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课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04 17:11:56

语文活动课教案

语文活动课教案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学案式;教学活动;应用

所谓学案式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将课本学习内容作为自主学习的内容,利用学习时间对其进行自主探究,在自己学习意志的引导下通过多个角度对学习内容加以理解。引导学生自主制作学案,分析与整理学习内容,展示自己的学案学习成果,有利于加强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成就感。学案是促进学生独立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让教学内容得以扩充的重要平台。加大学案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举措。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案式教学法应用现状

(一)学案式教学法没有得到重视

学案式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法,只有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才能促进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但是,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许多教师没有认可学案教学法。学案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制作学案,完成学习。大部分教师不能理解学生自主制作学案的环节,认为学案制作是老师的事,教师在备课阶段做好学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知识,才是正确的教学过程。教师对于学案式教学法的不认可,极大地影响了学案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实施,不利于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观的创新。

(二)学案式教学法作用发挥不充分

学案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对其进行正确利用,才能促进学案教学法积极作用的发挥。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初中语文教师意识到学案式教学法的正确性,并积极地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但这些教师只顾着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忽视了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使放手变成了放纵。学生没有学案学习的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学会制作学案,再学会依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一步到位的学案教学活动,极大地影响了学案式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案式教学法应用方法

将学案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学案式教学法的正确落实策略。具体方法如下:

(一)开展自主预习,落实学案式教学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在上课前,学生通过预习了解课堂将要学习的内容,将预习工作做到位,是落实学案式教学的必要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预习活动,将自主学习活动视为培养学生学案学习能力的手段。在刚刚实施学案式教学法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案,让学生了解学案的意义。在新课讲解的前一天,教师将自己制定好的学案分发给学生。学案中应当包括学生需要预习的内容以及教师对预习活动的要求。在学案中,教师要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并将文章中疑难的词语与句子进行整理,更要结合文章内容的写法与修辞等进行批注。在教师学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自主预习,在预习中找出生词与不理解的句子,明确文章内容,找到关键段落与句子,通过标注对课文进行深入学习。在预习之后,学生可以根据学案中设置的检测性对自己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查,将不能回答的问题作为保留问题带到课堂。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进行课堂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效率。同时,在预习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应用小组合作,落实学案式教学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学案式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在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案中提出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解决问题,有利于学案教学活动的综合化,更能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权,促进教学氛围的开放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互动与交流,是当代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小组合作活动在课堂中的开展,可以推进学案学习的深化,更能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他们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互动交流来解决。小组合作式的学案教学活动,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互动进行有效指导,规范学案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

比如在学习《岳阳楼记》的时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思想,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在学案预习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分享,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更多角度思考而得的结果,促进学生思维的完善发展。

(三)做好练习,落实学案式教学

无论利用什么样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都要重视学习的巩固训练环节。在学案式教学中,教师也要利用课堂达标检测或者限时检测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学案进行自主检测,促进学生逐渐转变成为学案的制作者。教师让学生在学案中添加一些检测内容,并在学习之后利用这些内容进行检测。当学生逐渐习惯学案学习法,教师就可以将学案的制作任务也交给学生,促进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让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阵地。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学案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明确。学案,是调动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都有着积极意义。关注学生主体,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语文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 罗一宁.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学案式探究性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 2014(26)

[2] 李永红.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力――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体会[J]. 经营管理者.2010(13)

[3] 姜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4

语文活动课教案篇2

一、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集体备课停留在表面

虽然集体备课被广泛应用到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校的备课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教师并没有意识到集体备课对自身发展以及教学效果方面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备课中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集体备课需在备课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备课活动一般由组长组织展开,教师轮流发言,共同探讨教学活动与教学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并不高,组长通常为核心发言人,其他教师不愿意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只是被动地听从组长的意见,即使提出小组活动或备课任务,也仅由组长一人主动完成,其他教师态度消极,不能主动参与其中。长此以往,组长也会丧失集体备课的热情,当需要向领导汇报工作时,他们往往随便整理一些材料上交,从整体上来看,集体备课的效果并不好。

同时,由于小学语文教师一般都担任班主任一职,需要处理小学生的很多琐碎事务,导致小学语文教师难以抽出时间真正投入到集体备课这一教学活动当中,故导致小学语文的集体备课停留于表面。

(二)集体备课方式较为陈旧

淇畏绞匠戮梢彩切в镂募体备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教学工作中,使得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为了适应教学的发展,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也应当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但是从目前实际的集体备课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方式仍然较为陈旧,具体来说,在备课中,教师要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与观看,然后听取彼此的意见,最后用笔进行记录。这个过程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兴趣与积极性,且备课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差距较大,不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丰富与创新,因此备课研讨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集体备课的内容相对单一

备课内容单一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是具有多样性的,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才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才能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小学语文集体备课中,教师研究与讨论的内容固定单一,这使得备课过程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一方面,教师在备课中准备的材料大多都是从网上下载或是从教案上抄录下来的,其内容相似,且较为死板,不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对材料的依赖性较强,难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来提出新的看法与见解,教师的思维得不到激发,这使得小学语文课堂也难以得到丰富与创新,未能达到小学语文集体备课的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内容存在片面性,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将教学流程作为备课的重点,却忽略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课时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以及学期目标的要求,未能做出有效分析,也没有将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内容纳入备课体系,致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出现目标不清晰,缺少实效性与创新性等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新课程理念的深入落实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积极推进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落实,这一要求不仅是针对小学生提出的,也是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展开探究、合作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个人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在集体备课讨论中,教师之间可以展开必要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经验、相互学习,了解彼此教学中的优缺点,然后结合实际对自身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完善,从而在课堂上对学生予以有效的教学与引导,使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与基本素养能够得到提升与发展,使新课程理念得以贯彻落实。同时在集体讨论中,小学教师们还会对教材内容进行更加深入与细致的探讨,从而加强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领悟,以便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分析、感悟教材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高质量的集体备课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讨论,还需要对本班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素养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讨论。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全面考虑在教学中小学各学段的学生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或提出怎样的问题,然后集体讨论,如何帮助他们应对困难,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或尴尬的情况。集体备课可以集中老师的智慧,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创新,在讨论中教师可以有效设计课堂活动,把握好课堂节奏,保证备课的全面有效。这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特殊情况,教师都可以及时做出应对,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展开、有序进行。在集体智慧的影响下,语文课堂教学将变得丰富灵活、生动愉悦,继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呈现给小学学生一个高质量的语文课堂。

(三)有利于丰富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情感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也在发生着转变,原有的课堂教学主要为文本教学,即让学生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而当前的语文教学逐渐向着体验教学转变,即让低年级的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应当首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内涵,获得独特的阅读体会。然而教师个人的体会是单一的、有限的,且不同能力、不同教学经验、不同年龄的小学语文教师所获得的情感感受也是具有差异性的,而集体备课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展开的互动与交流,能够深化彼此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发散思维,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体会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并引导小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高质量地展开情感体验教学。

三、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的有效方法

(一)集体对教材进行研读

教材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在小学语文集体备课中,教师应当集体对教材进行研读,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为了深入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加深教师对教材的印象,研读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展开。第一是从整体上对小学教材进行研读与分析,在寒暑假期间,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分年级研读教材内容,主要分析教材编排的顺序与体例,深入探究编写者安排课文内容与顺序的主要目的,了解每一章、每一单元、每篇课文之间的关系,然后思考如何利用这种关系展开小学语文教学,学校应当为教师留有充足的自主思考与分析的时间,然后再进行集体的讨论,让教师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体会。第二是对各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化探究,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重点与难点,各备课组可以根据难点与重点知识的数量,再将备课组分为若干个探究小组,每个探究小组针对一个单元或两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析与研讨,并设计初步的备课方案,最后各个小组呈交自己的方案,并共同进行讨论。第三是落实备课方案,在对初步方案进行讨论后,备案组对方案进行完善与补充,并在假期内将全册教材的方案进行整合,统一打印,以供教师进行参考与学习。

(二)集体对教案进行研讨

在研读教材并提出初步备课方案后,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对方案展开研讨,不断对方案进行补充与创新,使之能够符合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与创新性。在开学后,应当在某一个班级内进行试讲,根据初步备课方案展开教学工作,一名教师负责教学试讲,其他教师则要进行听课,并做好相关记录。试讲结束后,试讲教师要谈谈自己的体会,分析初步备案中存在哪些不足,而其他教师也应当踊跃提出意见,说说自己的听课感受,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探讨。在交流后,教师需要明确方案中哪些内容需要调整,如教W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课件等,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可以得到有效的完善,推动课堂语文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展开《和时间赛跑》一课的试讲时,有些教师可能会发现,部分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不集中,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不大,此时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如,利用课件创设情境等,使低年级学生能够对课本内容产生兴趣以及情感共鸣。

(三)深入展开二次复备

不同班级有不同的班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学习兴趣等各不相同,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语文班主任教师应当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展开二次复备,以提高备课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教师要将集体研讨出的备课方案作为基础,然后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教师要掌握四点复备原则:

第一,集体研讨的备课方案主要针对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展开,而二次复备则应当针对学生展开,使教学工作能够符合本班的实际情况;

第二,在复备中应当重视预设,教师要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疑惑进行思考,并准备好相应的答案,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学生的疑问能够得到及时解答;

第三,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够深化,教师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文章与资料引入课堂,并让学生能够对其思想情感、主体内容等进行自主分析,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练习题与作业,保证设计具有层次性,使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深化,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够有所得。

四、结语

集体备课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所面对的是全新的教学内容,新老教师(包括骨干教师)都面临着重新熟悉新课程的重任。集体备课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使教师熟悉教材,理解新课程的内涵。集体备课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发展、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等方面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的集体备课存在着备课形式落后、内容单一、浮于表面等情况,这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来说是不利的,因此学校应当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并全面展开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工作,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展开必要的研讨,并对备课方案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最后要进行必要的二次复备,使教学方案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

语文活动课教案篇3

【中图分类号】G633.3

导学案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学习获得,克服教与学的分离而实际的以特定教学内容为载体的师生主体往活动的方案。导学案的使用改变往日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语文导学案的编制研究,不仅可以引领学生“读,思,议,做”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的实施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我们在看到语文导学案的优点的同时,语文导学案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师的注意,这样的重视,可以弘扬优点,克服不足。语文导学案在使用的过程中的负面作用有哪些呢?1.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偏离了语文学习的独特特点。语文学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学生只有大量阅读,不断积累,这样日积月累,学生才能厚积薄发,在感悟语文的过程中,才会与作者心有灵犀,才能融会贯通,把握学习精髓。语文导学案虽然能够让学生把语文学习落到实处,让抽象的任务具体化,但是有些导学案的设计类似于数学,物理,化学作业,会让学生产生“语文学习就是做作业”错误认识,把语文学习同数理化学习混为一谈,从而偏离了语文学习的独特点,学生除了完成语文导学案外,不在阅读其他文章或书籍,那样会让学生缺少应有的积累,体会不到语文带给人们身心的快乐和幸福,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不到应有的培养。长期下去,语文教学也真正走上了失败之路。2.教师的语文课就像作业科,逐渐淡化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那么语文课堂必须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并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应该做到激情导入,引导学生读写词语,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语文课文内容,品味语言,对文章难点进行探索。但有了导学案,一些语文老师无意中就把语文课当成了作业课,整个教学课堂完全围绕着导学案展开,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下,问题回答完了,完成了导学案上的内容,一堂课就结束了。语文教学有的环节如朗读,品味等也就游离了课堂,久而久之,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也就逐渐淡化。3.增加了学校的教学成本,加大了工作难度。语文教材的编排一册书共6个单元,每个单元5篇课文。如果每篇课文都要求发给学生导学案,每一个学生一份导学案,那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教学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学校工作难度。如果每门功课有使用导学案,那么学校的印刷量可想而知。如果每门功课都有导学案,肯定难以为继。如果一种教学活动需要付出很多代价,那么这种教学活动的生命一定不会长久,只有便于操作,才会被接受。

语文导W案使用的过程中暴露出不足,那么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1.强化重点,忌遍地开花。语文应以阅读为主,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导学案不必课课都有,凡事浅显的文章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品味,享受阅读的快乐,就不必用导学案去束缚学生;只有重点名篇,学生学起来有难度,比如说鲁迅的《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故乡》等对学生的要求高,不容易真正理解,就必须使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并且深入学习。2.精心设计,激发思维。许多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拘泥于对句义和文本内容的解读,这样的设计不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有许多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不是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而是查找资料,一抄了事,根本没有达到提前预习,自主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考察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对内容的感悟能力,更应着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创新解读能力,应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月的积累和感悟能力,表达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哪怕学生的见解是肤浅的,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毕竟是自己的,但这样可以让教师看见学生的潜力,也只有这样用导学案精心设计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得到提高。3.有机融合,忌照本宣科。导学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但导学案绝不是上课的教案。导学案使用的对象是学生,教案的使用对象是教师。教师上课时,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训练。如果仅仅根据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逐题检查讲解,就把语文课商城了习题课,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就丧失殆尽。因此导学案不能代替教案,导学案只是教师教学备课的一个环节。教师上课时,可以安排恰当的环节检查一下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决不能照着导学案安排整烫语文课的教学内容。

总而言之,任何一种教学探索只能是探索,不可能十全十美。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语文导学案才能更好发挥应有的作用。

语文活动课教案篇4

(四川省青川县建峰乡中心校 628100)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风生水起,我县教科局果断决策在全县中小学起始年级中推行高效课堂,实施“导学案”。我通过近一年的参与导学案试行实践活动,本人对导学案的实施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一、导学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结构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经过精心的备课,课堂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字词句语段的分析,力求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尽管有师生的共同参与,但是它改变不了教师是课堂的主人这一事实,教师是施动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整个过程教师要占用大部分时间,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学的茫然,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往往一节课结束后,去问他们听懂了没有,会不会做作业,有没有收获?他们多数只会摇头摆脑。呈现出一脸无奈相。自从实施了导学案,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生自觉阅读文本,查找资料,同学间合作讨论,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展示,学生发言积极,个个都能参与交流,虽然学生中学习成绩不一样,但是每一节课他们都有不同收获。导学案的实施让我真正理解到新课标中的“让不同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涵义。课堂上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

二、导学案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作为教师在中国教育的古老传统中,师道尊严,教师是站在神圣的讲台上,高高在上,学生在我们心中他们是课堂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导学案的实施首先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处于同等地位,教师要把他们当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者,课堂的主人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课堂的一切活动“以生为本”,包括我们导学案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以他们为中心。以前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为主,一节课教师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而导学案的实施却要求教师的课堂讲解时间不超过十分钟,甚至更少。当我们看到同学们相互讨论,积极参与课堂展示,各小组相互点评时,我作为多年的语文教师确实应该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了,教师应该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中去聆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平等对话,多元解读教材,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求同存异,学会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出对文本中人和事见解与感悟。在小组学习中教师适当引入竞争意识,让学生品尝的成功的喜悦,增强集体主义荣誉感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才具有活力,它才能真正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导学案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导学案的实施看起来教师在课堂上比较清闲,从传统的主角变成了课堂的主导,每一堂课讲的少,有时还不需要讲。那么是不是语文教师真的轻松了呢?其实不然,在课前编写导学案需要大量的时间查找资料,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的学习层次不同,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节课中都要有不同的收获。教师把搜集起来的资料信息加以整理提取,做到有的放矢,让学困生学有所得,通过导学案的实施让优秀生更加优秀。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必须熟练掌握系列语文知识和具备必要的处理语文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了解当前语文教改动态,。通过参加教育部门各级培训和教研活动外,还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才能适应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得到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手段,追求课堂的高效性,在教中学,学中教,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导学案”的实施更是教学中的科学,一开始就呈现出一派活力与生机。它让我们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充满了希望与信心,尽管才刚刚接触到它,处在试行阶段,但我会通过学习新课标,寻找实施的理论依据,希望得到同仁的指点和帮助。在了解和研究学生中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编写切实可行的导学案,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资料

[1]《初中语文教学案》

语文活动课教案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应对策略

一、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及实施,初中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合作学习的应用,且应用成效显著,但合作学习的应用过程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本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浅析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以培养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是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以学生小组讨论为主及教师引导为辅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及互助完成学习任务,以此提高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应用时间较短,且遭受到的阻力较大,因此实践过程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小组合作过于形式化,即教师未能准确理解小组合作的目的。尽管多数初中语文教师所采取的小组合作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原因是此类小组合作形式未把握好教学的重心,并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从而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针对性弱。课堂提问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常见方式,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初中语文课程合作学习过程,教师的提问包含着过多的主观观点,且所提问题与教材的关联性较弱,如此定会增加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并最终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合作形式吸引力及创新性弱,而该问题多由教师创新意识差或创新能力低所致,亦或说教师尚未准确理解合作学习的真实意图。多数初中语文教师长期仅采用一种或两种教学形式,如此虽然实施起来难度较低,但会降低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三、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问题的应对策略

结合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问题的表现形式及成因,本文认为必须从下列方面进行改进。

(一)明确教学目标。课前备课结果,教师必须明确“四个什么”,即学什么、了解什么、掌握什么及什么程度,且教师必须明确每堂课的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课前,教师应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份设有活动方案及教学目标的导学案,以引导学生查找问题的答案及完成规定的任务。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应按表3-1设置教学目标。

表3-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的设定

(二)合理设计活动方案。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前提是按5人~6人的标准把全班同学分成小组,如此经小组的集体互动来协作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能力。互动方案应四部分:1.情境创设,即以展示背景资料的方式引出被学生们所熟知的谜语、歌谣或生活常识等,以此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或课文的中心意思。例如,《荷》的讲授过程,教师可以以猜谜语的形式带学生们融入课本内容。2.活动过程,即以设计活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小组的合作能力,此乃课堂教学最为核心的部分。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应结合课文的内容而设定。例如,教师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提出多个问题小组成员分别领取一道题目各个同学先就自己领取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找出问题的答案各小组推举一个或两个答案较好的问题进行全班解答教师就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3.课堂自测,即对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巩固,亦或对相关新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自测的内容应与课文的大纲要求相关联,且应重点强调学生对文中字词或文章体裁的掌握。例如,教师列出的是与新闻相关联的自测题,以帮助学生掌握新闻的结构及特点等。4.课堂小结,即对课堂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及对课堂活动进行点评。该阶段由学生或教师或师生共同完成。

四、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合作学习的应用对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即具体从下列方面对初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开拓学生思维及启发学生智力,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优秀的人格品质及团结合作的精神。可见,合作学习的应用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亚.期待一片新气象――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6):110-110,159

[2]王美菊.试论初中语文课堂学习中的合作学习[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1):46-47

[3]常元伟.深化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27):133-134

[4]席进凤.三人行,必有我师――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J].青海教育,2010,(5):20

[5]邵晶.初中语文课堂中合作学习的现状及有效性的探讨[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0):62-63

语文活动课教案篇6

关键词:集体备课;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集体备课文化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10-0046-04

关于语文集体备课的必要性、重要性似乎已经不需要论证和强调,但我们遗憾地发现,集体备课的低效和流于形式,已成为制约当前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

一、高中语文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一些学校的调研,我认为目前高中语文集体备课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集体备课形式主义严重,名不符实

1.准备仓促,走过场、粗疏浮浅

面对一份语文阅读文本,要写成能经得起集体研讨的教学预案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集体备课前,每个成员更需要时间对别人的教学预案进行消化,这样才能进行高质量的研讨。但我发现,许多主备教师(教学预案的撰写者)事到临头才匆匆赶写教案,以致在集体备课正式开始前才把刚从学校文印室拿来的教学预案匆匆发给同行,有的同行甚至在发下来时才知道本次的备课内容。如此临阵磨枪的“急就章”很难具备研讨价值,集体备课似乎只是为了走程序、做形式,其效果可想而知。这是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性不强、对集体备课重要性认识不够的表现。

集体备课活动主要不是对语文教学的真问题进行深入有效的探讨,而是沦为布置安排与学科教学关系不大的各项事务的半行政会议,即便涉及教学内容,也只是粗略学进度、分配主备篇目之类浅层次内容;其余时间则被用来核对习题答案,连如何编选题目、编选原因都很少涉及,更谈不上对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这样深层次的教学真问题进行研讨了。

2.教案设计混乱无序,内容缺乏原创

作为集体备课载体的教案,其格式不能体现集体备课的特点和要求,甚至没有留下足够的空白让教师进行二次备课,以致教师只能把一些讨论内容和自己对文本的思考随意零散地写在边边角角,显得零散无序,混乱无章。

有的直接从网上下载别人的教案,有的七拼八凑抄写教参、教辅资料;大多则是知识框架的罗列,时代背景、文章结构、写作特色的静态抄录,或者干脆就是语文习题集。这是教学目的不明、教学内容随意的反映。上述种种错误做法,因为假集体备课之名而“合法化”,似乎是备课团队的“集体意志”。最应该体现语文教师专业性的语感培养、语用训练的方案编写成了复制加粘贴、剪刀加浆糊的“规模化作业”。

3.检量不重质、重形式轻内容

无论校内还是校外教学督查往往只是检查语文教案的数量、详略、字数多寡甚至书写情况。为应付检查,“剪刀加浆糊”、“复制和粘贴”,这些语文教案的制作方法已是校园内公开的秘密和无奈的风景。教学督查和调研往往无法对集体备课的真实情况做出评价,很少能关注教案有多少语感培养、语用训练的活动设计这些核心内容,更不可能检查出教师个体在集体备课中发挥的作用。

(二)集体备课过程不科学、不完整

1.分工不明,责任不清,参与度低

目前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虽也有分工,但只是按篇目内容进行简单的任务分配,缺少备课参与过程各个环节的分工。仅仅从形式上落实了主备人,而没有明确集体研讨中各个板块、环节的发言人,以致很多时候主备人就是发言人,集体备课成了主备人对着自己撰写的教学预案照本宣科,或者备课组长与主备人的“二人转”。这样的组织分工形式不能激发教师积极参与、凝聚集体智慧。所以集体研讨时有的改本子、看闲书,甚至聊天、吃零食……集体备课结束以后,几乎每个人还要各自为战、从头再来,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纸张。

2.集体备课流程不完整,效率低下

利用集体备课的智慧成果进行二次备课,主备人上观摩课并进行评议和教学诊断,是语文集体备课题中之义的重要环节。但目前许多学校缺少这样的环节,集体备课而不上观摩课,观课而不议课,议课而不“纠课”,尤其是观课、议课和“纠课”的作用还远未得到发挥。其原因一是时间得不到保证;二是研讨氛围不浓,即使有议课环节也多是无原则的吹捧或言不由衷的套话,很少能形成真正的思想交锋和智慧碰撞。语文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一方面要考虑自己的发言是不是会伤到别人的面子,不敢质疑,不愿质疑(时间久了就不会质疑);另一方面又停留在经验的自我摸索和积累层面上,既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与别人分享,甚至害怕“相形见绌”,这种心态已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障碍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桎梏,并形成一种封闭隔离的专业文化。

二、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超越

我认为,要走出当前语文集体备课的困境,只有遵循和尊重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尊重语文教师的智慧和创造,从制度和文化入手,才能调动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营造健康的集体备课氛围,实现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超越。对此,我的建议如下:

(一)立足语文学科特点和集体备课内涵

1.突出课标要求,细化任务分解

语文课程已由“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转变,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成为了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了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语文学习过程则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所进行的一种建构性的言语实践活动。语文集体备课应该把重点放在挖掘文本语言能力训练点、研讨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上,应当把工夫花在探究体味、调查访问、资料收集、交流讨论、反思创作等多样化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上。

语文学科的开放性、生活性决定语文集体备课绝不只是单纯的书面教案准备,还要尽量搜集生活中对语文教学有帮助的材料作为备课和教学的素材。语文集体备课要联系生活,关注政经热点、媒体舆情、文化潮流,搜集开发以作课程资源,在集体备课时分享交流。这些重要而丰富的备课内容,只有通过高质量、精细化、集思广益的集体备课才能实现,尤其需要集体的智慧碰撞、协作分享,靠教师个体的单打独斗、死揪蛮干无法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

因此,语文集体备课过程的任务必须根据备课组成员的专长进行细化分工。除主备人之外,还要根据研讨内容和活动环节的设计安排发言人,一次至少要确定三个人对同一课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内容分解、任务准备。只有多方向度、多层次地完成任务和“挑起”话题,才能激发大家踊跃参与、自由发言,形成讨论甚至争论的气氛。

2.团队彼此开放,研讨教学真问题

教学目标不明和教学策略随意是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这是由于个人视角带来的教学目标上的摇摆和文本解读上的偏颇所致。而在彼此开放的教师团队中,集体备课能最大限度地纠正这一现象。

语文集体备课要从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准确、教学策略是否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语文教学活动设计能否完成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进行集中研讨。诸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立以及如何突破,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安排和实施,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样的细节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才是有价值的教学真问题,也是教师最感困惑或仅凭个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集体备课能以彼此开放的心态对这些教学真问题进行充分、有效的研讨,备课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将是受益者,青年教师的成长也将更为迅速。

(二)建立规范完整的集体备课制度和流程

1.规范教案格式和记录方式

根据每位语文教师的个好、学养情趣确定主备的文本类型,进行合理分工。主备人至少要提前一天独立完成教学预案的编写并发到每一位备课组成员手中,以便有充分的时间消化解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在教学预案的右侧统一留下占页面不少于三分之一的空白,以作二次备课留白补充之用。

语文学科的审美性、多义性决定集体备课最应该是一个见仁见智、热烈讨论的过程,此过程理应全息地呈现于教研组活动记录中。它是一个连贯的系统流程,不仅应该有前期准备情况的记录,还应该有集体研讨内容的实录(这当然是最核心的部分);不仅应该有对观摩课课堂重点场景的“切片化验”、随堂诊断,更应该有议课时各抒己见的真实记载。

建议把观课议课笔记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合二为一,人手一份。这样既便于议课时比对观照,也便于集体备课活动过程让人人都参与记录,形成参照,互相印证,提高参与度。语文集体备课研讨的内容海量庞杂,全部过程光靠一个人记录是不现实的,只有人人记录才能全面真实完整,才能再现集体备课众声喧哗的原生态现场,体现记录者的个性选择和眼光特色,成为教案的重要补充资料。

2.完善优化集体备课全流程

在二次备课的基础上,由主备人上观摩课并进行即时的集体评议和纠偏,是语文集体备课的题中之义。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课堂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通过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实践、体悟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目标得到明确的前提下,要重点研讨教学策略在多大程度上落实了教学目标。有条件的可以对观摩课进行摄像,通过录像回放的形式对有代表性的课堂场景和细节进行“切片化验”式的随堂诊断,以研讨和反思加以完善。

(三)注重科学管理和文化引领

1.教学督查突出质量和过程

要重点督查教案是否体现了集体备课的特点和要求,集体备课活动过程记录是否体现了集体智慧的凝结分享,是否与教案吻合,并据此评价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的表现和贡献。同时,教学督查应该真正突出常态化、动态化、过程化的指导和引领,而不是固定时间的运动式、突击性、形式化的“检查评比”。

2.营造健康的“集体备课文化”

以备课组为单位,以文本解读为基础,以集体备课为形式,以对话为工具,建立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和健康的“集体备课文化”,不仅是学校业务学习的需要,更是基于教师自身发展与成长的愿望。“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核心竞争力。”[1]语文集体备课中,不同教师之间就文本阅读交流、情感体验,并一起琢磨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感受、体验互动,这不仅是获得合适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也是不断反思摸索、突破自我的过程,更是建立具有共同文化背景的专业共同体的过程。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在专业共同体中学会对话,学会质疑、研讨、商榷甚至“叫板”,把互动、辩驳、分享的习惯持续带到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形成健康的“集体备课文化”,不仅能发挥可持续的集体备课效益,还可以促进每个人的专业成长。

基于目前校本教研和专业培训的落脚点在备课组,我们要配优备课组长,强化备课组长的职能,充分调动备课组长的积极性。分层次、个性化、过程性地考评教师,定期评选集体备课的最佳参与者,把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的表现和贡献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调动那些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把他们在备课组中发挥的作用纳入工作绩效考核。

在对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进行探讨的过程中,还有两个重要问题亟待解决:一是集体备课的时间如何得到保证?二是如何解决集体备课过程中智慧成果共享与教师竞争之间的矛盾?

只要真正树立质量意识、实效意识,无论是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还是学校管理需要,第一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我们坚信:对于学校而言,再也没有比集体备课的时间能得到绝对保证更重要的事了。学校从管理上要保证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从事集体备课而不是加班加点补课、搞题海战术。

第二个问题既有应试文化导致的因素,也有制度文化建设不到位的因素。如果我们简单化地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唯一指标,那么只能更加剧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形成一种互相拆台的应试文化。如果我们真正建立一种专业成长共同体制度和文化,情况就有可能改观。

参考文献:

语文活动课教案篇7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大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主体,从而能够指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社会生活中了解到一些与课本相关的知识,并且鼓励学生自己亲手实践,从而能够获得较多的课外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途径

1.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

近几年,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作为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并且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和学生之间建立新的关系,并且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从而能够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要自己思考问题,并且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自己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能够成为自己的知识。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以及技能并不是那么重要,最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否独立思考问题以及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够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从而能够找到具有自己见解的答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避免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不断转变自身的观念,不断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容易获得知识。

比如:在学习《争吵》这一课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其次,教师要留下几个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最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同学之间如果发生了争论,学生们该怎么办呢?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且能够大大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

2.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能够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由于小学生天生就带着好奇心来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每一个不同的学生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地投身到课堂教学中,最终能够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法来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进行合作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比如:在学习《太阳》这一课的时候,教师要通过巧设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在课前进行预习。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文有什么疑问都可以提出来。此时学生都踊跃地说出了自己的问题,如:科学家怎么知道了太阳的温度呢?面对学生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此时的教师不是急着回答,而且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自己谈论这些问题,从而能够获得答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整个课堂的气氛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在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要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将自己小组讨论的答案复述出来。这样做可以让每一个小组的答案与其他小组的答案进行对比,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出来的答案进行概括总结,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弥补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遗漏,最终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3.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当学生在体验实际生活的时候,能够联想到自己熟悉的生活以及自己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从而使得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最终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够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转变自身的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主体性[J].吉林教育,2010,(30),56―57。

[2]王月覃 小学语文教育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8),45―46。

语文活动课教案篇8

关键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49-01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活动,要提高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上课的质量。有不少人提出了“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口号,把上课看成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尽管我们对此提法并不完全赞同,但是这个口号的积极作用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上课的好坏确实对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极大,如何才能提高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呢?我们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认真备课是提高小学高段语文课堂质量的保证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也正是这个理。在既定的教师水平,学生基础和教材内容的条件下,教师能否备好课,是提高小学高段语文课堂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备课应认真钻研语文教学大纲,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做到对具体教材成竹在胸。现在各种现成的经典教案都可借鉴,但要针对具体情况写出特色来。现行新编教材重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不是靠硬灌输。因此教师在备课中所考虑除了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外,还要设计多种语文教学活动设想。经过进一步推敲而条理化、科学化,明确地体现于教案文字之中,这是使语文教师的备课更加系统、准确和深刻的一步。写成教案又为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备忘材料。教案一般要反映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的重点及实施的步骤和方法,教案应系统、显明、实用。教案编写好后,还要熟悉教案,把教案的内容融化在自己的脑子里。只有备好课,才能谈得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遵循课堂教学规律,调动两个积极性,是提高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诸要素组成的复杂的过程,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的激情和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生动的讲解能引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的积极投入又会调动、激发教师的课堂教学。当教师向学生进行导课,提出教学目的后,学生知道了自己在该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从而形成了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形成,既要有知识上得到启发的兴趣,又要有心理上引起探讨的情趣,因此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启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去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教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运用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与启发性的语言,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教师讲得准确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讲得精辟,可以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讲得生动,可以唤起学生的想象;讲得含蓄,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画龙点晴,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突破性。

在语文教学中,富有激情的教师就能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造一种意境,使活泼好动的中学生产生兴趣,吸收其注意力,发展其想象力。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实效果。当然也不能一味堆砌词藻,哗众取宠。只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增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就会上升。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相互容合,不但是一切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决定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

三、实行教学方法改新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授对象是一群生龙活虎,不断发育成长的学生。不但这一年的学生和另一年的学生情况不同,就同年的学生情况仍不相同。所以要时时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特别目前的教材改革,也是适应一定形势的需要,强调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法进行语文教学,一般分为下列五个阶段进行。

1、组织。这是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活动的一般内容有:安顿秩序,吸引注意,提示目的等。

2、导课。教师活动内容主要为: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题,其方法很多。

3、中心。这是上课的核心部分,教师主要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智能和思想教育。

4、巩固。这是上课的后继阶段,巩固当堂知识,教师主要进行小结。

5、练习。为了对上课内容进行运用,布置与指导学生作业。目前教学方法的改革, 主要是为了改革“一讲到底”或“填鸭式”的老办法,增加课堂教学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目的更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认为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教学:

(1)规定7分钟内,各自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进行思考。同时教师检查学生预习。(如:生字生词)

(2)教师在巡视并了解学生阅读情况的基础上,精讲25分钟,书写板书,提出相关问题,学生补充好相应的笔记。

(3)引导和鼓励好学生在听完新课之后进行思考,质疑约为8分钟。又让学生依次发言,有秩序回答,教师做订正和补充,教师也可采用提问学生的方法。

(4)进行课堂作业约5分钟,习题少而精,一般只做二、三道题或对该背诵的内容指导其背诵,最好能够达到当堂背诵。

用这种方法进行语文教学,显然使教师“讲”的活动减少了,但却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发展或掌握自学的方法。

四、课外活动是提高课堂质量的补充

教师不仅要授之予鱼,而且要授之予鱼。提高课堂质量,离不开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生活,都是语文特别作文教学最好的素材,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有关机会,如参观名胜、春游活动、集体比赛等时时叫学生动笔,养成良好习惯特别对于当堂作文教学,当场进行评点,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爱好。触景生情,教师的点拨是催化剂,恰如其分的分析是催化剂的催化剂。积极地开展课外活动,对语文课堂质量的提高无益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上一篇:网络安全责任体系范文 下一篇:班级建设设计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