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网络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23:26

大型网络建设方案

大型网络建设方案篇1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赵屹,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大型网络建设方案篇2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摘要: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是建设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依靠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管理建设工程档案已经成为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的最主要途径和最有效的工具。虽然目前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但在网络化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建设单位档案网络化的基础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勾画出建设单位档案网络化建设的架构,并列出建设单位档案网络化的必要条件所需措施。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参考文献:

[1]赵屹,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大型网络建设方案篇3

园林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涉及诸多方面,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就已经在园林规划施工中引进了网络技术,用以指导各项任务。随后关于此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许多公司都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去研究信息网络技术在园林建设中的潜力和效益,甚至园林部门也开始了专业软件的研发。在园林建筑行业不断进步的同时,信息网络技术也迅速普及,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且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对新型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较低。如思想上不重视、技术投入不足、新功能未能得以实现等,以至于虽建立起了数据库,但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再加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园林施工越来越复杂,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是迫在眉睫。

2新型网络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1)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往往会将自己的审美观和意图在设计图中体现,而这一切要以大量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包括工程规模、布局图片等,都需要通过计算机加以分析,提前将设计效果进行初步展示。在此过程中,如若发现某些缺陷或需要更改处,可及时调整方案。现代化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可将设计效果更加精确地展示,使得设计方案的修改更加方便,同时方案的可行性更高,大大降低了施工中的风险。

(2)园林功能多样,除了实用,还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从布局方式、景观划分、假山置石等多方面进行设计,所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有必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对实际自然条件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科学的规划方案。包括建筑、植物分布以及各个景点之间的联系等,将理想的园林景观模拟出来。大致流程通常是先采集信息资料,然后输入计算机分析整理;由专业软件将这些分析结果转化为园林建设底图,初步设计施工方案;设计人员根据工程要求绘制出设计轮廓,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此构建三维立体模型;同时还要考虑空间结构和环保问题。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新型网络技术的结合,增强了设计的科学性,也体现了人文情怀。当前技术日臻成熟,利用数字化虚拟技术可实现设计方案到最终成果的转化。

(3)图像处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功能之一,新型网络技术的图像处理功能更加强大,可实现图像的后期处理。然后用彩色激光打印机将图样打印出来,再利用计算机的特殊滤镜功能完成图像的艺术效果分析。如有不满意之处,可及时修整。人们对园林的要求越来越高,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视觉欣赏,更需要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全面考虑并注重细节,对温湿度进行最恰当的设计,如此才能使园林建设既满足人们欣赏娱乐的需要,又能起到改善空气、保护环境的效果。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使最终设计更加规范标准。

(4)在设计方案经过多次调整后,可使用投影仪演示设计成果。设计理念、园林功能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三维动画相结合,并在其中插入图片音乐,最终将清晰直观的园林设计画面进行立体地展示。网络技术打破了空间限制,可实现各种文件的远距离传输,同样可将设计成品传输至异地,加强异地交流合作。

3关于信息网络方案的实际应用分析

3.1实例工程

某市新区规划中有一片空地,面积为25000m2,计划在此建一座现代化园林。既能吸收工业废弃,净化城市空气,又能供市民娱乐休息。资金有限,但又要保证园林质量,并体现独特之处。最终决定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设计施工中,提前根据各项资料合理地设计信息网络方案。

3.2信息网络方案

其优势有很多,如直观性强,可将园林全貌进行直观展示;内容详细,主次分明,表达的有条不紊;能够根据建设要求对所需资源和施工时间进行分析预估,把握后续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实时对方案进行调整;计算机的绘图和运算速度快且精确度高,可缩短编制时间。另外关键作业的施工进程能够有所提升,进而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编制信息网络方案通常要经过3个环节,先确定目标,然后分解项目,列举明细表。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原理有两点,一是利用网络形式来表述园林工程的各个阶段,并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展示;二是使用图解模型及相关计算方法所计算出来的计划关键工作,在时差改进的网络计划基础上,实现了更加有效的监督控制。

3.3信息网络方案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与普通方案相比,信息网络方案应用于园林施工中可节约很多成本。由此可见:通过信息网络方案的贯彻可以强化园林建设施工单位的管理权威,保持建设施工的资源管理的均衡状态。信息网络方案能够成为园林广场建设施工的管理方面的核心管理方法,这种方案不断地将园林建设施工单位的管理推向理想的顶端,使得单位更具有园林建设施工的活力。

(1)信息网络方案的实施,能够真正的管理好时差,从整体展开,规模管理,合理地管理好物资,使得资源均衡、施工人员能够在时间以及空间的角度分配好自己的工作,每种资源在相应的程序中都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在一定意义上缩短了工程的周期,取得的经济效益显著。

(2)如果刚开始的信息网络方案有效,(假设信息网络方案均衡),且达到系统的平衡效果,对某一单位的建筑施工程序进行系统的管理,周期明显缩短,相对普通方案节约了1/4的时间。与此同时,信息网络方案的实施,还增加单位信息网络方案的信度,使得整体的交工时间得到保障。

(3)将园林划分为3个区域,既使网络总图清晰,易于观察,又增加了计划的灵活性,便于单体计划的修改。这与园林建筑施工中变化较多的情况相适应。

4结束语

园林建设是城市未来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对园林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在园林施工中引进新型网络技术,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及时调整不足,以降低施工损失。

大型网络建设方案篇4

关键词:网络实验室;现状;方案;规划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具备网络配置、网络管理能力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作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校,如何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网络配置能力已经成为网络教学的重中之重。要培养学生网络方面的动手能力,在网络实验室里对设备进行配置的优良教学方案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也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起关键作用。

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设备的配置实训是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内容。学生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计算机网络原理,掌握了网络互联与实现的配置技术,才能为今后的就业、学习、研究网络奠定基础。

1网络设备配置教学现状

1.1强调实践,忽视理论

网络技术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课程,实验课程在教学中占很大比重,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教师在授课中往往片面强调实验和动手的重要性,忽略理论作为技术研究与学习基础的事实,忽视理论知识对实践动手调试的前期指导、规划和分析作用[1]。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不能建立清晰的网络技术知识理论体系。

有的教师甚至将几个特殊案例的实践动手调试作为网络互联与实现配置教学,根本不对网络理论知识作相应阐述,教学中即使涉及必须要用到的网络技术原理内容,也只是偏重实验环境下的教学,这样做,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1.2追求硬件高配置,忽视规划软指导

在开设网络技术课程时,过分追求高配置实验环境,投入过多资金建网络实验室,大量购进先进网络硬件设备,却忽视实验教师的网络规划、组织和管理方面的软指导,没有真正理解网络是研究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学科,计算机的思维模式只能是遵循人的思维模式的真正含义。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指导教师的项目分析与规划,学生拿到实验后,仅靠直接动手调试,用几条简单的命令去解决一个网络技术问题,这样的思路如何能达到深层次学习网络的目的。

1.3重就业比率提高,轻就业形势分析

调查统计显示,大多数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泛,91%以上的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能找到工作。但是,深入了解其从事的工作岗位后,我们发现他们中在网络技术岗位上从事局域网管理与维护、网站管理与维护、网站程序设计及开发等工作的人员不多,80%以上网络专业毕业的学生都是在从事计算机销售与售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工作,他们处于计算机技术人才链的低端,就业质量可想而知。[2]其原因在于高校学科体系培养模式的课程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特征不明显,只注重单点知识的培养,忽视综合实用技能方面的培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综合应用能力差,不能胜任网络技术工作。

2网络设备配置教学方案改良思路

2.1对网络实验室硬件设备的建设改良

在进行网络实验室硬件建设时,应注意合理规划,不仅考虑满足建设需要,还要密切关注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态势,尽量采用先进的技术、现成的校园网平台和合理的资金去建设网络实验室,使建成后的实验室能使用高校原有的计算机作为网络调试终端,既能满足在本地实验室进行网络实验,也能通过校园网络远程登录后经认证进入对网络设备进行调试。[3]按此要求,每个网络实验室可以建成能同时满足42人至56人进行实验的网络平台,按需配备6至8组独立的实验平台,每组实验台至少配有2台2层交换机、2台3层交换机、2台路由器、1台防火墙、1台无线接入设备、1个VoIP语音模块和至少两个高速异步串口模块。达到每个实验台既可单独进行相关的实验,也可以配合其他平台进行实验,完成更为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验。

2.2对实验教材、实验方案配备的思路改良

每门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应有专门的教材、方案,包括实验项目具体名称、实验详细内容、每次实验所需硬件设备、网络拓扑结构图、实验人员分工和实验详细规划、设计思路等。利用这些内容丰富的专业实验教材或资料手册,对每个实验的教学目的、实验真实环境、实验所需用到的设备、实验设备间如何连接、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验证等内容进行实验的开展。也可将该门学科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教学资料汇总成册、编录成书,按照其教授的实验内容、详细的实验方案来作为实验用书,让学生充分利用书中经过无数次实践的组网方案进行实验。

2.3对网络设备配置实训时间的安排布置改良

实训课程尽量与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同学期进行,这样便于理论指导实践。尽量不采取先计算机网络理论课,后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实训的教学方式,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如果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在实训课上,他们就会很快编写出实现步骤、调试命令,从而更有兴趣去学习下一节的课程。反之,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掌握得不好,实训课就会反映出来,这会促使他们回过头来重新拿起课本学习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第二次完美结合,它可以提高学生理解网络、调试网络的能力,最终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对高水平师资的培训力量、培养力度改良

我们应选用既有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调试能力的教师担任网络设备配置实训教师,以便学生得到充分的指导。因为,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网络规划、网络分析,学生理论搞懂了,实践起来才能得心应手。[4]同时,我们还选用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调试的教师,用其丰富的经验帮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技术,从而节省学生宝贵的实践时间。

3网络设备配置教学方案设计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让学生对网络设备配置有总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组网、互联与设备配置实训进行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组网整体技术。参照此要求,我们按组网步骤将教学方案设计分为以下几方面。

3.1组网基础教学方案设计

从目前较常用的星型网络拓扑着手设计教学方案,其涵盖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改变以往传统组网基础先从理论着手进行教学的顺序,转而按上述教学内容、学时、教学方式教学,让学生从对网络完全不了解过渡到对网络有一个浅层次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组建一个小型计算机网络所需要的硬件设备有哪些,对最基本的传输介质――双绞线做到能按不同标准做出T568A、T568B线序,掌握网卡的安装,熟悉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简单的参数配置,基本认识清楚计算机网络基本运行环境,这对下一步具体开展网络设备配置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先导作用。

3.2交换机教学方案设计

从交换机的应用角度着手,设计教学方案,方案分为基本配置与高级配置实验内容,具体教学内容如下表2所示。

按上述内容进行分设备单项教学,让学生实际操作实训,达到掌握交换网络中最常用的设备――交换机配置技术,从对交换机进行基本的配置着手,进一步划分VLAN,掌握生成树协议操作,实现交换机的端口聚合,安全认证等技术,对实现与路由器设备的互联作好配置技术准备。

3.3路由器教学方案设计

从路由器在网络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着手设计教学方案,方案分为基本配置与高级配置实验内容,涵盖的教学内容如下表3所示。

在交换机设备配置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继续通过单项设备路由器配置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网络建设中较重要的设备――路由器的配置技术,熟悉静态路由,动态路由RIP路由协议,OSPF路由协议,广域网协议的封装以及PPP PAP、PPP CHAP协议的验证等内容,为下一步交换机、路由器设备互联形成真正的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做好全面的技术储备。

3.4综合实验教学方案设计

通过对单个网络设备进行逐一教学,在掌握了其基本配置内容后,结合运用交换机、路由器网络设备进行组建交换三级网和路由三级网,在此基础上进行来自实际典型应用案例的综合实验教学方案设计,[5]如组建某大型企业网络。首先,我们会告知学生该企业的相关情况――有多少人使用网络、组织机构如何、地理分布情况怎样、管理水平能力高低、网络应用服务多少等内容,让学生根据这些背景,运用所学知识,去规划、设计该企业的网络需求与网络拓扑结构。

通过上述实验,让学生做到综合运用网络实验室里的网络设备,了解搭建的实际网络环境,全面掌握整个网络组建的技术原理、实验功能、实验拓扑,清晰地掌握网络设备的实际配置,利用掌握的综合网络技能知识去优化这个网络,让整个网络性能发挥到极致,由此达到学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4结语

作为承担网络技术应用人才培养重担的普通高校,应该合理设计网络设备配置教学方案,在网络实验室的实验环境中与真正的网络建设接轨,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亲自动手进行搭建、调试、配置网络,让学生更直观、全方位地了解各种网络设备的应用环境,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标准的认识,直至完成整个综合实验过程,形成清晰的网络工程项目设计思路。[6]我们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充分利用理论知识由上至下地去分析网络规划、设计与调试,并提高自身网络技能和实战能力,成为符合网络一线需求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师范专科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现状与应对措施[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14(2):20-22.

[2] 胡亮,徐高潮.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教学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22(S2):155-157.

[3] 崔贯勋.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方案探讨[J].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06,10(5):19-21.

[4] 徐炜.网络实验室:轻松上大课[J].中国教育网络,2007,11(1):9-12.

[5] 陈康.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实践[J].正德学院学报,2006,14(6):47-50.

[6] 福建星网锐捷.锐捷网络实验室解决方案综述:网络实践教学专家[EB/OL].(2006-12-05)[2010-10-10]. . cn/plan/Solution_one.aspx?uniid=af03f8d9-ff2a-4a5c-826b-4bc5e0c876cd.

Teaching Programs of Network Device Configuration with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YANG Li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Baoshan College, Baoshan 678000,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the network subject, one-sidedly emphasize theory or on hands-on practice for the content of network device configuration, Caused not meet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by the network capacity of learners and the actual network capacity configuration.Need to have a practical and theory to improve training,for deepe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rograms with the network configuration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大型网络建设方案篇5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共建共享理论;共建共享模式

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提高档案馆信息资源保障率。遵循这一目标,努力丰富馆藏以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就成为各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也直接导致了各档案馆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建设模式。然而,各档案馆以一己之力,始终无法解决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能力的有限性与利用者档案信息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档案馆事业还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造成的结果,一方面是群体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则是个体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严重漏藏。基于此种形势,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念开始树立,然而,在传统条件下,档案信息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载体而存在,档案信息内容与档案文献载体不可分割,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中档案信息的共享问题实际转化为物质载体的共享问题,档案信息的可共享性得不到充分体现:一件档案(指载体形态)不能同时满足两个以上利用者的档案信息需求,另外,还存在档案信息传输等诸多障碍,因此,各档案馆只能立足个馆、围绕自身的利用者群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所谓的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很难得到有效实施。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使档案信息摆脱了载体的约束,档案信息能够实现跨时空的存取,真正做到一方建设、多方利用,档案信息的可共享性得以充分体现。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不但提供了档案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全新发展环境,而且,提出了重构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的迫切要求。近年来,一些档案界同仁对此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本文仅就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及共建共享模式问题谈几点个人思考。

1 思考之一: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与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有何异同

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档案馆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积累和合理布局,以满足、保障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的全部活动,具体包括宏观建设和微观建设两个层面,宏观建设是指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国际间根据需要而进行全局的档案馆信息资源布局和协调发展工作;微观建设是指各个档案馆对档案信息的收集、组织、管理、贮存等工作。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指网络环境下在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过程中,各档案馆之间建立广泛的合作、协作、协调关系,宏观布局和科学规划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共同揭示、建设、开发和利用档案馆信息资源,追求对档案馆信息资源的完备保障,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档案信息需求的全部活动,具体也包括宏观建设和微观建设两个层面。不同的是,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微观建设即馆藏建设可以独立于宏观建设而存在,而网络环境下,基于共建共享的档案馆信息资源微观建设如果脱离宏观建设就失去了共建的意义;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是在微观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宏观建设,而基于共建共享的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是在宏观建设的指导下开展微观建设。可以认为,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是微观建设决定宏观建设,而网络环境下基于共建共享的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是宏观建设决定微观建设。因此,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与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在建设范围和服务范围两个方面存在不同的效果。(如下面的图1、图2、图3、图4所示)。

1.1 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与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在建设范围方面的比较

图1和图2分别反映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和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所产生的不同建设效果。在图1中,由于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是在微观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宏观建设,因此,各个档案馆所建设的档案信息资源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重复现象,甚至有部分档案信息资源重复现象十分严重(如图中交叠部分所示),重复建设就意味着档案信息资源覆盖范围的缩小,因而不利于提高档案馆信息资源保障率;在图2中,由于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在宏观建设的指导下开展微观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在宏观布局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避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馆信息资源保障率。

1.2 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与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在服务范围方面的比较

图3和图4分别反映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和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的不同服务范围。在图3中,由于各档案馆是在微观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宏观建设,因此,个体档案馆信息资源的服务范围之间存在交叉重复,使整体档案馆信息资源的服务范围小于个体档案馆信息资源服务范围之和,只有图中交叠部分所示的利用者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共享档案馆信息资源;在图4中,由于各档案馆在合作协调的基础上共同发展档案信息利用者群,因此,服务范围得到最大扩展,并且,可共享档案馆信息资源的利用者范围就等同于全体利用者。

综上所述,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是否将系统布局和科学规划放在首位,是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与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的根本区别。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立足个馆,强调依赖个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来满足特定利用者的档案信息需求,不能在根本上放弃“大而全”、“小而全”的建设理念。而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以系统布局和科学规划为出发点,强调以整体的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来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完备保障,以满足社会对档案馆信息资源的需求(包括潜在需求),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广度(覆盖范围)由整个共建系统来保障,而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专深度则由各档案馆来保障。

2 思考之二: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对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有何影响

2.1 对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中的建设原则的影响

2.1.1 对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中的实用性建设原则的影响。实用性建设原则要求根据档案馆的服务任务和服务对象的需求来建设档案馆信息资源;而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则要求每个档案馆在所负责的建设范围之内来建设档案馆信息资源,不再强调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实用性而更加注重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完整性。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中,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中的实用 性建设原则应该调整为完整性建设原则。

2.1.2 对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中的系统性建设原则的影响。系统性建设原则要求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系统性要与档案本身的系统性、利用者自身需求的系统性、保存和传递的系统性相一致;而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虽然仍对系统性建设原则有所要求,但系统性建设原则的内涵却发生了变化,它除了要求各档案馆自身建设的系统性之外,更加强调共建共享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系统性建设。

2.1.3 对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中的特色化与协调性建设原则的影响。特色化与协调性建设原则要求各档案馆分别建立自己有重点有特色的专门化的资源体系,从宏观的角度形成类别齐全、类型多样的综合性资源体系。而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本身就是特色化与协调性建设原则的体现,但应该注意的是,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所要求的特色化与协调性建设原则是在分工协调的基础上建设特色资源,而不是各档案馆在自主建设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寻求协调,所以,分工协调成为此项原则的主要内涵。

因此,根据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的要求,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应遵循系统性建设原则、分工协调建设原则和完整性建设原则。其中,系统性建设原则是共建共享系统的建设原则,分工协调建设原则是各档案馆之间的建设原则,完整性建设原则是档案馆微观建设的原则。

2.2 对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中的资源结构理论的影响

在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中,馆藏档案结构由全宗结构、等级结构、时间结构、文种结构和载体类型结构五个方面构成;而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依然要重视资源建设的结构,但对五个构成方面的要求应该发生变化。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结构理论是以全宗结构为根本,针对馆藏资源中每个全宗的等级结构、时间结构、文种结构和载体类型结构进行研究;在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条件下,全宗结构是由共建系统的分工协调所决定的,因其单一、覆盖面小而不再成为资源结构理论研究的重点,要求各档案馆对于所分工负责的全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领域从等级结构、时间结构、文种结构和载体类型结构四个方面都要完整收录,作为现实馆藏(或称物理馆藏)的建设目标。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基于共建共享的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馆藏应包括四个级别,即永久保存级、服务级、镜像级和链接级。其中,永久保存级的实质就是现实馆藏的建设级别,并且应该是完整级;而服务级、镜像级和链接级则反映了一个档案馆虚拟馆藏的等级结构。

2.3 对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中的档案信息资源补充理论的影响

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补充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档案信息的选择问题;另一个是档案信息的补充方式。其中,档案信息的选择决定档案信息的补充方式。

2.3.1 档案信息资源选择理论。在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补充理论中,一直存在着“价值论”和“需要论”之争,这些纷争都源于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补充不是以完整级为目标,从而产生了“档案信息选择”这一不可回避的问题。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要求将完整级作为建设的等级结构,各特定类型领域的档案信息选择问题已不复存在,如果还要讨论“选择”问题的话,那选择的重点应放在档案信息类型归属的选择问题上,即档案馆不再考虑某档案信息是否“有价值”或“有需要”,而应着重考虑其是否属于本馆所分工负责的类型领域。由于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要求将完整级作为建设的等级结构,所以,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保证品种的齐全;由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所支持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可共享性,复本理论所要研究的“重点利用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种档案的需求”问题得以解决,所以,传统的复本理论问题将不再过多地讨论,人们将更多关注不同档案信息的“可获得性”。

2.3.2 档案信息资源补充的方式。与档案信息资源选择理论的变化相对应,无论采取购入方式还是非购入方式,采取传统补充方式还是采取网络补充方式,原档案信息补充过程中的“选档”环节已不存在,档案信息来源的研究成为档案信息补充理论的研究重点。

2.4 对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中的资源组织的影响

在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条件下,传统的关于物理资源的组织问题,如档案布局、档案排架、档案收藏等仍然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档案信息保护研究随着档案载体形态的丰富而变得更加重要,但“完整级”和“永久保存”的要求使关于档案剔除研究不再有太多的价值。此时,关于虚拟档案信息资源组织的研究,在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体系中的位置变得尤为突出,这一研究,主要涉及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化问题和档案信息资源的揭示与整合问题。

2.5 对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中的档案信息资源评价的影响

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源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数量评价和质量评价两个方面,数量评价主要针对资源保障率、利用者满意率、资源对各领域档案的覆盖率;质量评价主要针对资源的信息容量、资源结构、资源的利用情况。这些评价标准,主要是依据实用性原则,立足各档案馆自身的建设情况所采用的。在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条件下所进行的资源建设评价,应该依据系统性原则,立足整个共建共享系统选择评价指标,既要考察各档案馆自身的资源建设情况,包括所分工负责学科领域的资源完备情况和利用者档案信息需求的满足情况,又要考察档案馆之间的分工协调情况,包括共建共享机制和虚拟资源的获取方式。由于强调整个共建共享系统的资源保障率,所以,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就不再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网络环境下基于共建共享的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同传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相比,在建设原则、资源结构、资源补充、资源组织和资源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二者共同的建设目标——提高档案信息资源保障率,使得这些变化始终没能改变资源建设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

“批判地继承”也许是对这些变化的最后诠释。

3 思考之三:目前我国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最佳模式是什么

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分类,按层次分,有中央型、地区型、省市型三个层次;按载体分,有纸质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电子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等;按结构分,有链式网络结构模式(第一级是部级档案馆信息资源中心,第二级为省级档案馆信息资源中心,第三级是地市级档案馆信息资源中心,第四级是县级档案馆信息资源中心)、根状结构模式(把国家档案馆作为全国档案馆事业的中心点,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馆作为国家档案馆的分馆,将各地市县馆和其他档案馆作为省一级馆的分馆,这样组织起来,全国的档案馆信息资源网络结构像树根一样)、纵向结构模式(指按系统建立的共享模式)和横向结构模式(指同 一地区跨系统共建的共享网络等)。然而,实现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能仅仅列举一些模式,更重要的是要选择最佳模式,实现最佳模式。笔者认为,选择确定我国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最佳模式,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适应性原则。此原则含两项内容:即适应国情原则和适应时展原则。(1)适应国情原则。我国的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必须符合目前的政治经济体制,而不能照搬外国模式。此其一。其二,还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若脱离此国情,资金不能到位,其“模式”也难以实现。(2)适应时展原则。2l世纪是网络化时代,选择确定我国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最佳模式,必须充分考虑到网络环境,寻找出适合网络化时代的最佳模式至关重要。

二是最大节约原则。此原则也有两个含义,其一,是说其模式应实现经费最省化,这就需要统筹规划,少花钱多办事;其二,是说其模式要便于利用者获取,节约利用者的时间和经费。

三是适度超前原则。由于既定的模式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又不能完全囿于现实,所以,选择和确定我国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最佳模式既要立足现实,又要适度超前;否则,将影响我国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程,还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充分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选择确定我国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最佳模式所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是渐进发展原则。所谓“渐进发展”,在此是指选择最佳模式时,必须考虑到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现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经过一个过渡阶段,而不能一次完成。所以,就我国目前之国情,必须选择那种过渡型最佳模式,而不是理想的一次性完成模式。因为,那种一次性完成模式既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又不符合我国国情。

五是因地制宜原则。考虑到我国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及地区间自动化、网络化程度的不平衡性以及档案馆信息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在选择确定我国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最佳模式时,必须采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原则,多种模式并举,使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充满活力和朝气。

根据上述原则,笔者认为,适合目前我国国情的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应当是:以国办为主、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过渡型模式。这里的“多元化”是指在不同地区(如东、西部地区)、不同系统采取灵活多样的共享模式。具体讲,西部地区应采用初级模式,先打好自动化、网络化基础,在各系统建立档案馆信息资源协作网,再建横向跨系统档案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最后,与发达的东部地区联网。东部地区:第一步,应分别在系统内实现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第二步,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实现地区性跨系统共建共享;第三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联成档案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实现地区间共建共享。当然,在东、西部地区实施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计划之前,应首先建立主导型的部级档案馆信息资源网络(由中央档案馆牵头,与一些特大型档案馆联合共建),指导、协调各系统及地区级档案馆信息资源网络建设,这样,全国的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就会健康顺利地发展。上述模式可以简述为:以国家投资为主,以部级档案馆信息资源网络为主导,东、西部地区分别分步实施,先系统内共建,后地区性共建,实现集中与分散管理的过渡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待这一过渡型模式实现后,再建立全国性跨系统跨地区的真正的无边界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实现全国档案馆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方宝花.关于浙江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赵红新.浅谈档案信息资源共享[j].陕西档案,2008(4).

大型网络建设方案篇6

关键词: 实验实训;体系架构;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4-1241-03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Experiment Center in Network Technique

ZHANG Zu-ying

(Nanjing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8,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is training the practice ability, creating ability of students,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raising teaching level and usage performance completely. So we should carry on the coope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with the core of the student work,plan the whole structure of the training centre in detail.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the content of constructing a network training center, carrying on the coope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the professional of network, forming the study center with business enterprise atmosphere, putting up the certificate of related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technique item, and establishing a whole set of scheme in planting talented person.

Key words: practice and training; system structure; construct program

1 引言

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技能培养知识体系,他包括教育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内容上应该着重体现理论性、知识性与实践性三者的紧密结合。具有企业环境的实训中心建设是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对实训中心进行系列化规划,可以避免内容的重复、遗漏,课程练习之间的相互协调和良好的关联。达到以行为过程,培养能力的目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通信及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迅猛发展起来,从而也带来了网络技术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网络技术教育和人才培养成为职业院校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在网络人才的培养中,要充分依托IT行业,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建设网络实训环境,为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信息化职业技术人才。

2 网络实训环境的体系架构

网络技术实训环境建设为教学规划类项目,组织建设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支撑网络专业教学及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所用。在校内建设具有企业环境的工程中心,符合校企合作内涵精神,满足高职人才培养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顶岗实习的重要途径。

实训环境的体系架构核心价值在于对不同层次培养要求,均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网络工程中心具有,适合高职学生的,培养“技术型”人才,使学生能更快找到工作,进行的是角色培养,项目式教学,体现“实用” ,实训项目做到实用性、易管理;适合高职学生技术升迁的,培养培养“专业化”人才,使学生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进行的是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实训,体现专业,具有易实践、全类型、专业级内容;和适合培训的,培养技能型人才,使之能成为企业欢迎的员工,进行的是岗位培训,目标导向教学法,体现易学易用,实训项目做到易教、易学、易管理。

实验实训项目建设要实现核心价值,需要有新的实验实训架构,在这个体系架构中并没有把设备作为重点,设备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载体,就像天平、试管一样是普普通通的设备。利用普通设备开设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实训才是建设的重中之重。即拥有这样一个理念:“坚持验证型实验实训、设计型实验实训、综合型实验实训、研究创新型实验实训的并重研发”。以倡导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现学以致用为宗旨。

3 网络技术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方案的创新点为集成新技术,将大型的企业局域网及广域网技术综合压缩,集中表现在这个项目中。同时根据高职理念构建符合企业环境的实训场所。

本方案集中了计算机网络低中高端技术,解决的学校的具体需要,也为其他的实验实践教学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建设方案。

在设计中,严格按照企业工程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所建成的网络工程中心具备实际的企业工程操作环境并符合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需要。能随时提供师生进行企业网络工程建设各部分的现场操作,能对社会上各种网络建设方案进行操作实现。所涉及的内容包含网络的各个方面:如网络工程布线施工,路由器、交换机及防火墙各种配置,局域网、广域网的协议配置及实现,企业网站的建设,数据服务器的建设运营以及集群系统、网络安全等方面。

在建设网络工程中心的同时,针对计算机网络专业情况,进行校企合作,形成具有企业氛围的学习中心,进行相关专业技能与技术项目认证,并制订一整套人才培养方案。

3.1 网络实训环境的网络拓扑

网络拓扑如图1,利用串口控制服务器将所有的网络设备的Console连接在一起,通过网络进行调试,串口控制服务器成为一组设备的核心,若干个串口控制服务器连接到网络上形成整体的网络实训环境。教师的PC和服务器都连接在网络上,再加上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等。可以实现一键恢复、广播教学、监控教学等一系列管理功能。

3.2 本地实验独立分组设计理念

每个逻辑实验组分别完成不同类型的实验。如果场所空间有限,可以将多个逻辑实验组合并到一个逻辑组中,形成综合实验组。模块化设计思路可以方便灵活地进行扩展。

3.3 多人协同工作的设计思路

CCM的每个端口都可以配置多台PC同时访问,因此一台网络设备可以允许多个学生同时进入。第一个进入设备的学生自动获得写权限,其他学生进入只能获得读权限。获得读权限的学生可以起到协作调试的作用。老师的PC拥有最高的权限,随时可以查看每一台网络设备的配置情况,做到不下讲台就了解学生对设备调试的情况。

为了方便教学在环境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效。为了方便学生参加考试,安装一台考场服务器,同时也可以作为文件服务器,为整个实验实训环境提供服务。如图3。

3.4 实验实训室环境的物理布局

采用的是岛式布局方式,每一个物理组成为一个小岛,每个组一般4~6个学生使用。如图4。

4 结束语

网络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具备计算机网络所有功能,能满足学生所有课程实验实训操作并能进行相关项目认证。在学校教学与学生学习上,能从点到面,从硬件到软件、从初级到高级,完整地重现企业网络建设整个流程,不仅能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更能实现与社会专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能为计算机网络专业提供与企业挂钩的网络工程实训中心,随时提供师生进行企业网络工程建设中各部分的现场操作,满足学生所有课程实验实训操作并能进行相关项目认证,能极大地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为学生学习与就业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保险,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徐善荣. 论高职教育中的实践性教育环节[J]. 职业技术教育,2002,(25):34-36.

[2] 吴瑕瑕,张伟. 专业实习课心理气氛评估模型的分析[J]. 职教通讯,2002,(4):56-58.

[3] 乔巍巍. 高职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 职业技术教育(教研版), 2001,(31).23-24.

[4] Drew Heywood. Windows 2000网络服务. 王奇睿,陈文飞译. 2002.

[5] 王利等编著.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6] 祝智庭. 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 中国电化教育,2001(2).

大型网络建设方案篇7

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从2G发展到目前的4G,通信系统包含近20种制式。飞机场、地铁、会展中心、体育场馆、商业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及场馆成倍增长,传统化的通信网络覆盖建设模式至今面临着多重挑战,例如:因新增系统而重新设计方案、多次进场施工、天馈系统重复建设而导致投资增加、因反复进场、漫天开价而导致物业协调难、物业协调费用高、楼宇或场馆处处皆天线影响环境美观、因天馈密集导致故障定位困难、通信系统繁多无统一规划导致信号干扰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集约化;无线通信;网络

对于如何实现多运营商共建共享、如何解决多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等方面,对话务高发区,建筑内的空间进行多系统的覆盖均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现介绍三类常见的集约化解决方案,即:合路器集约化解决方案、多系统合路平台POI集约化解决方案、新型光纤分布系统解决方案。可根据建设场景,通过一套系统,一次建设,统一协调,统一规划的方式,满足客户多系统、多业务同时覆盖的需求。

1合路器集约化解决方案

主要适用于网络较少的分布系统,例如:两家运营商室分共址合路器,要求无同频系统,或三家运营商共址,每家运营商的制式不超过两种,一般要求无同频系统。传统的合路器集约化共建共享解决方案虽然可以把多路信号进行合路,仍存在一些缺点,若合路级数过多(多级合路),会使得网络结构复杂,易引起施工,布线,维护,物业协调困难,同时馈线,接头连接不紧导致恶化互调和驻波,影响网络质量,合路器的出口方式固定,某些场景不利于走线;在安装上不容易进行固定。

2多系统合路平台(POI)集约化解决方案

多系统合路平台(POI)仅需一级合路,可实现2G、3G、4G无线通信网络全覆盖、端口还可做预留,方便后期维护升级、方案具有低互调,高隔离的特点,避免了干扰;且只在一个地点进行施工和布线,减少重复的天馈系统建设、可大大降低建设和维护难度、降低网络建设中接头连接不紧导致指标恶化的概率,多系统合路平台(POI)安装方式可根据客户要求设计,走线方便,故障定位容易,可根据客户需要选择带监控功能、便于后台维护,能满足不同接入系统的要求。多系统合路平台(POI)集约化解决方案适用于有多个同频系统、或系统较多、较复杂的室分场景,如:地铁机场、大型场馆,交通枢纽等,POI系统可支持CTCLTE1.8与UCLTE1.8;CMGSM与UCGSM;CMDCS与UCDCS等同频系统、三家运营商共址,每家运营商的制式最少两种制式,且有同频系统的网络。如图1所示。

3新型光纤分布系统集约化解决方案

系统的主单元MU(MainUnit)与扩展单元EU(Extendunit)之间支持4级星型级联、扩展单元EU(Extendunit)与扩展单元EU(Extendunit)之间支持8级链型级联、扩展单元EU(Extendunit)与远端单元RU(RemoteUnit)之间支持8级星型级联、1个主单元MU至少支持256个远端单元RU,系统网络支持POE供电方式,因此,可以实现2G、3G、4G全网络、多信源、多系统同时、快速的引入,具备灵活、强大的组网能力,其中,主单元(MU)、扩展单元(EU)、用户单元(RU)三层网络结构可拉近用户与空口的距离,彻底实现室内深度覆盖,有效提升室分话务。如图2所示。光纤分布系统解决方案,适用于深度覆盖需求的场景,广泛应用与室分布线困难、物业协调难度较大场景、高层小区室内外协同场景、低层小区深度覆盖场景、商业街、商铺覆盖、校园覆盖场景,如大型社区、城中村,老旧小区覆盖等。

大型网络建设方案篇8

关键词:接入网规划设计;PON;接入网络建设模型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19-0088-02

一、规划总体思路

接入网络规划总体思路:宽带化、扁平化、融合化、IP化是接入网发展的趋势。大力推进光进铜退、优化接入网络架构、提升接入网多业务承载能力、促进语音业务IP化,是当前中国电信汕头分公司接入网络支撑客户和业务发展需要、实施战略转型的重点工作。

接入网发展目标是一步到位实现数据、视频、话音三网融合,推进“光进铜退”的总体工作思路为;(1)实现接入网络“光纤化”、“扁平化”转型;(2)全面实施宽带提速,保持带宽竞争优势;(3)规模部署无源光网络(PON)。

二、规划步骤

(一)制定规划标准和原则

1.接入模式选择原则:按区域、建设场景描述接入网络的建设模型,常用的接入方式主要有5种:光纤到户/办公室(FTTH/O),基于PON技术实现;基于PON的FTTB+LAN;基于PON的FTTB+DSL;基于光纤直趋P2P的FTTB;基于光纤直趋的宽带设备下移(FTTN)。

2.接入点和一体化机柜建设。

(1)接入点的分类。接入点从设备配置的角度可分成综合接入点、宽带接入点2类。综合接入点一般包括宽带、窄带接入设备或0LT设备;宽带接入点一般仅有宽带设备。接入点从面积规模上可分成简易接入点、普通接入点等。

随着光进铜退的推进,网络中引入了一体化机柜,一体化机柜(包括0NU的机柜)在网络架构、功能等方面与接入点一致,可看成是简易化的接入点。

(2)建设原则。PON网络的推进将减少对普通接入点的需求,普通接入点重点考虑在城市区域扩展(城市新兴区域)、移动基站、成片园区、网络汇聚节点等具备战略地位的重要位置进行建设;商业楼宇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简易接入点;一般住宅楼宇尽量采用PON网络进行覆盖,不再设置普通接入点。

简易接入点面积不宜过大,一般2~10m2;不配置空调,一般配置排气扇;原则上对于商业楼宇配置3小时的后备电源;配套设备应尽量简易化,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

一体化机柜应首选安装在楼道、车库、地下室等室内环境;在条件确实无法满足的情况下,也可选择安装在非露天的室外环境;最后选择无遮阳、无避雨条件的纯露天环境安装。设备分散放置的ONU机柜体积较小,尽量放置于楼层弱电井;应根据目标用户数选配容量合适的机柜;原则上不配备开关电源和蓄电池;置于室内的一般不考虑配备空调或热交换器,置于室外的可考虑配备热交换器或空调。

3.接入网络建设模型。根据业务发展的具体需求,针对区域和场景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接入模式:基于PON的FTTB+LAN建设模型;基于PON的FTTB+DSL建设模型;基于PON的FTTV(FTTN)+DSL建设模型;FTTH(0)建设模型。

4.信息箱标准化配置和使用原则。信息箱使用实行标准化配置,目前确定了四种标准化信息箱:室内箱2种(A型和B型);室外箱2种(c型和D型)。

目前工程建设中信息箱的使用原则:对有条件放置于室内的地方采用安装在楼道的A型和B型ONU箱。在FTTB+LAN情景下一般以A型箱为主要使用类型,B型箱作为补充。在FTTB+DSL情景下一般以B型箱为主要使用类型,A型箱作为补充。对旧区割接改造或新建区域现场没有条件放置于室内的地方采用室外型的c型和D型ONU信息箱。在FTTB+DSL情景下,需求在纯宽带96个用户情况下,且没有扩容需求时并不会在烈日暴晒下,采用小容量B型信息箱,B型箱没有配置热交换器。在需求大于96纯宽带用户且会在烈日暴晒情况下,应采用c型或D型ONU信息箱。

(二)区域划分

1.区域划分原则。分区域规划原则:一般以一个中继节点(端局节点)的服务范围规划为一个分区域;对单个分区来进行接入网点规划,汕头目前共有60个端局,可划分为60个分区域。

网络划分原则:每一个分区域划为若干个规划网络,以单个规划网络进行主干光节点规划。

2.确定网络内改造的问题交接箱和新建需求。采集宽带业务需求大而且线路超长的交接箱,根据区域划分标准,确定电缆交接箱归属的那一网络,根据客户属性确定需要改造的覆盖范围,制定接入解决方案,在电子地图画出以新建接入点。

对由于机房、设备、出局主干等原因而无法扩容满足近期需求或预备对目标交换局进行退网铜缆老化的区域同样将其归纳如对应的网络内,若确定需要设备下移,则一样在电子地图画出新建接入点。

三、宽带业务预测

1.各交换局的宽带用户预测:根据用户总量预测数,结合各区域的渗透率、年增长率、经济情况、文化素质等因素测算各区域的用户规模。

2.用户数量预测:将城区预测用户总数按交接箱为单位进行分解,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交接箱的计算结果逐个进行分析,对预测结果偏差较大的进行人工调整,新增的住宅区和工业区按其拟建规模预测其用户数,最终得出整个分局的预测用户数。四、规划思路及解决3-案

对于整个PON网络结构来说,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组网结构,包括OLT的组网结构、ODN的组网结构以及ONU节点的设置三个层次。

PON网络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一)OLT规划思路及方案

OLT规划思路:OLT建在母局。对于农村地区的母局,如果PON的建设量较少,可不建OLT,PON网络连接相邻乡镇的母局。

OLT规划方案:根据各区域的PON建设情况和母局位置、光缆的具体情况,对OLT进行布局。

(二)ONU规划思路方案

ONU规划思路:对于新建商业楼宇和城市住宅,采用FTTB+LAN的方式,宽窄带端口比一般为1:1。商业楼宇窄带端口略大于宽带端口,厂区、农村地区窄带端口大于宽带端口,城市改造区域的宽带端口一般大于窄带端口。

ONU规划方案:采用内置DSL的FTTB ONU、内置LAN的FTTB ONU及FTTH ONU设备。

五、结语

上一篇:粮食安全调研方案范文 下一篇:法治公安建设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