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演出活动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29 11:47:41

大型演出活动方案

大型演出活动方案篇1

一、创编者目的明确

创编者在创编时要明白团体操表演的目的是什么,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表演者的业余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让表演成为运动会上或是大型场外活动中的亮点,要有很强的观赏价值,要有气势,要能振撼观众的心灵。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做到人数多、颜色亮、队形活。

二、创编者的构思

团体操的表演像体育课一样分成三大部分,入场、中场表演和结束造型。要想达到上述目的,就要做到每一部分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也就是说每一部分都要有亮点。

1.入场

入场要有先入为主的精彩。可以是表演者在静止准备后的瞬间起动,在音乐的烘托下形成一副热闹的画面,引起观众的共鸣;也可以用观众最初看不懂的入场队形,跟随着音乐在大家的目光下左转右绕终成为一个有着某种意义图案,让观众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还可以像变魔术般地将道具在入场的半途中突然拿出来,给观众以惊喜之感……总之决不能平平庸庸地像做课间操一样地喊着口号入场,都无法引起观众心灵的共鸣。

2.中场表演

在团体操中,中场表演虽然占据着大部分的时间,但却是最容易编排的。需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动作简单、方向明确,充分利用人多的优势,用最简单的动作组成最美丽的图形。就像大街上的霓虹灯一样,虽然只有几种颜色,却可以变换出无数个造型,让人们百看不厌。动作的编排首先应考虑整齐,横平竖直的动作最能彰显整齐度,也最易让表演者掌握,无论采用什么样的道具,整齐划一的动作都能够让观赏者屏息而赏。“错一拍”是编排的一大特色,前后错一拍、左右错一拍,每行错一拍、每路错一拍,都会像霓虹灯一样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让观赏者意犹未尽。两人组合、四人组合、八人组合、十六人组合则会让团体操变得更加灵活、有看点,让观众在对衬、十字形、圆形、向日葵形、花篮形等诸多变化中感受梦幻般的图形变化。而这些图形的变化对于编排者来说不过是简单的队列队形变化。

3.结束造型

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最忌的就是“虎头蛇尾”,因此结束时的造型的确应该多想、多看。想一想与这次活动有关的造型、图案,看一看场地与人数的比例。结束造型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表演者直接组成的图案也可以是密集队形中部分表演者使用道具利用色差组成的图形。图案间的变换可以是瞬间的乱再合成另一个图案,也可以是有顺序地组合成图案。但瞬间的乱更能节约排练的时间。也就是说每个表演者可以从第一个图案以直线的方式直接跑向第二个图案。为了将团体操进一步推向高潮,可以采用后高前低的方法让图案更具有立体感,也可以将手中的道具抖动起来,让图案更具有活力,同时可以让表演者呼一些气势磅礴的与活动有关的口号,让团体操的主题响彻云霄。

4.音乐的选择

因为时间短,所以音乐的选择更显其重要性也更显水平。入场音乐要连贯、有起伏,而且要根据表演者的入场时间重新编辑,入场的起点音要鲜明,让表演者听一次就知道这是入场的讯号,入场后由动到静的音乐应当是有起伏的、有旋律变化的,应能让表演者能听明白什么时候做什么造型、跑什么队形。而中场表演的音乐更应当是旋律清晰、节奏鲜明的,只有使表演者听懂音乐,才能做出与音乐协调一致的动作。结束造型时音乐的选择一定要是有气势、有高潮的音乐,这样才能与造型时渲染的气氛相一致,达到共创高潮的目的!因此团体操的音乐一般不是一首,而是多首音乐剪辑合成的,如果能配以朗诵解说词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三、排练

团体操速成主要是指在不影响效果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排练任务。这就要求要有足够人数的引导者(可以事先培训好)。对于一些集体性的动作,一位示范者在前面教就可以了,但对于一些分散性的队形变换和小集体性的配合动作就需要更多的引导者来共同做示范,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团体操的排练中,示范似乎比讲解更容易让表演者明白他该做什么。比如在入场时,只要有不同的引导者带领不同方阵的表演者沿着路径跑一遍就可以了;中场表演的动作因为简单所以模仿起来很容易,而图形的变换,只要让表演者报好数,然后让每个人模仿相同数字示范者的动作就行了;讲解可以放在后面,主要是告诉表演者这样做将组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让表演者明白自己在这个团体操中的位置和意义。在结束造型部分,更可以将表演者分成几部分,多几个引导者使每部分的人弄清楚自己的下一个位置。当然在排练前一定要先在操场上画好图案。这样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让表演者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图案中的位置,也可以让每一个表演者一直处于新鲜感的练习中而不会产生懈怠心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第一时段的排练时应当以(4×8)拍的口令来引导表演者练习,当他们熟练整个团体操的流程后,在第二时段再配以夹带口令的音乐,就象中学生的广播操一样有带口令的,有不带口令的,当熟悉了带口令的音乐后,不带口令的音乐自然就能听懂了。这样一来,相信只要有两个时段的时间(每时段4小时左右)就可以排出一场气势恢弘的团体操。

大型演出活动方案篇2

关键词:演播厅;舞台机械设备;布置方案

演播厅是电视节目的主要演出和拍摄场所,它能够承载一些中小型的歌舞表演、话剧表演、时装表演等。传统的演播厅一般面积较小,已经渐渐不能够适应越来越大型的综合类表演节目,因此近年来各地电视台纷纷开始建设更加专业、更加广阔的独立演播厅,以满足众多大型歌舞、音乐会、戏剧等的演出。舞台机械设备作为演播厅的重要设备之一,它的布置将会直接关系到演播厅许多功能的实现。以下笔者就来简单谈一谈演播厅舞台机械设备的布置方案。

1.演播厅舞台的台上机械设备布置方案

演播厅舞台的台上机械设备是安装在舞台上空的一系列设备,也是舞台表演中经常会使用到的设备,对舞台表演来说非常重要。台上机械设备中包括有很多种类的舞台道具,比较主要的有各种灯具、硬质浮雕布景以及软质美术布景等等,由于这些道具都是悬挂在舞台上空的,且有些比较大型,一旦掉落将可能会对舞台及舞台上的表演者造成非常严重的人身和财产威胁,因此其安全性非常重要。所以,在进行台上机械设备的布置之时,必须要选取具有专门安全性设计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材料和设备。再者,演播厅舞台上各类台上机械设备的布置还必须要满足人们的表演需求,一个比较完善的台上机械设备布置方案应当要包括有:①景物吊杆:景物吊杆的布置必须要能够满足悬挂幕布和布景等的需求,要使其能够在演出中随着演出场景的转变而随时变换,这就需要布置人员在演出前事先根据实际演出需要而设定好其运行速度、方向、位置等参数,以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②灯光吊杆:灯光吊杆主要是由电动机、钢丝绳滚筒、灯光析架、减速机、滑轮组以及数字控制装置等设备组成,其作用是使舞台能够根据表演需求而灵活地变换灯光;③侧灯光吊杆:侧灯光吊杆能够吊挂多层舞台灯具,并能够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进行快速上下运行;④单点吊机:单点吊机的设置是为了使舞台能够满足一些特技表演的需求;⑤艺术造型大幕:艺术造型大幕一般要安装在舞台台口,它可以灵活升降收放,作用是为舞台营造出一些瀑布等景观特效;⑥二道幕:二道幕一般是设置在舞台内,它可以通过电动来实现对开和对关,具体应根据舞台的实际需要来安设。总而言之,台上机械设备的布置必须要既能保证安全性能、又能保证实用性能。

2.演播厅舞台的台下机械设备布置方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众多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被运用到了现代化演播厅舞台之上,为艺术表演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先进和全面的硬件条件,同时也让舞台的台下机械设备具有了更加强大的功能。而面对着如此众多的先进台下机械设备,如何将其合理配置已成为舞台布置人员所重点讨论的话题;只有将演播厅舞台的各项台下机械设备配置合理,才能够令其发挥出最大的辅助表演功能。一个比较完善的台下机械设备布置方案应当要包括有:①主升降台:主升降台的作用是令演出人员和场景道具等方便进出,同时主升降台还能够承载一些用于舞台布置的亭台楼阁等道具,从而使舞台效果更加逼真、更加宏伟、更加富有感染力;②升降补台:升降补台的作用是与车载转台配合进行升降,当升降补台下降后车载转台可开到舞台前方,当车载转台退回后升降补台再升起;③升降子台:一个舞台可以设置多个升降子台,具体应按照舞台的实际面积和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每个升降子台的最高上升高度为高于主升降台3米左右,其具体速度、方向、位置等参数需要提前进行设置;④车载台:车载台的主要作用是托载旋转舞台,前面说过,车载台一般是与升降补台共同配合运行;⑤升降乐池:升降乐池既能够满足乐队演出时的现场演奏要求,又能够运送演出人员及道具,方便演出人员与观众之间的更好交流;⑥音乐喷泉:音乐喷泉一般是安装在水池内,同时水池内还应当安装许多彩灯,这样在演出时就可以在舞台上营造出喷泉水帘的景象,大大增强舞台效果;⑦活动座椅台:活动座椅台可以在左右各设置两组,两组相对或者相向同时运行,它与观众厅升降台配合使用能够更加方便观众观赏节目;⑧观众厅升降台:观众厅升降台一般布置在观众席前,它能够与活动座椅动使用。

3.演播厅舞台的机械设备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演播厅舞台主要有以下三大机械设备控制系统:①主控制系统:主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在正常情况下控制和操作舞台的各项安全功能,如对各个设备进行监控、连锁、预选、编组、安排序列、设定参数、联网操作、诊断故障、维修维护等,其主要操方式是利用鼠标和键盘并结合屏幕窗口、表格、图形等来进行操作,非常灵活和智能。②手动控制系统:手动控制系统一般是内置于主控制系统当中,其主要功能同主控制系统相似,只不过操作方式更偏人工操作;③紧急控制系统:紧急控制系统一般是在主控制系统和手动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进行紧急救援的,它在平时并不会影响到主控制系统和手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4.结语

综上所述,演播厅舞台机械设备的布置必须要既安全又实用,只有将台上机械设备、台下机械设备以及机械设备控制系统这三大关键部分都布置完善,才能够保障演播厅舞台效果的更好发挥。

参考文献:

[1]梁浩峰.演播厅舞台机械设备布置方案的探讨[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7,02:105-106+109.

[2]梁浩峰.电视台演播厅的舞台机械设备[J].甘肃科技,2007,06:108-110.

大型演出活动方案篇3

根据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活动方式不同,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还可进一步分为: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制作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和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这三种教学模式是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子模式,它们遵循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的一般要求与程序,同时又有各自的特点。

一、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

演示实验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实验操作者不同可分为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根据使用的仪器和材料不同可分为真实演示和模拟演示(实物模拟和虚拟模拟)。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案例一:洋流演示实验

第一步:实验设计

教师和学生合作设计方案。

洋流演示实验的方案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演示洋流。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洋流(风海流)形成原因;了解风带对洋流形成的重要影响;了解洋流运动方向的主要影响因素状况。

主要仪器:水盆、纸屑、吹风机(电吹风)。

教师:在脸盆的水面洒上纸屑,利用吹风机模拟风带吹拂。演示风海流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学生:观察吹风机模拟风带吹拂时,纸屑的漂移方向。思考影响洋流方向的因素。

第二步:实验准备

准备水盆、纸屑、吹风机、,详细了解该部分知识点,充分备课。

了解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阅读教材中洋流部分内容。

教师:介绍仪器名称,通过演示,讲解洋流形成的具体知识,同时指导学生观察模型等。

学生:观察模型,理解实验内容等。

第三步:总结评价

教师:总结实验的成功与不足,完成教学反思。

学生:总结实验的优缺点,完成实验报告。

按照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完成洋流演示实验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优势。该案例说明,笔者设计的演示类实验步骤是可行的,同时,又要根据具体的地理实验项目,灵活使用该教学模式。

二、制作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

绘制地图、制作地理模型等地理实验均可采用制作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见图3。

案例二: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实验

第一步:实验设计

教师和学生合作设计方案。

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制作。

实验类型:制作类实验。

实验目的: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掌握其各个部分代表山体的位置和名称。

主要器材:纸板、细线、小刀、铅笔、剪刀和白纸。

制作方法:用铅笔在硬纸板上画出等高线图; 将画好的等高线图剪开成几个大小环环相套的纸环; 把剪下来的纸环用线从大到小穿起来,注意每层之间要留有大小相等的距离; 每个纸环上相同的位置标出高度值,每层之间的高度差为200米。

第二步:实验准备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实验材料。

第三步:制作、观察

教师:指导学生具体制作。

学生:按照设计方案,完成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制作。

第四步:总结评价

教师: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建设性意见。总结此次实验的成功与不足,完成教学反思。

学生:同学之间互相评比,在制作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制作手工的精细程度上学习各自的优点。完成实验报告,整理实验记录。

等高线地形模型对于高中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因此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可帮助学生学习该内容。该案例表明,一些地理实验项目通过制作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

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和地理调查而设置。案例三就是针对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开展的一次地理实验教学。

案例三:东莞市石碣镇榴花公园地质地貌考察

第一步:实验设计。

教师和学生合作设计方案

东莞市石碣镇榴花公园地质地貌考察实验设计

路线设计:东莞高中―C3路公共汽车―石碣镇榴花公园―园内报功塔褶皱地点。

时间:2012年12月7日(周五)下午15:20出发,大约18:00返回。

带队教师:两人。

实习学生:高一级参加奥赛辅导班学生。

观察地点:东莞市石碣镇榴花公园。

观察内容:观察褶曲、断层、岩石。

主要活动任务:①采集岩石标本:泥岩、页岩、砂岩、变质岩、火成岩;②绘制褶曲、断层简图;③学习使用罗盘;④测量岩层产状;⑤完成野外观察报告。

携带仪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小刀、铅笔、橡皮、标本袋、野外记录簿、GPS、摄像机等。

总结工作:撰写考察感想;开主题报告会,制作PPT,介绍自己的收获。

第二步:实验准备

教师:物质条件的准备包括车辆,相机,实验仪器,实验资料;非物质条件的准备包括学校、家长签署协议书,实验参考资料,对学生进行实验内容和安全教育等。

学生:配合教师搜集石碣镇榴花公园地质地貌资料并预习,学习使用罗盘及全球定位系统。

第三步:观测、观察、调查

教师:讲解岩层地质构造成因,介绍地貌类型,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辨认岩石名称,维持秩序和安全。

学生: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确定观察点的地理位置,使用仪器测量岩层的产状,采集标本,绘制略图,记录实验数据。

第四步:总结评价

完成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小论文;开专题报告会

大型演出活动方案篇4

[关键词]管理移植;演化理论;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15)04-0026-09

一、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有企业进入深化改革时期,聚集了众多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东北地区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关注的焦点。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虽然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辽宁更是如此,相关数据表明,2014年辽宁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企业利润减少,亏损企业面达50%左右。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体制机制矛盾凸显,使得国有企业缺乏活力,同时又受到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二是缺乏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管理水平偏低,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指出东北地区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应该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发展目标。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如何在引进非公有资本进行体制改革的同时,甄别、借鉴和移植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扭亏增盈,成为管理移植领域的一个热点议题。

管理移植是指某一组织在现有管理实践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引进和吸收外来的管理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并将管理创新作为最终目标的一个动态过程。高良谋和胡国栋认为管理移植类似于生物的进化,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被移植的是具有一定生命力的活性管理知识,因而可以借鉴生物学的演化分析方法来进行管理移植研究。虽然部分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但尚处于探索阶段,同时与其实践活动相比,管理移植的理论研究要滞后很多。此外,在国内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中,以理论建构居多,尚未出现针对中外合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管理移植问题进行系统的案例研究。本文基于演化视角,对近年来经营业绩表现突出的鞍钢蒂森克虏伯汽车钢有限公司(简称TAGAL)的管理移植过程进行分析,试图探讨中外合资企业的管理移植机理及其成功经验,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提炼企业管理移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策略,为中国成功移植国外先进管理制度和本土管理创新提供具有效用导向的政策建议。

二、理论背景

(一)管理移植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成熟,遍布全球各地的各种类型组织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对彼此的依存度不断提高,组织之间的资金、技术和知识等其他资源的流动更加频繁,组织所处生态环境更具动态性,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独自生存和发展。而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组织的各种类型资源中能够给企业带来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同时知识的可传播性,使得对管理知识在不同企业之间如何流动并顺利实现自身价值的研究,成为管理知识移植(简称管理移植)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

1 管理移植内容及影响因素

管理移植内容具体包括管理技术、管理制度、管理文化和管理哲学四个层次,移植难度随着这几个层次的递进而不断上升。之所以如此,是由于组织间管理知识的移植要复杂很多,受到管理知识来源、管理知识特性和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在管理知识来源方面,从关联度较高的企业进行管理知识的移植更易于成功:在管理知识特性方面,管理知识的隐性化程度和对情境的依赖程度越高就越难移植:而组织学习能力与管理知识的移植则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正因为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使得部分管理知识如管理哲学等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并不能向其他组织进行移植。基于此,一些学者对管理移植的可行性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并就此展开争论,但实际上在20世纪的管理实践史上,就已经出现过四次管理移植的热潮。

2 管理移植类型

从实践活动来看,管理移植一般包括两种形态:一是跨区域的管理移植,即移植其他国家和区域的管理制度和经验,主要包括对管理知识的学习、消化、应用、整合、创新或放弃,这一类型是学者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本文所研究的类型。二是跨时间的管理移植,即对历史上成功的管理经验、技术和模式进行移植,表现出遗传、变异、选择和扩散的演化发展规律。高良谋和胡国栋创造性地将两种移植类型相结合,构建管理移植的动态模型,并以这一模型为分析框架,将20世纪管理移植活动梳理成以“鞍钢宪法”为中介的两条移植路径。除此之外,李枫提出还有另外一种管理移植类型的存在,即组织内部的管理移植,以前学者所提出的跨区域或跨时间的管理移植类型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不同组织间的管理移植,而在组织内部的不同部门或个体之间则同样有管理移植这一现象的存在。

(二)企业演化理论

企业演化理论又被称作企业进化论理论,对该理论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拉马克的遗传基因理论为基础。但使得这一理论框架逐步完整,并且更加系统化的则是Nelson和Winter于1982年发表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这一专著。企业演化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种类生物体的存在,同时又因为与生物体的不同,而表现出自身的特性和企业演化的多样性,这一理论以企业的演化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为焦点。虽然近年来从动态演化视角认识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与演变规律的企业演化理论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并且得到迅速发展,但与国外的理论研究相比,国内学术界对于企业演化理论的研究仍然非常匮乏。

1 企业演化的影响因素

邓向荣将西方有关企业演化的理论假说分为四类,并且其中的影响因素在这四种理论假说中各不相同,在组织生态理论假说中,两种基本因素分别是组织内部的变异因子和组织外部环境的改变:在资源禀赋理论假说中,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资源推动了自身的演化;在组织效率理论假说中,市场竞争压力的存在迫使企业进行演化;在Nelson和Winter所提出的惯例性企业行为理论假说中,主要描述的是惯例这一因素在企业演化中的作用。邢以群和田园则更进一步将国内外有关企业演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根据影响程度的不同,将影响因素分为基础因素、行为因素和约束因素,基础因素构成了企业的边界,包括能力、资源和知识;行为因素决定了企业演化的路径,包括惯例、搜寻和创新;约束因素制约企业演化的整个过程,包括技术变迁、市场竞争、市场需求和制度环境。

2 企业演化过程

对于企业演化过程的研究,因为各自理论基础的不同而分为两个流派,并且两派之间的争论不断。基于达尔文理论的研究认为环境的自然选择因素在企业演化过程中占据着决定性地位,企业只能被动应对环境变化,优胜劣汰,在这一理论中,选择机制、遗传机制和变异机制起到了主导性作用,因而企业演化过程表现为“变异一选择一保留”三个阶段;而以拉马克理论为基础的研究则认为企业演化是企业为达到某一目标而不断采取对策对环境进行主动适应的过程。邢以群和田园通过对两类观点进行分析,认为企业演化过程应该是两类理论的综合,既有有限理性一面,又有人为参与决策的一面,同时在各类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表现为四个阶段: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阶段、企业变异阶段、环境选择阶段、保留和传衍阶段。

(三)管理移植与企业演化理论的内在联系

企业中同样存在着类似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选择三种机制。而且基于知识的企业观通常是将企业视为由知识存量与增量所构成的开放式的知识演化系统,由此可以将嵌入这一系统中的管理知识看做在不同的组织之间不断流转、消亡和创新的有机生物体。基于此,高良谋和胡国栋在考察“鞍钢宪法”对20世纪管理移植的影响时,认为管理移植的实质是管理知识跨区域或跨时间流动、变异与选择的演化过程,中西方的管理情境和文化遗传因子则是这一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如果一种管理知识在管理移植过程中被移植到不同的管理情境中,由于其中所包含的文化遗传因子的不同,企业便需要对其进行调适性变异以适应当地的情境。

(四)研究思路

已有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理论基础,本文认为对管理移植的研究应该将其嵌入于动态演化的过程中。同时由于情境这一理论限制因素的存在,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考虑本土情境与文化遗传因子等因素在移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并将其进一步细化以便在移植过程中考察每个阶段的影响因素。但国内在这方面更偏重于思辨性的理论研究,难以捕捉到企业实践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因而本文将跨区域管理移植的过程――学习、消化、应用、整合和创新与邢以群和田园所提出的管理演化的四个阶段相结合,提出管理移植的感知、搜寻、获取和融合的四阶段模型,并以TAGAL为例,对其管理移植的过程进行深度解读,以期对该理论框架进行修正和拓展。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管理理论的构建。采取案例研究方法基于以下原因:一是针对TAGAL管理移植过程的研究侧重于分析在管理实践活动中企业移植了什么,如何对管理知识进行微调以适应企业的需要,并且本文基于演化视角,分析的是一个动态过程。二是目前学术界缺乏基于动态演化视角对管理移植的深入研究,而相对于其他研究方法而言,案例研究有助于对问题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所以特别适用于缺乏深入研究的领域。除此之外,本文关注的是当前现实生活背景下的实际问题,具有时代特征,因而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本文之所以具有探索性是因为需要在现有文献没有涉及或深入研究的领域,对管理移植过程进行阶段划分,并且分析出各个阶段的影响因素,适合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而采取单案例研究方法则主要是因为,单案例研究可以获取更为丰富的研究资料以对案例进行更为深入的解析,有助于理解现象背后的机理。

(二)研究样本

本文遵循典型性原则,选取TAGAL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为例进行单案例研究,同时兼顾了研究资料的可获得性。一是TAGAL由鞍钢集团和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合资组建而成,两家集团均属于世界五百强企业。鞍钢集团作为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在中国钢铁集团中,其竞争了位居第三,在20世纪60年代曾创造出闻名于世的“鞍钢宪法”。蒂森克虏伯集团是德国工业巨头,产品范围涉及钢铁、汽车技术、机器制造、工程设计和贸易等领域,其中主要负责钢铁业务的蒂森克虏伯钢铁欧洲股份公司是欧洲第二大碳钢生产商。作为由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和一家全球性集团公司合资组建的企业,TAGAL在最初正式挂牌时便引起不小的轰动,被媒体誉为两大钢铁巨子的强强联合。而在之后十多年的时间里,TAGAL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打造符合自身的管理模式,同时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管理培训,一直走在汽车钢生产加工领域的最前沿。2014年面对钢铁行业效益增长普遍困难的严峻形势,TAGAL却取得优异的经营效益,净利润大幅递增。二是在研究资料可获得性方面,我们长期关注鞍钢集团在管理移植方面的实践活动,有着丰富的资料积累,对其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们对TAGAL进行了实地调研,对企业员工进行了深度访谈,除此之外,我们还收集了大量TAGAL在管理、技术和企业文化方面的内部资料及二手资料,并且对这些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保证本文所选用案例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三)资料收集与分析

1 案例资料收集

本文按照案例研究的标准流程:理论回顾一案例研究草案设计一案例数据收集一数据分析。一是在理论回顾阶段,本文通过对与管理移植和动态演化的相关研究进行评述,确定了研究的问题及其探索性的性质。二是在案例研究草案设计阶段,明确了数据收集方法和分析策略,并设计了访谈提纲。三是在案例数据收集阶段,本文所收集的数据包括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采取以一手资料为主、二手资料为辅的策略。一手资料包括实地调研、员工访谈和电子邮件等;二手资料在不涉及泄露公司内部商业机密的条件下,主要包括公司内部资料如内部总结、会议记录和内部档案,以及公司外部资料如公司网站、百度和CNKI的企业报道、研究文献等。具体资料收集情况如表1所示。

2 案例资料分析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本文采用Yin所提出的三角验证方法,对不同来源的资料信息进行比对,并从中选取有多种来源支持的资料。同时由不同的研究者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以减少个人主观偏见,对于有分歧的结论,由研究团队进行分析讨论,最终达成一致。除此之外,本文遵循SPS案例研究方法的阶段式建模框架,在案例分析框架的指导下构建模型。

四、案例描述

TAGAL是鞍钢集团和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共同兴建的钢板深加工企业,坐落在辽宁大连,于2001年7月成立,注册资金1.32亿美元,投资总额2.80亿美元,合资双方各占50%股份,主要生产高品质的热镀锌钢板。2003年12月4日TAGAL的1号生产线顺利投产,高品质的产品赢得广大客户的一致认可和好评,2008年12月4日2号生产线的正式投入使用使得TAGAL年产能扩大到80万吨。在生产技术方面,TAGAL采用先进的改良森吉米尔法的生产工艺,同时掌握了高端热镀锌板生产的中德合作专有技术。生产线设备按照生产高档次轿车外板的技术要求配置,均由国际知名设备厂商提供,是全球范围内最先进的热镀锌生产线之一,产品质量已经得到国内外销售方的普遍认可。

目前TAGAL的国际高端产品品牌已经形成,生产的高品质热镀锌产品90%以上供应给汽车行业。客户遍布中国并远销美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国家,与北京奔驰、大众汽车、华晨宝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神龙汽车和一汽夏利等诸多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签署长期供货合同。除此之外,TAGAL的产品也广泛应用在家电行业,其生产的产品可以满足家电行业外用板表面的高品质要求,如冰箱、空调、微波炉和计算机机箱,与海尔、美的和西门子等企业有着长期的合作。2014年TAGAL实现营业收入63.91亿元,净利润大幅度增长,而创造如此规模产值的企业却仅仅拥有三百多名员工,并且多次获得“大连市十佳雇主”称号。

(一)感知阶段

TAGAL在这一阶段的感知行动主要表现为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对两大母公司在组织运营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感知。蒂森克虏伯集团是拥有上百年历史的企业,员工人数超过15万人,而鞍钢集团建厂至今也已经有八十多年历史,员工人数超过19万人。在人力资源方面两家超大型企业均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如人员臃肿和效率低下等,这导致两家集团公司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反应速度慢,难以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这一问题在企业成熟阶段的负面效应会更加显著,但如果此时对企业进行组织变革,如对相关人员进行岗位调整或裁减员工,便会引起企业的震荡和社会对企业的负面印象。由于鞍钢集团的国有企业性质,在裁员方面会更为慎重,以至鲜有这类事件的发生,因而鞍钢集团的员工数目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而最近几年,蒂森克虏伯集团则连续在钢铁业务方面裁员,从几百人至上万人不等,这一举动导致每年钢铁工人发起的以抗议失业为目的游行示威不断,乃至德国政府对此提出异议。基于此,如果TAGAL在建立之初不对管理理念进行任何调整和改变,不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应对上述情况的出现,那么由于两家集团和TAGAL之间的天然联系,一些负面效应也极有可能在TAGAL出现。此外,实践和研究证明,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力成本上升是必然过程,而中国经济恰巧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如不采取预防措施,未来的人力成本对TAGAL来说也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二)搜寻阶段

针对上一阶段的感知结果,TAGAL自成立之初便考虑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TAGAL通过对鞍钢集团和蒂森克虏伯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在企业内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立并严格遵守管理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而其中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信息化的核心在于对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的选取。在这一方面,TAGAL的两大母公司鞍钢集团和蒂森克虏伯集团均采用德国SAP公司提供的管理方案即SAP管理系统,并且与SAP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SAP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有两万多家客户,并且特别针对钢铁行业的特殊性开发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所开发的SAP系列软件在全球有数百家钢铁企业用户。自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发展迅速,其所提供的管理解决方案在中国企业中已经有许多成功的实例,并且2004年在大连建立全球支持中心,而其中的SAP-ERP-HCM(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面且可靠的人力资源数据,优化从招聘、部署、潜能开发、激励到留住有价值员工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同时满足今后创新、发展和灵活性的要求。基于SAP公司在业界的地位、在大连建立全球支持中心以及与两家母公司的战略合作,TAGAL认为可以整体引进SAP管理解决方案,在通过应用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达到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预期效果的同时,其他的子模块也可以为企业的运营提供支持。

(三)获取阶段

TAGAL在引入SAP管理解决方案之后,为顺利建立基于SAP管理解决方案的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利用SAP公司所提供的服务支持,对内部员工进行相应培训;另一方面则是在进行员工招聘时,从中筛选具备SAP操作经验或对其有所了解的应聘者,以减少入职之后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成本。而为了保证这一系统的正常运行,TAGAL选择将业务外包,而不是增加IT部门人员。基于惠普公司在终端用户工作环境(EUWS)服务的标准量化、设在大连的数千人呼叫中心、曾为母公司蒂森克虏伯集团提供过IT外包的合作经验,以及惠普在IT外包服务领域的主导地位,TAGAL将包括SAP维护在内的整个公司的IT业务外包给惠普公司,其对惠普公司的选择与搜寻阶段对SAP的选择标准极为相似。2012年基于戴尔公司在提品和服务过程中所提供的最大自由发展空间和灵活性,TAGAL将包括SAP操作系统和ORACLE数据库的迁移服务及技术支持服务和系统维护等IT业务整体外包给戴尔公司。在业务外包的情况下,TAGAL内部的IT部门在负责对外包业务进行监控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改善业务流程和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

(四)融合阶段

TAGAL在融合阶段是通过将前三个阶段之后移植而来的SAP-ERP-HCM模块与本公司所处情境相结合,具体而言是TAGAL在运用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进行科学的精细化管理的同时,着力打造“乐活人生”的企业文化,结合本土情境和国内员工个体特征采取工作类、活动类和生活类一系列措施,使得企业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更加人性化。TAGAL在工作类管理措施中主要采取拓展训练、“MO”开放日和英语文化节三种途径。之所以将其归为工作类,是因为这三种措施均与工作的联系较大。拓展训练以加强员工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团队凝聚力为目标;“MO”开放日活动中,每个员工均有机会与公司的副总经理甚至是总经理共进午餐,倾吐自己的经验心得,对工作的体会或是对公司的建议和批评;在英语文化节活动中,员工通过参与富含竞争性和娱乐性的节目,不仅放松了工作压力,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水平,而TAGAL之所以推出英语文化节这一活动,是因为TAGAL作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是以英语作为公司的官方语言。在活动类措施中,TAGAL主要通过消夏活动、“喜闹元宵,猜灯谜”活动、踏青活动和漂流活动等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在生活类措施中,TAGAL通过子女假期体验活动和女性关爱讲座等,为员工营造出一种“家”的感觉,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支持,并增强了归属感。

五、案例分析

本文通过对管理移植过程中感知、搜寻、获取和融合四个阶段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探析各个阶段的影响因素并明晰其中的机理所在。

(一)感知阶段的移植启动

感知阶段是管理移植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最终结果将成为企业是否进行管理移植的判断标准,并为后续的移植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组织所拥有的感知能力决定感知阶段的成果,感知能力是指企业运用包括扫描、寻找和探究在内的多种方法对环境的变化进行感知与察觉的能力,感知的对象包括外部的机会和危机,Phua认为对环境感知的结果将决定企业的后续行动,而不同的企业在相同环境下则会产生不同的感知结果。之所以会产生这一差别,是由于各个组织的组织结构、知识结构和沟通机制不同。TAGAL之所以在感知阶段认为应该建立相应的机制,以预防钢铁行业普遍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在本企业出现,一是因为当时中国经济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人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而到目前为止,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人力资源开支平均占企业营业收入的36%。二是对两家母公司在这一方面所产生问题的负面效应有深刻的认识。作为一个新成立的企业而言,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沟通机制使得企业对外部环境产生有效的感知,而曾经在两家母公司担任过相关职务的管理人员对这一问题会有更直接的感知,从而形成了企业的知识结构。

(二)搜寻阶段的知识筛选

搜寻阶段主要涉及管理移植的目标企业即管理知识的来源和将要移植的内容,是管理移植过程的一个衔接阶段,搜寻的质量将决定管理移植的质量。这一阶段与标杆学习中寻找标杆企业的过程极为相似,并且在本质上已经涉及到了标杆学习的后两个问题,即“其他人完成这些任务是否比我们完成得更为出色”和“他们的方法能否适用于我们自己的业务,从而改善自己的绩效”。组织在搜寻阶段,将以上一个阶段的感知结果为基础,从组织外部寻找能够改善组织绩效的知识,并从多种信息来源中进行筛选,以最大限度保证组织移植的成功。而这一阶段影响因素则是企业获得信息的途径和筛选能力,途径的多寡决定着企业在进行搜寻时是否有更多备择方案,而筛选能力则决定着企业是否能从多个知识来源中挑选出最符合企业所需要的。

TAGAL之所以会在这一阶段选择采用SAP管理解决方案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一方面是因为鞍钢集团和蒂森克虏伯集团对SAP管理解决方案的应用为TAGAL提供了许多准确信息,极大降低了获取信息这一过程的工作量与成本;另一方面则是因为SAP公司在业界的地位和在大连建立全球技术支持中心,而这之中更重要的则是SAP系列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应用使得TAGAL在筛选阶段取得成功。

(三)获取阶段的组织学习

获取阶段是管理移植的核心阶段,是企业在前两个阶段对管理移植的内容和移植目标企业选定的基础上,通过若干途径获取管理知识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组织学习能力的强弱将决定组织是否能将外部管理知识顺利转移到组织内部。而除了经常提及的组织学习能力之外,组织将要移植的管理知识粘性将决定这一阶段的难度。冯帆和廖飞将知识粘性归纳为认知因素、转移环境和转移动机三类,在认知因素中,知识所具有的特性如显性程度、复杂程度和模糊程度均包含在内。在转移环境中,组织间的关联度以及组织知识对所处组织文化的依赖度会影响知识的转移。在转移动机中,双方的动机以及转移的意愿都会产生影响。

TAGAL获取SAP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的过程之所以会如此顺利,与TAGAL的学习能力和所移植的管理知识粘性有关。在学习能力方面,TAGAL不断向“关注全方位培训的学习型组织”这一目标努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了高教育程度、经验丰富的年轻化结构的知识型团队,同时企业内部大多数一线人员均在蒂森克虏伯集团或其他欧洲设备企业参加过培训。在管理知识粘性方面,TAGAL将要获取的SAP管理解决方案,具有显性程度极高、复杂程度极高和模糊程度极低的特点,同时对组织文化的依赖度不高,并且双方都有极强的动机来完成这一转移过程,而就SAP管理解决方案较为复杂的特点,TAGAL将此业务先后外包给惠普公司和戴尔公司,使得企业应用这一解决方案的难度极低。

(四)融合阶段的文化创新

融合阶段是管理移植过程的最终阶段,同时也是关键阶段。企业在融合阶段将前三个阶段从组织外部获取的知识与组织所处的情境相结合,实现管理知识的本土化创新。知识融合这一概念由Warren提出,韩立岩和周芳将其定义为不同来源的知识相互作用,形成新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能够融合数据和信息,而且还可以对方法、经验,甚至人的思想进行融合。目前在国内外管理领域针对知识融合这一概念进行的具体研究非常匮乏,但实际上高良谋和胡国栋所提出的中西方管理移植的动态模型在本质上便是西方管理知识与中国本土知识问的融合,是这一过程中管理知识所包含的文化遗传因子与企业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既决定着这一过程的成败,又决定着是否会出现变异即管理创新。

TAGAL在融合阶段之所以会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所移植的管理知识并不包含文化遗传因子。除此之外,基于SAP的精细化管理可能造成员工的工作压力等,TAGAL基于对本土情境和国内员工个体特征的考虑,采取一系列活动,在减轻员工工作压力的同时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六、结论与展望

(一)理论发现

1 管理移植阶段的划分

通过对TAGAL的案例分析,本研究基于演化视角将管理移植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阶段、搜寻阶段、获取阶段和融合阶段。这四个阶段如生物有机体的演化过程一般是递进的过程,其中的每个阶段都是不可或缺的。感知阶段是起始阶段,是移植过程的基础;搜寻阶段是衔接阶段,决定着企业进行移植的管理知识的质量;获取阶段是核心阶段,决定着移植的管理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融合阶段是关键阶段,决定着管理移植的成败和是否会出现管理创新。除此之外,本文对各阶段的影响因素做出分析,并探讨每个因素的作用机理,对以后在管理移植方面的研究有极强的借鉴价值和意义。基于各阶段的划分及其影响因素,本文提出管理移植的动态演化四阶段模型,如图1所示。

2 对知识融合研究的拓展

目前国内外学界针对知识融合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加深和管理创新与变革,各种新型的管理知识在不断涌现的同时,相互作用形成新知识,企业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有效干预以达到自身目标,此类研究仍然是尚未打开的“黑箱”。周芳和韩立岩提出多源知识融合作为集成处理和综合利用多源知识的一种有效工具和方法,是知识管理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TAGAL在管理移植的过程中,如何在融合阶段将SAP管理解决方案与本土情境相结合以达到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目标进行分析,为知识融合的研究做出补充性贡献。

(二)实践价值

一是企业在进行管理移植的过程中,需要对本企业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所拥有的资源与能力有详细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移植,以达到所移植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避免因为过于陈旧或过于先进,而不能顺利实现其价值。二是企业在进行管理移植的过程中,应该依据不同阶段选择关注点,不必事事关心,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企业以自身所处情境为基础,对外部知识进行引进,必要时可以对其进行调整,以达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目的。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受案例研究样本的限制,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本文所选取的TAGAL在进行移植时,其移植内容是SAP管理解决方案,属于显性知识和专门知识。基于此类知识的特性,移植过程难度大幅下降,因而难以进行更为细致和深入的分析。二是管理移植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管理创新,虽然在融合阶段,TAGAL将SAP管理解决方案与本土情境相结合,达到了企业的预期目标,但并没有实现管理思想的创新,因而本文也难以对管理移植之后的知识创新进行深度揭示。

大型演出活动方案篇5

关键词:中职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客房服务;行动导向

G712

近几年广西及桂林旅游业转型升级,桂林旅游城市的建设,对技能型人才质量有了更新、更高的需求,因此,学校教育与区域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亟待改革与创新。学校需要紧随区域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深入企业岗位调研,分析职业活动、职业能力,按照岗位能力要求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按照企业生产流程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构建凸显服务学生、服务产业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法教学等教学方式,在职业活动的情境中开展“做中教、做中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一、确立“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从德国引进的职业教育思想,这种教学活动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动脑、动手进行学习,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客房服务》课程是中职学校酒店专业的核心技能课、必修课。由于客房服务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目前职业学校实践实现中职教育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行为导向具体包括项目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课程、课型以及训练目标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真正是学以致用。以客房开夜床服务主题设计为例,我们可以按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四个步骤实施项目教学。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专业知识。案例教学法是酒店专业中职学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要求案例有时代感,真实。在《客房服务》课程中,教师每个章节都可以运用到案例教学,以迎客服务为例,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讲授个性化服务的案例,在客房突发事件处理时,多结合实际,给学生讲授客人中毒、晕倒、投诉等常见问题处理的案例。

3.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创设教学内容所需的接近实际工作和生活的场景,由学生在场景中扮演不同角色,教师在一边指导、分析,并作出最终评价的教学过程。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操作性。通过学生的情景表演,让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全面,更深刻。情景模拟教学可以在讲授客房突发事件处理中多运用。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模拟真实场景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扮演人物角色,根据角色要求学生把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表现出来。角色扮演法可以增加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气氛,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人际关系的交往;通过对角色的理解和表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对客服务为例,由学生扮演客房服务人员和住客客人,模拟打扫房间,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

5.实施“行动导向”应注意的问题

在行动导向课程教学改革中,需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必须注重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多留时间给学生,鼓励和尊重学生发挥自主性和操作性。

二是一定要保证实训设备实施的齐全。行动导向中很多教学法都要运用实际物品操作练习,所以,在行动导向教学改革中,一定要创造条件,多想办法,保证实训设备实施的齐全,同时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三是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行动导向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甚至跨学科知识能力有了更高要求。所以要求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技能专研能力,增加校企合作机会,多到企业培训学习,多实现“双师型”教师教学,这样在教学中才能轻松做好引导者角色,提高教学质量。

四是运用行动导向要因材施教,要与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运用行动导向各种教学法时,要考虑班级学生特点、学生知识储备能力和实际能力等因素,采用的方法要循序渐进,另外,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也要多结合其他传统教学法,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教学方法。

四、结论

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客房服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是目前中职教育大力提倡和推崇的教学方法之一。为了适应桂林餐饮业发展对酒店专业人才的需求,在酒店专业《客房服务》课程中善于运用行动导向,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中职学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青萍,朱幼娟.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应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2]席庆荣,任凤国.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

大型演出活动方案篇6

中职语文课常被视为一门与职业发展无关的课程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行为导向教学法为中职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提供新的思路:语文教学也可以职业行为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语文课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都可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笔者结合在中职卫校的语文教学实践举例说明如下:

1.1案例教学法案例

教学法指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情景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实践、思考与归纳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可以是专业性的,也可以是非专业性的。专业型案例教学:比如,讲授合同文书,针对护理、药剂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医药卫生行业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结合相关语文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与研究,讲授应用文“便条、单据”部分时,教师可针对生活中部分学生写单据时马虎随便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况,适当选择有代表性、适合教学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共同讨论,总结出正确应对办法,引导学生牢记单据写作的四点要求。这些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既有较强的专业性,又有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即指导学生活学活用文书知识,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也有前瞻性的辅助作用。非专业型案例教学: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可从教材或社会生活中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例丰富学生的生活认识和体验。比如教师可以“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等公益活动为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式讨论、辩论或作文,让学生了解我国贫困地区医疗卫生的发展状况,展现基层乡村医生常年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奉献青春的伟大精神,加强学生对责任、诚信、奉献精神等优秀传统美德的认识与感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人文、职业素养。

1.2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模拟学习、生活、职业活动等不同场景,由学生模拟某些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模拟教学大大增强学生的知识现场感和直观感,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训练情境中感受教学内容,并逐渐迁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新教材中的“实用语文操练”部分大多可用此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授招聘启事、求职信、个人简历、用人合同等一系列与求职相关的实用文体时,教师可组织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人才招聘会的场面,招聘会需具备的各种元素如招聘会场、招聘单位、招聘者、应聘者、招聘岗位、就业推荐表(本校使用)等都与现实生活相近,只是过程是模拟的,由于模拟情境的形象性、真实性,学生在身心投入、高度关注的状态中自觉参与和完善角色,在情感上、认知上获得深刻的体验,对所学知识、技能及时消化,切身体会,记忆深刻,高效掌握求职信与应聘信、个人简历等文体的写作规范,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在面试时如何自如得体的和招聘者交谈,充分落实学习目标。

1.3项目教学法

学生通过一个个相对完整独立的项目实施过程,学习和掌握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项目教学的基本方式是以小组的形式,旨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熟练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比如结合专业需要设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科普宣传栏的制作》。具体步骤为:①分组分工,以每4到5名学生为一小组,自选负责人1名并协调分工,让善于交际协调的学生任主编,阅读分析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编辑,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撰稿较稿,擅长美术设计的学生任美编等。②主题制定:教师课前提供“医学科普天地”、“畅想未来医药新发展”等科普宣传栏主题及相关问题,学生也可结合专业自拟感兴趣的主题。③活动准备:教师导读科普宣传特点、制作基本步骤与要求。小组讨论制订项目计划:整体设计、收集信息、文章编辑、版面编排。④项目实施:老师指导学生查阅课本与课外资料、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小组成员发表见解,组织辩论、质疑,达成共识,对于经小组交流未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录反馈给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⑤汇报学习收获:各组展示分享各自的学习信息和研究结果。⑥成果评价:组织每位学生和各组组长填写活动成效评估自测表及活动成效评估表,对照各项评分检查活动目标达成效果,概括知识要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为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试如何解决问题,学会如何找到答案,学会团队合作,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心。

1.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为了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某一工作要领,让学生扮演本专业职业中的某个角色,使教学内容剧情化脚本化,体验职业生活,同时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角色扮演主要有课本剧型和虚拟情景型两种。课本剧型:教师选择语文教材中故事性较强的名篇佳作改编成可供表演的剧本,如《雷雨》、《威尼斯商人》等戏剧文本及《项链》、《鸿门宴》等故事类文本,在组织学生在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辅以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角色进行表演。虚拟情景型:通过模拟某个特殊情境中的人物或角色来学习相关知识,形成关键能力。比如“模拟病房”,以医院环境为背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题目,①如何劝解一位害怕第二天做手术的病人。②如何劝慰一位大声啼哭的不肯打针吃药的小孩。③如何劝导一位因病情恶化悲观想自杀的病人。④如何指导晨会交班汇报时的紧张出错的新护士。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推进,还可设计“在内科”、“在外科”、“在儿科”等主题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医生、护士、家属等各种角色,学生在角色模拟过程中反复体验患者的心理需要和“护士”的服务理念,锻炼了“护—患”之间、“护—护”之间沟通能力。不仅锻炼了学生语文实际应用能力,还能锤炼学生专业素养。角色扮演要求表演者们在排演过程中的投入是全方位的,涵盖了学生认知的、行为的、情感的、语言运用等各个方面,不仅需要正确地把握个体角色的情感定位,还要求演员对剧本的整体结构、故事背景、社会场景、人物关系与情节安排等有充分的认识。“观众”则边观看边填写活动成效评估表,对表演主题、表演编排、创意、演员人物塑造表现力感染力、语气、语调、肢体动作、妆容等等打分,表演结束,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角色扮演的情况给予积极讨论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评出各等级优秀表演组,给予鼓励。这样的学习过程,把课堂教学变成“动脑、动手、动口、动情”的活动,学生在“角色”的认知、模仿、承担和变通等过程中设身处地的理解掌握所扮演角色在实际生活中的工作要领,锻炼了能力,培养了职业素质、品质,便于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付自如。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2.1体现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职业能力发展的转变

行动导向教学活动的实施既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注重社会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职业道德与情感等诸多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所得的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2突出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行为导向教学要求教师以能力(知识、技能和相应经验)培养为目标,以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角色表演等为载体,通过多种不定型的实践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地获取知识与技能,比起传统“平铺直叙”教学法,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学容量大,内容丰富多彩,学生掌握知识效益高,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2.3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行动导向教学法立足于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参与收集信息、制订计划、选择方案、实施目标、反馈信息到成果评价的全过程,让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明确每一个具体环节的运作,从而提高学生关键能力,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推动者、引导者和参与伙伴,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

3结语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为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的优势突出,但仍存在师生未能很快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转变、教学活动设计难度大、准备工作繁重等许多困难,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循序渐进,注意操作的难度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行为能力相对吻合,要合理分组,科学评价,充分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避免发生两极分化;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转变角色不是对教师的要求降低了,反而是增加了,应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有效的培训,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总之,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策略,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调整,总结经验教训,使其应用更加系统化与科学化。

大型演出活动方案篇7

活动背景

1905年,宁波籍商人王月亭、吴绍基、汤仲盘召集各行业和商帮组织,发起并成立了宁波总商会,迄今已逾百年。在小平同志“把全世界宁波帮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发表的20年中,大批的宁波商人为祖国、为家乡的改革开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帮国家、帮家乡,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宁波帮”。此次通过宁波、沈阳两地政府及宁波商会的共同努力下,在沈阳成立了宁波商会,宁波商人将用克勤克俭、脚踏实地创业精神为两市经济的共同腾飞做出贡献。

活动目的

1)展示宁波商会历史,打造宁波商会形象;

2)提升商会美誉度,促进会员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活动内容

1)宁波商会成立授匾仪式

2)宴会/演出

风格定位

宣传性的突出:不但是一次成立授匾仪式,同时通过此次活动打造沈阳市宁波商会形象。

隆重大气:隆重大气是本次活动的创意着眼点。

完美精细:细节的完美往往决定了最终效果的实现,因此,我公司将倾力于活动细节的打造,着重设计、流程、服务等方面的精细安排。

执行思路

1)在会场气氛布置方面,我公司承担背景板及导视系统的设计、制作及安装工作;

2)礼仪服务及文艺演出将根据会议特点做特别安排。

效果预估

1)在活动当中利用高科技手段(如2个高清晰度大屏幕投影等)来提升活动品位,通过细节表现来达到宣传效果。

2)以宏观的现场布置、合理的区域划分、热烈大气的烘托手法向与会领导、嘉宾展示恢弘的造势效果。

第二部分具体实施方案及总体流程

一.场地布置

导视系统:位于一楼至三楼会场、电梯及扶梯口重点处均设置导入项目VI的导视牌,并设引导员。

展示系统:位于三楼会场外厅及会场内设置展示项目形象的易

拉宝及展架

签到系统:位于会场外厅设置签到背景,设嘉宾、媒体签到中心,精心布置,有专职工作人员及礼仪人员配合

会场系统:设置高品质背景框架,搭建大型背景,考虑与会人数较多及更好展示项目大气形象,设置投影设备,讲台,用鲜花、展架等精心布置会场及舞台。

立柱装饰:方案一:用喷绘标语装饰

方案二:用鲜花整体包柱

二.活动流程

25日晚按流程进行彩排

26日上午进场布置

26日当天对全部布置工作进行检查,全部设备资料进行核查,相关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到位,检查灯光音响

15:00前现场一切布置工作就绪:

场内:播放多媒体短片

签到处:设置二处,统一布置在宴会厅入口一侧,以期将签到人员分流,并可以给予不同礼品及物品,利用短暂的签到时间体现活动主办方的细致与周到。

?嘉宾签到处——嘉宾签到专用,可有针对性的发放相关宣传品及礼品。

?媒体签到处——媒体由甲方负责邀请,可有针对性的发放礼品、新闻稿。

接待:在楼梯口、电梯口、及酒店大堂等处分别安排礼仪小姐进行引导,并在关键路口安排引导牌做以指示,为到场人员打造一个完善的入场通道。

16:00主持人登场(短片停止播放,二个大屏幕投影同步现场直播活动实况),宣布“沈阳市宁波商会揭匾仪式”正式开始,介绍到场领导及嘉宾;

16:05有请宁波商会秘书长致欢迎辞(大屏幕投影现场直播,背景音乐烘托登台气氛);

16:08有请沈阳市政府领导讲话(大屏幕投影现场直播,背景音乐烘托登台气氛);

16:11有请宁波市领导讲话(大屏幕投影现场直播,背景音乐烘托登台气氛);

16:14有请与会相关人员讲话(预计1-3人),(大屏幕投影现场直播,背景音乐烘托登台气氛);

16:20主持人宣布沈阳市宁波商会授匾仪式正式开始,有请嘉宾登台,礼仪人员协助相关服务(大屏幕投影现场直播,背景音乐烘托现场气氛),授匾结束后,宾主双方喝香槟以示庆祝。

16:30主持人做结束寄语,然后宣布仪式结束,请嘉宾开始用餐,并说明会有精彩演出。

三.演出方案说明:

因此次活动比较严肃、正式,且与会嘉宾层次地位较高,故不能以通俗吵闹的晚会形式演出,建议做成一场小型室内音乐会,既不会影响嘉宾就餐期间的交谈与讨论,也不会降低此次活动的格调。

?演出方案一

16:40小型室内乐十二人组,演奏高雅的古典音乐至结束

?演出方案二

16:40民乐组合(八人)上台,演奏中国民族名曲至结束。(提前拟定演奏曲目单)

?演出方案三

16:40著名JAZZ五人乐队演出时尚流行乐

大型演出活动方案篇8

一、正确理解归纳与演绎的内涵是讨论的前提

卓立子老师在文中说“正确理解演绎和归纳的内涵是这个问题的基本常识”,确如所言,我们讨论“语文教学重演绎还是重归纳”的问题,首先要弄明白“归纳”与“演绎”的内涵,以及语文教学中的“归纳”与“演绎”的本质,否则问题的讨论就会失去共有平台,滑向无效争辩。好在能达成共识的是:归纳和演绎,其本质是两种逻辑思维方法。

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论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先摆事实,后求结论,这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它有两种功能,一是概括一般情况,二是推测将来结果。优点是体现事物共性,寻求根本规律。局限是不完全归纳,则无法穷尽同类事物的全部属性。

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方法。先假说,后求证,其推理形式是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构成的“三段论”,这是从一般共性到特性,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其优点是把一般原理运用于特殊现象,使得原有知识得以深化。局限是其本身只揭示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不能进一步揭示共性和个性的对立。

所以,孤立的演绎与孤立的归纳都不能正确地反映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逻辑史上曾形成过“归纳派”和“演绎派”两大派别。两派各执一端,各自夸大彼此间的矛盾和对立,忽视了联系和统一,结果是给逻辑学发展造成了极大伤害。①

其实,在思维实际中,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紧密联系、相互补充。其联系表现在:第一,归纳推理为演绎推理提供前提。演绎推理要以一般性知识为前提,这就要依赖归纳推理来提供一般性知识。第二,归纳推理也离不开演绎推理。为了提高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对归纳推理的个别性前提进行分析,把握其中的因果性、必然性,这就要用到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还要依靠演绎推理来验证自己的结论。因此,归纳和演绎作为两种逻辑推理方法,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厚此薄彼。

二、三个课例及其修改方案的背后

基于以上的共识,我们再来评析赵、卓两位老师所谓的“演绎”型和“归纳”型语文教学(姑且如此称谓)课例及其观点,看看语文教学与“演绎”“归纳”之间能否构成联系,若能,我们又当如何认识这种关系。

先来看看《赵文》中列举的三个课例及相应修改方案,现简述以下:②

课例①:教师列出《荷塘月色》主旨的不同理解,然后让“学生列举课文某一片段印证上述某一说”。

修改方案:先让学生阅读文本及相关资料,然后自由探究发表看法,然后教师再列举出历来关乎本文主旨的不同理解,与众多思想发生碰撞。

课例②:教师展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理论,利用理论演示白居易《长恨歌》,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同类作品赏析训练。

修改方案:先让学生赏析同类作品,借以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理论,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同类作品赏析训练。

课例③:告诉学生横向议论知识,教师再解说例文,然后进行话题训练。

修改方案:先让学生阅读例文,进而掌握横向议论知识,最后进行话题训练。

赵老师认为,三个课例虽然“内容不同,形式各异”,“但都运用了演绎逻辑,即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从规律到特殊的思维方法”。

窃以为,问题就出在这里。

如果依赵老师理解,其所举课例就是“演绎法”教学。那么,比照“演绎逻辑”的内涵,其课例内涵就理应与“演绎逻辑”内涵相符合。按前文所述,“演绎逻辑”一般都是先假说,后求证,其推理形式为逻辑学“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注意,若逻辑推理的前提假说是真命题,其后之求证过程才会是形成真命题结论的过程。而纵观《赵文》三个课例,无一有如“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过程。换以课例①具体言之,教师先给出《荷塘月色》主旨的不同理解,然后让学生“列举课文某一片段印证上述某一说”。这种“观点+例证”的做法就是“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从规律到特殊”,或者说这种简单做法就可称为“演绎型语文教学”,笔者实不敢苟同!

再来看三个相应的修改方案,是否有如赵老师所言都是“归纳法的设计”?

课例①的修改方案很简单,即把教学顺序倒转,先让学生探究并发表看法,后再展示“人们历来的不同理解”。如前文所述,“归纳逻辑”是先摆个别事实,后求事物一般普遍结论的逻辑推理。而修改方案中让学生探究发表各自观点,最后是否能达成共识、形成结论,恐怕仅此一点就值得怀疑!若赵老师认为不必达成共识,而是与“众多思想发生碰撞”,这岂不正应了卓老师“商榷文章”所言:“《荷塘月色》主旨历来众说纷纭,至今还争论不休,按赵老师的做法,最后还得展示,不知道这样的课堂效果到底高还是低?”③

课例②和③的修改方案有相似之处:恕笔者将其简化,原课例:A(定论)——B(演示定论)——C(学生演练)。修改方案:A(演示定论)——B(定论)——C(学生演练)。两相比较,我们发现,原课例与修改方案之间差异只在于A步骤和B步骤间顺序调换,如上所言,步骤简单调换并非意味着“归纳”与“演绎”间的相互转化;而《赵文》主张“慎用演绎逻辑”,但令人费解的是,按赵老师的理解,此处修改方案中的第三步C(学生演练),却恰恰是用到了“演绎”方式。

其实,透视《赵文》所举课例及修改方案的背后,我们发现二者并非是“演绎”与“归纳”两种逻辑方式(教学策略)的矛盾,而是当下语文教学界“收”与“放”两种课型的矛盾。“收”与“放”,是一种通俗说法,其实就是语文课堂的两种常用教学策略,笔者姑且将其称为 “聚合型课堂”(收)与 “发散型课堂”(放)。

以“收”为主的“聚合型课堂”,其特点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目标落实,知识传授,具体表现为信息密集,环节完整,教学任务以教师预设目标的实现为准。这种课型因教师主导充分,课堂严谨整饬,便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及知识的系统掌握,缺点是易束缚学生思维和创造力。

以“放”为主的“发散型课堂”,其特点以学生研讨为主,教师大胆放手,为学生创设自学条件,具体表现为学生思维活跃,求知主动,互动性强。这种课型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个性潜能及创造精神能得以发挥,课堂灵动活泼,但若处理不好,也会流于随意,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明眼人一看即知,这两种课型,犹如“归纳”与“演绎”,寸长尺短,无所谓优劣,关键在于教师面对什么样的学 生(具体学情)教学什么样的内容(教学内容)。一句话,课型无好坏,关键在于人。

但话说回来,无论“聚合型课堂”,还是“发散型课堂”,其中都能找到类似于“归纳”“演绎”这两种逻辑思维的教学策略,或者说,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可借鉴“归纳”与“演绎”的逻辑思维方式,从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归纳”与“演绎”

无论是“聚合型课堂”(收)还是“发散型课堂”(放),从逻辑学和方法论的角度来看,都可以借鉴“归纳”与“演绎”这两种逻辑思维方式,形成一种带有“归纳”与“演绎”特点的教学策略。据笔者观察,当下中语界尚未形成对此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所以,笔者姑且将其称为“归纳型教学”和“演绎型教学”(区别于《赵文》“归纳法”和“演绎法”)。

下面,我们就以现实中一则《〈论语〉选读·中庸之道》的教学案例为例,看看“归纳”与“演绎”在其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论语〉选读》是目前浙江省使用的语文版高中选修教材。该教材相对于内容驳杂的《论语》原着而言,重选主题,重新编排。尽管如此,但每一章节材料依旧没有内在逻辑关联,这让一线教师明显感觉此类教学难于一般的文学文本教学。

但有老师在实践中摸索出“点——线——面——心”式的《论语》教学课型,效果不错。④

所谓“点——线——面——心”即四个教学环节:“点的剖析,线的延伸,面的总结,心的回应。”具体而言:①先从学生疑惑的、感兴趣的全息性的文本事例切入,引导学生探讨;②然后再引导学生在更多的、丰富的文本事例的研习中进一步感受其特点;③接下来再将文本事例举三反一,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领会其主题内涵;④最后学生在联系现实和切己体察中生成自己的认识。

具体以《〈论语〉选读·中庸之道》教学为例。教师先从学生预习中寻找学生阅读的兴奋点(备“学情”),发现学生普遍对“乡人皆好之”一节有疑问:“乡人皆好之”的境界为何还不如“善者善之,恶者恶之”?教师即从此切入,按上述步骤设置问题:

①“点的剖析”:一个人用什么方式才能让善恶皆有的一乡人都喜欢自己?

②“线的延伸”:你还能从其它语录中感受到孔子这一原则立场么?

③“面的总结”:你觉得中庸之道有哪些特征?

④“心的回应”:结合自己生活,说说你怎么在现实中如何践行中庸之道。

……

整堂课就师生地位及相互作用而言,教师从学生疑惑处入手,让学生从节选文本中发现研讨,自己归纳出“中庸之道”的特征,从而形成对“中庸之道”的最终理解,最后再让学生结合实践畅谈现实中如何践行“中庸之道”。课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为学生研讨创设问题,整个课堂教师放手,始终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或许这就可称其为“发散型课堂”。

但是,这种所谓“发散型课堂”是否就是“归纳型教学”呢?我们依据“归纳”和“演绎”推理公式来分析这堂课的教学:

归纳推理公式:

S1是P,

S1是S类的代表性个体,

所以,所有S具有属性P。

演绎推理公式:

大前提:有P理论在某一范围内是正确的。

小前提:假定事物S行为受P理论支配。

结 论:则S行为规律为P。

第①环节(点的剖析):师生从疑惑处“乡人皆好之”切入,通过“感化式”和“讨好式”两种正反“好之”来体验“中庸之道”的“原则性”和“平易性”特征。

第②环节(线的延伸):教师要求学生再对文中能体现上述原则立场的类似事例加以分析,从而体会文中孔子在评价“狂与狷、过与不及、适与莫”等方面的原则立场。

第③环节(面的总结):通过上述活动,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中庸之道”的特征。

上述三个环节教学下来,学生脑中进行了这样一个“归纳推理”过程:

环节①:“乡人皆好之”体现了“中庸之道”的“原则性、平易性”特征。

环节②:“乡人皆好之”是与之类似的“狂与狷”等事例中最具代表性的。

环节③:所以,文中类似事例都体现了“中庸之道”的“原则性、平易性”特征。

而课堂最后的环节④与环节③则进行了一个“演绎推理”的过程:

大前提:“原则性、平易性”属于“中庸之道”。

小前提:学生生活事例具有“原则性、平易性”特征。

环节④:所以,学生是在践行“中庸之道”。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至少可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现实中的“归纳型教学”与“演绎型教学”是相对而言,没有好坏之分的。许多老师认为“演绎”的主体是教师,主要以知识传授为本,注重结果,属于灌输式教育观念的产物;而“归纳”的主体是学生,主要以能力培养为本,体现过程,属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产物。其实,这是一种静态考察,片面理解,是经不起推敲的。

譬如上述《赵文》的三个课例及卓立子老师商榷文章,都极力推崇各自认可的“归纳”和“演绎”的优点,但“归纳”和“演绎”的各自优点,却并不能构成对方的各自缺点,因为二者使用的对象不一,情况不同。

第二,现实中的“归纳型教学”与“演绎型教学”是不可分割的,其道理有如“归纳”与“演绎”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知道“归纳”与“演绎”这两种逻辑推理是辩证统一的,即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没有归纳就没有演绎;演绎是归纳的前导,没有演绎也就没有归纳。同理,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归纳型教学”和“演绎型教学”,二者也是相对独立,而又相互渗透的。

其实,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从整堂课或整篇课文阅读教学来看,其采用的是“归纳型教学”,但在总体归纳中又有局部的演绎。同理,有时总的是“演绎型教学”,但其局部却又有归纳。譬如上述《赵文》中的第②③课例都有“归纳”和“演绎”并存的影子,而我们之所以分别将其称为“归纳型教学”或“演绎型教学”,主要也是看其总体侧重,同时也是便于分析,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两种教学策略往往是相互融合,交叉进行,各自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

注释:

①王海传主编:《普通逻辑学》,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2版。

②赵克明:《语文教学重演绎还是重归纳?》,《语文学习》,2012年第1期。

③卓立子:《语文教学是重演绎还是重归纳?——这确实是个问题》,中华语文网。

上一篇:学生干部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干部培训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