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概述范文

时间:2023-12-29 17:08:26

仓储管理概述

仓储管理概述篇1

[关键词] 仓储配送 ABC管理

一、ABC管理法概述

所谓的ABC管理法通常又称作ABC分析法,或者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等,它利用相关的数据统计学知识对事物做出分析,按照“关键少数、次要多数”的原则,找出事物的主要矛盾。ABC管理法将管理对象按照其属性或者影响因素所占的比重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找出占用多数资金的少量物资、占用少量资金的大量物资以及介于二者的中间物资,划分为A、B、C三类,不同类别给予不同程度的管理力度,使得人、财、物资源分配实现最经济、最有效的管理。

在仓储配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多数品种占出库总额的小部分,而小部分却占出库额的大部分,因此可以按照诸如出库数量、新鲜度以及出库周期等因素分别对应重点管理、次要重点以及普通管理等不同的程序管理。ABC法的操作非常简单,可以使得仓储配送工作做到重点和普通相结合,加快了资金的周转速度,降低库存及投入资本。

二、利用ABC管理法优化仓储配送过程

1.建立优化模型

通常提高拣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拣货路径做进一步优化,缩短行走的距离。按下图1所示:把A′、D″之间的阴影部分利用货架进行连通,采用EIQ法将货物按照订货的频率及数量划分成A、B、C三种,将AB类的货物布置在与集货位置相邻的高频拣货区附近,而C类的货物与之相反。三类货物的库存控制及补货策略各不相同。

图中,O为拣货的起始点,而E是集货点,AD则为连通的货道,OADE范围属于高频货物拣分通道,ABCD为低频通道。如不考虑流程设计所带来的路程迂回问题、流程衔接问题、仓储容量局限导致的单位货物拣货时间差问题、拣货员速度差等问题,即假设为理想情况,那么货物分拣配货的时间包括拣货的动作时间及行走时间,那么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

Torder=Tw+Tp

式中,Torder:拣货时间

Tw:行走时间

Tp:拣货的动作时间

按照ABC管理储位分配策略来看,

iAB=|OA|/|OB|,

|OA|=iAB*a,

Ls=2iABa+b

Ll=2a+b

设拣货的订单数量为k,则第j个订单拣货量为nj,其中j=0,1……k。

可得出下式:

按照定理1,在对仓储配货实行ABC管理法后,其分拣配货的作业效率可以得到一定幅度的提供,其表达示如下所示:

总的拣货时间与总拣货量的比值就是单位拣货时间,由上述假设可以得出,ABC管理前的拣货时间如下式:

而实行ABC管理后,拣货时间则如下式:

分别将公式代入可得出:

上述公式中:T0:实行ABC管理前的单位拣货时间

TABC:实行ABC管理后的单位拣货时间

v:拣货员的行进速度

a:货道的长度

b:货道的间距

iAB:AB类货物的比率

iC:C类货物的比率

Ls:高频捡货路径

Ll:低频捡货路径

tP:单位拣货的时间

β:未含C类货物订单概率

λ:实行ABC管理法后配货效率提升的比率

因为有iAB∈(0,1),β∈(0,1),所以有1-β+iABβ∈(0,1),则T0>TABC,那么由此可见,实行ABC管理提升了配货的分拣效率。

2.推论

实行ABC管理法后,尽管ABC的策略影响变量对于配货效率提升的比率有相同的弹性,但是实际运营过程中二者还有一定的差异。一旦连通了AD货道的位置,那么后续就很难再做调整。站在储位分配策略影响的立场来看,在求取配货效率提升的比率值的公式中,AB类货物所占的比率在运营中不会再发生改变,如果配货频率与配货量的比率为既定的,即AB类货物品项比率要小于|OA|/|OB|,那么就要把C类物品中配货量大、配货频率高的物品向高频拣货货道调整,以保证iAB数值保持稳定。使得

将上述求取配货效率提升比率的公式代入,即可得出下式:

那么由此可以看出,物品的配货程度越集中,那么C类物品出现的频率就会越小,当未含C类货品订单的概率增大时,那么相应的ABC管理提升配货效率的幅度也越大。当然,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货物会存在一定季节性波动等问题,因此在实行ABC管理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对ABC货品的种类做出及时、科学的调整,以保证β值处于最大的状态。

三、效果验证

随机抽取500个数据样品,按照高频拣货货道的数目做出分类,经过验证可以看出样本的观测值、误差项以及估计值的拟合关系与整个数据集的拟合关系相接近。经过对现场的作业跟踪观察可以发现,模型的估计值与实际的观测值稍有差异,这是由于拣货人员的行走速度和拣货动作所耗费的时间有差异,这种差异对ABC管理效率的提升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 蒋贵善.生产与运作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俊才.ABC分类法在医疗用品库存管理中的应用[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2004.

[3] 邱伏生.生产企业仓库管理与运作绩效的提升[D].上海:上海天睿物流有限公司.2005

[4] 赵艳萍.简易ABC分析法及在备件管理上的应用[D].江苏:江苏理工大学.2007

仓储管理概述篇2

一、仓储档案痕迹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档案痕迹化管理是仓储管理工作的基础。仓储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一个过程控制工作,要保证在仓库当中发生的一切行为都受到科学掌控,已达到预期目标。过程控制的方法和依据就要从痕迹化管理的档案中来,因此,档案痕迹化管理是仓储管理工作的基础。

(二)档案痕迹化管理对于仓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信息时代信息的综合数据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尤其在仓储行业当中,数据是仓储管理工作的主要输出结果,数据的来源以及走势都对整个仓储事业有着重要价值,甚至有的带有密级,有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三)档案痕迹化管理决定着仓储管理水平。仓储管理工作繁琐但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掌握其规律并制定相应的痕迹化记录,构成仓储档案痕迹化管理,不仅与仓储管理的动态性相契合,并且有利于提高效率,因此档案痕迹化管理决定着仓储管理水平。

二、仓储档案痕迹化管理的原则

(一)标准化。结合仓储工作实际,按照标准化工作流程建立和管理仓储档案。统一定制或采购不同类型的机关痕迹文档所需要的记录载体如标注卡、统计表、流转袋的格式、材料。通过规章制度、暂行管理办法等形式划定痕迹化记录的时间、范围、具体条目等内容,制度化地制定各?记录的名目,是保证痕迹化管理科学和效率的前提。

(二)时效化。痕迹化管理的重要价值就在于时效性强。只有在各个时间环节做好仓储动态情况的控制,才能保证仓储管理工作有条不紊,也才能在此基础上获取综合信息,对仓储物资做出综合分析,从而对仓储工作作出正确抉择。

(三)精准化。仓储工作繁琐复杂,器具物资的维护、物资装卸过程以及仓库的消防安全系统都离不开检查检录,且必须精确化。唯有精确化,仓储档案痕迹化管理才有意义,否则检查记录只是流于形式,则失去了实质。完善管理体系和明确的岗位职责划分,形成职责分工,将个人岗位职责内容细化;考察工作是否多了、重了;工作是否到位等,使工作思路更加明确,也更加方便平时工作痕迹的完善和保存。

三、仓储档案痕迹化管理方法

关于痕迹化管理的概念,陈舜平先生在《痕迹化管理刍议》一文中指出:“痕迹化管理就是让所有的管理都留下印记,即使是小小的一个环节、步骤都要留有痕迹,以便以后有证可查,还可理解为对管理痕迹的管理,即对于实施管理时所做的记录、图片、电子档案等都需要收集、整理、分类、保存等,以备今后考察。”

(一)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除了纸质文档,加强电子文档、照片、光盘等多种方式,注重新科技的提升来加强仓储档案痕迹化管理。其一,运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设置、捕获新科技提升文档痕迹化管理技术。其二,运用数字档案室系统的审计跟踪新科技提升仓储档案痕迹化管理技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电子档案和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副本等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存储、管理。

(二)建立仓储档案痕迹化管理常态化机制。要切实履行仓储档案痕迹化管理,就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仓储档案痕迹化管理常态化。通过制度管理实现岗位全痕迹信息管理对岗位行为实施全方位的监测、追踪、记录、收集、挖掘、处理全部管理行为痕迹信息,从而减少无形信息的流失,降低信息不对称,进而实现信息对称或接近对称,提高仓储档案痕迹管理效率。

(三)提高档案痕迹化管理人员专业技能。首先,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第二,加强宣传教育。最后,通过平时工作中的点滴痕迹、“以小见大”地观察和衡量成员工作的方法、结果和个人的能力,同时加入绩效考评的标准当中,通过各种材料、数据和奖励等平时的痕迹的支持,巩固工作人员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

四、结语

仓储管理概述篇3

关键词:仓库建设;仓储资源;好仓库;物流发展;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1

大仓库以及大配送的基本原则以及物流管理模式构建,需要全面的落实一体化的仓库物资管理,并且建立起统一式的信息工作系统,在此基础之上不断的对物流管理的标准模式以及管理流程进行规范,最终以定额储备的模式,建立起一个高度统一的、高质量、稳定性极强的物流仓库,实现配送以及库存管理方面的统一化。同时,还需要保证仓库物流的配送可以满足服务的基本要求,逐步的减少资金的占用,进而提升电网供应链的整体经济效益以及整个仓库的运作工作效益。在实践的工作之中需要全面的实现仓库管理与南网一体化管理的相互对接,使得资源可以实现共享,进而逐步加快仓库物流的管理和创新速度,为现代化的大配送大仓库管理模式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一、以规范化的运作提升仓库的运营效率

在实践的仓储资源优化进程当中,需要建立起严格的、规范化的运作工作体系,进而全面提升仓库的运营效率。首先,好仓库的建设,并不仅仅只是硬件的改造以及仓库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其本质上还包含有物流的管理以及管理模式的革新等方面内容。在具体的仓储资源优化进程当中,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好仓库的标准是什么,需要针对这一点进行深入的探索,逐步的提升仓库的运转效率,针对内部资源进行合理化的分配和管理,并且注重仓库实用性的增强,围绕着硬件、软件等方面,全面的增强仓储资源的优化水准,进而在硬件以及软件之上均达到好仓库建设的标准。

另外,为了进一步的提升仓库管理的效率,还需要针对物资公司的各项工作进行优化与调整。需要针对公司的各项基本物资进行严格的登记以及编号处理,全面的掌握物资的基本情况,根据相关的数据结果建立起详细的数据资源库。另外,还需要在各个省市以及各个地方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使得物资的管理更加规范化、信息化以及现代化。在现有的仓库基本构架基础之上,需要综合的针对各个地区交通运输状况、物流的运转情况、物流的业务量、物流运输以及配送的主要地点以及诸多外界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探讨,做出总体的统筹和规划,建立起相应的急救包存储区域以及规划区域,通过相应的评审工作,使得好仓库的运作不再是一个独立运行的体系,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体系,依靠着当前强大的网络资源进行支持。最后,还需要针对二级仓库进行全面优化调整,针对仓库存储的物理地点进行改良,针对交通运输情况进行分析,进而逐步的过度并且取消三级仓库存储的管理,为现代化物流仓储资源的不断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针对老旧的仓库进行合理化的改造,并且提升仓库运作的基本效率,新建新型的仓库,按照相应的计划对相关建设规划进行调整,并且组织没有达到质量标准的二级仓库积极开展改造工作。经过相关的改造,使得仓库面貌出现较大变化,全面的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推进,使得整个仓库在技术运作流程、装配工作的协调、管理的规范性、搬运装卸以及交通运输等等多个方面有着长足的进步。同时,还需要针对仓库的基本业务操作流程制定出详细的业务指导规范书,针对一些常见的情况,诸如盘点、消防以及标识等等,做出统筹式的规划,使得各项操作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全面提升仓库仓储作业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水准,全面增强仓库的软件实力。

二、以严格的培训提升技能水准

根据上文针对仓库的规范化管理进行全面研究,可以对仓库管理以及仓储建设规划质量提升的基本途径有着更加深刻的掌握。下文将针对严格的培训项目进行细致的阐述,旨在更进一步的针对仓储资源进行优化,建设处符合时代标准以及现代化经济发展要求的好仓库。

在好仓库建设的另外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当中,全面的提升技术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大配送以及大仓库的运营过程当中,需要全面的增强物资管理的水准,针对管理的模式需要严格执行,对相关的管理细则也需要全面落实,这就需要针对工作人员的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需要保证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可以严格的要求自己,可以全面的、透彻的、深刻的领悟和理解分级管理工作的内涵所在,明确管理模式的基本思想,结合实际的工作状况,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此外,还需要逐步的增加对于各个级别物流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及教育力度,以此为基础,全面的转变工作人员的工作思想观念,将提升技术水准以及增强工作责任心、端正工作态度以及充分的运用新型技术手段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针对各个工作人员大力的宣传大配送以及大仓库的工作要求,明确工作的质量标准,使得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仓库配送工作之中深入的理解并且执行供应链管理的工作细则,严格的按照管理模式来进行工作,建设出现代化的好仓库。

三、逐步降低库存提升周转效率

在好仓库建设的进程当中,还有一个极为核心的问题,就是全面的降低仓库的库存,以此为基础来增加仓库的周转率,这一点对于全面深入仓储资源的优化改革来讲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如何在实践的物流配送过程当中逐步减少仓库库存,是今后需要重点思考的一个项目。在当前阶段仓库存储网络逐步统一化的局面之下,在各个级别的仓库存储当中均开展了相应的仓库专项清理工作,并且遵循着谁生产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态度,来展开仓库库存的各个项目工作项目,逐步的落实责任制度,针对仓库的源头进行合理控制,全面的实现现代化仓库建设的工作指标。另外还需要逐步的加大针对闲置仓库物品的清除力度,合理的利用一些闲置资源,并且根据物流的情况,对闲置物品进行实时的跟踪,对其利用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同时,还需要逐步的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将仓库当中闲置的物品列入到采购名单当中,追求仓库资源的平衡。

另外一个方面,还需要不断的增加考核工作的执行力度,逐步的加大对于标准信息处理以及信息优化的统一协调工作,减少采购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的随意性,并且使得物品使用的通用性不断增加,最终在源头之上,提升采购物品的利用效率,建设出高质量的好仓库。为了进一步的减小仓库的库存,增加仓库当中的闲置空间,还需要针对仓库的储备系统以及储备的基本机制进行协调化的管理,而这一点也必将是今后工作的一个核心要点。在现代化的仓库管理当中,还需要将大配送以及大仓库的管理方案和工作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之中,将供应链的基本工作原则全面的贯彻落实下去,重点的针对采购点以及扩网项目进行合理化调整,达到资源合理分配的目的,进而实现仓库的试点工作全面落实。相信在不就的将来,我国的仓储资源储备管理工作将建立起更加广阔、规模更大的网络,深化实现库存结构以及空间的优化协调,最终使得仓库运营的周转率得到稳步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优化仓储存储建设出现代化高质量和高要求好仓库的相关工作细则进行全面的概述和细致研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论述了现代化仓库建设的几个基本原则,同时针对现阶段工作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漏洞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针对员工培训力度加强、老旧仓库的改造与革新、软件以及硬件建设的增强以及逐步减少仓库库存的工作理念等进行深入的探讨,从一个更加新颖的视角对现代化高质量仓库建设以及仓储资源的优化方案进行研究,旨在以此为切入点,深入的探讨好仓库建设的质量标准,明确好仓库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的理念模式,为现代化的仓库建设工作不断前进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并且不断的推动我国的物流事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设.现代仓库建设以及仓储资源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11.

[2]郝渊晓.现代仓库建设以及仓储资源发展的基本原则及信息化管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11.

[3]李长虹,郭耀煌.物流配送以及现代仓库储资源建设.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2-06.

[4]王锐.配送建设以及发展的基本原则[D].济南: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09.

仓储管理概述篇4

刘北林主编定价:35.00元16开2008年1月出版

《现代服务学概论》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读者提供介绍现代服务领域的入门性材料,而且也为了使读者熟悉特定的顾客服务问题。现代企业除了需要传统的服务营销知识外,还要增加员工在服务创新、服务质量、服务补救、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力。

本书共九章:第一章现代服务导论、第二章服务战略、第三章服务市场选择、第四章服务营销组合、第五章服务创新、第六章服务质量管理、第七章服务补救、第八章客户服务管理、第九章国际服务贸易。

2.《物流英语》

白世贞主编 定价:28.00元16开2008年1月出版

本书选题涉及物流概况、仓储与库存策略、运输、采购、物流新视点方面的内容,此外,加大了对供应链管理与物流信息系统的阐述,并新增了有关国际分销与包装方面的内容。本书共分6部分,每部分由不同数量的章节组成,每章均包括精读课文、单词与专有术语、问答题和阅读材料。

详细内容:第一部分 物流概述。第一章物流简介、第二章客户服务与物流、第三章物流过程。第二部分 仓储库存策略。第四章仓储准则、第五章库存控制基本方法、第六章库存计划与管理。第三部分 运输与国际分销。第七章运输基本规则、第八章运输方式、第九章国际分销中的物流渠道、小结。第四部分 采购与供应连管理。第十章采购、第十一章供应连管理。第五部分 包装与物流信息系统。第十二章包装、第十三章物流信息系统。第六部分 物流新视点。第十四章外包:选择流程、第十五章物流与环境、第十六章物流中的新理念。

3.《城市社区发展与社区规划》

谢守红著定价:22.00元16开2008年1月出版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第三章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第四章城市社区服务、第五章城市社区文化、第六章城市社区空间组织、第七章国外城市社区规划、第八章中国城市社区规划、第九章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社区。

4.《物流基础》

周建亚编著定价:38.00元16开2007年4月出版

仓储管理概述篇5

关键词:数据仓库;传统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0-30206-02

From Traditional Database to Data Warehouse

GAO Kang

(School of Health Technology of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56, China)

Abstract: As a new technology derived from Database technology applied to a specific areas, Data warehou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S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background of the Data warehouse,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primary put Data warehous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Database, also pointed out that creating a Data warehouse can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Database.

Key words: Data warehouse; traditional Database

1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概述

1.1 数据仓库的应用背景

当今社会,正确及时的决策是任何机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充分利用、发掘其现有数据才能实现更大的效益。日常的业务应用生成了大量的数据,将这些数据用于决策支持会带来显著的附加值效果。如果再加上有用的外来数据,则产生的效益进一步增强。许多机构在计算机系统中储存有大量的数据,例如一个企业购买、销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及与客户相关数据等。通常这些数据都储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数据仓库将分散在机构内各种跨平台的数据经过重新组合和加工,构成面向决策的数据集合,进而支持数据发掘、多为分析等技术和传统查询及报表功能的。企业和组织对这类应用的需求推动了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

1.2 数据仓库的概念及特点

不同的学者对数据仓库有不同的定义,这里我们以数据仓库之父Bill Inmon在1991年出版的《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一书中所提出的定义为准。数据仓库(简称DW)是一个面向主题的(Subject Oriented)、集成的(Integrated)、相对稳定的(Non-Volatile)、反映历史变化(Time Variant)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Decision Making Support)。

其特点即概念中所描述的四点:面向主题、集成、相对稳定和反映历史变化。面向主题的数据组织方式,就是在较高层次上对分析对象的数据的一个完整、一致的描述,能完整、统一地刻画各个分析对象所涉及的企业或组织的各项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集成是指,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在对原有分散的数据库数据抽取、清理的基础上经过系统加工、汇总和整理得到的,必须消除源数据中的不一致性,以保证数据仓库内的信息是一致的全局信息;相对稳定也可以认为是一般情况下不可更新的。数据仓库的数据主要供企业或组织决策分析之用,所涉及的数据操作主要是数据查询,一旦某个数据进入数据仓库以后,一般情况下将被长期保留,也就是数据仓库中一般有大量的查询操作,但修改和删除操作很少,通常只需要定期的加载、刷新;反映历史变化是指,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通常包含历史信息,系统记录了企业或组织从过去某一时点到目前的各个阶段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做出定量分析和预测。

2 数据仓库与传统数据库的比较

2.1 差异概述

数据仓库既然是支持决策的,那么现今数据库技术已经已经日趋成熟,为什么不直接以传统数据库为基础来建立决策支持系统(DSS)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了解两个概念,操作型处理和分析型处理。操作型处理(也叫事务处理),是指对数据库联机的日常操作,通常是对一个或一组记录的查询和修改。分析型处理则用于管理人员的决策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传统数据库,主要用于事务处理。最初的DSS也的确是直接建立在这种事务处理环境上的。事务处理是事务驱动的、面向应用的。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及时地、安全地将当前事务所产生的记录保存下来。分析处理应用则完全不同。当以事务处理为主的联机事务处理应用(OLTP)与分析处理为主的DSS应用共存于同一个数据库系统中时,这两类处理发生了明显的冲突。直接使用事务处理环境来支持DSS是不合适的。表1给出了传统事务处理数据库与数据仓库之间的异同。

2.2 数据模型方面的差异

数据模型是数据仓库设计的精髓。关系数据库的关系数据模型已经被大家所熟知,在此不再详细说明。这种关系模型难以表达数据仓库的数据结构和语义;数据仓库需要简明的、面向主题以及便于联机数据分析的数据模式。

数据仓库一般是基于多维数据模型构建。该模型将数据看成数据立方,数据立方既描述一个语义结构由描述底层结构的实例化,由维和事实构成。维是人们观察主题的特定角度,每一个维分别用一个表来描述,称为维表,它是对维的详细描述。事实表示所关注的主题,也由表来描述,称为事实表,主要特点是包含数值数据,这些数值数据可以进行汇总以提供有关操作历史的信息。每个事实表包括一个由多个字段组成的索引,该索引由相关维表的主键组成,维表的主键也可称为维标识符。事实表一般不包含描述性的信息,维表包含描述事实表中事实记录的信息。

数据仓库的多维数据模型分为3种:星型模式、雪花模式和事实星座模式。其中星型模式最为常见,主要构成为:一个含大量而无冗余数据的事实表;多个相对含有较少数据的维表。每个维度自主组成一个维表,每个维表有一个维标识符与中心事实表发生联系,用图形描述呈星型。

如图1所示是一个销售数据仓库的星型模式。其中,有一个销售事实表,4个维表。事实表的索引是相应维表的主键,是事实表的外键。通过这种引用关系构成了多维联系。在每张维表中,除包含每个维的主键外,还需要描述该维的一些其他属性字段。

图1

雪花模式是数据仓库的又一种数据模式,是星型的延伸形式。因为维表是二维关系的一个特例,在设计维表时,可用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进行优化,以减少数据冗余,消除插入、删除异常,同时达到易维护和节约存储空间的目的。这样就有可能把某个维表的数据分解到多个不同的表中,而使模式表现为类似于雪花的形状。如图2即是在图1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雪花模型。

由于雪花模式的某个维的数据分布在其他表中,查询时需要多表连接,给系统带来时间上的开销而降低性能。在这两种结构之间的选择取决于数据的规模和性质,以及在线分析处理的工作负荷。通常,星型模式需要更多的存储容量,但是处理起来更快;雪花模式更慢,但是占用较少的存储空间。

事实星座模式是指存在多个事实表,而这些事实表共享某些维表,也称星系模式,因并不常用在此不进行详述。

3 生成数据仓库过程可充分利用传统数据库

以上已经给出了数据仓库的概念和与传统数据库的主要区别,但并不是说数据仓库和传统数据库是完全割裂的。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DM)一体才能够实现一个可行的DSS,数据仓库用于数据的存储和组织,OLAP集中于数据的分析,DM则致力于知识的自动发现。显然数据仓库在本质上和传统数据库是一样的都是用来存储数据的。

数据仓库的作用是存储从工作数据中节选的数据,并进行合并、聚集、变换等操作,通过一些为了分析和决策而设计的工具(如OLAP),使其对用户有用。这些数据可以是从数据库和文件中节选的,还可以是图像、录音、照片和其他数据。传统数据库中数据多以细节为主,可以作为数据仓库中粒度较小那一部分数据的来源。从数据仓库数据模型来看,也是以传统数据库表为基础生成的,传统数据库表通过规范化来消除表修改异常,在数据仓库中同样采用此方法来规范化维表,比如星型模型向雪花模型的转变。只是在表结构方面有所不同。我们在生成数据仓库时,应本着面向主题的原则,充分利用传统数据库数据,对有用数据进行抽取,将分散数据进行综合。完全可以做到对传统数据库数据的充分利用。

4 结束语

长期以来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并且规模还在迅速的增加和扩大,现阶段急需采用新的数据库技术从日益庞大的数据库中提取出有用信息。数据仓库的出现和发展,就是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应用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现在数据仓库技术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复杂性还需要大家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萨师煊,王珊.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3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王林.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技术基础[M].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3.

[3] 王珊,等. 二十一世纪数据库系统的未来研究方向[M]. 计算机科学,1996.

仓储管理概述篇6

关键词:现代物流 仓储管理

1 仓储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它是物流各环节之间存在不均衡性的表现,同时它也是解决这种不均衡的手段。仓储环节集中了上下游流程整合的所有矛盾,仓储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些物流流程的整合。

1.1 仓储管理的概念 仓储管理是运作仓储资源实现仓储组织目标的过程。仓储管理是由一系列相互管理的仓储活动组成的过程。这些仓储活动主要包括物品存储、物品保管、物品包装、物品分拣、物品整理等活动。而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最大的差别也是体现在仓储环节上,传统仓储业是以收保管费为商业模式的。希望自己的仓库总是保持最大存储量,这种模式与现代物流的宗旨背道而驰。现代物流以整合流程、协调上下游为己任,静态库存越少越好,其商业模式是建立在物流总成本的考核之上。

1.2 仓储管理的内容

1.2.1 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 仓储系统布局是供应链设计的核心。就是要把一个复杂纷乱的物流系统通过枢纽的布局设计改造为“干线运输+区域配送”的模式,枢纽就是以仓库为基地配送中心。其中配送中心的选择和设计是整个系统布局的关键。

1.2.2 库存最优控制 持有一定的库存可以使企业维持生产和保证销售产品的稳定,平衡企业物流和流动资金的占用。但同时,库存要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和管理成本。所以,今天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的作用,而库存管理是整个供应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些管理学家甚至把物流管理定义为对静止和运动库存的管理。

1.2.3 仓储作业操作 仓储作业操作是最基础的部分,不仅要确定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模式从而落实操作流程,还要与众多的专用仓储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相衔接,所以也是技术上最复杂的部分。

2 国内外仓储行业的发展现状

2.1 欧美日发达国家仓储业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复苏和发展,物流量越来越大,物流中的矛盾也愈加突出。为了使物流过程更为合理,国外出现了一批从事与物流相关的经济活动的企业和一些专门研究物流的机构,特别是在美国和日本。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费用占总费用比例呈上升趋势,一些国家的商品流通费用已占商品总成本的10%~30%,这就要求通过降低流通费用来提高经济效益。通过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努力,相应的物流产业开始迅猛发展,到目前,欧美国家又在发展中型面积达上万平方米的中转仓库,是货物流转更加畅通和迅捷。同时,大型货物配送中心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仓储在物流中的地位。

2.2 我国仓储业的发展概况 在我国,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侵入我国,并按照他们的方式开埠通商,使我国沿海运输和商业活动骤增,从而也使之相关的仓储经营业务得到较快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接受了旧中国官僚买办的堆栈,并对私营仓库进行了公私合营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新中国的仓储业。20世纪50年代,各地纷纷建立了国营的商业性仓储公司,并成立了仓库同业工会,对行业起领导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仓库在我国仓储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单纯地进行储存保管货物的静态储存一跃进入了多功能的动态储存新领域,成为生产、流通的枢纽和服务中心。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研究采用巷道式堆垛机的立体仓库,并随后在北京汽车制造厂建成首座自动化立体仓库,从此以后,立体仓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尽管通过最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仓储业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但是,这与高速发展的经济和货物流通的需求仍不相适应,仓储能力和技术水平仍远未满足需求。当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广泛的国际交流,国外许多先进的仓储技术和管理方法正在不断地被引进,我国仓储业的发展正逐步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

3 现代仓储管理的特点和任务

3.1 现代仓储管理的特点

3.1.1 实现“零库存”管理 所谓的“零库存”并不是等于不设库存,而是对于某一企业或组织来说,把自己的库存向上转移给供应商或向下转移给销售商,以实现自己的零库存。而实现零库存的途径主要有:推行协作、配套的生产方式;分包销售的经营方式;依靠专业的流通组织实现零库存;委托营业仓库储存和保管货物以实现零库存;实行逆流“看板供货”制度。

3.1.2 实施整合化管理策略 整合化管理策略是指把社会的仓储设施,各相关供应商、零售商、制造商、批发商甚至客户的仓储设施进行整合,达到企业仓储管理优化的策略供应链管理下的仓储管理,能够实现在动态中达到最优化这一目标,在达到满足顾客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库存,从而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整合化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方面:仓储成本最小化;仓储供应保证程度最大化;实现缺货零可能;有效控制资金使用;快捷迅速,效率优先,最快速度实现仓储进出。为了实现仓储控制的最优目标,需要协调和整合各个部门的活动,使每个部门以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通过供应链管理下创新的物流管理技术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改进,继而促进目标是能够实现。

3.1.3 计算机化与网络化管理 新科技革命以来,计算机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计算机可以把复杂的数据处理简单化,大大提升了仓储管理效率。同时,还有成熟的仓储管理软件的应用和网络的普及都使仓储管理的计算机和网络化成为一种趋势。

3.2 我国现阶段仓储管理的任务 仓储管理由简单到复杂直至现代化,是与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同时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某些技术、资金力量比较雄厚的部门,已经开始建立自动化立体仓库,仓储管理也较快地向现代化的方向迈进。但是,在一些远边山区和经济落后的地区,仓库还十分简陋,仍然处在简单仓储阶段,从总体来看,我国仓储管理水平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必须引进和吸收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持续快速地实现仓储管理现代化。现阶段,我国仓储管理的任务包括以下几点。

①从生产企业出发,为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企业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但当这种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社会主义的物资仓储企业,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仓储企业作为物资流通中储存物资的重要环节,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分忧。②搞好物资的收发、保管保养工作,确保入库物资的数量准确和质量完好。搞好物资从入库到出库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做到快进快出、及时供应,尽量缩短物资在各个业务环节的停留时间,加快物资运动速度。③认真开展仓储技术的科学研究,不断提高仓库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要迅速改变我国对仓储技术研究不重视、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的现状,尽快将国内外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运用到仓储管理中去。④建立健全仓储管理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仓储管理水平。必须有严格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来保证仓储活动各个环节都能够正常运行,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来协调仓储活动过程中各个资源之间高效运转。⑤掌握、监督库存动态,合理规划物资储备。仓储管理必须对各项物资的储备量予以正确的规划,并经常监督检查使得储存物资数量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⑥确保仓库和物资安全。防止火灾和防止盗窃,以保证仓库物资不受意外损失,是仓储管理的重要任务,一切物资均应存入合适的仓库,规定严格的防护制度,同时,教育仓库工作人员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企业及其财产,重视职工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曹翠珍.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09.

[2]郑洁.现代仓储管理模式探讨.东方出版中心.1989.

仓储管理概述篇7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及本企业经营决策,实施既定目标,维护资产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性和会计信息真实性、正确性以及保障经济运作的有效性,而建立全方位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企业生产经营业务全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通俗地讲,企业内部控制指的就是企业从确保自身经营活动的顺利展开即实现经营目标的目的出发,对内展开的约束性管理活动。通常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主要包括资产完整及安全、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目标等(财务管理为其重要体现内容),主要目的是对企业管理制度予以建立健全,对管理方法予以完善并尽可能优化企业资产管理。

二、仓储管理的概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仓储管理指的是对仓库及内部存储的物资展开有效管理的过程,其目的是对仓储资源予以有计划、有组织的协调、控制及利用。在供应链管理上仓储管理占据重要位置,其布局、人员配置及设施配备等一系列的规划和建设均可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企业供应链管理。通过高效、科学的仓储管理可对企业物流管理体系予以优化,促使企业的运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并对供应及需求的关系加以有效调节。目前,我国仓储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1.仓库数量较多、结构并不合理:

各行各业处于自身需要常会建立仓库,这就造成仓库数量较多且都集中于交通便利、经济繁荣的位置。大部分仓库中的制造工作不可逆,若有任何材料不符合要求或者缺少必要物料,则会直接影响生产工作,因此库存结构保持合理化在企业仓储管理中有重要意义,若结构合理化无法实现则会导致部分地区的仓储能力欠缺、部分地区的仓储剩余量大这一两极分化现象。而目前多地仓库存在物资严重积压、物资管理混乱、摆放位置混乱等,导致仓储效率受到严重影响。

2.仓储人才严重缺乏:

仓储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具备专业技术的仓储人才及仓储管理人才,然而我国目前仓储人才储备十分欠缺,相关统计显示,我国近几年物流人才缺口高达150万,尤其是仓储管理人才的缺乏十分突出。

3.仓储发展不平衡,机械化、自动化发展欠缺:

大型企业仓库多引入了先进的搬运、装卸设备及高层货架仓库等,而仍存在众多企业实施人工操作,导致仓储发展极不平衡,这必然会对仓储行业运行的整体效率造成影响。

三、企业内部控制在仓储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我市某公司在仓储管理中即存在仓库结构不合理、人才欠缺、机械化发展不足等问题,为改善这些问题,其在仓储管理中引入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经过一段时间实施后,仓储管理效率及利用效率均有明显提高,这说明在仓储管理中有效应用企业内部控制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的运用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保持记账员与保管员岗位分离:

在仓储管理中应明确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及权限,确保记账员和保管员岗位分离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仓储管理不同岗位相应管理制度,真正落实不相容岗位互相分离,互相监督并制约,防止出现舞弊事件或疏漏。

2.建立定期轮岗制度:

根据实际人员配备情况建立定期轮岗的制度,主要包括保管员和记账员的定期轮岗,符合条件的记账员及报关员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轮岗,轮岗间隔时间以2-3年最佳,而在具体设置轮岗间隔时间时,应遵循风险控制、效益及成本控制等相匹配的原则。另外,还应对各岗位的职责与工作标准予以明确,以免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等问题,同时还应展开有效的人员工作绩效量化考核。

3.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并严格执行:

在仓储管理中,定期盘点制度应作为管理制度的最基本制度之一,同时应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这一制度严格执行,从而对日常管理中积累的问题予以良好解决,并随时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疏漏,且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能够为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等提供有力保障。

4.对现代信息技术加以利用:

企业需以各种存货的当前库存、采购周期为依据,并与企业的生产计划、经营计划及市场供求关系等予以结合,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予以充分利用,对存货采购数量及日期予以合理确定,时刻保证存货库存处于最佳的状态。

5.严格做好各环节工作:

对入库验收环节予以强化,并对验收标准、方法及程序予以进一步规范,仔细查验入库存货质量、数量及技术规格等,务必保证验收合格,方能准许办理入库。

6.组织仓储人员定期培训与交流:

通过展开定期培训和交流可以对员工存在的疑惑进行及时解答,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管理能力及业务水平,促使仓储管理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另外,还应将定期培训及交流纳入管理制度中,实现员工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

7.创造科学、合理的仓储人员考核制度:

在仓储管理中,应尽可能防止因管理不善或责任心欠缺造成的存货短缺、积压毁损现象,同时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严格根据仓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实际情况、工作成效等综合考评,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仓储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营及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在仓储管理中应用企业内部控制是避免仓储管理出现舞弊行为及疏漏、错误的重要方法,同时在企业成本控制中也有良好效果,可促使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稳定而持续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总体效益。

仓储管理概述篇8

关键词: 仓储管理价值链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仓储管理也被称为仓库管理,是指对仓储货物的收发、结存等一系列活动的有效控制,仓储管理目的是为保证仓储货物的完好无损,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传统的仓储管理还需要在上述活动基础上,对仓库类各类货物的状况加以分类记录,对货物的数量、品质、所在的位置、归属的部门、订单及仓储分散程度等情况进行综合管理。

当前,我国传统的仓储管理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传统仓储管理的两个目标即降低库存成本与提高服务水平还没有实现。同时,现代物流思想和提供专业的一体化现代物流服务的仓储管理远远没有落实,仓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无法实现。具体表现在:一是仓储维持成本过高。仓储成本可以分为固有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部分。固有成本包括仓储设备折旧、仓储设备的维护费用等,据了解,我国仓储设备折旧率达到15% , 超过标准的年折旧率6个百分点,同时维修费用不断提高。变动成本与仓储数量的多少相关,包括变质损耗、保险费用、仓储物品的毁损、货物的搬运装卸费用、拣选整理费用等,这一方面也在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工业产品直接劳动成本所占比例不足工厂总成本的10 % 并且还在不断下降,而储存、运输所支付的费用却占生产成本的40 %[1];二是仓储成本主要是仓库维持成本;二是仓储布局不合理,库存容量紧张的情况普遍存在。一般企业仓库空间划分不合理,立体空间没有充分利用,导致仓库容量的浪费和仓库管理的效率不高;三是物流及物流服务的作为未得到有效重视。从本质上说,仓储不是生产,不是交易,而是为生产与交易服务的物流活动中的一项,物流是仓储的根本目的。通过仓库物流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的及时进货,调整生产、保持最优的库存量及改善库存结构、加速资金流转,从而大大降低了仓储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

一、仓储管理的价值链组成

1985年,美国哈佛大学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价值链的思想。价值链是指一个企业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企业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可分为两大类,即关键活动和支持活动。关键活动涉及企业的采购、销售活动、物流及提供售后服务等活动,可以概括为创造价值的过程。而支持活动则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以及财务和仓储管理等活动。涉及到供应商、零售商、最终顾客、银行、物流服务商等多个主体,可以概括为创造价值所必须承担的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在价值一定的情况下,首要的选择就是降低成本,以低成本取得高于同行业的收益,以低价格的产品占领市场,而在生产本身成本无法压缩时,降低仓储成本成为不少企业的重要选择。

企业仓储管理的价值链有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一是支持生产。主要是通过仓库对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进行储备,保障以经济和及时的方式向企业提供零配件,实现企业长期稳定的生产。其中包括入库订货、接货、验收入库、出库4个主要环节。二是现场储备。对于一些品种有限或者具有高度季节性的产品,安排直接从生产厂商进行装运,以大大减少运送时间,满足客户的特殊订货要求。三是配送分类。根据生产的预期,储存多种产品,对产品进行组合装备,减少与供应商和客户沟通的次数,还可以形成更大的装运批量,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从价值链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为了节约仓储成本,首先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保养。一般来说,生产和消费不可能同时间完成,企业生产必须要有一定的原材料和库存,要加强仓储的科学性,加强计划性和合理利用各种原材料,做好保养工作,避免材料的积极和无意义的损耗。其次是要做好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时处理好如现场储备等特殊订单,更加有效的发挥仓储在联系客户和市场的中间作用。最后是加快物流配送等物资周转工作,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效益,更好的实现成本领先战略。

二、仓储管理的电子商务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价值链理论得到更多补充和创新。哈佛商学院的雷鲍特和斯维奥克拉在1995年提出虚拟价值链理论,认为当今每个企业都在两个世界中竞争,即管理者可感知的物质世界及由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后者指电子商务这一新的价值增长点。电子商务的应用主要有B2C模式(Business to Customer)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2C模式(Customer to Customer)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B模式(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就我国仓储管理的实际来说,更多采用B2B、B2C模式,即企业与企业(消费者)之间,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方式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这种模式能帮助企业在每笔交易中匹配到最佳的合作伙伴,完成从订购到结算的交易行为。

电子商务在仓储管理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一是电子化采购。就是通过互联网管理企业的采购流程,实现企业对产品、原材料、非生产性产品及服务等的电子化、网络化的采购,这样可实现企业内部有组织、有计划的统一管理,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现在的电子化采购软件可分为3类,买方桌面购买系统。它可帮助企业员工通过桌上电脑进行购买。买方中央采购管理。帮助企业经理及专业买家管理采购流程、分析交易资料及进行供应商管理。卖方应用软件。帮助制造商、分销商通过网络销售货品,它通常包括电子目录及电子交易订单的产生功能等;二是电子货物运输及跟踪。采用网上货物跟踪系统,使客户直接进行查询以获得货物的状态信息,还可以了解运输方面商业伙伴的数据信息,从而减少货物的库存天数,缩短货物中转时间,加快贸易流通;三是网上支付。就是在网上进行买卖双方的金融交换,交换的内容通常是由银行中介或法定货币所背书的某种形式的数字金融工具,如加密过的信用卡号码、电子支票或数字现金等。大部份的企业依靠专有的金融电子资料交换(FEDI)网络来处理企业支票或本票交易;四是实现采购与仓储的动态平衡。采购与仓储是企业重要的经济信息。以往企业往往是采用电传、电报甚至电话传递订货、发货、到货、压货、换货、退货等信息,一般见到货款银行汇款单据传真件才可以开据产品出库通知,以手工方式把以上信息录入到采购与仓储系统中,存在着信息传输效率低,可靠性、安全性、保密性差的缺点。电子商务运用,可以使采购、销售与仓储的信息同步化,建立物品的询价、采购审批和票据录入系统,建立库房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入出库系统,建立销售客户信息、产品报价、订单审核和发货通知系统;建立财务银行查询和支付系统等;五是大大提高了物流配送的效率。在传统的物流配送管理中,由于信息交流的限制,完成一个配送过程的时间比较长,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周期会大大缩短,物流配送管理过程变得简单和容易,在商流和支付都实现了数字化传输后,物流配送的效率和速度大大提高。

电子商务应用在仓储管理中,还存在以下困难:一是企业缺乏应有的成本意识。有些企业,还没有把仓储成本放在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很多企业仍一直采用原始落后的手工的方式处理库存,效率不高,漏洞百出。还有些企业只按上级指示硬性摊派建设,不考虑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基础条件和承受能力,脱离企业的发展目标。电子商务的开展存在着盲目性、片面性,不但不能促进企业利润的提高,反而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化的建设和企业的预期无法统一,难以发挥B2B、B2C电子商务的巨大作用;二是信息普及率低,网络运行质量差。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决定着企业在电子商务下的竞争优势,大部分企业信息化总体进展缓慢,网络运行质量差。据统计,在15000家左右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只有10%左右的企业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约70%左右的企业拥有一定的信息手段或正在着手进行信息化建设,约20%的企业只有少量计算机进行财务和文字处理[2];三是企业及消费者认证制度的滞后。认证问题由银行解决,目前,申请数字证书的价格比较贵。大部分企业都还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可见, 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申请第三方认证中心的数字证书的重要性。如果企业要扩大自身的网上业务, 就必须充分认识身份认证的重要性, 积极与认证中心配合, 减少纠纷。目前,我国B2B ( 企业对企业) 支付服务还处在探索阶段,企业与企业开展商务时较少利用网上支付方式结算。这是由于B2B 涉及的金额巨大, 国内CA 认证还不规范等原因, 企业与企业之间应用电子商务还需要一定时间等。

促进电子商务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对策如下:一是以合理库存为核心,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传统的企业供应链包括生产厂家——经销商——批发商——商店——顾客等几个环节,每一环节都需要或多或少的库存,需要建设一定的仓库,这样提高了仓库的负担也延长了货物流转的周期。为此,以合理库存为核心,优化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一方面是整合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利用互联网技术, 实现分店(部门)数据快捷汇总, 使下属单位的经营数据、业务单据等销售信息及时准确地上报和汇总到总部, 同时通过网络技术使企业总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共享经营数据, 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企业的统一采购、统一分销。另一方面是优化外部供应链管理,实现企业与供应商在线新品查看、电子订货、电子支付,共享商品销售、库存、促销信息, 让供应商一起参与商品管理、库存管理和自动补货,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减少商品的缺货和积压情况等;二是以有效物流为重点,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传统意义的仓储,重点在储存而非流通,工作重心在于货物的安全保存。而电子商务方式下的仓储,本质上可以说是分拣中心和临时仓储,核心考核数据KPI 是流转的效果与效率。为此,要注意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客户管理、销售管理等系统之间的衔接。仓库管理系统不仅能实时查询产品的存放地点以及在供应链的存放地点,而且要运用实时信息准确、合理地在多节点网络中分配货物,提供仓储、配送、综合物流一系列的信息化服务;三是以安全库存为抓手,加强库存的监控和人才建设。以智能化库存监测和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集成物流设备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信息识别和信息管理系统等工具,扩大仓储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仓储作业差错,获取更大利润。同时,加强电子商务及库存方面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企业库存应用电子商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昶,基于收益管理的第三方仓储能力分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2]吴坚忠,零售业电子商务还差几成火候[ J] 中国商贸, 2001( 1).

上一篇:环境工程研究范文 下一篇:经济新常态内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