼。(2)认真开展创评“文明村庄”和“文明信用农户”活动,通过创评活动,努力建设和谐平安美丽的杰坝,打造诚信杰坝。各村在3月底,依据乡活动方案制定好本村创评两项活动的具体方案。(3)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关心弱势群体,乡村干部至少联系2户以上困难户,各村在3月底以前上报村干部联系户名单,在全乡树立一股互助友爱的风尚。

(六)创建好班子。按照县里提出的“五个好”(班子建设好、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围绕乡里提出的“基础强乡,旅游活乡,产业富民”目标,深入开展“三民”活动,认真开展争做“一对好搭挡”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推进“三培两带”工程。各村至少要培植3户以上党员“十带头”示范户,各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党员,大力推行村级事务“六步决策法”,加快民主法律建设进程。

三、步骤与措施

(一)深入群众,搞好调查摸底。围绕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制定好2005年各村新农村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特别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空心村改造及小康楼建设示范点的规划,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下,对新增示范点进行科学规划,尤其是2个重点村的规划工作要做精做细做实,3月底各村要上交2005年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二)加大宣传,提高参与积极性。(1)3月底以前,各个示范点的年画和乡《新农村建设早知道》做到100%户户张贴上墙,其它自然村做到年画户户张贴上墙。(2)宣传标语和宣传栏,各示范点和村部所在组及公路沿线自然村3月底以前各要求3条以上永久性宣传标语,各村村部和示范点上要有宣传栏,“三清三改”歌、村规民约、组规民约上墙。2个精品园和5个示范点要求有至少10平方米以上的规划宣传效果图。(3)年内争取建设好杰坝旅游网站,请专业人员设计制作,围绕我乡特色开通网上招商、网上产业推介和农民工就业指南等内容。

(三)加强督导,畅通交流。(1)成立乡新农村建设“三清三改”验收领导小组,对“三改”扶持政策的兑现,由验收小组验收后开出验收单后方可提供水泥和补助资金。以“三改”带“三清”,“三清”促“三改”。(2)乡村村庄建设规划所站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的领导,对“三改”和村庄建设先由规划所站提出意见后方可执行,做到科学规划,和谐发展。(3)密切与县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组的联系,争取他们更大的扶持,加大村两委与驻村工作组联络,把县乡驻村工作组纳入村工作考评。统一参与全村的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使组乡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下有机结合,融合力量和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四)突出重点,创新特色。根据各村产业规划和村庄规划,创新各村新农村建设特色,在完成县乡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各村至少创新一个以上自己的特色工作。黄金村着重放在空心村的改造和精品园的建设,黄沙村结合油茶产业的发展着重加大流通协会的建设,使之与增加农民收入密切结合起来,石皮村着重在加强农民知识化中培训基地的建设,使之走出一条示范带动的好路子,长潭村结合老建库区移民,着重抓好移民新村的建设,同时培植脐橙和生猪养殖等新产业的发展,中洞村结合农村合作医疗,加大改水和环境整治工作,各村根据自身优势,着力打造1个以上新农村建设特色示范点。全乡应在产业规划上走在全县的前列,同时结合旅游发展,着力打造2个精品示范点。版权所有

(五)健全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1)对目前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三清三改”工作的示范点,各村要在4月初以前,以各自然村为单位,组织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民议事会的形式,制定好各自然村的道路和公共设施的保洁和维护机制,使之成为本自然村的一项村规民约。(2)结合各自然村特色,各村要抓好一项以上特色机制的完善。如黄金村麻坑村落和长潭村公路、河道的保洁机制,黄沙村和石皮村的油茶发展长效激励保障机制,中洞村和沿湖农户的旅游开发长效规划体系建设。

(六)加大投入,保障有力。(1)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通过产业的规划和项目建设,利用库区老建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扶持开发资金,通过招商引资,年内实现3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开发,如庙坳生态旅游立体开发项目建设,油茶精品油加工厂建设,1000亩以上的油茶基地建设。(2)继续兑现去年的新农村建设六大优惠政策,乡里保证新农村建设3万元以上的改路资金投入,2万元以上的改水改厕资金投入,同时加大对全乡人大代表和乡村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扶持力度,对非示范点的上述对象粉刷墙面的乡年内拿出1万元以上的扶持资金给予外墙2元/平方米的补助。(3)加强与县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组的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部门优势,通过项目规划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个重点村至少保证5万元以上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

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篇2

一、深入推进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

1、加快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编制《罗江县白马关景区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并结合灾后重建、整合发改、建设、交通、水务、林业、旅游、文化、等部门的项目和资源,配套完善景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建酒店、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启动白马关“aaaa”景区创建工作,不断推进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

2、协调白马关二酉村新农村建设。 二酉村隶属于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是我县特色产业型精品村。按照建设中国幸福家园精品村的要求,实施特色产业精品村建设,将加快全镇水果产业发展,以梨为例,实现面积达512亩,总产量达300吨,按5元/千克测算,人均增收950元以上,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带动村民再就业,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开发一个景区,带动一片就业,致富一方百姓。继续推进白马关二酉村新农村建设。

二、着力打造“十点五线”乡村旅游格局

按照以“十点五线”的旅游发展总体格局,继续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指导香山路岛(金山镇)按照规划加快生态休闲度假区建设,现已初步完成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功能;指导协助天马山(万安镇芒江村)旅游景点建设,新建投资规模较大的酒店、农家乐等设施,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配套水平和服务能力;尽快完善聚友休闲山庄(略坪镇)和蔡家院子(御营镇)两处四星级农家乐的旅游标识标牌,进一步规范辖区内农家乐。

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篇3

以县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生态经济强镇”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的工作力度,保证年初拟定的《村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能够较好地得到落实。

二、领导组织

成立检查督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成员、包村干部为组员的走访组织。

三、检查内容

经党委研究决定,准备用3天时间,深入到14个行政村对新农村三项工程工作进行逐一检查走访督导。检查内容如下:

富民建设方面:主要查看规模设施农业建设情况,农﹑牧业产业园区情况、合作社组建运营情况,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强村建设方面

1.村屯规划方面,查看村屯规划建设实施情况,违章违法建筑情况,危旧房改造情况。

2.主要查看村集体经济积累和收入情况,册外地和开荒地承包费收缴情况。

3.村容整洁方面,查看每个村的示范屯环境卫生连片整治情况(绿化、净化、美化、柴草堆放情况),围墙建设情况。

4.基础设施方面,查看村部配套设施建设情况,村部办公卫生情况。

5.科技支撑方面,膜下滴灌完成指标情况,参加科技培训情况。

6.文明建设方面,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体育健身广场、文化大院建设运行情况。

7.生态建设方面,查看各村春季造林完成情况、环村(屯)林、庭院和宅旁绿化情况、街道林完成情况。

8.综治维稳方面,各村汇报联防队组建及运行情况;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情况;矛盾纠纷排查情况;查看维稳台帐,村部是否实行领导坐班制,查看坐班日志。

固基建设方面

1.组织建设方面,各村汇报项目支书建设和帮扶带动情况;党员领办创办经济组织情况;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村书记承诺践诺情况;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情况;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训情况;村书记队伍和党员队伍参训带富培养情况。

2.民主管理方面,“三重一大”事项是否按照六步工作法执行情况,查看会议记录,三资服务制;勤廉双述民主评议情况;查阅档案记录。

四、检查方式

(一)本次检查督导工作采取“大走访”的方式,督导组带领14个村书记、村主任对每一个村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督导。

(二)采取村书记做汇报的方式,检查督导组到村部听本村村书记做汇报,要求村书记对本村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十项工作内容逐一汇报,并上交政府一份工作汇报。

(三)本次检查走访督察采取打分制,通过听汇报和实地走访查看,对14个村的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完成情况进行逐村打分,进行评先选优。

五、检查走访时间及路线

本次检查走访时间从10月28日至10月30日,共3天。

六、相关要求

(一)督导组、14个村书记、村主任于28日早8点30分到政府集合,统一走访。

(二)检查指导组务必保证人员齐全,特别是包村干部务必全程参与并协助各村做好迎检工作。

(三)汇报不走形式,不浮夸,务必实事求是,不允许弄虚作假。

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篇4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目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村居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居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按照省委、省政府2007年“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部署,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全省农村居民的目标。在“十一五”期间,主要着力于建立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村居民承受能力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设,推进管理创新,逐步扩大受益面,提高受益水平;建立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求的组织、筹资、基金使用、管理、监督等运行机制,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发展。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基本要求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县(市、区)必须达到的要求: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二是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按照《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指导方案》框架,制定实施办法,理顺经办模式,建立相对规范的统筹补偿方案、基金管理制度、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和监管办法、农村居民补偿结算制度、监督管理和公示制度等。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工作到位,以户为单位知晓率达100%,充分动员农村居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四是确保政府承诺的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五是健全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卫生行政部门要履行好主管部门职责,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六是整顿和规范农村卫生服务市场。乡镇卫生院要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管理;整合农村卫生资源,提高乡镇卫生院整体服务功能。七是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要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步建立,同时启动。八是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建设。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有办公场所、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办公设备等。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基本原则

(一)坚持积极推动,规范运作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惠民工程,各县(市、区)要按照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基本要求,积极推动,完善制度建设,理顺经办模式,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范运作。

(二)坚持政府组织,群众自愿的原则。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县、乡、村三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责任制,保证地方财政资金投入,科学合理设置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和配备编制、人员,及时研究解决制度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实事求是地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和主要做法,让农村居民知晓参加合作医疗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农村居民的卫生保健意识、健康风险意识、互助共济意识和民主参与监督意识。在自愿的前提下,引导农村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垦系统、华侨农场、良种场、林场、各类开发区中属于农业人口的居民,按照自愿和属地化原则纳入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范畴。

(三)坚持科学决策,求真务实的原则。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科学制订实施方案,实行以县(市、区)为统筹单位的县办县管形式,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共济制度,筹集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居民住院费用的补偿,探索少数严重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的慢性病大额门诊费用的补偿方式,共同抵御疾病风险。在建立风险基金的基础上,实现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补偿方案的确定要统筹兼顾,邻县之间方案差别不宜过大。要注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平稳、顺利推进。

(四)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便利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参加者公平公正享有受益权利,基金管理严格实行办事公开制度,资金筹集与支出向群众公开,接受法律、民主、社会舆论监督;强化服务监管,提高信息化水平,便民利民,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真正让农村居民方便、受益。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基本保障

(一)组织管理

1.建立健全以设区市为区域单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组织、指导、评价机制。

设区市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卫生、农办、老区办、民政、财政、农业、发展改革、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人事、人口和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编办、政府法制、税务、审计等部门及残联、红十字会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规划,协调落实相关政策,负责本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评价和监督工作。

各县(市、区)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由县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代表组成。主要职责是:审议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工作。

2.加强设区市管理机构及县(市、区)经办机构建设。

设区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办公室,具体工作由有关职能科室承担。各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具体管理工作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承担。

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日常事务可直接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的新农合经办机构经办,也可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由医保中心或通过政府招标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商业保险公司代办。由医保中心或商业保险公司代办的应设立专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中心,并明示标志,以方便农村居民。

要按照国务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原则和政策要求,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经办机构及定点医疗机构的权利、义务,规范管理行为,保障参合农民的合法权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中心均不得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管理、服务费用,确保所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包括利息收入)用于参合农村居民的医疗费补偿,切实保证农村居民最大受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人员编制由县(市、区)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中调剂解决,按程序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批。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予以安排。县(市、区)经办机构可在乡镇派驻人员或委托有关机构办理日常业务。政府要为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提供必要的启动经费和日常业务管理经费,务必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3.加强制度建设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技术指导组重点做好跟踪指导、资料汇总、评估和业务骨干的培训工作,不定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督查指导、评价分析与答疑。设区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技术指导组负责辖区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督促指导、业务培训、资料收集汇总,协助县(市、区)分析评估工作,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完善方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技术指导组要及时向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及有关重大问题,提出政策、措施建议。

(二)筹资标准

1.个人缴费。农村居民个人缴费标准仍按个人每年不低于10元,经济条件好、农村居民收入高的地区,在自愿的基础上可适当提高缴费标准,但不能超过大多数农村居民的承受能力。

2.政府资助。从2007年起,省(含中央补助)、市、县级财政对各县(市、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居民的每年人均资助总额不低于50元。

个人缴费和政府资助的资金全部进入基金,统一管理。

省级财政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对参合农村居民实行分类补助。

第一类:一般转移支付县(市)和闽清、东山、南靖县、原莆田县、原宁德市。省以上(含中央和省本级)人均补助40元。

第二类:福清、连江、罗源、惠安、南安、安溪、永春、德化、沙县和三明、南平、莆田市辖区(原莆田县除外)。省以上(含中央和省本级)人均补助30元。

第三类:闽侯、长乐、永安和漳州、龙岩市辖区。省以上(含中央和省本级)人均补助20元。

第四类:石狮、晋江和福州、泉州市辖区。省以上(含中央和省本级)人均补助10元。

除省级财政补助外,其余的经费由设区市和县(市、区)财政分担,具体分担比例由设区市人民政府确定,不得将应由财政承担部分摊派村级组织。经济条件较好的设区市、县级财政可适当增加投入,提高筹资总额。厦门市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所需资金由厦门市政府统筹安排。

设区市、县(市、区)应根据省政府《指导方案》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将政府承诺资助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以建立稳定、长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三)补偿标准和报帐方式

县(市、区)应根据《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线调查指导方案》要求开展基线调查。要在坚持大病统筹为主的原则下,根据基线调查、筹资总额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农村居民就医需求增加等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住院医疗费用补偿的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偿比例,并根据实际适时调整补偿方案,实行二次补偿。既要防止补偿比例过高而透支,又不能因补偿比例太低使基金结余过多而降低正常保障水平,影响农村居民受益和参合的积极性。要按自然年度为一个运行周期,上半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对参合农村居民的医药费用补偿可追溯至当年的1月1日开始。

风险基金和结余资金应留存在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不得抵充下一年度政府承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助资金及农村居民个人缴费。

农村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先由定点医疗机构初审并垫付规定补偿资金,定点医疗机构定期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中心)报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中心)应及时审核支付定点医疗机构的垫付资金,保证定点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中心)在审核医疗费用账目时,如发现定点医疗机构有违反相关规定的兑付,已发生不应报销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农村居民到县级以上(或县外)医疗机构就医,先自行垫付有关费用,再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中心)按相关规定及时审核、补偿兑付。

要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网络建设。依照《卫生部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尽快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网络,实现网上审核补偿兑付、监管和信息传输,方便参合农村居民领到补偿的住院医疗费用。要保证信息安全和根据工作需要共享信息资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资源属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政府主管部门共享、检查新农合信息系统资源。

(四)基金收缴与管理

1.管理方式。严格执行省财政厅等部门制订的《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办法》。各县(市、区)要选择网点覆盖广、信誉高、服务好、优惠条件多的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县(市、区)基金银行,财政部门必须在银行设立独立的基金专用账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应与社保等基金专用账户分开)。所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全部纳入银行基金专户储存、管理。县级经办机构按月填写用款申请书,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县财政部门对用款申请材料审核无误后,应在规定时间将基金从财政专户拨付到县级经办机构开设的支出户。经办机构负责审核兑付补偿。实现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不得挤占挪用。一旦发现有挪用挤占或贪污基金等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严处。

2.收缴方式。农村居民个人缴费及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单位、个人资助的资金,由乡镇政府组织收缴,及时缴存收入过渡帐户,并与银行签订协议,明确收入资金余额月末全部划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农垦系统、华侨农场、良种场、林场、各类开发区参合的农村居民缴费资金由单位统一收缴,集中向所在县(市、区)交纳。积极探索农民个人缴费方式,简化程序,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建立安全稳定的筹资机制。可在农村居民自愿参加并签约承诺的前提下,由收缴部门一次性代收;农村居民个人自愿,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可以由村民自治组织代为收缴农民的个人缴费,并及时缴存收入帐户。不论采取何种缴费方式,都必须向农村居民开具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专用票据,并及时、足额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含利息)存入财政专户。

建立政府补助新型合作医疗专项资金拨付、使用核查制度。各级财政补助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门根据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际人数和补助标准核定后,逐月拨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当年(按自然年运行的)省、市、县(区)财政补助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资金必须在12月31日前全部拨入基金专户(尚未按自然年运行的,也必须在新农合运行满半年时,将财政补助的专项资金全部拨入基金专户)。省政府补助的专项资金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下达各县(市、区);设区市和县(市、区)应落实承诺的政府补助资金。县(市、区)不得弄虚作假,套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一旦发现要严肃查处。

(五)监督机制

逐步建立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监管为主,内部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以及社会监督有机配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体系。建立定期汇报、公示、举报、审计和通报制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农村居民参与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1.监督机构。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成立由人大常委会、政府相关部门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代表共同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其中农村居民代表不低于总人数的20%,并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主要职责是负责定期检查、监督基金使用和管理情况,每年至少2次;定期组织评估本县(市、区)实施办法。

2.监督措施。设区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应对各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资金到位、使用情况,并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要定期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省、设区市领导小组汇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收支(包括各级财政专项基金到位情况)、使用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要定期向监督委员会、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汇报或通报工作,主动接受监督。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抽查和通报各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

要采取张榜公布、媒体等方式,定期向社会公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包括财政补助基金)的具体收支、使用情况,保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居民享有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利。各乡镇、各建制村要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收缴、支付情况作为乡镇政务、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至少每季度张榜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监督。设立投诉电话,对于投诉事项,有关机构要及时给予答复。县级审计部门每年定期对本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和收支情况进行审计,要特别注重对各级财政资助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资金到位情况实行监督。省审计厅、设区市审计部门对县级不定期进行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并根据规定程序和情况公开审计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督促纠正。各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事机构及相关部门要自觉接受并配合审计机关的监督、检查。

各县(市、区)要定期组织检查和评估。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居民参合率是否保持基本稳定、农村居民缴费管理是否规范、各级财政补助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到位、基金管理是否安全有效,基金运行是否规范、基金使用是否合理、经办机构是否健全、医疗服务费用是否有效控制、农村居民医疗负担是否有所减轻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组织整改,重点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

3.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设区市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责任追究制度,对资金不落实、到位不及时,挪用、挤占、拖欠、扣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费和其他的行为,以及经办机构人员不到位、措施不力、管理混乱等问题,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并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对贪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费等构成犯罪行为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对于不执行国家相关规定的县(市、区)有关责任人进行通报,并责成设区市人民政府追究其行政责任。

五、必须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工作

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建立和完善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农村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农村重点优抚对象、革命“五老”人员医疗救助和补助政策,并做好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资助医疗救助和补助对象缴纳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应负担的资金,同时对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或补助。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的协调互补,缓解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处理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扶贫助残、孕产妇住院分娩、计划生育和医疗救助、补助以及其他相关政策的关系,做到各项制度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建立计划生育家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制度,对农村独女户和二女节育户个人缴费资金由政府统一补助。县(市、区)应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纳入基金的报销范围,并享有与参合对象同等的报销比例;要按照省政府《福建省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的规定,将农村低保对象的孕产妇住院分娩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六、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和医药费用的监管

实施我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落实省委省政府“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和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和“选派千名医师帮扶山区乡镇卫生院”为民办实事项目,改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广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有效开展农村医疗机构及其服务行为的外部监管。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严格的准入和退出制度;要根据基本诊疗和用药目录等严格监管医疗机构服务行为,严格规定目录外药品和诊疗费用占总医药费用的比例;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及病人审核签字制度。农村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疾病检查、治疗、用药等方面的规范、制度及行之有效的自律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要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具体的服务人群、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医疗费用支付标准以及医疗费用审核与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协议,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

各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要立足于为民、便民、利民,转变观念,端正医风,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诊疗规范,严格控制参合农村居民就医不可报销医疗费用比例,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监督,规范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贮存与使用行为。卫生部门要加强农村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和药事管理,制订和完善诊疗规范,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保证农村居民医疗安全、经济、有效。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价格监督,严厉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控制农村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农村居民医药费用负担。

七、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维护农村居民健康权益,解决“三农”问题,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工作议程,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组织好各方力量,积极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卫生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作用,加强管理和政策指导,要注重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筹集和监管,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安全;农业及农民负担监管部门要配合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协助对筹资的管理,监督资金的合理使用;民政部门、老区办要做好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重点优抚对象及革命“五老”人员医疗补助工作,主动衔接、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积极参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及其信息网络建设,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社会保障和城乡医疗救助的衔接工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农村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开展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规范农村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渠道,保障农村居民用上放心药;规范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贮存和使用行为。

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篇5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推进“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努力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形成新机制、创建好班子,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组织增活力,发展见成效”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组织领导

我局把帮扶新农村点——堆背村委溪背村小组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局长刘敬标为组长,副局长邹流球为副组长的挂点帮扶领导小组,落实了责任人,制订了工作计划。同时协助和督促溪背村小组成立了以村长张小春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对全年的新农村工作作出具体的安排。

三、具体工作任务

1、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向驻点村农民宣传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任务和要求、基本原则、政策措施等,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致富技能。

2、科学制定村庄规划。我局积极协助和配合当地规划建设部门完善村庄规划,制定村规民约,指导村民严格按规划要求,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3、着力抓好村庄整治。溪背是新农村建设省点第一年,今年的任务是按规划要求,拆除旧房、猪舍等,拆出五条主道,并进行水泥路硬化,先建1-2个水冲式公厕,3-4个垃圾池,在村口建设一个休闲广场,同时做好美化绿化工作。

4、抓好“1+1”结对帮扶。全局党员在堆背村开展“1+1”结对扶贫,努力在技术上和物资上对特困户进行帮扶,使他们基本脱贫致富。

5、抓好“农函大”学员的培训。在挂点村堆背,选定有较高文化素质、肯钻研、较年轻的农民10名参加“农函大”学习,使他们学到一技之长,为尽早致富打好技术基础。

6、搞好科技推广。一是加大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对挂点村实行技术和信息帮扶;二是推广新的优良品种,根据目前市场需求,帮助购进一些优质、高产、特色良种;三是推行一些新技术,为配套良种,我局将及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向帮扶对象传授新技术。

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篇6

一、泰来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现状

泰来县辖8乡2镇83个行政村,目前全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发展还很不均衡。

(一)档案工作管理情况

全县大部分乡镇、村的新农村建设档案收集齐全完整、管理规范,并且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方面,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个别乡镇、村由于档案工作管理力度不够,个别档案室对档案工作趋于应付,注重保存较单一的文书档案和会计档案,致使一些劳动力转移、村务公开、合作医疗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等档案资料分散在个人手中,没有及时归档,给档案安全及利用工作埋下了隐患。

(二)档案信息服务利用情况

新农村建设档案反映了农业农村建设情况,开发利用好这些档案资料,可为制定建设规划、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服务。如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档案为“三农”服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利用新农村建设档案可以解决村集体资产分配、宅基地审批、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劳动力输出、财务收支管理等诸多复杂的问题,不但增强了村民组织工作的透明度,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推动了农村改革与发展,而且增强了农民群众的档案意识,使其知道了有纠纷找档案,有问题利用档案。

(三)档案意识现状

大部分乡镇、村档案工作普遍得到了重视,做到了档案工作有分管领导、规章制度、档案室、符合要求的档案装具、检索工具,档案管理基本符合要求。但个别乡镇、村的领导档案法制意识薄弱,对档案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导致规范化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个别行政村没有专门档案室、档案装具不符合要求、安全措施不到位等,影响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档案人员素质

村级档案工作人员绝大多数身兼数职,分担着村里生产、民政、治安、计生等各种工作,既要抓档案工作,又要抓村务工作,还要从事农业生产。由于工作繁忙,大多数档案工作人员连整理档案的时间都挤不出来,更谈不上参加档案业务培训,致使村级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对新农村档案资料收集范围、归档程序、管理规范知之甚少,影响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措施

(一)创新方式,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良性发展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方式,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行政村可以采取不同的档案管理模式。条件好的村,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步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认定标准;经济条件较差的村,要达到档案工作有分管领导、有档案员、有档案管理制度、有库房、有装具,实现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暂无条件的村,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新农村建设档案采取“村档乡管”的模式,以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二)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体系

要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必须建立有效的档案工作体系。一是要成立各级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档案部门和相关涉农部门,具体负责组织、领导、协调档案工作及经费争取与落实工作。二是将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列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当中,以利于档案工作的开展。三是茌实际档案工作中做到责任到人,职责明确,充分发挥好管理作用。四是加强对档案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具备应有的档案工作业务技能,能够顺利地开展工作。五是健全制度,依法治档,做到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工作有章可循,确保档案安全。

(三)服务民生,为新农村建设做好各项服务

围绕“三农”问题,努力扩大档案接收范围,把科技信息档案、农民经济信用档案、种植养殖档案、土地承包档案、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粮食直补档案、新型合作医疗档案、计生档案、农机合作组织档案、村务公开档案等收集齐全,及时归档,科学管理,方便利用,从而解决村集体资产分配、土地承包、林权改革、财务收支管理等复杂的农村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

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篇7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发展中问题和矛盾的迫切需要。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在农村,实现现代化的薄弱环节也在农村,只有实现农村小康才能实现全社会的小康,只有实现农村的现代化才能实现全国的现代化。所以这个全新的事业对农村档案工作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农村档案管理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一是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档案室没有列入政府机构序列,没有专职人员编制,充其量只是一个档案库房;二是管理体制不畅,各乡镇档案人员兼职过多,面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大量档案资料需要及时归档,许多事业对档案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光靠一名兼职人员来做好档案工作已不太现实;三是农村档案工作任务日趋繁重,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档案资料的案卷数量和门类不断增加,室藏内容丰富,很快就会成为集中管理多种门类和各种载体档案的综合档案室。目前乡镇一级机关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很不稳定。每年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档案工作人员变动工作。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宽,农村档案工作人员除了整理好管理好本单位的档案并提供利用外,还要做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项事业的新的工作内容的档案业务指导和督查工作,如农村宅基地置换、村容村貌整治、农业合作社、农业园区、民营企业档案、建设用地市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农民财权分配和维护等等。管好用好这些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档案,农村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和业务技能有待提高。五是大多行政村没有从事档案工作的专(兼)职人员,档案流失现象严重。

二、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对策

(一)更新观念,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当作一项专门事业

1.强化农村档案工作是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时间紧,难度大,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既是一项永久性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尤其是随着国家民主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对民生问题的深层关注,如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档案工作搞不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必将会留下巨大的遗憾。2.把新农村档案工作当作一项专门事业来规划。根据《档案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乡、镇政府档案工作的职责归纳起来有五大任务,一是管理好本机关档案;二是监督指导所属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三是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四是提供档案利用为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服务;五是公开政府信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等。为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农村档案“工作”观念,树立农村档案“事业”的意识。县(区)、乡镇、行政村要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优势互补,共同构建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与档案工作互动双赢,确保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全方位、多向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要推进农村档案这样一项专门事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把农村档案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之内,建立专门机构、设置专职人员和提供充足的经费。力求做到认识到位、管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形成组织有序、工作有效的农村档案工作网络,把农村档案工作建设成为一项社会主义专项事业。

(二)重点突破,扎扎实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档案工作

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因地制宜,重点突出,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强大的力度、更多的投入、最快的速度,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积极整合涉农档案资源,建立与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覆盖整个新农村建设方方面面的档案工作体系。1.要建设标准化档案室。各乡镇、村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求达到有档案室、有人管(有专职档案人员)、有档案实体(有文书、会计档案,照片档案和实物档案等)、有设施设备(计算机、档案柜、灭火器等)、有管理制度、有利用效果的“六有”要求。要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尽快实现档案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使农村档案室真正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便农民群众查阅利用信息的场所。各乡镇、村档案室都要达到“防火、防潮、防尘、防虫、防鼠”的基本要求,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2.要多渠道广泛收集档案资料。档案资料收集工作是农村档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收集不同时期农村工作所形成的档案资料。特别是要重点收集村乡组织建设、村级事务管理、现代农业生产、国家支农补贴管理、土地林地流转、救灾救济、新村规划、人口计生、重大活动等方面所形成的文件资料、声像、照片、实物等档案资料。3.要实行规范化管理。要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远景规划和发展计划,确保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有序开展,使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要加强乡镇、村以及社区服务中心、各涉农部门的档案业务培训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提供人才保证。

(三)保障有力,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事业做成千秋功业

1.经费保障。县(区)、乡镇、村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事业的发展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为农村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首要条件。同时按照《档案法》要求,对在乡镇农村档案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推动农村档案事业蓬勃发展。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农村工作会议把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财力应不断向农村倾斜。农村档案工作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就必须争取主动,争取多方投入,以确保农村档案事业的发展与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相协调、相适应、相配套。2.人员保障。回顾新中国建立60多年的历史,农村档案工作几经反复,由于编制等问题而始终没有得到良性发展。因此,乡镇档案机构的设置和专职人员的配备已经迫在眉睫。3.制度保障。要建立健全农村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农村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篇8

一、目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坚持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必将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真实地记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是党和国家制订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推动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的重要信息资源,是农民生产、生活及自治管理的参考和凭证,对于今后工作查考、经验借鉴、史实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和延伸,是“十一五”期间全省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档案部门和新农村建设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高度责任感,主动承担起记录农业、农村发展变化过程和历史面貌的责任,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目标任务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促进我区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以行政村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为载体,不断深化和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从2008年开始,积极开展新农村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试点,2010年底省、市级示范村完成规范建档,2011年底,区级示范村完成规范建档任务,到2012年,全区所有行政村全面开展档案工作,建立档案室,积极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为我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具体要做到“八个加强”: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将新农村档案工作纳入整体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组成部分来抓,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各行政村档案工作应在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要确定分管领导、兼职档案员,并明确职责;档案部门负责档案业务监督与指导;涉农主管部门负责行政推动,构成区、乡、村逐级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未建立档案室的行政村要建立档案室,已建立档案室的行政村要完善档案室的各种设施。配备档案柜、档案装具,完善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虫、防鼠等基础设施。有条件的村要配备计算机、照相机、摄像机等现代化设备。

(三)加强制度建设。

要建立档案收集、整理、移交、销毁、保管和利用等工作制度,并将制度上墙,档案工作人员应严格依法治档、依法办事,认真遵守规章制度。

(四)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要根据《省乡(镇)、村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和《省乡镇、村档案工作基本标准(暂行)》等规定,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准确、完整、齐全、系统地收集、整理、接收进档案室,主要包括:农村民主政治、基层组织建设、林权改革、土地流转、村镇规划、旧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税费改革、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农村改水改厕、农民最低收入保障、劳动力输出、计划生育、农产品的商标注册、销售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土地承包合作经营等民生息息相关的新领域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同时还包括电子、照片等特殊载体档案,鼓励推广农户档案建立。

(五)加强档案安全管理。

所有的室藏档案资料必须登记在册,借出、归还档案要明确职责、履行手续;村“两委”换届和村里面重大活动,都要做好交接工作,防止相关的文件资料、档案丢失。

(六)加强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档案工作要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只有通过加大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才能使档案的作用和价值得以落实。各乡镇村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及农民群众的需求,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主动提供利用,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提供有效服务。

(七)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全区各行政村现有专、兼职的档案员,甚至分管领导,都要通过培训,或以会代训,或接受档案业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使他们了解档案工作,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掌握必要的业务知识和技能。

(八)加强档案考评工作。

今后,我们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纳入检查、考核范围,制定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考评办法,加大监督、指导和检查、考核力度,使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评比,促进行政村档案工作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乡镇要将档案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体系。

三、方法步骤

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是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坚持依法治档的原则,争取在三到五年内实现所有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试点阶段:2008年,抓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确定城南镇四望山村、固镇镇佛庵村、徐集镇黄巷村作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试点村,积累经验,树立典型,全面推动。

(二)推进阶段:2010年,规定省级、市级15个新农村示范村完成规范建档;2011年,33个区级示范村规范建档。

(三)总结普及阶段:2012年,区辖252个行政村完成建档任务,力争建档合格率达到80%以上。

四、几点要求

1、档案部门和涉农部门要加强对各行政村档案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各乡镇要根据目标任务,制定实施、奖惩方案,报区档案局备案。

2、各乡镇、村要保证经费、人员到位,使建档工作顺利开展。

上一篇:水资源发展报告范文 下一篇:网络信息安全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