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服务专业培养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3 17:23:38

航空服务专业培养方案

航空服务专业培养方案篇1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服务业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就业总量呈迅猛的发展,而我国职业教育业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服务类职业教育正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

航空服务和空中乘务专业作为我院的特色专业,对我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航空服务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民航客票销售、民航旅客运输、民航货物运输、民航安检几大方向的高技能服务人员,拓展方向主要包括机场地面服务中心的问询员、民航VIP旅客服务员、民航贵宾服务员等,该专业目前有专职教师5名,兼职教师9名,学生400余名;空中乘务专业主要培养空中乘务员、空中安保员,拓展岗位包括机场地面服务人员、酒店服务及管理、高铁等高端服务,现有专职教师4名,兼职教师3名,学生共100余名。目前,这两个专业师资和学生比例不均衡,教育资源比较有限,如何合理的设置课程,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使得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航空服务和空中乘务同属于服务类专业,在服务技能的基础方面,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合理设置航空服务和空中乘务这两个服务类的专业基础课,使其有效的服务于专业教学,使得教学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二、调研分析

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与服务行业发展联系是否紧密,其主要标志是两个:一是专业设置是否能适应服务行业发展;二是培养的学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如果教育结果培养的人才不能充分就业,不能为单位所用,就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影响用人单位的利益获取,导致学校声誉下降,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要解决这一问题,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科专业结构要与市场和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实现按需培养。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和服务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作灵活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环节。

为此,航空服务和空中乘务专业在认真细致地做好航空服务类行业人才需求调查与预测分析,前往西部机场集团、西安迅邦达贵宾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幸福航空公司、西安民航凯亚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航旅票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等民航企业进行调研,明确服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及专业基础课程的目标定位,相关企业指出,目前,根据各民航企业在我院招聘的优秀学员及实习生的表现,我们培养的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基本比较符合企业岗位的工作要求,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但在基本的职业素养方面,还是有待改进及加强,包括基本的服务礼仪、形象塑造、服务意识、服务语言、交流沟通等方面,还是有些欠缺,因此需要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方面做好调整,使培养的学生能更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同时,也能更好的服务于专业主干课程。

三、课程改革

通过调研,航空服务和空中乘务两个专业对专业基础课的设置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课程做了一系列的改革。

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结合企业岗位具体工作任务进行确定,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较高的职业素养。

目前,这两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包括《服务礼仪》、《形象设计》、《普通话训练》、《英语口语与视听》基础课程,还包括《民航服务沟通》、《中外民俗风情》、《航空医疗常识》专业拓展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服务意识、沟通能力、职业形象塑造能力。两个专业在课程的课时、内容及设置顺序上还有所不同。

航空服务和空中乘务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民航的高端服务技能人才,在服务的职业素养基础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点,而目前,两个专业的师资、实训条件和学生人数比例不协调。因此,为了更好的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的符合企业的要求,对这些专业基础课的设置进行了一下改革:

1.课程确定因前期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得到了民航企业的大力支持,主要专业基础课程的确定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课程名称及总数保持不变。

2.课程内容的设置《服务礼仪》,前期的课程内容更多的偏向整体的服务礼仪,忽略了民航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定方面,更多的遵循民航旅客对服务要求程度更高的特点,侧重讲述民航服务的礼仪,并且增加一定的实训课时,保证学生能学以致用,课程设置48课时。

《形象设计》,员工的职业形象代表了企业的形象,也代表了员工的精神风貌,因此,形象的设计对于服务人员来说也是至关重要,鉴于服务类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行业的要求,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主要以工作妆的设计为主,课程设置32课时。

《普通话训练》,民航服务岗位面对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在和旅客的交流方面,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方可能全面的为旅客服务。设置该门课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普通话的使用,并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可参加普通话的资格考试,课程设置32课时。

《英语口语与视听》,民航服务人员除了具备基本的普通话表达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表达及读写能力,方便在工作中能快速阅读一些国际民航运输资料并能为一些外国旅客服务快速准确的办理相关服务的能力,课程设置136课时。

《民航服务沟通》,民航服务是服务行业中最高层次的服务,它是一项以旅客满意为出发点的工作。为旅客提供服务,实际上除了满足旅客最基本的需求外,还要给旅客带来精神上的安慰和享受,要给旅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就需要和旅客有更好的沟通,课程设置136课时。

《中外民俗风情》,民航这个行业,除了接受本国的旅客,还要为其他国家的旅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很多国家的风俗和中国是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我们了解并掌握这些不同的风俗,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旅客,课程设置32课时。

3.课程的设置顺序课程的安排应该符合服务技能的培养层次,因此,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顺序上,遵循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要求。

《服务礼仪》、《形象设计》、《普通话训练》这三门课程,作为服务类专业的基本素养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因此开课学期为大一第一学期,通过这几门基本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普通话有一定的提高,能塑造符合岗位的工作形象,具备规范的岗位服务礼仪;《英语口语与视听》,口语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因此,分三学期(大一第二学期,大二学年)开设,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民航服务沟通》属于专业拓展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主要岗位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服务沟通能力,设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课,更好的为岗位能力服务;《中外民俗风情》属于拓展课程,设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课。

4.课程教材改革专业基础课程在教材选取方面,应遵循够用的原则,教材应结合一定的案例练习,确保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围绕具体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展开教学的实施。

5.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这几门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要选择适合课程内容特点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职业素养的完整培养。《服务礼仪》、《形象设计》、《普通话训练》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倡导以一体化教学法为主,在教中学,做中教,边学边练;《英语口语与试听》注重口语的实际表达,应主要以案例教学法为主,保证学生的口语表达与练习;《民航服务沟通》和《中午民俗风情》主要以情景教学为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四、实施效果

目前,2011级航空服务、空中乘务专业的教学已经完全展开,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改革,在教学实施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成果:

1.教学资源的有限利用

2011级航空服务、空中乘务共有学生263人,开设有7个班,通过基础课程的改革设置研究,在课程开设方面,以合班为主,课程内容及课时的一致保证了合班上课的可行性,节省了师资及实训室等教学资源。

2.学习效果显著

首先合班上课,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对比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显著;其次,通过课程的内容、教材、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变身为课堂的主体,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提高。

航空服务专业培养方案篇2

关键词:航空服务;特色建设;专业发展

航空服务是一个涵盖面比较宽泛的专业,它涉及旅游、酒店、物流、商务、形象设计等专业领域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故此,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今天,它无疑有着强烈的市场吸引力。据统计,我国目前开办航空服务专业的院校多达百余所,仅武汉地区就有十余所,其中高职就占有7所(湖北省2008年公布的招生信息资料统计),并且还在不断增加。由此说明,该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前景十分看好,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特别是各大航空公司大规模的招聘人才,更是将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向高潮。

1 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社会交往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对交通运输的选择也越来越重视,对航空运输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武汉地区作为国内首个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中部经济的中心、高等教育的密集地区,航空服务专业的规模和水平都需要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民航局测算,“十一五”期间航空运输年均增长保持在14%左右,为国民经济增长的1.5倍左右,机队年增长达到100-150架,到2010年将达到1400-1500架,2020年将达到3000架。机场将由 2005年的133个增到2010年的190个,2020年的230个。目前国际民航平均的人机比是 100 :1 ,而我国民航业平均的人机比是 200 :1 ,这意味着,仅以过去民航水平计算,未来 20 年我国就需要民航类人才 24 万人,而如果以我国现在的民航水平计算则需要人才 48 万。可见,航空企业每年需要航空服务专业人员数以万计,尤其是既有实际应用技能,又具有一定理论的航空服务人才更加缺乏。这些都为航空服务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在我们对武汉地区航空企业的走访调研时发现,目前武汉地区航空业空乘人员中拥有本科学历者仅占15%左右,大都只是经过三到四个月的“速成”培训便登机服务,地面服务人员中拥有专业学历背景者也是甚少。航空企业表示,随著我国航空业的发展,今后将不再聘用未接受专业院校系统学习与培训的空乘人员和地勤人员。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的航空服务专业正是适应这个社会潮流于2006年兴建的专业。该专业立足于现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面向21世纪的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多种技能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本专业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创新,面向社会,放眼世界,积极寻求与国际接轨,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导和发展自己,为培养出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掌握多种先进技术方法的高素质、高质量航空服务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自身的前进,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我们可以预见该专业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

2 航空服务专业培养目标及办学思路的思考

培养目标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归宿,是理论指南,也是质量标准、评估标准。它决定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鉴于高职主要是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性质,为武汉地区培养合格的航空服务人才是我们办好该专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目前,随着航空市场的蓬勃发展,整个航空业自身也将演变成集民航管理、机场物流、机械机务、航空气象、空中服务、地面服务、流程派签、票务销售多元化复式行业。针对武汉地区航空业需求的各类人才,结合我院办学的实际,我们把培养人才的目标锁定在空中服务和地面服务两个方面。即建立航空服务专业和开设航空服务(空乘方向)。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我院2008年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计划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如下规定: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掌握航空服务职业岗位群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航空服务工作技能,能从事机场航站楼内辅助服务、航空业务及航空业相关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明确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必将对办学思路进行思考。我们对新建航空服务专业的办学思路是:“重积累、创特色、求突破”。 重积累,由于航空服务专业是新开办的专业,我们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上都需要积累经验;创特色,依托我院酒店管理的专业优势,力求创造出新的专业优势与特色;求突破,在专业建设、教学研究和工学结合三方面寻求突破,将该专业建设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考虑到目前该专业存在的关键问题集中在“基础薄弱,整合不好,实践不足”三大方面。因此,我们对其提出对症的解决方案是“二证二结合”:一是引进职业资格证培训课程的内容,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此为目标进行培养,要求学生参加考证,使学生的航空服务基本理论和服务意识增强,从而达到知识积累与服务技能的有机结合;二是建立顶岗实习经历证的教学管理制度,即根据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经过第三学期的教学顶岗实习和第六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的锻炼,取得相关实习单位签发的实习经历证明,使学生的职业经历和岗位能力得到认可,毕业时能够顺利谋到岗位,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从而达到毕业与就业的有机结合以此形成专业特色。

3 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我院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与特色,确定了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其主要思路是:

3.1 体现培养目标突出实用价值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目标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目标的设定应该面向整个职业,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整合在一起,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航空服务人员是对顾客进行服务,考虑到目前航空企业的对人才形象上的高要求,我们对教学计划中加大了职业基础能力课程的比重,如开设了航空礼仪、形体训练、形象设计、播音技巧等课程。一是满足航空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二是使部分学生毕业后也可以从事单纯的礼仪服务和形象设计工作。另外,由于空乘人员是在空中作业,对于他们的培养就是要既管理知识又具服务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使他们能在企业和顾客之间起到组织、协调和沟通的核心作用。为此,我们开设了职业道德、民航服务心理、民航旅客运输、民航公共关系、民航法律、沟通技巧等课程。但专业培养目标仍是培养以技能为主,管理为辅的技能性人才。

3.2 强化实训比例,突出动手能力

由于航空服务专业的应用性很强,纯理论的课程无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我们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重,增加了课程实践学时,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有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时,除此外,还有专门的教学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还给出了四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供学生选修。使实践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比例达到54.8%。同时,还帮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2007年的“女足世界杯”礼仪服务、“六城会”颁奖礼仪服务,首届湖北省礼仪大赛等,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将课堂所学灵活应用,逐步形成职业能力。

3.3 增大选修课程突出个性培养

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适应不同方向的社会需求,结合我院现有的师资情况,我们在修订教学计划时,进一步加大了选修课程的比例,进一步增大了跨专业的比例。如增加了武汉市市情、中西文化鉴赏、酒店督导管理、导游实务等选修课,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4 加入资格考证突出办学特色

为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达到高素质与高技能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服务应用能力技能上比中专学生技高一筹,在职业综合能力素养上比本科生服务意识更强,我们为此提出鼓励学生参加资格考证,在课程设置上,我们除了加大了有关职业技术课程的比重外,还专门针对《南太平洋国际航空公司乘务初始培训课程》所包括的六大知识模块,职业道德、旅游常识、机务知识、形象礼仪、救护处理,客舱服务等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如:航空职业道德、旅游文化、航空运输地理、空乘服务概论、乘务礼仪与训练、客舱运行及管理、舞蹈与形体训练、乘务员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机上急救医护常识与训练等对应课程。将航空企业的职前培训下沉到专业教学中,做到专业与职业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我院办学的特色。

3.5 加强师资建设突出双师结构

为保证航空服务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我们对教师队伍加强了建设,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2人,100%具有“双师”资格,其中:2人取得民航业资格证书、6人具有相关的形象设计、化妆、营销策划等资格证书。专业教师的知识、年龄结构合理,为专业教学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根据高职的性质和培养人才的要求,从民航企业中聘请了3位兼职教师,(其中:高级乘务考评员1人、高级乘务安检员1人、高级人力培训师1人)加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通过两支教师队伍的建设,确保了教学课程的质量。此外,我们还通过选派教师进修攻读博士学位,加强合作研究,到企业实践或兼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引进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才等模式,尽快建设一支学风严谨,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4 结语

航空服务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虽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其专业体系并不完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我院来说,该专业的建设时间短,办学经验少,必须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建设,通过武汉地区该专业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工学结合等问题进行探究,逐步形成品牌专业,成为学院办学的特色。并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力图将武汉地区高等职业院校航空服务专业特色建设纳入一个科学、健康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朱中华.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与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2]施爱平,等.高校专业品牌化建设刍议[J].江苏高教,2005,(4).

[3]甄贵章.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5).

[4]王观玉.民族地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发展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6).

[5]陈玉华等.民航服务专业校企全程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2).

航空服务专业培养方案篇3

【关键词】安全检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人才需求

一、专业培养定位与教学目标

(一)专业服务面向

本专业主要面向民航各大机场以及航空公司等的安全检查服务行业,从事安全检查、安全监护、安全监控、安全护卫等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服务和管理等工作。

航空港安全检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如表1所示。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民航行业以及区域经济安全检查服务行业的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诚信求实、爱岗敬业、团结合作,掌握航空港安全检查专业必备的法律法规、航空安全管理、航空保安、安全检查业务和安全防范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安全检查服务意识与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安检设备及计算机为主要信息处理工具,能运用相关安全检查理论与实践技术在生产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自我更新和自我提高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安全检查员岗位资格证书。

二、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结构分析

(一)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以培养高素质的航空港安全检查服务人才为目标,通过选择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民航企业,对实际工作岗位(群)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根据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民航特有工种(安全检查员)职业资格标准,对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筛选,整合为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行动领域),形成用于教学的专业学习型工作任务。

安检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表,见表2~表6。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基本素质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具有严谨治学、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的神圣义务。

2.专业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航空港安全检查专业必备的安全检查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法律及社会科学知识。

(2)了解安检设备的原理知识,掌握安检设备软硬件的操作技能和运行维护方法。

(3)具有证件检查、人身检查、物品检查、飞机监护、隔离区监护、控制区管理的基本能力。

(4)具有运用法律法规处理安检工作和服务质量问题的基本能力。

(5)具有安全防范、治安事件处置和重大事故临危应变的基本能力。

3.方法能力

(1)具有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2)具有独立的收集资料、文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具有较好的逻辑性和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4)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工作胜任能力。

(5)了解本专业范围内技术的发展动态,善于自学,不断更新知识。

4.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2)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3)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和协调能力。

(4)具有较强的责任、质量和安全环境等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

三、课程体系

(一)课程方案开发思路

以航空港安全检查岗位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为原则,并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民航特有工种(安全检查员)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对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在行动领域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按照从低端简单的典型工作任务到高端复杂的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对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论加工,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形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方案。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置满足以下原则:

·针对来源于或接近于企业实践的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

·具有工作构成的整体性,学生在完整、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阶段完整的行动导向的工作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个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

·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应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教学标准

民航特有工种(民航安全检查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

与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安全检查服务行业对应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针对专业面向的证件检查、人身检查、物品检查、飞机监护、隔离区监护、控制区管理6个职业岗位构成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解构学科体系,从职业情境中的工作过程确定课程内容的范围——行动领域,再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使之成为具有普适性的课程——学习领域,最后转换为“主题学习单元”的学习情境予以实施。通过工作任务分析,提炼出具有职业工作内容和形式的10个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合并职业行动领域,经过教学论加工转换配置,形成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打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结构,建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的课程结构,形成具有航空港安全检查服务工作过程为主要特征的“课证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融入了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人才培养方案兼顾课堂上下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构成了一个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素质教育教学整体方案。此外,还增设了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组织技术讲座和报告等,增强学生的各种适应能力。

四、实践教学环境及教学安排

(一)校外实习基地

本专业与民航安全检查相关企业单位有着紧密的合作,所有合作的企业单位都是安全技术检查的专业队伍,合作企业作为该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对专业学习起到强化加深作用,以顶岗实习,企业提供与安全检查相关的操作岗位,熟悉岗位的操作规程,通过实际锻炼,掌握安全检查中各种检查仪器和检查设备的日常操作和维护。

校外实习基地应该具有民航安全检查资质,拥有达到行业标准和取得许可证的安全检查设施设备和具有民航职业技能培训资质的教员,执行安全检查民航行业管理标准。能够提供证件、人身、开箱、行李及货物检查岗位,并按岗位操作规范流程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实践教学组织安排

关注民航安全检查行业用人需求,以工学结合为核心,贯彻实施“校内学习、考证、带薪顶岗实习”教学组织流程安排:

1.学习学期I(第一学年)

(1)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安排在第一学期开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

(2)按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安排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由团队专业教师实施教学。

(3)专业认识实习。在第二学期组织安排学生到民航安全检查部门参观,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岗位认知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航空港安全检查岗位工作流程、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及民航企业各种规章制度。

2.学习学期II(第二学年)

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是部分专业课程学习和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训练,包括五级安全检查员业务实训、X光图像识别、安检设备操作训练等课程。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和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训练,使学生最终掌握从事航空港安全检查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业务知识与职业技能,其中部分课程的实践环节可由企业兼职教师实施教学。按民航安全检查岗位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的要求,学生在这一阶段必须参加五级安全检查员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的认证考试。

3.工作学期(第三学年):带薪顶岗实习

工作学期的主要任务是顶岗实习,时间为10个月左右。安排专业学生在民航企业安全检查部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岗位适应性训练,由企业兼职教师会同学校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带薪顶岗实习工作任务,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学习安全检查现场知识和技术规范,培养安全检查应用能力,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学会与人相处;履行安全检查职业岗位职责,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今后就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和业务技能准备。

(三)实践教学课时数占总教学课时数百分比

1.课堂教学:1215学时;

2.实践教学:1623学时;

3.实践教学占总教学课时数百分比:57.2%。

五、考证安排

六、毕业标准及学分要求

最低毕业学分:118学分。

参考文献:

[1]李克华,尹先清.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2]刘惠民,刘沧山.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7(3).

[3]吴万敏.行业标准语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

航空服务专业培养方案篇4

关键词:人才培养;空乘专业;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54-1

空乘专业是目前所有专业当中就业率最高,薪资最高的专业之一,是比较高端的服务专业,也是很多帅男靓女梦寐以求的职业。空乘专业是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机场服务人员。通过学校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学生能够成为民航行业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从空乘服务专业来说,近年空乘队伍大扩招,该专业毕业生更是吃香走红,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航空公司在招聘的时候,对视力、身高、体形都有严格要求。此外,有责任心、守纪律等拥有良好人文素养的要求也是现在用人单位更加看中的。航空公司的录用偏好已经从“唯学历”的观念上转变过来了。

一、我国空乘人才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业界人士介绍,当前中国民航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无论是“三巨头”――国航、南航、东航,还是新兴的各家民营航空公司,无不具有机队规模扩大的需求。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民航乘务员的招聘人数在12000名左右。特别是我国将在2015年实现低空开放,民航系统的人员需求量将在现有基数上增加一倍达到80万名。除原有人员和国家现有能力培训的乘务员外,缺额在30%以上。因此,未来航空市场对于空乘人员需求仍将持续旺盛。这让空乘专业报考热进一步升温,有条件的学校纷纷开设空乘专业,已经开设空乘专业的学校则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笔者认为,目前空乘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空中乘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这要求教师对新知识、新观念的接受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与学生沟通,且不拘泥于课本的内容与形式;注意了解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并且能结合实际操作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明确教师的专业定位以及更深层次的培训,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每位老师的特长和优势,确定各自的发展方向和主讲课程,使老师们能清楚自己的主攻目标。

(二)教学模式传统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应该有所转变,模块式辅导教学模式中突出为学习者设计学习方法,强调师生交互,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一旦被激发,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就会空前高涨,从而使他们在学与练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建设滞后的问题

模块式教学的教材应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为培养目标,重基础知识、重知识应用、重技能训练、重创新能力培养。由于航空乘务与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空乘专业并没有一套完整成熟的教材,并且很难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培训教材,只能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培训时间的长短来编写培训模块教材。应组织力量有计划地编写部分特色鲜明,能满足航空乘务专业使用的专业教材。

二、空乘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到一般航空公司招聘空乘人员需要的素质和条件包括:即使在紧张的情况下也能具备高水准的服务方向和责任感;很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能力;友好的风度和整洁的外观;跨文化的能力;独立、积极、主动的性格等。因此,要做一名好的乘务员,比人们通常想象的难得多。根据这些要求,高校培养目标必须和企业的需求相结合。

(一)注重人文素养培训教学计划的制定

高校空乘专业教学要加大沟通技巧、服务意识与服务理念、专业化形象及礼貌用语、美容化妆、团队建设等素质培训课程的教学以及实用案例教学的力度,及时对教学计划做出修改,调整相关课程的教学。

(二)注重学生相关专业能力的培养

空乘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空乘现代商务基本理论与技能,从事综合性的乘务与旅游、商务公关、文秘等专业人才。可从事空中乘务、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等现代商务社会复合型技术与管理工作。鼓励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其他证书,拓宽自身就业的门路。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校人文素养教学法该着重培养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应变及压力管理能力等软件教育,帮助学生完善综合素质,用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应根据知识认知、知识转化、知识创新三个层次来设置、组织教学辅导,以期达到分解难点,局部突破,整体理解知识结构来龙去脉的效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摆正教师角色位置,运用差异教学策略,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养。结合航空公司聘用人才的标准,空乘专业教学模式应该更多的追求管用、够用、实用的原则,确保为航空公司输送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是今.对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07).

[2]双建萍.高职空中乘务专业课程评价的创新及效用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3]胡成富.高职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作者简介:

航空服务专业培养方案篇5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中原经济区,航空港区

一、问题提出

中原经济区(CPER)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涵盖五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交通发达且市场潜力巨大。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对物流的需求量也随之攀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势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不仅为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现代服务业者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那么高校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物流人才的主力军,是物流专业教育中最基本的层次和重要的类型。我国现有物流从业人员都没有经过物流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培训,也不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航空物流等专业的科班出身、所以短时间的培养出懂知识,有技术的专业物流管理人才,被纳入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

二、中原经济区物流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

我们对中原经济区内企业的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为主要研究对象,发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区”)在中原经济区物流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选取了郑州航空港区中相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国首个航空临港经济发展先行区,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成为“大枢纽”,成为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

目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进入的企业包括美国UPS、海程邦达国际、中外运、DHL、菜鸟、富士康等全球知名企业。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发现,目前企业物流逐渐呈现出社会化与专业化、模块化与个性化、市场细分化与国际化、区域物流集聚与扩散、物流信息集成化与移动化的发展趋势,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更专业化的物流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符合企业产品特征及运作的专业化服务。目前,中原经济区对物流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综合技能要求有所提高。物流包含“七环八节”基本模块,随着企业物流需求日益社会化、专业化,尤其在生产型企业中更加注重如何通过物流流程及运作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物流专业人才必须熟悉采购管理、生产计划、财务管理、销售配送、库存控制等供应链的各个模块,并能够从战略角度提出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

2、“一专多能”技能型人才需求凸显。随着企业物流逐渐模块化与个性化,在熟知物流综合运作流程的同时,企业要求物流管理人员能够掌握一种或几种核心的技能,能够为企业某一物流模块提供高端的物流解决方案,并且各模块人员以物流战略规划为目标,协同合作,共同为企业实现物流效益。

3、特殊物流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同时具有化工、钢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及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轻工、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因此对于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航空物流、生产物流等专业化物流领域人才需求量较大。并且在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的发展带动下,物流专业化人才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三、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构建

物流人才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中原经济区环境下其与物流相关的岗位设置众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大,并且需要层次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物流技能人才层次及岗位需求,依托高职院校建立物流综合实训基地、企业和培训机构结合技能型培养模式框架已经势必让趋势。

(一)建立培训机构结合的培养模式。高校是物流业人才培养的承载者和实施者,具有一定的师资力量和实训室基础。培训机构善于组织和宣传模式吸引物流从业者学习培训的欲望,若高校与社会培训机构结合,必将扩大以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需求为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规模,并且提高相关行业物流人才的知识与技能。如图1所示,可以建立比较稳固的合作培养模式。

(二)建立物流综合实训基地。高职院校以其理论优势,与优秀企业进行物流实训基地的合作,不仅针对在校物流专业学生,可结合培训机构吸纳社会上具有物流技能需求的人员进入综合实训基地,由高校物流专业教师进行系统讲授,分别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同岗位所需人才基本素质等方面,进行物流综合实训。

1、建立联合培养物流技能型人才综合实训基地的好处。建立适合中原经济区物流人才培养特征的区域联合培养模式的构想就是在高职院校的环境下,通过联合多家学校、培训机构、企业以及政府引导部门建立物流人才培养及实践的综合实训物流基地,其运作模式可以借鉴第四方物流的资源整合机制,与其他校企合作模式相比,联合培养实践模式具有服务区域广泛性、资源整合多样性、培养方式灵活性、运作模式可行性等优势。

2、物流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具有联合培养模式的物流综合实训基地的建立,首先要选择在物流发展较为集中,尤其是产学研需求相对丰富的区域。中原经济区是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郑州市区域内选择高职院校建立物流综合实训基地,从物流发展、交通网络、企业集聚、师资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和发展空间。

联合培养模式的物流综合实训基地,为合理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与企业进行融合对接,企业自身投入相对较少,只要在仓储设施、装卸搬运设备、配送设施,分拣设备、车辆等基本设施添加改制后,配合计算机及网络、3D显示系统,虚拟现实操作平台等硬件设备以及物流软件教学体系、结合教学资源以及当今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等内容,构建能培养出当今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物流实训室的总体架构。

航空服务专业培养方案篇6

关键词:航空服务专业;服务意识;培养

中国分类号:X73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民用航空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壮大。“十一五”期间,民用航空业年均增长保持在14%左右,机队年均增长100-150架,民用航空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民航服务质量与民航旅客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渐入高发期,旅客与航空公司服务人员之间由于航班晚点、服务需求未得到满足等原因导致的冲突时常见诸报端,民航服务质量成为制约我国民航发展的一个瓶颈。

航空服务专业作为以培养面向航空公司服务和管理一线的航空服务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注重技能培养与训练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在民航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是当下市场需求大、就业前景好的朝阳专业,但如何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专业人才,提升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更好应对各类服务需求,更长远的为学生打好职业成长基础,成为目前航空服务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从航空服务职业岗位要求看专业教育现状

作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航空服务专业要求首先从业人员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遵纪守法,热爱航空服务工作;其次,要求从业人员要有过硬的业务知识,懂得机上设备操作、紧急情况处置、机上服务技巧等,最后,还要具备正确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经过训练后逐渐形成的,不能依靠规则来保持,必须使其成为一种自觉的思想。

目前航空服务专业普遍的培养方式更偏重于理论与技能教学,在当前市场需求旺盛、专业人才紧缺的情况下,有较强专业技能是就业的基础和保证,但仅满足于理论与技能教学而忽视人文关怀与沟通的细节教育,可能会导致学生职业素养不全面,在他们走到工作一线后,容易造成服务僵化,这也是目前出现大量航空公司与旅客由于航班延误、突发状况而导致的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这说明航空服务专业培养模式已滞后于民航旅客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错位。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如何适应这种市场需求,笔者认为,应该在保持目前正确的培养模式大方向下,注重职业修养、实操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强调特色服务、突出细节教育,增强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各种各样旅客的服务能力。

二、以服务技能教育为基础,实施注重服务细节教育的培养模式

(一)专业技能训练进一步贴近航空服务职业的岗前培训要求。作为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应当以培养能够适用航空公司需求的空乘服务人员为目标,这就要求在教学上要尽可能的贴近航空公司对航空服务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

首先,要根据航空公司对人才的需求确定教学课程设置。在航空服务专业课程设置上,要紧贴航空公司的人才需求及岗位要求,并且要建立与海南航空等航空公司的交流合作,及时根据市场调整学生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实操能力、个人形象、异常和突发事件处理都尽可能符合职业标准要求。在教学安排上要注重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职业区别,为后续学习内容的确定以及实训内容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要以更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弥补教学实训设备的不足。目前我国民航运输业的主力机型为波音737-800,但随着市场的扩大和航空公司运力需求的细化,各大航空公司也逐步引进更为多样化的机型投入市场,如空客系列与ERJ-190等,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也将于不久的将来投入运营。各大院校航空服务教学的模拟实训舱主要是仿制波音737-800机型,并不适用于其他机型,但各种机型的模拟舱设备都配备齐全也超出学校的承受能力。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上要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演示与双师型教师的讲解及课堂演示相结合,弥补教学实训设备的不足。

(二)把航空服务意识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作为一个服务对象层次高的高端服务行业,航空服务对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要求标准很高。在服务行业有个著名的公式“100-1=0”,即在服务工作中,即使前面99个环节使客人满意,但最后一个环节的失误会导致整个服务满意度都归于0。面对当前旅客对服务的期望值提升、服务需求多样化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仅懂得基本礼仪已不能满足需要,必须将航空服务意识更加细化。

首先,注意在基本服务教学的基础上强调特殊旅客的服务。注意教育学生要关注少数旅客的服务需求,如何从细微处提供特殊服务。如面对年长旅客要主动关心是否需要热水;面对孕妇旅客主动提供毛毯垫在腰部并协助系好安全带以防压迫胎儿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各类细微服务。

其次,帮助学生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在教授基本服务礼仪和各航空公司服务标准的同时,更要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服务理念,例如深圳航空根据旅客乘坐航班过程中长时间不能走动的特点,在航班上推出机上保健操,帮助旅客缓解旅途疲劳等。必须向学生强调避免公式化的服务,使其理解“尽职服务”与“尽心服务”的区别,服务在符合公司规定的前提下,要满足但不限于《空乘服务手册》上的条文要求。

最后,教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升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当前航班延误、机上矛盾冲突屡见报端,航空服务投诉也连年攀升,航空公司服务人员无法正确处理突发状况是导致这一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名航空服务人员如何妥善应对此类突发事件,是检验其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要让学生懂得换位思考,提升服务的主动性,多想“假如我是旅客,我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而我能提供什么帮助”在面对大批旅客滞留时,能否做到除了官方回答“航空管制,请耐心等待”,并且走出柜台为老人打杯热水,为疲惫的旅客提供一张凳子。有了主动服务的意识,危机总能得到化解或合理控制,使一线服务人员成为突况下航空公司与旅客间矛盾的剂,而不是引爆点。

(三)把航空服务细节的养成落实到学生日常管理之中。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也要强调教师的责任心,要在日常管理中有别于一般专业,将航空服务细节落实到日常管理中,将课堂教学的内容根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首先,按照航空服务要求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应当穿着制服,注意仪容仪表,避免奇装异服,女生必须按照航空服务标准盘头化妆,男生必须打领带、面容整洁。在校园内活动必须注意行为举止,不能勾肩搭背、懒散躺卧,遇到老师主动鞠躬问好。教师在课堂之外要主动负责,指出学生的不足,随时提醒、督促整改,将从业要求变成学生自觉的日常行为规范。

其次,加强学生纪律管理。强调集体活动禁止喧哗、队形整齐、不随意乱动物品,强调课堂纪律和时间观念,给学生树立规范的管理意识,加入这个专业学习就要一切按照航空服务标准行事,将服务标准和航空公司的从业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航空服务专业服务意识培养的实践体会

(一)对学生的教导应当着眼于长远职业规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学生的教导必须着眼于长期的职业规划,不应止步于就业,认为就业就万事大吉。专业成才的前提是就业,但关键还在于职业生涯中的自我完善。对于就业面试,掌握基本服务技巧、熟悉机上服务设备操作即可,但作为一名合格航空服务人员必须懂得在长期职业生涯中随着服务需求的提高而不断自我提升,这就需要在思想根源上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应当教育引导学生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航空服务专业服务意识的培养,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在今后日常工作中从容应对各类事件。

(二)重视实训教学。理论教学是实训教学的基础,但作为航空服务这一特殊专业,实训教学应当是教学内容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各种服务理念和服务技巧具体化的过程,这也决定了日后学生在面对旅客时的服务质量。比如,客舱设备实操,仅靠图片、视频演示或者教师细致讲解远远不如学生在模拟舱内老师指导下的亲身实践。再如,客舱内行走,学生如何在客舱内狭窄的过道中既要始终保持优雅的姿态,又要将这种优雅姿态贯穿对旅客的服务过程中,这必须通过实训教学来完成。

(三)任课教师必须拥有强烈责任心。航空服务专业要求学生必须拥有较强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在日常一举一动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这就要求任课老师必须在课堂之外有强烈的责任心,把教学内容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在遇到学生日常生活举动不符合职业要求时,教师要保持教学敏感,及时指出并指导学生改正。遇到突发事件或者看到航空业新闻事件马上和教学工作联系起来,通过现实案例对学生进行分析指教。

航空服务专业培养方案篇7

一、民航院校法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在民航领域,目前我国专门的航空类院校中只有中国民航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置了专门的法学院。但这几家民航类院校的法学通常没有将学校的民航专业与法学相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民航领域中对于专业方面法律知识运用的需求,不能很好的解决民航资本运营、民航市场与调控监管等方面的各类法律问题。面对这样的困境,民航院校的法学专业更应该利用自身的行业院校优势和特色,进行跨学科多元化的法学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民航实务的多元化复合型法律人才。

二、民航特色与法学结合的跨学科多元化教育改革

民航类院校法学教育的跨学科多元化模式改革就是将法学与其他学科,如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航空工程学、航空自动化等学科专业进行交叉融合,实现跨学科的联合授课。通过多个学科专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借助院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和合作培养体系,民航类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具有民航系统性知识以及法学专业知识,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和扎实的法学基本功,实现民航领域中的法律功效。

(一)跨学科多元化教学模式

目前各国在进行跨学科多元化教育改革上经常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主辅修复合型模式”,简称主辅修模式。即学生以一个学科专业为主修学科,以另一个学科专业作为辅修学科。主修和辅修的专业课程经考核合格,达到国家、学校有关规定要求即可在毕业时获主修学科专业的毕业证、学位证与辅修学科专业证书,或者获主辅修毕业文凭与主修学科专业的学位证。学生成为掌握两个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主辅修复合型跨学科人才。2.学际型模式。“学际”就是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联系的边际,主要通过学校的选课制度进行。学院之间设置合理的课程选项,允许不同学院的学生进行跨学科之间的学习。除此之外还有双主修制模式和第二学士学位制度模式。基于民航类院校的现实情况,可采纳主辅修模式或学际型模式。如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推行的学际型“四加一”课程,允许法学院的学生通过选拔考试进入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学习相关民航交通运输课程,将空中交通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法律纠纷问题与法学理论知识融合。

(二)制定符合多元化教学改革要求的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

航空服务专业培养方案篇8

摘 要: 空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空港人才的支撑,独立学院人才培养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文章通过分析珠三角地区空港经济、独立学院空港人才培养现状,指出空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课程设置脱节社会、空港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提出应采取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打造空港特色品牌、重视社会实践教学等措施加以应对。

关键词: 珠三角 独立学院 空港经济 人才培养

1.珠三角空港经济发展现状

珠三角地区有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珠海三灶机场等五个民用运输机场,机场分布较为密集。珠三角机场群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着力打造的世界级机场群。以广州为例,白云机场定位中国三大国际枢纽机场。2016年白云机场年客流量近6000万人次,广州获批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目前,在白云机场运营的航空公司达72家,共开通航线270多条,其中国际航线100多条。2013年,深圳政府出台《大空港地区综合规划》。2016年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全年运送旅客达4197.5万人次,与2013年相比,客流量增加了1000万人次,实现欧美澳直飞全覆盖。近年来,深圳机场国际航线逐步增加,日均计划航班量突破1000班。2016年,珠海机场金湾机场客流量达612万人次,较10年前翻两番,主要局限于国内航线。珠海拥有部级航空产业基地,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通用航空产业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佛山沙堤机场、惠州平潭机场客流量较少,主要定位于支线机场,空港相关产业发展潜力较大。

2.珠三角独立学院空港经济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珠三角地区有15所独立学院,在校学生25万人左右,每年毕业生有6万多人,开设与空港经济相关的专业有70多个。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开设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航空机械工程、航空电子工程、民用无人机工程)、交通运输(航空服务与管理)、飞行技术专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开设商务英语(空乘)、物流管理(空港物流)专业;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开设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开设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物流工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专业等。珠三角地区独立学院空港经济人才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专、本科层次的教育,每年的空港经济相关专业大约1万人毕业。其中,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是华南地区第一所设立航空学院的二本院校,该校航空相P专业人才培养走在全国同等院校的前列,特色优势凸显。

3.珠三角独立学院空港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3.1人才培养目标含糊,课程设置脱节社会。

珠三角地区部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含糊不清,较少有独立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空港经济人才。如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如广州大学华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能从事货代、国际货物运输、报关报检、保险、保税仓储等方面的操作和基层管理工作,并能初步设计、分析优化和组织实施国际物流方案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如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物流系统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关于物流系统方面的课程开课重复,与社会需求联系不够紧密。

3.2专业建设盲目照搬,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珠三角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盲目照搬母体学校、公办学校,专业同质化现象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专业特色。珠三角地区15所独立学院全都开设市场营销、会计学、金融学或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4所开设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专业课程设置也大同小异。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也照搬母体学校,一般独立学院下属系部负责人由母体学校委派,继续沿用公办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学生生源、教学设施条件与公办高校相比有差异,人才培养模式应有所不同。珠三角独立学院空港经济人才关联性较强的专业设置较少,空港经济人才培养模式较为传统。

3.3空港师资力量缺乏,相关科研成果较少。

珠三角地区独立学院师资年龄、职称结构呈现“两端大,中间小”的特点,退休教授和硕士毕业生多,具有博士学历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未到退休年龄的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少,“双师型”教师较为缺乏,未能形成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空港经济相关专业的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空港师资更紧缺。一些空港经济相关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如物流管理、飞行器制造工程等,某些老师非科班出身,专业结构不合理。由于独立学院教师基本课时比公办高校多,一学期需要教2门―4门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繁重,用于科研的时间较少。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该校于2015年3月设立空港经济协同创新中心。到目前为止,空港经济相关的部级课题立项、核心期刊还比较少。

3.4教学设施不够完备,空港实践环节薄弱。

与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硬件设施、实验室设施参差不齐,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如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校园占地面积540亩,在校学生近9000人,生均占地面积不足,建立大型的空港经济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实训基地会受场所的制约。珠三角地区部分独立学院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仅局限于常规的毕业实习、实训、企业参观,存在校内实训多、校外实践少的现象。部分独立学院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由于教学设施不够完备,实践师资、教学经费缺乏,“心有余而力不足”。空乘、飞行器制造工程、机场服务与管理等空港专业应用性较强,缺乏机场、航空企业现场实地的实践环节,教学效果会受一定的影响。广州白云机场周边50公里范围内有几所独立学院,去白云机场现场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活动的院校较少。

4.珠三角独立学院空港经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4.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珠三角地区独立学院可以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以空港经济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空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目前,珠三角地区对飞机融资租赁、通用航空器研发、机场运营管理、航空服务的人才需求较大。珠三角独立学院可以设立空港经济订单班,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空港人才。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可以培养空港经济相关的小语种人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可以培养空港车辆工程人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可以培养通用航空器研发和驾驶人才。

4.2加强空港师资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共赢。

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进一步改善教师福利待遇,加大空港相关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加盟。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定期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知名企业进修,安排教师赴航空企业顶岗实习。建立珠三角地区独立学院空港经济师资联盟,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珠三角独立学院可以与广东机场集团、南方航空、广东通用航空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空港经济人才。邀请空港企业高管人员、高级技师等专业人士担任珠三角独立学院的客座教授、企业导师,举办讲座、共同制订空港经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3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打造空港特色品牌。

由于珠三角独立学院办学机制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市场对空港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适时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鼓励设置能够支撑珠三角地区空港经济发展和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对于连续5年不招生、报考率较低、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予以撤销。重点打造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商务英语(空乘)、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车辆工程、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物流工程、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电子商务、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会展经济与管理等空港特色专业品牌。

4.4重视社会实践教学,构建产学研合作体系。

珠三角地区独立学院应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实践教学规章管理制度,完善社会实践质量保障体系。通过第二课堂、实验实训、企业参观、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教学,与空港企业联合设立校外实践基地。如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与珠海航展公司合作,定期安排学生去珠海航展公司实习,取得较好的效果。珠三角地区独立学院应积极与企业、政府合作,构建产学研空港经济创新体系,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联合广州市社科联、白云国际物流、翼通商务航空和韩国湖西大学等5家单位,共同构建政、校、企、研协同合作平台――空港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为学生拓宽实习和就业渠道。

4.5加大设施设备投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珠三角地区独立学院需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校园设施设备,增加招生计划,改善办学条件。如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系建设了6000余平方米的实验与实训大楼,建成汽车构造、汽车检测、部件拆装等多个实验室,仪器设备总资产及应用软件6000多万美元,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

独立学院考虑与空港企业设立空港经济人才培养基金,建立校友基金会,接受校友捐赠,设立校友奖学金、助学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可以与广东机场机场集团合作,设立“广州空港”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如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举办珠海航空沙龙和深圳航空沙龙合作交流研讨会,与参会的航空企业在航空文化节、航空人才培养及认定标准等方面展开交流合作。

参考文献:

[1]李妍.广州直飞赫尔辛基航线开通[N].广州日报,2016-5-8(A4).

[2]李俊霞,刘伟.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江高教研究,2014(11):131-133.

[3]袁剑波.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118-122.

[4]徐霞,范丽君.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以华锐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开发,2016(2):54-56.

[5]宾锐光.广外南国商学院入选中国高水平独立学院[N].信息时报,2016-6-24(T35).

上一篇:文物消防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旅游服务营销策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