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岗位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11 17:28:52

仓储管理岗位知识

仓储管理岗位知识篇1

1.课程设计思路

1.1课程设计原则

教育部2006年出台的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要体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特点,要培养企业工作一线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为此,在课程设计中教师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各类企业的仓储或配送工作流程和一线工作岗位操作技能要求,以及岗位素质要求。

1.2课程设计目标

该课程的目标以职业性为原则,通过综合分析仓储工作一线所需的高技能岗位,确定课程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与仓储相关职业岗位群主要有:商品检验岗、仓库管理岗、仓储业务岗、仓库统计岗、订单管理岗、商品分拣岗、仓库安全岗等。

教师应以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中心设置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中掌握技能,构建理论知识体系,形成职业能力。也就是说,在教学阶段是以实践性为原则来安排各阶段的教学。这就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由改革前教师独立开发课程、通过“虚拟工厂”实训、“学”“做”分离转变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真实项目实训和学中做及做中学。

1.3教学内容设计

本着开放性原则,以客户一票货物进出库的工作过程为主线,综合分析所考查的企业仓储管理的工作流程,分解教学项目和工作任务,把理论和原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利用校外企业、校内实训基地,设置相对真实的实训项目,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2.课程定位

本课程体系应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仓储配送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另外,还要与前后课程衔接得当。

2.1知识能力分析

与仓储管理相关的知识包括物流基础知识、电子商务、ERP(企业资源计划)等,这些内容都涉及仓储知识或仓储环节。

仓储管理课程还与物流包装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配送管理、企业物流、特殊货物存储管理相关或相衔接。

所以在安排教学计划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仓储管理承上启下的作用。

2.2学情分析

教学离不了学生,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情况。一般来讲,仓储管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仓储在物流中的作用。学生还要有一定自学能力,除了课堂中教师带领学习外,在课外学生应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从其他书籍中更深刻、更广泛地领会和灵活运用仓储知识。

学生还要有动手能力。《仓储管理》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动手能力或不喜欢实际操作,怎么学都基本是无效的,因为在实践性较强的工作中,才最能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更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是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特别难把握的环节。

另外,学生要有锻炼技能、形成职业能力的愿望,这样才能主动学习、主动实践。

2.3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仓库规划设计(建库)、仓储功能拓展(用库)和仓库管理维护(管库)三大部分。教师应以物流企业或企业仓储部门的仓储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客户一票货物进出仓库的工作过程为主线,按主线分解教学项目,构建学习和实训任务,依据项目任务,设置相对真实的实训内容,并考核。结合培养能力目标――“综合素质+一技之长”,在教学中穿插与职业道德、职业规划、交流沟通和团结协作等内容。

3.教学方法和手段

3.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教学过程可以采用讲练结合、师生互动、反复演练透彻掌握。教师先将学生分组,然后将教学内容分配到小组,要求学生选出小组长,小组长相当于仓储部门的班组长,对各自的学习情境进行研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资料,也可上网查资料,同时听老师上课的讲解,各个小组做出PPT和讲稿。当老师将学习情境全部讲完后,学生项目小组上讲台讲解,并当场接受老师和其他学生的提问,作出答辩,然后进入仓储配送作业的流程实训。这样反复讲解,反复演练,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考试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评分可以采用教师评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评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权重可以视情况不同。该课程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论实践一体化,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3.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3.2.1案例教学法

本课程按作业流程分为八个学习项目,按作业性质分为三个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设计一个案例,教师从案例分析入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仓储的作业流程、操作步骤、操作要求。

3.2.2角色演练教学法

教师应通过对仓储职业岗位群的分析,设计出若干个不同的角色,由师生共同扮演各种角色,不同的角色在仓储配送作业的操作中履行不同的职责,相互配合,完成既定工作目标。

3.2.3讨论启发式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设问,以此活跃学生思维。讲解习题时,常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根据教学模块设计思考题,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做出答案,在课堂上宣讲,教师给予点评。

3.2.4仿真模拟教学法

教师可以利用物流仿真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仿真实训室能基本仿真完成仓储相关的所有作业,操作过程与真实的职业环境基本相同。

3.2.5现场教学法

教师还应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观,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储配送中心。学生观看企业员工的操作,观摩相关的设施设备,能感受企业文化,并对现场的新技术、新设备产生感性认识。

3.2.6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包括资讯阶段、计划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评估阶段。在这六个过程中,教师充当幕后指挥者,学生在前沿。首先教师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经过资讯阶段,收集和查阅大量的资料,阅读操作要求、操作步骤,做出计划书,优选方案,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教师给予指导、检查、督促,学生做完后,由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仓储管理岗位知识篇2

【关键词】岗位对接;仓储管理;教学内容;实训

“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大部分物流学生在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都会和仓储管理有关。因此,研究物流专业与仓储管理相关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要求,提炼出“仓储管理”课程和实训教学内容,可以起到缩短知识外化为工作能力的时间,使学生少走弯路,提前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

一般来说,企业的仓储管理业务主要的业务有:入库管理、出库管理以及仓库的日常管理。

一、入库管理岗位及教学对接

1.入库管理岗位工作分析

以制造业为例,入库管理分为原料入库管理和成品入库管理。入库所涉及的岗位主要有检验员、仓库管理人员、理货员和负责现场工作的部分岗位等。岗位数量和人数的确定和企业的规模以及业务的繁复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岗位可根据入库的具体工作设计。

原料入库管理始于采购执行部门将到货信息(一般是到货通知单)传递给仓库,仓库按照采购部门的到货信息清点货物并进行外观检查,待货物入库后再进行抽样检验,区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并按规定的区域放置。最后,仓库部门将入库信息传递给财务和采购部门,并做好库存帐、库存卡和入库信息的录入。

成品入库管理始于生产车间开出入库单并将货物运到仓库,成品库管理人员对货物进行抽样检验,判定是否合格,并将检验合格的产品放入合格区、进行货位登记;然后根据入库产品数量,更新库存帐、卡。质检人员出具的不合格报告单由生产部会同质量部的人员共同判定产品不合格原因,并判断是否可以回车间继续加工至合格。

2.入库管理岗位需具备的职业能力

根据入库管理岗位工作分析,对一个仓库管理人员来说,首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是准确填写相关单据,明确、清晰表达货物信息的能力;其次,必须具备良好货位管理能力;最后,必须具有一定的现场管理能力。

3.教学内容设置

首先,在单据填写能力培养方面,应在实训教学设置各种单据填写的实训项目,让学生熟练掌握单据填写的内容、规范和要求,并进行各种单据填写的实际操作。

其次,货位管理能力的培养,应主要设置的理论教学内容有:目视管理原理、ABC控制法以及相关设备知识。

最后,仓库现场管理能力的培养应设置的教学内容有6S管理法,目标管理法。

二、出库管理岗位工作及教学对接

1.出库管理岗位工作分析

在制造业,出库管理也分为原料出库和成品出库管理。同入库一样,出库的具体工作、企业规模以及业务的繁复程度决定了岗位安排和人员数量。

原料出库始于生产车间根据排产信息及配方开据领料单并将领料单与排产计划一起交给仓库安排领料,然后由仓库审核领料单(品种,数量)并由发料人员在系统内查询所需产品的可用库存,包括数量及批号,最后由仓库管理人员根据先进先出的原则确定发料产品的批号,填写出库单(出库单在发料完成以后需要报送财务部,物流部)将货物发出并更新库存帐、卡和系统的库存信息。

成品出库首先要得到经过仓库主管部门及财务审批通过的发货单、出库单,方可从存储区提取待发成品并将成品从存储区移到发运区以执行备货发货流程,同时更新库存帐卡,然后将将完成的发货单抄送销售和行政部门,并查看库存是否低于安全库存,最后在收到发货指令后,仓库安排出库。

2.出库管理需具备的职业能力

和入库管理相比,出库管理在货品外观、质量检验方面的工作较少,以制造业威力,出库工作主要是执行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指令,按时、按量和按质安排指定货物出库以及及时登记货品数量变化信息并进行分析。因此,对出库管理岗位来说,沟通和协调能力比较重要;其次,能够在多项指令同时到达的时候合理安排货物出库的顺序并保证整个过程衔接顺利,不发生装货错误和不必要的货损;最后,能够及时整理库存账卡,统计库存数量变化信息,并上报相关部门。

3.教学内容设置

从出库管理工作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设置简单的统计分析知识以及整理账卡方面的能力实训,其次,应安排基本的工作排序、装卸搬运的方法和技术装备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讲解并安排实地观察的实训项目。最后,讲授基础的生产管理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提高与生产车间和销售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

三、日常管理

1.仓储日常管理的岗位工作分析

仓储日常管理的目标是高效低成本前提下保质保量的保管货物,主要的岗位工作有分为管理类和操作类两类。

管理类的工作有:仓库信息监控、库存不足或积压报警、采购物料和商品的质量及价格跟踪、灾害的预防和控制。

操作类的工作有:盘点、仓库之间或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库存移动处理及调拨汇总、退货处理以及、仓库领料和商品领料汇总与明细记账、库存货物的质量监控、火灾、水灾的应对和处理。

2.仓储日常管理需具备的职业能力

从管理类岗位工作分析,作为合格的仓储管理人员,首先应具备基本的库存管理知识,了解不同订货模型下物料或商品的数量限制,判断库存不足和积压情况,以及时和相关部门沟通,解决问题;其次是要对物料和商品的市场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主动对库存货物的质量进行分析和判断,和相关部门沟通,及时发现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灾害的预防和管理知识,以制定完善的制度和措施,保证严格监控管理,避免事故的发生。

而对于日常管理的操作类岗位的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保质保量以及预防和应对灾害三个方面。从保质上讲,日常管理人员应了解相关货物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理变化知识,以便在货物储存过程中以合理的方式保管货物,达到保质的要求;从保量上讲,日常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盘点知识和财务汇总和记账知识,做到账物相符,严格控制;在应对灾害方面,日常操作人员应具备防火、灭火以及预防各种事故的能力。

3.教学内容设置

对仓储管理类工作,在库存管理知识内容方面,应设置定量订货法和定期订货法,并在实训过程中通过两箱法和三箱法教会学生定量订货法的应用技巧;在物料和商品的市场情况方面,应设置市场调查相关知识,并设计市场调查实训教学内容;在灾害预防和控制方面对操作类工作,应首先设置商品的物流、化学和生理变化知识;其次,应设置盘点的方法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实际的盘点和汇总记账能力;最后,应设置灾害尤其是火灾的发生原因、处理措施和预防等知识,并设计火灾的预防和处理的实训教学。

总之,将“仓储管理”的课程教学内容和实际岗位工作中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对接,根据职业能力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实训教学内容,能够缩短知识外化为工作能力的过程,更好地培养高职物流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甘卫华等.现代物流基础[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安西友等.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工作的实践与创新[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2(1).

作者简介:

王乐乐(1975—),女,陕西汉中人,硕士,讲师,现供职于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研究方向:物流财务成本控制。

贾果玲(1980—),女,山西太谷人,硕士,讲师,现供职于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仓储管理岗位知识篇3

物流人才流向调查

调查从两个角度分别展开,一方面站在企业用工需求的角度,调查企业对物流专业相关人才的需求,掌握人才需求的具体行业、岗位及需求数量;另一方面,站在毕业生就业的角度,调查已走向岗位的物流专业的毕业生的对所学主要课程的认可度,从而获知现有培养方案下,教学内容对学生就业的推进度。本调查选取用工需求较为平稳的一个时点武汉及周边地区各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需求的类别和数量作为调查样本。在用工需求岗位的样本选择上,考虑到高职毕业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样本范围设定在中低端操作层面的岗位。在此前提下,所有提出物流相关岗位需求的企业中,非物流行业的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占总量的84%,物流行业内企业的供岗数量占16%。随机选取非物流行业的工商企业200条物流专业人员需求信息,用工需求主要集中于三类岗位,分别是:仓储管理人员(61.5%)、理货员(16%)和物流专员(8%)。

对理货员具有需求的企业及需求占非物流行业理货员总需求百分比,如下表所示。对物流专员需求较集中的行业有:批发零售业(2.7%),其余需求零星分布于快速消费品行业、生药及生物工程行业、原材料和加工行业、汽车及零配件行业。以上数据显示:物流行业用工需求当中28%的岗位为仓储管理类人员(具体岗位名称有:仓库管理员、仓库管理文员、仓库统计、物流专员、理货员等);16.5%为货运及调度人员(具体岗位名称有:调度员、货运协调员、配载员、运作助理、现场监督员、跟单员等);11.5%为送货提货人员(具体岗位有:快递员、送货员、司机);11.5%为货运人员(具体岗位有:空船陆路操作员、业务跟单员、单证员等);7.5%为客户服务与维护人员;13%为市场推广及业务人员;4%是物流配送中心操作人员;7%为物流行业内的质量控制人员、报关报检人员、统计分析人员以及要求较高的具有统筹规划和流程设计能力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麦可思研究院”出具的《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2009届毕业生就业与能力测评报告》中,关于课程重要性的调查结果从另外一个角度佐证了上面的结论。调查于学生毕业半年后进行,通过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帐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回收及总答题率41%。其中在为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设计的有关课程重要性的问卷中,得出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其统计结果可以理解为:认为不重要的学生,是因为他在工作中无法接触到相关内容。除此外的几种情况在工作中或多或少接触到相关工作内容,并应用到所学知识及技能,只是程度不同。因此,认为仓储管理有用的学生占83%,配送管理有用的占73%,也说明了仓储类岗位是用工需求的主力。除此外,我们已毕业学生就业雇主类型的调查反映:68%为民营/个体企业,19%中外合资/外资企业,8%为国有企业,还有3%为其他形式。

用工需求分析及结论

对以上数据整合后,我们分析得出,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主要有四类:规模较小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和批发零售行业的仓储管理类和理货类岗位;规模较大的机械制造、重工和汽车及零配件等大型国企或外资企业的仓储管理类岗位;民营物流企业的仓储管理类、货运类和营销客服类岗位;国营或股份制物流企业的仓储类、货运类岗位。

这四类流向的具体分析如下:快速消费品和批发零售行业的民营个体企业一般来说规模不大,但数量众多,对仓储管理人员和理货人员的总体需求量较大。这一类企业的特点是规模较小,起步和发展时间都不长,管理相对不规范,对在职员工要求也多元化。通过对这一类企业的用工要求进行分析结合我们对在这一类企业就业的毕业生的回访反馈,我们发现,工作强度大、管理不规范、岗位职责要求不明确是这类企业的通病。但这类企业设置的入职门槛低,行业专业性不强,因此,成为许多物流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的目标。机械制造、重工和汽车及零配件等大型企业的仓储管理类岗位。

这一类企业数量不多,但规模较大,一般为国企、外企或合资企业。这一类企业用工需求量大,专业性强。在物流方面的用工需求主要集中于仓储管理类人员。这一类企业对于物流从业人员不但要求有物流管理知识,还要求有相关行业知识或从业背景。可是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上机制和传统,使得大多数毕业生难以同时掌握机械和物流两大类知识和技能。因此相对快速消费品行业和批发零售业而言,物流专业毕业生进入这类企业的难度较高。同时这一类企业也难以在应界毕业生中招到合适的物流相关岗位人员。这一类企业一般倾向于招聘毕业于机械制造、重工和汽车专业的人才,经过短期物流专业知识培训后在物流岗位任职。

民营物流企业的仓储管理类、货运类和营销客服类岗位。这一类企业主要是货运企业、快递企业和货运服务企业,企业的规模大小不一,管理水平差异大。因企业经营的专业特性,大多数物流专业毕业生倾向于在这一类企业择业,所以从毕业生流向看,就业主要行业为物流仓储业。而恰恰是这一类企业大多处于转型期或起步期,管理相对不规范,工作强度大工作内容单一,福利待遇不高,最容易使刚出校门的毕业生产生心理落差。国营或股份制物流企业的仓储类、货运类岗位。这一类企业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福利待遇也相对较好,但用工需求比较有限。

仓储管理岗位知识篇4

作者:张 侠

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11期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物流业务量倍增,对仓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的仓储系统正在向具有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现代仓储系统转型,对仓储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一、我国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不足

自动化仓储水平较低。据统计,我国目前建成的300座左右立体仓库,仅有50多座是全自动,其中高度在l2米以上的大型立体仓库仅有8座。这些仓库主要应用在烟草、医药、食品、通讯、家具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传统优势行业,信息化水平低。目前我国整个物流企业只有39%的配备信息系统,配备信息系统的仅38%具有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缺乏应有的公共信息平台。仓储管理过程环节多而且复杂,信息量大,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而多数仓储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二、我国仓储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1.我国仓储管理系统状况

仓储管理系统(WMS)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仓库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WMS就是仓储里面的作业系统,包括整个物流中心的入库、库位优化,定单履行,出库任务管理等,是优化库存、提高员工作业效率的系统。国内企业应用的WMS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配送中心业务的应用系统,系统功能包括进货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拣选、复核、配送、终端管理、商品与货位基本信息管理等功能模块;二是以仓储业的经营决策为重点的应用系统;三是以仓储作业技术的整合为主要目标的系统,主要解决各种自动化设备的信息系统之间整合与优化的问题。

2.仓储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1)仿真技术的应用。仿真技术是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它能以合理的成本模仿出一个真实的环境。仿真技术在仓储管理系统中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仓储成本估算、仓储库存的控制与仓储物流操作方式的选择布局、设施和设备数量、人员的安排等。

(2)RFID系统。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该系统主要包括入库管理模块、库存模块和出库模块,将货物信息编码写进电子标签,并把电子标签安装在相对应的货物上,利用无线射频信号来识别货物,并获取其相关信息数据。最基本的RFID系统是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天线和通讯系统四部分组成,当电子标签进入磁场区域后,接收的

读取器发出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译码后,送至仓储管理系统进行相关处理。

三、仓储应用人才要求与培养

1.我国物流人才缺乏

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远远跟不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2.对应用物流人才的要求

具体来讲,物流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外语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其它如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异常事故和应急作业的处理能力、物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力等。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我国今后对物流专业的人才要求特征为:综合能力强,胜任不同类型的就业岗位;具备良好的基础专业物流知识;“复合型物流”人才。

3.培养措施

(1)建立学习型企业,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在目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可采取去发达国家考察学习,请专业人士或高校教师介绍经验、传授知识、办学习班等,或在技术院校招聘物流专业技术型人才,尽快解决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缺乏的局面。做到干中学,学中干。

(2)改革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高校物流专业教学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强调能力本位的综合化教学模式。要综合使用“问题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 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要推进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网上跟踪国内和国际上物流产业的最新发展信息;要开展拓展实践性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到物流公司、大型仓储基地、货物集配中心等处实习,形成对物流系统各个结点的感性认识。

(3)电子化教育培训。根据国外经验对于物流专业人才,可以采取较为自由的培训方式,如在岗位培训,在岗培训中,电子化教育发挥巨大优势,它既可作为员工接受培训的重要方式,也可作为企业内部交流学习的平台。

仓储管理岗位知识篇5

>> 基于工作过程中《仓储配送实务》课程设计及教学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管理》课程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开发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改革与探索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研究 CDIO理念在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仓储与配送课程教学实践探讨 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管理实践课程改革研究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初探 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管理课程设计的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仓储管理》课程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教学法实践与初探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探讨 “理实结合、课证融通”的“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教学设计 IWMS仿真实验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配送管理》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力学与桥梁结构”课程整合与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VF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与配送》课程教学实践初探刘丽丽 李俊梅 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与配送》课程教学实践初探刘丽丽 李俊梅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仓储与配送》作为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我校优秀的物流教学团队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从仓储配送岗位工作出发,凝练教学内容,并开发了独具特色的“6+1+1”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职业性、应用型、实践性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体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很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作过程 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 “6+1+1”教学模式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深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目标的指引下,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不断形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理念。《仓储与配送》是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我校优秀的物流教学团队多年来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从仓储配送岗位工作出发,凝练教学内容,并开发了独具特色的“6+1+1”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职业性、应用型、实践性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体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很好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具体介绍:

一、课程改革

中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对象应该掌握职业岗位群工作过程的技术理论和劳动过程的知识,能满足岗位的工作要求和职业能力。紧密围绕专业教育和职业实践,在多方了解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基础上,我校《仓储与配送》课程主要针对仓储配送中心的业务岗位、出入库操作岗位、库存控制岗位进行实训项目的设计,通过分析、归纳、整理这些实际工作岗位中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根据各岗位的具体任职要求,筛选出了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整合为工作过程系统化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了用于教学的专业学习任务。在物流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仓储与配送》课程共设置了五个项目,十八个任务,共计288学时,详见表1:

授课模块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项目一:

仓储业务基础

任务一:走进仓储

16学时

任务二:仓储中心业务流程图

任务三:仓储中心工作岗位流程及说明

项目二:

仓储入库作业

任务四:储位分配与货物编码

16学时

任务五:库区规划

16学时

任务六:货物入库操作

16学时

项目三:

在库管理作业

任务七:货物的堆码

16学时

任务八:货物的维护

16学时

任务九:货物的盘点

16学时

任务十:在库货物的装卸搬运

16学时

任务十一:在库货物的流通加工

16学时

任务十二:在库货物的移库作业

16学时

项目四:

仓储货物出库、配送和退货作业

任务十三:补货作业

16学时

任务十四:货物的配送作业

16学时

任务十五:货物的挑选

16学时

任务十六:货物的出库验收及发运

16学时

任务十七:货物的退货作业

16学时

项目五:

仓储配送综合实训

任务十八:仓储配送综合实训

48学时

通过这样的项目设计与实施,学生有效地学会界定现代物流中心的区域及功能,描述仓储货品进、出、存相关作业的流程,并能够熟练进行货物入库、在库、出库、退货处理和配送等作业,能够正确辨识存储、装卸搬运等仓储设备,学会合理选择与使用常见仓储设备,遵守仓库及作业安全的管理规定,能够正确应用各种作业设备及常见消防设施设备,熟练使用常见的物流信息设备及信息系统,并根据物流信息填写和打印相关物流单据,全面掌握仓储配送中心各岗位的操作流程与技能,这些都为学生踏入职场,快速地成长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与企业需求的优秀物流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6+1+1”教学模式

“6+1+1”教学模式是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它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基本指导思想,指的是在物流教学过程中,6个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每小组成员共同完成1个项目任务,并且进行1次综合任务考核。各小组根据教师设置的任务情境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进行决策、实施、检查实施效果、评估效果,构建一个完整的行动导向教学课堂。在这样的项目模式下,教师只是充当顾问的角色,对小组活动进行必要的组织和指导,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度提升,实现了优秀的教学效果。

经过我校物流团队的共同探索,《仓储与配送》课程的“6+1+1”教学模式已经日臻完善,并形成了独特的具有可复制性的教学组织过程。下面,将“6+1+1”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运用做具体介绍。

1.教师设置任务情境

首先,教师利用物流实训室模拟仓储与配送岗位工作中的情境,布置情境模拟任务,说明模拟任务的完成要点,并对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这样,在教师精心创设的工作氛围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任务设计

首先,各小组对本组的情境模拟任务进行讨论和策划,设计完成模拟任务的计划与思路,并根据组员各自特点进行任务分工。特别要说明的是,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各小组充分借助各种信息化手段如网络、计算机等完成对任务的设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获取、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3.任务实施

各组组长组织成员代表解说完成本组情境模拟任务的设计思路,并团队合作进行任务展示。在这一环节,每个小组完成模拟任务的过程都得到了全面、清晰地展现,学生也在这样的活动中提升了岗位操作与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很大提升。

4.任务评价

每个小组完成展示后,首先要做小组自评,说优点,找亮点;找设计不足,找操作差距,分析原因,之后,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并填写评分表。最后,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体系在起到激励作用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我剖析的能力与敢于质询、大胆质疑的胆识和魄力。

仓储管理岗位知识篇6

库存管理的范畴,除对仓库内存放的货物进行管理以外,还应包括从交货人完成交货义务开始,直至贸易企业完成货权转移之间的整个业务流程的管理,即既包括货物“库存”状态下的管理,又包括货物“在途”状态下的管理。只有将整个库存流程的所有关键节点把控好,才能保证货物安全,达到库存管理的目的。

下面,对仓储外包型贸易企业库存管理的各风险节点进行梳理,并提出应对措施,从而总结出该类型企业对商品库存风险的管理策略。

1 设置独立的库管岗位

岗位设置是库存管理的根基。如果业务人员的岗位职责贯通整个贸易流程,将不利于企业对业务员私自收发货物等问题进行监管,可能会造成不能及时认定库存风险,甚至根本无法发现库存风险。所以,岗位设置对库存管理起到根基作用。

从整个贸易业务流程来看,库存管理应是独立于采购和销售的业务环节;从岗位设置来看,库存管理应单独设置“中台”岗位,区别于前台的采购和销售岗位以及后台的结算岗位,规模较大的企业可单独设立物流管理部门;从人员来看,应对库存管理人员与采购和销售人员采取严格的分离制度。

库存管理岗位的职责范畴可由企业自行规定,但原则上应包括货物到港至货物发出之间的整个过程。设立了物流管理部门的国际贸易企业,其职责还应包括报关物流服务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仓储地点的选择与管理,收发货流程的执行,货物保险与货物安全的管理。

实行库存管理岗位独立制度,可使企业的采购和销售岗位与仓库管理岗位形成相互制约的作用,使库存管理的其他内容在制度上存有实施的保证。

2 签订要素完整的仓储协议

与仓库产权单位签订仓储协议,是规避库存风险的保障,也是维护企业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签署仓储协议这样一件看似在库存管理中显而易见需要关注的事情,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其实经常会出现瑕疵。例如,有些企业在签订协议时未规定合约的有效期;未规定仲裁的地点和机构;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界定不清稀,或对违约行为未规定承担后果的方式;合同规定“签字盖章生效”的,只在合同上体现其一;合同期满后未及时续约或移库,造成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空档期。

对于仓储协议的签订,除需注意避免以上提到的一些问题以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审查合同缔约方(乙方)是否为法人单位。在签订合约之前,应严格审核对方的企业资质,如对方为某公司分支机构的(即非法人单位),则需其出具其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上级单位的签约授权书。

(2)认真审查合同要素是否完整。除合同普遍需要包含的要素外,仓储协议中还应规定仓储货物名称、仓库服务项目、对应收费标准、特殊存放条件等,大宗散货仓储合同还应写明损耗比率;合同附件应包括企业发货通知书样本、发货通知书发货人及审核人的签名预留印鉴、预留传真号及电话号码等重要信息。

3 规范收发货文件和手续

在货物入库和出库环节,贸易企业应与仓库建立严格的操作流程。在入库环节,货物入库后,应规定仓库向贸易企业提供准确的入库通知单或入库磅单,作为入库数量的依据;发货时,应规定仓库只接受双方约定样式的发货通知单及预留发货人和审核人签字作为通知发货的唯一凭证,在货物发出后,应向贸易企业反馈实际发货数量。以上二者可作为货物出库的依据。

规范好收发货文件和手续对库存管理十分重要。把好入库和出库两个关键节点的操作流程,对贸易企业避免人为造成的存货损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4 做好仓储地点的考察工作

对拟作为企业货物仓储地点的仓库,应进行详尽的考察。这是贸易企业把控存货风险的第一道关卡。除考虑仓储成本外,在仓储安全方面,贸易企业应仔细进行考察,只有产权清晰、货物保险有所覆盖、仓储设施完备、管理制度严谨、周边环境安全的仓库,才能有效保障货物安全。

对仓储企业的考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考察仓库资质是否完备。贸易企业应考察仓库产权单位是否具有货物仓储的经营资格,其注册资本是否雄厚。如果是货代公司为贸易企业提供仓储服务的,应审查其与仓库产权单位的仓储协议是否有效。

(2)应考察仓库是否购买货物保险。一般情况下,仓储单位都会对仓库设施进行投保,但贸易企业应着重考察其是否购买货物保险,具体保额是多少,是否能覆盖贸易企业存放货物的货值。签订仓储协议、审查仓库注册资本,都是法律意义上的保障。但另一方面,法律判决执行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所以购买货物保险是把控企业经济损失的最有效的手段。如果仓库未对存储货物进行投保,贸易企业应自行考虑购买货物保险。

(3)仓库的消防和安全措施是否完备。应考察仓库设施的主体结构是否易燃,电路是否设计规范,照明设施是否防爆,仓库内存放的其他货物是否为可燃或易燃物品,仓库烟火探测设施和喷淋设施是否完备,仓库管理制度是否规定每天定期进行巡查,仓库防盗措施是否完备,仓库报警设施是否有效等等。

(4)考察仓库周边环境是否安全。贸易企业应调查了解仓库周边是否存在影响存货安全的因素;仓库内是否存在混放货物的现象,如有,则需考察混放货物是否有异味或可易使本企业货物毁坏变质的特性;仓库设施本身是否利于存储货物的性状保持稳定。

(5)仓库管理制度是否严格。贸易企业选择存放货物的仓库应在入库、码放、出库等环节执行严格的操作流程,以保证货物的数量准确,避免混发、错发货物。

5 关键操作节点派人员赴现场监管

在入库及发货环节,贸易企业应派业务人员赴现场进行监管,保证入库及时、入库数量准确、发货数量不违背发货通知单的规定、发送散装货物时的货物挑选过程符合正常业务惯例。

如果贸易企业收发货频繁,且没有能力派业务人员赴现场监管的,应在货物入库环节和大宗发货环节委托第三方监管机构代为监管。

6 建立库存台账核对制度

贸易企业的库存管理人员应建立库存管理台账,并定期与仓库核对库存明细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库存数量的异常情况,核查差异原因,避免库存数量方面出现更大的漏洞,及时控制库存损失规模。

7 做好对报关物流服务供应商的管理

报关物流服务供应商,指为贸易企业提供报关报检、货物运输和仓储等服务的公司。这些公司在贸易企业的业务操作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报关物流服务行业费用标准不统一、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商品各有侧重,且报关物流服务供应商在报关环节的差错将直接影响贸易企业的海关信用评级。所以,须对报关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严格审核,保证货物通关顺利、货物码头卸载高效、运输和仓储安全,对贸易企业库存管理起到保障作用。

审核保管物流服务供应商,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具有一定实力的报关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有实力的报关物流服务供应商,可以保证在货物出现问题的时候,对贸易企业具有一定的赔付能力,减少贸易企业的经济损失。

(2)选择擅长所需商品的报关物流服务供应商。贸易企业应了解各货代公司的业务侧重点,区分货物种类、运输方式等方面,选择合适的报关物流服务供应商。对于需要办理退税申请和法定商检的商品,则更需要委托具有足够相关经验的报关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合作。

(3)避免选择经营同类商品贸易业务的报关物流服务供应商。如报关物流服务供应商实际经营与贸易企业相关的同类商品贸易业务,则可能存在货物被私自转卖的风险,应予以避免。

(4)注意对运输环节货物保险的覆盖。在运输环节,货物容易产生各类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货物灭失和变质的风险。贸易企业应在库存管理过程中,注意在途状态环节的货物安全把控工作,如报关物流服务供应商未对相关环节状态下的货物进行投保,则贸易企业应考虑自行购买保险。

(5)警惕业务报关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业务过程中所处的角色。进口业务过程中,委托方经常会像贸易企业推荐报关报检和仓储环节的报关物流服务供应商。这时,要警惕报关物流服务供应商与委托方勾结的情况,最好采取先收货款、再放单据的模式,以保证贸易企业对货权的把控。

8 建立定期库存盘点制度

贸易企业应通过非业务和仓储的第三方内部人员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加强库存管理考核。贸易企业的库存盘点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对库存账目的核对工作。在库存盘点过程中,应将业务库存台账分别与仓库业务台账和财务账面库存情况进行核对,找出差异原因。

(2)进行实地盘点工作。对仓库内的货物情况进行清点,核对库存台账与实际库存数量是否一致。在进行实地盘点时,应保证盘点比例不低于库存总额的70%,以达到足够的抽样水平。

(3)对库存管理情况进行考察。在库存盘点过程中,应对仓库设施情况、仓库管理情况、公司库存管理人员与仓储单位之间的收发货流程执行情况、货物保险覆盖情况、仓储协议情况等内容进行核查,判断公司库存管理是否达到制度要求。

通过库存盘点工作,不仅可以使公司更加了解存货的实际状态,更能督促仓储企业做好对公司库存商品安全的保护工作,监督库存管理人员的制度执行情况,对公司的库存管理起到定期体检的作用。

仓储管理岗位知识篇7

关键词 烟叶养护;人才队伍;养护团队;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05-01

近年来,卷烟企业特别重视烟叶养护工作,专业的烟叶养护团队,科学的烟叶养护水平,对企业降低管理成本,稳定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1-2]。浙江中烟物资供应部储运部门正以提升原料保障水平为主题,努力推行烟叶仓储管理模式由“数量保管型”向“质量养护型”转变。在仓储管理模式的转型过程中,建立一支优秀的烟叶养护团队,是仓储管理模式的转型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立一支适应企业发展、素质较高的烟叶养护专业人才队伍,对于助推原料保障上水平,顺利实现公司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结合储运部门原料仓储养护工作,围绕“原料保障上水平”,就如何建立优秀的烟叶养护团队做初步探讨。

1 转型前储运部门(杭州点)员工队伍基本状况

在实施“数量保管型”管理模式的时期,储运部门(杭州点)共有在岗职工55名,其中烟叶仓储人员中仓库主管1人,保管工11人,共占总人数的21.8%。烟叶仓储人员年龄小于40周岁以下的共1人,占烟叶组总人数的8.3%;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共1人,占烟叶组总人数的8.3%;具有中级保管员职称的有2人,占烟叶组总人数的16.7%。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在烟叶仓储队伍中存在高技能专业人才总量的匮乏和年龄结构失衡的问题。在这期间烟叶仓储工作以“数量保管型”为主,涉及烟叶养护工作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也只是进行简单而必要的防霉和杀虫,对烟叶养护工作未系统地开展工作。储运部门尚欠缺专业的烟叶养护人才队伍。

2 烟叶养护团队建设措施

针对储运部门的现状,要完成由“数量保管型”向“质量养护型”转变,烟叶养护工作就要从队伍建设、制度更新、工作流程、硬件设施等方面深入开展烟叶养护工作。建立科学养护保质的工作目标,具体在流程设计、岗位设置、员工招录、教育培训、管理措施等方面着手。

2.1 流程设计

烟叶养护工作是“质量养护型”仓储管理模式的重中之重。在转型的前期,储运部门在物资供应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将烟叶养护严防不合格原料进入仓库、严防不合格原料流入车间,降低在库非正常库耗率是近期烟叶养护工作的具体目标。为实现目标,将流程设计细分为“入库检查、在库检查、出库检查”三大流程,根据三大流程成立入库检查、在库检查、出库检查3个工作小组。通过3个环节检查工作,为进一步稳步推进烟叶养护下一层次工作、开展质量课题打下了数据基础。

2.2 优化岗位设置

在设置烟叶养护岗位的过程中,储运部门通过实施以下措施,以保证岗位的合理性、科学性。一是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分类管理。储运部门通过梳理现有工作业务和流程,在原有原料组的基础上,增加了养护小组,并将烟叶养护的工作内容从烟叶仓库主管和保管工的部分工作中独立出来,且进一步增加了入库、在库、出库3个环节的检查工作。二是结合公司发展规划和仓库库存面积的实际情况,参照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上海储运公司、福建龙岩卷烟厂、武汉卷烟厂等开展烟叶养护较早的一些兄弟单位的岗位设置经验,总结吸收他们好的做法。在此基础上,转型后,储运部门专门设置了烟叶养护员岗位,填补了“数量保管型”仓储管理模式中无专门从事烟叶养护岗位的空白,并将其定性为管理性岗位,极大地提高了烟叶养护员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2.3 做好员工招聘

烟叶养护岗位作为储运部门一个全新的岗位,承担着所有烟叶原料养护的重任,且对个人的知识接受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管理能力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应该招聘一些素质相对较高、可塑性较强的人员。转型前的储运一科烟叶组人员队伍的年龄和学历层次均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对烟叶养护从业人员的素质需求和储运部门提出的烟叶养护岗位的人力需求要求。在过去的2年中,通过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公开招聘,经过招聘计划申报审批、招聘信息、收集应聘资料、初步资格审查、进行笔试和面试,招聘领导小组讨论确定、进行公示、通知体检、试用期满合格后签订合同等一系列流程,储运一科先后招了一批本科生和研究生从事烟叶养护工作,基本满足了转型期间烟叶养护岗位的需求。

2.4 加强教育培训

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是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和推进烟叶养护工作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提高烟叶养护专业人才队伍的素质,最基础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开展全面的教育培训工作。储运部门烟叶养护队员均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在校期间学的并不是烟叶养护的对口专业,可以说对烟叶养护还比较陌生,且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但是他们的文化程度较高,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较强,因此在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的同时,还应拓宽教育的深度,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人员的适岗率,使做作业人员的能力得到多方位的提升。

要做好教育培训工作,一是要全面制定并落实教育培训规划。可根据烟叶养护工作的季节性特征和从业人员的知识背景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方案。二是要强化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烟叶养护队伍作为一支管理型的人才团队,仅仅有养护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烟叶养护员刚参加工作,经验不足,实际养护知识不够丰富的实际状况,采取内外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先后组织养护人员分期、分批参加了企业质量管理培训、烟叶贮存养护技术培训、微波水分仪使用培训、参加省外打叶复烤企业的跟班作业等,并在实际工作中以“师徒结对”安排帮带,以充实烟叶养护员的相关知识。三是要加大教育培训工作的考核力度,把教育培训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管理办法。通过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培训的效果。四是要组织开展技能竞赛。通过开展岗位练兵、综合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手段,激发养护队伍比学赶超的激情,为人才队伍的成长搭建更宽广的舞台。

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烟叶养护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为原料保障上水平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2.5 完善管理措施

当前,国内烟草企业正处在一个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阶段,烟叶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3]。要想保证烟叶养护上水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必须得有一支能打硬战、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除了高素质的队员、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外,还应该配备完善的管理措施。

2.5.1 建立并完善相关工作程序文件,使得养护队伍有的放矢。储运部门仓储管理模式转型后,将以烟叶养护工作为重点,如何将烟叶养护这一全新的工作落到实处是养护队伍亟需解决的难题。新的工作内容必定会带来新的操作模式,必须辅以相匹配的程序性文件,为了更好地开展烟叶养护工作,根据企业标准,起草编制了《原料入库质量检查作业指导书》《原料在库质量检查作业指导书》《原料出库质量检查作业指导书》等三大作业指导书文件,以作为部门主干管理文件《原料贮存、养护和发放控制程序》的支撑,并在三大作业指导书的基础上,对储运相关文件进行了跟进完善。

2.5.2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使烟叶养护工作运行有序。建立健全相关考核机制,是保证烟叶养护队伍有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科学的考核体系主要包括养护队员们的日常出勤次数、工作业绩状况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循情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储运一科严格贯彻落实“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奖励政策,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队员,优先给予先进个人、技术能手等荣誉证书,以充分激励队员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2.5.3 建立完善的人才竞争机制,激励队员的工作热情。任何组织的发展都是在竞争的环境中实现的,企业更是如此[4],在烟叶养护人才队伍的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执行公司“有为才有位,有位必须为”的用人理念和方针,建立以人为本、用人唯才的用人机制,进一步激发全体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烟叶养护队伍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所有队员均是从同一起跑线开始,因此更应该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在“你追我赶”的局面中开创烟叶养护工作的新天地。

3 结语

总之,在仓储管理模式的转型过程中,建立一支优秀的烟叶养护队伍,对于原料保障水平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仅仅结合了储运部门当前已开展的一些养护工作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烟叶养护工作亟待需要加强团队建设,专业的烟叶养护团队能有效地稳定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并推动企业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吴广海.严格管理 科学养护出效益:浅谈烟叶仓储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3):93-94.

[2] 董向华.卷烟企业烟叶养护监管体系的构建[J].经营与管理,2011(10):73-74.

[3] 徐小陆.基层烟草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青田烟草为例[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8):209-211.

仓储管理岗位知识篇8

质量文化要以质量理念为核心。在一个企业进行质量文化建设,一方面能统一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建立统一的质量行为标准,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并使其质量意识和企业质量理念相统一,在企业内部形成向心力、凝聚力[2];另一方面能增强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上升企业市场知名度。其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企业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升,赢利能力得到显著加强,最终成为一个员工信任、客户满意、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2物资供应

仓储质量文化建设途径物资供应处作为长庆油田物资供应的仓储管理部门,践行“用户至上、质量为本、保障供应”服务理念。近年来,物资供应处围绕长庆油田“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的总体规划目标,针对油田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新形势,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方向,不断深入推进仓储管理战略文化建设,通过积极引导和利用信息化技术,从人力资源、特色文化、数字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尝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努力为物资供应仓储管理质量文化高质量建设和发展铺路搭桥。

2.1唯才是举,构建“以人为本”的仓储管理

近年来,针对员工年龄总体偏大,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人员分布不均衡等突出问题,物资供应处按“梯次配备、专业配套、能职相称”原则,通过不同途径引进人才优化员工队伍,完善专业配置[3]。1)从高校引进大学生,完善专业结构配置,近年通过油田公司从高校引进45名大学生,涉及物流、统计、财会、信息化等专业,较好地完善了人才结构。人力部门根据全处人力资源分布现状和“效率最大化”原则,将大学生合理分配到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目前这批新生力量已逐步成为物资供应队伍的骨干力量。2)通过竞聘引进专业人才,为解决商检人员缺乏的问题,在油田公司各二级单位通过竞聘优选出15名有丰富检验技能的员工充实到商检队伍,提高物资检验队伍的实力。3)在物资供应处范围内开展竞争机制,对各单位(部门)的关键岗位在全处范围内开展自由竞聘上岗机制,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各单位(部门)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有效地缓解人员分布不均衡的矛盾,各专业的员工也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近年来,物资供应处通过调整和丰富人才结构为物资供应队伍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2完善仓储管理体系,打造“规范性”的仓储管理规范

管理是一切业务正常运行的基础,物资供应处通过逐步完善管理体系,保证仓储管理质量文化建设能够有序开展。首先是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以物资供应业务为主线,修订了《仓储标识系统管理办法》、《仓储管理标准及考核细则》等仓储制度,将265个制度进行分类汇总,形成机关和基层单位两级制度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制度重复、矛盾和冲突问题,确保物资供应管理工作有制度,运行有标准;二是完善流程管理体系,编制了接运、报检、验收、出库等仓储业务流程和标准作业流程图,汇编后分发到岗位,通过挂在墙上(张贴流程图),看在眼里(业务自学),记在心里(知识竞赛强化记忆),听在耳中(培训讲解)等方式,强化员工按流程办事的习惯;三是构建仓储基础资料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石油物资主要基础资料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规范接运、验收、保管、保养直至出库以及日常管理中各种原始记录、单据、凭证、账册的要求,并从资料的建立格式、填制要求、传递规范、保管和借阅等方面进行规范,建立起全面反映仓储业务运行、精细规范的仓储管理基础资料体系,全面加强基础资料规范化管理。

2.3实施文化工程组合拳,树立“特色化”仓储管理

1)加强具有各自特色的站库文化建设,加强员工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多年来,物资供应处根据基层站库人文特点,强化员工主人翁意识,同时提炼文化建设的成果和经验,逐步形成了以优质服务为主、有浓厚站库特色的文化,譬如打造了“扎根延安老区”的延安站文化,“为气田建设服务”的靖边站文化、“独立作战保供应”的青铜峡站文化、“西峰油田供应尖兵”的庆阳总库文化、“当好服务排头兵”的咸阳站文化、“小草也挡沙”的定边站文化。2)加强特色文化工程建设,拓展仓储管理文化内涵,着力推进“八个准确”和“四个及时”的仓储管理服务文化;引导员工树立“生命和安全高于一切”的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以培训教育,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途径的“素质提升工程”,通过特色文化工程建设极构建以人为本的团队和谐文化,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发展的正能量,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敬业精神,为物资供应质量文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2.4抓数字化管理,构建“信息化”仓储管理

为了实现高效的仓储管理,提高仓储管理质量文化建设信息化水平,物资供应处充分考虑基层站库分布广、传统手工记录统计耗时、资料传递滞后、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等弊端,经过调研和充分论证后开发了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的仓储生产管理模块和报表统计功能模块[4],利用物资动态实时采集、现场作业实时监控、安全应急报警自动处理、生产报表自动生产和物资信息数据资源全面共享等五大功能,实现物资供应从物资到库、卸车、验收、仓储、出库等仓储管理业务的全程的实时的数字化管理和信息数据的即时自动统计汇总功能,实现物资供应“看数字说话,听数字指挥”的信息化进程;为了充分发挥数字化系统的优势,我们在该系统功能进行拓展和延伸,一是接入了安全生产、设备管理、仓储能力和油田生产动态数据,并入运单管理系统、商检管理系统、运输车辆管理系统集成,实现各系统间关联数据共享,有效降低了重复数据录入;二是加快射频识别技术成功的转化以实现在系统中的有效运用,利用信息技术减少人工录入,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信息的准确性。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切实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大幅提高了物资供应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了仓储管理以数字化管理系统为核心网络传输为基础、射频识别技术为前端的物资供应决策支持系统,为构建“快捷化”的仓储管理质量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的数字化技术支撑。

2.5实施标准化管理,打造“精准化”的仓储管理

1)加强标准化流程,规范操作程序。近年来,物资供应处根据业务量不断迅速攀升的形势,为保证作业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严格实施流程作业标准化,根据物资供应业务的特点和关键控制点,制定了接运、报检、验收、出库等仓储业务流程,并绘制了50多个标准作业流程图,通过落实责任岗位、明确工作程序,固化操作流程等方式强化“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的标准化管理要求,促进仓储作业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2)加强库房建设标准化,构建高标准仓储环境。首先是构建完善的标识管理体系,通过制定《仓储标识系统管理办法》,规范库房(料场)的货位布置、库房编号、货架编号等标识编排规则以及标识牌的制作规范和设置要求;其次目视标准化管理,即对物资收发等业务流程按照标准模板挂在墙上,通过目视化管理规范业务,提高业务效率,并展现出良好的仓储管理形象。3)实施现场管理标准化,严格落实“四号定位、五五摆放”和“一标识、二成线、三整零、四方便”等仓储管理规范,规范了库区物资摆放标识、待检区、不合格物资区的标识和规划,建立规范整洁、区域清晰的仓储管理现场,实现仓储管理现场标准化。4)紧抓吊装作业标准化,筑牢安全防火墙。物资吊装装卸作业是物资供应的主要业务之一,对安全有更高的要求,物资供应处通过制定了吊装工具、吊装指挥、吊装监督等标准化管理规范并严格落实,筑牢安全防火墙,保障吊装作业安全。一是加强吊装工具管理,规范了索具、吊具和机具等吊装工具的使用方法/报废标准以及配置、购置和分发程序,严格安全源头关;二是通过对吊装任务分工、吊绳悬挂和吊装司机操作等进行规范实现吊装作业标准化,通过建立了吊装基本信号和吊装指挥信号体系实现吊装指挥标准化,确保设备和人员安全;三是建立吊装监督标准程序,通过建立“叫停-沟通-教育-纠正-分析-通报-处理”安全监督七步工作法和“四方监督”吊装作业机制,强化员工“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的行为,保证吊装作业安全。

2.6积极引导,营造“创新化”的仓储管理

为了将仓储质量文化建设工作向基层单位深入推进,近年来,物资供应处紧紧围绕创新发展主题,积极搭建平台,引导员工在物资供应、内部管理、安全生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开展群众性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创新和发明创造活动,解决生产和管理中的短板问题,使仓储管理质量文化深入到生产一线,接地气,有实效[5]。譬如榆林供应站发明的“组合吊具作业法”替代传统的“钢丝绳作业法”,由于革新了油管装卸堆码方式,单车卸车堆码耗时由原来的35min减少至20min,大幅提高了物资装卸效率,也大幅降低了安全风险;该站创新了“一单发料法”精简发料程序,提高了发料效率和准确性;定边供应站推行的“区点现场管理法”,确保了石油专用管的快进快出;创新的“五步提料法”也实现对大批量集中到货、发料的预警、疏导和分流,保证现场供应安全平稳有序。近年来诸如此类的技术和管理革新不断涌现,一方面使员工实现了自我价值,激励了内部创新活力,同时科学解决了生产管理的短板,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另外通过有效的引导,使仓储管理质量文化建设工作深深扎根于基层一线,落地开花,从而促进物资供应的管理效率和水平不断提升。

3结束语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针对长庆油田快速发展的形势,物资供应处始终践行“用户至上、质量为本、保障供应”的仓储管理文化理念,将会继续不断的摸索和努力,实现质量文化理念由“虚”到“实”的转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执行性,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不管而自理”,逐渐将仓储管理质量管理文化内化为员工的自觉意识,使文化力真正转化为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生产力,促进长庆油田物资供应工作走上更科学的发展道路。

上一篇:人工智能专业英语教案范文 下一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