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02 17:19:16

群众文化知识

群众文化知识篇1

关键词:新形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有效策略

在当前形势下,新农村建设正在不断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有效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并针对当前情况选择有效策略积极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从而使其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为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 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现状分析

1.1 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比较落后

在以前乡镇建设改革过程中,乡镇中的一些文化站和广播站被去除或合并,甚至有些被摧毁或者变卖,导致在开展文化工作过程中缺乏固定地点学习。在有些地区虽然文化站得以重新建立,然而基本上也都是摆设,一些具体文化设施缺乏完善。有些乡镇中可能建有图书馆,然而所收藏图书也都是过去的一些书籍,一些与当前社会发展相符合的科普类书籍比较缺乏。一些传统电影放映设备被淘汰,但政府未投入资金建设新放映设施。由于这些文化设施严重缺乏,并且比较落后,对当前群众文化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严重阻碍,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文化教育普及。

1.2 基层群众思想落后不利于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对于大部分基层农民群众而言,其所接受文化教育相对较少,不能够全面、科学、合理认识到中文化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甚至在年纪较大的一些群众看来接受文化教育根本就是浪费,文化仅仅是一种理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并无具体作用。因此,当前大多数农民都未能够积极接受文化艺术教育,有些人甚至存在抵触情绪,这对开展及普及文化工作而言具有一定困难。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只有在人民群众改变其看法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工作更加深入开展。

1.3 专业教育及指导人才缺乏

在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缺乏专业人员科学指导群众,在当前文化站中即便有文化管理工作人员,但通常也都是非专业人员或临近退休人员。而这些人通常都未能够全面了解现代科学知识,并且在思想上也比较落后,通常在对群众进行指导得过程中国都是依据自身经验,未能够做到创新知识。在开展文化工作方面,教育及指导人员具有引导作用,其自身知识水平及整体素质会直接影响群众,因而要想真正提高基层群众科学文化知识,则应当配备高素质及指导人才,这样才能够真正在基层普及文化艺术工作。

2 新形势下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有效对策

2.1 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并且不断健全前提及基础。在基层群众中为能够使文化知识教育更加普及,国家及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在文化工作方面增加资金投入,从而使基层管理人员能够在文化活动中对所需相关基本设施进行科学配置。在基层文化站可配备图书馆,主要收藏农业科普知识类书籍。这样一来,民众通过阅读学习,能够掌握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从而使其学习热情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另外。还可适当开设艺体馆或者室,从而使群众能够充分发挥其特长,这样不但能够使群众对各类专业艺术知识进行学习,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使自身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此外,文化站管理人员可通过组织群众开展有意义的文体活动,从而强化群众对民族文化的掌握及了解。

2.2 加强基层群众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力度

政府应当充分重视并且支持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从而使群众文化工作能够得到较好地开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加强宣传,使群众转变思想,对文化工作加强了解及重视,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做好相关思想工作,将群众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比如可积极组织群众参与重大节日演出以及革命电影放映,从而激发群众能够在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积极参与的热情。另外,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使自身思想观念转变,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在传统中不断进行突破,通过创新使文化活力能够得以提升,从而对群众文化工作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人才是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有效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因此,在选拔文化站管理工作人员时,应当全面考察其整体素质及知识水平,保证其具备一定文化知识,保证在群众学习过程中能够指导其所遇到问题。另外,还应当使文化站管理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组织能力,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组织群众定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其在实际生产与学习过程中所遇到问题进行解答。此外,应当定期考核并培训文化站管理工作人员,可使其外出学习,若有条件可适当出国深造,使其能够具备先进农业科普知识,并且传授给基层群众,对于其中需讲解内容应当仔细进行分析以及讲解。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可利用网络及报纸等相关途径及时掌握先进文化知识,并且向群众及时进行传达,从而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2.4 积极创造多种工作形式

在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对工作形式进行创新,对活动内容进行丰富,对于群众比较感兴趣并且有能力参与的相关活动项目应当积极开拓,从而充分调动群众热情,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对当地有利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相融合,使传统工作模式及体制得到有效改善。另外,应当对社区文化进行充分利用,从而使社区文化网络能够得以形成,应积极坚持以多样、小型以及分散为主,有效激发更多群众热情,使其能够积极参与,从而使群众能够广泛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3 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好推动作用。因此,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应当对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相关不良因素及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要针对所存在的这些问题选择有效对策,并积极加以完善,从而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能够取得较理想效果,使农村基层文化工作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实现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蓓婷.浅析怎样在新形势下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J].艺术科技,2012(4).

[2] 吕振泉.解析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文学界(理论版),2012(10).

[3] 王青.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J].科技风,2015(11).

[4] 刘辉.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J].大舞台,2010(9).

群众文化知识篇2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功能;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0-0065-02

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各种精神文化活动,是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大世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包,无处不在。但是,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以来群众文化不被人们重视,认为可有可无、无足轻重。

所谓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古往今来,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群众文化,这就是群众能够独树一帜、万古长青的根本原因。当今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群众文化的开展是关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加,建设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不可替代。

一、娱乐休闲功能

自我娱乐是群众文化的最基本特征。中外学者研究指出,文艺的首要功能是娱乐性,这是群众文化区别于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显著标志。普及知识、教育和传承文化等功能,都是在娱乐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的。自古以来,群众文化随着人类劳动和物质生活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凡有群众的地方,就有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无论何种社会制度,都有文化艺术活动,人们在劳动之余,利用文化艺术活动进行娱乐。古代的舞蹈、音乐、美术等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当时群众文化的具体表现,只不过当时的群众文艺术活动没有这个名称和专职称谓,所以说群众文化并不是今天才产生的。文艺活动工作者指专业文化和少数人以文化艺术为职业的人,而群众文化所指的是专业文化工作,从事文化活动,因此,其娱乐性十分明显。人们在各种文艺活动中,身心得到娱乐,赏心悦目、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可解除工作的疲劳,以便精神愉悦、精力充沛地投入生产工作中去。如跳舞、养花、钓鱼、唱歌、看戏、听音乐等活动,是人们在辛勤劳动一天之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业余时间内有选择地参加一项或几项文化活动,其出发点是消除疲劳,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自实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群众文化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刚开始由组织和单位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到模仿港台歌曲,到现在进行自我创作,自我表达情感;由组织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家庭举行舞会,到现在大胆展视自我个性的钢管舞、肚皮舞、街头舞等。这些进步,彰显了现代人勇于表达自我的个性和特点。当今社会,我国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保证群众文化娱乐大众的基本特征,通过娱乐的途径,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就当前的群众文化发展来说,要重点培养娱乐性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和节目。同时,为了突出了人们求乐、求新、求异、求变的意识,群众文化的娱乐形式也日益丰富,使得人们在文化艺术中得到身心的享受。

二、普及知识功能

群众文化具有普及知识和传播科学的任务和作用。目前,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基本上解决了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以教开智,以文“化”人,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加强和推进文化和艺术知识的普及,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群众文化是一所“社会大学”,在帮助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扩大知识领域,提高生活能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一,传授知识功能。群众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知识经验承载体,是人们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群众文化是信息传播的媒体和载体。群众文化能在参与者之间传播信息、思想和观念,对参与者形成和谐的思想和理念,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人们在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中增长知识、丰富经验、发展才智。其二,社会教育功能。群众文化是人们终身教育的一个方面,这种社会教育功能具有广泛、业余、灵活、方便的特点,使人们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拥有终身获取教育的机会。其三,乐中求智功能。即寓教于乐,在轻松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中获得知识,增长才智。在内容上,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设有许多综合性业余艺术,包含各种单项科学内容,举办各类型的艺术、科学、日常生活知识活动。在艺术方面,有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在学术方面,其科目众多,五花八门,主要有举办科普知识、生活常识、读书班报、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这种没有围墙的学校,包含有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既传播了文化艺术,又是科普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内容上,这种社会教育既有效地组织群众学习文化艺术,又是普及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提升了群众的文化水平和艺术素质,使群众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新技术,来指导农民科技种田,科学种养,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甚至从中了解到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信息等。在形式上,人们利用业余时间,来去自由,有选择地参加一项或几项文化活动,学习时间较有弹性,没有硬性的学习任务,方便群众参与。

毋庸置疑,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民族和国家,都有一批有道德、有理想、有责任的人,群众文化这所社会大学,在弘扬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群众不仅可以得到健康、丰富的娱乐享受,同时又能够帮助人们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弘扬文明风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三、传承文化功能

群众文化具有普及传统文化的功能。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文化,劳动产生了艺术,人类如此,一个国家和民族同样如此。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自始至终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并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人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文化民族遗产,为我们开创未来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我国群众文化活动,自产生之日起发展到今天,以某种固定的格式世代相传。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群众文化活动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包含着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精神文化,或称典籍文化;另一方面是本土文化,或称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是广大群众自己创造的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源头和根基。从精神意义上说,它是一个民族情感和理想的载体,是大众愿望和审美情趣的直接表现,是一种文化生活。同时,它又是集体性的文化和地域共性的文化,因而具有广阔的覆盖性。这个地域的最大范围是一个民族,所以说,一个民族的特征最直接地由它的民间文化表现出来。因此,群众文化利用当地的民间文艺形式开展活动,最易为群众所接受,最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参与,因而也更能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通过参与,才艺得到展示,心理得到满足,情绪得到释放,情趣得到提高,这是专业团体所无法替代的,这也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群众文化鲜活直观、朴实无华,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上生活的人民,乃至全世界的海外华人华裔,五月端午节全都吃粽子祭屈原,八月十五全都吃月饼盼团圆。春节是中华民族的最重要的节日,由于它处在辞旧迎新之际,人们的理想愿望、精神情感、审美习惯被强烈而极致地发挥着,因而它必然成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盛典和规模最大、影响最大、民族情结最深的群众民俗文化活动之一。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千千万万的家庭打扫房舍、贴好春联,然后全家出动去逛厂甸、逛花街。说到底,逛的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声响,看看精彩表演,听听久违了的吆喝叫卖,踮足翘首观看摔跤比赛、双簧表演、京剧清唱……民族的凝聚力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最完美的体现。可以说,民族民间文化像一个辽阔的磁场,凝聚着广大群众的美好生活愿望,传承着民间文化艺术精髓,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教育,也是群众文化活动最突出的表现形式。

群众文化知识篇3

1.宣传功能

宣传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需通过宣传才能达到其教化人心的目的。群众文化源于群众生活,自觉的在群众中广泛传播。群众文化传播不受时空限制、内容丰富、方便快捷,如古时有民歌、民谣、民间故事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现代群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和广泛,影响力更强。不断实现群众文化的宣传功能,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符合时代和社会对人民群众的要求。

2.凝聚功能

群众文化具有凝聚人心的功能,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共同的群众文化给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提供了同一话题和轻松愉快的氛围。如民俗活动等。其次,群众文化的凝聚功能可以缓和僵局,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再次,群众文化在特定时期可以鼓舞人心,调动群众积极性,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神动力。

3.普及功能

群众文化的普及功能主要指知识普及。从来源讲,群众文化涵盖面广,无特定的题材,有天文、地理、古训等文化知识,还有群众生活中的小智慧,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能吸引群众的注意力,在群众中广泛传播。从主体讲,群众文化面向整个社会,主体范围广。群众文化是群众获取生活经验与基础认知的特殊途径,给广大群众进行知识普及,默化群众自身行为,充实群众知识储备。

4.规范功能

群众文化的规范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群众文化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群众智慧,随着时代的变化自觉更新,经过文化积淀形成思维定势;二是规范人的行为。群众文化是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向社会明确倡导与禁止的内容,引导群众的整体价值取向,不断规范群众的行为;三是为群众提供模式参照和经验借鉴。群众文化中蕴含的做事方法和步骤及要求,引导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行为与活动方式。

二、提升群众文化思政教育功能的基本思路

改进群众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对于扩大群众文化的影响力、巩固思政教育的群众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从扬弃、基础建设、相融相通等方面入手,探索提升群众文化思政教育功能的有效路径。

1.着眼于继承和创新群众文化

对群众文化进行扬弃,是提升群众文化思政教育功能的前提。要尊重群众文化活动,认真学习群众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继承群众文化中的精华,从中提炼出符合现代的群众文化精神。借鉴西方群众文化艺术形式,改进创作方法,拓宽传播途径,丰富和充实我国群众文化的内容,使其更加生动化、形象化。总之,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在继承优秀群众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以适应群众的新要求,从而为思政教育提供不竭地动力。

2.着力强化群众文化的基础建设

加强和改善群众文化的基础建设,是提升群众文化思政教育功能关键。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注重文化广场、博物馆等建设,加大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扶持力度。把群众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地方发展规划,深化文化馆、博物馆体制改革,发挥其引领群众文化的主导作用。定期举办健康绿色群众文化活动,如晚会、体育竞赛、演讲比赛、学习交流会等,促使法律、社会主义道德观等知识深入人心,产生深厚的群众基础,进而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机制。在财政可承受范围内,适当投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运用多样化的载体,满足群众的需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群众文化设施,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重点发展公益文化项目。

3.促进思政教育与群众文化有机结合

坚持“三贴近”。一要贴近实际。要立足地域、文化发展具体情况,推动开展相应的群众文化活动。要因时而宜,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时效性不断提高。要因人而异,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针对性;二要贴近生活。深入实际搞调查研究,从群众生活中找素材,促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加生活化;三要贴近群众。创作更多符合群众要求的作品,使作品通俗易懂、反应群众现实生活。

群众文化知识篇4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文化;文化功能;文化拓展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24-0042-02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文化是包含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工作、文化事业和文化队伍建设在内的具体概念,认识、教育、审美等是其最根本的社会功能。群众文化的主要作用就是以文化艺术的形式作为社会生活的镜子,推动人们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在不断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如何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的和谐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群众文化的时代特征

自古以来,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群众文化。这是因为人类需要物质生活,也需要精神生活。没有物质生活,人类就无以生存;没有精神文化生活,人类将永远处于野蛮状态。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需求是不会终止的,而且是极为广泛和多样的。但是,在物质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人们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文化生活需求在总的需求中比重很小;而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文化需求的比重才会越来越大。这是在人类发展历史中不断印证的客观实际,因为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即文化发展是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力发展而立于一隅的。任何新形态文化的诞生都是在继承基础上的扬弃和发展创新,既保留了原来文化的一般特征,又形成了一些新的时代特征。

群众文化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就是因为它适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并能促进其发展,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使先进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从而实现文化自身的和谐,并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从动态上看,文化积累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新时期群众文化是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它不仅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整体进程,而且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汲取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了创新与发展,从而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因此,群众文化是与社会发展携手并进的,具有鲜明的发展性特征;而新时期群众文化与传统意义上的群众文化最大区别就在于开放性上。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民主法治的政治环境,不断为建设和谐文化开辟了的优越条件;越来越先进的高新技术更是把和谐文化快速推向全球范围内的广阔空间,也使群众文化成为一个更加开放、更有吸纳整合能力的系统。从根本上赋予群众文化开放性的特征,给群众文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使其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愈加多样、范围日益拓展。进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元统一、协调有序的多元化特征。我们只有在深刻理解和领会新时期群众文化的时代特征的前提下,去探讨挖掘和发挥群众文化的各项功能,才能够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把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断推向高潮。

二、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群众文化所具有的社会性和普遍性决定了它的基础性文化的地位,进而决定了其思想教育、文化娱乐、知识传播等多项功能。这些功能作用的发挥又取决于人们的文化需求倾向和审美能力。当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人们的文化需求处于被动享乐的低级阶段,主要体现为文化的自娱自乐功能。群众文化功能显现出娱乐性大于知识性的特征。而当社会生产力水平进入到较高水平的时候,文化功能的性质也会随之进入一个高级阶段,知识性将会逐步大于娱乐性。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向人民传播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和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群众文化的新功能。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培养和发展人们理解自然和社会中美的事物,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使人们的理想符合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引导人们“在自己的劳动活动中具有积极地创造美的意向”。这种寓教于乐的文化形式,会潜移默化地使人们教育等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使人们在实践中把自己的力量、理想、愿望、意志、智慧、才能等物化到对象中,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群众文化审美教育的独特功能。

群众文化的娱乐性和教育(知识)性是不可分割的。教育性是它的思想内容,娱乐性是它的表现形式。如果没有音乐、美术、舞蹈以及其他艺术形式,教育性就会无所依托而不复存在。过分强调政治性和教育性,忽视娱乐性,文化活动就只能是枯燥乏味的说教,这也有悖于人们参加文化活动的愿望。没有娱乐性的群众文化是无人问津的,非但其教育性无可发挥,群众文化也会由此衰竭,甚至死亡。同样,缺乏知识性(教育性)的文化活动必定是低级庸俗、腐朽落后的,必然也是短命的。这就要求群众文化建设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娱乐性和教育性(知识性)的辩证关系,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办好群众文化这所社会大学,应用群众文化的多项功能帮助人们提高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增长才干,陶冶情操,成为有文化、有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新时期群众文化功能的拓展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需求也在逐渐增大,正所谓“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不仅如此,科学技术的进步,也给群众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群众文化的内容、范围及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人们对群众文化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越,从而在文化生活上有了多样的选择。这就在客观上对群众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众文化功能的拓展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摆在群众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必须把握时代性和科学性,也就是既要坚持与时俱进,更要坚持科学发展。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够有效地实现群众文化功能的拓展。

其一,娱乐功能的拓展。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从历史的角度看,群众文化是人天性的展示和心理宣泄的升华过程,娱乐是群众文化的原始功能,其基本效果就是人们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得到身心愉悦。当然,这种效果也非一成不变,如果使人们“愉悦”的对象、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等不随着社会变革而变革,就会由于滞后于人们的时尚心理和时代需求而失去效果,直至为时代所淘汰。我们必须注意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思维节奏日益加快,对情感心理调剂调整的要求更加强烈,希望通过最便捷的艺术形式,在充分感受“愉悦”的基础上获得精神生活的满足。他们日益表现出将自身创造性活动作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的最高追求。变被动享乐为主动参与,变自我封闭为广泛交流,变单纯娱乐为丰富多彩,这就是群众文化的新趋势。它提醒我们,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的文化教养越高,人们自我娱乐欣赏的兴趣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人们自身的艺术活动和包括自娱文化在内的物质文化娱乐功能将会日益强化。这种功能也必将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产生巨大的作用,使人们在自娱中自觉地接受思想教化和艺术熏陶,从而要求我们从陈旧的观念与方法中解放出来,运用完整、科学、进步的新观念去升华群众文化娱乐功能,使其更加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其二,审美功能的拓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社会进步源自人类的劳动创造。同时,劳动创造也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勇敢、灵巧等品质,引起人们内心的愉悦,激发美的创作热情。《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原理》指出:“社会的审美发展是其文化进步的组成部分。生产的审美方面,社会关系的审美因素、精神活动,特别是艺术中的审美成分,这些都属于审美文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依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提高人们的美感认识、拓展人们的审美趣味、优化人们的审美观念。因此,拓展和发挥群众文化的美育功能,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任务,尤其在新时期有着很大的迫切性。美育的功能是确定无疑的,群众文化实现美育的作用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如果不抓美育就等于失去了灵魂。通过美育教化,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育既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最大纵深,又关联着人类社会的未来。美育的加强与否,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亦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以此推论,群众文化审美功能的发挥程度关系着群众文化事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

群众文化知识篇5

关键词:科学文化;群众文化素养;意义;必要性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群众文化素养问题也愈加活跃,朝向多元化趋势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的局面。诚然,我国群众文化素养相比国际发达国家要低很多,加强社会群众文化素养已经成为如今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文化普及不仅能够提高群众文化素养,更能够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是我国未来发展重要的驱动力。同时,提高我国国民文化素养还能够推动我国科研领域发展,营造出全民科学的文化氛围,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一、科学文化普及的必要性

从本质上来说,科学文化普及主要包括两大层面,一是科学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二是科学技术的推广与人才培养。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文化普及知识、科学方法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已经形成多途径、多方法的传播形式,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人群认识到了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提高社会群众的科学知识水平与科学技能水平。

科学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科研领域的发展进程,从而提高我国社会群众的综合素质以及国家综合实力。从而微观角度分析,人口文化素质与社会关系息息相P,综合国力最终也要落实到社会群众力量。从科学文化素养角度分析,由于人类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改造、认知客观生活的能力与条件,科学文化普及就是向社会群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的一种方式,也是创建创新型社会的基础。要求科学文化普及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前提,积极弘扬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从而提高社会群众综合性科学文化素养,加深对科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科学理论转变为生产力。科技文化普及的目的有:一是提高社会群众对已有的科学发展、基础的认知程度,也就是提高社会群众的科学知识认知水平;二是推动社会群众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位置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充分发挥群众在科研领域的力量,帮助社会群众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馆;三是摆正社会群众的对科学知识的态度,让社会群众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与科学、科学与社会的发展关系,给社会群众一个能够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四是不断加强社会群众在社会实践与实际生活中正确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提高社会群众在生活中的生活能力、生存技能、生活质量,从而推动我国社会平稳发展。

总而言之,社会群众的科学素养高地程度不能加单的从科学知识掌握程度方面进行衡量,同样也包括社会群众是否具备科学思想、科研精神、科学方法、科学使用能力等,其中,科学能力最为重要,就如同枪中的子弹一样,能够充分发挥“枪”的作用,从而让社会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健康素质、科学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由此可见,加强科学文化普及工作是开展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群众文化素养提高的重要渠道。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科学文化普及力度,对提高我国群众文化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二、科学文化的普及对于群众文化素养提升的意义

(一)提高社会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

从本质上来说,群众文化作为反应社会文化的活动形态,人们通过科学文化普及方法,不仅能够传统科学文化,同时也能够发挥科学文化的辐射作用,让人们感受到科学文化的影响力度。例如在科技成果展览中,参与者不仅能够展示自身的小发明,同时能够学习和感受到其他人的科技成果,从而实现借鉴、交流的目的,让科学爱好者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众所周知,科学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结晶,也就是说人们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够带动科学文化发展。简单来说,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性质的文化形式,它的发展与繁荣会直接带动社会科学水平的提高,也就是国际科学水平的提高。例如某个农场想要发展养殖业,由于养殖技术掌握不够全面,无法掌握全方位的养殖基础,通过当地文化站开展学习班,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养殖技术水平,并将养殖知识应用到实践,从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个案例就是科学文化普及带来的积极影响,可见,加强科学文化普及能够切实提高群众文化素养提高,并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

(二)丰富群众文化素养

只有发挥群众的力量才能够推动科研领域发展,因此,加强科学文化普及不仅能能够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社会群众的作用。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国际各国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和政治竞争,更多的科技竞争。基于此,通过加强科学文化普及力度,能够发挥社会群众的聪明才智,让社会群众能够主动的参与到科研领域当中,使群众能够以科学的眼观看待问题,能够积极加强生活中的小研究、小发明,从而不断扩大科学文化成分,让社会群众的智慧相互交织,最终提高我国科研领域发展,提高我国群众文化素养。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社会群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的生活理念过于生活化、实际化,对科学文化的认知程度有限,特别是80年代之前的社会群众,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思想不够开放,喜爱科学文化的中老年人寥寥无几,虽然生活类的文化素养相对较高,但科学文化素养一直是我国群众文化中的短板。通过加强科学文化普及力度,能够有效弥补我国群众文化素养中的漏洞,加强社会群众对科学文化的认知程度,从而丰富群众文化素养。

(三)满足社会人群的科学文化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已经不单单是对于物质生活上的需求,而是希望社会主义文化生活能够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提高社会人群的生活质量,不断追求精神生活上的享受,这也能彰显出科学文化在群众生活中重要性与迫切性,从而满足社会群众精神上的需求,丰富社会群众文化素养领域。科学文化普及是满足社会人群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加强社会群众科学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科技馆等科技机构为社会人群提供欣赏、交流平台,并开展一些科学文化素养交流活动,向社会群众讲解一些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通过向社会群众展示科学原理与运用方法,从而激发出科学对社会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能够对科学文化产生兴趣,满足社会人群对新型科技的学习体验与学习热情,培养社会群众对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真正展示出科学文化普、传播、教育的功能,从而为我国社会群众文化素养添加一抹科技元素,实现全民爱科学、全民会科学、全民懂科学的社会环境,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科学文化素养,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程,让我国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科学文化普及力度,不仅能够提高群众文化素养,更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有关科技推广部门必须要认识到科学文化普及的意义,以社会群众为基础,从而提高科学文化的普及力度,加强社会群众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参考文献:

[1]刘铮.人口理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05):34-35.

[2]徐善衍.科学文化的传播普及于国民素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12):56-57.

[3]马来平:《科学文化普及难题及其破解途径》,《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年第11期:111-112.

群众文化知识篇6

关键词:群众文化事业工作

 

群众文化是人们用以表达喜、怒、乐等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是广大群众为满足自身精神需要为目的而进行的文化行为,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群众文化具有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功能。群众文化集娱乐性、知识性、思想性为一体,寓教于乐,使人民群众能够通过文化娱乐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获得社会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的目的。理想、道德教育是比较严肃的主题,单纯地运用政治宣传教育的方法来进行,往往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在进行政治宣传教育的同时,恰到好处地运用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就能够极大的增加宣传的吸引力,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使人们在得到高尚趣味的精神享受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正是因为主动参与,群众在活动中才能实现自我教育,获得情操的陶冶和审美享受,并在健康的审美享受中建立和升华高尚的审美趣味,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境界。这是群众文化特有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它同时符合群众文化的娱乐审美,宣传教育、文化传承、生活实用的功能。

群众文化的对象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较之专业文化,群众文化的显著优势就在于深深地扎根于群众之中,无论是其服务的对象,还是其活动本身的直接参与者,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修养、不同社会地位以及不同民族的人,都是群众文化的服务对象,都可以成为群众文化的直接参与者。因此,群众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突破了对象制约性、区域制约性和时间制约性的全“开放”宣传阵地。利用群众文化来进行理想、道德教育,其实际的教育效果就可以提高到一个更加有效的程度。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希望在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中,努力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让群众文化显示出特殊的功能。比如:举办知识竞赛、演讲会、故事会、书法、美术、摄影、集邮、集体音乐舞会、跳秧歌、健美操、自演自唱以及各种球类、棋类竞赛等多种多样活动,用美的旋律塑造各自的形象。把人们的思想境界引到更高阶段。使这些有益的精神生活在社会生活方式的形成中起到规范、引导和教育的作用。群众文化建设不仅包括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影响着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所以说:提高群众文化事业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和增强群众体魄,努力用社会主义文化活动去占领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的活动阵地,用高尚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青少年积极向上,引导他们追求科学知识,发展他的智慧这才能对国家综合治理,安定团结,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透过群众文化来提示人类灵魂和民族精神的本质,其艺术感染力、社会感召力、精神影响力是巨大无穷的。当今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多元化,人民群众不再满足于几部电影,几部小说,几部歌曲,精彩纷呈的艺术空间,色彩斑斓的文化样式,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特别是现代科技、电、光、声波的冲击,文化市场的空前活跃等等,都给我们群众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无论是群众文艺作品创作还是群众文化艺术研究与辅导,都离不开创新二字。一个民族精神得以延续,特别需要当代先进思想的灌注,没有当代的先进思想,民族精神就得不到发展。

群众文化将是21世纪中国最有前途最大亮点的文化艺术之一。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资源十分深厚,群众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积累了世人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本。

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基础性工程,是文化工作的重心所在,也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群众文化作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内函和形式,在理想、道德的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求的需要。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对于培养人们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群众文化事业要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必须把群众文化事业提高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这是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事业的本质特征。群众文化事业的根本方向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它的根本任务则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进步和发展。

群众文化活动中,“参与”是第一性的,而接受主体的求新意识,又是刺激其文化参与心理的动因,这就引出了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问题。内容的创新,就是要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用饱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先进文化,引导人民群众自娱和娱人,自育和育人;形式的创新,则是要用时代的、新颖的、进步的、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活动形式,吸引人民群众的参与。我国群众文化事业建设中的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用以传播先进文化的群众文化设施的“二次创业”已势在必行,并应将其纳入城市、集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努力使群众文化设施建设成为所在地区的“示范工程”“标志工程”。

群众文化运行机制创新的总体要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合拍。但是,因为群众文化的意识形态主体属性,又规定了群众文化的运行机制还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符合群众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要把有利于建设先进群众文化列为检测其运行机制的最高标准,而不是简单的借鉴、引进、沿用市场经济运行法则。群众文化理论创新,一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用以探索建设先进群众文化的真谛;二要在群众文化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新情况,汲取新经验,提出新思想;三要形成群众文化理论家和群众文化实践家相结合的理论研究新机制。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群众文化也面临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它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并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群众文化事业当然也不例外。然而,群众文化的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的改革相适应,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好地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论文格式,群众文化事业工作。。论文格式,群众文化事业工作。。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世界科技革命和经济竞争新形势的要求。论文格式,群众文化事业工作。。

因此,努力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积极搞好群众文化事业工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对国家和民族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群众文化知识篇7

摘要:群众舞蹈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其他群众文化一样起源于劳动和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需求。它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直观形体美,而且已经从反映表象走向表现更深刻的内涵,使人们从中获得极大的审美情趣和美感享受,在人们心目中的审美价值也越来越高。如何做好基层群众舞蹈辅导工作则是摆在我们每个群众文化活动辅导者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做好 群众舞蹈 辅导

文化馆是人民群众接受艺术教育、开展文化活动、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空间和场所。而群众舞蹈,顾名思义,必与广大群众切相关。观赏也好参与也罢,一旦失去了群众,也就失去了它自身存在的根基与理由。它能吸引广大群众观赏并参与的最大吸引力就是健康性、娱乐性。这是群众舞蹈的最大特色,也是我们进行群众舞蹈辅导要遵循的规律。

如何做好基层群众舞蹈辅导工作则是摆在我们每个群众文化活动辅导者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从事十多年的舞蹈教学工作及群众舞蹈辅导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基层群众舞蹈辅导工作。

一、了解群众舞蹈的特点和规律,是做好基层群众舞蹈辅导工作的前提要求

群众舞蹈和其他群众文化一样起源于劳动和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需求。我们的祖先,为表达生活、劳作中的欢乐心情,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以自我娱乐。倘若群众舞蹈没有了“自娱性”,也就不能成为群众舞蹈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舞蹈在内容上日益丰富,形式上多姿多彩、多方面地反映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及审美需求。群众性的舞蹈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群文舞蹈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直观形体美,而且已经从反映表象走向表现更深刻的内涵,使人们从中获得极大的审美情趣和美感享受,在人们心目中的审美价值也越来越高。群文舞蹈这个艺术门类同时容纳各种年龄层次的人们,这样的吸引力是其他门类可望不可及的,现在部分群文舞蹈的参与者都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或文艺特长,根据这一情况,群文舞蹈辅导时要摆脱地域和地区性束缚,在内容和形式上,吸收不同民族的舞蹈精华,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要广开门路,除了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讲习班、还必须重视普及舞蹈文化的教育,向群众讲授舞蹈基础知识,启发群众自觉的舞蹈意识,提高艺术修养、舞蹈素质及审美能力等等。

群众舞蹈不是模仿专业舞蹈的蓝本,它是舞蹈一书中的一个分科,是自身特征的表现,是群众自身对客观生活的认识,思想情感的反应,是满足群众自我生活的需要。它的本质属性是来自群众,服务群众,表现群众。它创作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它要具有历史意识、社会意识和群众意识,它必须建立在群众生活上,要把握群众的价值观、审美观、思维方法和艺术追求,不能以编导的主观意念为价值取向,这是它的支撑点。在进行基层群众舞蹈辅导时要把握好它的特点,要符合于群众文化工作的总体要求,立足与群众,要着眼于向群众普及舞蹈文化,取材与表现手法也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同时又必须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要为群众所乐于接受和参与,并因地制宜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群众的舞蹈文化素养,最终达到满足群众对舞蹈文化生活的需求,从而完成它自身的艺术使命。

二、具备扎实的舞蹈专业素养和技能,是做好基层群众舞蹈辅导的必备条件

作为群众舞蹈辅导员,在多元化信息时代,不断更新调整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现代群众舞蹈的发展。“唱、弹、跳”是群众舞蹈辅导员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歌唱是训练群众对音乐感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辅导中,我声情并茂地范唱能给广大群众带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辅导,营造良好的辅导气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群众舞蹈辅导中强调群众与辅导员的互动性,使整个辅导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群众舞蹈辅导员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辅导过程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二十一世纪是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的世纪,信息网络从生活、学习到工作无处不在。群众舞蹈辅导的职业特点要求辅导员的辅导内容不应只是局限在专业方面,特别是在高速发达的信息化时代,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元的,因此,也必然会产生一些非专业性的困惑。群众文化发展的需要,群众舞蹈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所以,要求辅导员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做一名现代知识型的群众舞蹈辅导员。

三、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群众舞蹈活动,是做好群众舞蹈辅导的关键所在

群众舞蹈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情感艺术,它能影响人的修养,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兴趣,是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的个性倾向。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一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如果在群众舞蹈辅导过程中,群众有了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就有了参与群众舞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激发群众的参与群众舞蹈辅导积极性,提高群众的参与兴趣,是每个辅导员的重要使命。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柏拉图说过:“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教师。”这些话都点明了兴趣在辅导中的重要性。因此,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兴趣在群众舞蹈辅导中的动力作用,千方百计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群众对舞蹈的兴趣,使群众能自觉、持久、主动地参与舞蹈,热爱舞蹈,是做好群众舞蹈辅导工作的关键。

群众文化知识篇8

关键词:文化馆;音乐干部;提高;业务素养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需求,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性。文化馆作为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基地,在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音乐作为群众比较感兴趣的文化项目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而文化馆音乐干部的水平高低对于群众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顺利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文化馆音乐干部的业务素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 文化馆音乐干部的作用

1.1 促进群众文化建设 音乐作为群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食粮,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在舒缓人们的心情,陶冶人们的情操方面都具有很好的积极作用。音乐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音乐也在与时俱进,以适应不同时期人们对音乐的需求。而文化馆的音乐干部通过挖掘社会中的音乐,并在理论上和艺术上有意识地加以整理、完善和提高, 再以一种新颖的形式服务到群众中去的,这是文化馆音乐干部的主要职能,有助于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鼓励群众进行音乐创作,而且对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素养的提高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2 有助于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因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就难以得到高效的建设,物质文明也随之受到影响。在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文化馆音乐干部队伍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他们能帮助群众把实际生活和心情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把人们对党和祖国的赞美、热爱之情传唱出来,使人们的感情得以抒发,鼓舞人们的斗志,丰富人们的业余群众文化活动,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修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 有利于保护和传承音乐文化遗产 音乐作品只有经过专业的音乐工作人员的加工与整理,才有可能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被定义为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文化馆的音乐干部正是这一工作的实施者,对来自于基层群众的音乐作品进行提炼、收集与加工,从而整理出具有群众文化特色的音乐作品集,作为后代传承和传唱的重要文化财富。在这一工作过程中,音乐文化干部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 了解人们喜欢和熟悉的音乐作品, 发掘群众内心需要表达的情感,引导群众去发现音乐中的美,积极去传承和发扬丰富的音乐文化,从而提高群众的音乐文化素养。

2 提升文化馆音乐干部的业务素养的对策

2.1 加强对文化馆音乐干部的培训 文化馆音乐干部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高低,而且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文化馆音乐干部的培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音乐干部队伍,对于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为了加强对文化馆音乐干部的教育培训,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应该积极组织筹办各类音乐培训班,给文化馆音乐干部提供各种学习和深造的机会,组织各类音乐相关的活动,如歌唱比赛、乐器演奏比赛等,鼓励文化馆音乐干部积极参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音乐素养,还要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音乐知识水平,以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音乐活动的需要。

2.2 完善文化馆音乐干部考核制度 文化馆音乐干部的工作对象是音乐作品,一名合格的音乐干部,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的音乐知识,了解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还要掌握多项实用技能,才能帮助群众有效提高音乐素质。文化馆音乐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民间进行音乐作品的搜集、记录和加工,之后还要根据不同音乐作品的特点进行分类、整理和存档。整个工作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这就对文化馆音乐干部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于普通的群众音乐爱好者, 他们需要具有专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像音乐的基础专业理论知识、作曲知识、乐器演奏以及演唱方法等, 都是其业务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文化馆音乐干部还要具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要具有演奏一种或者一种以上乐器的本领。因此,为了提高文化馆音乐干部的综合素质,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相关考核制度,鼓励音乐干部之间进行竞争,激励他们不断学习,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不断改进,从而丰富自身的音乐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音乐技能和实践能力,更好的引导群众进行音乐文化创作,从而提高整个群众组织的文化素养。

2.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文化馆音乐干部的专业素养 文化馆的音乐干部不仅要具有过硬的音乐专业素质,还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文化馆音乐干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深入群众,与群众沟通,在群众中发掘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还要将优秀的音乐作品推荐给群众,让群众享受自己的创作成果。这就需要文化馆音乐干部拓宽与群众交流的渠道,加强与群众的沟通。

随着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文化馆可以建立相关的音乐服务网络平台, 供音乐干部使用。文化馆音乐干部可以将收集来的音乐作品原生态地放置于网络平台上, 让更多的社会群众了解地方特色音乐。还可以将加工好的音乐作品放到网络平台上,供群众鉴赏并提出宝贵意见。建立音乐互动平台,加强人民群众与音乐干部的交流和联系,充分调动起当地的群众音乐爱好者的热情,通过相互学习交流,提高群众音乐爱好者的创作水平,同时也丰富了音乐干部的音乐知识水平,提高了计算机操作水平,从根本上提高了音乐干部的整体素质,促进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干部在新时期文化馆建设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因此,文化馆应该注重对音乐干部的培养,完善相关考核制度,提高文化馆音乐干部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进而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曹黎俪.文化馆艺术馆干部业务培训的思考与建言[J].青年文学家,2015(17):176-177.

[2]彭玲丽.浅谈如何提升文化馆音乐干部的专业素养[J].音乐时空,2014(15):97-97.

上一篇:仓储消防安全管理范文 下一篇:服装结构设计及其应用范文