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2 16:45:41

大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

大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篇1

2:吉林省森工集团信息化发展前景与规划.

3: 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4: 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

二、论文撰写与设计研究的目的: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图.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1,论文(设计)研究的对象: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2,论文(设计)研究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最优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3,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问题: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10,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nextpage]

二),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5,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6,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5.论文(设计)阶段第五周次:进行第二轮实验,模拟环境(干扰仿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2.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三,论文(设计)实施工具及参考资料: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陈济彪 丹青 等 《计算机局域网与企业网》.

christian huitema 《因特网路由技术》.

[美]othmar kyas 《网络安全技术——风险分析,策略与防火墙》.

其他相关设备,软件的说明书.

1、论文(设计)的创新点:

努力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应用,摆脱将单纯的网络硬件设计为企业网络设计的模式,大胆实践将软件部署与硬件设计阶段相整合的网络设计方法.

题目可行性说明及预期成果:

2、可行性说明:

大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篇2

关键词: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施工管理;应用

引言

网络计划技术方法既是一种编制计划的方法,又是一种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但其在我国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不容乐观。

1 现行施工企业现状

1.1 普及率不高 我国现有施工企业规模和企业内部人员素质差异较大。据统计,中央直属和省级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高,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达40%左右;地市级施工企业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在15%左右;而县级及其以下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较差,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仅为5%左右。

1.2 管理水平低 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上,对计划执行中的监督与控制及计划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

1.3 深度不够 施工网络计划的编制往往只能反映整个项目中各工作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施工方法确定工作单元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编制深度不够,更谈不上网络计划的优化。

2 产生原因

造成网络计划技术在我国施工管理中应用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施工企业自身素质不高的结果。

2.1 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工程设计多变、工期的确定受行政干扰多、工程进度付款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联系、工程款拖欠等。工程设计经常变化给网络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带来很大困难,使施工企业应接不暇,无法使用网络计划实行施工管理;有些工程建设期限的确定违反科学规律,工程竣工日期一再提前也使企业无法按网络计划去组织管理;工程付款不及时以及付款时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结合,也在客观上减弱了企业应用网络计划的责任感。

2.2 企业自身素质的制约 ①传统工作方式的阻碍。传统施工管理采用手工管理,且很多工作都是靠经验来完成的,企业对实施网络计划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很多施工人员拒绝网络计划是因为觉得它会限制行动自由,没有传统管理方式那样得心应手。②施工管理粗放。施工管理中现场跟踪检查没有形成制度,随意性比较大,进度数据收集不全面、不完整,进度数据的整理、统计、加工、分析能力差,无专人负责等。③缺乏高素质管理人员。

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同时又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往往只注重施工技术的研究,进度的管理依赖于横道图管理,对网络计划技术知识的掌握不系统。

3 处理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施工企业提高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水平除了从源头抓起,尽快规范建筑管理体制,并制定有效的措施提高企业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积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要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高度,通过全面实施网络计划促进企业管理上质量、上水平。

3.1 规范建筑管理体制,为应用网络技术提供良好的环境 ①加强工程设计管理,合理确定建设工期。通过建立规章制度,促进工程设计和工期确定科学合理,严禁设计的频繁变更和建设工期的主观确定。②完善项目监理制度。工程监理在监督工程质量的同时,要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监理,保证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的一致性和协调性。③建立严格按网络进度计划拨付工程款的机制。工程款拨付与网络进度计划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企业应用网络计划进行施工管理的自觉性,同时也促使网络计划编制更可行。

3.2 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 ①制定有关规程,加强标准化工作。结合国情和行业特点,制定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和管理规程,统一画法、术语和各种类型的网络模型,便于推广和应用。②多途径培养人才。行业协会和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写实用的培训教材,举办网络计划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培训班,对施工企业的技术领导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和掌握网络计划技术;高等学校要增加现代化管理技术课程,使学生毕业后即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③开发适用的网络进度控制软件。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与施工企业应通力合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开发实用的网络进度计划与控制的通用软件,培训使用人员。

3.3 提高认识,注重实效,扎扎实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施工企业是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主体,施工中全面实行网络计划管理是提高我国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

3.3.1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重要性 网络计划技术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它能够提供施工管理所需的多种信息,有助于管理人员合理的组织生产。施工管理中推广应用网络计划方法必将取得好、快、省的全面效果,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对于这个问题,企业的领导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把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放在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去重视,逐步抛弃传统的凭直觉管理的方式,克服困难,投入一定的人力与资金,推动网络计划的应用。

3.3.2 采用易于控制的形式 横道图是工程技术人员最熟悉的控制形式,具有直观、易懂、绘制简便、所需时间少、费用低的特点,但缺点是不能反映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大中型工程的进度控制困难。

3.3.3 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紧密结合 网络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是建立在已知的施工方法基础之上的,施工管理人员除了熟知网络计划方法之外,还应了解各项工作的工艺及组织。根据网络计划法的性质和特点,并非应用网络计划法就一定能任意缩短工程期限,它只限于给管理人员提供应在哪些工作上合理赶工以及工期与成本的关系等信息,从而使增加的费用最少,成本最低。至于能否实施赶工,最终还是取决于施工组织方法和物质技术条件。因此,管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控制计划必须与工程技术人员紧密结合。

4 结束语

大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篇3

关键词 企业;局域网;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2-0153-01

虽然企业各部门分工明确,专业化分工利于自身优势的发挥,但对于企业整体而言,若没有系统的软硬件支持,各部门间很难实现协调统一,不利于企业正常发展。因此局域网建设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大课题。但随着企业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局域网在企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1 组建企业计算机局域网的必要性

企业计算机局域网是指在企业特定的范围内,将两台或更多的计算机连接为一个网络区域,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为企业全体员工进行信息交流和合作提供一个平台,以此提高办公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计算机局域网的建立,可以使企业当下的硬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节约费用开支,进一步实现办公信息化,告别纸质办公时代;可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共享,便于员工及时查阅信息和接受信息,避免重复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可以简化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的工序,降低管理费用开支;可以提高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力,加快业务级网络应用进程;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此外还可通过快捷窗口方便外界了解企业情况,利于企业社会影响力的扩大和知名度的提高。总之,企业建设计算机局域网是自身发展要求,是时代使然。

2 企业计算机局域网的设计探讨

2.1 企业计算机局域网的设计要求

1)应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因此企业应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为出发点,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设备效益最大化。

2)要经济可靠,企业应根据自身实力选择质量过硬、价格合理的设备和耗材,并设置全方位的网络安全系统,科学设计安全保密方案,从而确保局域网安全、高效的运行。

3)其技术要适当先进,在规划和设计局域网时,除了要考虑当下工作要求外,还应对用户需求和技术进行预测,以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需求。因此在设计技术时既要量力而行,又要适当的超前。

4)应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和开放性,企业应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操作系统、网管软件等,保持系统的开放性,从而提高其互联能力,同时系统设计还应保留适当的发展余地,以便实现前后期投资的连续性,进而顺利对系统进行扩展或升级。

2.2 企业计算机局域网的设计探讨

2.2.1 局域网结构选择

企业计算机局域网拓扑机构一般分为总线型、环形和星型三种结构,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是星型结构,它不仅利于系统功能的充分扩展,还利于开展系统维护工作,已成为当下企业计算机局域网的主流结构。在设计网络结构时,应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建筑特点,选择埋地或架空方式将企业办公楼中各部门间的主干线路连接起来,并与企业干线进行互联。其中主干线路可以采用多模光纤,因为其不仅通信量大,距离长,而且具有较高的抗雷电、抗干扰性能,也可采用超五类双绞线,但前提是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另外在连接系统的主干通信线路时一般采用光纤或双绞线。企业计算机局域网的基本结构设计如下。

2.2.2 网络设备选择

虽然企业组建的计算机局域网的具体要求不同,但在网络设备选择时都应坚持实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原则。由于大量信息数据存在于局域网内部,因此对路由器的要求并不高,对于大中型企业的局域网而言,可以选择中端类型的路由器,中小型企业局域网可选用低端类型的路由器,但是都要考虑其包交换功能以及端口数量。在选择交换机时,为保证网络安全运行,划分WLAN和控制所接入的每台计算机,可以选择可网管交换机,中心交换机中的三层交换机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同时骨干交换机的使用可以避免网络瓶颈的产生。针对防火墙应进行单独设计,并采用专门处理数据的网络芯片,同时借助系统操作平台,防止产生安全漏洞。对于企业计算机局域网而言,最好选择包过滤防火墙。此外企业在选择数据库或OA等服务器时,最好选用性能较高的服务器,若其性能满足不了实际访问量时,可以利用软硬件分担网络负载,也可以将现有的若干台配置较低的服务器组合成群集,以此提高服务器的综合性能。

2.2.3 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选择

当下Windows NT4.0系统在企业局域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该系统界面较为人性化,操作也相对方便,而且功能强大,对服务器的性能要求较低,基本能满足中小企业的网络需求,大型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更为先进的操作系统。而在选择应用软件时应根据数据库平台在事物处理、性能、复制机制、查询优化等方面的特点,杜绝盲目选择。

2.2.4 网络的安全设计

网络是整个系统的运行平台,而服务器又是网络运行的核心,其是否能够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业务的正常运作,因此应设计双机模式,在主服务器出现问题时,通过自动启动备用机以响应网络所有的服务请求,直至原先的主服务器恢复良好状态,从而保证接收数据信息的一致性,避免数据丢失。同时由于防火墙的维护功能较为被动,因此要配备相应的杀毒软件,如360安全套装,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并对杀毒软件进行及时升级和更新,从而有效防止病毒入侵和蔓延。为进一步维护网路安全,还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机房、设备、网络系统、病毒防范等管理制度予以明确规定,并设置病毒检测系统、用户口令、访问权限等,以此维护网络数据的安全。

有些企业需要借助无线网络弥补已构有线网络的缺陷,因此在设计无线网络时应以固有有线网络为基础,采用双绞线将无线AP连接到骨干网络上,通过多个AP的交叉覆盖,实现无线区域的无缝连接,以此帮助企业在无线AP群所覆盖的区域内访问整个网络资源。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计算机的局域网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作出详细而正确的规划设计。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实力,结合实际需求,选择最优的局域网设计方案,从而保障局域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提高企业办公效率和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海林.现代企业局域网系统设计[J].才智,2012(20).

[2]刘洪宇.企业局域网建设规划的探讨[J].应用能源技术,2012(37).

大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篇4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现状

自从我国加入WTO,就要求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要尽量与国际接轨,不断的参与到国际性的市场竞争当中去,国外企业参与到我国市场竞争中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为中小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中小企业在物力、财力和人力等各方面都远逊于国外大型企业。它们单个企业市场占有率低,市场开拓能力、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以及获取市场信息能力、融资能力不强,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中小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迫切需要解决市场营销问题,认真研究,妥善解决,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

二、网络营销成为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一种新的营销手段――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其理念和战略、原则和手段略有不同。传统营销是建立在传统的营销理念和竞争手段的基础之上的,网络营销集传统营销理念和手段的优势,有其自身独有的原则和方法。

在网络营销中,企业必须顺应环境的变化,采用新的竞争原则,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个人市场原则:在网络营销中,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适应个人的需要,有针对地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适应性原则:由于互联性的存在,市场竞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呈现出瞬息万变之势,企业产品能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个人需要,企业行为要适应市场的急剧变化,企业组织要富于弹性,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而伸缩自如。价值链原则:一种产品的生产经营会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增值。我们将其整体称作价值链。

企业不应只着眼于价值链某个分支的增值,而应着眼于价值链的整合,着眼于整个价值链增值。个性化原则:首先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个人习惯、偏好和品位,据此设计并生产出符合个人需要的产品。然后,企业找出同类型的大量潜在客户,把他们视作一个独立的群体,向他们出售产品。品牌化原则:为了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企业必须建立起自己网络品牌,而网络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尽管企业最初建立数字产品和基础设施的费用很大,但继续扩张的成本却很小,由此产生了新的规模经济。

三、中小企业参与网络营销的竞争战略分析

中小企业必须加强自身能力,改变企业与其他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对比力量,巩固企业现有的竞争优势:利用网络营销的企业,应对现在的顾客的要求和潜在需求有较深了解,对企业的潜在顾客的需求也应有了解,这样,制定营销策略和营销计划才能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便于实施和控制,顺利完成营销目标。企业在数据库帮助下,营销策略具有很强针对性,在营销费用减少的同时,还可提高销售收入。加强与顾客的沟通:网络营销以顾客为中心,其中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的相关数据资料。企业可以根据顾客需求,提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可大大地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的理性和知识性,要求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进行参与,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需求。

通过互联网和大型数据库,企业可以以低廉成本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入侵者设置障碍:设计和建立一个有效和完善的网络营销系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旦某个企业已经实现了有效的网络营销,竞争者就很难进入该企业的目标市场。因为竞争者要建立一个类似的数据库,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几乎是不可能的。

网络营销系统比传统企业营销有大的多的竞争能力,是可以获取更多收益的无形资产,提高新产品开发和服务能力。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可以从与顾客的交互过程中了解顾客需求,甚至由顾客直接提出需求,因此很容易确定顾客需求的特征、功能、应用、特点和收益。通过网络数据库营销,更容易直接与顾客进行交互式沟通,更容易产生新的产品概念。对于现有产品,通过网络营销容易取得顾客对产品的评价和意见,从而准确决定产品所需要的改进方面和换代产品的主要特征。稳定与供应商的关系。供应商是向企业及其竞争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和个人。

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一方面考虑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考虑时间上的需要,即计划供应量要根据市场需求,将满足要求的供应品在恰当时机送到指定地点进行生产,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和控制质量。企业如果实行网络营销,就可以对市场销售进行预测,确定合理的计划供应量,保证满足企业的目标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了解竞争者的供应量,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在供应紧缺时能预先订购,确保竞争优势。

四、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作为中小企业,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网络营销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有别于那些资金和组织较为健全的大型企业,因为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是创业型或者是发展型的企业。

企业实施网络营销必须考虑企业的目标、规模、顾客的数量和购买频率、产品的类型、产品的周期以及竞争地位等;还要考虑企业是否能支持技术投资,决策时技术发展状况和应用情况等。网络营销战略的制订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确定目标优势,分析实施网络营销能否促进本企业的市场增长,通过改进实施策略实现收入增长和降低营销成本;二是分析计算收益时要考虑战略性需求和未来收益;三是综合评价网络营销战略。企业在决定采取网络营销战略后,要组织战略的规划和执行,网络营销是通过新技术来改造和改进目前的营销渠道和方法,它涉及企业的组织、文化和管理各个方面。如果不进行有效规划和执行,该战略可能只是一种附加的营销方法,不能体现战略的竞争优势。

策略规划分为:目标规划,即在确定使用该战略的同时,识别与之相联系的营销渠道和组织,提出改进的目标和方法;技术规划,即网络营销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强大的技术投入和支持,因此资金投入和系统购买安装,以及人员培训都应统筹安排;组织规划,即实现数据库营销后,企业的组织需要进行调整以配合该策略的实施,如增加技术支持部门、数据采集处理部门,同时调整原有的推销部门等;管理规划,即组织变化后必然要求管理的变化,企业的管理必须适应网络营销需要。网络营销在规划执行后,一是应注意控制,以评估是否充分发挥该战略竞争优势,评估是否有改进余地;二是要对执行规划时的问题及时识别和加以改进;三是对技术的评估和采用。

大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篇5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 策略

abstract the lessons and experien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 for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are summarized. the coordinated configuration between hardware platform and system software of mi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plat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software are analyzed. the principle for mis construction which should be followed, i.e., construction by stages, effectiveness for a given period and endurance, is put forward,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and the result of applying it in practical works are expounded.

key words mis; construction; strategy

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mis)工程的组织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一条符合我国电力企业特点,能满足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的电力信息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之路,是从事这一系统工程的决策者和技术人员的职责。本文在结合组织东北电力信息网络及mis建设工作的实践,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的建设原则,并用以指导东北电力信息网络及mis建设实践,带动各基层单位的mis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为企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管理的手段与工具。

1 正确认识、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利用图1所示的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提出的“诺兰(nolan)模型”来分析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单位所处的信息系统发展阶段,可以发现大部分单位处于初、中级阶段,少部分单位处于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之中。其表现是:

(1)分散的、独立运行的事务处理(tps)较多,应用之间交换数据多数是采用手工方式,只有少数单位设有数据转换口或共享数据库。

图1 企业mis发展阶段的诺兰(nolan)模型

(2)少数单位有小规模的管理信息系统(mis),还没有中等规模的(即能覆盖几个职能域、信息共享的)mis,而且单位内部的数据还缺乏规范化。

(3)全系统的信息联网困难很大,除了通信和计算机设施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没有建立全系统的信息标准化管理。

(4)人们的信息观念、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传统的管理方式阻碍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与应用。

图2为90年代初的研究成果“米歇(mische)模型”,它进一步指出,企业综合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起步阶段、增长阶段、成熟阶段和更新阶段。这些阶段的特征不只表现在数据处理工作的增加和管理标准化建设方面,而且涉及知识、哲理、信息技术的综合水平及其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以及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成本效益的实时性好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应从5个方面来衡量发展阶段:

(1)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状况及支撑力度;

图2 分析信息系统发展水平的“米歇(mische)”模型

(2)企业核心业务应用和集成程度;

(3)数据库和存取能力;

(4)信息技术组织机构和企业信息意识;

(5)全员文化素质、态度和信息技术视野。

在相当长时期内,由于未能按信息工程的客观规律办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例子不多,因而使一些企业领导心有余悸,从事这项工作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信心也不足。

2 企业mis实用化困难原因分析

在我国开展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工作的难度大,成功率低。经研究分析认为有以下原因:

(1)人类经济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农业型经济阶段,工业型经济阶段,信息(知识)型经济阶段。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型经济阶段,同时向信息(知识)型经济阶段过渡。信息化起步较美国晚25~30年,较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晚10~20年。我国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观念、意识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距较明显。

(2)自从1946年美国应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开始,从计算机网络的综合布线,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从生产到网络协议、规约、规范、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各种应用平台软件投放市场、更新开发不断升级、不断改进等,几乎全是按照西方人的习惯而研制和开发应用的,并均由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这对于东方人,特别是以汉语为母语、写方块字的中国人来说,在应用开发、网上信息交流等方面困难很大,加之我们对此认识较晚,汉化的工具开发研制没跟上,信息交流的难度就更大。

(3)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对象或服务对象是人与运行机制,这与电力工业信息化的其它方面如调度自动化、无人值班变电所、火电厂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机炉协调控制系统(ccs)、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以及计算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信息化诸方面的研究对象和设备或系统相比,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呈现多变性、随机性的特征,因而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实际应用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4)我国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是世人可见的。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无法适应,企业组织机构、机制、人员等多方面的变化,使得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形成后,应用效果不理想,造成浪费。虽然一些单项应用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大型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地用于生产实践的范例很少。

(5)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没有进行企业数据环境建设,没有按照自上而下、面向数据的方式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和建设企业数据环境,进而指导自下而上,面向对象进行mis系统集成开发。一些mis扩展到一定规模后,网络就难以运行和管理,数据加载难度大,应用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与及时交流。

3 坚持mis建设“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的原则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遵循信息工程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确定发展目标,采用信息工程方法,科学地实施mis工程控制策略,是作好这一工作的关键。本文总结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原则,并以此较好地指导了在这一领域工作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mis建设的阶段性

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市场价格在不断变化,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平台开发工具在不断升级,而人们对信息网络系统及mis的认识与需求尚未达到成熟阶段,网络设备与信息资源开发组织也还不够协调,在此情况下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全系统信息管理的统一标准是不可能的,应分阶段进行。在初级阶段,采用集成与开发相结合,或先将原有设备与信息资源进行集成,为第二阶段实现统一标准、较高的数据共享打下基础。确定目标时一定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大型企业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包括企业全面业务信息过程管理也是不可能的,要集中精力解决企业领导最关心的、直接影响企业效益和效率、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突出矛盾以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和内容。例如mis实用化验收的必备子系统就是第一阶段的基本要求。此阶段内所建设的项目不必多,但要用好,以提高企业领导及各类人员的认识。在资金投入、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可以逐步加以解决。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和关键的问题是要应用,要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急需。一旦目标确定就应在总体数据规划指导下,尽快组织开发,形成成果并迅速组织应用,成熟一个应用一个,使繁杂的日常工作不断地被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所取代。调动和激励业务技术人员主动参与mis建设的积极性。衡量阶段性成果好坏的标志,就是集成开发的系统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逐步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工具。

(2)mis建设的时效性

由于我国企业目前处于改革的新时期,新、旧机制的转变,机构、人员变动较大,因此一个mis开发的周期越长,成功的概率就越低。这就要求在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内抓紧工作,在短期内实现阶段性目标并尽快投入实际应用,待用户需求提高后重新起动,保持经常性的使用。这样,企业领导就会感到投资效果好、见效快;应用者就会感受到确实解决了实际问题;对开发者来说其工作成果得到了社会承认,增强了信心。这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创造了条件。

(3)mis建设的持久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复杂、实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各级干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信息工程开发与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1)企业领导的支持与重视,是这一工作成败的关键。企业领导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指导参与程度,直接影响mis形成后的可用程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深度。

2)有一批热爱这一工作,熟悉本企业业务和具有较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软件开发能力的骨干,以不断进取、埋头苦干的精神使mis得以不断完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证。

3)企业进行mis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投资较大,约束条件较多。由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快,因此就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以保证开发、维护和管理的费用,使固定资产发挥作用。否则投资虽较大,作用越来越小,将造成前期投资的浪费。 4 实践与成果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现代通信网和计算机信息网,以及信息资源网和网络化的管理系统。后者较前者更重要,实现更困难。需要计算机信息系统分析人员、编程人员与各专业部门的专家相结合,互相学习,才能不断地完善mis的集成开发成果。同时必须协调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信息主干网络与广域网建设的关系,系统软、硬支撑与应用软件系统应用的关系,原有子系统的集成与新系统的开发的关系,总体数据规划与应用子系统开发的关系,集团公司与基层单位mis实用化的关系,近期mis建设与长期mis建设目标的关系等。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于1998年初适时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百日工作,抓住机遇,全面组织培养信息化意识,努力压缩“起步”、“蔓延”和“控制”各阶段时间,采用领导动员与专业技术讲座相结合、系统分析人员与业务代表相结合、集中研讨与分散交流相结合等方法,配合总体数据规划工作的同时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在全局范围内进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培训。整个工程经过22名系统分析人员和36个部门的70多名业务分析人员奋战100多天,产生了由47个主题数据库和280个基本表组成的13个系统中的全域数据模型。

在总体数据规划过程中,注意了系统网络的建设与机关干部、业务技术人员的培训同步进行。根据原有子系统的应用情况和工作急需程度,选择一部分子系统进行先期集成开发。在集成开发工作中,充分利用总体数据规划阶段性成果,减少后期修改。在信息资源开发和数据库工程中,强调了总体数据规划成果对后续应用开发的指导作用,由信息中心专业人员和程序设计人员以及业务专家组成56人的集成开发队伍,各个子系统开发小组结合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提出了每周的工作计划,多次滚动修正,确保总体目标的完成。课题领导小组定期对工程进度、质量进行全面协调与检查。1998年9月底,东北电力集团公司mis的20个子系统中已经部分或全部投入试运行,平均数据加载已达60%,初步应用效果已经得到用户的肯定,完成了第二个100天的工作任务。现在东北电力信息网主干网络已联接38个部门1050台桌面计算机和82台网络打印机。广域网络联接国家电力公司和吉林、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及电力企业有关单位的82个局域网,联接桌面计算机达28000台,基本构成了跨省、跨地区的超大型企业信息网络系统。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注重企业数据环境的建设,在总体数据规划的规范下,建立了适应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的数据库系统,形成了统一的信息分类编码体系。集成了办公自动化、计划统计、电网实时信息等20个子系统,积累了3至10年的主要历史数据,运用internet技术,建设了internet站点和“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体系,实现了综合信息的浏览查询,利用先进的系统平台与软件实现了对系统资源及网络系统的在线监视管理。1998年11月18日,中国东北电力集团公司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了由国家电力公司组织的实用化验收,并被授予mis实用化达标单位的称号。

5 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工程组织的各种关系如何协调处理,直接影响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的成败。

(1)前期准备粗、细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总体方案。由于因素影响多,现状调查和业务目标分析只能作较粗的处理,但目标与任务必须明确,资金与进度要有一定的裕度,以利于实践中进行修正。

(2)服务器、网络设备与操作系统、数据库的选择要匹配,否则就影响其中某项功能的充分发挥。要优先选择当前市场主推产品、成长性好的厂家,软、硬件支持与技术服务良好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

(3)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是搞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性选择。总体数据规划过程也应成为企业领导和业务人员提高信息意识、观念的过程。要正确处理好总体数据规划与数据库设计及子系统应用开发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总体数据规划对应用系统集成开发的指导作用,同时应用开发也要不断补充与完善总体数据规划。

(4)一旦工程项目确定,则应尽快组织网络建设。网络水平是通过应用来检验的。网络建设可分期进行,只要具备条件就应立即运行公共网络信息,例如intranet浏览器、e-mail、ftp、办公自动化等,这样既可检验网络平台建设水平,又可以起到计算机应用人员在网上自我培训的作用,增强使用者利用网上进行信息交换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支持数据库及子系统开发的数据加载、系统调试等工作。

(5)在进行大规模网络建设中,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主干网的建设,适时开通广域网,使网上信息资源尽快交流。通信网络建设也要尽量超前,如果专线通信条件不具备,也应使现有通信信道联网运行,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应始终把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与应用放在首位。切不可误入重视修路,轻视跑车的重硬、轻软的歧途。组织用户将历史数据送入信息系统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更是管理信息系统能否有生命力的关键,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解决。

大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篇6

[关键词]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4-0080-04

网络工程专业是随互联网的发展壮大而兴起和发展的,自 1998年被教育部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以来,全国已有近 300 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网络专业技术人才[1]。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基础开设,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各高校本着“培养高层次的网络规划建设、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应用人才”这一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增设通信原理、互联网工程建设与规划、网络管理、网络程序设计、网络安全等课程开展专业人才培养,与原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模式相近[2,3]。由于教学体系、教学实践经验的不足以及硬件设备更新换代的滞后,使得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工程能力相对较弱,毕业生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不够明显。近些年,由于低端网络人才市场趋于饱和,本科生就业市场上出现了“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聘不到合适人才”的普遍现象,导致部分应用型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出现萎缩或停招。这足以说明,“传统”网络工程专业亟需在专业内涵、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重大的改革创新。

1 “新互联网”时代大潮对网络工程专业 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经过40多年的长足发展,其产业变革席卷全球,颠覆传统行业的节奏也进一步加快。2014年1月8日,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的“2014互联网产业年会”上,互联网产业各界人士一致认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必然将在工业应用中扮演更加深入和广泛的角色,促进工业全产业链、全信息链的信息共享和协同集成。思科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2014展会”演讲中也对物联网的发展充满信心,表示:“这一转变已经开始,它(指物联网)将改变我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方式……2014年将是物联网发生关键转变的一年,并且到2017年,物联网产生的影响,将比整个互联网更为深远”。

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网络技术的兴起给网络工程专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只有正视这种汹涌的“新互联网”时代大潮,不断丰富和发展网络工程专业的内涵、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才能适应新网络时代的要求,培养面向企业需求的实践人才,焕发专业活力。本文分析总结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实践经验:“突出专业特色,彰显时代特点”、“优化专业层次结构,大类培养”、“加强实践,注重校企合作”,旨在探索一条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面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工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道路。

2 “新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工程专业的建 设思路

大连工业大学于2004年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经历了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迄今已毕业6届、300余名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通过对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统计可知,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四个领域:传统互联网系统设计及应用、Web软件设计与开发、嵌入式系统应用和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蓬勃发展,近几年嵌入式系统应用和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的就业比例逐年上升,已渐有超过传统互联网应用这一传统就业主体的趋势。根据这种现状,大连工业大学从2010年起着手改革新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就业优势明显加强。

首先,拓展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内涵,突破传统的“互联网建网、管网、用网”领域,以时代需求为导向,引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知识,拓宽专业领域;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既要培养传统互联网络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等层次的专业人才,也要培养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移动互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多领域专业人才。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优化专业层次结构,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制定“宽口基础+特色方向”的课程体系,开展大类培养。

最后,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一个跨学科、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专业,要大力加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既需要高校本身的努力,加大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加大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更需要社会、企业和学校的紧密配合,探索一条群策群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新模式。

3 拓展专业内涵,彰显时代特点

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射频标签和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实现人与物、物与物智能沟通和对话的网络信息技术[4]。近几年,国内申请增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众多,但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物联网课程体系规划不完善、教材建设计划不完备、师资力量薄弱、实验室配套设备缺乏和实验方案标准有待规范等问题。

实际上,在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传统网络工程专业已涵盖了大多物联网知识领域,拥有物联网网络层的学科建设优势,具备应用层的基础知识,需要补充的主要是物联网感知层的相关课程[4]。显然,传统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专业在知识结构上有很多共性,只要适当补充和调整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即可培养具有物联网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是“新互联网”时代两个最热点的技术领域和应用领域,根据新技术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重新定位了专业内涵,调整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补充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相关知识,制定了新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目的是培养面向工程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新”网络工程人才。新培养方案中将网络工程专业方向设定为4个方向:(1)传统互联网方向;(2)系统集成方向;(3)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方向;(4)Web软件开发。

4 优化专业层次结构,大类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是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基础、依托校网络中心工程环境开展学生培养的,具有坚实的教学师资和教学资源基础。为优化网络工程专业的层次结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网络工程专业采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联合的交叉大类“2+2培养”模式:前两年教学内容与计算机专业保持一致,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后两年根据专业特色,按照行业技术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设立了“传统互联网应用”、“系统集成”、“Web软件开发”、“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四个特色方向,形成合理、有时代特色的课程群体系(见表1),及有效的实践环节,从而保证学生在校学习内容和企业需求的有机接轨。

5 面向工程应用,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同样明确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网络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培养网络工程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本身的特点,笔者采取“校内+校外”、“校企联合”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对学生实践工程能力的培养。

5.1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坚持“面向工程应用,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原则。具体划分为“四层次、七类别”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四层次”是指学生应获取基础实验和认知能力、初步设计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和工程能力等四个层次的能力;“七类别”是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题训练、各类实习、毕业设计、参加创新和科研课题、职业培训等七个环节[5]。

根据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自身特点,针对“课程群”系列课程,开设综合性较强的专题训练实践环节,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又有利于与企业实训项目相结合、置换。例如,笔者将第七学期的“网络规划与设计专题训练”、“网络安全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网络管理+Linux系统运维”三个实践环节组合成一个综合性专题训练模块,引进合作企业的生产实践项目,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5.2 “校内+校外”、“校企联合”的创新与实践教 学模式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充分关注行业、企业需求,密切校企合作,建立了“校内+校外”、“校企联合”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

1)有效利用校内资源,将教学实践与实际生产环境有机融合。网络工程专业依托大连工业大学网络中心开展校级实践活动,将教学实践落实到生产现场,开展从校网络中心到教育网地区中心全方位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引入网络中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承担认识实习、操作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将网络中心技术人员的工程实践经验更好地融入到教学环节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勤工俭学,通过承担一定的网络维护开发等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专业实验室、学校网络的建设维护工作,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动手能力。通过上述方式,将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融入实际的生产环境中,使学生学以致用,既深化了对专业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突出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特点。

2)扩大校企合作。根据行业、企业需求,结合学校实际,笔者重新定位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建立了“企业岗位定制”教学;同时,加强校企教师的双向培训机制,与企业在学生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图1所示的四个层次实践课程体系中,强调培养过程中的企业参与,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专题训练环节,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接轨。

3)支持学生参与创新科学研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的“导师制”。从大学一年级入学开始,即进行专业介绍和行业发展规划,逐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方向,鼓励本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建立“导师制”师生研究室。教师带领本科生积极开展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建立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已参加了多项部级大学生创新与创业项目,科研实践能力大幅提升。

4)积极开展专业竞赛,以赛促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竞赛,以优秀获奖学生为榜样,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同时,通过联合开办的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红帽学院,鼓励学生考取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CCNA)、思科认证网络高级工程师(CCNP)等行业国际资格认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6 结论

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传统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讨论在“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将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高校传统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有机融合,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扩展专业内涵、优化教学体系、建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等一系列举措,大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探索了一条以行业需求为目标,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复合型、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曹介男,徐明,蒋宗礼,陈明.网络工程专业方向设置与专业能力构成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9):31-34.

[2]岳峰,王桢.浅谈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21):126-127.

[3]张新有,曾华,窦军.就业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156-160.

[4]熊聪聪,畅卫功,刘尧猛,张强.物联网技术下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12,(4):9-11.

大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篇7

随着改革深入和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借着改革创新的东风,“大众创业”已成为助推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因创业企业具有资源有限、身份具有流动性、生存率低等独特性,使得基于成熟企业发展而来的企业成长理论难以充分解释创业企业的快速成长现象。创业企业如何生存及成长已成为业界和学界亟待研究的问题。创业企业成长作为创业研究的一个核心主题,受到创业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视角从早期的创业者特质论,逐渐转变为创业者、产业结构与战略的匹配,以及包括资源、组织结构、过程的系统观点。学者形成的研究共识是不能再孤立看待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的作用因素[5]。进而,学者开始从网络视角探讨创业企业成长现象。Christensen等人的系列研究发现,创业企业能够快速成长甚至颠覆传统企业巨头的原因在于,它们更容易构建区别于传统企业的价值网络。目前,众多学者从网络视角探究了创业企业的网络规模、密度、多样性、中心性等结构因素对其成长绩效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创业网络的结构因素正向影响创业企业的成长绩效,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创业网络的结构是动态变化的,创业企业的成长绩效更多取决于网络的构建过程而非网络结构。这种分歧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先前学者更多强调了网络的结构因素,忽视了网络成员间行为的研究。依据社会学的主流观点“结构决定行为”,学者们主要考虑了创业网络结构对创业企业资源获取、信息传递所产生的作用,却忽略了创业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活动,创业者具有很强的行为能动性;二是先前研究可能缺乏对于创业企业所处情境的分类。有的创业企业所处的行业较为成熟,环境不确定性较低,而有的企业所处的行业则处于形成阶段,环境的不确定性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创业网络的作用以及创业企业的行为选择。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为能够弥合现有的研究分歧并恰当补充先前知识的理论边界,本文运用社会网络理论,探讨在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下,创业网络结构和创业网络行为与创业企业成长之间的作用关系。通过实证研究,揭示创业网络结构和行为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关系及其适用情境,一方面深化了创业网络与创业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弥补了先前研究重视网络结构而忽视网络行为的不足;另一方面在理论层面上拓展了先前研究的适用范围,促进了不同研究结论的统一和研究共识的形成。

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创业网络创业网络早期被定义为创业者个体与外界构建的连带[9],并未引起学者的足够重视。随着创业研究由特质论逐渐转向关于创业过程的研究,创业网络的概念才真正焕发活力。在创业过程研究中,Birley(1986)较早运用了创业网络这一概念,认为创业网络是新建企业创业时创业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10]。随着创业网络研究的兴起,一些经典文章逐渐诞生,其中广为引用的是Larson(1992,1993)的系列研究,他们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剖析了创业网络的基础构成要素,将创业网络定义为创业者个人或者创业企业与其他个人和组织间的关系集合,并且认为创业网络包含行动主体、关系、联络或连接3个要素[11-12]。后来的一些学者认为,创业网络是创业者为了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构建的网络连接关系。这些研究为创业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oang和Antoncic(2003)对1984—2001年间有关创业网络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将创业网络研究分为内容、治理和结构三个方面,深化了Larson和Starr(1993)所提出的创业网络的内容、方向和强度3个属性。到目前为止,多数学者认同Hoang和Antoncic(2003)的研究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沿着不同的方向开展研究,但通过进一步的文献梳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网络结构、网络内容和网络治理等因素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从单一方面难以说明创业网络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如在创业网络结构研究方面,一些学者认为,间断网络能够为核心企业提供多样化信息,同时间断网络中的结构洞有利于企业的知识创造,因此间断网络更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密集网络结构能够产生信任、互惠规范,有利于企业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增加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和创新。对此,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大部分学者检验了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却忽视了网络行为的作用。对创业网络行为的研究有助于解决网络结构研究的结论不一致问题,能更好地理解创业网络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最新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声誉和信任等网络成员的行为会显著影响整体网络的价值创造和获取[21]。而先前学者的多项研究也表明,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行为会影响整体网络的演化和绩效,当网络成员之间具有更高的信任、合作、沟通和协调时,他们更容易从中获益并进行创新。简而言之,企业与伙伴成员进行互动和知识分享的网络行为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组织能力,有利于创业企业的成长和创新。因此,本文沿用多数学者对创业网络的定义,认为创业网络是创业者为了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构建的网络连接关系,但不同于Hoang和Antoncic(2003)对创业网络的分类,本研究在研究设计上聚焦于网络结构和网络行为两个关键因素,目的在于探索创业网络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其理由在于,一方面,网络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创业企业的位势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业企业可能摄取的信息和资源优势,这构成了创业企业成长的基础[23];另一方面,网络行为则是创业企业对网络中资源的利用与撬动,是将位势资源转变为现实优势的关键途径,这是实现创业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24]。

1.2创业网络结构与创业企业成长网络结构是指网络成员的数量、相关关系以及关系的异质性等特征[25]。在该构念中,网络规模、网络多样性、网络密度、中心性、结构洞等是最重要的几个变量[7]。在创业网络结构的相关研究中,学者考察的多数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自我中心网络,难以从整体网络的视角来研究中心性、结构洞等指标,相对而言,网络规模和网络多样性则是研究变量的最优选择。网络规模是最常用的结构性变量。先前一些学者强调了网络规模和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认为商业连带的数量越多,企业的创新绩效越高[26]。还有一些学者强调了网络规模对信息获取、资源获取和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认为网络规模越大,创业者越有可能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稀缺信息和资源,进而识别和开发创业机会[27]。创业企业成长是一种基于机会开发、资源整合的成长行为,而网络规模的大小意味着资源、信息、机会获取途径的多寡,网络规模是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的重要变量。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1a:创业企业的网络规模越大,创业企业的成长性越高。网络多样性影响知识创造的来源,是网络结构的重要指标。在创业网络研究中,网络多样性是指网络参与者或主体的异质性。Baum等(2000)用网络伙伴类型数量来测度网络多样性,比较正式的网络伙伴类型一般包括技术提供商、零部件供应商、客户、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金融机构、政府机构等[7]。边燕杰等(2012)则用网络成员的体制属性来测量网络的多样性,将网络成员分为体制内、体制外和跨体制3种,他们的研究表明,具有体制多样性的网络更能够为体制跨越者带来经济收益[28]。创业企业的网络多样性还意味着创业企业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异质性信息,从而有利于企业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整合来识别并开发更多的商业机会,进而实现创业企业的成长。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1b:创业企业的网络多样性程度越高,创业企业的成长性越高。

1.3创业网络行为与创业企业成长对于创业网络成员行为的研究,学者们一直强调的是信任与承诺、机会主义等行为[29]。创业网络中成员行为中的信任、声誉效应等对整体网络的价值创造和获取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机会主义行为则相反[21]。然而网络成员并不是仅仅依靠信任和投资来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更确切地说,关系型治理依靠彼此之间的合作,而合作表现为双方以联合制定规划和联合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联合行动[30]。庄贵军等(2010)也认为,关系型治理的秘密在于信任和承诺,而企业之间的默契、互信和承诺水平很大程度体现在联合制定规划和联合解决问题上[31]。因此,本文运用联合制定规划、联合解决问题识别出创业网络行为具有理论效度。创业网络是创业者作为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但创业网络起源于创业者先前的关系连带,具有一定的结构局限性。Ozcan和Eisnenhardt(2009)的相关研究表明,在创业网络一定的条件下,创业企业倾向于倡导独特的行业架构以激发多种类型的合作伙伴与之建立关系,从而形成高绩效的联盟组合[32]。这种关系建立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联合制定规划。联合制定规划是指提前预期未来的经营关系状况以及明确在关系中相应的权责分配方式的合作行为,反映了特定经营关系中未来的合作在多大程度上被关注、协调与管控[30]。相关研究表明,联合制定规划可以使双方在关系建立初期就建立起良好的相互预期,并努力进行良好合作,这可以强化双方关系,并进一步强化双方的联合规划行为[33]。联合制定规划行为反映了一种超越既定二元关系的行业网络认知观,它拓展了创业企业的战略选择,从这些战略选择中创业者能够选择并充实战略可能性,进而实现创业企业成长。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a:创业企业采用联合制定规划行为越多,创业企业的成长性越高。联合解决问题是指谋求解决经营关系中新出现的不和与争执的合作行为,反映了经营关系中的冲突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有效解决[30]。在创业企业与网络成员进行合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关键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如果对问题置之不理或者相互埋怨,就会逐渐增加彼此之间的误会和分歧。如果能够相互协商,共同解决所出现的问题,那么就会逐渐增加双方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更加有利于关系的稳定。联合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基于信任的行动,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创业企业与网络成员会形成共同的实践经历,有助于双方建立共同的认知基础,从而加深信任。如果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则创业企业与网络成员双方都比较满意,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深入合作,进而为共同开发并推广新产品、试验新的市场和交易方式奠定良好基础,能够推动创业企业成长。同时,联合解决问题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和知识创造的过程。在联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业企业与交易伙伴通常面临的是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意外情况。对于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创业企业缺乏惯例可循,因此,一方面是创业企业进行产品改进和市场验证的良好学习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发挥创业者创造性的具体场景。在每一次联合解决问题之后,创业企业通常能够对产品、市场形成新的认识,并积累问题处理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实现创业企业的成长。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b:创业企业采用联合解决问题行为越多,创业企业的成长性越高。

1.4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Duncan(1972)将环境不确定性定义为决策需要考虑的环境构成要素的数量和变化,认为在考察外部环境对组织状态的影响时应将重点放在总体或任务环境的不确定性水平上,并将环境不确定性划分为复杂性和动态性两个维度[34]。借鉴Duncan等人的研究,本研究从环境复杂性和环境动态性两个维度来分析环境不确定性对创业网络与创业企业成长之间作用关系的调节效应。环境复杂性是组织活动范围的变化和异质性,反映了外部环境组成要素的差异和竞争激烈程度[35]。根据信息不确定性理论,环境作为信息源泉,如果其中存在的组织形式和类型越多,那么这些组织对单个企业所提供的信息越多,企业将会面临复杂信息的处理过程。随着创业企业的成长,创业企业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升级,竞争程度也会越来越激烈,环境复杂性越来越高。在这种环境中,创业企业快速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有利于企业做出精准的判断,从而做出正确决策实现良好成长。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创业网络是其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创业网络的规模越大,企业获得信息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创业企业应对复杂环境,进而实现成长。而创业网络多样性程度越高,创业企业所能获得的异质性信息越多,有利于企业全面掌握复杂环境的信息,进而采取相应对策实现成长。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3a:环境复杂性越高,创业企业网络规模与创业企业成长之间的正向关系越显著。H3b:环境复杂性越高,创业企业网络多样性与创业企业成长之间的正向关系越显著。所谓环境动态性,是指环境变化的速度[36]。环境变化可能表现在技术、顾客需求、产品需求或者原料供应的变化上,这些领域中的变化越大,环境动态性越高[37]。处于动态性较高的环境中,创业企业对未来的准确预测变得困难,产品或服务能否被顾客认可和接受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在不可预见的动态环境之中,一些基于错误信息或决策前提做出的决定,可能对创业企业的生存形成威胁。同时,在动态环境中,创业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很容易失去市场,行业整体会面临环境动态性所带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共同实现产品、技术的改进逐渐成为企业之间的共识。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中,创业企业要实现成长,一则需要建立共同的规划,实现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之间的联盟,从而建立应对环境变化的整体抗风险性;二则需要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当在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应共同解决问题,突破行业发展的整体瓶颈,创造更多的战略成长选择。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环境动态性越高的环境中,创业企业的能动行为越重要[38]。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4a:环境动态性越高,创业企业联合制定规划行为与创业企业成长之间的正向关系越显著。H4b:环境动态性越高,创业企业联合解决问题行为与创业企业成长之间的正向关系越显著。总体而言,本文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2研究设计

2.1样本与数据收集本研究主要关注中国情境下创业网络与创业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依据Bhide(2000)的研究,他们将创业企业定义为具有潜力获得显著规模和利润的相对年轻的组织[39]。具体在成立年限上,Zott等的研究既包括刚成立1年的企业,也包括成立在20年以上的企业[40]。本文主要研究1999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企业,即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成立时间在15年以内的企业。由于本研究所关注的是企业层面的网络及成长,需要被调查者必须全面了解企业的整体情况,因此创业者或创业团队成员是本研究最佳的调查对象。本研究正式调研委托专业的市场调研公司来进行问卷发放和收集。在问卷调研的过程中调研公司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调研公司共回收问卷450份,剔除无效问卷222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22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50.67%。针对收集到的数据,首先对被调查者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从被调查者的描述性统计信息来看,被调查的创业者分布比较符合正态分布,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从样本企业的描述性统计信息可以看出,本研究的样本分布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因此数据的研究结果可以接受,且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2.2变量测量(1)创业网络结构:规模与多样性。创业网络规模反应的是创业企业所嵌入网络的网络成员数量,它是网络结构测量的主要变量之一。一般来讲,在个体网络中,网络规模越大,个体所能动员的社会资本和可获得的有价值信息越多。在企业层面而言,以企业为核心的社会网络规模越大,意味着企业所能获得资源和信息的途径越多,越有利于企业把握机会实现创新。具体在测度方面,个体网络规模可以直接通过个体所接触到的联系人数量来衡量[41]。拓展到创业企业层面,则可以通过直接计算新企业与之建立关系的企业或其他组织的数量来衡量创业网络规模[42]。具体而言,请创业者分别回答企业与下列不同网络成员之间的联系情况,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其中,顾客是指组织客户,并可将终端个体消费者视为1类客户。中介机构主要包括广告公司、会计事务所、调研公司等服务型企业。请创业者在框内填写大体数字,没有该项请填0。最后将不同网络成员的数量相加作为该企业的创业网络规模。创业网络多样性是指网络参与者或主体的异质性,具体可以用网络伙伴类型数量来测度,比较正式的网络伙伴类型一般包括技术提供商、零部件供应商、客户、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金融机构、政府机构等[7]。本研究主要测量创业网络中顾客、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的种类多少,从而比较不同创业网络之间的多样性高低。本文首先将不同网络成员进行重新赋值,原值为0的赋值为0,其他赋值为1,然后将不同的网络成员进行加总,理论上得到从0~9的数字,用来代表网络多样化程度,数字越高说明网络多样化程度越高。(2)创业网络行为:联合制定规划与联合解决问题。对于创业网络成员行为的研究,早期学者们强调的是信任与承诺,交易专项资产等[29]。然而网络成员并不是仅仅依靠信任和投资来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更确切地说,网络成员依靠彼此之间的合作,而合作表现在双方采取联合行动的程度上。Claro等(2003)认为,两种联合行动是网络行为的中心——联合制定规划和联合解决问题[30]。因此,运用联合制定规划、联合解决问题以及合作性沟通识别出创业网络关系治理行为具有理论效度。具体在测量题项方面,本文主要采用了相对成熟的国外量表,如联合制定规划和联合解决问题主要采用Claro等(2003)的李克特5点测量量表[30]。本文采用了“翻译—反翻译”、与专家访谈、创业者访谈等方式对量表进行了设计。(3)环境不确定性。本文借鉴Ducan(1972)的研究将环境不确定性划分为环境动态性和环境复杂性两个维度[34]。环境动态性的量表来自Jansen等(2006)的研究[36]。在问卷中主要包括4个题项,分别是: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变化程度很剧烈;顾客经常对企业的产品(服务)提出新的需求;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企业所处市场上的产品(服务)数量和种类不断在变化。在测量的过程中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环境复杂性的量表来自Jansen等(2006)、Ducan(1972)等的研究[34,36]。在问卷中主要包括3个题项,分别是:公司所在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相对而言,公司面临的竞争者都非常强大;公司处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中。(4)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先前学者从销售增长率、雇员增长率、利润增长率、预期企业规模等多种指标来衡量创业企业的成长绩效,本文借鉴Baum等(2012)的研究,以创业企业的规模、员工人数和销售额来衡量企业成长绩效[43]。其中,本文将企业的资产规模和销售额均划分为100万元及以下、101万元~500万元、501万元~2000万元、2001万元~5000万元、5001万元~2亿元、2亿元以上,并均赋值依次为1~6;将员工人数划分为50人及以下、51~100人、100人以上,赋值分别为1,3,5。(5)控制变量。通过对有关创业企业成长文献的梳理,本研究选择创业者的基本特征(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创业企业的基本情况(成立时间、行业、风险投资等)作为控制变量,其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由于本研究所使用均是较为成熟的量表,因此,本文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来检验该量表的建构效度和信度。运用AMOS6.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运行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各条目与构念之间的因子载荷均值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最小值为0.559,大于0.35的最低载荷标准。另外,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χ2/df=1.231,小于2.0的标准;RMSEA=0.009,小于0.05的标准;NFI=0.917,CFI=0.989,GFI=0.981,AGFI=0.967,均大于0.90的检验标准。由此可知该测量模型的拟合度较好,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建构效度。对于各量表分别进行信度检验,得到的α最小值为0.702,均大于0.70的整体信度检验标准,且条目总和项相关系数最小为0.466,大于0.40的最低标准,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3实证研究

3.1描述性统计分析在通过样本有效性分析、信度和效度分析之后,通过对主要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首先,依据因子结构计算各因子条目的平均分作为后续分析的基础。其次,对所有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初步判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采用层级回归分析的方法逐步加入控制变量、自变量、中介变量,形成多个回归模型,通过回归分析结果中的标准化系数和系数显著性水平判断、比较不同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作用。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从自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来看,并没有其他太多的显著相关性,说明各自变量之间的自相关性并不严重。同时,本文在进行回归分析时,采用层级回归的方法,有效地将相关性较强的变量放入不同模型进行检验,因此模型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不严重。

3.2假设检验本研究共构建了4个模型:模型1主要检验了控制变量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模型2主要检验了创业网络结构与行为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模型3主要检验了创业网络结构、行为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对创业企业成长影响的主效应;模型4主要检验了环境复杂性、环境动态性对创业网络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各变量与创业企业成长之间的层级回归分析如表4所示。(1)创业网络结构与创业企业成长。通过模型3可以发现,网络规模与创业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不显著(β=0.065,p>0.10),假设H1a被拒绝。而网络多样性与创业企业成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0.240,p<0.01),假设H1b得到验证。这与先前的研究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在中国网络规模的大小并不能反映网络成员的社会地位,社会阶层的固化阻碍了信息和要素在网络成员间的传递。即使处于同一阶层的网络成员数量众多,企业也难以获得跨阶层的关键信息和资源。因此,在中国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创业网络结构的多样性比规模更有利于企业的成长。(2)创业网络行为与创业企业成长。通过模型3还可以发现,联合制定规划与创业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不显著(β=-0.033,p>0.10),假设H2a被拒绝,而联合解决问题与创业企业成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0.160,p<0.05),即假设H2b得到验证。这说明在中国市场转型的环境中,人们更倾向于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成长,而非通过网络成员间的规划来实现发展。这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在于中国社会法制环境尚不健全,守法、用法维护权益的成本较高,人与人之间倾向于能够建立“信任”的交往方式,而相对缺乏契约机制。因此,以“信任”为基础的联合解决问题行为比以“契约”为基础的联合制定规划行为更能够促进创业企业的成长。(3)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模型4在模型3的基础上加入了环境复杂性、环境动态性与创业网络结构变量、行为变量中心化之后的交互项。通过模型4可以发现,环境复杂性与网络多样性之间的交互项系数为正且显著(β=0.245,p<0.01),即环境复杂性有助于增强网络多样性与创业企业成长之间的正向关系,假设H3b通过检验。环境动态性与联合制定规划之间的交互项系数为正且显著(β=0.164,p<0.10),即环境动态性会增强联合制定规划与创业企业成长之间的正向关系,假设H4a通过检验。这说明随着行业竞争性程度的增加,通过构建网络多样性来实现成长越来越重要,而随着行业动态性的增加,联合制定规划的网络行为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开始显现。而环境复杂性与网络规模交互项系数(β=-0.049,p>0.10)、环境动态性与联合解决问题的交互项系数(β=-0.098,p>0.10)均不显著,假设H3a与假设H4b被拒绝。这说明网络规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于创业企业成长的贡献都不显著,而联合解决问题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是稳定的且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4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首先本研究证实了创业网络结构和行为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多样性和联合解决问题均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基于结构和行为双重视角的检验,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创业网络与创业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弥补了先前研究重视网络结构而忽视网络行为的不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创业网络结构约束性和创业者行为能动性共同促进创业企业成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次,本研究进一步细化了有关创业网络结构与创业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规模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并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只有网络多样性才能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同时,随着环境复杂性的增加,网络规模对创业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仍然不显著,而网络多样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则得到了加强。创业网络结构变量不同影响以及环境复杂性调节效应的检验,在理论层面上拓展了先前理论研究的适用范围,形成了网络结构影响成长绩效的可靠证据,促进了不同研究结论的统一和研究共识的达成。最后,本研究挖掘了网络层面企业行为与创业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环境动态性较低的情况下,联合制定规划行为与创业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在环境动态性较高的情况下,联合制定规划行为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显著;而无论环境动态性是否发生变化,联合解决问题行为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保持显著。对创业网络行为在不同环境下对创业企业成长的检验,丰富了有关创业网络如何促进企业成长的讨论,突出了创业者及创业企业在创业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创业者带来以下管理启示。第一,创业企业在构建网络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网络结构的多样化,而不应该片面追求网络规模的大小。对于新创企业而言,创业网络是应对资源短缺、合法性低等新进入缺陷的有效途径,然而创业网络结构对企业的影响机制不仅是信息的流动性,更重要的可能是知识的多元化和异质性,这种多样化的知识基础有利于促进企业在技术和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进而促进创业企业的成长。因此,创业企业在创业网络构建上应更具策略性。第二,创业企业要想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不仅需要依赖创业网络结构中所蕴含的资源和知识,还需要创业企业积极发挥网络层面行为的主动性,尤其是发挥联合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在创业企业谋求成长的过程中,多样化的网络结构奠定了企业成长的基础,而创业企业积极与网络成员应对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有利于网络成员间建立更高程度的信任,另一方面有利于隐性信息在企业间的传递,为网络资源基础的发挥提供了保障。因此,创业企业应同等程度重视网络成员行为在企业成长中的作用。第三,创业企业在成长策略选择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当创业企业的竞争者越来越多的时候,网络多样化对于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则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应更多运用创业网络的多样化结构,试图从多样化网络结构中获得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异质性信息和资源,从而超越竞争对手实现成长。而当整体行业面临更大动态变化的时候,联合制定规划对创业企业成长影响的作用开始显现,同时联合解决问题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依然不变,因此,创业企业应侧重网络行为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在动荡的环境中保持持续成长。最后,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创业网络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本研究虽然探讨了创业网络结构和行为对企业成长的不同影响及适用情境,但并没有讨论创业网络在不同情境下对创业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二是,创业网络结构和行为的测量变量较多,本文仅对较为广泛使用的变量进行了研究,后续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不同网络结构和行为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三是,本研究在已有资源的条件下进行了最佳的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工作,但样本有限,后续可通过更大样本和跨地区的数据收集开展比较研究工作。

大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篇8

网络会计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目前,网络会计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应用率几乎是100%。据近期的有关资料显示,其在我国小企业中的应用率只占到了20%左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在Internet时代,小企业将面临如何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如何同国际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接轨以及如何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响应速度、提高经济效益等一系列问题。小企业会计工作仅实现电算化是远远不够的,亟待实施会计网络化。由于小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差异很大,因此加强小企业会计网络化实施问题研究,寻找适合我国小企业会计网络化的实施途径十分迫切。

一、小企业实施会计网络化的必要性

(一) 传统电算化会计具有局限性

电算化会计在网络经济面前表现出种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会计电算化功能单一

会计电算化软件通常包括三个层次:核算型、管理型和决策型。但从我国所开发和应用的财务软件来说,其主要功能仍集中在会计核算方面,对重要的财务管理电算化问题几乎没有涉及,导致会计核算数据利用率低。

2.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缺乏协作

会计电算化软件通常只限于财务部门使用,人事、生产、采购等部门所产生的会计信息不能实现与会计系统的衔接。同时,与企业外部信息系统分割,大量的经济业务仍需通过人工传递。这样,计算机的作用被大大限制,使得财务信息成为信息“孤岛”。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发挥管理、决策作用,也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特别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广泛开展,使得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已捉襟见肘,企业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会计网络化。

(二)小企业实施会计网络化是时展的客观要求

1.全面实现会计网络化,能有效地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会计网络化软件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使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人员的约束和控制能力降低,财务人员敢于进行会计监督;从会计信息管理的角度看,会计网络化软件都采用后台数据库系统,各部门之间在数据传递和交换时,既能实现数据共享,又可以相互制约,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尽可能地被消灭在形成过程中。

2.全面实现会计网络化,能有效地监督、控制财务信息的质量

主管领导及主管部门通过充分、及时地传递和交换财务信息,能迅速发现下属机构财务信息的漏洞,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责令其及时改正,使下属机构提供的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合理、合法,从而保证公司信息的真实、完整。

3.全面实现会计网络化,有利于决策者制定经营决策

通过对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变现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指标的收集、分析,可及时发现财务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或改变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全面实现会计网络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迫切要求

电子商务的特点是借助网络互联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全面实现电子化的交易和结算过程。电子商务通过因特网进行交易,无论交易双方身处何地,均可与世界各地的商品生产者、销售商、消费者进行交流、订货、交易,实现了快速、准确双向式的数据信息交易。传统会计显然不能满足它的要求,而网络会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大大加快会计账务处理和资金划转的速度,项目集中管理变得更加容易,为电子商务的充分发展提供了保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电算化会计技术在面临新经济时代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和机遇时显得力不从心,而基于网络技术之上的网络会计却表现出了极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可以说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小企业面对一日千里的网络发展形势,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会计网络化,否则将会落后于时代。

但是,目前我国小企业实施会计网络化还有许多障碍。比如:观念落后、缺少法律规范、资金短缺、硬件和软件不适应、财务人员不适应等。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排除障碍、转变观念、制定措施、解决问题,以推进小企业会计网络化的开展。

二、小企业实施会计网络化的途径

(一)强化小企业会计网络化意识

目前,小企业会计网络化程度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小企业领导对会计网络化认识不足。因此,首先要转变领导层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开展网络会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对员工进行网络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的网络会计人才,进而推进企业的会计网络化进程。

(二)重视会计网络化工作的规划管理

小企业在实施会计网络化过程中,较多地存在随意性、盲目性乃至无现象。一些小企业在实施会计网络化过程中半途而废,花费了较大投资而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一些小企业在实施会计网络化后产生了信息孤岛现象,会计网络化作用的发挥不显著;一些小企业面对众多的财务和企业管理软件,不知如何进行选择。小企业在实施会计网络化时所面临的问题中,首要的是对会计网络化系统建设进行规划管理的问题。实践证明,加强会计网络化工作的规划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网络化系统建设的风险。会计网络化工作涉及到单位内部的各个方面,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等多项资源,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小企业会计网络化组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本企业会计网络化工作的发展规划,建立会计网络化管理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会计网络化知识的培训与学习。

(三)小企业会计网络化要注重实效

小企业会计网络化要注重实效,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摆花架子。目前小企业会计网络化成效不大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小企业不能从自己的行业与特点出发,没有很好地规范企业管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结果,不仅没有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反而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甚至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制约与风险。因此,小企业会计网络化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企业的管理现状和发展战略,卓有成效地进行会计网络化建设。要进行资金预算安排,开展会计网络化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在编制好各种计划之后,便要进行费用预算,即测算各分项目的费用和全部投资总额,以便筹集资金。

(四)计算机硬件设备配置

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是会计网络化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小企业应根据未来发展的目标、经济能力、管理需要等因素确定硬件设备购置计划。在计划中,要对计算机硬件的配置、网络结构、相配套的外部设备及其数量做出原则性规定,克服从眼前需要和局部需要出发的局限性,避免将来可能发生的重复建设和现阶段的系统资源浪费。

(五)网络化会计软件选择的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

小企业在选择网络化会计软件时首先应该考虑效益问题。由于小企业资金短缺,一定要考虑自身现行的财务流程以及本企业的特点,遵循“投入-效益”原则,不必盲目求大求洋。不同的会计软件,由于开发思路不同,所表现的会计思想也不一样。只有适合自己企业的,才是最好的。要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因此,对效益(尤其是短期效益)的要求更为迫切。

2.可扩展性原则

小企业成长性很强,因此在网络化会计建设时应考虑可扩展性。在小企业的发展初期,单纯的账务处理系统就可能满足需求。随着业务的发展,诸如结算、存货等业务也延伸到了财务部门,就需要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从总体上来看,大多数小企业的生存期较短,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小企业会迅速成长。因此,在网络化会计的建设初期,就应该为以后的扩展留有余地。

3.实现功能的多样化

财务软件在设计中是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并以财务会计报告系统为核心。企业应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计划和控制功能,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管理。全面采用网络计算技术,网络化管理,移动办公;体系开放、支持电子商务;实现财务集中式管理、动态核算,实时监控;网上操作等。新时代的财务软件应最大限度地做到各数据信息的共享,其企业信息不再局限于财务信息,而必须扩展到业务信息,做到与财务业务的协同。

(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在网络会计下,内部控制的目的依然是为了维护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可靠性以及财产的完整性,提高经营效率和保证管理方针的实现。原手工系统和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网络会计中要作较大调整。原来部分核算工作已由计算机执行,如材料岗、固定资产岗、成本岗和报表岗等岗位可取消,要强化原始数据的搜索、审核和维护岗位。可设立一些新的岗位,赋予其新职责。如:

1.设立系统维护岗

维护财务软件和管理软件的软硬件环境,提出更新维护计划,监督软硬件的更新。

2.设立数据审核岗

审核确认信息流动过程中需要核准的部分。尤其注意审核来自网络数据的正确性和手续的完备性。

3.设立档案管理岗

保管和各种电子会计档案,保证档案的安全性。日常工作中应对数据进行备份,在网络中应利用两个服务器进行双机镜像映射备份来保证数据的安全。处理后数据要保证其正确性和完整性,并制定专门的程序来保证数据的查阅和输出。

(七)建立网络系统安全控制措施

通常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可以分为两大类:建立在数据加密、用户授权确认机制上的开放型和以防火墙技术为代表的被动防卫型网络安全保障系统。

1.会计信息安全控制

会计信息安全的基础是密码学。这类技术的特征是利用现代数据加密技术来保护整个网络中的所有数据流。如通信线路上的数据流加密,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加密,访问者的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除密码学之外,模式识别的方法也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得到应用。

2.系统入侵防范控制

为了防止非法用户对网络会计系统的入侵,应采取设置防火墙、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等安全技术,用以限制外界对主机操作系统的访问。防火墙的特征是通过在网络边界上建立相应的网络通信监控系统以达到保障网络系统安全的目的,用以隔离开局应用系统与外界访问区域之间的联系,限制外界穿过访问区域对网络应用系统服务器尤其是对会计数据库系统的非法访问。另外,网上公证的形成可有效地预防数字化的原始凭证被修改或伪造。

(八)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

企业要顺应市场的竞争,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建设。网络会计需要复合型人才。为解决人才缺乏问题,解决的措施有两个:

1.引进高层次会计人才

所谓高层次会计人才,指的是既懂会计又懂管理;既有原则性又有创新性、灵活性;既熟悉会计电算化知识又熟悉网络知识;既能进行会计业务操作又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能运用会计信息协助企业领导人进行筹划决策的开拓型人才。

2.为适应时代要求,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现有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主要是改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熟悉科技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九)准备系统的初始化数据

系统初始化工作是系统运行的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一些建账的初始设置和基础数据的录入,这就需要在手工环境下将准备录入计算机的有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规划。比如:设置科目体系,按照国家统一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会计科目体系,包括各级会计科目的名称、编码和辅助核算要求等;确定辅助核算科目,根据会计科目体系及单位核算和管理的要求,确定辅助管理项目体系,如建立部门、个人往来、客户往来、供应商往来以及项目;整理手工账的余额和发生额,整理有关会计科目以及有关辅助核算项目的余额和发生额等。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项目案例范文 下一篇:管理学理论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